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1:50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1

关键词:风电项目;风险分析;风险管理

前言

现阶段,我国能源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对风电项目投资的重视程度,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风力发电具有独特优势,随着近些年风电项目的大力开展,必须重视风电项目在建设以及运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问题,并且基于这些风险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有效的风险管控,以此确保风电项目能够充分发挥其效益。

1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

1.1自然灾害风险

通常情况下,风电项目在建设阶段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比如说雨雪、雷电等等。主要是风电设备建设于外界环境中,长时间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根据建设区域的不同,风电项目受到的自然灾害情况也具有差异性,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东部沿海地区,那么容易受到台风、海啸、或者盐雾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如果风电项目建设在北方地区,则常会遭受到风沙、洪水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尽管我国风电项目不管是在设计方面,还是在建设施工方面,都不断提升重视程度,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具有较强的自然灾害抵抗能力,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因素,致使我国风险项目依旧频频受到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风电项目无法充分发挥其重要价值[1]。

1.2设备技术风险

随着国家对风电项目的大力扶持,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并且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对我国风电设备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今时期的风电机组发展方向正在发生一定变化,有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进而对风电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风电工作原理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发展方向的变化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强化自身技能,并且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设备认证标准。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导致风电设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一定安全威胁。

1.3经营运行和建设安装风险

风电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故障问题。如果维护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风电设备存在的问题,导致风电设备强制运行,那么将会导致设备受到严重损坏。假如风电设备出现老化情况、或者部件出现受损情况,那么将会影响整个机组的正常使用。如果风电设备出现间歇运行状态,那么将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现阶段我国使用的风电设备主要以国产为主,在风电设备的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运输风险,同时风险设备的组装较为复杂繁琐,程序较多,并且难度也较高,容易使风电设备在组装阶段出现一些问题。

1.4政策变化风险

风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国能源使用危机,我国政府也对风电行业给与足够重视。当今时期,大力扶持风电行业,并且在政策上给予风电行业提供一些便利之处,比如说政府会提供风险企业相应的补助和补贴,或者为风电企业的贷款进行放宽,以此为风电行业的发展创建良好宽松的发展环境,促进我国风电行业的健康、持续性发展[2]。但是,假使我国政策方面进行调整,将会使风电行业受到较大影响,风电企业将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使其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

1.5工作人员风险

通常来讲,风电设备由多个组件构成,比如说轮毂、叶片、控制设备、塔筒等都是风电设备的关键组成,很多部件都需在高空中开展作业。如果风电设备发生故障,将会给维修人员带来一定难度,需要实施高空作业,以此保证风电设备能够正常投入使用,但是这也对维修工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

2管理风电项目中所存风险的对策

我国风电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风险的威胁,严重影响风电项目性能的发挥。因此,基于此种情况,风电项目负责人员需要给与充分认识,明确自身职责,能够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各种风险问题可以合理得到解决。现阶段的风电项目风险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内容进行探讨:首先,对于风电场加强内部管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风电项目受到的风险威胁;其次,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风电项目经费管理,以此转移风电项目风险。

2.1针对自然灾害风险的对策

对于自然灾害风险,风电场有必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组建专业的管理维护队伍,确保风电场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负责风电项目设备的预防工作和维护工作。自然灾害具有一定共性,维护人员可以对多年实践经验进行累积和总结,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预防措施,保证风电设备能够降低发生自然灾害风险的概率。

2.2针对设备技术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对天气情况具有较高要求,所以在开展风电项目建设阶段,必须提高对选址、设备选型的重视程度。只有选择合适的地址,才能确保风能储量满足项目需求;避免选取风力不足、或者长期无风的地址。对于风电项目设备的选型,必须确保设备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保证设备符合技术认证标准;设备的选取,务必保证设备生产厂家已经获取资格认证,并且具有较大实力规模,保证此机型技术已经成熟[3]。

2.3针对建设安装风险的对策

风电项目设备的安装,通常情况下都是由生产厂家负责安装,也可以由专业施工单位实施安装。但是如果选用施工单位进行安装,那么必须对安装企业进行考察,确保其符合项目建设标准。总而言之,不管是设备生产厂家,还是专业施工企业,必须保证设备的安装满足设计标准,确保设备可以正常投入使用运行。如果风险项目在运行中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保证上述单位进行全面负责。

2.4针对经营运行风险的对策

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有利于为风电项目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和监督作用。风电场还需要对风电设备重要配件加强管理,防止在风电设备在发生故障时,无法及时进行维护工作;此外还需要防止该配件出现停产的情况。风电项目的实际运行阶段,务必保证技术培训工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保证风电专业人才能够解决风电项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5针对工作人员风险的对策

由于风电项目的特殊性质,对于风险项目实施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牢固的技术能力,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培训教育,以此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强化其道德素质,保证工作人员能力得到整体提升。风电项目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影响,常会发生意外事件,风电场有必要对现场高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负责,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的方式,将风险进行转移,进而全面保护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并且保证风电场的经济目标的达成。

2.6针对政策变化风险的对策

对于政策风险,无法将此风险进行转移,风电场需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严格贯彻落实,并且明确自身态度,深入分析国家对风电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相关扶持补贴。保证风电项目不仅可以在国家扶持政策下顺利发展,也能够在扶持中断的情况下不受到影响,保持良好持续的发展趋势。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和研究风电项目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有利于风电项目在前期规划、建设阶段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可以全面掌握存在的风险,并且针对不同风险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此确保风电项目可以持续稳定运行,为风电建设项目带来理想的收益。此外,还需要构建相关管理条例,加强对风电项目各方面的管理,确保风电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符合项目要求。

参考文献

[1]武楠.风电项目的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1):21.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2

一般情况下,如果项目经理在项目合同签订以前加入项目,可以充分利用项目采购管理一章的知识,了解自己公司在项目中的位置,对买方提出的RFp(需求建议书)认真回答,规避潜在的风险,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RFp中过高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时,应充分说明,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充分的准备和考虑:

其一,合同的类型。通常,在it项目中,商与最终用户的合同类型是很难改变的固定价格合同,但对商和设备商之间的合同是有很多讲究的。商和国外供货商一般是通过信用证付款,但很多时候,为了拿到订单,供货商通常给予商一定的信用额度和付款方式的优惠。商应充分利用这一利害关系,在合同签订以前决不能轻易让步。其二,项目实施方对项目的熟悉程度。通常情况下,做一个成熟项目的风险小,而做新项目的风险高。在本案例中,立达公司是第一次进行类似的项目,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风险,更无可利用的历史数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让利于人,风险共担”的策略。具体做法是,将已经识别的具有风险的部分外包(即风险转移),或者单独与供货商签订补充合同。其三,具有明确的规范(Specification),包括设计规范(Design)、功能性规范(Functional)、性能规范(performance)。明确的规范是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的前提条件。如果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数据,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对规范加以确认和识别,这项工作可与风险识别同时进行。

风险的预警和量化

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项目经理和项目的拥有人要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的重要步骤。要明确成本与风险、成本与时间的关系。在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计划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入手。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一、现阶段施工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业主引起的风险

1.业主不遵循施工的客观规律

有些业主不遵循施工的客观规律,对施工单位提出的要求往往过分。例如要求低标价、质量高、工期短、搞“三边”工程、“献礼”工程等。施工单位由于竞争残酷,不得不勉为其难,接受业主的要求,结果不仅仅是工程质量和工期难以保证,施工企业还可能导致严重亏损。

2.业主不兑现对合同的承诺

有些业主在施工开始及过程中,过分地使用权利而不履行应尽的义务。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的征地拆迁问题,由于其工作不力或执行力度不大,造成拆迁工作滞后,使施工无法进行,由此造成工期紧张,人员大量窝工。

(二)非法中介引发的风险

当前,建筑市场的中介往往有某种背景或在工作上有便利条件,他们能从业主手中控制工程,他们拿到工程后介绍给施工单位,从中收取中介费。施工单位受到非法中介的中间盘剥,为了防止亏损,往往会降低施工质量要求,导致责任风险。

(三)设计单位引起的风险

某些设计单位责任心不强或为了降低设计成本,设计不充分,不完善,甚至有重大失误,而发生事故后,往往以工程施工质量不合要求为借口,将责任推给施工单位。

二、风险原因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加入wto的过渡期即将过去,外国建筑企业将携技术、管理和资金优势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批民营建筑企业、混合所有制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建筑业改革发展日益深化,具有投资概念的多种形式的特许经营都将日益深入,建筑行业将形成国内、国外众多实力雄厚的建筑承包商更加激烈竞争的局面。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规范,原有的地区和行业保护被彻底打破,企业跨地区、跨行业流动并承揽任务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施工企业今后承揽任务将越来越艰难。

(二)承揽任务的投标风险

由于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施工企业为了承揽更多的任务,在投标中不管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利润肥瘦、地区要素市场价格和国家政策调整等因素,也不对招标文件中设计图纸、质量要求、工程量清单及合同条款等潜在风险进行仔细分析,而到处撒网,四面出击,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摸标底,压低报价,对成本、利润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和测算,隐含了一些不可见的让利因素,有的企业恶性竞争,降低造价幅度最高达30%~40%,他们把获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变更索赔上。

(三)业主决算不及时的诉讼风险

工程完工后,对施工企业报送的决算资料,有的业主由于投资不足或投资超预算,不履行合同条款,利用施工单位不敢轻易诉诸法律的心理,采取拖延竣工验收时间、拒绝接受竣工资料、延长审计时间等多种方式故意拖延决算时间,以达到长期拖欠的目的。如果施工企业拿起法律武器讨个说法,却因债权不明确,且业主多为政府部门,官司的后果不言而喻。

三、项目风险管理案例分析――以南疆铁路项目某标段为例

(一)项目背景

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增建第二线,东起兰新铁路吐鲁番车站(DKo+000),到达终点库尔勒车站(DK461十227.35),增建二线后正线总长334.124km,其中:新建双线267.519km,单线绕行地段18.837km,营业线并肩二线57.383km。线路位于吐鲁番市和托克逊县西北部,我部里程起自吐鲁番车站(DKo+000),终于DK44+900,线路全长29.889km,主要工程范围为:路基、桥涵、站场、房屋建筑、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等。

为了使本项工程全面实现经营管理目标,长期站稳新疆市场,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公司《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增建第二线项目策划会议纪要》要求,认真落实项目“三化”管理,即:控制数据化、效益最大化、管理人性化,特实行项目风险管理。

(二)风险管理完善的措施

1.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团队

人为竞争之本,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顺利实现,首要的问题就是建立高素质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是项目管理团队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因此,项目经理一定要头脑清晰、思维敏捷、能审时度势地做出决策,并且具有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现。

2.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提前谋划,过程控制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上进行适合本企业的创新,以提高公司的活力;同时,建立明晰和井然的工作秩序,使决策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要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在组织上建立以风险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机制。

3.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防范业主风险

由业主引起的风险很大,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引起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过业主的行为施加给施工单位。为此,施工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从业主利益出发,尊重业主;二是热情服务,使业主信任。在施工中主动给业主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优化设计,减少工程成本,取得业主的信任与支持;三是坚持原则;四是作好合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坤.风险管理与经济责任体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戴树和.工程风险分析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4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管理措施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开展期间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判定,预先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以最经济的输出收获工程项目的最大回报。为了保障国际项目的工程质量以及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在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这一概念十分必要。风险管理是针对整个项目的进展程度、工程质量、投资资金以及合同条款等多个方面而开展的综合性管理措施,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对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益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及类型

1.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预判、分析、评估,进而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改善导致风险发生的客观条件,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规避掉风险;或科学合理地处理风险发生后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因风险发生而遭受的不良影响及各方面的损失。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损前风险目标和损后风险目标两种。损前风险目标必须与风险管理的主体目标保持一致,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保障,使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科学化、合理化,在尽到企业自身职责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运作,避免因风险而阻碍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损后风险的目标主要是尽量做到降低企业因风险带来的损失。一般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稳定企业内部员工的心态,安定施工现场的局面,保证工程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维持企业生存和收益。

1.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类型

国际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利益方多、占用资金数额大等特点,其所处的环境也是变化多端,任何一个客观因素的变化或者主观判断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工程项目的亏损。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期间,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多种多样,如一一列举则难免遗漏,因此我们根据各种风险的来源,对其进行大体分类如下:

1.2.1政治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政治形势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国政局的稳定性、政府当局所实行的政策是否稳定与连续,当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及当地工人对于外国公司所持有的态度等,此类风险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是无法转嫁的,且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需引起高度重视。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发生重大波动,或者项目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大于预期等情况给整个项目带来的经济成本上的压力。

1.2.2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主要包括了项目管理方的内部机构设置,项目涉及的各相关方的组织稳定性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还有业主方对于整个项目给予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等。

1.2.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通常包括项目管理层的经验、管理水平、施工的质量、业主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施工工期的控制等,还包括了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决策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执行贯彻的力度等。

1.2.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一般是指对于技术规范的理解、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文件的变革等,此外还包括了施工难度及系统调整等方面。

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职能和方法都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并且随着整个国际工程行业的繁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而产生了部分企业因受到利益驱动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给国际工程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可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①部分企业不以自身技术水平为前提,盲目承揽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程项目,导致遇到技术难题时不能做出有效决策,为工程项目带来严重后果。②配套设备水平较差。在长周期、多专业的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工程项目服务质量降低。③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才的稀缺必然会造成单个项目所分配到的人手不足,因此也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不严谨,形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控盲点,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3.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改善措施

3.1投标报价阶段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当尽早开始,以便花费较低的成本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在投标之前就会对标的项目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在投标阶段,管理人员还要对于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法律体系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外汇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其他风险进行评估。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在时间以及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主要针对地下管线、地质地基以及水文条件造成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2合同管理

合同是实施项目的具体化表现。在签订合同时,项目管理方应该通过与业主方的反复沟通对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条款进行逐条谈判,预先对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规避。通过减少企业资金以及设备的垫付,列入调价公式中,如此便可避免物价上涨出现费用变化的情况。合同成交金额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对成本核算问题加以重视。另外在合同谈判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技巧,对施工中的价格构成进行详细的分解,促进合作双方产生共鸣,达到价格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合同的收尾结算阶段,对于各项施工中存在的索赔情况要全面了解,实现成本的最优化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积极促进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对于投资成本的控制是关键所在。处理好合同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合同来控制成本,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保证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顺利进行。

3.3施工管理

合同模式下的设计工作是由承包商来完成的,假使设计中出现错误,那么承包商将要承担所有责任。因此承包商在设计时,就应当认真仔细,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后,应当尽早为开工做准备,确定气、水、电的供应情况,明确进场线路以及相应的维护方案,建立顺畅的通讯系统。此外,还应预先做好进出境工作的规划及相关证件的申请工作,确保设备及材料的及时到位,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对施工成本、工程质量以及工期进度进行全面考量与控制。通常情况下,承包商除了使用相关单位的材料以及设备外,还应当在当地租赁或者指令分包商使用自带设备,以此降低占用自有资金的数额,控制现金流。

3.险转移措施

风险转移的方式通常可分为保险性转移以及非保险行转移。保险性转移是指通过投保的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非保险性转移的方式包括向业主提出索赔以及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向业主索赔是承包商在风险以及责任事故发生后减少自身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假如由于业主自身的问题,导致风险以及责任事故发生,使承包商遭受损失,那么承包商有足够的理由提出延长工期并向业主索要补偿金。另外在分包合同中,承包商通常会要求分包商接受业主合同中的条款,分包商由此而承担一部分风险。此外,承包商还可以将货物的运输作为分包工作的一部分,委托给运输公司来操作,相应的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就一并转移给了运输公司,以此减少承包商自身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项目的前提,每个国际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及相关单位的收益多少。对项目管理方来说,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些因素都应体现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之中。因此,加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追求项目建设施工的质量和项目经济成本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5

【关键词】案例;项目管理;风险;防范

目前,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增多。工程项目从实施到交付的整个过程中,隐含着工程分包、劳务分包、工程质量、安全等多重风险,一旦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因素,将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工作中实际发生的几个典型案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从这些案件当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施工企业经营生产过程的细化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帮助。

一、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1.工程分包风险

案例一:某市政总承包公司承接多项市政工程项目,为平衡总公司与旗下子公司的工程任务量,将承接项目中的某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和某河涌截污管道建设项目以内部承包模式整体“划拨”给旗下子公司某建安公司实施,双方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约定总公司收取项目管理费5%,其项目整体由子公司负责实施管理施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对该市政总承包公司的工程项目审查中核定,该公司将工程整体分包给某建安公司(独立法人的第三人),存在违法分包行为,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62条规定,处工程合同价款0.5%的行政处罚。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工程承包中存在以下风险:

(1)法人关系混淆,承担行政处罚的法律经济风险。总公司与子公司分别属于独立法人,各自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子公司相对于母公司来说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可以视为独立为母公司之外的第三人。子公司本身也有承揽该工程的资质,这种所谓的内部承包就完全属于分包。总公司以内部承包模式整体“划拨”旗下子公司,并不是公司内部工作分工,而是工程分包行为。

(2)工程项目整体分包,承担违法分包的法律风险。根据《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的规定,承包单位不履行合同约定,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发包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工程肢解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发包给他人的,属于转包行为。总公司将项目整体分包给子公司,从中收取5%管理费,属于违法分包行为,承担责令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止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的法律及其经济风险。

(3)分包人主体资格不合法的风险。总公司分包工程给子公司,属于工程分包行为,而不是工程任务划拨。如子公司营业范围及其资质不合法导致所签合同无效,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安全、质量、工伤事故及其法律纠纷,由总公司直接承担法律经济责任。

2.合同管理风险

案例二:2009年6月,某市自来水工程公司承接该市西江引水十三标段工程项目施工总承包。该项目为该市亚运用水重点项目,在与项目所在地的村委协商临时用地上,村委特别协同,并于当年8月与施工总承包单位签订了无偿使用场地协议。协议约定在施工期间,鸦岗村无偿为项目提供场地作为临时土方堆放。在此期间,某市自来水工程公司未向相关部门申请任何手续,并于2010年10月,项目正式完工后离场,未办理任何协议手续。2011年12月,该市人民政府向某市自来水工程公司发出行政处罚,因查处出该地块非法占用25500平方永久建筑,责令其拆除,并按照每平方30元罚款,罚款金额合计765000元。

经后期查实,某市自来水工程公司在施工期间,的确未改变土地用途,是因为鸦岗村经济合作社掩盖了在此期间跟某物流公司再签订了租地合同,利用与某市自来水工程公司签订的用地协议,以该工程性质名义,私自刻制公章,向规划部门和国土部门办理规划许可和用地手续,待工程完工后私自建设永久物流场地。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签订合同时,条款不严谨。在订立合同时,双方约定在施工期间无偿提供场地,虽然借地面积和时间与协议价格无关,但是合同期限不明确性为经济合作社利用该协议办理用地许可埋下风险。

(2)合同签订期间,过程手续跟进不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相关文件,施工单位虽然跟经济合作社签订了借地协议,但是合同协议的后续手续未继续跟进,施工用地单位应该自行到规划部门申请规划许可,再到国土部门申请用地许可等。施工单位只是签了协议用地,只是证明该村同意让出使用权,期间未跟进办理相关手续,承担被行政罚款的乏力经济风险。

(3)未及时完善合同结束手续。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该及时与该村办理场地移交手续及其协议终止手续。施工企业项目往往存在周期的部稳定性和经营场地的分散性,合同履行中资料完善往往相对滞后,存在合同终止时间延长的风险。

3.劳务分包风险

案例三:包工头黄某挂靠某建筑工程劳务公司,承接某市政建筑工程公司某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的劳务分包。某市政建筑公司与某建筑工程劳务公司签订了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某建筑工程劳务公司与黄某签订了劳务分包合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某工人不幸被工地塌方压残,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工人直接将某建筑工程公司告上法庭。经审定,认定建筑工程劳务公司资质不足,依照工人提供的工作证、工资表、考勤表,工人与某市政建筑工程公司存在直接劳动关系,市政建筑工程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上面的劳务分包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劳务分包中存有以下风险:

(1)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的风险。工程劳务分包合同约定由劳务承包人全面负责技术责任、质量责任、安全责任,而发包人没有参与对劳务分包任务的质量安全交底管理工作,违背了工程劳务分包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包人该管的不管,将自身的义务推给劳务承包人,存在“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现象的风险。

(2)发包人与劳务承包人的关系发生偏差,存在直接管理的经济法律风险。在工程实施管理过程中,市政建筑公司直接对建筑劳务公司的管理人员及其工人发放工程项目工作证,直接对工人实行考勤记录,并且工人每月的工资金额,通过市政建筑公司直接与工人核定后,将工资支付凭证表转交劳务公司发放工资。发包人的直接管理模式,可以被认定与劳动者发生直接劳动关系,存在劳动关系纠纷及经济赔偿的风险。

(3)发包人在发包合同中未约定劳动保险条款及监督保险的实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劳务分包合同中未约定其劳务人员劳动保险由劳务承包人购买,未监督劳务公司对工人办理工伤保险,造成劳务人员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未能有效地解决赔偿问题,承担了经济赔偿风险。

(4)未监督劳动合同签订,隐含了用工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政建筑公司未履行监督建筑劳务公司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督促劳务分包方在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劳动合同备案,确保劳动合同合法有效,确保劳务分包方与其劳务人员的劳动关系合法有效,从而隐含了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作为用工主体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造成了直接赔偿而无法追讨的经济损失。

二、应对施工项目管理风险可以采取的防范措施

1.建立经营决策风险防范审查制度

科学的风险防范审查制度,将会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保护经营成果和获取经营利润做出重要贡献。企业风险防范最重要的作用不是事后补救,而是事前为公司的决策提供风险评估,做好风险预防,在企业作出决策之前就对有关决策项目进行分析、论证,对公司决策的合法性进行分析,并对决策涉及或可能涉及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从而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公司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建立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是合同经济,企业对外经济往来主要以合同的形式进行,合同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是企业整体风险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在合同签订前,做好资质风险评估工作。合同承办人员要切实了解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资信状况,避免与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签订合同。合同管理部门对涉及各自业务范围内相关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可行性做出相应判断,并提出书面意见。签订分包合同应重点审查承包人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资质等级、管理能力和实际业绩。第二,合同签订后,做好合同归档及交底工作。经办人员要把合同副本发给企业相关职能部门,正本由合同管理人员及时入账登记、编号、归档。合同生效后,由经办部门或经办人员负责根据合同要求对生产计划、采购物资、收付货款等部门做好交底,确保合同的履行。

3.建立项目管理风险监督机制

工程风险与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是紧密相关的,因此需要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第一,工地会议记录和工程来往信件,都必须保存妥当,直到合同全部履行完毕、所有索赔项目获得解决为止。第二,各种施工进度表,包括业主代表和分包编制的进度表。施工日记、各种验收报告,在施工中发生和索赔有关的事项,都要及时做好记录。按年月日顺序号存档,以便查找。第三,整理保存工人和雇员的工资与薪金单据、材料物资购买单据,按年月日编号归档。第四,合同标书文件、图纸、设计变更、施工记录、材料设备进场报表账单单等需归类保存入档。

4.建立企业项目授权机制

企业的经营和活动最终要以自然人为载体,由自然人具体实施、完成,企业对外的经营活动都需要委派企业的员工或委托企业以外的人员来具体操作,因此,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授权,授权管理不够严谨会带来诸多风险。搞好授权管理首先要做好企业印章的管理。施工企业常常不仅有公章,还有专用章,如合同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等,因此,要明确印章的保管人员及盖章的审批权限,避免随意盖章和在空白文书上盖章。其次,搞好授权管理还要加强对被授权的人员的管理。一方面要对被授权人员的业务水平、道德素养进行把关;另一方面,授权的时限、权限、对象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第三,搞好授权管理应控制项目印章的刻制和使用。施工企业常常授权项目部刻制或管理项目印章,项目印章的数量和使用率可能远远高于企业公章和专用章;因此,对项目有关印章的刻制应当严格控制,对用章的管理应当仿照对公章和专用章的管理制度,杜绝私刻滥用。

三、小结

总之,随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企业规模的日渐庞大,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增多。从项目的承接到实施完成,经受着合同管理、承包与分包、施工管理等多重风险,一旦不能及时地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出发,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对外加强合同管理、分包管理,按照市场模式规范和完善,对内建立风险监督机制、授权机制,明确流程,做到事前评估事前控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参考文献:

[1]彭志刚.从几件典型案例分析如何防范合同的法律风险[J].山西建筑,2008(7).

[2]应凌云.公路工程劳务分包行为法律风险的识别与规避[J].公路,2007(9).

[3]邓嵬.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工作浅析[J].法制与经济,2013(3).

[4]杨生强.建设工程的经济风险及防范[J].产业经济,2012(12).

[5]王超.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理论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6

关键词:项目管理;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力发展,人们生活、学习等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而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进行融合也是当前讨论比较广泛的问题之一。在2013年以余额宝作为标志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发展,随之也就出现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是结合当前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一种新型金融投资模式,当前人们比较熟悉的金融机构主要有蚂蚁花呗、人人贷等,以上都属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内容。但就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情况而言,这种新型金融模式不但给传统的金融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风险,基于这样的发展形势,本文就如何将项目管理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进行相应的探究,希望以此能够为降低金融管控风险提供参考性意见,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顺利、健康发展。

1项目管理基础

所谓项目管理,具体而言就是管理学中的一项技术,而且是针对比较特殊的行业、产品等进行的一种管理方式和手段。一般来说,项目内容本身就具有模糊的性质特征,没有统一性的管理方式进行相应操作,一个项目从开发阶段直至结束都有一定的周期性特征,因此这就需要将管理方式与手段两者融合于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另外项目管理还具有目的性特征,因此要想切实实现对项目管理工作进行的预判,应该结合项目的实际操作情况来对项目环节的标准进行测试和评定,相关管理工作人员还要对项目在不同管理阶段进行严格的监控。

2项目管理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

2.1构建计划立项审批工作制度。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将项目管理的理念引入其中,这就需要对全过程管理工作进行相应的干预处理。同时还要针对项目发展过程中的每个工作环节进行相应风险管控,以此提升互联网进行金融风险管控的工作力度,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扩大发展。基于以上,在进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项目管理时,首先应该将以往的金融项目进行有效数据分析以及数据整理工作,以此作为项目管理的前提,这样才能更好地制定符合下一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工作项目,结合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审批制度,这也是当前比较有效地干预方式。将过去的金融信息输入数据库中,然后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对之前金融产品进行大概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来进一步增强后期金融产品的运行有序和规范。但就当前项目立项审批制度而言,需要建立在当前沟通管理、设备上进行,运用自动化的方式管理项目流程,进而完善项目审批制度,提升对项目进行审理的工作成效,在进行项目审批流程的构建和制定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信息以及凭证进行举证,另外还要在提出解决方案的同时确定该方案的预期实施效果;在进行项目立项审批制度的建立时,应该结合互联网金融机构对当前资金运作情况进行制度制定,例如,项目管理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工作范围,对项目计划的制订,又或者是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进行阶段性工作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于以上,将项目管理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一方面能够节约时间和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在运用项目管理时进行细节上的监督和控制,这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1]。2.2通过制订针对性应对方案对金融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价。就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性质而言,具有流动性大的特征,而且这些流动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各界中吸纳的短期流动资金,而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在于对需要借款的用户进行长期性的房贷业务,虽然这两种借贷业务之间不存在资金上的冲突问题,但从两者时间、成本等方面进行考虑,借贷双方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冲突情况,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别,这种风险主要在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运营过程中,由于风险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等方面的性质,具体体现在信用、市场、政治环境或者是金融领域本身的风险层面中,因此在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管理时,需要从金融风险的种类进行区分,从而对金融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期和评价,结合风险实际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监控,对管理方法的运用是对金融风险的发展进行动态化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在适当时候进行风险管理干预工作,对风险进行管理干预的根本就在于对前期方案的制订。在项目管理的初始阶段对互联网金融产品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以及风险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互联网金融资本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贷款风险,还能够切实减少管理过程中出现呆账、坏账等,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规避。2.3开阔金融业务市场,培养金融项目管理人才。传统金融市场辐射范围比较广泛,而互联网作为当前比较新型的金融形式,具有成本低、金融市场效率高等特征,因此这就需要人们运用迎合当前时展的角度来看待金融项目和产品,以此来提升金融机构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开阔金融业务市场,以此来实现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有效性。在当前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中,通过运用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项目管理过程,尤其是对金融风险管控方面。基于此也就足以说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相关管理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运用招聘等方式,向社会进行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招聘,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培训方式进行金融方面人才的针对性培训,对于培训的安排可以通过定期进阶的方式级逆行,由互联网金融项目管理基础、金融风险管控、质量管理操作方式等对人才进行提升式的培训方式,使得人才能够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作用发挥至最大。另外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具有共通性的特征,部分金融机构再进行与企业合作是对项目管理人才采用的方式为资源共享,这样做不仅仅能够有效促进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的顺利运营,同时还以金融技术作为支撑基础,进行相应的管理延伸,使项目管理工作逐渐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工作中,针对金融风险管控专门设立工作专员或工作部门,在提升人才专业性的前提下进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管理的自主性、自发性,从对相关项目管理方面的引进和培训而言,将人才机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项目管理工作环节或工作部门中,切实提升项目管理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中的应用[2]。2.4维护项目管理信息,切实完成项目管理指标。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产品管理过程中,项目管理在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将互联网金融发展建立在当前信息时代前提下进行的,基于此要想切实提升互联网金融项目工作的成效,就需要对相关的金融管理信息进行相应的维护管理,通过采取比较专业、高效的管理方式进行维护管理,并结合当前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的发展实际来进行决策和评估等,从评价指标的制定来达到互联网金融项目的管理成效,同时还能够及时对信息进行跟踪管理以及更新处理,进而控制互联网金融产品项目管理工作的落实,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互联网金融环境进行相应的模拟,以此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存在的弊端。在进行互联网操作环境的模拟时,互联网金融产品由最开始的计划方案制订、对金融风险的管控、风险管控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细则、对项目进度进行跟踪等,以上都与互联网金融有很大的关联性,将互联网金融产品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和应用,这样做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对互联网金融项目进行相应的决策和分析,以此来提升互联网金融风险管控决策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而进行集中性管理。一方面有助于互联网金融产品在运行中各个管理环节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将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对称,切实降低对资源的多次应用,节约时间,提升管理工作成效,以便于更好地面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风险,从而规避风险。另外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时,还要注重对金融客户信息的保护工作,这也是互联网金融风险项目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最终目标就是完善金融信息纰漏机制,切实保证金融客户的群体利益,对其中存在的违法行为等进行相应的监管和打击,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对金融信息进行管理过程中还需要运用相应的征信方式。建立征信体系要确保信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征信体系的建立,能够进一步促进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政府与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交流、互动,更进一步实现对金融数据信息的统一、有效管理,以此来推进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的顺利建立[3]。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7

关键词:风险投资;风险管理;创业者;治理结构

中图分类号:F830.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18-02

一、目前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投资前风险规避不足

由于缺乏风险投资的操作经验,中国的风险投资公司在投资项目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项目尽职调查阶段对很多风险估计不足,对企业市场现状调查、产品预测、竞争力分析和市场风险分析把握不准确,一般较少使用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而且对估计到的风险处理和控制办法并不得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投资前对风险的规避不力。另外,由于经验不足,在投资协议的拟定中,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控制投资风险的需要,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一票否决制”、“股权逐步释放”等条款,有些早期的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协议中就没有设置,结果造成投资后碰到此类问题,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甚至束手无策。

(二)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中国风险投资还面临一个严重问题,就是风险投资方和风险企业存在着比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按理论来说,由于风险投资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介入了风险企业的管理,使风险投资相比其他投资方式而言?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但由于中国特殊的环境,风险投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还是非常严重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公司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制度,更严重的是创业者对治理结构的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例如很多创业人员认为自己是老板?熏不愿意向风险投资股东公布相关信息。因此,风险投资对投资项目的监管存在很大的障碍。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中国创业者、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相对较高,加重了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对投资风险的控制。

二、风险投资项目风险的分布特点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到现在,很多风险投资公司已经投资了很多项目,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在项目运作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投资项目的风险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

(一)资金不足严重影响风险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项目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风险企业资金不足,陷入财务危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原因是与中国风险投资的投资方式有关。中国风险投资初期不太注重联合投资,通常是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在投资时,风险投资比较重视进入价格和所占股份,对项目发展所需资金往往缺乏细致分析,造成投入资金不足,或者在项目发展过程中实际情况与预测发生较大偏离,使投入资金难以支持项目达到投资时所期望的经营目标。按照风险投资理论,风险投资应该是接力棒式的投资,但在目前中国,风险投资较少愿意接下其他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因此造成创业企业第二轮融资困难。这样出现了很多风险投资公司所投项目缺资金,但该风险投资公司由于担心继续投入资金后,投资风险变大,因此不敢继续投资。而其他投资公司又觉得你都不愿意增资,肯定是项目不好,所以也不愿意接手和投资于该类型的风险企业。使投资的风险投资公司既退不出去,又不敢追加投资,陷入两难境地。

(二)产品结构单一造成风险企业市场适应能力差

中国很多高风险项目的产品结构及业务单一,市场适应能力差,当相关市场变化或者竞争激烈时,收入就受很大影响。还有一些项目由于产品定位超前,原来定位的市场成长缓慢,而企业没有其他替代产品和收入来源,只能空等相关市场的发展,导致财务状况恶化,形成风险。产品结构单一、企业缺乏长远规划能力是目前中国风险投资项目的主要风险之一。

(三)公司治理落后,管理能力低下

中国多数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制度不规范,造成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得不到控制,影响盈利。投资企业缺乏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致使投资企业常常对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信息屏蔽,加大信息不对称,也加大了风险投资的投资风险。

(四)财务风险影响盈利

风险企业财务方面的特征也有比较多的共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风险企业的应收帐款比例高,影响了企业的盈利。

三、提高风险管理的方式与应对策略

一是采取更严格的法律约束,在投资协议中增加对风险投资的特别保护条款。对于在投资前投资协议中相关约束条款缺乏的项目,在投资项目增资或者其他事件发生时,应当利用此契机,作为谈判的条件,加入新的约束条件,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监控力度,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发生。由于创业企业一般急需第二轮的融资?熏所以风险投资公司如果愿意给该项目继续投资,在与创业者做增资谈判时,由于在谈判时处于有利地位,可以把加入的相关条款作为继续投资的前提,从而加强投资协议中的监管条款的效力。

二是推进投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规范化。风险投资公司必须有意识地推动风险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培育风险企业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识。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的责权利,以制度的设立与完善制约投资者与经营者的行为。要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以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

三是以提供增值服务切入监管。根据中国创业者的文化习惯,中国风险投资方应该对投资企业的风险管理采用灵活的策略。要与被投资企业建立比较好的关系?熏多提供管理咨询,帮助引进客户、合作伙伴等增值服务。用服务来换取投资企业的配合,从而有利于对被投资企业信息的及时掌握,做好对其风险管理和监控。

四是对于资金不足的创业企业,或前景基本不看好的企业,应该时刻关注其财务状况,对已经或即将支持不下去的企业,建议风险投资公司及时采取休眠、合并、清算等方式止损;对尚存在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密切关注其财务情况,防止创业者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市场开拓方面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帮助,同时为其寻找技术、市场、资本方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对于发展前景较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应积极帮助联系贷款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也可追加投资。

五是对于产品结构单一的企业,建议尽量拓展产品线,或者适当改变经营策略,开辟新的赢利点。对尚在产品开发阶段的企业,应对其产品潜在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建议在其开发过程中,增加产品宽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并随着市场变化适当调整产品方向和经营模式。

六是对于经营管理能力弱的企业,应加强与管理层的协调沟通,尽可能地输出增值服务和管理,帮助企业的管理者改善经营管理,或推荐职业经理人直接参与管理,并督促被投资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帮助投资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戴维•格拉德斯通,《风险投资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2]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研究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经济管理出版社。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8

关键字: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评价,防范对策

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由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建筑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既要取得利润同时也要保证工程能顺利进行,就需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因素有一个全面的评估和对策,实际上国内的很多工程建设项目在风险机制的管理上是落后甚至不健全的。为了能更好的让企业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减少各方面的风险,本文就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探究,来论述如何减少企业的风险。一、我国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的现状

首先,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在我国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人们都认知风险的存在。但是,对风险防范的意识并不强,施工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并不完善,致使建筑施工项目风险事件频频发生。建筑施工项目风险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施工项目风险是可以被管理、降低、转移的。所以,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设施。存在侥幸心理的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往往给风险发生的带来了可能性。其次,风险识别的基础工作资料缺乏,风险识别成本高。建筑施工风险的管理首先要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只有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了结,才能更好的针对风险进行管理和防范。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不编制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手册,使得施工项目风险识别没有资料可以作为参考和依据。施工项目风险识别较困难,成本较高。

其次,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

要做好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和防范,必须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针对施工项目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防范。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只要是指根据施工项目资料进行分析,对施工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记录、分析,明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产生何种影响。施工项目风险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联系不断的过程。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存在是不断变化的,风险的种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都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风险识别必须是感觉施工过程和环境不断的变化,不断的把握全局、正确识别全部风险,从而促进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再次,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分析

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施工项目进行识别后,根据施工项目风险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较全面的了解项目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和防范。施工项目的风险分析是对单个风险进行分析,首先,要对施工项目风险可能发生的阶段、时间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可能性因素进行科学的量化,估计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概率。其次,根据项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概率估计风险事件发生后带来的损失后果。并根据项目风险分析中得到的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害后果进行风险的记录,不同风险之间进行比较归纳,分出风险的轻重、主次,从而为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科学的资料依据,提高施工项目风险管理效率。

二、工程项目的风险的制约防范机制

风险态度与风险决策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态度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观影响因素。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态度直接决定了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风险态度一般分为风险规避型、风险偏好型和风险中性三种。一般风险偏好型的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重视程度较低,他们往往为了一定的利益,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当施工项目风险发生时将产生严重的后果,对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严重的影响。风险规避型企业是典型的风险厌恶者的表现,他们一般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强。不同的风险偏好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减少施工项目风险事件的发生必须不断的转变施工企业对风险的态度,让施工企业不断的认识到风险的严重性。风险态度直接影响着风险的决定,所以,良好的风险态度是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前提。

工程保险在施工项目风险管理中风险转移是施工项目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风险转移的最好方式就是保险,工程保险的产生为施工项目风险的转移提供了很好的承担者。工程保险是对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及各种机器设备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物质财产损失和第三者责任进行赔偿的保险。目前工程保险已经成为我国施工项目风险转移的主要手段,但是,我国工程保险的种类较少,保险条款较陈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很多的合同和法律条款中,对于施工项目保险费的出处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很多的施工企业无法较好的进行工程保险。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的基本防范对策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要经过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估等阶段,在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后,根据风险的轻重、主次程度对风险进行归类、排序,制定风险防范的主次顺序。首先,组织风险的对策。组织风险是在施工项目施工之前,在这个阶段施工企业应该树立风险规避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认识度和风险管理能力。其次,工程环境风险的对策。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影响施工项目的风险也是变化的。如:自然灾害等。施工企业必须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风险转移措施,合理的规避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的风险损失。在整个建筑施工项目中存在着多种风险,真的每种风险必须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规避和防范的方法,以保障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结:

建筑施工项目风险已经成为了施工项目企业主要的风险之一。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管理、防范已经成为现代施工企业必须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风险的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对施工项目风险的识别机制有待完善,从而提高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的效率,对施工项目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防范。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9

关键词: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优化

项目风险管理未能成功实施的原因

美国StandishGroup曾经于1994年对超过8400个it项目的研究表明,只有16%的项目实现其目标,50%的项目需要补救,34%的项目彻底失败。J.D.Frame博士于1997年,对438位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失败的比率也非常高。根据他的分析,大多数项目的问题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之一:组织方面出现问题(如因外来资源变动而产生的问题);对需求缺乏控制;项目缺乏计划和控制;项目执行方面与项目估算方面的问题。另外据国际有关统计数据显示,it项目的成功率只有30%。面对70%的失败率,人们在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探索之后发现:脆弱的风险管理往往是项目失败的致命原因。

降低项目风险,是提供项目实施成功率的关键因素。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的影响。但是,这些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也是会对项目产生毁灭性后果的因素之一。

项目成功率不高的关键原因还在于没有有效实施项目风险管理,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很多项目决策者忽视风险管理,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并且认为项目风险管理会增列成本费用,在“少花钱,多办事”观念引导下,尤其是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更多项目决策者不愿在管理项目风险花费投入,而宁愿采用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的办法。这样做实际是造成更大的执行风险,不仅项目无绩效,还会碰到成本虚增、工期滞后的窘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这样的项目注定是失败的。全无风险的同时,它们也几乎全无收益,所以这类项目不可能付诸实施。

缺失对风险管理过程模型的理性把握。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2000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正式把风险管理引入,成为其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即风险规划、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和风险监控,其中风险评估又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两个子步,而风险分析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此过程模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缺一不可,项目决策者应奉行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方可获得项目成功。另外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模型强调风险监控中的信息反馈,让过程模型不断地更新数据,得到新的产出,维持项目风险管理系统处于最优化状态。

风险管理技术实施难。项目风险管理有四个过程,其间有很多风险管理的技术方法可使用,可惜在具体运用时却未能遂人意。识别和分析风险要用到许多的数学方法和模型,这对风险管理者的确是个挑战,面对不断涌现的复杂的分析模型,往往感到异常迷惑,无从选择。令风险评估人员一个头痛的问题是:风险识别阶段的误差已经带入到分析阶段,即使量化分析做得再好,也会因主要风险源的漏列而前功尽弃。另外还有风险管理专家经常遇到的难题,即数学模型的仿真度越高,则此模型的可解度越差。

优化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本文所指的优化并不是强调数学模型的更进,而在于定性思维方法的改进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技术。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更新思维理念,以系统思维指导项目风险管理。系统思维模式是以系统方法论为依据,运用系统观点,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进行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可以把握好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优化与建构、信息与组织、控制与反馈、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项目存在的风险是很复杂的,既有独立风险也有综合风险,既有主要风险也有不明显风险,运用系统思维可以帮助我们综合地研究和精确地考察风险,有助于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尤其是对于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问题;可以解决识别风险源漏列和量化分析不充分的难题。

注意项目中组织与行为思考。执行风险管理时,关于组织和行为方面的考虑并未在2000版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体现,现在看来非常有必要。就象一个全面、结构化、可重复的风险管理过程对有效执行风险管理很重要,合适的组织和行为是有效运行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否则无法获得整个项目管理系统的绩效。关于项目中组织方面的思考,主要是确定项目各组成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另外要注意项目团队角色判定:项目中的高层管理者应该为风险管理坚定的领导者和一切措施实施的决策者,不应只是风险管理的支持者,因为项目成员“唯马首是瞻”,若风险管理仅是高层的空头口号,其他成员势必效仿;中层管理者一般不直接领导风险管理,他们主要起“上情下达”的作用;基层人员则是实际运行项目风险管理过程的主力军。因此无论是项目管理者还是其团队成员,风险管理应是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看待项目指标。成本、绩效、时间(C,p,S)是评价项目运行的三个指标,管理者必须经常将项目的时间、成本和绩效与预算的时间、成本和绩效比较,以衡量项目产出。实际上这三个指标是相互关联的,也就是说项目时间、成本和绩效的比较不是独立进行的,必定是以一种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如果绩效仅仅是75%,项目时间与成本即使控制在预算内也是没有意义的。同样道理,一个项目执行后如果成本超过50%,则此项目就失去了意义。所有三个参数(时间、成本和绩效)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否则我们会“赢得战役而战争失败”。项目管理者应正确看待这些指标,要知道一个指标的最优可能是以牺牲另一个指标为代价,例如不切实际的高绩效要求会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后。

注重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博弈。每个管理者都知道降低成本通常导致质量的下降。如果进度是固定的,那么唯一可能的平衡方法是成本与质量的博弈。项目预算太高,则项目高层为了同预算一致,往往愿意牺牲质量,当然问题是确定质量下降多少可以接受。很多时候项目高层认为质量和成本是线性相关的:预算减少10%,质量也相应减少10%。

在选择项目上,取消不可行项目或将其推迟到下一个预算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可解决成本与质量的矛盾。终止队列中一两个项目,能使现有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生产力更高和组织士气更高,要明白何必要导致所有项目都受损呢?

风险归类应作为风险计划的一部分。风险计划(Rmp)是整个风险管理的总纲,负责为每个风险管理过程提供信息。风险归类应该作为风险计划的输入而不应该是风险识别的输入,因为风险计划提供的信息可贯穿整个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二八”定理,20%的主要风险影响了项目80%的成功率,风险识别的重要任务是识别出主要的风险源而不是全部(风险分析员最惧怕在识别阶段漏列了主要的风险源),风险归类的目的是为了在识别阶段能把大量精力用于识别主要的风险,使风险管理事半功倍。风险归类成为Rmp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后续风险识别,也有利于风险分析、开发有效风险处置策略及实施风险监控。

改进评估风险过程。通常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过程是基于工作分解结构(wBS)来进行的,wBS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可为管理层提供详细的信息。运用此法关键是确定合适的层次(元素)。如果无足够的层次,活动组合就很困难;若层次太多,则项目中重复工作多。对于风险评估还有另外两种过程可供选择,关键过程法(criticalprocessapproach,Cp)和集成过程法(integratedprocess,ip)。关键过程法通过评价项目设计、模型测试、执行过程中的差异,来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但它并不直接与独立的wBS元素相联系。这种方法最大益处是可获得项目处理风险的一般经验,从而形成一套“模版”作为以后进行类似风险评估的基础知识。集成过程法源于关键过程法,但它融合了wBS法一些特征。此法主要基于系统工程方法来确定项目运行的各种元素,而这些元素正是项目成功的构成要素,而wBS提供了可使项目成功的结构划分。第三种过程是非常值得推荐的方法。

选择适宜的风险量化分析的工具和技术。在识别了项目中的各种风险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要对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分析风险首要任务是衡量风险的危害度,还要确定它发生的概率。分析风险关键是量化风险,即以数字描述风险程度,目前已有很多种方法可供应用,如模糊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熵权系数法、蒙特卡罗仿真法以及peRt,但要注意没有一种方法可适用于任何的项目。风险分析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尤其选用恰当的分析工具是项目风险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适当的分析工具不仅可提供便利的条件、低廉的成本以获得风险处理措施,而且可避免产生虚假结果。

运用结构化方法开发风险处置策略。在充分识别了风险源及量化分析后,就该采取应对措施了。制订风险处置计划等于拟订风险响应规划,可取的策略有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控制及风险转移。所谓的结构化方法指根据具体情况,先拟订若干个可行方案,再从这些可行方案中选择最好的风险处置策略和选择最适宜的执行方法。其次项目人员应仔细评价这四种处置策略对本项目的作用,而挑选出最佳的一个,有些情况下可能须同时运作两套方案实现弹性比较(如风险危害特别大,不允许出现这样的风险)。

结论

项目失败根本原因可归结于对项目风险掌控不利,即未能有效运作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管理者未能成功实施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因很多,大致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失对风险管理过程模型的理性把握、风险管理技术实施难三点。其中属风险意识淡薄是关键原因,因为万事惟有意念先行才是问题解决的根本。另外作者在研究中发现,优化方法并不应该仅强调数学模型的更进,而是更应该强调定性思维方法的改进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管理技术。因此我们提出在更新思维理念,以系统思维指导项目风险管理、注意项目中组织与行为思考、正确看待项目指标、注重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博弈、风险归类应作为风险计划的一部分、改进评估风险过程、选择适宜的风险量化分析的工具和技术、运用结构化方法开发风险处置策略等八个方面进行优化,以供项目管理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尹贻林,陈通,杨彬.我国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J].中国软科学,1995

2.蔚林巍.项目管理的最新进展[J].管理工程学报,2000

3.戴哲.项目的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2

4.曹洪医,汪定伟.动态联盟中的项目风险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1

风险管理的目的篇10

关键词: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0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7.041

引言

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及其项目主体或其他关联主体在客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影响的因素,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项目关联主体的期望值发生背离,从而给项目相关利益主体带来损失的可能性。项目风险管理强调对项目目标的主动控制,对项目实现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和干扰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其追求的目标就为了增加项目积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降低项目消极事件的概率和影响,以避免和减少损失,实现项目管理过程中使损失降到最小,让效益或效率达到最大化的目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建设是复杂的、开放的、多变的和动态的,为此,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需要引进相应的管理方法对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如何进行

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成为我们当今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同时,风险管理也为信息系统项目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及新的思路。在本论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亲自负责过的一个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所获得的经验与体会,深入探讨如何做好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

2010年5月,广西某工程总公司与笔者所在公司签署信息化战略合作协议及《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系统》信息系统项目建设协议,我有幸被任命为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和监控工作。广西某工程总公司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监管的建筑施工企业,实力雄厚,其核心的组织结构为集团、分公司、项目部施工地三级。该项目要求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稳定、安全的技术手段,通过搭建企业工程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满足企业各层级的管理需求,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在笔者组织下,我们根据该企业的组织机构特点和各层级的业务范围,拟定了系统功能:集团层:数据的查询分析、业务的审批监控、系统参数确定及辅助决策等;分公司层:数据查询分析(受限),业务流上传下达、报表审核、项目控制与操作等;施工项目层:具体业务操作、基础数据录入、报表准备、项目状态更新等。系统采用J2ee技术架构,数据库采用oracle10g,用Java作为开发语言,将前瞻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实现了可高度伸缩的系统,以此来满足该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应用需要。

1.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进程及其内容

众所周知,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即便进行了科学、详细周密的计划和跟踪,有时风险依然不可避免、难以预测。在项目实施中的各个层次、过程及环节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要将项目的全部环节纳入风险管理计划中,以确保项目实施中不超成本,不减进度,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预定的目标。要对信息系统项目进行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首先要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对风险进行预测,然后准确地识别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等,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风险的相关应对策略,最后完善对风险的跟踪、监控、管理及处理,以最低的成本实现项目生命周期中最大的安全保障。

1.1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开发信息系统项目要有指导方针和详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后继的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和监控的依据,也是制定相应风险应对措施的重要依据。

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贯穿项目整个生命周期,即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对风险进行预测和计划,进而形成一个风险分析清单,然后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在笔者所负责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初期,通过邀请团队成员、客户业务代表及相关专家等,以召开会议研讨的形式拟定了该项目的风险管理计划,内容包括:风险管理的步骤;风险管理的负责人及其具体职责范围、任务和方法措施;项目的投入预算;风险的分类、分级;根据风险,如何进行成本、进度、质量的平衡等。为了规范风险管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沟通活动,还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报告模板来满足实际需要。

在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根据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详细记录风险来源、风险发生的可能条件及出现的症状等信息,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对风险管理计划进行了多次修改,确保风险管理计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能反映应对风险的实际需求。正是通过这种持续的改进和滚动措施,完善了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执行方案,避免了一些风险,有效地预测并控制了某些风险,切实减小了风险的影响。

1.2风险的识别

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复杂的、不确定的。在笔者所负责的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分析、走查、评审等方法来识别风险。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归类、分级,然后记录在风险识别列表中,并不断的对其进行动态更新。

该信息系统项目以业务模块开发为主,我们对程序代码和项目文档进行了走查,对各阶段的交付物进行了评审。对走查和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追本溯源,认真分析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各种风险的来源以及风险之间的关系,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发现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风险。在一次评审中,发现某个模块的交付物和预先设置的不同,我们意识到这可能导致质量风险,及时进行了处理。经调查,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某程序员私自接受了客户的请求,并更改了程序的相关功能。基于这一风险因素,随后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即对“功能变更”做了更加严格的控制,避免类似的情况再次发生而影响项目质量和进度。

我们还通过分析进行风险识别。分析过程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信息,分析隐藏的内容,以达到准确、及时识别风险的目的。项目成员对工作的认识及其积极性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风险因素。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对项目成员提交的每周工作报告进行仔细分析,发现维护员有连续几周没有实质性的工作进展的情况,经调查核实,主要是由于维护员对工作进程及阶段性任务的不同认识造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还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以研讨会的形式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问询,尽可能多地发现并识别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

1.3对风险进行排序和量化:风险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在对信息系统项目进行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存在的潜在性、隐蔽性及可能性进行预测,并对其可能造成的损失与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出相应的估计和衡量;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后,在此基础上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的大小进行排序,以使信息系统项目实施人员采取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使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体风险得到更加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为了制定风险的应对策略,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主要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因为同一个风险,会因不同的角色,而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对于因新增功能需求引发的风险,开发人员担心影响进度,设计人员担心影响整体功能。因此我们一般采用会议研讨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即对识别出的风险出现的概率和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根据其对信息系统项目可能产生的危害性大小进行排序;根据风险类型,邀请相关领域的资深人士参加,依据有关操作经验及行业标准对风险进行定性分级,以提高风险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具体可操作性。通过定性分析,根据对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风险的级别,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方案。

所谓风险定量分析,就是指在对特定风险的分析过程中,量化分析每一项风险的概率及其对信息系统项目的目标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基本内容为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对风险的发生及其后果加以估计,得出比较准确的概率数据,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风险定量分析是在不确定情况下进行决策的一种量化方法。

风险的量化分析是比较困难的,有时候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不一定能带来有价值的信息。我们主要采用专家评估的方法,结合三点估算,把风险转化为对时间、费用和目标的影响,进而分析项目完成可能需要的时间和成本。

在实际的项目风险评估过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首先将风险的不确定性进行量化,评价其潜在的影响,从而对风险进行排序归类,以便决策者采取更加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1.险响应规划: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响应策略

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提高企业的效益和收益,根据已做出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结果,形成风险管理的共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与应对措施,预防风险或减少损失,以达到使信息系统实施能够按照预定计划执行的目标。

在整个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中,制定一个周密、完整、全面的风险响应措施和管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因风险的多变性及复杂性,要根据风险的变化,及时制定或调整相关风险的应对措施,及时评价、监督风险应对的执行效果;要制定动态风险处理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对各项风险决策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跟踪检查,细化项目流程,对项目内容进行梳理归类分析。通过制定防范策略,来有效阻止风险的发生和消除风险发生后带来的危害。在笔者所负责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制定了如下相应措施:(1)物理安全管理方案:系统中心机房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确保非授权人员无法进入。(2)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在内部网络系统中,主要设备、软件、数据、电源等应有备份,并具有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的能力。(3)技术风险管理:不断更新技术风险信息,采用先进、有效、合理的技术;另外,我们还聘请相关专家召开研讨会和对相关人员加强培训的方式来防范风险。(4)进度风险管理方案:因为项目的工期已经确定,因此存在进度风险。为确保进度,我们定期召开项目会议,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发现有延期的任务,及时分析原因,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通过加班和增加有经验的优秀员工可以得到有效的化解;另外,还可根据项目进度与交付物管理计划,设计有针对性的正式沟通计划来降低进度风险。(5)质量风险管理方案:质量是客户最关心的我们在合同约束下,针对每个交付物的验收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手段,对整个项目管理过程进行责任的可追溯设计;还成立了专门的质量保证小组,通过加强测试等手段确保质量。(6)人员流失风险管理方案:根据范围、成本与进度要求,进行人力资源技能、数量以及使用时间的预算。我们制订了一份人力资源预算计划,作为人力资源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基线,并设计执行过程中相关人员的考核依据。为避免人员流失给项目带来的风险,我们和人力资源部一起制定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并确保落实,平时通过培训、聚餐、拓展训练等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构建一个稳定的项目团队。(7)事故应急方案:制定在内部网络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响应步骤。由于客户方的用户多,系统性能方面存在风险,我们制定的响应策略主要为增加硬件资源来提高系统性能。另外,对于因项目范围模糊引发的风险,我们通过召开评审大会对范围说明书进行评审和确认,并让客户签字确认,若出现超出范围的需求变更,用户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1.5做好风险的跟踪和监控

在信息系统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成功的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防止或减少项目受潜在风险的影响,充当信息系统实施的“保护伞”。

风险跟踪与监控是在信息系统实施中,对风险发生情况的控制和对风险管理过程的监督。

要对已识别的风险的状态进行跟踪,监控风险是否发生;发生后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是否有效,风险是否已经消除,会不会引发新的风险等;还要继续识别可能发生的风险,对其进行分析,制定应对措施,更新分析列表,实现pDCa(英文单词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djustment(调整)的首字母组合)的良性循环,进行持续的、动态的风险管理。

在笔者所负责的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我们主要采用监控会议的方式来跟踪和监控风险。每次会议都对项目中的风险、应对策略的执行和跟踪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同时,还要关注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变更和项目的具体进展,因为功能需求变更会带来新的风险。随着项目的不断变化,有些风险会自动消失,而有的风险会发生改变,对残留的风险要加强评估,制定相关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建立合理的、科学的信息安全工作体系,确保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良性循环。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