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好的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0:40:12

就业好的专业篇1

1、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有师范类专业、财会类专业、建筑类专业、机械类专业等。

2、师范类专业分免费师范生和普通师范生:免费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录取线在一本线以上,对成绩要求较高。毕业后找工作可直接入编,意味着考上免费师范生就是考上了工作;普通师范生,每月也有少量生活补助,但是毕业后想要成为编内教师需要参加招教考试,难度与考公务员基本一样。

3、财务类专业,可以说是每个学校的热门专业,而大部分学生选择此专业的原因是就业率好,从财会类8大专业的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就业形势最好的是会计、金融、财务管理,相对较差的是财政学和税收学。但是从人才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来看,真正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性较强的高级会计人才仍然十分缺乏。

4、建筑类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不错,属于高收入行业,一般都在建筑设计院工作,现在很多地方都稀缺建筑学专业毕业的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就业好的专业篇2

好就业,有前景的热门专业有以下几个:

计算机类专业:该专业需求档次逐渐拉开。计算机层次相对较高的岗位,例如项目研究人员,能够胜任的人选依然不多,研究生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法律类专业:近年来,法律硕士报考人数增长迅猛。司法、立法、执法都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科生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的需要。而法律硕士有非法律专业的背景,可以解决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跨学科的问题;通信类专业: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以及国外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人才就业前景广阔。除传统的电台和电视台之外,通讯公司等企业也是吸纳毕业生的“大户”;财会金融类专业:目前我国金融类人才中缺乏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精通外语、法律及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金融服务人才。财会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正是这几类人才的后备军。

(来源:文章屋网)

就业好的专业篇3

第二、抓住实习实训环节,锻炼和强化每个学生的职业品质。针对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每个学期学生都有三月、一月、半月时间不等的实习实训任务。有的直接到企业,有的到实训基地,有的是自己找的比较理想的技能提高的场所。在实习实训前,学校各科室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严格把关,召开动员大会要求每一个学生把自己当成企业的员工,认真对待;作好实习实训记录和感想,抓住机会,锻炼自己,检验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为企业和学校增添光彩。之后,教师做好实习实训的管理工作,特别对个别学生因不能遵守实习实训纪律进行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放纵。同时,还要配合实习指导师傅何老师做好学生的跟踪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鼓励实习实训的学生把自己融入企业当中,为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

第三、选好主题,突出实践性。在选择主题方面,要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状况,突出培养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主体性。一方面,学生实习中依托职业,所以,从企业看中员工的责任感、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以设计演讲、板报设计、征文以及校园文化宣传等形式,突出:“企业兴我们荣企业衰我们耻”、“我行我能我出色”等将职业品质的培养与企业文化有机对接;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社区,让每个学生走进生活,参加一些公益性的主题活动,通过强化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鼓励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中比较、选择,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进而形成他们比较务实的价值观和择业观。

当然,突出实践性,并不是脱离教育教学,而是要求与教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这些活动的探索必须是能走进学生心理,走进学生心灵,且能给学生切实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计了不同的类型。针对理工类的:计算机、机电、财会等多数是采用技能赛的方式;针对设计类的:美术、平面设计、美容美发等专业进行的作品展;对艺术类的如:幼儿艺术、幼儿英语等专业以汇报表演适宜;对电子电工则采用技术服务为易。高三的学生则采取毕业设计。

第四、注重灵活性,充分挖掘校外资源。随着学校职业教育的不断拓展,办学机制更加灵活,发展活力日益强劲。在积极探索“委托培养”“订单式”办学模式,学校先后与网络安全中心、网络支队、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多家单位在实习、就业等方面达成协议,从而切实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安置,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多次邀请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为学生做了多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报告会,他们能从已经就业的学生实际出发,对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切实为每个学生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极大的鼓舞了在校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第五、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继续服务。

学生就业后,学校要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档案,为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解决专业技术难题,为毕业生流动提供就业信息。还邀请已经毕业的优秀毕业学生回来为学生做报告,他们从自己选择专业的盲目、彷徨和学习中的种种困惑,到现在的完全适应,娓娓到来,仿佛就是在诉说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人一样,激发了学生上进的信心和勇气。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校规模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有力地拓展了我们的办学后劲。

就业好的专业篇4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教育厅、计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省教育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3月28日)

2001年是进入新世纪、实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的要求和“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改革,逐步建立新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为“搞好二次创业、实现富民强省”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省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大中专毕业生是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重要力量。合理配置使用毕业生,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同时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维护稳定大局,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缓解经济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加快建设步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地、各部门和大中专学校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战略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人才资源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改变传统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吸引毕业生、用好毕业生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真正把大中专毕业生的资源优势变成推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的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这项工作。省教育厅是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各级教育、计划、人事、劳动、财政、公安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各负其责,为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要逐步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制度。通过对就业率的考核、评价,不断促进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改善人才培养工作,按照社会需求培养输送合格的人才。

二、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毕业生资源

(一)进一步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机制。自2001年开始,我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指导下,在就业政策规定范围内,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办法签订就业协议,经就业工作主管部门审批后就业的办法。师范院校从2001级学生开始实施。

(二)毕业研究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高等学校、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科研机构、国家重点企业、由财政拨款的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公益事业、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的所属单位。凡是超出上述服务范围就业的毕业研究生应补办委托培养手续。本科毕业生面向全省就业。专科以下毕业生主要面向生源地区就业。委托、定向毕业生按合同就业。自费生、高职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师范类毕业生主要在本省教育系统内就业。电大普通专科班毕业生原则上在生源地自主择业。普通中专学校按国家指令性计划招收的中专毕业生(不含定向生),主要面向本行业、本系统生源地就业。

(三)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为留住人才,我省生源(包括省外院校黑龙江籍生源及部属学校留成毕业生)本科以上毕业生原则上应在本省内就业,对支边职工子女、家迁外省和参军以及个别特殊专业和就业相对困难的专业的毕业生可适当放宽政策。省内部(委)属院校毕业生仍执行原留成比例,急需专业毕业生生源不足的,积极吸引同专业外省籍毕业生来我省工作。

(四)继续坚持合理使用、加强重点、面向基层和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方针,采取必要的措施,教育、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我省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国防和支柱产业、重点建设和科研项目以及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工作。对其急需的毕业生,要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特别是在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落实的毕业生要给予充分保证,直接派遣。各用人单位要积极参与人才竞争,采取积极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支持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我省边远、贫困地区工作。鼓励优秀非师范毕业生到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工作。

三、创造宽松政策,全力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

(一)从2001年开始,放宽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择业期限。当年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在3年内找到工作单位的,省教育厅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办理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二)按照公开、平等、竞争和择优就业的原则,初次派遣前落实单位的,经省教育厅批准,给予开具《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报到。未落实单位的,回生源所在地由毕业生调配部门和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帮助推荐就业或自行联系单位。

(三)对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如邮电、民航、烟草、金融、税务、保险、电力、铁路、公安等,必须保证相当数量的行业院校毕业生在行业内安置就业。

(四)根据省委、省政府黑发〔1999〕21号文件精神,对到地处边远、条件艰苦的县以下农、林、矿区一线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实行保护政策。从报到之日起执行定级工资,同时高定一档职务工资;毕业后工作满8年的向上浮动两档工资。

(五)对自愿到省内边远及贫困地区就业的生源为大中城市的毕业生,其户口仍可落入生源所在城市原户口所在地,并实行一次性奖励政策;对自愿到我省边远及贫困地区就业的省外生源本科以上层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安家补贴。

(六)为缓解就业压力,允许应、往届中专毕业生报考高职(专科)及本科职教师资班。支持和鼓励对待岗毕业生进行集中技能培训、转岗培训。

(七)为给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根据国家计委、教育部计社会〔2000〕2177号文件精神,高等职业教育和专科毕业生实行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

(八)各地、各单位要因地制宜,制定相应优惠政策,积极吸纳毕业生到基层支农、支教、支医、扶贫或到乡村企业锻炼。积极为师范类毕业生认定教师资格创造条件,鼓励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毕业生,通过竞聘上岗担任相应的教学工作。同时,有计划地辞退临时工、借调人员、代课教师,用于安排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毕业生,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九)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16号文件规定,毕业生免收城市增容费。

(十)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到“三资”、集体、乡镇、民办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就业。凡到非国有部门就业的毕业生由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负责人事。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毕业生创办从事咨询(包括科研、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信息、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

2、毕业生创办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3、毕业生创办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自开办之日起,可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一年。

4、毕业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创办企业,可在创办企业之日起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三年。

(十一)简化和规范毕业生落户程序,为毕业生顺利就业解除后顾之忧。

1、为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毕业生凭《就业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毕业生报到后,凭《就业报到证》及接收单位有关证明到当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手续。中省直单位接收的毕业生凭省人事厅的接收证明到省教育厅办理派遣手续后,持省教育厅开具的《就业报到证》和省人事厅的接收证明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2、在规定的就业期限内,户口的迁移以《就业报到证》为依据,凡省外院校回省报到的毕业生,因办理接转和改派手续而造成《就业报到证》与户口迁移方向不一致的,以《就业报到证》为准,公安部门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3、毕业生持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的《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给予办理落户手续。其中,对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当地生源毕业生也按上述规定先办理落户手续;在规定的就业期限内,在非生源地落实工作单位的,凭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重新签发的《就业报到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公安部门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4、凡是我省急需并同意接收的非我省生源毕业生,经省教育厅批准,持《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5、根据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省计委和省人事厅提出少量急需的重点保证计划,由学校组织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按有关规定予以落实。

四、加强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

(一)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积极培育毕业生就业市场,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监督、指导和管理,规范就业秩序,防止出现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须经省教育厅批准,由各级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各级教育、人事、工商部门要加大对非法经营的就业市场和中介机构的清理和打击力度,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二)在双向选择过程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认真签订协议,使用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协议书经省教育厅批准后方可生效。就业过程中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如有争议,按协议及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三)对于接收本省院校非黑龙江籍生源毕业生,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署协议后,由学校报送省教育厅批准后落实;接收省外院校非黑龙江籍毕业生,由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将协议书报送省教育厅批准后落实。

(四)试行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制度。对报送需求计划的单位,由省教育厅发给《黑龙江省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登记凭证》,用人单位凭此证到学校或参加供需见面会与毕业生签订协议和接收毕业生。否则,省教育厅不予认可就业协议。中省直各部门,因工作需要接收毕业生,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省人事厅汇总后向省教育厅和省计委报送需求计划。

(五)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制度。从2001年开始,省教育厅定期向社会公布各大中专学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和政府了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进一步规范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管理,简化就业程序,从2001年开始,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由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统一使用省教育厅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专用章。

(七)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物价局、教育厅、人事厅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有关收费文件规定,不得向毕业生乱收费。

(八)认真负责地做好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和健康检查工作,各大中专学校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向省教育厅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对毕业生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应按学籍管理规定回家休养,发现弄虚作假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加快建立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一)加快全省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开展毕业生就业远程服务,加强信息交流,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管理向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各地和各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快无形市场的建设,尽快建立本地区和本学校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并与全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连接,努力实现从数据报盘、供需交流、政策咨询、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情况、双向选择、派遣等均在网上进行,用信息化带动就业指导的专业化。

就业好的专业篇5

关键词:独立学院建筑学就业前景就业指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42-01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公办高校建筑学专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较好,这主要由建筑行业人才需求量和人才输出机构间的供求关系决定。那么建筑学就业前景和就业形势具体如何呢?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又该如何开展呢?

1建筑学专业特点

建筑学专业重点培养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能力的设计人才,要求该专业毕业生能在设计部门独立从事设计工作,并要求其具备多种职业适应能力,成为通才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建筑学是一门理工偏艺术类的学科,因为在建筑设计中需要很多美学的培养和熏陶,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建筑艺术。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建筑学同许多学科互相渗透,社会学、环境工程学、城市科学、行为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都对现代建筑学产生了影响,极大地扩大了建筑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

2建筑行业就业形势、方向及前景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一部分学生进入建筑设计研究院及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建筑设计单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和研究工作;一部分学生(硕士以上)留在高校从事科研项目或担任高校教师;一部分同学考取国家规划、城建部门公务员,从事规划管理等工作;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进入房地产行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工资待遇大多处于中等水平,少部分人待遇较高。一般情况,刚参加工作时,月薪在2500~4000元,如果进入效益比较好的设计院,年薪也可以达到七八万。工作五到十年后,普通的建筑师一年拿到十几万的收入,工作十多年的可以拿到30万左右,所以这是一个“越老越吃香”的专业。学习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参加工作达到相应的工作年限并具有相关工作经历,还可以参加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一级、二级的注册建筑师的考试。若考试合格后,可以到相关部门注册、备案,获得注册建筑师的职业资格。人类要生存发展,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就会不断进行各种建设活动,所以建筑学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筑学专业顺利毕业的学生不但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有良好的艺术根基;因此该专业的人才除了从事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还可以从事一些综合性工作,也可以向艺术方向发展。

3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工作方法探索

国内开设建筑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有300多所,其中开设建筑学专业的独立学院有50多所。为了让让独立学院的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在与全国其它公办高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有一席之地,除了重点抓好人才培养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也至关重要。

3.1就业指导方法得当、贴合实际、注重实效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多都是通过就业指导课引导和指导学生主动就业。然而就业指导课大多只是讲授普遍专业都适应的通用知识,而且较多老生常谈、生搬硬套。而真正结合专业特点、融入对应专业教学环节的就业技能培训较少。学生在日常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验与职业相关的就业技巧、提高职业和就业素养及有意识联系今后就业方面的准备等就明显不足。当前,从事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是负责学生工作的党团干部和辅导员。他们指导就业工作的优势在于管理工作专一、政策熟悉、掌握许多就业信息和工作实例。但是从事与专业知识能力结合的专业就业指导的教师较少,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就业意识和岗位需求的老师不够多,有些高校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师配置。因此,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结合专业教学和专业特点,有意识地全方位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思考和探索。

3.2普遍问题亟待解决,专业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对所学专业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全面、系统的理解,对专业就业方向与各门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缺乏系统思考,不能像一个职业工作者一样站在一定专业高度对专业全面认识,对所学专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认识不足,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部分学生对自身特点认识不足,选择工作岗位盲从、跟风。对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茫然,因此在选择工作岗位的时候带有随意性和盲从性。这需要我们在高校教育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并想办法认真解决。大多数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大多都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设计作业,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环节也相对不足。部分同学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往往只能依靠于书本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后“干什么、如何干好”缺乏系统、可行性的思考,一旦到了用人单位的实际工作任务就显得无从下手。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改变这些现状才能实现我们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的目标。

3.3就业指导与建筑师业务实践相互结合

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发展的大方向是考取建筑师资格证并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建筑师业务实践对学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因此通过安排建筑师业务实践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既能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质,又与实现良好的就业指导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学生通过真实工作场景的职业认知过程,职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一定提高后,又重新返回学校,进行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完善,才能更好满足岗位需求,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建筑师。

总体说,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探索研究建筑学专业特点,选准专业教学和就业指导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将业务课教学和就业指导巧妙、有机的结合是一条值得探索和提升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新途径。这有这样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促进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技能、顺利完成学业,最终才能实现“好就业、就好业”目标。同时这也提高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就业指导效果,增强独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条探索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就业好的专业篇6

所谓“红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薪资较低的专业。麦可思《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3年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等;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包括法律文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工商管理、法律事务、汉语言文学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就业不好的专业具有持续性,这些专业从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都是就业“红牌专业”。

生物科学就业率低,学前教育收入较低

具体而言,2012届就业率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生物科学与工程(85.4%)、音乐表演(85.9%)、法学(86.0%)、数学与应用数学(86.0%)、物理学(86.2%),全国本科的平均数为91.5%。

2012届薪资较低的主要本科专业及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分别为学前教育(2658元)、美术学(2673元)、植物保护(2729元)、小学教育(2734元),而全国本科的平均数则为3366元。

地质工程就业向好,建筑学薪资最高

2013年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包括:地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石油工程、采矿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审计学。

2012届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主要本科专业为建筑学(4453元)、软件工程(4449元)、影视艺术技术(4320元)、采矿工程(4260元)、德语(4258元)。

门槛偏低、家长追捧造成专业就业质量差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专业的就业困境?《职业》杂志社副社长杨生文认为,两大原因造成了红牌专业多年“夺魁”:一是学校对专业设置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这些专业就业不好不是一年、两年了,而是连续三年都是就业红牌专业。但是,这个专业学校仍然在招生。这说明,学校对专业设置没有科学的评估机制,没有对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没有掌握全面的情况,也没有设置专业关停的红线,所以导致了毕业生变形的窘境。

二是全国没有毕业生各专业供需情况的权威信息平台,信息滞后,导致信息不对称。目前,我国还没有全面的毕业生各专业供需情况的权威信息平台。现有的一些信息大多是第三方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存在着不全面、不系统、不科学的问题,所以,即便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质量出现了问题,部分学校和家长也以为是个体性事件,这就导致了红牌专业的多年“夺魁”现象的发生。

麦可思研究院首席专家王伯庆指出,红牌专业通常具有几个特点,一是名头特别响,家长非常追捧;二是师资办学门槛低,导致学校大量设置此类专业,双重原因造成培养质量和数量上的问题。

为此,麦可思报告分别对全国本科、高职高专就业率低和失业量大的专业进行监测和预警,锁定并红牌警告专业、黄牌预警专业与绿牌发展专业。

就业好的专业篇7

关键词:就业引导;优势分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38

1.就业引导教育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与日俱增,除了就业市场中的人员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外,有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很好的为就业市场服务、大学生的能力培养跟不上社会的实践需求等情况,使得择业难,就业难成为了现在高校的普遍现象。近几年,高校为了找到适合大学生就业的方式方法,做好大学生就业前的理论和实践准备,将高校的就业引导教育引入到课堂和教学实践中,就业引导性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就业引导教育是针对学生就业前的一系列专业和规范的教育,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学科,属于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就业引导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就业引导教育的引导和专业指导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综合能力并通过专业的技术指导提升学生的就业优势,就业引导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涉及到的教育内容较为丰富,在就业引导教育影响下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会有一个显著提高,就业引导教育贯穿于高校的不同学习阶段,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政策和市场的解读和分析、就业法律的学习、就业技巧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方面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2.外语专业女生现状和分析

外语专业属于文科学科,在专业选择上女生众多,加上专业学习的特殊性,需要学习者能够细心耐心的学习投入,所以大多数女生的性格特点更加符合这一学习要求,外语专业整体出现女生众多,男生较少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学校的不断扩招,每年毕业的人数超过了社会上需求的岗位数量,在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以及女生面临的客观实际问题都限制了女生的就业面,在很多情况下女生一直属于就业较困难的群体,尤其是以女生为主的外语专业在就业中也不占有优势,如何提高外语专业女生的就业优势,就成为了外语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外语专业和女生的客观实际特点,我们要从就业引导教育多方面人手,找到适合外语专业女生就业的教育内容和重点,克服女生的客观实际困难,培养专业性强、工作有担当、责任心强的女性求职者作为高校女生就业的培养目标,就业引导性教育从女生的就业心理、职业技能、道德情操等方面出发,锻炼和培养出得体端庄,懂得注重仪容仪表,自强自信,综合实力较强的女性求职者。

3.就业引导教育对外语专业女生的影响力作用

3.1就业引导教育对专业学科建设的指导

就业引导教育在学生就业领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一项作用在于学生就业的反馈,学生的就业最终是要接受来自社会的检验,学校培育的学生是否受到社会的欢迎是否能够在社会上找到就业岗位,这取决于学校的育人理念和专业学科设置。合理的学科设置能够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员,合理科学的学科设置更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有文化、有能力的工作者。对于外语专业学习,学校在开设专业课程上应有所调整和创新,有针对性的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寻求突破口,找到本专业培养人才的优势,从新型的综合素质培养人才出发,找到本专业的就业优势,从课程设置上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比如以师范为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教育类和师范类的专业培养力度,着重培养其在师范类的竞争优势,专业设置教、学、育为一体,加强外语专业女生的师德、言行教育;针对翻译就业意向的学生,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应加大其口译、笔译的能力提升,着重开设专业过级考试的辅导和培养;对于其他就业意向的外语专业女生应加大其社会实践力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和重点,分年级分学科有层次有重点的将外语专业女生就业逐一进行分层次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根据不同的就业意向学生分门别类的进行专业指导和培养,做到商贸外语、旅游外语、师范外语、翻译外语等共同发展共同培养,培养的过程中做到有重点有特色,及时和社会岗位需求相对应,检验学校的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和科学,是否能够跟上社会的需求和步伐,并且及时调整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3.2就业引导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就业引导教育在理论内容上的延伸,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从知识和实践出发对职业规划对象进行有针对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理论指导,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规划对象的职业概念和内容并进一步加深求职者对职业内涵的理解,并对规划者的职业选择和从业提出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职业生涯规划从人们的兴趣、爱好、气质等因素进行探索,从而依据这些探索得出的结论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认识,并将这些认识运用到就业指导当中。职业生涯规划会帮助你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气质,通过一定的探索,加深你对自己爱好的认识和自我气质的理解和认同,从而帮助你寻求和自己气质相仿的岗位和工作,并将你的爱好引入到你的工作和岗位上,指导工作效率的提升。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生命线理论,将会帮助求职者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时间的有限和短暂性,并帮助求职者学会控制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学会合理和科学的运用时间理念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针对外语专业女生可以充分利用职业生涯规划对兴趣、爱好、气质、时间管理的探索,学会作为当代职业女性应具有的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技能,将外语专业和自己的兴趣、酆谩⑵质等因素相关联和比较,找到生活和专业的结合点、兴趣爱好和职业的结合点、时间规划和人生选择和事业发展的结合点。

3.3就业引导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就业引导教育从其实践意义出发,将指导在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其主要的一项内容。作为将步人社会工作岗位的学生,除了专业理论学习,还需掌握社会实践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具体表现在: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加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除了口语之外,同时要加强汉语表达水平,掌握语言表达的技能,口齿清楚,表达的内容清楚流畅,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用语礼貌。其次,注意加强沟通,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沟通更为重要,外语的学习,就必须学会说话,说会沟通和交流,对于女生来说沟通还要注意尺度和分寸,掌握最佳沟通时机,让中外的语言在合适和恰当的沟通中展现出最好的表达。同时,情感的表达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情感的表达运用的恰当,有时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当代职场女性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情感表达技能,充分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坚强、独立、自信,将新时代职业女性特有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来,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应该掌握中外不同国家的情感表达方式,了解中外文化和情感的背景,做好中外沟通的蛄骸6杂谕庥镒ㄒ蹬生来说,适应新时代的人际关系,外语从业人员应注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作为女性外语从业人员应处理好人际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到有主见懂合作,有想法懂谦虚,敢于展现自我懂得适可而止,有合作敢竞争。

3.4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力作用

就业引导需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做好就业前的各项心理准备。对于外语专业女生来说,首先,要从心理上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要用最好的心态接纳自我,对自我有一个客观的判断,不骄傲自满,不妄自菲薄,爱惜自己,欣赏自己,做一个充满自信的独立女性求职者。在心理上不断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的优势和劣势,正式客观的正视自己的条件,不断探索和激发自己的潜能,找到适合自我的职业道路。就业引导教育在心理教育方面还提出,学会了解他人,能够帮助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外语专业的女生应广开视野,拓宽眼界,以开放的思路调整好外语学习的心态,作为女性求职者应该开阔心胸,了解他人,学习他人,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学会了解他人,接纳不同的声音,学会理解,学会客观的判断选择及做出正确的决定,学会包容和协作,这才是当今在校女生所要不断学习的内容,外语专业的特殊性更加要求学习者要有包容的心态,对外开放的思路和与人协作的精神,这也是就业引导教育中心理引导教育的一项长期和重要的课程。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外语专业不再是吃香专业,就业存在很大的竞争,对于学习外语的女生在就业中的处境就更加严峻和窘迫,如何缓解外语专业女生的心理压力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就业引导教育中应加强女生就业心理的调适,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应重视生命,调整心态,处理好家庭工作的关系,做好克服现实困难的心理准备。

就业好的专业篇8

随着国家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尤其是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还没有做好参与工作的准备,不能承担社会职责,难以掌握社会劳动技能。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能够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就业与创新问题,并且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为大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就业

当前,高等学校在大学生就业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无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导致大学生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影响其进步的问题,基于此,高等学校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创业教育制度,提高其就业指导质量,为学生指明就业与创业方向,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高等学校体育类学生就业与创业现状

当前,在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扩招之后,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加,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因此,体育类专业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随着就业人数增多,竞争情况越来越激烈,再加上岗位供应不平衡,很容易导致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出现问题。2015年相关部门已经了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并且指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2015年学生毕业签约率比2014年低13%。近年来,体育类专业学生就业率较低,无法达到就业与创业需求标准。尤其是在毕业之后,不能根据自身实际优势创业,导致体育类专业学生在就业与创业期间,经常会出现一些严重的问题。

二、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就业管理工作

在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就业管理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确保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效率,达到良好的就业效果。首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得大学生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优化职业规划方案。此时,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发挥自身在团队中的优势。对于就业规划而言,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自我职业评价工作,在就业评估的基础上,达到良好的职业规划效果。其次,在高等学院体育类专业关于就业学科的教师实际工作期间,必须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设置课程体系,保证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高等院校必须在课程设置期间,添加一些实践内容,可以让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使学生在实训期间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不断学习新型的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实践效率,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就是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教学制度,确保可以通过良好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效果,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创业路径分析

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创业问题是当前教师最为关注的话题,教师必须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创业情况,确保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加强创业课程的建设。高等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学生创业课程的建设,确保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创业知识,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创业教学效果。同时,高校体育类专业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完善创业课程的设计体系,在提高学生创业以及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次,培养创业教师人才队伍。在高校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培养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就要建设专业素质较高的创业教师人才队伍,确保其可以有效执行相关工作。高校要培养体育类艺术型的创业教师,在提高其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完善高校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学制度,进而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完善社会评价体系。在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学生创业期间,相关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社会评价体系,确保可以通过评价指标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行业认可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类专业教师必须要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就业与创业体系,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煜坤.我国高等院校体育类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3.

[2]王云辰.安徽省高校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5.

就业好的专业篇9

专业的“冷热不均”,有理性的一面:如果我们把一所高校专业就业的数据和招生的数据来比照的话,两组数据会有很大程度的重合,即招生好的专业,就业情况通常也较好。但也有不理性的一面:有些考生和家长在选择热门专业时,依据的是分数和就业情况,而忽略了“人”的因素,如考生的兴趣是什么?能力倾向怎样?对未来的规划是什么?实际上,这些“人”的因素应该成为选择专业时的首要依据。因为,学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情况与其大学期间的学习经历、学业成就密切相关,而学业成就与其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又呈正相关的关系。例如:经济学专业对逻辑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建筑专业对空间能力要求较高;工科类专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生如果选择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将自己的个性化特质带入特定的情境中,同时情境也会对人提出要求,如果两者能够达到良好契合,个体在这个环境中就会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结果。选择适合的专业,学生会有更好的专业承诺和学习投入,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韦小强(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高考过后,如何选择专业、填好志愿,这是一直困扰考生和家长的问题。实际上,应从两个层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是什么专业是好的专业、热的专业?衡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当前,很多家长认为高收入的专业就是热门专业。虽然这种认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失偏颇。因为,衡量人成功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收入只是一个最基本的需要,还有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要用全面的、发展的、动态的眼光来看待专业的好坏、冷热与考生的将来发展,不仅要符合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且应当密切了解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把专业选择与国家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二是对于专业的好坏、冷热,考生和家长作为个体如何选择?考生和家长要洞悉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支撑考生走上专业岗位后刻苦钻研的“动力源”。要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认识到专业只是实现目标的一个载体。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从容应对专业选择。

@宋健刚(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异步。例如: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青年所选择的大多是文史哲、数理化一类的基础学科,财经、商贸、法律、艺术类专业并非首选。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前者渐渐趋冷,后者人人称道。于是,高校纷纷开办相关专业,不断扩招,但现在也趋于饱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多变复杂,而高校专业设置环节反应相对滞后且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培养周期,势必造成人才和岗位的供需失调、专业的“冷热不均”。第二,专业设置宽度与用人单位认识程度的差异。有的学校着力培养基础扎实、适配度广的通用型人才,专业按大类专业设置;有的学校倾向于培养专业精通,专门对口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专业设置比较细。专业设置过宽,用人单位不了解;专业设置过细,毕业生择业面较窄,会造成某些专业冷热不均。第三,地区发展与人才流向的背离。毕业生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不愿前往中西部地区发展,实际上经济发达地区人才饱和度很高,而中西部地区发展急需人才,毕业生固守一定区域内就业也会造成专业“冷热不均”。

就业好的专业篇10

关键词:女大学生专业就业观

大学生就业观指的是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这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1]。近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快速上升,2012年应届毕业生将会达到680万,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问题尤其突出,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本质上体现为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的目标,带有女性思想、情感、心理、价值观等特点,具体表现在对就业标准、就业态度、就业动机、就业理想等方面有比较明确的看法和态度[2]。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专业类型女大学生的就业观,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女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10年浙江省高校在校的大二到大四的女大学生;无精神疾病;自愿参加。本组人员在年龄、文化程度、民族、文理科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内容

包括面对压力女大学生所采取的态度,女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及其就业倾向、目的、方向和态度等几个方面。

1.2.2自编调查问卷并施测

自制调查问卷并向研究对象发放,共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683份,有效回收率为85.38%。将其划分为艺术、人文学、医学、农学、理学、社会科学和其他等七种专业类型,专业类别组成是艺术类40人(5.9%);医学类161人(23.6%);理学93人(13.6%);农学18人(2.6%);社会科学198人(29.0%);人文学119人(17.4%);其他54人(7.9%)。

1.2.3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整理所得的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不同专业类别女大学生面对压力采取的态度

(见表1)。

2.2女大学生的毕业选择与其所学专业类别的关系

(见表2)。

2.3女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与其所学专业类别的关系

(见表3)。

2.4女大学生的就业目的与其所选专业类别的关系

(见表4)。

2.5女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与其所选专业类别的关系

(见表5)。

3.讨论

3.1不同专业类别女大学生面对压力采取的态度

不同专业类别的女大学生当面临一定的压力时,所采取的态度存在差异。但55.8%的女大学生表示情绪容易波动,但可以调节。20.9%女大学生影响会很大,但不会自暴自弃。19.5%抗压能力很好,认为越有压力越有动力。而只有3.8%会有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自暴自弃,荒废学业、事业。其中,医学、理学专业的学生较其它专业的学生拥有较好的心态,即使受到压力的影响也具有更好的心理调节能力,而农业专业的同学虽不能很好地化压力为动力,但大多能调节好心态。艺术及人文专业的女大学生心理负担重,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心态更容易受压力的影响而变化,后者更易自暴自弃。因此,艺术类及人文专业的女大学生更需要学生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好地调查好自己的心态,从容面对压力,正视现实。

3.2女大学生的毕业选择与专业类别的关系

毕业后,34.3%的女大学生会选择有固定收入的工作,27.1%为了更好择业会继续深造或去考公务员等,而毕业后不想就业(继续深造)、害怕就业(继续深造)、自主创业、暂不就业(找不到合适工作)和其他原因的均在4~10%不等。其中,医学专业女大学生较偏向于继续深造或考公务员,有明确的目标,这可能跟医学专业学生能很好地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关。而农学专业学生在这方面的选择较少,较偏向有固定收入的职业。

3.3女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与专业类别的关系

调查发现,所学的专业类别不会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倾向,72.7%的女大学生就业会倾向于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只要收入稳定,12.4%会听从家庭或他人的安排,14.9%倾向于其他方面,如锻炼自己的能力。研究中的就业倾向实际上是就业方式、就业根据,这些都是自身的原因,与自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有关,为主观因素。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和改变有决定性的影响。

3.4女大学生的就业目的与专业类别的关系

42.8%的女大学生就业是为了保障生活,36.5%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其余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等。其中,社会科学的女大学生多倾向于生活保障;医学专业学生倾向于生活保障及社会需求;理学专业学生倾向于为国家或地方的发展;艺术专业学生倾向于人际交往需求;人文专业学生倾向于社会需求;农学及其他专业女大学生倾向于实现个人价值。

3.5女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与专业类别的关系

调查结果表明,61.4%的女大学生会选择稳定和自己有兴趣的工作,14.2%会跟自己的专业对口,14.6%没有特定的目标。其中,农学和艺术专业女大学生在就业方向上没有特定目标;医学专业学生寻求与自己专业对口、待遇好稳定的工作;社会科学及其他专业倾向于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出现以上的情况,原因可能跟女大学生所学专业的科目、课程量、理论水平要求、生理及心理水平要求、就业范围和就业前景等有关[3]。

4.结论

女大学生选择的专业类别对自身的就业观有一定的影响,但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女大学生不仅要树立合理的就业观,也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其就业期望多数趋向工作稳定或是个人有兴趣爱好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这意味着她们对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更高追求,不过也反应出她们在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时表现出一定的退缩、胆怯心态和盲目的从众心理。女大学生要想在竞争中得到社会的承认,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在实践中学会正确面对困难压力与心理调适的方法,避免工作情绪化,保持自尊自立自强的姿态,并充分发扬自身共事能力强、语言能力好、办事细心的优势,更应该培养个人的进取、竞争、冒险精神和成才、成功、成就意识,主动积极地寻找机会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2]。

参考文献:

[1]王兆珍.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2(4):176-177.

[2]韩新路.女大学生就业观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23(3):58-61.

[3]高妮妮.专业类型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