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读书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29:15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1

一、外借媒体,活化课堂

在传统的机械专业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觉得学习机械基础枯燥乏味。许多零件和机构变化的过程用平面的、静态的图片和简单的教学模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摆脱这种尴尬局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很多中职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凡事只凭个人兴趣,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教者可以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教学辅助媒体,让学生在好奇、新鲜的兴奋中无意识地学习某些知识,老师再及时地加以巩固,这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当然,借助媒体也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比如学生读图出现困难,想象不出图样所表达的形状时,教师如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方法辅导学生,并不是达成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好路径。读图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想象思维活动,最终理解图样所表达的内容。一旦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图形,用不着学生作过深的思考,这对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起到实际效果。

二、主体凸显,讲究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实践证明,教学方法不当,照本宣科,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尤其是对于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如不进行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根据职校生活跃、好动的特点,教学时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比如在教授“螺旋传动的应用形式”时,可拿出各种模型,并配上多媒体动画,让学生自己进行类型判别与方向判别,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各组派代表发言总结。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各抒己见,兴趣高的学生自然能带动兴趣低的学生。这比单独发问甚至自问自答效果要好得多。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可开展多形式的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三棱锥的教学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思考此物体是由几个点、几条线、几个面构成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从点开始,二点连接为“线”,线与线外一点成“平面”,多个面的有机组合即成为“体”。这样,学生在了解点—线—面—体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也对学习的内容也有了一个总体的、循序渐进的认识,使得知识有承接性、连贯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及记忆,便于灵活运用各知识点。

三、简化板书,分清主次

根据机械制图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板书设计,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板书设计的原则是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把复杂的内容转化为纲目了然、脉络分明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概念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些包含关系较多的内容,可通常采用层次结构式板书,使学生一目了然。比如教授“联轴器的结构和应用”时,笔者使用这种板书进行提问:“说说可移式联轴器的类型”时,学生踊跃发言,效果很显著。另外教师在板书时可边讲边画,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其想象和思考。比如在绘制组合体轴测图时,尽可能多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出其中的各个基本体,使学生在图样和立体之间建立清晰的投影对应关系。这种形式的板书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分类及其所属关系明确,能较好地体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了然于心。讲授时再结合插图,图文并茂,详细介绍每一种联轴器的结构和应用特点,效果会很好。

四、记图读图,培养能力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2

【关键词】语文积累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生活体验

"积累"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义项是:重新聚集。事实上,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形成技能的过程。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一点一滴的重要,其实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如果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仓库就会永远贫瘠,学生的语言泉流就会永远干涸。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应将积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倡多读善思的同时,强调重视语文材料的积累,引人注目地在阅读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量化要求,其意义非同一般。应该说,这为改革语文教学选择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因此,对语文积累的重新认识与研究成了语文教学的新课题。

一、语文积累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语文教学界重视积累的人越来越多,但认识中的模糊、偏颇也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两方面。

(一)视野狭隘

人们都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看法却往往大相径庭。不少人谈积累都只局限在语言层面上,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不在视野之内,这就是个"大语文""小语文"的认识转变问题。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视野当然就很难拓展开来,"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热切关注就会被忽略,这样的语文教育能造就出"孔乙己"式的酸秀才,却很难培养出心胸开阔、涵养丰厚、有历史责任感的现代英才。语言积累方面,则要么只强调语言材料的积累,似乎只要记住一些文字符号,记住一些词语,语文积累就大功告成;要么只强调语言典范的积累,似乎只要多记诵一些精彩语段、篇章就万事大吉。

(二)理解机械

积累是什么,不是机械地抄抄写写,不是死背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是不动脑筋地记诵他人语段、篇章。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需注意纠正以下倾向:

1.切断记忆储存与理解、感悟、鉴赏的联系,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积累是经验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机械的累加、堆积。积累的对象必须是有意义的内容,不能是无意义的符号群。弄清内容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一切理解、感悟、品评、揣摩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学生的兴趣难以持久,"悟性"也会逐渐萎缩。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就是这个原因,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何异?

2.不顾学生的兴趣愿望,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为什么要读要背?为什么背这些而不是背那些?只笼统地说对语文学习有好处是不行的。只有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价值判断的实践中逐步提高眼力。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眼界打开,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价值判断的标准,研究探索积累的方法策略,而不是充当包办太多的"保姆",硬让学生"积累"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3.积累指导偏重于内容的扩充,忽视自主积累的意识、能力与习惯的培养。培养自主意识、能力与习惯比增加积累内容更重要。有了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了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学生才能自己"持续发展"。

二、高中语文积累的做法

(一)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1.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例如古代诗歌鉴赏要贯穿传统文化的积累,而传统文化的积累除作品背诵外,还包括积累与古诗文阅读鉴赏关系密切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机要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总之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

2.课外阅读鉴赏的活动组织中,要调动积累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引导,通过语文活动(例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报告会、最佳阅读者评选、读书征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积累的水平。

三是语文积累要建立一个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个别对待,以使学习者及时检查自己的积累状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积累量的要求。

(二)在表达交流中积累

不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还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积累,对于丰富表达交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表达中,才可能暴露积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可能发现积累的不足。同样,在积累中,才可能娴熟表达的技巧;在积累中,才能促进交流的自由。诸如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课外练笔是言语积累的重要渠道。课标中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个最低的限度。坚持练笔,利于语文积累的流通、置换与更新。

(三)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中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教材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教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

总之,积累之于语文学习有着不容低估的重要性,它可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提供写作的素材,丰富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学生;运用

思维能力是智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英语课堂教学虽然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但是通过教师的调控作用,按照思维的规律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优良的思维品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会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调控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再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使用英语课堂用语精心组织教学和提问,对于学生养成英语思维能力无疑是一种良好的促进。

一、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视为零起点的语言学习者,刚开始放慢教学进度,逐一纠正学生在读音和书写中的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确保每位学生能准确读音,认真规范书写,让学生一入学就感到初中生学英语与小学时的要求不同。

1.培养学生听录音和大声朗读的习惯

从初一开始,三年英语学习中,我要求学生每天回家听课本配套的录音带,刚听时,可以看着原文听、跟读,逐渐地可以放开录音随意听,像欣赏音乐一样,学生边听边做其他事情,听力内容的选择刚开始可以只听课本内容,到了初二可以选择合适的课外听力材料,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看一些英文版的视听电影动画卡通片等,或听唱英文歌曲,贵在持之以恒,每天必须保证20-30分钟的听录音和大声朗读的时间,要求学生除了必要的听录音,坚持每天大声朗读课本所学内容外,可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刚开始可以让家长签字来督促学生长期这样坚持下去,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听读复习巩固了所学内容,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指导学生精做笔记,注重知识的整理归纳和积累

刚开始学英语,我就要求学生必须做笔记,凡是所讲的重点,拓展补充的内容,全部记在笔记本上,指导学生注意记笔记时条理分明,重点突出,书写规范整齐,为日后全面复习和阶段复习打下基础,学生笔记本上记录的不仅仅是课本上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记录老师导入环节的课外知识和语言材料,都是呈现新内容的重点知识,还有学生在课外做题和阅读中遇到的未知的东西和学习过程中的易混点,同时指导学生课下如何消化笔记本上的内容,坚持每天结合课本内容看笔记、读笔记、思考笔记本上的内容,看得多了,思考得多了,理解了,自然而然就记住了、会用了,而不是单纯机械地背诵笔记,缺乏思考和理性思维的学习达不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3.培养学生读写的习惯,循序渐进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大量的阅读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坚持阅读英文材料,并做读书笔记,阅读材料除了课本上的内容外,可以选择一些故事性强,学生感兴趣的英文材料,如英文版的报纸、书、配套课外阅读等,一本书需反复阅读,读完每一遍的收获不同,做读书笔记时,我要求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上学期坚持阅读并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以摘抄文中的优美句子、段落生词和短语等,如果在学校有自习课,可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老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同时指导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安排成课外作业,要求每周读几百字的文章,做多少字的读书笔记,你对学生的要求要明确,再就是检查督促的力度要跟上,学生逐渐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从初一开始,从简单的写句子,到写段落,到逐渐写出行文流畅的小作文,这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训练和指导,起始写作,注重执导方法,适当给出框架式重点词语句子,逐渐地指导学生写题纲,动笔前基本形成框架,分几部分写,每部分重点写些什么?我注重在写前指导、写后讲解,指出同学们写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英语作文,写作的话题可以围绕本周所学的内容或近来学生生活中焦点话题写作,我通常是将本周的写作话题作为每天的Freetalk来用,每周的六个学生用这些话题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进行训练。

4.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

课堂上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英语交流的主阵地,课上老师从引入到呈现新内容,始终用英语授课,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也尽量用英语,而且课堂上老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老师的层层设计、问题引入、适时点拨等,大多数时间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活动、动口动脑动手后完成的,这样,学生在课上有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多了,自然通过体验、实践掌握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除了课堂上大量的口语实践外,我从初一就安排了两两对话,要求学生课下收集整理所学的内容,编成对话或询问,课外反复练习,每天按座位顺序轮流表演,限制在两分钟内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进而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关系,这是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核心思想。主体作用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只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

1.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能力培养的融合。根据实用性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提倡以学生实践为主体和以教师讲解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时,强调教学方法与学习者实践的有机融合,以及讲解与实践的结合。比如,英语写作是多数学生希望提高的一项语言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使用前景,学生需要用英语写电子邮件、论文报告、说明书等,那么,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加强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普通的字、词、句的讲解上,而是要根据现实需要,辅之以多媒体、课件等先进教学手段,学生和教师共同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过去那种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将逐步消失,实用性的教学方式在逐步形成并为教师所接受。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4

关键词: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课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30-02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阅读和绘制(包括手工绘制和使用计算机绘制)图样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今后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基础和保证。

一、课程的教育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①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作图的方法;②掌握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阅读方法;③贯彻国家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了解极限与配合等有关机械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④初步掌握计算机辅助绘图操作的基本技能。

2.能力目标。①培养空间、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构思创新能力;②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培养查阅有关标准及手册的能力;③掌握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方法,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中、高级制图员及计算机绘图师等技能的资格考试,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色。④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创新性工作能力;②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③具有工作责任感,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协调精神。

二、教学设计与活动建议

1.教学建议。在本课程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理论和实践理论的紧密结合。增强全新的、实用的内容和知识点,并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教学方法。

2.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①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善于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中来。采用教师备课与学生预备课,教师讲授与学生讲练、讨论等相结合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总之,要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机械制图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而充分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采用三维造型软件制作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以表达零件的三维结构,采用flash等动画软件制作形象生动的动画(如常见的几种螺纹连接装配过程,轴类零部件的装配过程),以表达零部件的装配工艺及结构要求,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构造思维空间模型,有效地降低机械制图课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③重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产实际,到实习车间进行一定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指导实践的哲理。这可利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的钳工和车工实习机会,让学生认真观察车间的机械设备,了解常见的零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生产要求,先绘制出工程零件图,然后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获得符合生产要求的实际零件。对于一般零件常见的工艺结构,在课堂上不易讲清楚,可到车间现场讲解,使其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为了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需注意一下几点:①坚持必须够用原则,精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从培养应用能力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培养学生画图、读图能力是教学任务重点。对于机械类专业应重点系统讲解的内容有正投影规律、基本体三视图、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的画图、机件的常用表达方法、一般零件图的画法及其读图方法、装配图的画法及其读图的方法。在测绘训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②组合课程内容,注重计算机绘图与手工绘图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是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知识的重要方法,同时,计算机绘图也已是企业需要的一种技能。企业很多新产品的设计,老设备的改造,旧技术图样的磁盘保存等技术图样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计算机绘图能力又是学生应掌握的重要能力。高职学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生产第一线,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零件、机器设备的测绘,其中很重要的两步工作就是先徒手绘制零、部件的草图,再依据草图直接运用计算机技术绘制图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徒手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满足企业对制图人才要求的重要实践教学。对于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autoCaD软件的二维绘图的基本绘图命令和修改命令的应用,使学生具备应用CaD软件绘制一般的零件图、装配图的能力。③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正常理论教学环节中的手工绘图训练、草图训练和形体构思训练等,此外,安排零部件测绘周(18学时)、机械autoCaD上机实训安排40学时,可推荐学生参加国家制图员职业技能考试。

三、考核评价要求

1.评价理念。本课程为技术基础课,熟练掌握是最终目的,但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行为规范、岗位技能和学习过程的考核,变片面、一元、重知识量化(分数)的评价为全面、多元、重个性全面发展(认知、技能、情感)的评价。改传统评价方法为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平时表现和口试、面试、笔试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能力测试相结合等综合评价方法。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5

关键词:笔记本维修基础维修流程检测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tp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014-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笔记本电脑的社会拥有量越来越大,维护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技术先进,很多维修人员对其工作原理了解不深,因此严重影响了维修的速度与质量,而且笔记本电脑厂商通常没有附带图纸,许多维修人员在维修时经常感到束手无策。

对于初入维修行业的人员来说,很多学习的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普遍感到入门难,理论书籍没时间看,电路图看不懂,维修无从下手。笔记本电脑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维修的复杂性。但笔记本电脑终究是电脑的一种,它的维修原理与普通台式机是基本相同的。如果你是一位笔记本电脑用户,而且对它的维修方面的知识感兴趣,那么你可以参看该文,这里列举了一些解决笔记本电脑故障的分析处理过程,也许会使你得到一些帮助。

1笔记本电脑维修基础

1.1复习委为学习之母

笔记本电脑维修理论比较复杂,第一次阅读时可能只留下初步印象,当你多次仔细阅读此书的时候就会理解更多的知识,对笔记本电脑了解更加深刻。只有读者经过了多次的学习和复习,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维修中。

1.2维修实践是学习的最好方法

边看书,边实践,这样可以加深我们的记忆,帮助我们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于维修人员来说,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修机器,纸上谈兵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效果。

1.3记住常用的英语单词

需要记住常用的英语单词,才能看懂电路图,如,powergood表示“电源好”信号,也是可以用poweroK表示等。对于专业术语,一时不能掌握可以先记下,只会用就可以。

2笔记本电脑维修基本方法

(1)先机械,后电气由于笔记本电脑安装的比较特殊性,对于各个部件的装配要求非常精细,不正确的安装可能会造成更多问题,因此,先检查其有无装配机械故障再检查其有无电气故障是检修电脑的一般原则。

(2)先机外,后机内对于出现主机或显示器不亮等故障的笔记本电脑,应先检查笔记本电源部分的外部件,特别是机外的一些开关,插座有无断路、短路现象等,不要认为这些是不关紧要的小处。当确认机外部件正常时,再进行其他的检测。

(3)先调查,后熟悉维修时,首先要弄清故障发生时电脑的使用状况及以前的维修状况,了解具体的故障现象及发生故障时的使用软硬件环境才能对症下药。此外,在对其电脑进行维修前还应了解清楚其电脑的软硬件配置及已使用年限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4)先软件,后硬件先排除软件故障再排除硬件问题,这是电脑维修中的重要原则。在维修过程中要注意用户的软件使用环境和我们标配的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有什么行业公认的不兼容软件的使用,系统启动有没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先排除软件的问题再着手进行硬件的维修。例如,winDowS系统软件的被损坏或丢失可能造成死机故障的产生,因为系统启动是一个一步一个脚印的过程,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错误,如果存在损坏的执行文件或驱动程序,系统就会僵死在这里。但电脑各部件的本身问题,插接件的接口接触不良问题,硬件设备的设置问题例如BioS,驱动程序的是否完善,与系统的兼容性,硬件供电设备的稳定性,以及各部件间的兼容性抗外界干扰性等等也有可能引发电脑硬件死机故障的产生。我们在维修时应先从软件方面着手再考虑硬件。

(5)数码卡法。在检查不能点亮显示器的主板时,将主板诊断卡插在pCi插槽或iSa插槽中,由于主板诊断卡显示代码反映BioS自检的过程,因此,根据主板诊断卡显示代码可以确定故障范围,这种方法叫数码卡法。

(6)电阻法。在判断元件和线路是否在开路和短路故障时经常采用的电子法使用万用表时,当红笔接地,用黑笔测量待电路的电阻,这种方法测出的称为正向电阻;反之当黑笔接地,用红笔测量电路的电阻,这种方法测出的称为反向电阻。

(7)波形法。波形法是最准确的测量方法,电脑维修常用这种方法解决疑难故障,它是需要用示波器,并且在有些部分要求比较高,使用也比较麻烦。

3笔记本电脑维修中操作规范要求

3.1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禁带电操作,拆卸主机之前应释放主机残余电荷。独立供电的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等),应先关闭计算机,然后再切断外设的市电供应,继而断开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数据连接。

(1)拆装前准备。

在遇到新机型的时候,在服务之前要参考相应机型的拆装指导,部分机型要熟悉机型硬盘制作规范;不熟悉的机型,可以参考用户手册。拆装的机器应放置在宽大、整洁的平台上。在进行机器的拆装前,在平整的台面上铺好防静电布,防静电布需要做好接地措施。工程师必须佩戴好防静电手环。手环与防静电布连接。在进行机器拆装之前,要征得用户的同意;对于硬盘操作需要用户签字确认。

(2)拆装过程。

根据操作使用合适的工具。使用的工具要求摆放整齐,以便于取放为准;拆卸下来的螺钉等放入零件盒内;拆下的备件摆放整齐,在不用时要放入防静电包装中。拆卸顺序为:先外后内、先连接线后部件;如有其它部件遮挡,应先拆卸其它部件。安装顺序正好与拆卸顺序相反。

(3)拆装操作。

根据操作使用合适的工具。使用的工具要求摆放整齐,以便于取放为准;拆卸下来的螺钉等放入零件盒内;拆下的备件摆放整齐,在不用时要放入防静电包装中。拆卸顺序为:先外后内、先连接线后部件;如有其它部件遮挡,应先拆卸其它部件。安装顺序正好与拆卸顺序相反。拆装操作中,每拆卸一部件,要观察连接部件是否完好。

(4)安装完后。

应确保连接线安装齐全,不应有缺漏的固定螺钉,并且各部件所用螺钉的规格符合要求。

更换完成后的验机:进行针对故障点的检验,保证故障排除。协助用户,用金钥匙为用户验机,请用户在维修单上签字确认。

3.2维修中的操作规程

(1)选择所使用的工具。

(2)规范拆装/拆装到位。

(3)各主要部件检测维修更换注意事项。

(4)部件防护。

(5)晶屏操作。

3.3维修完成后注意事项

(1)主机外观检查。

(2)用户的报修故障是否解决。

(3)根据验机标准,维修完毕后用金钥匙为用户验机。

(4)对用户的故障给与合理的解释。

(5)对用户讲述维护使用小常识,为用户介绍网上预约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景辉.计算机主板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6

关键词:幼儿园;前书写活动;现状;策略

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大都只注重幼儿的口头言语,即听说能力的发展。近年来对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关注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对前书写方面的关注却较少,也存在不少误区:将前书写活动小学化、机械化。实际上,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具有游戏性、过程性、兴趣性、图画性、经验性等特征,与小学的书写、识字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且《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要求“大班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会书写自己的名字、写画时姿势正确。”前书写活动可以引发幼儿书写的兴趣,丰富书写经验,培养书写技能与习惯,促进幼儿的语言和其它活动领域的学习,对幼儿的认知、情意、交往和动作技能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直接和潜在的意义,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后读写学习奠定基础。

一、学前儿童前书写活动现状

(一)组织形式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形式可分为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据调查显示,幼儿教师组织前书写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大多以集中教育为主,配以挂图,教师针对某个字一笔一划地示范,幼儿进行书空练习(即口中念着一个字的笔画顺序,用手指在空中画写生字),在再用铅笔在书写本上进行描红和临摹练习。缺少情景创设以及游戏练习,幼儿只是反复机械地进行书写。在调查的幼儿园大班中,进行前书写活动时并未将区域活动的美术区、阅读区利用起来。进行区角阅读活动时,大多只重视绘本的图画部分,部分老师会关注到前识字,但并未延伸到前书写。幼儿前书写活动的组织方式仅限于课堂的集中教学,不利于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书写姿态与技能

根据对幼儿书写姿势的观察以及对家长、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在书写姿态方面,80%的大班幼儿书写时坐姿不正确,主要表现出眼睛离书写纸太近、脊背弯曲,未伸直、椅子离书桌太远,书写时几乎趴在桌面上这三个问题。而70%大班幼儿握笔姿势不正确,主要表现出手离笔尖太近,挡住书写视线、手离笔尖太远,不能控制笔杆、不会握笔,只会一把抓;笔杆直立或前倾这三个问题只有百分之12%的大班幼儿坐姿、握笔姿势均正确。

书写技能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幼儿的前书写技能与其精细动作能力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线条填画、图形临摹能力是儿童书写、绘画等所必需的,是反映儿童动作发展的可靠指标。由于幼儿空间知觉能力差,小肌肉对精细动作的控制能力差,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前书写在技能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在虚线描实线的过程中,实线基本能压在虚线上描画,能随线条的起伏变化画出波动的线条,但笔划多曲线状,欠平滑流畅。

2.笔顺错误:部分幼儿笔顺概念模糊,喜欢根据自己的想法书写,出现倒笔划。

3.结构错误:大班幼儿书写时出现笔画的遗漏的情况较少,但个别合体字上下、左右分离,比例失调。

(三)前书写材料

调查发现,该幼儿园大班所有班级幼儿的主要的书写材料是铅笔、水彩笔、蜡笔、纸张、书写本(描红贴及临摹贴)。书写的内容大体相同,大多数是重复机械的汉字、数字和笔画书写;主要活动方式是成人规定和要求的简单、机械的描红和临贴。幼儿前书写活动比较枯燥乏味,脱离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使幼儿前书写活动从目的、内容、形式到方法都偏离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和要求,不利于幼儿前书写兴趣的激发和前书写技能的培养。

(四)前书写兴趣

通过观察幼儿书写活动的表现、与幼儿谈话以及对教师的访谈发现,74.7%幼儿对书写的兴趣不高,幼儿在枯燥重复的书空练习、笔顺笔画、数字汉字的练习中很容易走神,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工整美观的书写。而教师会对幼儿的书写作业进行评分,分数不好的幼儿会对书写丧失自信与兴趣。根据对教师的访谈及课堂组织的观察,书写材料和形式的单一是幼儿对前书写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

(五)当前家长对幼儿前书写的误区

家长对前书写的误区是把幼儿阶段前书写活动看作是小学阶段正规系统的识字书写教育的表现。部分家长将前书写活动小学化、功利化,将识字量和写字量作为衡量幼儿读写水平的主要指标,不仅违背了幼儿读写发展规律,也削弱幼儿对书写的兴趣。而幼儿阶段前书写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对书写的兴趣,习得一些粗浅的书写经验,并且在游戏中练习简单的书写技能。幼儿由于手部小肌肉灵活性不够,精细动作发育不完全,写字时超出格子、线条弯曲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应该更多地关注幼儿对书写的兴趣、书写的良好习惯及在前书写中表现出的对文字的探索及求知欲。而不是过多强调书写的字型结构、笔画笔顺等规范性的要求。

二、幼儿园前书写活动实施原则与策略

(一)原则

王纬虹、申毅在《也谈我们对前书写的认识》一文中提出,前书写活动的实施需要遵循三大原则:

1.科w性原则。即根据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幼儿园教育的实际,确定前书写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明确其目的和任务,设计其内容和方法,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2.综合性原则。及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应是综合的,前书写活动的方法、形式和途径应是综合多样的。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同时,加大幼儿园语言教育领域内前书写与前阅读、前识字的整合力度、并要与五大领域中其他的活动相结合,为幼儿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可行性原则。即前书写活动的开展要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原则。就是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认知发展的实际,符合教师和家长的实际,符合幼儿园、家庭及其所在社区的实际。

(二)策略

1.书写活动形式多样。

(1)情境游戏法:让幼儿在富有情境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自主进行书写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指南》提示我们:游戏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途径。如:购物的游戏,教师设置情景:“小动物们要去野餐啦,他们要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要请小朋友帮忙记录。小猴喜欢吃香蕉,他要买9个香蕉。”幼儿便会在准备好的记录卡上画上一个香蕉,并写一个数字9,并让个别幼儿当小动物,说出自己想吃的某种事物的个数,请所有幼儿记录下来。

(2)儿歌引导法:幼儿前书写活动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幼儿在书写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坐姿、握笔姿势,对幼儿脊椎发育、小肌肉灵活度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因此要重视幼儿书写的姿势。我们可以将书写坐姿、笔画、笔顺等内容编成节律性语言、韵律性儿歌等。“小朋友要记牢,写字姿势很重要。写字时,脚放平。头不歪来身坐正。手离本子一尺远,胸离桌子一拳头,写出字来真好看。”让幼儿吟唱。既让幼儿感到歌谣语言的生动有趣,也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区域活动: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各种材料,充分挖掘各区域活动对前书写活动的潜在价值,并体现幼儿在前书写活动中的主体地位:①美工区:手指画作画,提高手指灵活度;制作贺卡,画画并写上祝福语送给老师、父母和小伙伴,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文字的巨大用处;②小医院:记录“生病”小伙伴的名字、一天吃几次药等,在角色扮演中联系了汉字、数字的书写,提高了手对笔的控制力;③阅读区:投放拼字组词的卡片、标有笔画顺序的字卡、提高幼儿对文字的敏感度。

(4)与其它领域活动有机结合。前书写活动与语言领域的其他组成部分、与健康、科学、社会、艺术四大领域都有许许多多结合点。幼儿的文字书写经验、能力和习惯是在游戏活动和其它自主性活动中,并与其它领域活动有机结合的书写活动中获得和养成的。比如:数学活动中书写数字字母;绘画活动中自主涂抹描画;科学活动中的观察记录等。指导幼儿用绘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书写自己的故事、留言、日记、制作卡片和观察记录等。

2.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和适合幼儿书写的材料。

(1)将硬纸板把文字设计成镂空的形式,并这些镂空的文字固定在一定情景的画面中,让幼儿用彩笔在文字的镂空处涂写文字幼儿在涂写文字。例如,可以把“高”和“矮”分别放在长颈鹿和小老鼠的头上,通过涂写这两个字,增强了幼儿对“高矮”的感知。

(2)在硬纸板上画上大田字格,幼儿用超轻粘土搓成条状,在田字格里摆放、粘贴出文字。这样的活动,既能促使幼儿把握了文字的笔画笔顺,在把文字摆放在田字格中合适的位置的过程中,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能力,为正式的书写文字做好结构方面的准备。

(3)给幼儿亲手制作图画书的硬纸张及装订材料。鼓励幼儿通过运用绘画、符号、文字等汇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并且做上漂亮的封面,完成一本完整的属于幼儿自己的图画书,增强幼儿对书写的自信,同时也能提高幼儿对书本的兴趣。

因为幼儿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最后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的思维。”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幼儿对这类活动总是有很强烈的兴趣,在活动中幼儿会有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同伴的交流机会较多,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实现了师幼互动和同伴互动,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切,都会促进幼儿书写能力的培养。

3.提升幼儿前书写的兴趣。

(1)创设有助于激发幼儿前书写活动的环境。因为“所有的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弥散文化,幼儿能够自己教自己。”例如,贴一些带有笔顺的凹槽文字或凸起的文字,如主题墙的标题、区角的名字。让幼儿触摸凸起的字,通过感受汉字的轮廓和形状,感知文字组成的基本规律;鼓励幼儿的在自己物品上主动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水杯、姓名卡、家园联系本等。与此同时,要合理摆放教室活动室的桌椅,让每个幼儿有足够的书写空间;过于窄小的书写纸将会影响幼儿的书写姿势和书兴趣,要为幼儿提供较大的书写纸。

(2)认同接纳幼儿各具特色的表达方式。认同接纳孩子的表达,不强求统一、刻板、模式化,可以是百花齐放、个性张扬。“在儿童3~8岁期间,要帮助他们形成的是自主阅读的能力,幼儿自由、自主的书写是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吉欧说过:“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语言”,前书写能力的养成,让孩子们又多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

(3)展示幼儿的书写作品,通过分享交流,对幼儿前书写行为进行正强化,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及前书写的兴趣。

4.家园合作,共同致力于幼儿前书写的发展。家长是教育资源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家长的作用不容小视。一方面,父母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习惯和对待子女的态度都成为儿童模仿的榜样。父母在家看书、写字时保持良好的姿态,为孩子树立良好书写习惯的榜样,并时常提醒幼儿保持正确姿态。另一方面,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园专栏等途径,增加对前书写的认识,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纬虹,申毅,庞青.幼儿前书写活动的研究与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2004(5):4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82.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动手能力

人的手可以做出几十亿种动作,它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遗憾的是,对于手培育智力的作用(特别是在童年和少年早期迅猛发展的时期)研究的很少。令人费解的是,学生的双手,在语文课堂上无所事事。翻开近一年的听课笔记本,在阅读教学课中,给予学生动笔时间的课例,仅占5.5%。“语文课,课课不动笔!”一位专家一针见血地批判了语文教学的现状。这是近年来,语文学科强调“人文性”,而弱化“工具性”的缘故吗?工具属性是语文的重要属性,工具性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这是无法回避也不应回避的。纠正语文教学片面强调工具性训练的倾向,目的是解决语文教学狭隘机械的问题,而不是彻底否定语文工具性的客观存在。否则,语文教改就会走到另一条偏狭的道路上去。

一、动手学字词,与遗忘作斗争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3500个常用字是知识、读写能力的“骨架”,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在小学时牢牢地记住这些字,他就成了一个有读写能力的人,当然,其意义不仅如此,这最基本的读写能力,也是日后掌握知识的工具。《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低年级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必须重视识字教学,但不是简单机械、大量抄写,而是让学生富有情趣地记忆书写。如“鸟”和“乌”,小朋友常错,一位教师这样教:“‘鸟’须点睛,‘乌’则不须点睛。因为乌鸦老时,眼睛会瞎,由小乌鸦觅食喂养,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哺’,鸟类中只有乌鸦反哺,所以‘鸟’须点睛,‘乌”则不。”而后即时书写,加强记忆,正确率高。事实上,像“鸟”和“乌”这样的形近字,以及音近、义近字受抑制的干扰作用尤为明显,艾宾浩斯发现的“先快后慢”遗忘规律,也提醒我们在学习时需适当增加练习,加以强化,这样才能与干扰、遗忘作斗争。

中高年级第一课时的阅读课堂,不能只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以及滔滔不绝的交流声,而应挤出时间让学生记忆生字新词。如初读《三顾茅庐》课文后,我设计了一组词串:“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教学目标:(1)理解词语意思;(2)想象这些词语描绘的场景或画面,再选择其中的词语写几句通顺连贯的话。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思维定势:要求学生掌握词语,就是会正确地默写。这导致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知识。有了这样的思考,我就确定了“词串”的两个教学目标,踏踏实实地把好词语关:学生既大大方方、规规矩矩写,练生字新词,又提升谴词说句的能力,使词语“活起来”,夯实知识的“地基”。

二、动手记笔记,让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今,语文老师已经很少让学生概括段意、课文主要内容了,一味地重学生感悟与体验,轻概括能力的培养,平时考试时也难得考分段、概括段意和课文主要内容的试题。可以说,老师忽视了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学生概括能力的严重缺失――不能判断内容的主次,只会机械重复文段中的某些语句,不能使用简练的语言,更不会相机组织语言。因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语文教育要坚持语言训练和人文熏陶的统一,就要实实在在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把文章由厚读薄、把长文章读短的能力。

基于这一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尤为重要,因为笔记既能训练学生归纳要点的能力,记笔记要求简明扼要,从而能逐步提高归纳重点的能力;又能增进学生文字表达的能力,因为记笔记要求用自己的话把要点记下来,经多次练习,可以具备纯熟的文字表达能力。

如何概括《人类的老师》第3、4、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初读课文时,我设计下表,告诉学生不要把一切都从头到尾地记住,而只要记住主要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做简要笔记,把主要的知识点及其顺序等记录下来就行,再根据表格串联主要内容。因为是通读课文,学生都对其有个轮廓性认识。我引导学生各自按提纲进行读、思、划、填写等活动,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思维过程,使学生获得知识、训练技能。

采用列表笔记法,不仅帮助学生把知识材料有条不紊地储存,方便交流时顺畅地提取,而且培养了学生统观全文,对识记材料进行鸟瞰、梳理、归纳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布置记笔记任务,学生就会注意听讲。同时,教师在检查学生笔记时,不仅可以了解、引导学生,而且可以为自己赢得教学思考的时间,有利于合理调试预设环节。

三、动手写体会,强化文章学习的感悟

我们的阅读课堂更多侧重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课堂四十分钟,由于时间的有限,得以有机会训练的往往是优秀生,其他一大部分学生只做听众。长此以往,学生的表达能力得不到长足的发展。怎样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时机,既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表达训练,又适当地进行书面表达的培养,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运用语言、组织语言、练习表达呢?

我除了尝试抓住课文的切入点,加强随堂小练笔外,还尝试着每堂课都让学生动动笔。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写写段落的意思、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时,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感悟批注。

例如我听过的苏教版《爱之链》一文的教学,细细品读完课文中重点“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的一段后,张老师并没急于让学生站起来感慨一番,而是让学生先在感动之处做上记号,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想。

【学生一】

在“脚腕被蹭破了”、“手也蹭破了”下画了横线,写道:乔依是个有爱心的人,自己脚和手受伤了,还热心地帮助老妇人修车。

【学生二】

在“摘下了破手套”“冻得几乎没有知觉”“喘着”、“流下来”下画了横线,写道:我觉得乔依不怕冷,修车非常认真,是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学生三】

在“沾满了油污”“脏”下做了记号,写道:看出乔依不怕脏,像修自己的车一样认真。

【学生四】

在“他没穿袜子”“破手套”下圈了点,写道:乔依是贫穷,很需要钱。

【学生五】

在“乔依让她坐进车里”下画了线,写道:乔依很会体贴人,他知道老妇人很冷。

……

在宁静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却是活跃的。个性化的解读倾注笔端时,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四、动手小练笔,提升写作能力

现行的阅读教学重理解轻运用,培养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而不是运用能力,导致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不能在广泛的说写实践中加以运用,变成消极的“死知识”,读与写之间不能达成顺畅的转化,语言的“成活率”低。有了用笔阅读思考、用笔表达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交流不再是原有水平的重复,而是实质性的发展。用笔来思考,应该成为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教学《我只看到你的眼睛》一课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诗中哪一个词语或哪一个细节打动人,模仿写上一句或几句感言。

第一步,练习说单句:从你的眼睛中,我看到。

加上修饰成分,如“从你的眼睛中,我看到你那慈母般的温暖……”,把句子说具体、优美。

第二步,学习最简单的排比句,排列、组合创作一首小诗:

从你的眼睛中,我看到你那慈母般的温暖;

从你的眼睛中,我看到你对我的殷切期望;

从你的眼睛中,我看到你对我焦躁心灵的抚慰;

……

学生用质朴的语言,抓住了细节,对描写对象作了简洁的勾勒。通过描写,学生不仅了解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想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情感的感染。由此,课堂上的说话、写话训练,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研读文本后,精心设计的语言训练活动。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8

一、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阅读心理障碍

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学生知识面窄,常因不了解背景知识而无法顺利阅读。此外,词汇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在阅读中“拦路虎”较多,虽然读了,但不能理解其内容。因此,学生往往对英语阅读产生一定的惧怕心理,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造成心理紧张,越紧张越难读懂。

2.学生操练少

这主要是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性的话语多。表现为:教师逐段、逐句地进行分析、讲解,或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的意思,甚至逐条翻译每个句子。学生缺乏对句子和篇章的完整的理解和有意义的拓展训练,也缺少自己有意识、有情感、创造性的应用操练。学生完全成为教师“演讲”的忠实听众,全盘接受,教师成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

3.学生机械朗读或背诵,食而不化

有的教师在进行课文或故事教学时,很重视朗读和背诵,这是好的,也是对的。但他们在课文朗读或背诵时,要求得过死。一些教师要求学生一词不漏地朗读和背诵,更不许次序颠倒。这就让学生陷入纯机械式记忆的痛苦之中。我们知道,背诵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语言学习是通过不断的语言输入,再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输出练习。输入和输出只有达到了平衡,学生的学习难度才会减轻;否则,背诵朗读再熟,也只是咬书本,食而不化,只会顺口溜似的读、背,而不会活用。有的学生背课文时,只要哪儿一卡住,就得从头背起,这就是机械式背诵没消化的原因和对课文或故事内容的理解缺失的原因。

二、正确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1.范读、仿读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句子的意思、语调、重读和停顿,教师先示范读课文,然后领着学生仿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训练。

2.看书朗读和不看书朗读

学生看着书,跟着教师朗读课文,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是在理解和识词上;不看书而跟着教师朗读,学生的注意力是在理解和记忆句子的内容上。看书朗读,学生往往容易走神;不看书朗读,学生需要集中记忆,否则便读不出来。两种读法作用不同,笔者认为应先看书朗读,后不看书朗读。

3.试读、独立读

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应先布置课前预习。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读或独立朗读,以检查学生对本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内容的理解情况,并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讲解。对于容易的句子或段落,学生试读一次就可以了;对于困难的句子或段落,教师可指定不同的学生反复试读;对于一般学生能读得流利的句子或段落,教师通常不必讲解,只需进行巩固练习即可。

4.对读、轮读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9

【关键词】衔接差异性做法

笔者有多年的初高中的语文教学经历,发现不少初高中学生因为语文学习衔接不好而导致兴趣、成绩下滑的现象,其实是没有发现和掌握语文学科的知识衔接特点及规律。因此,我们要先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不同特点。

翻开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阅读能力方面,初高中语文学习目标就有以下的不同,如:

初中“文章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高中“文本内容”“文章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质疑”。

其实,仔细比较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从中可发现,高中语文学习是初中语文学习的深入和提高,因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加上各学段的心理差异,如果忽视这一问题,不注意教学衔接与过渡,学生就会不适应,不习惯,缺乏信心、甚至厌学。这样,不仅不能提高语文教学,反而还可能影响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

一、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差异

(1)思维能力:初中生开始有抽象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明显提高和发展;高中生抽象思维快速发展,能用假设理论进行思维,具有更强的预见性,创造性,辩证思维迅速发展,思维完整性基本形成,人生观,世界观更趋成熟而稳定。

(2)学习动机;初中生主动动机逐步明确,兴趣广泛,但缺乏稳定性;好奇心强。高中生内部动机占优势,长期动机占主导地位;学习动机的主动性较强,动机持久、深刻。

(3)从注意力上比较,高中学生在有意注意上可持续30—45分钟,学生基本养成“开始学习即能集中注意的好习惯”。而初中学生相对来说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些,上课不能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之中。

(4)观察力: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的目的更明确,持久性明显发展,精确性提高,概括性更强。

(5)记忆力:高中生的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成为主要记忆方法,抽象记忆占优势,而初中生以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导。

(6)想象力:高中生比初中生来说,有意想象、创造性想象占主要优势,而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更理性化,抽象化,发展日趋成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二、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有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体会,再结合自己曾经对高中学生学习语文进行了问卷调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未能建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如书写不够工整,文面不整洁,这种情况甚至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也很普遍。在高考阅卷这么短的时间内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阅卷能力,使作文意思表达无法传达到阅卷老师那里,造成作文明明可以是一类卷而可能成了二类卷。笔者参加过多次的高考阅卷工作,对此深有体会,同行教师也有同样感受。

(2)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语文科目的性质特点决定了它的“散”,有时候文章时空跳跃比较大,所以语文课堂如果没有时刻紧跟文章的思想感情走,或者听课没记好笔记,过后常常会忘得一干二净。那么可能这一块知识就成了空白,如果考试正好考到这一块知识点,那么学生只好“缴械投降”了。

(3)缺乏积累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意识。高考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运用能力,它注重的是“水滴石穿”、“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知识积累不足,将直接影响到高三及高考众多题型的解答。而不少高中生平时都不读看语文,考前才要抱着语文书读。所以,比如诗歌鉴赏题,没有必要的知识储备,读都读不懂,更别说赏析了。

(4)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如口袋书、漫画书、肥皂剧、言情小说以及不规范用语(如粗制滥造的电视剧、报刊、书籍)等。这些低俗或者污浊的传媒因为抓住了高中生不够成熟的生理心理,长期影响甚至毒害了他们。使得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偏差,才会出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骑在自行车里笑”,“喜儿为什么不给黄世仁当小老婆呀,她怎么送到眼前的幸福都不要,她是不是脑残了”这样的论断。

(5)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尚待加强。高中语文知识需要在其他科目繁重的学习负担下见缝插针地利用好点滴时间进行有效的语文积累、储备知识,需要对搜集来的知识分门别类,需要养成较强自学能力,还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薄发,但是许多学生常常是一大堆数理化作业等着完成,无暇顾及语文的听说读写。

三、平稳过渡好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衔接。

通过以上原因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做到:初中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尽力培养的学习习惯,如书写、朗读、阅读、摘抄、观察、练笔、积累等,扩大知识面。书读得多了,基础打好了,生活观察得更加仔细了,习惯养好了,才会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理解、感悟比别人来得快,来得深刻;高中阶段,则应该继续保持对语文学习的极大兴趣,注重吟咏,背诵,注重积累,勤查工具书,广泛阅读,勤记笔记,注意积累作文好素材,阅读时多思考文章的内涵,写作方法,作者思路。勤练笔,语文是门艺术,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去品味、欣赏,推陈出新。学习中把它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表达和应用能力,这样学起语文来,就是一种享受,想学不好都难了。

参考文献

[1] 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资料 .

机械原理读书笔记篇10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

古诗文是我国文化的精髓,近几年,大家对古诗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在我们的课本中,每一册中都收录有一定数量的古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自1998年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而且,在《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首次附上古诗文推荐篇目。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学生古诗文背诵量的积累是基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学生不但要能背诵古诗文,还要逐字逐句地背诵释义,这样一来,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认为,在诵读活动中,有必要遵循“诵读为本,不求甚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