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十篇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十篇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5:19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1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48小时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往地方铁路或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的旅客列车,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4小时以上的事故。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上述行车事故时,按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其规定组织处置。

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尽快恢复运输。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尽快恢复通车和运输秩序。

(3)实行分工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行车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发生铁路Ⅰ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根据需要,铁道部报请国务院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成立非常设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的需要确定。

铁道部成立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协助部领导处理有关事故灾难、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铁道部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作出应急支援决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分工,分头组织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群众疏散安置、社会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处置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行车事故。

3预防预警

3.1行车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铁道部负责本预案规定处理权限的铁路行车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

铁路行车事故信息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进行报告。当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铁道部,最迟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2小时;铁道部按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最迟不得超过接报后2小时;按本预案要求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

对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协助救援、协调伤员救治、现场群众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行车事故,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应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立即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机构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置。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3.2行车事故预防预警系统

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特点和规律,适应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铁路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进一步整合和完善铁路现有各项安全检测、监控技术装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完整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实现各类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收集与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类铁路行车事故的安全监控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和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铁路行车安全预防预警体系。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铁路行车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4.1.1Ⅰ级应急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Ⅰ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报请国务院启动,或由国务院授权铁道部启动。

②铁道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国务院,同时根据事故情况,通知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组成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③铁道部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现场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④通知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询。

⑤铁道部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提出建议,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请求。

4.1.2Ⅱ级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Ⅱ级响应行动

①Ⅱ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负责启动。

②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立即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有关成员前往指挥地点,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通知有关专家参加。

③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情况设立行车指挥、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宣传报道、治安保卫等应急协调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

④开通与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各应急协调组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⑤根据专家和各应急协调组的建议,应急指挥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支援请求。

⑧向国务院报告有关事故情况。

⑨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告国务院。

4.1.3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铁道部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构建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铁路行车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4.2.2国际联运列车在境外发生行车事故时,铁道部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事故情况。

4.2.3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报告铁道部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抄报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建立通信联系,保障事故现场信息和国务院各应急协调指挥机构的通信,必要时承担开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动通信枢纽的任务。

4.3.2铁路系统内部以行车调度电话为主通信方式,各级值班电话为辅助通信方式。

4.3.3行车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处理需要,设置事故现场指挥电话和图像传输设备,确定现场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指挥联络的畅通。

4.4指挥和协调

4.4.1铁道部指挥协调工作

(1)进入应急状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代表铁道部全权负责行车事故应急协调指挥工作。

(2)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行车事故情况,提出事故现场控制行动原则和要求,调集相邻铁路运输企业救援队伍,商请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救援人员;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授权,统一指挥事故现场救援。各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准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实施救援起复和紧急处置行动。

(3)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前,由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任组长并组织有关单位组成事故现场临时调查处理小组,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规定,开展事故现场人员救护、事故救援、机车、车辆起复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事故扩大。

(4)行车事故发生后,铁路行车指挥部门要立即封锁事故影响的区间(站场),全面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扩大。

应急状态时,铁道部有关司局和专家,要及时、主动向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有关基础资料以及事故发生前设备技术状态和相关情况,并迅速对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领导决策参考。

4.4.2事发地人民政府指挥协调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根据铁路行车事故情况,对铁路沿线群众安全防护和疏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救护和安置、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以及有关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现场行动原则和要求,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5紧急处置

4.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当地铁路单位和列车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根据《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迅速上报。

4.5.2发生铁路行车事故需要启动本预案时,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按权限组织处置。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公安、武警对现场施行保护、警戒和协助抢救。

4.5.3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请求,负责紧急调集铁路内部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通过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有关部委的专业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严重的事故紧急处置方案,由铁道部提出并协调实施;必要时,报国务院决定。

4.6救护和医疗

4.6.1行车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4.6.2卫生部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请求,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4.6.3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6.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行车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4.7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8群众的安全防护

4.8.1凡旅客列车发生的行车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旅客和列车乘务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4.8.2凡需要对旅客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需要对沿线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4.8.3旅客、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4.9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10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损失评估

Ⅰ级应急响应的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组织调查组负责。其他铁路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有关规定,由铁道部负责。

行车事故的损失评估,按铁路有关规定执行。

4.11信息

铁道部或被授权的铁路局负责行车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行车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4.12应急结束

当行车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和旅客、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列车恢复正常运输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完成行车事故救援起复后期处置工作后,现场救援指挥部要对整个应急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报告报送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害旅客、货主、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铁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共同协调处理好有关工作。

5.2保价保险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对涉及保价运输的货物损失,由善后处理组按铁路有关保价规定理赔。

5.3铁路行车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按照《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交的铁路行车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总结报告,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组织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

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实际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交总结报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通信工作,保证应急救援时通信的畅通。

铁道部负责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铁路和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行车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逐步整合行车设备状态信息、地理信息、沿线视频信息,并结合行车事故灾害现场动态图像信息和救援预案,建立铁路运输安全综合信息库,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6.2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铁道部根据铁路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协调、检查、促进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铁道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列车、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6.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6.4医疗卫生保障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铁路沿线可用于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各铁路运输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铁路行车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线路发生行车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级应急处置预案中,要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资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要按规定备足必需的应急抢险路料及备用器材、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6.7资金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财会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铁路行车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损失赔偿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铁道部按管理权限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经费保障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实施。

6.8技术储备与保障

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

铁道部要结合铁路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

7.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练

铁道部要有计划地按应急救援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根据需要,可开展国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铁路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8附则

8.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铁路行车事故性质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铁道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对实施本应急预案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人员,由各级应急领导(指挥)小组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应急处置中因公殉职的人员需追认烈士时,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按有关程序办理。对、严重失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2

   论文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参考国内外相关城市的相关经验,为发展中城市制订相应的应急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引言 

   地铁一旦遭遇不可抗力,正常运营受到影响或中断时,必将对于城市居民的正常出行产生影响。健全和完善的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机制与模式,有助于降低地铁突发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外的一些城市,对此都日益重视,并陆续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

   一、国内大城市地铁应急经验概述 

   国内对于地铁应急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如广东广州成立了城市轨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实行首长负责制。还下发了一系列应急方案,增强地铁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这些模式的优点:能够实现应急接驳运力的集中投放,迅速疏散滞留乘客。存在的问题是:应急车辆完全依靠从既有的公交线路中抽调,高峰期的操作性和响应速度可能难以保证;应急接驳车辆只沿地铁故障段开行,乘客可能需要经过多次换乘,才能到达目的地;只实现了滞留乘客的疏散,而忽视了公交对地铁的功能补充;方案实施至地铁滞留乘客疏散完毕,而没有考虑滞留乘客疏散完毕,地铁可能尚未恢复正常,居民的出行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或解决;只对运力进行了重新分配,而总量供应没有增加。

   二、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研究简介

   在总结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各城市地铁运营与地面交通应急处理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1.基本策咯 

   从以上国内各城市地铁应急经验中可以总结出相关的应急预案所必须涵盖的构成要素包括协调机制和处理模式。 

   2.地铁应急协调机制 

   清晰明确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以及上下畅达的响应机制,是地铁应急协调机制高效的保障和支持。 

   ①构成要素。一套完整的应急协调机制应包含“责任主体”、“责任分工”、“应急方案”、“启动条件”、“协调机制”等五大基本要素。 

   ②协调模式地铁应急响应模式有三种基本类型: 

   a水平响应型:政府中没有常设的应急机构。地铁发生紧急事件后,一般情况下,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与其他相关应急单位或机构采取一对一的联系模式。2000年以前的北京地铁基本上是这样一种形式; 

   b垂直响应型:政府设立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专业常设应急指挥机构,作为紧急事态下的处理中枢,担负着指挥协调的任务,运用政府强制力保障应急措施的到位。上海地铁和广州地铁采取的是这样一种形式; 

   c混合响应型:有常设的地铁应急指挥机构。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并协调工作,但是地铁突发事件下的地面交通紧急接驳,由地铁公司与公交公司自行联系,或交由自营巴士进行。北京地铁、香港地铁目前采取的是这样一种方式。

   ③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 

   ⑴轨道交通应急机构的设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a成立独立的常设机构,以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b应急机构的成员,应涵盖紧急事态或突发事件下可能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和单位; 

   c由市一级的行政领导出任该应急机构的指挥,必要时以强力的行政手段保障应急措施的执行效力。 

   ⑵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的主要职能: 

   a制订、审核和完善地铁突发事件专项预案; 

   b组织指挥各方面力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指定现场总指挥统一指挥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现场的应急救援,防止事故和事件蔓延和扩大; 

   c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等善后处理的工作; 

   d检查督促各单位做好各项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救援准备工作,每年组织领导重点防范单位进行一次应急救援的演练; 

   e建立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向社会公众信息,平息误传或谣言,保持社会安定。 

   ④地铁应急响应机制 

   地铁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是指地铁突发事件的事故现场(或灾害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以及应急处理单位三者之间,在既定信息通道上的信息发送与反馈机制,具体包括:预测预警机制、预案启动机制、指挥协调机制、信息机制等。 

   ⑴预测预警机制。一套完整的预测预警机制包括:预警、报警、接警、通报和响应五个部分。 

   ⑵事件报告机制。 

   当地铁发生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在第一时间,将事故详细信息、已经采取控制措施和控制效果等,通过专线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具体上报程序、上报形式、上报内容等,参照市应急指挥中心要求和《运营分公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执行; 

   当达到需要启动地面交通应急保障方案的条件时,地铁控制中心值班主任应将如下内容通过电话,迅速上报至市地铁应急指挥办公室: 

   a中断的开始时间,影响区段、方向 

   b预计影响的客运量; 

   c预计影响持续时间; 

   d需公交接驳的两端车站的站名、接驳地点; 

   e其他有必要报告的信息。 

   市地铁总公司在特大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必须按要求写出书面快报,分别报送市委、市人民政府,抄送市相关部门,并根据要求,续报有关情况。 

   3.3应急处理模式 

   应急处理模式包括地面交通应急和站内乘客疏散两个层面。站内乘客疏散的应急预案一般由地铁公司自行制订并完成,主要涵盖的要素有:站内监控、事态报告、信息、客流引导、进出站控制、地铁运营调整。 

   制订紧急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主要目的是快速、安全地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及时疏散地铁滞留乘客和有效降低突发事件对城市公共客运体系的负面影响,减少地铁停运对居民出行产生的干扰,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制订不同等级突发事件情况下的交通保障方案;②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建议。 

   目前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主要有三大类:①疏运巴士;②出租车;③公交线路调整。其中,公交线路调整具体又分为:加密并行线路、开辟应急专线、线路延伸调整三种。 

   三、结束语 

   国内各个城市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各有优势,但是所采用解决方案单一,并且没有产生新的运力,只是实现了运力转移,缺口依然存在,平衡没有恢复。因此,实际采用的交通应急保障模式,应针对不同的故障情况和事态发展,组合搭配三组分项方案使用。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3

关键词:铁路跨线桥;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

1工程概况

新建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下坞蓟运河特大桥跨津山铁路,7孔16m连续梁均采用门式墩结构,总长115.92m,中心里程DK73+170.67(既有津山线里程K211+580.32)。设计与津山铁路相交在圆曲线上,交角仅12度,设计为钻孔桩基础,桩基承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圆端型实体桥墩及门式桥墩,均临近既有线,门式墩上跨既有津山铁路,既有津山铁路路基宽15.04m,双线,上、下行线间距4.6m,路肩宽2m,路基填高约1.5m。上部结构为7-16m现浇箱梁,施工时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

本段共计?准1.25m钻孔桩94根,桩长平均50m;承台13个,均分上、下两层;圆端实体墩2个,门式墩6个,墩高为13.5~15.5m,分别位于既有线路两侧;16m现浇梁7孔。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与津山铁路平面位置关系见图1。

2工程主要安全风险和安全施工特点

①铁路路堤外侧埋有管线或国防光缆,在施工钻孔桩和承台时存在潜在挖断风险。②邻近铁路线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防止基坑坍塌影响到铁路路基稳定。③大桥跨越京山铁路交通干线,施工场地毗邻营业铁路,一旦组织协调不力,会引发安全事故,影响既有线路安全行车。④搭设和拆除防护棚及预制梁顶推均属铁路营业线Ⅰ级施工,多次跨线吊装,安全责任重大。⑤施工结构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方,高压线多,距离极近,高压触电风险极大。⑥混凝土预制梁重量2981吨,顶推重量相对较大,需要较大顶推力,在顶推过程中,需要考虑高空作业人员安全,机械设备对铁路线的影响及桥墩结构安全。

3跨线施工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3.1钻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钻孔桩前,必须先挖探沟,确认所施工墩位没有管线后方可进行作业。在吊装钢筋笼时一定要整体吊装,起吊时使用绳索将钢筋笼系住,防止钢筋笼倒向既有线一边。钢筋筋笼分节宜短不宜长,钻孔桩施工过程中,每台钻机均设专人指挥监护。

3.2承台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措施①基坑开挖坡度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为原则,加固坑壁的措施有:挡板支撑、砼护壁、钢板桩、锚杆支护、地下连续墙。②在设置模板前应按前述做好承台底的处理,破除桩头,调整桩顶钢筋,做好喇叭口。③工地应配备足够的抢险用具,如砂袋、铁锹、支撑型钢及施工机械。

3.3桥墩施工安全措施桥墩施工时,拼装好的模板、钢筋骨架,四边设斜撑,斜撑与地面接触一定要坚固,并在四周拉设缆风,墩身施工平台实行全封闭安全防护措施。平台顶四周的栏杆高度不小于1.2m,栏杆间用多道钢筋连起。栏杆及整个平台吊架外侧满挂密目安全网。

3.4框架门式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①由于门式框架墩横跨铁路线,必须在施工前搭设防护棚架。②因为防护棚架底部距离接触网距离很小,为了防止触电,必须在棚架底部喷涂绝缘材料。③框架门式墩的横梁施工,必须实行工作岗牌制,只有经过专门培训持有上岗证的人员方能在营业线上空进行作业。④框架门式墩不午在夜间作业,遇有大雾、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也不得作业。

3.5钢筋工程安全防护措施制造钻孔桩钢筋笼时,必须保证其刚度符合施工要求。先安装防护支架,再进行桥墩钢筋部分的施工。在现场施工中,指派专人指挥吊车作业,固定好桥墩主筋和支架,起到临时防护作用,防止被大风刮到,或者因钢筋自身刚度不够而倒塌,侵入铁路限界或者影响既有线路行车安全。

3.6预制梁顶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①顶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千斤顶油表读数,及时与设计推力上限相对照,防止推力过大,影响作为推力墩桥墩的结构安全。②当预制梁被顶推到铁路上方时,要严格控制工人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工具,防止材料工具掉落铁路线。③顶推施工原则上不得夜间进行作业,在大风大雨及其它天气恶劣条件下严禁进行作业。

3.7吊装安全技术措施在进行防护棚架大梁起吊时,需要用到两台大吨位的吊机进行抬吊,这两台吊机必须为一个企业的设备,必须事先制定好吊装方案并进行预演,防止两台吊机配合不当发生吊机倾覆;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遇有暴雨、大风、地面下沉等情况时,停止施工。

3.8提前办理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提前办理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熟悉施工程序,与相关单位提前沟通,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每个月7日前要上报下个月的计划,按铁路计划管理部门要求准时参加计划会,如遇特殊情况未能按时上报,要及时与铁路计划部门沟通,可以办理增补计划。

4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4.1坍塌应急预案: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方塌方引起的事故。

应急措施如下:首先对调集机械车辆、人员对倒塌物进行清理,清理时注意保护受伤人,受伤人抢救出来后对受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同时现场负责人对事故情况向项目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报告。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组织人力在滑塌处码放编织袋,并配合铁路相关部门组织道路抢修,尽快恢复正常通车。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4.2高处坠落应急预案: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具体表现为:在脚手架、平台、陡壁等高于地面2米以上的坠落。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首先对受伤者进行现场紧急抢救,同时现场负责人对事故情况向项目应急预案实施领导小组报告。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4.3既有线事故应急预案:由于起重机械或其它设备工具坠落或侵限造成的营业线事故。具体表现为:损坏接触网、擦刮列车、列车因施工原因停车。

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

首先立即与司机沟通,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让列车驶走,减少列车在此停驶时间,降低事故等级。如果设备损坏,要立即联系设备单位进行争分夺秒抢修并积极配合提供力所能及帮助。事故发生后要根据事故等级立即根据规定进行上报,并积极与相关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尽可能多的获得帮助。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从方案、组织、监控和要点等方面严格把控,安全顺利实现主墩承台基坑开挖、铁路防护棚安装及拆除、墩身及墩身施工、预制梁顶推施工、等,各工序均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项目。

参考文献:

[1]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S].

[2]79铁机字654号,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S].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4

【关键词】施工建设;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1、工程概况

符离集站场改造工程属于邻营C类施工,工程施工在京沪上行线K862+800--K864+500范围内,主要负责符离集站站内派出所、间休室、给水所、统计房、助理房、道岔清扫房、红外线探测1#房和红外探测2#房的拆除、还建,以及新建京沪线通信、信号和供电电缆槽,新建给水管道铺设和站内排水沟、站台还建等系列邻近营业线施工工程。

2、前期准备

2.1人员准备。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发【2012】280号文要求,施工前徐州建设枢纽指挥部与上海铁路局沟通,统一组织我部符离集站改人员进行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我部13人/次参加由上海铁路局南京培训的培训教育,并全部通过邻营施工安全考核,获取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持证上岗。同时我部内部进行管理人员施工安全培训教育考核,所有预施工人员参加并通过了我部的相关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至于施工队伍均由合约部审核、签订劳务合同和施工安全协议,劳务人员进场作业需提供身体检测报告,身份证等报我部备案,同时必须经过当地铁路派出所备案和我部的安全培训教育合格方可进场作业,我部统一颁发上岗证件,施工过程中必须佩戴,无佩戴着视为非合格人员,给予清场处理。我部安排专职现场防护员和驻站联络员,及时准备的了解列车运行位置,保证施工安全和行车安全。

2.2协议准备。根据《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上铁运发【2012】206号文要求,开工前我部专门组织相关人员与各个设备管理单位签订邻营施工安全协议,主要包括蚌埠工务段、淮北车务段、南京电务段、南京供电段、上海通信段等分别签订施工安全配合协议,施工安全配合协议包括工程概况、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双方遵循的技术、规程和规范、安全防护内容、措施及专业结合部安全分工、双方安全责任权力和义务、违约责任和经济责任、安全监督配合费用和安全保证金、其他事项等。

2.3计划准备。根据《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文要求,我部提前一个月报审次月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计划。施工单位(或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于每月15日前将经相关站段(我部仅报蚌埠工务段、南京供电段和南京电务段)会签的次月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计划申请上报铁路局主管业务处室,铁路局业务主管处室审核后,于每月20日前,将本专业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监督计划报铁路局运输处,由铁路局运输处汇总后作为铁路局月度施工计划下发,我部按照下发的月度施工计划组织下月的邻营施工。

2.4设备准备。根据《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大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上铁建发【2009】84号文要求,所有邻近营业线施工的机械必须报验,施工方、监理、建设均要对设备进行相关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场内作业,同时设备的合格证、操作人员的操作证、身份证均要报铁路派出所备案。设备安排专人进行防护,保证“一机一人,人随机动”防护,对地下进行开挖的作业,提前请设备管理单位确认地下管线缆,挖好“探沟”明确管线缆的走向,距离管线缆2米范围内进行人工清理,严禁动用机械。场内设备、机械实行限速管理,场内速度不得高于5km/h。当有运行列车通过时,现场防护人员以及机械防护人员要及时同时机械设备,对运行列车进行避让,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3、施工阶段

3.1班前宣贯会。针对邻近营业线施工的特殊性,邻营每日施工前由现场负责人进行班前宣贯工作。宣贯会主要讲解当日施工任务、施工注意事项、通道口管理、班中检查及班后复查确认等工作。宣贯会实行点名制,明确每日施工人员数、机械工具数,保证施工结束时所有施工人员、工具全部清场。通道口安排专人管理,实行封闭式落锁管理,施工人员进入场内作业后进行上锁,严禁非施工人员私自进入,作业人员退场后,通道口管理人员清点作业人员人数,保证所有人员退场后将通道口关闭、上锁后方可离开。通道口的开通需提前与当地铁路派出所签订通道口安全协议和开启通道口申请,铁路派出所备案、通过后方可进行通道的开启。

3.2施工交底。针对不同的施工项目,施工前由施工负责人按照施工方案,结合现场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其中安全部分重点介绍邻营施工安全注意事项,包括地下管线缆确认、人员防护、设备限界、施工防护、临时用电、登高作业等。

3.3应急准备。施工前编织邻营施工系列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行车施工应急预案、路基坍塌应急预案、火灾应急预案、触电应急预案、挖断管线缆应急预案等,并根据应急预案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同时准备相关的应急救援器材,包括火炬、响墩、信号旗、电喇叭、口哨、编织袋、警戒绳、水泵、备用电源、急救箱、消防器材等等。通过相关的应急演练锻炼管理人员对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锻炼劳务人员应急逃生和自救能力。

3.4施工检查。安全检查的形式很多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和季节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以每周一次为宜,季节性检查又分雨季、冬季前和雨季、冬季施工中,邻营施工的安全监督检查尤为重要。作为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检查工作必不可少,在符离集站场改造过程中,我单位实行班中、班后检查的形式并坚持“与施工作业人员同进出”的原则,即工人上班管理人员上班,工人下班管理人员下班,这样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故的发生。符离集站场改造的邻近营业线施工实现了“0伤亡”事故作业任务,这与我单位实行的日常检查形式是分不开的。安全工作中必须有个责任心强的心,真正的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看待,才能带动技术人员或者其他管理者,包括劳务人员重视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

3.5宣传教育。“0事故”成绩的去得与日常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在场的宣传方面得到我部领导的大力支持。在符离集站改造过程中,我部对劳务人员培训教育人数达到178人,总共培训27次。我部先后下发了《事故案例汇编》、《铁路交通事故典型案例汇编》、《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上海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0.6)、《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汇编》(2012.7)等等宣贯学习材料,同时邀请专家人员做营业线施工安全专题讲座,在日常的作业中,我部张挂宣传条幅、印发宣传、宣传单等。

4、工程总结

符离集站场的改造工程,使我部在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增长了大量邻营施工安全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今后邻营施工甚至是营业线施工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值得我们去改进,最明显的就是安全管理人数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部要加大安全管理工作后备力量的培养,扩充安全管理生力军,共同将安全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反应维护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U29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008-01

客票系统自90年代末实现了手工售票向计算机售票的转变,铁路客运服务可以说是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通过现代化的通讯手段,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售票网络,实现铁路旅客预约订票和旅客车票发售工作现代化,提高铁路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得铁路客运管理运作进入到了世界先进行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铁路客票系统。车站级客票售票系统包括车站售票窗口、代售点和自动售票窗口,窗口数量多,代售点网络分布地域跨度大,分散,系统维护压力大,车站在突发事件下应急处置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有一定的难度,车站又是直接面对旅客的窗口,突发事件下车站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铁路客运服务在旅客心中的形象,建立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客票系统维护保障体系,是保障突况下能快速有条不紊的恢复售票,减少经济损失降低社会影响的有力保证。完善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客票系统维护保障体系必须不仅仅要从网络、设备、软件、供电系统方面做到万无一失,而且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维护队伍并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

一、网络及设备、供电系统和软件方面的保障

1.客票系统采用铁道部中心系统、地区中心系统以及车站系统三级体系结构,车站到地区中心的通道采用带宽2m光纤,每个车站到地区中心都至少有2条通道,主干通道和备用通道,日均售票量大的车站增至4条通道,这样只要保持有一条通道正常,就能保持到地区中心的通道连接正常。此外,在车站内部,在关键设备上都备有冗余,采用主备路由和交换机,当硬件设备有故障时,可以方便的切换到另一台正常的设备上,维持售票的正常工作。

2.要保障客票系统正常运行,建立一个不停电的供电系统也是很重要的。售票系统的所有设备都通过UpS(不间断电源),安装UpS不仅能在两路电都停电的情况,后备电源可以几乎是无断点的对原有负荷继续供电,而且使用UpS电源也是一种提高供电质量的技术措施,UpS电源具有稳频功能,可以解决正常供电时,电网电压、频率波动过大而对设备造成损害。车站UpS输入均采取两路电供电,当其中一路电断电后能自动切换到另外一路,或者安装报警,断电后听到报警声再人工干预进行手动切换,这相当于给供电系统上了双重保险。另外,还安装机房环境监控,可以实时对机房的温度湿度、电压等进行监控,一有异常马上会报警,这对于一些无人值守的机房大大的消除了潜在的隐患。

3.客票系统是直接面对旅客服务的系统,必须保持24小时正常使用,所以必须考虑在最坏的情况下,到地区中心的网络或者本地局域网瘫痪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发售车票,保证旅客准时上下车,尽量减少社会影响,不影响车站的正常运转,于是应急售票系统应运而生,应急售票系统其实就是个单机版的售票系统,只不过发售的是无座票。每个车站都有一台应急售票管理机,用于每天下载基础数据,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售票时,可以启动应急售票发售无座票。相比于最早期的单机版客票系统,任何问题必须赶到现场才能解决,现在的客票系统在日常维护方面可以借助远程控制软件,完全没有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对于一些软件系统方面的小问题可以很方便快速的得到解决。

二、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乘火车出行仍然是我国目前最方便快捷,安全性又高的大众化交通方式,公众对客票系统能否正常运行的关注度较高,客票系统发生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广,社会影响大,近几年银行卡支付、互联网售票、自动售票等新系统的应用使得突发事件出现概率增加,加上网络通信方面一些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使客票系统应急处置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为保障快速有效的处理客票系统的突发事件,必须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根据铁道部《铁路客票发售和预定系统应急预案》,结合站段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自己站段的应急预案,并要比照路局成立客票系统应急领导小组,应急领导小组由主管段长和业务技术部门负责人和组员组成,本着“顺速反应,及时处理”的原则,以在最短时间内回复售票为目标,尽可能减少由此引起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保障售票系统正常运行。

当客票系统发生故障或突发事件时,值班人员应对故障进行初步判断,内容包括:故障的性质、故障的原因、故障的影响,以确定是否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如不需要,则有值班人员按一般故障处理流程进行,并在规定的时间里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如需要启动应急预案,则由值班人员向站段应急小组领导汇报,经路局应急小组批准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有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故障处理。

三、建立一支能快速反应技术力量强大的维护队伍

多种售票方式和支付方式的应用,在拓展和丰富了铁路旅客运输的售票渠道,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购票需求的同时,也对铁路客票系统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段客票系统售票窗口和代售点数量多,分布广,系统承受的压力大,突发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大,范围广,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站段客票系统的上述特点,务必要求客票系统的维护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判断故障的性质,故障的原因,并能做出正确的处理,用最短时间恢复售票。维护队伍除了电算部门的技术人员外,还可以发展和培训车站的技术骨干参与维护工作,对一些网络基础知识和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进行培训,使其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日常故障,当技术人员不在现场时也可以配合技术人员进行诊断和恢复,要求其参加一些日常性的维护工作,比如一季度一次的应急演练,只有让车站也参与其中,有过实际的操作经验,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才能不慌不乱、有条不紊进行应急处理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6

武汉铁路局襄阳客运段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列车紧急制动阀是迫使行驶中的列车采取紧急制动的制动设备,本文主要从铁路客运乘务工作实际出发,针对列车乘务人员对紧急制动阀使用条件和时机把握不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

关键词]旅客列车;紧急制动阀;问题;对策

今年来,我们在组织对一起因车门翻板故障,导致启动时车门无法关闭,以及一起旅客未乘降完毕列车突然启动的安全情况进行分析时,发现列车乘务人员均未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处理,反映出大部分乘务人员对列车紧急制动阀使用条件和时机把握不准,担心导致滥用紧急制动阀构成事故,为此我们开展了对紧急制动阀使用及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列车紧急制动阀工作原理的概述

列车紧急制动阀是迫使行驶中的列车采取紧急制动的制动设备。紧急制动阀的一端连通列车制动主管,另一端和大气相通。平时阀被弹簧压在阀座上,当拉动手把时,杠杆使阀离开阀座,打开制动主管与大气的通路,制动主管内的压缩空气就急剧减压,产生紧急制动作用。

二、列车紧急制动阀的相关管理规定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十四章第337条规定:

车辆乘务员、客运乘务组等列车乘务人员发现下列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情形时,应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1)车辆燃轴或重要部件损坏;(2)列车发生火灾;(3)有人从列车上坠落或线路内有人死伤;(4)其他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必须紧急停车时。

使用紧急制动阀时,不必先行破封,立即将把手向全开位置拉动,直到全开为止,不得停顿和关闭。遇弹簧把手时,在列车完全停车以前,不得松手。在长大下坡道上,必须先看制动主管压力表,如压力表指针已由定压下降100kpa时,不得再行使用紧急制动阀。

2.原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二章第十五条中,将滥用紧急制动阀耽误列车,定为D11类事故。

3.《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关于普速旅客列车车门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运营客管电〔2015〕2号)中规定:车门无法关闭时,列车启动前应立即通知站台工作人员或司机不得开车,来不及通知且列车已经启动时,以及运行中塞拉门开启时,应立即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

三、涉及车站非正常发车的相关事故

1.2014年3月31日,K2060次旅客列车在乌鲁木齐局兰新线鄯善站停车办客时,因运转车长醉酒漏乘,开车后列车长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构成铁路交通一般D10类事故。定乌鲁木齐车务段全部责任。

2.2015年1月28日,Z41次旅客列车在西宁站停车办理客运业务时,因车站客运人员未确认旅客乘降情况,盲目通知司机客运作业完毕,造成3名列车乘务人员漏乘,被列车长呼停,构成铁路交通一般D10类事故。西宁站全部责任。

四、在紧急制动阀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对列车紧急制动阀使用条件判断上犹豫不定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对紧急制动阀使用条件的规定中,对于燃轴、主要部件伤损、火灾、坠车、线路内人身伤亡情况下,使用条件要求较为明确,且以上情况为已确定发生的事故或故障,使用紧急制动阀不会造成更大的事故后果。但对于其他危及行车和人身安全必须紧急停车时,需要凭借乘务人员的主观判断,特别是在未发生事故或故障的情况下,使用紧急制动阀必然导致耽误列车,构成事故,大部分乘务人员由于缺乏对事故后果的估计,而且对事故调查定责有关规定了解不多,不愿意被调查分析,更害怕被追究事故责任,受到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果断采取拉阀停车的措施。

2.担心站车工作关系受到破坏

从2015年“1.28”Z41次列车西宁站发车事故中可以看出,对于车站盲目发车,列车采取紧急停车措施,车站很大程度上要承担耽误列车的事故责任,部分列车长担心自己的紧急停车行为,会导致车站被追究事故责任,从而破坏站车关系,给今后工作带来不便,往往避免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处置。

3.紧急制动阀有关培训需要加强

一是在培训内容上。我们将《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所规定的紧急制动阀使用条件及方法作为乘务人员日常业务学习的重点,但对该规定中,在长大下坡道上,压力表指针已由定压下降100kpa时,不能使用紧急制动阀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停车操作未作要求,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二是在培训方式上。我们对紧急制动阀相关业务的培训大多以抽问、考试为主,即使是开展实作演练,但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仅限于在库内进行静态模拟演练,大部分乘务人员从未实际使用过紧急制动阀,对其使用时列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及可能带来的后果等情况缺乏基本的感性认识。

4.紧急制动阀相关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一是在应急处置方式上。2015年“1.28”Z41次列车西宁站发车事故中,列车长使用呼停的方式停车处理,说明在停车应急处置时,可尽量选择其他方式停车处理,避免因紧急制动阀使用不当,构成D11类事故;二是在风险研判上。我们在有关应急预案中,虽明确了紧急制动阀的使用要求,但对紧急制动阀使用后车内人员骚乱、受伤及治安方面的安全风险研判不足,未能针对性的制定相关措施。

五、对于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1.深入开展教育培训

一是增强安全责任意识。通过对近期列车发车过程中盲目发车、车门漏锁等原因导致事故的案例进行学习,促使乘务人员进一步认清自身安全责任;二是强化业务学习。使乘务人员对紧急制动阀工作原理、制动距离有所了解,对长大下坡道上,压力表指针由定压下降100kpa时,结合长大下坡道停车应急预案完善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完善非正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置

对涉及紧急制动阀的应急预案进行清理,对列车紧急制动时由于惯性作用导致车辆晃动,造成人、行李、货物可能发生的冲撞、位移、破损、伤害等安全风险开展研判,制定应对措施,进一步增强相关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现场实用性。

3.加强站台乘降组织安全风险研判

组织对站车乘降组织中车门故障、人员或物品坠入股道、旅客扒车、车站盲目放行等情况进行梳理,认真分析研判安全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法,在有必要采取紧急停车时,尽量采用呼叫停车的方式,避免因紧急制动阀使用不当,构成D11类事故。

参考文献

[1]《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在第二项第1条原文引用.

[2]《〈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条文说明》.

[3]原铁道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

[4]杨素亭.列车制动在铁路公安工作中的作用[J].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2:44-47+61.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深圳地铁;安全预警;应急平台

0.引言

截止到2015年4月,深圳地铁已经建设了5条线路,运营的总线长达到了177公里。目前,深圳地铁的三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三期工程预计会在2016年年底全线开通。最近的一次地铁突发事故是2012年9月5日的停运事故,发生停运事故的原因是因为供电网络的中断,停运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深圳地铁通过吸取以往的事故经验,不断的应用新技术,建立了地铁预警与应急平台,提高了处理突发事故的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了损失。

1.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架构

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由:通讯应急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图像接入系统、视频系统、综合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共享系统应急便携式移动应急客户端系统。主要包括7个架构。

1.1通讯网络

地铁的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可以使用我们常用的办公网络,将办公网与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网络传输设备相连接,就可以满足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网络需求了。需要注意的的是,为了保证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安全性,最好使用网络交换机来连接服务器以及其他的网络设备,从而就可以利用网络防火墙将办公网与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网络隔开,保障平台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可以利用网杂设备对服务器上缓存数据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生产网和平台网的数据连接,这种方式也能提高平台的安全性。此外,外部单位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对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功能的访问。

1.2系统硬件设备

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系统硬件设备有:网络设备、主机系统、存储备份设备、工作站以及其他的基础硬件设备;还有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商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熊、统一同行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一些专业的设备[1]。此外,还包括供电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这些公共场所必备的配套设施等。

1.3数据资源库

地铁预警与应急平台中的数据资源库主要是为平台存储数据而服务的。根据地铁业务来看,该平台中的数据资源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日常安全管理数据、救援数据资源、紧急预案资源、演习方案、案例资源、预警预测数据、地铁知识资源、决策支持库等。

1.4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是地铁预警与应急系统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地铁预警与应急平台的运行效率,通常会将地铁运行中涉及到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形成直观、可用的数据信息。由于地铁的外部系统也在不断的扩大,在未来地铁外部接入的信息量将会更多、更复杂,地铁信息处理将会更加复杂。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数据交换中心来整合各种复杂的信息。通过将各种信息整合,可以综合性的管理一些外部接入信息。同时信息的整合以及数据的转化又可以为web服务组件、报表组件、数据访问、内容管理、工作流、即时通信等中间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

1.5数据接入

在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在有多个数据接入系统,包括基本的地铁基本的业务,还有地铁建设安全监测子系统、地铁设施安全监测子系统、地铁设备安全监测子系统以及运营综合监控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信息。数据接入层具备可伸缩性和可扩充性,当安全监测范围发生变化时,只要相应增减专业子系统,整个平台即可适应监测范围的变化[2]。

1.6业务应用

综合考虑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和地铁解的基本业务,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业务应用包括地铁日常安全管理业务、系统综合管理业务以及设置权限的系统管理。设置权限的系统管理是指根据地铁各种业务的需要进行不同的权限设置,在权限范围以外的就不能拥有管理该项业务的权利。因此,就可以利用不同权限有不同的功能和业务,为用户定制不同的业务功能。例如:应急GiS子系统是在GiS的基础上而增加的带有救援资源的GiS应用,同时各个模块也可以调用地图以及其他功能。还有可以进行多种通信的统一通信子系统,能够实现电话、短信、即时消息、邮件以及传真等多种通信方式在各业务模块中的转换和应用。

1.7访问方式

地铁的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常见的:用户、客户端访问、移动客户端访问以及weB访问,同时还可以将应急平台上的信息直接发送到手机、电话等各种移动接收端上。

2.加强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

在进行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前应该合理的计划实施模拟演练的程序和步骤。

第一步,应该专门成立一个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管理小组,明确管理小组各成员的职权和负责的板块,有最高的领导层负责对模拟演练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和指挥。

第二步,组织召开地铁应急事故模拟演练商讨会,参会人员应该包括负责不同工程的技术人员以及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会议讨论的内容是提出一些可能发生的地铁事故,并确定几种进行模拟演练的事故类型。然后根据商讨的地铁事故模拟演练类型,制定出《地铁事故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方案》。

第三步,需要完成《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程序》的讨论文本,该程序的编写具体由工程部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协作共同完成,要保持编写的程序与现场实际操作的一致性。在制定《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程序》时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制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切实的做好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的安全准备工作。

第四步,要对模拟演练程序的讨论文本进行审核和决策。程序讨论文本首先应该提交由部门负责人进行审阅和修改,然后移交到车间,由车间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商讨和完善,接着就需要提交到地铁公司技术部门来加以修改和完善,最后由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管理小组组长进行审核和批准。

第五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继续进行桌面模拟演练。同时加强对演练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使每个演练人员都能够熟练的掌握演练制度和设备。

第六步,组织地铁公司各相关部门进行地铁事故应急处理的实地演练,比如:地铁脱轨事故的模拟演练、列车停车事故的模拟演练、地铁火灾安全事故的模拟演练以及地铁站客流高峰期应急处理模拟演练。同时在演练的过程中,组织安全监督小组和医护小组,及时的发现和解决演练中的安全事故。

第七,同119以及120等其他外界部门进行联合演练。

第八:地铁事故应急处理实地演练结束以后,各部门人员应该根据实地演练的情况作出总结和分析,根据实地演练的实际情况对《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程序》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形成一个能够安全、方便操作的地铁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文件,作为地铁公司的正是文件指导地铁事故的应急处理。

3.结束语

综上,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不是单独的一个平台操作系统,它以预测和解决地铁突发事件为主要目的,结合了地铁站中多种运行系统,对各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同时还需要结合人力来提高地铁安全预警和应急的效率,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造成严重损失。

【参考文献】

[1]习江鹏.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05)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8

abstract:inviewofthesafetyriskandtheconstructioncharacteristicsoftherailwaycrossingbridgeoftianjin-QinhuangdaopassengerDedicatedLine,thesafetytechnologyandsafetyprotectionmeasuresforthetrafficsafetyandconstructionsafetyoftherailwayaresummarized,whichcanprovidecertainreferenceforthesafetyofsimilarconstructionprojects.

关键词:铁路跨线桥;营业线施工;安全技术

Keywords:railwaycrossingbridge;businesslineconstruction;safety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U21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154-04

0引言

新建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下坞蓟运河特大桥跨津山铁路采用门式墩结构,上部结构为7-16m现浇箱梁,施工时可能会威胁到既有线行车安全,尤其是临近营业线施工,对施工安全要求更高。过去面对这种情况,通常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封锁或慢行的施工方法,封锁施工会给过往行人带来不便,慢行会影响施工进度,基于此,本文阐述了201津秦客专跨津山线施工安全防护技术,希望为同类铁路营业线施工项目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新建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下坞蓟运河特大桥跨津山铁路,7孔16m连续梁均采用门式墩结构,总长115.92m,中心里程DK73+170.67(既有津山线里程K211+580.32)。设计与津山铁路相交在圆曲线上,交角为12度,设计为钻孔桩基础,桩基承台基础为明挖扩大基础,圆端型实体桥墩及门式桥墩,均临近既有线,门式墩上跨既有津山铁路,既有津山铁路路基宽15.04m,双线,上、下行线间距4.6m,路肩宽2m,路基填高约1.5m。上部结构为7-16m现浇箱梁,施工时威胁既有线行车安全,必须采取防护措施以保证既有线行车安全。

本段共计?准1.25m钻孔桩94根,桩长平均50m;承台13个,均分上、下两层;圆端实体墩2个,门式墩6个,墩高为13.5~15.5m,分别位于既有线路两侧;16m现浇梁7孔。

2工程主要安全风险和安全施工特点

①铁路路堤外侧埋有管线或国防光缆,在施工钻孔桩和承台时存在潜在挖断风险。

②邻近铁路线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防止基坑坍塌影到铁路路基稳定。

③大桥跨越京山铁路交通干线,施工场地毗邻营业铁路,必须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大,极易造成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事故。

④搭设和拆除防护棚及预制梁顶推均属铁路营业线Ⅰ级施工,多次跨线吊装,安全责任重大。

⑤施工结构在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方,高压线多,距离极近,高压触电风险极大。

⑥防护棚安装及拆除需向铁路有关部门要点施工,涉及单位较多,程序复杂、手续繁琐,且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各项任务,对施工生产组织和协调管理的要求非常高。

⑦混凝土预制梁重量2981吨,顶推重量相对较大,需要较大顶推力,在顶推过程中,需要考虑高空作业人员安全,机械设备对铁路线的影响及桥墩结构安全。

3跨线施工所采取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3.1钻孔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①工前先挖探沟,清理掉施工墩位上的杂乱管线,整平场地并将场地压实,必要时对场地进行换填处理,使地基条件满足钻机承重要求,保证钻机稳定。

②制作钢筋笼时,注意钢筋笼的刚度应该满足设计要求,箍筋和主筋搭接处至少点焊三分之一。吊装时,为了防止钢筋在起吊后散架,起吊前须对起吊点位上的钢筋进行局部加固。

③到达现场指定位置的吊车应该用支垫稳固液压腿,并且要保证起重臂的方向平行于线路方向,以便于开展吊装作业。

④指派专人监督吊装作业,严防现场作业干扰既线路的正常运营。

⑤如须夜间赶工,现场必须安装照明设施。

⑥如果有行车通过作业地段,应及时暂停现场作业,保证车辆安全通行。

⑦根据现场条件,先整平并压实场地使钻机就位。采用四点悬挂法整体吊装钢筋笼(钢筋笼两端头向内2m的位置分别挂一个吊钩,中部加强箍上挂两个副钩)。在远离既有线的便道停靠汽车吊车,为了避免起吊过程中钢筋笼倒向既有线路,起吊前必须将钢筋笼用专用绳索系紧,严防吊装作业干扰既有线路正常通车。

⑧钢筋筋笼分节应该短一些。在钻孔桩施工环节,要指派专人现场指挥钻机作业。

3.2承台基坑开挖施工安全措施

①放坡开挖边墩基坑,开挖后既有线坡脚和基坑边缘至少相距1m以上。

②在邻近营业线的位置开挖基坑时,必须采取四周预先插打钢板桩的防护方法,开挖后尽快施工,施作完下层承台尽快拆模,并及时回填基坑,靠近铁路侧的板桩不再拔出而作为永久防护。

③夏季天气变化无常,施工期间时时关注气象条件是否允许,不再雨天进行基坑开挖作业,挖好的基坑要在其周围设置排水渠道,严防雨水倒灌引发险情。

④安排有机械操作经验的人员操控和现场指挥机械作业,以免干扰既有线路正常运营。

⑤严格遵照既有线施工应急预案配备现场救援抢险的工具,比如铁锹、支撑型钢、砂袋等等。

3.3桥墩施工安全措施

①施作桥墩前在钢筋制作厂按设计要求预拼模板和钢筋骨架,架体四边安装斜撑支架,斜撑四周拉设缆风,以确保斜撑稳固,避免架体在作业时受风倾倒危害临近铁路线的安全运营。

②指派专人监督泵车现场作业。泵车的支腿必须稳固,泵管伸长方向应该平行于既有铁路线的走向。

③立模或拆模的作业不宜安排在大风天气进行,以防出现安全事故。

④覆盖养护墩身的塑料布必须绑扎牢固,并设置防风措施,以免其随风乱飘干扰临近铁路线正常通车。

⑤在带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全封闭式施工平台上施作墩身结构。平台顶四周栏杆要用钢筋连接,栏高至少1.2m,栏杆和平台吊架外侧设置密目安全网。

3.4框架门式墩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①搭设防护棚架后再施作横跨铁路线的门式框架墩。

②与接触网距离比较近的防护棚架,其底部应该按安全用电规则喷涂绝缘材料,以免施工中突发触点事故。

③施工人员应该按照施工管理规程参加工钱培训并持证上岗,严禁不具有技术资质的人员在营业线上空作业。

④不宜在雨天、大雾、大风等恶劣天气状况以及夜间开展框架门式墩的施工作业,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3.5钢筋工程安全防护措施

①加工制作的钻孔桩钢筋笼应该有一定的刚度。钢筋笼长度不宜长,其长度为如果吊机倾覆不致侵限为原则。起吊点位的钢筋进行局部加固后再吊装,以防吊装时钢筋散架危害临近线路的安全运营。

②指派专人现场指挥钢筋吊装作业,注意吊车的支腿一定要稳固。

③先搭防护支架再施作桥墩钢筋结构。防护支架的四角布置斜撑,桥墩的主筋和支架要做固定,以防钢筋刚度不够或遭遇大风时向既有线路倾倒,引发行车事故。

④支承垫石钢筋必须焊死在桥墩钢筋上,以防在大风天气被吹落。

3.6预制梁顶推过程安全防护措施

①顶推时注意将千斤顶油表读数不断与设计推力上限值进行观察和对比,以免推力超过限定值后对墩桥墩结构造成安全威胁;

②将预制梁顶推到铁路上方后,检查现场参建人员使用的工具、材料是否遗失或掉落,以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运营;

③不建议在夜间或恶劣天气状况下开展梁体顶推作业。

3.7吊装安全技术措施

①在稳定、安全的地基上安置施工设备;

②开工前查验钢丝绳、卡具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以免不合格的工具引发安全事故;

③派有经验的人员采用统一的信号现场指挥吊装作业,吊装前将无关人员全部请离现场,安排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司机操控吊车和其它设备,注意吊钩和钢筋不要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

④不得以必须在夜间赶工时,现场必须安装照明设施,在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以及在发现地面有沉降情况的时立即停工;

⑤对于作业半径可能会对既有的运营造成干扰的工序,可通过限位、安装防护网等措施,始终让机械设备与既有线路之间保持一段安全距离,从而确保既有线路正常运营;

⑥采用同一企业生产的2台大吨位吊机抬吊防护棚架大梁。布置好吊装方案后在起吊前进行预演,保证两台吊机配合良好,同时对不合理的节点进行调整,确认一切无误后再正式起吊。

3.8既有线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①不得指派有视听障碍和语言障碍的人员担任现场防护和现场联络工作,这两项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关技术资质并经且经过岗前培训的人员担任。

②不得随意调换已安排好的驻站联络员、工地防护员。防护员不得在工作时间擅离职守,如有特殊情况也必须选择另一名有相关资质的人员顶岗。

③防护员要妥善保管防护用具,长时间不用时定期检查其功能性能,以免其出现故障临场捉急。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采用复诵的方式随时沟通现场情况,以防听错。

④开工后,驻站联络员应该与车站值班员密切沟通,现场防护员每隔三五分钟联络一次,发现联络系统异常或通话中断时,应及时通报现场负责人立即停止作业,并将机具设备尽快清离现场,恢复正常通讯后再开工。

⑤防护使用的移动信号、施工使用的信号标志、封锁使用的移动车信号及其设置等均按《安规》、《技规》及《行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⑥一旦发现故障,现场安防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预警,并在故障地点设置停车信号。如果在夜间或在大风、大雾、降雨天气发现故障,可以点燃火炬作为警报信号。若要奔迎列车,必须点燃另一支火炬作为警示信号再离开所在位置,确认一端先来车后,不论是单线还是复线,都应该在规定的防护距离在在两端布置响墩,然后回到原来的地点继续观察现场。在无法确认来车方向的情况下要立即用喇叭连续发出警报,并观察现场,一旦确认来车方向,立即奔向列车并摇旗或通过信号灯发出停车警报,然后在能达到的位置布置响墩,使列车在未到达故障点前紧急制停。

3.9维护既有通讯信号水电等设备的安全措施

①施工前,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设备管理部门建立联系,沟通情况,提报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地段地下的管线、电缆设施的准确位置及既有的设备情况,防止施工时造成破坏,影响既有线运营。

②项目开工前,根据技术要求和施工参数划出施工红线,会同水电、工务等专业单位勘察现场,对可能影响信号的水电等专业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并提供设备的情况和操作规范,尤其是敷设在地下的管道、缆线等隐蔽设施,一切按照专业单位的建议进行设备迁移或者加设保护措施。最后由施工单位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设计和编制预算,经报批后正式开工。如果施工中遇到特殊情况必须停用“三电”设备,施工单位也应该先上报停用方案,经签认后再开始下一步的工作。

③电力杆附近3m内严禁挖坑或取土。如果需要在附近铲土或从事其他施工活动,必须严格按照《电力维护规则》逐步实施。

④严禁在电力杆两侧各10m内以及地下电缆两侧各3m内搭设工棚和临时用房。如果车辆必须通过电力线跨度最高点到地面不足4.5m的路段,首先报请管理部门将电力缆线升高并加设防护设施后再通过,严禁一切车辆在没有报批和防护条件下擅自驶过,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⑤在缺少准确的地下设施埋设情况的条件下严禁施工作业。接近地下电缆线路两侧各2m的地面不得开展取土、钻探、压实等作业项目,并且不得在该位置的地面上堆置垃圾、矿渣等较重的物品,也不得在该位置倾倒含酸、碱、盐类物品。

⑥在工地从事开挖、推土作业时,注意不要妨碍“三电”管线,否则会破坏正常供水供电秩序。

⑦严禁将杂物随意抛掷在管道、缆线、信号机柱和横担上面,搭挂临时缆线时,必须有相关产权单位签字确认后再正式实施。

4铁路营业线施工手续的办理

①提前沟通,熟悉程序。

在营业线施工前一至两个月就要有专人与铁路局相关部门如工务段、电务段、供电段、通信段、车站等部门进行接触、沟通,了解本局营业线施工的相关规定,具体的协议签订、计划办理程序和要求,并建立有效的联系渠道,加强沟通,提前介入。

②安全协议的确定。

根据现场施工有可能会影响到的铁路设备实际情况,确定需要与哪些铁路设备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以尽实现施工监护费用最小化和安全监护效能最大化。

③月度计划的办理。

每个月7日前将制定的下月进度表报请相关部门,并根据铁路工程进度管理部门的要求准时参加计划会,如果无法将进度报告准时上报,也需要提前告知管理部门,以便日后办理增补手续。

5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法定制度和章程,并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开展抢险、救灾、安保等处置工作,以控制人员伤亡率和财物损失,特意编制了以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1应急指挥机构

为了在事故突发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安全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严防事故危害蔓延,应该在项目经理部下设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参见图1),项目经理担任组长,副经理、书记、总工、安全总监分别担任副组长,从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担任组员,同时赋予该机构事故突发时现场调度和组织应急救援的职权,确保安保、质检等各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从而全力控制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

5.2应急救援行动原则

①处理事故险情时,应首先考虑人身和列车安全,其次应尽可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并按有利恢复施工生产的原则组织应急行动。

②迅速疏散无关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阻断危险物质来源,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③保持通讯畅通,调集救助力量,迅速控制事态发展。

④正确分析事故险情,划定危险区域,在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应急抢险行动。

5.3事故应急措施

①工程开工前,与当地医院取得联系,建立应急绿色通道,一旦事故发生,可直接与医院取得联系,加快医疗救援人没及救护车到达现场的速度。

②带领医院值班人员到现场查看,熟悉医院与工地之间的交通状况,掌握最近路线,保证救援速度。

③平时组织救援组成员学习营业线施工防护及险情处理方法,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救援知识,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不慌张,保证采取的救援措施得当。

④带领各配合单位值班人员到现场查看,熟悉工地工作进度和施工计划,熟悉工地各工程工点、工序与营业线设备的关系,保证相互联络过程中不会对对方的语言产生歧义。

⑤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机械设备已经侵限,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通知远端防护,做好拦列车的准备工作;并立即组织人员将侵限设备清理出去。排除险情后,才允许放行列车。

⑥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机械设备已经剐蹭机车车辆,现场施工人员应立即通知项目经理部和作业队两级应急救援组。

⑦发生影响营业线正常使用的突发事件时,立即向应急相应领导小组汇报情况,并立即向车站值班员汇报,通知设备管理单位。配合设备管理单位,积极修复线路并达到通车条件。

⑧大雨和中雨后,组织专人检查线路,当营业线路发生塌方或滑坡时,立即专人向车站报告,并设置慢行标志,必要时拦停列车,迅速组织预案抢险队伍,及时加固线路,听从设备管理单位的统一指挥。

⑨由设备管理部与当地工务段加强联系,达成应急抢险物资协议,备有足够的钢轨、枕木、道砟等应急救援物资,具体见表1。

5.4应急预案类型

①坍塌应急预案:

坍塌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堆置物倒塌以及土石方塌方引起的事故。

应急措施如下:

首先统一调度车辆、人员集中清理事故现场的倒塌物,第一时间对受灾的人员进行抢救,并将伤者送医救治,现场负责人将事故现场的情况及时告知应急救援组负责人,由负责人领导组内全员制定应急方案,统一调度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员、车辆等一切资源,尽快投入到抢险救援现场。同时将编织袋集中码放在滑塌部位,安排工人配合相关机构进行道路抢险,使既有线路尽快恢复正常通行。另外,要在现场布置安防人员保护现场,以便后续开展事故调查。

②高处坠落应急预案:

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具体表现为:

高空坠落事故多见于比地面高出2m以上的陡壁、脚手架等高空作业平台上。比如因地面踏空失足坠入坑沟、漏斗和升降口等位置。对这类事故通常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首先在第一时间抢救伤者,负责人及时将现场情况上报应急抢险工作组,工作组按照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统一调度人员、车辆等资源投入到现场救援中,并指派专人保护现场以备后续开展事故调查。

③既有线事故应急预案:

由于起重机械或其它设备工具坠落或侵限造成的营业线事故。

具体表现为:

损坏接触网、擦刮列车、列车因施工原因停车。

对此突发性事故,采取的应急预案如下:

首先立即与司机沟通,在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让列车驶走,减少列车在此停驶时间,降低事故等级。

如果设备损坏,要立即联系设备单位进行争分夺秒抢修并积极配合提供力所能及帮助。

事故发生后要根据事故等级立即根据规定进行上报,并积极与相关上部门进行沟通,尽可能多的获得帮助。

小组领导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组织人、物、财、车等进行合理配置,积极抢救事故受害者。同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为事故的调查做好准备。

6结束语

中铁大桥局项目部从方案、组织、监控和要点等方面严格把控,安全顺利实现主墩承台基坑开挖、铁路防护棚安装及拆除、墩身及墩身施工、预制梁顶推施工、等,各工序均安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项目。

参考文献:

[1]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9

建立在恶劣天气情况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将经济运行应急处置工作纳入科学化管理轨道,最大限度地化解恶劣天气对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按照“积极预防、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快速反应”原则,经济运行应急工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经济运行应急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序进行。贯彻科学监测、分工负责、协同作战、及时反应和快速处置的原则。

二、经济运行应急工作的指挥和机构设置

组长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担任,市政府成立市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由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气象局、市安全监督局以及通讯、电力、铁路、民航等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和省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三、应急措施的适用范围和预警等级

经济运行发生紧急问题时启动本预案。本预案所称经济运行紧急问题,恶劣天气情况下。指在恶劣气候天气情况下重点监控企业由于运能不足,出现原燃料严重短缺或产成品严重积压,导致企业面临停产;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由于供应不足出现脱销或市场严重波动;由于突发事故出现城市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停水、停气或供热中断;人员流动出现严重滞留和拥堵等。

本应急措施分为两个预警等级。一级预警为城区范围内或两个及以上县(区)发生经济运行紧急问题;二级预警为某一县(区)内发生经济运行紧急问题。一级预警由市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确认并组织实施;二级预警由发生的县(区)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按照经济运行紧急问题影响的范围、程度和发展走势。并报告市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

(一)报告制度和报告内容

各级经济运行主管部门建立恶劣天气经济运行监测报告制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经济运行紧急问题发生的详细情况、已采取的初步措施及需要上级协调的申请要求(如物资种类、数量、地点以及执行应急运输任务的车辆类型、数量、吨位、路线、时间等)执行应急处理任务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恶劣气候天气下经济运行的监测和预警工作由市经济运行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需要上级协调帮助的事项;应急处理任务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效果等。

(二)经济运行应急措施一旦启动。迅速开展救援处置工作。事故发生单位要迅速采取必要的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部门职责及应急保障

1发改部门负责各成员单位协调调度。加强与铁路、电力、通信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同时负责协调和督导工业企业做好原燃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工作。增加恶劣天气多发季节煤炭、矿石等大宗原燃料的储备。

2交通部门负责国省干线公路清障和应急抢运工作。经济运行发生紧急问题时。大型货车不少于100台,客车不少于50台。应急运输车辆根据市政府应急领导机构的指令执行应急运输任务,车辆在执行应急运输任务时经批准可以使用警车开道,并在车辆明显位置悬挂市交通主管部门核发的特别通行证,行驶军车通道,免交车辆通行费。执行应急运输所发生的运费由托运人或旅客承担,运价在当时社会平均价格水平的基础上上浮20%

3铁路部门负责恶劣天气下铁路行车组织和各类铁路道口看护工作。经济运行发生紧急运输问题时。请求铁路运力支持。铁路部门要密切配合,调整运输计划,突击抢运有关重要物资,做好管内重点企业的运输保障;客流高峰期间,铁路通过增开临时列车、增加售票网点、延长售票时间、开辟绿色通道等方式做好旅客疏散。

4市政建设部门负责对城市供水、供气、排水等城市公共产品供应工作。制定应急情况下城市排涝预案;遇较大雨雪天气。做好坏损设施突击抢修;市交通局、铁路部门、民航局强化恶劣天气下的公共客运组织,重点做好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机场等交通中转枢纽与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衔接,确保人员及时疏散,有序流动。

5商务部门负责保障持续恶劣天气下生活必需品的市场有效供应和物价基本稳定密切监控在恶劣天气下粮、油、肉、蛋、盐、糖和卫生清洁用品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情况和价格走势。落实应急资源,保障人民生活正常和社会稳定。

6公安局部门负责加强恶劣天气下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及时处理恶劣天气道路交通事故,做好交通指挥疏导;对运送应急物资、人员车辆,采取间断放行、警车带道等方式,保障应急运输安全通畅。

7气象部门负责加强监测天气变化趋势。市气象局增加预报频次,延长预报时效,及时雾情、雪情、雨情、大风和高温警报,做好重点地区和重要交通干线的天气预报,为经济运行和应急指挥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

8财政部门负责研究恶劣天气下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物资储备和应急组织等工作所需资金的意见。

9电力部门负责应急情况下有序供电。及时采取必要的隔离切断措施,控制事故影响范围,并抓好突击抢修,尽快恢复供电。

10通讯部门负责通信设施维护和检修。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篇10

城市轨道交通要把多线换乘衔接的便捷性和合理性当做首要条件,在运营费用不增加的情况下,努力打造以方便旅客换乘和等待时间最少的网络化运营模型。科学协调列车到站发车时刻、换乘节点内部衔接、网络换乘节点间外部协调等环节,营造出了分层协调、统一管理的优化运营方式,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平移线路列车运行图,完成实现网络列车运行的综合优化局面。可以说,我国城市地质构造的差异化,使城市功能、区位、用地布局、人口分布等存在差异性,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轨道交通线路规模大小、线路走向,致使最终形成的轨道交通线网整体结构形态也有所差别。

2线网整体形态结构类型

轨道交通多以距离最短的几何形态进行规划设计,这也是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空间布局中的点、线、面组合特征。如果把轨道交通线网进行抽象化理解,那么就可以看到最常见、最基本的轨道交通线网整体形态,其结构类型如下:

(1)放射性网线。这种形态结构是线网从一个中心点向外扩散,辐射周边呈放射性伸展,平面几何形态为“米”字形。具备多种特点,主要是一点多向的特征,交叉点以外的个点要想换乘,就需要向中心聚集,造成中心换乘压力较大,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把中心点进行分散,形成几个链接点。

(2)网格型线网。这种线网形态结构是线网由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平行线正交而成,形成若干个不同的交叉点,平面几何形态呈“井”字形。这种线网形态的特点主要就是多点四方向,不论从哪个点出发,都能够向四个不同的方向路径转移,砟于平行线之间的点,必须得有二次换乘才能到达,任意两点之间最多也仅需二次换乘完成交通出行。

(3)增加换线线网。上面两种形态都有各自的不足和弊端,任意两条线路最远的中心之间路径,一定是必须通过迂回路径才能到达的,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运程。要想有效解决这些不足,全面提高线网便捷、快速交通目标,只需要在这两种基本形态上增加弧线或环线即可。在轨道交通建立初期,许多原中心端往往位于城市最边缘区域,这就需要把握好原中心端之间的客流,当确认客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考虑增加相应弧线或环线,把各个区域有效连接起来,适应这些地区之间的交叉交通实际。

3换乘设计遵循的原则

轨道交通换乘站是轨道交通线网中各条线路相交产生的节点,城市的不断扩大,使各个点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乘客要想到达一个目的地,就需要多次换乘,换乘次数对于路径选择的影响也随之增大。也就对轨道交通换乘站客运组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般情况下,应遵循如下原则:

(1)要有合理的科学调研,掌握不巾站区间客流情况,制定出的方案必须要与换乘客流量相适应,满足乘客换乘需求。

(2)通过不同线路的组成式连接,合理规划线路衔接方式,为乘客创造良好的换乘条件,节省乘客出行时间。

(3)以科学的设计规划,不断缩短乘客的换乘步行距离,节省换乘时间,以制度为保障,加强服务能力的提升。

(4)要充分考虑到地铁站突发事件,通过预设方案,能够紧急应对意外事件,设计合理的换乘设施,保证乘客出行安全。

4建立健全应急处理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复杂,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工种的协调,在技术上要求较高,针对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复杂、客流密集、空间有限、运营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大型社会活动等情况,会对各个系统产生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会对整体系统、网络局部造成瞬间拥堵或瘫痪,这就需要合理设置应急措施,建立健全各种应急制度。目前,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使用的业务子系统包括:SCaDa(数据采集带那里监控系统)、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FaS(防灾报警系统)、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系统不断进行改造升级,也比最初设计有了更多的功能,由原来各自独立运转向综合监控系统不断发展,改管如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各线路间的综合监控信息互通不足、资源共享较差,这样就会导致许多有用的信息传导实效弱、应急机制不足、应急手段相对落后、应急网络缺失等问题的产生,也就很难形成快速反应的预警分析和快速协调处理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其运营的复杂性,一旦出现地铁事故,其影响范围将十分广泛。城市轨道交通越是复杂的,故障应急响应机制就显得越重要,一个良好的响应机制,能够有效降低预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事故、故障、突发事件,在发生故障时,通过预警措施及时作出反应,能够保证交通运营秩序尽快恢复。可以说,在应急响应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城市轨道应急响应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

(1)政府机构中没有常设地铁应急机构,地铁公司是应急处置的主体,地铁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是一对一的联系模式,不足是信息通道短、指挥效力差。

(2)政府中有专门的地铁应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能够正常运转,解决紧急事态,形成中枢式的指挥机构,承揽协调组织、保障的职能,通过行使政府职能,强有力的保障应急措施快速落实,特点是信息通道长、指挥效力高。

(3)常设机构是一个虚拟机构,没有专门办公地点,由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下达命令协调等项具体工作,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则由地铁公司与公交集团自行处置联络,特点是信息通道和指挥效力均等适当。

5应急处置过程遵循的原则

应急响应机制由应急事件反应和处理两个方面构成,反应机制主要是指相关管理协调部门对事故故障预先探测和判断、信息传递和决策、对乘客及外界信息功能、技术手段及相互关系等项工作;而处理机制是指相关职能协调部门对事故现场处理、乘客疏散,以及外界对处理提供支持的功能、技术手段和相互关系的工作。要想科学的建立反应机制,就需要掌握大量的运营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处理、传递和,通过相关的应急预案体系,确保事故发生后快速处理,最大范围的挽回损失和社会影响。那么,应急处置机制部门对应急事故的处置要遵循如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如果发生应急事件,就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平台,保证应急系统快速启动,及时进行工作状态。

(2)安全性原则。做为公共客运交通工具,在发生故障时,应把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作出发点,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3)协调性原则。城市轨道交通涉及多部门,要根据各部门职责协调合作,并与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主动配合,形成高效有序的组织结构。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