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幼儿教育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20:07:10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1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全纳教育观念;全纳教育知识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52-04

一、问题的提出

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又称融合教育,是本世纪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和全新研究领域。它不仅是特殊教育的一种重要思潮,更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和趋势。对于全纳教育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美国全纳教育重建中心(nationalCenteroninclusiveeducationandRestructuring)将全纳教育定义为:给所有学生(包括严重残疾的学生)提供均等的接受有效教育的机会;为培养学生作为社会正式成员来面对未来生活,在就近学校中的相适年龄的班级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帮助和支持。英国全纳教育专家托尼・布什(tonyBooth)则认为,全纳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就近学校的文化、课程、社区的活动并减少他们被排斥现象的发生。在我国,学术界对全纳教育的界定也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全纳教育是指教育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每一所普通学校必须接受服务区域内的所有儿童入学,并为这些儿童能受到自身所需要的教育提供条件。全纳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特殊教育体系中的儿童放人普通教育体系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建立全纳社会和实现全民教育。

从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提出的五条原则我们可以看出,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反对社会排斥,促进社会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纳教育所倡导的全新的人性观、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公平观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成为指导当今世界各国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可以说,世界教育已经进入全纳教育时代。

学前全纳教育是全纳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全纳教育能够降低整个全纳教育的难度,提高全纳教育的功效,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有效的全纳教育体系,进而把建设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实施和推广学前全纳教育,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全纳教育素养。

学前全纳教育的有效性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普遍认可。目前,我国也已经基本具备实施和推广学前全纳教育的条件,但由于当前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来说,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不够,教师队伍总体素质偏低,学前全纳教育的发展明显落后。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的现状,对于我们采取有效策略提升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促进我国学前全纳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有关区县37所幼儿园的教师,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样本构成如下:25岁以下167人,26-35岁49人,36岁以上19人;初中及以下学历26人,高中(含职高)和中专学历98人,专科学历6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7人;一级幼儿园84人,二级幼儿园26人,三级幼儿园125人;公办幼儿园93人,民办幼儿园142人;主城区幼儿园115人,县镇幼儿园120人。

(二)研究方法

在实施问卷调查前,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就学前全纳教育的有关问题对重庆市主城区近15位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根据收集的资料,筛选出27个项目,形成“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问卷。该问卷包含三个维度,即全纳教育观念(共15个题目),如“我很难接受特殊儿童尤其是残障儿童”:全纳教育知识(包括5个题目),如“我从未听说过全纳教育这一术语”;全纳教育能力(共7个题目),如“我完全不会手语、盲文等特殊沟通技能和技巧”。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分别记1-5分,其中有5道题目反向计分。各维度得分为本维度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该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就越高。

在本次测量中,整个全纳教育素养问卷的克伦巴赫alpha系数为0.8794,全纳教育观念维度为0.8378,全纳教育知识维度为0.8845,全纳教育能力维度为0.7787,这表明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问卷的效度采用结构效度指标来说明,全纳教育观念与全纳教育知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21,全纳教育观念与全纳教育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83,全纳教育知识与全纳教育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80,符合量表法对于各个次级因子之间中低相关的要求,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效度。

(三)统计处理

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录入和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11.0forwindows。

三、调查结果

(一)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基本状况

由表1可见,在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三个维度中,观念维度得分最高,知识和能力维度的得分均在3分以下。因此,从总体上看,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较低。

(二)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比较

以年龄为自变量,以全纳教育素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显示,各年龄段教师在全纳教育素养的三个维度及总问卷的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从总问卷的得分来看,各年龄段教师均处于明显的全纳教育素养缺失状态(见表2)。

(三)不同学历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比较

以学历为自变量,以全纳教育素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数据表明,不同学历的教师在全纳教育素养的三个维度及总问卷的得分上均呈现出极其显著差异。总的趋势是学历越高,得分也越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全纳教育素养(得分均在3分以上),其他学历层次的教师则处于明显的全纳教育素养缺失状态(见表3)。

(四)其他方面比较

以幼儿园级别为自变量,以全纳教育素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级别幼儿园的教师在全纳教育素养三个维度及总问卷的得分上均呈现出极其显著差异。幼儿园级别越高,教师得分也越高。一级幼儿园的教师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全纳教育素养(总问卷平均分为3.26),二级幼儿园和

三级幼儿园的教师则处于全纳教育素养缺失状态(总问卷平均分分别为2.73和2.36)。

以幼儿园所在地域为自变量,全纳教育素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城区幼儿园教师在全纳教育素养三个维度及总问卷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县镇幼儿园教师。主城区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相对较高(总问卷平均得分为3.17),县镇幼儿园教师则明显缺失全纳教育素养(总问卷平均得分为2.30)。

以幼儿园性质为自变量,以全纳教育素养得分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公办幼儿园教师在全纳教育素养的三个维度及总问卷的得分上均显著高于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教师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全纳教育素养(总问卷平均得分为3.23),民办幼儿园教师则处于明显的全纳教育素养缺失状态(总问卷平均得分为2.40)。

四、分析及讨论

(一)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前文数据表明,教师在全纳教育素养三个维度上的发展是不均衡的,虽然全纳教育观念得分相对较高,但全纳教育知识、全纳教育能力以及总问卷得分均较低,这表明总体上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现状不容乐观。

全纳教育观念集中体现为教师接纳所有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尤其是身心发展有缺陷的残障儿童的意识和观念、态度和情感。虽然本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全纳教育观念得分相对较高,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教师的全纳教育观念确实良好,因为目前重庆市真正实施全纳教育的幼教机构并不多,大多数教师缺乏全纳教育的实际体验,所以他们对全纳教育观念有关问题的回答可能更多地从“应然”的角度出发,其结果也许难以反映他们“实然”的全纳教育观念。已有的针对北京、上海等学前全纳教育比较发达地区的一些调查研究也表明,幼儿园教师的全纳教育观念并不令人满意。如周念丽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教师对学前全纳教育的必要性和有益性持认同态度,但难以接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高达94%的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可在普通园所就读”给予了否定回答,65%的教师明确表示不愿意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还有53%的教师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76%的教师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张燕在北京所作的相关调查、张莉在上海所作的相关调查也得出与此比较一致的结论。

全纳教育知识包括全纳教育的含义、有关全纳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求等,具备这些知识是幼儿园教师拥有良好全纳教育素养的基础和前提。全纳教育能力包括早期发现和诊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的能力、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与特殊儿童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包括手语、盲文等特殊沟通技能和技巧)以及基本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技能,这些能力构成了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的核心。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全纳教育知识、能力方面得分较低,这恰恰反映了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缺失的“实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即便幼儿园教师具备正确的全纳教育观念,也必然是“有心无力”,因为教师缺乏操作层面上的全纳教育知识与能力,就不可能开展有效的全纳教育教学活动。周念丽的调查表明,94%的教师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全纳教育,张莉在上海所作的相关调查也显示,幼儿园教师对实施全纳教育能力的自我评价普遍消极。可见,在本次调查中,全纳教育观念得分较高并不能掩盖教师全纳教育素养普遍缺失的事实。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分析,导致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素养缺失的根源在于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缺乏培养全纳性教师的视野和机制。鉴于特殊儿童、残障儿童是学前全纳教育关注的主要对象,理想的全纳性教师应该经过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重专业培训,是精通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双师型教师,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90.6%的教师在职前教育中没有学过有关特殊教育的课程,86.8%的教师在职后教育中没有接受过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培训。这导致多数幼儿园教师不了解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从而非常欠缺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以及与特殊儿童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根本不可能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尤其是残障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

因此,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必须在全纳教育视野下推动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变革,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帮助幼儿园教师树立全纳教育观念,夯实全纳教育知识,提高全纳教育能力。

(二)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幼儿园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

调查显示,不同年龄幼儿园教师的全纳教育素养无显著差异,全纳教育素养并未呈现出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趋势。这一方面进一步证实了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中全纳教育相关培训的缺乏,另一方面也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教师普遍比较年轻、年龄差异不大有很大关系。本研究中71.1%的教师年龄在25岁以下,25~35岁的占20.9%,36岁以上的仅占8.1%,可见幼儿园教师年龄比较集中,年轻化趋势比较明显。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2

关键词:幼儿全纳课程;因素

全纳教育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是在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兴起与发展的。目前,全纳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已经广泛开展。世界各国都加入了研究全纳教育的热潮,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甘示弱地开展了大量有关全纳教育的研究。

多数研究表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园之后只在社会性和自信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而在课程融合方面的结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为了使所有幼儿都能在普通教室里接受高质量的、适合他们独特的学习需要的教育,普通幼儿园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其课程,重新设计既适合普通幼儿又适合有特殊需要幼儿的课程,即幼儿全纳课程。

1幼儿全纳课程的内涵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萨拉曼卡宣言》中明确提出了全纳教育的原则:每个儿童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每个儿童都有各自不同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学校必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性和需求差异;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学生并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学校应该提供一种有效教育,反对排斥和歧视学生。所以,幼儿全纳课程应该严格遵循全纳教育的原则,接纳所有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给予他们平等的入学机会,并为每个幼儿提供相应的适合本人需求的教育,通过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影响幼儿全纳课程的关键因素

目前,幼儿全纳课程还不够完善。影响幼儿全纳课程除了大家知道的课程实施方法、教学形式、教学环境外,还有教师和评价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2.1教师

幼儿全纳课程中的教师在具备普通教育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具备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如:有特殊需要幼儿的概念、分类、生理心理特点、相关文件法规等;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训练、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全纳教育的发展史及未来趋势等。

教师还应具备教育有特殊需要幼儿的基本技能。如在班级中存在聋童或盲童,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特殊沟通技能,如手语或盲文等,以达到能够和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交流,了解他们意愿的目的。

教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的构成也不再像普通园那样分代课教师和生活教师,在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方面,所有教师应该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教师应与家长合作,家长为教师提供有关孩子过去发展的信息,使教师能够较快的了解幼儿的特点,教师也应及时的将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告知家长,获得家长的支持。教师与家长通过互相交流意见,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2评价

评价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全纳课程中,它可以帮助教师很好的了解幼儿的状况,制定适宜的课程,促进每个幼儿的充分发展。全纳课程中的评价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评价标准全面化。评价者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幼儿的不同能力做出评价,而不仅仅是智力;二是评价主体多元化。在幼儿全纳课程中,不仅是教师要对幼儿做出评价,幼儿、学校、家长及任何相关人员都可以对幼儿做出评价;三是评价方法的差异化。在全纳课程中,我们承认幼儿之间的差异性,对于有差异的幼儿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充分体现了针对性,以促进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积极的发展;四是评价过程的详细化。从评价过程来看,幼儿全纳课程包括即时评价和定期评价。即时评价就是指教师在日常活动中通过现场的观察记录,了解幼儿在某一项活动中的现实表现,如幼儿对某项技能的掌握水平,并做出评价。定期评价是指教师定期的组织人员对幼儿进行整体性评价,以了解幼儿是否真的达到了预定目标,判断其发展进步的速度,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反思和总结,从而不断调整幼儿的教育目标,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3结论

综上,本文重点论述了影响幼儿全纳课程的教师和评价两个重要因素。但要指出的是,幼儿全纳课程只是众多幼儿课程中的一种课程,并不是唯一课程。当前,有人倡议取消特殊学校,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全部安排在普通学校就读,形成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本文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恰当的进行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志诚.全纳教育――关注所有学生的学习和参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5).

[2]丁勇.走向全纳:21世纪世界教育及特殊教育发展的主题和趋势[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3).

[3]杨红波.全纳教育理念下课程改革的应对策略[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

[4]黄希利.全纳教育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3

提升家长对感恩教育认识的重要性之后,幼儿是接受感恩教育的主体,他们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和意识相当关键。所以,幼儿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幼儿的感恩意识,帮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感恩体验与实践中去。幼儿园在给家长推荐相关感恩教育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后,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并且总结作品里面的感恩情节,感受到感恩的伟大与意义。幼儿园可以给幼儿安排感恩作业,并且需要在家长帮助或配合下完成,例如,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帮助父母做一些小型的家庭劳动,帮忙打扫卫生,父母下班回家之后,给父母倒水,帮父母换拖鞋等,这些感恩作业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完成,一起培养幼儿的感恩修养。

二、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感恩素质培养

家长要想使幼儿感恩教育培养取得预期效果,应该在生活实践方面花费功夫,积极培养幼儿感恩素质,并且通过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感恩视野,从而使感恩教育更有效,更全面。

首先,家长可以采用特殊节日对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例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和重阳节等,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给孩子讲解节日的来源,让孩子学会感恩别人。

其次,家长利用特殊主题纪念日指导幼儿感恩社会,例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和国庆节等,让孩子对祖国和社会产生感恩情结。

再次,家长使用特殊的主题日帮助孩子对大自然产生感恩,例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动物日等,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对人类的帮助,懂得感谢大自然,从而能够保护大自然。

最后,在幼儿的整个生活中,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不同,在游戏中,幼儿其实是在学习如何与人、与物相处。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游戏中,家长可以帮助和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并且在游戏中制定相应的目标任务,让幼儿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相互激励的完成任务目标,让幼儿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感恩,这样,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领略到感恩,并且家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能够起到良好效果。

三、总结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4

我们幼儿园在2011年5月份被评为河北省农村示范园的称号,但和城市幼儿园比起来在师资和硬件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师资方面,一个班只有一名教师,没有配备保育员,更没有医护人员,以上这些职务多是笔者和副园长兼职的。因园内教师资源紧张,作为幼儿园的园长,除日常工作外,笔者重点就是负责全园特殊儿童的教育。因他们有的很难在同一个地方集中注意力时间过长,总乱跑。真可谓“上蹿下跳”,让带班老师们伤透了脑筋。因为正常的孩子毕竟占大多数,总是为了一两个特殊的孩子而忽视其他的孩子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师们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笔者自然而然在完成日常工作后,与这些孩子在一起,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笑,与他们一起玩、沟通,与他们尽可能多的接触。观察他们,对他们多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2幼儿园的培养措施

我们毕竟是普通园,特殊幼儿是个别的。而我们一日活动的主体是儿童,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要求符合多数幼儿的认知水平,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关系是“融”与被“融”的关系,教师要充分了解特殊孩子,为他们提供平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创造合适的保教环境,在每次教学活动前,笔者都与带班教师进行沟通,制定出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的教学活动目标,在集体活动中充分运用多种教育策略和教育形式,以满足特殊儿童不同教育要求,使教学活动能符合普通幼儿发展的需要,又能让特殊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对于特殊儿童更为重要,怎样让他们有正常的人际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过于依赖成人,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一书中,明确要求我们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强调幼儿的社会性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的发展起来。笔者认为这一点对特殊儿童更为重要。对特殊儿童的保护不应过度。人只有经过社会化,逐步接受社会化,习得社会生活技能,我们所处的时代最低的要求。而只有从幼儿时期注重社会性特征的获得,将来才能积极的适应社会环境,乐观的对待人生。我们有针对性的提供和创设活动环境,使幼儿在环境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中,发展与人交往和社会适应的能力。我园对不同年龄段的特殊幼儿进行观察和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教育的准备和奠基阶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人员,而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低,素质较差,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又离不开家长的率先垂范。幼儿的思维是形象具体的,凭借观察和模仿的方式来掌握日常生活的信息,家长更应注重自身的修养。因此,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的同时,也尽最大的努力改变家长的育儿方式,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以家园共育的方式,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讨论孩子的表现,共同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

3实例观察分析

王俊是大班的一名小朋友,五周岁,男孩,眼睛先天性斜视,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很调皮,家长及其娇惯。在园的表现很让人头痛,小朋友们经常告状,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可他却满不在乎,斜着眼睛望着你,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偶然的一天早晨,我在幼儿园门口值班,一个小女孩一进园门,就甜甜的向我问好,我摸着她的头。亲切的问候她。正好王俊在她后面进来,看到他羡慕的目光,我立刻也摸摸他的头。先向他问好,并帮他整理衣服。结果他受宠若惊,一整天都很开心,表现很好。我心里一动,这孩子很向往被人关心、被人爱。一次,我去大班听课,教师讲的是手工课,其他小朋友都自顾地剪,纸屑掉了一地。只有王俊放下手中的剪刀。把地上的纸屑捡得干干净净,还忙得不亦乐乎。多可爱的小朋友!我听完课后,在班内表扬了他,还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他别提多开心了。从那以后,我尽量交给他一些小任务,象发餐点,课外活动整队之类,给他锻炼,让他感到老师和小朋友都喜欢他,树立他的信心,慢慢地他进步了,还主动与教师、小朋友交流了。刚放五一假期回来,我在幼儿园门口,遇见王俊妈妈,她告诉我王俊在放假时一直在讲怎么还不上学,以前他提起上学是很不乐意的,又哭又闹,他妈妈很感谢我们,还给老师们拿来了自己种的甜瓜,我告诉她,不能收,这是我们该做的。她急了,对于这个质朴的农村妇女,我心里酸酸的。还能说什么呢?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5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融合教育,强调教育应该面向所有人,尽量使特殊儿童在最接近正常化的环境中,与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学前教育阶段作为儿童社会化的开始,是特殊儿童社会融合的基础。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努力增加残疾适龄儿童的入园机会,以提高学前特殊儿童的入园率。

河北省石家庄市于2015年被确立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提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增强实验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4月印发了《石家庄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按照“幼特融合、普职融通、双擎驱动、协调发展、先行实验、全面推广”的原则,实施学前教育“幼特融合”和中等职业教育“普职融通”两大工程。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了解目前石家庄市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建构现状,主要从师生接纳度、无障碍环境与设施和学校支持等方面开展研究,分析当前石家庄市在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建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对策研究。

一、学前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现状调研与分析

(一)政策支持方面

2015年4月印发的《石家庄市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全面开展残疾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石家庄地区确定了16所幼儿园作为融合协作试点幼儿园,以及20个幼特融合试点班,以此为试点,面向社会招收学校特殊儿童入学。

(二)幼儿园支持方面

幼儿园要为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提供的支持应坚持无障碍、个别化的原则,从人员上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师、家长的支持;从内容上需要制定适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教材教法;提供无障碍的环境设施与辅助器材;根据特殊儿童的康复治疗需求,提供康复治疗或相关资讯;提供亲职教育或家长培训等。

通过对石家庄市融合协作试点幼儿园及幼特融合试点班的的了解与走访发现,其中大多还并没有能真正地接收特殊儿童入园学习。具体分为三类,一类幼儿园表示可以接收特殊儿童,但还没有特殊儿童入园。第二类幼儿园表示,有个别的特殊儿童在园学习,但这些学生障碍程度较轻,最初入园时也并非以特殊儿童的身份入园,所有的教学与生活服务与正常儿童没有差别。第三类幼儿园是在每周的固定时间,允许特殊儿童入园开展集体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还谈不上针对性的课程、教材、配套服务、康复治疗等方面的支持,即使从最基础的无障碍设施与环境条件来看,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是教学场所与户外活动场所设施缺失。教学场所和户外活动场所的建筑无障碍现状参考国际通用的无障碍设计标准,幼儿园均无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如入口没有设置坡道或是无障碍的通道、走廊的地面不具有防滑的特性、户外没有铺设盲道等,教学场所与户外场所无障碍环境基本为零。其次,无障碍的教学设施与资源缺失。如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只有个别增加心理辅导的课程;在师资上面,没有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资多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在特殊和进入学校后无法提供教学支持等。

(三)普通幼儿家长与社会支持

要在幼儿园实现融合教育,除了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幼儿园各项条件保障,还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普通幼儿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否则,融合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通过对石家庄市普通幼儿园的家长进行《普通幼儿家长对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记态度的调查问卷》的调查进行分析。

调查问卷共20道题目,主要调查对特殊儿童的总体态度,例如他们对特殊儿童的类型与特征是否了解;对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作用的看法,例如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以及特殊儿童的作用的看法;对学前融合教育对普通儿童的作用的看法等。问卷在面向石家庄市普通幼儿园的家长中展开调查,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回收率为77%。问卷结果显示:

在关于是否了解特殊儿童及类型的问题中,72%的家长基本了解什么是特殊儿童,89%的家长愿意接受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儿童一起玩耍。在关于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态度问题上,19%的家长明确表示反对特殊儿童进入自己孩子所在班级或者幼儿园,35%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但接受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为轻度,46%的家长保持中立态度。在接受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类型相关问题中,对于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这三种类型的特殊儿童接纳程度最低。89%的家长认为有特殊儿童在班级里生活,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照顾他们。65%的家长认为有特殊儿童的班级里的教学活动会影响普通儿童的教育质量。

普通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还是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与质疑的。虽然大部分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特殊儿童进行接受与玩耍,但却对特殊儿童完全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与生活的支持态度并不积极,这也是各类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最大的心理顾虑与外界阻力。在能够接受特殊儿童入园的家长中,对于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型选择有较明显的倾向性的,对于智力障碍、自闭症和学习障碍的学生接纳程度最低,而对于肢体残疾、语言障碍、听视障碍的学生接纳水平较高,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的学习与交往能力会对老师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发展。

二、学前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统的构建

(一)政府支持体系

教育需要依靠教师、家长和学校多方合作,还需要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支持。

1.加强政策和法律保障。支持系统需要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依靠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来规范支持系统和保障支持行为,一方面对幼儿园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提供法律执行过程中的保证,另一方面明确幼儿园、家长、教师各自应承担的责任,既要各行其责,又要相互配合,保证特殊儿童应享有的权益。

2.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幼儿园提出接纳特殊儿童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专门的师资,普通幼儿教师不具备相应的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鼓励幼儿园引进特殊教育专业师资,更重要的是要让普通教师能增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为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学习培训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3.保证融合教育的资源和经费投入。普通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必然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需要对幼儿园教师进行专业化的指导,因此应该给予融合幼儿园更充分的资源和经费投入,保证幼儿园在无障碍环境设施及师资培训、个别化教学与康复等方面有物质保证。

4.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在融合教育中,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从特殊儿童评估、入学等方面有一套权威的评量体系,以此作为判断融合教育开展实效、幼儿园制定教育计划的标准,从而能够及时反馈融合教育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只有建立完善的融合教育评价体系,才能充分调动起融合协作幼儿园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为他们具体的融合教育提供指导。

(二)幼儿园支持体系

特殊需要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学习,这些学生在融合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学习能力差、情绪行为问题、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这就需要针对特殊需要学生的个别需求提供合适的支持服务和相应的措施,使他们在学校中用更好的适应性。幼儿园应提高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整合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教学支持系统的建设。教育支持系统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的调整与教师的素质。在编制、调整与选择课程时,课程应该具有弹性,体现学生能力多样化的需求,能够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与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普通教育中的部分内容最适当的调整与修改,以便特殊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在课程的选择中要考虑课程的统整性。在学生计划上面,教要掌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给学生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学校要提供学生相关的服务,让学生有适当的教学材料;在教学方法上面可以用互助式的学习,合作学习。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

2.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要引进专业的特殊教育师资充实到幼儿园教师队伍,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障碍程度进行适当康复训练,还应建立与之相配的支持、评量体系,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同时针对原有的普通幼儿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辅导资源,开展专业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同时定期对承担融合教育的教师进行心理疏导。

3.幼儿园要加强对普通幼儿家长开展融合教育的知识普及与宣传,要让普通儿童的家长更多的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了解幼儿园开展融合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提高家长的接纳程度。

(三)特殊儿童家长支持系统

引导家长如实向幼儿园说明孩子的真实情况,调整好心态,正视孩子的特殊之处,遇到困难应该及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特别是要与所在班级教师充分地沟通与合作,家长参与是实施融合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影响融合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此基础上,家长应与教师建立共同的目标,相互信任,互相合作。家长要尽力配合教师要求,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最后,家长也要不断学习特殊儿童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方法,把教育及康复训练延续到日常生活中。

(四)社会支持体系

整个社会应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与引导,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关注、帮扶特殊儿童的成长。要让整个社会和教育系统认识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开展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真正融入社会、回归社会的关键与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郭军,牟映雪.融合环境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J].外国教育研究.2011(10).

[2]陈瑾,曾凡林.我国随班就读教育评价问题[J].基础教育.2011(04).

[3]连福鑫,贺荟中.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1(04).

[4]卿素兰,封志纯.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9(07).

[5]李永,陈洁.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实施的困境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

基金项目:

2016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Q161069)。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6

全纳教育作为21世纪国际教育研究的新课题,它的基本理念传播范围日渐扩大,而全纳教育的实践却难以深入发展。学前全纳教育实践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幼儿教师素质与全纳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提高幼儿教师素质,建设符合全纳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对全纳教育的开展意义重大。首先,幼儿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愿意接纳特殊儿童。全纳教育倡导民主、平等,要求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但这并不是政策性的规定。一位合格的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真诚地接纳所有学生,要对特殊儿童保持一颗赤诚的爱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位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教师必然会感染周围其他的教育工作者甚至家长,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积极地转变人们对特殊儿童的态度。其次,幼儿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全纳教育主张人人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人人应积极参加活动,人人是集体的一员。全纳教育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要努力创设条件来实现教育平等。教师不应排斥特殊儿童,不应对他们漠不关心,不应仅以“学习好”这一指标来评价学生,教师要从观念上改变对特殊儿童的认识,要从不同角度来评价儿童。教师只有树立了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全纳教育才有可能从理论走向现实。最后,幼儿教师要具备教育特殊儿童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在教师实践中,幼儿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次数普遍较少,多数普通幼儿教师不能胜任教育特殊儿童的工作,这会成为学前全纳教育发展的绊脚石。教师站在教育阵地的最前线,他们与孩子的接触最多,他们的素质会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发展、成长。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进自己对特殊儿童的情感,要增加特殊教育培训的次数和学习机会,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是学前全纳教育得以开展的必要条件。

二、开发全纳课程全纳教育的课程

观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而是课程适应学生的需要。因此,要满足学生的多种兴趣爱好的需要,开发丰富多样的全纳课程,确保全纳教育的实施。全纳课程是必须以一种所有学生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的组织和教学,这种课程必须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学生、社区、宗教、语言、种族的需要。全纳课程的原理包括学生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课堂内外交往,社区中(包括家庭中)的学习经验,并且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全纳评估体系,确保全纳课程的顺利实施。不同的幼儿园也可根据自身的特色,创设园本课程。

三、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

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可以看出:多数教师经常对普通儿童作总结性评价,即事后评价,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好学生;对于特殊儿童,他们经常作诊断性评价,即事前评价,一旦某儿童被诊断出了有某种特殊需要,教师们大多给他们贴上永久标签,认为他们是特殊儿童,对他们持有与普通儿童不平等的教育观。而全纳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评价观,要求教师不能只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评价学生,要求教师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对他们做出评价。

四、建立家庭和社区支持模式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7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就关于当前学前教育提出了若干意见。其中提到,“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因此应将学前教育发展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在其发展过程中坚持公益性及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具有质量的基础学前教育[1]。”由此可见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据统计目前残疾儿童数量大约在900万人(0~14岁儿童)其数量占儿童总数的2.66%,残疾儿童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数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多;(2)农村多于城市;(3)经济文化不发达地区多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4)教育条件普遍低于正常儿童;(5)家庭对其关注度少等。这样的现状就迫切要求将关于残疾儿童教育的相关政策落实到实处,紧抓主要矛盾,从学前教育开始做起,以学前体育为其一基点,更好的构建全纳教育体系。

1特殊儿童学前体育教育现状

1.1学前教育仍以慈善型教育为主

对于残疾儿童而言,仍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行走在阳光下,由于自身的一些缺陷,使其在内心形成了高高的心墙,父母、家庭、社会的一些区别对待使他们幼小的心灵特别敏感,以至于躲避与外界交流,因此无法像正常儿童一样行走于阳关下。很多残疾儿童被父母放弃,福利院、孤儿院似乎成了他们一生的命运所在,而这就使慈善型教育占据教育的主导地位,教育变成了社会有钱人,有地位人给予的施舍和福利,在教育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学前体育教育就成了天方夜谭的奢望。

1.2权益型教育虽被普及但程度范围仍很小

我国颁布了《特殊教育法》等法律及文件,使特殊教育发展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果实,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殊教育虽取得了进步,但特殊儿童教育仍存在缺失,教育虽有政府法律保障,但是落实效果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权益型教育模式成为特殊教育的福音,但覆盖面小,效果明显差与普通教育,地区差异存在,城乡差异存在等系列问题在不断的提醒着权益性型教育的低普及程度。

1.3融合体育教育模式虽被推广,但特殊体育教育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据调查统计,我国有部分特殊儿童在普通的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接受学前教育,融合体育教育模式也在此得到推广,特殊儿童在配有特殊体育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医务人员及心理辅导师等组成的专业人员教育下,教育康复工作专业性强,效果也更为理想

1.4教育思想内化程度差

残疾儿童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一些主客观原因,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大多数人心中总是会认为他们只要能够自理,基本生活能够得到保障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因此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特殊群体也应该要去接受教育,更不用说是学前体育教育了。从众多表现中可以清晰可见,特殊儿童学前体育教育思想并未形成固有观念,内化程度低。

1.5教学环境并未得到相应保障

据相关数据分析显示,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中,存在教育师资不足,教师队伍专业性相对低,教学相关的一些硬件条件不达标,康复中心并未被及时配备,体育教学场所、设施不齐全,体育用品数量不足等问题参差不齐,良好的教学环境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2特殊儿童学前体育教育现状整改措施

2.1大力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保障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安置

1997年,“托幼一体化”被最早提出,主要是针对正常儿童0~6岁学前整体性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特殊儿童逐渐成为应被重视的一个重要群体。“皮亚杰认为,儿童智慧的发展是同化和顺化之间的平衡,是一??逐渐在量变中发生质变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自然延伸,而儿童的思维发展也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2]”。特殊儿童学前教育的实现更应注意整体性,连续性及前瞻性。托幼一体化模式不仅要在普通学前教育中开展,还应在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体系中推行,以整体性,规范性及科学性为主导,合理引导特殊儿童进行早期治疗及培训与学习,做到专业性康复。以量变引发质变,使特殊儿童发展过程能在合理、科学的情况中开展。推动“托幼一体化”建设,可以使学前体育得到更好的开展,而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可以有效促进身体机能的强化,增强新陈代谢等,使特殊儿童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托幼一体化”的推动可以为特殊儿童学前教育安置提供保障,整体性、规范性及科学性的教育方式将会给特殊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合理引导他们成长。

2.2形成“特殊-融合-针对”教育模式,将特殊教育大众化

特殊儿童因为身心方面的某些缺陷,使其有些方面异于正常儿童,这就要求教育应该首先考虑其特殊性,先进行特殊性教育,针对其各自特点,进行阶段性的特殊培训康复教学,这里就需要学前体育教育要单独适应个体发展,形成一对一的特殊学前体育教学,通过阶段性的特殊性养成后,接着要进行融合性学前体育教学,就是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融合教育,众所周知,体育可以拉近彼此间的关系,合理的学前体育的教学,可以使特殊儿童更好的融入普通儿童,例如分组试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使具有相同特殊性的儿童与正常儿童一组,组织不同的游戏,发挥特殊儿童优点,扬长避短,使儿童在游戏中建立自信心。在融合中有针对性,使特殊儿童适应相对的正常学习生活状态,然后根据其各自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特殊教育之所以特殊是由于主体的特殊,而使主体更好的适应正常生活,树立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是教育的重点,形成这样的模式教学更好地将特殊教育大众化。

2.3加大政策投入,合理优化学前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学前体育教育之所以推进困难主要是因为教学环境相对较差,据调查显示,全国除了少数特殊教育机构具备完整的教育体系及教学环境,大多数特殊教学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环境都相对有欠缺。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投入较少等系列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政府的政策倾向将有效的引导教育的发展,提高特殊教育事业的教师的社会地位,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企业进行特殊教育投资,杜绝利用特殊事业作秀的行为等。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8

小班学期末个人总结范文一

1、重视个别幼儿的特殊表现

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特征及生理特征,因此,每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表现也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在日常的保育管理中,特别重视对个别幼儿的关注。就拿孩子的小便来说吧,一般的孩子大、小便都会跟老师说,或者有的孩子会自己去,可是,我们班有几个孩子却不是这样的。贝贝小朋友每次要小便前,不是告诉老师,而是突然之间大哭起来,她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她要小便了。可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她的这种情况,一发现贝贝可了,就连忙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还以为是其他小朋友欺负她了。就当我们老师在焦急地询问的时候,贝贝的小便也就解出来了。发现了贝贝的这种情况之后,以后每当听到贝贝突然之间大哭,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她要小便了,所以就赶紧带她到厕所去小便。而我们班的艺蘅要大便时也是不说,而是站在那里,两脚踮起不动。正是由于我们平时非常注重对幼儿特殊情况的关注,使得我们班一年来大、小便在身上的小朋友虽然有,但却是很少发生的。

2、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作用

对于托班的老师来说,睡觉前后给幼儿穿脱-衣服是一件工作量很大的事情,特别是在天气寒冷、幼儿穿得比较多的时候,老师经常是要忙得几乎要出汗。而在天气冷的时候,幼儿睡觉时穿脱-衣服又是保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工作,如果教师在这个时候不细心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幼儿就很容易很感冒生玻因此,我们在给幼儿穿脱-衣服时,不是全都由老师包办代替,而是结合幼儿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作用。比如说,在给幼儿脱-衣服时,我们老师就引导穿拉链开衫的幼儿自己脱外套,而对于穿了纽扣外套的幼儿,教师则是帮助幼儿解掉纽扣之后,然后再让幼儿自己来脱;脱完了外套,再让幼儿自己脱裤子。起床时,老师就帮助幼儿穿好毛衣和棉裤,然后让幼儿自己学着穿外套和外裤。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幼儿不会受凉感冒,而且又给幼儿自己锻炼的机会,更是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

3、让幼儿自己学着表达自己的冷热

托班年龄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要与要求,对于自己的冷热情况也是不能正确表达的。在我们平时的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冷热情况对幼儿的身体是很重要的,太热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所以,我们教师就要格外地注意幼儿的冷热情况,特别是在户外活动中,更是要经常地去摸一摸,了解幼儿的情况,以便给幼儿穿或脱-衣服。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工作中,逐渐地培养让幼儿自己表达自己的冷热情况。刚开始,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老师经常会去摸一摸幼儿的背,是不是出汗了,如果是,就要给幼儿一个一个地脱掉一些衣服;慢慢地,在活动时,我们老师会主动地去问一问幼儿谁热了?每当这时候,就会有很多幼儿对你说老师我热了!而我们老师呢,也不是给所有说热的幼儿脱-衣服,而是在这些幼儿的背上摸一摸,如果真得热了,出汗了,老师再给幼儿脱-衣服,而不热的幼儿呢,教师会跟他们说:你们的背上没有汗,还不热,等热了以后再脱-衣服好吗?久而久之,我们班的绝大部分幼儿已经能够主动地向老师表达说自己热了,需要脱-衣服了,而这些幼儿,经过老师的检查,也确实是热了。这就说明,这些幼儿已经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冷热情况了。幼儿养成了主动表达冷热的习惯,对自身的健康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4、进餐时,学会观察幼儿的表情

幼儿在幼儿园里吃饭,一般是要求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剩下来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进餐管理中,也总是想出各种办法鼓励、激励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但是,人各有异,什么事情都不能一刀切,要看具体的情况。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平时吃饭时都是很主动地自己吃,而且吃得很快,但是,一碰到胃口不好或是身体不是很好的时候,一般自己都不愿意吃饭了,而且吃起来又是很慢的。刚开始发现这样的情况时,由于对幼儿的身体状况不是很了解,就以为是孩子今天不愿意自己吃饭,而且吃得又慢,一般定义为就是不乖。所以,老师也就耐心地喂幼儿吃饭,有勺又一勺,见幼儿没有拒绝,就一直喂到全都喂完为止。正当老师看到幼儿吃完了饭菜,为之洋洋得意之时,幼儿马上就吐了出来,而且吐得是那么地彻底。有了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每当这两名幼儿再出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就会先去了解情况,如果是幼儿喂口不好时,就鼓励幼儿吃一点,但可以不吃完,因为,与其把吃下去的全都吐出来,还不如让幼儿少吃一点,身体也会舒服一点。正式学会了这种观察幼儿表情的方法,这两名幼儿在以后吃饭的时候,就很少有这种吃完了全都吐掉的情况了。

小班学期末个人总结范文二

一、保育护理工作

1.对儿童出勤、锻炼、饮水、生活习惯进行观察记录,每月给每个儿童家长交换一次意见,给家长提供相应的数据。

2.有针对性的通过多种渠道,给家长提供儿童健康的建议。

3.搞好本班班务管理的经验,作好财产的管理、使用登记,做到开源节流。

4.加强一日生活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5.将体弱儿的管理纳入保教计划,并作好体弱儿的个案记录。

二、卫生保健工作

1.坚持做好室内外清洁、消毒工作及开窗工作,坚持白托三巾的使用。坚持每周五的清洁大扫除和玩具毛巾消毒。

2.坚强进餐环节工作,坚持巡视儿童进餐情况,指导帮助体弱儿童,不催食,保证儿童吃饱、吃好。

3.加强儿童午睡管理,培养幼儿衣、裤放在指定地点,坚持巡视幼儿午睡情况,纠正不良睡姿和习惯,保证儿童午睡质量。

4.保证儿童仪表整洁,不拖鞋掉带,不亮肚亮背。

5.做到屎尿裤子、床单及时更换,半月清洗床单一次。

6.保管好本班物品及儿童衣物,避免遗失现象,对本班物品做到心中有数,管理有方。

7.积极配合医务室做好各项工作及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

三、教育教学工作

1.配合教师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并给予示范和帮助。

2.协助教师组织好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教育活动,做好个别儿童的指导工作。

四、安全工作

1.加强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儿童自我保护能力。

2.加强早晚接送儿童工作,不得将儿童交陌生人,防止错接。

3.随时清点人数,坚持每天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异物入园,发现情况及时妥善处理。

4.组织儿童活动前,要检查场地是否安全,儿童活动范围须在保教老师的视线内。组织玩滑梯攀登架、外出参观等有一定危险的活动,要给予保护。

5.防止开水、食物等烫伤儿童。

6.加强水、电、气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五、家长工作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资源作用,积极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育儿的知识,针对幼儿发展情况,切实做好家长工作,在教育上达到一致性,促使儿童、家长、老师共同发展。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9

一、用爱,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每次在幼儿入园之前,我总是先进行家访,与孩子们彼此熟悉,日后他们来到陌生的幼儿园就不至于孤独。一日生活中,爱护、体贴、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像妈妈的温暖。一日活动中,让自己尽力“儿童化”,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对孩子微笑、宽容、耐心。对孩子多一些柔和,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让他们的喜怒哀乐与我一起分享。孩子们对我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我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我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真诚的,用心灵来赢得心灵。教师只有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给孩子真诚的爱,教育才能真正有成效。

二、寓教于乐,塑造幼儿良好的品德。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我将德育工作做为班级教育工作的核心,贯穿于幼儿生活及一日活动的始终。

通过每天午睡前的一个个故事,让幼儿了解做人的道理,感受真善美。运用儿歌、歌曲,使幼儿明白是非对错。抓住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境,进行随机教育,做孩子的表率,以自身高尚的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

创设丰富的活动,不断地实践练习,帮助幼儿形成优良的品德。如组织爱心义卖,捐助民工子弟学校的儿童。我鼓励幼儿捐出自己的玩具、图书,来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以此让幼儿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幼儿的互助友爱精神。邀请祖辈来园过重阳节,让幼儿懂得关心、孝敬长辈。而幼儿良好的品德一旦形成,便会受益终身。

三、打造班级特色,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以课题促班级特色形成,努力打造班级品牌。我们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突显班级特色,以比赛促幼儿特色发展。

在大班开展古诗教学,开辟了古诗园地,将学过的古诗配上插画张贴,并将孩子放置大量古诗书籍,同时我们也将所学的古诗上传到班级主页;开展早期阅读的探索,大力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定期为家长推荐好的读物,也鼓励家长互相交流、推荐好书,积极营造书香氛围,争创书香班级。

结合亲子游戏的课题,组织多次亲子活动,进一步融洽亲子关系、家园关系。还有班级的健康特色——球类活动,利用拍皮球比赛、投篮比赛,使更多的孩子爱上球类、爱上运动。

四、和谐家园关系,促进家园共育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坚持日常性的家长工作与阶段性的家长工作相结合,不断探索有效的家园互动模式,让家长工作更具实效。

利用网络平台,创建班级主页、家长QQ群。由于幼儿父母工作繁忙,在放学时大多都是爷爷奶奶来接,于是班级主页与班级家长QQ群成了我们很好的交流平台,爸爸妈妈能及时了解到幼儿在园所学知识,我们还会给他们带来温馨提示,提供家长在家指导幼儿的建议。虽然增加了不少的工作量,但是能为家长带来方便,我感觉很欣慰。

充分运用家长资源,开展家长助教活动,发挥家长的特长,使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如盛林妈妈的精彩数学课、心怡妈妈的时装表演秀,正清、凯凯妈妈的故事表演等等都给孩子们带来全新的感受。

积极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学活动,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并且拉近了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以及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的感情。

因为真诚、用心,我与家长都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班级就是我们共同的家,为了这个家更好地发展,我和家长一直在努力。

五、重视特殊幼儿的教育

在这么多年,我遇到了一些比较特殊的孩子:有智力发育迟缓的厉和凯、有身体缺陷导致自卑心理的源、有孤独自闭的小云、父母离异后,跟着祖辈生活的勤还有父母外出工作的留守幼儿……这些特殊的孩子,牵动父母与老师的心。带着对他们的责任与爱,我进行了“特殊幼儿随班就读”的探索。首先进行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家访,深入了解孩子,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表现,找到原因,寻求解决的方法。一方面鼓励家长学习特殊幼儿教育的理论,掌握一些有效教育方法,家园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班级里用自己的行动为幼儿作表率。老师的一举一动,孩子们都看在眼里,并积极模仿与此同时,在班级里,创设和谐友爱的同伴氛围,引导其他幼儿帮助这些孩子尽快融入集体。我班的幼儿积极主动担任帮助特殊幼儿的任务,每天午睡后,几个女孩子帮小云叠被子,穿衣服,吃餐点时,帮助她拿杯子、倒水;自由活动时,她们经常拉着小云一起玩;上下楼梯时,智力发育迟缓导致动作不协调的小厉是男孩子们帮助的对象;下课了,热心的孩子们会主动陪凯凯上厕所,帮他穿脱裤子……我们的班里每天都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同伴互助的画面。

特殊幼儿教育总结篇10

关键词:转岗教师转岗培训方案评估

一、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的必要性及要求

伴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大批幼儿园的扩建、增建,中小学教师转入幼儿园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常见现象。转岗教师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群体,部分中小学转岗教师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缺乏充足的专业培训,还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教育幼儿,导致幼儿园“小学化”,严重影响幼儿园教学的正常发展。转岗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影响幼儿园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对于转岗教师进行转岗培训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转岗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幼儿园发展状况也决定了对转岗教师进行培训是必不可少的。[1]

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要做到:帮助转岗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调整好心态,体会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掌握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掌握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技能。笔者根据转岗教师培训的要求,总结出了以下培训方案,包括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合理配置培训课程,打造专业团队有效管理,加强培训的效果评估。[2]

二、转岗教师培训方案分析

1.制定培训方案前进行充分调研。要想做好转岗教师,第一步就是要充分了解转岗教师的现实状况。幼儿园转岗教师大多是中小学富余教师,文化层次较高,拥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他们大多年轻富有激情与活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都很强,具有作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基础。但是学前教育指向的群体是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转岗教师以前的教学经验并不是都可以适用于幼儿身上。转岗教师没有学前教育的专业背景,缺乏足够的幼儿心理学知识,缺乏与幼儿、幼儿家长的沟通技巧,没有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也有所差别。了解现状才能针对现状制定适合实际的培训计划。[3]

2.制定科学的培训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转岗教师培训的质量。培训方案要包括科学的培训目标、合理的培训课程。转岗教师培训课程的设置要遵循适应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求、幼儿园发展规划、提高转岗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原则。笔者认为,转岗教师培训课程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一)幼儿园教育理念。转岗教师要明白幼儿群体的特殊性,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明白幼儿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区别,避免把幼儿园当小学教。幼儿园教育是“育教”相结合的,转岗教师要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作物教育目标。

(二)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为弥补转岗教师缺乏专业的学前教育背景,培训要教授给转岗教师关于幼儿心理学知识、教育学原理、学前卫生学、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保证转岗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培训要促进转岗教师的教学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师要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

(三)在教学实践体验。培训的目的是让转岗教师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让学前教育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知识得打真正运用。在转岗教师得到足够的知识技能培训后,应该让其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体会幼儿教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3.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我们不能局限在程式化的培训模式上,不能单靠课堂讲述的方式给转岗教师做培训。要采取灵活的方法,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小组为基础,建立学习实践小组,通过问题调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培训方法,充分调动转岗教师的学习积极性。[4]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与实施

一个培训方案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制定出来只是第一步,做到真正实施和评估才是关键。为了保证培训方案的顺利实施,我们还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

1.政府教育部门与幼儿园的配合。进行转岗教师培训,需要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幼儿园的配合。政府要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转岗教师的专业要求,鼓励针对幼儿园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并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幼儿园也要给予相应支持,参与具体培训方案的制定、为转岗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相应机会,给转岗教师普及具体的幼儿园发展情况。

2.建立专业的培训团队。为确保培训团队的学术水平、保证转岗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组建一个专业的培训团队,这个团队既需要来自各个著名师范大学的教授、政府教育部门的主管人员、长期参与幼儿园教学实践的教师和优秀幼儿园园长。这个团队要参与培训方案的制定,也要参与实际的培训。

不仅要确保转岗培训的实施,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包括即时评估、训后总结、训后跟踪指导等方面。在培训过程中要实时对学院进行考察以及能力测试;培训结束时学员要根据自身培训感受写反思总结;组建以专业教师为主体的训后跟踪指导团队,给转岗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提供指导和服务。[5]

转岗教师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师队伍中的重要力量,对转岗教师的培训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转岗教师培训事关幼儿园教育水平,事关学前教育总体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迎兰.试析当前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3:60-63.

[2]秦莉.对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实施培训的思考与建议――以四川幼专参与国培计划为例[J].幼儿教育,2012,33:19-21+27.

[3]宗勤瑶.幼儿园转岗教师培训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