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志序范文优选4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1:28

水利志序范文第1篇

越国时期,便已出现了“石塘”“防坞”“杭坞”“固陵”等沿海塘坝。这些塘坝,最初是与军事及生产设施直接相关联的。

“石塘者,越所害(通‘辖’)军船也。塘广六十五步,长三百五十三步。去县四十里。防坞者,越所以遏吴军也。去县四十里。杭(通‘航’)坞者,句践杭也。二百石长,买(一作‘员’)卒七士人(按:或为‘七十一人’)。度(通‘渡’)之会夷。”①“浙江南路西城者范蠡敦(通‘屯’)兵城也。其陵固可守,故谓之固陵。所以然者,以其大船军所置也。”②“石塘”,是越国停泊军船时以防风潮颠覆的石砌堤坝。“防坞”,是越国用来遏制吴_船前进的设施。“杭坞”,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航坞山一带,是越_船出入杭州湾的航道。“固陵”,是越国布防大量军船与兵士的坚固堡垒。这些沿海军事设施的布局与建设,自然是以相应的海塘建筑为前提的。

今萧山航坞山

“朱余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余’。去县三十五里。”③“朱余”,在今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的朱储村,在此设置专门的盐官,想必当年这里是越国的制盐中心。从“越人谓盐曰‘余’”的情况看,杭州湾北岸的余杭、南岸的余姚,在越国时也很有可能是重要的制盐基地。这些制盐基地的布局与生产,自然也是以相应的海塘建设为前提的。

绍、萧海塘形势图(引自民国《绍兴县志资料第二辑》)

水利志序范文第2篇

在全面系统地记述绍兴治水既往历史的同时,还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时代现状。

一是将_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治水实践,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记述,既体现了绍兴治水的历史延续性,又展现了绍兴治水的时代先进性。

二是将水文化、水利遗产等颇具现代气息的概念加以巧妙地运用,不但写入书中,而且独立成章,可谓独具匠心,堪称独树一帜,自然在同类志书中也是独擅胜场的了。

三是不拘泥于2013年这个编纂时间的下限,将2014年6月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浙东运河相关内容、2015年10月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诸暨赵家古井桔槔、2019年7月入选的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等重要信息,及时地补入其中,既使这部志书增添了历史厚度、延长了时间深度、拓展了空间广度,又使这部志书展示了豁达大度、呈现了翩翩风度、充满了新鲜程度。

原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题绍兴水文化

水利志序范文第3篇

唐代增修的海塘,最早的是界塘。界塘“在县西四十七里。唐垂拱二年(686年)始筑,为堤五十里,阔九尺。与萧山县分界,故曰”④。

萧绍海塘后海塘镇塘殿段

水利志序范文第4篇

因为有了资料性这个前提与科学性这个保障,这部水利志一看便是名副其实的“姓绍兴”的。

全书既以自然环境、工程建设、管理与人文四个主题来系统展示绍兴水利的全貌,又将具有鲜明绍兴地域印记的水利工程、水利事件、水利概念等独立成章,使得这部书充满了浓郁的绍兴地方味。

1978年上浦闸建设工地现场

特别是将大禹治水、绍兴水城、鉴湖、浙东运河、三江闸、曹娥江大闸等治水华章单立章节,既充分展示了绍兴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巨大治水成就,又充分彰显了这些无与伦比的巨大治水成就,在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治水史上所拥有的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