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20:40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1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262-02

人文素质是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学校都是人文精神塑造地。但是让我们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高校在教育中对人文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忽视,只拓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忽视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随着问题的加剧,国内外很多的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了重视。学校开展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教导学生怎么更好的做人。如今,在大学开展的所有课程中,大学语文因独特的人文色彩受到关注。近几年,大学语文的课程进行了深入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学理念由原来的“文学教育”转变为现在的“人文教育”。大学语文的教材都是由人文母体构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人文教育”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它覆盖的面非常广泛,贯穿于“人文教育”的各个领域。大学语文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课程,不仅包含了人文素质教育,还包含了文学课和文化概论。

一、通过大学语文课程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文学不仅和人生有密切的联系,和大学生的现状也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精神的学习。在现在的大学中,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呈现下降的趋势,很多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都出现了一些偏差,习惯性的以自我为中心,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行为,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做任何事情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不愿意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无偿的贡献;在价值取向上,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较重,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从功利方面考虑。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心,集体主义荣誉感和民主自豪感都较淡薄。在现在的社会中常出现大学生犯罪的事件,如:清华大学刘海洋的“伤熊”事件,就是因为人文素质的缺乏而造成的。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大学语文是最主要的课程,大学语文能将人文精神进行快速的传播,能够将思想教育和道德熏陶融入到学生学习中。在对人文素质进行教育时,不能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述,还要结合古代的经典文学,对节操、廉耻、气节、正气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感染下将思想的境界得以健全和升华。新版的语文教材,主要对我国的文学遗产和传统文化进行了介绍,并涵盖了社会生活知识、哲学知识以及我国的历史知识。将这些作品中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高尚的人格阐述出来,学生通过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以往的历史进行批判和辩论,受到其中的审美价值以及智慧理性的熏陶,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大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造成影响,还能改变学生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对理性的启迪,在真实情感和感性经验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推动者和建设者,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是大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它不仅能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强化大学语文在人文须知教育中的作用

在大学的教育中,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要想将大学语文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将大学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并将语文课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大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道德素质是人文精神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冯友兰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文教育虽然不能促使人成为天地境界中的“天民”,但是它至少是社会的一员,它所产生的行为就是符合道德意义的。在《大学》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进行德的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它改变了人们的恶劣思想。

2.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心理素质是一种精神寄托,它是众多人才素质中唯一能动的因素,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时,能调节整合内部环境产生的作用。心理素质是人体素质的核心,所以对人文素质进行的教育中,心理素质的提高、人格魅力的完善是重要的内容,它能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让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在欧·亨利的《最后一片叶子》中,将人的心理与人的生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在钱钟书的《论快乐》中,用辩证的方法对“快乐”进行了分析;在我国的山水田园诗中,王维、孟浩然以及陶渊明都对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进行了描述。让人们明白在遇到挫折时不要放弃,不要灰心,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踏上成功之路。

3.将大学语文中的潜能充分地挖掘出来,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进行培养。文学艺术中,出现了实证性的“真”,但是这些“真”的现象常常令人们匪夷所思,携带着无数的问号;也出现了虚无缥缈的“假”,但是这些“假”的现象却能为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魔力。在李白的诗词中,出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绝句。李白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自己看到的画面夸张地描述出来。很多文学作品都运用了想象力,这些想象力不仅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还能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培养。现代文学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依据古文编写的,在学习古典文学作品时,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将古文翻译为现代汉语,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古文作品的翻译为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一个平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短短二十二字将现实和作者的遭遇进行了表述,既没有进行景色的描写,也没有运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用最简单的文字将自己最复杂的情感表现了出来。这就是形象思维的魔力,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不需要用华丽的辞藻就能将心中的感情抒发出来,简洁有力的文字在无形之中将作者的动作、思想、神情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形象思维。

参考文献:

[1]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2]徐洪波.高职《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培养探索[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8,10(6):67-68,73.

[3]洪山,杨锦鸿.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皖西学院学报,2010,26(3):136-140.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2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教学;促进作用

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使得出国留学、跨国婚姻、外企任职的机会越来越多。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小,国家间的文化碰撞、交融产生了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プ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高校英语教师逐渐了解和认识英文电影资源在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加以积极探索。相关目的语的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始占有一席之地,教师和研究人员也在教学实践和实际需要中发现仅仅提供一些简单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够的,社会的发展还要求英语学习者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在大学英语精读、视听说等必修课程以及演讲、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概况等英语拓展课程中越来越多地看到英文电影的身影,各类学术期刊也发表了关于英文电影对大学英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的文章。本人拟从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角度,分析英文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从教学实践出发,对于如何利用英文电影促进教学给任课教师提几点建议。

ヒ弧⒂⑽牡缬岸源笱в⒂锝萄У拇俳作用

ビ⒂锏缬霸诖笱в⒂锝萄е胁唤鑫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直观的语境和纯正地道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和语感的语言素材,又是一种向学生展现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哲学的媒介。因此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真实语境、纯正的语音语调和丰富多彩的台词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ビ⑽牡缬凹仁茄习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和语感的语言素材,又是将听、说、读、写、译这五种能力结合起来的方法。许多学生偏爱看好莱坞出品的美国大片,久而久之习惯了其中优美华丽的美式英语的语音语调,但与英国或其他用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就会出现不适应语音语调,听不懂的交流障碍,为此推荐他们看一些纯正英音的电影作品如《女王》(Queen)、《傲慢与偏见》(prideandprejudice),增强他们对不同英语语音的听力理解能力。不仅如此,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观看一定数量的经典影片后,许多经典英语电影中的台词也是学生们在口语、甚至写作中经常引用和借鉴的对象。在他们写的作文和演讲里,经常可以听到看到《功夫熊猫》(Kongfupanda)里师傅关于珍惜时间的句子“既往者之不鉴,来者尤可追!那就是为什么今天是礼物。”(thereisasaying,Yesterdayishistory.tomorrowisamystery.Buttodayisagift.thatiswhyitscalledthepresent),和关于命运的经典台词“世间无巧合”(therearenoaccidents.)“欲避之,反促之”。(onemeetsitsdestinyontheroadhetakestoavoidit)。以及《阿甘正传》(ForrestGump)里阿甘引用母亲关于人生的类比充满哲理,让人回味无穷。“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尝到哪种滋味。”(Lifewaslikeaboxofchocolate,youneverknowwhatyouregonnaget.)

(二)英文电影是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有效途径

タ缥幕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是跨文化交际(贾玉新,1997)。20世纪末我国高校开始设置语言与文化类课程,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不仅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了让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现象,笔者给学生介绍了文化冲突的四个阶段:蜜月期、敌对期、恢复期和适应期,并提供每一部分的症状,然后布置影视作业,让他们课外以小组为单位在影片中找出每一阶段的对应部分,这种诊断式、发现式的学习目的明确,形式新颖,启发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探索中发现,独特的学习方式受到学生好评,效果明显。

プ魑形象、直观的教学素材,英文电影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丰富的语言应用场景,使学生了解特定的社会背景及宗教文化对语言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以获得奥斯卡金奖的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Gump)为例,影片涉及20世纪50~80年代的美国历史,出现了众多名人,如“猫王”的音乐风格、反种族歧视、“乒乓外交”“水门事件”、反越战运动等,;而另一部上世初纪的鸿篇巨制《飘》(Gonewiththewind)则再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给南方人生活方式及心灵带来的冲击和巨变;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如:《西雅图未眠夜》(SleeplessinSeattle),《情归巴黎》(Saborina)、《电子情书》(YouGotamail)、《勇敢的心》(BraveHeart)反映英美历史文化方方面面。它们有效地补充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文化概况的缺陷。使其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爱情观和历史有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ザ、对任课教师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设计

ゾ苡⑽牡缬岸源笱в⒂锝萄в兄疃啻俳作用,但因其数量众多,质量良莠不齐,课堂教学课时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放映。套用培根的一句话“有些电影浅尝辄止,有些电影值得人反复咀嚼。”为了让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任课教师应正确认识英语电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并据此优化教学设计,精心选材合理使用。以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为例,选用原版影片片段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他们对不同语音语调的识别度以及对特定情景发生对话的理解与认识。因此,这部分的选材要短小精练,重点难点突出,可以让学生反复模仿语音语调甚至背诵句型和短语,以便今后活学活用;而在以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为目的的精读课堂上,电影片段更多的是出现在课文学习前的导入部分,其作用是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和进一步思考的兴趣。如在学习涉及跨国婚姻、出国留学等题材的文章时,任课教师可有目的地选取《喜福会》和《刮痧》等集中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及移民者的精神困境的电影片段,将文化冲突和融合的画面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关注到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根源进行反思。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开设英文电影赏析课,系统地为学生介绍英语电影的类型、角色表演、叙事风格及评论角度,使其对英文电影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还可以成立兴趣小组或戏剧社,组织学生排演电影片段等。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明确的教学目的和精心课堂设计的框架下进行。

(二)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角色中的转变

ト慰谓淌τθ鲜兜阶约翰唤鼋鍪侵识的传授者,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引导者。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班型较大、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参与度不高、任课教师不够耐心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少教师在利用英文电影教学时仍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目的。为了解决目前这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笔者认为在利用英文电影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时,教师应转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主讲”转变为“主持”。主讲是教师的单向教学行为,以教师的灌输、传授、单方面分析为主。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的挑战较少;而主持则是双向和动态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智慧、知识和技能,包括观察、设计、组织、评论以及应对突发状况的机智,为此教师必须随时补充更新自己知识储备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应变能力。

(三)学习策略的培养

ナ裁词茄习?学习就是发现。发现未知的事物;发现自己的错误、不足、需求和必须充实的东西;发现别人的智慧、才华、错误、缺点及其对自己的启示。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领悟。因此,在利用英文电影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切忌满堂灌,要留有余地。无论是从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或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激活思维、培养能力、倡导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前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建议任课教师采用任务教学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探究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条件以及各种认知活动,利用英文电影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值得人们深入探讨。

ト、结语

ビ⑽牡缬,作为学生英语学习不可多得的语言素材和接触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载体,不仅提供了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实际情景和鲜活的语言,同时也提供了一些非语言行为的文化情景,并弥补了对英美概况缺乏了解以及课堂上教师难以展示的文化知识。千姿百态的英文电影让我们接触到英语社会和文化的许多方面。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语,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断提高,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对影视材料中有关文化精神予以强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思考语言现象背后的文化含义,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通过透视文化内涵和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廊.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互助式学习[J].外研之声,2009(01).

[2]高一虹.跨文化意识与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国外语教育,2008(05).

[3]尹鸿.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3

既然大学语文教育在当下高校有着十分突出的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具象而言,在国家提倡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当下,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第一,能够充分发挥其语言工具性的特点,锻炼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是具备一定的工具性价值的,这体现在大众通过语言可以进行交流、思考以及阅读信息等方面。因此,我们说大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撰写论文等方面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语言功能性无知”的被动境地,进而间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不能很好理解和消化专科课程当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比如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将无法形成表达准确、简洁,逻辑性强的科学论著,那么这些人的研究成果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科研的实效就会鲜为人知或不被人理解,无法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生活;而针对人文科学研究而言,不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可能无法形成科学性强、主旨明确的调查报告或简报,这样也无法把学生对于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流畅准确地汇报给社会大众。因此,我们说大学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加强叙事议理和谋篇布局等写作基本功训练,促使他们做到所学有所用,切实提升语言文字表达水平。第二,能够充分发挥其语言审美性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鉴赏水平。大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品位和鉴赏水平,通过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分析和品评文学作品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把握文章总体结构的统摄能力,延伸学生认识周围环境的想象能力和增强学生感同身受的情绪迁移、体验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欣赏艺术,欣赏美。第三,能充分发挥其语言人文性的特点,完善学生对社会、历史、国家和民族的认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匡正明曾倡导,大学语文课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培养改革人才,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本国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可以通过课文的讲授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了解历史,理解生活,认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学语文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古代优秀作家和文人对人性中积极因子,比如正义以及善良的追求,对人性中丑恶因子,比如虚伪以及丑恶的鞭挞,最终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情操受到熏陶。

二、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解读

大学语文是通才教育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诸多方面有着其他课程难以代替的功能。[4]从教化育人的角度来说,帮助学生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要职责。大学语文不同于国文,它除却具备知识传授性这个特点,还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强调这三个方面,以培养应用写作能力为主要工作,以提高文学素养、审美修养为重点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最终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可以考虑通过精选教学内容,选择贴近时代,贴近青年人需求,提倡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作品(比如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和影视文化作品等)进入课程教学,在兼顾内容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塑造自我,认识社会;其次,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倡多多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并茂的课件,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实效性;第三,优化教学设计,从思路入手,围绕国家规划和指导意见订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程,创新授课教材,完善教学模式和体系,提高授课专业教师素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等。

三、结论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4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提高其文化方面的素养。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西方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提高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重视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一、大学英语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英美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教学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法、词汇知识,还要注重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传统的外语教学重视语言技能的传授却忽略了文化素养的培养。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所占比重较低,人们将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语言形式上,将课堂时间完全用在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技能训练上。结果在实际交往中,学生很自然地将汉语使用习惯带人跨文化语境,常会因缺乏文化方面的知识而犯错误,轻则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重则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专家、学者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林意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里所指的综合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听、说、读、叮、译的能力,还包括社会文化能力和文化素养,即能够了解母语与目标语文化的差异。王永杰认为,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法、词汇这样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重视并加强英美文化知识的传授,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张萍认为,加大英美文化教学力度是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唐美莲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学习英美文化对提高大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积极作用,阐述了大学生具备一定英美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彭晓燕分析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认为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化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其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张舍茹阐述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使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而后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子的缺省,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补救办法,如专题介绍法,讨论法,媒介视听法,自主阅读法等。

这些努力都对文化教学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忽视或轻视文化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

二、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的作用

笔者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发现,培养大学生英美文化素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如下作用:

(一)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英语语言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有趣、知识性强。由于我们的母语是汉语,所以我们学习与汉文化不同的英语时感到有不小的障碍。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和巧妙运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而且能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中有这样一句话:ifiamlateagain,thebosswillraisecain.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把‘该隐’叫起来了”。“迟到”和“叫起该隐”有什么联系呢?原来,该隐是《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的长子,亚伯的哥哥。由于耶和华看中了亚伯的贡物,而没有看中他的,该隐为此妒忌,杀害了弟弟亚伯。该隐是个性情狂暴、容易发怒的人。在英语中,cain成为devil魔鬼)的同义词,常用raisecain表示“大发脾气”。因此,上面这句话的含义是“如果我再迟到,老板就要大发雷霆了”。老师在讲解这个句子时,把相关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使学生增强理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讲到simile(比喻)这种修辞格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与禽兽、颜色有关的联想在中西方两种文化中往往有不相同甚至很大差别的现象。如:在中国古时代,人们把龙(dragon)和凤(phoenix)作为皇权的象征,龙是象征吉利的动物,所以汉语中有“望子成龙”一说,而西方人则认为龙是凶残肆虐的怪物,应予以消灭。再比如,“虎”在中国人眼里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就体现了这一喻义,如:虎子、龙潭虎穴、虎踞龙盘等。但是在英语里,“虎”的地位却被“狮”所取代,众多词语如lion一heart(勇士),the1i-on’sshare(最大或最好的份额)alionintheway(拦路虎)等都说明了“狮”在英美等西方)、眼中的地位类似中国人眼中的“虎”。

这些文化知识的讲解,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有利于提高授课效果。

(二)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

书本知识的获得固然必不可少,而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在内的课外知识的介绍和了解也同样不可缺少。西方文化背景知识是培育英语语言环境的沃土。向学生适时、适度地引入西方文化背景知识能开阔其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英语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是最杰出的代表,许多出自《圣经》和莎士比亚戏剧的成语和典故早已家喻户晓,如“wiseassolomon"(像所罗门一样地智慧过人)、"forcefulassam-son"(像参孙一样力气大)等。它们也是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英语又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语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英语又涌现出了许多新的词汇和表达,如cyberspace(网络空),publicpricehearings(价格听证会)等,它们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加深语篇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经过研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对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取得了共识。读者阅读时可以运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去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如果对语篇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语篇的内涵,从而导致理解困难,甚至产生误解。所以,在语篇教学前,教师除了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外,还要事先给他们提供理解语篇所需要的背景知识或提供提取这些背景知识的途径,扩大其知识面,引导他们准确地理解所读的语篇。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夏天”常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而在莎士比亚的一首十四行诗中却有这样的诗句,"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thouartmorelovelyandmoretemperate."(我能不能拿夏天同你作比?你啊比夏天来得可爱,和煦。)“夏天”在中国文化和英国文化中所表达的意思竟是如此迥异,这是由于双方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中国位于亚洲大陆,属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天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娇阳似火,炎热难熬。而英国位于北温带,又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夏天明媚温和,令人惬意。有了这种背景知识,对莎翁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四)加深材料理解,提高听力水平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5

近年来,陈洪、李瑞山等学者的一系列论文,如《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1]、《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2]等在对诸多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辨析之后,认为大学语文教育的本质是母语高等教育。该理念在当今大学语文研究界得到了普遍认同。大学语文课程承担着开展母语高等教育的重任,各高校应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2006年8月,在东南大学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大学语文研讨会上公布的对全国近三百所高校大学语文开课情况的调查显示,50.54%的高校已将该课列为全校必修课。2006年9月,《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院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2006年11月,教育部发起并委托中文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大学语文研究会合作在湖南文理学院召开研讨会。2007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下达《关于转发的通知》,确立大学语文为必修课,明确了课程性质、功能和目的。这些都反映出国家层面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尽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对其研究,仍存在大量悬而未决的问题,例如课程定位、学科建设、研究深度、教法创新等。大学语文课程既是一个“种”概念,也是一个“属”概念;既可指称特定的一门课程,即“大学语文”(或“高等语文”),亦可泛指紧密相关的一个课程系列,如“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高级语文素养”、“大学人文”等。由于授课时数、师资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的院校不得已将其中一些课程合并,归于一门,如将“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合并为新的“大学语文”。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尚可研讨。目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是,两门课程归为一门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有何改变,教学质量如何保证等具体而深入的实际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使课程不仅是形式上的合并,而且是内涵上的融通,进而找到一套既切合教学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整合策略。

从课程定位来看,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实质上依然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文化素质教育及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课程。其开设目的是使修课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语文素养及人文、文化素质,培养扎实过硬的应用写作能力,为其人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的全面发展及深化专业学习创造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际工作奠定充分的基础。

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性质可以从如下三个角度来认识。第一,它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注重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第二,它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面向所有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第三,它是一门培养高等语文素养及应用写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是一门集工具性、知识性、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人文性、实践性的课程,侧重于对高等语文基本知识的普及和常用应用文写作方法的介绍。

高等语文素养部分的教学,要努力引发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兴趣,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修课学生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字水平;能够顺利地阅读学术论著、文学作品和科普读物,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言说和善于展示自我,养成经常动笔的习惯,努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部分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应用文写作在推动党和国家公务管理活动及各企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应用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是党和国家用以传递策令、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文工作者的写作水平应当与公文工作的实际需要相一致,能否写出一手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是衡量一个公文工作者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还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理论知识是指导具体应用文文种写作的基础,主要包括应用文写作的概念、性质、特点、作用,应用文的主旨、材料、结构、语言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须加强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者自身需要具备的思想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文化修养、专业知识与写作知识修养等基本素质修养的认识,以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水平。最终,要使学生能够写出适应未来本职工作需要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应用文文本。

与目前中小学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达到应试目的不同,大学语文课程重在加强学生对母语更本真、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学生更强的语文能力、更高的语文素养和更健全的人格精神。在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完整的语文能力,一般来说应包括听、说、读、写四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方面。听说能力由于侧重一般应用,加之课时量、学生数等种种条件的限制,更适宜另设其他专门课程来培养。相对而言,读写能力更多表现为一种多维、复杂、综合的能力形式,同时也构成较高听说能力的基础,应当成为大学语文课程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不断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为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基础。

作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认真编写和不断推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学语文教材,是一项任务艰巨、需下大气力方能完成的重要工作。30多年来,全国已出版各级各类大学语文教材千余种,其中不乏堪称经典的优秀教材。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主持编写了多部带有实验性、探索性的大学语文教材。这些“新型”教材总体上理念新颖、体例独特、选文丰赡、质量上乘。同时,有关大学语文学科建设的学术探讨日趋深入,一些关于大学语文教材研究、母语高等教育研究等的论集专著相继问世,为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建设质量和大学语文教材编写水平提供了学理支撑。就其本质而言,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是一个不断汲取母语与文学、学术与教育、历史与现实、文化与生活等多元营养,彰显汉语言文字功能和魅力,引导大学生掌握语言工具、步入健康语文生活、建构美好精神家园的稳中有变、与时俱进的动态发展过程。

从整体来看,现今大学语文教材主要倾向于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出发,以“文选”的方式收录古今中外的“好文章”、“美文”,在编写理念、选文标准、组合方式、体例安排、单篇设计和阐释等方面呈现出多种样态。[3]然而,这些教材在编写理念的科学合理性、选文内容的教学适用性、篇目选定的比例协调性、与中学教材选篇的区分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往往很少涉及应用写作的内容。应用写作的部分通常由专门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承担。即使一些将“文选”部分和应用写作部分编写在一起的教材,也总是“整”而不“合”,缺少贯通性和统一性,成为“两张皮”。因此,在积极吸收当前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两类教材编写经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高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实际出发,编撰出既重审美、素质,又重实用、能力,既有传统大学语文品格、又融务实应用写作于一体的整合型精品教材,乃当务之急。

在努力解决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保证和提高合并后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除课程合并、课时压缩带来的课程整合性问题外,当前许多院校迄今仍未将大学语文列入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中,或者将原来的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甚至直接取消了这门课程。尽快扭转这些不利状况,重视并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力度,稳定和扩大专职教师队伍等都是我们面临的母语高等教育难题。

基金项目: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2012年度教研立项课题“母语高等教育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整合性研究”(ZJY2012C0009)。

参考文献:

[1]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中国高等教育,2008,(3-4):34-36.

[2]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意义论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33-35.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6

关键词:英文电影;大学英语;字幕翻译;文化交际;文化背景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其枯燥乏味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使得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失去了兴趣,即使大学英语课文中的句子再华丽,或者是能提供给我们一些人生中终身受益的指导作用,但一旦学生失去兴趣,这个学习的平台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导致学生对英语课总是带有负担的去解读。因此大学英语教师都在积极的寻求一种既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够真正的让学生切身的体会英语背景下的文化交际,文化特色的方法去解放旧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的束缚。英文电影尤其是一些好莱坞大片,不只提供了少量的地道的言语表达,而且在某种水平上真实地反映了西方社会的文明,让学习者了解英美国度的思想方式,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进程中英文电影也开始扮演了比较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的研讨效果标明,人会自然记住自己感兴味的东西,遗忘自己不感兴味的东西。美国言语学家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以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自决计等"情感要素"对言语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若学习者学习动力大、自决计强、焦虑小,对言语输入的过滤作用就小,取得的输入就多;反之,过滤作用就大,取得的输入就少。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失掉调动,学习兴味失掉激起,接受英语的才干就会越强。而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无非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而后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电子课件也慢慢的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ppt中的文字信息量的增加,大多数时候学生只是动眼不动脑,更不用说动手了,往往是老师积极的搜集各个跟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却面对着一大堆本来就不感兴趣的英文字母而发呆,因而已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电影这一艺术手段在这方面却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电影融视,听,说为一体的媒体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英语学习环境。英国语言学教paime说"英语语言必须在情境中呈现和练习",电影则具备了这一特征。相对于现如今的大学英语课本的枯燥的英语单词的堆砌,学生更加愿意选择后者作为其学习的方法。就拿大学听力课来讲,传统的教学练习方式是老师一边一边的放音,学生则备有压力的去完成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或者是句子默写。这就降低了其作为英语语言输入的价值。电影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丰富地道的呈现语言的形式,逼真的交际场景提供给学生生动自然的交流方式,流畅或是跌宕起伏的情节也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真实的做到了"readbetweenthelines"。

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比如电影"SwingVote"里,观影者不仅仅从中感受到了美国的幽默,同时也深切的感受到了美国大选中的一些知识。笔者曾经就传统的模式讲解了美国大选的过程,同时相比较观影之后,93%的学生认为观影对其的印象更为深刻。"将别人的生活,虚构的还是真实的,搬到银幕上".学生在观影的同时,也会就其从中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周边的熟悉的信息或陌生的信息作一比较,同时对其语言的输入也做出了更深刻的理解。越深刻的理解自己所学的语言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俗以及生活细节,越能准确生动的去使用语言。比如英语听力考试中经常让学生头疼的俚语,常常让学生不知所云,但是当这个俚语出现在既有人物,又有语言环境的电影中,无疑对学生掌握因文化差异所引起的难懂的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在英语中"tomato"这个单词在俚语中是指美丽的姑娘,笔者曾经在黑板上板书这个短语,并要求学生加强记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因为刻板的模式化的背诵而忘记,然而在因为电影生动的表达手法下,学生将此俚语与电影情节结合,很顺利的就记忆下这个俚语。

笔者认为,英语电影教学资源的运用可分一下几步去完成。首先,在教材所讲的主题中,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讨论的重点,比如上外出版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教程》每个单元都设一个主题,有关于友谊的,美国梦的等等,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也应贴切所讲的单元的内容。其次,在放映电影之前,教师应首先对电影的文化背景,语言特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并应以学生的语言水平为准绳。并对所放映的电影故事梗概有所讲解,以期学生对其有更情节有深刻的掌握。而在电影题材的选择上,教师应有一个度。由于如今网络的发达,学生更愿意接触一些新的,更贴近生活步伐的题材。因此教师应该所选的电影跟上学生的审美角度,为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准备。同时在长度选择上也要把握尺度,不能让其占用了太多的教学时间。

当然,英文电影也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尤其是在英文电影这一块,由于字幕翻译市场的不规范,在电影字幕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上有很大的提高,能及时帮学生纠正这些错误。

英语影片运用于听说教学的可行性、重要性不容质疑,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大学英语的课时较为紧张,其中听说课的课时更少,时间的安排显得捉襟见肘。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辅助听说教学的英语电影视听教材,英语教师们处于自发、尝试的阶段。因此,作为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师,要对影视作品进行详细的准备和加工,设计好欣赏的目的和问题清单,组织有意义的教学讨论,努力探索教学方法,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

参考文献:

[1]影视字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eB/oL]..

[2]陈建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漫谈[eB/oL]./article.php?id=23032.

[3]胡文仲.文化差异种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4]刘琴.电影的叙事,生活在别处[J].天府新论,2008,(S2).

[5]戴劲.影视字幕与外语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5,(3).

[6]潘妮.影视字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电影评介,2006,(20).

[7]Clark,J.m.&paivio,a.Dualcodingtheoryandeducation[J].educationalpsychologyReview,1991,3,(3):149-170.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影视作品应用方法

英语电影源于生活、内容丰富、语言地道,作为英语教学的辅助手段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英语影视作品,要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对象,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强学生参与性,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电影题材丰富,语言鲜活,画面生动,加之情节性强,趣味性浓,大牌明星的精美演绎,使学生们兴致高昂,迫不及待地观看,观后意犹未尽地热烈讨论,然后急切地期盼着下次观摩。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被大大激发了出来,学习动机显著增强,学习效率自然大幅升高。

2.提供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

出于接受能力的考虑,教材编者常对原文进行或多或少的删改,甚至专门为学生量身编写。同时,为了降低难度,教材的录音部分都是依据学生的现有水平,专门放慢速度后以最为标准的语音录制下来的。这样一来,语言的鲜活性丧失,语音僵硬,语调平淡,丰富的语音变体被隔离,语言中蕴含的感情也消失殆尽。学生理解虽然会较容易,但语言输入的真实性无疑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在现实生活的交流中,学生们容易生搬硬套,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语言输出也就显得死板和笨拙。

3.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笔者一直认为,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文字符号,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精髓。西方影视作品是西方国家其民族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集中体现,它直观、生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以直观详实的方式为观众提供了英语国家的历史、社会、地理、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融于引人入胜的场景之中,相比文字解释更直观且更易于理解,能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观看影片时,只要善加引导,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丰富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二、课堂实施设计

就目前国内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而言,西方影视作品的利用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主题式片段播放和欣赏式整片播放。

主题式片段播放时间跨度小,选题灵活,处理方法简单,与课堂融合度高,因此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其课堂实施阶段一般分为主题引入、片段播放、学生讨论、片段讲解、学生反馈几个环节。整个实施过程依据片段难度不同,时间进程也不尽相同,但为保证正常课堂内容的教学,其总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如上文提到的Beautifulmind这一影片的片段,在进行课文讲解前,作为话题引入,笔者先问学生:“Doyouthinkscienceiscloselyrelatedtoyourlife?whyorwhynot?”在学生们思考片刻后,随即引入片段:“Let’swatchavideoclipandthenanswerit.”播放结束后,笔者先就影片背景内容做简单的介绍,如人物、所讲理论的原型,然后以问题“Doyouunderstandhispoint?Doyoulikethewayheexplainsthetheory?”启发学生讨论,之后播放片段并中间停顿,讲解个别语言难点并纠正学生对理论的误解,最后提问学生观看此片段的感受。

欣赏时整片播放因时间跨度大,少有教师高频采用,通常只在学期中播放一到两次。但因其内容连贯性强,故事情节完整,语言及文化信息输入立体丰富,学生共鸣感高,观后印象深刻,学习效果优于片段式播放。一些院校已经充分意识到其优越性所在,甚至开设了专门的电影英语课程。常态播放也好,偶尔为之也好,就其课堂实施过程而言,一般分为观前预热、观时任务、观后作业几个步骤。在一堂影视课开始前,教师应提前将此次观摩内容告知学生,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如背景知识的了解,部分语言点的学习等,以保证学生在观赏时已具备相应的信息处理能力。课堂开始时,教师应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然后布置观赏过程中的任务,让学生们带着任务观摩。根据任务的不同,教师可在观看过程中暂停播放,进行任务,也可在整片播放结束后再进行。具体而言,语言类任务适合观摩中及时进行,如对白听写、台词翻译、预测性配音等。文化类任务则可以在观摩后进行,以免影片播放频频打断,影响其连续性,降低观赏乐趣,使学生反感,适得其反。观赏结束后,根据课堂时间,教师应安排适当的主题讨论、情节复述等任务,并布置观后作业,如观后感等,保证知识点的输入得到复习和巩固,被学生吸收,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式的教学不同,当代英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主导”转变为教师“引导”的模式,影片观赏教学更是如此。在整个观赏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越低,学生的欣赏满足感越强,但就语言学习而言,教师要保证一定的参与度,适当讲解语言点,组织学生讨论,做练习,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价和更正等。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角色是多样化的,其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8

[关键词]就业能力语文能力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12-0150-03

随着1999年就业的市场化运作和大学扩大招生,大学毕业生告别统分时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于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统计,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而近几年教育部公布的年末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只是在90%左右。一句话,客观上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

因此,上到党中央、国务院,下至地方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本人,都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了保障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采取了很多促进就业的举措。从个人主观因素看,大学生语文能力在其就业的过程中,起到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效作用。大学生经常因为语文能力差,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就业实力,表现在:口头表达能力欠缺,无法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自如地应用到工作中;写作能力不够专业,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的、格式性的错误;忽略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养成,为了追求就业机会一味地考取各种证书,而造成眼高手低,就业观和职业观出现偏差,从而因个人原因丧失许多就业机会。由此认为,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就是增强他们的就业实力。

一、语文能力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作用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语文能力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学生择业过程及就业过程中,如果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可以提升就业能力,对就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听、说、读、写”语文基本技能,是就业能力的根基

“听、说、读、写”是语文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最重要、最根本的语文能力。简单地讲,所谓“听”,就是会倾听、听得明白清楚、听得形象生动;所谓“说”,就是说得自然得体、清晰有条理;所谓“读”,就是“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所谓“写”,就是用规范文体、文法、语气正确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听”和“读”在于了解别人,“说”和“写”在于表达自己;了解和表达是互相影响、相互促进的。

“听、说、读、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沟通交流、表达自我的最基本的工具;没有这几项基本技能,大学生就无法理解就业单位的意愿及要求,也无法表达、展示自己的能力、才华。在工作中经常要和文字、文件打交道,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及言语分析的能力,就能够正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及精髓,从而作出精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而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则更能凸显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写作能力可以全面地检测、考查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及语言的应用能力;良好的文字功底对个人工作大有裨益,无论他(她)是从事文书、编辑工作,还是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以,大学生应牢固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

(二)言语技巧是就业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是因为汉语的规律完整及言语表达的技巧丰富。因此,在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后,在规范清晰、准确严密的前提下,熟悉言语表达的技能并能在实践中应用也是至关重要的。言语表达的技巧可以使表达符合对方的接受和倾听心理,使对方乐于及易于接受,激发起对方交流的兴趣,从而达到沟通流畅的效果。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表达技巧直接影响到沟通交流的效果,最终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成效。尤其是在招聘面试的时候,面对考官严肃、犀利的提问,大学生如果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思路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才华及智慧充分展示出来;相反,如果大学生不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技巧,面试时语无伦次,无法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很好地表达出来,才华得不到展示,最终也无法获得面试官的青睐,实现顺利就业。可见,良好的言语技巧是就业的敲门砖,可以为就业铺垫成功道路。

(三)人文素养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知识水平、研究能力及所蕴含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核心内容是对人类存在的价值意义的关怀。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决定了这个人的个人素质和修行,有美好的内在品质、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在就业的过程中必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而人文素养就是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面试时,高雅大方的谈吐,优雅的言行举止,根据场合与环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在有效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能够做到虚心、耐心倾听别人的话语并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等,这些都能体现个人的素质和内在品质。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全面地展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素养,也能让就业单位直观、全面地了解自己,从而客观中肯地作出相应的评价。因此,人文素养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

二、就业导向下提高大学生语文能力的策略

在平常的大学语文学习中,大学生应有意识地结合就业能力的培养来学习,注重实际语文技能的养成,尽力做到能说会道口才好、善听好读语感好、擅长写作文笔好,为日后就业工作做好基础性准备。

(一)掌握言语表达的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指用口头语言来直接与他人沟通交流,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交往的增多,对每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阶层,人们理所当然认为其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大学生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必须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尤其是在求职的过程中,纵使你有满腹的才华,如果无法通过良好的口头表达呈现出来,也就无法让面试官知道你所具备的深厚的功底和能力。

因此,在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大学生应在课堂内外多抓住口语表达的机会,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如课外积极参加登台比赛表演、当众演说或者演讲等。多选修《演讲与口才》之类的课程,在课堂上强化训练演讲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演讲艺术等。此外,还应加强朗读和背诵、口头复述训练,培养重点性、连贯性、条理性的说话技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些途径,一方面坚定信心,养成成功进行口头表达的基础;另一方面,训练自己善用语言修辞的能力,提高演说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增强就业的能力。

(二)通过阅读教与学,提高人文素养

大学生人文素养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引导他们探求人文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音乐)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来实现的。阅读是语言的应用之一,可以训练人们提高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阅读可以把大学生培养变成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在就业过程中夯实自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阅读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阅读时应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勤于思考,把握材料的整体信息,在原文语境中把握原文的内在含义。通过良好的阅读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事物的能力,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巧妙运用联想和推敲等各种阅读方法;通过阅读可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重视写作训练和积累,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是对材料进行思考、选裁、加工、改造的过程。写作是一项十分实用的基础性技能,不仅对文科生而言有相当大的益处,对理工科学生来说也有莫大的帮助。因为写作是单位上传下达、举办会议、处理文件、组织协调、洽谈业务等重要的文字沟通工具,语文知识牢固与否,理论能否熟练运用于实践,都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的。作为一名员工,如果连最起码的各类情况说明、调研报告、会议通知、会议纪要等都无法正确地书写出来,并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那么,工作是很难开展下去的。

写作能力是通过训练学习和用心积累来提高的。写作训练主要是对各类文体的学习掌握,精美文章的模仿学习,多写、多记、多创作。积累方式主要是平时多认真细致观察积累真情实感、多阅读积累书面材料、多写感想积累情感、多学美文妙句积累丰富语言,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在就业中占有先机。

(四)充分利用假期黄金期,提高语文运用的实际技能

假期是一段非常集中、宝贵的时间,大学生应该利用假期的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以是开展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兼职等形式。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可以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录用标准,对照自己差距,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但要运用和巩固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更要在做事中学习,在做事中求进步。充分运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即善于倾听社会实践中各个群体的想法和诉求,敢于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见解,积极查阅各类文献和材料,及时撰写各类总结和调查报告,进而迅速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当然也可以利用假期,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如书法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写作协会等,并在学习中注意多实践、多锻炼,尽可能全面地提升择业就业所需的语文技能。

三、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语文能力对提高个人素养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社会实际,在就业导向下加强语文能力的塑造。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做到专业与实用的结合,加强“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领悟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写作应用能力。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能力在就业过程中的长效作用,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文化素质教育与人才成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01-104.

[2]谢文新.培养语文素养提升就业能力[J].成才之路,2012,(1):119-121.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9

论文关键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教材建设;课程设置

学习外国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交际的基础是文化。…交际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外语这个桥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为我所用,提高本民族的素质,使之得以在世界之林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外语,将自己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介绍给世界,为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加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学习和传播

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悠久而富有影响,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道家学说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根基,是我们几千年以来行为做事的基础。“中庸之道”、“与人为善”、“和睦相处”等价值观在我们的心里根深蒂固。近代以来,中国打开了国门,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接触增多,中华民族的美德和价值观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东、西方民族的人们喜爱中华文化,“华夏文化”受到了世人的注目和崇尚。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现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深受欢迎,人们在学习中文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熏陶,受到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但是与这样的现状不吻合的是,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当中,中国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知识太少,几乎为零其结果就是,在年轻人当中,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而却不知“端午节”、“中秋节”为何物。据媒体报道,有的年轻人甚至将mencius翻译成“孟休斯”。实在地说,大学英语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确有很大提高,与外国人的交流容易多了。但是,在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知识不够,表达不清。这与我国目前在世界所处地位是不符合的。英语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方面通过英语,吸收别国先进的东西;另一方面,将我国优秀的传统介绍到国外,使我国进一步融人世界,与世同进。就目前而言,外语教学的成就是前者优于后者。所以,大学英语教学要担当起加大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的任务。

二、加强中国历史的学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历史断层的民族。而真实地了解中国历史,有助于进一步地了解目前的中国,进一步理解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对任何国家有害,只会有利。

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创建了辉煌的文明,为世界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的“四大发明”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进步,传统的中医学、哲学、文学、伦理学形成了“华夏文化”,长时间影响着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宝库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是久经磨难、坚韧不屈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和平祥和的时代,也有过连绵不断的战争;有光辉灿烂的成功,也有忍受外来民族欺压的屈辱。当我们强大时,我们不欺负弱小;当我们被人蹂躏的时候,我们不屈不挠,坚守着中华民族的宝贵品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她的形成是和这个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分不开的。在中华民族长久的发展中,各民族的人民共同奋斗,团结一致,铸造出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历史。正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多样性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国。历史已是过去,它是今日的镜子。了解中国历史,有助于外国人民了解今天的中国和中国人民。

作为向国外宣传中华文明的任务之一的大学英语教学,不论是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上,都没有涉及有关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在学校没有学到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表达,我们的大学毕业生怎样主动向外国人宣传自己的文明历史呢?

三、加强对中国现状的了解。传播中国和平崛起的意义

目前,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于这样的事实,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出自不同的目的,具有不同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行为。

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对任何人和国家没有构成威胁,只能对世界作出贡献。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接轨,基本实现了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发展,必然会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在源于2008年底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中国的崛起,从来就不是以霸权为目的的。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处的理念是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一些国家,出自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力将中国的崛起渲染成是对世界的威胁,这是毫无道理的。在今日之中国发展之时,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积极、主动地向外国介绍中国发展的意义,使人家能够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的现状,了解中国发展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意义。

四、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勇于担当大学英语教学在对外宣传中的光荣任务

有鉴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繁重性。针对大学生在语际交流时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

1.教材建设

由于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材对中华文化的介绍太少,教材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所以,在教材建设上,一定要大力增加宣传中国文化的材料,增加学生主动运用的具有反映中国文化的词汇,形成语感,使学生能够用地道的英语来宣传中国文化。教材应开列中国文学与文化参考书目或编写与主教材相配套的中国文学文化教材,作为学生课后阅读之用;有关中国文学文化内容的教材编撰可采用汉英对照,也可采用全英文式。

2.课程设置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主要分成读写和听说两个方面。要将中国文化融人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课程应该形式多样,应该增添一些讲座或选修课。这样,一方面,课程要体现出中国哲学、历史、宗教的特点,让学生在整体上对中国文化有一个了解;另一方面,配合该课程的改革,增设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了解中华文化的同时,对比国外文化,培养他们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3.教学方法改革

将中国文化融人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增添问题,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做一些配套改革,使这项任务得以全面完成。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在互联网上或学校图书馆去查资料,然后集中展示、成册。经常用英语开展有关中华文化的表演,将课堂生动化、趣味化。利用旅游参观的机会,到文化名胜地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英文报纸、杂志及书籍,《中国日报》、《商业周刊》、《北京周末报》、《中国专稿》、《上海英文星报》、《21世纪报》、《广州英文早报》等十余种,对学生阅读极为有用。另外,在影视方面,CCtV9是一个面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很多中国电影和中国的电视节目也都配有中英文双语字幕。这些都是值得利用的学习资源。

大学语文的作用篇10

[关键词]补缺假说英语教学英文影视作品中式英语哑巴英语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30

补缺假设是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外语教育理论。根据该理论,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准确运用的前提。长期以来,由于许多教师对外语教育理论缺乏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中不能将语言形式与语境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而很多现有英语教材也缺乏真实语境,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一直没有走出语境缺失的困境。可见,语境的设置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师只有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自然地习得语言知识和技能,才能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英文影视作品构筑的丰富而真实的语境给学生提供了身处真实语境中学习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形式的用法,克服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不地道英语,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从这个角度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中贯穿英文影视作品赏析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本文以“补缺假设”为理论框架,探讨英文影视作品赏析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文件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英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使用多媒体技术,改进英语教学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英文影视教学集声、形、貌于一体,顺应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年来各大高校都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高校改革依然流于形式,只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语境教学。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机械记忆单词、语法和句型,导致其口语表达、书面写作等语言产出中存在大量哑巴英语、中式英语①现象,影响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哑巴英语和中式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利用英文影视片段构筑的真实语境进行教学,将语言形式与特定的语境紧密结合起来,提高英语教学的效度。

二、补缺假设教学观

针对中国人外语学习中面临的种种困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初明教授于2003年提出了补缺假设,用以解释外语学习的机理。该理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语言与语境知识的有机结合是语言能被正确、流利使用的前提条件。语言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语境。由于外语环境缺少与所学外语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的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很容易介入补缺,由此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式,导致母语迁移,影响外语学习。补缺不是指因外语表达式的欠缺而由母语结构去替代,替代的发生是语境知识补缺的结果。[2]

补缺假设视母语及其语境知识为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为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普遍问题作出了深度的剖析。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语言形式总是与特定语境发生互动。在外语环境里,学习者往往不知道所学外语形式与何种语境互动或匹配。于是,大脑中的母语语境知识自动介入补缺,与外语形式互动,常常造成外语形式与语境知识错配,影响外语使用,产生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因此,某些正确的外语形式即使已经学过,但如果没有附上恰当的语境标识,则难以跟眼前的外部语境匹配并被激活,用不出来,产生所谓的哑巴英语。一般而言,所学英语结构只有粘上语境标识才能从大脑中快速提取。而传统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轻语境设置,学生在语境缺乏的情况下机械操练语言结构,所学语言结构未经恰当信息处理。这样,在特定语境下,可使用的语言结构即使学过也用不出来。在交际的压力之下,学习者只能根据母语语境直译与之相配套的母语结构,从而产生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补缺假设强调了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语境知识学习有机结合的重要性,为传统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三、英文影视作品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途径

补缺假设是国内外最新的外语教学理念之一。它突出了语境教学的重要性,对改进外语学习和教学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教师应重视语境知识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构筑语境,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教学,将语言形式与特定的语境信息有机结合起来。英文影视作品展示了大量真实的生活场景,提供了如何得体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的实例,语言信息真实而丰富,为学生深刻理解、切实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语言创造了有利的语言环境,解决了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语境缺乏的普遍问题。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穿插英文影视作品赏析,借助影视作品提供的丰富语境信息展开语言教学,在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结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得以接触基本的语境信息。

(一)根据词汇语法教学需要截取影视片段,将语言教学与语境教学有机结合

电影能够展现真实的语言应用场景,生动展示具体语言在不同情境下恰当的使用方式。英文电影语言地道、通俗且接近生活,真实体现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为学生创造了摆脱母语羁绊、大脑对语言信息综合反应和自然吸纳的环境。学生在欣赏英文电影的同时,有机结合片中人物、场景、语言等多种感官信息,将词汇的用法做详尽的分析,理解词语语用环境,进而提高用词准确性。电影《绝望的主妇》中女主人Bree因宴会前与丈夫发生过争执,为保全面子她提醒丈夫宴会上不要喝太多酒而曝家丑时说了这么一句话“Becausewhenyoudrink,yougetchatty.”从这一情景片段我们可以推测出chatty的贬义性。该句可翻译为“因为你酒喝多了话就多”。笔者在播放该片段前让学生对“因为你酒喝多了话就多”这句话进行英语翻译,结果不少学生将“话多”译为“havemanywords”。这一中性表达显然不能准确传递女主人公的话语含义,有中式英语之嫌。经过影视片段教学学生深刻理解了chatty一词的语用环境,且避免了因英语语境缺失而产生中式英语错误。

此外,学生在英文影视欣赏过程中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进行,有助于对语言表层和内涵的理解。这样,在自然语境中体会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用功能的巧妙结合,脱离了传统语法教学中生硬的语法规则的束缚,有利于学生轻松习得语法知识。

(二)根据口语教学需要选取相关情景片段,引导学生掌握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使用

电影语言情景教学真实而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使用环境,有助于学生完成将所学语言结构粘上语境标识的信息处理过程,避免“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现象。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导致学生对某些高频语言结构用法掌握得比较片面,以口语常见表达“excuseme”为例。学生通过口语教材学习知道向陌生人问路时可以使用“excuseme”,殊不知它还有对他人所说的话表示质疑这一常见用法。电影《绝望的主妇》中Bree与andrew的一段对话可以说明excuseme的这一用法。当andrew告知Bree他认为妈妈花了三小时做的炖小牛胫味道只是还可以时,Bree用到该结构来反问andrew,表示自己的不满。倘若教师能有效利用影视片段辅助口语教学,便可通过影片提供的语境信息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常见结构的用法,避免生活中出现类似情景时,可使用的语言结构即使学过也用不出来。

(三)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片段辅助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

文化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可以说,文化是语言学习的核心。([3])根据补缺假设,学生在外语语境缺失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启动母语语境知识,将母语语境下的表达式直译为英语,致使外语形式与母语语境发生错配,产生文化层面上的中式英语错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英语文化信息的输入和讲解。具体做法上,可选取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片段辅助教学,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信息和语言信息。如笔者在讲授《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第六单元时,按照文化冲击这一主题从电影《绝望的主妇》中选取了maryalice告别会的片段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影片,让学生领会中礼仪式的差异。在英美国家,亲友在葬礼之后还会为死者举行告别会,参加告别会的亲友须准备一些食品,告别会上主要是聊些死者生前的故事,少了中式葬礼上用以表达怀念死者的哭诉。学生通过影视教学明白了中西文化差异,将有助于提升其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重语言形式教学而忽视了语境教学,将词汇讲解与语境分析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所产出的英语不是中式英语就是哑巴英语,违背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宗旨。补缺假设指出外语语境缺失是导致中式英语和哑巴英语产生的重要原因,强调加强语境教学是优化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突出了外语语境教学的重要性,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适当贯穿英文影视作品赏析符合补缺假设倡导的教学观。英文影视作品含有丰富而真实的语境信息,其合理运用有助于克服中式英语、哑巴英语等长期困扰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不地道英语的产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基金项目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jyte026);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2010B342)

注:①中式英语是指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时,把汉语的语言规则运用到英语语言规则之中,受汉语的思维方式和相应文化背景的干扰和影响而说出或写出的不合英语习惯的畸形英语。

参考文献

[1]廖春红.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教育探索,2007(5).

[2]王初明.补缺假设与外语学习[J].外语学刊,2003,(1).

[3]李莉.从文化视角看英语原版电影的教学实用性[J].电影文学,2011(3):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