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讲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1:56

高中语文讲课篇1

关键词:语文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理念;做法尝试

从目前教育考评机制来看,检测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就是考试,而考试后的试卷讲评质量又对于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是反馈测试评价的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弥补缺陷,纠正错误,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相对于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等课型,试卷讲评课因工作量大、程序繁多、学生只急于知道正确答案等因素,又往往成为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可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下,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改革就势不可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重视这一课型,为此,笔者进行了思索和初步的尝试。

一、目前语文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1.试卷讲评课教师一般不太重视

由于试已考完,很多教师就不重视,大都是采用按题号逐题念答案、学生修改答案的形式,这样教师说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2.教师课前工作准备不足

传统的试卷讲评课,教师课前准备十分简单粗糙,有些教师自己都没有认真地去做题,对试卷只是简单地浏览,然后依据参考答案,讲给学生,使学生不爱听,甚至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不知道怎么样去改正和落实正确的知识,以至于在下次考试中可能还会犯这样的错误。久而久之,就完全失去了讲评的意义。

3.讲评形式单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不出来

绝大部分的语文试卷讲评课都是教师主动讲评,学生被动接受答案,在试卷上做修改的形式,单一而没有情境,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不出来,做不到师生互动,这样就流于形式,更加激发不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4.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

由于考试卷考查内容不一,再加上较为固定的考题形式,所以,很多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只是把试卷中的题目逐一处理完,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考情和考查阶段所学内容而把试卷进行一个主次划分,导致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二、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应遵循的理念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要想上好语文试卷讲评课就要把握好新课改理念,遵循并采取以下的原则和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课标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这一理念应该贯穿于各种类型的课堂上。

2.主张开放式教学,运用新式教学法

试卷讲评课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设计师生、生生之间的综合互动,所以,教学形式就应该灵活多变,不能只拘泥于某一种。

3.以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目标

试卷讲评课要使学生做到发扬成绩、弥补缺陷、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完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白了就是要培养他们综合学习的能力,故教师应该以此作为这一类型课的终极目标。

三、上好试卷讲评课的初步尝试

1.做好统计工作

要想上好试卷讲评课,教师就得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而做好统计就是主要且最根本的环节。这包括考点分布、考查类型、考试结果(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类型的统计。我自己设计了一个详细的得分统计表,统计表按照试卷结构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部分,把这两大部分下设的题目按类型分成若干项目制成表格。每次考试后,把此表分发给学生,由学生来填写自己的得分情况,然后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归纳各种数据,而这些数据就是学生来评判自己这一阶段学习现状的依据,也是教师制订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的依据。

2.重难点突出,引导到位

即使是一张试卷,也应该有主次之分,更何况语文试卷一般都是综合考查,而没有结束高三总复习之前,学生的学习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讲评试卷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学生的每题得分率就是一个很好的指挥棒,教师就应该根据这个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高三的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讲评中,我就根据之前的复习情况(成语、病句复习及过课本和文言文阅读复习已结束),把文言文阅读和成语、病句作为讲评的重点,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讲评,而其他只是针对出现的情况作了简单明了的讲评,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展开。

3.合作探究,形式灵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试卷讲评课上,我采用“小组讨论―互相质疑―学生解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教师布置好本节课要讲评的题目,然后学生以平时的学习小组为单位,把布置的题目中自己单独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同本小组的同学谈论,接着每个小组派代表提出本组成员共同解决不了的问题,别的小组就积极地回答,帮助问题小组解疑,若碰到学生都解决不了的或者释疑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教师就逐一点拨。

同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出小组公认的“标准答案”,接着与实际的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对于有问题的,小组再讨论、质疑,再接着学生之间互相质疑、互相解疑,遇到问题教师点拨。这样学生以后做题时就更懂得怎样规范答题。

这些学习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讲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地动了起来。在合作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互相碰撞、经验得以互相交流、方法得到提高,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4.教师点拨,总结规律,举一反三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已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时教师就该做好引导和总结工作。

例如,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时,半个月有两次大型考试,每次考试的现代文阅读都是选做题――小小说或者人物传记类阅读,而我把两次考试的人物传记类阅读的题目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这些题目其实是有出题规律和答题窍门的,我就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规律、挖掘窍门。结果学生自己进行对比之后也发现两篇文章的第二道小题都是针对文章中的某一个方面进行的归纳,而答案一般分布在不同段落或者同一段落的不同层次中,并且答案大都是对段落或者层次内容的概括,归纳出这样的结论后,我又找了两份没考过的文章让学生去做,他们发现和试卷中摸索出来的规律一样,于是就一起确定了做此类题的方法,而实际上我当时还未讲到人物传记类阅读题的相关内容,可是这样的总结在下次的考试中还是有效果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点拨。”而老子也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试卷讲评课上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只是告诉他们正确答案。

5.自查、自改、自我总结,培养能力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就得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

在试卷刚发下来的时候,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自查、自改,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剖析。

在试卷内容讲评完成后,也应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来进行自我总结,一方面总结自己的失误点,以此来分析自己这一段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做题规律,以便更好地落实,同时也要总结教训,以免下次再犯。

高中语文讲课篇2

考试作为测试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青睐。有考试就必然有试卷讲评,但时下试卷讲评的质量不容乐观。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在语文试卷讲评课中改进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讲评,就能不断提高讲评质量,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一练有一得,提高自评自学能力。

一、讲前准备

试卷讲评之前,要指导学生事先做好试卷分析,为实现讲评目的做好准备。首先是在试卷刚收上来以后就立刻把参考答案写在黑板上,趁着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让他们对照答案自己找出试卷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立即反思,使他们在第一时间里思考和省察自己在本阶段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然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做好试卷统计工作。主要包括知识点分布的统计;考查题目类型、数量和占分比例的统计;考试结果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的统计;学生出错的类型及人数的统计。另外,有典型错误或优点的同学名字应作记录,以利于课堂上双向多向交流。

二、课堂上讲什么

1.讲重点、讲难点、讲典型

通常每份试卷都有一定的难易比例。在讲评时,大部分学生会做的题目可以不讲,允许个别学生有问题课后提问,而对错误率较高的习题,可以将数种错误答案呈现出来,让学生分析讨论,以加深印象。

教师选讲的试题要具有典型性,哪些试题为具典型性的试题呢?一是题中涉及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二是高考热点、社会热点问题。对这几个方面,以《考试说明》为准,讲清它是“说明”中的哪一项,这一项的要求是什么。

2

讲清解题规律和方法

如做语病题常用两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和逻辑事理分析。语法结构分析法主要查找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毛病。抽出主干,看其主干是否搭配,然后理清附加成分,看其修饰、限制、补充是否合理,是否与其中心语搭配;主干与附加成分是否存在残缺或赘余的毛病;成分内部及其他语言单位间的顺序是否合乎语法结构的规律;就句子整体而言,看其结构层次是否分明,主次、轻重、因果安排是否合理。了解了命题者拟制干扰项的方法,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再用来指导学生解题。

3.对试题进行拓展与延伸

拓展延伸式讲评就是对原试题进行讲评后,再对试题做进一步“挖掘”.?讲评中要提倡一题多解,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启发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在很多人眼里语文试题的解答都是比较死板的,其实不然,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是最能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比如:2007年的作文题《传递》,很多学生写作时看问题都比较简单,甚至绝对,因此作文写出来也就出现了立意不高,议论不深刻等问题。我们在讲评中不能就事论事,仅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和他们一起讨论,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以训练学生一个主题多种解题思维能力。事实证明,这样的讲评能够加深学生对解题规律的理解,起到开发智力,激活思维的作用。

总之,试卷讲评课不能从头到尾面面俱到,全按部就班地讲,而应有选择,有侧重。否则既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

三、做一些巩固练习

高中语文讲课篇3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中语文;试卷讲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学教育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学生厌学。学生在幼儿园时应是非常好学的,小学时是比较好学的,但是到了中学高年级,尤其到了毕业班,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往往只剩下对某些功利的追求,而失去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因此人们开始倡导生本教育,生本即“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带着创新而来,载着和谐而归,让师生在教与学中不断分享着课堂教学的自然真实,轻松和谐。那么生本课堂是否能适用于高中试题讲评呢?笔者对高中语文试题讲评课做了大胆的实践并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传统试卷讲评课存在的问题

传统讲评不分主次,没有针对性。讲评试卷教师不知道学生最想知道所以然的题目是哪些,更不知道学生作答时的思路。只好漫无目的地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喋喋不休地一直讲到最后一题。因为教师讲评试卷时只就题目而讲题,不重视对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不进行解题思路、方法的引导和灌输。学生需要教师重点分析的题目,教师却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一节课下来,老师从头讲到尾累得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讲评的真正目的,效果是事倍功半。

二、生本课堂试卷讲评优点多多

1.生本讲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能落后于同伴,希望经常受到教师的赞扬等等,即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等心理倾向。讲评应保持和强化这些心理动机,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和舞台。

2.生本讲评课堂强化学生答题意识,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生本讲评课堂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必然激发积极的思考,从而去关注周围得高低分学生试卷的答题特点,并总结得失及其规律,有助于强化学生答题意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

三、生本讲评课堂具体实施

生本讲评课堂主要由小组分工、诊断剖析、学生课堂展示、教师点拨总结四部分组成。

1.第一个环节小组分工。教师把整套试卷按题型分成与班级小组数相等的几部分,将试卷各部分分工到组,各小组还可以将承担部分再细分到人。各套试卷讲评让每组分担的题型以此类推,轮流坐庄,争取一学期下来每组都能对每种题型讲评一次。

2.第二个环节诊断剖析。诊断剖析分为自我诊断和小组诊断两部分。

①个人自我诊断。

小组展示之前教师指导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认真分析试卷各题及小组分担部分得失分和“应得分”情况。“应得分”不是试卷上的满分,而是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判断,完全有把握得到的分数。不少学生在应得分与实得分之间存在较大距离,表现出考试过程中的心理焦虑、答题时粗枝大叶等不良习惯以及考试技术等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考试成绩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即自我评价)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的任何评价意见,只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认识,才能指导学生产生新的学习行为。其次,学生认真地自我诊断,往往能得到最真切、具体的反馈信息,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及时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因此,自我评价具有自我反馈、自我激励、自我导向的功能,是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自学能力的重要因素。

②小组剖析诊断。

小组有针对性统计分担部分答题的得分,统计小组各题的最高分、最低分、全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一般的,若全组平均得分低于此题满分的60,则说明此种类型的问题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小组展示时应予重点讲评。

试卷讲评的诊断,可以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调整学习方法,校正复习方向;加强教与学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度和效率。

3.第三个环节课堂展示。可根据分担题型特点、试题难易答题情况,学生自主选择展示形式,例如作文题一般从审题、立意、拟题、素材名句、开头、结尾、范文几方面向同学展示,学生可以自行制作演示文稿或素材短片。

有些试题的条件隐藏、综合度大,学生往往很难判断其错误的原因,在课堂展示上要重点展示小组剖析诊断问题的详细讨论过程,包括题意的挖掘、得分点等,让学生自己领悟究竟在哪个答题环节上出了问题。

4.第四个环节教师点拨。试卷讲评的目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达到讲一个题目而窥知整个类型试题的方法技巧,所以就要把各类题型的答题基本思路明晰化,使学生逐步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师应根据课上小组同学对试题的分析和对错题的统计,尤其是根据学生在分组讲评中存在的问题要视课堂情况和学生的反应适度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补充,并归纳此类题型解题思路和要点,最后进行巩固训练。

总之,试卷讲评也是一种艺术,需要许多方法和技巧,它是综合因素互动的特殊教学现象,涉及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综合互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生本讲评课堂模式,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评价与提高,从而提高讲评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讲课篇4

【关键词】师生互动;精讲;多练;高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坚持“主人教育”的办学理念,创设“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有效教学模式,竭力打造高效课堂,从而为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营养和案例,向纵深推进课改和素质教育。下面就此模式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师生互动,活跃课堂

(一)以生为本,有的放矢

教师应明确一点,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必须围绕学生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说明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通过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实现教学相长。传统的目标教学思维应转变为过程教学思维,以生为本,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多问“在这一课学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等问题。师生互动并非随意性、形式性的行为,而是讲求效果、有的放矢。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厌其烦地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之类的问题,学生则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对”“有”,这个一问一答的过程,根本没有产生思想或感情上的互动。只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来设计教学,才能打造一个活跃高效的课堂。

(二)适时介入,制造契机

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来说,抓住师生互动的契机很重要,教师需要适时介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当人对事物“一知半解”时容易触发探究欲望。根据这一论断,我们不妨以新旧知识的碰撞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学《琵琶行》时,解析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句,问学生“这个琵琶女怎么如此难请呀”,学生陷入沉思,接着启发“我们经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琵琶女面对盛情相邀却迟迟不出来”。学生经过酝酿,说出了“她不认识白居易”“她是歌女,不是”“她很怕羞”等等各种各样的答案,教师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再稍加点评,让学生的体会升华。

二、精讲为主,讲求实效

(一)提纲挈领,学会取舍

在课堂上精讲,不能浅尝辄止,而要讲清楚重点、难点、关键点,为学生多练创造时间和空间。同时,教师要学会取舍,不能长篇大论,要通过抓住要领,使学生融会贯通。比如:抓人物,分清主次,从主要人物入手,理解全文思想,在《祝福》中,祥林嫂人生的起伏体现在三进鲁镇,她每次到鲁镇的眼神、服饰、神态,乃至周围人的态度都迥然不同,这些通通再现了她的悲剧命运,因此从祥林嫂切入精讲,就能掌握该文思想――以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反映当时劳动妇女的命运;抓中心句,把握理解文本的捷径,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抓住“这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来精讲,就不难使学生明白黛玉初进贾府为何如此拘谨及贾府何等奢华。

(二)凝练语言,画龙点睛

教师要做到精讲,就要凝练语言,一语道破,切忌口若悬河。这要求教师讲得精确、讲得精练、讲得精彩。教师在精讲课文时,要注意梳理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教学目标有序地讲解,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印象。比如,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时,要区分知识教学、能力训练、德育渗透和美育渗透几个目标,有序地进行精讲。在知识教学中,扼要讲解课文选材、布局、人物形象塑造及重点文言句词;在能力训练中,重点引导学生培养对史传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德育渗透中,分析廉颇与蔺相如的人格特点,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美育渗透中,引导学生体会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审美趣味。教师用准确的语言讲到点子上,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精讲,学生头脑中就形成对课文更全面、更准确的理解。

三、多练结合,当堂巩固

(一)多层次练,因材施教

既是多练,就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不论基础好坏,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思维能力会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课堂练习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不同的训练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升。比如对于基础中下的学生,为他们安排基础性的练习,旨在增加其知识积累;对于基础中上的学生,为他们布置拓展性的练习,旨在提升其思维宽度。

(二)多角度练,深入感悟

从多角度出发设计思考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其深入思考,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感悟。例如,教学经典荒诞话剧《等待戈多》后,会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探讨“戈多为何物”“等待戈多有什么意义”等常规问题,那么戈多究竟来不来呢?我们不得而知。因此,可以再设一问“假如戈多来了,会怎样;假如戈多永远不来,又会怎样”,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这种练习,答案是开放性的,无所谓对与错,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从思考中提升感悟。

四、结束语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是最重要和最活跃的教学场所;对学生而言,课堂则是成长和发展的摇篮。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运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教学模式的作用,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高中语文教学有更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讲课篇5

笔者对本校高中二年级教师和学生就习语、身势语、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展开测试以及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①在习语方面,老师使用停止手势让学生停止朗诵,示意学生进行下一项教学活动,学生会意老师意图,停止朗诵,开始进入课堂状态;老师打开课本,开始讲授本节内容,并书写板书,学生则一脸茫然的看着黑板,等待老师讲授知识;老师讲解本节内容,遇到重点和难点时就稍加讲解,学生无精打采地学习,低头看着教材,只有少数学生看着老师,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结束课文,老师提问是否有问题要问,学生则面无表情,没有任何人提出问题。②在身势语方面,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学生埋头看着课本,老师双手放在讲台上,和学生交流互动很少;老师使用图片海报等辅助教学时,学生对老师辅助教学工具表现出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使用一些强调性指示动作时,学会了解老师意图,注意力会稍加集中;当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要不眉头深锁看着学生,要不就是低头翻看教材和教案,当老师看着学生时,学生则表现为紧张,回答问题则语速过快,老师不看学生时,学生则向旁边同学求助或者翻看课本。③在文化内涵方面,上课之前,老师随意的向学生说“classbegins”,学生则懒散的站起来说“goodmorningteacher”;老师开始讲解新课,学生面无表情等待老师讲课,老师讲解新单词,学生则不加思考的看着新单词;老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朗诵单词,学生在朗诵单词时并没有把注意力投入到朗诵单词中。

在应用跨文化知识后,对学生和教师再次展开研究调查发现,①在习语方面,老师面带微笑使用停止手势让学生停止朗诵,学生看到老师表情,很快恢复平静;老师翻开课本讲解本堂内容之前,引用一个习语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教学内容,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身上;在遇到难点是,老师除了讲解重点知识外,还让学生讲解深层的文化知识,学生在听课期间感到无比轻松,紧跟老师思路,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讲解文化知识;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程,等待学生提问问题,学生则表现十分活跃,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问问题。②在身势语方面,老师在讲解课程内容时,适当的加入手势动作,学生看到老师的动作,认真听着老师讲解;老师使用精心挑选的图片进行辅助教学,学生看到精美图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真地等待老师讲解。学会回答问题时,老师面带微笑,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得到老师鼓励,充满信心,自信的回答问题.。③在文化内涵方面,老师在上课之前声音洪亮的向学生问好,学生被老师的情感感染,响亮的答复老师问候;老师讲解单词时如“dog”时,并向学生讲解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狗还是忠实、幸运的意思。在中国文化中狗却却是贬义词,并讲授一些趣闻轶事。学生被老师讲解内容吸引,课堂内容变得充实,课堂效率提高;老师让学生朗诵单词,学生认真大声地朗诵,并和周围同学相互交流讨论,认真探讨每一个单词。

二、提高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措施

要想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在阅读材料中融入跨文化知识,老师在讲授课堂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添加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并利用西方文化知识辅助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著名的英语作品,让学生从这些经典的作品中了解西方文化,培养英语学习的情趣,进而应用经典作品中的英语进行交流,提高口语能力。②高中英语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理解英语词汇的深刻含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老师讲解的知识就够了,并没有考虑到其他学习英语的途径,老师要让学生知道,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不是非常全面的,例如一个词汇就有好多种汉语意思。所以学生在课外要通过其他途径有效拓宽自己的知识面。③将跨文化知识应用到课堂内外活动中,丰富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口语能力重要手段,因此老师在进行口语能力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结合跨文化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④学校可以不定期举办英语口语讲座,让学生从讲座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种英语演讲比赛,选择和跨文化相关的主题,让学生提高口语的能力。⑤组织学生看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英语电影,举办电影模仿秀活动,让学生从价值观和思维模式上感受到跨文化带来的魅力,进而提高自己英语口语能力。

三、总结

高中语文讲课篇6

但是我却总觉得这样的课堂似乎缺少了什么,总觉得这样做语文教师似乎也太容易了,这样的课堂年轻教师很快就能入门,教师好像就是一个要求者、提问者、答疑者,这就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吗?我不禁怀念起那一尺讲台、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语文课堂来,虽然那样的课堂孩子质疑的机会是不多,孩子们讨论的时间也没有,孩子们更没有眼福领略多媒体的精彩,但是教师那声情并茂、绘形绘色的讲解往往会把我们带入那种妙不可言的体验之中,那些学识渊博而又极富讲功的老先生,真是满腹经纶,才气横溢,宏论滔滔,妙语连珠,让人如坐春风,如听仙乐,如饮甘醇,只嫌其短,不觉其长,这样的课真的是“满堂灌”呀,丝毫听不到孩子的一句话,难道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了吗?

我想,即使是在改革的浪尖上,语文教师始终不能忘记的是,我们终究还是要靠“讲”,靠“语言”来征服学生的。语文浓厚人文气息和情感色彩不是靠几个孩子就能讨论出来的,不是点拨两句就能了事的,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教师,不是学几招教学模式就能诠释语文的魅力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老老实实的练好讲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被淘汰。

当然这种讲不是照本宣科地讲,不是不着边际地讲,不是枯燥无味地讲,《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其藏,罕譬而喻,可谓继其志矣。"语文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总之,讲,是一门艺术,会讲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到底应该怎样讲,我将在本文中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讲是需要资本的

讲需要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学养。有人认为有一本教参或在网上随便下个教案,教师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去讲。我想那将是照本宣科的讲,新课标下这一套就吃不开了。人们好说讲于当讲,但什么时候当讲,什么情况下不当讲,讲什么,怎么讲,是需要一点判断力的。而这判断力就需要有知识的积淀甚至一定的人格素养来支撑。因此教师要多读点书,因为从根本上说,老师讲不仅仅是表达问题,更是一个学识水平问题。

在大力提倡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今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静下心来读几本书,读几本教育理论专著,读几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多背几首唐诗宋词,多看几本文学名著,广泛涉猎,博古通今,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发展。只有这样,当语文课需要讲的时候,才能居高临下,左右逢源,讲得精当,讲得出神入化,讲的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从而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诱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学生的知识、能力、智力、情操、品格就会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潜滋暗长。

当然这首先要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例如普通话、朗诵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试问如果没有丰厚的知识积淀,教师在课堂上怎么能够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口若悬河的讲;过去讲“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如果没有高尚的人格,试问他的课堂怎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如淋喜雨,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受到洗礼?美国学者罗伯特·麦瑞克认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有六种:关怀、理解、认同、尊重、友情、信任,这一切跟学科内容没有直接关联,而主要跟教师的知识、修养相关。

对于一个语文老师来说尤其需要知识、修养的支撑,因为语文是人学,语文要帮助学生建构他们的言语世界和精神世界。语文教师要靠“讲”,靠“语言”来征服学生,启人心智、解人疑窦、激人想象、励人以志、导人以行。语言是最传情的东西,学习语言时,学生凭借老师的讲解、点拨去感悟语言、理解语言。精美的课堂语言能跨越时空,营造引人入胜的氛围,而老师和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能创设出优美的课堂教学情境。一个语言无味的老师他怎么帮助学生建构言语世界?一个精神品位不高的老师他又能帮助学生建构怎样的精神世界?

二、讲是需要技巧的

1.讲要讲在点子上

讲不仅要讲知识,还要讲过程,讲价值。旧课程单纯追求知识和能力目标,新课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具体到语文学科,新课标强调语文学习不仅是一个师生共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共同体验、感受、领悟课程内容的过程,还是一个投入情感、获取意义的过程。旧课程看不到体验、感受、领悟的意义,以为具备了语修逻文之类的知识,经过反复训练甚至是机械的强化训练,就能形成能力,结果造成高耗低效的局面。

实际上,知识(不包括无用的知识)只有经过体验、感受、领悟,才可能内化到主体世界里去,才有可能形成主体的能力和语文素养。旧课程不理解语文的世界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它顶多把文本作为客体来理解它的政治意义或思想意义,它永远不能理解语文的生命意义。

在新课标看来,语文是一个充满激情、想象、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具有崇高价值追求的世界,语文对人天然地拥有一种人文关怀。教师的讲必须体现前述三个目标,才算真正讲到了点子上。2.讲的语言要精炼

教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听的昏昏欲睡的现象说明我们教师讲多了,就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是以语言为手段来传授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并引导他们迅速进入理性思考,继而获得领悟。但我们的问题有时并不在讲得太多,而是在于讲得不够好。许多语文教师的语言存在问题,如随意性的口语较多,句式松散、不完整、不畅达,嗯啊不停;讲授缺少精心构思,没有艺术性,如必要的铺陈、设问等,听起来干巴巴;有时材料零乱,线索不清,也使学生无法注意。据调查,一些语文课堂教学教例中冗余话语达30℅左右,常见的大致是15℅左右,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讲要具有启发性、示范性

新课标下,教师已不再是“信息源”,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把课堂变成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随着对话理念和民主观念的深入人心,教师也不再是课堂上的权威,而是一个和学生平等的学习者。但教师又不是一般的学习者,而是平等者中的首席,或者说是一个成熟的学习者。作为一个语文教师,他首先要按语文学习的常态去感受语文、体验语文、领悟语文,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讲那些连他自己都没有感觉的无用的东西;当然语文教师还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感悟语文。教师只有下了这样一番功夫,他才有可能启发、引领学生进入语文,找到学习语文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像一个教练,而更像一个演员。时下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反对教师表演,有些地方还对教师的讲作出种种限制。那种以权威自居、独霸课堂、连自己都找不着感觉的表演当然要反对,而把全身心投入课堂,和学生一同成长式的表演,其表演得越是充分,越是酣畅淋漓就越好!

三、讲是需要捕捉时机的

1.学生已懂时当少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而这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常常被教师忽略。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只备教材而不备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大大深于对学生的理解,课堂上教师的主导行为和学生的主体活动流于形式,。而讲得有针对性,规定了教学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是适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情感、兴趣、需要、和认识能力等。例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特殊句式,因为现在淡化语法,弄不清句子成分,学生对倒装句的辨别存在困难,不少学生以死记的方式来掌握,在和学生的课后交流中,学生提出要在教学中补充讲解相关语法知识,通过补充讲授,学生很好的掌握了这一文言现象,困难迎刃而解。

2.学生不懂时当细讲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知识面越来越宽,人生阅历越来越丰富,特别语文教学,如果还是停留在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的层面上,缺少老师精当的讲授和适时的点拨,则势必使语文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和发展,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一些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这需要老师讲;学生学习的一些课文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才能深透理解,可是没条件查找或者有条件找,但查不到,这需要老师讲;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讨论中,有些问题的认识受到自身阅历、知识等的限制,而达不到要求时,这也需要教师讲。

3.学生想听时宜多

讲关于讲的时机问题,孔圣人的“不愤不启,不扉不发”是最好的说明,其实孔圣人的话通俗一点讲就是讲于当讲。讲于当讲,这是很多论者最常论及的,但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它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讲于当讲不是单纯的技术、技巧问题,它更需要教育教学的智慧。而这种智慧除了需要一定的学养和人格作支撑,更需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教育观念的转变,空谈讲于当讲,没有什么信息量。讲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旧课程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专制的,所以课堂气氛沉闷。

高中语文讲课篇7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演讲课;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4-0094-03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主要开设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课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这种技能课的教学理念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方面却存在诸多弊病[1]。高校英语专业口语课的问题尤为突出,口语课普遍缺乏全方位的综合素质培养,基本停留在语言层面的机械操练上,也就是说,只是重视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而没有重视所表达内容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大多数学生在陈述观点或说服他人时缺乏有效推理、合理运用论据、组织论据、分析和支撑论点的能力。这既是课程内容定位上的偏差,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口语教学理念上的守旧。要实现口语表达的速度、准度、深度、力度,开设英语演讲课程已成为一种必然。这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口语课的补充和延伸,而是以实战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它强调语言思维训练、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自信心培养等。

一、演讲课历史的沉淀与启发

公共演讲是指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以听众为对象,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针对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发表讲话,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感,进行宣传鼓动的语言交际沟通行为。演讲有赖于一定的天分,更有赖于后天的习得。历史上的雄辩之才,无不经历严格的语言课堂训练。早在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等人的弟子就以“雄辩术”作为其必修内容。英国剑桥和牛津大学从15世纪起便开设了相关课程。美国大学的言语教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哈佛大学创立之时。但在20世纪前,美国只有极少数大学成立了独立的言语系,言语教学主要由英语语言和文学系承担。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越来越意识到言语教学的重要性,主张成立独立的言语系的呼声越来越高。1914年,演讲教师协会成立。独立出来的言语系大多命名为“公共演讲系”,1920年以后统一更名为“言语系”,60年代更名为“言语传播系”。如今公共演讲已成为美国大学里最普遍的交际基础课,是高等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将此课设为必修课。

英语演讲课在我国还是一门刚刚兴起的课程,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也没有达到英语语言学和文学课等课程的程度,开设此课程的高校也不是太多。其实,在国外这门课程的功能和价值问题早在几百年前甚至一千多年前就已经解决了。我们现在要讨论的不是课程的必要性,而是课程的发展性,如:教材建设、教学手段、教学视野等,要让课程显示出对于演讲能力提升的作用力。

二、演讲课教材的审视与建设――基于《英语口语教程》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关演讲与口才的图书比较多,但真正意义上的教材少,即便是用做教材的,也都重墨于演讲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语音、语调、肢体形态等),或者如何塑造一个演说家。这样的定位偏高偏窄,造成教材太专业化、太格式化,内容陈旧,辐射角度小,且缺少灵活性。于是,很多高校采用了Stephene.Lucas编写的《演讲的艺术》[2]。这本教材编排虽然很好,但它主要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语言难度和选材内容都不太适合中国学生。那么,推出一套适合于中国学生的教材就显得特别关键。

《英语口语教程》(上、下册)是笔者主持编写的教材。基于对主流口语教材的对比研究以及我们的认识和理解,教材明确地把口语课分成两大块:“基本技能训练(上)”和“演讲与辩论(下)”。“基本技能训练”侧重交际功能训练,从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激情和习惯,逐步过渡到英语思维、英语连贯表达。“演讲与辩论”就是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的专门化训练,比如主题演讲、即兴演讲、专题辩论、法庭模拟等,让学生熟悉一般英语辩论的规则和技巧,增强批判性倾听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辨析能力[3]。在编写过程中吸纳与采用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设”理论和Swain的“输出假设”理论,强调输入与输出相结合。Krashen在其“输入假设”中指出,语言学习者要习得第二语言首先要克服心理障碍,借助语言环境,大量输入略高于自身现有水平的可理解的语言。最佳的语言输入有以下4个特征,即可理解性、趣味性/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足够的输入量[4]。输入方式包括阅读材料输入、视听材料输入、篇章背诵输入、教师课堂知识输入等。Swain对于“输入假设”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还必须有可理解性的输出,只有创造机会充分使用所学的语言,才有可能锻炼学习者的流利度和语法的准确度[5]。课堂输出活动包括模仿表演、看图说话、故事复述、故事创作、角色演绎、主题演讲、专题辩论等。把整个教学过程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进行立体的综合化建构,实现英语说、读、写、视、听、辩能力培养的空间一体化,是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三、演讲课的教学原则与手段

英语演讲课有2个要素:一个是教师的“教”,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解演讲的相关知识,诸如演讲技巧、演讲稿写作、演讲审美及演讲心理等;另一个是学生的“练”,演讲课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场景中,利用现实的生活元素,自主地、系统地、探究地进行演讲演练,促进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课上应“精讲多练”,教师要运用激励机制和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宽松型、学生友好型的课堂氛围,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交互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一定要合理分配“教”与“练”的比例,精心设计和组织演讲场景,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模仿、操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1.观摩成功演讲范例

英语演讲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挑战的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的最快捷的途径是观摩。通过观摩,学生对英语演讲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和体验。可以让学生观看英美国家名人演讲的精彩片段,让他们很直观地感受大师们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观摩之初,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关注演讲者的语音语调;用心观察,注意演讲者的一举一动,如姿态、肢体语言、服饰等。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要求学生注意演讲者的演讲技巧,并适当对演讲个案进行简单的点评,讲解其中相关的演讲技巧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成功演讲的关键因素。也可以选择CCtV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录像给学生们观摩。实践证明,演讲课程之初多观看英语演讲成功的范例、演讲比赛的录像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羞涩、树立信心,是演讲学习初期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模仿成功演讲

观摩一定量的成功演讲范例后便可引导学生开始有意识地模仿。首先是形态模仿。鼓励学生模仿演讲者的“形态”,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与演讲者有一模一样的身势语,因为文化差异,有些身势语在中国不一定能得到认同,如过多的耸肩和扬眉等。要根据演讲内容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其可以与原演讲者的动作有差异,但基调和情绪必须是一致的,不能把演讲做成盛气凌人的训诫或哗众取宠的煽情。其次是声音模仿。要求学生模仿演讲者的用声技巧,如气息强弱的处理、换气、断句、停顿等。语音的模仿是关键,元音要尽量发得饱满,结尾的辅音要轻发,还有注意吞音和连读现象等。语调也不可忽视,要求学生在演讲节奏、句子升降调、轻重音等方面尽量靠近演讲者。最后是文本模仿。演讲文本模仿亦如书法临帖,很讲究“循规蹈矩”,一般而言,尊承古人的法帖是最优的选择,可以少走弯路。因此,教师可从经典范本中挑选出精华部分,如精彩的开头、有力的说理、美妙的修辞等供学生模仿写作自己的演讲稿。

3.演讲技巧训练

观摩和模仿是演讲的初始阶段,之后就进入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技巧训练阶段,如怎样审题、怎样谋篇布局、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组织材料进行主体内容的逻辑说理、怎样做到演讲文字的准确与生动等。讲授完相关技巧后要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体会、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教师可以给出题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收集相关材料、拟出提纲、整理材料、写出讲稿。老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修改演讲文本,要求学生把观摩到的演讲技巧和课堂学到的演讲知识充分运用其中。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挑选学生进行演讲实战,演讲完毕后,先由同学点评,然后老师做出整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经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大多能在众人面前开口演讲,而且是言之有物的、逻辑性较强的演讲。

4.课堂英语演讲比赛

当演讲的基本技巧都进行了介绍和训练之后,学生对演讲技巧运用得比较娴熟,信心也逐步树立起来。接下来要锻炼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和思维表达能力。可将命题演讲和即席演讲结合起来训练。教师可提供一些演讲题目让学生抽签(题目应该随着课时的推进由易到难),抽到签后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做出一个3分钟左右的演讲。先在小组内进行比赛,由组员打分,评出最佳演讲。然后各组的优胜者再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角逐。分组比赛的好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让学生进行打分的好处在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评判演讲的标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

5.课堂英语辩论赛

英语辩论赛更能锻炼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里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快速反应的能力,更具挑战性。在大量命题演讲、即席演讲训练之后,可组织一些班级辩论赛。教师拟定一个贴近生活、有时代色彩又富有争议的题目,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课前收集材料,做好充分准备。课上进行辩论,按照正规辩论赛的赛制和程序,正反、反方分别设一、二、三辩及自由发言人,由教师充当主席。辩论演讲更具对抗性,是即席演讲的更高层次,是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有效手段,一般可一个月举行一次。

6.演讲拍摄及分析

每次上课先让两名学生在全班面前做有准备的主题演讲,各3分钟,教师用摄像机拍摄下来。下次课上播放上次拍摄下的学生演讲录像,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讨论,利用相关的反馈表向演讲人提出具体的反馈意见。运用和分析学生自己的演讲视频资料可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效。演讲学生看到自己的形象和表现,可以更清楚、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水平,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通过观看演讲视频的其他同学就可以比较、分析出他人演讲的优劣,以扬长避短。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环节和手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快速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必定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和运用水平、文化修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将得到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文玉.“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118-120.

[2]Lucas,Stephene.theartofpublicSpeaking[m].newYork:RandomHouse,1986.

[3]陈惠.英语口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语文讲课篇8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自我展示。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展示的习惯和能力。演讲实质上就是学生的一次自我展示,站在演讲台前,要想想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演讲什么内容,怎样使自己的演讲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老师把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演讲无疑满足了当代初中生表现欲强,不甘落后,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上,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突破授课内容的局限,开阔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心门,实现课内外衔接。这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学生情感,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提出的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智商,80%归诸情商(eQ)。情商主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思考方法等,简单说,情商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谁的情商开发得好,谁的成功机会就多。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自觉甚至是乐意接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合理要求,内心经常体验到自身成功的喜悦,不断进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仅仅在语文课上,是不可能使学生智慧地理解事物、理解生活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既是联系,又是发展。“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要把课内思考和课外生活的理解结合起来,课堂上从演讲抓起,促使学生从一种现象或者一则小故事中理解智慧,积极实践叶圣陶先生“课堂里学,生活里用”的语文教学思想,提高辨析能力,延伸对生活的理解。语文课文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要引导他们感知社会生活。进行演讲等活动不仅能提高能力,而且能陶冶情操。这些活动为课堂学习语了良好铺垫。

在语文教学中,演讲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口语、表演及心理水平的检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演讲能使其清晰感受到自身的发展状况,增强自信心,进而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批判意识。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语文课堂上的演讲活动的安排可以分为演讲课和课前限时演讲。演讲课不宜多;课前限时演讲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优势,可作为语文课堂的组成部分。课前限时演讲分成一般演讲和即兴演讲。一般演讲即有准备的演讲,在演讲开始阶段采用这种形式。每节课开始的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及评议,在这之后公布下次演讲的学生及演讲的注意点。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为自己的演讲做准备。

高中语文讲课篇9

关键词:高效课堂;备课内容;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顾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将自己备课的内容全部讲出来。大部分教师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而没有和学生互动,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没有很深的印象,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缺乏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即使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掌握好,也是学生在课堂之下的反复复习造成的,这样低效率的语文课堂不仅减弱了教师的教学热情,还会使学生的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在讲解知识时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积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及时地消化教师讲解的知识,能够及时地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勇于指出来,这样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都是极其重要的,有助于高效语文课堂的创建。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改变

1.完善教师的备课内容

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才能够使学生最快地将知识消化掌握好。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注意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以及有关课本知识的延伸内容,不仅让学生掌握到课本知识,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教师的备课内容越好,越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45分钟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能够最好、最快、最准确地掌握更多的知识,课堂上的效率就越高效。

2.营造轻松而充实的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教师的上课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而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到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课堂氛围对高效课堂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为学生多介绍诗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这样的知识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兴趣学习语文,在课堂上就会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将教师讲解的知识掌握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教师可以首先将鲁迅先生以笔代戈的故事讲解出来,吸引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注意,为之后文章的讲解埋下伏笔,随后在讲解文章时学生对这位伟大作家写出的散文会有一定的思考。不再是枯燥地讲解文章,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思考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的提高。

3.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引入使教师讲解的知识面更全,可以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语文内容,不再是麻烦的板书时间或者是对着课本抽象的讲解知识,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学习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备课时,还可以改变字体的颜色或者加入一些图片、添加一部分动画,使学生在上课听讲时对语文内容更加好奇,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有助于课堂学习效率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

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大的,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表扬、及时的鼓励和准确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是重要的。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教师的及时引导是极其重要的,适当的表扬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更有动力,在课堂学习时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认真掌握教师讲解的知识,将课堂学习效率提高上去;教师及时的鼓励可能会使那些语文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重新有了学习的信心,即使语文基础较差,但是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在课堂45分钟和课后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准确的评价使学生知道教师对每一位学生是一视同仁的,不至于造成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关注他们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准确的评价,将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使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教师和学生只有更好的合作、更好的互动和共同的努力才能够创建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初中语文教师为学生准备最全面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学到最准确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积极参与和高效率的学习知识。在学生努力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地鼓励学生为学生树立自信心,能够学会语文知识、学好语文,将初中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龚云海.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J].网络财富,2009(4).

高中语文讲课篇10

[关键词]演讲;英文电影赏析课;听说思辨能力

2004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并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能清楚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教学改革实践的6年中,广大师生越来越关注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相关研究也成为热点。但是,在注重英语发音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学生口语表达往往内容空泛,缺乏深度,欠缺逻辑性和思辨性。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言之有物。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学者和教师开始关注英语演讲和教学的关系。很多学者认为把英语演讲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创新和有益的尝试,但开展英语演讲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个同学都培养成演讲家,而是以演讲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外语学习和运用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用英语清楚地表达复杂思想的能力。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来提高学生的听说思辨能力就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的积极探索。

一、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意义

演讲是指讲话人在交流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向听众做连续性发言的行为。演讲这种开放探索式的学习还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去。众所周知,语境是学好语言,特别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因素。最理想的语境自然是所学语言的国家或地区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外语教学中尽可能地去创造这样的条件。英文电影赏析课是教授和学习英语可以利用的理想辅助工具。将英语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有意识地把语言形式与社会语境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母语文化因素的干扰,能够创造英语思维和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

把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和训练的手段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在欣赏完英文电影之后,就电影所探讨或展现的某一主题或文化现象,学生以演讲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一种新型的课堂讨论方式。这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首先,这种模式能够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训练学生学会有计划、有目的、有主题、有系统、有结构地在公众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等。学生在欣赏电影时,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美语言,纠正语音语调;通过设计自己的演讲稿,学生可以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能力;通过课堂演讲,学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传递信息,锻炼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其次,要想打动听众,演讲中必须具有足够的信息量。所以,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能摆脱被动盲目的欣赏电影状态,而学会主动搜索和电影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文化习俗知识以及阅读原版的英文报刊杂志和时事新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所欣赏的电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为了完成演讲任务,学生要经过收集材料、筛选和语言组织过程,所以他们一直处在一种非常投入和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此外,课堂演讲练习会帮助学生增强对欣赏英文电影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英语表达方面的自信心,克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交际恐惧。

二、将演讲引入英文电影赏析课的教学模式

将英语演讲引入eFL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外在真实演讲环境和内心体验的感悟,学会归纳经验和语言文化新知识,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素质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教学训练模式有以下几种:模仿学习、常规训练、技巧训练、测试与考评等。英文电影赏析中的演讲活动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可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模仿学习是英语演讲初学者的基础,是学习语言表达、掌握一般演讲风格的第一步。作为英语演讲的初学者,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一些英语母语者成功的范例,如英文电影中的名人演讲、经典对白等,充分地运用视听演示材料进行观摩学习、模仿比较、分析探究,从而找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契点、特点和方向。模仿性演讲有助于学生迈出演讲的第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演讲的积极性,克服羞怯心理。而且模仿性演讲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掌握。既可以是一分钟的电影独白,也可以是三分钟的影片对白或更长的电影片段模仿。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常规训练以学生自由讨论、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训练为主,以提高学生的有效交际能力为目标。如英文电影观赏完后,教师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考并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经过自由讨论能活跃思路,迸发出思想火花。有效交际能力是指学生能利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能力,其突出表现是能就某一问题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言之有理有据。在课堂上进行演讲练习及相互反馈,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不断练习所学过的演讲技巧。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较差,缺乏思辨能力和学习英语自信的情况,可以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组织定题演讲,使学生能够就特定主题发表观点。演讲主题可以是电影中所探讨的社会问题,也可以是电影中涉及的文化现象或历史事件。比如,看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再如,看完电影《珍珠港》后,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者“珍珠港事件”为主题进行定题演讲。学生写好演讲稿后首先在小组内部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进行演讲。进行定题演讲的目的是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熟悉演讲稿的写作和演讲技巧,建立自信。在学生基本克服羞怯心理,初步掌握演讲技巧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观看英文电影后在课上组织即兴演讲,让学生就和电影相关的话题或问题进行即兴演讲和评论。教师可以根据电影内容设计演讲题目,学生在10分钟内准备2分钟的演讲。比如,看完电影《死亡诗社》后,可以让学生就“珍惜时光”这个主题进行即兴演讲;再如,看完电影《城市之光》之后,让学生以“我心中的光”为主题进行即兴演讲。进行即兴演讲练习的目的是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演讲技巧训练旨在巩固和加强常规训练内容。导致演讲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技巧。通过英文电影观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如何熟记台词,有效表达,呼应观众。但仅有模仿是不够的,一定要掌握一些演讲技巧,如材料收集与讲稿撰写的技巧、演讲的心理准备与回答问题的技巧等。在众人面前讲话紧张是人皆有之的“怯场”现象,但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使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并能把紧张情绪转化为积极因素以确保演讲成功。此外,英语演讲还要特别注意英语语言文化和习惯,包括句子结构、句子语调和语速;还有肢体语言的灵活运用,包括眼神、手势、表情等。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将真情实感投入到演讲过程中,使演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演讲是一门艺术,学生在准确、流畅表达的个人观点的同时,也要让听众感受到语言外在的力量和内在的思辨魅力。

英文电影赏析课中测试与训练相结合,是指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学、互练、互考”等强化训练方式。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课堂练习机会,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创新,另一方面通过测试与考评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辅设备协助进行测试。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摄像设备将学生的声音和形象记录下来,让学生的演讲出现在屏幕上,请全班学生一同评论,客观地分析演讲的优点和不足。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目前的英语演讲水平。演讲是一种较高级的交际活动,对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观点的连贯性、逻辑的严密性、论据的充分性都有一定的要求。利用英文电影赏析进行测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演讲技巧及临场发挥各方面通过一定阶段的训练逐渐规范化,学生个人的演讲潜力也能得到充分发掘。

三、结语

演讲是现代生活中语言交际的重要活动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英语演讲是运用语境教学,使其口语交际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将系统性的演讲训练与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教学相结合,从模仿练习到定题演讲,再到即兴演讲,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等;将英语口语学习与电影中的各种热点话题、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有机地结合,有助于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真实、接近英语国家文化和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思辨能力及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将演讲嵌入英文电影赏析课堂,正是以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能力、进行有效交际作为的最终训练目标。它不仅以语言为手段,以交际为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硬语言能力、逻辑与创造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ConnieGibson.英语演讲实训指南[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8.

[2]LucasSe.theartofpublicSpeaking[m].Boston:mcGrawHill,2004.

[3]StephenLucas.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英语演讲教学与评估[n].21世纪报,2006-04.

[4]马琴.美国经典电影赏析[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5]马琴.大学英语演讲方略[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6]彭青龙.思辨与创新――口语课堂上的演讲、辩论初探[J].外语界,2002(02).

[7]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