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十篇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35:45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1

(商丘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摘 要:文章简介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招生现状及就业前景,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形成背景、基本概念、技术基础、就业趋势等方面剖析了该专业的相关内容,提出了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依据矛盾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该专业今后的发展奠基。

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起源;招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98-02

1引言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对建筑的影响越发潜移默化,科技使建筑功能有了“质变”的飞跃。现代it技术赋予建筑以“灵魂”是对建筑最为突出的特征赋予,使可持续性建筑(SustainableBuilding)具有高产出、高效能和生态平衡能力的特征。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使得建筑能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逐步成为具有与人和社会和谐、与人和自然平衡共生的绿色建筑(GreenBuilding),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智能化”建筑或“智慧型”建筑。

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历史沿革

从1984年美国的一座38层高的旧金融大厦取名为Cityplace(都市大厦)开始,“智能建筑”一词便形成且得以广泛的应用。从第一座大厦诞生后,智能建筑便以蓬勃发展的势头在世界范围形成。

我国智能建筑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0年建成的北京发展大厦是智能建筑的雏形。1993年建成的广东国际大厦为我国大陆首座智能化商务大厦。它具有较完善的“3a”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BaS),通信网络系统(CommunicationnetworkSystem,CnS),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System,oaS)】及高效的国际金融信息网络。政府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先后出台了相关的规范和规定,2001年建筑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

目前,智能化建筑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具体表征。智能建筑可以利用楼宇自控系统作为快速数据处理的手段,预先计划并周期性地作出报告,且当今世界,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应运而生了。

3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现状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教育部2006年新批准开设的本科专业,此专业的设立顺应了智能建筑行业发展的历史需求。截止2009年底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高等学校有近30所,设置相关专业方向的有近百所,申请该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

3.1基本概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学科,它是介于土建和电气两大类学科之间的一门综合学科。

3.2技术基础

(1)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构成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形式一般可分为集中式系统、集散式系统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是智能大厦的核心技术。涉及通信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延伸到大厦的各个楼层及角落。

(3)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是实现大厦内部、大厦与大厦、大厦与国内、国外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现代通信的内容涵盖了多媒体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信息高速公路等。

(4)照明系统

当今建筑,灯光越来越重要,且照明系统的改善、节能和科学管理在现代建筑中也被更加重视,采用建筑电气的智能化系统,合理的选择光源、灯具、电线及性能优越的照明控制系统、提高照明质量及节能效果,改善现代建筑的环境。

(5)火灾报警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在现代建筑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使用也越来越普遍,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要求与各种灭火设施及通讯装置联动,形成中心控制系统。即由自动报警、自动启动灭火、安全疏散指令、系统过程显示及消防档案管理等组成一个完整的消防控制系统。

(6)Ba系统的检测技术基础

在智能建筑中,应用大量检测设备(传感器)及执行机构设备,在智能楼宇内对各种物理量的检测与控制的执行和这些设备运行状态密切相关。

(7)楼宇智能化系统的集成技术基础

楼宇控制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冷冻站设备的控制和监视,空调机组的控制和监视,新风机组的监控和监视,给排水系统的控制和监视,供配电设备的监视和安防系统等。

4就业趋势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主要是面向建筑行业工程单位,从事建筑电气的构图、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作为近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建筑电气智能化给人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及经济效益,是现代建筑行业中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将会越来越大,其就业前景相当广阔。

5招生现状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解决方案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为新开专业,很多人对其并不了解且缺乏对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兴趣,所以目前招生现状并不乐观,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形成矛盾,除此之外,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也不能满足社会的切实需求,所以,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应加大对该专业的宣传,让报考学生充分了解该专业的基本信息及就业前景,鼓励学生向社会最需要人才方面发展,更要使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一定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供配电设计及管理,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调试与维修等知识技能。

2.能够从事信息科学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建筑智能化技术方面有关的工程设计、实验分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

3.能够从事自动控制工程及智能化领域的工作。

4.能够从事物业管理方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5.能够从事建筑工程、房地产公司的现场施工管理或监理工作。

6.能够从事现代工业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管理、调配与维修工作。

6结束语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是一个综合多种学科的新专业也是一种新事物,往往新产生的东西都会给人带来疑问,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质的改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发展奠基,缓解人才紧缺问题。

参考文献:

[1]孙景芝,李志平.建筑智能化系统概论[m].2005.12.

[2]杜明芳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内涵及发展定位探析[J](iCCCt2010).

[3]杨绍胤.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入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2

1、首先是充分运用了自动化系统的建筑自动化优势。传统建筑的排水、电力、消防、暖通空调、信息通讯等,都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的就地自动化运行,通过智能建筑可以将这些子系统之间联动起来,不仅可以实现各子系统独立的自动化控制,还可以联动运行,实现远程控制及综合管理。

2、绿色节能运行在智能建筑中的实现。智能建筑是工业革命之后结合现代化技术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使智能建筑超越传统建筑,在设备运行控制、后期管理等各方面,截然不同于传统建筑,不仅具有节能降耗的作用,其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

3、优越的网通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建筑与信息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与技术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高效智能化建筑的需要。

二、智能建筑发展出现的问题

1.对智能建筑的理解与标准的问题

目前我国业主对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追求相对简单,开发商很容易将智能建筑作为营销嘘头,而布局的智能建筑不论是从功能上还是技术上都无法做到智能化、人性化,单纯跟风的情况很普遍。同时因为智能设备和智能建筑的相关标准尚未统一,存在各厂家接口不标准统一,各自为战,损坏后维修更换困难。由于接口设备不标准统一,用户后期配件维修、更换无法自由选择,用户被绑定在一个产品厂家上。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行业内经常听到同行交流说,因采购回的设备接口不一,各系统无法配套使用,导致工期延误。

2.智能建筑规划设计的问题

不同于其他建筑的方案,智能建筑设计必须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地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可能有唯一的解决方案。智能建筑发展从3a到5a,现在更有了7a。许多业主在智能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对智能建筑一知半解,缺乏相应的智能建筑方面的专业造价工程师,对智能建筑的投入、产出效益,数据掌握不充分,缺乏长远眼光,当设计工作完成后,又由于一次投资费用过大而取消,导致之前设计作废,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3.智能建筑运行维护的问题

目前很多物业,不舍得投入去聘请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导致智能化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由于设备一次投资造价很高,后期不能充分发挥降低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节约成本的功效,投入产出比效益就得不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推广。

4.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的问题

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关施工技术成为新的研究课题,但是很多建筑单位对智能建筑施工技术认识不足,对智能建筑中自动化、即时通李宗海青岛和达置业有限公司266034讯等掌握不到位,技术不成熟。同时建筑施工人员方面,建筑施工人员是建筑物完成的主体之一,关于智能建筑的优越性,上文已经指出,其与传统建筑体有着莫大的区别,但我国的智能建筑却多是由传统建筑工人修筑而成,这些工人整体的专业知识及技术水平不强,未经过专业培训,不熟悉、不了解智能建筑相关情况,使智能建筑功能保障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智能建筑发展措施

1.规范智能建筑技术与行业标准

加强智能建筑的规范化管理,即以法律法规等对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进行必要的约束。建筑行业从开始到最后,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运行,安全运行二字可大可小,对于施工来说既是重中之重,也是关键所在,建筑成果只能在安全运行有所保证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最彻底的实现。在整个建筑行业中,当属智能建筑的施工配套设备成本最高,牵扯到的专业、部门与人员也最为复杂多变,所以欲想在乱中求得安全,实现安全建筑,必须有相关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约束。目前,我国在智能建筑法规这一方面还较为落后,国家并未出台专业性法律法规,借助参考国外法律建设是我国智能化建筑法律法规走向完善的必然。

2.智能建筑设计规划的步骤

对智能建筑设计的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针对建筑物业主的需求的分析,对于初步的规划和设计方法的确定以及对于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建筑设计者应该根据业主对于建筑的需求进行整理以及分析,要对业主的需求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形成更为科学的具体设计目标。

3.行业人才的培养

智能建筑区别于传统建筑最大的不同便是建筑配套设备与信息技术的密切联系性,这便对从事这项工作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练了解并掌握智能建筑中的每一项应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这是设计并提高智能建筑系统的必然,此外,在对知识充分掌握的同时还要对学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使我国的智能建筑可以借助专业人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运行维护升级

智能建筑中5a都是设定好的程序,管理人员往往只是检查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而忽视了智能建筑是开放性系统,从固件到软件都可以升级。例如:智能建筑在建筑中使用智能化技术,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节改变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背景音乐等,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的更加人性化工作生活环境,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能源。在照明方面,智能建筑可以根据时间、场合、人流量、室外光照强度的不同,通过光照、预设值、控制方式,对光照度进行精确设置和合理管理,不仅节省了能源开支,还可以延长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智能建筑的发展前景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建筑;电气;技术;发展

1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进程

20世纪70年代,建筑行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那时建筑电气专业还不完善,没有标准的行业规范,也没有专业学会进行指导,更缺乏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专业研究,这与国家经济的发展极不协调。如果不解决这几个问题,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经过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建筑行业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先后开设了电气自动化专业和与建筑电气有关的基础课程,成立了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学术委员会等,进行广泛的学会组织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沿海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许多省、市、自治区的建筑设计院、施工单位纷纷在沿海城市、特区设立分院、分公司。这一办法,也进一步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了解国外建筑电气的发展情况,为自身改进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与国外同等行业的技术和工艺上的交流,建筑行业引进了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了我国建筑电气技术的进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伴随国家基础建设的快速推进,建筑电气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

2、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现代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智能建筑的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到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中,而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电气技术的智能化关注程度也逐渐提高。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技术的指导下,实现了电气设备的自动控制,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能够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同时对于环境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从我国建筑工程的特点来说,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小区建设已经成为了其主要的趋势,这对于建筑电气的智能化发展也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我国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我国实际的发展情况出发,结合我国的国情,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道路,也能够促进我国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2.2现代建筑电气技术的绿色化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呈现出更为明显的绿色化趋势。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绿色建筑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通过智能化的系统实现大系统、多目标的建筑要求。而在绿色建筑中最为突出的则是建筑电气技术的运用于发展,在电气设备和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方面,广泛地运用新型环保、节能的材料和设备;而在电气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面,不仅要满足建筑物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也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其中,以此实现对建筑电气工程的有效控制,进而实现绿色的、智能的建筑工程。

3、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至今为止全国已有数千座智能建筑相继建成,令世界建筑界瞩目,同时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也相继建成。经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评估通过了一批在工程中已实际采用、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科技成果。

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系统、数字会议及视频会议系统、系统集成等十几个子系统。国内的建筑智能化技术已从最初独立的各子系统发展到系统集成。

由于我国居住环境和条件的特殊性,智能住宅小区的产品难以成套引进,促使国内产品供应商大量开发智能住宅小区所需的各种产品,从而形成了新的智能建筑产业。由于宽带网进入小区以及小区规模的扩大,现在又提出了数字社区的理念,将智能住宅小区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智能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改造提升传统建筑行业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智能建筑产品国产化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市场竞争打破了国外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

4、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

4.1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运行方式包括独立运行方式,风力发电与其他发电形式结合,或是在一处风力较强的地点,安装数十个风力发电机,其发电并入常规电网使用。在传统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国主要开发研制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并将其作为农村独门独户使用。由于电网不能实现为偏远地区供电,所以近六十万居民正在使用风力发电机进行发电。但目前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的风力发电机制造由小功率向大功率发展,为满足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用电需求。其次不再实行独门独户的风力发电形式,而是采取联网供电,由村庄集体供电等形式。从长远角度看,风力发电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不仅单纯用用与家庭,更扩大到众多公共设施及政府部门。

4.2太阳光伏发电技术

在北欧的部分国家正推广一种“零能”住宅的理念,这种住宅是由“太阳能屋顶”提供该建筑的全部能量的。而这就应用到了太阳光伏发电技术,在屋顶安装太阳光伏电池,当阳光充足时太阳光伏电池可以适应某一家庭的全部用电需求,并将剩余电量反存于电网,供用电不足时使用。目前由于太阳光伏电池的价格过高,我国仍没有大范围的推广计划。据专家预测,这种光伏发电技术通过技术革新与大规模生产,可于2030年后在市场上大规模出现,并对传统的建筑电气节能技术产生冲击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德君,段慧达,白晶.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02)

[2]罗建华.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广东科技,2007(01)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4

时间:

地点:

一次企业与政府对话的绝佳机会

一次企业把握自身未来发展方向的绝佳机会

一次智能建筑界上、中、下游客户面对面沟通的绝佳机会

主办单位

《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

支持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承办单位

香港亚视通资讯机构《国际智能建筑》杂志社

协办单位

深圳市房地产协会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深圳市智能建筑学会

深圳市住宅产业协会深圳信息软件协会深圳市自动化学会

主要支持媒体

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香港商报

智能建筑行业推广发展到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智能建筑界的地方标准甚多,且不规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直接制约和束缚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和前进的步伐。智能建筑行业的无序发展引起了国家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业界的专家、企业对此状况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其中,建立健全一部统一的国家标准是智能建筑界人士的共识。经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建设部等有关部委以及行业内的专家、教授共(来源范文大全)同努力,制定即将颁布的中国第一部智能建筑实施国家标准,现征求意见稿已出台,并在深圳召开珠三角及周边地区研讨会,将广泛征求智能建筑行业内人士及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研讨会是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档次高、规模大、影响广泛的交流盛会。即时将汇聚政府领导、学术界、研究机构、供应商、集成商、投资商、工程商等上、中、下游客户以及吸引众多高质量的管理、技术、经营等各方面英才一起参予探讨,相信本次会议将蕴藏极大商机。未来智能建筑行业健康和规范发展,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引导。我们诚挚邀请您和贵司即时光临指导,为我国智能建筑界的美好前景共绘蓝图。

智能建筑界一个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正呼啸而来,我们是做一名观潮人还是做一个勇敢的弄潮儿呢?都必须迅速做出选择和回答。

一、会议目的:

通过本次研讨会的召开其目的是想连接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进行面对面交流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通过企业的参加而让本次国标更贴近市场、更贴近运作。从而推动建筑、住宅社区及整个智能建筑产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会议内容:

1、这三个标准的制定,其可行性在哪几个方面,提出各自探讨意见。

2、根据各个企业在实际的工作中与三个标准之间的差距。

3、标准制定以后,各个行业在实践应用中弥补和缩小差距。

4、广泛收集各方面人士建议和意见,对国标进行修改。

5、专家和企业就目前数字与住宅社区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展开互动交流。

三、参加会议对象:

本次会议规模大,涵盖以下国标各个专题应用对象:

物业管理:房地产商、物业管理公司、

监理公司、物业应用软件公司

运营服务:电信、电视、宽带网络运营商、相关isp,asp等

检测验收:建设部门、国土与资源部门、信息办、公安、消防、信息安全部门、设计院、

质量检测、技术监督部门。

控制网络:系统集成商、网络设备商、安防、消防产品设备生产供应商及其他智能建筑产品

生产商、商、经销商等。

四、拟定参加会议领导和嘉宾:

王毅: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国标编委会办公室主任

李翔宇:国(kt250.com)标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建筑及住宅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编写组组长

王立建: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主任《建筑及住宅社区运营服务数字化技术应用》编写组组长

姚世全:国家电子信息技术专家《建筑及住宅社区数字化技术应用系统检测验收》编写组组长

黄金屏: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产品标准处处长《建筑及住宅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编写组组长

马虹:《建筑及住宅社区物业管理数字化应用》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赵波:编委会办公室秘书组副组长

智能建筑界:李林、陆伟良、许溶烈、郭维钧、文进希、陆健、丁武、杨俊等专家、教授

深圳信息化办公室、深圳市住宅局、深圳市公安消防局

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公安局技防办有关

五、参加形式:

1、会议门票:价格800元/张(包两天中餐)

2、主赞助商:限两家,10万元/家,主赞助商享受服务:

赠送会议期间特殊展位一个

横幅一条

主要负责人作为会议嘉宾出席会议

安排会议讲话(产品介绍,技术、工程等结合国标主题)时间一小时

免费订阅《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一年

免费在《国际智能建筑》杂志刊登(12p)一期“企业专栏”

赠送《国际智能建筑》杂志封二跨p广告1期

在适当时(来源于范文大全)候安排专家、教授专访企业,做技术指导

免费链接《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专业网站

免费随《国际智能建筑》杂志电子版广告、信息一年期

将单位名称写在全场正面背景板上面

将主赞助商资料用广告形式刊登在研讨会暨智能建筑产品推广会专刊显着位置彩色版面(2p)。随《国际智能建筑》杂志发行。

3、协办单位:企业限三家,价格:2万元/家,协办单位享受服务:

赠送会议期间展位两个

协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会议嘉宾出席会议。

将单位名称写在全场正面背景板上面

安排会议讲话(产品介绍,技术、工程等结合国标主题)时间半小时

免费订阅《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一年

免费在《国际智能建筑

》杂志刊登文字(12p)一期“企业专栏”

免费链接《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专业网站

将协办单位资料用广告形式刊登在研讨暨智能建筑方面推广会专刊显着彩色版面(2p)

4、会议展位:限30家,每个展位价格:8000元/个,参展单位享受服务:

作为《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举办此次研讨会暨智能建筑产品推广会专刊,随杂志发行

赠送《国际智能建筑》杂志彩色插页广告1期(1p)

赠送门(kt250.com来源于范文大全)票2张

免费订阅《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一年

免费链接《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专业网站

免费上《国际智能建筑》杂志专业网站产品推荐栏目

六、会议时间:

七、会议地点:

八、会议安排:(以会议召开前派发到企业参会人员手上日程为准)

11月14日:上午:领导致辞、讲话散发会议资料关于研讨会收集建议和意见表,提高关于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文字论述及工程、案例。

下午:产品会。自由交流。

11月15日:上午:分行业讨论。

下午:分行业讨论并收集意见

九、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传真:

联系人:

地址:

网址:

香港亚视通资讯机构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5

博览会期间,《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社、数智网承办了以“共享、分享、影响”为主题的“2008智能建筑及家居智能化华东论坛”。“华东论坛”力邀多位厂商及专业咨询机构代表前来,为期两日的论坛吸引了众多智能建筑领域的专业观众到场。

建筑节能技术广受关注

在全球能源价格上涨,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的今天,建筑节能自然也成为了智能建筑行业所聚焦的热点。来自清华同方旗下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于国栋在4日上午的论坛上,结合实例为大家介绍了《teCHCon楼宇自控系统在建筑节能领域应用》;次日,美国埃施朗高级应用工程师来贝俊以《下一代的智能楼宇与家庭》为题,介绍了Lonworks技术在智能楼宇及家庭智能化中的应用,特别以echelon新总部大楼为例,论述了Lonworks技术在架构节能理念,促进节能行为上的功用。

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多样化

现阶段的智能家居市场上,各类技术纷繁复杂。智能家居产品和技术也都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本届论坛上各界厂商代表为在场的专业观众带来了专业的技术解读。9月4日下午,北京中讯威易科技总经理莫宇峰、深圳声表电子总经理赵士民从技术角度分别作了题为《Zigbee无线高频技术筑就新一代智能家居》与《单线制无线数码遥控开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精彩演讲。与专业观众一同分享了引自国外的智能家居Zigbee无线高频技术,以及致力于灯光控制的单线制开关无线遥控技术的技术特点。

针对国内外智能家居市场发展中的差异,次日下午,上海索博电子副总经理杨华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资料播放,带领在场观众了解国外的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并与在场观众一同分析、探讨“国内智能家居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受欧美市场青睐的智能影音产品在论坛上也为大家所进一步认识,来自amX华东区的销售经理于琪瑞从广泛应用于欧美市场的影音产品入手,为大家带来了《智能影音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的专题演讲。

智能家居市场日趋白热化

目前的国内智能家居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加入到智能家居市场竞争中来。广州聚晖电子华东区域总监陶大圣结合聚晖产品在华南地区多个智能化楼盘的应用实例,为到场观众做了《科技成就品质生活》的精彩演讲,并为大家详细解读了聚晖在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方向。传统智能家居企业在多年植根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也探寻出多条与周边行业的合作发展道路。作为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多年的专业人士,上海瑞讯数字住宅部销售总监严建新结合丰富的智能家居行业从业经验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与到场观众一同进行了智能家居市场模式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可视对讲、智能照明、传统家电等周边厂商的不断融入,智能家居的市场关注度史无前例的得到提升,携手做大市场的呼声也将日益强烈。以此为契机,智能家居也将掀起新一轮的发展浪潮。

与房产商合作备受关注

针对广大智能家居厂商所关心的“近来楼市的降温对于智能家居行业发展的影响”这一话题,我刊特邀来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产品工作室的何明主任前来解读《地产低潮下智能家居应用前景》。何主任首先以产品的总价和客户接受度入手从喜忧两方面分析了智能家居在终端消费市场拓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住宅全装修政策的发展前景,从而反映了开发商对智能家居行业看法。此外,何主任通过对目前房地产整体处于调整期的楼市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楼盘成本压缩、楼盘创新、业主需求三方面阐述了地产现状对智能家居厂商的启发,并为智能家居厂商总结了来自开发商的建议。

至此本届华东论坛在掌声中圆满落幕。作为继今年三月北京iBeCHina2008“智能建筑及家居智能化论坛”后的又一场行业盛会,本届华东论坛吸引了众多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智能家居领域集成商、商、经销商、以及装饰装修公司、房产商。成为2008上海智能建筑博览会一大亮点。

《teCHCon楼宇自控系统在智能建筑领域应用》

在建筑节能被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同方提出了“控制节能”的理念。随着建筑物规模增大、标准提高,大厦机电设备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分散在大厦的各个楼层和角落,若采用分散管理,就地监测和操作将占用大量人力资源。如果采用了BaS系统,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所有机电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楼内所有设备的安全动行,实现节能目标。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控系统――泰康(techcon)系统可以非常轻松地构建大厦的楼宇自动化系统BaS。控制节能理念并不是单纯对能耗和控制,而且还在于提供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通过控制节能的手段,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科学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分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

节能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建筑电气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不仅仅是对能耗的控制,还要能提供一个高效的管理平台,不仅要提供节能的手段,更要提供精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以便更好的分配资源,提高管理水平。同方泰康作为建筑机电设备节能管理的倡导者,针对智能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揽子节能管理解决方案。在建筑机电设备上,将采用远程访问技术,建立集中管理平台,利用远程监控与维护,共同保证客户的正常应用;同时丰富的产品线和公司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全面地维护了客户的利益;在服务上引入定期的机电设备运营报告和第三方评价,有效地延长了客户生命周期。这一切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用户利益,也顺应了全球建筑节能的呼声,促进了节能工作的普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控制节能系统将在智能建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Zigbee无线高频技术筑就新一代智能家居》

中讯威易莫宇峰总经理在演讲中,简要介绍了ZigBee这种应用于短距离范围内,中速传输速率下各种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高频技术,并分享了ZigBee在节能低功耗、免布线、全双工通信、海量地址空间、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的优势。

在智能家居客户类型选取的问题上莫总提出,推广初期客户群定位在高档住宅区住户、写字楼商业用户及准备开发高档住宅、高档写字楼和商场的开发商;智能家居推广的中期,当用户逐渐接受智能家居理念的时候,所有使用网络的用户都可以发展成智能家居用户;而智能家居达到成熟期,用户将会如同需求家电那样接收智能家居产品。

对于消费者所关心的资费政策,莫总认为对于初期的高端用户,可以把软件和硬件卖给用户,价格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这种方式当期就能收回成本并盈利;针对后期的低端用户,将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受富有阶层的影响,像购买名牌奢侈品那样,出现跟风购买;第二是将软件和硬件优惠价卖(或者租用)给用户,只收取月租费,争取1至2年内收回成本,开始盈利。

《单线制无线数码遥控开关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自97年成立至今,声表一直植根于无线产品的生产与开发,最近几年更是专注于单线制数码无线遥控开关。如今,无线遥控产品已经遍布我们的家居生活之中,电视、空调、汽车锁,遥控已经无处不在,但大家对于遥控开关的接触和了解并不多。

赵士民总经理表示:无线遥控开关在推广过程中也很吃力,主要的原因在于:终端消费者对无线遥控开关的认识不够,众所周知电视、空调实现遥控用了近20年的时间;过去我们用的都是拉线开关,而今已经被墙壁开关所取代。对于已经固定了的墙壁改装成遥控开关,如果需要重新布线自然很不方便。开关从传统上来说是通过一根火线,断开关灯、连接开灯。通过遥控的方式来实现这一功能,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声表在这一问题上所用的单线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单火只能接火线,接错则烧毁电器的问题;无需另增电容识别器;遥控没有延时;负载功率大,可达400w;另外在开关中添加了保险管防雷击、防电压过高。此外,在产品定价上,产品中档价格的定位,也将更适于对更广泛面向终端用户进行推广。

《下一代的智能楼宇与家庭》

演讲中,来贝俊高级应用工程师以echelon新总部大楼为例从需求目标、设计过程、Lonworks子系统、选择产品要素、设计特色、能源管理特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架构网络共享的能源节省理念。并在能源管理中通过现有节能统计系统在员工中评选“能源之星”的思路。

同时介绍了完全开发、可互操作的Lonworks控制网络平台给来自不同厂家的设备、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提供了互操作平台,为霍尼韦尔、西门子、施耐德、富士通等世界级公司所应用,并指出多厂商、经济的服务和系统扩展、分系统和设备级随时更新、服务商的广泛选择、与其他厂商系统的互操作性、宽广的选择性及灵活易扩展的自动化系统是Longworks协议打造开放系统的关键所在。

《科技成就品质生活》

陶大圣总监回顾了聚晖电子自2005年1月,成功开发了“基于CDma网络的手机远程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被中国联通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以来,在广东省数字家居协议标准制定、参与“数字家居与数字电视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方案编制等工作中取得的一连串佳绩。

对于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陶总监认为针对目前市场还处在没领导性品牌、产品品质低下、渠道未完全成体系、服务体系未健全的原始竞争模式,聚晖电子在市场计划方面将以提高行业竞争门槛、占领技术标准制高点、树立品牌形象、完善“渠道建设+标准化培训+网络化管理”模式、建立行业售后服务标准为基本思路。

在市场推广方面聚晖将采取电视广告、平面广告、旗舰店展示、广泛的软文传播、各种展览活动、装修公司设计师推荐、体验店等多层次的推广活动。将建设高效的渠道体系和高激励性的价格政策作为市场策略的核心。

此外,聚晖在东莞地区锦绣山河、景湖春晓、景湖湾畔、天骄峰景等多个集成可视对讲、家居安防、综合控制、视频监控、信息通讯、背景音乐系统的智能化楼盘展示为在场观众所瞩目。

《智能家居市场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

杨华副总经理从智能家居概念、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方案、智能家居宣传、智能家居渠道、智能家居培训七大方面对目前的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结合国外智能家居场景视频,为大家带来了基本遥控、场景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智能等入手生动而形象的带领专业关注领略国外智能家居生活。

对于大家所关注的智能家居产品的消费群与价值定位,杨总结合相关调查数据从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对国外智能家居消费群分布做了详尽的分析。并且结合国内现状,以100平米住宅为例,指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高端产品和服务将定位在10000元以上,中端则集中在2000元至10000元之间,2000元以下同样可以享受到相对低端的智能化体验。索博也将根据市场的现状将产品和服务定位为以高端为主、低端为辅。

杨总最后结合了索博在澳大利亚、中东地区的等智能家居国外混转应用实例,以及以苏州金鸡湖畔顶级智能化豪宅为代表的国内应用案例介绍了索博智能家居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使用情况。

《amX中控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来自amX公司的于琪瑞经理首先从宏观角度介绍了amX控制系统包括人机界面、以网络联结与控制主机构成的控制核心、功能实行在内的基本构成,展示了中控产品的智能集成控制所涵盖的灯光、娱乐、环境、安全、网络及家电系统。以amX核心产品――ni-X100系列控制主机为例详细介绍了amX产品在不同户型中的配置方案,为使用者提供辐射客厅、厨房、卧室、餐厅、书房、卫生间、家庭影院在内的全方位控制。

此外,针对餐厅、卧室等常用区域的灯光、安全、环境、娱乐系统的控制功能于经理也做了详尽的解读。由无线遥控、场景控制、电动窗帘的灯光系统;包含紧急按钮、监控摄像、可视对讲、防灾探头的安全系统;提供通风控温及除尘除湿的环境系统;以及集成了背景音乐、影视功能、网络功能的娱乐系统。并在在功能如此丰富的系统中对接奇胜、DaiKin、ipod的产品。最后展示了基于局域网、以太网及wiFi状态下的内部通讯场景,为大家对风靡欧美市场的中控产品做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诠释。

《智能家居市场模式探讨》

瑞讯科技严建新总监结合多年的智能家居行业从业经验,提出目前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营销的四大核心渠道房产合作、装修合作、系统集成商合作和体验店营销。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建筑业;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及普及应用,智能化建筑在信息时代得到了迅猛发展,智能化建筑在建筑行业中愈来愈显示其重要的核心的作用。与此同时,传统的建筑电气在市场中的地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建筑电气已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的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最终会形成一个集合体,来进行建筑设备的支撑与维护。建筑电气技术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基础,智能化系统在建筑电气中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本文针对智能建筑和建筑电气进行分析研究,对建筑电气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1、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定义

随着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平民百姓家庭,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也逐渐被人所接受,但是大多人认为智能化建筑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对建筑进行一定的控制,从而达到一定阶段的智能化。其实这种定义是不够全面的。智能化建筑是通过遥感技术、电视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一些高科技技术,对建筑的结构、设备进行优化管理,从而达到可以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目的,使之创造出一套舒适、便捷的可以帮助人提高工作效率、生活品质的智能化建筑。而在当前的智能化建筑主要是通过自动化通信管理、楼宇自动化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这三大系统来完成的,而支撑这些系统运行的就是建筑电气。建筑电气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以电气工程作为基础,并且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电工基础和控制基础等综合性应用。虽然建筑电气本身具有电气工程的属性,但是因为还涵盖了其他专业的知识属性,因此就无法简单将其归类定义,但是建筑电气具有非常广泛的前景,随着智能化建筑在人们生活中不断的应用,建筑电气技术必然会发挥出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建筑电气自身的功能性实现,除了依靠电气工程等相关的技术进行实现,还涉及到其他专业的相关知识。在信息化日益发展完善的时代中,建筑电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建筑电气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关系

对于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的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很多人对此并不是十分了解。从这两个概念的字面含义来分析,这两个概念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建筑领域中,智能化建筑和建筑电气两者之间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具体来说,智能化建筑的核心作用若想得到有效的发挥,需要依建筑电气技术;相反的,建筑电气技术的深入发展,需要智能化系统进行支撑和维护,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紧密相连,在建筑业中,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这两个技术缺一不可。传统模式下,建筑电气技术主要负责建筑业中的电力供应、光电照明、闭路电视等综合性的电力支撑,这属于传统的电气工程和电气控制技术。信息时代中的智能化建筑,需要依靠计算机技术、电气系统控制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综合性的应用进行支撑,建筑电气是上述这些技术的前提基础。这些技术的需要有建筑电气技术来支撑,如果没有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建筑智能化就无法实现。在建筑业中,建筑电气技术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基础,随着智能化系统和建筑电气的技术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最终会形成一个集合体进行建筑设备的支撑与维护。

3、建筑电气在智能建筑中发挥的作用

智能化建筑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和应用,要依赖于建筑电气的良好支撑,因此可以说建筑电气是智能化建筑的基础,也是智能化建筑中的信息技术和建筑电气技术的有利保证。智能化建筑要想达到人们所需要的理想状态,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自己设备的正常运行,而这些设备的使用和维护都需要防雷、接地、布线、信号屏蔽等各种电气技术的有效支撑。这些电气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建筑电气中的一种,因此,建筑电气技术是保证智能化建筑发挥其功效的基础和前提。智能化建筑要想发挥其“智能化”,就需要在建筑中植入数量众多的弱电系统的设备,这些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中都需要建筑电气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众所周知,弱电设备因为物理属性的原因,从而会存在干扰的现象,在智能化建筑运用中,会需要数量众多的弱电设备,如果将这些弱电设备都进行单独的安装,就会产生非常多的安装费用和人力费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设备因为存在着相互干扰的原因,就无法保证这些弱电设备的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利用建筑电气的技术,就可以对这些弱电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进行系统的、科学的管理和安排,不仅可以避免设备的相互干扰,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还能够大幅降低安装过程中带来的众多的安装成本,此外,建筑电气技术还可以在这些弱电设备运行时有效降低能源损耗,提高工作效率值。不仅如此,建筑电气技术在其他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智能化建筑中进行智能化监控、在智能化建中中进行高速信息传输等。

4、未来的建筑电气技术应用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中的电气设备在其功能和作用的实现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如电气设备功能的多样化、结构的精细化等,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当今智能化建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受到更多专业领域专家学者的认可,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已逐步取代了传统模式下的建筑电气手段。在信息化日益完善的时代中,建筑电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电气工程是建筑电气的前提基础,主要通过计算机技术、电工信息基础、电力控制技术等综合性应用来实现建筑电气的核心作用。建筑电气自身的功能性实现,除了依靠电气工程等相关的技术进行实现,建筑电气在当今市场中具有非常的应用和深远的意义。随着智能化建筑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发挥核心的作用。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智能化建筑需要将其核心作用进行发挥,即智能化技术的实现。建筑电气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系统中的电气设备与应用设施进行有效的协调与设置,这就需要建筑电气技术在时展中进行不断更新与完善。当前,主要采用以太网络传输技术、总线控制技术、电力技术的综合性应用,对建筑电力进行技术支撑,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日后会有更多的高科技在建筑业产生,确保智能化建筑的各个部件的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与实现。

结束语

目前,随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建筑工程与日俱增,为了解决人们因为科技快速发展而对建设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的问题,现在加快建筑工程智能化是首要任务和发展趋势。我国的建筑市场建筑智能化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推进建筑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建筑电气是必要经过的一步。促使建筑产业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建筑电气设备的集约化是提高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大章,张俊.浅谈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的节能措施[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3

[2]卢日亮.智能建筑中建筑电气设备的设计与安装[J].装备制造技术,2009.2.

[3]郑芦笙,林少光.对智能建筑电气系统设计探讨[J].科技资讯,2009.16.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7

工作方案

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城建”),是贯彻落实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是贯彻落实杭州市委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建改发〔2020〕73号)及《关于开展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的函》(建改发函〔2020〕152号)的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我市重点推进以下十个领域的工作任务:一是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等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二是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基于Bim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及监管。三是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实现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四是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改进杭州智慧出行。五是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城市运行和管理水平。六是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加强城市安全智能化管理。七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基础和应用支撑。八是建筑业智能化提升项目,以“新城建”拉动建筑工业化及高品质绿色建筑建设。九是探索建立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新城建”。十是促进产业发展,打造“新城建”产业集群,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二、工作阶段

(一)近期工作目标(2021年底)。基本建设完成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初步制定Cim数据标准。开展部分Bim模型的入库工作,构建不同建设时期的建筑物入库模式。探索项目审批的Bim报建工作。明确包括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等基于Cim+的应用,并探索主题数据汇集模式。探索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

(二)中期工作目标(2023年底)。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稳定运行,基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的地理信息、建筑物与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数据库。全市部分建设项目实现Bim审批,重点建设项目实施Bim监管。部分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智慧社区建设场景应用基本成熟。Cim数据的共享及机制基本建立,社会企业投资建设的Cim应用场景投入开始市场应用。Cim标准规范逐步完备。

(三)“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到2025年)。基于Cim基础数据的城市运行管理、城市综合管理、城市安全管理及未来智慧社区等方面的场景大量应用,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方式有效转型提升。构建起以政府为引导,科研机构、投资机构、城市运营机构多方参与的Cim运营生态,打造杭州经济增长新亮点。形成完整的“新城建”标准体系和政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城市级Cim基础平台。构建城市大脑空间底座Cim平台,依托杭州城市大脑时空数据融合的能力,打造虚拟数字城市。

1.Cim数据标准建设工作。编制Cim地方数据库标准,面向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多领域的数据分类分级、采集建库、更新与共享应用的技术标准。按统一的标准更新、共享和协同应用城市公共的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实现与部级、省级Cim基础平台互联互通。

2.Cim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杭州市Cim数据基础平台,搭建和汇集城市三维数字底版,开展Cim+应用的先行试点,构建城市智慧治理应用场景。实现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浙江省施工图“多审合一”系统、杭州市亲清数字平台等省市各级平台,建立Cim数据与共享模块,实现城市多层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办公。建立Cim平台安全评价机制,不断提升Cim平台安全水平

3.Cim基础数据信息模型建设。建立包含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Bim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和实景三维模型数据库。以Cim平台为基础,开展云城、三江汇、大城北新城、亚运村等重点项目或区域的三维数据收集及展示工作,建立完善数据采集、入库、更新及管理机制。

(二)深化工程建设领域Cim的运用。

1.实施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服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前期策划、全流程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等应用场景,提供业务协同、区域评估、并联审批、联合测绘、联合验收和信用监管等功能应用。

2.实施工程项目Bim审查。全面融合工程项目各类信息。在建设项目前期策划、施工图审查、联合验收等不同环节实现基于Bim模型的项目自动审查,推进三维地籍、土地立体化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项目Bim报建等应用试点。

3.实施工程项目施工全程Bim组织。以规模以上政府投资类项目为试点,推广施工组织的Bim模型运用。借助Bim模型探索建立新型验收模式,提升竣工验收的准确性。

(三)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1.实现对市政基础设施三维全息建模。针对重点单位等实现精细化建模,面向规划、城建、交通、给排水、消防等单位,提供应用服务界面,实现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的数字化协同。

2.打造全连接的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对城市主要的建筑、道路、园区、给排水设施等实现物联网设备和网络覆盖,将物联网实时动态数据与Cim数据结合,实现全市管线管网数据化、管网在线监控、运行管理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等功能,实现数字化连接设备上行数据采集和下行控制指令下发功能。

(四)智能网联车项目建设。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杭州智慧出行为切入点,紧紧围绕“车、路、云、网、图”五大关键要素,打造杭州5G+车联网产业链的整体优势。

1.加快建设智能路网基础设施。部署智能路网试点改造工程,实现交通道路通信设施、视频监控设施、交通信号、交通标识标线智能互联,满足复杂的车路协同需要。在试点基础上,应用推广的智能路网技术和产品,建成一批互联网道路。开展城市公交、景区游览、特种作业、物流运输等典型场景应用以及信号灯优化、车速引导、拥堵提醒等效率类应用。

2.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产业,提高出行效率,加强信息监控环境建设,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出行的获得感。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培育面向未来的智能交通出行新业态。

3.大力发展高精度地图产业。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高级自动驾驶地图应用需求,打造高精度地图产业生态体系,实现高精度地图的多领域应用,保持我市地图产业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领先地位。

(五)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升信息化和可视化治理能力,建立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等为一体的杭州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1.实现城市综合管理数据感知。汇聚目前分散在各部门及企业自建的城市管理相关数据。整合与城市管理相关的市政设施、轨道公用等城市管理系统的各类数据,构建全市综合管理智能感知和数据中心。

2.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精细化水平。建设整合公共慢行交通管理、市容秩序管控、渣土管理、智慧市政管理、智慧水设施管理等行业智慧化应用系统,通过流程再造和模式创新,推进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3.提升城市综合决策指挥与服务能力。以Cim平台为核心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全局层面的信息综合展示、智能分析、预研预判,形成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持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民生水平和服务效能。

(六)建设智能化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平台。

1.建设城市安全韧性感知数据池。整合危化品、道路桥梁、气象灾害、易涝点、地下管网及其他灾害监测监控信息,建设跨部门、跨地区的应急管理数据资源池。

2.建设城市安全韧性监测预警系统。整体提升防范城市生命线运行原生、次生、衍生和耦合灾害的能力。建立全市房建改建台账,提供道路、桥梁的智慧化巡检养护处置等功能,建立城市房建和基础设施管理系统。整合危化品生产、使用、存储、运输等感知监测数据,建立城市危化品管理系统。打造全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内涝监测立体一张图,建立城市自然灾害监测及城市内涝预警系统。

3.建设城市应急管理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城市空间全时段、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应急场所、应急物资和应急救援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实时调度。建立城市安全管理平台与供电、水务、燃气等单位的协同处置机制。

(七)加快智慧社区建设。以和睦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为目标,提升社区数据资源价值,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智慧化生活环境。

1.形成智慧社区全域数据归集平台。建立基于Cim技术的社区底图,实现各个业务条线的数据和业务汇集,建立社区管理的智慧化分析、辅助决策,实现社区安全管理的智能应用、指挥协同。实现小区、物业、街道、政府等多级多端互联互通,建立统筹、协调、响应及时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2.形成社区众创共治和民生服务系统。结合Cim平台系统营造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交通、低碳、建筑、服务和治理9大场景,助力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构建平安、温暖、绿色、健康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

3.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强化Cim、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及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的协作,打造物业管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等场景应用,为居民提供智慧物业服务。

(八)建筑行业智能化提升。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载体,提升建筑业智能化水平。

1.推动Bim技术和建筑工业化双向共促。强化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建筑工业化基础构件标准库,通过构件标准库在设计阶段的应用,辅助开展建筑设计和方案造价。 

2.探索建立建筑工业化全程溯源管理。按照工业化建筑构件类别、规模、用途等,从规划到建设、到运营,实现与各类建筑工业相关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形成统一完整的数字化档案,提升建筑设计、施工、运维的协同水平。

3.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的建设。结合绿色建材名录库的编制工作,推动绿色建材、物联感知产品在Bim设计中的应用,实现工程建设的高效益低排放,降低建筑建成后的运维成本。

(九)探索多主体创新合作模式。

1.统筹财政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保证政府性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探索建立规范的投融资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力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城建”项目,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2.完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主体的协同发展。通过数据开放、创新资源链接、技术研发应用等方式,培育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生态体系。

3.加强引导科研投入。依托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骨干企业的优势,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组织开展“新城建”理论技术的前沿研究,建立我市“新城建”人才体系。加快培育现代产业化工人队伍。

(十)联动促进产业发展。探索推进“新城建”的产业导入路径,联动促进产业发展。

1.联动促进产业。梳理“新城建”具体任务框架和产业导入机会,绘制“一框一链”产业链图谱。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鼓励相关的云计算和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物联网、位置信息服务、区块链等领域企业参与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2.加强产建对接。适时举办“新城建”开发者大会、相关领域对接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推进政产学研联动,着力形成咨询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开发、运营维护等产品和服务。

3.加强经济效果分析。建立“新城建”工作对城市经济发展效果的评价机制。加强“新城建”对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创造新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为扩大内需、发展新经济出谋划策。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新城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建立完善协调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新城建”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委。

(二)强化工作力量。抽调人员组建“新城建”专班,集中办公负责相关任务落实。其他相关单位依据“新城建”相关工作计划,组建专题建设小组,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任务。鼓励第三方科研机构和专家参与试点建设,为“新城建”整体推进提供可行性研究、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

(三)完善政策法规。制定一整套保障“新城建”的政

策法规及技术标准体系。制定Cim数据管理办法,作为空间数据汇聚、管理、共享、考核及安全保障等工作开展的依据;制定Bim审批应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Bim设计文件法定化;制定Bim团体组织管理制度,针对Bim团体组织、行业协会制定管理制度等。

(四)加强资金投入。建立“新城建”专项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统筹和引导作用,完善管理办法,加强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预算管理、立项审批管理、使用过程管理和使用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投资与运营。

(五)完善监管评估。严格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和工作计

划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对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检查和督导,确保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建立监督评估体系,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评估评价工作。

(六)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宣传,加大对“新城建”

建设宣传报道力度,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产品和典型经验,提升全社会“新城建”建设的认知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新城建”建设环境。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8

智慧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再造房地产的春天?对于这些宏观而又微观的问题,9月12日,第五届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峰会(以下简称“广联达峰会”)给予了一一解读。此次峰会由广联达联合全联房地产商会、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三大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会上,众多政府领导、业内专家、企业大佬一同出席,齐聚一堂,共论行业大势,畅谈创新之道。

被科技改变的行业

作为备受关注的行业盛会,自2010年以来,广联达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已成功举办四届,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认可。本届峰会以“科技改变未来,智慧成就蓝图”为主题。

在主论坛中,全联房地产商会创会会长聂梅生、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秘书长吴佐民、广联达总裁贾晓平先生等主办方代表分别发表演讲,就中国房地产的下一步、建筑业现代化等重要的议题与参会嘉宾进行分享。

对于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现状,聂梅生会长表示,“虽然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形势在市场层面依然十分严峻,如高位盘整、涨幅下调、负增长持续等问题。但政策层面释放出限购松绑、个贷回归积极、加大棚户区和保障房投资力度等积极信号,上游的土地供给制度改革和房地产金融体制的创新,以及下游业务通过互联网金融延伸拓展、提升内功,那么换一个思维考虑,下一步才真正是中国房地产的春天。”

此外,在以《工程项目管理创新与推进建筑行业现代化》为题的演讲中,吴涛秘书长也表示,深化建筑业改革就是要把“加快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作为转变行业发展方式的首要目标。

在不断推动建筑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广联达开始思考一个关乎未来发展的新问题,建筑到底是什么?广联达总裁贾晓平认为,“建筑要为人服务,而不是人去适应建筑,这就是智慧建筑。”这也是此次广联达峰会的主题。

建筑要以人为本

谈到对以人为本的建筑的直观感受,他举了一个实例,“2013年,我去芬兰的时候,到某公司的Ceo家里拜访,虽然他家的实际面积不到100平米,但是进去以后,感觉比国内200平米的空间设计的更好,没有任何的空间束缚。虽然他的房子是60年代设计的,但是空间规划非常人性化。但是现在,包括我们自己买的房子,住进去以后,总感觉有一点建筑垃圾空间。这也就是我们重视建筑是一门艺术,而忽视了建筑的实用,过去我们不关心能耗,不关心空间、采光、通风。智慧建筑我觉得是一个发展状态,不会是一个句号。”随着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以及技术的发展,建筑跟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

基于建设行业信息化的特征,对智慧建筑的建设愿景和建设过程,以及信息化中关键技术对智慧建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广联达总结了4mC的模型,基于这个模型,我们提出了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pm(项目管理)/Fm(设施管理)为核心,以Bim为支撑,以Dm为持续改进和提升的基础,充分利用云计算和移动应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建造的过程,支撑建筑的智慧运行,使建设项目效益最大化,最终实现智慧建筑。贾晓平指出,“4mC战略旨在为建筑产品的建造和运维提供以4mC(pm/Fm、Bim、Dm、mobile、Cloud)为独特优势的一流产品和服务,支持客户实现智慧建造和智慧运维,提升经营效益。随着4mC战略的,在未来广联达会依托4mC战略不断完善和研究,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由支持客户向推动行业发展而努力。”

持续创新不断国际化

创新,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发展最重要的Dna。对于,实现智慧建筑愿景与此相关的4mC模型,广联达也在不断完善和研究之中。“2014年,我们对4mC的内容上做了延伸,从建造阶段延伸到了运维阶段,过去我们还是聚焦在建造阶段,4mC项目管理(Bim、pim)是建造阶段,今年很明显的从建造阶段延伸到了运维阶段,逐渐的在未来的发展里面实际上逐渐的已经越来越重视。”贾晓平说。

为了持续创新,广联达实行了走出去和合作的战略,与欧特克公司签约就是一个例证,公司双方协议约定,将针对市场活动、研发和销售3个领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建立项目组商议重点合作。结合当前Bim技术应用在业内持续发酵并逐步得到行业认可的良好前景,双方还对实现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算量及概预算解决方案的重要性达成了共识。

通过合作,欧特克将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广联达公司开发autodeskRevitarchitecture软件与广联达土建算量软件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上的互联互通。并且可以利用广联达已有的强大的销售渠道及能力优势,广联达将协助欧特克在中国施工领域推广公司的Bim产品,提高其在中国施工领域推广和销售Revit及相关产品的力度与广度。这无疑将对双方合力促进Bim技术在中国施工市场的应用提供更大动力,成为加速市场发展与行业转型升级进程的一剂“强心针”。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9

的典型问题为案例,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现阶段智能化工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做简要分析,进以得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网络化工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te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科学技术都取得了备受他国欣羡的成就,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在可以说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缩影。在此大背景下,建筑只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智能化系统是一个集计算机、建筑、自动化等行业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其具有涉猎的技术较庞杂,涵盖的较广等特点,因此发展难度大。在我国发展至今,仍然未能形成完善的管理和权威的监测。由此更是出现了种种负面效应,使智能化系统在应用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2现阶段智能化系统工程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2.1项目起始没有明确的定位

在我国,由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起步较晚,致使国内部分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人员对其认识不清,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就导致在项目开始之前,不能做成正确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前期缺乏对智能化工程的准确定位和需求分析,也就为后续设计、施工以及系统投入使用等埋下了很多问题隐患。

2.2智能化设计质量偏低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传统的建筑工程设计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内容多,而且技术更新非常快,对设计师提出了非常高的业务要求。但我国当前智能化设计人才仍然存在着短板,大部分设计院不愿意在智能化部分投入过多的人力资源,因此这些设计院所出来的智能化设计往往属于一些简单通用型的,而且可能并未深入考虑到每个建筑单体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这导致了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成果的适用性和深度经常达不到实际的需求。

2.3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过程需要与其他专业高度配合,若配合不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本身多专业交叉配合施工管理难度就很大,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这一专业领域缺乏相应的规范、规程等文件指导,还有施工单位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些问题积累在一起,导致智能化系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涌现出大量问题,对系统功能的最终实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4缺乏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维护管理人员

工程竣工时不少智能化系统的确也能正常投入运行。但是,智能化建筑的建成并不意味可以一劳永逸地享受现代科技的成果。因为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下,智能化系统才能维持正常工作,整个工程投资才能得到预期的效益。智能化系统建成后,由于缺乏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人员,设备维护保养成了较大问题。3对智能化系统实施的建议

3.1改善设计管理

(1)前文已经讲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部分重要原因就是在设计时就埋下了很多问题隐患,因此选择一个好的设计单位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顺利实施至关重要。首先建设方不仅要考察设计资质、设计业绩、服务质量等几个惯常方面,还应该对设计单位过往设计项目进行考察和调研,多方面收集信息。尽量不要选择以往无设计经验或者设计能力明显达不到设计需求的设计单位。

(2)方案设计应采用先进、成熟、实用的主流技术,与建设方投入的资金相适应,不能脱离实际追求高标准。要仔细琢磨国内外类似系统的建设经验,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工程调研,要对技术上的可行性、单项技术的侧重点、系统技术的合成性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构思,从而设计出最匹配业主需求的最佳方案。

3.2严格按图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按图施工是施工的最基本准则,是施工单位最基本的义务,也是项目各方对现场管理的依据,这在无数的工程实践中已经证明了的,因此要想进一步提升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质量水平,项目负责人必须严格依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对质量要高标准严要求,杜绝以节约成本为由,偷工减料、私自替代混用材料的情况发生,建立项目部内部考核制度对不规范施工人员进行严格查处,毫不手软。

3.3加强动态管理和计划纠偏组织是项目管理成败的决定性因数,建筑智能化工程也不例外。建筑智能化工程是建筑主体的附属工程,工程的推进必须依附土建及其他专业工程的总体进度。各类前端探测设备、传感器、执行器的安装必须取得其他专业工种的大力配合。智能化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相关配合专业工程的现场实际进度,实行动态的组织和计划调整,做好人、财、物的总体动态安排。取得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协调支持,紧跟建筑工程总体进度,避免因其他工种的事先安装、缺乏预留安装位置而造成智能化设备的安装位置不符合产品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而引发质量问题。

3.4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必须到位

科技的发展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不会因为我们有丝毫改变,对服务于建筑化系统工程方面的人员也同样如此。新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更为更为严格的考验和约束。因此,监理人员工作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一个工程质量能否得到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理人员的负责程度。但是,与前文提到的施工方存在着同样的不足。专业知识匮乏,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理解不深等问题导致部分监理完全没有能力去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因此,作为监理人员,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实施与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4总结

我有理由相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其在施工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然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但是,这一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我们全体服务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人员共同的努力与坚持。更需要国家的支持和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而我们,有信心有责任让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肖铁岩,龙明,龙莉莉.建筑智能化问答实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丁士昭,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张品伟,徐东华.浅谈监理实施中的几点问题[j].山西建筑,2005,31(17):11-12.

[4]章云,许锦标.建筑智能化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电气照明

1增设新专业的必要性论证

1.1相关产业发展现状调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使我国楼宇智能化技术迅速普及,各种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为建筑电气技术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设备制造、工程设计施工、物业经营管理等行业开拓了巨大的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工作特点鲜明、技术内涵丰富的新行业,极大促进了社会对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1]

1.2职业岗位(群)分析

本专业在宽口径的职业素质与专业基础平台上,设置2个专门化专业方向。

a.建筑电气施工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担任电气方面的施工工程师、施工队长、项目经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运营管理及中小型工程的设计工作,或在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b.建筑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在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公司、装修公司、建设监理部门、设备安装施工公司、楼宇弱电系统集成(含消防系统)公司、电气照明工程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单位等部门从事现代化楼宇自动化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管理,安装工程造价预决算,物业管理,销售,监理,建筑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

1.3专业服务方向及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重庆成立直辖市以来,成就了房地产行业的崛起,特别是现代智能办公大楼的建设已经成为时尚。智能建筑对建筑内的设备、配电、线路集成等的要求标准比原有的普通建筑要高很多,智能控制需要更规范、更准确、更安全、反应更快,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需要一大批实用技术知识面宽、高技能、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重庆市高职高专院校共有20余所,目前只有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本专业,而在整个西南地区,也只有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此专业。纵观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这个专业也是非常稀少,因此,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开设此专业将极大的有利于推动重庆市乃至西南地区的现代化智能型建筑的发展。

智能建筑市场的迅猛发展,直接拉动了对智能建筑新职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国内建筑电气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已达到约10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宁波、大连等大中城市。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未经任何培训就直接上岗,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很低,高级工不足2.4%,技师不足1%,高级技师不足0.3%。目前,全国建筑电气新职业人才缺口达40万,特别是建筑电气施工人才、楼宇智能化系统设备运行维护人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2增设新专业的可行性论证

2.1专业开办经费及专业教学成本核算

专业开办后,可以依拓发电类专业群、建筑类专业群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很好地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的作用以节约成本。后续资金可以通过该专业招生、学院的教学投入、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项资金和培训建筑电气施工人才的收入加以解决。另外,以后随着学生规模的增加,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教学上的投入,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赢利。

2.2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教师、实验室、实训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是由电气系、建筑系和计算机系共同构成,因此可以利用其它专业的实验室和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以节约成本。

2.3产学研结合背景

强化实验、实习和实训三个关键环节,校内外生产性实训时间超过50%。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保证学生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本专业长期坚持为建筑行业服务,同时企业也为我们提供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优先选择毕业生,并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互惠双赢的“校企联姻,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为学院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工学交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