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的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9:13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1

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教学特点小学教育是人生中的基础教育阶段,因此至关重要。小学语文教育更是承担着给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和技能,还要对学生心灵和人格进行塑造的重任。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发展陷入困顿之中。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充分了解教学特点和缺陷并积极改进,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健康发展。

一、个性在释放,行为缺规范

培养孩子的个性,能够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做事能力,同时也能释放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上,老师开始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然而,小学生的自控能力相对于中学生来说较差,让学生不受约束地自由发言就容易出现课堂失控的糟糕情况,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因此,老师在给孩子空间的同时,一定要作出规定,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培养其自控能力。

二、重视局部知识,轻视整体感悟

小学语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却没有教会学生从整体感悟字词句的具体含义。有的老师为了达到所谓的教学目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只从文章的局部选取片段,直接脱离文中所给的环境或语境进行教学,轻视了对文章整体感悟的教学。小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有所知的前提下,让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主次之分,这样才能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掌握、理解和感悟的能力。

三、必要的诵读,必需的理解

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可知,儿童的记忆力较强,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循序渐进,老师应该让学生多记多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乐理的丰富,再让学生慢慢消化理解。而诵读也符合这一教学规律,老师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该引导学生在多诵读的前提下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揣摩理解,以达到教学目的。

四、照本宣科的应试教育

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有些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使用应付考试的教学方法,规矩老套的教学模式从开始教育工作后就一成不变,对所有的文章都采用让学生认识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找出优美段落句子分析、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陈旧套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看到文章不是想着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文章的意义是什么、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而是一套枯燥无聊的重复学习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根本得不到提高,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致力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快乐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学习和人生中的知识。

五、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资源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教学形态的转变,不仅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使教学手段多样化,它给现代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万事开头难,在对多媒体介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对多媒体课件以及传统课件的主次关系没有分清,多媒体课件的确方便,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它在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并非主要的教学手段。其次,很多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一切都按事先准备的课件来讲解,这就使课堂缺乏了灵活变动性,并且整堂课都用来展示课件所呈现的完美、新奇的效果却没有老师自己的引导,难以跟学生进行互动,课堂的主角俨然成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提倡和推广,但老师要注意合理科学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使其与传统教学相得益彰。

六、板书的缺失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推广和使用,板书逐渐被忽视。由于多媒体直观、方便、具体形象,有些老师完全用它取代了板书,尽管多媒体拥有生动形象、直观性强的特点,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教学,板书不应该被忽视,它是文字语言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老师所教的内容。如果老师要教学生一个生字,那么老师在黑板上反复板书,比直接在多媒体幻灯上展示的教学成果要显著很多,因为前者是在传授书写的过程,而后者则直接呈现了结果,前者显然更适应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因此,板书不能被遗忘在教学流程中,它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并牢牢掌握,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以及语言掌握能力。

七、不可或缺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语文上学习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步之劳,滴水穿石,铁杵成针,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必须坚持并往正确的方向坚持。很多语文老师只通过课本来拔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却没有想到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学生才能更好更快地吸收知识。大量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对语言的驾驭能力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阅读分为无声阅读和出声朗读两种,笔者提倡让学生阅览和诵读并重,眼、耳、手、脑等感官互相协作,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老师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当然对书籍的种类也要有规定,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刊种,有的老师规定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是没有必要的,阅读课外刊物也是在学习。

八、实践才能出真知

语文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要想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光靠课本上的语言描述和老师的口头传授是难以达到目标的。定期进行实践活动,不仅能满足小孩子好动、好奇的天性,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知课本里可能难以理解或想象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让学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掌握语言文字背后所潜藏的思想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到有关亲情的文章,就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家务;学到描写烈士的文章,可以带领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塑造学生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非凡意义。

九、总结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强调将“学”与“习”相结合,让学生养成学到新知识都要进行温习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尊重每个学生遇到不同问题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的个人感受。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小学生在成人的第一步健康发展,它应当富有活力且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不断调节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边霞.审美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2\]康正心.小学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3,(02).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教学特点

引言: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是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这一学期的语言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语言教育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语言交际等等这些能力。可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小学生们基本的认知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在小学阶段,同学们的语言能力发展是迅速的,我们老师应该牢牢把握学生成长的这个特点,好好的把握这个时期,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在学生语言学习方面给予足够的指导,更好的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巨大进步。

一、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学习的重要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如果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语文老师的教师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具体、幽默诙谐、自然得体、悦耳动听,这样的语言可以极大地提高同学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接受信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有甚者,这样还可以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不断地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总之,语言教学在我国教育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特点。老师教学最为主要的是要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所以,语文老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要很好的把握教师语言的特点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中,老师说话时抑扬顿挫是很重要的。老师上课的语言要想做到抑扬顿挫,最为主要的是要通过句式的整散长短,语言的高低起伏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来达到目的。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不断加强老师语言调控,老师要更加注重对教学语言的巧妙编排和组装合理。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主要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体现:老师在讲授到重难点的时候要加强语调,一字一顿,声音响亮;过度语言还有一些讲背景等知识的话语我们可以稍微的加快语速,音调也可以变得低缓一些;在表现一些较为强烈的心情和反应的时候,例如:兴奋、壮烈、激昂等可以用快结构的语言,慷慨激昂。然而,当表达宁静、优美、悲哀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慢节奏的语言,温情脉脉。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安排有一些安静的场景,这样甚至可以达到此时无声甚有声的效果。当这节课的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所讲的故事或者是文章,可以尽量用设问的形式,这样可以为本节课留下较深的疑问,从而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对课堂的印象,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的理解。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舒缓连贯,疏密相见的特点。懂得教育艺术和教师语言技巧是对老师最为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老师必须要具备的素质。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句子连贯和拘役清晰、逻辑合理,然而,在说话的时候也不能够紧锣密鼓没有停顿。老师在上课时他所说的语言必须要流畅,并且老师的语言不能够没有任何的起伏,语调平淡无奇,这样容易让同学们失去兴趣,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而不能够一直使用一种语调。还有,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要有意识的调配信息,进行合理的安排讲课的重难点,对于不同程度的知识应该要注意语调的有所差异。老师上课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在紧张中拥有松弛,在激动之中也要有舒缓,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同学们才可以张弛相继,起伏有致的富有美感的节奏变化中可以更好的更加愉悦的学习,从而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更加多的知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都会需要有一些的导语,其实在导语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稍作休息,然后让同学们逐渐进入状态。老师在进行讲述的时候要不急不缓的讲述这节课需要讲授的问题,还要先让同学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在进行合理的组织语言,从可以不断地加强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最后,小学教学语言还具有言为心声,饱含真情。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用心去上课,老师讲课应该是带有丰富的感情,老师应该理解、感悟、合理的运用语言,更好的挖掘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潜能。不断地激发同学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源泉,不停地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兴奋点,从而可以产生有效的、积极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自身需要讲授的知识熟记于心,只有在老师在清楚和熟悉的掌握自身所讲的内容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具有情感的、完整地、绘声绘色的讲授这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老师应该让自己的语言尽量的做到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情饱满、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可以让同学们听得更有趣味,更有激情,更加津津有味,让同学们在课堂上精神饱满,提高课堂效率。

三、结语

教师语言的特点在上课的时要更好的运用,不断地促进老师对教师语言的把握,更好的提高课堂的兴趣,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同学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彬彬.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06):6

[2]严欣.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

[3]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刊)2013(08):317

[4]张艳霞.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J].科学中国人2014(11):166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1-02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不仅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更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认知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规范、示范、典范的作用,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习欲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行了探讨。

1.语言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加快,各学校小学语文教材的形式与内容都逐渐变得多样化,并且相对应的语文知识也在不断加深与扩展。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执教过程中对教师的表达能力与知识体系的考核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很多的课文体裁都存在差异,但有一点却是不变化,那就是在这些课文都流露出一些与实际生活道理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如果语文教师不对小学生的学习加以指导,那么这些具有一定深意的文章对小学生来说就显得难以理解。因此,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语言表达,以此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在根本上帮助每个小学生都能透彻理解文章里面的真正内涵,使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审美意趣,最终提高教学水平与工作效率。

2.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2.1科学性。语文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语言表达的规范和明确,要求语言表达要有逻辑性,语句要通顺,语法要准确,音调要标准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教师语言表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都直接影响语言能力的提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词不达意、嗦重复,那么就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口语表达和运用上要保证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生动规范的语言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

2.2规范性与标准性。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是以教师的言行为基准的。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小学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还要注重自己言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这里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不仅指对于语文教学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教学基础内容的认读中,还指教师在课堂中的人为师表、口语示范作用。因为小学阶段学生最大的认知特点就是通过模仿来学习。有些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注重对语言的规范表达,如发音不准、带地方口音、口语化严重,等等。这些都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使用全国通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时要做到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语速自然。尤其是在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授课时,更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学生刚开始接受语文学习,缺乏一定的认识,完全是依靠教师教授来学习。而缺乏规范性与标准型的引导,势必使学生在学习时走弯路,不仅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不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不起来。

2.3生动趣味性。语言的生动趣味性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进行讲解和描述,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物,促进学生大胆想象,活跃思维,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幽默的教师,不喜欢表情冷漠的教师。有趣的语言教学不但会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还会促使学生思路敏捷,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2.4可接受性。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发展变化中,他们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这些特点,运用一些比较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教师要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有效地转化语言,找到更适合小学生的语言,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2.5语言必须具有评价的真实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非常在意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学生会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增强学习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使自己不断进步。当前,教师的评价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很少有批评,没有注意评价语言的真实性。这样的评价使学生树立了表面形象,变得越来越虚荣,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评价应该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师通过公平、真实的评价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使学生明白人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知错就改,以此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勇敢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

2.6情感性。情感是语言教学的灵魂,语文教材大多是一些富有感情的文章。教师应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深刻地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与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理解作者的心情。教师应在教学中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语言表达中,用自己的语言魅力感染和熏陶学生。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将作品的体会化作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把这份情感有效地运用语言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思考,感受到这些作品蕴含的感情,从而深刻理解作品,同时还能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升华。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语文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展示给学生的除了知识本身之外,更多的是自己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语言艺术感染力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对于模仿能力较强的小学生而言,教师的语言具有师范、引导和启蒙教育的多重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仔细揣摩小学语文的语言特征,多开发一些具有鲜明教育意义的精品课程,为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规范性

对于崇师心理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教师无疑就是智慧和权威的代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再加上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语言的品质对于后期的学习和发展也会发生重要作用,这两种重要的因素决定了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规范化语言环境,促进有效教学的展开。除了规范的发音,不说脏话或者爆粗口,而且在讲话的过程中,吐字清晰、语速适中、语调自然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比絮叨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如果在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讲课抑扬顿挫,说话铿锵有力,妙语连珠,那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

二、严谨性

语文教学课堂是一门严谨的科学课堂,语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情达意必须准确细腻,合乎科学。文字本身虽然可以冰冷的存在,但是从我们口中教授之后它就带有了语言色彩,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比较敏感,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语言表达的严谨性。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年轻人,他本来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很正常。但是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尊敬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给他起了外号,调侃了他,引来同学的哄堂大笑。从此这个外号被同学们叫起来了,持续多年。这件事情给这个小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从那以后,他就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尊敬老师、努力学习,那件事的印象以及同学们的玩笑,让他时常生活在羞辱之中。他特意为此报考了离家较远的中学以躲避。由此引发的自卑,直到今天,还在影响着他的生活。教师职业是一门面向大众的职业,你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很多人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不仅是表扬、鼓励、批评,抑或是一个玩笑,我们都需要慎重考虑之后才可以说出,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对于语言的接受能力,更需要考虑这句话所产生的影响。

三、多样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语的艺术性,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语言教育本身就具备明显的教学优势。首先,语文课本里面收录了很多朗朗上口的语言巨作,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这些文字带给学生很多美的体验,朗读过程中教师饱满的情绪,优雅的体态,清晰的发音都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了很多优美的风景描写,里面有排比,有比喻,有拟人等表现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体会这些优美的语句,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也来组词造句,在师生之间的亲密互动之中,教师又可以传递给学生很多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课文中涉及的很多名山秀水,虽然我们不能亲临,但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很多视频和图片给学生,这种生动直观的展示加上教师的语言解析,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爱护身边花草树木等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接近性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试图创造一个情景,吸引学生在其设计的情境中学习,这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便于其理解知识的重要方法,但是很多情况下语文教师运用的语言并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情景,关键原因就是语言缺乏接近性,这种接近性也可以理解为亲近的语言,所谓亲近语言就是通过生动、活泼以及其他贴心小学生思维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小学生理解,这种语言简单、风趣且浅显易懂。比如在对有关大自然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课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优美、亲近的语言将学生引入这种情景,由于小学生对大自然的理解有限,教师在利用语言进行描述时可以结合图画展示、音乐背景等方式。

五、生动性

教学过程中生动的语言能够给人以感染力,充满活力、热情洋溢、富有感情是生动性的重要体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可以看到许多生动的文学作品,通过生动的语言教学搭配生动的作品,能够为学生呈现一堂生动的语言课,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不断延伸。例如,在讲到《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说:“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小草探出了头,树木穿上新装,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温暖的阳光下,终于显现出充满活力的一面”,这种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深入春天的已经,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趣味性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典诗词;特点分析

古典诗词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宝贵文化遗产,其博大精深必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并强化,所以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特点。

一、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词在题材选篇上的特点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学习中,人教版本不同于苏教版,主要选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这些经典的古典诗词进行诵读,并对诗词中作者所饱含的各种思想情感进行揣摩和体会,尤其是诗词侧重选择唐宋年间所兴盛的诗词,其作品大多脍炙人口,且诗词读起来容易理解,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另外,在所选的诗词风格上,包含了丰富多样的形式,包含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精髓,并同时展现时展变化的典范,从难易方面加以控制,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和体会到诗词的情感和价值。

二、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词在诗词内容上的特点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较高年级则开始出现非常多的经典诗词内容,包括白朴的《天净沙》《诗经・采薇》节选等,这些诗词的编排选择让学生能够产生好奇和对当时时代的了解,词曲也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到诗歌节奏的把握,并通过诗词中的哲理培养小学生在为人处事中具备的品德和情感,通过诗词让学生领略当时作者所具有的思想情怀和对生活的态度,但在这一点上,小学生在理解感悟过程中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这些诗词中,更加注重的是让学生对这些古典诗词进行记诵并饱含思想感情地进行学习。

三、小学语文教材古典诗词在汉字生词数量上的特点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6

一、多样化教学活动展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性是其主要的特点,也是提高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健全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我们仅是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导致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基本上得不到体现,严重不利于课程价值的体现。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示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时,为了把握小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特点,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结束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讲授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讲故事”环节,组织学生以不同的口吻进行讲述,如,可以用的口吻、第三者的口吻等,鼓励学生开口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对语文课程价值的实现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能力。

二、恰当的教学活动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学科。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学科价值,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内在的价值,以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而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为了展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些“小兴安岭”的动画片,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而且,还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句子进行分析,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树立保护森林的意识。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确保语文课程目标最大化实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促使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7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注重语言的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尤其是普通话的表达,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成为学生标准的学习典范。要做到吐字清晰、发音准确,不能含糊其辞。同时,也要注重对逻辑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通过有条理的教学模式促使学习的更加高效。在表达情感内容时,要做到准确完整以及简洁明了。例如,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这一课时,学生对科学术语了解甚少,导致在理解能力上产生一定的阻碍。为此,教师要针对科学术语进行详细的解释,使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教学语言,进而理解教学内容也变得轻松起来。教师也要注重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

二、重视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是那么简单。面对年龄尚小的学生,必须做到灵活和机智。小学生生性好动,让其呆呆地坐40分钟简直是一种折磨或者煎熬。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此苦恼,想尽各种办法丰富教学活动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衡量其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在于学生通过教学是否真正有所提高或者有所收获。比如,从开始的不懂变得懂了,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等。所以,教师教得好不好在于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如果学生没有收获,那教师的付出就等于是无效的。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学习的随意性较强,很容易就会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从而主动去学习。教师要抓住这一点,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科学、合理以及规范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儿童;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的受众群体是儿童,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是以儿童的角度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去考虑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只是从知识角度出发设计语文教学,他们忽略了儿童眼中的世界不是成人认识的世界,这样的教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的教学,这是没有把儿童放在本位的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儿童本位的小学语文教学

现在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把儿童放在教学核心的地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只要把知识点讲授了即可,让自己顺利的教完这堂课,很少有教师去考虑课堂听讲的儿童,鲜有教师去考虑儿童学习时的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要求是学生听话,配合自己的讲课,或者仅仅是把课堂上学生们热烈的发言当成是成功的教学。对于课堂上“不识趣”的声音不是厉声训斥便是充耳不闻。只要是教过了即可,根本不关心是否教会了学生。面对缺乏儿童本位的语文教学,学生不能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学生又怎会热爱课堂,怎会热爱语文。

2.虚假的“儿童式”小学语文教学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可以看到很多打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能力”旗号的教学内容,这些表面看似以儿童为出发点的小学语文教学,实则是让学生们配合教师的讲课。而有的则是让学生们听从于教师的引导,跟着教师的固有思路前进,稍有不同答案或是不符合教师的要求便被判定为错误。例如,有的教师上公开课,让学生先自学课文,看完课文后,教师要求学生对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学生们开始没有人回答。在教师的再三催问下,陆续有几个学生问了几个“浅显”的问题,这些“浅显”的问题之浅显,是连三岁的孩子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明显是学生为教师解围而无奈之下问的,而那位教师却带着全班学生对这些问题探讨了整堂课。试问,这样的课堂教学有何价值?是儿童真正需要的教学内容吗?

3.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小学语文应该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用儿童易于接受的方式教授儿童真正需要和有用的内容,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却把教学目标定的过高或者过低。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能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高,喜欢把课本内容解读的深之又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与众不同。但是,教学目标是否妥当,应该以是否是儿童成长所需要为评判标准,不论过高或是过低的教学目标,均是不妥当的。

二、改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引入科学来教授语文

小学语文的教学似乎很难用科学来界定,也正是这个原因,常常让人们想到语文,就感到模模糊糊。没有错,语文中需要领悟、感受,但并不表示语文中就不需要科学。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是需要科学化的。例如,学生学习比喻句很多年,但是到高考的时候,仍然有很多学生用不好比喻句,为什么?难道不是由于在教授学生比喻句的时候,不够科学,不够精确的原因吗?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的时候,要以为儿童负责的态度,探索教学中的科学性,引导儿童学习领悟教材中的精髓。

2.引入游戏化来教授语文

儿童不喜欢教条化的灌输,不喜欢强加的教育,儿童具有喜欢游戏的天性。游戏也是儿童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主要方式。语文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一点,在课堂上融入游戏,让儿童在自由的游戏中,快乐地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授一堂语文课时,要巧妙地引入游戏,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教师设定的游戏规则中,让学生们玩的开心,学得尽兴。自然而然,学生在这种方式下学会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

3.引入自由化来教授语文

自由的语文,不是教师完全放任学生,什么也不管,而是给学生民主,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允许学生自由提问,思想不受束缚。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自由、愉悦的学习气氛,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比较活跃,才能有比较好的状态来学习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要满堂灌地教学,要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允许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想象,不要剥夺学生自由的思想,不要剥夺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

4.引入有用性教授语文

当下的语文教学,有用性主要体现在了应对考试中,这不是真正的有用性。虽然说,认生字、认生词、背课文很重要,但语文教育不能僵化了学生的思想,不能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真正的有用性是需要教师从儿童的需要出发,运用适合儿童的教学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激发儿童主动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有用、有趣、有价值、有意义。

三、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需要每位语文教师关注儿童的特点并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如何教学,只有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更乐于学习语文,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们喜欢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知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自然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勤,王妍平.浅谈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性教学效果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8.

[2]张康桥.儿童是什么――反思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儿童观[J].人民教育,2007,17.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发展性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正是对“为学生发展而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践行,它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评价的不足与局限——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笔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方法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深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义深远。

1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探索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目标一致性:评价首先要有评价目标,因为由此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它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评价中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正是基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两者达成了一致。

1.2评价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不仅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地予以关注。它既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在,也考虑到过去,更着眼于未来。所以、评价的空间、形式、内容都是开放性的。

1.3发展全面性: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是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而且受到同等的注意。所以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方法多元化: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改变了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变化。

1.5主体差异性:学生既是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又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他们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学会诊断和反思,自觉的调控学习语文的行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所以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施评”。

2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探讨

评价策略的恰当运用,是有效地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尝试着打破垄断,将原来一学期两次兴师动众的集中考试改为“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改进语文考试,加强形成性评价,改革评价模式。这样做,不仅能全面辩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评价中不断的发展,推进自己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2.1改进语大考试:我们尝试着多种形式并举,保证考试内容的开放和多元,从而改进语文考试、提高定量评价的速度、信度。

改进一: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笔试要让学生“试”出水平,面试要让学生展现风采。笔试命题不妨遵循“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原则,以课内承载的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取课外材料乃至生活实际为笔试素材,推动语文教学在目标上由单纯地理解课文,向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质转变。现在已有学校尝试在笔试中废止标准化试题、减少客观性试题量,增加各抒己见的试题、这实在让人感到高兴。

面试不但要开放空间,还应开放时间,力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确保孩子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作为面试的古诗文诵读可以这样进行:开学初,全校就公布各年级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和数量(把课标中规定背诵的古诗分解到各个年级、在全校范围掀起古诗文背诵热潮。学期末,通过面试对学生的背诵予以综合评价。

在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时,可将假期充分利用起来,号召学生“放假,不放松学习”,开放校图书馆,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通过开展读书沙龙利用家庭——一学校教育联系卡和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期未对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真正让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

改进二: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考试内容要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包括各类边缘性、交叉性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能力。

比如:在作文考试中,命题为《我喜爱的一句格言》,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出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在考试中用引用读句(段),请学生理解后采取配画、配诗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想像的空间。

改进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考试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所以我们在语文考试中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学了“设计公益用语”后,试卷上可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护学校优美的环境,校长想在校园内竖一些标示牌。”请你想想,上面可以写些什么?

改进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语文试题中除了有共性的题目设置外,更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亲和力,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现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比如:在期未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本学期你学了不少写人的文章,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所选取地展开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显其能。

2.2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是与语文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应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多方位测查,即形成性评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形成性评价方式:

方式一:通过即时演讲进行评价。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演讲,既反映出演讲者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条理性、辩证性、严密性),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素质(稳定性、自控性)。每学期“每人两次,当场打分,取高成绩。”

方式二:通过指定阅读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既考阅读的速度、质量,更考阅读的思维概括能力;既看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更看单位时间内的阅读质量。可以利用阅读课以读书竞赛的形式进行。

方式三:通过笔记和日记进行评价。笔记可以是上课时记录的听课笔记(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规定的名著阅读和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的阅读。日记要求真实,对生活有所思考和感悟。借助班级办报、专栏,向外推荐发表等形式展出、交流,对获得好评的给予加分。

方式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工艺活动、社会调查中,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评价本领。

方式五:通过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方式,我们和学生一起讨论,结合个人特点选取自己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明确评价目的(展示、反映进步和评价工具),确定要收集的材料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在全班范围内实现成果的交流与分享。

2.3改革评价模式

改革一: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实施评价中,我们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准确性较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评价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几者结合使用,能促进小学生的语又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家长参与评价不但给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时时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老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革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重。随着评价机制的不断改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走过百分制,穿越分数加等级,最后建立起等级加激励性评语加找语文特长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

小学语文的特点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特点;探赜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教育已然成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小学时期作为学生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特殊时期,特别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事关小学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升。通过研究和探析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全面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技巧,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客观支撑和重要保障。

一、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基础组成部分,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多,语言特点表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特征。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教育成效和教学效果。当然,小学语文语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自觉学习,在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语言特点的基础上,能够从根本上了解和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进而达到提高语言教学效率和教育水平的目的[1]。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唯有此,方可达到熟练运用、全面了解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有利于小学生语文课程语言运用水平的提升,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小学语文教学实质上是语文知识的科学传递过程,以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水平为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全面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特点,在语文理论、实践知识讲解中,融入情感色彩和语言元素,认真揣摩语句意思,准确分析语言知识,确保语言运用科学、合理,最终满足科学化教育教学的基础所需[2]。

(二)规范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众所周知,小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特殊时期,语文作为国人的母语,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领会和掌握语言特点。同时,教师是小学生顶礼膜拜的对象,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对小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小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做到文明施教、礼貌待人,以道德行为标准和职业规范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教师不仅是语文教学主体,而且是学生行为的规范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备规范性特点。

(三)生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生动性特征,具体表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教材大纲和课本内容,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生动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思考、探索,融入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系统化了解,进而实现对语言知识的深入理解[3]。

(四)接近性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语言特点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到语言表达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合理,确保课本内容与学生实际相接近。唯有此,学生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内容学习当中,方可较好的消化、吸收课本内容。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形象生动、客观易懂、简单通俗的方式,突出语言的凝练性和精准性。牢牢把握学生的心理实际,运用情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创新兴趣,进而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目的。

(五)情感性

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小学生。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尚未完全形成,所以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教学过程中,投入感情,结合小学生知识接受实际,积极引导和鼓励小学生建立个人情感体系[4]。通过融入情感,引起小学生情感共鸣,并以此为基础,随着语文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从某种层面来讲,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的实质为情感要素的相互传递,只有在情感上引起共鸣,才能确保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语言具有一定的情感性特征,要求教师付诸于行动,从情感层面入手,健全小学生情感体系,以此为基础增强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语言特点尤为重要。小学作为国民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必须要求教师从全局层面入手,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相关特点,采取多元化、层次化教学手段,结合小学生知识能力掌握实际,为小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最终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万少敏.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新探索[J].赤子(中旬),2013(08):317.

[2]李艳.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