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52:45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1

[关键词]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改革

引言

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运行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伴随着我国利率化资产管理市场的不断深化,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我国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模式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其改革也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资金的巨大需求,同时,也满足了市场经济体制金融管理的市场需求。许多新型的资产管理模式的出现,为经融机构的持续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一、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内涵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资产管理人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资产管理可以定义为机构投资者所收集的资产,被投资于资本市场的实际过程。金融机构利用自身在人才、技术和信息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借助专业能力和手段进行资产管理,使之保值、增值,保证资产收益的最大化,资产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信托关系。资产管理业务主要有三种:为单一客户办理定向资产管理服务,为多个客户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特定目的办理专项资产管理服务[1]。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不断改革发展,大大提高了市场经济资金的活跃度,加快了市场流通,提高了资金管理的最大额度,提高了金融机构的信用额度,促进了我国金融机构的飞速发展,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自身优势,促进资金在社会和金融市场上的有效流通和运用。

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和企业的资金存量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资金持有者积极寻求有效地投资渠道,以确保资金的保值增值,获得更多财富,而我国金融投资市场的不断完善,为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挑战,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资金管理业务模式的开展和创新。

(1)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市场机遇

目前,我国高度重视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因此推出了一系列有助于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不断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家强调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功能的发挥,监管机构开始重视投资者结构的完善和产品结构的规范,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的各项内容都进行了规范,为整个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创新和行业合作建立了制度保障。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前提下,国家高度重视资本市场虚拟经济服务功能的发挥,这为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创新和发展机遇,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积极创新资金管理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多样的特色服务,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收益和发展。此外,我国金融机构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发展,国外先进资产管理模式的引进,都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2]。

(2)资产管理业务模式面临的发展挑战

我国金融机构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资产管理方面的挑战,严重阻碍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就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宏观金融政策有待完善,对于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缺乏专业认识,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特色不突出,在客户营销、资产管理和投资运作等方面尚未形成品牌特色,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方式和手段不够丰富,服务类型单一,业务受到监管、市场认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停滞,这些都限制了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储备工作没有做好,缺少风险控制的经验,再加上同行业金融竞争的日趋激烈,都是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改革和创新所面对的现状和挑战,与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相比,我国在市场、人才、行业熟练程度、优质客户积累等方面都严重不足,金融机构在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创新以及完善监管体系等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改革和发展

随着我国对基金、保险、证券等行业的关注,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分割局面被打破,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期货、私募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始全面介入资产管理领域,开展竞争,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相互交叉,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业务体系和监管制度,而业务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必不可少,改变传统的资产管理手段和方式,逐步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在金融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争取达到共赢的局面,提高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整体水平,推动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1)创新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在新时代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之下,各大金融机构必须调整战略,积极面对市场竞争,加强不同资产管理者的参与合作意识,实现资产管理业务的持续发展。建立跨系统的资产管理业务联动平台,统一不同公司的数据信息成为进行有效资产管理业务的强有力的工具。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思想,不同金融机构要突破传统,将数据以及决策信息进行跨系统整合,充分融合资产管理业务信息,发挥特长优势,统筹各方资源,不断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学习与合作,进而促进我国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与时俱进,适应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从资产管理的手段来看,面向企业、市场的服务型票据资产管理业务有望成为未来重点,金融机构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针对客户的实际需求,积极进行多种票据资产管理业务。随着票据业务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熟悉并使用票据作为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的重要工具[3]。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已日益成熟,其应用应经得到广泛普及,为众多金融人士所接受,也确实为金融业的发展创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的来源特点和经营宗旨是适当采取以负债为主导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将负债的安全性要求、流动性要求、收益性要求、风险承受能力及偿还期限放在首位,根据负债的要求特点进行资产的最优配置,让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业务模式既能灵活地捕捉投资机会,又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改变传统的模式观念,积极创新,开拓丰富多样的资产管理业务手段,推动我国金融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加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督管理

加强资产管理业务的管理和监督是金融机构创新以及适应我国经济变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促进资产管理业务模式的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应放在首位,积极培育熟悉跨领域资产管理业务的金融人才,加强人才培训,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经验和业务模式,做好投资者教育,只有投资者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了,整体资产管理环境才能够有效地得到改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宏观金融市场的监管体系,构建有利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改革创新的监督环境,为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提供更多的监管激励和更为严格的监督与规范,创新金融监管方式,提高资产管理业务监管标准,严格规范管理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提高运作效率,使我国金融资产管理更加成熟,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结语

在我国金融脱媒化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下,金融机构传统的资产管理业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大众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创新资产管理模式是适应金融市场发展变化的具体要求,有利于促进我国金融机构的有效管理和高效运营,积极适应企业公司的庞大资金要求,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市场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付少琼,朱颖英.国内证券行业现状与创新业务开展建议[J].经济视角,2012,(04):90-92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2

关键词:资本运作模式资产管理;运作模式;研究

完善的资本运作模式可以促进组织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资本运作模式,并加以利用,使它很好地为组织金融资产管理做出贡献,获得更多的效益,同时提高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水平,这也是我国目前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金融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的步骤

金融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的步骤,分为如下几步:(1)对组织资产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2)处置并及时备案组织的资产;(3)接受委托,对组织资产进行购买,并完善备案;(4)根据完善后的备案对资产进行处理;(5)获取对资产处理的利益。

二、组织价值评估

1.评估组织价值的意义

组织自身的价值可以通过一个完善的资本运作模式来实现,由此可见必须对组织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进而提高组织自身的价值,由此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2.对组织的价值进行评估的原因

确保组织能够有足够的资本进行对外合作的基本方法就是组织价值的评估,组织价值评估,同时也让组织在与其他主体进行合作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利益。

3.分析组织价值评估的技术

现在有多种实现组织价值评估的方法,其中有资产现金的流量评估技术、加和法评估技术,这些组织价值的评估技术,不仅能够减少影响组织价值的不利因素,还可以让组织对自身的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带动组织的发展,使组织产生更多的效益。

4.评估组织价值的具体方法

衡量组织自身价值是重要的财务性能指标。在对组织价值进行评估的时候,不仅需要对组织的财务性能指标进行权衡,还要对组织各方面的价值,进行综合的评估,从而确保组织整体价值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可以采用平衡计分法,平衡计分法这一评估方式的理念是对组织各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从而得出组织整体价值评估的数据。对组织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对组织的财务进行分析和评估,对组织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客户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等等。对财务进行分析评估,这种评估主要包括组织资产的目前状况,组织有没有能够创造资产的能力,以及组织的资产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对组织的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重点观察组织当前的营销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对市场进行开拓的要求。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评估,分析组织自身的管理能力能否达到客户的需求。

三、对组织的资源进行综合处理

组织对自身的资源进行综合处理,并以此来实现组织价值的提升,这就是资本运作的实际意义。资源的综合处理分为两部分:组织外部资源的处理和组织内部资源的处理。组织内部资源的处理和组织的资产相关,因此,它的处理具有很高的控制性,处理的成功率高,一旦成功效果会十分显著。相反,组织外部资源的处理,就没有那么高的控制性,如组织外部资源的处理能够成功,那么它将给组织带来更多的利益。

综合处理资源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包括:收购、被收购、兼并、被兼并、资产剥离、债务剥离、股权置换债权、置换股权与债权置换等等。我们要充分运用资本运作这一工具,进行内外资源的整合。对组织资源进行处理的办法多种多样,比如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对资产进行收购,对资产进行分离,对股权进行购买等等。

由现代价值理论可知,组织的经营过程是由各种价值流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文化流等构成的价值链。对于不同的组织,其在价值链中的价值优劣势也各不相同。资源整合的本质就是通过组织间价值流的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更高的目的。因此投资方应积极协助配置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进一步强化战略价值流或弥补虚拟价值流,赋予组织新的生命,从而提升组织的自身价值,这也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责任所在。

四、提升组织整体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在资本运作中占主导地位。人力资源在组织经营过程中,随着组织的改变而随之发生改变。其员工的能力可以动态转变为资本,员工在资本运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参与组织的改造,资源的处理,培育新一代上市公司的活动,因此,资产管理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包括:组织经营、资本运作、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人才。而且,资本运营又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作,也就要求员工知识结构是复合的,能够做到一人多用。此外,人力资本运作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文化输出和渗透,这就要通过多种机会例如会议、培训等,向相关人员如其他投资者、董事、组织管理人员,传达本组织的经营文化、经营理念等,让其成为重要的支持者和拥护者,从而一起努力完成资产管理与资本运作的使命。综上所述,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组织价值的高低。

五、充分重视组织财务管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日益活跃,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特别是在近些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推进,国内的市场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组织作为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构成,其发展也会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势,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实行一系列有关运作机制、经营管理、管理机制、项目管理、经营目标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其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事业单位为例,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制中一种特殊的组成,其运营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经济利益,而重要的是应该发挥其社会职能,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基于此,只有不断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发展的成效。

六、将组织培育成一个上市公司

组织在不断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自身的资本价值也随之增强,那么就有必要将组织培育成一个健全的上市公司,只有这样才能让组织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资产市场具有极高的流动性。目前看来,某些上市公司就有将资产抵押出去的组织,但是他们自身的价值却没有一丁点的减少。由此可见,提高组织自身资产的流动性,是完善资本运作最好的方法,也就是把组织培育成一个上市公司。

综上所述,金融资产管理和资本运作是组织实现自身价值提升最直接的方法。资本运作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工程。由此可见,将资本运作变成一个完善的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组织自身的价值,还可以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林山.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社出版企业的资本运作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15);113.

[2]吴小华.eVa与平衡计分法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估[J].会计师,2013(21):163-164,170.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3

【关键词】地方版amC;融资模式;不良资产

【中图分类号】F83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937(2017)03-0075-04

一、地方版amC由来

(一)当前我国不良资产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为剥离中行、农行、工商、建行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成立了东方、华融、信达、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均拥有金融牌照。截至2008年末,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国有商业银行共收购政策性债务超过2.56万亿元,主要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央行贷款、发债等[1]。2008年,我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的低位运行开始进入长期的结构性转型和升级阶段,为此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快速攀升,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的快速攀升,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金融环境[2](图1)。

(二)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由来

为化解地方不良资产,优化当地金融环境,2012年2月,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规定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参与本省范围内不良资产处置转让工作。随后,银监会先后分三次批准设立江苏、浙江、安徽、广东、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福建、辽宁、山东、湖北、宁夏、吉林、广西15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3](具体如表1)。

总体上新设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第一批成立至今也仅两年时间,业务模式和体系大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

二、当前地方版amC主要融资模式及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对比

(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融资模式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因政策使命而成立,筹资渠道也非常畅通,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原始资金

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财政部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亿元资本金,央行发放了5700亿元的再贷款,四大资产获准向对口国有商业银行发行了固定利率为2.25%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这些资金主要向中、农、工、建四大行收购1.4万亿元不良资产[4]。

2.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一直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筹资渠道,但随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集团化发展,银行融资占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外融资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由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aaa信用级别,银行借款的利率一般都在基准利率以下。

3.金融债

随着业务市场化的拓展,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规模逐渐壮大,资质提高,开始寻求市场化筹资渠道。2013年华融资产获批发行120亿元金融债,期限分别为3年和5年期,票面利率分别为5.55%和5.66%;2014年9月10日,长城资产首次在香港成功发行5亿美元金融债券,债券票面利率2.5%。金融债的l行优化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推动了其市场化业务的发展和金融创新。

4.信贷资产支持证券

随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信贷资产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其筹资的重要创新手段,如2014年初东方资产发行了8.074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华融资产发行了12.38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长城资产发行了12.12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它们的票面利率均为4.5%左右。

5.战略融资

战略融资是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工作,信达和华融已经完成了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获得了充足的长期发展资本,长城和东方资产的“引战”工作也已经接近尾声。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引战”目标主要集中在国内大型保险资本、全国性金融控股集团以及国际大型投行机构。

6.体系内筹资

随着内部金融主体的日益多元化,特别是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子体系的构建,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内部融资创造了便利条件。目前,内部融资逐渐成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筹资的重要渠道。

7.ipo融资

信达资产管理公司2013年在香港主板上市,筹集资金约156亿港元(如表2)。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15年在香港主板上市,其他两家资产管理公司也制定了近期上市融资的计划,以期通过资本市场的低成本融资为其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持。

得益于通畅的筹资渠道和多样化的筹资模式,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灵活安排融资结构,随时为其业务发展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并且做到按需融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率[5]。

(二)地方版amC现行主要融资模式

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大多成立时间较短,信用级别较低,因此基本都采用“银行借款为主、股东短期资金支持为辅”的筹资模式。部分转制设立的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正在探索债券等融资渠道。现行主要融资模式如下:

1.银行借款

对于成立不久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业务体系尚未形成,自身信用级别不高,主要采用股东保证担保的方式或股权质押担保的方式向银行融资开展业务。此类融资方式成本较低,但受制于股东的各项规定,有天花板效应。

对于成立时间较长,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的资产管理公司,则逐渐开始采用信用借款的方式为业务开展提供融资支持。此类方式一是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为同期贷款利率上浮一定额度;二是融资规模依然有限,不能满足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2.其他融资方式

一是股东增资,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股东大多为省市级政府投融资主体,资金实力雄厚,一般会根据需要适时向资产管理公司增资,以便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二是发债融资,发债融资需要发债主体有一定的实力,包括业务规模、盈利能力、信用评级(一般aa及以上)等指标都需符合要求。截至目前,只有浙江浙商资产管理公司于2015年7月成功发行了20亿元非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此举是地方版探索融资模式的一大创举。

总体上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由于规模较小,业务发展体系尚不完善,筹资模式相对单一,筹资成本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高。短期看资金规模可以支撑其业务的发展,但随着业务不断发展,资金不足与业务发展的矛盾将逐渐体现,且短期融资与不良资产处置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契合度低,即业务发展与筹资发展的协同性要远低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三、地方版amC融资的劣势与优势

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比,地方版amC融资的劣势和优势均相对明显。

(一)劣势

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相比,地方版amC融资的劣势主要为以下方面:

一是地方版amC没有金融牌照,不能发行低成本的金融债,不能与金融机构开展同业借款,只能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常规融资模式融资。

二是地方版amC成立时间较短,业务模式不完善,资信等级不高,不利于其获得低成本的融资。

三是管理资产有限,创新融资缺乏基础资产支撑。在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日益盛行的情况下,地方版amC因管理资产不够,无法形成充足有效的基础资产池,因此发行证券化产品融资存在障碍。

四是体系不够完善,无法充分利用内部合力。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信托、保险、资管等在内的完整体系,内部资金的调配与利用效率高。在这方面,地方版amC尚未起步。

(二)优势

尽管地方版amC融资存在诸多劣势,但其优势也相对明显:

一是股东资质雄厚,担保融资能力强。地方版amC的出资人绝大部分为省级投融资平台,还有部分为央企或大型民营企业,实力雄厚,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版amC的资信等级,还可以为其银行融资提供担保支持。

二是业务形式灵活,便于开展项目融资。地方版amC因业务模式灵活,在收购银行不良资产时,方便与银行开展“互助”模式,即银行向amC发放低成本贷款,amC用该笔贷款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这种模式可以把银行与amC的利益较好地捆绑在一起。

三是根植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地方版amC以本省的金融机构为服务对象,一般都会得到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在司法、财政补贴、税务等方面的支持比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要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版amC的融资能力[6]。

四、地方版amC融资模式探索

资本或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脉,对于资本密集型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资金的充足是其发挥“化解地方金融不良资产,优化本省金融生态环境”使命的重要保障[7]。因此,探索并扩大融资渠道,获得充足资金,缓解业务发展的资金瓶颈,是地方版amC发展的重中之重。结合目前资本和金融市场发展体系、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模式,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向着手探索符合地方版amC的独特融资模式[8]。

(一)业务融资

对于成立时间相对较长的资产管理公司,由于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相对成熟,与银行关系稳定,可考虑在开展不良资产收购的同时,获得目标银行与收购价款等额的优惠借款,为特定资产的处置提供资金支持。这种方式称为业务融资或项目融资,此种模式不仅可有效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矛盾,而且可以将项目的风险与银行的利益有效地捆绑,迫使银行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更加积极和务实。

(二)发债融资

尽管目前仅有一家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成功进行了发债融资,但发债融资是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一个较好渠道。发债融资有如下好处:一是融资期限灵活,可以更好地与资产处置的期限相吻合,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二是发债融资有利于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信誉,提升公信力,便于业务的拓展。但发债融资需要一定的条件,成立满两个完整财务年度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尝试。

(三)利用地方政府资金

银行不良资产的持续攀升会严重影响地方政府的金融等级和政府平台的融资能力,因此地级市政府对于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拥有较强的迫切性和积极性。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可加强与地级市政府合作,通过少量出资,发挥自有资金的杠杆效应,发起设立不良资产处置基金或公司的形式,专门开展当地的不良资产经营业务。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资源和资金优势开展不良资产业务,必将成为地方版amC筹资与业务协同发展的重要模式。

(四)公众筹资

随着不良资产市场的逐步扩大,同期金融和资本市场投资渠道短期内却无法畅通,大量社会资本(包括企业和自然人)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不良资产处置行业。为此,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可充分利用社资本的力量,参与到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由于不良资产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单一的社会资本直接参与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可以通过一种合理的通道参与其中,如通过信托、资管、基金等,这种通道模式大体结构如图2所示。

公众筹资的好处:一是模式灵活,可以有效区分和设置投资对象;二是受众广,可以获取任何投资对象的资金;三是风险可控,资金与项目紧密结合。该种模式主要的弊端为:一是社会投资人对不良资产行业的认识不充分,投资信心不足;二是筹资的成本较银行信贷融资的成本略高。

(五)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是目前异常火爆的融资方式,自人民银行放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后,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成为当前流行的融资模式。但是对于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由于持有的都是不良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尚需解决如下障碍:一是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问题,资产证券化必须满足稳定现金流要求,由于不良资产处置的现金流极不稳定,因此需配置一些经过特殊处理的拥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放入资产池;二是时间搭配问题,不良资产处置的正常期限一般为2―3年,因此资产证券化的存续期也应保持在这个时间区间,时间越长,融资成本越高;三是基础资产的问题,因地方版资产管理公司目前存量资产较少,而资产证券化要求拥有一定规模的基础资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上述障碍解决之后,不良资产的证券化可成为地方版amC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

五、结语

地方版amC作为各省资产管理的“巨鹫”,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必须以强大的融资能力作为支撑,如此才能提高资产管理与处置的能力,才能有效地配合各省金融环境的优化与经济转型的升级。

地方版amC的融资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融资计划和融资模式。对于第一批已经运作成熟的资产管理公司,可考虑在银行借款基础上增加公司债、社会融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筹资,优化公司的资产结构,放大资本的杠杆。对于运作初期的地方版amC,则主要考虑股东担保融资、股东增资、项目融资等方式融资。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债和资产证券化是地方版amC未来融资的主要创新模式,需要尽快突破障碍,积极尝试。特别是在资产证券化方面,地方版amC可探索联合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模式进行融资和业务创新,即几家amC共同提供基础资产和流动性支持来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可以有效避免基础资产不充分、评级不高的问题。总之,多元化融资是地方版amC融资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杨,刘少杰,等.2015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市场大波动中的洗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20-49.

[2]曹森,刘西敏.资产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18-45.

[3]倪剑.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监管研究[J].上海金融,2015(1):49-53.

[4]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和发展课题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和发展[J].金融研究,2006(4):31-39.

[5]佟铁成.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若干国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的比较[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6]董红晔.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管理会计应用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16(16):30-32.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4

[关键词]影子银行;资产管理业务;通道

一、引言

影子银行体系是理解现代金融市场功能的一个重要维度。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由保罗麦克利雷[1]在美联储年会上提出,又称为平行银行系统,影子银行具有流动性转换、高杠杆、不受监管的特征。徐军辉[2]认为中国的金融创新不足,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与利率双轨制有关,形成套利空间。对中国影子银行特征较为系统的研究则以殷剑峰和王增武[3]、孙国峰和贾君怡[4]为代表。殷剑峰和王增武[3]将影子银行分为“银行的影子”和“传统的影子银行”,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主要以“银行的影子”为主,是银行主导下间接融资的自然衍生,而美国则以“传统的影子银行”为主,是市场主导下直接融资的自然衍生。孙国峰和贾君怡[4]从货币信用创造角度,认为“银行的影子”是银行以其他金融机构为通道,能够创造信用货币但未计入贷款科目下,而“传统的影子银行”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作为银行通道主动开发金融产品,表现为货币转移。由于数据不透明,对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大部分文献集中在2013年前后。存在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中影子银行规模等于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承兑汇票加总,代表文献是李扬等[5]。第二种方法是李建军[6]从信贷需求角度间接测算了包括民间金融、地下金融、住户内部借贷活动在内的未观测信贷规模。第三种方法是殷剑峰和王增武[3]测算的影子银行规模等于银行表内同业业务净值。三种方法中,第一种是监管当局最常用的方法,第三种是建立在货币理论基础上,更加有说服力。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测算的影子银行规模体现了对银行表内的监管趋势,忽视了非金融机构主动管理的影子银行规模;第二种方法中,测算的非正规金融与影子银行不属于一个层次。2017年11月一行三会联合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影子银行业务的范围是以资产管理业务(下称“资管业务”)为表现形式,同时,2012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成立,资管业务数据逐渐充实,为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二、中国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

次贷危机以后,中国的影子银行即有银行自身的创新,比如银行理财产品、票据融资、同业代付等,也有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的创新,比如银信、银证、银基、银保合作等产品。总体来看,存在两种运作模式。

(一)通道业务模式

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签订“通道协议”,通过同业借贷和同业投资科目向非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或者购买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计划,投向银行指定项目,比如贷款、票据等等。在通道模式中,非银行金融机构只作为通道方,而资管资金的管理、运用和处分均由银行决定,且风险全部由银行承担,这样容易导致表外风险表内化。

(二)资金池资产池模式

资金池资产池模式简单的概括为“多对多”,即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不是一一对应的。该模式的特点是滚动发行、分离定价、混同运作、多层嵌套和刚性兑付。滚动发行是通过不断的募集短期资金投资长期资产;混同运作是资管计划未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分离定价是资管计划未合理估值,脱离对应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多层嵌套是资管产品之间相互投资,比如a机构的资金池投资B机构的资金池或资产池;刚性兑付是发行人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的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资金池资产池模式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一方面,刚性兑付导致资管产品对存款形成替代,造成货币供应量的波动,表外风险表内化;另一方面,多层嵌套造成资金空转,拉长融资链条,抬高企业融资成本。

三、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框架

从影子银行业务的角度,中国的影子银行总规模等于各类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规模之和。截止到2016年,中国的资管规模已经达到了102.36万亿,是社会融资规模的一半以上(65.62%),远高于李扬等[5]所测算的10%比例,与人民币信贷的比例达到了96.02%,是债券托管余额的2.02倍,股票市值的2.34倍,表明资管产品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进一步地,将从资管产品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个层面对总规模进行分解,分析被忽视的“传统影子银行”规模的增长趋势以及对空转规模的测算。

(一)资产管理业务资金来源方的测算

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受托方,受托资金来自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按照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管理资管产品中的地位,存在以下等式:影子银行规模=资产管理规模=主动管理规模+被动管理规模(通道规模),资管产品中主动管理的规模始终高于被动管理,且两者的差距在拉大,表明回归资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监管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通道业务并未完全消除,且在“钱荒”以后出现加速现象,与殷剑峰和王增武[3]测算的银行表内同业规模明显受监管影响的趋势不同。可能是2010年以前银信合作是主要通道,2011年以后,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替代信托公司成为新的通道,其增长规模速度已经远超银行表内同业规模,可能是金融机构为了规避同业监管,采用更加复杂的通道合作模式和资金池资产池模式,以掩盖真实的通道规模。

(二)资产管理业务资金运用方的测算

按照资管产品是否投向实体部门,则有以下关系:影子银行规模=资产管理规模=投入实体规模+投向金融机构规模(空转规模),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影子银行规模与银行表内监管一致,比如,2012年银监会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监管,此后票据规模大幅下跌。投入实体的资管规模在2011和2015年出现两次加速增长,可能与2012年各类资管机构获得全牌照,2012年扩大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批准期货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的试点资格,放开基金子公司的设立,扩大了非标融资市场有关。尽管如此,也不能忽视2015年影子银行空转规模加速的事实,表明尽管2013年以后陆续禁止银信合作、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展的资金池业务,但空转规模并未减少,占比反而在提高。

四、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展望

2017年11月一行三会的《指导意见》中对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态度是支持和规范。第一、支持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资管业务,逐步消除通道业务和多层嵌套。通道业务出现的原因是为了规避监管或者部分小银行委托更加专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理财资产,使得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发展速度与风控水平不匹配,违规加杠杆、加链条和监管套利等行为,扰乱了监管秩序。2015年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纳入存款口径,表明通道业务已经纳入到准备金缴存范围,但目前试用的准备金率为0。未来,对通道业务的监管将更加彻底,要么支持主动管理的资管业务进而逐步取消被动管理的通道业务,要么缴纳准备金,充实资本,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第二、回归资管业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实行穿透式监管。资金池资产池模式中隐藏的风险要远远高于通道模式,因为其复杂的交易结构,无法进行穿透式监管。《指导意见》中对资管业务的监管体现为禁止滚动发行、分离定价、集合运作特征的资金池业务,对每只资管产品的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延长最短期限至90天以上,以及打破刚性兑付,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本质。从监管趋势来看,未来对资管业务的监管将实行跨机构的混业监管模式,穿透式的监管有助于将资管业务纳入到宏观审慎框架中,最终资管业务将逐步进入全面监管时代。

[参考文献]

[1]paulmcClleuy.theShadowBankingSystemandHymanminsky’seonomicJurnecoy[R].theResearchFoundationofCFainstitute,2009.

[2]徐军辉.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发展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财经科学,2013(02).

[3]殷剑峰,王增武.影子银行和银行的影子: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评价(2010—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孙国峰、贾君怡.中国影子银行界定及其规模测算———基于信用货币创造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5(11).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5

1.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本文手工收集深沪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2007-2010年年报中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公司。剔除财务数据缺失以及利润总额为负的样本公司,共收集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为1436家,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1266家。

1.2模型设计与变量选择目前国内用于解释盈余管理动机的文献均机会主义观点展开的。因此本文参考吴战篪等(2009)[5]的盈余管理指标,将“利润平滑”作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在此基础上分别设计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模型。模型(1)选取持有可供出售金融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2)选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公司,检验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模型中被解释变量inv表示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比重,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主要变量的含义如下:inv主要描述金融资产已实现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总额的影响。由于上市公司对投资收益附注信息的披露存在较大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无法区分,因此本文借鉴了牟韶红(2010)[1]的指标选取方式,采用扣除联营和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后的投资收益作为替代数据。tfu和Sfu表示金融资产未实现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当期发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之前为金融资产的未实现收益,一旦处置便转化为已实现收益。因此,我们预期已实现收益与未实现收益存在负的相关性。tfa和Sfa用于衡量两类金融资产四个季度之间的波动,表明金融资产存在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这些变化都会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波动性越大,可能越与本期内的数量变化有关,即本期发生出售或购入比较频繁。此外,借鉴大多数文献普遍做法,本文其他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风险水平、是否同时持有另一种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年度变量以及行业变量。

2实证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回归模型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2列示了各组样本的回归结果。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盈余管理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公司通过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同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指标Sfu显著为负、季度波动指标Sfa显著为正,表明当期存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出售或购入行为,这些变化间接地影响到已实现投资收益的大小,即本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越频繁,产生的投资收益占利润的比重越大。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变量em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盈余下滑的上市公司利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实施了以“利润平滑”为目的的盈余管理。但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季度波动指标tfa并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并不存在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调节其已实现收益行为。因此我们得出,上市公司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已实现收益进行盈余管理,但是并没有通过频繁买卖交易性金融资产“实现”收益。与此相反,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未实现收益不直接体现在利润表的损益科目,因此上市公司会通过频繁买卖可供出售金融“实现”收益,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结论和启示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6

关键词:产业基金;会计若干问题;探析

一、产业基金概述

(一)产业基金的定义

我国目前还没有对产业基金的定义做出明确统一的界定,本文可以根据《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产业投资基金的定义对产业投资基金进行描述,产业基金是一个对还没有上市的企业进行提供经营管理服务的利益共享和股权投资,共担风险的集合投资制度,也就是基金公司是由大多数投资者发行基金份额而设立的,基金资产由基金公司出任管理人或者另外委托基金管理人来管理。

(二)产业基金的特点

产业基金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不同,它是将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在投资前产业基金筹集资金的形式是权益资本,然后再将筹集上来的资金投入被投资企业,因此可以说利润的来源不是分红,而是自己的资本利得。

市场化运作是产业基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产业基金会涉及到很多个当事人,例如基金管理人、基金股东、基金托管人等。

产业基金与其他单纯的投资行为的区别在于,它可以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多方位的管理型服务,将被投资企业的优势和自己的优势进行融合,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将资本运营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三)产业基金的分类

(1)按照基金的设立方式不同划分。主要可以划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产业基金。

(2)按照基金的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为:契约型产业基金、公司型产业基金、有限合伙产业基金。

二、产业基金的运作与会计问题

(一)产业基金运作过程的分析

产业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一般会经历筹资、投资、推出三个阶段。

首先在筹资阶段,筹资的规模是由产业基金的投资规模决定的,应该在投资前,确定最低筹资规模,筹资规模的确定要坚持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筹集资金的来源主要可以来自于证券公司、国有企业、政府资金以及境外资金等。

其次产业基金在筹集大量资金后,必然将对投资的项目和企业进行研究,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要考虑以下三点:

(1)具备规范的法人责任制和产权清晰。

(2)是国家政策的主要支持项目。

(3)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

再次产业基金在退出阶段要考虑到退出的时机,需要考虑到一些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包括了产业基金存续期、投资协议、产业基金偏好等;宏观因素包括了经济周期、证券市场活跃程度、相关政策法规等。

(二)产业基金运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产业基金管理公司的风险分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接管基金后一般会面临两种风险:一种是由于自身不规范行为引起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另一种是由于投资对象价值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三)产业基金投资过程中的财务控制

产业基金在投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项目的筛选、评估、交易设计、投资后管理。首先在项目筛选阶段,产业基金需要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特别是在财务上、技术上的可行性,要求披露被投资企业的商业信息,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情况;其次在项目筛选阶段过后,进入了评估阶段,产业基金要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评估,主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评估、技术评估、财务评估、退出方式和管理团队能力的评估等;再次在交易设计阶段,产业基金应该对被投资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并与被投资企业协商一致后,签订合同确定被投资企业的产业基金;最后在投资后管理阶段,被投资企业必须接受产业基金和外部中介机构的监督。

三、我国产业基金的发展趋势

(一)产业基金将成为企业新的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但是银行贷款有比较明显的政策性和利益性,因此有的产业并不能取得银行贷款。但是一些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经营变数大、规模较小、风险大等经营特点,很难获得融资,因此产业基金可以解决投资和融资难的问题,它成为了沟通融资和投资之间的桥梁,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产业基金,将资金交给产业基金来管理,在投资的过程中产业基金可以为企业提供增值型的服务,并对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可以为融资企业提供更好的经验和技术,有利于融资企业的发展。

(二)ppp融资模式的引入

ppp融资模式是指政府部门与民营企业相互合作的模式,是公共联合供给方式之一,它的实质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项目的需求,首先由政府部门或者是公共部门提出具体建设某项项目的建议,然后通过竞标或者是招标的方式来选择私营资本进行合作,私营资本主要负责项目的设计、建设、生产、营运和维修等工作,最后私营资本从公共部门获取相应的收益作为回报。

在ppp模式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地方政府并将其纳入到ppp框架的各个项目公司,具体基建项目的设计、建造、运营由各个项目公司负责,各个项目公司可以由政府授予一定期间的特许经营权。

ppp模式下产业基金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引导资金由省级政府层面出面成立,金融机构资金受到其吸引,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的母基金。采用这种模式政府对金融机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隐形担保。

(2)有限合伙基金由金融机构联合地方国企发起,一般来说Lp优先级是金融机构,Lp的次级是地方国企或者公司,股权投资管理人由金融机构指定做Gp。采用这种模式是由金融机构作为整个融资机构的主导。

(3)产业投资基金是由有建设营运能力的实业资本发起的,一般来说这些实业资本是具备一定的建设营运能力和资质,在与政府达成协议之后,通过联合银行金融机构的方式成立有限合伙基金,实现项目的对接。采用这种模式下的产业基金是由一定有实力的实业资本发起的,可以通过杠杆的形式提高Roe。

由于产业投资基金有一定的期限性,但是从周期上看ppp模式却可以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参与ppp模式的产业基金的退出需要多种方式,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股权回购转让、资产证券化、项目清算。

四、总结

综上所述,产业基金是顺应我国经济结构改革的一种新型金融投资工具,它不同于其他企业运作流程,在财务处理上是有一定特殊性的。产业基金的发展是需要政府的支持的,因此只有形成基金管理者、基金投资者、基金托管者和监督者在内的有机整体,才能促进我国产业基金的不断发展壮大。(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康锐;论中国航运产业基金的法律约束与制度创新[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7

关键词:银信合作;创新;信托受益权业务;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13)06-0025-04

一、银信合作业务的创新——信托受益权业务

(一)银信合作业务的兴起

尽管还处在分业监管体制下,中国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趋势已经出现。受监管体制所制,这种综合化经营的模式并非体现为机构整合的主导方式,而是体现在微观业务层面的跨界合作。由于信托公司是一个实质上的全能性金融机构,而银行虽然受到严格的分业监管,但网点和客户数量众多,有终端优势。两者优势互补。由于可以为银行盘活存量资产、拓展中间业务、丰富创新型投资品种、满足客户理财需求等方面提供支持,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综合经营运作,为商业银行模式转变提供途径。在银行监管约束、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和利率市场化下和金融脱媒趋势下,银信合作成为银行贷款之外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一种方式。因此。银信合作业务一经诞生。就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在银信合作业务的推动下,到2013年一季度末。信托业已经从众多金融子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资产规模达8.73万亿元的中国金融业第二大子行业。

银信合作是指银行将自营或理财计划项下的资金交付信托,由信托公司担任受托人并按照信托文件的约定进行管理、运用和处分的行为。银信理财合作的资金运用方式包括:贷款、股权投资、银行信贷资产受让、银行票据资产受让和应收账款受让等。

银行和信托公司的大规模合作,始于2006年5月国家开发银行和民生银行的理财业务创新。民生银行发行理财筹集资金,通过委托成立单一资金信托的方式,将理财资金投资于平安信托的一款贷款资金信托计划。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在贷款到期日履约发放后续贷款,为贷款人提供充足的还款资金,并负责贷后监控和管理。在贷款人违约时,按照合同约定有权直接扣收还款资金,确保贷款安全。

由于银信合作可以腾挪出贷款额度,且可绕过利率管制。吸引了众多银行纷纷效仿。从2006—2009年,各行发行包括信托贷款和和在内的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共6132款。此后,银信合作规模迅速上升,到2010年8月,银信合作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在这种背景下,银监会发文要求商业银行将理财资金通过信托发放信托贷款、受让信贷资产和票据资产在2011年底转入表内,并按照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同时大型银行按照11.5%、中小银行按照10%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计提资本。此后银信合作进入了一个相对低潮期。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占有理财产品总数的比重从2009年的54.95%下降到2010年的37,07%和2011年的32.2%。

(二)信托受益权业务创新

信托受益权是指受益人将其享有的信托受益权通过协议或其他形式转让给受让人持有。信托受益权后,受让人替代转让人享有已经转让的受益权。作为一种财产权,转让后,受让人即可获得信托利益,获取信托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在信托业务中享受信托利益的权利。

银监会“72号文”出台后,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合作需要寻找新的合作模式。信托受益权业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而在2011年8月央行要求票据业务保证金缴纳存款准备金及2012年初同业代付监管新规等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后。银行通过票据融资和同业代付发放贷款的通道也变得狭窄。使得银行有动力通过创新同业业务降低信贷等高风险权重的资产规模。另一方面,监管层对贷款投向的限制使得资金需求方只能创新融资方式。

银行、企业、信托公司均有动力参加并推动信托受益权业务的发展。发起银行、信托公司、过桥企业均获得手续费收益。同时将自有资金投资于信托受益权产品的银行则仅需要记入同业资产项目,而且其收益率能大幅高于其他同业资产的收益率:而融资企业在银行信贷额度紧张或投向受限的情况下获得了资金。

这样,信托受益权业务替代信托计划,成为主流的银信合作方式。在这一业务的推动下,2012年6月,银信合作产品占理财产品比重就迅速回升到36.73%,7月又进一步升至40.58%。据估计,截至2012年底,国内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信托受益权规模已达8000亿元。其中,兴业银行2012年中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加“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加“应收款项类投资”中的信托受益权总计2816.07亿元,较年初增长36.66%,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收入达216.32亿元。

二、信托受益权业务模式研究

总的来说,信托公司和银行间的信托受益权合作方式主要有理财和银行自营资金投资两大类。

f一)理财模式下的信托受益权合作

银行在理财模式下与信托公司进行信托受益权合作,有两种模式。

最常见的是信托受益权的“过桥”模式。兴业银行较早采用了这种合作模式。这种模式下。首先是信托公司通过设立单一资金信托计划的方式向企业发放信托贷款。银行通过理财计划投资人筹资,再将理财计划筹集的资金向信托公司购买信托受益权。在这种模式下,信托计划委托人在整个交易过程中起“过桥”作用。目的是使银行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不再是银监会禁止的信托贷款,而是信托受益权。

图1信托收益权的“过桥”模式

这实质上是银行通过理财方式对融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拟对融资企业贷款的银行。信托计划委托人和信托公司都起的是通道作用,并凭借通道服务收取手续费。从银行账务处理的角度来看,如理财产品被设计成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理财资金投向对应的资产就被计入表外,而如果理财产品被设计成保本型,理财资金投向对应的资产则被记为同业资产。无论是哪一种设计,都不占用银行的信贷规模,规避了监管。

另一种模式是财产权信托计划受益权模式。与理财购买信托受益权模式不同,采用这种模式与信托公司合作的主要是中国工商银行。

所谓财产权信托计划受益权模式,指的是融资企业以自身财产委托信托公司设立一个财产权信托计划,该信托计划的受益人为企业本身,同时将财产过户到信托公司名下,从而获得对信托财产的受益权。由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募集资金从而受让融资企业的财产权信托计划受益权。在这种模式之下,融资企业实质上是以财产质押融得所需资金,银行则是以理财的方式完成了对融资企业的融资,规避了信贷监管政策。

图2财产权信托受益权模式

以上两种模式仅为理财资金对接信托收益权的基本模式,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往往根据实际情况衍生出多种业务形态。例如,财产权信托计划中的财产。可以是融资企业所拥有的物业收租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收益权;也可以是土地、房产等实物。在银行理财资金来源端,既有银行自己发行理财筹资资金,也有通过出售同业理财,从他行获得理财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式。

(二)银行以自营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

这种模式下的合作一般以买入返售三方(或多方)合作的方式实现。一般是信托计划委托人(银行或信托公司)以自有资金委托信托公司设立单一信托计划,以委托资金对融资项目进行融资,并取得该信托计划项下的受益权:银行即期受让投资方银行所享有的受益权,同时,回购方银行承诺在定向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到期前远期受让(回购)乙方持有的受益权,这样,上述银行就成为了买人返售方。有时,在回购银行的回购承诺之后,还有一个托底银行则通过承诺函、补充协议等对基础资产的偿还性进行“暗保”,为回购方银行的远期受让承诺提供风险兜底。这种模式下,托底银行一般为基础资产的所属行。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一个主体可能身兼其中多方角色。这样,业务模式也体现为多种略有差异的模式。

图3

自营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模式

这种同业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模式的实质是托底银行对融资企业的授信行为。但由于存贷比限制、资本充足率限制等原因,托底银行没有足够的信贷额度发放贷款。这样,通过引入信托公司、买入返售方银行等合作主体后,以同业间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交易方式,实现了对企业的授信。

相比直接对企业授信,各家参与机构都更有动力参与这种模式。从账务处理上看,信托计划委托人对其融资资金按照投资业务进行记账:买入返售方银行对其买入返售融出资金计入同业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由于托底银行对远期回购承诺的风险兜底,回购方银行对其回购承诺不作账务处理:而由于风险托底承诺只是“暗保”,托底银行也不对这种暗保作任何账务处理。据此。通过上述受益权交易对融资项目/基础资产进行的融资,仅作为买入返售方银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进行同业账务处理,主要计入“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之下。按照新资本管理办法,三个月以下和以上的同业资产分别适用于20%和25%的风险权重,而如采用直接授信方式,托底方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须按100%的风险权重计风险资产。而且,在这种模式下,有项目而资金不足的托底方银行,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寻找到资金充足的银行,从而实际上实现了信贷额度的同业间调剂使用。

自营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业务,现在已经衍生出很多变形形式。例如,将远期回购承诺替换为即期购买、远期付款的应付款模式;在交易环节内加入证券公司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从而将银信合作转化为银证信合作,等等。另外,2012年下半年后,由于新资本管理办法的实施,将银行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的风险权重统一为100%,业务的新趋势是通过在买入返售银行前端再加入一家资本充足率比较高的银行,从而降低买入返售银行开展该项业务的风险权重。

三、银行在信托受益权业务中的风险分析

(一)信托受益权业务实质为信贷资产表外运行

总的来说,无论是信托受益权的理财模式还是自营模式,实质上都是信贷资产的表外运行,即,银行筹集资金,对通过一系列的安排,将债权资金运用于融资企业。在自营资金投资于信托受益权的模式下,资金来源于银行存款或其他资金来源,在理财资金对接信托受益权的模式下,资金来源于理财计划筹资的资金。信托公司等其他机构的作用实质上是资金通道。这种结构安排,实现了表内贷款转移至表外。并以风险系数较低的资产运用方式计量贷款。虽然提高了银行的资金周转率和经营杠杆,但实质仍然是对企业的信贷安排。

(二)资产出表,风险仍在表内

银行通过自营资金或理财资金投资信托受益权,是银行向信托公司或其他机构购买信托收益权所依托的基础资产,而基础资产的转出行则因为资产的出表而腾挪出对其他企业的信贷空间。业务实质上发端于基础资产的所在行。基础资产所在行为维护客户关系,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在本行信贷额度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寻找信托公司设立单一资金信托、与实际出资的买入返售方银行讨论收益分成,寻找合适的过桥方,从而完成满意的交易结构。在整个交易流程中,基础资产的银行是核心的风险承载体,一般会通过出承诺函或补充协议的方式来声明对基础资产的风险负责。也就是说,这项业务涉及的基础资产虽然未记入该行贷款总额。从而也未纳入存贷比和风险资产等监管框架中,但基础资产所在行承担的信用风险与普通贷款并无差别。

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融资方式下的基础资产不受信贷政策管控,一些不为信贷政策允许的投资领域,如两高一剩行业、政府平台等,往往通过这种途径获得银行融资。这实质上背离了银行整体的风险偏好。一旦基础资产出险,银行将遭受损失。

(三)以同业授信审批替代授信审批,容易导致操作风险

由于基础资产所在行往往通过交易结构明保或出函暗保基础资产风险,其他各参与行和参与机构往往对基础资产不进行严格审查。基于业务的通道性质,其他参与机构将这种业务视同其他同业业务对待。由于银行同业生存环境是低风险环境,同业业务往往更注重市场风险,而非信风险。因此,同业人员往往对合同条款的审查不严格甚至漫不经心,但如前所述,由于不进入统一的信贷审批和管理框架,往往这部分业务的基础资产风险是很大的,一旦出险,合同条款中的漏洞就很有可能令信用风险转嫁至这些对同业合同审查不严的银行。甚至有可能出现不法份子利用私刻公章假冒机构的风险。

以自营资金投资信托收益权买入返售业务为例,信托收益权的名义回购方基于同业信用。凭借托底行开出的免除回购义务责任的承诺函操作业务,托底行出具的承诺函在责任承担条款中的模糊之处,有可能令名义回购方转化为实际回购方,

四、对信托受益权业务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对信托受益权业务这项创新业务,总的原则,应是按业务实质,纳入银行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

(一)基础资产审批行应按一般贷款标准管理信用风险

由于信托受益权业务实质上是对企业的融资业务,所以尽管该业务体现为同为业务特征,也应按照信贷资产的管理标准来管理该业务项下基础资产的风险。业务的准入、审批都应按照一般贷款业务来进行,纳入统一的授信审批体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在银行统一的风险偏好和信贷导向下审批。

(二)构造对该项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

创新业务发展之初,各种乱象大多源于无制度可循。因此,银行应针对信托受益权业务,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框架和制度,以规范化的制度来避免风险。例如,实行前置式法律审查,制订统一规范的法律文本,对业务的交易结构和基础资产在他行的审批情况进行规范审查,等等。

(三)严控操作风险

要改变业务经办人员将该项业务作为普通同业业务的做法,重视操作风险。一方面是做好承诺函的法律审查,关注交易结构的设计,防止交易结构中出现不利漏洞和出现承诺函无效的情形。另一方面,银行应总结业务经验,对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合规及业务要点培训,避免出现业务操作风险。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8

互联网金融包括众筹、第三方支付、p2p信贷(以下简称p2p)等。其中p2p发展最为迅速,因为进入门槛较低、监管空白,所以这个模式从一开始就处于充分竞争的格局,为了保持各自的竞争优势,p2p出现了演化,多种模式开始出现。

在美国,p2p一直未能成为主流,但在国内,p2p依靠着特殊的金融环境,衍生出了多种模式,大致可分为平台模式、自建与自有模式、合作模式,在国内当前的金融环境下,这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难题与进化的方向。

平台模式:生存是一个难题

平台模式也就是p2p的第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平台不参与担保,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借贷双方更好地进行资金匹配。

这种模式的本质就是直接融资,可以说是金融脱媒的一种形式。它改变了资金原先都通过银行等中介媒体汇集再给与资金需求方的模式,应该是一种金融创新。

拍拍贷算是这类模式中典型的例子,但是现实中要达到纯粹脱媒还需要很长时间。更关键的是,类似拍拍贷这种坚持做平台模式的p2p,全国少之又少。在大量担保p2p的围剿下,这类模式的平台生存难度日益加大,可能最终也会走向担保模式。

虽然p2p的本质就是纯信息撮合匹配平台,但是就资产端而言,最没有优势的也是这样模式的平台,因为它需要借款人主动前去借款,而其他p2p公司基本上都是主动去寻找借款人,更能对资产进行主动掌控。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未来这类模式的生存不太乐观,而且产业进程时间会很快,从投资角度来看,平台模式机会相对渺小。

自建与自有模式:担保模式的演化

为投资者的本金提供担保是中国式p2p的主流模式,自建与自有模式其实是担保模式p2p的演化。本金担不担保看似差异微小,却是交易本质的改变。本金担保的p2p模式实质上已经是间接融资概念了,运作模式让它由平台变成了一个担保机构。

p2p机构负责寻找客户、筛选客户、提供担保,然后匹配资金。这一系列的行为使得p2p在此层面上成为了所有的风险聚集地,成为了交易的信息中介、资金中介、风险中介,本质上已是金融机构的业务体现了,于是p2p就演化成了一个金融机构。

自建模式的代表可以说是宜信,它们去寻找资产,进行风险定价,然后再在网络上销售,或者说是“吸储”。因为在“吸储”端,所有的p2p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就是成本高低,所以风险定价能力成为该模式的重中之重,决定生存关键。

而自有模式,与自建模式的区别就在于资产的归属权属于谁。自建是要去寻找资产的,而自有则是直接砍掉融资这块,纯粹把自己的资产往线上搬。最典型的就是一些新加入的大型公司、上市公司、商业银行等。

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把本来需要通过银行、担保、小贷来进行融资匹配的资产,直接在线消化了。其优势是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不要再看银行的脸色行事了,另外,风险认定的成本也更低,可以说是基础最好,最容易做大规模,也会有发展瓶颈,但它们继而演化其他业态的趋势也必然会加强。

“用自有资金购买债权然后拆分兜售的,考验的已不仅是原始借款企业的还款能力,甚至延伸到了错配者的资金匹配能力,这是在着重考虑了用户体验后,再迈向大而不倒的征途中考验监管层底线的行为。”小存折联合创始人钮馨蓓向《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解释道:“像传统机构线上化的平台,既有项目又有分销渠道,分销靠线下,项目靠传统机构。中间掐一手信息服务费会略微提高企业融资成本,但实力绝对不容小觑,唯一的风险在于自融。”

合作模式:突破监管

合作模式是传统金融代销业务的网络化,可以称为“非标理财产品的在线销售平台”,其模式特点是自身既没有资产,也没有寻找资产的团队,所以它们就跟机构合作,代销其他机构的资产,然后赚取代销费用,既节省庞大的建设团队的费用,又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机构降低了产品的风险。

从本质上来讲,合作模式和担保类的p2p一样,也是属于监管套利的行为,因为金额更小、期限更灵活的产品更容易销售。而传统金融机构由于受到严格的风险监管,无法进行类似的操作,所以才有这种销售类p2p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果双方监管一致的情况下,很难说这种模式会更有优势。

从我国对理财产品的销售管理办法来看,合作模式的p2p,它们的优势不在于互联网,而在于突破了监管。

在传统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会相对繁琐,而且门槛较高,一定金额之上才可以购买。但是,这个并非传统金融机构自身的意愿,而是严格监管所致,同样的行为,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和渠道就可以规避监管,并不是因为互联网提供了更好地风险控制水平,而是互联网的理财产品销售暂时没有被纳入监管体系,属于空白地带,随着监管的日益介入,发展空间将十分有限。

这种模式看上去很美好,但现实却是门槛最低,且无自身核心竞争力。在资产端由于无法自身建设资产体系,只能以与人合作的方式进行。在流量优势不明显的情况下,合作模式的成本并不会低,而且这类企业会成为好的资产机构的博弈对象。

好的资产管理机构,并不需要通过p2p合作模式销售。它们往往会走自有模式,自己有资产,自己建团队。只要规模达到一定的体量,完全可以分摊成本。产品与其交给其他人代销,还不如自己建设平台,所以说如果不是先天优势,把合作模式做好很难,合作模式门槛低,流量维持成本高,这个模式未来博弈难度最大,最容易产生混战。

点评:合作模式从某种程度上可看做是一种销售模式。p2p应该是“个人-个人”模式,而担保模式是“个人-平台-个人”,借款人和出资人相对隔离,不但信息隔离,风险也隔离。而销售模式则是“个人-平台-机构-个人”,信息和风险的认知隔离化程度更高。

小存折联合创始人钮馨蓓认为,虽然p2p模式出现了演化,但所有平台都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及过渡迎合投资者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

1、资金池模式:建立平台的多数人可能都不想做资金池,但为了积累客户,让投资者快速理解自己的理财服务。所以产品的优先级就提到了比金融监管优先级更高的层次。资金池一方面会让投资者在维权时找不到主体,另一方面又会无端的增加企业自身不必要的经营风险。

2、信息不对称:平台对项目信息披露过少,投资人很难从项目描述中清晰了解资金去向及所投企业大抵情况。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9

   关键词: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根据国际统一私法协会《融资租赁公约》的定义,融资租赁是指这样一种交易行为: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请求及提供的规格,与第三方(供货商)订立一项供货合同,根据此合同,出租人按照承租人在与其利益有关的范围内所同意的条款取得工厂、资本货物或其他设备(以下简称设备)。并且,出租人与承租人(用户)订立一项租赁合同,以承租人支付租金为条件授予承租人使用设备的权利。

   我国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准则(租赁)对融资租赁的定义为“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相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融资租赁的行为是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以1981年中日合资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为标志,经过二十多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回顾这些年,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是曲折的,大致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开始—高速膨胀—行业停滞整顿—规范化发展。在高速膨胀的阶段,融资租赁业对我国的整个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引进外资和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加快中小企业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与国际水平还有差距。

   资产证券化这种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对于融资租赁机构来说,绝大多数资产是以应收租金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将这些资产通过证券化方式进行运作,无疑会大大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合理调整公司的信贷资产结构,提高财务安全性。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实施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是指以租赁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租金)为支持,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进行融资,并将租赁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离的过程。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基本过程可描述如下,由融资租赁公司将预期可获取的稳定的现金收入的租赁资产,组成一个规模可观的“资产池”,然后将这个“资产池”销售给专门操作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由SpV以预期的租金收入为保证,经过担保机构的担保和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向投资者发行证券,筹集资金。

   (一)运作机理

   1.隔离风险机理。本质上讲,租赁资产证券化是租赁公司以可预期的现金流为支持而发行证券进行融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金流剥离、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构成了租赁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核心。隔离风险机制是金融资产证券化交易所必要的技术,它使租赁公司或资产证券化发起人的资产风险、破产风险等与证券化交易隔离开来,标的资产的风险不会“传递”给租赁资产支持证券的持有者。

   2.组合资产机理。组合资产机理是指依据大数定律,将具有共同特征的租赁资产汇集成资产池,虽然并不消除每笔租赁资产的个性特征,但资产池所提供的租赁资产多样性可以抑制单笔租赁资产风险,整合总体收益。组合资产机理是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基础。

   3.配置资源机理。配置资源机理是指将各种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多方共赢。配置资源机理是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的推动力。就租赁公司而言,可以通过租赁资产证券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改善自有资本结构,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就证券化特设机构SpV而言,可以通过收购租赁资产,发行LBS,从中获利;就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新的投资选择机会和较高的收益。而承销、评级、担保等中介机构参与租赁资产证券化运作也可以扩大业务领域,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模式选择

   美国等国家资产证券化的成功经验表明,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种:表外模式、表内模式和准表外模式。

   1.表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将融资租赁资产经过整理分类后“真实销售”给SpV,真正的实现了风险隔离。SpV合法持有资产后,将它们重新组合建立“资产池”,经过担保机构对该证券产品进行担保,再经过信用评级机构对该证券产品评级后,通过券商发行,最后在证券市场上流通买卖。

   2.表内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并不需要将融资租赁资产出售给SpV,而是将其融资租赁资产继续留在公司内,即债权资产仍留在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由融资租赁公司自己以融资租赁资产为抵押发行抵押债券。融资租赁公司虽然能筹集到资金,但租赁资产还留在租赁公司,那么公司就有产生风险的可能,表内模式并没有起到风险隔离的作用。

   3.准表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成立全资的或控股子公司作为SpV,然后把融资租赁资产“真实销售”给SpV子公司,经过该子公司的一系列操作,再经过相关的机构进行信用增级和信用评级,最后将该证券在证券市场发行。

   表外模式相比较表内模式,租赁资产真实销售,融资租赁公司和租赁资产脱离关系,完全实现了风险隔离,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小;准表外模式和表外模式相比,融资租赁公司得成立一家子公司作为SpV,但是融资租赁公司可能对SpV的业务并不擅长,自己经营SpV难免会有风险。通过对比表明,表外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也是最适合我国的情况。

   (三)过程设计

   第一步,融资租赁资产的分离。融资租赁公司将融资租赁资产按不同的期限不同的规模进行归类整理,以备出售给SpV。第二步,SpV的设立。SpV是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而专门注册成立的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作为证券化机构的实体,本文假设SpV设立在国外。第三步,出售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租赁公司将租赁资产整理后合法的出售给SpV,由SpV运作资产支持证券。第四步,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发行这种资产支持证券时,得寻找一家公司对租赁债权给予一定的担保、支持,从而提高债券的信用等级,吸引投资者购买证券。第五步,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级。一般来说,各种债券的发行都需要有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信用评级机构对这种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从而扩大债券的影响,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欲望。第六步,发行资产支持证券(aBS)。证券公司根据该证券的实际情况编制发行说明书,向发行对象阐明发行证券的性质、数量、面值、认购方式、回报率、回报方式、内在风险、市场交易等相关内容,并向有关的主管部门申请发行登记,经许可后向社会公开发行。第七步,证券交易。投资者购买证券后,可以持有至到期日结清本息,也可以在证券市场出售兑现。第八步,租金的管理。受托人(一般为信托公司)接受委托管理租赁资产,按期收取租金,并在证券到期之后,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如图1所示。

   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

   从2007年开始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使很多人谈资产证券化色变,原因是美国次贷就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可见资产证券化也会给银行、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金池的质量与价格风险等。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也同样会面临这些风险。但资产证券化是近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和发展最快的金融创新,它不仅是一种金融工具的创新,而且是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极大地促进了一国金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因此,我们并不能因为害怕风险而放弃这种优质的金融创新,完全可以在总结我国资产证券化探索中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良好的资产证券化环境和提高监管质量来防范风险。

   (一)构建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需要尽快制定《资产证券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SpV的法律地位、性质、行为能力、证券发行、二级市场转让流通、投资主体、证券化资产的真实出售、破产隔离,以及相关的会计、税务、土地注册、抵押、披露等制度做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资产证券化业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范运作、降低风险。

   选择信用高、实力强的金融机构作为SpV。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增级制度与评级中介机构。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营造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基础。加强国际合作,打造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渠道。

   (二)强化业务监管

   资产证券化衔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其涉及部门众多。而我国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如何形成合力,达成共享利益、共同监管的局面,这是防范资产证券化风险、推动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1.监管理念。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动态博弈。从博弈论观点来看,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好似跷跷板的双方,他们不断地适应彼此,形成“管制——创新——放松管制或再管制——再创新”的辩证形式,共同推动金融深化和发展的过程。

   激励相容。金融监管成为金融创新动因的重要条件是激励相容、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监管应当是符合和引导而不是违背投资者和银行经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风险导向性的审慎监管。风险导向性的审慎监管强调动态和更富灵活性的监管,提高监管的风险敏感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资产证券化引入内部评级法其目的就在于增强资本充足率的市场敏感性。并提出监管当局可以视风险转移程度对资本重组要求进行灵活调整等方面都体现了风险导向性的监管理念。

   2.监管的主体和目标、方式和内容。监管主体和目标。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机构,美国为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以促进市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监管方式和内容。在监管方式上,美国、日本和韩国均为市场为主导的集中监管模式,实行注册登记制。我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方式也应该是市场为主导的集中监管模式,就目前的实际看,实行注册登记制尚有困难,可以实行审批或审核制。在监管内容上,我国监管的内容包括主体资格的认定、证券化品种、交易结构的审查、资产池技术性指标的审查、各种合约关系结构的审核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审查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实性、准确性与及时性。

金融资产管理模式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启示

自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以来,“互联网+”行动计划迅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热点,其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进行深度融合而产生的新业态。2013年以来,在线理财支付、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模式跃然成为金融业乃至社会的新热点,深圳前海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银行也相继获批,这对传统银行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因此,本文将基于互联网金融理念,尝试预判互联网金融模式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可能带来的利弊影响,进而结合实际,提出银行业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措施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特点

现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尚未完全定型,其功能、规模与传统银行业相较而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也不够健全。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尚未形成颠覆性的行业变革影响。但展望未来,基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理念特点,以及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态势,本文认为互联网技术与金融模式相融合产生的模式革新,将是适应金融市场化改革的金融二次脱媒,有可能颠覆现有金融业的发展格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

(一)市场形态从寡头垄断转变为完全竞争

传统金融市场是“享受政府隐性保护”的寡头垄断市场。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金融市场格局将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形态。一是市场主体多元化,资金提供方、需求方和中介机构变得数量庞大,将彻底打破资金中介结构的寡头地位。二是市场主体流动性强,进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技术障碍或阻力小,“用脚投票”的意愿和能力较强。三是市场信息较充分,云技术的出现,使任何金融主体均能掌握相对充分的金融市场信息,将打破传统金融模式“赖以生存”的信息不对称优势。四是市场价格公正化,在充分监管的前提下,资金价格贴近市场均衡价格,任何金融主体都难以通过单独的市场行为操纵利率或汇率等资金价格。

(二)资金流通从单向结点转变立体多元

传统金融模式的资金流通必须以实体机构为依托,直接融资或间接融资的资金流向均呈现结点放射状。互联网金融则将完全革新资金流通形式。一是流通渠道网络化,互联网金融可拥有“多对多”、“多对一”等网络化的资金流通模式,如众筹、p2p等模式。二是流通操作虚拟化,可直接在互联网环境实时完成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资金流通操作,不需通过银行实体网点完成资金划转等,如余额宝等产品。三是流通方向清晰化,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社会资金流通路径将更为清晰,有助于实现资金配置的优化。

(三)信用支撑从实物授信转变虚实并信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信用支撑主要依靠经济主体的资本和资产能力来反映。资本资产越多,融资能力就越强,客观上导致出现金融业“嫌贫爱富”现象。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不仅可掌握经济主体的资本和资产能力,还可全面掌握其资金流向、风险偏好等微数据。假设经济主体是完整人体,资本和资产能力视同其“五脏六腑”健康情况,资金流向、个性偏好等则视同其“循环系统”乃至“毛细血管”的健康程度。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信用判断依据更为多元化,信用支撑体系也更为立体全面,能更充分、有效地甄别和判断经济主体的“健康水平”即信用风险能力。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社会资金融通。下面,本文将围绕资金的买入、卖出及其过程中的信用支撑,探讨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所产生的利弊影响。

(一)对募集资金的影响

(1)总量影响。在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直接冲击下,银行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规模明显减少,导致商业银行原有的存款结构红利快速消失。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导致存款、理财产品等资金产品结构产生显著变化,削弱了银行业在募集资金的规模优势。与此同时,在社会融资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随着互联网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进入,将进一步加剧资金募集市场的竞争程度。

(2)价格影响。传统金融模式的利率由央行或主要银行机构来厘定,利差收入成为商业银行主要利润来源。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机构的资金价格议价能力被削弱,利率等资金价格将转变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均衡价格,这将使商业银行丧失长期获有的价格红利。如当前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倒逼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或推出同类型产品吸引资金,最终导致资金价格的整体提高。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将重建资金定价机制。

(3)渠道影响。目前,银行业募集资金主要依靠营业网点等吸收存款,单笔资金成本较高。但在互联网金融模式,资金持有者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等虚拟化渠道实现财富归集管理等功能,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可根据资金持有者需要,提供更贴近的资金归集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将大大削弱传统银行业的资金募集渠道优势。

(二)对资金投放的影响

(1)资源配置。在信贷资源配置方面,传统银行业主要依赖客户提出资金需求,经内部层层比选和汇总,最终确定信贷资金安排,属于被动式的资源配置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机构可通过数据管理,清晰准确地掌握甚至预测各区域、各行业乃至各客户的融资需求总量、利率等因素,从而可以因需合理配置信贷等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配置度。

(2)期限匹配。目前,传统银行业尤其是商业银行的期限匹配特点是“借短贷长”或“借短贷短”,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较高。但在互联网金融中,可根据资金需求方的期限要求,多渠道募集与之相匹配的社会资金,使得信贷期限配置趋向合理,有效规避资金期限错配的风险,如p2p模式。

(三)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1)补齐短板。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银行业可运用大数据管理技术,实时、动态掌握企业经营现金流、工资账户变动等经营变化情况,多渠道掌握企业客户信息,提升对企业客户的风险甄别与管控能力,健全风险管控体系,保证信贷资产安全。

(2)输出优势。目前,网络金融欺诈、项目投资风险等问题屡有发生。这充分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亟需健全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与此同时,传统银行业已构建相对成熟的风险内控体系,可在互联网金融中塑造风险管控品牌,在满足自身业务需要的同时,适时向外部输出“智力”服务,向市场提供高质量的风险内控指引。

可以说,互联网金融将促使各银行差异化经营“领地”的边界进一步淡化,融资领域趋于同质化、白热化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融资需求方可通过互联网物色、筛选不同类型的资金供给方,包括投资、贷款、债券和信托等资金来源;资金供给方同样可在互联网中比选各类融资产品、模式,甚至直接与融资需求者对接。因此,互联网金融将再次加速金融脱媒进程,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模式下最主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地位将受到挑战。

三、传统银行业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措施建议

当前,互联网金融已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发展态势,对传统银行业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传统银行业应见微知著,未雨绸缪,主动适应互联网金融时代,以互联网技术倒逼自身改革,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优化扩展资金募集网络

打破网点吸存的渠道依赖,扩展资金募集渠道,缩短资金募集环节链,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相适应的资金募集网络。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力量,从资金持有者的管理习惯出发,大力发展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从银行网点吸收存款,扩展到从网络向所有资金供给者直接募集资金,虚实结合,最大范围、最大限度、最低成本地募集资金。

(二)实施差异化业务品牌战略

打造具有市场领导力的融资品牌。在完全竞争状态下的互联网金融时代,差异化产品或定位将成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要根据市场需要,整合内部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收缩竞争力较弱的融资业务,强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融资业务,着力打造公众认知度高、专业性强的业务品牌。同时,互联网金融将可能开启银行机构混业经营的新时代,银行业要发挥牌照功能优势,积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撬动引领不同类型的资金资本资源,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客户的综合融资需求。

(三)借力扩大战略客户群体

要借力互联网企业扩大战略客户群体,并增强战略客户对银行机构的粘性。要加强与互联网公司的战略合作,争取实现客户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支持共享等,扩大市场客户信息的掌握范围,提高市场客户信息的“耕耘”深度。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力量,为战略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贴身服务,增强战略客户对银行业务的粘性,提升银行战略客户群的忠诚度,并扩大战略客户群体的规模与多样性。

(四)健全电子银行服务功能

便捷安全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特点。银行业应运用互联网技术,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资金支付结算功能,满足企业客户端的使用需求,吸引和留住企业客户;另一方面,要根据新业务、新产品的特点,研发与之相匹配的it系统,努力实现精细化、准确化和数据化管理,提高业务支撑能力。

互联网业和金融业的整合,将加速消亡传统银行机构的制度红利、结构红利和期限红利等等,对传统银行业带来显著的冲击影响。可以说,互联网金融改革颠覆的脚步已在加快。传统银行业需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通过深化改革,创造出新的改革红利,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拥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

(作者单位为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

[作者简介:徐仕政(1983―),男,广东清远人。]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曹少雄.商业银行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体系的思索与探讨[J].农村金融研究,2013(5).

[3]梁璋,沈凡.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带来的挑战[J].新金融,2013(7).

[4]严建红.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挑战及应对策略[J].国际金融研究,2001(6).

[5]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南方金融,2013(5).

[6]朱琳.网络金融的兴起及其与商业银行的融合[J].生产力研究,2013(6).

[7]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49).

[8]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