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借贷方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7:32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1

(一)为了统一规范投资公司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投资公司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投资公司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专门从事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等活动的企业,即指没有取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非金融企业,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执行本办法。

二、补充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

1.本办法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增设了“短期委托贷款”、“待处置资产”、“长期委托贷款”、“政府委托投资”、“待转投资费用”、“股权转让收益”、“利息收入”、“委托管理收入”、“利息支出”科目。将“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投资公司的业务收益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股权转让收益、委托管理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业务支出主要包括利息支出、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投资公司的营业费用主要包括差旅费、业务宣传费、审计费、咨询费、租赁及物业管理费等;管理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业务招待费、社会保障费用、计提的有关减值准备、交通费、培训费、会议费等。投资公司财务费用只反映结算、融资等发生的汇兑损益和各项手续费支出以及投资公司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等,不包括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款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和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支出。

(二)补充会计科目的使用说明

1103短期委托贷款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期限在1年(含1年)以下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一)应计贷款本金;

(二)非应计贷款本金;

(三)减值准备。

三、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进行短期贷款,将贷款划入金融机构时,按贷款金额,借记本科目(应计贷款本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期末,按照规定的利率计提委托贷款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收回委托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应计贷款本金)。

四、当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时,按其本金,借记本科目(非应计贷款本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应计贷款本金)科目;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借记“利息收入”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并设置非应计贷款应收利息备查登记簿,登记已转入非应计贷款应收但未收取的利息。

短期委托贷款从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首先应冲减本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非应计贷款本金);贷款本金全部收回后,再收到的还款则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如果客户能够及时偿还以往所欠的本息,并有证据表明以后能够按期及时足额偿还该笔贷款的本息,则应将该笔贷款从非应计贷款转回应计贷款。转回时,借记本科目(应计贷款本金),贷记本科目(非应计贷款本金)。在收到原从非应计贷款转为应计贷款的还款时,应先确认原冲回的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非应计贷款转回应计贷款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按期计提应收利息。

五、期末,投资公司应按规定对短期委托贷款本金进行减值测试,如果表明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本金的,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贷出的短期贷款本金的账面价值。

1212待处置资产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已接受的债务人作为抵债并计划进行处置的资产价值。

投资公司应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取得的各项待处置资产的入账价值。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一)待处置流动资产;

(二)待处置固定资产;

(三)待处置股权投资;

(四)待处置无形资产;

(五)减值准备。

三、投资公司从债务单位取得各项抵债资产时,按照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本科目,按应收债权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短期委托贷款一减值准备”、“长期委托贷款一减值准备”等科目,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委托贷款——非应计贷款本金”、“长期委托贷款——非应计贷款本金”等科目,按应支付的相关税费,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

四、投资公司对待处置资产不进行摊销或计提折旧;对于取得的待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公司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当由本公司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本科目(待处置股权投资)。

公司取得待处置资产后如转为自用,则应在相关手续办妥时,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期末,投资公司应对待处置资产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按待处置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确定的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投资公司尚未处置的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

1403长期委托贷款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期限在1年(不含1年)以上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一)应计贷款本金;

(二)非应计贷款本金;

(三)减值准备。

三、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进行长期贷款,将贷款划入金融机构时,按贷款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期末,按照规定的利率计提委托贷款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收回委托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当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时,借记本科目(非应计贷款本金)科目,贷记本科目(应计贷款本金)科目;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借记“利息收入”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并设置非应计贷款应收利息备查登记簿,登记已转入非应计贷款应收但未收取的利息。

长期委托贷款从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在收到该笔贷款的还款时,首先应冲减本金,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非应计贷款本金);贷款本金全部收回后,再收到的还款则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后,如果客户能够及时偿还以往所欠的本息,并有证据表明以后能够按期及时足额偿还该笔贷款的本息,则应将该笔贷款从非应计贷款转回应计贷款。转回时,借记本科目(应计贷款本金),贷记本科目(非应计贷款本金)。在收到已从非应计贷款转为应计贷款的还款时,应先确认原冲回的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非应计贷款转回应计贷款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按期计提应收利息。

五、期末,投资公司应按规定对委托长期贷款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贷出的长期贷款本金的账面价值。

1903定向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按照有关部门规定进行的定向投资,或有关部门无偿划拔给投资公司的投资项目。

二、本科目应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一)股权投资

(二)债权投资

(三)其他投资

三、投资公司收到定向投资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科目;在进行定向投资时,按照投资成本,借记本科目(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投资公司取得无偿划入的投资项目时,按照划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借记本科目(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投资),贷记“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科目。

四、投资公司对“定向投资一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公司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应当由本公司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或本科目。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科目。

投资公司对“定向投资一债权投资”应按期计提利息。

五、本科目应按照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其他投资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投资公司按规定进行的定向投资及无偿划入的各投资项目的账面价值。

1904待转投资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按照股权投资协议进行投资而发生的与股权投资项目有关的各项前期费用等。

二、投资公司发生的与股权投资项目有关的前期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待股权投资项目按协议规定投资时,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因终止协议等原因而不再进行股权投资的,应将该股权投资项目上所发生的前期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入账,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应按投资项目设置明细账。

五、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投资公司尚未结转的因股权投资而发生的前期费用。

5103股权转让收益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股权转让所实现的净收益。

二、投资公司股权转让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定向投资一减值准备”等科目,按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定向投资一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贷记“应收股利”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

投资公司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转让股权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04利息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款项所取得的利息收入。投资公司银行存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在“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不在本科目核算。

二、期末,按规定的利率计收委.托贷款利息时,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收到委托贷款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

三、当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时,借记“短期委托贷款——非应计贷款本金”科目,贷记“短期委托贷款——应计贷款本金”科目,或借记“长期委托贷款—iii一非应计贷款本金”科目,贷记“长期委托贷款——应计贷款本金”科目。当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时,应将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转作表外核算。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同时,在备查簿作备查登记。

四、本科目按贷款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五、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

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205委托管理费收入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接受集团母公司或其他单位的委托,管理其投资项目或提供其他服务而取得的收入。

二、投资公司取得集团母公司或其他单位支付的委托管理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委托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5403利息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投资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所发生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息支出。

二、公司计提或发生利息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预提费用”、“银行存款”、“长期借款”等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利息支出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补充报表格式及编制说明

(一)投资公司应根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按期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及有关数据、资料。

(二)本办法对《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调整了部分报表项目及编制说明。

1.关于资产负债表(会企01表)项目补充和调整:

(1)在“短期投资”项目下增加“其中:短期委托贷款”项目,反映投资公司短期委托贷款的账面价值。

(2)在流动资产项目内单列“待处置资产”项目,反映投资公司各项待处置资产的账面价值。

(3)在“长期债权投资”项目下增加“其中:长期委托贷款”项目,反映投资公司长期委托贷款的账面价值。

(4)在“长期投资合计”项目上增加“定向投资”项目,反映投资公司定向投资的账面价值,但“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不包括“定向投资”项目。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2

月息最高3.5分

“我将短期利息提高了那么多,没想到借钱炒股的电话还是一个接着一个。”张明(化名)有些惊讶――虽然喜欢别人称他为投资家,但实际上,张是江门一带地下钱庄的操盘手。经过2月27日暴跌之后,张明一度将短期借贷利息推高到3.5分,但找他借钱的人还是有增无减。

在一间大约6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这位“资金倒爷”。他向记者介绍,2006年经他手外借的资金接近7000万元,其中绝大部分都投到了股市中。张明所管理的地下钱庄外借资金往年主要投资于实业,偶尔也会拆借大额资金给私募基金。但从去年年中开始,张明发现这些拆借大额资金的私募基金正在把越来越多的钱投入股市。张一度认为这样会加大资金风险,要求私募借贷人限定投资范围。但在与一位客户交流后,张明忽然开了窍。

“这位私募原本是借钱投资开工厂,但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使他的投资回报大为缩水。2006年年初他开始进入股市,由于对行业有较深入的认识,在股市中的投资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于是这位朋友开始把越来越多的资金转向股市,也准备融入更多的资金炒股。”

于是,张明一方面开始提高利率,另一方面开始主动开拓有意融资炒股的客户。以往一笔接近千万的资金年利息大约是12%~15%,有些合作良好的私募基金甚至可以拿到9%的低利率。但2006年年中,投资于股市的融资项目利息已提高到了18%。

在去年股市超额回报的诱惑下,大量借贷资金涌向资本市场。今年年初,尽管市场震荡加剧,但这种势头仍在延续。调查数据显示,有近一成半的投资者去年通过私人借款或按揭贷款投资股市,其中有相当部分资金源于地下钱庄,以至于珠三角地区一些地下钱庄的借贷利息也水涨船高。

从私募到私人

中央财经大学2006年中国民间金融调查显示,广东民间金融涉及的存贷款规模占正规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的比重达32.03%。如今这些地下资金中的不少正加速流进股市。

张明告诉记者,去年四五月是借贷炒股的第一个小高潮,当时借款的主角是私募基金,借款的时间大多也较长。到了去年10月,越来越多的私人开始向地下钱庄借款,而且周期越来越短。仅借几天者也大有人在。

据张明介绍,通过地下钱庄借贷炒股者有两类,一种是准备长期投资的私人或私募基金,另一种是周期极短的投机者。前者对于股市的认识很深,通常是K期看好后市,因此投资周期可能会延续两三年。“最近就有一个相熟的私募向我们拆借了一笔资金,准备在股市调整后加快入市。他们认为2008年指数可能达到4500点~5000点。今后两年预期起码还有80%的涨幅,年平均收益可以达到40%。所以即使拆借资金的年利息有18%,他们也还有20%上下的收益。”

张明透露,这家私募在深圳投资圈内相当有名,20名员工中,硕士学历以上的占了一半,还不乏曾供职华尔街和内地大型基金的人才。他们对内地资本市场非常熟悉,即使与当下的明星公募基金相比也毫不逊色。

而一些借款周期极短的投资者,通常期限不会超过两个月。这此人或打新股,或进行波段操作。“去年11月到今年1月,这类客户最多,也是赚得比较多的一批。当时的月息是3%,有些客户借钱买入基金,两个月就赚了20%~30%,扣除利息还可以赚16%到26%,一些直接做股票的赚得更多。”

钱庄也认“Vip”

但股市变化实在太大了,1月31日、2月27日两次大调整让张明惊出一身冷汗。“现在对于这些借贷人,我们采取控制规模的方法,必须有抵押物才会出借(资金)。”

3月初,张明开始有意识地按不同类型控制借贷规模、利息和期限。

张明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内,客户的投资能力将是他考察的重点。有能力且计划长期投资的投资者将是他们的“Vip客户”。部分长期合作的客户甚至不需要抵押,仅凭信用即可拿钱。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3

一、资金的筹措及要求

一个企业,应当筹措多大数量的资金,怎样筹措到所需资金,如何确定外部资金的使用条件等等,都是应该认真决定的问题。在筹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要求:

1.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最低的资金要求是筹资的依据。合理确定资金的需要量,控制资金投放时间,要从投资的量和期来确定筹资的数量和时期,既不能脱节又不能闲置。

2.周密研究投资的方向,大力提高投资效果。要从投资的流向来研究投资的回收,力求把筹资效果和投资效果统一进行分析。

3.认真选择资金来源,力求降低资金成本。要从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的结合中制定最佳筹资方案,以便降低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高低和投资效果的大小决定筹资的经济效益。这两方面都与资金来源、投资方向、资金需求量及投放时间密切相关。因此要全面分析资金成本率和投资收益率,力求以最少资金成本实现最大的投资并发挥最大的效能。

4.适当安排自有资金比例,正确进行负债经营。要从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不同成本出发,进行合理配置,以便利用财务杠杆,适当降低筹资成本。

二、企业筹资的渠道和方式

企业取得资金的途径称为筹措资金的渠道。筹措资金的方式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方法和形式。一定筹资方式,可能只适用于某一种特定的筹资渠道,也可能使用于不同的筹资渠道,同一渠道的资金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取得。因此,应对各种筹资渠道和方式深入研究,以便确定最好的资金来源结构,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金筹措的渠道。

(1)国家财政资金。国家预算拨给企业的资金,主要有财政拨款(有偿、无偿)、财政补贴、周转金以及参与股份制企业的国家股等等。

(2)专业银行借款资金。通过多种形式从银行取得的贷款,是形成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如基金贷款、流动资金贷款、中短期专项贷款等等。商业信用的单据贴现,也是迂回使用银行信贷资金。选择借款方式时企业应考虑经济效益和偿还能力,防止盲目的筹集和使用资金。

(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各级政府主办的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以及民间金融组织等,这些机构的资金供应比较灵活方便。

(4)社会闲散资金。指社会民众手中闲置沉淀资金,他们可购买各种证券进行投资,以求达到增值和获利。

(5)其他企业资金。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企业向资金联合和资金流通方面加强和发展,从其他企业通过联营入股、债券以及商业信用等方式获得资金。在这种筹措方式中既有长期稳定的资金使用,又有短期临时的资金调剂。

(6)国外资金。利用外资的方式很多,归结为吸收外资和借用外资两大类。吸收外资主要是中外合营或独资办企业。

2.资金筹措的方式。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和筹资方式多样化,使企业可选择不同筹资方式,从不同渠道取得资金。

(1)短期资金的筹措。短期资金是指供短期使用的资金,使用期限在一年左右或一年以内的非投资性资金,通常在一年内即可收回,主要用于企业流动资产方面的短期需要。如发放工资、购买原材料和其他临时性支出,属于追加资金需要。按现代财务观点,企业短期资金不足是正常和经常的现象,相反,如果总是呈现出资金过剩和富裕的态势,反而表明财务运用上的一种缺陷。

短期资金的特点:占用时间短、变现能力强、资金成本低、筹资风险小。

短期资金筹资方式:商业信用、银行短期借贷、以存货作为抵押的贷款、企业间拆借、企业内部集资等。

(2)长期借款的筹措。一般用于一年以上甚至十几年至几十年才能收回的投资项目。长期资金主要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添新设备等等。

长期资金的特点:偿还周期较长,筹资风险大、资金成本高、投资影响大。

长期资金筹资方式:股票、债券、银行长期借款、融资性租赁、联营、补偿贸易等。

三、企业筹资方式的依据

1.成本。是企业取得资金使用权而付出的代价,是对筹资效益的一种扣除,企业筹资应尽量降低筹资代价。企业取得和使用资金的所负担的费用同筹资总额的比率,称为资金成本率。

资金成本率=占用费+筹资费/筹资总额*100%

由于测定资金成本的各项因素仅能根据现在效益和对未来的情况预测确定,因此资金成本率是个预估值,不是精确的计算值。

2.风险。是指筹资效益的不确定性。不同的筹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筹资风险,风险损失有大有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要谨慎进行权衡,充分估计到每种筹资方案可能带来的风险损失。

3.可能性。主要取决筹资运用后产生效益的明显性和企业信誉。还与国家有关政策有关,如信贷政策、产业政策、股票债券集资政策等等,因此要充分加以分析研究。如果企业信誉欠佳,不能取得银行贷款,只得寻求其他融资方式。

4.弹性。包括偿还贷款能力和增加贷款能力两方面。如银行贷款与商业票据比较有弹性,这是因为企业资金充足以后即可还贷,而商业票据必须到期方能偿还欠款。弹性又与企业获得贷款的难易有关。如果企业在银行有信贷指标则在未达到最高限额之前,要增加贷款很容易,而其他融资方式就没有如此大的弹性。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4

【关键词】外债管理;特点;弊端;建议

一、引言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7月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3367.21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对外债),比上年末减少379.4亿美元,下降幅度达到10.13%。同时,短期外债余额和占比也持续下降,截至3月末,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734.68亿美元,比上年末减少373.17亿美元,降幅为17.7%,占外债余额的51.52%,而2009年第四季度以前我国短期外债占比曾连续5个季度上升。外债余额尤其是短期外债余额的变化表明了在当前形势下跨境资金流动更加复杂多变,而目前我国对企业借用外债的管理尚存在不少弊端,应建立以主体监管为思路的管理框架,以提高外债管理效率,防范债务风险。

二、当前外债管理方式的主要特点

(一)管理法规体系逐步完善,涵盖范畴渐趋全面

2003年《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初步奠定了对外债签约、开立专户、提款登记、结汇以及还本付息等一系列环节的系统管理模式,通过外债统计监测系统登记相关数据,外汇局负责核准具体事项。2005年分别开始对50万美元以上、超过90天和20万以上、超过180天的延期付款实行登记管理,2008年以来又明确界定延期付款和预收货款等贸易信贷资金的范畴,并通过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实施管理。新《外汇管理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外债实行规模管理”,确立了外债管理的指导性原则。2010年6月决定对企业贸易信贷可收(付)汇额度统一实行余额管理,不再执行年度累计发生额管理。此外,还对金融机构通过短期外债指标的核定来控制相应资金规模。上述一系列法规和系统的实施使得全口径外债管理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

(二)“差”、贸易信贷登记与短债指标三种外汇管理模式并存

目前外汇管理体系下,对直接借用外债、银行短期外债和贸易信贷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对借用外债管理以“差”为主要特点,面向外资企业实施直接管理,外经贸部门负责确定外资企业投资总额,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确定注册资本总额,外汇局在“差”范围内对外资企业借用外债进行真实性审核后,为其出具“境内机构外债签约情况表”,并对其结汇与还本付息行为出具核准件。对中外资企业贸易信贷资金实行统一管理,根据企业上一期间贸易资金状况通过可收(付)汇额度,通过企业自主登记来实施外债资金的规模控制。对金融机构实行短期外债指标年度核定、调增调减和定向投放,使得银行资金规模大小符合外汇局管理与调控的意图。

(三)通过事后检查手段确定外债资金流向真实性,维护外汇管理权威

《外汇管理条例》明确赋予了外汇局现场检查职能,外汇局在对企业提交的合同、发票、支付指令等资料进行真实性审核后,可以通过询问、查阅等方式对外债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流向进行现场检查,并对结汇后流向与提交资料用途不符的情形按照《外汇管理条例》“擅自改变外汇或者结汇资金用途”的行为实施处罚。通过事后检查,对结汇资金进入房地产、股市等非法领域的行为给以严厉处罚,对异常资金流动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维护外汇管理权威。

三、当前外债管理方式的主要弊端

(一)“差”方式效力较低,对外债借用规模的控制不够科学

按照现有“差”管理政策,外资企业借用的短期外债余额、中长期外债发生额及境外机构和个人担保履约额之和不得超过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但是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这两项指标均不归外汇局核定,外资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向其他部门申请增加投资总额,外汇局对“差”控制效力较低。此外,对于短期外债和中长期外债分别按照余额和发生额计算控制,外资企业往往通过短债长用的方式来规避。如辖内某外资置业有限公司已连续3年对200万美元的股东贷款进行展期,而其“差”恰为220万美元,短债长用意图十分明显。

(二)外资企业借用外债存在超国民待遇,造成中外资企业融资条件不平等

根据现有外债管理办法,只有明确列入国家借用外债计划,经总局审查融资主体境外借款资格的中资企业方可举借外债,而目前对于外资企业仅依靠“差”来控制其借款规模,中外资企业直接借用外债的政策门槛不一。国家《商务发展“十一五”纲要》明确提出要实现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在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融资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在借用外债中享有的超国民待遇无疑会使其融资来源增加,形成事实上的不平等,对中资企业形成政策挤压。部分中资企业由此通过迅速“变身”为合资企业获取境外资金,此类现象违背了外债管理的政策初衷。

(三)现有政策对不同行业一视同仁,未能体现产业导向作用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进程中,必然会对不同行业分别采取鼓励、限制、禁止等态度,十七大明确强调的“节能减排”标准更是表明了产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对外债借用的外资企业,不分行业类别、产业特点与规模大小,均“一刀切”按照“差”规模允许外债资金流入,管理政策缺乏应有的导向性,使得应属于产业调整系列的部分企业仍在借用外债上受到鼓励,难以实现产业升级中的“有保有压”。如辖内某污染较严重的外资化工企业近期借用境外股东贷款80万美元,而数家项目科技含量较高的中资企业却因贷款条件相对苛刻而无法从境内银行获得融资。

(四)外债展期与还本付息的管理手段不足,对资金汇出行为难以遏制

按照现行规定,对短期外债并没有展期次数限制,对逾期短期外债虽然有额度规定,但也没有明确是中长期外债还是短期外债,这客观上为企业展期提供了“便利”。而且到期后企业是否偿还也具有较大的主动性,这在外资企业向其境外股东借款情形下体现得更加明显。境内外资企业既达到了融通资金的目的,同时也为资金通过正常渠道流出打开“合理”通道,为部分企业通过展期将资金滞留在国内,待经济形势回暖后寻找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集中进行投资的可能性。上半年出现的企业外债集中展期或汇出现象体现了该种管理方式的不足。

(五)统计监测手段相对落后,缺乏预警功能

一是对外债资金管理功能分离,对外资企业直接用外债通过外债统计监测系统进行登记,通过外汇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账户操作和出具核准件,对贸易信贷资金通过登记系统进行管理。二是现有外债统计监测系统中借债合同签约登记、提款登记、结汇及还本付息流程完全依靠手工操作,且未设置复核环节,趋势预警指标的缺失也导致对异常外债情况难以有效排查。三是贸易信贷登记系统中汇总统计功能缺失,数据信息利用价值低,系统预收货款等四个模块设置主要集中在合同登记、提款(债权)登记、注销登记等基本操作功能,只能实现对个体登记情况查询,单个主体查询后再加总计算操作难度大。

(六)对外债资金流向的确定存在操作难度

尽管《外债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境内企业所借短期外债资金主要用作流动资金,不得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等中长期用途”“。但在确定资金结汇、转户或付出一系列操作是否合规中存在一定难度。一是结汇资金用途规定较为笼统,目前政策仅对其限定为“流动资金”,但流动资金概念过于宽泛,容易导致误解,如辖内某企业结汇后人民币资金1014万元流入母公司“资金池”,是否违规较难明确。二是对于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结汇,按规定企业须提交支付命令,并且结汇银行须在2个工作日内将结汇后人民币资金支付给指定的收款人(可经人民币账户过渡),但政策未要求核对环节,银行难以确定企业提交的支付命令是否与外汇局审核材料一致,容易导致资金去向与企业申请不符。三是由于政策对结汇后资金向指定收款人的汇出方式并无限制,企业如采取汇票、支票等而非电汇方式汇出资金,则资金交割时间往往超出2个工作日。四是外债资金结汇后进入过渡人民币账户,与企业自有其他资金混杂,汇出去向与企业向外汇局申请是否一致难以确定,为企业变相改变资金结汇用途提供了便利。

四、最优效率的外债管理框架描述

由以上可以看出,当前外债管理存在诸多弊端,既导致管理与调控政策的初衷难以有效实现,又导致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效果不佳,应逐步建立监管合理、调控得当、行为便利即管理效率最优的外债管理框架体系。

(一)外债宏观经济作用充分发挥

1.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经济结构。一国借入外债可以弥补国内资金不足,追加发展经济所需资金的投入,扩大经济建设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快借债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如外债用于发展比较薄弱的部门或产业,可以缓解原有瓶颈的制约效应,如用于发展外向型经济、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则可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目标管理框架体系下,企业真实合理的外债借入、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行为应得到适度政策鼓励。

2.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参与对外交往时,如果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出现逆差,则要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弥补,外债的单向流入是环节逆差的有效方法。目标框架体系下,外汇管理政策应具有适度弹性,能够根据外汇收支形势实现多向调控效应,而非单纯的对外债流入或资金流出进行单向控制。

3.区别对待,分类控制,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外债流入是可操作性与风险性均较强的重要融资来源,应在宏观经济发展中体现公平竞争、奖优限劣的原则,激发经济发展状态下的内生诉求,促进良性循环。目标框架体系下,直接外债借用应保护中外资企业的平等待遇,但对不同产业特点和可持续性的企业主体区别对待,在行业类别、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设定不同指标,将属于国家限制发展、资源耗能大、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企业同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社会贡献率高、可持续性较强的企业严格区分。

(二)管理与调控高效实施,主体经营发展便利化进程有效推进

1.实现对外债口径下跨境资金流动规模与流向的适时监测与趋势判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面临较大的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目标管理框架体系应能实现对三类口径下外债资金的适时监测,并通过对各类预警指标的比较判断,确定外债资金流动的可能动态,便于根据形势需要对管理政策及时调整,促进外债资金作用的良性发挥。

2.实现对企业主体发展的便利化推动。借用外债、贸易融资和贸易信贷均属于企业主体在符合政策原则下的自主行为,具有真实融资意愿和背景的外债资金理应得到政策鼓励与推动。目标管理框架体系应充分体现对真实合法资金行为的支持,放宽中资企业借债资格,鼓励银企贸易融资合作,提高贸易信贷基础比例,科学确定展期及汇出原则,确保外债项下资金投放合理,效益最大化。

五、外债管理配套改进措施与建议

(一)统一中外资企业外债借用的政策待遇,合理确定外债借用规模

一是适度放宽中资企业直接借用外债的政策门槛,明确外债借用的条件要求,如按照注册资本的不同比例确定借入资金规模,其外债业务流程可参照目前备案登记模式进行。二是将外资企业“差”要求中的“中长期外债发生额”也调整为余额处理,可在“差”范围内对长、中、短期外债分别进行比例控制,防止“短债长用”情形的发生。

(二)根据借债主体的不同产业特点,分类控制外债融资规模

可在充分考察借债企业行业类别、科技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特点的基础上,将企业分为“支持”、“限制”、“禁止”三类,并实行比例控制。对于“支持”、“限制”类企业,可分别允许其按照“差”的100%、50%比例从境外股东、金融机构正常借用外债(外资企业)或按照注册资本的20%、10%比例(中资企业)向境外金融机构融资。

(三)明确对外债展期和还本付息事项变更的政策要求

一是对于外债展期申请加强真实性审核,可对其原借债期间经营情况进行合理审查,确定其流动资金需求是否真实。二是对外债还本付息事项变更加以审核,确定其变更事项的影响因素,在系统内对外债利息金额变动和还本付息期限提前或延后情况进行签约情况变更,可规定只可变更一次,减少企业外债业务的随意性。三是通过对趋势预警指标的判断,防止外债集中还本付息导致的大规模资金流出对国际收支平衡形成冲击。

(四)统一全口径外债资金系统管理,完善统计监测手段

一是将直接借用外债、贸易信贷和银行短贷指标三类口径外债资金纳入一个监测系统管理,同意利用该系统实现外债或贸易信贷登记管理和核准业务处理。二是在监测系统中设置完备的管理功能,如可按照不同口径对外债资金进行汇总查询,通过设置“外债签约未提款”、“外债提款未结汇”、“外债资金超限额”、“外债资金到期”等监测指标,有效排查异常外债资金流动。

(五)细化对外债资金流向的审核环节,明确真实性审核要求

一是明确外债资金结汇用途,可按照资产负债表要素规定流动资金用途如支付具有贸易背景的付款、工资、备用金等,严格限制进入房地产、股市或用于短期借款、短期投资、偿还人民币贷款等资本类用途。二是完善支付命令审核环节,对于等值20万美元以上的结汇,外汇局可在企业提交的支付命令上加盖业务印章,企业持核准件和加盖印章的支付命令到银行办理结汇。三是对于企业采取汇票、支票等方式汇出资金的情形,可允许银行出票日期符合“2个工作日”要求即可。

【参考文献】

[1]崔丽丽.对加强政府外债管理的几点建议[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7(4).

[2]顾江,杨红丽.我国外债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金融,2006(1).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5

民间借贷的缘由

银行信贷满足率低,为企业民间融资创造了较大的需求空间。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小、急、频、险的特点,赤峰市中小企业户均贷款额只有大企业的1%左右,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3~5倍。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中小企业贷款管理成本高,风险高,但收益率并不高,不愿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农村信用社受贷款规模限制,在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中,流动性收紧,削弱了信贷投放能力,且贷款手续繁琐,不能快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因此,手续简便快捷的民间借贷成为了中小企业不得已的选择。从图1看,赤峰市企业资金需求逐年增加,资金缺口不断扩大,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并且企业民间筹资已超过银行贷款。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来源。2011年,赤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6元,同比增长16.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138元,同比增长22.5%,民间富余资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成为了可能。

巨大的利差吸引了民间资金的参与。银行存款尽管安全,但利息低,在目前通胀预期增强,甚至为负利率的前提下,并不是期望获得高收益人群的首选,高利差的民间借贷就成为了较高收益的投资渠道。

担保机制不健全,抵押担保难,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一方面,担保机构少,担保企业实力差,企业难以借助担保机构实施方便快捷的借贷活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担保仍然局限于保证、抵押、质押等传统方式,担保外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企业民间融资现状

2011年末,赤峰市有企业9544户,其中大型企业10户,中小微型企业9534户。为了解赤峰市企业民间借贷规模,选取了30户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的大型企业1户,没有民间融资行为。2012年一季度,29户中小微型企业民间融资1825万元。按全市中小微企业户数粗略推算,赤峰市企业民间融资总额应该在60亿元左右,占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9%。

企业民间融资的用途

样本企业从民间融资的1825万元中,用于流动资金的1107万元,占60.66%;用于房地产投资的500万元,占27.4%;用于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或创办新机构的188万元,占10.3%。融资来源于个人的笔数占总笔数的92.86%,融资额1275万元,占全部样本的69.86%。

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是融资需求较为集中的行业,受利益驱使,房地产业近年来扩张较快,成为资金需求的“低洼地带”。在宏观调控趋紧,银行信贷资金在此领域受到压缩的前提下,民间资金成为了其唯一选择。

企业民间借贷的形式

一是企业间融资,主要是相互间有业务往来或具有关联关系的企业间的借贷。个别实力雄厚的企业,除了凭自身信用向银行贷款满足自身需求外,还向相关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二是企业向个人融资,主要表现为企业向内部职工集资和向社会公众集资两种,利率一般略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这类企业大都业绩优、信誉好。三是个人向企业融资,主要是个人向寄卖行融资。期限很短,一般几天至几个月,利率高,个别存在非法融资活动,如高利贷及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放贷等。此外,在房地产开发等个别行业,也存在个人(或通过他人)向实体投资现象,回报相对固定。

企业民间融资期限和利率

企业民间借贷受高成本、高风险制约,期限较短,最短仅一天,最长一年左右,长期借贷较少。2012年一季度,样本企业民间融资1~6个月(含)借贷发生额475万元,占16.03%;6~12个月(含)借贷发生额1162万元,占63.67%;12个月以上188万元,占10.3%。折合年利率为20.41%,约是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3倍。

金融机构利率定价机制中,借贷利率与借贷期限成正相关,但赤峰市企业民间融资并未完全遵从这一规律,如样本企业中一家房地产企业以财产担保向股东和内部职工融资,由于借贷双方熟知情况且有担保,所以一年期借贷利率较低。而期限在6个月(含)以下的民间融资,2012年一季度发生7笔,均无担保,虽然期限短,但利率依然较高。

企业民间借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积极影响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企业民间融资盘活了社会闲置资金,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了企业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二是补充正规金融的不足,缓解了银行业贷款压力。三是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民间融资的活跃和发展必然与中小金融机构争夺信贷市场,加大其经营压力,因此会促进其改善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高竞争力。四是支持了生产、活跃了流通,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负面影响

一是不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全面落实。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正规金融部门不贷或少贷。在利益驱动下,这些企业往往通过民间融资扩大生产经营,边缘化国家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近期,赤峰市民间融资有很大一部分就集中于国家严格调控的房地产业。二是干扰金融秩序,影响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效果。三是企业民间融资潜在风险。按规定,民间融资利率最高不得超过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的4倍,但个别融资利率远超此限。依靠高成本融资支撑的企业必须有高利润回报才能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否则长此将难以为继。企业民间融资多采取信用无担保方式,还要背负较高利息成本,一旦经营不善,将导致企业无力按时还本付息。例如:样本企业共发生民间融资28笔,其中仅3笔有财产担保,其余均为信用贷款(8笔已延期)。

如何对待企业民间借贷

民间融资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任其盲目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都明确提出促进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方针,为确立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提供了政策依据。为此,要加大民间借贷管理力度,制定完善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借贷行为。

第一,政府应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融资行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速度,积极为民间资金顺利进入投资领域拓宽渠道。要加快民间融资立法步伐,将民间借贷纳入法制化轨道和金融监管范围,明确界定正当融资和非法融资的界限,通过法律手段使民间融资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第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扩大银行信用。正规金融服务和民间借贷一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银行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尽力保障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同时,要简化贷款手续,缩短贷款时间。农村信用社要对中小企业在信用评级基础上进行综合授信,加大对其支持力度。同时,要严厉查处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融资市场的行为,对挤占、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用于发放高息贷款的企业,要及时收回贷款,并给予一定期间不与再贷的限制。

第三,建立企业民间融资监测管理平台,实现对资金流动性的监控和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主要监管企业对社会或企业内部的集资活动,重点监管通过民间融资中介组织进行的间接融资,对达到一定金额的民间融资实时备案,对备案的提供专业的金融方案和全面的法律保护,在国家宏观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或地方经济运行中出现不稳定因素时,及时向企业发出风险提示和指导,以控制和减少风险,引导社会资金的理性投资,抑制民间融资无序发展。

第四,创新融资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如成立民间投融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参与中小企业投资,吸收民间资本。成立之初,政府也可参股,其目的在于带动民间投资,增强民营金融机构的信誉,使其经营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容纳大量的民间闲置资金,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发展私募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专门风险基金,由专业基金经理甄别项目并对企业进行投资,在整合民间资金投资实体产业的同时,有效降低民间资本运营风险。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6

今年新增委托理财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在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中,有半数上市公司称,委托理财的投资方向将是国债,包括购买国债、国债回购等。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认为,相对于股市二级市场来说,国债投资的风险明显较低。同时,今年的国债市场趋于火爆,有望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如一家上海公司在3月底决定,将2亿元的资金进行国债投资,公司称“要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另外,对委托资金的风险管理更加细化,例如沪昌特钢明确要视首笔资金委托的具体情况,再来决定是否要延续或加大委托理财的资金投入。

另一个特点是,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过去,大多数的委托理财是通过券商和各类投资公司进行的,现在进行这一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在不断拓宽,例如日前沪昌特钢选择信托公司进行委托理财,而据了解,基金公司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帮助企业进行资产管理等委托理财事宜。

同时,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桥决定委托上海富宝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5000万元投资国债,受托方承诺上述资金的年收益率为9.5%,如实际收益率不足将予以补足。即使没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对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仍然有较高期望,最低的也达到了8%。如首创股份拟将1.5亿元委托北京巨鹏投资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双方约定,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时,不计提业绩报酬;年收益率大于8%时才开始计提报酬。这种完成预定收益率才收取报酬的做法目前已被多家上市公司所采用。

引人关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财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前的委托理财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不得不延期。西部的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初称,一笔4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只收回400多万元,余额延期6个月。同时,该公司还有一笔3000万元的委托理财更是将延期1年。初步统计,上市公司目前延期的委托理财约占到了去年委托理财总额的三成左右。

既然委托理财在上市公司中如此广泛,如火如荼,形式多样,那么委托理财及其投资收益如何核算呢?这似乎并不成为问题,但仍有探究的必要。

一、委托理财行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

企业将自有闲置资金进行适当的委托理财,一般而言,期限不会超过一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因此,委托理财属于短期投资。

当委托理财到期,对于不得不延期的委托理财,或是自愿延期的委托理财,即使前后期累计投资时间已超过一年,延期部分亦均可视为一次新的理财行为,即为短期投资。

二、委托理财投资的运作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委托理财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受双方就资金流向及其余额定期(如按月)或随时沟通,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2、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封闭运行,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3、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而是将资金交付受托方后进行专项委托,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4、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与受托方自有或其他资金混合使用,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三、委托理财投资的核算

(一)委托理财投资核算的一般原则:

委托理财投资,属短期投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方法确定:

委托理财均为现金方式。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企业取得的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应于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3、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在期末时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记“投资收益”。

4、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时,其结转的短期投资成本,可以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某项短期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短期投资”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6、“短期投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的成本。

(二)委托理财投资特殊情况的核算:

1、企业在委托理财时,如上述“运作形式”所述,并不一定能够获取交易清单,亦不一定知晓在受托方购入股票等证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是否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直接借记“短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而不再通过“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等核算。

在这种情况下,委托理财运行过程中,对于实际发生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因收于受托方券商或投资公司,并且无及时的交易纪录,亦不予核算和反映。

2、企业在资金委托运作期内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如无法获取交易清单,企业不予核算和反映。运作期内某一清算期满后统一清算,如跨年度时年底结算一次。但如果能够获取交易清单,应该及时确认损益。有些企业在运作期内已经处置所购证券并能计算处置所得,但并未确认和核算投资收益,而是一律全额直接冲减“短期投资”。理由是尚在运作期内,运作期未满。这是对相关制度的误解。企业只有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于实际收到时,才可能予以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3、对于企业与券商签订保底收益协议的,企业一般的做法是将清算时所得款项超过短期投资成本的差额部分,全部计入投资收益。这种做法值得探讨。这里暂且不论保底的做法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保底收益率超过实际收益率,超额收益其实来源于受托方的捐赠。如果能够从交易清单中分别确认实际收益和超额收益,该超额收益存在着计入投资收益还是资本公积两种选择。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计入资本公积。但是,这种收入又确实是委托理财行为本身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而不是凭空产生。计入资本公积,似乎是难以接受的。笔者认为,两种选择都是可行的。

同样,如果双方规定在超过某一预定的投资收益率时,企业将一定比例的超额收益支付给受托方。那么,超额收益分成的部分,其实来源于委托方企业的捐赠。如果能够从交易清单中计算确认该部分超额收益分成,该超额收益分成,也存在着计入投资收益(减项)或营业外支出两种选择,也都是可行的。

4、企业无法按月或随时获取交易明细清单的,“短期投资”应按受托单位而不是按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委托理财投资举例说明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年报披露如下:

1、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执行情况,包括: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依据200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风险投资批准权限的专项授权,于2001年7月31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公司使用不高于人民币三亿元的资金投资国债精品源自政治科的决议。2001年8月12日,公司董事会就上述决议作出修改决议,公司只使用1亿元人民币资金购买国债,另外委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管理2亿元人民币资金进行委托理财。

2、会计报表附注,短期投资:

项目2001年度投资金额成本(人民币元)跌价准备(人民币元)

委托投资-委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90,500,000[注1]

债券投资41,655,2042,679,155

存放于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管理债券投资款50,000,000[注2]

合计282,155,2042,679,155

报表日债券投资包括以下债券:

库存数量库存债券成本

债券名称手人民币元

96国债(8)34,76941,655,204

债券投资已按成本和市值孰低原则计提了跌价准备,报表日的市价是根据《中国证券报》公布的2001年12月31日股票交易收盘价确定。本公司债券投资的变现无重大限制。

注1、本公司于2001年8月12日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委托资产管理协议书,委托其管理资金共计人民币200,000,000元。根据该协议,该证券公司在本公司指定的证券账户名下,在不违背本公司利益的原则下,有权自主运用和操作资金专用账户的资金买卖及持有在中国境内合法的金融证券交易市场公开挂牌或即将挂牌交易的股票、认股权证、基金、债券以及其他的上市投资品种。本次资产管理的委托期限为12个月,自2001年8月13日至2002年8月12日。本公司于本年度已收回部分委托管理资金计人民币9,500,000元(另注该公司在公司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况“委托资产管理事项”,披露:公司向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支付委托资产的1%作为管理费用。如投资收益率在10%以上时,本公司将超额盈利部分的20%支付给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业绩报酬。2001年12月25日,公司收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提前支付950万元投资收益的函件,2001年12月26日公司收到此笔投资收益款项。公司未来尚无委托理财计划)。截至2001年12月31日,本公司存放于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仍未使用的证券投资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49,556元,于2001年12月31日,该委托投资证券的市值为人民币206,958,431元,因此本公司于该委托投资于2001年12月31日的投资成本(已扣除年末仍未使用的现金余额)与市值的差异为人民币17,007,987元。

注2、本公司委托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就本公司的国债投资款提供管理服务,本公司已就该国债投资投入人民币50,000,000元,于2001年12月31日,本公司并无通过该证券公司持有任何国债,而本公司存放在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仍未使用的国债投资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0,640,291元。

3、会计报表附注,投资收益(部分):

项目2001年度(人民币元)

投资国债收益(详见短期投资注(2))(2,959,933)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详见短期投资注(2))2,679,155

从该公司年报所披露的的情况来看,该公司对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款项200,000,000元为全权委托理财方式,对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则仅为委托管理债券投资。

1、支付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款项200,000,000元借:短期投资200,0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000

2、从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收回950万元投资收益借:短期投资9,500,000贷:投资收益9,500,000该公司将收回的950万元直接冲减短期投资,值得商榷。因为按8月中旬投入4.5个月计算,投资收益率达12.67%,该收益不太可能是收取的股利或利息,而且上市公司在8月中旬以后支付股利的情况很少。那么应该是证券(包括认股权证)的处置收益。处置收益应该计入投资收益。

3、支付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款项50,000,000元,该公司并无通过该证券公司持有任何国债,而本公司存放在该证券公司资金账户中仍未使用的国债投资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0,640,291元。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50,000,000贷:银行存款50,000,000该公司将5000万元直接核算为短期投资,而不是反映为其他货币资金,亦值得商榷。现金余额为人民币50,640,291元,多出的640,291元应该为存款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640,291贷:财务费用640,291

4、国债投资成本41,655,204元,不清楚运作方式如何、在哪家券商购买,在此不予举例核算。但跌价准备2,679,155元,减少投资收益。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7

[内容摘要]:目前,国际融资已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的融资方式包括国际债券融资,国际股票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等,我国不仅在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国际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应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关键词]:国际债券国际股票海外投资基金外国政府贷款金融组织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 国际融资是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运用各种金融手段,通过各种相应的金融机构而进行的资金融通。随着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的加快,对资金需求的增加,国际融资越来越成为一国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国际融资的种类特点及其绩效进行探讨,进而对国际融资在我国运用的情况进行分析。一、国际融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根据国际融资关系中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层次来分类,有存在双重债权债务关系的间接融资,还有只含单一债权债务关系的直接融资。(一)直接融资1.国际债券融资国际债券即发行国外债券,是指一国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企业、私人公司、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等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以外国货币面值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主要分为欧洲债券和外国债券两种。欧洲债券融资主要有如下特点:(1)管制松散。欧洲债券市场的所在货币当局,对银行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活动管制都很松。如果在美国纽约市场发行美元债券,美国对此审查相当严格很难获准;而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美元债券,手续则较为简单,不需评级机构评级,也不必向任何机构登记注册,而债券注册则只向当地证券交易所提交说明书即可。(2)币种多样化。欧洲债券可以有更多的货币种类选择,而且当一些借款人想展期筹集较大金额的资金时,欧洲货币市场都能满足这些需要,满足货币种类和数量的需要。(3)交易集中。欧洲债券市场的交易全部在证券交易所里成交,没有场外市场,要接受证券交易所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监督。(4)资金调拨方便。欧洲市场是完全自由的市场,不存在限制和标准。加上在欧洲的一些金融中心,银行林立,业务经验丰富,融资类型多,电讯联系发达,银行遍布世界各地,资金的调拨非常方便,若融资后需调换成各种所需货币,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调换并调拨到世界各地。外国债券融资主要有如下特点:(1)发行外国债券首先要对借款者进行评级。借款者涉及许多机构或公司企业,其信誉程度决定了能否发行债券及借款的数额,资信高的可以获准发行,且发行限额较高。如日本政府规定,发行日元债券,属政府级即aaa级,贷款数额可不受限制;aa级的限定只可发行300亿日元;未评级的只能发行100亿日元。(2)外国债券发行额较大且筹资多国化、多样化。美国就规定在美国发行美元债券,规模至少5000万美元,从世界发行境外债券筹资数额来看,相当可观约占国际筹资总额的60%。(3)资金使用无严格限制,但不得干扰债权国的财政金融政策。发行外国债券筹到的资金,其具体的用途及使用进度,债权国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但债券毕竟是在外国发行,各国的经济、金融、税收等政策和法令又各异,在发行过程中要熟悉掌握和注意执行当地的法律。(4)外国债券要受外国当地有关金融当局的管理,因此筹资手续相当复杂。比如,在美国发行扬基债券要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而且,外国债券融资对资信评级、申请手续和报送的资料都要求较严较细,非常复杂。2.国际股票融资国际股票即境外发行股票,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向国际投资者发行股票并在国内外交易所上市。   国际股票融资具有如下特点:   (1)永久性。这是由股票融资这一方式决定的,由于股票没有期限的限定,股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要求退股,因此,引进的外资能够成为永久的生产性资金留在企业内,而不至象一般合资或合作企业一样,会因合同到期或意外变故,外方抽回资金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特别是通过发行b股融资,筹资国吸引的外资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b股只能在外国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而不能卖给国内投资者,因此筹资国所筹外资就较为稳定,该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也不会受到游资的冲击。

   (2)主动性。通过股票吸引外资,筹资国可运用法律和政策性手段约束投资者的购买方式、购买种类、资金进出的方式、税率等,并做出相应的规定,筹资国还可以自主决定哪些行业、企业允许外商投资,哪些不行,从而正确引导投资方向。(3)高效性。国际股票融资有利于对外发行股票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走向世界。国外股票持有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会十分关心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而企业因股票向外发行,无行中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和信誉,有利于企业开拓产品销售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3.海外投资基金融资海外投资基金融资的作用在于使社会闲散的资金聚合起来,并在一定较长的期间维系在一起,这对融资者来说相当有益。此外,稳健经营是投资基金的一般投资策略,因而投资基金对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也相当有益。海外投资基金融资具有如下特点:(1)海外投资基金的共同特点是,以开放型为主,且上市销售,并追求成长性,这就有利于具有持续赢利能力和高成长潜力的企业获得资金,得到快速的发展。(2)投资基金不能够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就避免了投融资双方利益失衡,融资方资产流失及丧失控股权等弊端。4.外国直接投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其一、国际直接投资超越了国际贸易成为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其二、国际直接投资超过了国际银行间贷款成为发展中国家外资结构中更重要的构成形式。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6.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39.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5-1999年,美国和西欧的相互投资由840亿美元增加到2863亿美元,增加了240.8%。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488亿美元增加到582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351亿美元增加到228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9.3%和549.9%。由于美国和欧盟间相互投资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按对内直接投资额计),就由1995年的25.3%提高到了1999年的33.1%。(二)间接融资1.外国政府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是由贷款国用国家预算资金直接与借款国发生的信贷关系,其多数为政府间的双边援助贷款,少数为多边援助贷款,它是国家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1)贷款条件比较优惠,贷款期限长,利率低。政府贷款具有双边经济援助性质,按照国际惯例,政府贷款一般都含有25%的赠予部分。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世界各国政府贷款平均年限为30.5年,利率为3%。具体来看,日本政府项目贷款转贷期限一般为30年,利率2.2%左右;德国政府贷款转贷期限一般为20年,利率0.75%-3.25%。(2)贷款与专门的项目相联系。比如,用于借款国的交通、农业、卫生等大型开发项目。(3)由于带有一些政治因素,有时规定购买限制性条款。所谓购买限制性条款,是指借款国必须以贷款的一部分或全部购买提供贷款国家的设备。(4)政府贷款的规模不会太大。政府贷款受贷款国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支与国际收支状况的制约,其规模不会太大,而且,一般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良好的情况下进行。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是由一些国家的政府共同投资组建并共同管理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旨在帮助成员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和平衡国际收支。其贷款发放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提供以发展基础产业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对低收入的贫困国家提供开发项目以及文教建设方面的长期贷款,对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企业提供小额中长期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的特点是:(1)贷款条件优惠。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一般利率较低,期限较长,如国际开发协会,主要是对低收入的贫困国家提供开发项目以及文教建设方面的长期贷款,最长期限可达50年,只收0.75%的手续费。(2)审查严格,手续繁多,从项目申请到获得贷款,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3.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是指从国外一般商业银行借入自由外汇。它按其期限的长短不同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对流动资本的需求或为了支付进口商品的贷款而借入资金的一种银行信贷。其特点是期限较短,用途不限,无须担保,形式灵活,手续简便。中长期贷款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需要而向银行取得的贷款。其特点是期限较长,风险较高,借贷双方须签订协议并有借款人所在国政府担保。国外商业银行贷款的特点有三个,一是贷款用途不受限制,企业可以自由使用;二是贷款供应充足,企业可以灵活选用币种;三是与发达国家国内同类贷款相比,其利率较低。二、国际融资方式的创新近二十年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全球化,证券化以及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金融领域的创新业务日新月异,国际融资这一业务也不例外,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型融资工具,例如:项目融资中的bot、abs,国际股权融资中的存托凭证,债券融资中的可转换债券、中期债券、“龙债券”、欧洲票据,以及风险基金、战略结盟式融资、结构融资等。融资方式的创新扩大了资金来源的渠道,不仅给投资者带来较高且稳定的收益,也提高了投资者资产的流动性,同时也推动了金融管制方式的调整,进而刺激金融机构进一步进行创新活动。三、国际融资的经济绩效(一)弥补资金短缺,加快经济发展国际资本的流入为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开拓了融资渠道,缓解了资金的供求矛盾,为一些正在成长中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例如,象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资金短缺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单靠我国的资金积累不能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把视野扩展到国际范围实行国际融资。这样就可以把一些当前本国无力举办的重要项目搞上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二)国际融资有利于受资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升级首先,国际融资能带来大量的适用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其次,通过市场竞争将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外溢,加速技术在企业之间的流动。最后,还有利于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研究。这些从长期来看都将从根本上提高受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三)培养了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科技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的生产和管理,他们可以从中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现代化。而且随着利用外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吸收的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给受资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四)国际融资有利于国际分工,提高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资金、管理及全球网络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国际融资,可以充分利用资金、技术和市场网络,把受资国生产的产品销往海外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为其冲击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五)外国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对一国的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出口和进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上: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出口的发展,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曾对52个东道国1995年数据进行的一项统计分析(可以把它称为跨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出口贡献弹性分析),论证了跨国直接投资流入和其对制造业出口贡献的正相关关系,对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直接投资人均1%的增长,制造业出口增长0.45%,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0.78%,低技术产品增长0.31%。;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进口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者在运营的初始阶段由于往往对我国市场和当地投入要素可供性了解有限,其进口可能要比后来阶段为多,从贸易平衡的角度来说,跨国直接投资对出口市场扩大的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甚至随着进口的增多,可能出现负效应,但是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只要这种进口有利于缓解国内供给的不足,特别是中间产品和资本货物供给的不足,将会增强东道国产品的竞争力。

四、国际融资在我国的运用多渠道的吸引外资,积极稳妥地培育国内资本市场是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之一。为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不仅在国内广泛筹集资金,也将国际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我国主要采取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国际商业银行借款,国际债券,国际股票等融资方式。我国发行国际债券开始于1982年1月22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债券市场,首次发行了100亿日元私募债券期限12宽限期5年从1982年1月29日起计息年利率为8.7%半年息一次宽限期后每年还款8%,此后的几年间中国在国际债券场都很活跃这一阶段的发行条件较好利率接近伦敦同业拆借利期限一般在7年以上。我国利用股票进行国际融资是从1991年上海、深圳两地发行的b股开始的,到1994年底共有50余家上市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放b股,上市总额达30多亿人民币,筹集外资数亿美元。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在美国上市的n股、在英国上市的l股以及在新加坡上市的s股都属于国际股票。为了推动我国国际融资的发展,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债的管理,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要尽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导向,将更多的外资引向中西部、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对外借债方面,要在计划管理、债务监测、借款使用、管理法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1.  卢汉林:《国际投融资》,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10月。2.  史燕平:《国际融资学教程》,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年1月。3.  储祥银:《国际融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4.  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8

1.1超国民待遇问题

(1)外商投资企业与中资企业举借外债审批门槛悬殊。在现有“内紧外松”的外债管理模式下,国内中资企业举借中长期国际商业贷款,需事前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和申请指标,举借短期国际商业贷款也需事先取得外汇局的短贷指标。而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不需事前批准,只需按“差”管理模式要求,在“差”范围之内自行举借外债。因此,外商投资企业在借用外债方面形成巨大天然优势,而中资企业则因受政策限制导致融资渠狭窄,外债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客观上造成了“扶外限内”的局面。

(2)对于外债的结汇使用,中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存在差异。目前,对于中资企业借用的外债,视同国内外汇贷款管理,其借债资金的使用受到严格的限制,不得结汇,只能用于进口支付。而外商投资企业可根据企业经营实际自行结汇,虽然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支付结汇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商投资企业借债资金结汇的增长,但并未对大幅增加其融资及结汇成本。借债资金使用上的区别对待,使得外商投资企业在融资环境及资金运用效率远优于中资企业。

1.2管理模式问题

(1)“差”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作为一个静态的管理模式,“差”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规模发生的变化。假如一家企业投资总额为1000万美元,注册资本为500万美元,其差为500万美元,历经10年发展,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已大大超出原有的投资总额限定,而此时500万美元的差额可能已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求。倘若企业在此10年之中已借用中长期外债,则其无法再继续通过对外借贷的方式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因而,静态的“差”管理模式存在不合理因素。

(2)“差”管理模式弱化了外汇局对外债规模的监管。2003年1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外汇局联合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使得“差”额度(即企业借用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短期外债余额与境外机构担保项目贷款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投资总额与注册资本的差额)管理趋于规范化,也体现了我国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借债规模总量控制和企业自主借债的相结合。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由外经贸部门审批确定,且只要企业借用的外债在此范围内,外汇局就需为企业办理外债登记手续。因此,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债规模实际上由外经贸审批部门间接决定,而外汇局在外债规模的控制上处于被动地位。

(3)“差”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约束外债短贷长用的现象。由于在控制指标设置上将流量指标(中长期债务发生额)与存量指标(短期债务余额)简单相加进行考核,因而企业在签约时可选择一年以内的短期外债,利用债权人通常为外方投资人和目前对于短期外债展期没有次数限制的漏洞,将一笔到期短期外债展成中长期外债使用,造成短期外债实际长期使用,甚至逾期不还。基于目前“差”管理政策对于逾期短期外债,是视为中长期外债还是短期外债尚无明文规定,因而外汇局在监管中无章可依。

(4)“差”管理模式易造成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本弱化”。按国际经合组织标准则认为企业权益资本(自有资本)与债务资本(借贷资本)比例应为1:1,当权益资本小于债务资本时,即为资本弱化。而按我国现行管理规定,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总额越高,注册资本在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可以借用的外债额度也就越多。如投资总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为1:2。故企业为减低经营中的权益资本风险,往往倾向于借入更多的债务资本,获得更大的财务杠杆效应,而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也成为企业避税的重要手段。

(5)“差”管理方式易催生虚假外商投资企业的出现。现行“差”管理政策除对外方投资比例在25%以下的外商投资企业借用外债进行特殊规定之外,对外方投资比例在25%(含)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则无需考虑中外双方投资比例即可在差100%范围内借用外债。部分中资企业为享受上述政策优势,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为外资企业,再投资国内,而这一方面形成了招商引资的虚假繁荣,另一方面也导致大量税款流失和资本外逃,不利于国内经济健康发展。

(6)“差”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差”管理模式中,对企业外债额度的核定标准未能充分考虑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在管理上难以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1.3外债结汇问题

(1)外债结汇对于国内宏观调控及货币政策实施将产生一定影响。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有效遏制了经济过热、银行信贷规模增长过快的势头。在国内银行普遍压缩信贷规模之后,一些高负债经营、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资金链吃紧,转而向境外股东和金融机构寻求支持,大量借入外债并结汇使用,这显然会加剧基础货币的投放,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调控及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2)外债结汇资金真实性难以审核,可能成为境外热钱流入的通道。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结汇实行“支付结汇制”管理,对20万美元以上的外债结汇,要求提供支付命令,对2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结汇,只要求企业在办理下一笔结汇时,提供上一笔结汇资金用途的明细清单。但外汇局对于企业提供的结汇申请材料凭证真实性难以判断,只能审核表面一致性和合规性,其交易的真实性无法进行检验和监督,这也加大了对境外热钱以外债结汇资金的形式流入进行监管的难度。

2政策建议

2.1超国民待遇方面

(1)统一管理外商投资企业内外债。将外商投资企业本币债务纳入“差”限额控制,从而收缩其外债规模,并进而实现对其内外债的统一管理;对随意进行外债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限制,包括实施期限限制和经济制约等多种方式。可规定办理外债登记后未按期提款、导致外债登记失效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申请办理外债登记手续,以及在原外债到期(包括展期)未得到清偿之前,不得再举借新的外债;对于外债登记管理的相关审核细则以法规方式予以明确,如通过法规规定外债登记后,超过借款合同约定的首次提款日3个月内未提款,该笔外债登记自动失效。

(2)实行外债管理一体化。对于企业的对外借债需求,不再区别对待中、外资企业,而是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支持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且确有需要的企业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融资,对于已经出现投资过热的行业要限制或禁止其借入外债,从而在控制外债数量的同时切实提高外债资金的使用效益及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2.2外债管理模式方面

(1)按外商投资企业外方投资比例核定外债借用额度。对于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以外资股权占比来控制“差”差额,即要求其外债借用额度应与外方出资比例相对应并按如下模型确定外商投资企业外债借款额度:企业外债借款总额度=企业注册资本(或“差”×外方出资比例×所在行业系数×借款期限系数)。对于属于环保类或高科技类企业可赋与较大行业系数,同时,按借款期限赋与不同系数,外债借款期限越长则系数越大。由此,在有效控制外商投资企业外债规模的同时,合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经济转型。此外,应进一步明确对于注册资本金按期到位的外商投资企业,在资本金足额到位之前,应禁止其举借外债。

(2)实行外债余额管理。继续保留“差”的限额管理,但可改中长期外债累计发生额为余额控制。对于企业借用的无论是中长期外债还是短期外债,外汇政策应统一以其余额计量外商投资企业已借用的外债规模。这一方面可改善当前短期外债占比过高的状况,另一方面,也能配合按注册资本比例核定企业外债借款额度的管理模式。

(3)建立外债存款准备金制度。此举是按照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方式,对企业借入的外债规定按借款金额的20%作为无息存款准备金,并可按企业外债规模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增加投机资金流入成本,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当然,有关指标的选择和制度的制定必须统筹考虑,既照顾到正常资金的需求,同时也要防范套利资金进入扰乱我国金融市场。

2.3外债使用方面

(1)规范短期外债展期行为,严格控制短贷长用。对短期外债展期实施期限控制,具体可参照《贷款通则》规定,明确短期外债展期时限,规定每笔短期外债只可展期一次,累计展期期限不得超过1年。到期后仍不能偿还的,按中长期外债管理,防止企业通过连环展期方式短借长用。此外,应明确规定,对实际使用期限超过1年且未办理展期的逾期外债亦应视同中长期外债管理。

(2)合理引导外债流向,强化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债结汇的监管。一是完善“支付结汇制”,设立企业结汇专户,外债资金结汇后直接划入结汇专户,再根据企业支付指令划往规定收款人账户;二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小额结汇后提供用途明细清单的同时提交相应的采购、销售凭证或发票,以加强对小额结汇外债资金的监控;三是将外债结汇的频率和单位时间内结汇总额作具体的量化规定,防止外债结汇化整为零现象发生;四是加强对异常情况的监管。对存有疑点的企业要及时跟踪结汇用途,对利用其关联企业规避外债结汇真实用途的借债企业要严历查处。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9

关键词:民间融资;正规金融;信贷: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06-0062-02

一、民间融资的现状及特点

(一)民间融资的期限、利率、成本

民间融资期限日益趋于灵活,融资的利率更趋理性。一般是预先确定借款期限,到期后再根据融资双方的意愿决定是否续借,由于近年来社会闲散资金不断增多,多数情况是到期后继续留给融入者使用,形成短借长用。民间融资利率大多按期限的长短、金额的大小以及担保的形式来确定,一般是金额大利率高,期限短利率高,无担保利率高。据对30户使用民间资金的融资户调查,10户使用民间融资的居民,60%期限为6-12个月,50%利率执行5.58-22.32%;10户有民间融资个体工商户,借款期限70%为6-12个月,70%利率执行5.58-22.32%,30%利率执行22.32%以上;10户有民间融资的企业,借款期限全部为6-12个月,100%利率执行5.58-22.32%。若银行贷款利率执行5.58%,民间融资执行22.32%,则每万元民间融资每年资金成本高达1674元,140亿元的民间融资将直接给融资方每年增加负担23.44亿元。

(二)民间融资的规模及资金来源

融资的规模增长空前迅速,融资活动趋于公开化和半公开化,民间融资已经逐渐被社会公众所认同。据了解,2008年末吕梁市民间融资总规模约140亿。以柳林县为例,2002-2008年民间融资的规模分别为2.5亿元、4.3亿元、8.7亿元、9亿元、12亿元、15亿、17亿,民间融资规模较大,发展迅猛。资金来源主要为居民闲散资金。

(三)融资主体的行业分布

融资主体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的热情较高,参与度较高,在营运资金紧张时,民间融资成为其融通资金的首选。调查的30户使用民间融资的企业及个人,其资金主要用于煤焦领域的生产经营性资金投入,用于上学、看病等的民间借贷所占比例极小。

(四)民间融资的类型

据对吕梁市岚县调查,民间融资的类型和形式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是传统民间借贷。它的营运方式主要是自然人借贷,由借贷双方(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企业与个业)协议签订借款合同。这种交易方式,双方相互熟识了解,直接签订借款合同,明确借款金额、期限、利率及资金收回、违约责任等内容。其特点是以双方的信用为基础,借贷资金额度小、投入快、风险低。二是企业内部集资。企业内部集资是企业通过向内部职工借款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这种筹资方式主要发生在少数优势企业内部,其筹资目的有二:单纯为了筹集生产建设资金;在筹集建设资金的同时,通过支付较高利息变相给职工发“福利”。三是以典当为招牌的“类银行”融资。典当是指当户将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压或者将其房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岚县境内现有当铺一家,典当资金大部分投向生产与经营领域,成为部分中小企业方便、迅捷融资的主要途径。

(五)民间融资的用途目的效应

民间融资的用途以投资和经营为主,融资的目的也逐渐由自向营利性转变。过去传统的民间融资主要用于建房、子女就学、婚丧嫁娶等消费性融资,而目前主要以民间投资、投机为主,消费融资占比越来越低,生产型、投资型及投机型融资占比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辖内民间融资用于工业企业、农业生产、经商、办学等投资类型的约占总量的80%。另外,新兴的投机型民间融资开始出现,包括:将民间筹集资金作为新建企业注册资金;将民间筹集资金作为企业申请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将民间筹集资金作为投资股票、基金、房地产的基础资金等。

二、民间融资的风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发生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

一是民间借贷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适用的法律法规支持,具有盲目性、不规范性、不稳定性,容易引起借贷双方的纠纷。二是民间借贷金额小,涉及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基层,一旦发生纠纷,对社会的安定会产生负面影响。三是民间借贷一旦发生欠债不还的情况,部分放贷者通过暴力收回借款,借贷双方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对社会的危害颇大。

(二)民间融资的隐蔽性较强

民间融资是一种民间自发形成的“非公开化”的融资关系,其资金流向动态难以掌握,捕捉不到借贷双方的有关信息,外界监管力量很难介入。

(三)加重了企业负担,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恶性循环

目前,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企业高息负债后,进一步增大了财务支出,使本来效益不好的企业)上加霜。虽然解了燃眉之急,但受高息负债的有限效益制约,往往得不偿失。同时,还助长了高利贷的存在,在社会上出现了部分食利者阶层。

(四)削弱了金融宏观调控效果

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范围外进行民间融资,给金融调控政策打上了一定的折扣。本来中央银行通过引导银行信贷资金的流向,可促进行业结构、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民间借贷资金流动存在盲目性,很容易流入一些国家限制或禁止发展的行业、企业。另外,由于民间融资都是私下交易,游离于监控之外,完全靠市场调节,国家的政策、法令对这部分资金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三、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有效强化监督指导机制

民间融资行为的趋利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宏观调控、产业政策产生一定的对冲作用。但是,民间融资的客观存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针对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区域民间融资发展的特点及作用,应采取疏堵结合、合理引导民间融资行为的举措,将其纳入监管范畴,准确把握民间融资的交易规模和发展动向,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充分发挥民间融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

(二)尽快制定合理的民间借贷法规和办法,正确引导民间融资行为

要按照《合同法》、《刑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的有关规定,尽快制定适应规范发展的“民间借贷管理办法”。

(三)制定和完善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存、贷款定价体系

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应认真分析民间融资活跃发展的原因,从提高自身经营效益的角度出发,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现行的存、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细分信贷市场,积极开拓创新,吸引更多资金以减少民间游资。

(四)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的助推作用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较快、资金不足而导致民间融资较多的问题,要防止资金外流,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降低资金供求矛盾。调整人民银行资金运用政策,适度向农村信用社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适当调剂资金使用周期。积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县级支行贷款功能萎缩、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县域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等问题。正确对待民间融资对辖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地方经济建设,使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扩大,激活当地民间资本,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课题组组长:苏爱民

短期投资借贷方向篇10

关键词:信贷资金;股市;金融稳健:调查;思考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10-0052-04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现状与特点

按照全面调查和重点剖析相结合的办法。笔者选择孝感市存款类金融机构、企业、居民进行调查,分别发出调查问卷20份、200份和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份、102份和506份。调查范围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卡、票据业务、同业往来业务和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的其他业务,个人业务重点调查以二手房转按揭贷款和个人综合授信贷款为重点的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等。

(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额度虽小,对银行存贷款结构影响较大

所调查企业中,有42户先后与银行发生了信贷往来关系,2007年6月末贷款余额为6.65亿元,占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62%。其中,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市的企业有12家,资金1180万元,占这些企业贷款额度1.17亿元的10%。调查506人中,利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114人,金额590万元,其中,用银行消费贷款炒股的76人,占用信贷资金520.5万元,利用银行信用卡透支的38人,滚动透支额度为71.5万元。企业、个人利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资金合计有1772万元,占同期银行贷款的0.06%,额度虽小,但对银行存贷款结构的影响较大。

1、企业活期存款受股市影响有进一步下降趋势。调查显示,企业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主要是民营企业、私人企业、合伙企业,方式是以增加银行贷款,减少个人在公司的股份或合伙资金的比例,从而导致企业活期存款有所下降。2007年4月该市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为65.70亿元,同比少增1.98亿元,其中企业活期存款下降3.62亿元。据对11家有信贷资金间接进入股市的企业调查,共计有83位股东减少股份3650万元,占企业活期下降额度的10.01%。

2、股市基市分流储蓄现象明显。2007年6月底。该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289.6亿元,比年初上升17.7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主要是由于资本市场的持续高盈利率,导致部分居民存款流向基金和股市市场,前6月,该市4家国有商业银行就销售各种基金8.32亿元:新开银证通账户15208户,分流储蓄资金7.6亿元。

3、贷款有长期化倾向,个人长期消费贷款看涨。2007年6月底,该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4.4亿元,比年初增长15.8亿元,增长6.2%。短期贷款总体增速平稳,贷款结构变动较大。中长期贷款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快。6月底,中长期贷款余额75.03亿元,比年初增加7.60亿元,同比多增5.71亿元。从投向分析,基本建设贷款、技术改造贷款变动不大,主要是其他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5.95亿元,增长13.7%,同比多增5.13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比年初增长1.18亿元,增长18.5%。

(二)民间借贷趋紧趋难,企业求贷意愿强烈

1、参与民间借贷的资金量和供应者减少,民间借贷活动供求失衡问题开始显现。自2006年4季度以来,随着证券市场持续火爆,不少社会闲置资金从民间借贷市场退出,有的甚至提前收回已放出的资金转向购买股票、基金产品,以赚取更高收益。调查的102户企业中56.8%的被调查对象反映,他们企业曾发生民间借贷行为,现在这类企业中有77%的企业反映民间借贷趋难,仅占21%的企业反映借款难度不变,民间借贷市场的供求链条运转出现梗阻。被调查企业纷纷反映,现在要么较难找到愿意提供资金的放款人,要么借款条件越来越苛刻,且呈单笔贷款金额趋小,期限趋短的现象。

2、借贷成本提高,普通企业难以承受高额利息负担。伴随着银行基准利率的不断上调,加之民间闲资拥有者处于强势地位,目前民间借贷平均利率区间保持在年利率12-16%之间,比2006年初提高了3-4个百分点,最高利率甚至达到了年息25%。据对102户企业对当前民间借贷利率升降情况的调查,92%认为提高,8%企业反映利率降低。借贷双方比以前更难达成合作意向,使一些企业顿感民间融资困难。

3、民间借贷期限约束增强,出现提前索债现象。据调查,目前半年期以上的民间借贷减少,贷款提供者趋向于短借快还,有的受利益刺激,还单方中止合同,提前收回资金。据调查,80%的民间闲资放款人放款期满均不愿再续借款给他人,都想用于炒股或炒基金,对一些规模和实力不强的企业形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

在民间借贷趋难趋紧,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形下。大部分企业转向银行申请贷款。据调查,申请贷款的企业个数较同期上升近两成,而且主要以长期贷款申请为主。

(三)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主要走间接个人介入途径

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方式,主要是间接流入,以个人独立贷款炒股为主要表现形式,没有出现企业以单位形式炒股,也没有出现与金融机构联手炒股等情形。从对各银行调查显示,各行普遍加强了银行贷款进入股市的管理,各国有商业银行按照银监会2006年12月31日《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精神,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一是在接受客户申请时严格把关,贷款投向要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本行的有关规定。在贷款发放后。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检查,重点加强账户资金的监测,防止资金挪用。二是调整了内设机构,强化了合规管理。各行对内设机构进行调整,增设了风险管理部和合规部,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性管理。三是加强信贷制度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信贷业务制度的管理,强化了对信贷风险的防范。该市各商业银行都要求各支行在接受客户贷款申请时,一律要求其填写《关于向XX银行借款事项的声明书》,作出书面承诺,保证贷款用途,承诺不流入股市。

二、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原因与影响

(一)回报丰厚,吸引力强

近二年来,股市过热,大量资金涌入股市使股指一路攀高。2006年前5月。从事基金投资的居民一般得到了50%以上的回报,投资股票的居民一般得到了40%以上的回报,所以,城乡居民对银行存款3%左右的年利息不屑一顾,股市高额回报导致大量银行存款搬家。从调查情况看,4月份存款增幅较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较上

月下降10.34亿元,创1999年以来单月最大下降幅度。

(二)风险提示。犹如形式

城乡居民对股市风险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数股民都知道股市有风险。但不知道风险到底有多大,从2006年股市行情看,投资股市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投资股市的任何风险提示都显得苍白无力,5月底出现的股市急剧震荡,股指大幅回落,股价大幅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股市投资者燥动的心。对县市而言,由于县市投资渠道单一,银行存款利率较低,民间借贷风险较大回报不高,市民的投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纷纷将富余资金转向资本市场,甚至动用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

(三)信贷管理,面临挑战

尽管企业、个人在银行贷款都被告知要严格按照贷款申请用途使用贷款。不得变相投入股市或改变为其它用途。但调查中有部分企业或个人钻了信贷管理政策的空子。如有的企业运用银行信用额度政策。银行对一些企业发放的信用额度贷款的资金流向更值得引起注意,因为银行一般不严格限制额度贷款的用途,而且额度贷款的额度可以循环使用。额度贷款进入股市的可能性相对要大一些。一些企业为了逃避银行贷款不得炒股的规定,将自有资金用于减少股东股份或合伙比例,腾出资金用于购买股票,而生产经营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则增加银行贷款依存度。这实际上是变相地使用银行贷款炒股。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另一途径则是通过个人消费贷款。近年来,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个人发放消费信贷,个人贷款迅速增加。相对企业贷款来讲,个人贷款的用途更难监督,虽然国家并没有允许银行对个人发放贷款让其炒股,但个人利用银行贷款炒股的现象始终是存在的。据调查,该市近两年个人消费贷款增加额占到了所有新增贷款额的10%以上。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第三种途径是部分信用卡用户利用信用透支额度进行透支,一般是一个家庭成员利用多张信用卡连续反复透支,借新还旧。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增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四)政策传导,有利有弊

1、适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积极影响。随着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量的快速增加,货币流动性呈现出增强的趋势。此外,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还会引起银行资产价格变动,进而改变银行的流动性,迫使银行调整其信贷政策,并通过信用供给量的变化,影响实际经济活动。而且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使货币政策的传导会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同时进行,这样会影响商业银行增加放款与投资,从购买证券和增加投资两个方面增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此,适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有利于扩大投资和消费,从而有利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供求平衡。合理的银行信贷资金与股票的相互结合相互转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效果。

2、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对货币政策的负面影响。

首先,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影响了中央银行货币信贷政策的顺利传导。在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增长过程中,收益率的差异会导致资金流向的变化。随着股价连创新高,二级市场上的收益率大幅提高,资金自然会由实体经济领域大量涌向泡沫滋生的股票市场,本应投向实体经济的信贷资金流入了股票市场,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被削弱。

其次,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使得中央银行对经济发展所需货币供应量的监测和调控更加困难。一方面表现为银行业资金平衡难度增加,资金供求矛盾愈益突出,部分金融机构已开始依赖于同业存放来寻求资金平衡。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银行信贷需求管理难度增加。企业信贷需求由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从实物资产转向虚拟资产,影响了中央银行从实体经济部门获得的货币政策参考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了中央银行制定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难度。

再次,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误导资金流向,削弱信贷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从银行本身经营来看,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目标,而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不仅不能给银行带来效益,反而使银行对这部分资金无法进行跟踪监督,必将影响银行对整个资金投向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使银行信贷资金形成新的风险。由于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占用了银行的资金规模,银行对其他方面的投入必定减少,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得不到银行信贷资金的及时支持,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体经济发展的滞后又将影响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国家宏观的货币信贷政策无法得到顺利实施。

三、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监管的对策建议

防止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有赖于金融市场主体各方清醒的认识和共同努力才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证监部门、商业银行等必须进行协调配合,加强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的有效监管。

(一)加强监控。强化管理

一是加强对贷款投向进行实时监控,提高监管质量。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及其它信息工具,建立统一的银行信息系统,监控借款人的所有借贷行为,防止出现借款人利用银行间信息传递不畅的缺陷,通过多方借款实现循环质押和循环贷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向进行有目的的跟踪,发现有转移资金用途投入股市的企业对其进行通报及采取必要的收贷措施。二是利用高科技实现交易账户的实名系统,实现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实时控制,做到信息共享,监管一体。共同对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现象进行督办。完善统计监测制度,适时调控银行信贷资金入市行为。我国现在公布的银行间同业拆借交易情况统计只有交易品种的统计数据,而没有分交易主体的统计数据。在交易主体多样化的今天,有必要分不同交易主体统计交易。如果这样,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在银行间同业市场的交易量就可以一目了然,便于有关部门进行调控或制定相关政策。

(二)部门联动,齐抓共管

加强人民银行、证监部门和商业银行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对信贷资金流向股市监管的合力。对流向证券公司大笔资金实行申报制度,从而减少违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在当前实行分业监管的前提下,必须加强证券部门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之间的联系、协调配合,实行联合监管,杜绝监管“盲区”,减少监管“误区”,防止在结合部位银行信贷资金的违规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