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1:04:38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

目前,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仍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农村中贫困人数较多、农村人口的贫困程度较严重、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贫富差距严重、农村扶贫资金的利用率太低,尤其是农村扶贫资金。作为农村扶贫中的一项重要方式,在农村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在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扶贫资金不能及时的拨付,以致于扶贫项目受到影响;扶贫项目的立项不科学,不能正常发挥扶贫资金的原本目标;随意扩大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不按照扶贫资金的使用规则,扶贫资金的使用政策不到位;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管理不严格,存在挪用、私用和私扣等现象,使得扶贫资金原有的经济效益并没有真正的发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严重的被制约,从而影响了云南农村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

许多扶贫工程在投标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不严格执行招标规定,存在着严重的以权谋私的现象。个别乡镇的群众对于农村扶贫资金的监督力度不够,村集体单位中没有专门负责人来公布扶贫工程的实施状况,群众对扶贫工程进度等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扶贫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严重浪费的问题,比如很多扶贫项目变成了“烂尾工程”。扶贫资金在发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很多群众都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领取扶贫资金,应该领取多少扶贫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扶贫资金被村干部及其家属挪用、贪用的现象。

二、制约云南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因素

1、扶贫中存在理念障碍

云南农村现存的扶贫理念的侧重点是扶持三农项目,过多的将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到扶持三农产业的项目中。现存的扶贫理念是去解决村民现在收入水平的低下,而不是如何用于提高村民稳定的获取较高收入的能力。云南农村大多数地区还处于发展小农经济,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模式和手段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受扶贫理念的制约,很多可以带来更高收益的扶贫项目没有被支持,这种“输血式”扶贫更多的是和“三农问题”捆绑在一起,没有发挥出其原有的持续性扶贫功效。

农村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考核理念是纯经济指标考核。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偏向于单一的经济指标,比如农民纯收入等经济考核指标,这种方法忽视了农村居民贫困原因的多元化特征。各级政府投入农村扶贫资金用于农村扶贫项目中时,没能够综合的运用各种手段来治理农村居民的贫困现状,其综合运行效能没有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来。云南农村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虽然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但其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是云南农村地区摆脱贫困的一个重要法宝,但在现行的农村扶贫问题中,农村经济项目获得了大量的农村扶贫资金的支持,这不仅忽略了云南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势,而且这些项目对于生态环境也会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2、管理中存在流程问题

随着云南农村扶贫力度的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但是由于权责不对称而大大制约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农村扶贫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扶贫项目工程的投资审批属于一个部门,但扶贫项目工程的实施管理属于另外一个部门,权利和责任的严重不平衡以及缺乏监督等原因使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出现了很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地方政府重复的申报扶贫项目以获取较多的扶贫资金,或者说把同一个扶贫项目工程的子项目再一次进行单独申报。

农村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监管强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农村扶贫项目工程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农村扶贫项目有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相关部门在后期的维护和管理上所需要的资金没有确定的预算和有效地监督。

3、监督中存在管理问题

云南省农村财政资金运营效能的真实性缺乏有效地监督。云南省农村扶贫资金是为了缓解云南贫困农村的农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原因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建设一些云南扶贫项目的时候,需要购买一些物资或者设备时,可能取不到正规的发票或者收据就无法得到正规的报销手续。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小的配件适合从当地直接购买,然而由于实际原因的限制我们无法取得正规的报销凭证,因此不能进行有效地常态化监管。现在的云南政府部门对云南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的监管主要是依靠审计和纪检等方法来监督,有效地社会化监督体系还没有形成。对于那些随意浪费扶贫资金或者挪用贪污的行为也没有形成有效地惩罚制度。因此,我们必须要形成有效地社会监督体系和有效地奖惩机制。

4、使用中存在方式问题

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过于单一,没能把云南连片地区扶贫作为一个整体,从而有效地进行跨区域合作有效地和邻近地区形成有效地合作机制。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只是将扶贫资金投入到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的投入回报率不高。云南是一个生态环境资源优厚的城市,但在扶贫过程中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没有形成良好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云南农村扶贫资金的融资方式也较为单一,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环境优势来吸引更多渠道的融资,没能够积极扩展集资融资的手段和途径。

三、关于提升云南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1、强化制度建设为根本

在云南省政府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完善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应的配套制度和管理体系。《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是各级人民政府为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而设立的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在使用农村扶贫资金的过程中应该分工合作,从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完善政府在扶贫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流程问题,以强化制度建设为根本,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来开展工作,切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从而更好地推进和开展农村扶贫资金工作。

2、规范流程控制为前提

关于现存的云南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各级部门应该简化扶贫资金使用申请的流程与步骤,切实控制其制度成本,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财政资金的运用方向。杜绝原有的“暗箱操作”,定期“晒一晒”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都有助于加强各部门在使用扶贫资金时的自律性和自觉性。将农村扶贫资金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审批操作,切实可行的运用到与农民息息相关的项目中去。例如云南省某大姚县政府就将扶贫资金运用到与村民有关的公益性生产建设中,积极地为当地贫困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建设,修建村组道路以及对小流域区域进行治理,整改村容村貌,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因地制宜的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

3、完善监督体系为保障

对农村扶贫项目的招标过程应公开化和合同化,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阳光操作”。在公示过程中必须包括前期项目基本条件和资金预算、上级审批结果、项目实施过程等重点条件,积极公示项目进度。尽可能快速有效地建立一支有贫困村民、政府工作人员、相关专业人员代表的监督队伍,设立一套监督管理办法体系并严格按照该监督管理办法,发现问题后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对那些积极举报问题的举报人进行保护和奖励。对扶贫资金要采取专户管理实行分账核算,按照财政资金结余结转管理办法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对于扶贫资金的利息所得积极上缴国库。在贫困资金的预拨付比例中严格遵守以下规定:对补助资金在20万元以下的项目;预拨付资金比例不能超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总额的50%;对补助资金在20万元以上的项目,预拨付资金比例不能超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补助总额30%;其余资金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实行财政报账回补。

4、创新扶贫方式为平台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的贫困特性从区域性、整体性趋向于边缘化、个体化,这启示我们在实际的扶贫工作中应该以个体扶贫、家庭扶贫为主的精准扶贫模式为主。由于现存的扶贫方式过于单一,不仅降低了云南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还使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漏洞。农村扶贫资金的使用要与当地的扶贫资源相结合。云南是一个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都很丰富的地区,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要与生态建设紧密相连,尽可能地支持贫困地区的居民从事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输出进行技能培训,对贫困地区的居民实行“党员帮扶”计划也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先富带动后富”不仅可以对贫困村民地生活、思想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帮助,而且可以促进村民间的和谐交往。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扶贫;资金配置;资金管理;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7-0086-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早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但是从国家内部来看,贫富差距却依然很大,不管是从地区间、城乡间,还是从行业内外的角度来看,都分别存在着高低不一、差距悬殊的情况。这一现状也可以说是导致我国不能从经济大国转身成为经济强国的原因之一。为了改善多区域农村贫困人口生活质量,缩短贫富差距,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自1978年开始大规模实施,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做出调整。而对我国农村扶贫资金配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也是为了扶贫工作以更高效、更良好、更优化的状态开展下去。

一、扶贫资金配置与管理现状分析

1.扶贫资金的来源和类型。我国扶贫资金的来源有多个途径,其一,中央财政扶贫资金;其二,地方财政扶贫资金;其三,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扶贫信贷资金;其四,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有偿资金;其五,社会资金。扶贫工作中,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起了主导作用,扶贫资金以中央财政资金和与之配套的地方财政资金最为普遍[1]。国内金融机构的扶贫信贷资金只是包含贷款本金,国际金融机构的是有偿软贷款,同时需要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做担保。信贷扶贫的实质是将农户与市场相连,不同于单纯的救济,重在帮扶。最后,社会资金多是以地方财政在中央扶贫政策的带动下,由南部和东部富裕的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为主。另外,一部分则是以政府鼓励带动下的企业捐款为主,而真正意义上的民间募捐资金则是少之又少。

2.扶贫资金的管理方式。由扶贫资金的来源了解到,我国扶贫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财政的转移支付,那么对于扶贫资金的管理,则主要体现在对扶贫资金的计划和分配等方面。虽然扶贫资金种类较多,但将管理方式归总起来,大概就是以下三种:一是国家各项扶贫资金计划的制订;二是国家各项扶贫资金的分配;三是地方政府扶贫资金的分配。不同的管理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机制,同时,管理方式也是管理机制的体现。

3.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式伴随着政府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第一次调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扶贫战略从传统的单纯生活救式转变为区域开发式扶贫资金由平均分散方式转变为通过扶贫项目相对集中的方式。也就是将扶贫对象由原来具体的贫困户或贫困人口转变为区域――以县为主,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县进行整体扶贫资金配置。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当贫困人口范围逐渐缩小至乡、村后,这种资金使用方式开始滞后扶贫工作,便不再适用。自此,又迎来第二次调整,把乡、村作为主要对象,把贫困户作为扶持对象,由乡到村,由村到户,将扶贫项目资金以点的方式具体落实。

4.扶贫资金配置的影响因素。扶贫资金在管理方式不变的前提下,资金配置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主要概括为两大因素:第一,贫困发生率,所谓贫困发生率,就是贫困人口或受资助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首先在定量分析中,总人口不变,贫困人口增加,或者贫困人口不变,总人口数减少,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大贫困发生率;其次在变量分析中,贫困人口增长率高于总人口增长率时,贫困发生率也会增大。其中,贫困人口的变化则会受扶贫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总之,贫困发生率增大也就意味着财政拨款或者扶贫贷款等的资金额度要增加。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扶贫资金分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贫困发生率,进而又会对扶贫资金配置产生影响。做好扶贫资金的配置工作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一大重点。第二,县域差异,边境县及少数民族县相比同条件的其他县,分配的扶贫资金偏多。资金配置影响最终会在受资助人的所得资助金额上体现出来。

二、扶贫资金配置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大致经过四大阶段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等其他主客观原因,导致我国扶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在资金配置和管理上还需要做出一些改进。

1.扶贫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扶贫资金供求间存在矛盾。不管是从扶贫资金投资占GDp的比重来看,还是从财政性扶贫投入与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其比值都是非常低的。现阶段我国的扶贫投入是不够的,使得部分需要投入的项目无资金投入,从而使扶贫开发工作受到一定的延缓。开发式扶贫是当今社会解决贫困问题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反贫困已进入攻坚阶段的广大偏远乡镇,对农村中剩下的贫困人口,要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只能通过找到导致贫困的原因,进行开发式扶贫。通过开发式扶贫,可以提高贫困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二,扶贫资金漏出严重。由于资金配置在由县到村的环节没有公开文件,但是从诸多调查文件和报道中,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扶贫资金出现缺漏,很多没有用在扶贫工作中。我国国内的扶贫资金奖金1/3的总扶贫资金没有配置到贫困户的生产与交换中。政府扶贫资金当中,每年约有100亿元左右投入重点村,只占到总额的40%,扶贫贴息贷款只有17%用于重点贫困村[2]。扶贫资金不到位,将很大程度上导致扶贫工作前功尽弃,将在此之前的诸多努力付之东流。第三,扶贫资金数量不足,成本上升。要实现脱贫,在扶贫资金的投入额上应达到或高于贫困户的资金需求额。但就目前来看,扶贫资金的投入额相比1996年的《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预计的脱贫最低投入值还要偏低,而且扶贫投入资金的增长率比财政收入和GDp的增长率都要偏小。扶贫资金数量不足,也就导致了扶贫工作实现脱贫目的在时间上产生拖延,减缓扶贫工作的发展进度。

由于扶贫工作的不间断进行,贫困人口一直呈递减趋势,但递减幅度逐渐变缓,也就是说贫困人口每年的减少量在变少。在这样的局势下,扶贫资金却呈增长趋势,那也就意味着具体一个贫困户的脱贫资金实现了增长,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脱贫的成本加大了。

2.扶贫资金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第一,资金分配存在功利性。首先,在扶贫资金管理的诸多管理部门中存在利益相争,在资金逐渐分配过程中,都会尽可能多地争取各类型扶贫资金;其次,在有些村级分配中,扶贫资金分配与村委会选举等政治事项挂钩,导致真正的贫困户得不到原应分配的金额;最后,在扶贫项目上,有些部门单纯追求业绩,虽不是形式主义,但已与扶贫的初衷相背离。第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扶贫资金的配置方面,主观人为性表现明显,在贫困等级的评定以及相应扶贫资金金额的分配上没有确切的评判标准,出现贫困人员无法可依的局面,人情替代法治、冒名顶替名额等现象也时有发生。扶贫资金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公开透明程度低,更容易导致资金的不公平分配,同时也会滋生扶贫工作的形式主义,使扶贫工作落不到实处。第三,市场机制不健全。一是缺乏评估机制,一些单位或部门为了追求政绩,选择投放一些短线扶贫项目,在获取大量扶贫资金后,脱贫效果并不明显。政府方面则较偏重选择可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项目,但是对贫困人员而言,并未实现脱贫。二是缺乏监督机制,加之缺乏社会与群众等外部监督,而审计监督明显滞后,所以导致扶贫工作无法实现规范化开展。

三、扶贫资金配置与管理的对策建议

1.完善基层财政体制。首先,整体把握基层财政机制,统筹规划、合理调整,使资金收支工作稳步开展;其次,对贫困地区的收入分成要降低,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收入的运行体制;再次,做好资金向贫困地区的重心转移,促进贫困地区的资金增长;最后,县级向市级看齐,村级向县级看齐,将财政体制规范化、文件化,制定一套与国家财政机制配套,适用于实际情况的地方财政机制。

2.健全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围绕提出的“精准扶贫”的科学论断。“精准扶贫”,即必须把握好三个阶段――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3]。以“精准扶贫”为原则,进一步健全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涉及内容包括:首先,将资金有序管理,严谨管理,不同资金项目分门别类管放,资金流向实时记录;其次,最好尽可能将资金集中管理使用,减少中间环节或过多部门插手;最后,针对扶贫项目,要对其物品采购、项目进度等适时审查与核查。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实现“精”与“准”,一要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二要更有力地规范扶贫工作真正贯彻落实。

3.加大资金投入及监管力度。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GDp与政府财政收入也都呈增长趋势,那么扶贫资金的投入也应该同这两项一样,实现相近的增长率。但是,加大资金投入并不是盲目地增加,还要做到科学预算和科学管理。另外,一定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创新评审方式,提高评审质量,同时也要增强相应的惩罚措施。要让扶贫资金既要投得出,更要守得住,在精准扶贫的同时,还要科学扶贫。

4.构建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缩短贫富差距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构建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从而又会促进扶贫任务的实施。贫困人员一旦脱贫,或者说解决温饱问题,才能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身素质。反过来,这又有利于社会政治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达成一个理想的良性循环。

结语

我农村扶贫资金配置与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扶贫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扶贫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社会与群众共同努力,从系统着眼,从根源入手,将扶贫资金配置与管理问题进行改善,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扶贫事业。

参考文献:

[1]汪三贵.扶贫投资效率的提高需要制度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1997,(10):21-24.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3

一、工作开展情况:

自脱贫攻坚“大排查”动员会召开以来,浍光村两委干部及扶贫工作队围绕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六看六确保,严格按照“大排查”工作要求,重点做到“七个不落、一个不少”,全村应走访贫困户227户,截至9月27日,完成排查贫困户227户。共发现问题数 个,其中既知即改和目前已经整改完成 条,占问题总数的  %。正在整改  条,占问题总数的  %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真贫不落一人,全面覆盖:

存在问题:《扶贫手册》填写不够规范,存在错漏项的情况,帮扶措施和成效更新不及时;村级档案仍需完善。

    整改措施:对村扶贫小组长和新进村干部开展业务培训,按照扶贫手册填写模板规范化填写扶贫手册;加强与镇扶贫办沟通,在镇扶贫办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村级档案;通过遍访活动,由村扶贫办逐人、逐户核对户信息,确保户口述、村资料和扶贫信息系统三者一致。

2、资金不落一分,全面到位:

存在问题:部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不精准,未产生理想效益。

整改措施:芦笋种植基地项目后期管理缺失,因今年雨涝灾害项目投入损失较大,现已及时上报灾情损失。

3、政策不落一项,全面落实:

存在问题:政策落实有待加强,部分边缘户存在不满意情况。政策宣传存在死角,部分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理解不深。

整改措施:做好14、15年未享受政策贫困户思想工作,提高其思想认识和对待扶贫工作满意度。做好政策宣传,同时通过悬挂横幅、到户走访、扶贫宣传教育等方式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宣传到户、到人。

4、产业扶贫不落一户,全面对接:

存在问题:贫困户种养殖技术不高;产业补助资金使用未达到要求,存在福利化现象。

整改措施:通过开展产业技能培训班,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技术,减少贫困户因技术原因造成的资源损失现象。督促少部分贫困户严格按照自种自养标准进行种植养殖。

5、健康脱贫不落一家,全面完善:

存在问题:“351”“180”政策知晓率不足100%,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政策理解有偏差。

整改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同村卫生室对接,通过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帮扶责任人,开展三管齐下的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做好定期上门入户体检、诊疗活动,宣传健康扶贫政策。

6、搬迁不落一宅,全面安居:

存在问题:部分危房改造项目质量不高,有漏雨现象。

整改措施:加强与建设单位沟通,做好修缮工作,确保危房改造户能全面安居。

7、帮扶不落一方,全面聚力:

存在问题:部分帮扶联系人和基层干部走访过程流于形式,存在户家情况不明,政策不熟等问题。多元化社会扶贫有待于提升。

整改措施:督促帮扶责任人和基层干部做好贫困户的交流,村扶贫工作队加强对帮扶人培训,不断提高贫困户满意度。依托社会扶贫网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社会爱心人士关注扶贫事业,同时精心准备“10.17”扶贫日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力量对我村扶贫事业的帮助。

8、“双基”建设加快推进,不少一村:

存在问题:部分贫困户存在通自来水管但是未通水现象;“三大革命”专项整治仍须加强;村集体收入增长缓慢。

整改措施:针对部分贫困户自来水管通但是未通水现象,将及时汇总上报镇水利站,由水利站做好对接,确保在第三方评估之前全部通水,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继续做好全村垃圾清理和农村改厕工作严格按照示范村标准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用好区委组织部十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通过村集体资产投资,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下一步计划:

1、在镇委镇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下,通过大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及时整改问题,不断提升扶贫攻坚精准度,实现浍光村所有贫困户大排查核查的全覆盖。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4

关键词:农村财政扶资资金管理路径

随着我国政策不断重视农村建设,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也受到关注。扶贫资金管理的好坏能直接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现如今的扶贫资金管理出现不少问题,制度不健全和扶贫资金管理理念不足,降低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所以政府应重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建设体系的建设,来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一、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资金筹集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和社会筹集资金等,而社会筹集资金和政府拨款相比显得微不足道,就会发生各级政府在筹集资金时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扶贫资金筹措中的作用,而这种建立在非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资金筹集会诱发政府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流转的财政资金做出非法手段,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弱化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二)资金使用制度不健全

各级政府在以自身的利益为主去使用扶贫资金时,没有考虑到当代农民的主要去向是在外务工,在留守在家的是老弱妇幼群体,高估了受益群体,拨付到这些人民群众的财政扶贫资金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创造更多财富。而资金的投放方向往往背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经济效益,扶贫项目并没有发挥最大的效益,不能提升农村生产发展效率。

(三)资金的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能否给农民带来真正的财富,这与资金的监督管理是否落实到位有很大的关系。扶贫资金拨付到农民手中,需要多种繁杂的流程,资金在这些流程周转时,监督管理没有落实到位,相关人员就会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和挪用行为固然增加了扶贫资金成本。扶贫资金在投资项目时,参加人员大多数是村干部,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而资金的使用去向向群众公开的程度不高,群众的监督审计落实不到位,就会增加项目真实性的确认工作。

(四)资金运作管理运作不足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方向和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各级政府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行政机构的本位主义可能会加大资金使用方向和使用方式风险,这势必会大大减少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村扶贫资金项目规模,资金管理运作机构也比较多,资金流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洞,主要表现在各个机构部门之间权责界限模糊,发现问题时互相推诿,增加资金运作风险,导致资金运作效率不高,使财政扶贫资金没有发挥出正真的作用。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都有时间价值,资金是否能够及时注入决定着投资收益,而财政扶贫资金从申请到拨付会花费大量时间,使贫困户的急缺资金难以及时到位,增加了扶贫资金的运作成本,降低了农民生产自救的实施效率。

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存在不足

良好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能够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若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观念存在问题,就会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折扣。现如今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理念不足主要是太过于依赖外源性扶贫理念和一元化的扶贫绩效考核。

(一)外源性扶贫理念问题

农村扶贫资金在实施项目管理中,一味听从外源性扶贫理念,认为工作核心是农业发展和土地使用,扶贫观念较为落后,无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接轨,更无法消除贫困。而外源性扶贫管理观念管理工作往往缺乏市场洞察力,往往把把珍贵的扶贫资金投入到生产效率不高的农民和土地上,限制了农民自我生产能力和获取收入能力;投入到农业的扶贫资金,只能解决眼前的农民贫困,不能从根源上消除贫困。

(二)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缺少一套完善的扶贫绩效考核体系,中央财政拨给地方的扶贫资金主要受一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的指导,扶贫资金的计算主要考虑贫困人口的数量、农民的人均纯收人等因素,单一经济因素的计算方法忽略了各个经济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弱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综合运用率。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是以破坏农业生态和社会稳定为代价的,可见一元化的扶贫消极考核还会加大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因素的发生。

三、完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存在的不足的措施

(一)完善资金筹集制度

政府投入资金占主导地位建设扶贫项目的局限性是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者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所以资金管理者需要完善资金筹集制度,从根源上消除贫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村扶贫资金管理者需要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平台,宣传扶贫资金投入的作用和向社会公众展现扶贫资金使用清单,接受群众监督和审计,从而吸引社会公众投入农村扶贫项目的社会公众事业上,同时资金管理者应权衡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入量的比例。健全的资金筹集制度能够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消除现象的发生。

(二)健全资金使用制度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应当考虑当代农民的去向,政府应当建立专业人才扶贫资金管理程序小组,以此提高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决策能力及规范化的管理水平。积极推广互助型资金的使用,以合作社为平台,把上级无法细化到户的财政资金直接分配到农民手中,再把限制的农户资金集中,把使用权从政府转移到农民手中。能够切实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在扶贫资金公共管理平台上完成扶贫资金管理的一切操作,使资金的去向能够公开透明化统一管理。同时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构还需健全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中县级专户的管理及集中报账的制度,从而能够从根源上消除政府人员机会。

(三)落实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

精简财政扶贫资金的部分流程,减少资金接触人员贪污和挪用资金概率。同时扶贫项目的开发建议应有农民群众成立代表小组参加,扶贫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对项目的进度和资金使用状况要公布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保障扶贫资金发放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加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工作素养,建立奖惩机制能够有效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财政部门要不定期的是抽查扶贫资金的运作状况和资金使用效率,是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运作不足

规范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方式,让少量的财政资金能够正确投入到有前景的农业项目中,消除本位主义带来的风险。健全资金运作管理制度的单位权责划分,精简单位部门数量,是其各司所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是资金运作中发生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精简资金拨付过程,保障财政扶贫资金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放到急缺的贫困农民手中。

四、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理念建设

(一)保障扶贫资金理念与时俱进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拨付与使用要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吸取外源性扶贫资金管理理念优秀经验,结合当代农村市场发展创新性农业资项目。财政资金的拨付还应考虑各个地方的贫困等级,科学分拨部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保障扶贫资金的正确使用方向。全面考察农业市场的发展状况,解放生产力,建立能够脱离外界扶贫资金援助的自我经济供给体制,帮助农村贫困地区的农户实现减贫,减少返贫的机率。

(二)建立多元化扶贫绩效考评理念

多元化扶贫绩效考核评论不仅考虑了农村人口的数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因素还考虑多种经济因素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例如市场投入量和需求量,生态环境和社会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此来考核农村扶贫资金绩效。这种绩效考评的方式能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效益优先的法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财政扶贫项目规划,并重点监管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状况,从而提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政府逐年增加扶贫投入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手段和农村脱贫的强大动力。农村扶贫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了扶贫资金管理工作,农村财政扶贫资金在管理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若及时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完善资金筹集制度;健全资金使用制度;落实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完善扶贫资金管理运作不足,在从思想理念上下足功夫,认识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的资金使用考核绩效制度,以此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才能真正发挥出惠民利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翰雄.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29:12-14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创新;管理和使用;效益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82-02

秦皇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率先建成小康社会,两年实现脱贫的目标,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迫切。管好用好扶贫资金,是贯彻落实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政策、切实改变贫困地区贫困落后面貌、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实现率先脱贫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监管,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现根据秦皇岛扶贫开发现状,借鉴各地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经验,就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如下论述。

一、秦皇岛市扶贫开发工作现状

按照新的标准测算,秦皇岛市农村贫困人口在44万左右,其中,列入扶贫对象的达32.3万人,约占乡村总人口的16%。重点扶贫区域“一县两片”(89个村,青龙县50个村、卢龙县24个村、抚宁县15个村),)区域面积约占全市的60%以上。这些村致贫因素复杂,因灾、因病、因残、因老、缺劳、资源缺乏以及基础条件差等致贫问题都不同程度存在,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难度较大。秦皇岛市就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做出了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紧紧瞄准困难群体,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突出“一县两片”实施扶贫攻坚,全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确保实现率先脱贫的扶贫开发目标任务。

二、秦皇岛市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情况

(一)积极争取资金惠及贫困农户

近两年,秦皇岛市共争取到中央、省财政扶贫项目资金4636万元,扶贫小额信贷资金5200万元,落实产业化扶贫、连片开发、贷款贴息等项目33个,扶持贫困户7000户以上,减少贫困人口2.9万。

(二)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发展

两年来,89个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入960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个,完成扶持到户产业项目资金3000万元。发展设施种植产业,建蔬菜大棚636个。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发放种兔20万只,种羊5070只,基础母猪2840头,肉牛210头。发展林果产业,新栽板栗、苹果、核桃等38万株。秦皇岛市还争取到国家1200万元肉鸡养殖连片开发试点项目,在青龙县扶持200多个贫困户建5000只肉鸡标准棚264栋,年新增出栏肉鸡达792万只。

(三)创新机制提高成效

为扩大扶贫资金倍数,解决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等问题,探索扶贫资金使用长效机制,在全市选定20个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实施互助金试点。互助金总规模达到420万元,入社农户1021户,受益贫困户600多户。秦皇岛市扶贫办与国家扶贫基金会合作,在青龙县成立扶贫自立社,实施扶贫小额信贷项目。项目已累计投放小额信贷资金5200万元,扶持贫困家庭6300户、产业17个,促进就业8000余人。

(四)凝聚合力集中帮扶

通过国家、省扶贫工作队定点扶贫工作,市级领导扶贫包乡、联系村活动,市直机关、大中型企业、大专院校和驻秦部队与市扶贫重点村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以及基层建设年等活动,让更多贫困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通过不同渠道投入的帮扶资金(含物资)共1380万元。

三、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部门多,统筹协调难

财政扶贫投资多头分配管理的格局,影响了扶贫开发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目前政府扶贫开发资金由水务、农业、发改、财政等行业主管部门按条条层层下拨到对口部门,没有列入政府投资计划统筹安排。由于资金渠道来自不同部门,各自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出现了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现象。

(二)扶贫贴息贷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扶贫贴息贷款作为扶贫投入的重头戏,但银行是自负盈亏独立的金融实体,首先考虑的是贷款风险,存在“嫌贫爱富”的思想,资金充足的企业收到贷款的机会就多,而没有抵押的贫困户,得到贷款扶持的概率较低,存在扶富不扶弱,惜贷、怕贷现象,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三)扶贫开发管理机构不够健全

从近年来实施的扶贫项目来看,绝大多数扶贫项目资金规模小而数量(个数)较多,且涉及的行业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等,因此单靠扶贫部门监管,要对所有的项目逐一监管并验收,难以管理到位。

(四)扶贫规划与实际资金投入存在较大差距

县级财力困难,扶贫开发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由于贫困县地理位置偏远,气候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财政供需矛盾突出,造成资金缺口较大。

(五)部分项目效益不显著。

个别单位往往重资金争取,轻资金管理;重资金分配权力,轻资金监管责任;分配资金时“插手”,监管资金时“甩手”。对资金项目如何安全运行,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责任意识。

四、创新模式,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和使用

(一)整合各方力量,营造大扶贫工作格局

充分发挥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作用,整合各方力量,集中投入、连片开发、整合项目,让各扶贫开发项目产生抱团效应。应加强各级项目管理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分类建立统一的项目库,统筹安排,避免多头申报,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渠道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建立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各级地方扶贫资金要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市和重点县每年要拿出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的1%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实施自主扶贫县要按照不低于全县行政村总数5%的比例,区不低于全区行政村总数10%的比例,确定贫困村进行扶持,每个贫困村五年内资金投入应不低于80万元。

2.将涉农专项资金以及社会扶贫资金捆绑起来使用

资金分头管理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扶贫资金整体效益的发挥,极不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亟待改革完善。建议财政性扶贫资金中,由财政和扶贫部门统一管理,与农业、林业、水利等资金管理体制一致,以提高扶贫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3.调动贫困群众投资的积极性

发挥农民在扶贫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有偿滚动使用扶贫资金的基础上,推行互助式扶贫方式,建立以财政扶贫资金为引导,村民自愿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的互助金为依托,无任何附加条件的社会捐赠作为补充的国助、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支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渠道更多。

(三)集中财力突出抓好产业化扶贫

拓宽扶贫资金的投向,支持贫困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扶持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帮助贫困乡村、贫困农户按照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合理开发当地资源,逐步形成区域性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农民增收的稳定来源。拥有旅游资源的地区发展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山戎羊、肉鸡、特种养殖等养殖业,板栗、核桃等林果业,食用菌、温室蔬菜、中药财、山野菜等种植业。依靠资金的扶持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确保脱贫不返贫。

(四)提高科技投入比例,增加扶贫开发项目的科技含量

各级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科技研究、推广及培训资金投入,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增强项目的生命力,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文化水平及科技运用能力。

(五)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力度,充分发挥扶贫贷款贴息的作用

在政府搭建的贴息这一平台上,让银行和农户,银行和企业“自由恋爱,牵手姻缘”,实现真正平等自由的合作、互利、双赢。把贴息资金做大做强做活,改变多年来财政扶贫资金孤军奋战的局面。进一步放宽条件,降低门槛,鼓励更多的农户和企业利用信贷资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充分发挥贴息资金的“杠杆作用”,筹集更多的信贷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建设中项目贷款。

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的特殊性,获取贷款难度较大,贷款效益有限。项目贷款在支持对解决贫困户温饱、增加收入的同时,重点支持有带动和扶持作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贷款执行年利率3%的优惠利率,建议学习借鉴丹东市的经验,突破政策限制,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利率补贴(辽宁丹东补贴6%贷款利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著)。

(六)加强对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和后续管理工作

1.做好项目初审,严把项目申报关

建立项目专家评审制。要先拿出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方案,经有关方面专家进行评审论证,对扶贫项目实行前置源头的监管,提高扶贫资金投放准确度。

2.认真项目监管,严把项目验收关

建立定期报告制度,随时掌握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纪检监察要全程参与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开展经常性检查和重点检查、随机抽查,确保扶贫资金无截留、挪用现象发生。建立项目验收共同参与制。扶贫办与财政部门共同组织乡镇、村验收。

3.坚持报账制度,严把资金使用关

扶贫资金管理由县级财政报账,实行专户核算避免扶贫资金被变更用途、挤占挪用。

参考文献:

[1]章康华.顺应时代进步潮流把握形势发展要求奋力开辟扶贫和移民工作新局面[J].老区建设,2013,(5).

[2]胡勇.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1,(8).

[3]范永忠.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制度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10).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6

    

市扶贫办:

    按照某省2017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中央巡视组指出、某省自查发现问题、国家和省专项通报、国网系统疑点数据问题和全市脱贫攻坚检查考核、扶贫审计、平时工作掌握问题整改台账和某市扶贫办整改工作的要求,某市某乡对自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整改组织推进情况

某乡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市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问题整改的要求,坚持抓扶贫脱贫和整改落实不放松,把整改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践行“四个意识”、对党绝对忠诚的现实检验。全力以赴抓好问题整改,对四本问题整改台账的问题,认真整改。成立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逐项进行整改落实,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效果。全面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要严格责任制度,保证问题整改全面完成。

二、具体问题整改情况

   某乡高度重视此次整改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狠抓推进落实,确保全部整改到位。对照《某省2017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问题整改台帐》《中央巡视组指出问题和某省自查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国家和省专项通报、国网系统疑点数据问题整改台账》《全市脱贫攻坚检查考核、扶贫审计、平时工作掌握问题整改台账》这四本问题整改台账和市扶贫办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乡在2018年5月19日立即召开党委会,紧急部署,会议上责成由***和9个村支部书记负责,按照四本问题整改台账进行自查,并制定问题整改台账、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和成立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5月20日召开乡村干部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大会,会上要求逐条逐项进行整改并落实整改责任人,6月15日前对问题整改完毕。现已整改完成了19个问题,还有1个问题正在整改,7月末完成。

1、省际交叉考核发现,存在老人贫困户分户现象突出问题。老人大多有儿女,子女没有完全尽到赡养义务被评为贫困户。存在“财产留儿女,债务归父母,父母交政府”的现象。

整改措施:对于分户的老年户,要进行严格的审查,了解分户的真实目的,对于正常分户的按照规定办。对于抱有其它目的分户的对其讲清政策,引导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分户观,还要依靠自己的子女养老,子女确实有困难的再找政府解决。

整改成效:通过整改,有子女或孙子女的老人贫困户,其子女或孙子女均表示愿意尽赡养义务,愿意拿赡养费并照顾老人,子女确实有困难的,政府再帮助解决。

整改进度:已完成。

2、第三方评估显示,在贫困识别不够精准上,存在错评现象。错评户家庭人均纯收入均稳定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现象。 

    整改措施:查所有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看是否起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收入超过的找出具体原因(两不愁,三保障,子女赡养方面)。

整改成效:通过调查,个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现行扶贫标准,自身有重大疾病或解决不了安全住房,所以被评为贫困户。

整改进度:已完成。

3、第三方评估显示,在贫困识别不够精准上,存在漏评现象。因住房安全、基本医疗无保障导致漏评的比例较高;因低保与建档立卡两项制度衔接不到位,未做到应纳尽纳。

    整改措施:查找边缘户,看是否有收入过低,因住房安全、基本医疗无保障导致漏评的。

整改成效:通过调查,边缘户虽然住泥草房,但自身人均纯收入能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不存在漏评问题。

整改进度:已完成。

4、省际交叉考核发现, 存在有些贫困户不清楚新农合报销政策,少数贫困户不知道怎么报销。

    整改措施: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村村通广播、屯组大喇叭、宣传单、政策明白卡等方式和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市帮扶干部、乡村医疗单位等途径宣传和讲解医疗保障政策。

整改成效:通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市帮扶干部、乡卫生院及村卫生所等入户宣传,贫困户清楚了报销政策,知道“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

整改进度:已完成。

5、省际交叉考核发现,贫困户因为拆旧建新自已还需要增加投资至今未进行房屋改造。

    整改措施:加大宣传危房改造补助政策,鼓励贫困户建设或购买符合要求的安全住房。

整改成效:通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入户宣传危房改造政策,大多数贫困户表示愿意危房改造或购买安全住房,目前已有66户完成了危房改造,56户计划建设,其中20户正在建设,预计在7月末全部完成贫困户新建房、维修房、购买安全住房、租赁房屋。 

整改进度:未全部完成,7月30日前全部完成。

6、第三方评估显示,产业扶贫招数不多,推进慢,产业扶贫项目少。

整改措施:联系市各帮扶单位同乡村共同研讨发展产业项目,让贫困户有长期稳定收入。

整改成效:各帮扶单位同乡村共同开会研究,已经确定庭院经济小菜园产业项目,由帮扶责任人负责销售蔬菜。

整改进度:已完成。

7、第三方评估显示,存在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扶贫工作成效。

整改措施:对上级政策、项目、资金投入形成的村级固定资产,严格进行管理,确保所有权在村,探索有偿使用,实现保值增值。严格“三资”管理制度,保证村级资产、资源、资金按照规定使用,避免浪费,通过“三资”管理,增加土地、林地发包收入,壮大村集体收入。

整改成效:经管中心对村级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护。对村级土地、林地发包严格执行竞价发包,增加村集体收入,严控村级各项支出,避免村级资产、资源、资金的浪费。

整改进度:已完成。

8、中办通报指出,不同程度存在基层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战能力弱、想干不会干的问题。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增收脱贫能力明显不足。

整改措施:提升包村干部业务能力,组织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学习业务知识,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确保帮扶工作成效。组织包村干部参与到产业扶贫工作各环节中去,宣传、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的各项政策措施。定期召开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针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个分析并予以解决。

整改成效:已经组织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学习,确保帮扶工作成效。组织包村干部参与到庭院经济小菜园、特色养殖等产业扶贫工作各环节中去。已经召开了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整改进度:已完成。

9、省际交叉考核发现,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帮扶效果不明显。帮扶单位和乡乡因人因户精准施策不足。

整改措施: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自身发展意愿和自身能力因人因户精准施策,提高帮扶成效。

整改成效:根据贫困户自身发展意愿和自身能力发展庭院经济小菜园,提高帮扶成效。

整改进度:已完成。

10、中办通报指出,召开专题扶贫领导小组会议少,多是和别的会议一起开。

整改措施:涉及扶贫工作必须召开专题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和专题干部大会。

整改成效:已经多次召开了专题某乡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和脱贫攻坚问题整改专题干部大会。

整改进度:已完成。

11、存在市乡村少数干部政策不熟、情况不明,掌握脱贫攻坚政策不全面不到位。

整改措施:组织召开全乡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议,对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进行教育、住房、医疗、饮水、产业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各项扶贫政策,增强帮扶能力,扎实做好帮扶工作。

整改成效:组织召开了全乡脱贫攻坚业务培训会议,对乡村干部、帮扶责任人进行教育、住房、医疗、饮水、产业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培训,由其是严格对帮扶责任人的管理。

整改进度:已完成。

12、存在群众掌握脱贫攻坚政策不全面。

整改措施:全面梳理各项扶贫政策,组织扶贫干部认真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内容,扩大政策宣传面,努力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知晓度,使群众能够达到了解政策、会用政策。

整改成效:通过广播、入户走访宣传,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让群众了解政策,用政策。

整改进度:已完成。

13、对扶贫工作指导、培训不够,个别干部存在不会干现象。

整改措施:请市扶贫办业务人员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业务培训,加强对本乡扶贫工作指导,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确保帮扶整体工作成效。

整改成效:市扶贫已经对主管扶贫干部、扶贫专干进行了培训。再对村级干部进行业务培训。

整改进度:已完成。

14、扶贫政策宣传、典型选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对贫困群众教育引导不够,缺少帮助贫困群众克服依赖、懒散、等靠要心态的具体办法、措施和行动。

整改措施:由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深入贫困户家中做贫困户思想教育工作,与贫困户谈心交流,克服等靠要思想,积极帮助谋划增收项目,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广泛开展文明脱贫户评比活动,树立脱贫光荣的正确导向,通过选树典型,弘扬社会正能量。

整改成效:对个别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深入其家中做思想教育工作,并与其子女交流,让贫困户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强脱贫的信心。

整改进度:已完成。

15、据2018年全国扶贫开发管理系统信息反馈,脱贫人口与住建部危房改造系统比对结果显示,我乡住危房的已脱贫户2户。

整改措施:某乡对涉及的2户脱贫户,我乡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主管扶贫的副乡长***同志和乡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核实,经核实,某乡**村已脱贫户***在脱贫时(2016年末)名下房屋已经出售,与其哥哥并户共同居住,房屋为安全住房。某乡**村已脱贫户***在脱贫时(2017年末)居住的为新建砖房,属于安全住房,目前仍在此房内居住,因住建系统未进行更新造成信息比对不一致。

整改成效:已经把以上两户的佐证报到住建部门,由住建部门把危房改造系统数据变更过来。

整改进度:已完成。

16、村两委干部缺乏创新性方法。

整改措施:抓好村两委干部的教育培训,推行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制定明确工作目标,严格考核。

整改成效:已经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教育培训,增强村两委干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整改进度:已完成。

17、档案资料填写不规范、空表多、佐证材料不全;帮扶责任人普遍到贫困户家中记载相关事项不及时,导致档案填写缺项漏项较多的问题。

整改措施:帮扶责任人和包扶干部对档案重新整理,填写不规范的及时纠正,缺项漏项要补填上,缺少的佐证材料都要补齐。

整改成效:帮扶责任人和包扶干部对档案重新整理,对档案的缺项漏项补填上,缺少的佐证材料已经补齐。

整改进度:已完成。

18、部分脱贫户档案有漏项,不完善,不规范

整改措施:帮扶责任人和包扶干部对脱贫户档案重新整理,填写不规范的及时纠正,缺项漏项要补填上,要完善好脱贫户的档案。

整改成效:已经对档案的缺项漏项补填上。

整改进度:已完成。

19、档案资料信息更新不及时。

整改措施:帮扶责任人和包扶干部对脱贫户档案重新整理,填写不规范的及时纠正,缺项漏项要补填上,要完善好脱贫户的档案。

整改成效:已经及时更新档案信息,使档案更准确,更完善。

整改进度:已完成。

20、向市级平台录入数据信息不及时,整体缺乏完整度和精准度。

整改措施:加强系统软件学习,增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

整改成效:市扶贫已经对主管扶贫干部、扶贫专干进行了培训。

整改进度:已完成。

三、整改工作取得成效

1、强化了思想认识。通过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切实强化了乡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坚决纠正思想偏差,把问题整改的更彻底。

2、强化了责任意识。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整改的问题,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召开了全乡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大会,针对问题逐条研究整改措施,落实了整改责任人,明确了整改时限,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完善了问题整改相关证明资料,成立了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

3、工作作风得到了提高。通过这次问题整改,乡村干部增强了对问题整改工作的重要性、时限性、严重的认识,能够深入村屯,把各类扶贫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工作作风得到提高。

4、传递工作压力。为了全面完成问题整改工作,研究制定了问题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由乡纪委书记对乡村干部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强化乡村干部工作责任意识、增强扶贫工作学习意识、问题整改意识,层层传递了工作压力。

四、整改中发现的问题

1、乡扶贫人员扶贫工作有时与自身本职工作发生冲突,帮扶责任人发挥作用不强。

 2、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强,有待提高。

 3、个别有智力障碍的贫困户把家庭资料袋或袋内材料弄

丢,还需重新补充。

五、下步整改长效打算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挖问题根源,确保各项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并长效保持。

一是持续跟踪问效。坚持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反弹;严格按照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强化跟踪督查,狠抓工作落实,确保问题一次性整改到位。

二是落实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村级主体责任,从各个环节入手,深入排查全乡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项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整体提升全乡脱贫攻坚水平。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查找问题。以四本问题整改台账中的问题以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为突破点,找准症结,全面查摆,举一反三,把问题找准查实,细查细究,彻查彻改,改得全面、整得彻底,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7

一、扶贫开发领域破坏廉洁政治生态案例分析

2015年11月以来,福建省纪委牵头协调财政、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了扶贫专项资金检查,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规违纪问题。据统计,截止2016年12月底,全省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线索1374条,目前已核查1339条,立案436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60人,诫勉谈话、廉政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等1304人,省纪委先后分4批在全省范围内通报30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典型案例。以宁德市周宁县为例,周宁县李墩镇老区办(前)主任蒋某怀在2009-2012年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保管、发放李墩镇东山村第一期、第二期造福工程扶贫资金的过程中先后两次侵吞扶贫补助款,共计576930元,。受“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环节存在漏洞、扶贫开放领域监管督察机制不健全、扶贫开放领域问责考评制度不健全、扶贫开发领域群众举报渠道不顺畅”等因素影响,蒋某怀的违法行为直至2016年下半年才被发现。其在2016年9月因涉嫌贪污扶贫款被检察机关移送审查,同年12月15日,周宁县法院对该案进行开庭审理(当天未宣判),并与周宁县纪委联合开展“蒋某怀涉嫌贪污案”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周宁县涉农惠民扶贫资金监管部门领导干部、各乡镇党委书记、县城区副科级以上学校校长等30多人参加旁听庭审活动。[1]从这一案例可以看出,蒋某怀案对宁德市周宁县的廉洁政治生态造成一定破坏,这是周宁县法院与周宁县纪委联合开展“蒋某怀涉嫌贪污案”旁听26庭审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原因。这一案件的主要成因是:扶贫开发资金管理环节存在漏洞,使蒋某怀得以两次侵吞扶贫补助款;扶贫开发领域监管督察机制不健全,蒋某怀两次侵吞扶贫补助款的行为未被及时发现;扶贫开发领域的问责考评制度不健全,未能在问责考评过程中及时发现、遏止蒋某怀侵吞扶贫补助款的违法行为;扶贫开发领域的群众举报渠道效能较低,导致蒋某怀在2009-2012年期间两次侵吞扶贫补助款之后4年才被发现;扶贫工作违纪违法的预警教育机制效能较低,蒋某怀侵吞扶贫补助款之前,国内已出现过类似案例,但扶贫工作违纪违法的预警教育机制未充分发挥效能,未能对蒋某怀形成警示。

二、扶贫开发领域优化廉洁政治生态面临的问题

强调:“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玩猫腻。”[2]对贫困群众而言,扶贫资金非常重要,但从某些地方当前的巡视巡察、举报、执纪审查等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扶贫领域腐败问题较为突出,吃拿卡要、雁过拔毛、优亲厚友、截留私分等现象并不鲜见,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扶贫政策的落实难以走完“最后一公里”,“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甚至导致致力于惠民的政策对群众利益造成损害。整体而言,扶贫开发领域优化廉洁政治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1.不作为、乱作为和行为未有效减少。不作为、乱作为和行为未能有效减少主要源于六个方面:扶贫对象精准识别过程中和扶贫项目建设验收、脱贫验收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现象;极少数公职人员虚报扶贫项目套取、骗取、截留、挤占、挪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或冒领、私分贫困户扶贫补贴资金;某些公职人员违规使用扶贫资金、安排扶贫项目优亲厚友或谋取不正当利益;扶贫政策、项目和资金落实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现象;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不足额、违规结存,不按规定和程序擅自调整变更扶贫项目;某些公职人员违反政府集中采购、公开招投标等规定实施扶贫项目。[3]2.某些部门和公职人员成为破坏廉洁政治生态的重点部门和重点人群。从扶贫开发领域破坏廉洁政治生态近年的案例中可以发现:某些部门和公职人员成为破坏廉洁政治生态的重点部门和重点人群。重点部门主要是涉及扶贫开发领域资金和项目操作的部门,在乡镇主要是民政、村建、农业、教育、财政等镇直部门和村(社区);重点人群是以上相关镇直单位的工作人员和村(社区)分管扶贫开发领域工作的公职人员。这些部门和公职人员为了谋取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而挪用、克扣甚至侵吞扶贫补助款,破坏了扶贫开发领域的廉洁政治生态。3.扶贫开发领域政策的效能有待提高。近年,扶贫开发领域诸多政策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贫困率,但扶贫开发领域政策的效能有待提高。从基层操作上看,这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精准识别扶贫开发对象存在问题。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反复要求各部门及公务员不得在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之中优亲厚友,但这一现象依然存在。目前,确定扶贫开发对象必须经过村民代表审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审核,在这一基础之上,镇村干部会再次入村复核,经历一系列公开或公示程序之后才能确定扶贫开发对象,但这一程序运作过程中依然存在极个别人员识别不清的问题,这一并非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明显受损。二是部分扶贫开发主体未充分重视注重扶贫开发效果。部分乡镇落实扶贫开发政策过程中脱离实际,将扶贫资金挪用至有助于这些乡镇领导者升迁的项目上,造成扶贫资金的浪费。三是对扶贫开发政策效能的监察力度较低导致某些扶贫开发政策流于表面。目前,各级政府尚未构建针对扶贫开发政策落实情况的、完备的监察机制,这一情况的存在导致某些扶贫开发政策流于表面,难以真正发挥惠民效能。4.扶贫开发领域机制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扶贫资金发放、使用的监管制度不够健全。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扶贫开发资金乱发放问题,提升了扶贫开发领域廉洁政治生态恶化的可能性。二是扶贫开发领域政务公开不规范。具体表现为:扶贫开发领域政务不公开、少公开或公开不到位;扶贫开发领域政务公开渠道单一,扶贫开发领域政务公开效果较差。三是针对扶贫开发领域公职人员展开的廉政警示教育不足,未能筑牢岗位责任意识和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四是扶贫开发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扶贫开发部门难以独立完成扶贫开发任务,这一任务的完成需要政府各部门、社会组织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必须发挥这些主体的作用、强化这些主体之间的联系,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扶贫开发部门与其它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难以有效助推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

三、扶贫开发领域优化廉洁政治生态面临问题的成因

1.对扶贫开发主体的监管和教育力度不足。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对防范扶贫开发领域廉洁政治生态恶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所展开的宣传教育的针对性较差,未能有效地防范扶贫开发领域廉洁政治生态恶化。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尚未严格监管扶贫开发领域的政府部门和某些公职人员,在这些部门和公职人员群体中展开的自查自纠较少或力度不足,这一情况的存在是某些公职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挪用、克扣甚至侵吞扶贫补助款的重要原因,这些情况的出现恶化了扶贫开发领域的廉洁政治生态。2.扶贫开发领域政策实施情况的核查力度不足。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尚未有效地开展针对扶贫开发领域各项政策实施情况的巡查督导,针对这些政策实施情况的重点督查和随机抽查也开展得较少,致使扶贫开发领域的某些政策未得到有效实施,进而引致扶贫开发整体效能偏低。另一方面,2016年7月8日开始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效能尚未完全显现,尚未有效监管不认真执行扶贫开发领域政策的部门或公职人员。3.扶贫开发相关机制不健全。一方面,扶贫开发领域政策执行情况的核查机制尚不健全,相关纪律的执行力度也不够高,致使某些公职人员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以身试法。另一方面,执行扶贫开发政策的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尚不健全,如县级政府尚未建立由检察院、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国土局和乡镇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扶贫开发领域的信息获取机制也不够完善,难以及时、有效地获取与破坏扶贫开发领域廉洁政治生态的行为相关的信息。

四、优化扶贫开发领域廉洁政治生态的途径

扶贫开发领域优化廉洁政治生态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减少扶贫开发领域中不作为、乱作为和行为,这一任务的实现有赖于以下举措的实施:1.强化对扶贫开发主体的监管和教育力度。第一,强化预防,提高宣传教育针对性。提高对扶贫开发领域贪腐行为的防范意识,对出现贪腐意图的公职人员及时展开教育、警告。组织重点单位、重要领域、关键岗位人员召开专题会议,实行廉政谈话。利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短信和宣传品等宣传渠道,强化宣传效果。并将从扶贫开发领域之中查处的贪腐案例作为警示教材,采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旁听庭审等方式,对涉及扶贫工作的乡镇站所、村(社区)“两委”负责人等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报曝光典型案例等举措筑牢岗位责任意识和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第二,传导压力,开展自查自纠。明确村(社区)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镇直相关所站负责人为具体责任人,在相关镇直所站和村(社区)开展自查自纠行动,从不作为、乱作为和三个方面自查扶贫攻坚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项目组织实施不力等突出问题,认真排查廉政风险点,标出岗位风险点等级,提出风险防控针对性措施,建立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并上报镇纪委,由其做好跟踪督促。2.提升对扶贫开发领域政策监管力度。第一,巡查督导,开展重点督查和随机抽查。按排查摸底、监督检查、查办案件、整改规范等四个步骤,在相关镇直所站和村(社区)进行重点督查和随机抽查,围绕问题导向,通过开展对扶贫领域政策落实、资金使用、项目管理、低保、危房改造、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以及党员干部作风纪律和腐败等问题的监督检查,着力排查扶贫攻坚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项目组织实施不力等突出问题,发现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题,查处通报不作为、乱作为和的典型案件,以切实减少和防范扶贫开发领域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为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综合考虑违纪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类处置。属于党员干部涉嫌的问题,一律要进入案件查办程序。属于庸懒散拖、为官不为、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的问题,将按照“”类案件进行查处。对涉及工作方式、制度机制、监管落实方面的问题,将责成相关单位进行认真整改,上报整改报告,抓好整改落实。第二,发挥《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效用。《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实施意味着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增加了一个强大的制度武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按照2015-2020年度加强监督执纪问责助推精准扶贫的工作意见、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责任追究办法等文件要求,加强对履行脱贫攻坚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有效履职。必须严格执行问责条例,不断强化责任追究,通过严肃问责助推相关单位和负责人切实承担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党组织落实监管职责。3.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领域相关机制。第一,严格执纪,加大查处力度。加强问题线索的移交、梳理及研判,切实做好问题线索的核实及处理,存在违法行为问题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按照“无、全覆盖、零容忍”的原则展开扶贫开发领域贪腐现象的治理,坚决、及时地查处这一领域之中存在的贪腐现象,并视具体情况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启动“一案双查”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第二,拓宽渠道,建立问题线索台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从中央省市县通报的扶贫开发领域容易滋生贪腐现象的次级领域入手,从纪律审查中的线索入手,拓宽问题线索来源信息渠道,通过群众投诉举报、检查督查和纪律审查等途径全面收集问题线索,对已掌握的问题线索则按照“五类原则”及时加以分类处理,建立问题线索台账。第三,强化沟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级政府建立由检察院、农业局、教育局、财政局、国土局和乡镇政府参加的联席会议,乡镇相关所站在镇纪委主持下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对扶贫开发领域的工作情况及时展开分析,切实有效地防范、查处这一领域之中出现的贪腐现象。

在2016年7月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指出:“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总攻的号令已下,要打赢这场攻坚战,既需要精准施策、上下同欲,更需要严谨的制度和纪律,在冲刺的道路上保障每一项政策落实到位,保证每一分资金用在扶贫攻坚领域之中。2017年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各级政府必须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的力度,优化扶贫开发领域廉洁政治生态,为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健康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叶椿美单位:中共周宁县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夏岩缘,刘胜强.涉嫌贪污扶贫款周宁一干部被公诉.人民网.,2017-01-30.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农村的扶贫事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各级政府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为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像资金到位不及时、制度不完善以及资金管理不合格等等,这都影响着农村财政资金运行的管理工作的发展。为此,本文首先对制约着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问题以及提升我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农村财政扶贫政策的发展,为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

二、制约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问题

(一)制约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扶贫理念障碍

首先,制约着我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提升的理念之一就是纯支农性扶贫理念。目前,我国在实行农村财政扶贫政策时,主要采用的是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理念,其主要强调的是我国的三农问题,并且在农村地区扶贫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财政资金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将本来就不多的资金都运用到了解决三农问题当中去。目前,之所以农村贫困问题不能够彻底解决,主要的原因就是农民没有能力获得持续性高收入,并且农村都是小农生产,在农业作业生产时,缺少有效的、合理的作业模式,导致生产效率不高。

其次,纯经济指标考核理念降低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目前,我国的各级政府在进行农村财政扶贫事业时,首先对农村农民的纯收入作为考核的重点,同时也将其作为了经济指标,但是根本没有考虑到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只是简单地进行分析,这样一来,各级政府对多种贫困诱因分析的能力大大降低,同时政府扶贫资金的运行效能也会有所降低。另外,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是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如果农村的环境受到破坏,长时间下去,也会导致农民的生活变得贫困。

(二)制约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用效率的管理流程问题

首先,投资管理的权责具有很大的不对称性,这大大降低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效率。近些年,我国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视,并且也将其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国的各级政府对扶贫资金的管理责任以及权利具有很多大的不对称性,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同时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也有所降低,那么农村财政扶贫工作也就很难落实,如果资金使用不当,就影响了农村贫困户的利益。我国的扶贫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出多门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进行扶贫项目资金申请的时候,项目资金的审批以及扶贫资金管理机构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为部分地方政府提供了获取扶贫资金支持的非常规途径,那么在地方政府申报财政扶贫资金的时候,就会出现同一个申报扶贫资金的项目会出现多方申报的现象。

另外,我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对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力度较轻,甚至忽视对其进行管理。地方政府在对财政扶贫项目进行申报的时候,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对申报的过程的管理却不重视。那么就导致了财政扶贫资金申请出现了重申请、轻过程的现象。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在制定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效能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扶贫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所需的资金的必要关注。在对扶贫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资金进行规划时,工作不到位,在财政扶贫资金进行投入的时候,其规模的大小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会导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出现失控的局面。另外,在的扶贫资金项目的过程进行管理的时候,根本不会按照原有的预算进行控制,这很容易出现贪污腐败、虚假报账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提升我国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建议

(一)建设强化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的制度

首先,立法机构应该不断地完善政策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以此来不断强化农村财政扶贫项目的立法工作。另外,我国的各级立法机关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推动农村扶贫立法工作,并使其升级。要出台相关立法,主要的内容应该是既能够给农民带来福利,使其切实得到扶贫资金,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激励我国的各级政府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给农村的建设带来更大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财政扶贫项目管理制度,有利于扶贫资金的管理,提高其运行的效率。

另外,我国的各级政府应该从强化农村扶贫组织机构的协调力的角度来不断地对农村财政扶贫制度进行强化。目前,我国农村财政扶贫工作出现政出多门的现象,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用合理的制度对政府各部门的力量进行制约,逐渐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协作关系。长时期一来,面对着财政扶贫工作的展开,各级政府的职能没有很好地进行分配,职能交叉问题比较严重,因此要不断地推动行政体制进行改革,逐渐改变政府行政工作的方式和作风。另外,各级政府的行政工作流程对财政扶贫工作来说也至关重要,具有合理的工作流程会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还会大大提高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的效率。

(二)规范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用效能的流程控制

首先,财政扶贫资金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地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流程的控制,对财政资金进行申请时,要对申请流程进行简化。在过去的申请工作中,由于流程比较烦琐,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同意才可以,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滋生贪污腐败的现象,因此,应该将财政扶贫资金申请流程简单化,同时还能够避免因流程烦琐而导致资金耗费大的现象发生。另外,还要将财政扶贫资金的申请进行公开处理,这能有效地抵制贪污受贿的现象出现,公开化处理方式能够将财政扶贫资金透明化,并且还能够加强社会对财政扶贫事业的支持,同时大大增强了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

另外,财政扶贫资金的运用方向需要明确,并且还需要对财政扶贫的政策进行优化。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对政府工作的宗旨进行深刻了解,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扶贫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扶贫资金的主管机构应该对农村的发展给予支持,比如公共设施的建设、饮水工程的建立、农村道路的修建等等,都应该予以大力度的支持。另外,还要对农村的农业发展进行扶持,给予其技术支持,增加农业生产,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利益。

四、结语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9

一、转导乡基本情况

转导乡总户数5121户,总人口23302人,少数民族人口12167人,占总人口的53.4%。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9户5398人,占全县总贫困人口的八分之一。2016年共脱贫174户785人,2017年预脱贫351户1644人,其中前坪、王家庄、中湾3个村整村脱贫241户1199人,三湾村预脱贫18户98人, 落龙沟、转导、酒坊和大湾4个非贫困村脱贫92户347人。由于地处偏远落后山区,经济文化落后,全乡贫困人口多、面积大、程度深,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在政治意识方面。乡党委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意识,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学习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以及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会议文件精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在领导核心方面。加强领导,完善机制,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

(三)在主体责任方面。乡党委政府周密部署,制定出台《转导乡2017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转导乡2017年扶贫开发产业扶持项目实施方案》,通过产业项目引领脱贫目标任务。强化主动认领意识,认真梳理省市县督查单位反馈的突出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精心制定突出问题整改方案,明确问题清单、时限要求、整改措施和具体责任人,精心谋化脱贫攻坚整改工作。

(四)在监督责任方面。乡纪委成立督查领导小组,定期对驻村工作组的履职情况开展督查;按照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真管真严、敢管敢言、长管长严,坚决禁止出现对党组织职权范围内发生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

(五)在牵头抓总方面。乡精指办专人负责扶贫大数据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动态管理,及时更新贫困户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做好信息收集整理,为扶贫工作提供数据信息。

(六)在帮扶工作方面。省水利厅、司法厅、金融办等3家省级单位选派12名干部帮扶6个贫困村,帮扶单位领导赴贫困村考察92人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01万元,用于大雁养殖、黄芪和青薯9号高产马铃薯种植、药材种植补偿等扶贫项目实施,慰问物资折款36.3万元,赈灾救济送温暖6万元;基础设施投入573万元,用于修建接官岭街道和水窖、新建村级文化广场、村部土地转让费、垫付贫困群众硬化路自筹款、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桥梁涵洞修建、新农村绿化等项目;文化教育投入6.5万元,资助贫困学生662人;帮助引进省农牧厅项目资金60万元,在王家庄村、接官岭村新建标准化养殖场12座。县卫计局等6家县级单位选派11名干部帮扶6个贫困村,帮扶单位领导赴贫困村考察35人次,慰问物资折款32万元,赈灾救济送温暖2.6万元;基础设施投入35万元,用于村部土地流转费和红合岘村户外旱厕修建项目;县农牧局举办贫困户劳务就业培训2期,共316人次。

(七)在资金落实方面。乡纪委针对产业项目扶贫、医疗扶贫、社会保障扶贫、职业培训扶贫等问题开展督查,深入村社、贫困户家中,全程监督扶贫工作各项流程,并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群众广泛监督,确保资金及时拨付、使用精准、专款专用、发挥效益。   

(八)在干部履职方面。随机抽查驻村工作队到岗工作情况;召开座谈会,了解第一书记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听取意见建议;建立微信群,要求各成员每天将自己的工作情况发到群里,及时掌握工作动态。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学习意识不强。平时忙于抓具体业务工作,对中央、省市县委精准扶贫会议精神学习不够,对脱贫攻坚政策领会不透,思想认识不深,缺乏调查研究,存在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倾向。例如:部分干部作风漂浮、人浮于事,责任压实不到位,开展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不扎实,导致基础数据不详实。在“回头看”中,发现部分村社存在识别不准、漏人漏户、数据不清、信息系统数据填报错误等现象;有些村甚至将拥有小轿车(价值超过5万元)、大型机械、年收入大于36000元的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乡村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不规范,相关影像资料不齐全。

(二)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责任意识不够强,宣传政策、帮扶认亲、收入检测等工作浮在表面,对脱贫工作思路不够宽;贫困村“两委”班子有依靠第一书记的思想,对本村老百姓引导、教育不够,贫困户依赖政策不愿脱贫,没有激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广大干部对扶贫政策学习氛围不浓,对相关政策理解不深入。同时,对贫困户开展扶贫政策的宣传手段单一,宣传内容不丰富,致使贫困户对精准扶贫政策知晓不全。例如:部分村干部在精准识别、安排项目时优亲厚友,隐瞒贫困户家庭成员信息,在核算收入时存在虚报、瞒报、漏报现象。

(三)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乡、村两级党组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不强,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对脱贫攻坚中的重要工作布置、重点项目安排,研究分析不够深入、工作部署不够及时,对项目选择等待观望,项目资金拨付和工作推进滞后。例如:贫困户产业选择滞后,没有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制定脱贫产业不精准,同质化现象突出。发展家庭牧场的贫困户,棚圈闲置现象严重,建了棚圈无养殖,东拉西借,应付检查验收,项目实施见效慢。二是对脱贫攻坚督查责任落实不力,对项目资金跟踪审计、产业调整不够及时。例如:互助资金发放缓慢,互助资金12个贫困村600万元,目前发放192万元,仅占发放总资金的32%。

(四)执纪监督运用不充分。加大监督执纪力度,坚决查处违纪违法的党员干部,对后坪村原村主任马明龙进行停职处理,对王家山村原支部书记乔玉虎进行免除党内职务处理,但在干部监督管理中,未能充分应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廉政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扶贫工作来信来访问题较多。

(五)牵头抓总作用发挥不够。乡精指办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设重视不够,存在重县版系统完善,轻国家系统维护的现象,基础数据信息质量不高、动态调整更新或补录工作不及时。经关联比对发现,系统部分数据信息存在逻辑关系和填报错误。

(六)帮扶工作不力。帮扶责任人“结对认亲”流于形式,工作停留在送钱、送物、节前慰问层面,对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掌握不全面,扶贫政策宣传不深入,忽视思想引导,扶智效果不明显。例如:帮扶责任人没有及时走访贫困户,没有及时将帮扶记实本、宣讲手册、一封信等资料发放到贫困户手中,导致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知晓率不高。

    (七)扶贫资金落实进展缓慢。由于扶贫融资政策宣传不到位、五户联保手续繁琐、贫困户按期还贷困难等原因,导致互助资金和小额贷款放款进展滞后,资金使用率不高,融资效益发挥不明显。

    (八)个别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履职不到位。部分驻村“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员缺乏责任心,“挂名”不在岗、“走读”或“两头顾”,工作不深不细不实,被动应付,不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和计划,定期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纪委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系列讲话等,立足于抓常抓细抓实,着力提升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能力;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担当意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自觉遵守“六大纪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带头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不断提高党政领导班子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修订完善乡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完善规范化、科学化运行的议事流程。

(二)强化党委主体责任。乡党委领导班子强化主体责任意识,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细化近期工作,深刻查摆问题,发力整改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清单,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强化“一岗双责”意识,把管事与管人、抓经济建设与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贯彻从严治党方针,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感,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三)认真落实纪委监督责任。大力支持乡纪委履行监督执纪职责,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集中精力抓好监督执纪主业,明确监督重点,加大对精准扶贫、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惠农政策落实等民生领域的监督力度,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委相关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到位。

(四)发挥精指办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精准扶贫政策宣传,由乡精准扶贫工作站制定扶贫政策宣传方案,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村开展政策宣讲;对乡村干部开展扶贫政策的培训学习,促使乡村干部全面熟悉掌握扶贫政策,更好地宣传扶贫政策。做好国版县版大数据系统的维护更新,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做到有的放矢。

(五)加大扶贫资金发放力度。召开专题会议,再安排再落实,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员督导检查各贫困村的互助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使用率达到80%以上。

    (六)注重帮扶单位帮扶工作。认真落实精准扶贫“123”工作机制,10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与贫困户建立结对认亲帮扶关系,发挥帮扶单位作用,积极为贫困群众办事实、办好事。积极协调有水利、交通等部门,组织实施省水利厅帮扶接官岭村、王家庄村、后沟村的街道整修、水窖修建、标准化家庭牧场新建等项目。例如,在村级标准化服务中心修建中,针对村部选址矛盾大、土地流转有难度、转让费用难落实的问题,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作用,压实责任,积极汇报单位主要领导,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及时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村部顺利开工建设。

扶贫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篇10

一、基本情况

对照省委反馈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问题表现,举一反三,认真查摆我县在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制定《荔波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围绕资金安排使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资金闲置和结余、资金使用监管、公告公示制度落实、监督检查整改、项目建库、绩效评价材料质量、扶贫小额信贷、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使用管理、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11个方面梳理汇总、对照清查,中央和省巡视、州巡察、审计、脱贫成效考核已发现问题13条,举一反三“大清查”发现问题5条。同时,制定相应的具体治理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和整改工作时限,采取对标销号方式,瞄准问题靶心,推进精准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二、推进情况

(一)理清部门职责,从严从细抓实问题排查。将明确部门职责分工作为抓好问题排查整改的关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定《荔波县脱贫攻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工作专班组建方案》,明确县直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围绕资金投入、拨付、监管、滞留闲置和涉农资金整合等内容,对2016—2018年县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实现现行标准下脱贫攻坚目标的各类扶贫资金、易地扶贫搬迁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扶贫产业子基金、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农业保险等全面进行清查。清查发现存在项目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有风险问题2个,资金使用不精准问题1个,其他问题2个,涉及问题资金规模275.79万元。

二、盯紧目标任务,纵横推进抓实业务培训。以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发挥扶贫效益为目标,在组织收看省财政厅脱贫攻坚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视频会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时代学习大讲堂、集中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扶贫资金专项治理业务培训。于7月3日开展了第一期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工作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培训,财政、扶贫、交易中心、银信等几家部门从行业部门和专业的角度对扶贫资金管理规范使用进行深入的培训,县直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各乡(镇、街道办)分管领导、扶贫工作站站长、财政分局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等共计60余人参训。7月18日组织收看“新时代学习大讲堂”第191期——毕节市财政局副局长周庆同志《如何规范管理使用扶贫资金》专题报告,设县、乡、村3级分会场,县分管领导、财政部门、扶贫资金主管部门负责人,乡(镇、街道)财政机构、扶贫站负责人,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村支两委集中收看。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责任担当和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共识、凝聚工作力量,为高质量推进专项治理问题整改奠定基础。

(三)压实主体责任,提速见效抓实问题整改。按照“谁问题,谁整改”原则,由县财政局牵头梳理汇总并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对靶对标整改落实,制定《荔波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工作检查方案》,于7月8日对全县8个乡(镇、街道办)进行扶贫资金管理专项检查,确保问题排查整改到位。目前,中央和省巡视、州巡察、审计、脱贫成效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专项检查等反馈的13个问题已全面整改完毕;举一反三“大清查”发现资金使用有风险、资金使用不精准等5个问题中,有2两个问题已经整改完毕,有3个问题正在整改当中,涉及问题资金规模275.79万元,已整改资金规模36.51万元。

三、存在困难

目前,上级按因素法分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人口占比大,而我县人口基数少,分配得到资金量小。如:2018年度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6749.7万元,较2017年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710.00万元,减少6960.3万元;2019年度目前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6376.82万元,较2018年上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749.7万元,减少372.88万元。加上县级财力薄弱,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幅有限,无法达到西部地区平均增幅水平。

四、下步工作

(一)盯紧问题,加大整改力度。对于农村老旧房改造项目推进缓慢,导致报账进度迟缓、资金滞留时间长的问题,加大村组劳力互助和脱贫攻坚战队扶助的方式,帮助群众加快完成农村老旧房改造竣工验收,及时拨付建设补助款;对整改难度大,需要通过司法程序追回资金的生态养殖项目,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时完成整改。

(二)自查常态,严防问题反弹。坚持问题导向,把主动自查和自觉整改结合起来,举一反三长期坚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把问题整改落到实处,把履责问责落到严处,杜绝问题反弹,确保扶贫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使用绩效更加明显,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

(三)科学谋划,规范项目建库。严格按照扶贫规划编制和筛选扶贫项目,确保“资金随着项目走,项目根据规划定”。落实“前置审核、提前论证、储备充分、动态调整”四项措施,优化项目建库,加强动态调整,提升项目入库质量,确保扶贫项目建库1个落实1个、建成1个成效1个,杜绝出现项目趴窝、资金滞留问题,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资金扶贫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