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十篇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十篇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6:46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1

诵读经典是精神的洗礼、是生命的唤醒、是诗意的回归!

让孩子从小接受民乐艺术的浸染,品悟艺术的魅力,是一项非比寻常的创举。

高效课堂改革为僵化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出盎然生机!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走进心灵才是最好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改革;魅力

【中图分类号】G6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教育是沟通古今、链接未来的生命历程,能让孩子陶醉其中、期待憧憬,当是每一位教育者追求的至境!说到家,教育就是给学生希望、快乐和满足!倘若校园里充满欢声笑语,个个心明眼亮、神采飞扬,那教育的成功与否便不言而喻!教育离不开智慧,有了智慧,一切问题势必迎刃而解,所有困难都会势如破竹。潍城区青年路小学坚定“赏识成功”的办学理念,追求“欣赏、尊重、平等、宽容”的育人氛围,立足“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最好的教育”,轰动遐迩、备受瞩目。问渠哪得清如许?与众不同爱有余。

一、经典文化滋养

经典从历史的长河中淘洗了几千年而光华不减,以《论语》为首的经典文化,虽历经二十五个世纪的风雨剥蚀,依然以其深邃的智慧,滋养着人们的心灵。75位诺贝尔获得者共同形成的《巴黎宣言》称:“人类要解决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问题,就应当到东方孔老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传承儒家文化,开展经典诵读,体现了学校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因为经典是最滋养人心的东西,是高度有用的营养!有了经典,学生的生活更加精彩,人生更加瑰丽。可以说,诵读经典是精神的洗礼、是生命的唤醒、是诗意的回归!

经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圣贤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读熟了就会把书上的变成自己的,放在自家智慧库里,随用随取。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实践证明,日日诵读浸润,学生的眼睛亮了、智慧长了。从书声琅琅到笑声朗朗,让人不得不佩服经典的魅力!每天聆听着最美、最纯的天籁之音,再和以宽广深厚、智慧无边的经典,简直美妙绝伦!

经典恰如心灵的鸡汤,神清气爽、荡气回肠;经典就像千年的佳酿,绵香醇厚、万古流芳;经典犹如心灵的良药,医治愚钝、智慧流淌。亲近经典文化,摒弃腐朽、汲取精华,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二、民乐艺术熏陶

民乐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之一,让孩子从小接受民乐艺术的浸染,品悟艺术的魅力,是一项非比寻常的创举。若非亲临音乐会,很难想象一群八九岁的小学生能将民乐演艺到如此之高的境地。而今,乐团已走过15个春秋,曾两度晋京,分别在“中山音乐堂”和“人民大会堂”演出;一次赴省城济南演出,获省政府教育成果奖;一次与台湾学生同台演出;多次在潍坊电视台春节晚会亮相。真可谓:“十年磨一剑,民乐美名传。艺术结硕果,芬芳满人间。”

乐团每年至少举办一届专场音乐会,已接待国内外考察团体上百个,逾三千人次到校参观学习。其中,乌克兰利沃夫国立音乐学院院长一行,不远万里前来考察乐团,并与民乐队员零距离亲切交流,钦佩之情溢于言表。艺术无国界在这里得到最美的诠释。难能可贵的事情总是令人回味,真是“稚气未消民乐精,吹拉弹奏各不同。迎来八方慕名客,送走四面嫉羡情。”

一花独放不是春,姹紫嫣红春满园!现在,民乐已纳入选修课教学,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自由呼吸,尽情享受民乐艺术的熏陶。

三、高效课堂定位

把课堂还给学生,向40分钟要质量,是高效课堂改革的初衷;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立足点;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是高效课堂的出发点。重“学生的学”而轻“老师的教”体现了校长的睿智和深思熟虑。无怪乎人人都说,“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高效课堂通过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交流、提升五部曲,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尽量自己解决问题,学习效率是惊人的。以读书为例,读一遍等于看三遍,写一遍等于读三遍,讲一遍等于写三遍。不难看出,一个知识点,只要学生能讲出来,就已经记住了90%以上。不知不觉中,老师已从“演员”变成“导演”,直至“首席学生”,学生已从“听众”变成“演员”,甚至“主角”。角色的转变决定了学生已成为课堂的主宰,回归了“学生第一”的教育理念。在这样的生态课堂上,不仅有个性的张扬,还有思维的碰撞。过去的无精打采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两眼放光、豪情万丈。一幅唯美的教育画卷,倏忽跃然纸上;一首动人的旋律,演奏出醉人的乐章。

高效课堂在赏识教育的引领下,逐步形成欣赏、尊重、平等、宽容的育人氛围。如火如荼的教学改革,从死气沉沉到热火朝天,让人耳目一新。改革为僵化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焕发出盎然生机!

四、家校携手助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但教育效果往往背道而驰。“5+2=0”非空穴来风,也就是五天的学校教育加上两天的家庭教育等于零教育。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亟待解决,家长委员会的成立解决了燃眉之急。

家长委员会架起了学校、班级和家长沟通的桥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亲密合作的一条彩虹。有了家委会的牵线,家校联系更加紧密,老师和家长能在沟通中寻找更好的教育契机,便于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教育不仅顺理成章,而且舒心惬意。

家委会增进了家长对学校和班级工作的了解,增强了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增加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了各种教育渠道的畅通和各类校外资源的有效利用,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对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功不可没。

五、魅力学生评价

学生具有多元智能,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人人渴望成功是不争的事实!马卡连柯说,“多一吧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用一个标准评价学生,也许只有1%的天才;用多种办法评价学生,就会出现100%的天才。为此,“魅力学生”评价应运而生。

小学阶段正是如梦似幻的年龄,应当充满童真、童趣;应当如诗、如画;应当像绚烂的星空。用太阳光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分别做成“七彩童年明星卡”,其中,“爱心星”为红色;“阅读星”为橙色;“合作星”为黄色;“智慧星”为绿色;“劳动星”为青色;“纪律星”为蓝色;“艺术星”为紫色。每项星累积10颗,获得相应明星卡。为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各种明星卡可以置换。集齐七色明星卡,就成为当之无愧的“魅力学生”。这种独一无二的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心有所属、情有所属、动有所属,焕发了热情,调动了积极性。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2

[摘要]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特性和内容优势,在师范教育中将教育目的与职业定向、教育过程与职业养成有机结合起来,具有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把握教育现状、引导身份转变和了解学生成长的功能与效应。

[关键词]教育电影 师范教育 功能 效应

在师范教育中,除了利用电影的影像媒介优势以外,电影的题材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材料,尤其是优秀的教育电影。所谓教育电影,是指以教育故事为题材,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以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为主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终是关涉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主要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会与传统产生许多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艺术非常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电影是思考教育问题、开展教育实践的合适媒介和文本。

西方自二战后开始关注教育电影。《音乐之声》大受好评,《死亡诗社》引起了关于“何为好的教育”的教育智慧的讨论,《心灵捕手》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超越传统与追求真善美的凯瑟琳老师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春风化雨》(又译《放牛班的春天》)对教育智慧与爱心抚触作出了新的诠释。中国教育电影也比较繁荣,建国后有《武训传》、《祖国的花朵》、《朝霞》等;新时期以来也产生了多部影响较大的教育电影,如《苗苗》、《烛光里的微笑》、《红衣少女》、《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等,以及纪录片《高三》、《请投我一票》等。这些电影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形象以及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冷峻的观察和思考,凸显了富有理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启发价值。

一、教育电影的特性及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优势

电影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样式,构成复杂、内容丰富,是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的优质媒介。正如鲁迅所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教育电影因为关注教育问题,从而在教育媒介与教育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媒介的逼真性与教育的现实性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认为:“电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为力求现实主义地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电影艺术能够十分准确、十分精细地纪录客观现实,具有视听的真实感,其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真实可信。电影的逼真性不仅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更表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教育电影极为关注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关注教育现状和教育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教育现实。

2.媒介的丰富性与教育的多元性

教育电影的艺术构成元素丰富,其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给受教育者展示了无限的观摩和交流体会的空间。教育电影虽然主要是关注和表现教育主题与题材,但同时也会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山川风物等,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极大地拓宽师范生的视野。而教育就需要多元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教育电影的媒介特性与教育的多元性相契合。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影片,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又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家庭问题,一些优美的音乐、出色的绘画作品贯穿影片始终,给人以艺术熏陶。这类影片可以带来教育结构的多元性和教育效果的丰富性。

3.媒介的生动性与教育的活泼性

电影可以生动真实地表现声画世界、时空世界和情感世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电影不仅是“视听盛宴”,也是能带来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不是一言堂,不能满堂灌,而应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互动与启发,应该具有更多的活泼性。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的生动特性恰好能满足教育活泼性的要求。

4.媒介的梦幻性与教育的启发性

电影是一种时空幻觉,美国电影艺术家奥逊·威尔斯认为“一部影片就是一部梦的彩带”,所以好莱坞被誉为“梦工厂”。电影作为想象的艺术,可以开启观众的想象之门,培养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开启想象、启迪智慧的过程,需要想象力和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和创造。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进步所必须具备的生命素质,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电影中充满了无限想象的行为,它们像梦幻一般给受教育者以极大的吸引力,鼓励他们去竞相施展自己的梦幻能力,去丰富并发展人类的文明。像《死亡诗社》中对诗意的想象、对生命的憧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和生命热情;像《草房子》把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趣闻轶事穿插在主人公桑桑小学六年的成长故事中,留给观众的是诗性的感动,是契合儿童实际的想象与幻想的美妙课程。

二、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1.树立教育理想——教育追求与职业信仰

在师范教育中,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使其坚定执着教育追求,是师范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师范生一旦树立了教育理想,选择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执着的教育追求便与职业信仰合一,能够起到旗帜和航标的作用,引导师范生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爱和生命奉献给学生。像《黑板》、《凤凰琴》、《美丽的大脚》和《我的教师生涯》等,集中反映了中外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为艰难时刻的教育追求、教育信念和教育修养。师范生观看这一类电影,能够对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崇高精神耳濡目染,激发起内心的情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2.培养教育智慧——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等几部教育电影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集中反映了教师超群的教育智慧。电影中的教师有学问、有思想,更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他们能够按照科学的理念和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最终既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例如《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就是一位诗性智慧型教师,他是威尔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后又毕业于剑桥大学。为了改变学校只强调升学教育、严格管制学生的现状,他从自己的文学课开始改革,让学生领悟“把握今天,让生命超凡脱俗”的要义。他自称“船长”,让学生们叫他船长,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于诗歌理论的章节撕掉,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激发胆小懦弱的托德的诗性智慧潜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生活。当学生们悄悄组织“死亡诗社”时,他默默地支持,让学生们在朗读拜伦、惠特曼的诗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学生的天性、梦想、勇气和爱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价值由此凸显出来。尽管世俗的力量最终导致基廷老师被迫辞职,但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生命欲望,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应有之义。

3.把握教育现状——时代需求与职业使命

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除了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了解等。了解和把握教育现状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重要前提,其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关注教育新闻报道、到学校调研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观看有关教育问题的影视作品。因为教育电影,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教育电影,往往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问题进行了冷峻、深入甚至是尖锐的观照和反思,会呈现出与公众视野差异巨大的“教育影像”。例如《十三棵泡桐》就呈现出另类的“残酷青春”——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令人触目惊心,纪录片《高三》记录教育竞争与应试教育的严酷,《走路上学》聚焦我国西部艰苦的教育条件与学生的求学毅力。师范生观看此类电影,从感性层面了解教育现实问题,从理性层面树立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职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对职业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

4.引导身份转变——农村支教与职业选择

师范生的身份比较特别,“今天是学生,明天是老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以外,还要通过教育教学实习,实现身份转变——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在心理、志趣与个性上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一个教育者。身份转变是职业选择的重要条件。我国自2003年起不断开展农村支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系列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工作。近年来有多部表现支教题材的电影问世,值得师范生观看。例如《美丽的大脚》,反映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志愿者教师夏雨,在被农村妇女兼教师张美丽的教育行动及理想所感动后,到西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又如《天那边》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到西部农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艰苦的教育条件下,许晓萌逐渐成熟起来,学会面对生活、选择职业,在经过曲折后二度归来,继续驻守在天那边的乡村小学中。这部影片堪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和身份转换的“支教宣传片”。师范生作为时代青年,他们愿意将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学奉献给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给天那边的“花儿与少年”。

5.了解学生成长——因材施教与职业要求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3

关键词:教育电影 师范教育 功能 效应 

 

在师范教育中,除了利用电影的影像媒介优势以外,电影的题材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材料,尤其是优秀的教育电影。所谓教育电影,是指以教育故事为题材,集中反映教育改革、学校风貌、师生关系,以塑造教师形象和学生形象为主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包括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教育始终是关涉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主要问题,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会与传统产生许多戏剧性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文学艺术非常关注教育问题,教育电影是思考教育问题、开展教育实践的合适媒介和文本。 

西方自二战后开始关注教育电影。《音乐之声》大受好评,《死亡诗社》引起了关于“何为好的教育”的教育智慧的讨论,《心灵捕手》提供了优秀的心理教育范例,《蒙娜丽莎的微笑》中超越传统与追求真善美的凯瑟琳老师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关注,而《春风化雨》(又译《放牛班的春天》)对教育智慧与爱心抚触作出了新的诠释。中国教育电影也比较繁荣,建国后有《武训传》、《祖国的花朵》、《朝霞》等;新时期以来也产生了多部影响较大的教育电影,如《苗苗》、《烛光里的微笑》、《红衣少女》、《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等,以及纪录片《高三》、《请投我一票》等。这些电影对教育教学过程、教师形象以及教育的问题进行了冷峻的观察和思考,凸显了富有理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启发价值。 

 

一、教育电影的特性及其在师范教育中的优势 

 

电影是综合性极强的艺术样式,构成复杂、内容丰富,是培养文化艺术素养的优质媒介。正如鲁迅所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教育电影因为关注教育问题,从而在教育媒介与教育内容两个方面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 

1.媒介的逼真性与教育的现实性 

前苏联电影艺术家普多夫金认为:“电影是这样一门艺术,它为力求现实主义地再现现实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电影艺术能够十分准确、十分精细地纪录客观现实,具有视听的真实感,其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真实可信。电影的逼真性不仅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更表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性,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教育电影极为关注教育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关注教育现状和教育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教育现实。 

2.媒介的丰富性与教育的多元性 

教育电影的艺术构成元素丰富,其表现内容和艺术形式都给受教育者展示了无限的观摩和交流体会的空间。教育电影虽然主要是关注和表现教育主题与题材,但同时也会涉及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山川风物等,人与自然、社会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极大地拓宽师范生的视野。而教育就需要多元的内容和形式,于是,教育电影的媒介特性与教育的多元性相契合。例如《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等影片,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又反映了西方国家的社会、家庭问题,一些优美的音乐、出色的绘画作品贯穿影片始终,给人以艺术熏陶。这类影片可以带来教育结构的多元性和教育效果的丰富性。 

3.媒介的生动性与教育的活泼性 

电影可以生动真实地表现声画世界、时空世界和情感世界。对于受教育者来说,电影不仅是“视听盛宴”,也是能带来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的艺术和生活方式。教育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不是一言堂,不能满堂灌,而应是一种对话与交流、互动与启发,应该具有更多的活泼性。教育电影因其媒介的生动特性恰好能满足教育活泼性的要求。 

4.媒介的梦幻性与教育的启发性 

电影是一种时空幻觉,美国电影艺术家奥逊·威尔斯认为“一部影片就是一部梦的彩带”,所以好莱坞被誉为“梦工厂”。电影作为想象的艺术,可以开启观众的想象之门,培养观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开启想象、启迪智慧的过程,需要想象力和充满想象力的思考和创造。想象力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进步所必须具备的生命素质,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教育电影中充满了无限想象的行为,它们像梦幻一般给受教育者以极大的吸引力,鼓励他们去竞相施展自己的梦幻能力,去丰富并发展人类的文明。像《死亡诗社

[1] [2] [3] 

》中对诗意的想象、对生命的憧憬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和生命热情;像《草房子》把异想天开、顽皮淘气的趣闻轶事穿插在主人公桑桑小学六年的成长故事中,留给观众的是诗性的感动,是契合儿童实际的想象与幻想的美妙课程。

二、教育电影在师范教育中的功能与效应 

 

.树立教育理想——教育追求与职业信仰 

在师范教育中,帮助师范生树立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使其坚定执着教育追求,是师范教育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师范生一旦树立了教育理想,选择将教育作为终身职业,那么执着的教育追求便与职业信仰合一,能够起到旗帜和航标的作用,引导师范生无怨无悔地执着于教育事业,把自己的青春、爱和生命奉献给学生。像《黑板》、《凤凰琴》、《美丽的大脚》和《我的教师生涯》等,集中反映了中外乡村中小学教师的形象,表现他们在国家和民族最为艰难时刻的教育追求、教育信念和教育修养。师范生观看这一类电影,能够对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崇高精神耳濡目染,激发起内心的情感,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向。 

.培养教育智慧——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优秀的教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应该具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等几部教育电影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集中反映了教师超群的教育智慧。电影中的教师有学问、有思想,更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他们能够按照科学的理念和自己的理解来设计学生喜欢的课程,最终既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又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喜爱。例如《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就是一位诗性智慧型教师,他是威尔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后又毕业于剑桥大学。为了改变学校只强调升学教育、严格管制学生的现状,他从自己的文学课开始改革,让学生领悟“把握今天,让生命超凡脱俗”的要义。他自称“船长”,让学生们叫他船长,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于诗歌理论的章节撕掉,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激发胆小懦弱的托德的诗性智慧潜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生活。当学生们悄悄组织“死亡诗社”时,他默默地支持,让学生们在朗读拜伦、惠特曼的诗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学生的天性、梦想、勇气和爱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价值由此凸显出来。尽管世俗的力量最终导致基廷老师被迫辞职,但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生命欲望,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教育智慧与教育艺术是教师职业素养的应有之义。 

.把握教育现状——时代需求与职业使命 

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除了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外,还包括对教育发展现状的把握、对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的了解等。了解和把握教育现状是当好一名教师的重要前提,其途径可以多种多样,如学习教育方针政策、关注教育新闻报道、到学校调研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观看有关教育问题的影视作品。因为教育电影,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教育电影,往往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问题进行了冷峻、深入甚至是尖锐的观照和反思,会呈现出与公众视野差异巨大的“教育影像”。例如《十三棵泡桐》就呈现出另类的“残酷青春”——对教育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揭示令人触目惊心,纪录片《高三》记录教育竞争与应试教育的严酷,《走路上学》聚焦我国西部艰苦的教育条件与学生的求学毅力。师范生观看此类电影,从感性层面了解教育现实问题,从理性层面树立与时代需求相适应的职业使命感和教育责任感,对职业规划做出理性的判断。 

.引导身份转变——农村支教与职业选择 

师范生的身份比较特别,“今天是学生,明天是老师”,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树立教育理想、培养教育智慧以外,还要通过教育教学实习,实现身份转变——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在心理、志趣与个性上从一个受教育者转变成一个教育者。身份转变是职业选择的重要条件。我国自年起不断开展农村支教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系列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工作。近年来有多部表现支教题材的电影问世,值得师范生观看。例如《美丽的大脚》,反映了一位从北京来的志愿者教师夏雨,在被农村妇女兼教师张美丽的教育行动及理想所感动后,到西部农村从事教育事业。又如《天那边》讲述了女大学生许晓萌和恋人江可可到西部农村小学支教的故事,在艰苦的教育条件下,许晓萌逐渐成熟起来,学会面对生活、选择职业,在经过曲折后二度归来,继续驻守在天那边的乡村小学中。这部影片堪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引导和身份转换的“支教宣传片”。师范生作为时代青年,他们愿意将满腔热血和满腹才学奉献给西部和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奉献给天那边的“花儿与少年”。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4

  在培训学习中,专家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延长、开阔了我的知识视线,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课程实施及对教育的其它领域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一、对“做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的体会。

  讲座中,我能感受到沈老师沉静的思考,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反思和挖掘自我,从而建构起自己独特见解和风格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的过程,我想,也许这就是优秀教师的特质。

  做自身实践的研究者――让研究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这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教研的重要性,并对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其实教研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使我们对教研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兴趣和信心。

  二、对“研生研学,让教师的教有效地为幼儿主动的学服务。”的感想。

  1.了解幼儿的差异点――让差异成为教育的资源,让教育适应每个幼儿的需要。

  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因此,我们教师更要关注那些角落里的孩子,更应对他们给予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如冰心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泉,有爱便有一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首先要爱学生;其次,爱就不能放弃。

  2.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是教师职责所在。教师的责任是让儿童对学习充满热情和生命力,瑞吉欧教师是这样解读教师的职责:“教师就是发现、了解并跟随孩子的目光,并让孩子的目光更具有生命力和更有价值,

  3.为幼儿创造适宜的体验点,把握与幼儿互动的介入点。这让我们领悟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4.教育应回归幼儿的生活,生活即教育。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一日生活皆教育。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整天的活动中;教育,流淌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教育,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中的各个领域:健康、艺术、社会、语言、科学;教育,来源于生活,并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得到创新。一日生活皆教育。教育,在幼儿每一天的生活中。

  从我几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生活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作为教育的中心内容,“生活即教育”则主张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的场所。幼儿园的一切活动、生活都是教育。大社会、大环境是儿童学习的大课堂。这就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和场所,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概念,体现了生活教育的涵义: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关于幼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借用尚庄小学张营校长的话“如果你不是校长也不是副职,那么参加这次培训你很幸运,说明你的领导重用你。”我很幸运参加了这次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培训,听专家讲座,看家庭教育案例,心灵上很受触动。下面我对这次培训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先说一下培训安排。这次培训为期三天,教育局长全程跟踪,作了讲话和总结。培训请了家庭教育专家周慧玲、马青松老师,洛阳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张营校长,柏城镇中心校校长贾守军、柏城镇中学心理咨询师张国红老师做了讲座。最后,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郑新华老师播放了两个家庭教育案例,分别是《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九零后的坏女孩》。郑团长对案例作了点评和总结,题目是《家庭教育指导老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并安排了回校的工作。第二,几位专家讲座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下回报:周慧玲老师主要讲了教师家庭子女的教育,也就是教师既要耕好事业的田,又要育好自己的园。如何育好自己的园?周老师的理论是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也不是惯出来的,是教出来、养出来、育出来的。不管是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办,扬长带短;不惯是物质上不纵容,行为上不放任,惯出来的孩子长幼无序,目中无人。家庭教育教什么?教伦理。家庭教育育什么?育人。家庭教育养什么?养生。周老师还讲了她的三快理论:愉快、勤快、痛快。快乐的秘诀是“凡事往好处想”;家庭教育和谐的秘诀是“责任往身上揽”。马青松老师主要讲了家庭教育是爱的教育,要改变孩子,从改变我们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传。

  洛阳新安县五头镇尚庄小学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张营校长主要讲了他们“家校一体,智慧育人”的办学模式,要求家长与学生同步,先给家长鼓劲,再定期召开家长会。他们学校根据家长的信整理成一本书叫《智慧信箱》;注重红星评比,不考虑分数,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在校、在路上、在家庭的表现。“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办学理念是一月一次的家校沟通,分四步:一、向家长回报学生在校情况。二、向家长回报本月工作情况。三、向家长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四、让家长给学校提合理性意见。课改让家长参与,每学期考试让家长监考,让学生构建家庭书房,要求是三年级以上有床、书架、桌子、凳子,书多少不限;三年及以下学生小,可以没有床。学校的做法是逐个学生家庭拍摄书房刻成碟,期末发给学生,叫“家庭智慧”。在家长会上提出“向传统宣战,小地方造大效益,小山村创造新公民”的口号。“教师轻松,质量上去”的办学管理是从教案开始,废除应付式教案,不写教案不等于不备课,教师写教学反思和过失。根据教师的反思和过失整理成一本书叫《智慧教育的火花》口号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羡慕吧。第二个是放手工程:不能放手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能放手的班主任是没有能耐的班主任,实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第三是智慧教育论坛,利用集体智慧,打造教育平台,开展智慧课堂:让学生讲课,批改作业。目的是达到资源共享。用郑老师的话说尚庄小学是"学生干老师的活,老师干校长的活,校长干自己的活。"贾守军校长主要讲了家庭教育的误区和如何做教师。张国红老师主要讲了儿童心理营养的几个阶段和人的情绪管理。

  第三,说一下自己这次培训的收获和感受吧。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的认识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整个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学校是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才的。当今的教育状况是:教师忙、学生累、家长怨、家长烦。我们面对太多的留守儿童,父母亲情的缺失,让他们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行为习惯。为了孩子以后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家校沟通更是推卸不了的责任,要做到不难为家长、不惩治孩子、不放纵孩子、不拿家长说事;喜欢的孩子家长奉为上宾,不喜欢的孩子家长奉为上上宾,有时候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两片云在相同的高度才能撞击成雨,我们做教师的要在不同的高度和层次与学生家长共同撞击成滋润学生健康成长的甘霖雨露。

  关于幼师培训个人总结范文

  在历下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在单位领导的带领下,我参加了4月份的___培训。为期三天半的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专家学者的报告,收获颇丰。

  这一次培训,首先聆听了___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边霞所做的《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专题报告,她告诉我们,幼儿美术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教师应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开展具有游戏倾向的美术活动,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活动中一句“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老师和幼儿都在被造就,老师通过给幼儿上课,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反过来,幼儿在活动中也学到了各种技能,形成了各种习惯的养成。

  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执行馆长薛文彪为我们做了《幼儿美术教育新概念与方法》的专题报告,并在现场示范美术水粉画的操作过程,讲解了他自己创新的借形想象美术创新方法。

  中国早期儿童教育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许卓雅为我们做了《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专题报告。她的报告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她给我们具体讲解了如何通过音乐领域的有效教学,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虽然只有短短三天半的时间,我却收获了许多。在美术方面,要多给幼儿

  欣赏作品,无论是幼儿、老师或是大师的好的作品;在绘画过程中更注重幼儿的绘画时的兴趣,将游戏融入到其中,给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氛围,我想这样的过程产生的结果一定是预想不到的。在美术的教学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鉴薛老师的借形想象,让幼儿在想象中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5

关键词:班主任育人以人为本教育策略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92-01

班主任育人工作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而要懂得并掌握班主任工作管理艺术就需要班主任有足够的教育智慧。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范梅南认为,教育智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智慧最具有个性色彩”。做一个智慧型班主任,教育学生要艺术化。

1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育人技巧

现在的教育理念,作为一个学科教师,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而作为一个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看到学生的成功,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班里有个男生,非常的老实憨厚。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在班里总是默默无闻,既得不到老师的批评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所以班里有些调皮的学生在课下经常欺负他。针对这件事,我举行了主题班会――尊重、欣赏,让我们快乐成长。在班会中,我和同学们共同分析了这位同学的特点,学习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人家学习很尽力、很用功。而且在班级的日常工作中,比如打扫卫生、参加活动等都很积极、很认真等等。同学们给他找了很多的优点。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做事认真扎实的态度。在班主任的育人工作中,不能只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只见分数不见的人的教育,只是把自己和学生都当成了工具,而结局也只能是老师辛苦,学生痛苦。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切记,尊重学生,欣赏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和学生将会收获一辈子的财富。

2积累教育策略,提高育人技巧

所有的成功都是站在前人或巨人的肩膀上的。作为班主任要掌握教育机智,提高育人技巧,就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经典故事。比如:《乐羊子求学》的故事、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诺贝尔奖得主麦克劳德读书时杀掉校长的爱犬的故事,青蛙被煮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或者寓言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有智慧。我班有个叫任文锋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课间动不动就欺负同学。教育谈话无数次,而他总管不住自己。后来找家长谈话,也无济于事。家长对他的儿子也失去了希望。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他在上课时居然在课本上画画,尽管他这样做不对,但却画得相当不错。抓住这个机会,我就让他负责办班级的黑板报,一个星期下来,黑板报焕然一新。我在班中诚恳的表扬了他,我也当着他的面向他的父母打电话报喜,并提出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打那以后,任文峰上课认真了,课间不再与同学闹矛盾了。后来,我又让他参加学校的环保手抄报比赛活动,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看到老师如此器重,任文峰的学习劲头更大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以学生的“闪光点”为支点,以班主任的育人技巧为杠杆,撬起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觉性,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更大的进步。

3在实践和反思中,使自己的育人技巧螺旋上升

积累教育策略只是理论上的认识,我们还要把理论付诸于实践中,也就是要到班主任工作中去具体实践这些教育策略,把教育智慧变成现实的教育行动。在刚接任六年级一班的数学教学并担任班主任工作时,一位名叫张浩鑫的同学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主动、声音洪亮、思维也与众不同。经过一周的接触,我发现张浩鑫是一位很聪明的学生,尤其在数学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便让他担任了数学课代表的任务。经过几周的时间,张浩鑫的工作和学习表现的非常突出,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等活动。在一次亲子公益活动中,张浩鑫的妈妈告诉我,说张浩鑫经常回家说数学老师好,尤其说数学老师布置作业少。我当时也没在意张浩鑫妈妈说的布置作业少,总感觉张浩鑫同学很有数学天赋,是一个积极向上很有能力的好学生。可是在经过了本学期的数学期中检测之后,张浩鑫的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来了个大转折,由此也改变了我对张浩鑫同学的看法。在本学期的数学期中检测中,张浩鑫的数学成绩是满分,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毋庸置疑。可是我任教的六年级一班的整体数学测验成绩却不是很理想。我便深刻的进行了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存在问题,知识点没有遗漏,没有错误。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思来想去,是不是学生的习题训练少了些呢?布置的家庭作业是不是少了呢?于是,在期中检测之后我便加大了作业量的布置。可是,在这之后,我一直认为非常有数学天赋、非常优秀的张浩鑫同学的表现有些异常,课堂上回答问题不是很积极了,工作也不如以前用心了,家庭作业书写也变得潦草了,有时还忘了带作业……期中考试后的一次单元测验,张浩鑫竟得了94分(满分120分),我心目中聪明、积极、向上、有工作热情的张浩鑫一去不复返了。张浩鑫这一系列的反常,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和不解,张浩鑫怎么会变得这样了呢?于是我便找到张浩鑫谈话。在谈话过程中,张浩鑫总是以不屑的态度、支支吾吾的以各种理由敷衍我。我知道这不是张浩鑫的真实想法。难道张浩鑫对我存在戒备心理和不满,才不愿意和我交流?

我又找了张浩鑫周围的、以及比较要好的同学谈话,在和这些同学的谈话中我基本上找到了原因――我布置的家庭作业由少变多,而且这些多布置的作业张浩鑫已经会了,从而引起了张浩鑫的反感。为了确认这是不是张浩鑫变化之大的原因,我又联系了张浩鑫的妈妈,跟张浩鑫的妈妈交流之后,我确认了“家庭作业的布置由少变多”是引发张浩鑫一系列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

从“张浩鑫事件”中我汲取了育人的教训,同时也收获了班主任工作的技巧。首先,针对班里在学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合理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学习,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不应该以学生的学业为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值日活动、课外劳动等。尤其是对班里那些学习上的佼佼者,适当的让他们也受到一些“挫折”,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让他们体验遇到挫折应该怎么正确面对,渐渐的学会正确处理问题。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和谐社会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它以音响为表现手段,通过听觉的吸收,触动人的情感,启发人的联想,净化人的心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促进了人的进步与发展,这是音乐的特殊效果。古今中外思想家、政治家、活动家、教育家都把音乐当作教育人的重要手段,收到巨大成效。那么,音乐的教育功能到底有哪些?

一、培育道德功能

音乐世界包罗万象,优秀作品影响深远,在培养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精神品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把那些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歌曲,使人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的同时,得到潜移默化教育。《乐记》中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治也,善则行象德矣。”《礼记》也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行于外,事故起成也怿。”汉代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其变民也易,化民也著。”近代学者梁启超也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总之,以乐治国,可以使民心向善,其行为表现就会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二、启迪智慧功能

音乐是培养、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激发人的无穷思维和丰富想象力。生理学家认为音乐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均衡发育、合理运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长期受到音乐启迪的人,其精力更集中、思维更敏捷、创造力更强大,这是因为音乐实践时能使人的多种器官协调、综合、灵活运用,使人的头脑更加聪慧。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音乐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都喜欢音乐,如孔子、爱因斯坦等,他们都把学习音乐当成对自己事业的催化剂,从音乐中启发灵感,启迪智慧。爱因斯坦甚至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

三、陶冶情操功能

音乐是情感艺术,《乐记》中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任何一部好的音乐作品都是艺术家们的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音乐家总是利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艺术来歌颂伟大的祖国、美丽的家乡、崇高的精神。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使听众与艺术家们的心灵相互沟通,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和强化了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理想得到提升。如多听《我的祖国》《为了谁》等优秀音乐作品,不但能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热爱大自然、热爱人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而且还能提高欣赏者的精神境界,从而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参加音乐大合唱(奏)还能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可见,在浸润、滋养人的心灵世界方面,没有什么艺术形式能与音乐相媲美的。正如冼星海说的:“音乐是人生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溶炉。”

四、丰富想象功能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要通过创作者的“一度创作”、表演(演奏、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欣赏者的“三度创作”,才能使音乐的本质内容、中心思想和内在意境得以完整表现,这三者中的任何一方如果没有一定的想象力,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娄树华的《渔舟唱晚》等就不再风光。音乐的本质是人的心灵借助想象力,用曲调、节奏、和声来表达,每一首乐曲都表达一定的内容,都能把人的内心世界引入无拘无束的想象活动的高峰,并产生形形经历过的再现和对美好未来的幻想与渴求,欣赏者长期得到音乐环境的熏陶,必能提高想象和创新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经常接近音乐的人,其想象力更丰富,智力更胜人一筹。

五、增强体质功能

音乐能强身健脑,主要表现为:一是能解乏,当人疲劳时听听音乐可以放松身心。二是能健身,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均可使人的肌体、呼吸得到锻炼。三是能提高人的协调性、平衡性、准确性、敏锐性和感知能力、反应能力,促进身心协调发展。四是当音乐与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配合时,可以增强锻炼效果,达到健与美的目的。五是可以用于治疗人的某些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精神性疾病等。六是可以促进胎儿发育更加健全。

音乐的诸多教化功能要求我们要把音乐作为一种终身的、经常的、常态的教育手段,在全社会广为普及,以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一、普及家庭音乐教育

实施家庭音乐教育在家用电器、音响设备、通用乐器普及的今天,既简单又方便,但关键在于如何科学指导和正确引导。热爱音乐是人的天性,几乎每个人都接触过音乐唱过歌,但很多人唱歌却不知道唱的是什么歌,只是哼哼而已,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鉴赏音乐的能力,音乐的教育功能难以发挥。建议党委宣传部门和政府文化部门要把家庭音乐教育纳入公民素质教育内容,制定计划、编写教材,全面推动,形成气候。

二、强化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所展示的艺术美,能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表达力和创造力,能促进学生心理平衡、身心健康,使学生的情绪、情感得到和谐的调节,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音乐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著名音乐家贺绿汀说过:“重视中、小、幼音乐教育,对发展人的智能起决定性作用,这是教育方面战略性的问题。”在美国艺术教育早已被列入核心学科,其标准正式通过立法程序。然而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学校地位仍然不高,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音乐教师甚至非常缺乏。对此,教育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坚决按照音乐新课标要求配齐师资、排足课程,保障学生起码的音乐教育权利,同时应经常性地举办各类音乐竞赛活动,增强教育效果。

三、发展社会音乐教育

音乐具有凝心聚魂的作用,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可以团结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优秀的音乐作品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反映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学习、表演和鉴赏优秀音乐尤其是民族民间音乐,不仅可以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而且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荀子在《乐论》中写到:“乐者,乐也。”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的潜移默化功能,多选择一些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和歌颂美好生活的作品作为音乐社会教育的教材,一方面要积极举办各种音乐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音乐鉴赏能力,另一方面要以我们的节日为平台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器乐比赛活动,在轰轰烈烈、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社会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整体素质。

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音乐的教化功能,正为我们和谐社会建设之所需、所用,必将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耿家林.《论音乐教育功能》(2009年10月)

[2]林保篪.《浅论新时代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与范畴》

(2006年6月)

[3]郜张国.《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2005年7

月)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7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学校教科研,被学校聘为教科员,协助教科室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在朱玉棣老师的指点下,成功申请了市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式的研究》,由我执笔撰写了《东莱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我的活动方案《奔向二00八》也被选送苏州。年4月,在学校领导和市教研室傅强老师的指导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研讨活动在我校顺利开展,并取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去年4月,我参加了全国首届智慧学术研讨活动,论文《大成智慧学与教育信息化》获准大会交流,并入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现被张家港市智慧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参与了部级课题《智慧学理论在教育中应用研究》方案的撰写。

二、做一个富有爱心的教师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学生,要以尊重和依赖为前提,要做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我经常从小处着手,从学生关心的事寻求最佳教育时机,给学生春风沐浴般的教育。我的工作随笔《教育,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开始》《实施“心情教育”培养健康心理》《一瓶钢笔水引起的思考》《再富也不能富孩子》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上相继发表。其次,我和家长也积极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的教育更具理性。我的实践《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在《关心下一代周报》上发表,并在该社当年上半年好稿件评选中获二等奖。我的思考《家庭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在张家港日报《家庭教育》月刊刊登。

三、做一个理念新的教师

目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在张家港市全面推开,在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数学课上,我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境,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发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提高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一改以往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书本的理解和与同伴的交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我在实践的同时,也不忘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展现变化规律激发主动发现》在市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论文《小学数学教学探例》《“圆柱的认识”教学案例对比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小学信息技术文字处理单元教学设计》《论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育》《当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相继发表。年12月,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

四、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教师

目前,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再也不能满足于用粉笔来教学了,而要把计算机和网络当作新的教学工具,进一步把我们的课堂进行延伸!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上,在理论上我作了以下探索,论文《信息化环境下战争与和平的教学设计》《“形神兼备”的整合》《新课程:整合,可以更精彩》《信息技术与小学社会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在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我还积极参与第一、二届张家港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评优课活动,均获三等奖。第一届参赛学科是社会课,课题是战争与和平,第二届参赛学科是数学课,课题是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我还参与了学校网站的建设,为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网络化学习的平台,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作出自己的贡献。因我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年被评为张家港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8

近日,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黄浦区公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主办,上海市黄浦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华夏文化创意研究中心承办的智慧城市与视听文化创新论坛顺利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左焕琛、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中共黄浦区委副书记孙甘霖等领导出席会议,部分科技、科协界政协委员以及科技工作者、企业代表近两百人参加会议。来自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创新热点问题发表真知灼见,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和视听文化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来自台湾交通大学传播研究所的郭良文教授介绍了新竹和台北等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经验。作为企业代表,派格太合环球传媒总裁孙健君则从自己在娱乐文化行业实践的角度,为听众阐释了娱乐文化传媒的崛起。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所长王世伟以“智慧城市的灵魂与精髓”为主题,指出“绿色增长”是智慧城市的灵魂,智慧城市的精髓在于“数字惠民”。来自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的祝建华教授在演讲中指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与持久,并不单单取决于先进技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组织形式。

王智勇在发言中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蕴含着第三次生产力变革,智慧城市催生了大批新兴的文化业态,其中,视听文化产业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尤其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子群,数字内容产业已经获得了巨大增长空间,并将成为全球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

百姓学习的嘉年华:徐汇区第七届学习节隆重开幕

金秋十月,徐汇区社区教育硕果累累。10月13日,一场“百姓学习的嘉年华”作为徐汇区第七届学习节开幕式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举行。

徐汇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吕晓慧代表区委、区政府衷心感谢大家对徐汇区社区教育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她表示,徐汇区将以学习节为契机,认真贯彻学习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推进大会精神,促进全区百姓以更开阔的视野投身于终身学习之中。

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处长庄俭代表市教委致辞,高度赞誉徐汇区学习节“品牌响亮,是充分展示徐汇创建品牌、走内涵发展的实践风范”。

开幕式期间,与会领导和来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十三个街镇“一街一品”项目现场展示,不时向现场人员询问了解学习项目运作情况并参与体验。

体验田园乐趣,倡导环保理念——天平社区启动“盛夏的果实”阳台果蔬大赛

近日,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楼多功能厅内,“好美丽”花迷俱乐部的成员齐聚一堂,参加“盛夏的果实”阳台果蔬大赛天平社区的启动仪式。花迷俱乐部60多名成员分批领取了辣椒、番茄、丝瓜、茄子的果苗,并在园艺专家邬志星老师的指导和带领下学习简单的种植技巧,忙得不亦乐乎。

此次“盛夏的果实”阳台果蔬大赛由天平社区邬志星园艺工作室和上海恒盛国际花艺家饰博览中心联合举办,面向全市募集100~300名市民,由上海恒盛国际花艺家饰博览中心向其提供果苗及花盆,在阳台、露台及院子种植。参赛者可通过微博、电子邮箱等途径上传种植图片,由邬志星园艺工作室全程提供养护知识和答疑,最后根据图片评出奖项,活动从今年5月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正如园艺专家邬志星所说:“春播季节,组织市民参与时下流行的阳台蔬果种植活动,既能让大家体验都市田园的乐趣,又能倡导绿色环保的理念,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食品安全齐监督 健康生活同构筑——闵行区新虹街道开展食品质量安全月宣传活动

9月22日,闵行区新虹街道在上海外国语实验学校举办食品质量安全大型宣传活动。新虹社区(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主任朱建设,新虹社区(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杨圣国,区食安办主任郭剑英及区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亲临现场,参与宣传。各居(村)委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出席此次活动。

街道为居民提供食品安全咨询和便民服务,耐心解答群众的食品安全困惑。介绍如何选购安全果蔬等食品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手册》赢得了居民的广泛欢迎,通过向群众发放食品安全小册子宣传12331和962000食品安全投诉热线,现场摆放的食品安全宣传展板吸引居民驻足观看。食品安全有奖竞猜活动则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居民参与热情高涨。此次活动参与群众共计500余人,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000余份,为社区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宣传氛围。

松江区科技馆举办2012年科普志愿者实践培训活动

9月22~23日,松江科技馆举办2012年科普志愿者实践培训活动,来自东华大学、上海外贸学院、立信会计学院的40多位科普志愿者受邀参加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志愿者们直观地了解科技馆公共服务需求,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服务技能,打造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为科技馆的科普工作添彩。

活动安排志愿者们参观了长江河口科技馆、上海玻璃博物馆和上海野生动物园,增长科普知识,近距离感受科普专职人员的服务方式和精神面貌。同时,参观活动结合了志愿者服务技能培训,为团队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增强团队凝聚力。

崇明县港西镇日前开展科普早市活动

9月28日早晨,崇明县港西镇科协联合镇科普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农业服务中心、劳动保障、志愿者协会等部门十余位同志在南盘效集镇举办科普早市活动。此次活动镇科协发放了《预防食物中毒五要素》、《家庭办酒注意事项》、《合理使用抗生素》、《家庭安全手册》、《实用科普宣传册》等宣传资料500多份;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为过往群众免费测量血压,提供狂犬病预防等健康知识咨询;劳动保障、妇联等部门开设了政策咨询服务。这次活动既宣传了科学知识,又实实在在地为民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松江区泖港镇开展脂肪肝预防知识讲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增多,加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运动量的减少,以及饮酒、环境污染、慢性病引起内分泌失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脂肪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为增强中老年朋友的健康保健意识,推动健康发展水平再上新的台阶。10月15日,泖港镇科技管理办公室联合胡光村开展了一场中年人健康知识讲座,由镇卫生院褚金红主讲。

此次讲座主要涉及冬季养生之道,特别提到老年人常见脂肪肝的积极预防,强调注意平日的科学饮食之外,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身体锻炼活动。讲座历时一个半小时,中老年朋友们提出的各类健康问题得到了主讲人的解答,并纷纷表示这次的活动让人受益匪浅。

“垃圾分类校园行”

在松江区科协的指导下,10月10日和11日上午,方松街道“垃圾分类校园行”活动分别在文翔幼儿园和第二实验小学如火如荼开展,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本次活动将职业体验与垃圾分类宣传相结合,主要分为小护士、小保姆、小鞋匠、小花匠、垃圾分类以及公益家超市6个方面。

活动通过职业体验,让小朋友体会到了不一样的工作类型,对他们未来的职业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通过垃圾分类游戏,让小朋友从小就有了环保意识,不仅是小朋友自己,也督促了整个家庭一起参与,增强了全民的环保意识。

关爱流动花朵 共享科普阳光——2012浦东新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基地行活动

10月24日,在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上海市科普基金会和上海科技馆的大力支持下,由浦东新区科协、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共同主办的“共享科普阳光,走进科技殿堂——2012浦东新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基地行系列活动”在民办智源小学举行。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郑时芬,上海科普基金会秘书长赵卫建,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副镇长乔俊,浦东新区科协秘书长以及浦东新区教育局、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

仪式上主办单位向南片17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全区科技辅导员赠送了2013年全年《动手做》报,向学校赠送了科普书籍、科技材料和一套科普智慧墙。信谊药厂的领导为民办智源小学15个班级每班配备了一个小药箱。仪式结束后全体学生乘上科普大巴士参观上海科技馆,在奇妙的科技世界里领略科技魅力,探索科技奥秘。

本次活动将持续7周,孩子们在科普志愿者的引导下,在双休日开展多种益智有趣的校外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科普讲座,内容涉及儿童校外安全防护、礼仪规范、疾病防疫、低碳环保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励志教育等,此外还将组织学生参观航海博物馆、中医药博物馆等多家科普基地。这让孩子们学到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通过关爱他们的课余生活,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并放飞心情,度过美好时光。

“共享科普阳光,走进科技殿堂——浦东新区农民工子女学校基地行系列活动”从2005年启动以来,新区科协和教育局等部门已组织近万名农民工学生到上海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主动关心这些流动花朵的健康成长,从活动中让学生们体验和感受到科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他们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科技探索和创新精神,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农民工子女成长的环境,有力的推动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

第四届上海科学生活社区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9

关键词:班主任;艺术;技巧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细致的教育工作,不仅有其自身的规律,也有许多方法和技巧。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与技巧,会使班主任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主任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与学生的沟通。沟通也是一门学问,甚至是一门艺术,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总结了一些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技巧,在班级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论文百事通现总结如下。

一、倾听的艺术

沟通是双向的。我们并不是单纯地向别人灌输自己的思想,我们还应该学会积极的倾听。倾听的能力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首先要表示出诚意。听就要真心真意地听,对我们自己和对他人都是很有好处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而去听他人谈话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其次要有耐心,一是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二是别人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有可能是你不同意的,但应试着去理解别人的心情和情绪;三要适时进行鼓励和表示理解,谈话者往往都希望自己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在谈话中加入一些简短的语言,如“对的”“是这样”“你说得对”等,或点头微笑表示理解,都能鼓励谈话者继续说下去,并引起共鸣。

二、观察的艺术

班主任通过对学生行为的观察,可以达到了解其思想状态的目的。《小学班主任》一书中认为:班主任在工作中越是善于观察,就越能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学生。观察力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观察要求能看出学生个性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品质,把它们跟表面的、暂时的、非固有的特点区别出来,并能认识学生发展的基本趋向。班集体是由学生组成的,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性格、智慧、行为特征。教师应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状态、家庭状况、人际关系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有助于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解决各种困惑。例如一个平时上课很专注的学生一段时间里突然变得萎靡不振,上课走神。我注意到这一点后,私下向他了解,原来是家庭矛盾引起的。通过谈心,解开了他的思想疙瘩,又恢复了以前的学习状态。

三、谈话的艺术

谈话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功。谈话是一种双向活动,它不仅需要真诚和信赖,而且需要技巧和机智。一要有充足的准备,要明确谈话的内容、方式、目的;二要拉近距离,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最爱向知心人说知心话,因而谈话时班主任应注意自己的角色,把学生当做朋友,以自己宽厚的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信服,如此,就像掌握了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助你步入学生的心灵世界;三要“说服”,不要“压服”,学生有不同的的观点,要耐心分析,谈自己的看法时要婉转,不要用命令的口气。

四、管理的艺术

陶行知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小学生需要管的地方太多了,大到世界观的形成、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小到坐立行走、穿衣打扮,如果事必躬亲,无所不管,那就成了保姆的角色,容易陷于琐碎,也不利于小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成长。要管大放小,分清主次,学生能干的放手让他们去干,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艺术

家庭教育的智慧与艺术篇10

犹太人――理性的教育方式

犹太民族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几十年来,诺贝尔奖的得主,犹太人所占的比例远比其他民族高。犹太人在智力活动中的优势与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犹太家庭十分注重让孩子在童年时代得到良好教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以色列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450万人,就有100万人办有图书证。

几乎每个犹太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具备理性的思维方式。每个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并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的特点代代相传。

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艺。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观的、深层次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拥有永恒的探求心境,铸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

澳大利亚――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

也许和澳大利亚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那里的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就是在最冷的月份,澳大利亚人的孩子也很少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外面加一件绒衣,便无事一般行进在寒风中。而一到太阳出来,便将绒衣脱去,只穿短衣、短裤、短裙。正是基于这个“少穿一点”的观念,使澳大利亚孩子成长得健康、开朗。

英国――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

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让孩子自己进餐。并且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期的偏食、挑食,如幼儿一个劲地儿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定,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英国孩子一般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就学到用餐的所用礼仪了。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家长会要求他们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此外,五六岁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教育下,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旅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从大人那里受到的教育是“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的侵害”。

俄罗斯――家庭艺术教育

在俄罗斯,家庭普遍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与爱好的培养,并不失时机地培养他们的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艺术的熏陶。

在周末或节假日,俄罗斯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剧院。在那里经常能看到年轻的父母们拖儿带女,兴致勃勃前来观赏,而且每个人都打扮得漂亮整洁,有的孩子还手握一簇鲜花,那是家长准备让孩子在演出结束之后送给自己喜欢的演员的。所以,一般在演出结束后,观众并不是匆匆离去,他们仿佛还陶醉在优美的艺术境界中,而演员谢幕、小观众献花有时竟持续半个小时。

音乐厅同样是俄罗斯人带孩子经常光顾的地方,那里经常演奏俄罗斯及世界各地的著名交响乐曲。孩子们听音乐时聚精会神,肃静庄严,俨然一个成年听众。他们听音乐会时非常投入,而投入则是平常循循善诱与渗透熏陶的结果。

还有个不会被忘记的地方,那就是艺术博物馆。逛艺术博物馆是俄罗斯人的嗜好之一。在博物馆的艺术品前,你经常会看到年轻父母俯身对孩子指点、讲解,而各个博物馆对小观众都是免费的。

美国――重视家庭的金钱教育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让孩子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如何合理使用钱,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经商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

金钱教育从零花钱的使用开始,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手段。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

美国家长教会孩子如何存钱。向孩子解释如果将来想拥有更大价值的东西,他们就不得不现在放弃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美国家长还为孩子示范明智消费。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通过让他们自己支配零花钱教会他们节俭。一旦孩子成熟了,家长还翻开帐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美国儿童理财教育的目标要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兑换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法国――“袋鼠式”育婴方式

法国儿科专家提倡一种“袋鼠式”的育婴方式,即“皮肤贴皮肤”的方式,不仅很好地适用于早产儿,而且对正常婴儿也很有益。这种方法起源于哥伦比亚。那里的早产儿很多,但经济条件的限制使早产儿不可能长时间地呆在暖箱里,于是母亲们就代替了机器,用自己身体的热度来培育婴儿,这是很有效的。用这种方式培育起来的孩子比在暖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更健康,更安静。尽管脆弱的早产儿有时也表现出惊人的适应力,但需要父母的帮助。而暖房会把父母与婴儿隔离开,这是很残忍的。“袋鼠式”方式可以让父母感到自己能为孩子做一些事情,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丹麦――把孩子“搁”在外面午睡

在丹麦,把孩子放在外面“置之不管”,是一件正常的事。丹麦的年轻父母就经常把孩子“搁”在住所外的院子里午睡,只是偶尔从楼上的窗户往下看看。丹麦是欧洲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高福利国家之一。在高税收政策支撑下的高福利给丹麦百姓提供了免费教育、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多种优惠,使得社会安宁稳定,百姓生活无后顾之忧,因此,丹麦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另外,同其他北欧的高福利国家相比,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不少人就认为,孩子“独自在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

瑞典――多做户外活动

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瑞典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婴儿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在床上,出门放在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也不抱。许多公共汽车都有供婴幼儿坐的小坐椅。公共汽车的中间部位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护小孩子时坐的座位。小孩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4-5岁以后,孩子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样做,对婴儿而言,可以自由伸展四肢,有助于血液循环和肢体发育,还可以增强独立能力,不撒娇,不依赖成人,提高身体和心理素质。为确保交通安全,父母不能怀抱孩子坐在小汽车的前排座位。

瑞典婴幼儿很少吃或不吃零食,尤其不吃加了各种添加剂的食品。孩子从不穿开裆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