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核算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40:53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1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基建核算

医院基建核算会计是对医院基建项目的资金及其运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它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院基建项目相对增多,常常都是赶工期、赶进度,出现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不严格,不标准、甚至不合法、不合规等问题。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运行监督的倡导下,构建合理的基建核算体系是时展的要求,是建设新型医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改进

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吸收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与力量,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与试点实践修订而成。新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基本能满足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和需要,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主体。

新医院会计制度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扩大了会计核算主体,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也参照《医院会计制度》执行。这样可以扩大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二)更加全面的会计科目,具体定义重点科目。

新医院会计制度科目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短期投资”和“在建工程”等科目上,具体定义,辨析了固定资产、短期投资和在建科目。特别是着重阐述了在建科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内容是医院以非基建项目资金进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发生的实际支出。而基建项目资金则通过“基建工程”科目核算。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为近年来医院的建设、改建、扩建等基建项目核算提供了具体依据。

(三)更加详细的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报告是反映医院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收支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医院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医院应当有关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

(四)更加完善的财务核对及审核体系

医院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做

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医院的财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下的基建核算管理

(一)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扩大基建核算的主体范围,建立基建核算的专业机构体系

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应扩大基建核算的主体范围:不仅对公立医院的基建项目进行核算,而且对于部分社会组织的医院基建项目进行核算,加强了基建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实效性。

设立基建核算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单独开设基建专户,专款专用。并对新设基建核算财务管理机构予以授权,明确其权责范围,加强基建核算的公开性及明确性。

(二)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定义与界定,建立科学的基建项目来源资金核算体系

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清晰地规定了在建资金与基建项目资金的来源及区别,在此定义基础上,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全面深度的分析,确保所有基建工程每笔支出都有合法合理的资金来源,保证每笔资金预算都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流动。而且加强医院基建项目来源资金进展管理,能够保证项目按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合理利用医院资金进行有效分配,有效控制科目不明,资金流向混乱的现状。

(三)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的财务报告体系的规定,建立科学完整的基建报表体系

新医院财务报告不仅要提供总表,而且要提供附注报表进行详细解说说明。基建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应科学地详细地体现在基建账户明细科目上并且进行基建项目的细化核算,控制成本。

(四)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的核对及审核规定,加强基建会计审批制度及帐目核对体系

1、首先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及权限界定。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财务规定医院会计报表及审批应有相关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及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因此加强财务印章管理制度是首要。医院出纳私章由出纳个人保管,财务领导私章由领导个人保管,公章由会计负责人保管。付款需由医院规定的3会计负责人共同盖章才有效,从而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强化领导审批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审批监督职能。

2、强化医院基建工程付款项目核对及银行往来项目核对,严格控制医院基建付款关口,杜绝医院基建支出出现违规现象。

审查核对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得到计划财务部审批。掌握工程预算情况,根据合同支付工程款时要及时扣回已付款。及时进行银行帐目往来核对,审查所付款是否汇至的收款单位的法定银行结算账户。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下,医院基建核算体系从主体,科目,报表核对及审批四方面,建立更加完整科学的体系,进一步提高医院基建会计核算质量,完善和控制基建会计管理制度,使医院资金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分配。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田.中国卫生经济,2009(3)

[2]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2

一、影响高校财务核算质量及效率的因素

(一)财务核算制度制订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财务内部核算制度的制订不够健全,没能做到与时俱进,有效更新。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应该在核算过程中做到只有一个标准、一个尺度,而不能我行我素、随意变更口径。特别是很多高校存在多校区办公的情况,财务制度的口径不一致会导致办事人员钻空子,同时也影响了财务部门的权威及约束力。

(二)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不全面

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中,大家已经认识到了预算、核算、决算在实际工作中有脱节现象。但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核算人员长年忙于机械式做账,难以涉足到财务工作的多个职位,对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不能做到全面了解,在核算工作中难以做到从预算、决算、科研经费管理等多方位全面考虑。而核算人员审核票据、做出账务处理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质量及核算业务效率。

(三)财务核算过程控制不严格

当前,我国高校都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由于财务内部规范制度不能有效落实,预算执行的灵活性很大,预算变动不合理、核算支出项目不合理、支出科目额度超出项目预算等问题时有发生,审批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混乱等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造成重点项目所需资金失去保证,或形成预算执行赤字。

(四)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效率不够高

我国高校财务工作内容较多,涉及多种岗位和人员,在财务工作没有实现信息化或未完全实现信息化的情况下,不同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加之各部门之间不能做到切实理解和紧密配合,再有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出现的校区分散问题,这样就难于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准确地传递。

二、提升高校财务核算质量及效率的措施

(一)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是提升核算质量的根本

出台一项新的财务规章制度,态度上必须审慎对待,可以采用“听证会”形式,在实际执行的会计人员和该制度适用教师员工中选取代表,参与讨论财务规章的制订,从而增强规章制度的实际可行性。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要以国家和地方财经法规为依据,结合学校财务核算基础工作的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兼顾不同经费的特性,科学制定。会计制度一经确定,应尽快下达到全校各个部门,向全校教职员工宣传,或者做成核算业务的办事指南印制成册,让大家充分了解财务规章,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执规必严、违规必究。定期还应检查各部门执行制度情况,并做到不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如发现不切合实际或不好操作的问题,可以形成修订版,并能尽快推广。切实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管理要求,保证财务核算工作健康推进。

(二)优秀的人员队伍是提升核算质量及效率的有利保障

针对各部门财务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我们应当考虑确立经费报账联系人。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授权委托项目组人员、或项目有关校内人员、或在校研究生,作为报账联系人。项目负责人填写委托授权单,报院系并由各院系汇总后报财务部门备案执行。财务部门给每位备案确定的报账联系人进行简单的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并发放报账联系卡等有效证件。从源头上帮助提升核算工作的质量及效率。

(三)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提升核算工作质量的必要条件

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首先要明确会计核算工作中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从实际出发,坚持精简的原则,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保证核算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要从全局出发,相互配合,通力协作,充分发挥每个会计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全力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四)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高是提升核算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熟练计算机操作,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为了不断促进会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我们必须从提高效率上来着手。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可自动实现原始凭证向记账凭证的转换,自动进行银行支付和对账,从而把财务人员从低效、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单据处理过程的出错率,也大大消除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财务人员不增值的作业时间。

三、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从提升高校财务核算的质量、效率的内在要求来看,还是从解决上述问题看,对高校财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在促使高校财务核算管理合法化、合理化和秩序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高校财务管理更高目标是我们永恒的风向标。

参考文献:

[1]杨海东.浅谈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措施.现代经济信息.2010(7).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3

一、财务规章制度

(一)、学校职责

1、宣传并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财务规章。

2、根据国家《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负责制定并颁布实施全校统一的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

3、对所属的部门单位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监督。

(二)、学院职责

1、遵守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和政府财务规章,执行学校财经政策和财务制度。

2、根据学校有关财经政策、财务制度和本学院具体情况,负责制定学院财务管理的办事制度和实施办法,如经费审批办法、预算管理办法、财产管理办法、内部分配办法、以及建立向院教代会报告经费收支情况的制度等,并报计财处备案。

3、学院不得制定与学校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相违背的单位财务制度。

二、年度收支预算编制

(一)、学校职责

1、根据《预算法》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负责编制学校年度财务收支预算;

2、根据学校的财经政策,负责核定学校划分给学院的年度预算控制数,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补助工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事业单位失业基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费、班主任津贴、学生奖学金、学生困助学经费、学生活动费、学生社会实习经费、各项公务费和业务费(学费收入11%部分)、师资培训费、教学设备购置费、房屋修缮费、消防费用和院聘岗位津贴等经费。

(二)、学院职责

1、根据学校下切的预算控制数,结合学院其他经济收入,遵循以收定支、统筹兼顾、收支平衡的原则,负责编制包括学院整个财务收支活动的年度收支预算。

2、学院年度收支预算应重点安排教学六项费用,保证院聘岗位津贴等人员费用,控制招待费支出在学院公用经费预算支出的3%以内。

3、学院不准编制赤字预算。

三、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一)、学校职责

1、积极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做好学费收缴工作。

2、按照预算和事业进度合理安排支出,负责执行"对学院预算实行总量控制,结余留作下一年度使用"的管理办法。

3、对学院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财务监督。

4、加强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二)、学院职责

1、积极组织与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的创收工作,配合学校做好学生学费收缴工作。

2、按照学院年度预算,负责安排并审批学院预算经费的各项支出。

3、建立并健全"一支笔"审批制度,各项支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不得安排无计划无预算的财务开支。

四、会计核算

(一)、学校职责

1、实行一级核算,负责全校资金的调控。

2、领导校会计结算中心负责办理各种渠道各项经费收支往来的核算,负责对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二级核算单位统一实行记账,负责对"学校二级及二级以下单位不设独立的会计机构、不设独立的银行账号"的监控。

3、本着"谁的钱归谁用"原则,负责保证对学院各项资金不挤占、不挪用、不改变资金性质,保证学院资金安全和及时用款。

4、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根据真实、有效的原始凭据按实际开支数办理支出,不准以预算数和计划数虚列支出。

5、负责审批学院一次性现金金额5000元及以上、票据金额10000元及以上的借款、报账。

6、倡导"认真、热情、务实、高效"的办事作风,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二)、学院职责

1、遵守并执行学校一级核算制度,杜绝在校外自开银行账号回避学校财务监督、自收自支、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等财务违纪行为。

2、严格执行学院主要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制度,防止职责不清。

3、设置财务管理员,统一办理学院的财务事务,提高办事效率。

五、专项经费管理

(一)、学校职责

1、负责按照指定用途统一安排专项经费(包括财政专项和高教附加专项)。

2、负责专项经费的跟踪核算,杜绝非指定项目或用途的支出在专项资金中列支。

3、根据定额或承担的任务,负责将有关专项资金切块到学院。

(二)、学院职责

1、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要求,负责组织专项经费的项目申报,落实相应的配套经费。

2、负责专项经费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负责专项经费的安排使用。

3、遵守专项经费管理和核算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六、固定资产管理

(一)、学校职责

1、根据国家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管理,以及产权的界定、登记、变更、撤销等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2、负责统一调配全校固定资产和其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参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标准,逐步实行学校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

(二)、学院职责

1、负责自行配置学校调配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资源,包括用房、场地、设施、设备等。

2、遵守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产权变更、资产处置、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及改变房屋结构等,事先须经学校批准,并按规定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七、对学院财务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

1、遵守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学校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的情况,包括学院自身财务制度建设,重点检查违纪违规情况。

2、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重点考核执行情况。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4

财务部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文(一)为强化公司财务管理,发挥财务部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合理调配和使用资金,加强成本控制意识,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的目标,特签署20**年度财务部目标责任书。

一、目标:

①定期上财务报告:月度报告于次月15日之前提交;季度报告于季度结束20日内提交;中期报告于7月20日前提交;年度报告于次年元月30日前提交;

②准确、完整提交财务报告,明晰各项债权债务。

二、职责: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编制财务规划和收支计划,加强经营核算管理,反映、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检查执行情况;

2、审核公司计划内的资金使用;

3、控制生产经营成本,压缩各项成本、费用开支;

4、开辟财源,筹措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进行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降低消耗、节约费用,确保公司利润指标的完成;

6、评审公司经济合同,并监督执行;

7、分析公司经营成果,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三、义务

本部门人员应当遵守甲方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忠实履行职务,维护甲方利益,全面完成本责任书第1条规定的部门目标;

本部门人员应弘扬企业文化,传递企业精神,贯彻执行三标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端正作风,诚信做人,维护公司声誉;及时协助项目部回收工程款,确保资金运转、减少坏帐损失;向总经理或股东会汇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定期或不定期向相关领导报告财务收支和盈亏情况,以便领导及时进行决策;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得侵占公司财产。本部门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甲方章程、规章制度及本责任书的规定,给甲方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目标奖惩

1、本责任书的落实完成情况考评结果与浮动工资、年终奖金挂钩。

2、在目标考核中,对不能完成目标计划或经考核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者,公司有权进行调岗、降薪及劝退处理。

五、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补充条款与本责任书具有同等效力。

六、有效期:年月日至年月日

七、本责任书解释权归公司所有。

八、本目标管理责任书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

总经理签署:

年月日

目标责任人签署:

年月日

财务部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文(二)范文1:财务部目标责任书

根据公司20**年度经营管理工作目标的要求,加强各项工作目标及措施的落实和成本控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结合财务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公司20**年度财务目标责任书:

一、责任目标:

1、销售收入全年实现5000万元。

2、回款率确保95%,力争100%。

3、融资3000万元。

4、错帐率为零。

5、做好全年度企业运营分析、成本核算及经营过程中

产品及工程成本控制。

6、确保成本目标控制在最低限度。

二、目标要求:

1、负责公司所有财务的把关,监督和核算管理工作,按月及时向董事会和总经理提供会计报表和公司财务状况分析表,按年度向股东会做财务决算报告,为董事会和总经理提供决策依据。

2、负责公司资金运营的安全,做好财务保密工作。

3、组织实施财务监督,促进企业的增产节约,增收节支工作,对公司的耗费和经济效益做出正确、及时的反馈。

4、负责对公司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盘存及账簿的管理、核算和监督公司各项财务物资的收发存以及保管和使用情况。负责公司的成本核算、设备折旧、费用摊提、原材料报损工作,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5、做好项目资金的执行计划,及时调整项目资金预算及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负责对项目负责人每月经济责任执行情况的详细考核,并做出季度、年度兑现数额。每月及时向销售部门提供工程项目的财务费用和回款数据,服务销售工作。

6、每月定期检查现金出纳的库存现金和往来账目是否相符,检查材料会计输票的及时性和对各部门目标的经济责任考核的准确性。

7、负责对工商、税务、银行等职能部门组织的检查、年审、审计、转贷及交办的表格、报表的编制工作,处理好与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

8、对企业投放的新产品做好成本核算,提出产品投放指导价格。

9、做好融资工作及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

10、做好本部门信息上报及与公司其他部门的相互配合工作。

11、做好安全生产(包括资金安全和生产安全、做好公司的保密工作)。

三、奖罚办法:

1、根据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及岗位管理要求的绩效考核指标,结合同期部门经营目标完成情况综合评定,每季考核兑现。

2、每季度考核完不成任务者,给与警告或免职。

3、违章造成工作损失或失职造成工作损失者,承担50%经济责任。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9-0156-02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后勤作为一个独立经济实体,财务已经不仅仅是日常会计核算,而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后勤理顺各种财务关系,规范会计核算,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建立一套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模式,为促进高校后勤真正走向社会,参与校内校外的市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校后勤财务工作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现状

(一)产权不明晰

高校后勤在与学校剥离的过程中,资产的产权至今无法明确,由于产权不明晰,投资者和经营者权属范围不确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一些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后勤所使用的资产基本上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很多资产账实不符,难以对后勤资产进行严格的清查、评估和划转,造成后勤资产产权不明晰。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多年来高校资产靠政府投入,学校只管用,不管效益、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责权不清晰。有的资产购置多时却未到资产管理处入账,有的报废了却还挂存账上,形式上大家都在管,而实际上哪个部门都没有真正管,造成账物不吻合,管钱与管物脱节。只重购置不重管理,只关心资产的拥有量,不关心使用效益,使用率低。

(二)成本管理不健全

成本核算是对后勤实体经营服务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最主要的核算,必须抛弃过去那种不计成本、不讲效益的核算方法。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会计核算工作应按照现阶段后勤实体的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按照成本核算的原则要求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方法和价值结转方法,以便合理划分成本核算范围,使经营成果显性化、真实化。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制度不健全

由于后勤企业从学校行政体制中剥离出来不久,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专业会计人员缺乏、财务管理制度不全、流动资金使用不严格、各项物资领用存放手续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四)财务开支缺乏监督

随着高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学校原有的后勤资产交由集团经营,自越来越大,后勤集团领导拥有财务支配权、招标决策权和工程管理、验收权,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商家拉拢腐蚀的对象。

为了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必须创新高校后勤的财务管理体制,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开拓创新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途径,争取使高校后勤的社会化取得良好效果,能够促进高校后勤的改革和发展。

高校后勤社会化下后勤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后勤集团财务管理应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逐级审批、分级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

1.统一领导

统一领导是根据学校对后勤集团的要求和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行统一领导:(1)统一财经方针政策;(2)统一财务规章制度;(3)统一财务收支计划;(4)统一资源调配;(5)统一财会业务领导。

2.集中管理

集团财务部对集团的财经工作和财务活动进行统一管理:(1)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集团要集中进行统筹安排和使用;(2)财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的集中管理,集团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并监督其贯彻实施;(3)会计事务的集中管理,为了保证会计核算资料能够客观真实、全面系统地反映集团财务收支活动和规章制度执行的情况和结果,根据财务规章制度制定相应的会计制度,集中统一核算集团的财务收支,并对集团的日常会计事务(包括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等)进行集中管理。

3.逐级审批和分级核算

逐级审批为了加强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明确经济责任制,集团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财务分项分级审批权限,做到宏观上管住管好微观上放开搞活,分级核算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达到双赢的目标。

二、实行后勤财务人员会计委派制

学校对后勤实体的会计委派就是由学校财务向后勤实体财务机构委派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后勤实体及下属各中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协助后勤实体为管理好企业而出谋划策,同时要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规范后勤实体会计核算工作,客观地反映后勤实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履行会计监督职能。委派会计的工资、奖金等一切福利均由学校支付,不得参加后勤实体的利益分配,后勤服务实体的财务人员和企业不存在依附关系,使财务人员能维护资产所有人的利益。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学校后勤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利于保证后勤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加强审计监督

重点加强对年度财务报表、任期经济责任和干部离任的审计。为确保学校后勤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切实执行,校内审计部门应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纠,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四、加强民主监督和强化公众监督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总公司所属备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现参照国务院(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11系统各所属企业。   第三条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努力降耗增效。   第四条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和总公司财务规定,实行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正确核算各单位成本、费用。   第五条根据资产经营责任制,各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负全责。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财务经理(主管)协助总经理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效果负责。各单位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工作。总公司财务本部依据本规定及国家相关规定负责对所属各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进行管理和监督。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行业实际,参照国家相对应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定各自成本、费用管理实施细则,报财务本部备案,并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成本管理。第二章   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第六条工业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加强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具体开支范围按(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总公司所属其他行业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单位实际,认真遵守相对应的国家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第三章     成本、费用核算     第八条各所属企业的制造成本,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产品的统计产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应按照其归属期限,区分费用性质,据实进行分类核算。   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成本计算过程中对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劳务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要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也应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进行调整分配。   第九条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数额。受益期不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待摊费用;受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递延资产,按实际受益期摊销,其中开办费按五年摊销。企业递延资产应在年终会计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条在费用尚未发生以前,需要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项目和标准,应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备案,预提期短的,年终决算不留余额,预提期长,跨年度使用、需保留余额的,应在年终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一条低值易耗品单价在200元(含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可列出品名,在领用时一次列入成本、费用。单价在200元(不含200元)人民币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必须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在领用和报废时各分摊50%。   第十二条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除种植业和养殖业按生产季节、施工企业按季进行外,一律以月为成本计算期,同一个计算期内核算的产量、收入、消耗和支出,起讫日期必须一致。   第十三条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影响成本、费用的准确性。   一、制造费用与直接生产成本;   二、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   三、各类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   四、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   五、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   六、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   第十四条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要切实可行,一经确定,非经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不得变动。第四章   成本管理责任制及监督   第十五条各单位必须按分工及岗位职责建立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编制成本、公用计划和具体措施,对成本实行计划控制和目标管理,以保证完成。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各项定额指标,并认真执行。总公司将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成本、费用考核。   第十七条各单位财会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定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组织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并具体落实成本费用计划;监督考核单位内部各项成本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本单位成本费用进行及时的预测、控制和分析。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7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

它是指各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规范、其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会计核算依据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九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2)对会计资料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三款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会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3)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的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会计核算的内容

《会计法》第十条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2)财物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的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这是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具体规定,

三、会计年度

《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这是对我国会计年度的规定。

四、记账本位币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货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这是对我国记财本位币的规定。

五、会计凭证

《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办理本法第十条所列的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取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件或音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记账凭证应当根据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编制。”这是对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与取得、审核、更正的有关规定。

六、会计帐薄

《会计法》第十五条规定:“会计帐薄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帐薄包括总帐、明细帐、日记帐和其他辅助性帐薄。会计帐薄应当按照连续编号的页码顺序登记。会计帐薄记录发生错误或隔页、缺号、跳行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方法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薄的登记、更正,并由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在更正处盖章。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帐薄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薄上统一登记、核算。”这是对会计帐薄设置、登记、更正以及违法设置帐薄等问题作出的基本规定。

七、帐目核对

《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帐薄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帐薄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帐薄记录与会计凭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帐薄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帐薄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这是对帐目核对的规定。

八、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法》第十八条规定:“各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确有必要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变更的原因、情况及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这是对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

九、或有事项的披露

《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出的担保、未决拆讼薄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这是对或有事项的披露的规定。

十、财务会计报告

《会计法》第十二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依据经过审核的会计帐薄记录和有关资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依据应当一致。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当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提供。”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这是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组成、编制依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签章程序作出的规定。

十一、会计记录文字

《会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区地方,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外国组织的会计记录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这是对会计记录文字的规定。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8

(渤海大学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摘 要: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企业不断进行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以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规范企业会计管理。但集中核算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妨碍了企业会计改革进程和改革效果。因而,如何解决会计集中核算问题,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成为企业财务改革工作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改进对策。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集中核算;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159-02

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典范,集中核算集监督、核算、管理职能于一体,解决了企业过去财务管理分散、资金监管缺位、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促进资金管理集中化、会计信息透明化、会计行为规范化,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实行集中核算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增加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必然举措。但集中核算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限制了其效能发挥。

一、企业财务中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督机制薄弱

为集中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监管,集中核算模式将资金管理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一并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统一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各单位不再单独设立出纳,仅留下报账人员。如此势必削弱单位内部监督机制和财务牵制,难以及时遏止会计信息失真情况,助长贪污腐败。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实施“记账”制度,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全面掌握单位内部经济状况,也就不可能每一次都做好事前把关工作,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量薄弱,没有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相匹配的法律规章制度建设。

2.职能发挥不力

集中核算模式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更为重视会计人员事前参与、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能力;对财务职责分工方式提出更高标准,要求其能与实际预期保持一致,确保各项财务管理措施顺利实施。目前情况是,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因为同时兼顾几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加之,只是间接为企业核算,既没有精力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可能参与事前决策,导致会计核算与企业脱节,只片面强化了会计的监督作用,会计职能则未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会计职能发挥的另一个因素在于财务职责分工严重不适应集中核算模式要求。传统“会计—主管—出纳”的财务人员配置和职责划分方式,难以匹配工作预期标准,致使一部分管理措施难以顺利实施。

3.内部管理不协调

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和会计核算中心易出现脱节问题,欠缺有效配合。一般,会计核算中心要发挥监督、核算、管理职能,就需要企业其他部门的支持,但因为利益冲突、单位人员积极性低等原因,会计中心的作用有时难以发挥。比如,有些人员简单认为单位会计工作已全权交由会计中心,单位只需上传报销明细即可,工作热情不高,单位会计报销人员的工作质量也提不上去,资产管理不到位,仅凭每月一次的会计报表,难以为单位财务管理提供有效的会计数据,致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难度增加,同时,会计信息不准也致使会计核算难度增加。有些部门因为不再具有资金自主权,责任意识淡薄,不根据企业实际经济能力去申请预算、申报资金,用支无度。有些领导没有进行相互沟通,财务管理意识不强,对本单位的财务支出工作不甚了解,导致在批准单位财务支出时随意签字。会计中心则因为忙于结算,很难抽出时间仔细核对每一笔会计事项流程,全面审查单位财务支出的合理性,容易造成财务损失。

4.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如何直接影响集中核算实施效果和质量好坏。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真正彰显集中核算的价值,突出其优势所在。但目前,一些人员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仍停留在“重核算、轻管理”的传统思维模式上,只片面强调财务核算工作,而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既无法满足新时期企业发展需求,也没有跟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特别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更不可能对企业财务核算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由此导致企业财务规划不合理,财务管理无法正常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能力有限,职业道德和技能素养尚需进一步加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后,相关从业人员面对的工作环境将更加复杂,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内容都必然发生较大变化,原有的工作经验、思想观念、知识存储结构都不可避免遭受挑战,其职业道德和技能修养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5.技术手段跟不上

为实现集中核算、统一管理、有效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对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不断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工作业务要求和日益细化的财务管理要求。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深入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对集中核算模式至关重要,是确保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目前,信息技术应用虽取得一定成果,比如网络财务系统已初具规模、远程查询功能不断完善,但现有技术软件已不能完全满足集中核算工作继续推进的要求,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中核算的实施效果。

二、企业财务中集中核算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一种创新模式,会计集中核算在运行的初始阶段必然会面临种种阻力,存在各种不完善之处,因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为集中核算实施提供具体法律依据势在必行,以此杜绝违法乱纪现象,确保集中核算顺利进行。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问题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健全集中核算相关监督机制,相关法律法规匮乏,导致集中核算自身的监督力度较弱,执行不力,难以完全发挥效果。由于违法成本低或法律细则模糊,让一些从业人员心存侥幸,不按规章办事,致使集中核算工作落实不到位。为确保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有关部门必须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督促各单位按章办事,提高法律意识。首先,加强审批制度,抓大放小,提高审批效率和审批质量,对那些数额较大的申请,必须进行全面考察,确保资金使用质量。其次,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制定并遵守预算流程,加大预算监控力度,将核算中心、财务管理等多个部门均纳入预算监督体系。最后,加强用人制度建设,通过报账员委派制度、交接制度、轮岗制度等方式,对人员进行监督,降低道德风险。

2.转变核算职能方式,明确财务职责

由“核算型”集中核算转变为“管理型”集中核算,更加重视会计核算的管理作用,是充分发挥会计职能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集中核算过于强调核算职能,而对管理、监督职能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未来工作重点之一就是要扩大集中核算职能范围,确保会计核算部门真正参与企业决策过程,有效监管企业预算编制流程、严格执行单位财务预算,避免预算超支造成资金浪费。同时,扩大核算部门管理参与程度和参与范围,在企业进行项目论证或重大决策时,要有核算人员在场,并负责从专业财务管理角度提出积极建议,降低企业决策风险,实现科学决策。再者,核算部门应该在数据搜集和处理的基础上,及时反馈企业财务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积极推进集中核算管理、监督职能,应明确财务职责划分,改变过去“一人只负责一职”的岗位设置模式,确保各项财务管理措施能够落实到位。根据集中核算要求,转变核算部门职能作用方式,积极发挥核算部门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3.加强企业内部沟通配合

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实现核算部门与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密切配合。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守集中核算相关制度规章,积极配合核算部门工作,保证报账工作质量。核算部门则应熟悉单位财务管理流程,结合单位经济业务实际需求,不断改善会计核算流程。加强双方沟通协作,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集中核算质量。

4.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作为落实集中核算工作的主体,其业务素质高低和技能优劣直接决定会计集中核算实施的水平以及财务管理的水平。因此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有其必然性。通过集中学习、在岗培训、个别辅导等形式,强化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并透彻理解最新核算技术。通过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爱岗敬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形式,强化会计人员的优良品质和抵御道德风险的能力。通过开展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强化会计人员的团体协作意识,以适应集中核算工作结构的变化。通过完善岗位轮换制度、奖惩激励制度等手段,激发会计人员工作热情,使其对集中核算各个流程环节都了然于胸,熟练掌握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和财务报表等具体核算工作。最后,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会计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意识,进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5.改善技术手段

为进一步提高集中核算工作质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就不可或缺。目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善集中结算的技术手段。一是加强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软件运用能力,这是保证集中核算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二是开发新软件,尤其着重开发专业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完善电子台帐系统、查询系统等网络系统建设,为集中核算工作打造良好技术平台。四是提高系统运行速度,缩短待机时间,加快会计数据处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结语

集中核算是现代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创新之举,尽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但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快职能转变、加强企业内部配合、提高人员素质、改善技术手段,集中核算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将明显提高,最终促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静琪.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监管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36).

[2]韩太义.试论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方法与路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2).

[3]李长福,黄妍.现代企业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3(9).

[4]李成.加强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财经界,2011(22).

[5]高琴.企业会计集中核算探析[J].财经界,2011(18).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9

(一)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事业单位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和非税收入,收入来源结构单一。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除了政府审计部门审计外,没有税务部门、社会投资者、债权人等共同治理带来的压力,因而普遍忽视内部成本控制。许多事业单位领导甚至财务部门管理层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仅仅是厘清收支,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视不够。

(二)制度建设不完善

目前,多数事业单位尚未结合单位实际制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制度,仅仅依靠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1年)》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开展工作。虽然上述规章制度是当前会计工作的指导思想,但由于制定的时间较远,现实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一些财务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制度建设是“作茧自缚”;由于内部会计制度建设不完善,一些单位出现处理财会问题不讲程序、流程、手续,只凭经验;一些单位对发票、支票、收据等票据不按规定办理核销手续;还有一些单位岗位责任不明确,出现擅自离岗、串岗等违纪违规的现象。为了增强法律意识,严肃财经纪律,明确经济责任,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应该按照工作实际制定一套分级负责、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制度,指导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单位内部财会制度是在政府财经法律法规的指导下,结合本单位财会业务的特点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适合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核算制度》《财会人员岗位职责》《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报销规定》《内部会计控制规定》《电算化档案管理规定》《计算机硬件管理制度》《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利于强化财务管理机制,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与监督,使会计工作有章可循,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教育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不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单位领导重视,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财务管理人员和单位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单位领导应高度重视单位财会工作,支持财务部门不断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应按照规定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财会人员内部会计控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会人员参加国家和单位财会制度学习,开设内部会计控制学习讲座,邀请专家做专题讲解。同时,单位和财务部门应加大内部会计控制宣传,争取各部门对财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完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

在电算化条件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应完善会计核算工作手续和流程,建立“原始凭证授权审批会计审核凭证录入(制单)复核财务系统记账处理账表输出凭证及账表归档”核算程序,并据此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工作制度》,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经办人员取得原始凭证,经授权审批人审批后交会计人员审核,审核合格后运用财务电算化系统制作记账凭证,复核人员对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审核,确定手续齐全、会计核算科目使用准确后在财务系统上予以确认,并进行系统后台处理,生成总账和明细账,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表交由档案管理人员归档。按内部会计控制要求,参与上述每个环节的人员均属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且下一环节对上一环节手续办理进行审核监控,最终会计档案进入归档保管环节,并规定非经授权批准人员不得随意调用会计档案。

(四)加强财务系统和电子数据管理

在会计电算化运用中,财务系统和电子数据库的安全尤为重要。会计人员使用财务系统必须进行授权,并对不同人员设置不同的口令和密码,由各经办人员自行负责保管。财务系统服务器应单独隔离,由数据库后台管理人员单独操作,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服务器存放地。数据库后台操作人员应回避会计核算的整个流程,不得进行制单、复核、后台记账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系统操作流程应和纸质凭证流程同步,确保数据库电子数据与纸质信息完全一致,并且前一环节不得随意进入后一环节进行权限操作。财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财务系统的核算数据进行备份,以防范风险。定期备份一般是当日数据当日备份,并使用物理隔离方式将备份数据用移动存储设备异地备份,按周拷贝光盘保管。备份的电子数据与纸质凭证、账表等会计资料一起,按时登记归档,长期保管备查。

三、结语

财务核算规章制度篇10

【关键词】高校;资产负债表;分析;对策

当前,高等院校在扩大招生的同时,加快了校办企业化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既有工业企业又有商贸企业;既有建筑施工公司又有设计装潢公司等等,这些单位或企业均是依法纳税单位,均有利润。而河北省实行的零基预算对高等院校以及会计核算单位来讲是非常适宜的,但对企业化管理的这些单位就不适宜。因此,应针对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改进财务核算、利润解缴、分配的意见和措施,以促进高等院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依法办事,规范财务运行。下面选取审计工作中收集的某院校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与研究。

一、资产负债表概述

1.某学院会计报表反映:2006年学校总收入和总支出分别为8891万元和8013万元,高校联审实施审计中对该学院2006年末的资产负债审计结果如表1:

2.资产类调整内容为:“银行存款”调减250万元,其中200万元于2000年转入某校办企业,50万元2003年存入银行被骗,正在诉讼;“固定资产”调增5716万元,其中未入账房屋20栋计5882万元,已拆旧房21栋127万元,盘亏设备157万元,少计库存图书118万元;“应收及暂付款”调增470万元,其中包括上述转出的银行存款250万元,未合并成教学院应收及暂付款211万元和应收基建处固定资金变价收入9万元;“对校办产业投资”调增2949万元。

3.负债类调整内容为:“应付及暂收款”调减1136万元(上级主管部门拨付的各种补助款1030万元,成教学生学费106万元),“代管款项”:调减500万元(上级主管部门下拨的未使用完的旧楼改造、锅炉改造等基建拨款转入“代管款项”)。

4.净资产类调整内容为:“事业基金”调增4796万元(上述调减的“应付及暂存款”1136万元和“代管款项”500万元,二级核算单位成教学院年末挂账与该院“应付及暂存款”的学费收入193万元和该院“教育事业收入”年末余额18万元,以及上述“对校办产业投资”调增的2949万元),“固定基金”调增5716万元,“专用基金”调增9万元(固定资产收入)。

二、该学院的主要问题

1.对交付使用的房屋、已拆除的房屋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未及时入账,不符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试行)》第三十四条关于固定资产在“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和第三十三条“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应当转入修购基金”的规定。其原因是该院学校财务与基建财务相分离和资产构建、管理及核算部门之间相互脱节。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之间平时应加强沟通,定时对账,特别是年末必须对账。

2.年末未将二级核算单位成教学院的资产负债并入学院财务,未将对校办产业投资在学院财务账完整反映。会计人员应加强责任,提高业务水平,做到会计报表内容完整。

3.将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和学生学费收入挂账于“应付及暂存款”和“代管款项”,不符合《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相关科目核算的规定,致使该学院2006年的收入和净资产失实。学院财务部门年末应对往来账户和代管款项账户进行清理,不能将这些账户用以隐匿收入和净资产。

三、针对本案例反映的问题,高校财务部门应采取的对策

1.大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院校合并的实现,会计核算工作量明显增大,会计核算必须要保障会计资料,特别是会计报表的内容完整、数字准确。不少学校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相符率不高、调整幅度大,除有主观故意行为外,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是主要原因。如往来账户使用不当,不适当地挂账,内部债务与外部债务不分,代管款项账户使用混乱,年终编制会计报表前的账实核对、账账核对、往来账户和代管款项账户清理、账户间的结转、二级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财务报表的归并等工作或目标不明确,或工作不到位,甚至某些应做的结账工作不做。学校财务部门应在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主要任务的前提下,制定自身的管理目标和核算目标,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将某些财务管理任务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督促这些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核算目标,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核对汇总有关的会计资料。通过财务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向校长负责,保障校长顺利履行学校财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明确目标,加以检查,诸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上的问题就可避免或减少。

2.要不断完善财会规章制度。健全的财会规章制度及保证其正确执行是完成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任务的有效保障。高等学校经济活动频繁,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因此高校必须根据新的经济形势,在遵循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新的财会规章制度,修订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以保障学校经济活动有章可循,有序进行。如院、系等单位接受的捐赠、购置的固定资产、所收的办班收入以及现金等如何管理,需要明确规定,同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当前,尤其要健全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制度,使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责任真正落实到人,出现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时能按章追究责任,以增强干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其努力做好各项经济工作。

3.加强财经法制教育和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高校经济活动同样要受国家财经法规和本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约束,承担经济管理责任的干部需要有法制观念,要懂得财经法规。高校的领导干部和院、系、部、处等中层干部大部分由教师转岗后承担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责任,因此完全有必要将财经法制教育、主要财经法规和经济管理基本知识的学习纳入上岗培训内容,平时也应定期学习,以有效防止或减少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学校经济活动健康有序进行,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

4.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财会人员必须恪守其职业道德,这是财会人员政治素质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财会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到该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水平,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学校财会部门不仅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试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基本财会法规,并经常对照检查,还要结合高校实际学习国家根据新的经济现象制定的新的会计核算规定,以保证高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