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热门22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2:19:16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篇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一〉家族称谓表称人自称对他人称对他人自称祖父\母孙\孙女令祖父\母家祖父\母父\母亲儿\女令尊\堂家父\母伯父\伯母侄\侄女令伯\伯母家伯\伯母兄\嫂弟\妹令兄\嫂家兄\嫂弟\弟妇兄\姊令弟\弟妇舍弟\弟妇姊\妹弟妹兄姊令姊\妹家姊\妹吾夫妻尊夫外子贤妻夫尊\嫂夫人内子\人吾儿\女父\母令郎\媛小儿\女贤媳愚贤媳令媳小媳贤侄\侄女愚伯\伯母令侄\侄女舍侄\侄女君舅\姑媳令舅\姑家舅\姑〈二〉亲戚称谓表称人自称对他人称对他人自称外祖父\母外孙\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姑丈\母内侄\侄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姊丈内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妹丈内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表弟\弟妇表兄\姊令表弟\弟妇舍表弟\弟妇

内兄\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贤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五、书信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昨得手书,反复读之。谕书敬读,不胜欣慰。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久钦鸿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贱体初安,承问极感。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喜闻。。,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六、结束语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草率书此,祈恕不恭。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敬候回谕。对长辈用:敬请福安。/恭请崇安。/敬请教安。对平辈用:敬请大安。/敬请台安。/顺颂时绥。对晚辈用:顺颂近佳。对居丧的人用:〈对长辈用〉恭请礼安。〈对平辈用〉敬请礼安。

采纳一下,谢谢!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2篇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康白:足下昔称吾于颍川,吾尝谓之知音。

然经怪此,意尚未熟悉于足下,何从便得之也?前年从河东还,显宗、阿都说足下议以吾自代;事虽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足下傍通,多可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间闻足下迁,惕然不喜;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手荐鸾刀,漫之膻腥。故具为足下陈其可否。

吾昔读书,得并介之人,或谓无之,今乃信其真有耳。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

今空语同知有达人,无所不堪,外不殊俗,而内不失正,与一世同其波流,而悔吝不生耳。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

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登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

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尧、舜之君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

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

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反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志气所托,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

性复疏懒,筋驽肉缓,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每常小便而忍不起,令胞中略转,乃起耳。

又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而为侪类见宽,不功其过。又读《庄》、《老》,重增其放。

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飧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

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唯饮酒过差耳。

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以不如嗣宗之贤,而有慢驰之阕;又不识人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又人伦有礼,朝庭有法,自惟至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钩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

危坐一时,痹[注1]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章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

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己未见恕者所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

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其甚不可一也。

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而发,此甚不可二也。以促中小心之性,统此九患,不有外难,当有内病,宁可久处人间邪?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

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

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节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近诸葛孔明不逼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始终,真相知也。

足下见直木必不可为轮,曲者不可为桷,盖不欲以枉其天才,令得其所也。故四民有业,各以得志为乐,唯达者为能通之,此足下度内耳。

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寞,以无为为贵,纵无九患,尚不顾足下所好者。

又有心闷疾,顷转增笃,私意自试,不能堪其所不乐。自卜已审,若道尽途穷则已耳。

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

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病,顾此(忄良忄良liang),如何可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

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足下若嬲之不置,不过欲为官得人,以益时用耳。

足下旧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自惟亦皆不如今日之贤能也。若以俗人皆喜荣华,独能离之,以此为快;此最近之,可得言耳。

然使长才广度,无所不淹,而能不营,乃可贵耳。若吾多病困,欲离事自全,以保余年,此真所乏耳。

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途,期于相致,共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其狂疾。自非重怨,不至于此也。

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愿足下勿似之。

其意如此。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嵇康白。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打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3篇

古代的.书信格式

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_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古代的书信格式——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古代的书信格式——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古代的书信格式——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4篇

旧时代的写信传统,格式严谨,讲究礼仪,无论是家事、公务,都叙述简洁明了,有概括性、可读性。

称谓按辈份长幼极其礼貌地形成一个公式,比如“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某某夫子尊鉴”、“某某仁兄座右”……等。对子女晚辈多写“某儿知悉”、“某女见字”、“贤妻庄次”、“某夫君如画”等,依关系、身份、区别称谓用辞,看上去会使你觉得写信人文质彬彬,恭敬礼貌;读信如睹人,你会感到一种亲切的安慰。

起了互通消息和联络感情的作用。——赵清阁为“书信选”所写的前言另外,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

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5篇

正文:

正文的内容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要求写出下列内容。

1、交代感谢的理由

用概括叙述的语言,重点叙述人物事迹的发生、发展、结果及其意义。叙述要清楚,要突出最本质的方面,要让实事说话,少讲空道理。

2、指出行为的意义

在叙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议论,赞颂该人所作所为的道德意义。如指出这种行为属于哪种好思想,好风尚,好品德。

结尾:

该部分要提出对对方的表扬,或者向对方的单位提出建议,希望对某某某给予感谢。如“某某某同志的优秀品德值得大家学习,建议予以感谢。”写给本人的表扬信,则应适当谈些“深受感动”、“值得我们学习”等方面的内容。并要求在结尾处写上“此致敬礼”等结束用语。但“此致”、“祝”、“谨表”、“向你”等字写在末尾,其余的字,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6篇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劭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7篇

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我国古代可是没有电话,所以只能靠书信来传达消息。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一、黄耳传书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

二、鱼传尺素

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

三、烽火传军情

1994年11月7日,原邮电部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边纸上的文字为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城子烽塞遗址出土的东汉初年《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上的部分内容,再现了距今多年前我国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迹。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_,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四、青鸟传书

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72《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绿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

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8篇

古代书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提称语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

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前面提到的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提称语可以几个词叠加使用,如**致其师符定一(字澄宇)称:"澄宇先生夫子道席",以见尊敬之意。

(二)告辞或思慕语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此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

如: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

如: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

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

惠书奉悉,如见故人。思慕语书信的功能之一是沟通彼此的情感。

因此,在提称语之后不直接进入正文,而是要用简练的文句述说对对方的思念或者仰慕之情,这类文句称为思慕语。(三)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四)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

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具体例子如“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不宣。不悉。

不具。不备。

不赘。书不尽意。

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等等。(五)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

如“即颂近安”、“此致敬礼”、“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

“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顶格书写。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

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顶格书写。顶格书写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六)署名署名,就是在正文结尾的右下方签署写信人姓名。

如果是写给熟识的亲属友人的,可只写名字,不必写姓;或在名字前面,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弟、侄、晚等。称呼与名字之间,可略空半字地位;或者将称呼用小字写在名字的左上方。

署名的后面,可加写启禀词,也可不加。在署名或启禀词后面,写上撰信的年月日,也可把日期写在下一行署名的右下方。

另外,还可以在日期之后,写上撰信时的处所、氛围、心境等,如“舟中”、“灯下”、“万籁俱寂”之类。(七)附候或致意如写信人的家属、近处朋友也和收信人熟悉,署名后一行或加上这些人的附候。

如“某人嘱笔问候”。如应向收信人的家属、近邻亲友问候的,可加上“请向某某致意”,倘是长辈,可作“请在某某前四名问安”之类。

扩展资料:书信举例:1.鲁迅写给母亲的信“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去年十二月二十日的信,早已收到。

现在是总算过了年三天了,上海情形,一切如常,只倒了几家老店;阴历年关,恐怕是更不容易过的。男已复原,可请勿念。

散那吐瑾未吃,因此药现已不甚通行,现在所吃的是麦精鱼肝油之一种,亦尚有效。至于海婴所吃,系纯鱼肝油,颇腥气,但他却毫不要紧。

“去年年底,给他照了一个相,不久即可去取,倘照得好,不必重照,则当寄上。元旦又称了一称,连衣服共重四十一磅,合中国十六两称三十斤十二两,也不算轻了。

他现在颇听话,每天也有时教他认几个字,但脾气颇大,受软不受硬,所以骂是不大有用的。我们也不大去骂他,不过缠绕起来的时候,却真使人烦厌。

“上海天气仍不甚冷,今天已是阴历十二月初一了,有雨,而未下雪。今年一月,老三那里只放了两天假,昨天就又须办公了。

害马亦好,并请放心。“专此布达,恭请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海婴同叩。一月四日”2、**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澄宇先生夫子道席: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9篇

写信的格式:给----的一封信(可要可不要)尊敬的---(顶格写)(空二格)先向对方问好正文此致敬礼(另起一行,要顶格写)写信人署名写信日期以上就是一般书信的格式,实际运用时,也可稍作变化。

信封的格式:收信人邮编收信人地址收信人姓名发信人地址发信人姓名发信人邮编pS:当然,你只写收信人的信息也可,但万一地址不正确,就退不回来了。中文信封为竖写样式。

右上起书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有一个竖长方红色框,写上收信人的尊姓大名和台鉴,一般写“先生”之类居多。左边偏下写上寄信人的适当的落款。

通知的格式:各种类型的通知各有不同的写法。以下介绍各类通知标题和正文的一般写法:1.标题。

通知的标题有完全式和省略式两种。完全式标题是发文机关、事由、文种齐全的标题,省略式标题则根据需要省去其中的一项或两项。

省略式标题有如下三种情况:(1)省略发文机关。如果标题太长,可省略发文机关。

如“关于县级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这个标题便省略了发文机关。省略发文机关的标题很常见。

如果是两个单位以上联合发文,不能省略发文机关。(2)省略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发布性和批转性通知的标题由“发文机关+发布(批转、转发)+被发布文件标题+通知”构成。被发布、批转、转发公文为法规、规章时,一般应加上书名号,有时由于被批转、转发公文标题中已有“关于”和“通知”字样,或者被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比较长,这时,通知的标题一般可保留末次发布(批转、转发)文件机关和始发文件机关,省略去多余的“关于”和“通知”字样。

否则,就会出现一个标题中有多个“关于”和“通知”的现象,显得很长,读起来也拗口。如:“**县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的通知》”。

这个标题有四个层次,用了三个“关于转发”,两个“的通知”,很不顺口。可把这个标题简化为“**县人民政府转发人事部关于***同志恢复名誉后享受**级待遇的通知”。

至于被省、地区等转发过的内容,可在转发意见中交待清楚。(3)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

如果通知发文范围很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写文种“通知”二字。2.正文。

通知的正文主要包括原由、事项、要求三部分。主体在事项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几种通知正文的写法:(1)指示性通知的写法。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先写发文的原由、背景、依据;在事项部分,或写发布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办法、措施等,或写带有强制性、指挥性、决策性的原则(或指示性意见)、具体工作要求等。

指示性通知的事项,一般具有影响面较大、比较紧急和有一定的政策性的特点。(2)批示性通知(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

批转与转发性通知正文写法大体相同。可以把这两种通知称为“批语”,把被批转、转发的文件看做是通知的主体内容。

批语的内容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1)说明批转的目的或陈述转发的理由;2)对受文单位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要求;3)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补充性的规定。用通知批转或转发下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和上级机关的公文时,对被批转和转发的文件已起到了一种公布、认可或推荐的作用。

从构成上看,这种通知由批语部分和批转或转发文件组成,批语和被批转或转发文件都不能单独作为一份文件。如果批语脱离被批转或转发文件,没有实际依托内容,不能单独行文;如被批转或转发文件离开批语则不能纳入通知的内容,不能体现发文单位的意图,没有批语予以的权威性和合法地位。

(3)事项性通知的写法。事项性通知正文的写作,要使受文单位了解通知的内容(即事项),以及做什么,怎样做,有什么要求。

正文一般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头,一般是说明为什么要发此通知,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是主体,即事项部分,将通知的具体内容一项一项列出,把布置的工作或需周知的事项,阐述清楚,并讲清要求、措施、办法等。这类通知多数用于布置工作,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工作通知”。

第三部分是结尾,多提出贯彻执行要求,如“请遵照执行”,“请认真贯彻执行”,“请研究贯彻”等习惯用语,也有的通知结尾不写习惯用语。写事项性通知,要开门见山,忌转弯抹角。

在叙述事项时,要突出重点,把主要的、重要的写在前面。根据需要,主要的内容可详写,讲清道理,讲明措施,次要的内容则尽量简略,扼要交代即可。

在语言表达方面,通知主要以叙述为主,对下级单位提出要求。有时可以适当做一些分析、说理。

但通知中的说理不像议论文的说理那样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只要抓住关键问题,用简洁的语言把道理阐述清楚即可。(4)知照性通知的写法。

知照性通知的正文,只要写清楚行文的依据、目的和事项即可。要求文字简练、明白。

(5)会议通知的写法。会议通知依据其不同类型,有不同的写法。

通过文件传递渠道发出的会议通知,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会议名称、主要议题、到会人员、会议及报到时间、。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0篇

据《汉书·苏武传》记载:西汉苏武曾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迫使他投降,苏武不肯。被匈奴君主放到北海牧羊。苏武忍辱负重十多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修好。汉朝又派使节到匈奴,要求放苏武回汉,但单于仍不愿放人,谎称苏武已死。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真情告诉了汉使,并让汉使这样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曾射到一只北方飞来的大雁,雁足上系着—封信,说苏武没有死,仍在北海牧羊。单于听后,知道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是大型的侯鸟,勇猛,每年秋季南迁。看到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后来,人们便把传递信件的使者称为“鸿雁”。“鸿雁传书”一词也由此而来。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1篇

古代书信称之为“尺牍”,学者以西周周公给召公写的《君奭》,为“尺牍”出现的标志。

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合纵连横,社会政治活动空前活跃,时人书信往来频仍春秋聘繁,书介弥盛”(《文心雕龙•书记》)。至西汉书信已成日常通信的方式,并且渐成一种文体,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便是流传至今的名篇。

尺牍得名于木简,窄者曰“简”,宽者曰“牍”,上启周,下迄晋,简牍沿用了千余年。因牍长约一尺,故名。

功用相同的还有其他形式,如文字写在约一尺的缣素上叫“尺素”,写于竹简上叫“尺简”。后逐渐出现书简、书翰、书牍、书启、书札、书笺、书信等称谓,文学性强的叫法又称之为鱼书、双鲤、鳞鸿、鱼雁、鱼素之类。

尺牍形成一种文体以后,便有了行文的规矩格式,后世有人专门编了《尺牍规程》、《尺牍称谓》之类的专著,以供人们遵循。尺牍书写中,收信人、发信人、年月日时、开头结尾都十分讲究。

尤以称谓为重。称谓在古代是一门学问,亲疏远近,师生同门,长幼辈分,官民上下等,都要根据双方的身份地位、相互关系慎重使用。

因为它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致书于尊长皆称‘尊前’,自书‘叩’,兄未满五服皆然。

伯叔以上无问远近。”这是过去师长教育后进的重要内容。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2篇

书呈某某小姐妆次:

见字如晤。

比来已隔年许,然思卿之念未尝稍离臆间。缘座师某某大人前已面嘱,令予苦读待考,昔亦曾与卿共盟窗下,折桂返乡后即来迎娶。故予弗敢稍怠。偶有小暇,辄草草一纸,以慰恩卿悬悬之心。执笔之时,思及此窗非彼窗,然吾心必同汝心矣。

月前曾托至亲某某携回京都软红轩极品妆盒,嘱其代呈,未知曾否笑纳。物非特贵,吾心想亦可鉴。

愿卿善自珍重,以待来禧。是嘱。

又:日来偶得良句,愿博卿闺中一笑。

金风昨夜过草庐,吹落笔头雪笺污。

愿卿知我凌云志,故将黄花改墨竹。

某某年某某月某日某某谨书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3篇

一、常用书信套语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同学:砚右、文几、台鉴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二、祝愿语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平辈:顺祝三、常用的提称语提称语是提高称谓的语词,用以表达盼望受信人阅览这封书信之意。

膝下对祖父母、父母亲用。尊鉴对祖父母、父母亲辈的长辈用。

〈鉴,是看信的意思。〉道鉴对师长用。

赐鉴对普通长辈用。大鉴对平辈用。

惠鉴对平辈用。鉴对晚辈用。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对晚辈:字示白谕书信上的称呼四、书信一开头,便是称呼;信的末尾,再具名的上面,也要称呼;信的中间,提到别人时,又要称呼。称呼弄不清,容易闹成笑话。

〈一〉家族称谓表称人自称对他人称对他人自称祖父\母孙\孙女令祖父\母家祖父\母父\母亲儿\女令尊\堂家父\母伯父\伯母侄\侄女令伯\伯母家伯\伯母兄\嫂弟\妹令兄\嫂家兄\嫂弟\弟妇兄\姊令弟\弟妇舍弟\弟妇姊\妹弟妹兄姊令姊\妹家姊\妹吾夫妻尊夫外子贤妻夫尊\嫂夫人内子\人吾儿\女父\母令郎\媛小儿\女贤媳愚贤媳令媳小媳贤侄\侄女愚伯\伯母令侄\侄女舍侄\侄女君舅\姑媳令舅\姑家舅\姑〈二〉亲戚称谓表称人自称对他人称对他人自称外祖父\母外孙\女令外祖父\母家外祖父\母姑丈\母内侄\侄女令姑丈\母家姑丈\母舅父\母甥\甥女令母舅\舅母家母舅\舅母姨丈\母姨甥\甥女令姨丈\母家姨丈\母岳父\母子婿令岳\岳母家岳\岳母姊丈内弟\姨妹令姊丈家姊丈妹丈内兄\姨姊令妹丈舍妹丈表兄\嫂表弟\妹令表兄\嫂家表兄\嫂表弟\弟妇表兄\姊令表弟\弟妇舍表弟\弟妇内兄\弟妹\姊婿令内兄\弟敝内兄\弟襟兄\弟襟弟\兄令襟兄\弟敝襟兄\弟贤甥\甥女愚舅\舅母令甥\甥女舍甥\甥女贤婿愚岳\岳母令婿小婿五、书信开头语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蒙矣。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海天在望,不尽依依。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自术语敝寓均安,可释远念。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祝贺语欣闻。

,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致歉语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

音问久疏,抱歉良深。久未通函,甚歉。

六、结束语结尾问候语,是问候受信人安好。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诸不具陈。

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对长辈用:敬请福安。

/恭请崇安。/敬请教安。

对平辈用:敬请大安。/敬请台安。

/顺颂时绥。对晚辈用:顺颂近佳。

对居丧的人用:〈对长辈用〉恭请礼安。〈对平辈用〉敬请礼安。

对生病的人用:敬请痊安。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4篇

是中文的格式还是英文的格式??如果是中文的话:信封格式常见的有横式和竖式两种,而以横式为主。

横式行序由上至下,字序由左至右;竖式行序由右到左,字序由上而下。旧式信封一般都有竖式,中间还印有长方形的框叫签条,签条内是用来写收信人的姓名和称呼的。

目前大陆用的都是标准信封,专门印有邮编空。

(收件人邮编)收件人地址收件人姓名寄件人地址(你的邮编)信人的姓名、地址一般应写在封面的右边下半部,寄信人的姓名、地址一般应写在封面的左上角或信件的背面。

收(寄)件人的姓名和地址应横向分行书写,第一行姓名,第二行写单位,第三行写街道门牌号码,第四行写出城市、地区名称,第五行写国名。地点、城市、国名应大写。

信封格式和写法信封格式常见的有横式和竖式两种,而以横式为主。横式行序由上至下,字序由左至右;竖式行序由右到左,字序由上而下。

旧式信封一般都有竖式,中间还印有长方形的框叫签条,签条内是用来写收信人的姓名和称呼的。目前大陆用的都是标准信封,专门印有邮编空格,并以横式为准,便于邮局部门检索。

横式信封上的内容包括:收信人邮政编码、收信人详细地址、收信人姓名、寄信人详细地址、寄信人及寄信人邮政编码等六个部分。书写信封内容时要字迹清楚、工整。

注意书写收信人姓名时,不要将发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信封上。因为信封是写给邮递员看的。

如写成“***父亲收”或“***儿收”,是很失礼的。正确的写法是“***先生收”或“***小姐收”。

内容上:顶格写‘亲爱的。

’空俩格写‘你好!’另起一行再空两个格写‘正文’顶格写‘祝。

’最后几个格(不超过10个格)写姓名,另一行的最后10个格内写日期。如果是英文的话:1、信头(Heading)指发信人的姓名(单位名称)、地址和日期,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

一般公函或商业信函的信纸上都印有单位或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因此就只需在信头下面的右边写上写信日期就可以了。英文地址的写法与中文完全不同,地址的名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第一行写门牌号码和街名;第二行写县、市、省、州、邮编、国名;然后再写日期。

标点符号一般在每一行的末尾都不用,但在每一行的之间,该用的还要用,例如在写日期的时候。日期的写法,如1997年7月30日,英文为:July30,1997(最为普遍);July30th,1997;30thJuly,1997等。

1997不可写成97。2、信内地址(insideaddress)在一般的社交信中,信内收信人的地址通常省略,但是在公务信函中不能。

将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写在信头日期下方的左角上,要求与对信头的要求一样,不必再写日期。3、称呼(Salutation)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用语。

位置在信内地址下方一、二行的地方,从该行的顶格写起,在称呼后面一般用逗号(英国式),也可以用冒号(美国式)。(1)写给亲人、亲戚和关系密切的朋友时,用Dear或mydear再加上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或直称其名(这里指名字,不是姓氏)。

例如:mydearfather,Deartom等。(2)写给公务上的信函用Dearmadam,DearSir或Gentleman(Gentlemen)。

注意:Dear纯属公务上往来的客气形式。Gentlemen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前不加Dear,是DearSir的复数形式。

(3)写给收信人的信,也可用头衔、职位、职称、学位等再加姓氏或姓氏和名字。例如:Dearprof。

timScales,DearDr。JohnSmith。

4、正文(BodyoftheLetter)位置在下面称呼语隔一行,是信的核心部分。因此要求正文层次分明、简单易懂。

和中文信不同的是,正文中一般不用Hello!(你好!)正文有缩进式和齐头式两种。每段书信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母稍微向右缩进些,通常以五个字母为宜,每段第二行从左面顶格写起,这就是缩进式。

但美国人写信各段落往往不用缩进式,用齐头式,即每一行都从左面顶格写起。商务信件大都采用齐头式的写法。

5、结束语(ComplimentaryClose)在正文下面的一、二行处,从信纸的中间偏右处开始,第一个词开头要大写,句末用逗号。不同的对象,结束语的写法也不同。

(1)写给家人、亲戚,用Yourlovinggrandfather,Lovinglyyours,Lovingly等;(2)写给熟人、朋友,用Yourscordially,Yoursaffectionately等;(3)写业务信函用truelyyours(Yourstruely),Faithfullyyours(Yoursfaithfully)等;(4)对上级、长辈用Yoursobediently(obedientlyyours),Yoursrespectfully(Respectfullyyours)等。6、签名(Signature)低于结束语一至二行,从信纸中间偏右的地方开始,在结束语的正下方,在签完名字的下面还要有用打字机打出的名字,以便识别。

职务、职称可打在名字的下面。当然,写给亲朋好友的信,就不必再打了。

7、附言(postscript)一封信写完了,突然又想起遗漏的事情,这时用p。S。

表示,再写上遗漏的话即可,要长话短说。通常在信末签名下面几行的左方,应于正文齐头。

注意:在正式的信函中,应避免使用附言。8、附件(enclosure)信件如果有附件,可在信纸的左下角,注上encl:或enc:,例如:encl:2photos(内附两张照片)。

如果福建。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5篇

古代文学作品中,如果“鱼雁”二字同时出现,那一定是指书信,“鱼雁传书”的故事,现代人听了恐怕会大摇其头,表示不信,但古人却信了个十足。

“雁足系书”最早见《汉书苏武传》,说是苏武出使匈奴,惨遭扣押,匈奴人对他说了许多好话,诱他投降,又每天把刀架在他脖子上,逼他投降,但他都没有屈服。匈奴人见苏武这么有骨气,也不杀他,只是把他流放到贝加尔湖牧羊,说直到公羊能给羊羔喂奶就放了他。苏武持节南望,十九年都不为所动。后来匈奴首领换人,向汉朝求和,汉朝提出先要苏武归汉,但匈奴人眼珠一转,说苏武早已归西,汉朝的常惠早就料到,指天发誓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这本是假话,但匈奴人一听,陡惊色变,以为真有其事,便放了苏武。

后人十分相信此事,例如李白的《苏武》诗说:“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沈宪王引移的《秋雁》写道:“北来征雁下寒塘,水食沙眠足稻粮。不寄行人一书信,却因何事到衡阳。”李清照的《一剪梅》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鱼传尺素,没流传下什么故事,最早见于古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意如何: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取出尺素书长跪而读,看到又要加餐,又有相思,这位来信者又懂事又有情,怎不叫人感动得热泪滚滚?只不过为什么送信来要装在鱼肚里?是怕送信者看吗?让人费解。

不过古人同样相信不误,如王僧儒《咏祷衣》诗:“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宋无名氏《次友人春别》诗:“波流云散碧天空,鱼雁沉沉信不通。”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古人写信也挺有趣。宋代女词人朱淑真18岁时嫁给商人陈豪,商人重利轻离别,一次久行不归,朱淑真满腔柔情,怎甘寂寞?但又脸薄如纸,不好意思明着叫他回来,便写了一封信,上面画满了圈,在纸背赋词一首,说:“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言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里有我,我心中有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我密加圈,你密密知我意,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情,一路圈儿圈到底。”

蜀中才子司马相如赴考中榜,官至中郎将,人一阔脸就变,司马相如怎还会喜欢原来的黄脸婆卓文君?五年过去了,司马相如不想再拖。于是他写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目字,意思是:“你我无话可说了,今后怎么样,你做好准备吧。”

卓文君一看,伤心欲绝,但痛定思痛,知道只有动之以情,并投其所好--司马相如是大文豪,用诗文可以打动他,哭诉只增加他的厌恶罢了--于是便写了一封信给他,用了那些数目字:

一别之后,二地悬念,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尽,百无聊赖十依栏,九月重阳黄花瘦,八月中秋月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红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曾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司马相如读完后,深觉自疚,如此好妻不爱,简直无异禽曾,又爱其才,终于高车驷马,接卓文君到了官衙。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6篇

1、信头(Heading)指发信人的姓名(单位名称)、地址和日期,一般写在信纸的右上角。

一般公函或商业信函的信纸上都印有单位或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因此就只需在信头下面的右边写上写信日期就可以了。英文地址的写法与中文完全不同,地址的名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第一行写门牌号码和街名;第二行写县、市、省、州、邮编、国名;然后再写日期。

标点符号一般在每一行的末尾都不用,但在每一行的之间,该用的还要用,例如在写日期的时候。日期的写法,如1997年7月30日,英文为:July30,1997(最为普遍);July30th,1997;30thJuly,1997等。

1997不可写成97。2、信内地址(insideaddress)在一般的社交信中,信内收信人的地址通常省略,但是在公务信函中不能。

将收信人的姓名、地址等写在信头日期下方的左角上,要求与对信头的要求一样,不必再写日期。3、称呼(Salutation)是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用语。

位置在信内地址下方一、二行的地方,从该行的顶格写起,在称呼后面一般用逗号(英国式),也可以用冒号(美国式)。(1)写给亲人、亲戚和关系密切的朋友时,用Dear或mydear再加上表示亲属关系的称呼或直称其名(这里指名字,不是姓氏)。

例如:mydearfather,Deartom等。(2)写给公务上的信函用Dearmadam,DearSir或Gentleman(Gentlemen)。

注意:Dear纯属公务上往来的客气形式。Gentlemen总是以复数形式出现,前不加Dear,是DearSir的复数形式。

(3)写给收信人的信,也可用头衔、职位、职称、学位等再加姓氏或姓氏和名字。例如:Dearprof。

timScales,DearDr。JohnSmith。

4、正文(BodyoftheLetter)位置在下面称呼语隔一行,是信的核心部分。因此要求正文层次分明、简单易懂。

和中文信不同的是,正文中一般不用Hello!(你好!)正文有缩进式和齐头式两种。每段书信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母稍微向右缩进些,通常以五个字母为宜,每段第二行从左面顶格写起,这就是缩进式。

但美国人写信各段落往往不用缩进式,用齐头式,即每一行都从左面顶格写起。商务信件大都采用齐头式的写法。

5、结束语(ComplimentaryClose)在正文下面的一、二行处,从信纸的中间偏右处开始,第一个词开头要大写,句末用逗号。不同的对象,结束语的写法也不同。

(1)写给家人、亲戚,用Yourlovinggrandfather,Lovinglyyours,Lovingly等;(2)写给熟人、朋友,用Yourscordially,Yoursaffectionately等;(3)写业务信函用truelyyours(Yourstruely),Faithfullyyours(Yoursfaithfully)等;(4)对上级、长辈用Yoursobediently(obedientlyyours),Yoursrespectfully(Respectfullyyours)等。6、签名(Signature)低于结束语一至二行,从信纸中间偏右的地方开始,在结束语的正下方,在签完名字的下面还要有用打字机打出的名字,以便识别。

职务、职称可打在名字的下面。当然,写给亲朋好友的信,就不必再打了。

7、附言(postscript)一封信写完了,突然又想起遗漏的事情,这时用p。S。

表示,再写上遗漏的话即可,要长话短说。通常在信末签名下面几行的左方,应于正文齐头。

注意:在正式的信函中,应避免使用附言。8、附件(enclosure)信件如果有附件,可在信纸的左下角,注上encl:或enc:,例如:encl:2photos(内附两张照片)。

如果福建附件不止一项,应写成encl:或encs。我们有时可看到在称呼与正文之间有Re:或Subject:(事由)字样。

一般在信纸的中间,也可与“称呼”对齐。还应在底下加横线,以引起读信人的注意,使收信人便于在读信之前就可了解信中的主要内容。

事由一般在公务信函中使用,也可以省略。。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7篇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顺祝

署名——

对长辈: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字示白谕

信封的写法跟现在没有多打的区别

不过古代的书写是竖的

注意使用相应的敬语就可以了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8篇

一、烽火传军情1994年11月7日,原邮电部发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的汉代烽火台遗址,边纸上的文字为1974年在甘肃居延地区破城子烽塞遗址出土的东汉初年《塞上烽火品约》木简上的部分内容,再现了距今2000多年前我国西北边陲“谨侯望,通烽火”的历史遗迹.“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为了讨得美人欢心而随意点燃烽火,最终导致亡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灭商后建都镐京,历史上称作西周.初期,周王为巩固国家_,先后把自己的兄弟、亲戚、功臣分封到各地作诸侯,建立诸侯国,还建立了一整套制度,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二、鱼传尺素1990年11月28日,原邮电部发行了J174m《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小型张一枚,邮票图案为姑苏驿,边纸图案为古代铜器上的鱼形铭文,这些鱼形铭文,用的是“鱼传尺素”的说法来象征邮政通信.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罢了.三、青鸟传书1998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Jp72《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绿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据我国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名曰诏兰、紫燕(还有一只青鸟的名字笔者没有查阅到),是西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它们能够飞越千山万水传递信息,将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传递给人间.据说,西王母曾经给汉武帝写过书信,西王母派青鸟前去传书,而青鸟则一直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汉宫承华殿前.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为百鸟之王——凤凰.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李商隐有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四、黄耳传书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譬如在公元1128年,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19篇

古代书信用语

送审须提交材料简明指导

(为制片方提供)

因影片审查时须提交较多材料,在此一一列明,请各制片单位认真准备。

一、各省_在完成影片初审,提交广电总局进行终审时;各属地_完成影片初审,向广电总局申领公映许可证片头时,须提交以下文字材料:

1、省电影审查决定书(省局填写);

2、省电影审查委员会审查意见表(省局填写);(以下由制片方准备)

3、故事片(纪录/科教/动画/专题)送审清单;4、电影审查报批表(附电子文档);5、主创人员登记表(附电子文档);

6、影片英文片名译名的报告(须书面提前申报);

7、增加、变更出品单位的.批复,或所有出品单位、摄制单位之间的合同;

8、完成台本的电子文档;

9、《电影剧本(梗概)备案回执单》或《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10、如影片变更片名,须报送更改片名的批复(须书面提前申报);11、领取公映许可证片头的经办人授权书(须加盖第一出品单位公章)。(电子文档请刻录光盘提交)

二、各省_完成影片初审,提交广电总局进行审查时,须提交以下影片介质:胶片电影送混录双片一套或Beta带一套(送审Beta带需事先书面申请并经同意,且技术检查合格);数字电影送高清数字节目带(HDCam)一套。

(以上要求根据广电总局电影局要求整理,材料不可缺少)

-1-

关于影片《××××××》英文片名译名的请示

山东省电影审查委员会:

中文名:××××××

英文译名:××××××

年章)日

-2-

(司

关于影片《××××××》更改片名的请示

山东省电影审查委员会:

原片名:(中文)××××××(英文)××××××

拟用片名:(中文)××××××(英文)××××××

年章)日

-3-

(司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20篇

书写格式:1、开头称呼:要顶格写,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4、祝颂语。

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

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扩展资料:书信正文介绍: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

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

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21篇

古代朋友书信格式

古代朋友书信格式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运使学士阁下、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垂,含居高临下之义。赐,上给予下叫做赐。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致母亲,可称“慈鉴”。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席,席位。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启辞启辞就是信文的开场白,或寒暄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启辞理应属于信件正文的一部分,由于旧时尺牍中,这部分形成了一系列的套语,在现时书信中还常可以看到,所以将此单独提出,分两类举例以供参考:

(1)表示写信人以诚恳的态度,请受信人阅读信文。如:

敬禀者写信人自称是恭敬地禀陈事情的人,表示下面是所要禀告的话,用于致父母尊长的信,如“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跪禀者义同“敬禀者”,用于子孙对尊长。

即禀者同上。

敬启者写信者自谦为恭敬地陈述事情的人,表示请对方允许自己告诉下面所写的内容。既可用于同辈,也可用于下对上。

谨启者谨,是谨慎、郑重的意思。用于同辈。

径启者径,这里是直截了当的意思,一般公私书函通用。

拜启者拜,表敬词。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敬呈者与“谨呈者”,皆用于下对上的.公私书函。

恳启者用于平辈,表示下面信文将写求助于对方的内容。

兹启者兹,这里,现在。兹启,意即今在此陈述。态度客观平和,不含明显敬意。

哀启者向亲友报丧的书信用此。

复禀者用于对尊亲或上级的回信复禀。对平辈可用“再启者”。

专启者用于专谈某实事的书信。

(2)根据具体情况,或作寒喧客套,或提示写信原委等。如:

顷诵华笺,具悉一切。忽奉手教,获悉一是。奉诵钧谕,向往尤深。顷获大示,井所赐物。惠书奉悉,如见故人。幸承,茅塞顿开。披诵尺素,谨表葵私。数获手书,至感厚爱。展读琅函,甚感盛意。接阅华简,幸叨莫逆。捧读德音,喜出望外。手教敬悉,词意深美,一启蓬心。正切驰思,顷奉华翰,快慰莫名。顷得手示,欣悉康泰,至为宽慰。蒙惠书并赐大著,灿若,拜服之至。迭接来示,因羁琐务,未及奉复,深以为歉。台函奉读多日,未即修复,万望海涵。大札敬悉,稽复乞谅。欣奉惠书,敬聆喜讯,不胜忭贺。接读手书,知君抱恙欠安,甚为悬念。久慕鸿才,今冒昧致书,以求教诲。别来无恙久不晤见,甚念贤劳。暌违日久,拳念殊殷。久疏通问,时在念中。一别经年,弥添怀思。日前曾奉一函,谅已先尘左右。前此一函,想已达览。

其实,写信也是写文章,此类启辞套语,虽可采用,却不必拘泥,尽可以千变万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启辞套语也是可以省略的。比如,现在不少人写信,习惯于一开头即用“你(您)好”二字,似乎不如此,这封信就没法往下写似的。先向收信者问候致意,原是不错的,然而如果封封信都是如此格局,则未免呆板单调了。

正文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再启”字样。

结语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恕不一一。不宣。不悉。不具。不备。不赘。书不尽意。不尽欲言。临颖不尽。

余客后叙。余容续陈。客后更谭。

请对方回信:

盼即赐复。翘企示复。伫候。时候教言。盼祷拔冗见告。万望不吝赐教。敬祈不时指政(正)。敢请便示一二。尚祈便中见告。如何之处,恭候卓裁。至盼及时示下,以匡不逮,无任感祷。

告诉对方不用劳神回信:

谨此奉闻,勿烦惠答。敬申寸悃,勿劳赐复。

答复对方询问:

辱蒙垂询,略陈固陋,聊博一粲而已。远承下问,粗述鄙见,尚希进而教之。上述陋见,难称雅意,亟祈谅宥。姑道一二,未必为是,仅供参考。不揣冒昧,匆此布臆,幸勿见笑。

请人应允:

所请之事,务祈垂许。以上请托,恳盼慨允。诸事费神,伏乞俯俞(允)。

表示关切:

伏惟珍摄。不胜祷企。海天在望,不尽依迟(依依思念)。善自保重,至所盼祷。节劳为盼。节哀顺变(用于唁函)。

表示感谢之情:

诸荷优通,再表谢忱。多劳费心,至纫公谊。高谊厚爱,铭感不已。

祝辞祝辞,就是书信结尾时,对收信人表示祝愿、钦敬或勉慰的短语,如“即颂近安”、“”、“祝你进步”之类。其中,“即颂”、“此致”、“祝你”等词,紧接正文末尾书写;“近安”、“敬礼”、“进步”等词,另起一行,。如果祝颂语的文字较多,也可独立占行,空两字写起,不必分拆成两部分。如果信笺下方余地充分,或者为了突出祝辞,也可将“祝”、“颁”、“此致”等宇样独占一行,空四格书写,而将“安”、“好”、“敬礼”等另行。的祝辞后一般不加标点符号。祝辞应根据具体情况恰当择用。

以下为常见祝辞:

书信内容主要是谈一件事的,可用:专此,致专此,祝专此即请专此布达,即颂专此奉复,并祝(复信用)

一般书信,用于平辈、友朋之间:即颂即请顺效顺祝

或为:此候此请顺致顺颂即候

或为:祝颂请问致候

对尊长,可选用:恭叩恭淆恭颂恭候敬叩敬祝故请敬颂

平辈间,为强调敬意,也可用:恭颂恭请恭候

为强调郑重其事:谨祝谨贺

对晚辈:此询顺祝即问祝(你)愿(你)盼望

对祖父,颂祝;起居永福

对父母辈,颂祝:金安福安

对尊长:康安钧安崇安履福颐安

对女长辈: 懿安坤安玉安

平辈友朋间,可按四时颂祝:春社暑安秋棋冬馁

逢年尾岁首,可贺:新禧(元旦)春禧(春节)年禧岁祺节禧(节日通用)新年快乐新春愉快

常时可颂:近祺日祉时吉时绥起居安吉行止佳胜工作顺利台安大安

当日可达之信,颂:晨安早安午安晚安刻安

对女性可颂:淑安妆安阃安

对未婚女子,颂:闺安

对父母健在而承欢膝下的平辈,可颂:侍安侍祉

对晚辈后生,祝愿:学业锐进工作好生活愉快幸福健康进步侍棋课祉

祝收信人全家:阔府康泰全家幸福

祝收信人夫妇:双安俪安俪祉

贺有喜庆事者,道:喜安庆祺

贺新婚者:燕安燕喜

贺生子者:麟安

对家居者,颂:潭安潭祺潭祉

对行旅者:客安行祺旅一帆风顺旅居康乐

唁丧,请候:礼安孝履

问病,祝颂:早日康复痊安

对蒙遭意外不幸者,祝祷:否极泰来

对知识界,可泛颂:文安道安研安文祺雅祺

竖体书信格式范文第22篇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倩,溢于言表.捧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末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未晤,系念殊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