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54:32

大学生恋爱篇1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个性特点;16pF

一、引言

恋爱是成人依恋的主要表现形式[1]。当前,恋爱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在人生道路上的位置,被称为人生两大课题(事业和爱情)之一[2]。大学生恋爱的原因及一般过程的分析显示,大学生对恋爱存在不良认知。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独有特点[3]。大学生普遍存在爱的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缺乏经营、修复一段爱情,在爱情中怎样更好地付出,更好的成长[4]。尽管大学生树立了较为正确的异性关系信念,但男女生在“对分歧的容忍”和“对默契的需求”上存在差异;,有无恋爱经历在“对分歧的容忍”和“改变对方的信心”上差异极其显著[5]。也就是说大学生在处理恋爱中的挫折时存在差异。在面对恋爱中的伤害时,大学生更愿意选择消极沉思的方式来应对,而较少选择去报复对方。并且人格因素中的宜人性能够有效预测个体的恋爱宽恕水平。说明不同人格类型的大学生,在面对恋爱中的伤害时,采取的应对方式是有所不同的[6]。

Cattell认为人格是个人的社会化,是对人的总体本质的描述,它可以解释和说明一个人的行为,其中根源特质是人格中最重要的深层次特质,是构成人格的真正元素,是决定行为的最终根源[7]。16pF即评估人的16种根源特质,以考察其动机性元素,是一知名和广泛得到应用的人格量表[8]。卡特尔16pF测验,通过验证性和不变性分析,确认其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善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9]。在考虑理论和方法分析的基础上,16pF被译为各种语言,并得到广泛的应用[10]。16pF的调查研究很是广泛,不仅涉及到有关于某类个体所具有的不同人格特征,有某种人格特征与其工作表现的相关研究[11],还有16pF被作为标准量表,其它人格量表与其进行对比研究[12]。这都表明16pF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考察恋爱与非恋爱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探讨恋爱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及恋爱对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1、对象。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61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338人,女生274。恋爱大学生共16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6.6%,非恋爱大学生共计449人,占被调查人数的73.4%。人,

2、工具。采用卡特尔16pF个性因素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测查,问卷共187个题目。

3、统计分析。应用统计软件SpSS20.0版本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三、结果分析

1、恋爱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总体描述

恋爱大学生与非恋爱大学生的16pF的均值比较可以看出,恋爱大学生在乐群(a)(t=2.435,p

恋爱大学生与非恋爱大学生次级个性因素比较显示:只在内向与外向X2因素上,恋爱大学生与非恋爱大学生均值差异显著(t=2.126,p

恋爱大学生与非恋爱大学生个性因素预测比较显示:在心理健康者Y1(t=.298,p>0.05)、从事专业而有成就者Y2(t=-1.163,p>0.05)、创造力强者Y3(t=.298,p>0.05)和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者Y4(t=.298,p>0.05)四个人格因素的均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2、恋爱女大学生与非恋爱女大学生情况比较

恋爱女大学生与非恋爱女大学生个性因素比较中,因素a乐群(t=2.615,p

恋爱大学生女生与非恋爱大学生女生次级个性因素比较中,内向与外向X2(t=3.238,p

3、恋爱男大学生与非恋爱男大学生情况比较

恋爱男学生男生与非恋爱男大学生个性因素比较,次级个性因素比较及个性因素预测比较各因素均无显著差异。

四、结论

16pF人格因素调查显示:在16pF各个性因素上,恋爱大学生与非恋爱大学生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乐群(a)、兴奋(F)敏感、(i)和独立(Q2)因子上;次级个性人格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向与外向因子上,而在个性因素预测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恋爱大学生女生与非恋爱大学生女生在在16pF个性因素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乐群和兴奋因子上,在次级个性因素上的差异体现在内向与外向因子上,而在个性因素预测方面无显著差异。而恋爱对大学生男生不存在影响。(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郭薇,陈旭,张芳芳.恋爱受挫对自我_他人工作模型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3,36(3):681-687.

[2]潘福全.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J].社会心理学,2002(2):34-36.

[3]杨淑萍,杨俊平.女大学生婚恋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3):38-41.

[4]Fromme.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林良章,蒋怀滨.大学生异性关系信念与影响恋爱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7(4):424-425.

[6]张田,傅宏.宜人性对大学生恋爱宽恕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3):508-511.

[7]王春霞,王晓霞,张蓉.对某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9-10):136-141.

[8]杨良群,张大均,刘衍玲.大学生恋爱动机问卷的初步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3):93-104.

[9]irwingpBtB.aninvestigationofthefactorstructureofthe16pF,Version5:aconfirmatoryfactorandinvarianceanalysis[J].JournalofindividualDifferences.2014,35(1):38-46.

[10]vaneedenandtshifhiwaRebeccamantshaR.theoreticalandmethodologicalconsiderationsinthetranslationofthe16pF5intoanafricanlanguage[J].SouthafricanJournalofpsychology.2007,37(1):62-81.

大学生恋爱篇2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缺陷

大学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成为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恋爱和学业一同并称为大学校园里的两大主题。恋爱关系处理的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是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甚至导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观,并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十分重要的。当前,大学生谈恋爱普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一、大学生恋爱观的缺陷

(一)恋爱缺乏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恋爱是简单的、快速的。社会节奏在不断加快,大学生的恋爱也开始简单化,思想上没有了以前的“审时度势”,女孩子们也没有了以前的“矜持”。当感觉还可以,不怎么讨厌的时候,就开始了恋情,根本不考虑将来。

(二)恋爱中片面化

当代大学生谈恋爱时,往往考虑问题都比较片面,只考虑两个人在一起的事情,如何让彼此的感情得到升华,而没有考虑到对家庭、社会和周围事物的影响。往往只在乎爱情的过程而不考虑结果,把爱情与婚姻相脱离。在一时冲动下,不顾及后果和影响。

(三)恋爱中浪漫化

当代大学生恋爱更多注重的是感情上的愉悦,追求现实的快乐感,在两个人交往期间,往往把每个节日排成了时刻表,相互赠送礼物是稀松平常的事。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能看到男生跪拜在女友的面前,红色的鲜花数量及求爱方式让人触目惊心,在情人节以及恋人生日的时候则是劳师动众的大摆筵席,精心准备让对方感到惊喜。但在浪漫的同时,恋人对爱情的成功却并不看重,甚至认为恋爱和结婚是两回事。

处于二十多岁的大学生,大多数还是单纯而幼稚,对生活总是充满梦幻,很容易陷入情网。大学生面对爱情,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等应有的品格,而不能盲目追求爱情,更不能急于追求爱情。

大学生恋爱观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该怎样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呢?

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

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性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而不是像现在很多大学生那样,觉得差不多就草率的恋爱,也不考虑后果。

(二)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始终是首要的任务和目的,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当大学生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他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

(三)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一种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贡献

理解对方可以为自己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爱他吗?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个人的道德和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

(四)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

大学生恋爱篇3

在本次调查中,70%的同学都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是不可靠的。只有30%的同学肯定了大学生恋爱的可靠性。说明同学们认真思考了大学恋爱的问题,认为身处大学校园的我们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并不能很好的维持一份稳定的感情,不能够很好的以婚姻为目的去经营一段感情,也没有足够坚实的基础去承担对另一人的责任,因此,认为大学恋爱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2%的同学对大学生恋爱持反对态度。而15%的同学完全赞成,另有7%的同学认为应该对其因势利导,剩余30%的同学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该听其自然。说明同学们对大学恋爱还是充满期待的,希望能在大学时期体验爱情的喜悦。对于恋爱的最佳年龄阶段这个问题,58%的同学都认为大学时代是恋爱的最佳时期。的确,大学中的我们已经不再幼稚,我们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也希望有一个特别的人来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这种想法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要建立在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的基础之上。

二、关于恋爱的动机和目的

在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动机的问题中,30%的同学是为了寻求精神寄托,36%的同学是为了摆脱寂寞,17%的同学是为了寻觅结婚对象,7%的同学是为了寻找学习的动力,剩余10%的同学是为了享受其中的乐趣。为了寻求精神寄托而恋爱的同学,并没有找准自己在大学中的正确方向,有追求,有理想的同学是不会把精神寄托都放在恋爱方面的。而为了摆脱寂寞而恋爱的同学是对自己和他人不负责任的。仅仅因为寂寞孤独而投入一段感情,要怎样保证这份感情的真挚和纯洁。为了寻觅结婚对象的同学仅占不到五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大学生的恋爱多不是以结婚为目标的,大学生恋爱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和许多变数,很难保证大学中的恋爱对象就是今后的结婚对象,事实也告诉我们很少一部分大学中的情侣最终能够走进婚姻的殿堂。对于于大学生恋爱的目的,34%的同学选择了满足心理需要,41%的同学选择了享受这个过程,4%的同学选择了满足生理需要,13%的同学选择了为了毕业后建立家庭,剩下8%的同学选择了随大流。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同学恋爱的目的是有所偏颇的。其中选择满足生理需要的思想是被认可的,这种思想容易导致在恋爱中的不负责任,容易伤害到他人。而因为同学中很多都恋爱而自己也加入恋爱的行列式完全不必要的。若没有合适的人选,没有真感情的基础,完全因为随大流而谈恋爱,往往不能很好的体会爱情带来的乐趣,有时也易造成分手现象,对自己和他人造成情感伤害。

大学生恋爱篇4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对策

一、误区原因分析

(一)主观因素

1.生理方面。从心理学角度界定,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17~18到35岁),其身体各系统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性机能达到人生最佳状态,对性的渴求是人的最基本最低层次的需要,这使很多在校大学生会对异性产生强烈好奇和欲望。由于涉世较浅,常常不能把握住做事的分寸,很多大学生并没有能力承担恋爱的后果。

2.心理方面。青年人的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都日趋完善,开始形成稳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随着性意识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理和心理的成熟,青年人开始产生了恋爱情感和愿望。青春期对爱情的好奇心萌动,尤其是身处空虚、孤独的生活空间中,容易致使大学生渴望异性陪伴,向往爱情。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弱,想法天真,感情脆弱,在处理各种关系和各种矛盾时容易产生偏差并极具情绪色彩。

(二)客观因素

由于恋爱观念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依存性,表现为不同的社会就会有不同的恋爱形式,相应地具有不同的恋爱观。造成大学生恋爱观误区的客观因素有很多,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恋爱观的误区,是社会问题在大学生头脑中的间接反映。当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开放观念、物欲诱惑,媒体、广告、书刊、网络等可以给大学生带来大量负面信息的中介桥梁在不断的冲击着校园正能量,许多不文明色彩、错误观念使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难辨是非、迷乱当下,不良的社会大环境给大学生带来及其负面的引导。

2.学校教育的放松。高校对在校学生谈恋爱的规定经历了一个“由严到宽、由禁到放”的漫长过程。90年代之后,随着社会对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日渐宽容,高校的态度也慢慢转变为“不提倡不反对”,这给大学生创造了自由的恋爱环境。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部分大学生的恋爱观出现了变化,产生了不良的恋爱动机、态度和行为,使之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3.家庭教育的默许。伴随着社会婚恋观念的开放与多样,许多大学生家长面对婚恋问题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很多家长对大学期间谈恋爱的态度几乎与高校的态度保持一致,由“反对到默许”,个别家长甚至大力支持、赞许、帮助学生大学期间谈恋爱,这就给大学生谈恋爱铸就了温巢,致使大学生的恋爱想法与行为由保守走向开放,甚至不顾一切。

二、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教育对策

马克思主义基于人性的本能、身心发展以及社会性质方面,深刻诠释了爱情的涵义,对大学生理解和接受恋爱观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社会角色的混乱是青年期的发展任务。大学生的青年期又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因为他们有一种避免同一性过程提前完结的内在需要,而社会也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这就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为大学生树立理性、科学的恋爱观采取教育对策。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是形成正确、文明校园风尚的纵坐标。充分挖掘、调动高校大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手大赛、漫画展、球类比赛、学术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校园生活,愉悦大学生身心;通过开设与婚恋相关的选修课、举行专题讲座、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充实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形成理性的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促使大学生树立科学恋爱观的主要渠道。通过发放心理调查问卷,举行心理讲座,开展心理文化艺术节、心理咨询、团队训练等多种形式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爱情,学会爱人的方法。增强大学生抗压以及抗挫折能力,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使其能够理性面对爱情中的挫折和意外。

(三)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沟通桥梁,实现教育一体化。当下,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深入全面的了解,或者即使了解也没有理智而有效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来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突如其来的变化,因此我们依然会在大学校园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女儿与社会上的男友私定终身并决定放弃学业追求幸福,丢弃泣不成声的母亲一人瘫坐在校园一角;为逃避父母的监管与搜索,换号、封锁QQ空间的孩子只为能与自己心爱的人有一点私密空间;因为女友提出分手,便草草了断人生的大男孩并未想到家乡依旧以他为傲的爸妈;父母离异在幼小的心灵里埋下恐惧的种子,女儿一直痛恨父亲、远离异性……

以上种种均是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遇到过的棘手问题,究其原因与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背景直接相关。除了相互配合,学校教育还需要引导家庭教育走上正轨,辅导员要循序渐进的教给家长如何理智、从容面对正值叛逆期的大学生,不指手画脚、不激化矛盾,让孩子如愿做自己的主人,学会智慧选择、乐观面对,但家长需要在左右悉心观察、陪伴,适时给予方向上的指引,天冷时送去温暖、生病时送去热汤、痛苦时送去宽慰、迷茫时送去鼓励、孤独时送去陪伴、得奖时送去掌声……只有发挥更多的智慧去教育,使有效的家庭教育与有效的学校教育结合,才会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有效。

参考文献

[1]闫军秀.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误区与教育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0.

[2]钟家华.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及教育对策[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03).

大学生恋爱篇5

大学生恋爱心理辅导员正确恋爱观的培养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比如大学生恋爱,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析当代大学生恋爱特点和普遍心理,进而诠释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教育知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对于恋爱这个观念,以及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生理发育成熟、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约束、好奇心理、从众心理、排解寂寞的心理、游戏人生心理、价值追求。大学生恋爱心理主要是这几种,对于大学生恋爱,大多数人都是不反对。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恋爱价值观,从而自身得到升华。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恋爱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对于大学生恋爱心理以及各个方面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进行恋爱心理交谈。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大学生恋爱篇6

[关键词]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73-04

通过对国内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资料的调查,发现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研究。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以视障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教育指导。综合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建议和结论: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恋爱心理调查问卷的信度、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有效工具。

本调查问卷分为恋爱现状、恋爱问题和恋爱态度三个维度。恋爱态度包括道德观念、恋爱认知、恋爱消费、增益性、自主性五个因子。恋爱问题包括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如何面对恋爱分手两个因子。

视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恋爱心理上存在差异,比如,视障大学生恋爱动机较为单纯,视障大学生普遍能接受恋爱对象身体存在缺陷,而普通大学生则不能接受。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普遍比较成熟,但有部分视障大学生恋爱心理不成熟,应对这部分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教育指导,加强恋爱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感情,理性控制自己,正确对待恋爱中出现的问题。

1问题提出

1.1研究意义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大学恋爱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也是引起大学生感到困扰的问题之一。由于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大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情绪消极,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时有发生。因此应重视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通过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研究调查,及时发现其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教育指导,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1.2研究目的

视障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殊的一员,由于身体不便,其恋爱心理应当受到社会和高校的关注与重视。近年来,国内对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研究较少。为此,我们对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与普通大学生的对比调查,以研究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心理。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大一至大五普通大学生378名,男女比例相同。抽取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特殊教育学院视障生37名。

2.2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视障大学生发放问卷37份,回收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为100%。普通大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为94.5%。

3研究结果

3.1恋爱现状

恋爱现状包括对目前的恋爱状态、恋爱原因(即恋爱动机)、恋爱持续时间及恋爱次数的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本次调查研究以视障生为主,研究结果只呈现视障生数据,下同)。

3.2恋爱问题

恋爱问题包括对恋爱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见表2)以及如何面对恋爱分手(见表3)的调查。

3.3恋爱态度

对恋爱态度的研究主要包括六个因子:道德观念、恋爱认知、恋爱消费、增益性、自主性。

对调查结果按1―5分进行赋分,将得分的前27%设为高分组,得分的后27%设为低分组。其中第3、4、5、6、10、14、15、17题反向记分。(见表4)

3.3.1道德观念

对道德观念的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调查。第一,当有恋爱对象时是否能与他人保持距离。第二,对待的态度。第三,是否可以接受当众接吻拥抱。

3.3.2恋爱认知

对恋爱认知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对异地恋、网恋的态度;在恋爱过程中是否信任对方;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进行恋爱;以及对另一半的期望。(表5)

3.3.3恋爱消费

对恋爱消费的调查方面主要包括:是否赞成男方多消费;是否赞成通过满足对方物质需求来取悦对方;以及对待aa制的态度。(表6)

3.3.4增益性

对增益性的调查主要通过大学生对恋爱是否能提高社交能力以及恋爱是否耽误学习这两方面的态度来记性研究。(表7)

3.3.5自主性

ψ灾餍缘牡鞑橹饕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当遇到喜欢的人是否会主动追求。第二,在确定恋爱对象时,是否要听从父母的意见。第三,盲目从众心理。(表8)

4讨论

4.1恋爱现状

4.1.1目前的恋爱状态

从调查结果看,随着年级的增高,视障大学生普遍处于恋爱状态,未曾恋爱的人数比例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小。性别差异不大。这与普通大学生目前的恋爱状态基本一致。由此可见,视障大学生恋爱已经具有普遍性,必然性,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4.1.2恋爱原因(即恋爱动机)

恋爱动机指恋爱行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因素,也就是对恋爱行为结果与行为过程的预想,即为什么恋爱,怎样去恋爱。这里主要讨论恋爱原因,即怎样去恋爱。郑长波、李毅在《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中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主要有精神满足型、物质满足型、生理满足型和心理满足型几种。”【1】

视障大学生的恋爱动机较单一,大多是因为两情相悦。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但也有极少数视障大学生是因为孤独而恋爱。应对有孤独感的视障大学生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以防其孤独情绪影响学习生活,并帮助其培养健康的恋爱动机。普通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则更为多样化多样化。学校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认识恋爱的本质,纯化恋爱动机,培养正确的恋爱动机。

4.1.3恋爱持续时间

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持续时间逐渐增高,性别差异不大。视障大学生的恋爱稳定性逐渐增强。普通大学生也存在这一特点。

4.1.4恋爱次

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次数也呈增长趋势。性别差异不大。普通大学生也存在这一特点。

4.2恋爱问题

4.2.1对恋爱中出现的分歧与问题的处理

对于爱情,每个人都希望经历幸福甜蜜的恋爱,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预期收获,在恋爱中也存在坎坷与挫折。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当与恋爱对象发生矛盾冲突时,大部分视障大学生能通过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并有效宣泄自己不合理的情绪。但也有少部分同学束手无策,无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甚至想分手,同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也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宣泄。调查发现,当恋爱对象变心时,大部分同学会选择对对方进行打击报复,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且在普通大学生中也存在这一严重问题。这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当恋爱过程中遭遇挫折时,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如果这些不良的情绪得不到及时的排除和转移,将进一步发展为忧郁自卑的不良情绪,严重者甚至采取报复的方式来排解心中的瘀结。

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恋爱问题时处理。鼓励其积极面对恋爱中出现的矛盾与挫折,客观分析原因,通过增强理智和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来尽快摆脱恋爱挫折带来的精神痛苦,学会用理智来驾驭感情,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显得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4.2.2如何面对恋爱分手

有恋爱就会有失恋。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视障大学生在面对失恋问题是能够洒脱放手、合理宣泄情绪。但也有部分同学萎靡不振,不愿放手,甚至通过匆匆投入到另一段感情中来逃避失恋问题。而且有少部分同学在失恋时矛盾痛苦,甚至伤害自己。在这一问题上,性别、年级差异不大。普通大学生中也存在这一问题,说明大学生在面对恋爱分手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

失恋的挫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学习活动。从热恋关系中断裂出来,一下子失去了曾经和自己很亲密的人,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痛苦。失恋者经常表现为逃避现实、缩小人际交往圈、精神生活上既折磨自己有影响旁人的情绪,有人甚至伤害自己,带来严重的后果。

应该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失恋,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不能为了爱情耗费所有的精力甚至抛弃生命。当失恋时,可以向他人倾诉自己内心的烦恼,倾吐内心的郁积情绪,缓解失恋的伤害。另外也可以进行心理转移,从而减轻痛苦。比如把热情投入到学业中去,在紧张的学习中逐渐减轻失恋对自己的影响。

4.3恋爱态度

4.3.1道德观念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得分基本处于普通组,道德观念良好。

恋爱双方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有着各自的交际圈。随着恋爱关系的确立,双方都希望对方心中只有一个自己。但人际交往是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一定的交际圈是需要维持的。但应教育大学生恋爱应具有专一性,应在正常的范围内进行人际交往,不可以三心二意。

当代大学生恋爱已不再是偷偷摸摸,他们的恋爱行为非常公开化,步入校园,很多公众场合都有情侣旁若无人、卿卿我我,丝毫不顾影响。[2]性生理日渐成熟,在与恋人的交往过程中必然会萌发性冲动。但道德意识又使他们压抑这种性冲动,使他们处于矛盾之中。因此,应重视对他们的性观念进行教育,避免出现不良后果。

4.3.2恋爱认知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的恋爱认知得分基本处于普通组,恋爱认知正常。

视障大学生对异地恋、网恋态度良好,普遍相信存在美好爱情。且在恋爱过程中愿意信任对方。但对于恋爱是否以结婚为目的这一问题上,视障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存在差异。随着年级增高,视障大学生逐渐以结婚为目的进行恋爱。男女差异不大。视障大学生普遍接受恋爱对象身体有缺陷,性别、年级差异不大。但普通大学生普遍不能接受。

4.3.3恋爱消费

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视障大学生处于普通组,部分处于高分组,视障大学生恋爱消费观念良好。性别、年级差异不大。

恋爱消费态度是大学生对待恋爱消费的心理倾向性。[3]花前月下本无可厚非,但应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念。应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理财和消费指导。最合理的恋爱消费观念原则是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以优良的校风建设,向大学生渗透理性的恋爱消费观念。

4.3.4增益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视障大学生基本能正确认识大学恋爱带给自身的益处。

大学恋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且对大学生恋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不要因为忙于恋爱而忽略学习。应该辩证地对待恋爱与学习的关系。

4.3.5自主性

据调查结果显示,除部分大一女生恋爱自主性得分处于低分组,其余视障大学生普遍处于普通组。原因可能是女生家庭教育较为严格,且刚步入大学,恋爱心理不成熟。

要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与责任。一个人心中有了爱,要善于表达,这是爱的能力。同时也应具备拒绝爱的能力,对自己不愿接受的爱应有勇气加以拒绝,但应注意使用恰当的方式。

大学生恋爱应具有自主性,避免盲目从众。要懂得爱是什么,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而不应随波逐流。

参考文献

[1]郑长波,李毅.大学生恋爱动机调查与分析[J].沈阳示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李志,彭建国.大学生恋爱价值观特点及教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

[3]许慧英,大学生恋爱消费中存在的误区与对策.沧桑,2008(5).

作者简介

张晓明,男,讲师,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团总支书记。

周群,学生,滨州医学院特殊教育学院2013级特殊教育专业。

大学生恋爱篇7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成因;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37-002

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虽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由于涉世不深,加之对爱情、婚姻缺乏了解,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常因不能正确处理恋爱等关系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甚至整个人生。因此,了解大学生恋爱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减少、消除其心理上的困惑,避免、纠正其行为上的盲目性,加强大学生恋爱的教育和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的分析

1.当前大学生恋爱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第一,传统道德淡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日益开放,传统道德逐渐淡化。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的影响较深,但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少数大学生对婚前持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传统的观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逐渐淡化。这种对两性关系的放纵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特别是对女性身心健康的损害。近年来,在各高校因恋爱受挫而报复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故中,因为婚前特别是性关系处理不当占相当大的比例。

第二,恋爱理想化。大学生处在青春期,追求浪漫,个性冲动,在恋爱上也有很明显的表现。一是对自己的感情缺乏审慎思考,凭感觉做出草率决定。一般只交流对学习、人生和社会的看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追逐浪漫的爱彩,而很少或根本不涉及结婚、建立家庭等实质性问题而使恋爱理想化、浪漫化。二是情感强度大,不易控制,理智分析能力容易受到限制,有时候还有可能冲破理智的防线。三是情绪波动大,自控力差。感情一旦开始就久久不能平静,即热恋中的人常常处于激动、兴奋的状态,然而一旦失恋就长久地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认为生活没有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第三,耐挫力较弱。大学生恋爱自主性强,约束性差。情感性强,理智性弱。这种恋爱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稳定,对爱情缺乏深刻地理解,对心目中的终身伴侣没有清晰地认识,在恋爱对象的追求上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又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这是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的表现。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不能理性地对待恋爱中挫折的同学,一旦恋爱受挫,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爱情悲剧。

另外,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恋爱不一定遵循“地域性原则”,而社会就业状况很难照顾恋爱关系。这种客观的原因,既带来诸多的社会问题,也给恋爱双方带来沉重的感情痛苦。面临毕业的考验,这是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显著特点。

2.当代大学生不当恋爱观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是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大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发育,必然导致性意识的萌发和觉醒,导致对异性向往、爱慕的情感产生。这是人类的自然属性,是爱情萌生的原始契机,也是大学生恋爱的内驱动力。加之我国在性教育方面的落后和社会对性教育的偏见,使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缺乏了解,对因生理成熟而带来的性意识,呈现出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好奇心理不断累积最终触发了恋爱体验动机,而恋爱与求学都是要花费一定的精力和时间的,部分学生对此有深刻的认识,虽在主观上不想早恋,但个性软弱,不善于拒绝,有的甚至出于同情、感激、照顾情绪而被动地恋爱,内心矛盾。“积极”探究、盲目接受是当前大学生恋爱的一个显著特征[1]。

二是入学前后校园环境的变化。大学学习较之中学时期,没有升学压力且自主空间大。经济上的自,也为恋爱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大学的集体生活和较多的群体活动,增加了男女同学之间的接触,为相互了解和培养感情提供了机会和方便;随着视野的开阔,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主人公的缠绵之情、影视剧中刺激性镜头,促使部分大学生的爱情意识迅速膨胀。另外当前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他们心理素质普遍较低,出门求学,远离父母,对新环境容易产生不适应感,特别是新生,容易产生寂寞、孤独感,加上高年级恋爱学生的影响。于是,部分同学便很快投入恋人的怀抱。

三是群体性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一部分大学生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盲目攀比和从众心理。另外,受逆反心理影响,往往把学校关于提倡不谈恋爱的方针视为“禁欲主义”,把老师的规劝看作是“干涉自由”,把对他们进行爱情与道德教育看作是思想僵化、保守,由此产生种种心理对峙。

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带给中国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西方的一些思想也随之涌入,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有部分大学生受资产阶级“性解放、性自由”的影响,认为恋爱应重过程而不必过多考虑结果,很少考虑家庭、外界等因素,崇尚自己做主,对恋爱极不负责任,把爱情视为游戏。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文化中的垃圾信息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作用,大众传媒对恋爱、性的夸张描写和渲染,也刺激着大学生,对他们的恋爱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大众审美文化的倾斜和人文精神的失落,深深震撼着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创造了“适宜的生存土壤”。自新《婚姻法》调整结婚年龄以后,社会上早恋、早婚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加之近年来,媒体对大龄女青年,特别是高文化层次的大龄女青年择偶难的报导,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五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影响了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和行为。由于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又在异地读书,相对以前受父母约束少,精神上无所寄托,在这种闭锁、压抑的精神状态下,容易产生寻找异性朋友,弥补精神空虚的需要。

二、对当前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1.加强教育管理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首先从法律的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大学生应该意识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法律的要求。其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要求大学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遵守关于恋爱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公共道德,提倡中华民族传统的自尊、自爱、含蓄的恋爱美德。避免和减少大学生恋爱中出现问题,还要加强管理,加强校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把精力用到学习上来。对于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定期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

第二,重视对新生的教育引导。新生在新环境适应中有很强的可塑性,要利用新生入学教育的有利契机,对新生进行及时的理想、道德、人生观、恋爱观等教育。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尽快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摆正学业与爱情的关系,使他们走进校园之后就有一种责任感、紧迫感。通过正面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明确什么样的性意识、是符合我国社会道德标准的。只有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了爱情,大学生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

第三,加强青春期有关知识教育。加强大学生青春期有关知识的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高校不容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可以通过宣传、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让学生了解有关的性知识,正确看待有关性问题。开设指导大学生们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健康知识教育。这种教育既是健康教育,也是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树立健康、健全的性心理,正确处理爱情、学习、生活、同学之间的关系[2]。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强化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我们要改变以往校园文化单纯满足学生的娱乐等低层次的功能,要使大学生通过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发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3.正确引导

第一,注重舆论引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学业在先,恋爱在后”,大力宣传和表彰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典型,引导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其次,要正确引导恋爱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要引导他们恋爱应格调高尚,行为端庄,一方面教育他们文明恋爱,给别人以清新愉快的感受。一方面要引导他们合理的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把恋爱化作激励机制。

第二,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心理困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爱情的烦恼,如果没有心理咨询老师来疏导,得不到及时清理、舒缓,这种困惑就会越积越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正常发展。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引导学生合理表达感情,学会感情的转移和升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恋,加强大学生恋爱挫折教育,使大学生学会理智驾驭情感,学会分析原因,积极转移注意力与情绪,及时走出失恋的心理阴影,重新规划生活与未来。同时,对个别因恋爱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总之,对大学生恋爱问题引导教育的好坏,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方面。作为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重视这项工作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大学生恋爱篇8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恋爱观;网络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3.083

0引言

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不同时代会有不同认知方式,这就导致大学生差异化的恋爱价值观存在。大学生恋爱观是指他们在校学习和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男女恋爱关系的认知和判断,是对恋爱双方在某个问题上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的对称和平等,恋爱交往信息触手可及、日趋频繁,在线线下恋爱内容复杂多样,这些信息技术和网络共享观点使大学生对恋爱有了新的认识。

恋爱是男女双方在共同意愿的前提下行使的一种自由行为,甚至在我国部分高校大学生毕业之际结婚生子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反映了大学生恋爱观的合法性和多样性。我们希望通过调查研究,探讨“互联网+”下大学生恋爱观新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社会影响,目的是为了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大学期间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1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调查采用自编的《互联网+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怎样看待恋爱、对待恋爱过程中的态度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该问卷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通过对浙江7所本科高校大学生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统计人数285人;其中男生93人,占总体人数32.63%,女生192人,占总体人数67.37%,包含:低年级大一同学102人、大二同学138人;高年级大三同学33人、大四同学12人。有效人数285人。

2研究内容情况分析

2.1高低年级在校生恋爱观调查结果及分析情况

2.1.1对在校追求爱情的认识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学生没有刻意去追求爱情,但对爱情抱有足够幻想,相信一见钟情。这类低年级占比59.7%,高年级占比40.3%。它说明在互联网影响下,低年级学生对爱情抱有幻想,高年级学生则相对成熟。同样,高低年级中都认为在大学不一定要谈一场恋爱,但认为在大学一定要谈恋爱的人群中,低年级的比例高于高年级,这间接说明低年级对于互联网上描述的爱情抱有憧憬。

2.1.2对爱情在理想和现实间的抉择

在校生對爱情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差距不大,认为金钱与爱情有关但关系不大。调查显示,高低年级大学生对现实与爱情、金钱与爱情的认知上,均认为现实对于爱情并没有影响,但他们区别在于,高年级大学生对金钱方面问题认为双方差距不大即可,而低年级也有7.5%选择了接受现实。这表明在爱情方面,对于现实的理解,低年级大学生还过于稚嫩,高年级大学生则更加成熟。

大学生并不相信爱情至上。在这一点上高低年级大学生意见一致,不同的是高年级大学生有43.3%选择了以爱的程度作为是否爱情至上的衡量标尺,这说明在现实影响下,高年级大学生更倾向于给对方机会而不是全面否定对对方的感情。

2.1.3对是否在校同居和发生性关系的认识

在校生大多不排斥但也不希望过同居生活,比较排斥性生活要求。在提出同居问题后高低年级的反响基本一致,由于低年级接触互联网关于同居方面的信息过少,所以有38.1%的低年级生对于同居报鄙视态度,而高年级大学生也对同居方面信息有一定接触,所以对同居现象没有人鄙视,甚至于21.5%的高年级生对同居现象抱无所谓的态度。

在提出关于性行为的要求时,高年级大学生的行为较平均,体现了对这类现象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而低年级反应较极端,坦然接受的较少,51.7%的是回避这类问题,甚至于还有15%会拒绝并提出分手,也侧面说明了互联网对于低年级大学生的影响颇深。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一学生由于刚刚脱离高中生活进入大学,对社会的理解仅仅是在互联网上的一些美好现象的描述,对爱情坚持抱有着美好的幻想,思想纯洁;大二学生已在大学生活了一年,相比于大一的青涩,大二学生无疑成熟了一些,能将自己的经历和互联网上传播的东西理性的分开,也因为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思想变得更加开放。大三学生的恋爱观相对成熟,在恋爱中能面对现实,在现实中有纯真的一面,对爱情有美丽的向往。大四学生的恋爱观则愈发成熟,能在现实中协调好恋爱和其他关系。

综上所述的四个不同年级大学生的恋爱观,可以看出: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大学生恋爱观正一步步走向成熟和现实,逐渐摆脱了高中时期在互联网上对爱情观错误的理解。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许多事情很理想化,梦想能得到与和联网上描述相符的爱情。大二时发现原来爱情也有苦涩,并不完美,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并没有完全摆脱之前错误的爱情观念。大三后,学生恋爱观普遍较成熟,到大四阶段更加饱含理性,恋爱观趋向成熟,混杂了在互联网和现实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爱情观。

2.2“互联网+”下在校生恋爱观性别对比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男生都考虑过以后的婚姻生活,并且半数希望可以走到最后;父母大都允许或默许恋爱,遇到了喜欢的人也会大胆主动的追求或暗示。女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女生相信一见钟情,遇到喜欢的人直接去追求,仅有少部分人缺乏主动性。在花销方面,不少人认为应该aa,大多数女生对于同居要求则不排斥,但最好不要发生,对恋人提出性生活的要求也会采取回避。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男生对于爱情的观念是三分感性七分理性,能够结合现实理智对待爱情,并且更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因为在互联网上,男生更多的是关注更加紧张刺激的娱乐项目,反而对爱情方面关注甚少。女生则感性更多一些,对爱情抱有幻想,同时也有对爱情理性的一面,这也是由于女生在互联网上关注爱情方面的项目更多,也十分期待着类似互联网上传播的纯真爱情。

3大学生恋爱观形成与“互联网+”的关系

3.1网络交流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种互相交往的手段,它是现实交往的拓展和跨越。大学生在网上摘取信息,交异性朋友,谈情说爱,不必顾及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在网络的庇护下,男女双方无需彼此坦诚,更不必担负责任,没有面对面的尴尬,也没有被伤害的顾虑。由于在网络交流中可以虚拟自身形象,所以容易对恋爱双方形成误导,让对异性的好感错认为爱情,并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爱情并形成爱情观。

3.2网络小说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阅读网络小说是一种网络休闲方式,诸如网络校园爱情小说,其题材比较贴近大学生在校生活,受到他们的喜爱。快餐式的爱情多出现于网络小说当中,里面大多数主人公对待爱情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在这里,很少见到对爱情做出一个严肃、认真的思考,也很少把爱情和责任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对爱情的态度容易受到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的影响,网络校园爱情小说描述、虚构的是男女主人公迂回曲折的爱情过程,小说中的才子佳人、香车美女是现实中所不存在的,也是大多数人的美梦和向往,是爱情的理想类型。所以在形成自身爱情观时更容易以此为判断依据从而形成爱情观。

3.3影视作品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影响

在影视作品中有着各种各样浪漫场景,大学生在看过唯美的爱情剧后,多数也想拥有一份和他们一样甜蜜的爱情。大学生对爱情是非常憧憬,希望能有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而且这其中也不乏对憧憬的爱情过于理想化,希望自己得到一份纯真的爱情,不仅如此,影视作品中男主角都是英俊潇洒,女主角都是温柔善良的,这更误导了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理解,对于大学生恋爱观的形成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4“互联网+”下大学生恋爱观的建议和对策

4.1承认大学生恋爱的可行性

大学生考虑爱情问题本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待恋爱。男女之间恋爱是基于一定客观物质基础和共同生活理想基础上,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仰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生活伴侣的情感。承担责任、勇于奉献是爱情的本质。互爱是真爱的前提,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材,构建和谐家庭是恋爱的终极目标,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就短暂的人生而言,有对事业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更具有意义,爱情则处于从属关系。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爱情融入理想和事业才能给爱情赋予真正的含义。大学生恋爱,最好是以抱着互相欣赏和学习的态度去对待,不要幻想太多将来的事。把握好现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刻,坚持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底线,以积极的心态把握自己,才能无悔于恋爱。

4.2界定和把握好爱情的尺度

大学生恋爱要把握好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爱情从根本上说是性欲和理智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選择恋爱的人,不能盲目、无目标的追求性本能行为。恋爱观实际是人生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恋爱观。过度吸收互联网上的性不端行为,会对大学生造成恋爱心理疾病。加强恋爱观教育和管理,分清大学阶段的自我定位,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成为未来国家合格的大学生。

4.3有效区分爱情在网络和现实的关系

正确对待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处理好互联网与现实的关系,联系现实印证互联网上的爱情,家庭、学校在大学生正确爱情观形成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应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关注和劝解,引导他们形成正确、健康的恋爱观。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的大学生恋爱观正受到来自外界因素、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必须培养自身优良道德,加强恋爱法律规范的意识,全方位认识“互联网+”恋爱,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逐渐成熟、完善;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好恋爱和学业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有助于大学生追求真正的爱情。

参考文献 

[1]刘永生.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恋爱观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术论坛,2012,(09):213-217. 

[2]李翔.对大学生恋爱观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250. 

[3]钟华儿.试析大学生的恋爱观[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3):49-50. 

[4]吕达,崔延力.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分析[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1). 

大学生恋爱篇9

目前,人们正处于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受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恋爱动机的多元化给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恋爱动机的研究是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从总体上说,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分为理性动机与非理性动机。理性动机是指大学生的恋爱出于爱情与婚姻的动机;非理性动机是指大学生的恋爱除了爱情与婚姻以外的其它动机。大学生恋爱的理性动机是一种积极动机,它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中的一些问题;而非理性动机是一种消极动机,它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在本论文中,笔者主要从功利性恋爱动机、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随大流性恋爱动机、压力解脱性恋爱动机以及满足生理需要性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大学生的非理性动机。

1、功利性恋爱动机

功利性恋爱动机是指谈恋爱,不是因为彼此间有好感,相互倾慕才在一起,而是因为,对方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带来什么好处,才在一起。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得到物质利益上的享受,在面子与地位上得到别人的一种认可。比如,有的大学生为了达到高消费的目的,通过找朋友的方法从男朋友那里获得金钱与物质的满足;也有的大学生为了进学生会或团委等机构任职,便与自己不喜欢的人谈恋爱,通过情感的诱惑达到自己的目的。

2、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

大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即教室、食堂以及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在大学生看来,这种教室、食堂以及宿舍的“三点一线”生活单调、枯燥极了,正如大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不在寂寞中变坏,就在寂寞中恋爱”。于是,有的同学就通过恋爱这种亲密的异性关系来排遣孤独,以此来获得感情寄托。因此,在大学生校园里,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填补空虚性恋爱动机与人的生理需要密切相关。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因此,爱情能给人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一种身体上的满足。

3、随大流性恋爱动机

在中国人的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从众心理,人云亦云,缺少独立性。况且,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不健全,正处于发展之中,从众心理在大学生身上表现的更为明显。有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在大学里谈恋爱,或者至少在一段没有谈恋爱的打算。但是,当看到自己周围的同学都成双入对、卿卿我我,不由得产生了急迫感。尤其是到了周末,偌大的宿舍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此时的她倍感凄凉与寂寞。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大学生很容易对异性产生“感情”,也更容易接受来自异性的求爱。

4、压力解脱性恋爱动机

大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与未来的激烈竞争,大学生感到自身的压力十分巨大。有些大学生为了摆脱压力,通常不是采取合理释放压力的办法,而是采取压力转移的方法来解决。其实,通过谈恋爱来摆脱所面临的压力是不明智的。爱情的本身也是一种压力源,成也有压力,败也有压力,原有的压力没有化解,反而又增添了新的压力。

5、满足生理需要性动机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恰好是处于青春期后期,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是对异性需求旺盛的时期。如果大学生意志力薄弱或者没有正确的恋爱观,大学生就会以获得生理需要为动机加入恋爱的行列。

二、大学生正确恋爱动机的引导

动机是人从事某种活动的驱使力量,恋爱动机人从事爱情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是驱使大学生恋爱的驱使力量,它涉及大学生恋爱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因此,学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1、正确认识爱情

爱情就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转移和稳定的感情;是两颗心灵相互向往、吸引,达到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从爱情的定义可以看出,大学生追求爱情要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上,即谈恋爱的出发点是出于未来能走到一起的因素来考虑,而不是为了物质利益的满足、填补心理的空虚与寂寞、满足生理上的需求等等。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它是由世界观决定的,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由此可见,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是恋爱观的前提与基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就有是那样的恋爱观。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体会到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真正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的恋爱观。

3、加强爱情的道德修养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表现充分地体现了一个人德修养的水平。在恋爱过程中,恋爱的双方是平等的,各自的人格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空间和生活习惯,因此,大学生要互相尊重彼此的人格。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大学生要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总之,大学生要端正恋爱动机,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在恋爱过程所发生的问题。

参考文献:

大学生恋爱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本身应有的内涵之一,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一、大学生恋爱现

男女大学生常表现出以下特征:

1.恋人之间常有眉目传情和语言沟通;2.常有美化对方、“情人服里出西施”的倾向点力图完善自己、表现得更好;3.渴望与恋人在一起;4.看见颓人与别的异性在一起会有嫉妒心理;5.期望在身心上与对方融为一体;6.希望能为恋人多作奉献恋爱着的大学生常常表现出羞怯性、兴奋性、冲动性、幻想性等心理特征。同时在行动上表现出焦灼不安、记日记、读爱情小说、欣赏音乐等个人独自进行、独立体验的内隐行为,以及写情书、修饰自己、去舞场、看电影、郊游、倾心交谈乃至拥抱接吻等外显行为。

大学生的恋爱现象比较普遍,发展的趋势是有增无减,这反映出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的变化,而大学生恋爱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恋爱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以前,高年级大学生恋爱的人较多,而现在年级下移,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长沙地区一些高校调查,低年级学生中,恋爱的男生占男生总数的30%,恋爱的女生占女生总数的40%,有的学校高年级学生中谈恋爱者近半数。

(二)恋爱方式从隐蔽化向公开化转变,结交异性朋友大方,恋人相处不遮隐,出入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对别人的议论毫不在乎。

(三)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一种现实的快乐观、爱情浪漫化。以前的大学生把谈恋爱看得严肃,选择恋爱对象也很慎重,没有一定把握不会马上投入实践。而现在大学生中一部分人的异往更加注重情感上寻求快乐,把恋爱成功与否看得不那么重,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恋爱与婚姻无关,“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沈阳地区某高校对500名大学生调查,恋爱目的摆在第一位的是丰富生活,占60,4%;慰藉解闷的占14.6%,为建立家庭的占25%。由此可以看出,许多人只想恋爱而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他们选择恋人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

二、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问题

(一)择偶标准不实际。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生幸福,期望自己有一个称心如意的爱人。但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经历单纯,受文艺作品等的影响,往往把选择的对象理想化。有些人根据心中的偶像按图索骥,发现现实中的人很难吻合,不免失望懊丧,有些人希望对方十全十美。

(二)恋爱动机不端正。有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等。恋爱动机的纯洁和健康是保证恋爱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没有真挚感情基础的恋爱往往先天不足,容易夭折或发育不良,甚至后果严重。

(三)爱情表达方式上缺乏修养。爱情的表达方式既反映民族特点又反映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中华民族的特点是感情表达含蓄、深沉。大学生的表现应符合大学生的身份,举止文雅,注意分寸都场合。恋人间的忠诚不一定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拥抱亲吻才能表达。

(四)受西方观念影响,轻率。受西方性解放观念的影响,有些学生在恋爱中对抱不严肃的态度,认为这是“个人的自由”,可以不受干涉、随心所欲。也有些同学是在恋爱过程中,随着感情的发展引起性冲动,一时缺乏理智而越轨。对此,恋爱中的大学生应增强责任感,把恋爱行为严格限制在社会规范之内。

(五)不能正确对待恋爱挫折。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干扰或障碍,致使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感状态。恋爱中的挫折,常见的有失恋、单相思,陷入感情纠纷中不能自拔也是一种挫折。但大学生很多都经不起失败的恋爱,进而甚至影响学习和生活。

三、全面看待大学生恋爱问题

有些观点认为,大学生是同龄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是国家未来的建设栋梁。他们在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对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大学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要全面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掌握更全面的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这些都需要时间和精力。而大学生活只有4—5年的时间,如果谈恋爱势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就影响学习和发展。同时,大学生的生理虽然已成熟,但心理上还不够成熟,缺乏生活经验,还不能客观地、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大学谈恋爱盲目性较大。再者,是一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需要有冷静的头脑和较强的自我抑制能力,是男女之间比较成熟、相对稳定的感情联系,要求产生它的条件也相对稳定和成熟。而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不能自由地驾驭自己的感情,时常表现出幻想、冲动、动摇等不稳定的情绪,容易出现爱情易于变迁,目标不够专一,往往造成不良后果。大学生谈恋爱,特别是低年级同学谈恋爱成功率低,因此大学阶段还是不谈恋爱为好。

另一种观点以为,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熟、对异性敏感、关注的时期。大学生活中男女同学朝夕相处,共同语言较多,容易寻觅知音。同时,爱的感情可以陶冶人,可以丰富精神生活,恋人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共同促进,成为“核”动力,激发人的潜能。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大学牛恋爱成功的事例。他(她)们基于对未来事业和婚姻家庭的严肃考虑,同中意的异性恋爱。他们认识到恋爱和德智体全面发展之间虽然不无矛盾,但是能够认真对待、正确处理。他(她)们把爱情和学业统一起来,使幸福的爱情转化为积极的力量,促进学业,净化自己的人格。因此大学阶段还是可以谈恋爱的。

大学生是否可以谈恋爱,以及弊多利多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大学生具有谈恋爱的资格问题。

应该看到,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思想还不够成熟,看问题还不够全面,感情不稳定,性格爱好也未完全定型。特别是对选择终身伴侣,还没有确定的看法,加上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因而容易失败。

四、结语

总之,恋爱是青年人的心理要求和合法权利,但正确行使这个权利还需要有高度的修养,并且付山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而大学几年时间短暂、极其宝贵,是为今后事业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面对自己的感情问题一定要慎重。为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引导学生心理的重任,我们需要努力地为大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各种服务,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吴彬.大学生婚姻恋爱观的变迁及原因[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