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十篇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十篇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17:22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1

关键词:金融投资;企业经营;管理;应用分析

在过去,企业的生产目标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由于社会物质条件匮乏,所以企业很少有竞争者,这就将企业的地位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地方,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所以企业的生产也一直没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注入,无论是国内民间自发形成的资本还是国家经济实力雄厚的财团创建的企业,亦或是外国资本建立的公司,都给过去一直存在的企业造成了十分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企业都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每个企业都从自身的经营管理上入手,以期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办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经营模式渐渐的都大同小异,要想在这方面做出突破已经很难了。所以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都将自己企业的发展希望寄托在了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上,当一个企业能够灵活运用资金来调整企业的生产以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之后,这个企业才能有充足的活力与其他的竞争对手进行较量。很多人对金融投资管理的概念可能比较模糊,其实所谓的金融投资管理,通俗的来说就是指企业将能够调动的资金安排在不同的、有需要的生产部门中去,从而使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企业在进行生产时难免会遇到资金周转上的问题,这时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如果企业因为缺乏资金而停止了自己的生产,那么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很快被淘汰掉。所以企业必须有一个合理的金融投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能够及时地将资金进行周转,投入到有需要的地方去,使企业能够时刻跟上市场发展的速度。除此之外,如果有新兴热门的投资热点,但是企业缺乏资金的话,那么企业就很有可能与这样的发展良机失之交臂。而通过金融投资管理,企业就能找到资金用以企业的投资生产,从而抢到先机,使企业领先于整个市场,最后能获得的经济利益一定是十分丰厚的。所以金融投资管理就要求企业领导者能够对自己企业的资金作出合理的安排,保证资金流通渠道的畅通,能够使资金及时流入需要的部门中去。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决定着一个企业未来发展的状况。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对自己内部形成良好的管理,那么每个人都会为了企业的进步而努力,这就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状态并不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唯一因素,因为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投资管理使企业领导者能够及时了解到自己公司资金的状况,再结合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然后作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通过金融投资的改变,使企业能够及时调整生产的重心,把握住每一个发展的良机,最后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所以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使企业的员工有着积极的上进心以及高昂的工作热情,只有每一个员工都愿意为了公司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的时候,这家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是十分不容易的。但是金融投资管理就是企业领导者能够借助的一大助力。通过金融投资管理,企业领导者能够对每一个员工的工作绩效作出评价,而最后的评价结果就能当作激励员工前进的动力。在金融投资管理的作用下,每个员工都会为了获得更好的奖励而努力工作,这样会慢慢在公司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至关重要的。凡是世界上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所以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领导者应该重视金融投资管理的作用,并对其合理运用,促进企业的发展。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完美无暇的,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时间较短,一些方面的建设还不是很完善,所以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要想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必须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如果没有资金支持,那么所有的运转投资都是纸上谈兵。而我国的企业获得资金的方式都比较单一,那就是向商业银行求助。商业银行就是将顾客的存款以比利息更高的利率借给一些有需要的企业,然后再从中间赚取差价。由于我国的很多商业银行发展状况良好,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所以很多企业都会在缺乏资金的时候向商业银行求助。这样确实能够帮助企业缓解燃眉之急,解决企业目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是从长远上来看,这种方式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十分不利。因为企业在向商业银行借款之后,就会逐渐对其产生依赖心理。因为企业需要偿还商业银行的借款,所以渐渐地企业的经营就会进入一个保守的阶段,而没有了创新与拼劲,企业就失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去。除了这一点,还有就是当企业向商业银行借款之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与银行就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样一来,如果国家商业银行的政策或者汇率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么企业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遭遇重创,一般而言,这对一个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所以我国目前很多企业依靠银行来进行内部的金融投资管理表面上看起来发展状况良好,但是背地里早已暗流涌动,每家企业都承担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其次,因为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就是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所以企业不能将资金一直留存在自己的账面上,必须使资金流动起来,周转到企业生产需要的地方上去。有时为了企业长久的发展考虑,企业领导者会先为一些合作企业进行生产,而对于他们应该支付的资金进行延时收取。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企业的发展,因为企业时刻处于生产的状态,就能创造出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风险。如果企业为某家公司生产了产品,但是该公司最后却无力将所有的款项如数支付给企业,那么企业就会受到经济利益的损失。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企业内部不能拥有足够的资金去继续维持生产或者是进行扩张,这样就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最后,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管理时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整体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找到最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投资方案。但是很多公司都没有这样的高端人才。处于金融投资管理职位上的人员专业知识都不是很丰富,并且没有长远的眼光,这样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金融投资方案无法帮助企业获得发展,甚至可能会使企业领导者作出错误的决策,将企业带入绝境。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的匮乏使得企业无法展开相关方面的工作,很多决策都是凭感觉作出来的,而且没有专业的建议,企业在进行资金的分配时就不能作出合理科学的安排,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部门的资金过于充足,而真正需要资金发展的部门却无法得到满足,这就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很多管理方法都比较落后,在金融投资管理上也不例外。过时的金融投资管理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公司的发展需求,所以公司的金融投资管理机构形同虚设。

2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应用金融投资管理

第一,因为金融投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企业领导者必须重视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设立独立的金融投资管理部门,并在社会中招贤纳士,吸收专业的高端的金融投资顾问,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金融投资管理工作。金融投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所以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以及长远的目光。要能帮助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方向,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第二,企业应该时刻掌握自己资金的动向,确保资金的安全问题。因为金融投资管理要求企业使资金不断地流动起来。这就给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提出了一个难题。很多企业因为对资金的管理不完善,所以最终使资金问题出现混乱,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管理时,必须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在公司内部进行资金周转时,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在严密的监管之下完成,保证资金没有在流动的过程中出现损失等问题。如果公司需要与外界公司进行贸易,那么相关的部门必须提前将对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问题调查清楚,在确定对方公司有偿还债务以及进行贸易的能力之后再与其开展合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第三,在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管理时,必须首先对企业的整体经济状况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不能盲目开展金融投资工作。有很多企业为了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不管企业实际生产能力的大小,就从银行贷款进行生产,最后使企业内部的经营陷入一团混乱之中。这警示我们企业不能盲目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必须要对企业实际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解,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才能使企业在目前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3结语

企业的经营管理好坏关乎着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企业所进行的金融投资又是企业能否获得飞跃的关键。所以每一个企业领导者都应该意识到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解决金融投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让金融投资管理成为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一把利剑。

参考文献

[1]范若丁.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16).

[2]陈远芳.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

[3]郭一雄.试析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5(19).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的监督管理,规范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行为,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并占有国有资产的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以下简称金融企业)的资产评估,适用本办法。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评估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以下简称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本级金融企业资产评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监督管理金融企业资产评估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资产评估准则和执业规范,对评估报告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合理性负责,并承担责任。

资产评估委托方和提供资料的相关当事方,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五条金融企业不得委托同一中介机构对同一经济行为进行资产评估、审计、会计业务服务。金融企业有关负责人与中介机构存在可能影响公正执业的利害关系时,应当予以回避。

第二章评估事项

第六条金融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委托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

(一)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的;

(二)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

(三)合并、分立、清算的;

(四)非上市金融企业国有股东股权比例变动的;

(五)产权转让的;

(六)资产转让、置换、拍卖的;

(七)债权转股权的;

(八)债务重组的;

(九)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抵押或者质押的;

(十)处置不良资产的;

(十一)以非货币性资产抵债或者接受抵债的;

(十二)收购非国有单位资产的;

(十三)接受非国有单位以非货币性资产出资的;

(十四)确定涉讼资产价值的;

(十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应当进行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七条金融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相关的资产可以不进行资产评估: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批准其所属企业或者企业的部分资产实施无偿划转的;

(二)国有独资企业与其下属的独资企业之间,或者其下属独资企业之间的合并,以及资产或者产权置换、转让和无偿划转的;

(三)发生多次同类型的经济行为时,同一资产在评估报告使用有效期内,并且资产、市场状况未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上市公司可流通的股权转让。

第八条需要资产评估时,应当按照下列情况进行委托:

(一)经济行为涉及的评估对象属于金融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或者金融企业接受非国有资产的,资产评估由金融企业委托;

(二)经济行为涉及的评估对象属于金融企业出资人权利的,资产评估由金融企业出资人或者其上级单位委托。

第九条金融企业有关经济行为的资产评估报告,自评估基准日起1年内有效。

第三章核准和备案

第十条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第十一条金融企业下列经济行为涉及资产评估的,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

(一)经批准进行改组改制、拟在境内或者境外上市、以非货币性资产与外商合资经营或者合作经营的经济行为;

(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涉及国有资产产权变动的经济行为。

中央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报财政部核准。地方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报本级财政部门核准。

第十二条需要核准的资产评估项目,金融企业应当在资产评估前向财政部门报告下列情况:

(一)相关经济行为的批准情况;

(二)评估基准日的选择情况;

(三)资产评估范围的确定情况;

(四)资产评估机构的选择情况;

(五)资产评估的进度安排情况。

第十三条对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金融企业应当逐级上报审核,自评估基准日起8个月内向财政部门提出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

第十四条金融企业申请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时,应当向财政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一)资产评估项目核准申请文件;

(二)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核准表(包括:资产评估项目基本情况和资产评估结果,见附件1,一式一份);

(三)与资产评估目的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及实施方案;

(四)资产评估报告及电子文档;

(五)按照规定应当进行审计的审计报告。

拟在境外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上市的,还应当报送符合相关规定的资产评估报告。

第十五条财政部门收到核准申请后,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

受理申请或者不予受理申请,应当向申请人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见附件2)。

第十六条财政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申请材料符合下列要求的,财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资产评估报告进行评审:

(一)资产评估项目所涉及的经济行为已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基准日的选择适当;

(三)资产评估依据适当;

(四)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一致;

(五)资产评估程序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六)资产评估报告的有效期已明示;

(七)委托方和提供资料的相关当事方已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

财政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后的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书面决定。作出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

组织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十七条除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经济行为以外的其他经济行为,应当进行资产评估的,资产评估项目实行备案。

第十八条中央直接管理的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报财政部备案。中央直接管理的金融企业子公司、省级分公司或分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账面资产总额大于或者等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评估项目,由中央直接管理的金融企业审核后报财政部备案。中央直接管理的金融企业子公司、省级分公司或分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账面资产总额小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资产评估项目,以及下属公司、银行地(市、县)级支行的资产评估项目,报中央直接管理的金融企业备案。

地方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由省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具体确定。

第十九条对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金融企业应当逐级上报审核,自评估基准日起9个月内向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提出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申请。

第二十条金融企业申请资产评估项目备案时,应当报送下列材料:

(一)金融企业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包括:资产评估项目基本情况和资产评估结果,见附件3,一式三份);

(二)与资产评估目的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

(三)资产评估报告及电子文档;

(四)按照规定应当进行审计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一条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收到备案材料后,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办理备案手续。

对材料齐全、符合下列要求的,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应当办理备案手续,并将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退资产占有企业和报送企业留存:

(一)资产评估项目所涉及的经济行为已获得批准;

(二)资产评估范围与经济行为批准文件确定的资产范围一致;

(三)资产评估程序符合相关评估准则的规定;

(四)委托方和提供资料的相关当事方已就所提供的资产权属证明文件及其他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做出承诺。

对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不予办理备案手续,并书面说明理由。

必要时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可以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组织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二十二条涉及多个产权投资主体的,按照金融企业国有股最大股东的财务隶属关系申请核准或者备案。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相等的,经协商可以委托其中一方按照其财务隶属关系申请核准或者备案。

申请核准或者备案的金融企业应当及时将核准或者备案情况告知产权投资主体。

第二十三条财政部门准予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文件和经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备案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是金融企业办理产权登记、股权设置和产权转让等相关手续的必备材料。

第二十四条金融企业发生与资产评估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时,应当以经核准或者备案的资产评估结果为作价参考依据。当交易价格与资产评估结果相差10%以上时,应当就差异原因向财政部门(或者金融企业)作出书面说明。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金融企业资产评估管理工作制度,完善档案管理,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第二十六条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对金融企业资产评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必要时可以对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延伸检查。

第二十七条省级财政部门应当于每年的3月31日前,将对本地区金融企业上一年度资产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情况报财政部。

第二十八条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应当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通报。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九条金融企业在资产评估中有违法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处罚。

第三十条金融企业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由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

(一)应当进行资产评估而未进行评估的;

(二)应当申请资产评估项目核准或者备案而未申请的;

(三)委托没有资产评估执业资格的机构或者人员从事资产评估的,或者委托同一中介机构对同一经济行为进行资产评估、审计、会计业务服务的。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3

产权市场的这种功用也扩大到了金融行业。20**年8月18日,由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前身——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的“中国金融资产超市”开市,标志着中国产权市场踏出了金融资产交易业务的第一步。此后,产权市场在处置不良金融资产方面的优越性逐步得到体现,各大资产管理公司渐次加盟“金融超市”,全国各地产权交易机构也纷纷加入到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的队伍中来。中国产权市场逐渐成为处置不良金融资产的一个重要平台。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完善,产权市场逐渐成长、成熟。与此同时,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的最大股东,财政部也在关注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希望能找到一个能促进金融国有产权有效流转的平台。20**年7月9日,财政部颁布新修订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针对不良资产的商业化处置做出严格规范,强调公开竞价的方式,并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出售股权资产必须“进场(即产权交易所)交易”。10月28日,《企业国有资产法》通过,为金融国资的进场提供了法律依据。

进入20**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与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股市下跌与流动性过剩等棘手问题,这无疑会影响到中国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格局:政府的货币紧缩政策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多;股市下跌则可能使非上市的金融企业股权也出现价格走低的局面等。中国的市场环境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的金融行业在变化的环境中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国内的不良金融资产市场供需状况如何?投资人如何去看待市场中挂牌的各类金融产权?产权市场中各类金融资产的交易状况怎样?未来趋势又如何?

正是为了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中国产权市场创新联盟专门成立了“中国产权市场金融资产交易年度报告”课题小组,进行广泛深入的专项课题研究。课题小组设计了专门针对产权交易机构、市场投资人、中介机构等的调查问卷,将市场反馈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构成了报告的信息基础,并务求在数据与逻辑分析方面的客观准确。

一、不良资产篇

由于拥有功能强大的交易系统平台,能够聚拢各类市场投资人资源,同时具有规避道德风险、节省时间成本、减少处置成本等特点,产权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包括amC在内的各类金融资产持有人青睐的资产转让平台。

统计显示,20**年,产权市场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总计挂牌金额达6,188,292.62万元,实现成交金额814,157.**万元。经产权市场处置的不良金融资产19%的项目实现了竞价,平均溢价率超过100%。

但经过近几年的大批量打包处置,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存量大幅减少,部分资产管理公司的地方办事处已经没有资产可以出售,因此,20**年资产管理公司投放到市场上的不良资产无论从数量到质量上都较往年有所下降。此外,经济增速降低,信贷紧缩,股市低迷等等因素亦对未来不良金融资产交易构成大量不确定性因素。

买方分析

从近年的交易情况看,在产权市场这个平台上,不良金融资产的投资人主要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机构以及其他投资基金等四大类。

近几年,受益于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实力大大提高,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更是在众多市场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实力的提升,国有企业逐渐取代其他类型企业,成为不良金融资产二级市场和金融股权交易的主要投资人。

国内的不良金融资产二级市场中,国有企业收购不良资产目前的比例大约占市场总量40%以上。从收购偏好上看,国有企业倾向于从市场中回购本企业或关联企业在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资产;此外国企也会投资一些与自身业务相关或前途看好的其他领域资产。

从市场发展上看,国有企业短期内在市场中的地位不容撼动,它们仍将是不良金融资产的主力收购者。

民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金融资产市场上活跃的投资者,二级市场中民企购买不良金融资产所占比例约为20%-30%。

民营企业在金融资产投资中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他们比国有企业更具备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性,比外资更了解中国的市场游戏规则,因而在市场中具备很强的生存能力。民营企业对金融资产的出售价格最为关注,倾向于以购买质量较好、规模较小的资产包或股权。预计未来几年内,民企仍将是金融资产市场的先锋。

外资企业是本世纪初的几年中不良资产的主要购买人,后随着政策环境的变化,外企在市场中的活跃度逐渐下降,其市场地位被国企所取代。目前外资在不良资产二级市场投资规模中大约占比10%-20%左右。在金融资产交易中,由于受到一定的政策和法律限制,外资虽然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实际交易情况不是很活跃。

鉴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投资中国金融资产市场的热情依旧存在,预计今后几年内,外资对不良资产的收购热情会继续保持。

投资基金多为一些专业的金融资产处置公司,公司设立多以不良资产经营为目的,目前在二级市场中的投资规模约占市场总额的20%。从中外投资基金对比上看,外资成立的基金公司由于具备专业人才力量,市场运作相对较好;本土基金公司实力则相对较差。随着本土公司的逐步成长和市场的逐渐规范,预计本土基金未来在市场中的潜力会进一步得到释放。

来自产权交易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不良金融资产的买方41.19%是国有企业,37.22%是民营企业,6.23%是外资机构,15.36%是其他中介机构。

显然,排除国有企业的独有优势外,民营企业在产权市场中表现了更高的对不良金融资产的投资愿望和实力。这表明了一种趋势,在不良金融资产的处置中,由国外大投行、基金等寡头垄断的市场正向更为多元化的竞争转变。

投资倾向

在对不良金融资产投资人的调查中,41.13%的投资人表示更倾向于购买打包资产,而58.87%的投资人表示更倾向于购买分拆资产。这可以说明,随着不良金融资产投资人中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他们更倾向于投资一些标的更明晰、金额偏小的不良资产拆分包。

不同的投资者对不良金融资产的投资有着不同的倾向,出售、重组或追偿都是可能的投资倾向。在对不良金融资产投资人的调查中,只有18.75%的投资人表示在收购不良金融资产后会选择“择机出售”,而56.25%的投资人表示会对资产进行“重组”,22.13%的投资人表示会进行追偿。可以看出,产权市场中的不良金融资产投资人更希望借助不良金融资产的收购实现市场、业务的重组整合,并带来新的产业链拓展机遇。

在“对哪个行业的不良金融资产最有兴趣”的问题中,46.15%的投资人选择了“房地产”,15.38%的投资人选择了“银行”,7.69%的投资人选择了“信托”,7.69%的投资人选择了“冶金”,7.69%的投资人选择了“能源”,7.69%的投资人选择了“快速消费品”,7.69%的投资人选择了“建筑业”。可以看出,20**-20**年投资人对房地产业的投资兴趣更大,表现出了更强的信心。

投资预期

调查显示,投资机构对今年及明年的不良资产投资市场保持了谨慎乐观的情绪,23.**%的投资机构表示今、明两年将增加不良资产的投资预算、53.85%表示持平,15.38%表示将会减少。

69.23%投资机构认为**年不良资产的估值因次贷危机的影响而下降,投资机会将会大于**年。受访投资机构的年平均收益率预期为27.**%,建筑业、房地产业依然是投资机构最青睐的行业。受访机构大部分希望收购不良资产后对其进行重组。

此外,在今年的不良资产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主体——信托。中信信托6月发行了中信融金1号不良资产收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所募集资金用于不良资产收购,闲置资金可用于低风险投资,发行规模6亿元人民币。这说明经过几年的市场洗礼,不良金融资产由一开始的外资机构凭借庞大的资金实力垄断经营,逐渐过渡为一种常规的投资品种,这也意味着不良资产市场逐渐走向成熟。

调查中,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认为,今年收购不良资产的主要风险在于宏观调控带来的政策风险和市场不确定性。受访者也都表示,将根据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政策审慎操作,选择非周期性行业,或者长短投资结合以规避投资风险。

卖方分析

在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收购不良资产的步伐正在放缓,今年数额最大的一笔是4月份光大银行剥离了142亿不良资产,共25个资产包,其中长城公司成交了10个,信达公司成交了8个,东方公司成交了7个。20**年6月,农行首次披露其不良贷款余额为8179.73亿元。这将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的最后一块大蛋糕。但是,农行的不良资产中有3000亿元是历史形成的政策性不良资产,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信用贷款,不能回收的可能性极高,此外,农行的不良资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分布在县以下区域,回收的实际难度较高。

目前国内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已经完成了不良资产的剥离并实现了上市,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之后,将不再有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剥离,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的改制上市带来的不良资产供应量有限,亦不构成对市场的冲击,不良资产市场的供应量将持续减少,最终将保持稳定,并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

综合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在一级市场中参与不良贷款收购会日趋谨慎:四大公司均正值转型阶段,收购不良贷款已非它们的首要政治任务,“效益最大化”才是公司需要面对的首要目标,且各家企业涉足其他金融业务又占用了大量资金,故而amC在选购银行不良贷款时,眼光会更加挑剔。

在不良资产的一级市场中,商业银行的交易对象只有amC,资源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垄断。因此,要真正体现出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效果,就需要在不良资产的二级市场中选择一种公开、非定向的交易方式,使它的交易对象能够覆盖所有的市场投资人。产权市场无疑具备这样的特点和优势。

对产权交易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产权交易机构所处置的不良资产主要来自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有一部分来自于银行和其他中介机构。

二、金融股权篇

20**年之前,全国产权市场中开展金融股权交易的产权交易机构有10家左右,仅北京产权交易所一家就占了交易总量的60%以上,挂牌项目数超过其他各家交易机构的总和。扣除北京产权交易所的项目,从2005年开始,其他交易机构平均每年仅挂牌一宗金融股权项目。从20**年开始,实现金融股权交易的产权交易机构大幅增加,目前有超过20家机构出现过成功的金融股权交易情况。挂牌项目数和金额也大幅提高。调查显示,20**年产权市场实现金融股权交易64宗,合计成交金额49.68亿元,相较挂牌价的增值率为19.29%。

总体来看,在已经开展金融股权交易业务的产权交易机构中,近3年金融股权交易挂牌数目虽然呈上升趋势,但还不是很多,这侧面反映了金融股权交易在产权市场起步较晚。但从成交情况看,金融股权交易也呈现出从协议转让转向利用市场机制竞价增值的趋势,调查数据中,资产溢价率最高的达到119.62%。

随着股票市场估值水平的下降,20**年以来,以券商股为代表的金融类企业股权在产权市场上出现大面积的流拍现象,这也体现出证券市场与产权市场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证券市场估值水平的下降比较明显地在产权市场反映出来。

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观望情绪,而不少金融股权存在的上市预期不明确、限售周期过长的问题也让投资者望而却步。随着估值水平的下降,金融股权持有者变现的欲望正在逐渐减退,预计下半年金融企业股权供应量将少于上半年。

尽管由于市场估值的下降,以及市场环境的改善,有61.54%的受访投资机构认为今年的投资机会大于往年,但仅有15.38%的投资者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金融股权投资预算,这体现出对市场前景的谨慎态度。

银行、券商两类金融企业股权依然最受投资者青睐。投资机构对于金融企业股权的年平均投资收益预期为22.27%,低于往年水平。

市场供应

股票市场对金融资产交易的影响

调查显示,尽管市场形势比较严峻,但是长期来看,中小型商业银行、券商、基金的潜在的上市预期将保证产权市场金融股权交易的持续活跃。继去年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和北京银行上市后,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上海银行、大连银行等40家以上的城商行提出了上市的战略发展规划。这些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往往股东背景复杂,既有当地政府、国有、外资、民营企业,又有大量员工持股,在上市之前,将出现一定规模的股权调整,这为新进入的投资者提供了绝佳的整合机会。91.67%的投资者认为未来进入产权市场的金融类股权将持续增多。

但调查过程中亦有投资者表示,由于优质企业的稀缺性,金融企业股权投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

国资委3号令对国有金融资产的进场要求

国务院国资委20**年3月出台的“3号令”明确要求企业转让国有资产必须进入产权市场交易,这其中的“国有资产”中就包括企业持有的国有金融产权。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企业国有资产超过10万亿元,其中拥有的金融国资粗略估算在1万亿元左右。近年来,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大型国企在此轮经济上涨周期中,普遍取得了快速发展,企业效益大幅度增加。在此基础上,中央企业频频对外发起并购以扩充自身实力,其中对金融产权的投资是国企并购的主要方向之一。许多央企涉足金融产业,摇身变成“金融控股集团”。

国有企业投资金融产业,许多都是基于财务投资而非战略投资的角度介入,一旦所投金融产权价值增值较高,就会出让套现,获取巨额盈利。随着目前国企尤其是央企投资金融业的增多,国有金融资产的市场规模愈发庞大,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后在产权市场中挂牌的国有金融产权潜在规模越来越大。

此外,从20**年开始,金融领域的央企整合步伐在悄悄提速。20**年至20**年上半年各家产权交易机构的挂牌情况反映,央企在金融领域的资产重组行动规模大、过程复杂,且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一方面,由于金融业不属于大部分央企的主业范围,在国资委“有进有退、做大做强”的要求下,这些央企正在加快对旗下资产的整合与重组,专攻主业,剥离辅业资产。另一方面,央企多数是待售企业的小股东,不具备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因此,抛售所持金融资产,对转让方和标的企业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产权市场法律地位的明确

20**年10月28日,《企业国有资产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将于明年5月1日正式施行。《企业国资法》明确规定国有资产转让应当在产权交易所公开进行,这也是我国首次从法律的高度肯定产权交易机构的地位,为金融国资的进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可以预见,产权市场中的金融资产交易业务会依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相关规定实现相当的增长,这也对产权市场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政部将要出台的法规对产权市场的影响

财政部是中国国有金融类企业的最大股东,管理着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三大保险公司以及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等大型金融集团在内的规模超十万亿的金融国资。

目前,财政部已先后《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年7月9日,财政部颁布新修订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管理办法》,针对不良资产的商业化处置做出严格规范,强调公开竞价的方式,并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出售股权资产必须“进场(即产权交易所)交易”。即“除特定情形,国务院批准的债转股项目股权资产及评估价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其他非上市公司股权资产进行转让时,均应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产权交易市场公开进行。”而《金融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也已在去年下发,正式法规很可能将在明年正式出台。

法规将要求财政部所属的金融国资转让都必须进入指定交易场所,目前财政部相关主管司局已对产权市场进行了长期跟踪,产权市场将成为金融国资交易的阳光平台。

宏观经济环境对市场供给的影响

随着经济调整与市场投资降温,央企利润增速普遍出现下降,市场出现了央企抛售金融产权以回收投资的情况。自20**年下半年以来,已有为数众多的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公开转让各类金融产权,其中尤以转让证券公司股权项目为最。

鉴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具备融资功能,在信贷紧缩的宏观环境下,央企所持的银行与信托类金融产权都属稀缺资源,预计将会得到保留,但信托公司代持的金融股权有可能得到释放;地方商业银行由于改制上市的需求,引进战略股东的意愿在未来几年将有所增大,预计多将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

证券行业由于受股市影响较大,在央企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证券类产权将成为央企减持的主要对象,但由于证券市场尚未回暖,市场对证券类产权的投资热情并不高,因而市场成交价格不会太高。

当然,金融行业牵涉到国家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因此,涉及到金融企业的资产转让很可能面临更多的约束条件,监管也更为严厉。比如说,意向受让方可能被要求财务状况良好甚至连续3年盈利,并符合央行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规定。这无疑将加大金融领域资产转让的难度和不确定性。

市场需求及预期

金融股权交易主要涉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信托等金融企业。在调查中发现,投资人表现出了对各类金融股权的非偏好性,所有的被调查者在“偏向哪一类金融企业股权”的问题中,均选择了所有的选项。

根据调查,38.46%的受访投资机构表示,投资金融企业股权是希望长期持有,而最终目的是寻求控股权。对于产业投资者而言,参股规模较小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收购重点城市的城商行,不仅可以获得全国性资格牌照和全国网络资源,而且还可以在重点城市取得区域优势。

根据调查,76.92%的受访者倾向于采用协议转让的方法购买资产,仅有23.**%的受访者倾向于公开竞价方式。这说明采用协议转让方式更有助于投资者以较低价格收购资产。而100%的出售方,希望竞价产生买主,以获取较高的转让收益。

产权交易机构均认为,影响金融资产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是通货膨胀和次贷危机。另外,今年a股市场由牛转熊,也有机构认为股市下跌是影响金融资产市场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机构对于今年金融资产市场的运行态势存在较大分歧,其中判断偏冷和偏热的各占40%,20%认为不好判断。20**年上半年金融产权的市场供给有所放大,且转让价格逐渐走低,但由于未来经济形势尚不明朗,许多市场投资人对投资金融产权持观望态度;此外,由于股市具有的“风向标”效应,投资者同时也降低了对非上市金融产权的投资热情。

尽管外部环境并不容乐观,产权交易机构对于进入产权市场的金融资产却多持乐观态度。仅有一家认为持平,其余均认为将增加。与此对应,各家机构的金融资产交易量均呈平稳上升态势。这也意味着,尽管受到国际金融环境和国内宏观经济影响,但随着产权市场对于资本流动增值的作用,其对于金融资产进场交易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4

摘要:2014年财政部对《长期股权投资》准则进行了修订,并将于2014年7月1日起在所有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范围内施行。本文对相关的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及会计核算做简要的比较。

关键词:对外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确认;分类;核算

对外投资是指企业将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股权、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对外进行各种形式的投资活动,以换取另外一项资产并在未来期间获取相应收益的行为。2006年之前的准则将对外投资形成的资产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下分别划分为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2006年的会计准则,将对外投资形成的资产划分为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2014年的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内容有了新的规定。以下就金融资产的分类、确认和核算进行分析、比较。

一、对外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对外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和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具体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可以通过持有股票、股权形成,也可以通过持有公司债券或国库券形成;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企业通过持有公司债券或国库券形成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通过持有股票或股权形成的资产。即企业通过持有股票或股权形成的资产,企业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可以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可以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也可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企业通过持有债券形成的资产,可以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可以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管理;也可以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管理。作为不同的资产管理,核算方法各不相同,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及报表的列示方法也不相同。

二、对外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的确认

(一)企业持有的股票或股权形成的资产确认

1.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企业取得该项股权时目的明确,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并不准备长期持有,也无需视企业经营情况或证券市场情况而定,就应当将取得的股票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企业取得该项股权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但也不确定长期持有,需要根据市场情况及企业的经营情况确定,就应当将取得的股票股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3.长期股权投资:如企业持有该项股权的目的是为了长期持有,且符合以下情形,就应当将持有的股权作为长期股权投资:

(1)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质上具有控制能力,即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子公司,则投资企业应将该项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2)如投资企业具有与其他合营方对被投资单位共同控制的能力,即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合营企业,则投资企业应将该项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3)如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能力,即被投资单位是投资企业的联营企业,则投资企业应将该项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修订后的《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不再将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既不能共同控制,也没有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公开的报价、同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管理。投资企业需根据自身的管理目的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管理。

(二)企业取得债券形成资产的确认

1.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企业取得的公司债券或国库券目的明确,准备在近期内出售,就应当将该债券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管理。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企业取得的债券不准备在近期内出售,但也不确定一定会长期持有,需要视市场情况及企业的经营情况确定,就应当将持有的公司债券或国库券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管理。

3.持有至到期投资:如企业取得的公司债券或国库券时意图明确:持有该债券至到期,并且企业预计有能力持有该债券至到期,就应当将持有的公司债券或国库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管理。

三、对外投资形成资产的核算

(一)企业取得股权形成资产的核算

企业取得的股权确认为不同的资产,其核算方式也不同,下面从各方面比较不同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1.初始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按初始投资成本计量。

2.取得投资时支付的交易税费: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3.持有股权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配现金股利: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计入“投资收益”,权益法核算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后续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5.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公允价值下跌幅度较大或非暂时性下跌时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6.计提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要求计提减值准备。

(二)企业取得公司债券或国库券形成资产的核算

企业取得的公司债券或国库券确认为不同的资产,其核算方式也不同,下面也从各方面比较不同的金融资产的核算。

1.初始计量: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取得投资时支付的交易税费:交易性金融资产计入“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3.持有债券期间计提的利息:全部计入“投资收益”。

4.后续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采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

5.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处理:与持有股权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一样。

6.计提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不要求计提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要求计提减值准备。

以上从不同方面对企业对外投资形成的金融资产进行了比较,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取得的股票债券划分确认为不同的资产,并按照各自的要求进行核算和报告。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财政部,2006.2.15.

[2]《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财政部,2006.2.15.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5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房地产企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我国的房地产企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处于“低迷”的状态,房地产企业融资难、成本高、业绩低等问题的出现屡见不鲜,因此,企业要认清当前的发展形势,资金管理是房地产企业在企业内部实施的资金活动,通过对企业内部的财务核算、协调和分析,实际了解到企业的资金运行状况以及企业最大经济效益回报情况。房地产企业如何从原来的高投入,高回报,适应现在高投入、低回报的转型,在我国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控之下,如何提高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这都需要从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进行重点的研究和分析。

一、当前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

(1)资金周转率下降、财务风险加大。当前,在我国大多数的房地产企业中都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造成资金短缺的原因包括前期市场扩张过度、融资渠道单一和企业内资金管理分散,其中前期市场扩张过度主要是由于普遍面临高企,且其中的销售缓慢,变现能力差,导致资金周转率低。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主要原因是企业仅仅依靠银行进行贷款,如今我国房地产企业调控的措施使得银行的融资监管变紧,信贷资金投入房地产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融资的难度和成本加大。企业内的资金管理分散主要是由于在一些企业中存在其中一个项目资金闲置的现象,另一个项目就会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这样两极化的现象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集中管理,进而导致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低,缺乏良好、完整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约束,资金结构的不合理,会加大财务的风险,影响企业的收益。(2)资金管理的“被动反映型”现象明显。现今在很多的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流程中,仍采用传统的记账、编制资金报表等形式,出具的财务决算报表被用于经营工作的事后评估,这样的流程之下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不能够及时准确的进行汇报,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一些房地产企业忽略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只是目光短浅的在乎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企业发展,在一些项目评价、前期策划、招投标、签订合同等流程上,缺乏财务资金管理人员的参与,因此,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自身资金和项目不符合的情况屡见不鲜,企业对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预测、控制、分析等能力缺乏重视,管理职能不完善.(3)资金管理意识单薄。在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中,企业应该树立全面的意识,综合性的考虑发生因素,纵观现今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的企业只看重项目的开发以及项目的销售,过度的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过度重视工程进度、重视控制质量,忽略了资金的筹集和投资的必要控制程序。这导致在后期企业无法正常运转,除此之外,企业的相关项目负责人的权利过于集中,不仅具有财务管理的权利还具备采购的权利,这样双重权利之下的管理模式使得权利无法得到分散,过于集中的后果就会导致成本控制的质量无法确保,资金的去向不能得到及时准确的记录,一些企业的相关人员对资金的管理重视力度不够,乃至在进行项目考核时,会忽视对资金使用情况的关注度以及资金去向的追查,相关的工程资金管考核制度不完善,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导致资金出现不合理利用的情况居多,进一步使得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加大了工程建设的风险。(4)资金管理不合理。一个工程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资金为工程的运作提供充足的动力。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工程中资金的耗用十分巨大,但是在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一个环节的疏忽就会导致资金的浪费和损失,一些企业在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上并没有做好,这会直接导致企业在接下来的工程建设中资金出现系列的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我国商品房空置量明显上升,且以不断增加的频率逐年上升,空置的商品房大量的沉淀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对企业的资金运转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据相关报告指出,商品房的空置率与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利润率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上平方的空置率上升时,那么房地产企业的经营利润就会呈现着下滑的趋势。

二、提高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有效对策

(1)拓展融资渠道。房地产企业是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融资问题一直围绕与困扰着各大房地产企业,如何进一步解决房地产企业中的融资问题成为企业中的主要问题,当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无论是资本市场中的直接融资渠道还是间接融资渠道都需要大力的进行开拓。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投资基金、版权融资、债券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融资形式,来自社会民间的资金可以从楼市分流道基金、债券、信托等等,关于基金、债券和信托等只有具备优良条件的企业才有具备拥有的资格,这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优化以及发展不失为一种前进的动力,对于企业提高自身的素质十分有利。(2)强化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房地产企业在开发工程项目时所需要的资金和时间非常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的特点,这些特点伴随着一定的经营风险,所以,为了进一步规避风险将风险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企业确定投资开发经营项目时,首先需要将投资项目的背景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避免产权纰漏、确保资金回收,其次,需要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实际的调查,将所在区域的人口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城市规划情况、消费市场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并且根据所调查分析出的数据进行一个客观的预测,最后,需要对投资项目的前景进行分析,房地产企业在开发投资项目时,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自身企业的优势开发经营效益较好、风险小的项目,然后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筹资方案,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正常运行。(3)加强资金预算管理。要想资金实现良性循环就需要将其基础做好———资金预算,一个准确、科学的资金预算可以使得企业对资金进行有效利用,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企业的资金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和月度执行预算,包括直接法编制,通过间接法编制进行验证,在一年的年初,相关的财务部门就应该对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资金的预算,资金预算主要分为资金预算收入和资金预算支出两种,在制定出一个合理、完整的资金预算计划之后,企业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就会被突出,这对于企业资金的跟踪、控制十分有助,对于一些企业出现盲目贷款、不合理存款的现象有效的规避,在制定出资金预算计划之后,要付诸于强有力的执行力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促进企业的正常发展。(4)加强资金的风险控制。任何的投资都具备着一定的风险,更何况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大、周期长,存在的风险不言而喻,在一个企业之中,资金的风险一共分为三种,一种为资金的使用风险,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产生的风险,但是这种风险是在前期就可以进行控制的,因此,为避免资金使用风险的发生,需要前期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在确定投资项目具有可行性之时,需要对评审程序进行有效的优化,做好科学化和专业化,与此同时,在进行一些重大的决策时,企业的相关约束管机制要进行完善,形成科学的制定决定的程序,确保重大决策的合理可行。第二种是资金存在在途风险,在途风险主要是指资金在企业进行结算的过程中发生的风险,为了避免资金发生在途风险,企业的结算票据需要认真、谨慎的进行选择。第三种是资金的或有风险,或有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于其他企业进行贷款担保或者业务担保时产生的系列问题,因此,企业在为其他企业进行担保时要综合考虑,进行时需要有一个完善合法的审批程序。综上所述,资金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经营效益的作用不可小觑,且资金管理与经营效益密切相关,在房地产市场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可控因素,进而导致一些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也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资金管理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必须要拓宽融资渠道、强化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及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进一步提高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企业项目的顺利开发。

【参考文献】

[1]樊幻灵.论我国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管理与完善[J].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1)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6

摘要:回顾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的产生过程,分析供应链融资对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影响,剖析目前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供应链管理,从而增强供应链融资的能力,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供应链融资业务,这样形成企业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格局。论文关键词:企业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1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是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manufacturing)的出现在企业资源规划(eR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方法。企业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统一整合企业的制造过程、库存系统和供应商产生的数据,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企业对市场的预测性,减少库存,提高发货供货能力;减少工作流程周期,提高生产率,降低供应链成本,减少总体采购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加快市场响应速度,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确保顾客满意,以中心制造厂商为核心,将产业上游原材料和零配件供应商、产业下游经销商、物流运输商,产品服务商以及往来银行结合为一体,从而有效分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增强竞争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企业供应链管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部分:计划部分:企业设定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所生产产品的需求。这一部分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之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采购部分:这一部分的任务是选择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的流程,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本企业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在这一部分,企业还要制定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对之实行监控,针对其中的问题加以改进。制造部分:这一部分是指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在这部分中,企业要测量供应链中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内容。配送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部分,这一部分要做的工作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退货部分:指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也就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适应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供应链管理可为企业带来如下的效益:(1)降低供应链内各环节的交易成本,缩短交易时间。(2)使供应商随时掌握企业的存货情况,根据需求及时组织生产,由此降低企业的存货水平。(3)方便供应商及时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减少采购管理的人员,降低采购成本;(4)便于企业准确及时地预测市场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减少生产时间。2国际贸易融资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中,运用结构性短期融资工具,进出口商选择的国际结算为依托、基于商品交易中的存货、预付款、应收账款等资产,以在国际结算的相关环节上提供的资金融通,以加速企业的资金周转,解决企业应收账款或对外付款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国际贸易融资可以改变企业的资金流,影响企业资信调查、催收账款、信用担保等财务管理。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可以同时服务于两个市场,使外贸企业对内、对外业务的资金链实现对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取消对公有制经济对外贸经营权的垄断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外贸经营权,成为我国外贸领域一支生力军。但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中小企业在经营方式和市场开拓方面较为灵活,但是受经营规模和自有资金规模所限,在发展中常常遇到资金短缺的约束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1)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融资条件苛刻: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但是质量良莠不齐。(2)银行出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次数多,贷款的机会成本较高。(3)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普遍缺乏,我国传统的金融政策和融资体系是以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要对象设计实施的,普遍缺乏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适用金融产品、信贷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如果银行参照针对大企业的财务指标标准,那么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将达不到要求,企业也就无法得到贷款。中小企业融资往往具有金额小、次数多、周转速度快等特点,而贸易融资则具有高流动性、短期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强调针对资金流和物流的操作控制,淡化财务分析和准入控制,有利于动态把握风险,规避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的特点,相对于普通的流动资金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具备风险度、银行准入门槛、审批流程速度等方面的优势:(1)在银行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过程中,银行要对企业的规模、净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及担保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无法融资。在国际贸易融资过程中,银行重点考察的是企业单笔贸易的真实背景及进出口企业的历史信誉状况,无需采用传统的评价体系。银行通过封闭式运作资金,通过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来控制风险。因财务指标达不到银行标准而难以获得融资贷款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真实交易的单笔国际贸易业务来获得贷款,进而通过滚动循环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融资困难。(2)在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模型下,银行需要对贷款企业的基本情况、财务指标、发展前景、融资情况、信用记录、可抵押物或可担保单位等各个方面做出严谨的调查,审批流程比较长。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较为紧张,因此融资的时效性要求较强,经常发生等银行审批完毕企业已经不需要融资的情况。在国际贸易融资的模式下,银行可以整合简化国际贸易融资流程,在调查企业单笔贸易背景和企业历史信用记录的基础上,就可以放款,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可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的时效性要求,使得企业可以较为快速地获取所需资金。(3)中小企业的流动性贷款具有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的特点,中小企业由于资金链紧张,很容易挪用流动贷款,银行承担的风险加大。在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银行注重企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贸易业务的连续性,通过审查企业的信用历史记录、交易对手、客户违约成本、金融工具的组合应用、银行的贷后管理和操作手续等情况来确定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所产生的销售收入,以此确定企业国际贸易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由贸易额扣除自有资金比例确定融资额度,将期限限定与贸易周期相匹配。一般说来,资金不会被挪用,能有效降低银行风险。(4)我国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由于直接获取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中小企业普遍对贸易融资需求很大。国际结算作为一项银行中间业务的支柱产品,可以扩大银行的收入来源;此外,银行可以从对进口开立信用证、进口押汇、出口押汇、出口贴现、保理业务、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等中间业务中直接收取手续费,扩展中间业务收入。3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贸易融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球生产总量的增长。我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目前在中国正式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创造的进出口额贸易占比超过60%。但由于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具备较强实力的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经销商谈判过程中,中小企业不得不接受苛刻的贸易条件,导致其正常现金流周转困难,加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无法提供银行传统贸易融资授信所需的抵押或信用担保,因此往往遭遇到现金流的困扰。根据UpS的年度《亚洲商业监察》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23%以上的中小企业遭遇现金流困扰,而与此同时,全国中小企业却有近11万亿元的存货、应收账款。企业遇到的这种情况其实就好比捧着金饭碗要饭吃,这里的金饭碗就是让企业苦恼的大量原料、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市场呈现明显的买方市场特征:单笔贸易额降低、赊销贸易增多,账期延长等,市场竞争也已从单一客户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内部的各企业相互依存,供应链的整体运转与管理成本受到供应链中包括核心企业和处于弱势的中小企业的整体资金的运作能力和效率影响。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应运而生,国际贸易融资的对象从大企业转到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银行根据进出口供应链的不同特点及进出口企业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需求,为企业分别提供进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和出口供应链融资服务,分别解决企业在进口开证、进口付款、出口采购、账款回收等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问题使中小企业无需再为进出口融资问题苦恼。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市场具备很大的需求,发展潜力巨大。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银行在掌握整个供应链情况的前提下,对核心企业的上游和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从这个角度来说,供应链融资实际上可以说是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以中国银行的“融易达”为例,“融易达”是一种供应链融资,它是在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中,在买方签署书面文件确认基础交易及应付账款无争议、保证到期履行付款义务的情况下,银行在占用买方授信额度的前提下,不再占用卖方授信额度而为卖方提供的贸易融资。“融易达”充分利用了作为核心企业的买方的额度资源,为周边的中小企业卖方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实力。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针对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因无法提供固定资产抵押、信用担保或授信额度不足的融资困境,不强求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而是增加了货物质押或应收账款转让作为授信条件,以控制物流及应收账款为风险控制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在银行授信审查中,不再是单纯强调企业的财务报表,企业的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企业所处的产业链是否稳固以及目标企业所在的市场地位和供应链管理水平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经营较稳定,贸易背景真实,货物流或应收款可控的企业成为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良好客户群体。通过提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业务中,银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融资服务,满足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同需求。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从核心企业入手研判其整个供应链,灵活运用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对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解决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改善其谈判地位,使供应链成员更加平等地协商和逐步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企业只需付少部分的保证金,就可以借助于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服务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这种杠杆经营效应,企业得以迅速扩大进出口规模,提升在供应链环节的竞争实力和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实力。国际贸易项下供应链融资方案,可以通过盘活企业动产和应收账款来改善企业现金流,并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进出口规模。另外供应链融资可以解决企业在不同供应链环节融资困难的问题。银行通过针对企业不同供应链环节的融资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各类新型产品和一揽子服务,降低供应链平均融资成本。银行还可以通过延迟支付进口款项或者提前收回出口货款,帮助企业有效防范人民币升值的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供应链融资过程中,银行围绕企业供应链,结合贸易结算方式,充分运用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和物权等多种信用增值工具,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贸易融资产品组合,提供融资整体解决方案,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模式下,企业对贸易融资的需求是交易支付和现金流量控制。在供应链融资模式下,企业需求已经发展到对资金利用率及财务管理增值功能的需求。因此银行需要关注整个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整合和价值链的管理,通过管理和控制现金流、物流、信息流,一体化整合贸易环节中资金、商品、信息,形成供应链融资新理念,围绕供应链形成完整的贸易融资解决方案。商业银行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合作伙伴。商业银行通过对企业供应链提供资金和结算支持,协助企业进行资金流、信息流管理,对企业物流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供应链融资既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提升了供应链整体的质量和稳固程度,也培养出一批处于成长期的优质中小企业,改变银行一味依赖大客户的局面;同时银行通过掌握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真实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从而更深入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最终实现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达到银行与供应链成员的多方共赢。4结语供应链对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但是目前企业具体的供应链运作并没有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供应链的重要性和其实际表现尚存在差距,供应链的控制不完整,企业以成本控制和客户服务为目标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存在很大的难度。企业应该针对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严格的改进措施,使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相互促进,增强供应链融资能力。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7

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我国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规范融资租赁企业的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根据《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及商务部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企业是指根据商务部有关规定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融资租赁业务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交易活动。

融资租赁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在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进出口、商品流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产融结合、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具备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资产规模、资金实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申请设立融资租赁企业的境外投资者,还须符合外商投资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融资租赁企业应配备具有金融、贸易、法律、会计等方面专业知识、技能和从业经验并具有良好从业记录的人员,拥有不少于三年融资租赁、租赁业务或金融机构运营管理经验的总经理、副总经理、风险控制主管等高管人员。

第五条融资租赁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规章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六条商务部对全国融资租赁企业实施监督管理。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负责监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融资租赁企业。

本办法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

第七条鼓励融资租赁企业通过直接租赁等方式提供租赁服务,增强资产管理综合能力,开展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

第二章经营规则

第八条融资租赁企业可以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条件下采取直接租赁、转租赁、售后回租、杠杆租赁、委托租赁、联合租赁等形式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第九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当以融资租赁等租赁业务为主营业务,开展与融资租赁和租赁业务相关的租赁财产购买、租赁财产残值处理与维修、租赁交易咨询和担保、向第三方机构转让应收账款、接受租赁保证金及经审批部门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十条融资租赁企业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应当以权属清晰、真实存在且能够产生收益权的租赁物为载体。

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等金融业务。未经相关部门批准,融资租赁企业不得从事同业拆借等业务。严禁融资租赁企业借融资租赁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活动。

第十一条融资租赁企业进口租赁物涉及配额、许可等管理的,应由购买租赁物方或产权所有方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融资租赁企业经营业务过程中涉及外汇管理事项的,应当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真实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第十三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形成良好的风险资产分类管理制度、承租人信用评估制度、事后追偿和处置制度以及风险预警机制等。

第十四条为控制和降低风险,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认真调查,充分考虑和评估承租人持续支付租金的能力,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违约风险,并加强对融资租赁项目的检查及后期管理。

第十五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当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融资租赁企业在对承租人为关联企业的交易进行表决或决策时,与该关联交易有关联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融资租赁企业在向关联生产企业采购设备时,有关设备的结算价格不得明显低于该生产企业向任何第三方销售的价格或同等批量设备的价格。

第十六条融资租赁企业对委托租赁、转租赁的资产应当分别管理,单独建账。融资租赁企业和承租人应对与融资租赁业务有关的担保、保险等事项进行充分约定,维护交易安全。

第十七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加强对重点承租人的管理,控制单一承租人及承租人为关联方的业务比例,注意防范和分散经营风险。

第十八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租赁物的权属应当登记的,融资租赁企业须依法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若租赁物不属于需要登记的财产类别,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在商务主管部门指定的系统进行登记,明示租赁物所有权。

第十九条售后回租的标的物应为能发挥经济功能,并能产生持续经济效益的财产。融资租赁企业开展售后回租业务时,应注意加强风险防控。

第二十条融资租赁企业不应接受承租人无处分权的、已经设立抵押的、已经被司法机关查封扣押的或所有权存在其他瑕疵的财产作为售后回租业务的标的物。

融资租赁企业在签订售后回租协议前,应当审查租赁物发票、采购合同、登记权证、付款凭证、产权转移凭证等证明材料,以确认标的物权属关系。

第二十一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充分考虑并客观评估售后回租资产的价值,对标的物的买入价格应有合理的、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定价依据作为参考,不得低值高买。

第二十二条融资租赁企业的风险资产不得超过净资产总额的10倍。

第二十三条融资租赁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时缴纳各种税款,严禁偷逃税款或将非融资租赁业务作为融资租赁业务进行纳税。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商务部有关规定,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应依法加强管理,对所知悉的企业商业秘密应严格保密。

第二十五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融资租赁企业的监督管理,对企业经营状况及经营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按照监管要求和职责配备相关人员,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监管水平。

第二十六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建立重大情况通报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有效地处置融资租赁行业突发事件。

第二十七条在日常监管中,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重点对融资租赁企业是否存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一旦发现应及时提报相关部门处理并将情况报告商务部。

第二十八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要定期对企业关联交易比例、风险资产比例、单一承租人业务比例、租金逾期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对于相关指标偏高、潜在经营风险加大的企业应给予重点关注。

商务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协助了解有关情况。

第二十九条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于每年6月30日前向商务部书面上报上一年度本行政区域内融资租赁企业发展情况以及监管情况。如发现重大问题应立即上报。

第三十条商务部建立、完善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对融资租赁企业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解和监督管理,提高融资租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第三十一条融资租赁企业应当按照商务部的要求使用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如实填报有关数据。每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填报上一季度经营情况统计表及简要说明;每年4月30日前填报上一年经营情况统计表、说明,报送经审计机构审计的上一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含附注)。

第三十二条融资租赁企业变更名称、异地迁址、增减注册资本金、改变组织形式、调整股权结构等,应事先通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外商投资企业涉及前述变更事项,应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备案等相关手续。

融资租赁企业应在办理变更工商登记手续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修改上述信息。

第三十三条商务主管部门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积极开展行业培训、从业人员资质认定、理论研究、纠纷调解等活动,支持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依法维护行业权益,配合主管部门进行行业监督管理,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十四条融资租赁企业如违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本办法相关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20xx年10月1日起施行。

融资租赁公司是什么融资租赁公司是服务于金融、贸易、产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传统租赁以承租人租赁使用物件的时间计算租金,而融资租赁以承租人占用融资成本的时间计算租金。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一种适应性较强的融资方式,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由于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在20世纪60~70年代迅速在全世界发展起来,当今已成为企业更新设备的主要融资手段之一,被誉为朝阳产业。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这种业务方式后,二十多年来也得到迅速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来,租赁的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市场潜力很大。

融资租赁(Financial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资产的所有权最终可以转移,也可以不转移。

融资租赁经中国银行业监管管理委员会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单位和经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开展的融资租赁业务。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8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房地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典型的资金密集行业,募集到足够的资金是房地产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资金监管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运营都是围绕资金活动展开,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加强资金监管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采取有效的促销手段加快资金回笼,采用哪种融资渠道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如何加快开发周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监管的各环节都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企业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一、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

1、融资形式单一、负债率居高不下

房地产经营活动居于偶周期长、耗费大等特点,房地产企业几乎不可能完全依靠自有的资金进行发展。由于政府对房地产企业ipo和股权再融资限制条件较高,因此,房地产企业更多的选择负债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这就造成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流动负债率也高于其他行业水平。据统计,现在我国的房地产企业70%-80%的开发资金直接或间接来源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跌、成交量下降或者房地产企业经营不善造成房地产企业资金回笼困难,偿贷能力降低,可能会造成金融体系动荡,进而累及整个国民经济。过高的债务比率使得房地产企业承担较大的财务费用压力和风险。

2、资金预算监管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受房地产本身行业性质影响,项目投入资金多、开发周期长,房地产投资要受到包括土地投资、综合开发、建筑施工和销售市场等四个相互关联因素影响,一旦资金投入需经过至少上述四个市场的流通才能最终形成利润回报。由于一些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监管不够重视,资金的预算认识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预算管理制度,缺少对企业在项目投资、经营等各个环节的资金监管,导致项目各个环节成本费用超支,造成工期延长,销售政策不利、资金沉淀严重等,继而影响到资金的及时回笼,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

3、资金监管意识淡薄,资金管理模式落后

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有可能制定了资金预算监管制度。但是,很多企业感觉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认真按照计划执行。而他的重要性一般是在企业遇到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下才意识到的。另一方面,一个房地产公司通常会在不用的区域或者不同的省份同时存在项目,导致资金分散,缺乏集中统一监管,上级单位很难及时准确的了解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使得房地产公司存在大量的账外循环资金。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行的血液,如何保证资金需要时量足,盈余时合理投资生利是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决策管理者还不能具备良好的资金管理意识,还没有正确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项目工程进度款拨付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和拨付时点。一个房地产企业通常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省份城市存在项目。但这些项目组通常会设立单独的银行帐户,导致企业的资金分散,上级单位很难掌握,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由于这种落后的资金结算管理模式的存在,使得房地产企业存在严重的账外循环资金。

二、解决房地产企业资金监管的对策。

1、加强房地产业融资管理,实施多渠道融资

国内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资金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企业自身原有的资金、购房者定金、预付卡及按揭贷款等。由于房地产行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因此资产负债率很高。由于银行贷款种类单一,条件严格,很难达到要求,获得银行贷款。改善目前的融资状态,应该从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着手。房地产企业既可以按照政府有关规定,以投资者入股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或者定向招募资金,也可以以一定的开发项目为基础,通过有关金融机构,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上市或者向社会公开发行一定期限的债券,大中型企业可以考虑房地产投资信托,对于一般的企业可以和其他房地产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发项目,共担风险,利润分成。或者联合集资建房或者团购单位,充分利用集资款或者团购款的预防功能,按照工程进度收取款项,实现供销双方合作双赢,减轻企业的融资压力。

2、制定年度预算计划,做好资金的预算监督

资金预算是资金监督的基础,是实现资金良性循环的首要环节,有效的资金预算制度能够为企业大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有效利用资金打下良好的基础。年初财务部门就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资金预算计划。通过编制企业年度预算计划,能够明确企业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监控,把握自己周转的“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贷款等情况的发生。预算方案实施后要求严格执行。

3、强化内部资金监管,做好资金的监督工作

加强企业内部流动资金的监管,减少剩余资金闲置,在充分估计风险的前提下,将资金投资高收益的项目,加快资金信息流。企业应该定期,不定期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不仅通过日常的报表了解全部的情况,而且还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没有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以及往来账目应逐笔跟踪管理。尽可能使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期限保持一致,甚至最好是应收账款回收的期限较应付账款交付的期限为短。这样可以保证按期交付应付账款,使企业避免过多的利息负担及资金占用。可以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与监督。同时,强化利息观念,并在企业制定和实施生产经营目标中运用。企业内部对资金占用应建立完善的结算机构与制度,准确核算占用量及占用期,努力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成本。

因此,在市场波动频繁、政策调控密集的背景和预期下,看清资金监管的实质,强化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运作与监管无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房地产企业效益和资金管理是密切相关的,要切实加强上述几个方面资金的监管,做到优化资金结构,盘活沉淀资金,拓宽筹资渠道,控制投资风险,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促进提高整个房产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霍雪梅,关于加强代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监管的探索与建议[J]《金融经济(理论版)》-2013年6期

[2]、郭冬梅,曾国辉,浅析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突破与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10期

[3]白冬梅,房地产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9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财务管理;启示

一、金融危机和财务管理相关概述

1 金融危机

此次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随后蔓延全球,我国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次贷危机的全称应该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所以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为次级按揭贷款。随着利率的上升,房价的逐渐下跌,次贷者违约,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2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对于资金运动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是基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企业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 对企业投资管理的影响

投资活动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企业投资从广义来说包括对外投资(如购买股票、债券或与其他企业联营等)和内部使用资金(如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企业进行投资获得收益的必要条件,而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世界股市持续低迷,证券市场一片萧条,企业通过有价证券投资获取收益的风险在放大,原有的有价证券市值也大幅缩水,损失惨重。由于市场不景气,内部的投资也会相应地减少,这一系列的因素影响了企业整个的投资规模,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投资风险。所以说,金融危机的发生让我国企业的投资风险加大,投资收益大幅减少,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深远的影响。

2 对企业融资管理的影响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合理的融资是企业正常运行必须的,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融通自己所需要的资金。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市持续低迷,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前景可能更加暗淡,可以说已经基本丧失融资功能,而这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则是少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此外,金融危机也让金融机构受到较大的损失,加之银根信贷紧缩,企业的筹资渠道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变得举步维艰。

3 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影响

企业营运资金活动包括现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存货的管理。金融危机让我国企业出口受到很大的冲击,国际国内通货膨胀的发生又让原材料及人工价格不断上涨,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很快,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销路不畅。由于市场状况不好,三角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相互拖欠货款已是普遍现象,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坏账比例不断增大,现金短缺,资金的流动性出现较大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亏损严重,很多外向型中小型企业的破产倒闭数量大幅增加。

三、完善财务管理以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关策略

1 进行科学的投资管理,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提高投资决策水平。企业的决策者和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动的敏摩性,应当摒弃凭经验或主观感觉定决策的旧的管理模式,而要重视对投资的科学论证与分析,注重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财务管理知识,提高投资决策的水平,提高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采用科学的方法,认真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对投资活动的各个阶段精心设计和实施,在项目投资过程中进行全程的风险控制和跟踪监控,以规避或降低风险。

(2)以对内投资为主,避免盲目投资。一般来说,企业对自身的情况相对而言了解得总是多一些,而当前金融危机下,外部情况不确定性加大,另外对内投资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和扩大企业的再生产,而对外投资的目的要么是获得高额短期收益,要么是想去影响、控制被投资方为己所用。这两种情况的风险都较大,因此,在投资方面更应该稳扎稳打,在搞好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如果还有余力,再根据自身资金实力、筹资能力和投资规模,“以筹定投”,将投资项目控制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否则盲目的多元化经营和对外扩张/大投资就会因为资金供应不足引起资金链的断裂,从而使自己的主营业务都受到牵连而不能正常运转,使企业陷入破产的危机,著名的“中航油事件”即是如此。

(3)适时选择目标,兼并困境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风暴下,无数企业走入绝境,其中不泛优质企业。如企业自身资产状况良好,货币充足,或者掌握安全可靠的融资渠道,不妨大胆走出去,收购或者控制加以兼并相关破产企业。这样,既可以通过兼并壮大自己,减少竞争对手,获得更大市场占有率;又能低价获得被兼并企业的相关资源,为金融危机后的发展拓宽道路,在逆境中寻找发展机遇。

2 优化企业融资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1)增强获利能力。企业的经营与财务状况决定融资的难易程度。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还是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间接融资,都对企业的获利能力存在很高的要求。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企业获利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企业可以通过技术研发的不断投入、优秀人才的持续培养以及企业文化的完善等等措施,逐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提高获利能力,从而根本上增强融资能力。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日益变化,“能力立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仅靠一时的机遇或条件难以使企业长久生存下去。企业必须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才能应对环境的激烈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发展。

(2)增强融资信用度。财务信息是企业向外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而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企业往往从融资需求出发,提供虚假信息,在申请贷款上,经常凭借虚假的供货合同、资信证明、财产证明来骗取贷款。融资信用低损害了银行对企业支持的信心,最终限制了企业的外源融资能力。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必须真实可靠,不能因需要而做假,以便银行等金融机构准确地掌握企业经营的真实动态和资信水平。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来重新树立企业诚实守信经营的形象,改善融资环境。

(3)开展多种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融资租赁是以融资为目的的一种长期租赁,可以有效解决企业对资产的长期需要。融资租赁有利于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引进先进设备,加速技术改造,企业不必预先进行长期资本投入便能尽快形成生产能力。由于融资租赁不直接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不直接影响企业的

举债能力。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则只需要由租赁公司解决融资问题,不必由企业承担。融资租赁具有减税作用,租金可在税前扣除,使企业减少税负,降低成本。同时融资租赁可以不承担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能避免通货膨胀的影响,减少投资风险。

民间融资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如亲友之间的借贷、个人财产抵押借款、捐赠等。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或许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拒贷”,在东部的一些发达省市,民间融资有可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如温州地区盛行民间借贷,其借贷利率一般为法定贷款利率的2~3倍,兑现市场很活跃。我国国内仍有大量的民间储蓄未转化为投资,2008年末,全国居民储蓄余额为217885亿元,还有大量未在现行金融统计中完全反映出来的民间信贷资金和居民手持现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正在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企业若能大量吸收民间资本,无疑为其融资打开一个新局面,实现企业与居民互利双赢。

3 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1)建立客观有效的预算管理,并建立支付风险、债务风险的应急预案,企业应突出财务预算管理职能,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常规的管理手段。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制订客观、切实可行的年度财务预算,并在日常工作中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控,确保每年的预算目标顺利实现,同时需要结合预算管理来控制成本费用,突出抓好重点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核算监管,降低成本费用,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

另外,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计划、收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对资金的需求和市场形势,做好对资金流入流出有详尽计划,确保资金链的正常运作,保证日常经营工作的资金周转,努力降低资产负债率,防范支付风险和债务风险。

(2)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主要包括审核财务、成本、费用等计划指标是否齐全,编制依据是否可靠,有关计算是否衔接,审核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是否正常,审核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内容是否合法、真实等等。内部牵制制度主要规定涉及企业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处理,以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这样,通过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既可以保证各种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又可以使各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机制,加强企业对财产的控制。

(3)加强资金管理,保持合理财务结构。资金是企业正常运营的“血液”,保持企业合理的财务结构可以加快生产经营资金的流动和周转,资金只有在流通中才能增值,企业的利润主要是靠流动资金的周转来实现的,因此,必须盯紧现金流:

①要保持合理的“三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特别是现金比率,它反映企业当前或近期需支付现金的能力,应努力保持企业各项现金收入之和略大于各项现金支出之和,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

②注意合理的存货比率――存货与流动资产总额之比。企业应对采购物资实行定额控制,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使物资结构趋于合理,尽量减少储备资金和成品(商品)资金的占用,应充分利用市场这个“仓库”的观念,在满足生产经营的前提下持有合理的存货量。

③还要严格控好“三期”――存货周期、应收账款周期及应付账款周期。存货周期是通过当期的销售额和库存资金占用之比来体现的,只有通过缩短存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停留时间和减少库存、加速产品销售,才能缩短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应收账款周期即账款回收天数,应强化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制订合理的收账政策千方百计缩短账款回收期。应付账款周期是指充分利用供货方允许企业支付货款的期限,这样企业可利用这部分资金来周转,但要注意不能拖延应付账款周期而影响企业信誉。

4 注重积累,合理分配收益

企业的留存收益也是企业所需资金的一种来源,而且这种筹资方式要比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成本低、股权分散风险小,比较容易操作,所以经营者一定要注重对利润的积累,通过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费、差旅费、广告费、办公费等费用,来提高利润水平,从而增大留存收益的规模,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支持。

在保持营业收入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三费”――主要指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可以说是企业当务之急。这三项费用可以说是直接耗用掉了的一部分流动资金,减少冗员,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三费”是企业增加积累的有效措施。尤其是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业务招待费支出中,只有60%允许在税前列支,其余的均须纳入应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如某企业全年支出的业务招待费用100万元将造成企业的现金流出110万元。

另外,企业的研发支出,应本着“合适、合法、有效”的原则,大胆拓展。一方面,企业的技术研发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按目前我国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的研发支出可以按实际支出的150%,于税前加计扣除或摊销。这样,通过研发投入,既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又能为企业节省应纳税额。

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篇10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资金管理融资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逐渐演化为全球的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开始逐渐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经济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市场需求减少,产品滞销,出口量减少,金融机构也开始惜贷。金融危机使一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使许多企业的营运资金出现资金链断裂而濒临破产的危险境地,如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浙江江龙控股集团、浙江金乌集团有限公司。这些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银行的收贷、以前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展、资产负债率过高等。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是财务管理的集中表现,资金运营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当前这种形势下,有可能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随着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投资者信心不足,资金营运的管理将是许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所以,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切实把“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思想落到实处,以实现资金筹措、使用和分配的平衡。本文就企业在金融危机中企业资金管理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1、市场需求萎缩,企业库存增加

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投资者信心不足,一方面造成企业投资不足,生产资料需求降低,企业效益下降,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储蓄动机加大,减少了个人消费。这造成了整个市场的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企业销售不畅,企业库存积压,同时由于市场价格加速下行,导致企业经营风险陡增,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链不能有效运行,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

2、企业间接融资难

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测算,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有些金融机构海外投资出现了亏损,其中中行亏损额最大,约为38.5亿元。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依次亏损5.76亿元、1.20亿元、2.52亿元、1.03亿元、0.19亿元。这些巨额的损失使各大商业银行在今后的发展中提高了自身经营的谨慎性,一方面严格规范和执行借贷标准,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虽然2009年我国实施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信贷规模和货币投放量,同时根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新增贷款逐步回升,但是受金融危机持续升温、企业市场化经营形势恶化的影响,银行惜贷现象依旧,短期内难以见效,企业融资前景不容乐观,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还将继续。

3、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资金更加困难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受到冲击,导致了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份的6124点暴跌至1638点,虽然2009年上证指数在回升,但是一直在3000点左右徘徊。金融危机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并在金融市场产生了示范效应。这使我国企业发行股票或者债券进行融资更加困难,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缓解企业营运资金的渠道受阻。

4、金融危机引发了企业资金链断裂危机

所谓资金链,是指维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转所需要的基本循环资金链条。资金链犹如一个企业的血脉,其循环过程可以简短的表述为:现金-资产-现金。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保持这个循环良性运转。当企业在资产难以变现或根本没有资产可以变现的情况下,由于现金流通不畅或没有可支配现金不能偿付到期债务,由此引发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由于当前企业出现了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难,产品需求下降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

一些企业领导资金管理意识淡薄和没有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企业有钱时,不知如何规划使用,没有钱时就发愁,没有一种长期预算资金管理意识。在资金的整个循环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和统一协调性,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时间价值问题。现金流量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余额管理和资金流量管理。一些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不到位,片面性追求产量和产值。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应对产品开发和未来风险进行合理评估和日常监控,避免产品占用大量资金和投资于风险大的项目。

2、资金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实际,资金供需冲突大

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模式,有的建立了,但是不适应企业的实际。一般来说,资金管理模式分为两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和分散模式。而企业一般分为单一企业和集团式企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适合企业资金管理的资金管理模式。一般来说集中式的资金管理对资金的集中控制和统一调配有利,但不利于发挥成员企业或分公司的积极性。成员企业或分公司在资金上过分依赖企业集团,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可能影响资金的周转速度,影响其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分散式的资金管理,有利于调动成员企业或分公司的积极性,但又难以避免资金分散、资金使用率低、沉淀资金比例大、资金使用成本高等固有缺点。由于集中式和分散式固有的不足,企业应有着重,结合两者模式的优点,根据企业的实际动态的混合的选用。我国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不科学,如有的集团公司内部还没有成立资金中心,没有运行资金集中管理机制;子公司多数没有大局意识和全盘观念,反映在资金日常管理上是五花八门、各自为政、存贷双高,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

3、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成本高,使用效益低下

随着各个企业的迅速发展,跨区域经营的企业越来越多,这就出现如何对企业资金进行控制管理的问题。有的企业由于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资金控制能力不足,使得资金使用效益低下,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尤其是大型集团公司由于成员企业众多,地域分布广泛,资金管理失控,监控缺乏手段,资金使用率低。其突出表现是:由于企业集团缺少统一资金管理系统,各个子公司、各种业务对资金流动的影响没有形成相关联的完整信息,难于有效监督,风险较大;由于缺少资金统一管理和规划使用,有的企业资金出现缺口,只能向银行贷款,而有的企业资金富余,却无法给缺少资金的企业使用,只能向银行贷款,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这导致了整个企业集团的资金成本上升,资源浪费和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这种形势下,甚至有可能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4、资金风险管理不足,引发严重财务风险

当前形势下,企业系统和非系统风险较大。而有些企业对资金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账户管理混乱,资金调拨不按流程和权限办理,造成企业资金的损失,违规对外担保或连环担保,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从而导致企业深陷担保诉讼泥潭。

三、金融危机中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措施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面对新的威胁和挑战,可以探索资金管理新的思路,本文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以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1、增强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首先,企业应树立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的观念,不管是单一企业还是集团企业,在当前形势下,要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规划使用。其次,树立现金流量的观念,在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为管理人员提供现金流量的信息,除年终提供的现金流量表之外,在日常工作中可根据不同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计划,以及短期现金流量预测报告和长期现金流量报告。要加强现金流量的控制和分析,严格控制现金流入和流出,保证企业始终具备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最后,提高企业资金管理的风险意识,要充分估计各个项目风险,谨慎投入资金。

2、实施企业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在当前形势下,不管是单一企业还是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企业完善整体资金链,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有利于集中进行战略方向的调整,有效地降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企业整体信用等级,降低财务成本,优化资金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一旦企业进行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对各个子账户的资金进行相应地归集,加强内部资金的整合和统筹管理,实现内部资金的相互平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保证资金管理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在实施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监控中可以大力应用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大力利用新的资金管理手段和模式,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其次,借助eRp系统的优势,提升企业资金管理效率。eRp系统简化了采购、销售与财务之间的流程过程,充分利用财务与其他业务之间数据信息的互通,提高管理效率,使资金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发挥财务监管机制。

4、加强内控管理和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强化财务监督

首先,加强内部管理,对合同事前审批、事中执行、事后评价,进行严格地监控与分析。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经营业务的采购、销售、库存等各风险节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认真梳理,实时监控可能发生的风险,有效应对,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其次,积极开展内部审计,前移监督关口。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公司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防微杜渐,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通过以上两方面的努力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和完整。

5、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取得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获得资金支持。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在内源融资方面可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预收账款融资、质押应收账款融资、专利权质押融资以及产权交易等内源性融资方式。在外源融资方面,除了依赖传统外部资金支持,如银行存款、风险基金、发行债券或企业上市等,努力寻求企业间金融互助合作,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考虑风险投资、融资租赁和股权融资等创新型的融资方式。

【参考文献】

[1]钱明霞、李淑兰、曲建龙:浅谈化解资金链断裂危机的融资方法[J].中国农业会计,2009(3).

[2]岑家文:企业资金管理的现时思考[J].中国粮食经济,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