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网络安全防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30:40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1

原有的单一通信技术,无线通信的产生方式和传输技术在逐步的完善,相应的,信息的传播安全和传播途径的可信度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国家电力企业将通信公司的2G/3G/4G无线移动网络和电力信息通信相结合,取长补短,组建了具有广泛性,高效能,严格保密特点的电力无线虚拟专网,为智能化通信网络在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1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组成结构

国家电力企业信息内网工作信息的传送途径主要以电力无线虚拟专网为主要途径,电网组成是各级电网单位与通信公司相结合的集中接入的方式,如有想要加入到国家电网内部信息网络的客户,客户信息网络会通过最终客户端连入通信公司的无线网络,再通过信息公司的相应传送途径进行包装,到达客户端后进行解析工作,然后,安装信息安全装置才能加入企业的信息内网。

2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安全防范措施

国家电网无线网络连接的共同途径为电力无线虚拟专网,它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包括信息传送的安全隐患和信息范围的安全隐患,从在网络信息安全和传送范围两个方面入手大力保护,可减少信息传送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网络起于通信公司无线基站止于电力安全防护设备,供电厂的主要工作是减少电力侧网络设备、电力侧安全防护设备及客户端的运行问题,确保客户终端可以流畅应用,通信公司主要工作是减少无线基站、运营商ip承载网、专线的运行问题,使其规律的工作。此篇文章主演探究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电力网络侧、电力网络边界侧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3电力无线虚拟专网数据保护要点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无线虚拟专网主要覆盖信息内网业务,根据信息内网的安全防护要求,针对业务应用数据的重要程度,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终端实际使用情况及成本效益综合考虑,电力无线虚拟专网可采用安全防护架构。信息安全防护方案将电力无线虚拟专网分为三个区域:电力无线虚拟专网域、网络边界域和内网域。专网域采用租用运营商的专用传输通道承载无线终端数据;网络边界域采用防火墙和iDS等安全设备进行访问控制和网络攻击检测,采用公司专用的安全接入设备实现终端到边界的加密传输、终端合法性认证和数据隔离交换等安全功能。

4电力无线虚拟专网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根据电力无线虚拟专网安全防护架构、安全区域划分以及安全责任分界面的划分等方面考虑,分别从电力企业侧与运营商侧阐述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4.1电力企业侧信息安全防范方法

电力企业在网络信息安全范围和信息内网域采用信息安全防范方法,以完成网络信息安全范围、信息内网域的安全防范。4.1.1安全范围规划:电力无线虚拟专网边界对安全范围进行严格规划,使网络使用范围明了,对每个安全范围都应用合适的安全防范方法,并且,对已经到达的网络信息加以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更好的提升浏览监控、危险检测、输送监管和客户端认证等应用的使用性能。4.1.2访问控制:在边界接入设备上针对源地址制定访问控制,禁止不同apn业务互访;使用防火墙制定严格的访问策略实现专网域至网络边界域的访问控制。4.1.3安全隔离:采用电力企业专用安全接入设备实现网络边界域与内网域之间的数据安全交换,阻止非法网络连接穿透网络边界访问信息内网。4.1.4安全防御及入侵检测:在边界部署防火墙及入侵检测系统,实现抗DoS攻击、防恶意代码等功能,即时监视网络行为和网络攻击检测。4.1.5安全审计:对边界安全设备进行日志记录及审计,为评估网络安全性及网络安全加固提供依据。4.1.6隧道加密传输:在无线终端与电力企业专用安全接入设备之间建立安全加密传输通道传输业务数据,保障业务数据的安全传输。4.1.7接入控制: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入网络用户进行强认证,禁止非法用户接入;信息内网业务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对接入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的终端硬件特征进行认证。

4.2通信公司隐患预防方法

通信公司使用隐患预防方法,以完成无线信息专网系统的网络安全连接保护、专用途径分类等专网域安全防护。4.2.1网络信息安全连接保护:客户端应用特定的apn接入,同时通信公司进行电力无线虚拟专业网络合法Sim卡授权,通过授权后的合法Sim卡可以获得访问权,但不可以浏览互联网和其他网络。4.2.2apn访问监管:相同的apn内客户端不可以相互访问,相反的,不同的apn内客户端允许互访。4.2.3特定通道及分离:在GGSn上电力无线虚拟专网用户应用VRF技术与其他用户路由分离;采取GRe/L2tp/mpLSVpn等Vpn方法在通信公司网络中输送电力无线虚拟专网信息以完成专网专用的目的,使其更好的与其他网络传播途径区别。

5结束语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2

一、不安全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企业信息化有服务器、网络设备、系统平台、网络信号的收发装置及其网络信号等构成。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信息的安全。但是,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很多不可预知的因素,如:地震、水灾、火灾等。这些恶劣的形势下会导致很多不可抗拒的损失、如突然停电导致硬盘的损坏;雷电导致网络设备瘫痪,致使数据损坏和丢失。

(二)网络内部因素

计算机病毒无孔不入,在日常工作中让人防不胜防,工作流通中经常使用到U盘、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病毒容易在公司办公设备上传播、繁衍。由于公司内部为局域网,病毒更容易传播和繁殖,出现网络风暴。多数员工的电脑知识薄弱,对于携带病毒、木马、盗号程序等未知程序不了解,在办公操作中一些错误操作导致病毒程序容易传输蔓延。很多系统平台口令简单,容易泄露;用户权限无正确设置,容易出现漏洞导致用户信息的删除修改。

(三)网络硬件故障

企业信息化正常运转是建立在网络设备、通讯线路正常的前提下。如果硬件设备出现问题,整个企业可能无法正常办公。办公楼外光纤折断,公司平台无法登陆,不能办公。服务器硬件如主板、硬盘网卡、网络设备如防火墙、交换机这些设备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系统瘫痪。

(四)网络安全因素

网络防护有一定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环境。防火墙是一种有效的安全工具,它可以通过建立Vpn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很多硬件设备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五)管理因素

内部网络缺乏管理员的跟踪检查,系统管理员对操作日志和用户信息没有足够认识,多数公司将精力用在了硬防和系统杀毒软件方面,缺少对局域网内网络安全清醒认识。很多网络管理人员水平低下,业务水平低,网络安全意识淡薄都会导致系统瘫痪。

(六)资金因素

网络信息安全需要可网管的网络硬件设备及其网管软件。但多数公司领导对此方面认识不清,认为只要系统正常运转即可,不需投入大量金钱。

二、安全防范措施

为了保证公司信息网络正常运转,减少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必须采取相应的网络安全措施,来对网络进行全面保护,从而把危害降到最低。

(一)严格管理

首先提高思想认识,计算机网络安全不只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更要从思想上转变认识,制定完善安全制度。定期进行系统软件、硬件检查,做好维护记录。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可能出现的故障,应有防范、补救和排除等措施。机房管理人员认真填写机房记录,关注机房的防火、防水、防盗问题。对系统使用人员定期培训。

(二)技术管理

为了保证正常工作,各个员工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从而有效防止网内计算机病毒的传播。由于计算机病毒可以导致网内办公文件损坏,系统瘫痪,设备损坏,因此在接收发送文件前需要对文件进行杀毒,不去下载安装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文件。公司之间内部网络通过构建安全的Vpn,该Vpn隧道进行加密。

(三)系统漏洞修补

定期对门户网站查看工作日志、更换密码,对网站进行备份;系统口令不要设置太简单,不要外传,系统管理员对操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系统厂家对系统进行优化,修补系统漏洞。

(四)网络病毒的防范

采用赛门铁克服务器版杀毒软件,对网内病毒防护、防火墙、Vpn、风险管理、入侵检测、互联网内容及电子邮件过滤、远程管理技术及安全服务等。

三、结语

对每个企业来说,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效益,同时防止企业信息泄露与破坏,是企业管理者、企业网络管理者和企业用户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技术上探讨了企业网络安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网络安全模型。实际上,企业网络安全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强调技术应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网络安全管理的建设工作。在加强对企业用户的安全制度教育的同时,应该考虑建立完善的内网安全防范日志,对内部网络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进行记录,便于管理员从中发现网络上的不安全因素、网络上的潜在威胁及网络中的可疑分子,同时也为事故后责任的追查,对案件的侦破都是很好的依据,并且是对有不良动机者也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企业或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通过在内部网络中的每台服务器上部署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补丁管理与系统监控等;通过集中收集内部网络中的威胁,分析面对的风险,灵活适当地调整安全管理策略,同时兼顾使用环境,提高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素质,将人和各种安全技术结合在一起,才能生成一个高效、通用、安全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涛.信息系统安全与漏洞[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谢建全.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维修技术(第1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3).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3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43.6%的网民过去半年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另有数据显示,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成本最为高昂。

完备的法律无疑是数据安全的最强大屏障。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正在加紧制定。除了《民法总则》规定了对个人信息和数据进行保护外,近年来,我国还出台了《网络安全法》,该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的基础性法律,以此为基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尚在制订中)、《数据安全法》(9月1日施行)等专项法规将陆续实施。

防范和降低网络风险,除了立法制约,还有什么方式和手段?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欧美等国家已充分认识到防范网络安全风险的重要性,随着认识的逐渐成熟,相应的网络安全保险发展迅速。作为风险损失分摊的有效工具,网络安全保险可帮助企业转移潜在的不确定风险。欧美的成熟市场已将网络安全保险产品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通过保险产品来分散和转移残余风险,补偿被保险人因网络安全事件所引发的重大经济损失,为涉事方提供恢复和补偿机制,协助其恢复正常运营,提高抵御网络安全事件的“韧性”。

相比国外较为成熟的网络安全保险市场,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有人保、国寿、平安、太保在内的大型保险公司和一些再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网络安全保险的相关产品和承保能力。5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都在助推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建设,由此来看,网络安全保险的市场空间巨大。根据慕尼黑再保险的预计,到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00亿美元。

网络安全保险是对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进行承保,保险公司承保前十分注重核保风险评估,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以此来决定是否承保,并制定合理的价格。在此背景下,如果投保企业想要获得承保资格,以及更优惠的价格,就必须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例如被保险人的组织架构、制度体系、技术措施等,这也进一步促使企业重视“内生安全”,全方面提高企业网络风险防范水平,助力企业网络安全建设。

网络安全保险不仅仅是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个简单的保险产品,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之匹配。在国外,保险公司会根据投保企业的网络安全风险管理需求,为其提供一揽子、全周期管理方案,包括承保后的风险管理服务,险情出现后的应急响应服务,以及日常网络安全维护等服务。

我国网络安全保险市场尚未成熟,保险公司若仅凭自身资源,无力闭环防范网络风险,更缺乏基于大数据的风险模型设定与资源匹配的行业指导及规范。因此,往往需要再保险公司和科技公司介入,在数据积累、资源整合、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发挥优势。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4

虽然我们为应对各种各样的网络攻击耗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但是网络攻击带来的威胁却丝毫没有减弱。根据2005年美国联邦调查局计算机犯罪调查,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98.2%的企业使用防病毒软件、90.7%设有防火墙、75.0%使用反间谍程序的软件。但有83.7%的受访企业一年内遭遇过至少一次病毒、蠕虫或木马攻击事件;79.5%遭遇过至少一次间谍程序攻击事件。

并不是说那些网络安全公司不作为,而是因为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种现代的病毒入侵,它更加安静、隐蔽而且更加难以防范。事实上,在如今的网络安全业界,大家把网络面临的攻击和威胁称为“缓慢而低调”的攻击。这是因为,相比以前那些只是希望制造病毒而声名大噪的人而言,现在的病毒制造者更多是出于裸的商业利益,所以这种“缓慢而低调”的攻击更加具有毁灭性。

在网络安全方面有两种技术,第一是对于样例的特征分析,这在防病毒公司的产品运作和开发当中被广泛地应用。但是这一技术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只有在病毒样本出现以后,才能进行病毒的特征识别。也就是说,也许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之后,防病毒公司才能够有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二种技术是基于行为特征的分析,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在几微秒的时间内对各种网络入侵进行识别,从而可以主动发现和及时防范各种web威胁,例如间谍软件仿冒攻击、病毒和犯罪软件攻击,可以填补网络开放带来的技术漏洞,补充防病毒软件、防火墙、反间谍软件等的不足。

美国一家专注于web过滤和web安全解决方案的公司websence近年来颇受关注,因为它们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防病毒和入侵攻击的解决方案。该公司的这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被称为“行为上的关注和识别”。它与传统的防范攻击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它可以主动防范和检测间谍软件和恶意代码攻击、仿冒、欺骗意图以及其他基于web的威胁;其次可以通过拦截到主机的反向通信通道,使已经入侵的间谍软件和击键记录程度没法实施破坏;另外,它还提供安全端点保护,阻止未经认可的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和将数据传回网络,防范未知的攻击;它还可以降低通过im即时通信、im附件和协议窃取知识产权的风险。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5

用户在选择内容安全网关产品时,一般会考虑两个主要问题:第一,需要保护什么企业应用,比如是保护邮件系统,还是保护web服务,或者是需要保护数据库等等;第二,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保护,即为了防范安全威胁需要安全产品提供的安全服务是什么,例如病毒过滤、蠕虫阻断、信息过滤、访问控制等等。所以,依据用户对安全保护需求出发点的不同,内容安全网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着眼于为特定应用提供全面安全服务的应用安全网关;针对特定威胁提供综合安全防范措施的功能安全网关;以及综合前两者功能、为各种应用提供全面保护的综合安全网关。如图所示,在横向上表示产品能够提供的安全服务,产品类别横向覆盖越大,表示提供的安全服务越多;在纵向上表示需要被保护的应用类别,产品类别纵向覆盖越大,表示支持的应用越多。

综合安全网关

综合安全网关集成了应用安全网关和功能安全网关的功能特点,可以同时针对多种应用提供全方位的安全威胁保护。综合安全网关适用于用户在单一部署点实现集中的安全控制。KiLL过滤网关(KSG)是一种综合安全网关,是冠群金辰公司在国内安全网关市场的开山之作。KSG是专为企业级用户设计的专注于内容安全的综合安全过滤网关设备,可全面防范计算机病毒、蠕虫、垃圾邮件、违规网络内容传播。KSG采用多层过滤、深度内容分析、智能关联等技术策略,基于多种协议对网络数据进行过滤,可有效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状况,为业务持续运行提供有力保障。KSG进入市场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两年保持领先地位。经过市场分析,冠群金辰公司认为专用安全网关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用户更加需要功能单一,但是非常强大的功能安全网关和应用安全网关设备。由此,冠群金辰公司针对网络病毒隔离和邮件安全保护两个领域推出了两款产品,即KSG-V和KSG-m。

应用安全网关

当某种网络应用日益广泛,并逐渐成为企业和消费者的重要消息传递和业务依托平台时,往往会伴随着针对这类应用的恶意攻击技术的快速增长。例如邮件系统已经成为几乎每一家现代机构不可或缺的应用的时候,针对邮件系统的攻击开始层出不穷:邮件病毒、垃圾邮件、欺诈邮件、DHa攻击等等。又如随着即时消息系统的逐渐普及,依托于这个系统进行传播的恶意代码和欺诈事件开始时有发生。另外,针对web、数据库系统的攻击事件也经常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这些关键应用受到攻击和利用而对企业业务造成影响,用户对这些应用部署专有的保护措施非常重要。比如针对邮件系统实现全面安全保护的邮件安全网关即是今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迅速的一个安全子市场。由于针对特定应用的特点专门设计,这类安全网关产品和应用结合得会更加紧密,保护粒度更加细致,在提升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和应用系统的兼容性,保证应用顺畅安全运行。

冠群金辰公司的KiLL邮件安全网关(KSG-m)是专为企业级用户设计的邮件安全设备,通过二十多种领先的邮件安全技术,全面预防邮件病毒、垃圾邮件、邮件攻击、邮件欺诈等危害,监管违规信息传输、控制邮件合法传递,保护邮件系统安全高效工作。通过KSG-m的专项保护,可积极防御邮件传递引发的各种安全威胁,保护网络和邮件服务器资源,提高邮件收发及管理效率。KSG-m是一款独立工作的硬件产品,针对电子邮件系统的Smtp、pop3、webmail进行过滤,与用户采用的具体邮件系统无关。KSG-m采用专业的防病毒引擎对邮件病毒进行全面过滤处理,保障邮件安全传递。对垃圾邮件采用内置的反垃圾邮件引擎,通过垃圾邮件行为分析、特征分析、自定义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关联识别处理。此外,KSG-m不仅仅过滤邮件病毒和垃圾邮件,而且从行为、特征和内容等方面全面分析邮件传递可能引发的安全威胁因素,实现对邮件威胁的综合过滤。由于采用经过定制的专有操作系统、高效过滤算法和高性能服务器,KSG-m可实现对邮件的高效过滤。

功能安全网关

功能安全网关主要用于解决危害性较大、扩散范围较广的某类安全威胁,这些威胁一般会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威胁到多种应用。比如包括病毒、蠕虫在内的恶意代码传播,以及网络入侵等。功能安全网关对特定安全威胁类别具有很高的识别率和阻断能力,经常部署于网络边缘以及网络内部,进行特定威胁的高效率控制。网络恶意代码传播控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网络防病毒系统注重对桌面计算机进行病毒查杀,在防御策略上属于被动防御方式,难以杜绝网络病毒的不断侵袭。按照“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的病毒防治三要素原则,为实现对病毒的主动防御,我们应加强网络边界的防御力度,从电子邮件、网上冲浪、文件传输和下载等最基本的传递途径上进行有效拦截,阻止病毒进入用户网络。据iCSa病毒流行性调查结果,电子邮件和互联网已成为计算机病毒传播的绝对主要途径,约占病毒传播方式的98%左右。这表明,只有从病毒入侵的最主要途径上进行防范,才能有效遏制其传播扩散。因此,网络病毒隔离网关(又称为病毒墙)成为具有广泛市场需求的典型的功能安全网关,其主要功能就是阻断网络病毒和蠕虫在网络之间和内部的传播,是纵深防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冠群金辰公司KiLL过滤网关-防毒墙(KSG-V)是专为企业级用户设计的网关级病毒过滤设备,可全面高效防范计算机病毒传播、阻断蠕虫攻击、控制网络非法流量。KSG-V采用全透明方式,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通过多层过滤、深度内容分析、智能关联等技术策略,进行高效病毒的识别和过滤,可有效提升网络环境的安全状况。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6

企业防护是一项很谨慎的业务。当网络威胁日益增加并且以难以预料的速度发生时,即使是最兢兢业业的公司也很难对这种毫无预料的威胁采取防御措施。只要一次这样的失误就会将企业暴露在高度危险之下。来看以下三个例子:

a公司:传统保护的不足

该公司部署了防弹式的防御体系来应对典型的互联网攻击,如:病毒、木马、蠕虫以及间谍软件等。他们从总经销商那里购买安全技术的使用权限,这样,企业就拥有了安全公司提供的软件以及升级服务。因此,公司的网络环境感觉上非常安全,it部门的人员也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对于公司的安全美梦很快变成了噩梦――

由于员工违法使用ipod音乐播放系统和p2p,公司的网络性能被大大削弱。同时下载音乐、视频以及一些软件也给公司带来了违反著作权的法律问题。

企业的知识产权会因为员工的不当操作或不道德的行为通过邮件泄露出去。

肆意的使用即时消息会使公司陷入员工服从性的危险之中。

有时,一个有习惯的员工会持续在线玩游戏,可那时他手头上还有一项紧要任务没有完成,同时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访问还会给企业带来法律诉讼。公司无法施行那些可接受的网络使用政策,因此公司就无法保证员工的生产力,无法保护网络资源被滥用,或者其它与网络滥用相关企业威胁。

B公司:移动办公的风险

该公司采取了进一步的安全防护。在严格的政策支持下,公司增加了强劲的安全保护来控制包括:p2p、即时消息系统、网络音乐系统以及网页在内的内容。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么?其实问题远远不止如此。

公司的员工经常会在公司以外的其它地方办公,如在客户端、家里、酒店、列车或是机场,凡是能够提供网络连接的地方。当员工不在公司内部使用网络时,他会不经意的将恶意软件下载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这些软件正是公司的在竭尽全力抵御的),然后把这些恶意软件带到公司,任其肆意传播。同时像U盘这类移存储设备也会在公司的严密监视散播新的威胁。

C公司:复杂的威胁

该公司做足了工作,并宣称他们拥有能够抵御包括面向移动办公人员和离线工作人员在在内的各种威胁的防御体系。只要这些设施不需要费时费力的去管理和维护,那么该公司的网络保护设施令许多其他公司都羡慕不已。实际上,这些解决方案只有部分得到了执行,需要把现有的it资源发挥到极致。

由于最初的部署存在太多漏洞,负担繁重的it人员无法满足企业对于公司政策、风险控制以符合性的个性化需求。

技术支持的呼声很高而附加咨询服务却很昂贵。

it财力人力的短缺影响it更新步伐,企业耗费大量时间金钱仍不能获得有效安全防护。

眼前的互联网安全防护明显是不够的。要避免商业风险,企业必须要能了解和处理安全防护方面的所有问题,还必须与互联网安全防护领域的伙伴建立合作关系。

获得全面经济高效的安全防护

先进专业的防护技术和功能不言而喻是有效安全防护的根本因素。而今,企业所面临的是使用多个攻击媒介的混和型威胁,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最好对策,安全防护好从网关到桌面以及两者间每个易受攻击环节。而这还仅是全方位经济高效互联网安全防护的冰山一角。

每个企业的业务范围都不一样,安全防护需求也不同。一般而言,一个互联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关键看以下六方面因素:对关键易受攻击环节的安全防护;对主要管理环节的安全防护;前摄防护;部署的灵活性;个性化策略和控制功能;基于需要的最佳价值。

关键易受攻击环节的安全防护

由于现今的混和型威胁可采用不同的形式,通过各种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这就要求企业在web、电子邮件、移动设备和桌面客户端都做好相应一致的安全防护。而以上这些媒介都应该共享同一个公共的互联网威胁数据库,这样无论病毒是通过电子邮件、webmail、可移动存储设备还是公共无线上网据点(publichotspot)来传播,都可被识别出来。

多层式安全防护为防护威胁提供了更多保证:通过推断等技术识别和过滤先前未

知威胁从而不断补充已知威胁数据库;结合使用安全防护技术和人工分析来识别和阻止新型威胁;通过特定企业和特定行业的定义来补充标准威胁定义;以及通过加密技术和智能化内容过滤技术结合使用有效阻止数据丢失。无论企业所面对的是哪类风险,多层式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最高水平的保护。

主要管理环节的安全防护

基于每个企业的it架构、基础设施和安全目标的不同,安全防护可分别在服务器、客户端及整个网络当中(作为一种按需服务)中部署。企业应评估其关键所在进行部署,最理想的当然是同时在三个地方都部署安全防护。这样,无论威胁是以何种方式或从哪里进入企业网络环境,企业都能消除这些威胁。甚至未连接到网络的远程用户也能通过客户端或按需应用模式得到有效保护。

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前摄防护

快速演变的互联网威胁要求我们时时保持警惕、采用专家分析并且不断更新防护措施。识别和防护新型威胁的最好方式是结合使用世界级技术、专家意见及全天候全球性自动更新安全防护的基础投施。在多数情况下,这提供的是一种服务,一种在威胁造成破坏之前检测威胁、提出警告和消除威胁的服务。

部署的灵活性

部署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可选择软件、硬件或按需解决方案(on-demandsolutions),这使得企业能选择到最合乎其特定需要的解决方案。大型企业常要求一个具有广泛功能及粒度策略控制的软件解决方案,而小型企业则可能更喜欢具有立竿见影简易性和高性能的硬件解决方案。

按需解决方案则可提供企业级互联网安全防护,能用于所有类型的企业:拥有多个分支机构或众多远程工作员工的企业,可采用这种技术来帮助那些在公司总部以外工作的员工管理他们的e-mail和web的安全需求;对于那些没有相应基础设施来主管基于服务器解决方案的企业以及那些只是部署这项功能作为整体it策略一部分的企业也可采用这种技术。

个性化策略和控制功能

要全面避免不适当使用恶意软件及未遵从行业规范和法规情况发生,企业应根据自身特定环境、业务需要和潜在风险定制策略,并灵活控制策略的定义和执行。同时企业所采用的解决方案应允许企业内不同用户和群体采用不同规则以反映其工作职务和网络访问权限。

通过执行这些策略,it管理员和企业管理人员能通过全面报表功能和可视来管理和监控员工对互联网的使用、对行业规范和法规需求的遵从,还能根据开展业务的需求及时调整防护措施和安全战略。

潜在价值

在挑选互联网安全防护提供商时,企业不可只考虑供应商销售额,应多方面考虑挑选一个值得信赖合作伙伴。一个可信赖合作伙伴应拥有互联网安全防护的成功记录和全方位海量最佳(best-of-breed)技术,能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经验结晶、丰富资源和持续创新从而遥遥屹立于安全防护领域的领先位置。此提供商还要能通过及时了解每个客户的需求,提供一个单一来源解决方案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提供实时支持和更新以随时确保解决方案的最大有效性。

其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的拥有、管理和长期支持还必须是经济高效,以便安全防护方面费用能在企业的it预算之内,而不至于更成为企业研究解决方案的另一个问题。

安全防护的实际运作

回顾上文对于三类企业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关键要素在一个有效的互联网安全防护策略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a类企业首先定制好符合其策略和优先级的互联网安全防护解决方案,接着使用健全报表功能来很好控制企业所面临的商业风险。

彻底关闭点对点网络和podcasts的不适当使用,释放重要网络资源并消除版权侵权的风险。

每个电子邮件都针对企业所有知识产权的关键字和特定内容的进行扫描,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即时通信和上网冲浪得到完全控制,可帮助行业规范和法规得到很好遵从。

与工作无关的网站或不安全的网站会被禁止,由此网络赌徒再也不能使用公司的资源,只能利用其私人时间进行游玩。

B类企业拓展了全方位的安全防护。无论是从家里还是从酒店,无论是通过一个无线上网据点、客户端网络还是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公司员工都可重新连接到公司网络,而移动pC上威胁都会被拦截下来,无法进入企业环境。可移动存储设备也得到同等有效的安全保护。

C类企业选择按需服务而不是软件或硬件解决方案,可在不超出企业预算前提下得到有效安全防护。它还能保持对一个网络或网关解决方案的有效控制和策略管理,且有值得信赖业领导提供商提供全面支持和丰富资源作为后盾来保证解决方案的快速实施和低运行时间。

提高防护功能

SurfControl提供的同类最佳互联网防护解决方案和技术已长期成为威胁防护领域的标准。SurfControl解决方案经设计可为任一网络环境提供安全防护,现在还可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部署,不仅可虑及每个关键易受攻击环节,还可虑及web、电子邮件和客户端安全防护的各种因素。

其实时推断技术更是得到了全球多个威胁分析专家组全天候支援,可识别和应对新型威胁,包括各种形式的恶意软件、零日威胁(zerodaythreats)和快速演变的混和型威胁。

SurfControl增强了个性化管理、监控和报表工具,可提供更好可视性,帮助客户更有效定义、管理、监控和强制执行所制定的策略。企业可获得: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7

关键词: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随着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的深化应用,企业的日常运作管理越来越倚重信息化,越来越多的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上。信息安全防护变得日益重要,信息安全就是要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持续运行,防范企业机密泄露。信息安全包括的内容很多,包括主机系统安全、网络安全、防病毒、安全加密、应用软件安全等方面。其中任何一个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胁全局。随着信息化建设地不断深入和发展,数据通信网改造后,市县信息网络一体化相互融合,安全防护工作尤显重要。如何保障县公司信息网络安全成为重要课题。信息安全健康率主要由两方面体现,一是提升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二是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防护技术手段主要侧重于安全设备的应用、防病毒软件的部署、安全策略的制定、桌面终端的监管、安全移动介质、主机加固和双网双机等方面,安全管理则侧重于信息安全目标的建立、制度的建设、人员及岗位的规范、标准流程的制定、安全工作记录、信息安全宣传等方面[1]。因此,企业要提升信息安全,必须从管理机制、技术防护、监督检查、风险管控等方面入手,并行采取多种措施,严密部署县公司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机制建立是关键

企业信息安全防护“七分靠管理,三分靠技术”,没有严谨的管理机制,安全工作是一纸空谈,因此,做好防护工作必须先建立管理体系。一是完善组织机制。在企业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之下,设立县公司数据通信网安全防护工作组,由信通管理部门归口负责日常工作,落实信息安全各级责任。将信息安全纳入县公司安全生产体系,进而明确信息安全保障管理和监督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加强信息安全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培训机制。根据近年来信息安全的研究,企业最大信息安全的威胁来自于内部,因此,企业应以“时时讲信息安全,人人重信息安全,人人懂信息安全”为目标,开展“教育培训常态化、形式内容多样化、培训范围全员化、内容难度层次化”培训工作,为信息安全工作开展提供充分的智力保障。企业应充分利用网络大学、企业门户、即时通讯等媒介,充实信息安全内容,营造信息安全氛围,进而强化全员信息安全意识。三是建立应急机制。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力的信息安全应急协调机制,修订完善县公司数据网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加强演练。严格执行特殊时期领导带班和骨干技术人员值班制度,进一步畅通安全事件通报渠道,规范信息安全事件通报程序,做好应急抢修人员、物资和车辆准备工作,及时响应和处理县公司信息安全事件。重点落实应对光缆中断、电源失去、设备故障应急保障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杜绝应急预案编制后束之高阁和敷衍应付的行为。

2技术防护是基础

技术防护要从基础管理、边界防护、安全加固等方面入手[2]。(1)基础管理方面。一是技术资料由专人负责组织归类、整理,设备或接线如有变化,其图纸、模拟图板、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等均应及时进行修正。二是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识,屏(柜)前后屏眉有信息专业统一规范的名称。三是设备自安装运行之日起建立单独的设备档案,有月度及年度检修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检修,检修记录完整。所有设备的调试、修复、移动及任一信息线或网络线的拔插和所有设备的开关动作,都按有关程序严格执行,并在相应的设备档案中做好记录。四是加强运行值班监视和即时报告,确保系统缺陷和异常及时发现,及时消除。(2)安全隔离方面。安全隔离与信息交换系统(网闸)由内、外网处理单元和安全数据交换单元组成。安全数据交换单元在内外网主机间按照指定的周期进行安全数据的摆渡,从而在保证内外网隔离的情况下,实现可靠、高效的安全数据交换,而所有这些复杂的操作均由隔离系统自动完成,用户只需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定制合适的安全策略,既可以实现内外网络进行安全数据通信,在保障用户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客户应用的方便性。(3)边界防护方面。一是部署防火墙,做好网络隔离。在路由器与核心交换机之间配置防火墙,并设置详细的安全防护策略。防火墙总体策略应是白名单防护策略(即整体禁止,根据需要开放白名单中地址)。将内部区域(下联口)权限设置为禁止、外部区域(上联口)权限设置为允许。定义防火墙管理地址范围,针对pinG、webui、Gui三种服务进行设置:只允许特定管理员地址远程管理。二是严格执行防火墙策略调整审批程序,需要进行策略调整的相关单位,必须填写申请单,且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要求,经审批后进行策略调整。三是严禁无线设备接入。(4)安全加固方面。一是应以最小权限原则为每个帐号分配其必须的角色、系统权限、对象权限和语句权限,删除系统多余用户,避免使用弱口令。二是安装系统安全补丁,对扫描或手工检查发现的系统漏洞进行修补。三是关闭网络设备中不安全的服务,确保网络设备只开启承载业务所必需的网络服务。四是配置网络设备的安全审计功能和访问控制策略。五是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中,认真分析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潜在威胁、薄弱环节,综合运用评估工具,在常规评估内容基础上,加强渗透性验证测试和密码脆弱性测试,重视对系统结构与配置的安全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提出并落实整改方案,实施安全加固措施。

3监督检查是保障

全面落实“按制度办事,让标准说话”的信息安全管理准则,在企业指导下,由县公司信通专业牵头,业务部门主导,分工协作建立督查机制,加强过程安全管控与全方位安全监测,推进安全督查队伍一体化管理,完善督查流程和标准,开展好安全督查工作,以监督促进安全提升。一是全面提升责任部门安全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督查队伍建设。二是完善督查机制,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督促落实整改,并开展分析总结,通报相关情况。三是开展常态督查,通过软件扫描、终端监测等手段,确保监测全方位。四是加强考核,开展指标评价。保障督查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

险管控是对策

为确保公司信息化网络安全,公司要将被动的事件驱动型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的风险管控模式,主动地对威胁和风险进行评估,主动地采取风险处置措施。通过资源的调控实现对信息安全工作的调控。公司应在信息安全治理过程中大量借鉴管理学方法,进行动态的控制和治理,通过治理的流程控制措施进行资源的调配,实现对关键项目、关键技术、关键措施的扶持,对非关键活动的控制,确保公司信息化网络安全。数据通信网升级改造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扩展了领域,同时,对信息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提出了安全防护经验的措施,从管理机制、技术防护、监督检查、风险管控等方面入手,提高了县公司全体人员信息化安全意识,极大地保障了企业系统(含县公司)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完善了县公司信息安全策略及总体防护体系,密织信息安全防护网,保障数据网不失密、不泄密,不发生信息安全事件。公司下一步将加强信息化常态安全巡检,加强信息化相关资料的管理,加强单位干部员工的信息化安全培训力度,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策略及总体防护体系。提高全体人员信息化安全意识,保障信息化网络安全。企业信息安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系统工程,涵盖了公司员工、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企业要实现信息安全,必须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综合各项信息安全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并将信息安全管理始终贯彻落实于企业各项活动的方方面面,做到管理和技术并重,形成一套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马贵峰,马巨革.构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思路及方法——浅谈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发展方向[J].信息系统工程,2010(6).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8

关键词:信息安全;威胁;管理模式;桌面终端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受到信息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改变,而现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也在这种“大环境”下不断地推陈出新。作为各大国有企事业信息管理部门,必须考虑到当前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机遇和威胁。

一、当前信息网络的安全形势

目前,几乎所有企业、事业单位、行政部门都面临着内部信息泄漏的问题。FBi对484家公司调查显示:85%的安全损失是由企业内部原因造成的。面对来自于公司内部的安全威胁,很多员工都有切身感受,虽然不会有股票的跌涨刺激感官强烈,但是他们一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由于粗心误操作造成公司服务器上重要文档丢失;由于没有设定员工在系统内的访问权限,使一些业务秘密出现在本不应有查阅权的员工计算机上,并不小心将其泄露……对于这些来自公司内部的信息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安装了杀毒软件或防火墙就能解决的,单纯的“免疫”手段在“网络风险”、“软件风险”日益严重的今天,都已经不足以让人信任和依赖。

据调查统计,90%以上的计算机终端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2000,Xp或以上的操作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安全漏洞及系统缺陷非常多。虽然微软公司会通过定期在网站上安全补丁来弥补这些漏洞,而一些软件公司也会对自己开发的软件进行不断地更新和升级,但由于终端用户缺乏相关知识,导致补丁安装的不及时、不完全,这就会影响终端计算机的安全,从而影响整个内部网络安全。

二、企事业单位网络终端计算机安全现状

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办公网络,桌面终端计算机数量随着办公的需要不断增多,而出现的网络问题也日趋明显。常见的情况主要有:计算机感染病毒、被安装木马;有些不明程序不断抢占ip地址(aRp病毒)堵塞整个网段,使该网段用户都不能上网。除此以外,部分员工使用公司办公电脑私自从网络上下载海量资源,迅雷、Bt、电驴这些下载工具都会抢占网络通道,这样就导致了其他一些用户使用办公电脑办公时网速非常低,严重时网页无法显示,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工作,还降低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这种问题在当下的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于现有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一些已经摆脱了纸张,进入“无纸化”办公的先进单位更为明显。由于难于发现高危计算机,并对其进行定位,因此一旦问题发生,就需要大量的故障排查时间。如果同时有多台计算机感染网络病毒或者进行非法操作,就会造成网络瘫痪,从而致使其他正常网络业务无法使用。

现阶段,所有企业都在努力寻找一种有效的手段来扭转这种严峻的局面,并尽可能地出台大量的信息网络管理规定。例如:禁止在办公计算机内安装Bt下载软件,禁止在个人终端设备中安装网络游戏软件,禁止私自更改电脑的安全设置,禁止将外部的电脑接入单位的内部网络等行为。但是,由于缺乏技术和管理手段、考核制度、使用标准、用机规范等,都不能够有效切实地执行,这样就使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安全水平很低,衍生了诸多不可控制的安全隐患。

三、通过网络防护与终端防护共筑信息安全长城

以往提起信息安全,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防火墙、防病毒、iDS(入侵检测)、网御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的管理上,却忽略了对网络环境中的计算单元――服务器、台式机乃至便携机的管理。

近两年的安全防御调查表明,政府、企事业单位中超过80%的管理和安全问题来自终端,计算机终端广泛涉及每个用户,由于其分散性、不被重视、安全手段缺乏的特点,已成为信息安全体系的薄弱环节。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安全防护的工作重点开始发生转移,安全战场已经逐步由核心与主干的防护,转向网络边缘的每一个终端。网络管理员已经不是信息安全的唯一负责人,计算机终端用户才是信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四、建设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管理业务密集度的增加,在信息安全防护领域兴起了终端桌面安全管理技术。作为网络管理技术衍生的边缘产物,它同传统安全防御体系的缺陷相关联,是传统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补充,也是未来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看来,终端桌面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才是信息安全防护趋势的导向。在进行桌面终端安全防护部署时,必须把提升信息安全的关键放在提升计算机终端安全水平上。

如何有效地管理计算机终端成了当前的热点话题,而桌面计算机安全管理系统的应运而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一可以通过批量设置计算机的安全保护措施提高桌面计算机的安全性,及时更新桌面计算机的安全补丁,减少被攻击的可能;第二,它还可以实现动态安全评估,实时评估计算机的安全状态及其是否符合管理规定,比如说,评估计算机的网络流量是否异常,评估计算机是否做了非法操作,评估计算机的安全设置是否合理等;第三,通过系统中进行策略的配置,对计算机终端进行批量的软件安装、批量的安全设置等,防止外来电脑非法接入,避免网络安全遭受破坏或者信息泄密;第四,利用桌面系统的高科技手段,能够确保本单位的计算机使用制度得到落实,使“禁止拨号上网,禁止使用外部邮箱,禁止访问非法网站,禁止将单位机密文件复制、发送到外部”等这一系列管理措施得以贯彻和执行;第五,在网络出现安全问题后,桌面终端系统可以对有问题的ip/maC/主机名等进行快速的定位,便于管理员迅速排查故障;最后一点可以称之为桌面系统的“增值服务”,在保证信息网络安全的同时,还能对计算机的资产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

这些功能的实现,浅表地说能够持续有效地解决大批量的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问题,真正的意义在于能够切实地帮助企业内部各种管理规定有效地执行。如今凭借这些高科技手段,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化工作水平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

五、结语

企事业单位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结合自身客户的网络结构、终端特点和管理模式,搭建安全、稳固的内部it架构。而桌面终端安全管理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信息安全系数,使企业信息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闫龙川,刘永志,来凤刚.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及其应用[J].电力信息化,2009,(7).

[2]马国胜.桌面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金融电脑,2009,(4).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9

(1)制定并不断完善公司专用的安全策略。为了保护网络安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编写安全策略,描述要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理由,以及如何保护它们。安全策略的内容最好具有可读性,同时,注意哪些是保密的,哪些是可以公开的。此外,应严格执行。最后,必须随时保持更新。

(2)安全防范应基于技术、动机和机会3个方面考虑,以减少攻击者的成功率。从技术上讲,系统应同时需要相当高的通用技术和专用技术,从而避免不同级别的人员滥用系统。攻击者的动机方面,应消除攻击者的满足程度,使其感到受挫。每次攻击失败时,安全系统让攻击者移动到网络系统的其它地方,使攻击者工作很辛苦。

(3)应尽可能少地向攻击者提供可攻击的机会。首先关闭不用或不常用的服务,需要时再打开。第二,访问控制权限的管理应合理。第三,系统应能自我监视,掌握违反策略的活动。第四,一旦发现问题,如果有补救措施,应立刻采用。第五,如果被保护的服务器不提供某种服务,如Ftp,那么,应封锁Ftp请求。

(4)安全只能通过自己进行严格的测试,才能达到较高的安全程度。因为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只有通过完善的安全测试,才能找到安全系统的不足。要做到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相结合,应能提前知道自己被攻击。如果知道自己被攻击,其实已经赢了一半。安全系统不但防御攻击者,同时防御他们的攻击。因为攻击者经常失败后就换个地方,再次实行新的攻击,因此,不但防御攻击的源地址,同时防御主机周围灵活选择的范围。

(5)战时和训练相结合,也就是说,主动防御必须严格测试,并不断改进。同时,安全软件的选择应基于应用的重要性和产品的更新周期,保证安全系统应能跟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经常维护、定期测试和检查防御系统的每一个部件,避免安全系统的能力退化。

(6)在企业内部,应让每一为员工都深刻理解安全是大家的事,不是口号,而是警告,安全和业务可能有冲突,最好能够得到领导和业务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安全管理过程中,对人员的信任应合理、明智,不能盲目信任。在企业的安全防御系统中,除了采用常规的防御方案,应尽可能采用一些适合行业特点的新方案,对攻击者而言,也就多了一层堡垒。要有运行规范,包括管理制度、审计评估、网络安全规划、工程管理、安全监督和灾难恢复。

2运行管理的组织结构

为实现整个梯级调度的网络安全,需要各种保证网络安全的手段。网络安全功能的实现,必须从安全管理功能和管理员的职责上结合。企业的调度中心的信息部门应成立安全系统运行小组管理整个安全系统的运行,负责完成全企业的安全系统总体运行方案的编制,负责安全管理中心的建设,制订全企业范围的安全管理规范,对相关人员进行基本培训,指导各电站(厂)完成其安全系统的运行。应有专人负责网络安全,成立网络安全管理组,其成员包括领导、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以及网络安全专家等组成。

3运行管理的培训支持

3.1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为企业建立信息安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包括安全教育政策制订、安全教育计划制订和安全教育实施支持方案。此外,文档包括《企业信息安全组织管理》、《企业信息安全人员岗位指南》和《企业信息安全教育培训体系》。

3.2提供教育培训课程

(1)安全基础培训。

对象:企业全部与网络安全相关的人员。

容: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及增强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主要网络安全威胁、网络安全层次、网络安全度量、主机安全、黑客进攻步骤、安全防范措施和商用安全产品分类等。

目标:增强系统管理员的安全意识,基本了解安全的实际要领,能够分辩出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2)Unix/windows系统安全管理培训。

对象:公司安全相关的系统管理员。

内容:掌握Unix/windows系统的安全策略,常见的攻击手段分析,各种流行安全工具的使用,在实验环境中实际编译、配置和使用各种安全工具。

目标:能够独立配置安全系统,独立维护Unix/windows系统安全。在没有防火墙的情况下,使Unix/windows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

(3)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扫描、防病毒和加密等技术方面的培训课程。

对象:企业的安全运行和管理人员。

内容:安全软件和设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作用与重要性、局限性、分类、安全设备安全策略、设计、自身的安全与日常维护、安全设备代表产品的演示和上机。

目标:了解internet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能够对安全设备作日常维护。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做出相应的安全设备设计。能够对现有安全产品有一定的了解。

要求:具有基本UniX/windows,tCp/ip的知识,了解网络设计常识。

(4)安全开发培训课程。

对象: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中与安全相关的人员。

内容:tCp/ip协议和传统Socket编程、ipSpoofing的详细剖析、Stackoverflow的详细剖析、其他流行进攻方法ipSniff:Sniff,DenyofService,ConnectionKilling,iphijacking等的解释、并配有实验。

目标:使系统管理员掌握黑客进攻的手段、原理和方法;并能在实际工作中保护系统的安全性。

3.3安全人员考核

协助企业建立信息安全人员考核体系,包括制订信息安全人员考核标准和建立安全相关人员定期的评估和考核制度。此外,文档包括《企业信息安全人员考核体系》。

4运行管理的技术服务

可选择一家正规的、专业的、技术实力较强的公司,长期面向企业提供安全运行的技术服务,具体来说包括:(1)在it行业,网络安全具有自己的特点,即黑客攻击随时可能进入,新病毒每天都在产生,也就是说,没有绝对安全,安全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2)水电站的控制较复杂且系统很多,地域较广,而安全涉及到的产品也很多,集成商将它们实施后,必须有一个安全小组来负责安全的运行。(3)安全的运行也需要经验和规范,专业服务公司可以协助公司保证网络安全系统的成功运行。(4)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新系统不断加入,需要对安全重新进行评估和漏洞扫描,找出问题,并及时给以解决。(5)安全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也很重要,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最好有比较固定的人员和机构负责安全的培训。(6)安全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当产品升级时,公司最好及时升级,尤其是病毒防御。

企业所选择的专业安全服务公司的服务程序是:首先,从安全系统的实施开始介入,监督系统的可管理、可运行,保证系统可以从系统实施平滑到系统的运行。其次,安全相关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跟踪,并定期向企业报告,协助企业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再次,完善企业的安全运行规范和制度,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的简洁的、实用的安全规范和制度,避免纸上谈兵。安全涉及的软硬件产品的技术支持,保证安全系统7X24运行。全产品升级过程中的方案设计、测试和技术支持。最后,整个安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风险管理,以及避免/降低和解决风险措施的制定。负责安全系统相关的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企业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网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S],2005.2.1

[2](美)ChrisHareKaranjitSiyan著.internet防火墙与网络安全[J],刘成勇、刘明刚、王明举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

[3]信息系统安全工程学,关义章、蒋继红、方关宝、戴宗坤,金城出版社,2004.9

公司网络安全防范篇10

关键词: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网络银行

企业集团是一种以大企业为核心,以经济技术或经营联系为基础、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规模巨大、多角化经营的企业联合组织或企业群体组织。它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结纽带的母子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成员企业或机构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一、财务管理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

(一)资金是企业集团生存、发展的基础由于企业集团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都可以综合地反映在资金运动中,有效合理地组织资金活动,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企业集团只有加强资金管理,合理组织资金供应、降低资金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金控制和监督机制,才能促进企业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和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企业集团来说,资金作为连接母子公司最重要的纽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资金均衡、有效地流动是企业集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二)加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集团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比单一企业更加雄厚和复杂,企业集团各子公司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均应纳入集团公司的统一管理和统一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果。从企业集团的资金筹措、投放和调配到资金收益的产生,集团公司要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同时要把集团公司的财务部门转变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中心、筹措和调配中心,以及投资中心。只有资金管理进入良性循环,才能保证企业集团正常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模式创新

集团公司资金的管理高度分散、监督与评价方式落后、预算制度形同虚设,集团公司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网络银行”的有效运作是强化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提高资金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集团公司跨行业、跨地区并购活动的频繁发生,集团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集团公司资金结算管理的高度分散、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使用监督与评价方式落后等方面。因此,分析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积极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对于提高集团公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集团公司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高度分散

集团公司相对于非集团公司来说,其组织结构要复杂的多,也就决定了集团公司下属的各个子公司分布范围广阔,因此一般集团公司采用分权式资金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子公司自主管理资金的积极性与灵活性,但其弊端也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资金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性;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分权管理模式下,由于各成员公司资金使用上的忙闲不均,信息不通,导致资金分配与使用不合理。

2.资金监督与评价方式落后由于集团公司与各成员公司中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集团公司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体外循环十分严重,事前控制乏力,事后监督与评价走过场。目前集团核心公司普遍采用委派财务人员去各成员公司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或利用内部审计力量对各成员公司资金的管理进行监督与评价。这种监督与评价方式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受集团核心公司财务人员数量、质量以及监督评价成本的影响,财务人员去实地考察的方式对集团核心公司而言,一般会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受审计成本的限制,使内部审计也会流于形式。

3.集团公司资金预算制度形同虚没目前集团公司资金管理通常缺乏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即使存在事前的预算,但由于集团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的控制缺乏合理的控制依据,使其编制的预算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资金的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密的计量和考核标准;资金预算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更关键的是未按责任的归属将资金预算及时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公司。

(二)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创新模式――“网络银行”管理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网络银行应运而生。所谓“网络银行”是指集团公司通过互联网登录到开户行网上银行系统后,将交易指令发给开户行,开户行在收到有效交易指令后,完成相应的操作处理并向集团公司反馈信息的一种模拟银行,是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虚拟电子银行。“网络银行”的产生能有效地克服传统集团公司资金分权管理模式下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为集团公司强化资金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平台。

1.“网络银行”使集团公司资金管理高度集中统一

网络银行的管理模式,使企业集团分布广泛的各成员公司可以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结算账户,该公司所有收入款项先入结算账户,然后通过“网络银行”立即汇集到集团核心公司,当公司需要支出款项时,集团核心公司经过审核可以通过“网络银行”适时划拨款项。即使办理异地结算,也能做到适时清算,同时保证资金结算的安全性。

2.“网络银行”为集团公司提供了先进的资金监督与评价方式

在“网络银行”管理模式下,各成员公司在同一家银行开设账户,各账户集中于“网络银行”系统当中,使集团核心公司将资金流量的监督与评价贯穿于集团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使集团公司高度重视资金的支付风险和资产的流动性风险,适时严把资金流量的出入关口和评价资金的使用效果。这种先进的监督评价方式降低了资金监督评价工作的劳动强度和资金监督评价成本。

3.“网络银行”可以使集团公司健全资金的预算制度

“网络银行”系统条件下,集团核心公司财务部门可以从以前繁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以此为基础成立高层的预算委员会,专门负责资金预算的编制、分解、监督等工作,推行资金的全面预算管理。

(三)“网络银行”管理模式有效运作的对策和建议

1.防范和化解“网络银行”信息传递的安全性风险

“网络银行”管理模式下,集团公司大量的资金信息通过开放的intemet传递,存在被截取、篡改、泄漏机密等安全风险,很难保证其真实性与完整性。因此,集团公司必须采用有效安全的加密技术,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措施,防范和化解信息安全性风险。

2.防范和化解实施“网络银行”面临的人才风险

集团公司采用“网络银行”管理模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需要既懂电脑知识又有丰富的财务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公司必须重视这方面人力资源的开发。

3.防范和化解网络系统面临的安全性风险

网络银行在给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其自身开放性的特点也不可避免的使企业的信息在整个开放的网络系统中面临被攻击的危险。网络自身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也给网络系统安全带来隐患。因此,集团公司必须采取各种技术,防范被恶意攻击,同时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工作,以防万一。采用先进的控制程序,并及时进行更新和维护,扩大资金控制主体范围,由财务部门和计算机管理部门共同控制。

4.防范和化解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面临失效的风险

在“网络银行”系统下,集团公司资金信息的处理和存储都集中于网络系统,大量不同的业务交叉在一起,加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复杂性、传递速度的快速性,使传统资金控制系统中某些职责分工、相互牵制的控制制度失效。原来使用的靠账簿之间互相核对实现的差错纠正控制已经不复存在,光、电、磁介质也不同于纸张介质,它所载信息能不留痕迹地被修改和删除。因此集团公司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建立适应网络系统的控制体系及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制度。

5.防范和化解“网络银行”档案面临保存失效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