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面的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4:05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1

[关键词]知识审计;对象;流程;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4-0025-02

近年来,知识管理的实施已经掀起一股热潮。然而,当前的统计数据表明许多企业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效果不理想,知识管理项目的成功率最多只有15%。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之前,既没有弄清自身现有知识和潜在知识的状况,也完全不清楚知识的需求和其知识管理的能力。[1]因此应该把知识审计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首要环节,知识审计对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而言具有及其重大的意义。企业只有了解自身的知识基础与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能力,才能制定出合理而有效的知识管理战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知识背景。

1知识审计的概念

知识审计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是知识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指知识管理责任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公司知识资源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考察和评估,分析组织的知识基础和知识需求,提出诊断性和预测性的审计报告,以改善管理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为目的,从而促进知识管理的绩效提高而进行的一种审计和知识管理相结合的活动。

2知识审计的对象

知识审计的对象包括知识主体(人)、知识客体(即知识本身)与知识环境3个方面。

2.1知识主体

知识主体(人)是知识的拥有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指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还包括了客户、供应商等组织价值链上的知识主体。企业知识审计一方面要熟悉企业各部门的工作内容与目标,以便确定知识需求,另一方面还要审计人的知识流程、彼此的关系等内容。

2.2知识客体

知识有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分。显性知识是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的知识。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技巧,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被他人学习。审计知识时,不仅要审计显性知识,也要审计隐性知识。

2.3知识环境

知识环境对知识活动起推动或阻碍的作用。知识环境有两个方面:技术环境与组织环境。技术环境主要是指信息技术,也可以理解为it设施。组织环境包括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组织设计指组织的流程和结构,组织文化间接地反映了知识共享的文化和组织的价值观。

3知识审计的流程

知识审计是动态的流程。完整的知识审计流程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完成阶段。

3.1计划阶段

计划阶段是整个知识审计工作的起点,必须在实施审计程序之前制订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以保证调查取证工作有的放矢。这个阶段要定义知识审计的目标、识别各种限制条件、制订知识审计的计划、并确定知识审计的指标体系。定义知识审计目标,是为了规范审计的目的、审计的对象和范围,所以目标要尽可能的具体;识别限制条件和制订计划,是为了在知识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能有的放矢并把成本控制在预算之内;确定知识审计的指标体系,是为知识审计提供比较的基准,前提是要对理想的状态有清楚的认识。

3.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根据知识审计计划阶段确定的知识审计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其工作主要包括:通过问卷调查、个人面谈或群体集中面谈和运用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等方式收集数据,揭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确定组织实际的和潜在的知识财富;采用一般性分析法、策略重要性分析法或数据流图分析法等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和机会进行解析和评估。

3.3完成阶段

完成阶段是要整理和评价知识审计完成后得到的数据,形成审计的意见和建议,编写知识审计报告。主要工作有:整理评价审计实施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文档与信息系统中的知识内容的质量和相关性;评价旨在提高知识文档处理的速度、效率和安全性的技术运用情况;评价知识交换的机会和频率、激励机制等;绘制知识地图,揭示组织的知识状况、知识流、知识网络等,据以分析组织的知识差距;根据知识管理审计指标体系,形成审计意见,撰写知识审计报告,对组织知识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的建议。

4知识审计的报告

知识审计报告就是依据一定的审计方法,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项目发表审计意见或无法发表审计的书面文件[2]。根据审计文书的基本要求,其要素应该包括以下8项:

(1)标题。全面的知识审计报告的标题应该为“关于+(被审计单位)+(时间)+的+知识管理审计报告”。专题知识管理审计报告的标题应在(时间)后面加上专题名称。

(2)收件人。对企业知识审计而言,审计项目往往是管理部门授权审计,此时审计报告的收件人为授权人。

(3)引言段。知识审计报告的引言段应当依次说明审计立项的依据;被审计事项的性质和范围;审计事项的要求和执行时间;其中审计对象的范围至少应当指明知识管理项目实施的时间和部门。

(4)范围段。知识审计报告的范围段应当说明已经实施的审计工作、所依据的审计标准、审计责任等。审计工作应当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计划实施审计程序,且审计工作足以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内部审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责任应当指出知识审计报告属于诊断性的管理建议。

(5)意见段。意见段应该是知识审计报告的核心部分,因而也就占据了审计报告的最大篇幅。一份知识审计报告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意见段。这一段应该具体说明以下3个方面的具体内容:①对被审计事项的基本评价;②主要成绩和问题;③改进意见和建议。

(6)审计师签名盖章。知识审计报告应当由项目负责人(或审计组组长)签名盖章。

(7)审计机构及地址。审计报告应当载明审计机构的名称及地址,并加盖审计机构的公章。

(8)报告日期。审计报告最后应当写明审计报告日期审计报告日期为审计工作完成日,即应当实施的审计程序均已完毕。

主要参考文献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2

[关键词]审计教学;审计职业判断;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2.17.065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2)17-0114-02

1审计职业判断是审计过程的核心

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5)指出: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审计职业判断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因素。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2012)中也指出,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职业判断和保持职业怀疑。从审计实务的层面上看,审计判断在审计实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充满了审计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但是,审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审计人员在具备相当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地通过审计实践来丰富和改善。为此,在审计教学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审计判断的训练。但是,面对初学审计的学生,审计教学中对于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和训练偏少,学生的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均不强。

2审计教学中关注审计职业判断较少的原因

审计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关注较少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审计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很严重。一方面,初学审计者要面对许多审计的专有名词和理论,所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从应付各种考试(比如学校的期末考试、专升本考试,甚至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角度出发,片面强调要重点掌握各种专有名词和理论,以至于有些学生认为学好审计不过是“背书”。这种机械的知识记忆,隔断了审计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另一方面,审计教学中专业的实践安排很少,实训工作更是严重不足,学生也没有机会接受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

二是审计教学理念狭窄。首先,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没有考虑审计学自身的专业性,片面地以会计论审计,审计学只是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而像管理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安排得较少甚至被忽视了;再者,忽略了企业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及人际关系的教学,即使是独立设置的审计专业,其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单一。而审计职业判断本身离不了审计人员自身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落后的教学理念显然不能满足进行审计职业判断的知识积累。

三是审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在教学上,由于缺乏审计专业师资队伍,审计学基本上由会计专业教师进行讲授,而这些教师既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专业培训,也没有相关的审计工作实践,在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实践上缺乏经验。因此,课堂教学就理论讲理论,就练习讲练习,理论与案例之间联系性不强,根本谈不上审计职业判断,只是“对错”判断和变通的简答题。

3审计教学中应如何关注审计职业判断

一是应合理安排审计专业的相关知识。针对审计专业,应考虑与之相关的公共基础知识、职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公共基础知识要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为主。职业基础知识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的前提是其职业知识范围的广泛。比如,审计人员一定要具备如下职业基础知识:一是会计和相关知识,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以及证券和资产评估等相关知识;二是国家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是一名审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所必需的储备,比如公司法、经济法、税法等;三是企业管理知识,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必须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组织学、国际贸易等;四是信息技术知识,无论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审计技术不断进步的角度考虑,一名审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如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等。审计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才有可能运用多学科知识有意识地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专业知识应突出审计的特点,对审计理论、方法、程序、内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并注意体现针对性,以培养学生的审计能力为主。比如,审计职业判断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要在教学中,对审计职业判断的方法不断地学习、巩固。

二是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教育。首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让学生认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普遍性,在会计报表审计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审计职业判断,审计实质上是一个连续的判断过程(张继勋,2002)。所以,审计理论的学习也应该是建立在增强审计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的。再次,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比如,审计报告在其意见段中会使用这样一个术语“我们认为”,这就表明:审计结论是以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为基础的。既然审计意见是审计职业判断的结果,就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也就是说有可能出现判断的结果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从而导致了审计风险的存在。所以,从一开始学习审计,就应该意识到审计职业判断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审计工作就是一系列的审计职业判断,让学生在认识领域里重视审计职业判断的锻炼,为以后从事审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利用案例训练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意识和能力。审计案例是审计教学中经常用到,并且必须要用到的。审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实践,无论理论知识如何灌输,也无益于学生判断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容易犯错误。审计案例是通过审计实践或其他渠道收集的真实案例,既与理论紧密结合,又充分考虑其社会性,能为理论知识提供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可以更易于掌握理论,并逐渐明白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形成一定的审计判断,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审计职业判断的能力,可以说,对学生审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需依赖案例教学进行。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网络审计;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知识经济"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知识经济不仅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传统的审计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传统审计的目标、内容、线索及技术手段等都处在急剧的变化过程中,如何适应这一变化是审计领域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知识经济对审计的挑战

   (一)知识经济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审计人员是通过跟踪纸性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报表等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经济业务和收集审计证据的,所以审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收集、鉴定和综合运用审计证据的过程。在传统商务活动过程中,每笔交易都有一个完整的审计线索,交易的每一环节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可以从原始单据开始,对交易事项进行追踪,一直到报表为止;也可以从报表开始,追根寻源,一直追溯到原始单据,从而形成了顺查、逆查等审计方法。但是,实现电子商务以后,传统的单据没有了,纸性介质记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存有数据处理资料的磁盘、磁带、光盘等,这些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机器可读的,它们不再是肉眼所能直接识别的了。此外,原始单据进入计算机以后,中间的交易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消失了,传统的审计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了。因此审计线索的肉眼不可见性,一方面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给审计人员造成了压力。

   (二)知识经济对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影响

   在原有审计中,审计范围要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总的看来,审计范围比较狭窄、封闭。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宽阔开放的系统,会计信息处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涉及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能访问会计信息以及接触会计信息的人可能涉及整个网络用户,当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网络用户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户,出于不同的动机,可能采取恶意操作行为,增加了网上行为的控制难度。因此,承担不真实以及非法数据的责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审单位,交易双方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都将被列入审计范围。总之,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是建立在互连网平台上的,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可见,知识经济的发展使得网络审计的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

   (三)知识经济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输,都是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完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环境比手工下处理更为复杂,因此,实现网络审计以后,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与技术等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提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网络审计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审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会因为不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而无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因而,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审计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知识经济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

   审计是一项以会计信息为对象的社会经济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审计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大量的证据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上,对这些无纸化信息,客观上只能要求采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来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促使审计处理手段由手工操作进步到电算化。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必然使得计算机成为审计操作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五)知识经济对审计准则的影响

   计算机在审计中的应用,尤其是网络审计的发展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以往手工下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完全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来指导审计的工作和实践。如对从事网络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网络审计的事前审计准则、网络审计各系统安全可靠评价标准、网络审计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就目前来讲,美、日、英等国都制定了有关计算机审计的审计推则.国际审计准则中,对此也有专门的条款,详细说明了计算机审计的范围、目标、程序、技术及方法。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中也有涉及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内容,但针对日益发展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及随之而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问题,审计准则中尚存在许多空白。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对策

   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我们应当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进行研究,寻求对策,迎接挑战。

   (一)针时存储介质的磁性化,解决审计线索问题

   在手工信息系统中,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记录在纸性介质上,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就可以跟踪这些纸性的审计线索进行审计。但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尤其是网络的发展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更大,就使得原有的业务处理和信息记录的模式发生了改变,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像在手工条件下那样对经济业务进行追踪审查。为了更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会计系统,应注意下列问题:(1)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否则就会使系统失去可审性.如在系统设计和开发时让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留下审计线索,该打印的会计数据文件都应可以打印输出,除此之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2)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如通过一些软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以达到审计目的;(3)可以借助于最新研究开发的跟踪软件等进行审计。

   (二)制订网络审计准则,加强网络审计立法

   审计准则是审计工作应遵循的规范和尺度,是评价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规则。网络审计对象、线索、方法、流程、结果等各方面相对于传统审计都发生了变化,以往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经不能完全适用,所以应加快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制定以指导网络审计工作实践的深入。

   网络审计立法是保障网络审计正常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我国目前新的《会计法》已增加了有关网络财务的内容,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起草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但这两个法规都不是针对网络审计而的,不能够满足我们网络审计的需要。因此,就有必要加快网络审计立法工作的力度和进度,使人们在开展网络审计工作尤其是进行合法性审计时有法可依。

   (三)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降低审计风险

   随着现代化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应根据网络"即时互动"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审计技术,充分利用审计软件和其他辅助审计技术,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审计,降低审计风险:(1)利用审计法规管理软件对系统的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2)利用审计接口软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减少审计的固有风险;(3)利用审计软件进行抽样,提高审计工作效率;(4)利用excel表格强大的计算、分析、制表及编辑功能,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

   (四)加快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人才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各地各部门应加强审计人员知识的不断更新,审计人员除了要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为此,行业管理部门和各审计部门应制定专业培训制度和计划,如与当地培训部门或高等院校合作,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网络技术、网络会计等课程的培训,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网络运用和审计能力。

   (五)迎接挑战,拓展审计范围

   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拓展审计范围:(1)扩大知识性资产的抽样范围.随着单位知识资源信息等无形资产比重的增长,有针对性地扩大对这部分资产的抽样范围对于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是十分必要的:(2)强化制度基础审计,提高审计工作绩效.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下有效运行的。除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外,企业应将制度基础审计与知识经济的特点结合起来正确地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把握重点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3)充分重视无形资产审计。知识经济导致了企业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一些知识资源信息的比重加大,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增长,因此审计人员应重视和加强对无形资产价值构成收益等方面的审计:(4)逐步开展环境审计。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环境恶化不仅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考核评价企业自身发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环境审计也应是未来审计的内容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1]彭轶达.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审计风险及对策.中国锰业,2003(3).

   [2]李希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创新对策.e521.com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4

[关键词]知识经济;内部审计;应对措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调整和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许多企业纷纷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培育内部审计人员,推动了近代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开展内部审计,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其目的在于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形成将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次的巨大飞跃,这种飞跃体现着进步,而这种进步必然会引起方方面面的变革,以企业内部管理服务为目标的内部审计将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一、知识经济下的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直接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应用的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简称,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所谓的知识,包括人类文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科学技术、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知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更加密切,从知识到技术再到经济的作用过程大大缩短,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www.133229.com与此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内部审计的内容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财政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其审计的重点是其资产、负债和损益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审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制定的各项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一定时期内拥有的资产、承担的债务、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真实、合法性;企业占有的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工作重点从财务效益审计扩展到人力资源审计、无形资产审计、科技或新产品开发审计、金融工具审计、明细信息审计以及社会责任审计等方面,并将增加金融工具及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等重要项目的报表审计和对报表披露的非财务信息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范围不同。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之初,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帐,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内,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不仅突破了过去地域空间对经济交往的限制,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会计主体的外延不断扩大,一个公司可能拥有大量的子公司,而且总公司又有许多的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关联企业。一个顾客——供应商的松散联盟集团,使得公司的结构和功能具有了很强的变动性。由于空间范围的扩大,使原来的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概念,扩大到虚拟的网络空间,组织结构也由新的横向网络组织取代了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由此使得我们的审计客体——被审计单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被审计单位,范围变大了,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界定。

(三)内部审计的职能不同。在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早期,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它强调委托人必须对受托人的财务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监督,以促使受托人全面有效的履行受托经济责任,保证单位部门的各项经济活动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内部政策、制度的正常轨道上运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的内部审计评价职能已显得越来越重要,主要是在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以履行评价职能为主。经济评价就是通过审核检查,评定被审单位的计划、预算、决算、方案是否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经济效益的高低优劣,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内部审计的手段、方法不同。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是采取事后审计的方式,审计方法是以手工审计为主。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就地审计等方式将被逐步消失,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到被审计单位实地审计,审计主体和客体只需在约定的时间通过媒体见面,这将大大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二是事后审计方式将被适时审计所代替。三是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下,传统审计最为重视的由会计系统提供线索的方法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审计的重点将由原来的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系统分析过程等。四是事后审计方式已不符合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一)无形资产的大量投入,使无形资产管理审计日趋重要。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的资产管理由有形资产管理为重点向以无形资产管理为重点转变。企业的专利权、高新技术、商标权、商誉和信息等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上升,价值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如何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计价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内部审计将审查评价企业无形资产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对所取得的每一项无形资产,检查其来源渠道是否合法正当,计价是否合理合规,审查无形资产的使用是否合理有效,有无实现企业的预期经济效益目标,审查会计部门是否恰当地反映了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

(二)高科技项目投资,使科技投资评价和项目风险管理审计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以高科技产品、高新技术生产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例较大,同时企业承担的投资风险也随之增大。内部审计应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全局性、战略性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应对高科技项目开发方案审查,评价研究开发部门如何就生产能力、执行情况和产出进行衡量,审查销售策略是否真正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愿望。检查项目开发部门对投资风险评估的方法和依据,是否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三)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审计,能促进企业真正合理地使用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充分有效地调动不同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将成为经营审计的重点。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焦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保证获取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去实现企业目标,并具体从人才发展规划、招聘、选拔培训、评价和激励等环节来配合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支出数额大回报也大。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进行评价,在员工招募方面主要审查填补空缺的时间成本,是否有度量,招募活动是否得到批准,职位信息是否在内部公开,录用前是否进行过测试;是否有录用推荐程序。在工资报酬方面,主要是审查劳动者权益在企业契约中是否有明确规定,有否违反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绩效考核与薪金报酬是否一致。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主要审查有无正式培训与发展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及效益。在人力资源效益方面,主要是审查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组织内部人员搭配是否合理,工作是否协调,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员工保障与工作安全方面,主要是审查企业是否支付了员工的各种就业保险金,有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生产部门是否有安全措施以及执行情况。

(四)信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信息系统内控制度的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先进技术的采用,使企业信息系统变得更加灵敏、准确和及时,但也加剧了发生错误的风险。内审人员应将内控制度尤其是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充分与适当性列入审计重点,并对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的控制进行检查,审查评价计算机程序自身的正确性,有无保护措施及必要的复原控制,以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有效性。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一)关注经济发展走向,树立全面发展的内部审计观。知识经济是以人力资源、无形资产等为第一要素的。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知识的能力决定一个国家21世纪在全球市场的地位。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实体的出现,使经济交易、资本决策在瞬间完成。尤其是电子商务使无纸交易成为现实,“网上公司”、“网上银行”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体——“虚拟主体”的出现,使知识及其载体人力资源成为这种网上实体的主要资产,如何对这种“虚拟主体”进行内部审计,加强对这种审计线索电子化或无书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审计,是新时期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的挑战。另外,我们还应看到网络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在缩短地区、时间差异,给人类社会带来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包括金融混乱的风险、经济危机、脆弱的社会结构和政府自主权的丧失以及分配不公平的进一步扩大,由此会加剧社会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我们既要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正确理解知识的内涵,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审计观,辩证地看待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既要继承和发展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一些知识、方法和理论的研究,又要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大对智力资产、虚拟资产、公益资产等的审计创新工作的力度。

(二)掌握先进技术与手段,加大审计信息的了解和反馈工作力度。知识经济是一个多元经济,审计的内容也是一个多元的内容。知识的商品化、产业化、信息化,使电脑管理、网络管理在知识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面对电子货币、电子邮件及“虚拟公司”,审计提供的信息也由以前单一的财务信息转向非财务的、非经济的,甚至是物质和精神层上的信息。在这种不确定性信息因素增加的环境下,审计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扩展和延伸,无形之中加大了审计工作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依赖于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达的信息处理和传送系统,用系统论和信息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指导审计工作,加大对审计信息的了解和反馈工作力度,尤其是对一些经营业绩信息、前瞻性信息、背景信息、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的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经验,更好地发挥审计作用。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范围扩展到风险管理领域,直接导致审计工作量的加大,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使原有的现场审计、手工审计已很难在成本效益原则下适应内部审计的这一新发展,因此,审计技术的改变是内部审计是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

(三)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作弊由手工操作变成了由机器完成,而且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己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舞弊更具有隐蔽性,没有相应知识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很难完成审计任务的。由此如何识别和评价这些新的内部控制制度,防止和发现舞弊,是对审计人员素质的一种挑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获取新技术、手段、方法的能力。我国现已加入wto,经济将全面融入国际大潮,各个领域在网络经济时代同发达国家间的相互交流与发展的机会将会更多,挑战和风险也将增大。因此,新形势下的审计人员除具备传统业务知识外,还要掌握其他技能,如:不仅要能熟练掌握操作电脑的技能,还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以适应电子商务等网络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有较强的检索信息能力,而且要有将各类知识信息进行新的组合创造出新方法、新思路、提出新创意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丰富知识,尤其要充实金融、法律、计算机等相关知识,能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为决策者及时提供所需信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提高管理技术,改变内部审计工作方法。由于信息需求快捷的特点,使即时审计方法倍受重视。在知识企业中,产品更新快,科技信息和管理信息传递快,内部审计将更加侧重于事前、事中审计,传统的事后审计方法已难适应审计发展要求。内审人员的才智,经验和技巧应能适应企业特殊的经营控制需要,要使用各种适时审计方法对企业采购、生产、广告,开发,环境等活动进行审计。通过提供目标分析、评价、建议以及所查活动提出中肯意见,达到改善企业获利能力和更有效实现本企业的预定目标的目的。知识经济管理加强,使分析方法和协调方法大行其道。在对知识资源管理中,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并重,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方法并用,企业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内部审计人员在一个充满个人矛盾的环境中,除了自身声望与正直外,还需得到上司、被审人员的信赖,协调方法尤显重要。在审计工作中,要求内审人员运用交际技巧,处理好与被审人员的关系,使被审人认识到审计是一种帮助,而不是一种威胁。同时,内审人员将利用本身对知识资源相关信息的洞察力,运用分析方法,了解其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做出审计判断,为企业管理高层对知识资源的积累、取得及使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五)重视审计工作,优化内部审计工作环境。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加上社会与政府监督体系完善,通过内部审计监督,健全内控制度,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信誉已成为企业家的共识。股东及经营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的重视,将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地位。现代企业汇集了众多高素质员工,在这种环境中,担任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审人员,必然要在思想、业务素质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在思想素质方面,除了要求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为人正直、有责任感以外,更要有优先为他人服务的观念,自身要有良好的声望。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内审人员有深厚的会计审计知识,有经营管理、法律、计算机、语言等综合知识,还要有与人交流的技巧,具备与被审人员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在招聘、选择内审人员时,要有一套严格的考核标准和任职条件规定,同时,为确保内审人员是高素质群体,企业将建立严格的培训、继续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李林霞.试析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沈阳大学学报,2004,(1).

[2]曾晓刚.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职能[j].经济论坛,2004,(2).

[3]徐慧.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5).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5

(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资本为主,无形资产为第一生产要素

在知识经济时代最重大、最根本的变革是发生了资本革命,资本让位于知识,知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知识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财富”,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基本理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消耗知识资本为主。企业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知识资本的竞争。知识资本就是无形资产的总和。所以,企业=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知识经济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生产要素,而不是主要依赖于土地、石油、矿产等自然资源。一切高新技术实际上都是高新知识的凝结。一切发展都以知识为基础,一切财富的核心都是知识的结晶,知识已成为决定生产力、竞争力、经济成就的关键因素。无形资产价值的重要性也将引起社会价值的变化。

(二)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资为主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主,即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将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知识资本的首要地位,提高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知识超过了传统的资本与劳动力这两大要素的地位,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无形资产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大,除了原有的商标、专利权、版权、计算机软件等,还包括许多不可辨认的难以确定的无形资产,如公司声誉、管理能力等,而且后者在快速增长。知识经济使企业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三)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的重点由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

近30年来,第三产业革命浪潮飞速发展,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中知识经济的贡献,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0%,有的国家和地区甚至达到70%以上。1995年美国很多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高达50——60%,世界第一品牌——可口可乐的价值高达479.78亿美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正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与市场价值的主要动力。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进而要求审计监督要加强对无形资产的审计,扩大审计的范围,逐步将审计的重点从有形资产转向无形资产。通过审计重点的转移,为国家宏观调控及时提供这方面的信息,也促使企业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通过审计重点的转移,加大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审计监督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提高其技术含量,尽快完成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通过审计监督的重点转移,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促进其迅速成长和发展。

二、人力资源审计是知识经济时代呈现的又一大特征

三、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必将被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审计技术所代替

知识经济是信息经济,是网络经济。网络化的发展,使人类穿越时间和空间进行通信的能力显著提高。经济活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使其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媒体世界,出现了各种虚拟实体,如:虚拟公司、虚拟商店以及远距离的多主体的虚拟合作等。国际互联网将推倒横在供应商、顾客、姻亲集团和竞争者之间的高墙,将使企业组织微型化、经济活动整合化、管理结构内中层层次作用弱化等。这就要求审计方式向网上转化,使就地审计的范围逐渐缩小。网上审计使主体和客体只需在约定的时间见面,从而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网上审计可变事后审计而为事前、事中、事后紧密结合为一体的审计方式,大大增强了审计的及时性。事后审计将逐步被实时审计所代替,否则将事过境迁,无案可查。面对无书面记录的经济业务,审计的重点必将由原来对审计线索的审核与查找,转向对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等。

四、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审计将跨越国界,实现审计的国际化,组建社会审计的跨国公司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6

(一)知识经济对审计线索的影响

审计线索对审计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正是通过跟踪审计线索,审核有关经济业务和收集审计证据的。而审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收集、鉴定和综合运用审计证据的过程。在传统商务活动过程中,每笔交易都有一个完整的审计线索,交易的每一环节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审计线索十分清楚。审计人员可以从原始单据开始,对交易事项进行追踪,一直到报表为止;也可以从报表开始,追根寻源,一直追溯到原始单据,从而形成了顺查、逆查等审计方法。但是,实现电子商务以后,传统的单据没有了,纸质记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存有数据处理资料的磁盘、磁带、光盘等,这些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信息是机器可读的,它们不再是肉眼所能直接识别的了。此外,原始单据进入计算机以后,中间的交易处理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传统的审计线索在这里中断、消失了,传统的审计方法,有的已不再适用了。审计线索的肉眼不可见性,一方面增加了审计调查取证的难度,另一方面也从心理上给审计人员造成了压力。

(二)知识经济对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影响

审计内容范围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原有审计中,审计范围要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和审计目标来确定,总的看来,审计范围比较狭窄、封闭。而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宽阔开放的系统,会计信息处理处于一个开放的空间范围,涉及到交易关联方的各个方面;同时,由于其资源的共享性,能访问会计信息以及接触会计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个网络用户,当然,对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网络用户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户,出于不同的动机,可能采取恶意操作行为,增加了网上行为的控制难度。因此,承担不真实以及非法数据的责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审单位,交易双方以及相关的社会公众都将被列入审计范围。总之,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任何一项审计业务,都是建立在互连网平台上的,审计活动面向网络。可见,网络审计的范围已被大大拓宽。

(三)知识经济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实现网络审计以后,由于审计线索、内部控制、审计内容、审计方法与技术等的改变,决定了对审计人员要求的提高。不懂得计算机的审计人员,会因为审计线索的改变而无法跟踪审计,会因为不懂得网络审计的特点和风险而不能审查和评价其内部控制,会因为不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而无法对电子商务活动进行审计。实现电子商务以后,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基于一定的计算机技能、网络知识和完备的审计理论等多方面的综合运用,这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审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商务知识与技能。只有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满足网络审计工作的需要。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审计对策

面对知识经济的巨大冲击,我们应当组织力量对未来审计进行研究,寻求对策,迎接挑战。

(一)针对“无纸化”,为了解决审计线索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审计计算机会计系统,应注意下列问题:(1)在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必须提出审计要求,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数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留;(2)审计人员可利用计算机方便地获取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文件,通过必要的数据转换,使其成为审计人员可识别的数据文件形式,再进行各种数据的重新组合和处理,以达到审计目的;(3)借助于最新研究开发的跟踪软件等。

(二)由于网络审计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因而要做到以下几点:1、对于审计内容,注意原有审计业务的深度发展,考虑更深层次的审计要求,如无形资产的计算机软件的审计等。2、注意对系统的审计,尤其要考虑以下事项:(1)审查和检测系统程序;(2)审查系统本身是否合规合法;(3)对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4)审查是否健全了机房管理制度。3、由于网络中更多公众的参与,还应关注相关公众的审计。

(三)针对网络审计对人才的挑战,一般可以尝试以下解决方法:(1)系统学习审计风险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新的审计方法。重视从审计立项到审计结论的每一个步骤,并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使每一个环节的风险减少到最低程度。(2)更新审计监督观念。入世后,审计监督的重点应从有形资产审计转移到无形资产审计,重视管理方面和社会效益的审计,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的审计,并促使其快速成长。(3)树立竞争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条件下,科学信息化技术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强,应提高审计人员对信息经济的认识,树立面向经济的竞争观念改革教育和培训模式,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未来知识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培养面向知识经济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建立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模式,用新的方式、新的观念,全方位的培养和选拔人才。推行素质教育,实施终身教育;改革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教研结合,学研结合,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一流水平的审计人才。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7

王霞

(山东亚特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250011)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审计事项更是呈现出多样复杂的情

况,审计人员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审计工作难度不断加大,

这无形中就对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审计人员能否胜任审计工作的关键,提升审计人

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改善审计职业判断绩效,提高审计职业判断的

质量,才能够独立、公正、客观的对所审计的事项发表合理审计意

见,这样既利于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转和有利于提高审计行业的信誉,

也有利于提升审计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

一、影响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形成的因素

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以主观为主的思维形式,受审计人员的

专业知识,工作学习经历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同时,还受外部各因

素的影响,如审计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的可靠性,可行性,数量性,

被审计单位的配合度等。

(一)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积累

审计人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是会计和与

其相关的知识,主要是审计,会计,资产评估等;二是国家政策和

法律知识,主要是税法,经济法,公司法等;三是相关的管理知识,

主要是组织学,经济学,营销学等;四是网络技术知识,主要是信

息系统管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运用等。审计人员不

仅对以上学科知识要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要能正确运用各

学科知识进行审计职业判断,把所学的各方面知识恰当的运用到审

计工作中。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把理论知

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审计人员在结束了学校的专业学习之后,工

作中还必须进行后续教育,培训学习,吸取更多的新知识,更新自

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不仅要持续学习书本上的审计理论知识,还要

向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学习审计判断的技巧,从而形成较好的审计

思维能力和审计程序方法。

(二)审计人员工作学习的经历

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平时的审计工

作中逐步培养和积累起来的。深厚的专业知识必须通过工作实践来

进行验证,而且通过实践学习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经验知识技能,

可以锻炼审计人员的专业逻辑思维能力,保持职业谨慎的意识。

(三)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审计工作不是一个简单判断对错的工作,它受审计人员主观思

维的影响,而审计人员又会受客观环境中各种利益的诱惑,这就明

确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具体要求有

以下几方面:一是职业敏感度和洞察力,面对同样的审计事项内容,

不同的审计人员提出的观点意见有较大差别,能迅速发现其中关键

问题所在的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度是长期工作实践的积累和专业知

识的掌握。二是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审计工作中对审计事项的判断

不是简单的分析判断,它不仅需要分析微观层面的问题,还需要从

宏观层面对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分析这些不足产生的后果以及找

出其相应的解决对策,熟悉审计对象业务运行情况,了解被审计单

位所处行业的特征。三是沟通交流能力,审计人员不仅要与被审计

单位打交道,还要与专家、委托人以及各相关部门的人员打交道,

以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困难和审计风险,一名优秀的审计

人员会根据不同的问题,决定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何人沟通交流,

以保证沟通的及时有效。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审计人员拥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强

烈的敬业精神,诚信审计,做到廉洁从审,只有审计人员具备了良

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也才能保证最后的审计

质量。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诚实的品德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能使审计人

员在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确保审计质量,同

时规避审计风险,恰当合理地做出审计职业判断。

二、提升我国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由于审计工作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的

认同度有较大的区别,这直接影响到审计结论的质量,因此,我们

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做出正确合理的审

计职业判断。为此,审计人员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审计是一个综合性

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审计人员要熟悉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还要

具备审计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一定水平的理解力、分析的能力和

判断力。同时还要能准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对审计对象做

出客观公正的审计判断。专业知识可以指导新审计程序的开拓,加

强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审计理论和实践方法融会贯通的

目的,从而增强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代社会信息量大、知

识更新快,更加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尽快实现知识更新换代,

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以达到一专多能、精益求精的

要求,以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水平在一定程度

上决定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培养高尚的

思想觉悟,品德修养和廉洁自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性,自

觉地排除外界干扰和诱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客观公正地作出

审计结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职业道德是

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包括审计

人员在执业时体现出来的职业品德和职业责任感等,具有良好的职

业道德的审计人员在执业时会诚实、公正和客观,合理地约束自己

的行为,恰当地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三是加强正确的审计职业判断意识培养。应有的职业谨慎、准

确的职业理解力和适度的职业成就感,都有利于审计人员提高职业

判断的正确率。审计人员要锤炼良好的职业品质,要积极树立强烈

的敬业精神、进取心和使命感、责任感。良好的职业判断意识能帮

助审计人员快速引起职业警觉,而且做出准确的判断并直接切入审

计重点、难点和疑点,选择适当的审计方法,敏锐的扑捉相关审计

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审计风险,最后做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

四是培养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

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国家审计,提高审计人员的创

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样是审计事业发展的保障。随着审计理论不断

丰富,审计领域不断拓宽,审计人员应该不断探究出新的审计方法

创造新的审计模式,做出恰当的创新审计报告。记得有一位伟人曾

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在从事具体审计工作时,审计

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要大胆联想、大胆质疑,从多角度

思考问题,要通过审计从无数的财务资料、业务资料中进行深入的

研究分析,从而揭露问题。所以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多培

养联想和想象意识,从所撑握的资料中联想到与之有财务关系的审

计事项,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审计监督。

五是牢固掌握审计准则,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审计技术和实务经

验。无论是国家审计准则还是地方独立审计准则,都要求审计人员

在进行审计专业判断的时候要以审计准则为依据。但随着市场经济

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原有的审计准则也

随之不断更新和完善。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应保持和改善执业所需的

专业知识技能,及时了解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方法、新问题、新技术

以及审计的发展新动态,熟练掌握最新审计准则,这样在进行专业

判断时就能得心应手,尽量避免审计判断失误。不仅要加强学习国

内最新的审计准则,还要整体把握国际审计准则框架,全面思考国

际审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以符合国际先进标准,到达国际领先水

平。

三、结束语

作为新时期的审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样既可

帮助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快速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着

眼点,从而更加准确迅速地处理问题,也有利于审计人员选择合适

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及时发现所面临的固有风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8

近年来,各级审计机关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兴审”战略,切实加强审计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基层审计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基层审计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基层审计人员的情况看,干部普遍存在“单一型”、“一般型”的人才,而“复合型”、“拔尖型”的人才相对较少。既精通审计法律法规、又精通财务核算方法,既会审计纸质账务、又会审计会计电算账簿的审计人员不多;有些审计人员法律素质、查账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培训效果不明显。由于受工作、经费、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基层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基本上处于滞后状况,教育培训的方法单一,不够灵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实际效果不明显。由于基层审计机关的学习、培训的形式多数是集中上课辅导,而且讲课时间短,内容多,满堂灌,干部即使参加学习也因为记不住、赶不上、事情多而未能专心听讲,影响学习质量,出现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培训收效不明显的情况,甚至部分干部产生了怕学、厌学的情绪,最终达不到教育培训的目的,收不到提高素质的效果。

(二)教育培训内容不系统。目前,干部培训的内容都是用啥学啥,考什么学什么,知识零散,忽视了审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大多数审计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学习培训,对新的审计法律法规不能完全掌握,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实践中也不能自觉地加以运用。近年来,审计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规范化、专业化,知识培训也越来越专业化,而基层审计人员岗位变动频繁,有的同志即使参加了一期培训,也会因为岗位变动不从事这项工作而很快忘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不上,所谓“学而不习,习又不行”。即使是在某一业务岗位上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也存在只懂本岗位知识,对其他部门的知识则不知道的情况。对于这些人员一旦岗位轮换,就会出现知识缺乏,工作脱节的现象。

(三)教育培训缺乏约束激励机制。基层审计机关普遍存在审计任务是“硬任务”,教育培训是“软指标”的现象,培训的各项激励约束机制在目前的审计教育培训工作中并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再加上培训考核、评比制度的不完善,自教自学的培训方法,使教与学两方面都没有较大的压力和动力。审计干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内动力不足。部分干部一天到晚工作生活忙忙碌碌,加班加点,抱怨工作压力大,家庭事务多,没有时间“充电”;一些审计干部认为当前所处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不高,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另一些年龄稍大的干部认为自己“船到码头,车到站”,学与不学一个样;还有些人平时松松垮垮不学习,考试时手忙脚乱靠作弊;而长期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的机会少,审计业务知识薄弱,想学业务没机会,即使学到知识也没机会实践,时间一长也容易忘记,因而也缺少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解决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随着科技手段在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对审计干部使用微机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广大审计干部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在岗学习,这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一条最广泛、最经常、最有效的学习途径,是审计干部终身学习的主渠道。要逐步形成干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教育、培训途径,鼓励干部在职、在岗学习,从而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二)转变学习方式。各级审计教育培训部门和广大审计干部要转变学习方式,将依赖型学习向自主型学习转变;将“依赖培训,依赖领导”学习转向自觉学习和创造性地学习转变;将知识型学习向智力型学习转变;将重知识、轻能力的传统学习向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智力开发转变;由封闭型学习向开放型学习转变,形成面向社会、面向工作、面向实践的多层次全方位开放式学习的局面。

(三)做到四个保证。审计教育培训应在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上下功夫,使审计培训形成一个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科学规范的完整体系。

1、保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教育培训目标和详细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搞好教育培训的基础。提出的培训目标要切实可行,量力而行,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也不能无轻无重,胡子眉毛一把抓。学习计划要科学合理,要了解和掌握现有人员的知识状况,要知道他们缺什么,最需要培训哪方面的知识,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目标、计划一旦制定,就要坚决贯彻落实,丝毫不能放松。

2、保证有严格健全的机制。审计教育培训作为对人才的培训,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政策措施加以保证。基层审计机关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对参加并通过高级审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以及在业务大比武中取得名次的人员进行奖励。还可以把脱产学习作为对优秀审计人员的一种奖励。因为脱产学习既是学习,也是休养,能激发人员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让大家感到有知识就有力量,学习就有前途。

3、保证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教育培训应多采用举办中长期学习班、培训班的方式。这样,能使参加学习的人员摆脱工作和家庭的困扰、坐得住,静下心,安心学习,系统学习。积极依托高等院校、审计培训中心,按比例地、定期地分批、分类组织基层审计人员参加教育培训。要使基层一线的业务精英享有参加高层次、高质量的培训学习的机会。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9

关键词:知识经济;审计影响;对策

一、知识经济及其特征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等物质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生产和劳动的主要对象由物质资源演化为信息、技术和知识,其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中以智力资源,知识产权为第一要素,对自然资源通过知识和智力进行科学、合理、综合和高效地配置。知识经济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来取代已经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

(二)知识经济是无形经济

无形经济是与有形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有形经济从本质上看是物质经济,即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处理物质资源,而无形经济则是以处理无形经济资源为主。该现象的出现与无形资产在社会资产总量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有直接关系。

(三)知识经济是智能经济

知识经济时代对智力的要求比任何经济时代都高。高新技术成果大量问世、专利发明的增加、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开发和更新换代、咨询服务业的发展、教育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都是智能经济的重要体现。智能经济还要求人们不断改变思维模式,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充分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四)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据报道,自从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世纪,甚至超过了过去几百年的总和。知识创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教育创新是以创新经济为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又一重要特征。

二、知识经济对审计的影响

(一)对审计目标的影响

审计目标是审计行为的出发点,是审计活动要达到的境地,一切与审计活动相关的环境变化都对其目标产生一定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目标不仅要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也要维护相关主体和社会利益。因此审计目标将不再局限于物质资本要素所有者,而应定位于整个社会。如对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状况、顾客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环境保护等发表意见,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管理审计意见。对社会责任履行现状的审计也必将成为审计的目标之一。

(二)对审计假设的影响

审计假设是未开展审计实践,进行审计理论研究所设立的前提条件或先决条件。审计假设的许多支撑点要以会计假设为参考,因此,知识经济下随着会计假设的显著变化和审计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假设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的内部制度局限性假设、内控有效性假设、错误与舞弊存在性假设等内容的基础上,还应增加可验证性假设、审计可信赖假设、无反证判定合理假设、经济责任关系假设、审计对象可证实性假设、审计职能假设、会计资料判断假设等内容。

(三)对审计方式的影响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实体的出现,使得经济贸易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并且使无派化贸易成为现实,对这种审计线索,电子化或无书面记录经济及网上的虚拟企业如何审计,是新世纪审计工作需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电子商务模式的改变,也将引起对审计内容、审计风险等的影响,审计的基本职能并未改变,审计的内容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特点及其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内容必须包括对电子商务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以证实其对交易事项的处理是否真实合法及安全可靠。

(五)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从审计工作角度看,电子商务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越大,在检查风险既定的情况下,审计风险也越大。电子商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由于许多不相容的职责相对集中,加大了舞弊风险;电子商务系统在处理具体事项时可能缺乏主观逻辑判断易导致对错误的处理具有重复性和连续性,计算机“病毒”或“黑客”可能使系统遭到破坏。由于上述风险的产生,使得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加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六)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

电子商务使得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方法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以往审计工作中建立起的一系列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完全适用于变化了的情况,需要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如对电子商务审计人员的一般要求,有电子商务事前审计准则、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可靠的评价标准、电子商务系统内部控制准则等。

三、知识经济与审计应对

(一)一般对策

1、审计方式上,由传统的定期审计向在线审计转变。在网络世界里,网络社会的虚拟企业买卖的时间有很大程度的确定性、伸缩性和随机性。故虚拟企业的快速结合和解散,要求审计工作必须随时随地地进行,即时提供审计信息,而不能按照传统的审计工作要求,定期提供审计信息。因此,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事后审计与就地审计方式逐步的消失,审计工作将采取在线实时审计方式,这将极大地提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2、审计内容上,应注重系统安全保密措施,管理制度的健全和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审计人员着重关注以下方面:系统的功能是否恰当完备,能否满足于电子商务活动的需要,系统的数据流程、处理方法是否符合有关的法律法规,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审计程序控制,以防止错误或舞弊,系统是否保留了充分的审计线索,保证系统的可审性,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保证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

3、审计领域上,知识经济的来临,网络财务、电子商务的出现,使我国审计冲破旧有模式进入新的领域扩展。(1)审计目标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新领域扩展。随着知识经济在广度、深度的进一步发展,对审计目标必然是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财政财务合规合法,“3e”审计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审计的要求,必然提高审计目标层次,开展风险性审计、可持续性审计、创新审计和宏观审计以及环保审计等。(2)审计的服务对象由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转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作为一种新的核心资产,其地位日趋上升。会计对人力资源、知识产权、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势必拉动审计的重点,由物质经济下重视存货等的审计向重视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的审计改变。(3)国家审计的业务范围由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逐渐向审计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转变。知识经济时代,审计目标不再局限于企业,而应定位于整个社会,即审计的范围由单纯的财务工作扩大到非财务工作方面,包括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流通等。(4)国家审计的主要内容和审计财务,财政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转变为确认其真实性的基础上,其管理绩效,即由财务合法型审计转向管理效益型审计。国家审计一方面放弃非国民经济命脉部门和行业的审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资源对国家控股及大量非关键国有企业进行审计,从而实现国家审计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与使用,将有效的国家审计资源投入到财政、金融社会保障和重点国有企业上来。(5)国家审计的主要业务由传统的审计逐渐向“保证服务”发展。保证服务是着眼于2l世纪信息社会的一项新型的Cpa业务,旨在提高有助于决策信息的质量和其连贯性独立的职业。保证业务不限制服务的信息类型,它可以是财务的、直接的、内部的,也可以是非财务的、间接的、外部的,既可以着眼于过去事项,也可以服务于未来决策,保证业务可以提供老年“保健”目标,健康保健目标、评价电子商务、评价业务考核等服务项目和内容。

(二)具体对策

1、加强计算机操作监控,充分发挥网上监督优势。加强计算机的软硬件管理,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理分工,严格把输入数据的入关,审计机关的修改关来防止无意或有意差错和有意舞弊行为的发生。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时,预先在系统软件内设置各种处理故障以及错误的控制,避免不真实会计信息流入会计信息中心系统,必须加强数据控制和程序控制,保证任何情况下的数据不丢失,不损毁、不泄露、不被非法侵入和修改、不被病毒感染。建立数据备份制度,一旦系统遭到破坏干扰,并能够迅速恢复到系统原有的状态。及时进行计算机病毒的检测和消除,以及采用“防火墙”技术来有效降低风险。

2、迅速建立国家、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安全审计体系。其中国家机关应依据国家法律,特别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各种安全技术要求,对区域网上企业信息安全实施年审制。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防止会计信息系统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应建立起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监督的内部制度。

3、服务化、远程化对审计内容,审计技术等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重构。首先,有必要对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网络的开发进行事前事中控制的审计;其次,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与控制的审计。

(三)不断加强“人、法、技”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

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是一种知识化的审计,知识含量将成为决定审计效率和政策的关键性因素。要求审计队伍重视知识的积累与更新,依靠知识、学习和能力及效率做好审计工作。

1、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意识。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谁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科技,谁就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掌握了主动权。然而,目前一些审计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相对滞后,应迅速提高审计人员对知识经济的认识,增加紧迫感和危机感,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否则他就没有发展潜力,就不能适应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审计人员决不能墨守成规,拘泥于以往积累的经验,要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强化业务学习,培养驾驭审计工作的能力。知识经济对审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更繁重了。为了使审计人员能更好地胜任审计工作,搞好在职干部培训已刻不容缓。利用多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培训,建立常规培训和后续教育制度,改善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开展知识经济讲座以及新政策、新法规、新会计制度培训。为了搞好公交、外贸、基建、行政等不同行业的审计,也可举办相关专业培训。

3、强化现代技术知识的学习,适应工作审计现代化。当前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部门已普遍运用,而审计部门仍停留下手工查账上,手段落后,效率低下。对广大审计人员进行新的审计技能和方法,包括计算机原理应用的培训。审计人员通过学习,不仅会应用计算机,而且会计算机的研制和开发,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4、完善用人制度,优化审计干部队伍。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结构,审计部门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和规范审计人员的录用、辞退和奖励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考核制度,加大干部轮流岗位的工作力度。通过建设一支廉洁、勤劳、高效的审计队伍,去更好完成知识经济所赋予我们更加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刘中华等.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2、耿建等.审计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陈国辉等.基础会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4、冯海龙.新经济影响审计发展的动因及审计发展趋势[J].当代审计,2002(2).

5、冯冲等.知识经济条件下审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审计,2002(4).

6、刘家义.全面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J].中国审计报,2004(7).

审计方面的知识篇10

【摘要】本文搜集整理了国外的相关文献,着重回顾与总结了审计师执业素质及其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经济利益等方面的因素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此领域可深入研究的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期对提高我国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质量和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有所借鉴。

随着各国关于持续经营审计准则的颁布,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引起了国内外审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是指审计师进行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过程和最终做出的判断结果与一定标准的相符程度。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判断并最终出具审计报告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质量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审计师作为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主体,对提高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研究内容回顾

(一)审计师的执业素质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

审计师的执业素质不仅包含知识结构、经验等可以直接观察到的信息,还包含了记忆、技能等一些不易直接观察、但却对审计判断质量起重要作用的部分。

1.知识结构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审计师要想做出高质量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不仅要掌握审计领域的知识,还应掌握被审单位所属行业的相关知识和其他一切有利于做出高质量审计判断的知识。Biggs通过与一些审计师的面谈,他发现与客户相关的知识对审计师进行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有着重要作用,如客户管理水平、所处行业特点以及影响客户财务状况的国内外事件等。thibodeau(2003)的研究提供了有关审计业务知识管理的证据。他认为,拥有金融服务行业知识的审计师,在执行贷款信用复核时,能够更好地评价债务人的财务生存能力。相反,专审其他行业(如,制造业)的审计师,在评价公司的财务生存能力时就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还表明,贷款信用复核任务的知识能够在审计业务和行业背景之间相互传递,以帮助审计师提高其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质量。abu-musa(2004)在研究电子商务给传统的审计职业提出的挑战时认为,审计师在进行持续经营假设判断时,仅掌握有关审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电子商务行业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理解电子技术的使用是如何影响审计程序的。

2.经验

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是一项非结构化和信息高度集中的专业判断,审计师要做出合适的审计判断则需要大量的经验(Ho,1994)。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判断质量也会不断提高。有经验的审计师比没有经验的审计师在信息的利用方式和效率上的不同,导致了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差异。Ho(1994)发现,当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公司倾向于提供不明确或模棱两可的信息,这更增加了持续经营审计的困难性。因此,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他的研究还证明,当面临同一个问题公司时,具有不同经验水平的审计师,做出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存在显著差异。Shelton(1999)通过实验证明,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无关信息对高级审计师判断的有效性具有稀释效应,而对有经验的审计经理和合伙人的判断却没有影响。

3.记忆

好的记忆可以被认为是做出正确判断的必要条件。Chow(1987)认为,由于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因此,审计师无法在执行其他任务的同时做出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而只能将有关信息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当要做判断时,再从长期记忆中搜寻相关的信息。Rau和moser(1999)在研究中提到,高级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误差似乎是由偏误的记忆造成的。因此,采用一个外部记忆辅助工具有助于减少审计师对长期记忆的依赖,从而减少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的偏误。然而,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如Shedler和manis(1986)指出现有记忆和判断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判断是基于记忆的。他们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审计师的判断偏误无法通过记忆得到减轻。

4.技能

技能是指人们掌握和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对于审计师来说,要对客户的持续经营进行审计并做出判断就必须掌握持续经营审计的专门技能。Deangelo(1984b)以及Citron和taffler(1992)都认为,审计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发现客户持续经营能力存在的问题,做出的审计判断才有价值。paul和Hooi(1993)在他们早期的研究中提到,缺乏专业技能是公司破产和审计师持续经营判断之间弱相关性的原因。

因此,审计师除具备良好的审计知识以外,必须具备与被审单位相关的行业知识,以及诸如金融、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多学科知识,才能胜任当今的持续经营审计。多种基于新手与专家的比较,证实了经验对持续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相关信息在记忆中的长期贮存,或者通过审计师的大脑记忆,或者辅以外部工具的辅助记忆,对提高审计师的判断质量至关重要。技能是审计师应具备的基本执业素质,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师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二)审计风险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

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审计师在进行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时,会面临来自被审计单位和第三方利益者等的压力以及诉讼、丧失声誉和失去客户等风险。预期的风险因素如丧失客户、与客户关系恶化或是投资者诉讼等都会影响审计师出具非标审计意见。Kida(1980)和mutchler(1984)认为,一方面,审计师如果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将会面临失去客户的风险;另一方面,无法辨别出公司的持续经营问题,将会使审计师面临第三方利益相关者的诉讼并丧失声誉。KrishnanJagan和KrishnanJayanthi(1996)以及emiliano等(2004)都持有相类似的观点。另外,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还与自我实现预期效应有关(tucker等,2003)。Venuti(2004)发现,由于害怕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会加速已处于困境公司的破产,降低债权人给予公司贷款的意愿,或是增加公司的诉讼,因此,审计师不得不面临两难选择:是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报告而面临增加处于财务困境公司的破产风险,还是不出具这样的报告而面临公司利益相关者诉讼的风险。然而,有学者则持有相反的观点,如Citron和taffler(1992)的研究没有发现自我实现预期效应(theSelf-fulfillingprophecyeffect)与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有关联。

(三)经济利益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

审计师对客户进行持续经营审计,到最终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将会面临各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一些学者认为,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经济刺激是从审计业务中可获得的经济报酬等,这些经济因素会影响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Carcello等(2000)研究了审计师持续经营判断是否会受到与审计师损失函数(LossFunction)相关的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如预期的审计费用、审计师与客户的合作期、近期的审计诉讼、客户的丧失等。他们认为,近期审计客户的丧失似乎会缓解审计师出具持续经营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越高,审计师披露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意愿越低。然而,也有学者并不认为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与审计师所面临的经济利益因素有关。如Louwers(1998)指出,由于审计师仅仅关注客户的财务状况,因此,没有证据表明,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会受到与审计师损失函数相关的经济因素的影响。Vanstraelen(2002)在其研究中也未发现:审计师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会受到审计师和客户合作时间的长短、审计师任期和审计意见类型的显著影响。另外,会计师事务所适当的经济激励也会激发审计师通过提高工作努力程度来改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质量。wallman(1996)发现,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正在建立报酬激励机制来减少合伙人对某些客户的依赖程度,提高他们在持续经营审计判断中的独立性和质量。然而,Carcello等(2000)的研究表明,真正的持续经营审计报告决策不受合伙人报酬计划的直接影响。

二、研究方法的分析

从所收集的文献可以发现,国外学者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首先,由于审计师的知识、经验、记忆和技能都属于认知科学的领域,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多采用专家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或实验研究的方法。Biggs(1993)采用专家访谈的方法,研究审计师应该拥有并使用三种知识:财务知识、事项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他通过面对面和电话等方式,对一些持续经营审计方面的专家――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或经理进行了访谈,发现他们根据财务指标初步判断公司存在持续经营问题后,会利用有关的事项知识和程序知识来减轻或明确他们的判断。Ho(1994)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有经验和没有经验的审计师对同一个问题公司,做出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不一致性。他从四个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选取了156名审计师作为实验对象,其中114名审计师是在参加培训课程时接受该项实验,而另外42名有经验的经理和合伙人是由研究者直接与其接触。在实验中,笔者给每个实验对象同一案例公司,让他们对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判断。实验结果表明,两组审计师做出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明显不同,并且有经验的审计师更偏好于做出更积极的持续经营审计判断。另外,Rau、moser(1999)和thibodeau(2003)在做相关研究时,也采用了实验研究的方法。

其次,在研究审计风险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时,国外学者一般采用非实验的研究方法: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提出假设,建立相关模型,从现有的数据库或公开资料中选取一定的样本,采用描述性统计或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对这些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果。KrishnanJagan和KrishnanJayanthi(1996)在研究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时,采用了现有统计数据分析方法。他们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建立了模型,选取了1986年到1988年CRSp数据库中的1837家公司作为样本公司,对这些样本公司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诉讼风险、丧失声誉的风险和丧失审计业务的风险是审计师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Vanstraelen(1995)选取了1992-1996年间的392家破产公司、392家存在财务困境但没有破产的公司和392家不存在财务困境也没有破产的公司为样本,采用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等分析方法,检验了在一个受诉讼限制的经济环境(比利时)中,审计师所面临的经济刺激与出具的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另外,Louwers(1998)、Carcello等(2000)和tucker等(2003)在做相关研究的时候都采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

三、总结与建议

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有关审计师方面的影响因素更是受到极大的关注。在我国,从1999年第一次颁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7号――持续经营》、2003年进行修订,到2006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4号――持续经营》的出台,持续经营审计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方的关注。但是,对影响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审计师方面因素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如王守江(1999)“对客户持续经营能力发表意见,审计师必须具有很好的业务素质”;秦荣生(2003)“由于存在‘自我实现预测效果’,所以,审计师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应谨慎措词”等。因此,国外在此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值得借鉴,这也正是本文的初衷。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一是审计师是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主体,其执业素质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质量的影响重大。因此,国内可以进一步研究各种执业素质是如何影响判断质量的;同时,审计师应该加强各项执业素质的学习,提高自身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能力。二是随着审计服务的市场化,审计师进行持续经营审计时,越来越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学者们应该通过实证研究的手段深入分析我国审计师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经济利益对持续经营审计判断的影响,使得审计师能从本质上防范这些风险,从而提高他们的独立性和判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