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口腔健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12:54

老人口腔健康篇1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影响;口腔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5749.2012.02.013

populationagingandoralhealthstrategyChengQian,wuHongkun.(Dept.ofGeriatricDentistry,westChinaHospitalofStomatology,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

[abstract]Chineseagingpopulationisgrowingrapidlyandtheelderlyisanincreasingproportionofthetotal.theextensionofthelife-spancombinedwiththedevelopmentofgeriatricdentistryresultsinincreasedretentionofnaturalteethandhigherriskofdentaldiseaseswithinolderpatients.asapartofgeneralhealth,dentalhealthhasanessentialroleinmaintainingandimprovingthequalityoflifeoftheelderly.thisreviewemphasizesonthecurrentdemographicsituation,theimpactsofagingpopulation,andtherelevantcountermeasures.

[Keywords]populationaging;impact;oralhealth;countermeasure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人口现象,是随着死亡水平和生育水平的下降而必然出现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趋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患病率和复杂程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口腔医疗工作者应及时改善和调整临床工作方法,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1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老年型人口标准:人口比例0~14岁小于30%,65岁以上大于7%,65岁/0~14岁人口比例大于0.3,年龄中位数30岁以上时为老龄化人口。资料[1]表明:1982~2004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截至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有分析认为,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上涨至30%,绝对数字将从2000年的1.28亿上升至2050年的4.31亿[2]。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主要特征: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1]。

2人口老龄化对口腔健康及口腔卫生保健的影响

2.1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相关性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口腔健康与全身状况密切相关,严重的口腔疾病可因老年痴呆症、高度依赖性、相关医疗及药物状况的掩盖而在临床上表现为亚急性、慢性、甚至是隐匿性。

牙源性感染并非局限在口腔,还可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引起远在器官的病变和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和败血症等[3]。口腔微生物与心内膜、脑膜、纵隔、椎骨、肝胆系统、人工关节等的炎症有关;口咽部致病微生物的吸入是发生于养老院中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血源性牙周致病微生物也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起一定作用[3]。

发达国家中老年人最常见的10种系统性疾病是:关节炎、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心理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和脑卒中,处理患有上述疾病,特别是进行性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时,口腔疾病的预防工作不容忽视[4]。

2.2口腔保健与增龄性变化

增龄性变化主要是由遗传所决定的生理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Gustafson[5]首次提出牙齿增龄性变化的科学评估方法,其中包括:磨耗、牙龈退缩的严重程度、牙根的透明度变化和吸收程度、根尖部继发性牙骨质沉积和继发性牙本质厚度的增加程度。

牙髓腔体积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增龄化特征之一,有研究[6]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冠根部的牙本质厚度增加;成牙本质细胞和牙髓成纤维细胞的密度降低,且根方的降低速度大于冠方;尽管牙根部的牙本质沉积速度是最快的,但在所有年龄段中,冠部牙髓细胞密度均大于根方。老年人的根管系统存在一定的变异,包括:形成的第三期牙本质几乎完全或部分使牙髓腔闭锁,致密纤维结缔组织重建(牙髓纤维化),以及神经和血供的显著减少[7]。这些变异影响了牙髓对损伤的反应,使治疗方案局限化,增加了牙髓治疗的复杂性,从而影响完整的功能性牙列的保留。

2.3人口老龄化与口腔保健需求

中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需求也随之增加。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8]显示:全国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根龋患病率为63.6%,龋均为2.74;牙周健康率为14.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0%,牙周袋检出率为52.2%,附着丧失≥4mm的检出率为71.3%;平均存留牙数为20.97,牙齿缺失率为86.1%,义齿修复率仅为42.6%;口腔黏膜异常检出率为7965/10万;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0/10万。中国老年人龋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牙齿缺失状况普遍,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HRQL)是反映口腔疾病及其防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影响的综合评估指标,Gregory等[9]将其定义为“日常口腔健康的相关和影响因素间循环性自我更新的相互作用”,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相互作用。老年人慢性系统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药物治疗种类多样,这些均会对oHRQL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影响其进食、讲话、品尝和吞咽等功能[10]。

2.4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精神心理状况

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除了诊断和治疗明显的口腔疾病之外,还要把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考虑在内,老年人群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心理状况对口腔疾病的治疗亦有重要影响[11]。在老年时期,与死亡的本能对抗增加了疾病的心理负担,正常的人格特点因器质性疾病得到强化,进而形成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12]。老年人倾向于因身体健康不良而对精神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老龄化,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智力激发(接受教育)和避免吸烟。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最大化的实现老龄人口的精神健康[13]。

3人口老龄化与口腔健康对策

3.1老年特色的口腔诊疗

随着老年人口腔疾病患病率和复杂程度的增高,老年口腔医疗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挑战不仅来自牙齿蚀损、磨损、脱矿、猛性冠根龋、残根、复发龋(冠和其他修复体周围)、龈下龋、唾液腺机能障碍、高菌斑水平、牙龈肿胀出血以及治疗时隔湿困难等口内情况,还要面对着老年患者依从性差、行为障碍等全身疾病状况和经济状况,以及老年患者对牙齿修复要求的复杂化、个体化等困难[14]。

微创牙科治疗(minimalinterventiondentistry,miD)是一种全新的牙医学理念,其会有助于老年口腔医疗工作者应对上述挑战。其主要内容包括:注重早期检查、预防,疾病风险评估,促进牙体外部和内部组织再矿化,微创窝洞预备以及生物性修复材料的选择使用,外科干预只在必需进行和病情控制后才予以采用[15]。miD着眼于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强调病症早期的微创(甚至分子水平)治疗以及发生不可逆性损伤时以患者为本的治疗方案[15]。老年miD为治疗老年口腔疾病提供了现实可行、合理有效的循证医学方法,是未来老年口腔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3.2口腔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老年人是龋病的高危人群,氟化物可应用于龋病的预防。对于主动口腔保健和被动长期护理的老年人来说,氟化物的局部涂抹及含漱可减少根面龋损的数量,联合氯己定含漱可降低患龋率[16];咀嚼醋酸氯己定/木糖醇口香糖可降低体弱老年人的义齿性口炎和口角炎的发病率[17]。

口腔健康教育对老年患者的口腔保健观念、意识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方式之一。老年人的口腔保健模式于早期确立,在主观上认为疾病严重并可以成功治疗的基础上才会主动寻求治疗,并且乐于接受他们认为能够提升自我形象和社交活动的治疗,而不只是为了增强生理功能[18]。主观需求性和客观需要性的差异普遍存在于老年患者中,这就需要评估老年口腔卫生保健模式的可用性、适当性和成效性,以解决尚未满足的口腔医疗服务需求[19]。

3.3完善口腔保健体系

口腔保健体系的完善、健全对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口腔健康政策及相关计划应该作为国家和社区健康计划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需加强策略分析,通过公共健康共享的途径预防口腔疾病,设定相应的公共口腔健康项目规划[20]。

口腔健康促进项目应致力于加强口腔健康意识的培养,促进口腔健康知识向行为实践的转化,对象不仅包括老年人,还涉及到非口腔专业的医护工作者、营养师、社会工作者和决策者等,强化口腔健康保健是保证全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20]。针对人口结构的改变及口腔流行病学的转变等现状,应进一步探究提高和维持老年人口腔健康的方法,开阔未来口腔医疗服务的前景。

3.4积极老龄化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老龄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新观点。“积极老龄化”的目的在于使所有年龄组的人们,包括那些体弱者和需要照料者,延长健康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积极老龄化”政策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保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对策之一。口腔健康是“积极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老年人口腔健康对全身健康和生存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促进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有重要意义。

4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07(2):15-18.

[2]UnitednationspopulationFund.populationageinginChina-factsandfigures[R].UnFpa,2006.

[3]ShayK.infectiouscomplicationsofdentalandperiodontaldiseasesintheelderlypopulation[J].ClininfectDis,2002,34(9):1215-1223.

[4]ScullyC,ettingerRL.theinfluenceofsystemicdisea-sesonoralhealthcareinolderadults[J].JamDentassoc,2007,138(Suppl):7S-14S.

[5]GustafsonG.agedeterminationonteeth[J].JamDentassoc,1950,41(1):45-54.

[6]murraype,StanleyHR,matthewsJB,etal.age-relatedodontometricchangesofhumanteeth[J].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oralRadiolendod,2002,93(4):474-482.

[7]GoodisHe,RossallJC,KahnaJ.endodonticstatusinolderU.S.adults.Reportofasurvey[J].JamDentassoc,2001,132(11):1525-1530.

[8]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111.

[9]GregoryJ,GibsonB,RobinsonpG.Variationandchangeinthemeaningof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grounded’systemsapproach[J].SocScimed,2005,60(8):1859-1868.

[10]ettingerRL.oralhealthandtheagingpopulation[J].JamDentassoc,2007,138(Suppl):5S-6S.

[11]patilmS,patilSB.Geriatricpatient-psychologicalandemotionalconsiderationsduringdentaltreatment[J].Gerodontology,2009,26(1):72-77.

[12]GreveKw,CurtisKL,BianchiniKJ.Responsetovanalphenandengelenregardingthediagnosisofpersonalitydisorderintheelderly[J].intJGeriatrpsychiatry,2005,20(2):190.

[13]FlickerL,Lautenschlagernt,almeidaop.Healthymentalageing[J].JBrmenopauseSoc,2006,12(3):92-96.

[14]ChalmersJm.minimalinterventiondentistry:part2.Strategiesforaddressingrestorativechallengesinolderpatients[J].JCanDentassoc,2006,72(5):435-440.

[15]tyasmJ,anusaviceKJ,FrenckenJe,etal.minimalinterventiondentistry—areview.FDiCommissionproject1-97[J].intDentJ,2000,50(1):1-12.

[16]wyattCC,macenteemi.Cariesmanagementforinstitutionalizedeldersusingfluorideandchlorhexidinemouthrinses[J].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4,32(5):322-328.

[17]SimonsD,BrailsfordSR,Kiddea,etal.theeffectofmedicatedchewinggumsonoralhealthinfrailolderpeople:a1-yearclinicaltrial[J].JamGeriatrSoc,2002,50(8):1348-1353.

[18]macenteemi.Qualityoflifeasanindicatoroforalhealthinolderpeople[J].JamDentassoc,2007,138(Suppl):47S-52S.

老人口腔健康篇2

【关键词】全口义齿修复;口腔健康;老年人

Doi:10.14163/ki.11-5547/r.2016.30.090

老年人长期全口无牙,可明显增加消化不良、颞颌关节疾病发生几率,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针对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人,行正常有效的全口义齿修复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全口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影响展开探讨,旨在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现将相关资料回顾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6年1月本院230例行全口义齿修复的老年患者,其中男116例,女114例,年龄53~91岁,平均年龄(72.6±7.2)岁。纳入标准:①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可按要求完成随访工作;②符合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指征;③可理解调查内容,无认知障碍。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由问卷调查员就问卷调查的目的和方法对患者加以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后,对口腔健康及满意度状况、基本信息进行记录。由患者回答问卷内容,调查员代其填写。

1.2.2测评量表针对患者日常生活受口腔健康问题的影响程度,采用oHip-14[1]测评,此量表包含7个维度,14个条目。具体为:①生理性疼痛(吃东西均不适,有明显疼痛感觉出现体验);②功能限制(味觉变差、影响发音);③心理不适(他人面前感到紧张不安,觉得不自在);④心理障碍(有过尴尬时候,无法较好休息);⑤生理障碍(对饮食不满,进餐中停止);⑥残障(认为什么事均干不了,对生活不满意);⑦社交障碍(难以完成日常工作,易对他人发脾气)。此量表为5点量表,自我评价含5个层次且对应计分,具体为:从不,按0分计;很少,按1分计;有时,按2分计;经常,按3分计;总是,按4分计。对“经常”或“总是”选项选择,即为对患者有负面影响。对14个条目进行分值统计,总分56分,分值越高,提示受口腔健康影响程度越大,生活质量越差,列表描述调查结果。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量表得分修复前oHip-14总分(22.02±14.03)分,功能限制(3.76±2.31)分,生理性疼痛得分为(3.82±2.20)分,心理不适(3.97±2.32)分,生理障碍(2.80±2.31)分,社交障碍

(2.18±1.21)分,残障(2.39±2.19)分,修复后分别为(4.03±

2.02)、(0.82±0.64)、(0.99±0.25)、(0.45±0.17)、(0.89±0.16)、(0.38±0.13)、(0.23±0.4)、(0.29±0.06)分;修复后oHip总分及各领域得分优于修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修复前后各条目负面影响情况比较修复前负面影响率依次为:“吃什么东西均不适”98例(42.6%)、“对自己的饮食不满意”90例(39.1%)、“影响发音”86例(37.4%);修复后比例分别降至8例(3.5%)、4例(1.7%)、2例(0.9%);修复后负面影响率低于修复前(p

2.3修复前后患者口腔状况满意情况比较修复前对口腔状况满意率为14.8%,修复后3个月满意率为91.3%,修复后6个月满意率为100.0%;修复后3、6个月满意率高于修复前,(p

3讨论

老年人中全口牙列缺失较多见,除致进食困难,引发生理障碍外,还可影响到患者人际交往,使其有心理障碍产生[2,3]。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指患者口腔健康状况对生活质量产生的具体影响,是对临床收治的患者社会活动、生理及心理功能等所受影响的全面评价。在众多标准量表中,oHip-14较全面,应用也最为广泛,按等级表示社会影响和功能紊乱,属特异性表达口腔疾病的量表,主要对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的影响进行测评,量表应用以患者为中心的评估方法,即对全口牙列缺失的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除可从患者角度对无牙列对健康的影响理解外,还可了解全口义齿修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4-6]。

本次研究结果示,老年人受全口牙列缺失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集中表现在口腔功能限制、生理障碍、生理性疼痛方面,实施修复后3个月,上述部分条目负面影响降低,实施修复后6个月,所有条目均无负面影响,表明全口义齿修复后6个月,明显改善了老年人口腔健康及相关生活质量,曹建波、张晓聪等[7,8]的研究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修复治疗后3个月,7个维度评分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进一步降低,且患者满意度居较高水平,表明经适应,老年人面容、发音、咀嚼能力明显改善,心理压力同时得以缓解,明显提高了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大幅提升了满意度。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人牙列缺失患者,重视全口义齿修复工作的开展,可避免因牙列缺失引发的功能限制、生理障碍、疼痛等系列口腔功能问题,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辛蔚妮,凌均桀.《口腔健康影响量表(oHip-14)中文版》与《老年口腔健康评价指数(GoHai中文版)》的比较研究.口腔医学研究,2014,30(3):252-257.

[2]ZhouY,Zhangm,JiangH,etal.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olderadultsinCentralChina.CommunityDentalHealth,2012(29):219-223.

[3]丁丽,张玉梅,冯艳.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应用与进展.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8):3592-3594.

[4]wongmC,LoeC,mcmillanaS.ValidationofaChineseversionoftheoralHealthimpactprfile(oHip).CommunityDentoralepidemiol,2002,30(6):423-430.

[5]陈沐,王大为,吴丽萍,等.固定矫治对错(牙合)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9,44(7):416-420.

[6]高祯,蔡蔚.全口义齿修复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0):554-556.

[7]曹建波,王诗沁,宿露,等.济南敬老院老年人口腔缺牙及修复情况初步调查.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13,14(1):30-32.

老人口腔健康篇3

【关键词】 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讨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周晓玲,张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马力扬,李晓玲,雷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6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老人口腔健康篇4

所有问卷均采用面对面发放的形式,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课题小组成员均经过统一培训,保证了本研究的同质性。

1.2.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描述采用频数、构成比、x?sx?统计推断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入=0.05,出=0.10,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表1)

调查的284名老年患者中,235(82.7%)名来自神经内科,年龄阶段主要为60~80岁(84.8%),职业主要为农民(45.1%),文化程度偏低,小学及以下占到了44.4%;牙齿数量:20颗为80人(28.2%),20颗为118人(41.5%),10颗为86人(30.3%);aDL:100(完全自理)40人(14.1%),61~99(轻度功能障碍)129人(45.4%),41~60(中度功能障碍)77人(27.1%),40(重度功能障碍)38人(13.4%);有16个患者为全口可活动义齿,义齿佩戴率为43.6%。

2.2老年患者口腔健康信念、行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角色转换得分

老年非插管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总分为(3.521.64)分,其中口腔疼痛、口腔干燥2个条目的得分最低,分别为:0.280.45、0.320.47,具体见表2。

表2老年患者口腔健康信念、行为、角色转换及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得分口腔健康行为10.995.93

2.3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各变量相关性及各变量之间两两相关的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入院后角色转换不良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相关(r=-0.280,p老年患者角色转换与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健康信念相关(r=-0.217,p0.05)、(r=-0.133,p口腔健康信念与口腔健康行为相关(r=0.341,p0.05),具体见表3。

表3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与各变量的相关性及各变量之间两两相关分析

注:*p0.05

2.4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以口腔健康生活质量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和相关分析中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牙齿数量、aDL和老年患者入院后的角色转换是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果见表4。

3、讨论

3.1非插管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有待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非插管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维度得分为(3.521.64)分,处于中等水平,表明本地区非插管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这与Gibney等[7]对194名老年人横断面调查研究结果一致,老年人实际口腔健康及口腔健康生活质量都较差,提出老年人口腔护理需纳入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以提高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低易导致老年人生理、心理及社会多方面的问题[8],其中口腔疼痛和口腔干燥已成为影响住院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分别占到了72.2%和67.8%,远高于国外的比例9.85%、36.4%[5,9],可能与本次样本中农民、文化程度低的人数比例高,导致整体的结果偏高有关。口腔疼痛可以进一步影响咀嚼功能,从而影响老年患者全身营养状态[10,11]。口腔干燥多由于住院老年患者多病共存且服用多种药物,从而影响唾液分泌,严重时影响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监测口腔干燥对于降低龋齿风险非常重要。提示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善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接受相关的教育,明确目前的现状和识别相关风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表4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多元回归分析

3.2牙齿缺失对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老年患者剩余牙齿数量越少,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越差。韩国的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牙齿缺失在8~28颗的人群,其生活质量在各个维度都低于牙齿缺失不足8颗的人群[12]。巴西的一项长达4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群牙齿脱落的发生率更高[13]。牙齿腐烂和牙周状况不佳是老年患者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而牙齿腐烂和牙周状态与患者的生活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紧密相关[14],易引起老年患者咀嚼、消化不良,造成整体生活质量的下降。而本次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牙齿缺失大于8颗的患者达到了71.8%,而义齿佩戴率为43.6%,说明仍有一部人患者牙齿缺失而没有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因此,在医院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帮助老年患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饮食和卫生习惯,帮助其建立牙齿缺失与全身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的信念。

3.3aDL对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

老年患者aDL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相关,aDL越低,其生活质量越低。分析原因:(1)aDL不足导致患者清洁口腔的效率降低,尤其是上肢功能减弱的老年患者。有研究显示,卒中后一年有遗留功能障碍的患者,自诉口腔清洁难度增加,37%自觉刷牙困难,主要问题是患侧手功能下降,无法单手抓握或完全不能使用[15]。(2)aDL不足的老年患者往往病情更重,免疫力低下,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服用多种药物,影响唾液分泌,导致口腔微生态失衡,从而导致一系列口腔疾病[16],进而影响患者全身健康。(3)aDL不足的非插管老年患者的口腔健康尚未引起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且其相关知识缺乏。国外研究显示,几乎很少的护理人员了解口腔细菌与非插管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关系[17]。本研究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的老年患者,以上特点共存。因此,医院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口腔健康知识的培训,了解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护理人员应加强对aDL不足的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时,有效的评估和筛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改善。

3.4住院老年患者角色转变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

老年住院患者角色转变与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口腔健康信念、口腔健康行为均相关,角色转换不良会导致入院后相应的信念、行为和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老年患者入院后出现角色强化,其自理能力在不影响生活自理的情况下,常忽略基本的个人卫生,依赖性增强,自主性受到影响和削弱。部分老年患者入院后大多以疾病康复为首位,存在口腔清洁不重要的错误认知,同时老年患者表示,入院后生理上的不适和心理上的压力,使其对家属以及医护依赖感增强,降低生活自主能力。且生理功能越差、病情越重的老年患者,影响程度越大。这与奥瑞姆自理理论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奥瑞姆自理理论的核心是不断激励病人的主体意识,使得病人自理能力增强[18]。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功能,有效识别其角色转换现状,纠正其错误的口腔健康信念,有目的的鼓励患者,改善其口腔健康行为,提高其自理能力,从而改善其整体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本地区三甲综合医院非插管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生活质量受到牙齿剩余数量、aDL和入院后角色转变的影响。护理人员积极响应目前的大健康政策,增强对非插管老年患者口腔健康的关注和风险因素的识别,制定改善此现状的口腔健康方案,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起到预防为主,最终改善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彩均,丁福.老年住院患者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4):485-487.

[2]mllerF.oralhygienereducesthemortalityfromaspirationpneumoniainfrailelders[J].JDentRes,2015,94(3):14S-16S.

[3]刘文静,牛芳桥,胡轶,等.牙周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2016,32(6):627-630.

[4]DaiR,LamoL,LoeC,etal.asystematicreviewandmeta-analysisofclinical,microbiological,andbehaviouralaspectsoforalhealthamongpatientswithstroke[J].JDent,2015,43(2):171-180.

[5]alBakeram,alBaqamiFF,alHarbitm,etal.oralhealthstatusand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amonghospitalizedandnonhospitalizedgeriatricpatients[J].JContempDentpract,2017,18(3):228-234.

[6]worldHealthorganization.oralhealthsurveys:basicmethods-5thedition[m].Brazil:SchoolofDentistry,UniversityofS?opaulo,2013.

[7]GibneyJm,wrightC,Sharmaa,etal.theoralhealthstatusofolderpatientsinacutecareonadmissionandDay7intwoaustralianhospitals[J].ageageing,2017,46(5):852-856.

[8]LeepH,mcgrathCp,KongaY,etal.Self-reportedoralhealthandqualityoflife:alatentgrowthcurveanalysis[J].intJBehavmed,2014,21(2):358-363.

[9]mozafaripm,amirchaghmaghim,moeintaghavia,etal.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agroupofgeriatrics[J].JClinDiagnRes,2015,9(11):ZC52-ZC55.

[10]Fvaro-moreiranC,Krausch-HofmannS,matthysC,etal.Riskfactorsformalnutritioninolderadults:asystematicreviewoftheliteraturebasedonlongitudinaldata[J].advnutr,2016,7(3):507-522.

[11]poissonp,Laffondt,CamposS,etal.Relationshipsbetweenoralhealth,dysphagiaandundernutritioninhospitalisedelderlypatients[J].Gerodontology,2016,33(2):161-168

[12]YangSe,parkYG,HanK,etal.associationbetweendentalpainandtoothlosswith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theKorea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a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J].medicine,2016,95(35):e4707.

[13]Silva-JuniormF,BatistamJ,deSousamDLR.incidenceoftoothlossinadults:a4-yearpopulation-basedprospectivecohortstudy[J].intJDent,2017,2017:1-7.

[14]JaleelBF,nagarajappaR,mohapatraaK,etal.Riskindicatorsassociatedwithtoothlossamongindianadults[J].oralHealthDentmanag,2014,13(2):170-178.

[15]KwokC,mcintyrea,JanzenS,etal.oralcarepoststroke:ascopingreview[J].JoralRehabil,2015,42(1):65-74.

[16]史彦,李成杰,张明正,等.龋齿及牙周病患者与健康人群口腔微生态的比较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6,32(12):1265-1268.

[17]QuinnB,BakerDL.Comprehensiveoralcarehelpspreventhospitalacquirednonventilatorpneumonia[J].americannusetoday,2015,10(3):18-23.

老人口腔健康篇5

【摘要】目的研究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和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789名35~44岁中年人、429名65~74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2.83%、63.08%的中、老年人有就医需要,中年人高于老年,无明显城乡差别;过去一年内22.81%、27.74%的中、老年人因口腔疾病就医,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疼,就诊医疗机构主要是县市以上综合医院、私人口腔诊所和社区卫生院;未就医原因主要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和“经济困难”,老年居民、农村居民“经济困难”比例高。结论口腔健康认识水平、经济收入低限制了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应加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满足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要。

【关键词】口腔健康;卫生服务;需求;老年人;中年人

1995年进行的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为甘肃省卫生行政部门有针对性地制定口腔卫生保健政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但10年后甘肃省城乡居民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有什么变化,口腔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口腔卫生需求情况如何,这些情况急需了解和掌握。为此,甘肃省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组对35~44岁、65~74岁两个年龄组1218名城乡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按照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1〕确定的年龄组,选取年龄在35~44、65~74岁的甘肃省城乡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年龄按调查当月算。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要求〔2〕,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第一阶段根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从甘肃省大、中、小城市中各抽一个市,按GDp高、中、低水平各抽一个县作为第一层抽样目标,选取了兰州市、张掖市和临夏市三个城市地区和定西市陇西县、天水市秦安县和平凉市庄浪县三个农村地区,在三个城市地区各抽取1个区,每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三个农村地区每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共抽取18个街道和乡镇。第二阶段以单纯随机方法从每个街道(乡镇)分别抽出2个居委会(村)为调查点,共36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均调查2个年龄组,共对1224名城乡中老年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35~44岁组792名、65~74岁组432名,男女比例1∶1),6人资料不合格而剔除。

1.2方法与调查内容由问卷调查员面对面询问方法收集资料并记录。2名问卷员负责完成所有口腔健康问卷调查。调查前调查员均经过第三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组统一培训,技术一致性达到95%以上。调查问卷由第三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导组统一编制,调查内容包括口腔健康自我评价、口腔疾病就医需要、过去一年内就医情况和未就医原因、家庭收入和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支付途径等。

1.3统计学分析采用双录入法录入数据,以控制数据录入质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

2结果

2.1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见表1。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明显不同,老年人认为牙齿和牙龈健康状况差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人(p=0.000,p=0.000),城乡无明显差别(p=0.150,p=0.092)。表1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与35~44岁组比较:1)p

2.2口腔疾病就医需要情况见表2。82.83%、63.08%的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有看牙的需要,无明显的城乡差别(p=0.233,p=0.118),中年人明显高于老年人(p=0.000),城市中年人对镶牙、牙周治疗、牙病预防措施的需要高于农村(p

2.3口腔疾病就医情况过去一年内末次就医情况见表3。被调查对象中,仅有22.81%、27.74%的中老年人在过去一年内因口腔疾病就医,就医原因主要为急慢性牙疼,分别为79.56%和93.28%,中、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接受治疗主要为拔牙、补牙和镶牙。一年内末次口腔疾病就诊医疗机构城乡明显不同(p=0.000,p=0.000),中、老年无明显差别(p>0.05)。过去一年内未就医主要原因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或“经济困难”,老年人因为“经济困难”未就医的比例明显高于中年人(p=0.000),仅有6.39%和6.47%的中、老年人认为“附近无牙医或无好牙医”。

2.4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支付途径见表4。被调查对象中,90.66%和92.99%的中、老年人看牙自费,城市享受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的居民明显高于农村(p=0.000,p=0.000)。表3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过去一年内口腔疾病就医情况表4甘肃省中老年人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支付途径与同龄组乡村比较:1)p

3讨论

研究表明,健康需要由实际健康水平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差距引起,是在一段时间内为获得期望的健康状况而应该被利用的卫生服务,包括由个人认识到的健康需要和由医学专家判定的健康需要;健康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且有能力购买的卫生服务量。需要与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需要只有转化为需求,才会具有寻求卫生服务的行为,才有可能利用卫生资源〔3〕。本次调查反映甘肃省城乡中老年居民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龋病和牙周病是威胁甘肃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4〕,患龋率高达62.57%、79.14%。本次调查中提示居民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很大,特别是老年人群,然而在过去一年内对口腔卫生服务的实际需求和利用非常低。从口腔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结果分析,自我评价高估了自身实际的口腔健康水平;从一年内未就诊的原因分析,影响中老年人未就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牙齿没有问题”、“牙病不重”和“经济困难”。由于多数人认为自己没有牙病或牙病不重,口腔健康状况尚可,当然也就没有寻求口腔卫生服务的行为〔5〕,加之甘肃省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北地区,调查对象中家庭人均年收入仅3000元左右,90%以上的甘肃省城乡居民口腔疾病就医费用是自费,使得经济困难成为制约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寻求口腔卫生服务的主要因素,大量需要没有转化为口腔卫生需求,潜在需求非常高。

一年内末次就医情况调查结果提示治疗需求仍为当前主要类型,预防服务需求极低。由于预防服务是成本效益最好的口腔卫生服务,重治轻防必然会造成口腔医疗卫生资源严重浪费。就诊医疗机构选择上,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使得城乡居民的选择明显不同。城市居民选择前两位的是县市以上综合医院、私人口腔诊所,农村居民选择的前两位是卫生院社区中心/社区站/医务室、私人口腔诊所,选择省级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口腔专科医院就诊的稀少。由于卫生院社区中心/社区站/医务室和私人口腔诊所多在社区和村镇,就诊方便价格低廉,成为甘肃省老年居民、农村居民就诊的首选口腔医疗机构,因此,加强基层口腔医疗机构建设,扩大社区医院口腔卫生服务范围,加强私人口腔诊所特别是摆摊游医管理和继续教育〔6〕,提高口腔卫生服务质量,满足老年居民及农村居民的口腔卫生服务需要,真正提高甘肃省城乡居民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worldHealthorganization.oralhealthsurveysBasicmethods〔S〕.4thed.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1997:121.

2齐小秋,张博学,张立,等.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213.

3吴明,李睿.健康需要与需求的概念及测量〔J〕.中国卫生经济,1995;14(1):44.

4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等.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902.

老人口腔健康篇6

今年的爱牙日主题是:xxxx。为了提高群众口腔保健意识,促进群众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我院围绕爱牙日主题,开展了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活动。

1、通过各种宣传载体,广泛宣传爱牙日主题。首先,充分利用我院电子屏、微信平台、网站等载体传递爱牙日主题信息,倡导口腔卫生工作要坚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同时,我院还通过媒体,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八月中旬,我院拍摄的科技之光节目《瓷睿刻》已于紫砂、影视两个频道定期循坏播出,宣传牙病治疗新技术在临床的使用。录制了以口腔健康,幸福家庭为主题的《科技之声》节目,并通过909、961两个广播频道,向全市人民定期推送,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在《宜兴日报》每周二的《卫生与健康》专栏刊登《关爱女性健康从口腔开始》等牙防科普文章,进行爱牙日主题宣传。通过《宜兴网》录制了《健康生活,从齿开始》访谈节目,并在《宜兴网》访谈节目窗口播出,宣传爱牙日主题,传播牙防科普知识,促进群众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2、开展街头义诊活动。我院在城东、丁山门诊部门口开展口腔健康义诊活动,通过为过往群众提供口腔健康检查,赠送牙病防治科普资料,有效宣传爱牙日主题。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院还定制牙防宣传礼品500份,在城东、丁山活动现场进行派送。主题日的主题活动,旨在倡导群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从维护口腔健康开始。

3、走进幼儿园,开展呵护幼儿,预防龋齿活动。健康完整的乳牙列是恒牙健康的基础。完整健康的乳牙列能够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保障恒牙和颌面部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有利于孩子准确发音,引导恒牙正常萌出,使儿童获得健康并使用终生的恒牙。我院开展的呵护幼儿,预防龋齿活动,通过口腔健康小知识的讲解,让小朋友很好地理解了从小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与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性,早早在孩子心中植下爱牙护齿意识。

老人口腔健康篇7

关键词:老年人;龋齿;口腔卫生保健

abstra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statusofdentalcariesandoralhealthcareintheelderlyinHaikouCity,andtoprovidebasicdatafor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entalcariesandoralhealthcareintheelderly.methodsatotalof875elderlypeopleaged65-74yearswerecollectedfromfourdistrictsofHaikouCitybystratifiedrandomsamplingmethod.theoralhealthexaminationwascarriedout.Resultsthecrowncariesdetectionrate,cariesfillingrate,toothlossduetocariesrate,DmFtrateswere48.10%,21.00%,38.30%,70.70%.BetweenmaleandfemalecrowndentalrateandDmFtrat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

Keywords:theelderlypeople;thedentalcaries;oralHealthCare

S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比较突出。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高达88.1%和98.4%、龋病和牙周病是公认引起失牙的最常见原因[1]。失牙导致咀嚼功能减弱或丧失,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率,影响全身健康,进而降低生活质量。口腔卫生保健行为是预防龋病的关键。秦立芳等对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口腔健康行为良好组龋病、牙周病及牙齿缺损发病率比口腔健康行为不良组低[2]。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875老年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分析海口市老年人龋齿和口腔卫生保健状况,为海口市老年人龋齿的防治及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海口市65~74岁在当地居住达6个月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

1.2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海口市四个区随机抽取4个居委会作为调查点。每个居委会随机抽取65~74岁老年人200人。为保证足够的有效样本量,避免出现废卷影响结果,每个调查点增加5%的样本量,即共需抽取840人,实际抽取875人。

1.3检查工具便携式牙科检查椅和便携式照明灯;平面口镜,镊子以及wHo推荐使用的的Cpi探针(探针的头部为球形,直径0.5mm,在3.5mm和5.5mm之间是一段黑色区,在8.5mm和11.5mm之间是另一段黑色区)。

1.4检查方法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口腔医生对受试者进行检查,统一检验标准,明确检查目的。使用人工光源、平光口镜和Cpi探针检查,以探诊结合视诊,完成口腔临床检查。

1.5龋病评价指数及计算公式龋齿指口腔中检查出发生龋病的牙数;失齿指口腔中因为龋病而引起缺失的牙齿数目,补齿指做过充填治疗的牙数或牙面数。龋失补指数为个体口腔中发生龋病的牙(面)数、因龋病缺失的牙(面)数与因龋病做填充治疗的牙(面)数的总和,用来表示个体患龋情况。DmFt指数指受检人群中平均每个个体罹患龋病的牙数,即龋、失、补牙之和/受检人数,反映人群龋病严重程度。龋均指每个患者所患龋齿的均数,包括正在发展的患牙,已填充过的龋齿,龋已拔除的牙。患龋率指在调查期间某一人群中患龋病的频率,人口基数以百人计算,故常以百分数表示,即患龋病人数/受检人数,患龋率主要用于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如对比和描述龋病的分布,探讨龋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等。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Z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组间比^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一般情况分析参与口腔健康检查的老年人共875人,其中70岁及以下461人,占52.70%,70岁以上414人,占47.00%;男性368人,占42.10%,女性507人,占57.90%;小学及初中639人,占73.10%,高中125人,占14.30%,大专64人,占7.30%,本科及以上47人,占5.40%。

2.2海口市老年人冠龋及根龋情况目前牙冠有龋检出率为48.10%(421/875),总体牙冠因龋填充率为21.00%(184/875),总体牙冠因龋失牙率为38.3%(335/875),总体冠龋失补率为70.7%(619/875)。男女间牙冠补齿率和龋失补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男女间牙冠患龋率和失齿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368例男性牙冠龋均是0.96,507例女性牙冠龋均是1.35,不同性别人群冠龋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759,p=0.006),冠龋均女性比男性高。男性牙冠充填均数为0.32,女性牙冠充填均数为0.51,不同性别人群牙冠充填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953,p=0.003),女性牙冠充填均数高于男性。不同性别老年人冠龋失齿和龋失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目前牙根现患龋的人数有193人,检出率为22.10%,牙根填充人数是21人,牙根充填率为2.40%,牙根龋失补率为56.70%。总体龋病检出率79.10%,其中男性78.00%,女性龋病检出率为79.90%,不同性别老年人牙列龋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2,p=0.497)。

2.3海口市老年人口腔卫生保健情况73.80%的老年人有饭后漱口的习惯,66.40%的老年人会早/晚刷牙,65.80%的老年人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见表3。

2.4口腔卫生保健对龋病的影响分析以目前牙冠有龋与否为Y(有=1,无=0),p1-p10(有=1,无=2)为自变量,采用forward(wald)法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有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和每3个月更换牙刷,见表4。

3讨论

海口市老年人总体冠龋失补率为70.70%,牙根龋失补率为60.20%,总体龋病检出率79.10%低于全国第三次的平均水平[1],高于甘肃省、河南省、东北三省老年人及兰州市敬老院老年人患龋率水平[3-6],也高于意大利研究结果[7-9],原因可能是海南的水质氟离子含量低有关,也与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经济水平差,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低、不重视口腔疾病治疗和预防有关。不同性别人群冠龋龋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恒牙冠龋均女性高于均男性,这可能因为女性在生理上发育早于男性,恒牙萌出较早,接触口腔环境及遭遇龋蚀的时间长于男性,女性还要经历怀孕这一特殊时期,孕期激素及口腔卫生习惯的改变都会引起患龋率增加。不同性别人群牙齿充填均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牙齿充填均数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女性龋均比男性更高,同时女性比男性更加注重外表及口腔卫生健康,因此女性因龋填充均数及填充率都要高于女性。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人群恒牙冠失牙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调查研究男女失牙率无统计学差异相符合[9]。

刷牙是控制菌斑的基本方法,同时给予牙周组织以适当的按摩刺激,增强牙龈组织的抵抗力[10]。66.40%的海口老年人会早晚刷牙,均低于全国同年龄组(75.00%)[1]。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的占65.80%,不正确的使用牙签易造成牙及牙周组织微血管的破坏,引起口腔感染,甚至造成全身性感染,使要引起注意。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模型的有会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和每3个月更换牙刷。海南人习惯借助牙签来维护口腔卫生,特别是有龋齿的患者,常用牙签清理龋洞中的残留食物。而有龋齿的患者每3个月更换牙刷可能是为了刷净龋洞,刷牙时会很用力,损耗牙刷,这种不正确的方式会加重牙齿的损耗。

总之,海口市老年人患龋率较高,口腔卫生保健欠佳。要帮助老年人掌握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键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111.

[2]秦立芳,李济功,吴雪林,等.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对口腔常见疾病发病率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3,33(08):546-547.

[3]马力扬,杨兰,聂红兵,等.甘肃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01):90-92.

[4]张颖,程敏,李岩,等.东北地区65~74岁老年人群口腔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J].上海口腔医学,2008,17(06):582-585.

[5]K少晨,祁涛,王建林,等.兰州市敬老院326名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562-1564.

[6]赵树娟,熊均平,杨旭,等.河南省漯河市65~74岁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03):500-501,504.

[7]YotatmL,agboram,ntumbaH,etal.oralHealthStatusoftheelderlyattonga,westRegion,Cameroon[J].internationalJournalofDentistry,2015,2015(1):1-9.

[8]Cocciae,Santarellia,ponzioe,etal.oralhealthconditionsoftheelderlyinancona:apopulation-basedstudy[J].minervaStomatologica,2015,64(5):241.

老人口腔健康篇8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修复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90-02

1前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基础代谢逐渐降低,器官功能也逐渐减退,口腔疾病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现在的大部分老年人都在承受着各种牙齿疾病的困扰,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好老年口腔修复显得至关重要[1]。

2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保医保不健全、老年人口素质较低,并且已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超过10%。几乎每个老年人都存在口腔健康问题。其中牙体结构的破坏,特别是牙列的残缺给了很多老年人带来了正常生活的不便。步入老年之后,年纪越大,导致牙结构出现破损的情况也越加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对牙体进行修复。但由于大部分老年人从小缺乏较好的口腔知识,平时口腔护理做的不到位,所以年老时各种口腔问题都不约而至,但在进行口腔治疗时又不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导致牙齿问题没得到很好的治疗,造成我国老年人牙齿修复率低于外国老年人牙齿修复率的现象。可见,我国老年人的牙齿修复状况不容乐观。

3造成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问题的因素

3.1生理因素:老年人各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发生较为明显的退行性变化[2]。

3.1.1随着年龄增长,牙釉质的釉板组织会出现裂痕,同时其裂痕间隙内的水分丧失,最终会导致牙齿的裂开。与此同时,牙釉质的颜色会改变,且渗透性降低。

3.1.2牙本质的变化。牙本质在老年时期容易变成硬化牙本质,且牙体脆性系数变大。同时,随着牙体的髓腔空间变小,会造成拔牙的难度增大,使根管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1.3牙周组织的变化。老年后,牙周组织的细胞活性降低,会出现牙周组织的萎缩的现象。同时,牙周膜腔变窄,血管的形态出现异常。有些甚至出现牙的颈部及根部的分叉,造成压根暴露在外面,使牙体出现松动。

3.1.4颞下颌关节的改变颞下颌关节盘及髁状突关节区的各种纤维在老年时会出现分布紊乱的现象,如成纤维细胞变少而胶原纤维明显增多。导致皮质骨的吸收增大,从而改变关节的正常面的结构。

3.1.5口腔粘膜的变化代谢功能的衰退容易导致老年人口腔粘膜组织的变化。如:黏膜细胞萎缩。而黏膜组织脱水会降低组织张力和弹性,引起黏膜组织逐渐变薄及缺乏水分。同时,血管分布的降低,会导致损伤的组织修复时间长,从而引起其他的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

3.2行为习惯因素

3.2.1龋病多好发于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平时口腔卫生及护理较差及机体营养不良等的人群,而龋病中发生率最高要数根面龋和颈部龋。

3.2.2牙周病大多是由老年人的平时口腔卫生观念较差、饮食时食物嵌塞、及伤及牙周组织的创伤等因素引起。

3.2.3长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抽烟较多、过度饮酒、习惯进食较烫的食物等,会导致老年人的口腔黏膜出现白斑。当然,牙颌组织的改变及口腔修复物本身的不良作用等也可导致白斑的发生。

3.3社会环境因素

我国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很多老年人尽管知道自己存在很严重的口腔疾病却无法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从而导致生活质量日趋下降;老年人口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加之口腔卫生宣教不普及,使得很多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相对短缺,自我保健意识缺乏,从而导致个人口腔卫生较差;某些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或由于对当前医疗水平的不信任等原因而不愿及早进行口腔修复治疗,从而导致了我国老年人整体上口腔疾病发病率较高。

4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临床观察经验总结

4.1老年人口腔修复的类型和特点

4.1.1固定修复活动修复是以前较常用的修复类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如今口腔修复多以固定修复为主。固定修复能有效利用残根残冠,增强口腔的咀嚼功能。

4.1.2活动义齿固定义齿能用于一部人老年人,当牙齿缺失量较多时,活动性修复是主要修复方法。在进行活动性修复设计时,应从修复对老年人所带来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考虑。如:复杂义齿的设计要使用弹性较好的钢丝卡环,同时,也可使用联合卡及延伸卡,以成分利用口腔内剩余牙齿支持其稳定的作用。在设计活动义齿时要保持连续性的思维模式,即为方便以后的义齿修复维护,应在设计时多设计便于以后使用的备用卡环。

4.1.3种植义齿种植义齿被誉为人类的第三付牙齿,近年来,由于各种牙齿材料及修复技术的不断更新,使种植义齿得以广泛运用于口腔、颌面部及耳鼻喉等的器官问题的修复治疗。以前种植义齿在老年人的口腔修复中一直受到限制,但是近年来,种植义齿的口腔修复方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接受,并取得了很好效果。

从修复的目的进行分类,口腔修复又可以分为美学修复、功能性修复和治疗性修复。其中,功能修复的内容为牙体、牙列方面的修复以及缺损颌面部的修复;而治疗性修复册则对牙周病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矫正治疗。

4.2老年人口腔修复特点

作为医务人员,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应针对老年人不同的口腔特点,采用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适应水平的修复方案,使该方案遵循生理学和生物学的原则。并做好对老年人口腔修复前及修复后的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其重视口腔卫生,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

4.3老年人口腔修复治疗方案的制订

口腔医生在制定老年人口腔修复方案时,要做好对病人的全方位检查。即在对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时,除了常规检查外,还要对老年人牙齿的其他情况做全面检查,如:老年人旧义齿使用的基本情况、口腔余留牙的健康状况、牙槽嵴的变化情况、牙周组织及黏膜组织的损伤状况、上下牙槽嵴间跟颌间的位置是否正常以及相关的口腔肌肉的使用情况等。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口腔疾病状况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制定好修复方案后,要做出适合老年人不同口腔特点的修复设计,还需要从其全身的健康情况及经济条件等方面考虑,采用与这些方面相对应的修复设计。其中最常使用的修复是固定义齿修复及种植义齿修复。当然,修复也要因人而异,如病人牙齿缺失较多、牙间隙过大,就应该考虑可摘义齿联合修复或可摘局部义齿等。同时,口腔医生应结合老年人口腔修复前牙齿检查、详细的病史及生活习惯的询问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多地了解病人的与口腔疾病相关的行为习惯,结合老人现阶段生理、心理状态因地制宜为每一位老人制订口腔修复方案。同样,根据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人造冠修复、固定义齿修复、种植义齿修复等不同修复类型确定具体修复方案。此外,老年人随着年纪的增长,其生理各方面的功能都在不断地下降,机体免疫力降低,使口腔疾病的发病率也越高。所以,口腔医生在进行口腔疾病的诊疗和修复时,除了要具备口腔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其他的相关临床及营养等各方面的知识及技能。这样,才能在对病人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的同时,充分结合病人的全身状况,作出全面的口腔诊治及教育病人做好口腔的防治工作。最后,考虑到老年患者在经济及心理上的条件限制,应对其加强相关的宣传教育及适当的心理辅导,以达到有效治疗病人的目的。

4.4修复过程

由于老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某个特殊阶段,其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人文的关怀。医生及护士应让其充分知情同意,并能够在和谐的气氛中顺利接受治疗。许多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是可是治疗很多种疾病的,因此,让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对医生信任,对医疗环境满意,对医疗技术满意就显得尤为重要。

4.5老年人口腔修复效果的维护

为保证口腔修复治疗的效果,应对进行口腔修复的老年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培养其正确的口腔护理意识,并及时发生口腔问题,积极配合口腔牙齿的修复治疗[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都得到了不断提高,步入老年行列的人也不断地增加。他们的健康问题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系数的主要因素。而口腔卫生问题是老年人健康问题中的一大问题,对此,我们要给老年人在口腔的修复上提供帮助和支持,研究出适合不同类型的口腔修复的方法。在宣传上,要采用广播、电视、报纸及及宣传册等形式对其进行相关的宣传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观念,帮助其建立合理的口腔护理行为,以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在医疗方面,为其制订个性化治疗和修复方案;经济上采取某些优惠措施,以保证某些存在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能够及时获得口腔修复治疗。这些方面的努力,将有效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口腔修复状况。

参考文献

[1]苏凤丽,娄清玲.常见老年口腔修复问题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学,2007,6(9):112.

[2]李建虎,孙诛逸,张圃等.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术后软组织缺损[J].现代肿瘤学,2007,15(2):163-165.

老人口腔健康篇9

【关键词】伤残;荣誉军人;口腔健康调查;口腔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30-02

我国残疾人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很少,几乎是一个空白,对伤残荣誉老军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尚未见报道,河北省民政总医院收治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伤残军人,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研究通过对1840名伤残荣誉军人的口腔健康抽样调查意在了解他们的口腔流行病学特征,进而为探索可行的口腔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病例来源长期住于河北省民政总医院,年龄在65-74岁,伤残等级为1-4级,累计住院时间10年以上,愿意接受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的伤残老军人1840名。

1.1.2材料与器械

1.1.2.1口腔健康状况调查表:主要参考《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表(65-74岁)》,主要记录患龋情况、牙列状况和治疗需要、戴义齿情况、需义齿情况等。

1.1.2.2一次性口腔器械盒(河北鑫牙科投有限公司,YZB/J冀石0024-2010,KQH-ш),另外加用Cpi牙周探针。

1.2研究方法

1.2.1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长期住于河北省民政总医院符合条件的伤残荣誉军人1840名。

1.2.2调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平面口镜、Cpi牙周探针在自然光源下以探诊和视诊为主要手段,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调查方法(65-74)》、诊断标准、计分标准为依据来进行。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对所有研究对象的口腔检查。

1.2.3质量控制检查过程中,随机抽取800名受检对象,随机选择另外一名检查者进行重复检查,计算检查过程中两位检查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kappa=0.8

1.3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先将所有资料汇总,进行复核、整理,然后输人excel工作表中,最后用SpSS12.0软件包对其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计量资料的统计叙述用X±S表示,计数资料的统计叙述用百分率(%)表示,统计推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样本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把p

2结果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符合条件纳入研究的受检对象共1840名,均为男性,年龄65-74岁,平均年龄68.4岁,其中下肢残疾1140例,上肢残疾344例,上下肢均有残疾220例,失明136例。受伤致残时间最长的54年,最短的12年,平均40.2年;累计住院时间最长的50年,最短12年,平均36.9年。调查研究期间无出院、死亡病例,受检对象依从性均较好。

4讨论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全国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98.4%、龋均14.65、龋失补构成比分别为22.8%、75.3%、1.9%;牙龈出血检出率68.0%、牙结石检出率88.7%、牙周袋检出率52.2%。与此相比,本次调查对象牙齿龋坏情况更重,牙周情况不容乐观,口腔卫生较差。然而41%的老年人患3种以上全身性疾病[2]治疗需一人或多人陪同才能完成,因此相对于预防而言治疗则要困难的多。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且口腔疾病和机体疾病互相影响[3],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全国享受抚恤补助的残疾军人有84.4万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残疾人的比例在逐步升高,2006年北京市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北京残疾现患率为6.49%,残疾年龄现患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不但残疾老军人这一特殊人群的口腔卫生保健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对于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所有残疾老年人的口腔预防保健都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齐小秋,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35。

[2]宁豪丁等,老年人群慢性病现状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2,39(2):178-179。

老人口腔健康篇10

受检者口腔内普遍存在牙垢或牙结石,以及较为明显的牙齿磨耗。牙列缺损、缺失和修复情况受检者中失牙例数(包括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共1152例,占受检总例数的94.6%。共缺牙7088颗,受检者人均缺牙5.82颗,平均每位缺牙者失牙6.15颗;已修复义齿者741例,占失牙总例数的64.3%,80岁以上年龄组均有牙齿缺失。随着年龄增长,牙列缺失(无牙颌)例数和人均失牙数均逐渐上升,缺牙患者中已修复义齿所占比例亦逐步增高。

龋病是一种常见慢性疾病,也是老年人丧失牙齿的最主要原因之一[5],老年期是龋病好发的第3个高峰期[6]。本调查结果发现,军队离退休老干部龋均数据显著高于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抽样调查60岁以下人群龋病流行病学资料,略低于同年龄组资料。虽然本调查80岁以上组患龋率(59.7%)较其他两组有所下降,但原因是大部分有龋损的牙齿已被拔除或脱落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唾液分泌量逐渐减少,牙龈萎缩越来越严重,随着牙骨质外露,根面龋随之增多,这已成为老年人龋病的一大特点[7]。本次调查还显示,在全部龋齿中,仅有53.75%的患牙得到了正规治疗,提示老年人口腔保健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牙周病也是口腔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本次调查发现,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合计发病率高达94.5%。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可造成牙齿逐渐松动、脱落,从而导致失牙增加,故牙周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疾病。我们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口腔黏膜病发病率也随之上升,除了与老年人全身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口腔黏膜发生退行性变,导致其口腔黏膜发生病损有关外,还可能与老年人口腔内存在的局部刺激因素(过于尖锐的牙齿、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以及嗜烟、嗜酒等不良习惯)密切相关。另外,本调查还发现,义齿性口炎所占比例较高,可能与老年人义齿镶配比例相对较高有关。

牙列缺损和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调查结果显示,在全部受检者中,94.6%的个体有牙齿缺失,其中牙列缺失者占10.5%,这一数据高于以往文献[8-9]统计结果,与2005年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抽样调查[4]结果相似。牙列缺损和缺失直接导致老年人咀嚼和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影响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摄入。在全部牙列缺损、缺失者中,只有64.3%的患者镶配了义齿,其余患者由于未能及时修复缺牙,缺牙区邻牙及对牙已经出现倾斜、移位、伸长等改变,加速了牙齿及其支持组织的老化进程,给日后修复带来诸多不便。

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与口腔疾病防治水平、老年人自身口腔保健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有调查[10]显示,多数老年人在口腔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其口腔保健知识与行为均较薄弱,如很多老年人是在龋病已发展至牙髓病、根尖周病甚至残冠残根阶段,或牙周病已严重至无法保留阶段才就医的,此阶段的治疗相对复杂,往往需要多次复诊,长时间的候诊往往致使老年患者难以完成规范治疗;当需要拔除患牙时,老年人大多因罹患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系统疾病而影响操作,导致残根、残冠等长期滞留,难以完成义齿修复工作,导致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更加恶化。因此,要做好老年人的口腔疾病防治工作,除了需要大力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口腔检查等干预外,还可根据老年人口腔疾病特点,适当开展相关预防性牙科治疗[11]。比如,为解决老年人牙科治疗风险高和行动不便、配合困难等问题,在患者60~70岁身体状况较好时期,即应定期进行全面系统的口腔检查,对能够保留的患牙进行彻底治疗,对不能保留或虽暂时可保留但容易出现问题的患牙一律拔除,然后镶配合适的义齿,同时传授正确的自我口腔保健方法。当患者进入高龄后,不再需反复进行牙科治疗,即使偶尔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此外,在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设施配套上,可酌情采取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技术,心电监护下拔牙,加强围拔牙手术期综合干预措施等,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水平。

作者:周明林松杉王峰赵颖煊杨瑞华缪红文徐东陈晔单位:海军总医院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