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34:42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1

关键词:泰州;徐州;农村体育健身工程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36-0081-02

为了贯彻落实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若干意见》精神,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的总体要求,2006年,江苏省体育局颁布了江苏省“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方案。此方案将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项目和标准分为四类:

第一类:一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一套健身路径,两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外),一个40平方米以上室和80平方米以上室内健身房;第二类:一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两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外),30平方米以上室(或60平方米以上室内健身房);第三类:一片混凝土标准篮球场,两张以上乒乓球台(室内或室外);第四类:简易标准篮球场。

苏南地区原则以二、三类标准为主建设,苏北、苏中地区原则以三类标准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提倡增建当地群众喜爱的其他体育设施。

徐州地处苏北,而泰州位于苏中地区,均属于比较典型的地区代表之一,两个地区的建设标准基本一样。此前有资料显示,徐州的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滞后于苏中,与苏南有很大差距,根据这一现象,笔者对苏北徐州地区的健身工程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并与苏中泰州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具体情况,为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泰州的兴化、姜堰、靖江、泰兴以及徐州的丰县、沛县、新沂、睢宁的体育健身工程为研究对象。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资金筹集

2010年苏中地区投入农村和乡镇的体育健身工程的资金平均每个县市达到了300万元左右。苏北地区除了睢宁,其他县、市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总投入也都达到了200多万元,泰州地区的企业、社会、个人赞助体育健身工程的经费较多,部分县市达到100万左右,而徐州地区的部分县市的资金筹集依然比较单一,基本上依靠政府拨款与体彩公益金。

(二)苏中苏北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现状

随机调查的泰州与徐州的部分行政村与乡镇的体育健身工程数量上可以看出,泰州地区在基本达到健身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也达到省体育局要求的建设标准,健身工程总数主要是因为部分乡镇健身工程数量达到2~3个,而徐州虽然地处苏北,但该地区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在数量上也基本达到村村有片篮球场。在规格上也基本符合省体育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甚至部分行政村正在进行提档升级改造。

1.苏中苏北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及器材损坏现状

泰州市随机调查的124处体育健身工程,只有4处安排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整体而言,管理缺失依然还是比较严重,而徐州随即抽查的126处体育健身工程只有镇上的个别场地设施有文体站的站长负责管理。泰州和徐州共同存在器材损毁严重的现象,其中篮板的损坏程度尤为突出,损坏的比率达到80%以上,而健身路径在使用过程中,原地固定的基本完好,但利用旋转进行健身的器材,如太空漫步机则损毁非常严重,在泰州的个别场地甚至还出现器材被盗现象。从整个实地调查来看,管理养护的缺失是导致场地器材损坏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泰州与徐州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时了解到缺乏管理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健身工程配备管理人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某些县市,没有专项的资金来支持,因而无法得到实施,在泰州,有部分的经济发展比较好的乡镇村,自行负担管理员的劳务费用,而在徐州,对于器材的管理也仅仅局限在个别镇一级的体育健身工程;第二,器材赠送、安装后的管理应该在行政村,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徐州最初接受捐赠的器材已经基本上损毁殆尽,首先是市民、村民对这些捐赠的器材不爱惜,其次是部分村民初始并不理解和支持这项工程,而在泰州则主要是群众对健身场地器材的漠视,在泰兴走访时了解到部分行政村的场地基本上对着杂物和黄沙水泥,平时更是很少有人因器材有损伤而主动去维修,部分村干部管理上的不作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养护带来严重消极的负面影响。

在与乡镇干部以及农村人口的交流中了解到场地设施损坏的部分原因:第一,篮板的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地观察了解到,徐州的篮板基本都是以三合板压制贴皮制成,在经过风吹雨淋之后其自然开裂脱落损毁,而泰州的篮板是密度板材质,同样是木质结构,其损坏的部位绝大部分为篮圈脱落与锈蚀以及篮板的断裂;第二,缺乏管理是健身路径损坏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徐州的部分县市的健身路径因损坏已经做过一次更新,其损坏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为路径本身的质量问题,其次就是管理养护跟不上而导致自然锈蚀比较严重而损坏,部分设有管理人员的健身广场器材损坏的现象因及时的养护与维修就比较轻微;而泰州地区安排有专职管理人员的场地器材的完好率比较高,通过对管理员的访谈,了解到他们平时负责场地的卫生以及部分器材的剂添加和螺丝紧固等养护,设备器材损坏的及时登记向村委会或健身工程负责人汇报并及时维修,所以这部分健身工程虽然使用率较高,但场地器材的完好率很高;第三,农村健身的人群基本上根据自己的主经验或者主观意识使用场地器材,有些使用方法或者方式不合理,也是导致器材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部分人员对捐赠的器材不懂得爱护与珍惜,也是造成场地器材损坏的直接原因;第四,在接受调查的所有行政村与乡镇都没有配备相应的健身指导员,村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正确的指导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导致健身路径损坏严重的重要原因;第五,绝大部分的体育场地以及健身路径都是露天的,由于缺少人员进行管理和养护,自然的锈蚀以及一些不法分子的偷窃行为也是造成器材损坏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第六,健身工程的体育器材配备过程中,厂家在实施安装完之后,没有设立售后服务,在后期上报维修的过程中有些构件在本地市场没有同样或者相近的构件进行更换,徐州出现的情况与泰州基本类似。

2.泰州与徐州农村人口对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比较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以及与两地的市体育局(或文体局)有关分管领导的交流了解到泰州地区与徐州地区农村人口对于体育健身工程的认知还是有些区别的。徐州历年来就是一个体育人才输出较多的地区,其因地区特色拥有很多的优势项目,徐州新沂近些年也承办了许多国内甚至国际的重要赛事,这些都对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徐州某些县市的行政村都有自己的运动团队,并且设立一些专项的俱乐部,平时也经常组织一些体育活动,而在泰州的农村人口中对健身工程了解的人并不多,只有个别的行政村与城镇才设有专项俱乐部及协会,在农村受访的群众大部分都觉得劳动就是体育锻炼,而平时健身、锻炼也是以学生为主,村里很少组织体育竞赛。导致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些年泰州与徐州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通过招商引资,开办了很多企业,原先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务工人员也因为当地企业的薪酬的增加与出行的便利而留在家乡,但他们基本上是处于半工半农的状态,平时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休息,并通过休息从事农业劳作,基本上没有时间参加体育健身。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泰州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在原有基础和新建数量上进行统计分析,大部分行政村基本上达到三类标准,在经济发展较迅速的乡镇或行政村已经达到二类标准,部分行政村在朝着二类标准发展,这也体现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徐州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也基本达到省体育局制定的标准,并且部分村镇也正在提档升级。

2.泰州市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完成后,后期的,场地使用与管理脱节,大部分行政村的场地设施处于无监管的状态,而徐州市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3.泰州市农村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维修情况不理想,没有专项资金支持,徐州市的情况也基本类似。

4.徐州市与泰州市的篮板损坏非常严重,主要原因来自器材本身的质量,而健身路径的毁坏则主要输操作的不当便于维护的不利导致。

(二)建议

1.加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丰富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在调查的行政村中健身路径适合青年、中年人的居多,主管部门应该努力增加一些适合儿童和老年人的体育项目及健身路径,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带来的实惠。

2.加强对体育器材供应商的合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主动与器材供应商取得联系,并在招标前采取一些相应的举措,以保证后期的养护和维修厂家能及时到位。

3.加强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建设。体育健身指导员正确传授器材使用的方法对延长场地器材的使用寿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4.加强对体育设施的后期管理与养护,管养是延长器材寿命,提高场地器材使用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5]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村人口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3):14-17.

[6]李树怡.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调查[J].体育科学,1999(4):9.

[7]王德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浅论[J].山东体育科技,1991(3):19-21.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2

关键词:江苏农村;健身设施;长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2)03012205

一、“三农”背景下农村居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意义

作为锻炼身体、开展竞技体育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社会交往的载体,体育设施已经成为专业体育和大众体育运动的主要物质保障。体育设施配备的数量和质量管理,一定程度上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关系到某一区域群众体育活动的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层次,更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进程。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来说,广大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就直接决定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自然也就关系到劳动力资源的质量问题。自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国务院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全民健身日”,从2009年开始正式实行。2008年8月30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全民健身条例》,本条例从2009年10月1日起已经开始施行。而我国基于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高,自然也给农村居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如经费、场地、健身设施的短缺等。进而也衍生了一系列有碍广大农村居民体育运动建设方面的因素,如农村体育人口少,参与程度低;体育职能部门力量不强;农村体育健身指导员匮乏等等。针对这些现状,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体育事业,把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小康建设内容之中。

二、江苏省部分农村居民健身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健身设施数量少。这一点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作为我国经济领跑员的江苏省部分农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江苏省体育会议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省截至2011年全省有2.5万个农村建设了居民体育健身工程,仅占全省农村比例的50%,完成比例不高,而且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仅达到14.3%。五年来全省大部分农村体育建设虽已相对提高,但仍远远低于全国1.03m2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总原则,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减少资金的投入以获得最大效益。在苏南、苏中室外场地常用塑胶、丙烯酸或者混凝土,但是苏北农村居民体育篮球场地可以是混凝土材料或者沥青材料,但由于资金不到位,很多村篮球场地做成了砖砌结构或者土质场地,不能达到篮球运动的场地要求。

3.器材单一、利用率低。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的器材大多安装在村委会或学校,除安装在学校的器材学生经常使用外,村里组织篮球、乒乓球比赛活动都比较少,因此安装在村或其他地方的器材利用率普遍较低。部分村委会经常锁着门,喜欢打球健身的人们无法使用。而且农村大多为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篮球和乒乓球健身技能难以掌握,使得人们对健身兴趣不高。部分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安装在了学校内,但这些篮球架子乒乓球台子没有对村民开放,只是供学生日常使用,影响其使用面。

4.农村健身工程整体落实不到位。省内部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底子薄、欠账多,体育资源严重不足,特别是体育资金缺乏制约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都予以一定数量的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指标,但终因为多面的方原因,始终没有落实到位,使得整个农村居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面一再缩小。

5.南北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设施建设很先进,欠发达地区比较落后。昆山每个乡镇近年来就投资的金额就达1.5亿元人民币左右建设体育馆、体育场、游泳池。苏北地区一个地级市一年的投资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无法完成省体育局下达的建设任务。体育行政设置上苏南、苏中、苏北也呈现也不平衡的态势,苏南设置是体育局,苏北设置是体育、文化和广播电视局,专业体育人员配置严重缺编。一个县级体育、文化、广播电视局只有三个人负责当地体育工作,要管理几十万甚至一百万人口的体育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问题分析

建设资金、基层体育组织等是影响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主要因素,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存在资金短缺、缺少规划、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体育设施人为破坏较严重、维修滞后等问题。

1.设施管理不到位。很多诸如篮球架、乒乓球台等健身设施由于受赠单位管理不到位,维修滞后,很多地方已经损坏,影响了人们健身时的心情,降低了器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人们健身的积极性。

2.现有的健身器材不适合农村现有人群的健身需求。目前有些乡镇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是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体健康是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基础。而目前农村安装的篮球架、乒乓球台这类健身器材的运动所需技术性强,不容易掌握,很难提高这些人群的健身积极性,也就不能凸显全民健身的意义和功能。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3

关键词:生产;安装;监督;质检;普及

中图分类号:tQ174.1文献标识码:a

体育用品的安全性关系重大,不仅关系到健身的质量,还关系到提高人民群众健身意识的提高,只有确保体育用品的安全性,提高质检的水平,才可以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1生产环节的安全

每一件体育用品生产过程都需要安全检验,严格把关。我国体育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国际市场上65%的体育用品是中国制造,我国为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品牌产品进行加工。由于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能力和水平良莠不齐,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不稳定,既影响到使用者的安全,也使产品的使用年限缩短。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大力推进一品牌战略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健康安全的新概念,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定了北京国体认证中心为我国首家体育用品类的认证机构。要确保生产环节的每一个步骤都有所依据,都能够安全达标。体育运动的普及和运动项目的多样化使体育器材的种类、规格等都得到发展。同样,质量优良、性能稳定、安全运动,不但可以保证竞技比赛在公正和激烈的情况下进行,而且还为促进运动水平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2安装环节的安全

每一件体育用品的合格出产是基础。在体育用品的安装过程中,也要确保。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特别是像奥运一样的大型奥运会,一定要确保在场地的建设,体育器材的安装方面,做到严格把关,举办一场大型奥运会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些体育项目的器材更是严格要求。如:体操项目观赏性强,对运动赛台和器械的安装技术性要求最高。参加奥运会的都是世界级的顶尖高手,安装技术的丝毫误差都可能影响到高难度动作的失误,甚至造成运动员的受伤。为了确保器材和赛台的安全性能,一是检查赛台设施结构,保证达到强度要求;二是检查赛台及器械安装与使用的安全性能,保证不对运动员造成伤害;三是检查场地铺设的地毯、落地垫子,保证没有断针等尖锐突出物;四是检查器材和赛台使用的原辅材料,保证所有原辅材料符合环保要求。正如以上所说,不规范的安装,不规范的操作,都可能对运动员们造成人身伤害,甚至造成体育事故。在我国农村,近几年体育器材也逐步普及,各种健身场所在村里面兴建。国家提上全民健身,所以,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带,更要加大对体育用品安装及出售时安全的问题。人民在欢乐的体育锻炼过程时,也是对体育用品供应商的一种信任。

3国家监督环节的安全

国家应在体育用品监督环节做出更大的力度。从生产到出售,再到安装等等各个和环节,都应严格把关,做到“层层监督、层层推进、责任到人”的监督理念。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设在河北省质监局下属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是对体育用品进行检测的权威部门。之前,该中心已成功的对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奥运会之前,他们起草了《第29届奥运会体操器械和赛台安全验收规范》和《第29届奥运会体操器械和赛台安装与拆卸检查规范》。为避免在组装过程中出现遗漏环节或失误,确保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国家体育馆运行团队委托该中心对整个安装过程、体育器材辅助材料及转场工作安排进行安全验收审查。安全是对人民生命对国家文明兴旺的重要负责方式。从许海峰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开始,中国在历届奥运会的金牌的数量,持续上升。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靠的是国家政府的支持。更是人民群众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支持“体育强国”的核心理念不变,加大对市场上体育用品的监督力度。

首先,成立每个地区专门的监管部门。做到有问题有路可循,有门可找。

第二在实施工程过程中,做到有专人现场指挥,确保施工的每一步,都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所用的体育用品器材都来自正规渠道,每个产品都有商家可寻。

第三、对于市面上流通的体育商品,如:哑铃、扩胸器、篮球等等一系列的小型体育商品,定期进行检查,是否符合生产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数据。长时间在店面里会不会已经变形,将次品、坏品出售给民众。这些都需要国家体育安检部门,对于以上种种活动进行监督,并且不断的改进。

4体育用品的普及化

最后,再谈一点。对于,体育用品监督的同时,应该积极普及体育文化,在农村、特别是相对于偏远、较为落后的地区,大力加强体育建设。小康社会不是一部分人的社会,国家的理念是全国人民共同进入,为了这个目标,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从各个方面进发,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近几年,农村体育设施有一定的改善,各县市农村中小学均有了体育运动场地和相应的体育设备,部分社区有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器材,全民健身运动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加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例如:去年完成当雄县等5个“雪炭工程”综合健身馆的建设,同时发放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器材415套、室内健身器材90套、篮球架160副。今年将继续抓好“雪炭工程”、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面建设路径工程,做好聂荣县、米林县、丁青县、措勤县、桑日县、南木林县的2012年“雪炭工程”建设工作,协助完成好1000个行政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综合整治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搞好全民健身路径器材发放等。同时,将抓好自治区游泳馆、羊八井高手训练基地改扩建工程、拉萨健身训练场、拉萨综合健身馆等重大体育项目的建设工作。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农业大国,九亿多人口在农村。加快城乡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现阶段的主要目标。

结语

国家应该积极加快农村的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改善广大农村中小学体育设施质量的问题。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当务之急,应该加大对中小学生体育用品的安检和监督力度。在成立的各部门当中。需要培养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多举行运动会,刺激市场对于体育用品的消费。多进行市场的巡查,力保降低体育用品使用风险。体育用品监督对于国家,对于民众都有深远意义。与国家方面,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体育强国的目标,体育建设是重要的一环,与自身方面,加强身体锻炼。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压力和工作,减少身心疲惫,增强免疫力都有重要作用。所以,对于体育用品的监督和安检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声万.学生用品安全通用要求修标起草会在福州召开[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0).

[2]尚文.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05).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4

关键词:武汉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器材调查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指的是我国全民健身点向村级延伸,向自然发展的一项“亲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幸福工程[1]。本文所针对的是武汉市体育局向农村所投入的一些健身器材,一种类型是室外篮球架1付、乒乓球台2付;另一种类型是7件套健身路径1套[2]。所有的这些都是政府支持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武汉市的几个区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装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1.武汉市农民体育健身器材基本情况调查

1.1健身器材的告示牌安装情况

告示牌对人的行为有指导作用。而全民健身路径的大告示牌就是对健身人群参与健身进行科学的引导。一般这个大的告示牌包含健身注意事项、健身器材管理规定、健身承诺及服务电话等内容。根据调查整理得出28个点中有17个点没有告示牌,约占总数的61%。其中蔡甸区5个点中占有4个,东西湖区4个点占有2个,江夏区、汉南区7个点占存5个,新洲区5个点占有1个。这说明相关部门在对农民健身的引导方面做得很不够,而且在一整套的全民健身路径中就包含有大告示牌,而没有装也说明了安装时对告示牌作用的忽略,认为可有可无。但还有另外的情况,据随行文体专干反映,是因为场地不够用,所以没有装;还有就是旁边突然建房子,暂时将装好的告示牌拆掉,等房子建好以后再将告示牌复位。但是这暴露器材在安装之前的选址问题,安装之后的管理问题。总而言之,对于农村这样一个相对于城市来说稍显落后的区域,正确的引导非常有必要。

1.2各件器材的小标牌粘贴情况

器材的小标牌的内容包括每件器材的使用说明、安装时间、安全使用期、免费维修期。如果厂家对这些内容进行清晰的标注,必有利于村民对每一件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器材的使用寿命和器材在什么时间段是可以免费维修的都了然于胸,不仅可以及时的解决维修问题,而且可以对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更可以让每一个识字的村民都能了解器材的使用方法。

通过对这5个区的176件器材的记录得出,只有东西湖区有一套器材没有小标牌,其他地区的都有,但是小标牌上缺少一些内容。缺少安装时间的有江夏区的4套器材,缺少免费维修期的有江夏区的7套、汉南区的5套、东西湖区的2套和新洲区的4套。所以说江夏区的7套器材就基本看不出它的使用年限,以及是否能进行检修,或是报废。其他区的器材也基本看不出它的免费维修期,而如果再缺乏大告示牌,就无处查找厂家询问情况。

1.3健身器材安装环境情况表

安装的环境主要包括整套器材是安装在一处还是二处(含)以上和器材是否被占用。据对寻访点的调查,只有汉南区和新洲区分别有1个和3个点的器材是分多出安装的。器材如果安装在多个地方,就使器材比较分散,不能有效达到健身效果,特别是器材分散如果太远,而锻炼的村民又不想跑太远,则会造成某些方面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且有的地方地形比较特殊,房屋的分布有时会成小块分布,器材如果分散在两地,要进行整套的练习就将更加困难。

在所有的调查点中,有10个点的器材出现占用情况,普遍表现是村民在器材上晾晒衣服和被子,但是还有的情况则让人费解,有一个点的乒乓球台竟然安装固定在了篮球场上,使篮球运动不能够正常的开展;还有的地方可能有点偏僻,一棵棵的枯树倒在了篮球场上,却没有人将其清理;还有一个篮球场还是位于村小学里面,球场上长满青草,篮球场几乎成了摆设,完全没有起到作用。所以,器材是否被占用,对健身是否能有效开展至关重要。

1.4健身器材所属地管理情况

对健身器材所属地管理情况的了解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健身场地是否有社区(村)的管理规定或公告;②社区管理员姓名是否公示;③管理员电话是否公示等。据调查,只有一个点有管理员的电话公示,而且非常简单地用笔写在了篮球架的支柱上,足见其临时性。总体说来,器材所属地对器材的管理非常不够,到了村民遇到情况无人找、无处找的地步。

1.5健身器材的损坏情况

对176件器材进行观察发现,只有145件器材完好无损。这些器材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太空漫步机的轴、扭臀器的转盘、老旧器材的高度氧化等,并且都存在安全隐患。其中有的器材有明显的人为损坏痕迹,体现管理的失职;还有的器材安装点非常偏僻,还要走几条岔道才能去,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而且器材是装了很多年的老器材,却一直没有拆除,如果有人使用这些器材而受到损伤也无法很及时地找人帮忙,所以,器材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2.结论

2.1农村健身器材无告示牌的现象非常普遍。安装者缺少对告示牌作用的了解,以及对农民体育健身引导的忽视。农村健身人群不能很快捷、明了地知晓器材的出处,以及器材损坏该找哪个部门等情况,所以国家顺利引导、宣传全民健身计划作用受影响。

2.2健身器材上的小标牌缺少必要条款,存在指示不清、标注不明等情况。给对器材的保养、售后服务都带来影响。显示出器材制造商对器材质量标准要求不够、器材安装者的安装不力和器材巡查者的督查不严。

2.3整套健身器材的安装比较分散,安装位置也相对偏僻,不是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健身效果不明显。器材被用作他用的问题比较普遍,很多器材基本上成了摆设,不能达到发展农民进行体育锻炼的预期目的。器材的数量少,覆盖面小,离全民健身还相距甚远。

2.4健身器材所属地对器材的管理强度小,基本上缺乏管理规定或公告、社区管理员姓名公示和管理员电话公示等。由对器材的管理情况的公示就可以看出管理者的“不作为”,以及缺乏对全民健身计划推行的责任感。

2.5健身器材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而有的器材更新非常缓慢,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行这么多年,第一批全民健身路径还存在就说明了这一点。器材损耗量大,而老旧器材更新缓慢,农民健身人群的健身安全令人担忧。

3.建议

3.1加大宣传健身的力度,使强身健体的观念深入人心。首先,明确器材的来源、用途及保护的方法、报修的流程,让村民了解器材;其次,村委会定期开展有关健身的活动或者知识竞赛,让村民懂得合理使用器材;再次,鼓励农村社团自发组织健身队伍,引导其添加表演和娱乐色彩,使其更具有艺术的美感,让器材的使用创新化、科学化。

3.2相关部门要在调研的基础上做决策,受广大群众监督。相关部门多做调研,并做好详细记录,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大前提,制订合理的安装计划,实现安装前的考察及安装后的检查验收,以及后期的监督一体化,并充分发动群众一起参与监督,开通举报专线。

3.3提高器材供应商进入市场的“门槛”,把好质量关。严格对器材供应商的筛选及要求,使器材的使用期限明确化,防止器材以次充好的局面产生,对农民健身者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

3.4实行责任制,提高属地管理者的责任感。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对每一个点配有固定的责任人,对器材实行定期的巡查和管理,并要求做好巡查记录。体育局不定期地对相关区域进行抽查,强化管理,对工作做得好的村实行器材奖励和工作补贴制度。

3.5器材管理者对器材使用情况进行清晰记录,第一时间对老旧、被损坏器材做好登记,并通知厂商进行更换,做到工作到位,器材维护有迹可寻,也是对厂家器材质量的有效监督。

参考文献:

[1]叶颖超,赵宝椿.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效果的研究综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2]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z].2006.3.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5

1(略)。

2(略)。

2.1(略)。

2.2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农村体育作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实现。加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8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保障广大的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十六大则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我国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健全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途径选择

3.1构筑“五位一体”农村健身服务体系主体

随着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农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构筑“五位一体”(健身设施、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活动、健身技能及健身品牌和信息平台)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主体已显得的相当关键。

3.1.1完善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通过调查,老区农村健身设施74.2%的人群反映当地的健身器材为简单的球类健身器材,61.3%的人群反映为简单的杠类器材,健身室、室及公园绿地等不足5%。对于健身设施的建设渠道69.6%的人群反应为主要上级政府拨款(器材)。老区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种类、建设渠道相对单一,应进一步突出政府系统的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体育健身设施的建设中来,突出农村健身设施建设的实用性和多样性。

3.1.2进一步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农村体育健身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带动者和管理者,更是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引擎”。通过调查,老区仅有38.1%的农村能开展健身指导,而且对健身指导的态度,53.8%的人群反映没有必要参加体育健身。两项调查指标显示,老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要因地制宜,结合各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

3.1.3加强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通过我们的调查,老区农村开展健身活动的形式36.5%的人群反映为体育比赛,体育知识宣传、健身指导分别为7.3%和19.6%,而其它形式占到了36.6%,说明老区农村开展健身活动的形式多样,已不仅仅局限于组织体育比赛。因此,应结合农村的现状及特点,针对性的打造“节庆体育”活动,带动老区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经常化、普及化及非节日化开展。

3.1.4注重农民健身技能的培训

掌握科学的健身技能能有效的提高农民体育健身的兴趣,更能提高农村体育健身的科学性、合理性。调查显示,老区38.2%的人群反映能掌握一种健身技能,而有61.8%的人群反映应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技能的规范化服务。老区农村健身技能培训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应强化农民健身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1.5注重培育农村健身的特色品牌和信息平台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9.5%的人群了解体育健身是怎么回事。因此,应建立高效快捷的体育健身服务信息平台,借助报纸、电视等宣传全民健身,组织专家、举行专题讲座等指导农民参与体育健身。同时,围绕农村体育发展实际,尽快确定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以农村体育传统项目为基础,以当地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充实农民的体育生活,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3.2激发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驱动“双轮”

3.2.1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及农村经济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农村体育健身的发展。相关资料显示,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下时是人民参与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期。我国农村的恩格尔系43.7%(中国统计年鉴)。老区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临沂市、莱芜市统计局提供),正处于小康向富裕的过度阶段,少部分农村虽已达到富裕(恩格尔系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但大部分农村居民还处于小康或奔小康阶段,有的农村还处在温饱阶段,老区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因此,老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应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本着“便民、利民、亲民、惠民”的准则,努力把老区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融合于新农村的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新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高校与农村结合”模式、以开展体育竞赛为特色店的体育服务模式和“政府为主导”的体育服务体系模式等。[3]

3.2.2农村社会体育意识是影响农村体育健身体系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体育文化素质和社会意识偏低,其影响因素有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及人文环境等,应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有利发展”的指导思想,调整、充实和建设体育单项协会,推进农村体育社团的网络化建设。同时,加强与工会、妇联、残联、农业局、民政局及教育部门的联系,扩大各部门在体育健身服务体系中的横向和纵向联合,进而发挥社团和部门在农民体育健身意识发展的引领作用。让“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观念深入人心。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小学体育体育器材配备标准

1前言

1.1选题依据

体育器材作为体育教育的物质保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适宜小学生身体和生理发育特点的体育器材更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形成规范的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人口众多,就农村小学而言,人数占全国总数的74%。无疑对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的探讨有着深远的意义。研究适合小学生的场地器材、设施,制定合理的场地器材、设施配备标准,能促进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使其心情愉快,无论是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还是对学校“健康第一”思想的实现,对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思想的形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多方资料的查阅,并对相应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相应策略,找到最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有利于小学生养成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的标准。目前我国对“农村小学体育设施配备标准”这一探讨基本为零。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探讨能让有关部门引起注意,有所思考,以便对将来在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的制订上有所帮助。

1.2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的现状

目前,很多农村小学只有一两块可用的篮球场地,很多学校还是泥土地,根本没有混泥土地做的场地;一到下雨天就很难进行体育教学。条件稍好的学校还有单双杠,但一般都因为长年日晒雨淋,管理不当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标准》上所规定的必配类的器材是许多城镇小学都无法达到的。例如:跳高架,栏架,垒球,体操棒,体操凳等,并且有很多必配类的器材是学生们一直到小学毕业后都还未见过的,例如:体操棒和体操凳等,在农村有限的空间中,学生无法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唯有在学校或者电视上看见,即使条件好的地方学生能在电视上了解一些,但毕竟不是亲眼所见,所以在思想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制。

1.2.1场地尚有保证

由于大部分农村小学是处于偏远的地带,不存在寸土寸金的情况,所以在场地的开发上不存在困难现象,而且有很多学校还有大量空地闲置着,只是农村学校的场地基本都是泥场,根本没有资金进行修建,下雨天就无法使用,顺利达到体育课程新标准的希望基本无法实现。

1.2.2器材匮乏

体育场地与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础物质条件,据资料显示,在许多农村学校体育器材达标率都低于50%。目前农村学校的体育器材主要以学校自筹、自制为主,和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根本争取不到社会的资助,只有38.54%的农村中小学器材达到全国最低器材目标标准,远远达不到《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标》农村小学所规定的要求,因此,给体育教学标准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1.2.3添置器材随意

在添置体育器材方面,能逐年计划添加体育器材的学校只占17.6%;因验收而添置体育器材的学校占21.4%;而偶尔视情况添置的占42.9%;有的学校则是多年不曾添加过器材,不按章办事,人为的决定器材添加与否的现象比较严重。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农村小学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上网查阅资料法和对比法等进行探讨和思考

3结果与分析

3.1器材成人化,学生无法得到正常的锻炼

就目前来看,现有的小学体育器材基本都采用成人器材设施,与学生的身体和生理发育特点不相符,例如:小学的篮球架都是采用成人的篮球架,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或者是玩的时候根本就不能投进,低双扛、低单杠“不低”,学生有的还没有单杠高,或者和单杠一样高,而排球之类则太硬,容易弄伤学生,使他们自身对该器材就有一种畏惧感,更别说做动作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着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开展。长期使用成人器材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对娱乐性的东西比较感兴趣,而对一些枯燥乏味和难度大的练习没有什么兴趣,甚至会反感,就会失去对体育锻炼的向往,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学生练习原地的双手胸前投篮,但由于篮球架太高,篮球大而重,学生在练习时比较吃力,会把注意力放在把篮球投到篮板上,而对手型和球的旋转体会不够,从而影响到动作技术的掌握,致使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3.2标准过高,不切实际

农村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在制订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看到了少数的农村学校的现状就做出了相应的决定,但是当他们所规定的这一切具体的实施到每一所农村小学中去时,才发现很多的规定简直就“异想天开”,大多数的学校连起码的周转资金都没有,农村经济本来就差,加之人们思想落后,认为体育只是副科,没有为此付出的必要,更别说长期的投入。而且在《新标准》的执行中还发现要想达标是不可能的,就连城市周围的一些农村小学都不可能做到,更别说那些偏远的山区小学了,所以成了标准过高,不切实际的一纸空文,它没有结合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研究,发掘当地可用的器材。

3.3资金不足,难以购买体育器材

农村经济落后,体育器材设施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而农村远离城市,要想向社会筹集资金也是不可能的,并且农村小学较多,又分散,山高路远,就只能是靠当地乡镇或学校自己筹集资金,而当地农村经济的好坏又决定了该校的设施配备状况,所以,资金不足难以购买器材又是农村学校所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3.4体育教师思想松懈

小学体育课出现“放羊式”的教学,即上课时体育教师不是认真的进行体育教学,而是随便集合后,便丢给学生一个篮球或者让学生自由的活动,一个学期结束,学生基本就学不到任何东西。这样一来,学校的领导和学生也就会慢慢的忽视体育教学。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地位,体育教师必须首先振作起来,寻求各种让学生感到新奇的体育运动,在器材匮乏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发掘它们的多种使用方法。做到一物多用,不仅提高了器材的使用效率,而且还激起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4对策

对于农村的小学,如何在落后陈旧的条件下,引导教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有效体育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们的体质,是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命题。

4.1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盘活现有的体育场地器材资源――探寻高效利用资源的方式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用于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盘活资源的过程。我们不能一下子投入大量资金短期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器材设施,但我们要转变农村体育课因器材少而上不好的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着眼于现实,开动创新的思维,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通过横向使用沙坑,可以提高学生体育课训练的密度;把体育垫子当成趣味跳、障碍跑的障碍和各种体育游戏的用具,可以提高器材使用的广度;利用单、双杠对学生们进行力量训练,可以提高课堂训练的深度。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我们要学会“找米下锅”,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捕捉新奇事物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对一些平时无甚用途的东西打主意,变废为宝,直接打造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简易“器材”;尽可能地开发新型器材或开发已有器材的多种功能,尽可能地让农村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体育教学,享受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愉悦,在推动农村小学能更好地实施体育新课程的同时,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在跑道的路牙上训练孩子们的平衡、进行俯卧撑训练……虽然在场地器材方面我们不占优势,但是只要我们能着眼实际,敢于创新,整合好我们手头的教学资源,一定能让我们的体育课变得有效、有趣、有意义。

4.2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发挥体育器材多种功能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用来做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也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利用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可以用来当作负重、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

4.3根据地方特色,自制简易的器材,丰富体育教学

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改善教学条件,是一个“量材录用”、因陋就简的积极的办法。让学生自己制作沙包,用这些沙包开展一些丰富的游戏。这样不仅成本底而且娱乐性也比较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能力。另外还可以叫学生制作高跷,制作方法相当简单,用家里的毛竹锯封闭的一节,在这个节一端的两侧钻上两个孔,用一个绳子窜起来。两个成一对,做好了一副高跷,学校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这样可以让其他学生也一起玩,丰富学校的体育活动项目。这不仅制作了一件体育器材,缓解了器材困难的局面,还在无形中开发了一种民族体育运动,因为高跷也是云南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一项运动,将其发扬并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4.4提升场地利用价值,发挥农村地域广阔优势

有条件的学校将一些成人化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合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努力开发体育场地器材参与体育活动。例如,将学校篮球场地改为适合小学生用的篮球小场地,将3.05米的篮球架高度降到2.85米,更适合小学生在场地上活动。

在农村小学,操场、器材等方面都不能和城市里的学校相比,然而农村小学也有农村小学的优势。农村有广阔的田野或空地,这些都是学生活动的好场所。在田野里,学生可以参加越野跑,也可以在田埂上练习直线跑。田野给体育课提供了很好的场所,也给学生带来了无比的快乐。这样好的资源放在面前,稍不留神就会视而不见,这就需要教师摆脱传统体育的框框,走出去上体育课,为学生的需要提供服务。农村的道路也是可利用的资源,在农村的道路上,相对城市车辆较少,而且车的速度也不快,这样学生可以在早晨锻炼或体育课时间,到这些道路上进行越野跑,比在操场上现成的跑道上要能激发学生的乐趣。

4.5合理布局学校场地器材

学校的场地器材的布局,对于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器材场地的布局应做到合理利用,多个班级同时活动,互不干扰。各个项目活动的时候,不影响其他活动者,更重要的是体育活动的实施不影响学校其他它班级的课堂教学。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在此期间接受身体训练将有助于学生的生长发育。

5.1.2转变狭隘的功利关和质量关,正确的运用体育器材,合理的对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锻炼,引导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

5.1.3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器材,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关系,从而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使其明白集体的重要性,每个人在集体中都很重要,缺了谁都不可以,让学生明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懂得宽容,理解他人,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5.2建议

5.2.1科学管理和开发体育器材。

5.2.2结合实际,自主创新。

5.2.3提高学校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李纲,季庆宪.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现状的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37~38

[2]张文羽,唐东辉.论我国古代体育器材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3,76~77

[3]陈淑奇.对我国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改革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6

[4]湖建南平市教委.因地制宜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J].19~22

[5]樊临虎.山西省农村中学体育经费、场地设施现状调查[J].中国体育科技,2003

[6]尹兆风.我国学校体育装备发展趋势分析[J].2006

[7]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情况检查结果报的通知[J].1991

[8]农村小学体育器材设施的科学管理和开发[J].2007,126~131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7

关键词:体育环境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水平

我国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消费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体育消费额仅占体育消费总额不到30%。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提高农村体育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可能性。

一、体育消费水平的含义

体育消费水平是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及体育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货币)来表示。体育消费水映人们实际消费的体育消费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

二、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2001年,我国城乡体育消费水平分别为年人均134.90元和年家庭平均397.42元,在居民日常生活之外的11项消费支出中处较后位置。尽管这种“平均数”的计算结果,能说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得不承认自身的差距。然而,突显的问题在于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问居民收人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没钱买健康。

第二,缺乏场地、器材、指导员等必要的体育资源。

第三,由于繁忙的劳动和家务,使得农村居民无暇顾及体育健身。

第四,农民具有人员分散,不易组织的特点。

三、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建议

3.1强化体育健身意识

我国正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关于全民健身工程的进展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给了这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的系统工程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未参加体育活动的城乡居民分别为65.70%和65%,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居民。因此,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迫在眉睫。

3.1.1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

由于宣传鼓动的力度不够,国家关于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有很多好的政策措施,由于有关部门的行政意识、工作方式、宣传途径的原因,使这些政策措施宣传没有很好地展开。全民计划化了两年的时问做宣传鼓动,但仍有60%以上的农村居民不知晓,距“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要求深远,足以说明我们的宣传乏力。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全民健身的宣传鼓动工作。国家关于农村体育的许多好的政策不能只说在嘴上,要让农村居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就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1.2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

我国农村居民为增进健康而关注体育活动少,而把食、宿摆在第1、第2位,而把体育活动摆在第5位。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问题突出。理想的体育运动是实现健康的途径,现代医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起到以下作用:(1)预防心血管病;(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6)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7)延年益寿。

3.1.3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气

农村居民有其生活、劳动特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应坚持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农村居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个人活动可不拘一格,贵在坚持。集体活动应突出普遍性、民族性、趣味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定时、定点组织开展。同时加强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弓『导农村居民参与,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3.2强化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

由于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是一个动员面广、涉及面宽的工作,在发挥基层体育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民兵、妇联、农协、共青团、文化站、乡村医院、乡(镇)企业工会等组织的积极主动配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扩大体育的影响,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农村体育工作。

3.3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

3.3.1改革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约有70%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因此,在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同时,有必要向农村居民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此举也将大大节约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我国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问题上,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着国家补助一点、学校收取一点的原则,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向社会有偿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3.3.2研发适应农村居民使用的小型体育用具与器材

体育健身器材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证。据对在职和非在职的中年人群及青少年学生的不完全统计,在不参加健身运动的诸多因素中,体育器材的缺乏列首位。这充分说明,体育器材在健身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市场上不断出现占地面积小、功能有针对性、价格适中的体育健身器材,很受社会的欢迎。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型多功能健身器材的购买率不足15%,而占地面积小、价格在千元以下、操作灵活、可折叠的健身类和娱乐类器材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这是健身器材市场销售的主流,为大多数健身者所认可。健身器材的种类应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需求,以家庭为覆盖面,在价格、造型、体积上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以使全民健身计划更深入、持久、有序地开展下去。

3.4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目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这是我国农村居民的天然的运动场。我国的湖泊、水库面积达1072万公顷,当地居民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水上运动。我国的森林面积9491万公顷,山地面积320万公平方公里,可以开展野营、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项目等体育活动。我国的河流流域面积95.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海岸带面积28万平方公里,可以开展游泳、划船、冲浪、野营、沙滩排球等体育活动。

3.5构建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模式

3.5.1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

通过农村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终生体育能力,不但源源不断地增加农村体育人口,而且还能为当地培养体育人才,带动当地体育的全面发展,这无疑是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途径。

3.5.2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

以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一方面,在现有的小城镇,要充分发挥镇级政府在发展小城镇体育中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各种政府体育组织、社团组织,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骨干,宣传和动员小城镇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建立地方性的竞赛制度,特别是在农闲时组织镇所管辖的村级体育活动,以形成体育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把体育纳入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将农村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真正实现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3.5.3民族体育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的很多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良好的体育传统、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农村体育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民族体育资源,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养民间的各种组织机构,根据不同民族的传统和特点挖掘、整理和推广这些民族体育文化,特别要利用各民族的传统体育节日盛会,组织和开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民族体育项目竞赛,既使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盛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助推剂,又能充分发挥竞赛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当地民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5.4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西部农村地区应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搞好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前人们追求健康、回归自然、追求新颖刺激的心理,搞好目标定位,把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打造各种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比如:利用西部地区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的节日,开拓体育旅游资源;在西部地区各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开展攀崖、登山、滑雪、探险、野外生存、极限运动等符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特的体育活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比赛和竞赛,如近年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邀请赛”,通过参观比赛和参与竞赛活动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8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

河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农村人口和农村区域占比均超过了65%。河北省位于华北中部的北部,兼跨内蒙古高原。西北部为山区、丘陵和高原,中部和东南部为广阔的平原。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迈向富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注,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学校体育建设对于农民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农村学校体育建设的视角,探寻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1.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较前一时期更为文明进步的社会现状,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素质、塑造农村新风尚、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包括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三个重要方面,即通过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农村水电道路通达、饮水卫生安全、村庄庭院绿化、厕圈卫生整洁、垃圾堆放无害、基础设施完善、教育机会平等、医疗条件良好、文化生活丰富、村民自治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

2.农村学校体育的作用与地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主席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精辟论述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村镇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城乡统筹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农村经济建设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体,更是社会综合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是促进农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持续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减支也都有很大作用。二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地方就有“建一片球场,少十个”的说法。三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稳定和谐。一个群众身体素质不高、健身意识淡薄,文体活动得不到广泛开展的农村,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也无法完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

3.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1教育理念滞后。

虽然学校对体育教学工作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说起重要,做起来次要,或不要”的观点没有改变,如有的片面追求升学率,任意缩减体育教学课时,有的根本就没有体育课,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无法得到保障。

3.2体育教师队伍人数不足。

受到地方人事制度建设的影响,专职体育教师配备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导致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只是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玩一玩,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可想而知。

3.3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体育教学经费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难以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现有的器材也都损坏严重,且得不到维修和补充,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4学生缺乏体育意识。

由于缺乏严格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体育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想参加就参加,不参加也无人过问,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误区,对体育的基础知识也失去兴趣。

4.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

4.1加强领导、强化认识。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把体育纳入学校教育的发展战略,“三育”同步发展,真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加强对学生体育社会功能和价值意义的教育,培养锻炼身体的习惯。

4.2重视农村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培训、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关心农村体育教师生活,正确对待体育教师的待遇、地位、荣誉、使用等,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

4.3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

积极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农村提供基本的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为重点,把场地建在农民身边,同时推动农村体育的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农村体育工作,构建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必须抓住体育场地建设这一基础环节,强化政府对农村体育的服务职能。

4.4加强农村体育教学改革。

从农村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学校体育教学思想改革为先导,更新学校体育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培养适应农村建设的人才,满足农村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永.建设新农村与农村学校体育状况之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8).

[2]胡庆山,王健.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必要性、制约因素及对策[J].体育科学,2006,1,(21-23).

[3]姜乃强,李蓉.农村学校体育:任重而道远[m].中国农村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的报告.

[4]侯岩.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在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工作会议上讲话.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9

一、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民情走访活动

二、组织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三、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关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实行“封井压田”措施,农民疑虑较多的问题。农民听说今后将实行“封井压田”,限制耕种土地面积。对此,农民主要的顾虑是减少耕种土地,将减少预期收入,影响今后生活。希望政府能慎重考虑此项措施的实施。

五是关于村“以井定田”的新思路、新做法。2012年底,村在通盘考虑、周密讨论、经村民一致同意后,在全村实行了“以井定田”的新举措。此项举措集多项优点于一身,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赞同和认可,建议在其他村推广。

六是关于“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相关问题的建议。一是随着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但相关农资(例如水电、肥料等)价格却上升,这与政府所提倡的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标相背离。二是今年年初农作物种子(例如葵花籽)紧缺,市场上有销售假冒种子的现象,给农民带来了较大损失,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加大打假力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的种子。三是村上很多农户都在为明年该种什么而发愁、担忧,建议政府部门提供一些来年的种植信息,让农户进行参考。

七是关于为农民配备体育健身器材的建议。村目前有两个广场,分布在村东、西两头,但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广场上未能配备篮球架等相应的体育健身器材,希望政府能为农民配备基本的体育健身器材,以满足农民健身的需要。

八是关于村民生活垃圾收容、处理的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村、村的高标准农宅已基本建成规模,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但村民的生活用垃圾乱倒、乱堆现象十分严重,希望政府能够为村上配备一些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进一步改善卫生状况。

新农村建设健身器材篇10

一、充分认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广大农民体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政策引导、竞赛推动和激励表彰机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农村体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特别是由于基础薄弱,欠账过多,投入较少,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制约着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农村体育工作的重点已从县逐步转移到乡镇,现在已经具备延伸到村庄的条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纲要》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设好群众健身场地,方便群众就近参加体育活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级政府的投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条件,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将有效地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有利于《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三)“十一五”时期是加速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要突出抓好的重点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举措,是政府为广大农民办的一件实事。通过强化政府对农村的体育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逐步缩小城乡间体育公共服务差距,占领农村体育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使之成为农民强身健体、更新观念、发展经济的有效载体,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广大农民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使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和基层政权更加牢固。

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农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做到亲民、便民、利民,真正使广大农民受益。

(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行政村为主要实施对象,以村级公共体育场地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体育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在全国范围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实行各级政府扶持,社会力量支持,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大力协同,各尽其职、各负其责;运用多种手段和杠杆,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制定基本的场地建设标准,不搞一刀切和统一模式。在建设中统筹体育与文化、教育、科技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和综合利用,做到共建共享。在保证向农民开放并方便使用的条件下,可以与附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相结合。

(六)“十一五”期间,每年在全国范围一批有条件的行政村扶持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到2010年,争取占全国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惠及约1.5亿农民。以此为契机,搭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面向广大农民的体育服务体系,带动农村体育组织建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广大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使我国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明显增加。

三、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对象、投资原则和方式

(七)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

(八)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符合建设条件,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认真履行建设、使用、管理职责的行政村为实施对象,采取申报审核方式择优确定。实施对象需具备以下条件:无标准体育场地设施;重视体育工作,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热情高、有传统,村民对建设体育场地有积极性,自愿义务投工投劳;有场地设施建设用地;能自行解决部分配套资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维护、使用有措施。

(九)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建在方便村民使用的地带,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混凝土标准篮球场按照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在标准篮球场的四周,各向外开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便于群众观看比赛和开展健身操(舞)等其它体育活动。

(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实施对象在不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自筹经费作为补充,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形成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做到投资渠道多元化。

(十一)通过资金和器材补助或“以奖代补”等方式,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投入机制,国家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四、积极稳步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十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事关农村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事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局,各级体育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将其作为“十一五”期间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规划,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列入相关评价体系。会同发改委、财政、农业、文化等部门,充分发挥村委会的组织实施作用,调动和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形成国家、省、地、县、乡、村各司其职,齐抓共建的工作局面。

(十三)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面宽,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实施工作。2006年要全面启动实施工作,做好规划制定,部署实施工作,做好宣传发动,明确建设思路,规范操作程序,严明工作要求,为实施工作打好思想、组织和工作基础。做到精心规划、周密组织、认真部署、扎实推进。

(十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政府工程,要保证扶持资金和配备的器材及时到位,取信于民。同时要严格资金使用监督与审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要通过签订援建协议书,使实施对象认真履行权力和义务,确保建设质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项目。将援建资金、设施和器材落到单位产权管理范围,防止资产的流失,保护其完整与安全,并承担起维护和管理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