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十篇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十篇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0:33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1

民营是一个非国有国营的概念,即凡是非国有国营的都可以称为民营。民营不等于私营,在我国现实条件下,民营经济包括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外资经济、乡镇企业、合作制或股份合作制企业、股份制中国家不控股的企业以及国有民营企业。

私营企业是一个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所称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八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该条例在界定了私营企业的概念后,同时描述了私营企业的特征,这包括:(1)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2)企业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有八人以上的雇工。(3)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民营是从经营机制上说的,私营是从产权说的,后者受到相关法律保护,前者以前只是存在于学术理论上的说法,尽管实际运行中人们常说这个,但在工商部门是没有民营的统计口径的,只是在科技部门有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

(来源:文章屋网)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2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

一、

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

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第十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了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到去年年底,先后有9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24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已有90%左右建立了党组织。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向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外向度,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权重偏低。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3%,低于全省29%的平均水平;而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的比重均在50%以上,温州甚至达到90%;即使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外向度非常高的深圳市,民营经济的比重也达到了40%。民营经济总量偏小,强势民营企业过少,是造成我们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先进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讲,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就会乏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可能落空。

二是规模实力偏弱。我市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市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不及广州市的1/2,甚至达不到全国102万元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平均规模实力不强。从单体来看,广州市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企有16587户,是我市的2倍多。我市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只有40余家,过十亿的仅1户,广州、温州等市均有一批过五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应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就难以产生。温州民营企业拥有4件驰名商标,我市现有的6件驰名商标中没有1件是民营企业;西安、成都、宁波等市均有民营企业上市,我市民营企业上市一直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外向度不够。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其它经济成分的增长,显示出活力强劲,潜力巨大。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基数太小,远远没有形成对全市外贸出口的强力拉动。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宁波市去年甚至达到了5倍。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总量4.7%,而同期全省为16%,浙江省出口的70%以上由民企创造,温州更是高达95%。

四是企业档次较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则集中在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服装、鞋帽、食品、日用小商品等有限几个传统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冲击能力较差。而江浙一带在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物流等领域均打破限制,允许鼓励民资大规模进入。据了解,目前民间资本已占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全上海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中,七成左右直接来自民间资本。

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

(一)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还不够宽松。一是政策不平等的问题。不少企业反映与公有制经济甚至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不平等,有关优惠政策不能同等的施加于民营经济。二是政策滞后的问题。我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27”条和“23”条等政策出台于98年和99年,随着形势发展和上级相关政策的调整,有些内容已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上。仍有不少单位行动迟缓,部门之间撞车的问题时有发生,影响了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四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慢、拖、扣”现象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出台的政策得不到落实,不但挫伤了民企发展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政府的形象。

(二)行政管理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一是行政审批不规范。一些办理前置审批的部门,审批标准不统

一、条件不公开,期限无承诺、收费无依据,手续繁琐。二是执法行为不规范。个别部门存在对一般违章行为不择而诛、简单处罚现象;检查过多过滥,企业疲于应付,影响正常生产经营。三是行政服务不规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仍旧存在。

(三)“三乱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关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8%的企业认为是三乱,成为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第一,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30多个部门,上缴50余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项目;少数区市收费种类多达70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第二,收费负担重,甚至费重于税。第三,收费标准不统

一、依据不公开。

(四)“融资难”成为制约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一是融资渠道狭窄。民营企业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个人积累,在吸收外来资金中,大部分靠民间借款,这种半明半暗的借贷关系缺乏法律保护,引起了相当数量的民事纠纷。二是银企对接差距大。商业银行多考虑资金的安全,对民营经济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结果是民营企业难以获得信贷服务。三是“两证”难办,抵押难成。民企担保主要以土地、房产作为抵押,但不少区域因为国家政策或者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办理土地证、房产证困难,使贷款受阻。

(五)人才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38%的企业认为是人才问题,仅排在资金问题之后。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是人力资源市场发育不充分。现有劳动力市场或人才市场主要是提供一般性的、初级的或通用型人才,有自己专门市场定位或网络专门人才的中介机构比较少,劳动力供求双方缺乏有效、便捷的沟通渠道。二是民营企业用人育人的机制没有形成。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过多的考虑成本和眼前利益,挖人才的办法想的多,自己培养人才的措施太少。家族化的管理,封闭了人力资源的引进,削弱了企业发展的后续力。

三、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废除或修订体现所有制差别和不适应民营经济特点的政策,构建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平台。要放宽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解决民营企业在申请立项、进出口、用地、职称评定、办理证照、收费以及科研项目申报、政府专项扶持资金使用、进出口配额和出口退税等方面与其他类型企业的非国民待遇问题。要深化政府“五项工程”,优化政务环境。改进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探讨建立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增强为民营企业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帮助解决相关问题。定期组织民营企业对各部门服务情况进行评议。减少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实行审批项目时间限制制;全面清理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要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行为;加强对执法、司法人员的教育培训,严肃查处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的事件。

(二)突出重点,大力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和外向型企业培育

认真抓好民营经济园区建设。总体要求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打造品牌、招商引资。对全市现有和规划筹建的各类民营经济园区建立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的强化分类指导。在继续完善青岛私营(民营)工业园等市级园区建设的同时,重点扶持和促进市内四区异地设置的经济园区建设,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和产业协作,促进市内四区经济发展和个私经济质量规模的提升。要认真培育欧美、红领、巴龙、金王、德意利等重点私营企业园区,通过企业园区发展带动上游、下游产品,关联配套产业,推动企业作大、作强。要进一步完善各级民营经济园区功能,认真兑现招商引资时承诺的各项优惠政策。要强化服务意识,为民营经济依托园区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力培育外向型私营企业。要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到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求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帮助私营企业申办外贸经营权的服务力度,指导帮助其尽快创造条件获权。要抓好民营外贸企业队伍、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外贸出口量的显著增长。各区、市要引导私营企业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通过吸引国外投资带动私营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管理技术水平提高和出口总量的扩大。要认真落实国家扶持中小企业扩大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三)加大服务力度,引导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1、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建议借鉴深圳、广州的作法,以资金支持为突破口实现民营企业数量的大发展。一是加强引导。引导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定位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层面上,提高对民营经济信贷支持的比重,对规模大、后劲足、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重点企业给予倾斜政策支持。有关部门在为民营企业办理“两证”时,应事实求是区别不同情况,设身处地为民营企业着想,给予优惠,率先办理。要指导帮扶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做好上市培训,加强协作配合。二是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逐步建立私营企业信用评估机制,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和效益最大化。以信用创建为载体,实行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整合税务、工商、银行、海关等部门业务信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红、黑、灰名单”,利用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示,弘扬诚实守信的信用观念。要充分发挥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的信用评估功能,密切银企联系和借贷对接。三是进一步完善担保体系。政府出资组建的各级贷款担保机构要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做,进一步简化手续,强化服务,提高效率。要积极促成按照互利互助原则、由私营企业自愿入股组成的民间互助型联保机构或担保机构。

2、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关键是提高私营企业决策者的水平。一是知识水平。要大力创造条件,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有关企业经营管理、外贸、法律等知识讲座或培训班,组织企业家外出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在提高他们知识水平的同时激发其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管理水平。要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爱才、用才意识,实现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靠完善的制度约束人,有效的机制激励人,丰富的文化凝聚人,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民营经济竞争力。三是经营水平。尤其是骨干企业,应当关注其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决策,对明显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决策应尽量劝阻,对可行的决策应积极联系专家进行缜密地论证,项目一旦上马要尽最大努力进行扶持,确保项目成功。

3、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多元化为目标,有重点、分层次地引导民营企业跳出家庭经营、家族式管理的束缚,加快实施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控股、参股、兼并、联合和产业协作组建企业集团,探索走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路子,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企业由速度型向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加强民营企业园区建设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及时帮助其建立党工团组织,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一起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快国退民进改革。

建议各国有企业主管部门要提高企业改制信息的透明度,加强政企对接,收集和汇总改制项目等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向民营企业和社会,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进民营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一般性竞争领域投资发展。大胆放开投资领域的限制,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或者有投资能力的个人以独资、参股、控股、合作、联营和特许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的投资与经营;支持民营经济投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社会事业的建设。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登记注册和重新规范工作。凡是改制为自然人控股的国有、集体等企业,要纳入民营经济的登记范围,档案、注册号、数据库按民营经济管理;此前已经改制为自然人控股但仍以国有、集体企业名义存续的,要集中时间进行重新规范,工商、税务、海关、外贸、统计等部门要在规范的基础上将其纳入民营经济统计范围。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3

关键词:民营经济;经济发展;青岛市

abstract:theprivateeconomyhasaclearpropertyrights,risk,self-management,self-developmentandaflexible,adaptable,andothercharacteristicsofthemarket,withthestate-owned,collectiveeconomy,China’ssocialistmarketeconomyisanimportantpart.tospeedupthedevelopmentofprivateeconomy,tofurtheradjustthestructureofownershipandimprovethebasicsocialisteconomicsystem,furtheropening-upandimprovethelevelofopeningup,increasingemploymentandmaintainingsocialstability,andenhanceourcity’scomprehensivestrengthanddevelopmentpotential,awell-offsocietyandtaketheleadtobasicallyachievesocialistmodernization,isofgreatandfar-reachingsignificance.

Keywords:privateeconomy;economicdevelopment;inQingdao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呈现出规模膨胀、质量提高、作用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体现为十个特点:

第一是发展速度较快。98年以来,我市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以年均4.5%和25.7%左右的速度增长。2002年与1998年相比,私营企业增加了1.9万户、18.5万人,分别翻了1番、增长了87.9%。到今年6月底,个体工商户已达20万户,私营企业达4.5万户。

第二是规模实力逐步增强。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已经从1998年的13%提高到2002年的26.3%,总量达399亿元。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从98年的63万元提高到目前的91万元,总额从154亿元增长到374.46亿元,增长了1.4倍。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规模私营企业达1528户,其中千万元以上的517户,过亿元的5户。私营企业集团从无到有,达77户,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私营企业已超过40户,免冠行政区划名称的私营企业集团2户。

第三是效益、贡献提高。2002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454亿元,销售总额6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亿元,分别是1998年的11.6倍、6.4倍和5.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已占全市总量的52.98%。五年来,个私经济税收平均以30%的速度增长,共完成64多亿元,其中2002年完成20.87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成。在就业方面功不可没。1997年以来,通过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吸纳从业人员近2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6万多人。民营经济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重要渠道。

第四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12:87,私营企业为1:43:56,与98年相比,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个体工商户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则呈现出二、三产业并重的局面。部分私营企业在生物技术、新型材料、电子技术、精细化工、医药等领域形成一定优势,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等行业和领域也都有私营企业涉足。私营投资公司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79户,私营信息咨询服务业发展迅猛。

第五是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涌现出一大批品牌和企业,带动了企业产品质量和社会形象的提高。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已经拥有5件省著名商标和36件青岛市著名商标,有15种产品被评为青岛市名牌产品,大大提升了我市的城市品牌和城市形象。私营企业“守信用、重合同”单位已达289户,占全市“守重企业”总数的26%。

第六是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已达1162户,比1997年的512户翻了一番。私营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七是外向型经济有一定发展。1998年至2002年间,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294家,占全市获权企业总数的30%。2002年私营企业(不含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外贸出口3.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累计利用外资4.85亿美元。

第八是园区等载体经济渐成气候。全市已建民营经济园区100余处,入园私营企业占全部入园企业的近四成。市场总数达915处,专业村390个,专业镇16个。其中,欧美、红领等10个私营企业园区初见雏形,吸引大批个私业户向园区、市场和小城镇集中,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第九是地域之间发展各有特色。从个体工商户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等数据情况看,截止到2002年底,五市及城阳区占当地个私经济总量的六成以上,而私营企业仅占总量的四成左右,显示出私营企业向市区集中的特点。其中市南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居榜首。从生产制造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情况来看,即墨、平度、胶南、胶州、城阳、莱西分别占到76.38%、70.85%、61.86%、58.41%、54.33%和47.13%,生产制造业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市区则以贸易、餐饮、房地产业为主。显示出服务业向市区集中的趋势。

第十是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进一步优化。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构建政策体系,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扶持引导,强化监督管理,保证了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民营企业政治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到去年年底,先后有9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人大代表,240余人被选为县级以上政协委员,在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中,已有90%左右建立了党组织。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纵向比,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发展较快;但横向比较,特别是与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还是企业规模、科技含量、外向度,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济权重偏低。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9.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3%,低于全省29%的平均水平;而浙江、广东、江苏等地民营经济的比重均在50%以上,温州甚至达到90%;即使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经济外向度非常高的深圳市,民营

经济的比重也达到了40%。民营经济总量偏小,强势民营企业过少,是造成我们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先进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重要原因。一定程度上讲,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就会乏力,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就会面临巨大困难,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就可能落空。

二是规模实力偏弱。我市民营企业整体规模较小,缺乏主业突出、发展后劲足、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我市的民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不及广州市的1/2,甚至达不到全国102万元的平均水平,显示出平均规模实力不强。从单体来看,广州市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私企有16587户,是我市的2倍多。我市年产值或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只有40余家,过十亿的仅1户,广州、温州等市均有一批过五十亿甚至过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相应的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就难以产生。温州民营企业拥有4件驰名商标,我市现有的6件驰名商标中没有1件是民营企业;西安、成都、宁波等市均有民营企业上市,我市民营企业上市一直未实现零的突破。

三是外向度不够。2002年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出口3.99亿美元,同比增长74.7%,高出全市平均增幅58个百分点,远远高于其它经济成分的增长,显示出活力强劲,潜力巨大。但由于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基数太小,远远没有形成对全市外贸出口的强力拉动。而广东、浙江等地区的增长速度达到100%以上,宁波市去年甚至达到了5倍。去年全市私营企业出口额仅占全市出口总量4.7%,而同期全省为16%,浙江省出口的70%以上由民企创造,温州更是高达95%。

四是企业档次较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我市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则集中在技术简单、投资不大、易于模仿、便于进入的服装、鞋帽、食品、日用小商品等有限几个传统行业,自主知识产权缺乏、竞争能力弱,抗风险冲击能力较差。而江浙一带在it产业、现代高效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物流等领域均打破限制,允许鼓励民资大规模进入。据了解,目前民间资本已占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总投资的一半,全上海整个高速公路网投资中,七成左右直接来自民间资本。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4

一、郊区私营经济发展历程

1992年7月28日,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鼓舞下,上海郊区第一个私营经济小区――“富民经济小区”,在原青浦县蒸淀乡诞生。此后,郊区非公经济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时期。

1996年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市私营经济开发区规范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文件赋予市农委对郊区设立私营经济小区审批权,并要求市农委严格把关,与市工商局等部门一起加强规范化管理。根据市政府文件要求,在以后的几年内,市农委与市工商局等部门一起,制定了郊区设立私营经济小区的相关标准,提出了规范管理的相关要求,保证了郊区私营经济小区良好起步和较快发展,从而大大促进郊区私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至2000年底,全郊区经市农委批准设立私营经济小区100家。到2001年底,注册在郊区私营经济小区的企业已达15万户,注册资本1570多亿元,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0多亿元,营业和销售收入2662亿元,上交税收86亿元。

2000年8月,上海市政府下发《市政府关于市农委机构改革和三定方案》即(沪府办(2000)48号)文件,明确要求市农委将原郊区设立经济小区审批权下放区县人民政府。同时明确要求市农委要继续加强对郊区经济小区宏观指导和管理。为此,市农委在2000年9月下发了《关于健全区县经济小区审批制度加强经济小区规范管理的通知》,并与市工商局等部门一起,继续对郊区经济小区发展和管理给予必要服务指导和管理。至2004年底,郊区有私营经济小区近300多个(部分经济小区为园中园),注册企业30多万户,注册资本逾5000亿元,当年创造增加值800多亿元,创造税收250多亿元,为当地劳动力创造就业岗位逾30万个。

2007年,上海全市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实现生产总值2100.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5%;私营企业户数49.9万户,占上海企业总数的七成;上缴税收超过750亿元,占上海税收总额的20%。2007年,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到21.8%,是上海整体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而上海私营企业发展的主战场在郊区。

上海郊区私营经济较快发展的根本原因,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各领导的重视。1992年上海郊区第一个私营经济小区诞生时,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吴邦国同志旗帜鲜明地表示支持,原上海农村党委、市农委也坚决地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具体指导。2002年国家《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2005年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到2012年私营经济(包括外资)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以上的目标。这些都为上海非公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条件。

二、郊区私营经济的历史作用

(一)私营经济是上海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本世纪初,在青浦、松江、奉贤、嘉定等区,私营经济税收贡献率占地方可支配税收40%左右,这些区私营企业也是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的重要通道。时至现今,在奉贤、金山、青浦、嘉定、南汇等区县,原有私营企业、原有郊区乡镇集体企业转制而来的私营企业,及近年新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合计产出的增加值、税收等,已占本区域产出总量的40%或接近50%。

(二)私营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通道。目前,上海全市非公企业从业人员达到476.3万人,占上海从业人员比重的44.8%。在郊区许多区县,个体私营企业吸纳当地市民就业普遍逾50%。在青浦、奉贤、金山、嘉定等区,各类私营企业吸纳本区农民非农就业率逾60%。

(三)私营经济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在改革开放后前10多年,农村乡镇企业是镇村一级,是推进农业农机化,农村排灌路桥建设、河道等综合环境整治、农用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投资来源。目前在上海,农村镇域村域范围内的私营企业,为当地农村镇村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保障社会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等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四)私营企业是郊区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私营服务业企业已是目前郊区现代服务业主体。2004年到2007年,在上海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的私营企业户数增长了58%,从业人数增长了40%。相对而言,近年在郊区私营服务经济增长速度更快。未来郊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充分依托郊区私营服务业企业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五)私营经济是最具活力市场组成部分之一。私有制是商品生产产生的前提条件。私营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天然本性。近三十年我国私营经济较快发展,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动力。在过去三十年,私营经济发展是我国集体和国有经济,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重要动力和榜样。

三、目前上海郊区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郊区私营经济发展缺少应有载体。目前上海全市各类经济开发区只能保留80多个,其中包括郊区9个市级工业区、12个市现代农业园区、中心区四个早期经济开发区和浦东新区的几个经济开发区等在内。前些年郊区大批花巨资建立起来的、作为当地私营经济发展重要载体的私营经济小区,或撤并转型或调整改造,大批私营经济小区因此失去了应有的合法性。也使大批落户这些私营经济小区企业原地发展产业,扩大生产,失去政府相关部门对用地、融资、项目审批办证等应有支持。而进入市区级开发区又地价和投资强度要求高,许多私营企业难以承受。这使郊区私营企经济发展既面临载体减少,又面临社会发展支持不足双重困难。这对郊区私营业经济发展,特别是对镇域村域私营经济发展是个极大的冲击。

(二)快速发展与规范管理的矛盾。近年有关部门加强规范化管理,对私营企业验资、工商登记和税务管理等出台一系列办法意见,相关规范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如有关政策规定,凡经营范围中涉及房地产、建筑、医药、广告、劳务、货运及制造加工类企业全部实地注册,不得注册在商务楼内,实际上就是不准这部分企业异地注册登记,这对郊区经济小区原有发展模式既是一个促进和提升,同时也对部分经济小区继续开放、搞活、加快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限制。对私营企业税务征收也变得更繁琐僵化,这虽较有利于规范化管理,但由于相对周边地区灵活度不够,又不利于进一步开放搞活,客观上影响了本市郊区私营经济应有的发展。

(三)用地融资等相关配套政策落地难。2005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与引导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共36条。2006年5月根据《国家36条》,上海制定了38条《实施细则》,国家用“36条”、上海市“38条”在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对鼓励支持本市私营经济发展都提出具体措施和政策要求,但到实际操作部门真正落地非常困难。这些年,相对于外资、国有企业,在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整体上私营企业客观上没有受到真正的同等待遇。用地难、融资难、人才引进难,影响许多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留不住部分实业型企业,这是目前影响郊区私营经济进一步加快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综合服务跟不上。目前本市行业协会尚未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为行业说话、为企业提供培训、业务指导没有作为和实效。许多中介组织是政府部门下属单位,承担前置审批职能,市场化发育不足。由于镇域经济小区不足等原因,许多镇域村域范围内私营企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地方就近金融、商务、信息物流配送、登记办证和相关生活服务等“一条龙服务”跟不上,制约着当地私营经济应有的发展。

(五)私营企业自身素质和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本市郊区私营经济自身素质和管理存在如下突出问题:(1)经济小区注册企业中实业型比例不高。在目前郊区大部分区县注册的几十万个私营企业中,实业型企业普遍不足20%。企业整体稳定性较差,在近年每年工商年检中淘汰率较高。(2)部分私营企业内部管理跟不上。部分地区招商引资把关不够严,个别地方仍存在虚假验资等情况。一些小区招商载体设置过多,招商人员素质不高,鱼龙混杂,影响正常招商秩序。部分企业质量安全意识、科技品牌意识、尊纪守法意识、诚信意识等还需进一步加强。(3)私营企业使用当地劳动力普遍不足,各地总体上普遍不足25%,值得关注。这在客观上确有个劳动力使用成本问题,但根子在相关政策措施没及时跟上。

四、促进上海郊区私营经济更快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正做到六个“放”

一是在发展私营经济的认识上要“放胆”。要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只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安排就业,实现社会安定;有利于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允许加快发展。二是在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上要“放宽”。要扩大私营经济的投资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商投资进入电信、文化、教育、体育等现代服务产业及能源电力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三是在发展私营经济的比例和范围上要“放开”。要允许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控股竞争性领域的部分重要国有企业和重要集体企业。四是在发展私营经济的规模上要“放手”。要鼓励私营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培育“小巨人”。五是在发展私营经济的机制上要“放活”。既要允许家族制企业的存在,又要积极引导(不强迫)它们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六是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经营者在政治上要“放心”。不要以“资产多少”论先进,关键要看资产怎么“来”和怎么“用”,要允许政治上先进、符合党员条件的私营企业主加入党组织。通过“六个放”,把郊区私营经济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要搭建更有利于私营企业发展载体和平台

(1)对不同区县采取不同的分类指导政策,稳定推进郊区工业集中,充分盘活和利用原200多个“实体型”私营经济小区,以及在前些年调整中闲置的基础设施和厂房发展。(2)积极扩大“都市产业园”布局试点范围与布局总量,这是加快郊区私营经济发展重要通道和平台,相应的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政策要配套跟上。(3)在符合当地规划情况下,允许一些地区集体经济组织,在办妥相关用地手续的前提下,新建一批私营企业标准厂房。(4)建设一批私营企业总部楼宇或孵化楼宇,加快科技类私营经济发展。

(三)对私企注册登记开业入口关要采取更加灵活措施。(1)多借鉴周边地区经验,借鉴孵化器建设经验,为鼓励富余人员创业,可探索国家集体借资帮助开业可能性。(2)充分尊重两级政府两级管理机制,把私营企业经营“入口关”审批权充分下放区县,在三个有利于前提下,许多具体工作市区只作原则规定,不作硬性“规范”规定,允许基层借鉴国内外经验,积极探索创新。(3)对私营经济发展出现这样那样问题,一是须作具体分析,二是不要大惊小怪。

(四)进一步完善税收和征税办法。(1)借鉴兄弟省市经验,对非公企业能包税的就包税,同时对私营经济相关征税办法和税率要相对稳定。(2)对本市各地返税机制全市要基本统一,但各地商务成本不同,又不要强求一律,可以规定一个柔性升降幅度等,这方面也应充分发挥两级政府,两级管理机制。(3)改进收交税手段,尽量采取信息化等现代手段,减少税务人员对企业税负的人为影响。要加强基层税务人员纪律教育,完善对基层税务人员监督和考核机制。(4)借鉴兄弟省市经验,不要强求注册地与经营地分离的绝对一致。重在全市税源培植,重在把税源留在上海,而不是通过表面上规范管理,留不住应有资源和税源。(5)采取特殊政策,如采取三免二减半等措施,花大力气吸引市外私营大企业和大企业总部,特别是上游产业私营大企业大集团来沪。对私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应采取差额征收营业税等鼓励政策。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5

为了贯彻执行市政府的《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令1989年第6号),建立和完善雇工登记管理制度,现将《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实施《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一并贯彻执行。

附: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暂行规定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制度,加强雇工管理,根据市政府的《北京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劳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管理,均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市劳动局主管全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工作,区、县劳动局主管本区、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工登记项目的填写、变更以及核发《用工簿》等日常工作。

第四条雇主雇工,必须持本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营业执照,到其经营场所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填写雇主登记表(表样附后),申领《用工簿》。

营业执照注明经济性质为家庭经营或合伙经营的个体工商户,以及私营企业中的合伙企业,其家庭经营成员和合伙人分别填写家庭经营成员登记表(表样附后)和合伙人登记表(表样附后)。

受雇职工持《办法》第七条规定的有关证明,填写受雇职工登记表(表样附后)。

第五条雇主雇工前,雇佣双方当事人必须签订劳动合同书,雇主按有关规定为受雇职工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六条根据《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受雇人员办理雇工登记,应当持有相应的求职证明:

(一)本市城镇待业人员持《北京市城镇待业人员求职证》;

(二)本市城镇社会闲散人员、退休人员和农村村民持本人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开据的求职证明;

(三)外省市人员持雇主经营场所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开据的求职证明(样式附后)。

第七条受雇人员办理雇工登记后,其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做如下处理:

(一)本市城镇待业人员的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予以保存,待雇佣关系解除后发还本人;

(二)本市城镇社会闲散人员、退休人员和农村村民的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三)外省市人员的求职证明,由登记机关返还本区、县劳动局注销。

第八条区、县劳动局负责调剂本区、县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受雇职工中,本市与外地劳动力的比重。优先推荐本市城镇待业青年和待业职工受雇,本市劳动力资源不能满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用工需要,可为已在本市公安机关申领在京《暂住证》的外省市人员开据求职证明。对已经受雇,但未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准备到其他企业(户)受雇的外省市人员,区、县劳动局不予开据求职证明。

第九条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后,受雇职工需要转户受雇的,要持受雇职工登记卡由原登记机关办理迁出手续,迁入地的登记机关办理迁入手续。办理迁入手续时,受雇职工不再向登记机关出示求职证明。受雇职工持受雇职工登记卡办理迁出、迁入手续的间歇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

第十条雇主申领《用工簿》以后增加或减少受雇职工,雇佣双方当事人持《用工簿》到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

(一)增加受雇职工,雇主按本规定第五条,受雇职工按本规定第四条、第六条或第九条的有关规定,办理雇工登记手续;

(二)减少受雇职工,雇佣双方当事人到登记机关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受雇职工除需要转户受雇的以外,其受雇职工登记卡由登记机关予以注销。

第十一条《用工簿》是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主与受雇职工的劳动关系证明,包括雇主登记卡、受雇职工登记卡以及家庭经营成员登记卡和合伙人登记卡。

《用工簿》登记事项变更时,雇佣双方当事人要及时到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二条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缴销、被收缴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管理机关收缴《用工簿》。

全市每年统一核验《用工簿》(具体时间验簿前通知),雇主无正当理由,逾期未办理验簿手续的,由登记机关收缴《用工簿》。

第十三条《用工簿》由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雇主保存,不得涂改、转借。如有遗失,要及时向登记机关报失,经核实后可予补发。

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凡有较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雇主都要做到亮簿用工。

第十四条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办理雇工登记手续,按规定向雇主和受雇职工收取如下费用:

(一)区、县劳动局为外省市人员开据求职证明,向求职人员收取求职登记费3元;

(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每办理1人次雇工登记,向雇主收取雇工登记费3元;

(三)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的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向雇主收取《用工簿》塑料皮(每副)成本费2元;劳动合同书(每本)成本费1元;《用工簿》登记卡(每张)成本费0.50元。

第十五条本规定具体执行中的问题,由市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过去办法有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

附表一:雇主登记表

-------------------------------

|姓||性||婚姻||文化||

|||||||||

|名||别||状况||程度||

|-|---|---|---|--|------------|

|原||户口||出生||

|身|||||年月日|

|份||类别||日期||

|-----------------------------|

|常住户口所在地||

|-------|---------------------|

|现在京住址||

|-------|---------------------|

|经营场所所在地||

|-------|---------------------|

|企业(户)名称||

|-------|---------------------|

|从事行业||经济性质||

|-------|---------------------|

|申请雇工人数||登记日期|年月日|

|-------|---------------------|

|||

|备注||

|||

-------------------------------

附表二:家庭经营成员登记表

-------------------------------

|姓名||性别||婚姻状况||

|-----------------------------|

|文化程度||户口类别||原身份||

|-----------------------------|

|与雇主亲属关系||出生日期|年月日|

|-------|---------------------|

|常住户口所在地||

|-------|---------------------|

|现在京住址||

|-------|---------------------|

|经营场所所在地||

|-------|---------------------|

|企业(户)名称||

|-----------------------------|

|登记日期年月日|

|-----------------------------|

|||

|备注||

|| |

-------------------------------

附表三:合伙人登记表

-------------------------------

|姓名||性别||婚姻状况||

|-----------------------------|

|文化程度||户口类别||原身份||

|-----------------------------|

|与雇主亲属关系||出生日期|年月日|

|-------|---------------------|

|常住户口所在地||

|-------|---------------------|

|现在京住址||

|-------|---------------------|

|经营场所所在地||

|-------|---------------------|

|企业(户)名称||

|-----------------------------|

|合伙期限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

|登记日期年月日|

|-----------------------------|

|||

|备注||

|||

-------------------------------

附表四:受雇职工登记表

-------------------------------

|姓名||性别||婚姻状况||

|-----------------------------|

|文化程度||户口类别||原身份||

|-----------------------------|

|与雇主亲属关系||出生日期|年月日|

|-------|---------------------|

|常住户口所在地||

|-------|---------------------|

|现在京住址||

|-------|---------------------|

|受雇单位||

|-----------------------------|

|从事工种||登记日期|年月日|

|----|------------------------|

|||

|备||

|||

|注||

|||

-------------------------------

附:

存根

编号:

--------------------------

现同意同志,性别,年龄,来

自省(市)县(区)乡(镇)到你

街道(乡、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求职。此

证明7日内有效。

区(县)劳动局

《暂住证》号码:年月日

求职证明

编号:

现同意同志,性别,年龄,来

自省(市)县(区)乡(镇)到你

街道(乡、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求职。此

证明7日内有效。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6

据调查,我区个私经济的发展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个私企业规模日趋壮大。随着资本积累的加大、企业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个私经济的扶持力度,一批个私企业规模日趋壮大,至*年*月底注册资本*—*万元有*户,是*年前的*倍;*万元以上有*户,是*年前的*倍。如:*实业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是*亿元。二是企业组织形式日趋科学化。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均属自然人企业。出资人要承担无限责任,而有限公司只承担有限责任,为规避风险众多个私企业则选择有限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既便于企业发展,又具有管理的科学性。三是产业结构更趋于合理化。从事产业企业分布数量来看,目前私营企业中一、二产业增幅较平均,第三产业增幅较大。私营企业第一产业*户,占总户数*.*%;第二产业为*户,占总户数的*.*%;第三产业为*户,占总户数的*.*%,数据表明*.*%的私营企业集中在第三产业;*.*%的私营企业分布在第二产业;而仅有*.*%私营企业分布在第一产业。符合区委、区政府关于打造服务业强区的部署。四是管理水平趋向规范化。绝大多数私资企业由过去家族式管理向外聘人员管理转变,有的私营企业还采取微机管理方式。如:“农家小院”餐饮店,随着企业的发展用高薪聘请了*名管理人员专门从事酒店管理。

五是吸纳的下岗、待岗人员大幅增加。个私企业成为解决我区就业人口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据调查我区个私企业从业人员中*%以上是国有企业下岗和待岗人员,新增就业人口的*%以上被个私企业安排就业。全区个私企业共吸纳下岗、待业、就业人员*名;各安排农民工就业

*万余名;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近两年,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特别是新《公司法》实施后,进一步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尤其是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障,极大鼓励了投资者的热情,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方人数增长迅速,实有户数增长迅速。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个私经济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如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放宽产业限制、拓宽融资渠道、降低和取消部分税费等,为个私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加之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变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优化投资环境,对个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鼓动作用。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工商业的优惠政策,激发了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创业热情。特别是去年我市推出全民创业后,我区的私营企业首次突破*.*万户、个体户首次突破*.*万户。管理部门依职履责,特别是工商部门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专项整治力度加大,一些无照户得到了规范。个私经济的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财政收入新增长点。个私经济的发展既解决了城乡居民就业又稳定了社会。

二、*区个私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年*月*日,*区共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户,较上年同期增长*.*%,其中,个体工商户*户,占总户数的*%,比上年同期增长*%;私营企业*户,占总户数的*%,比上年同期增长*%;其它企业*户,占总户数的*%,比上年同期增长*.*%。从业人员*人,投资者人数*人,注册资本*万元。其中,*万元以下*户,较上年同期增长*%;*—*万元*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万元*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亿元*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亿元以上的*户。*年上缴税收*.*亿,比上年增长*%。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不审天下之事,难应天下之务”。*个私经济的发展虽然近两年比较快,但总体发展水平还不够高,规模也不够大,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高度集中,结构单一,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等。具体表现为:

(一)个私企业规模较小。近几年我区个私企业总量有*万多户。但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寥寥无几,企业规模较小,龙头企业和大的支撑项目较少,服务业产业链和集群尚未形成,产业发展缺乏重要依托,特别是物流、创意等产业群还未形成,更缺乏在全市有影响的商业圈和市场群,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强。如:我区注册资本在*万以上的企业只有*户,不到总户数的*%。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不快,传统产业多,劳动密集型多,科技含量低,制约了企业做大做强。

(二)发展不够平衡。优势产业支撑作用尚不突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不够快,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条件尚不能完全满足个私经济发展需求;现代服务业中餐饮业、美容业占绝大多数,较大型的外资服务企业较缺乏;创意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综合技术服务等行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偏低,具有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还不够明显;企业自有积累不足,融资困难、后续发展资金不足,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健全,加之少数企业信用缺失,社会诚信体系又不健全,造成融资困难。

(三)企业自身守旧。绝大部分个私企业主思想陈旧落后、素质低下,限制了个私经济的发展。全区个私业主和管理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足*%,文化素养、思想品质素养普遍偏低。表现在发展的思路不明确,做做看看,没有什么长远规划。经营上不文明,违法违规多,甚至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普遍存在着小富即安、小富则满的思想,缺乏求大富的信心,停留于谋生层次,未把自己所干的事当作事业来做,缺乏远大志向。经营者素质和人才问题制约着个私经济发展。

(四)管理意识、管理水平落后。有的私营业主,敬业精神强,除了具有老黄牛的精神外,谈不上有什么经营理念,即使一些已具规模的私营企业,也是停留于家族式经营、家族式管理,谈不上集约化的经营,现代化的管理,更谈不上企业内部成立研究机构、决策咨询机构。

(五)企业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合理,集合度不高。*地区服务业中,传统的餐饮服务业比重较大,生产业比重过低、且分散。加之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以及住宅用地混杂,个私企业见缝插针经营。产业联度不高,各类工厂相互交织,产业互补性不强,主体行业特色不突出,没有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协作体系,更未形成产业链,制约了个私经济的发展。

(六)个私企业抗风险能力低。我区个私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总体规模小,注册资本小,资金积累不雄厚,抵御风险能力低。基本上是天天有企业开业,也天天有企业歇业、停业。特别是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后,个私企业普遍感到生意难作、生存困难纷纷关门停业。仅今年第一季度私营企业歇业、停业*余家、个体工商户近千家。

四、对个私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加快个私经济发展,必须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就当前而言,影响*个私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不消除,发展就无从谈起。为此,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统缆全局,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抢抓国家加大投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这一机遇,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经济的大发展。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着重解决普遍存在的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政策放宽程度不够、体制活力释放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够的问题。作为个私企业业主就要敢于“冒尖”,敢于办大事、创大业,摒弃小富即安的经营观念,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商业信用,坚决打破条条框框的桎梏,敢于创新、敢为人先,只要法律政策没有命令禁止的要大胆试、大胆闯,以发展论成败、论得失。

(二)加快个私经济发展,必须在发展模式上有新突破。按照区委、区政府建立现代服务业强区、和谐城区、生态文明城区的发展理念。*个私经济的发展,要把提升品质,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走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道路。以扩容增效、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为重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调整服务业结构,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现代物流、信息中介、文化旅游、房地产行业和创意行业。全面提高现代服务业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着重引导个私经济向外向型、科技型、加工型企业发展。特别要加大沿江商务圈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天地、马哥孛罗大酒店、和路易.威登、金凰珠宝等名品名店的示范带动效应,吸引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扎堆发展。按照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充分盘活沿江有量资源,有效腾退置换相关沿江房产,为高档酒店、创意产业、商务商贸的入驻发展提供良好载体。积极发展黄孝河路、车站路特色特业街区,扩大京汉数码特色经济带,提升香港路、澳门路、台北路风情特色和商贸、金融、证券信息、文化娱乐等特色街区经济,拓展特色餐饮酒店品牌。如:*、*、*、*等一批名优餐饮品牌,合理配置资源,提升餐饮优势。以选准产业重点、发展优势行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都市加工生产配套产品为基础,以专、精、新为发展方向,提高与大企业、大市场配套的能力;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技孵化器等附加值产业,积极实施堤角都市工业园扩园规划,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都市工业园区和*工业园区的载体作用,围绕我区制造业优势产业,引进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企业,引导现有企业积极采用环保节能技术,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如:*电器、*珠宝、*日报印务中心、*药业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快个私经济发展,必须在服务上有新突破。市政府去年提出“全民创业”的要求,是政府部门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同时也是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年又提出为“服务企业年”的新举措。总理指出:“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作为政府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更要在服务企业上做文章。要认真落实六项服务举措,建立企业联系点,对*家企业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服务,切实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困难。

一是放宽准入,降低门槛。减轻负担,支持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性的做好市场主体准入工作,注册窗

口要大力实施“市场准入畅通工程”,切实改革登记体制,继续简化登记手续,简化审批环节,在政务中心登记服务窗口设立“绿色通道”;放宽投资主体、放宽出资方式、放宽出资额时间、放宽名称登记、放宽前置审批、放宽营业场所证明材料、放宽经营范围等。开通“直通车”服务,压缩办理事项审批时限,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着力营造便民、高效的办事环境。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把优化环境当作促进个私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实行“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管理环境,政府各部门都要以人为本、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下大力改进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引导服务、上门服务、跟踪服务、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大力开展网上登记和网上年检,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注册审批、登记年检等业务。三是发挥协会职能作用,提高为个私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个私协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私营企业的桥梁纽带;是服务会员发展、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社会中介组织。协会要把政府关注、社会关心、会员关切的问题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把服务会员、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广大会员开展法规培训、业务洽谈、招商引资、对外参展等活动。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创新服务内容,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加快个私经济发展,必须在监管上有新突破。停收“两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又一得力措施,既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负担,促进个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强化市场监管执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工商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把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统一起来。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能。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7

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对于众多的私营企业主们又是一个利好。

由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私营企业研究中心及其他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联合组成的“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对中国私营企业和企业主持续进行了10年的调查,尤其是在1993、1995、1997、2000、2002年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调查地区涉及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调查发现,私营企业主阶层――企业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经营管理为职业,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转化而成的,处于中间状态、过渡阶段的社会集团――尽管这个社会阶层产生和发育的时间还不太长,目前尚处于幼稚的、自在的初始阶段,但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新生的社会阶层,它们的阶层意识和政治参与,已经萌芽,并且同这个阶层本身一样,不仅在迅速发展着,而且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阶层内的变化

毫无疑问,一个新兴阶层的形成,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必需的条件,即:一定的人数及其代表人士,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独有特征,发展的基本趋势,等等。

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投资者)为622.8万人(如果加上戴着各种“帽子”的,实际人数已超过1000万人)。

他们开业前的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0年前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他们开业前的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服务人员为主体(占其总数的59.9%),而现在则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为主体(占其总数的63.1%)。

他们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10年前比较,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化程度由47.0%下降至19.7%,高中、中专由35.9%上升到41.1%,大学、大专由16.6%上升到33.5%,研究生由0.6%上升到4.9%。他们在创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他们中间的代表人士,被选举或被推荐为从全国到地方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工商联执委,被选为各级劳动模范。2003年度,全国有8家私营企业首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有3位私营企业主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5月底,他们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共计捐钱、捐物达3.5亿元。实践表明,他们在启动民间投资、拓宽就业渠道、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无时无处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个社会阶层的存在。

新阶层标签

这个日益庞大的新兴阶层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

1、企业生产资料属于企业主私人所有。企业主对生产资料享有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并且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在企业内部,产权关系清晰,企业主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在一般情况下,他们所雇佣的员工不占有企业股份(也开始出现少数员工占有少量股份的现象)。据第五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数据,私营企业主实际占有资金平均每人为202.2万元,其中100万元以下的占49.9%,500万-1000万元的占9.6%,1000万-5000万元的占7.4%,5000万元-1亿元的占0.89%,1亿元以上的占0.33%。(见图1)但是就全国而言,私营企业的注册资本并不是很高。2002年底,平均每户仅为101.7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下的占82.9%,500万-1000万元、1000万元-1亿元、1亿元以上的分别为5.37万户、3.43万户和658户。

2、在私营企业内部,通过劳动力的买卖间接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企业主以生产资料(也包括经营管理能力)的占有者和支配者的身份出现,受雇佣员工则以劳动力所有者的身份存在。

前者支配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支配后者的劳动力使用。前者付给后者以工资,其工资水平取决于劳动力的价格,并受制于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他们之间是雇佣关系、劳资关系。从登记情况看,平均每户雇佣员工11.44人。其中雇佣员工在100-500人、500-1000人、1000以上的分别为3.07万户、1.44万户和527户。(见图2)

3、私营企业纯利润的来源和归属不完全一致。私营企业的纯利润是雇佣员工和企业主共同创造的,但却由企业主独自占有、支配和使用,雇佣员工不参与纯利润的分配。企业主凭借私有的生产资料和负责企业经营管理而无偿占有员工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格的那部分利润,获得较高的收入,从而成为我国现阶段先富起来的有产者。

调查问卷数据显示,2001年底,他们平均所得税后利润88.2万元,个人当年总收入13.77万元,全家(平均5.11人)总收入18.47万元,家庭金融资产65.41万元。

日渐庞大的阶层

在过去的10年里,私营企业的主要指标都在成倍地增长着。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从1993年到2002年,登记的私营企业户数由23.8万户增加到243.5万户,增长了11.1倍;从业人数由372.6万人增加到3409.3万人,增长了8.1倍;注册资本金由680.5亿元增加到24756.2亿元,增长了35.4倍。工业总产值由421.1亿元增加到15339.0亿元,增长了35.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由190.5亿元增加7929.4亿元,增长了40.6倍;缴纳的工商税收由10.5亿元增加到945.6亿元,增长了89.1倍。(见图3)

图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与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将会以更快的速度,按照经济规律进行自由地流动与重组。其中,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社会资源,以契约文本为纽带组合生产要素的私营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中国的具体国情是,一方面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有许多人没有事情做;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着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和把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起来形成改造自然、创造社会财富的经营管理人才,有许多事情没有人去做,有许多领域还有待开发。实践表明,哪里的私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哪里的综合经济实力就强,人民生活水平就高。发展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和北京,私营企业户数就占全国总数的55.2%,中、西地区之所以欠发达,重要原因之一是,那里的私营企业户数只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3%和13.8%。东部地区的今天,就是中西部地区的明天。私营经济作为又一支异军,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将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占领着或开拓着新老市场的空间。

附注: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8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权利均衡

abstract:thepoliticalparticipationofprivateentrepreneursisaspecialandimportantphenomenoninthesocietytransition.throughthecasestudyinDistrictL,taizhouCity,Zhejiangprovince,thispapermakesaresearchonthepresentsituation,andpointsoutsomeproblemssuchasinactiveparticipation,relativelylowlevel,poororganizationandunfairopportunity.Finally,inthelightofsocialrightsbalance,measuresareputforwardconcerningtheestablishmentofaregularandfairpoliticalparticipationsystem.

Keywords:privateentrepreneur;politicalparticipation;expressionofinterests;rightsbalance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又必将对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如何认识、引导、规范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政治现象是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尤为活跃。据初步统计,浙江的县(区)级人大、政协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和委员已约占30%,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考察,分析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和意义,进而提出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的对策性建议。

一、台州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

按宽泛的定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指的是参与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或试图影响政府公益分配的行为。参与渠道、方式与内容是呈现政治参与现状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与参与主体的社会特征密切关联。

(一)私营企业主的社会特征

(1)社会来源多样化。L区的私营企业主大多受惠于改革开放政策,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劳动经营积累原始资本,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资本家并没有历史渊源关系。农民是L区的私营企业主最主要的社会来源,约占80%,普通职工、国家干部、无业人员也占一定比例。私营企业主与原社会群体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仍受前身份比较大的影响。

(2)政治参与意愿强烈。参与政治的私营企业主一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阅历丰富,人脉网络发达,与政府官员有较好的私人关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比较积极,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这些特征增强了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参政议政意愿强烈。根据调查,L区有7%的私营企业主愿意进入人大、政协等政治组织,仅有17%的私营企业主表示不愿意;在回答“是否支持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问题时,有11%的人表示不支持,有22%的人表示无所谓,有67%的人表示支持。

(3)政治参与动机复杂。根据调查,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动机复杂多样,有22%的人是为了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说话,有26%的人是为了寻求政府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有10%的人是为了推进民主政治,有38%的人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其中最典型的是“功利型”动机。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最终还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头衔对他们来说主要是政治“保护伞”;其次是“民主型”,有些企业主社会责任感较强,能以公心为本阶层乃至普通百姓代言;还有一类是“补偿性”的,由于我国私营企业主长期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现在政策宽松后,有了一定经济地位的私营企业主寻求在政治上恢复性的补偿。

(4)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L区的私营企业主在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公平竞争秩序、限制公共权力不当干预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诉求,但就总体而言,由于社会来源的多样、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差异等原因,私营企业主内部分化比较严重,存在着大量利益冲突与矛盾,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集体行动的可能性也较小。一些中小企业抱怨地方政府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帮“雪中送炭”忙。大企业跟政府关系好,要钱有钱,要地有地,中小企业说话的机会少,即使说了,分量也很轻。在调查中,我们获悉与L区相邻的一个区曾发生过中小企业主市人大代表,抗议一家大企业“圈”走了他们土地的事。在回答“最能有效表达和维护企业利益的方式”这个问题时,有29%的人认为进入人大、政协,有17%的人认为参与民间经济组织,有16%的人认为与政府官员座谈,有14%的人认为私下与官员接触,有17%的人认为与政府官员交朋友。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渠道与方式

(1)经党政部门和有关组织的推荐,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任职或参政议政。政府一般根据企业的实力、企业家的声望、各区域平衡等诸因素确定和分配名额。据统计,在L区二届人大20名常委中,私营企业主占3名,196名人大代表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占29名,其中不包括既办企业又担任村级领导的“两栖”委员。在政协委员中,私营企业主所占的比例更高。目前L区33名政协常委中私营企业主有11名,在133名普通委员中私营企业主占了61名。另外,L区有全国政协委员1名,省政协委员1名,市政协委员29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均是私营企业主,29名市政协委员中有16名是私营企业主。目前工商联共有正副会长17名,理事61名,会员500多名。

(2)参加个私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社会经济组织。目前L区个私企业协会共有个体户会员4万名左右,民营企业会员3413名,民营企业会员769名,下设8个分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目前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团还有青年企业家协会、模具工业协会、电机行业协会、社会福利企业协会、网吧管理协会、印刷业协会等。据调查,私营企业主主要参加以下社会团体:6%的人参加商会,24%的人参加个体劳动者协会,22%的人参加民营企业协会;13%的人参加行业协会,还有32%的人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3)直接与政府官员接触或保持与政府官员的经常性联系。通过与政府官员个别的接触或参与党政部门召集的座谈会表达意见。L区党委政府重视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建立了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政府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和意见。有些私营企业主往往动用种种社会资源,实现与政府官员的非正式接触。

(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内容与策略

私营企业主提交的议案提案,大致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通过对近年来L区私营企业主在人大、政协会议上议案提案的分析,关注重点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二是关注社会整体发展,反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这类内容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整治、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近年来,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成为议案提案的热点。三是关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权益。这类内容占了议案提案及其批评建议的大多数,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和意见主要有:投资环境的改善、企业融资、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中小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管理,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访谈中发现,这些诉求的提出与参与的方式、动机、场合以及诉求的对象有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功利性或非正式参与的内容较多集中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事项,在这种场合,私营企业主往往跟关系“铁”的官员提出私人性的甚至非法的利益和要求,有些问题即使是面上的,但一般也经过挑选或包装,实际上是与企业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正式的集体参与则较多关注社情民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是立场并非是“质询”而是“吁求”,往往只是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至于政府采取怎样的后续措施并不怎么关心。“政府的帮手”是许多私营企业主的自我角色定位,在访谈中,有些私营企业主说:“我们参政议政总不能给政府‘添乱’,有些事情政府的确是一时难以解决的,我们要做的是当好政府的助手,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一场主要在政策执行领域中发生的基于力量博弈的利益政治战争,是私营企业主与地方官员关系性合意的建立过程。运用亲戚、朋友、同乡等私人性的关系网络资源,托庇于政治权力而非经由制度化、组织化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整合是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1]因此,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认清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建构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重要前提。

(一)政治参与渠道的自主性不高

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但是这些组织渠道更多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志,更多的是作为党政部门的衍生机构而存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式的参与体制降低了民众包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和效能感。在调研中也发现,L区的私营企业主对“加入社会团体对维护利益是否有帮助”的看法不一,即使对个私协会等民间社会团体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有19%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有58%的人认为有点帮助,有11%的人认为很有帮助。

民间社团不能充分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自主性不高,有关政府部门视之为行政管理的衍生工具。据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或为了一项具体的目标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一旦政府的任务完成就撒手不管、不了了之了。

(二)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较低

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不是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也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寻求政治“保护伞”,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据一位政府官员反映,当地的一位私营企业主本不想参与政治,而身边的朋友极力劝他进入“政治圈”以捞好处,现在这名私营企业主已经是区政协委员了。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荣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旦获得某种政治安排后,往往不履行政治职责。据区人大、政协的有关官员反映,许多私营企业主代表忙于自己的事务,真正投入精力来参政议政的不多。这说明当前的私营企业主尚缺乏高度的政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

在调研中发现,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化,而是处于一种散乱和单独行动状态,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以个人身份,利用私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直接与个别政府官员接触,而不代表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不会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问题。这种个体参与容易孳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由于集体行动的资源被政府掌控,这种基于分散的个人利益的垂直参与容易造成原子化的个人,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的缺乏,也容易破坏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提高社会交易成本,甚至助长恶性竞争之风。[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子式的个人面临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情境,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几乎一致的诉求对象,因此,可以预想的是,在缺乏组织的政治参与背景下,如果受到特殊的重大事件的刺激和催化,众多原子式的个体容易迅速形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冲击政治体系,因为未经协调过滤的利益诉求在特定情境下往往有激进和非理性的倾向。[3]

(四)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衡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平参与是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还处于个体参与阶段,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表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是组织安排的,选举、推荐只是走过场。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花钱买政协委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政治参与上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在访谈中,许多中小企业主抱怨他们没有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名额基本上留给了较大的企业家,即使有机会,他们说话的分量也很轻。在回答“是否同意大企业比中小企业说话有分量”这个问题时,有35%的人表示不同意,有65%的人表示同意。

三、建构公平有序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体制

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有助于资源、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形成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良性互动,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权利均衡的视野下,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通过理性的、程序的制度安排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一)依法行政,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公共行政尚未规范的背景下,公共权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影响。L区的私营企业主普遍反映,近年来,当地政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了,吃、拿、要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但同时也抱怨,政府手中握有许多权力、有许多优惠政策,与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许多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目的就是寻求公共权力的庇护,以免不当干预或争取政府分配的利益。这种寻求特殊主义利益的政治参与建立和拓展了政府官员和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庇护关系,易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在特殊情境下,还可能造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是建立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关键。

(二)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增强参与体制的自主性

由于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并没有考虑私营企业主的位置,因此,现存的政治参与体制并不能有效满足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愿望和需求。应创新体制机制,畅通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体制、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的职能和功效。通过人事组织制度的改革,取消有关制度中对私营企业主的歧视性规定,吸收优秀的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更为根本的是,增强商会、个私协会等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切实发挥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职能,有效协调冲突的利益和矛盾,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民间的社会经济组织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的途径和渠道,缓解私营企业主过多的政治诉求对政治体系施加的压力。[4]

(三)提供法律程序保障,提高政治参与的公平性

在没有程序保障的情形下,说服极易变质为压服,同意也就成了曲意迎合。程序可以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由讨论、沟通的场合和方式。在这里,通过法律规范的屏障作用,社会影响力和身份差异被尽量排除,一切既定的真理标准和权能行使都被缓期执行。[5]只有在正当程序的保障下,才能体现政治参与的公平性。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权利的前提下,制定听证程序、监督程序以及责任条款等必要的法律规范,依法规范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对于私营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严格依法进行,公开透明,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杜绝营私舞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发生。同时,对参与政治的尤其是进入人大、政协的私营企业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规范其参政议政行为,督促其切实履行人大、政协代表的职责。另一方面,将沟通协商规则制度化,妥善协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益矛盾。在参与体制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中小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等组织的比例。

(四)创设各阶层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冲突的利益和观念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程式化的、稳定的、配套的制度安排,使得各个阶层获得表达利益的合法渠道,且能通过某种中介机制或沟通机制,使利益和观念冲突得到合理解决。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先富群体参与政治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也要防止政府与私营企业主尤其是大企业家的合谋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造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的不和谐,最终危害社会政治的稳定。因此,政府在积极支持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同时,也应该为其他社会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阶层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和渠道,积极有效地回应各个阶层提出的合理诉求,公正行政,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徐露辉,陈国权.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J].社会科学战线,2006(6):171176.

[2]梁波.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J].求实,2002(5):4749.

[3]ZHoUXueguang.UnorganizedinterestsandcollectiveactionincommunistChina[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93,58(1):5473.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9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权利均衡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既是社会转型的产物,又必将对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如何认识、引导、规范这一特殊而重要的政治现象是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明面临的现实而紧迫的课题。作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浙江省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尤为活跃。据初步统计,浙江的县(区)级人大、政协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和委员已约占30%,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社会政治影响力。本文试图通过对浙江省台州市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考察,分析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问题和意义,进而提出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的对策性建议。

一、台州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

按宽泛的定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指的是参与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影响或试图影响政府公益分配的行为。参与渠道、方式与内容是呈现政治参与现状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方面又与参与主体的社会特征密切关联。

(一)私营企业主的社会特征

(1)社会来源多样化。L区的私营企业主大多受惠于改革开放政策,白手起家,通过自己的劳动经营积累原始资本,与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资本家并没有历史渊源关系。农民是L区的私营企业主最主要的社会来源,约占80%,普通职工、国家干部、无业人员也占一定比例。私营企业主与原社会群体依然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仍受前身份比较大的影响。

(2)政治参与意愿强烈。参与政治的私营企业主一般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社会阅历丰富,人脉网络发达,与政府官员有较好的私人关系,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比较积极,享有较高的社会声望,具有一定的社会动员能力。这些特征增强了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效能感,参政议政意愿强烈。根据调查,L区有7%的私营企业主愿意进入人大、政协等政治组织,仅有17%的私营企业主表示不愿意;在回答“是否支持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问题时,有11%的人表示不支持,有22%的人表示无所谓,有67%的人表示支持。

(3)政治参与动机复杂。根据调查,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动机复杂多样,有22%的人是为了为私营企业主阶层说话,有26%的人是为了寻求政府支持,促进企业发展,有10%的人是为了推进民主政治,有38%的人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其中最典型的是“功利型”动机。大多数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最终还是为了自身企业的发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些头衔对他们来说主要是政治“保护伞”;其次是“民主型”,有些企业主社会责任感较强,能以公心为本阶层乃至普通百姓代言;还有一类是“补偿性”的,由于我国私营企业主长期在政治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现在政策宽松后,有了一定经济地位的私营企业主寻求在政治上恢复性的补偿。

(4)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L区的私营企业主在保护私有财产、建立公平竞争秩序、限制公共权力不当干预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诉求,但就总体而言,由于社会来源的多样、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差异等原因,私营企业主内部分化比较严重,存在着大量利益冲突与矛盾,统一的阶层意识尚未形成,集体行动的可能性也较小。一些中小企业抱怨地方政府喜欢做“锦上添花”的事,不帮“雪中送炭”忙。大企业跟政府关系好,要钱有钱,要地有地,中小企业说话的机会少,即使说了,分量也很轻。在调查中,我们获悉与L区相邻的一个区曾发生过中小企业主市人大代表,抗议一家大企业“圈”走了他们土地的事。在回答“最能有效表达和维护企业利益的方式”这个问题时,有29%的人认为进入人大、政协,有17%的人认为参与民间经济组织,有16%的人认为与政府官员座谈,有14%的人认为私下与官员接触,有17%的人认为与政府官员交朋友。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渠道与方式

(1)经党政部门和有关组织的推荐,进入人大、政协、工商联任职或参政议政。政府一般根据企业的实力、企业家的声望、各区域平衡等诸因素确定和分配名额。据统计,在L区二届人大20名常委中,私营企业主占3名,196名人大代表中私营企业主代表占29名,其中不包括既办企业又担任村级领导的“两栖”委员。在政协委员中,私营企业主所占的比例更高。目前L区33名政协常委中私营企业主有11名,在133名普通委员中私营企业主占了61名。另外,L区有全国政协委员1名,省政协委员1名,市政协委员29名,其中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均是私营企业主,29名市政协委员中有16名是私营企业主。目前工商联共有正副会长17名,理事61名,会员500多名。

(2)参加个私企业协会、行业协会等民间社会经济组织。目前L区个私企业协会共有个体户会员4万名左右,民营企业会员3413名,民营企业会员769名,下设8个分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目前在区民政局注册登记的社团还有青年企业家协会、模具工业协会、电机行业协会、社会福利企业协会、网吧管理协会、印刷业协会等。据调查,私营企业主主要参加以下社会团体:6%的人参加商会,24%的人参加个体劳动者协会,22%的人参加民营企业协会;13%的人参加行业协会,还有32%的人没有加入任何组织。

(3)直接与政府官员接触或保持与政府官员的经常性联系。通过与政府官员个别的接触或参与党政部门召集的座谈会表达意见。L区党委政府重视与企业的双向沟通,建立了领导干部与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联系制度,政府有关部门经常深入企业,听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求和意见。有些私营企业主往往动用种种社会资源,实现与政府官员的非正式接触。

(三)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内容与策略

私营企业主提交的议案提案,大致反映了他们的利益诉求和行动策略。通过对近年来L区私营企业主在人大、政协会议上议案提案的分析,关注重点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围绕政府的中心工作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二是关注社会整体发展,反映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这类内容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整治、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近年来,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成为议案提案的热点。三是关注企业发展,维护企业权益。这类内容占了议案提案及其批评建议的大多数,其中较为集中的问题和意见主要有:投资环境的改善、企业融资、企业人才引进和培训、中小企业用地、用水用电管理,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访谈中发现,这些诉求的提出与参与的方式、动机、场合以及诉求的对象有密切的关联。一般来说,功利性或非正式参与的内容较多集中于企业自身发展的事项,在这种场合,私营企业主往往跟关系“铁”的官员提出私人性的甚至非法的利益和要求,有些问题即使是面上的,但一般也经过挑选或包装,实际上是与企业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正式的集体参与则较多关注社情民意,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但是立场并非是“质询”而是“吁求”,往往只是希望政府能够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至于政府采取怎样的后续措施并不怎么关心。“政府的帮手”是许多私营企业主的自我角色定位,在访谈中,有些私营企业主说:“我们参政议政总不能给政府‘添乱’,有些事情政府的确是一时难以解决的,我们要做的是当好政府的助手,解决一些能够解决的具体的实际问题。”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说,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一场主要在政策执行领域中发生的基于力量博弈的利益政治战争,是私营企业主与地方官员关系性合意的建立过程。运用亲戚、朋友、同乡等私人性的关系网络资源,托庇于政治权力而非经由制度化、组织化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整合是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1]因此,不可否认的是,当前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存在一些问题,认清这些问题或许正是建构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重要前提。

(一)政治参与渠道的自主性不高

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但是这些组织渠道更多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志,更多的是作为党政部门的衍生机构而存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式的参与体制降低了民众包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和效能感。在调研中也发现,L区的私营企业主对“加入社会团体对维护利益是否有帮助”的看法不一,即使对个私协会等民间社会团体的认同度也不是很高。有19%的人认为没有帮助,有58%的人认为有点帮助,有11%的人认为很有帮助。

民间社团不能充分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自主性不高,有关政府部门视之为行政管理的衍生工具。据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或为了一项具体的目标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一旦政府的任务完成就撒手不管、不了了之了。

(二)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较低

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不是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也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寻求政治“保护伞”,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据一位政府官员反映,当地的一位私营企业主本不想参与政治,而身边的朋友极力劝他进入“政治圈”以捞好处,现在这名私营企业主已经是区政协委员了。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荣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旦获得某种政治安排后,往往不履行政治职责。据区人大、政协的有关官员反映,许多私营企业主代表忙于自己的事务,真正投入精力来参政议政的不多。这说明当前的私营企业主尚缺乏高度的政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

在调研中发现,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化,而是处于一种散乱和单独行动状态,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以个人身份,利用私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直接与个别政府官员接触,而不代表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不会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问题。这种个体参与容易孳生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由于集体行动的资源被政府掌控,这种基于分散的个人利益的垂直参与容易造成原子化的个人,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的缺乏,也容易破坏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提高社会交易成本,甚至助长恶性竞争之风。[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原子式的个人面临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情境,大致相同的利益诉求,几乎一致的诉求对象,因此,可以预想的是,在缺乏组织的政治参与背景下,如果受到特殊的重大事件的刺激和催化,众多原子式的个体容易迅速形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冲击政治体系,因为未经协调过滤的利益诉求在特定情境下往往有激进和非理性的倾向。[3]

(四)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衡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平参与是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还处于个体参与阶段,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L区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表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是组织安排的,选举、推荐只是走过场。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花钱买政协委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政治参与上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在访谈中,许多中小企业主抱怨他们没有有效的参政议政渠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名额基本上留给了较大的企业家,即使有机会,他们说话的分量也很轻。在回答“是否同意大企业比中小企业说话有分量”这个问题时,有35%的人表示不同意,有65%的人表示同意。

三、建构公平有序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体制

在现代社会,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和重要组织者,私营企业主参政议政有助于资源、信息的沟通、交流和共享,形成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的良性互动,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在社会权利均衡的视野下,建构公平有序的政治参与体制,通过理性的、程序的制度安排协调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形成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的利益表达机制。

(一)依法行政,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

在我国市场经济尚未完善,公共行政尚未规范的背景下,公共权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影响。L区的私营企业主普遍反映,近年来,当地政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了,吃、拿、要的现象基本消失了,但同时也抱怨,政府手中握有许多权力、有许多优惠政策,与政府关系紧密的企业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许多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目的就是寻求公共权力的庇护,以免不当干预或争取政府分配的利益。这种寻求特殊主义利益的政治参与建立和拓展了政府官员和私营企业主之间的庇护关系,易引发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在特殊情境下,还可能造成非理性的集体行动,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公共权力的运用是建立公平有序的参与秩序的关键。

(二)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增强参与体制的自主性

由于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并没有考虑私营企业主的位置,因此,现存的政治参与体制并不能有效满足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愿望和需求。应创新体制机制,畅通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体制、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的职能和功效。通过人事组织制度的改革,取消有关制度中对私营企业主的歧视性规定,吸收优秀的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更为根本的是,增强商会、个私协会等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切实发挥民间经济社会组织的职能,有效协调冲突的利益和矛盾,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使民间的社会经济组织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的途径和渠道,缓解私营企业主过多的政治诉求对政治体系施加的压力。[4]

(三)提供法律程序保障,提高政治参与的公平性

在没有程序保障的情形下,说服极易变质为压服,同意也就成了曲意迎合。程序可以提供一种特殊的自由讨论、沟通的场合和方式。在这里,通过法律规范的屏障作用,社会影响力和身份差异被尽量排除,一切既定的真理标准和权能行使都被缓期执行。[5]只有在正当程序的保障下,才能体现政治参与的公平性。一方面,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赋予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权利的前提下,制定听证程序、监督程序以及责任条款等必要的法律规范,依法规范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对于私营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严格依法进行,公开透明,接受广大人民的监督,杜绝营私舞弊、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发生。同时,对参与政治的尤其是进入人大、政协的私营企业主加强教育和管理,规范其参政议政行为,督促其切实履行人大、政协代表的职责。另一方面,将沟通协商规则制度化,妥善协调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利益矛盾。在参与体制的设计中,可以适当增加中小企业主进入人大、政协等组织的比例。

(四)创设各阶层平等的政治参与机会,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整合冲突的利益和观念关键在于建立一种程式化的、稳定的、配套的制度安排,使得各个阶层获得表达利益的合法渠道,且能通过某种中介机制或沟通机制,使利益和观念冲突得到合理解决。私营企业主阶层作为先富群体参与政治是政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也要防止政府与私营企业主尤其是大企业家的合谋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造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的不和谐,最终危害社会政治的稳定。因此,政府在积极支持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的同时,也应该为其他社会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阶层提供表达意见的平台和渠道,积极有效地回应各个阶层提出的合理诉求,公正行政,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参考文献:

[1]徐露辉,陈国权.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J].社会科学战线,2006(6):171176.

[2]梁波.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J].求实,2002(5):4749.

[3]ZHoUXueguang.UnorganizedinterestsandcollectiveactionincommunistChina[J].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1993,58(1):5473.

私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区别篇10

近年来,贵州省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通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市场注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建立政银担一体化融资服务平台等措施优化了政府服务效能,有效促进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的良好发展。

贵州个体户私营企业近年来,贵州省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工商总局的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通过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市场注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和建立政银担一体化融资服务平台等措施优化了政府服务效能,有效促进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经济的良好发展。1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稳定增长势头截至2013年10月,贵州省私营企业达18.53万户、注册资本4568.2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0150户、1196.31亿元、38.28万人,增长率分别为37.10%、35.48%、32.95%;个体工商户突破100万户大关,达102.16万户,注册资金451.18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36782户、84.3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5.46%、22.98%。以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贵州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2带动民间投资明显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省工商局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为民营企业降低门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2012年,贵州省政府出台的“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政策,更促进了我省民间投资的增长。截止2013年10月,贵州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4568.29亿元,同比增长35.48%;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451.18亿元,同比增长22.98%。全省累计扶持微型企业38795户,注册资本(实际货币投资)46.2亿元,注册资本较上月增长3.8%。3创业带动就业效果显著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拓宽了就业渠道,丰富了就业方式,吸纳了绝大部分的劳动力增量和存量转移,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10月,贵州省私营企业吸纳从业人员154.48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38.28万人,增长率为32.95%;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178.96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27.28万人,增长率为17.99%;微型企业带动就业人员21.21万人,比2013年9月增长了3.6%。以上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0月,我省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及微型企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但是,仍然存在下列问题:1、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体数量较少截至2013年上半年,贵州省私营企业有166250户、只占全国的1.46%;个体工商户962894户,仅占全国的2.33%,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占全国私营企业比重较小。与经济发达的广东地区相比,截至2013年上半年,广东省私营企业有1360102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户数的11.97%,高出我省10.5个百分点;个体户有3774088户,占全国个体户总户数的9.13%,高出我省约7个百分点,贵州省显然滞后于广东省。2、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集中于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业贵州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科技含量较低,缺乏知名品牌,但大部分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传统产业。截止2013年10月,全省个体工商私营企业经营住宿、餐饮,批发和零售业的共有864180户,其中经营住宿和餐饮业共有162711户,经营批发零售业共有701469户,占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多达76.80%。在这些传统产中,经营批发和零售业的最多,占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多达62.12%。3、地域发展不平衡从总户数看,截止2013年10月,贵阳是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8.15%和17.5%,个体工商户在全省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占三分之一强,私营企业占全省的比重略低于遵义市(18.47%);私营企业占全省比重最少的是贵安新区(0.05%),其次是威宁县(0.78%);个体工商户占全省比重最少的是贵安新区(0.02%),其次是仁怀市(1.42%);从总户数看,贵阳市、遵义市的私营企业占全省总数的50.20%,约占全省总数的二分之一,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私营企业占总数的17.92%,是贵阳、遵义市的私营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地域发展不平衡。造成贵州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支持不够一是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措施在这个部门是拆除了“石头墙”,但在另一部门却又挡了一层“玻璃门”,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二是门槛高,有的投资领域的行政审批部门多、成本高、手续繁、时间长,导致经营者等不起、办不起,尤其是主管政府部门的明支暗卡,迫使企业不得不屈从管理部门要求,接受管理部门指定的消费、服务或去指定的地方接受消费或服务。三是融资难。“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仍是影响和制约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最大障碍。特别是部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基础相对薄弱,处于初始创业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无固定抵押物质、财务信息不完整,令银行无法有效监控,致企业贷不到款,致使一些企业虽然有项目、想发展,却只能靠自有的资本积累进行循环运作,导致规模扩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2、人才匮乏,个体私营业主的整体素质不高绝大多数的个体私营业主素质还不高。有的人缺乏现代管理本领,无法胜任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业务;有的人缺乏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善于大范围、大规模、深层次地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不但会阻碍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败坏和损害了个体私营经济的整体形象。3、缺乏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个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的个体私营企业不讲条件和可能,对那些价高利大、赚钱的行业和产品,千方百计地往里挤,争着去生产,企业在狭小的空间盲目竞争;有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不能从自身的优势特点和发展要求出发安排生产和经营,而是千方百计与大企业、大公司争原料、争市场,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无功而返;有的企业不能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只顾一时挣钱,导致企业规模、水平等都难以有大的、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