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十篇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十篇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1:18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量化管理;考核;手术室

手术室工作有其特殊性,工作质量要求高,个人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科室的整体工作效果,给工作质量的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建立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实施量化管理,用数据对个人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充分调动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性,促进了手术室工作质量的提高,现介绍如下:

1手术室实行量化管理的必要性

我院为二甲医院,年手术量七百多例,其中急诊手术占的比例较高。最初在1997年―2002年实施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只考虑职称,存在吃“大锅饭”现象,导致护士的工作热情不高,积极性削弱。2003年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把岗位职责考虑进去,但这种分配方案表现出了工作质量、工作强度与绩效薪酬不成比例,仍然不理想。2009年初建立手术室护士的绩效考核标准,用数据客观地对个人的职称、工作量、完成质量等进行评价,并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充分调动了手术室护士的积极性。

2量化考核标准的制定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采取民主管理科室的方法,发动手术室全体人员进行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出能够反映每位护士绩效工资的计算标准,每月累积分法计算,参加当月所创绩效工资的分配。

3方法

手术室护士5人,学历:大专4人,本科1人;技术职称: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2人,其中护长不参与分值的统计,拿科室平均奖。绩效工资的组成分四大部分:工作量占40%,职称占30%,岗位占20%,其他占10%,四大部分的内容都进行了细化。

3.1建立量化考核的标准:按照各级人员职责,制定各岗位工作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以及相应责任,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提高认识,使护理人员不仅明白工作的内容,还要知道符合什么标准、承担什么责任,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好坏的依据。

3.2建立工作量计算标准:用电子表格(excel)按月份建立工作量记分表,由每台手术的巡回护士负责记录,登记详细的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工作量根据手术配合强度、手术时间长短、技术含量的高低分类计分,例如:门诊小手术计0.25分,剖宫产、阑尾切除等手术计0.5分,胆囊手术、结肠癌根治术等计1分……,分值要做到标准清晰。

3.3职称部分是根据职称及年资制定系数:工作2年内护士0.3,3-5年护士0.4,6年以上护士0.6,护师0.8,主管护师1.0。职称之间的奖金差距促使了护士积极参加在职教育及业务培训,努力去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参加职称的晋升考试,今年有2名护士也将取得护理本科学历。

3.4根据岗位部分设定分数:我院手术室是24小时值班制,按一次夜班1分,日班0.5分,一线班每班次0.5分,二线班每班次0.25分来设定。以前大家都不想上夜班,现在都不再有怨言,促进了科室的和谐发展。

3.5其他部分包含了奖励加分和扣分:参与科室管理、医院内授课、代表科室或医院参加竟赛等给予奖励加分。扣分是违反医院或科室规章制度;工作质量考核中护士长的检查、科室质控小组的检查及护理部各质控组的检查考核结果为依据。

4效果

4.1根据护长对手术病人的术后访视的信息反馈,护士的服务质量有很大提高,手术室护士能主动与病人沟通,病人进入手术间后情绪稳定,减轻了心理压力,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增加病人安全感,对护士的技术操作与服务态度感到满意。

4.2每月从考核结果中护士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激发了护士的学习热情,护士能够主动地完成工作,并积极配合急诊手术,自觉改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带动了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5体会

5.1现代管理中数据化管理是一个重要标志。量化管理是新形势下适应医疗改革推出的新的管理方式,手术室量化管理以数据说话,实施以来,不断完善适合手术室工作特点的细则,客观评价护士工作数量的多少、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从而能有效地规范护理行为,保证服务到位,提高护理质量。

5.2数量考核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质量考核体现了质量第一的主题,综合考核既全面客观、又公平公正,合理的奖金分配是调动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的重要手段。量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

参考文献

[1]代秋菊,张彦玲.手术室绩效薪酬分配方案探讨.医药世界.2007,9:147-148.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2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3

[关键词]运行病历;监管;病历档案;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53-03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响、切片的资料的总和(简称病案),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的记录。病历档案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提高、教学科研、医保支付、防范医疗纠纷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运行病历是患者在诊疗期间未整理归档的法律文件,是病历档案形成过程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某市医院运行住院病历检查发现的缺陷,进行分类汇总、分析评价,探讨改进的对策。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市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随机抽取的运行住院病历2721份。

1.2方法

按照《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住院病历质量评价标准(试行)》以及该院《关于住院病历书写的规定》等有关医疗、病历质量管理规定及考核评价标准,由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设计统一检查评价表格,组织病案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定期轮回深入住院临床科室,随机抽取各科运行住院病历的5%~10%进行质量检查,对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登记、分类汇总,及时告知责任医师、护士及时纠正,并以简报方式向全院通报,对存在质量缺陷较多的科室进行复查,监督整改情况。

2结果

2.1总体质量

2007年运行病历合格率为94.75%、运行病历甲级率为90.38%、运行病历缺陷率为16.33%,其中32份乙级病历。2008年运行病历总合格率为96.34%、运行病历甲级率93.99%、运行病历缺陷率为10.70%,其中20份乙级病历,见表1。

表12007~2008年总体质量(份)

2.2病历缺陷

本文根据病历档案形成过程的特性,将在运行病历缺陷分为:时效性缺陷、完整性缺陷、记录内容缺陷、诊断缺陷、医嘱缺陷、书写资格缺陷、知情同意缺陷、其他缺陷等类型,各类缺陷占总缺陷的比例和排名,见表2。

表2病历缺陷情况(例)

3分析

3.1时效性缺陷

由表2可知,本类缺陷占总缺陷的35.57%,居缺陷第1位。其中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日常病程记录、手术记录、阶段性小结、转科记录等66例,未在规定时间完成入院、首次病程记录23例,在规定时间内无上级医师查房记录11例,入院、病程、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上级医师未在规定时间内审核签名39例。该院开放1300多病床,设有30多个住院科室,年住院患者3万多人次,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但大多数科室医务人员能按时书写病历,这类缺陷发生在:儿a科、放疗科、内e科、综合a科、综合B科、外C科等小数科室的个别医师,主要原因是个别医师时责任心不强,诊疗制度落实不到位,病历书写时效性意识淡薄有关,如三级医师查房基本能得到较好的落实,但有的住院医师不及时书写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

3.2医嘱缺陷

本类缺陷占总缺陷15.72%,居缺陷第2位。医嘱无有处方权医师签名20例,涂改医嘱内容、重整不规范15例,已执行的医嘱无护士签名14例,医嘱开具与停止时间前后矛盾12例。该院是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对各级医护人员都有系统的培训制度和规范的诊疗制度,这类缺陷发生在产a科、外D科、综合a科等室科室的某几个医疗小组和护理单元医护人员,主要是因为个别医护人员对医疗工作缺乏认真和严谨态度,法律意识不强,未执行医嘱制度。

3.3记录内容和诊断缺陷

主要为现病史和既往史描述不详、主诉书写不规范、现病史内容与体格检查的体征矛盾、手术记录与麻醉记录记载的手术者不相同、抢救级别与抢救记录中描述达到的级别标准不符且未列出抢救人员名单、术前小结缺少拟实施手术的名称和方式,缺少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内容或鉴别诊断内容过于简单、诊断名称不规范、漏诊等。这两类缺陷主要发生在一些低年资医师,一方面是业务水平相对较低,需努力提高;另一方面是工作态度不够认真,如手术记录与麻醉记录记载的手术者不相同显然是不认真所致。

3.4完整性缺陷

主要为患者的一般情况缺项、内容填写不详细,入院和病程记录缺少页码,病历中缺少入院的常规检查,缺输血、月经婚育史,体格检查缺t、R、p、Bp等。这类缺陷均是医师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不够严谨,法律意识薄弱,认为这些是“小问题”不给予重视。

3.5书写资格缺陷

主要为入院记录、首次病情记录等由无处方权医师书写且无经治。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签名,手术记录由非手术者书写且无手术者签名。《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规定入院记录由经治医师书写;首次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书写;手术记录由手术者书写,特殊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第一助手书写时,应有术者签名。这类缺陷有些是由非日常时间入院的患者较多、做连台手术,工作繁忙,让试用期医师、非手术者书写而经治医师和值班医师、手术医师未及时审阅修改签名;一些是个别医师依法执业意识差,未按照《执业医师法》规范医疗行为。

3.6知情同意缺陷

住院须知、手术、输血、透析、化疗等同意书缺项、无患者或家属人签名,由非患者签名的知情同意书未说明签名者与患者的关系。这类缺陷主要是个别医师法律和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规定的诊疗程序有关。《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这类缺陷在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非同小可,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往往医疗单位处于被动局面。

3.7其他缺陷

由本科室检查的心电图无医师签名,存入病历中的外院检查报告单未有患者或其家属签名证明情况属实,医嘱单上患者姓名错误等。

4对策

4.1健全和完善医疗和病历档案质量管理体系

①医院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制订相关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评价标准、病案质量评价标准等制度。②由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医务部、护理部负责检查监督科室各项医疗制度的落实情况;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深入病房对运行病历进行质量监控,组织专家对医疗、病历质量进行考评,总结反馈,督促整改,实施奖惩措施。③各临床科室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医师和护士组成,科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科室的医疗、病历质量全面管理,组织质控小组人员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自查,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对缺陷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4.2定期检查及时反馈信息,监督整改

医疗质量控制管理部根据医疗、病历质量管理的规定和办法,定期组织病案管理委员会的专家,定期轮回深入和住院临床科室,随机抽取运行病历的5%~10%进行质量检查,对发现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登记、汇总,及时通告责任医师、护士进行纠正,并以简报方式向全院通报,存在质量缺陷较多的科室进行复查,监督整改。

4.3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病历书写水平

由科教部和护理组织对全院各级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医师大会、学术周、专家论坛等形式进行教学,提高初、中级医护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病历书写水平,增强医疗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对《病历书写规范》的执行力。

4.4制订相应的奖惩规定,促进医疗制度的落实

在病历质量管理中,除了总结反馈、监督整改外,病历质量与科室和责任人的绩效工资挂钩。该院的《关于住院病历书写的规定》,按单项标准判定乙级病历者,扣责任人当月绩效工资100元、科室当月绩效工资200元;按单项标准判定丙级病历者,扣责任人当月绩效工资500元、科室当月绩效工资1000元;病历整体评分

4.5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提示病历书写时限

通过医院的信息化的推进,电子病历的建立,应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加工、传输和存储病历书写过程的实时信息,辅助解决了病历书写时限质量监控问题,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在规定时限完成病历书写。

5体会

5.1及时发现问题把缺陷弥补在档案形成过程中,有助于提高病历档案质量

加强对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监管,能及时发现病历缺陷,把缺陷弥补在病历档案形成过程中,真正达到提高病历档案书写质量的目的;同时可防止因终末质控患者出院后,修改的病历与患者病情和医疗实际不相符,导致病历失真的违法行为,从而造成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处于被动局面。

5.2提高医护人员病历书写规范的重要性认识,同时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

通过对病历形成过程的环节质量的监管,一方面可以使病历书写医护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病历书写规范和要求,加强了责任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规范医疗行为。另一方面也可提高初、中级医护人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防范在病历书写中因遗漏病史或检查项目及重要的阳性体征,而造成的诊疗差错,这样既能提高病历档案书写的内涵质量,也提高了诊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

5.3有利于提高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

加强对运行病历的环节质量监管,可使病历书写的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性得到很好的落实,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病历书写规范[S].2003:33-37.

[2]林秋玉.加强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病案,2007,8(l0):25-26.

[3]王世彤,楚恒群.运行病历的质量监控体会[J].中国病案,2008,9(5):16-17.

[4]陈敏,刘芳,杨天桂,等.运行病历监控管理的方法及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5):888-889.

[5]续红梅,常春林,冯增利,等.病历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33-334.

[6]高岩.运行病历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6):1374-1375.

[7]黄秋葵.运行病历质量缺陷分析[J].中国病案,2008,9(4):10-11.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4

随着临床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外科手术越来越细微,难度越来越大,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工作范围、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洁净手术室环境;手术仪器设备的更新;手术室学科向更专业、更现代化发展,给手术室护理人员提出新的挑战,不仅要更新理念,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而且要从细节入手,关注工作中的每一点一滴。

细节管理是作为相对于全盘管理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超越的过程。据资料显示大多数医疗事故的发生、医患之间的纠纷都起因于细节的疏忽。笔者主要浅谈以下几方面体会。

1加强学习,重视细节管理理念的渗透教育

细节管理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理念指导行为,行为造成习惯,习惯铸就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护士长首先要深刻领会细节的重要性,提高精细化管理意识,使管理的每个环节注重细节,才能造就习惯,使人训练有素。其次重视岗前教育和利用晨会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提高护士自我管理控制能力,使护士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行为及工作质量进行控制[1],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和自觉性,努力为手术患者提供全期优质、细化服务,树立“服务细节决定服务成败”的思想,明确细节是科室的理念;是提高手术服务质量的基础;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关键。让大家明白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能让我们工作的每一细微之处至善至美。如果不注重细节,久而久之其不良习惯就有可能带来护理安全隐患甚至差错事故的发生。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因忽视细节导致的安全隐患也不乏其数,如手术结束前只清点器械数量而忽略器械的完整性,导致异物残留患者体内。接急诊手术患者时未告知患者贵重物品不得带入手术室,术后患者误认为首饰(一只耳环)在手术室丢失,虽然患者出院后在自家车上找到,也给我们赔了礼道了歉,但是之前对我们医护工作者的形象影响极坏。其实我们的工作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必须强化细节管理,只有把工作中的细节做到位,患者和手术医生才能满意,医疗护理安全才能保证。

2健全各项制度,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再造工作流程,达到细化管理

通过健全、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制定手术室各种应急预案,质量标准和检查细则,定期进行护理缺陷讨论,建立一套不断改善的服务品质,追求不断完善服务的工作流程和体系来达到细化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重点抓落实,尤其是制度和岗位落实,把最简单、最容易的具体工作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地做好做细,真正做到求真务实地执行好每一项制度,落实好每一个岗位。

如我们在2006年12月改造了交接班流程,所有手术一班到底,中途不得接班,避免在繁琐的交接过程中发生不安全因素,而延误手术时间。把夜班在护士办公室进行口头交接班过程,落实到实地交接,从值班休息室到每个手术间,进行全过程交接。护士长通过交接班过程检查了夜班的工作质量,改变了过去在质控小组检查时才发现各种交接单填写不全、各种仪器设备使用后未记录、各种消毒液使用无开瓶时间等问题,如今在交接过程中发现有未记录、签名的,交班人员立即落实。手术间物品定量定位,整齐划一,环境清洁。值班休息室明亮洁净,清新如家。

3理解人文关怀,培养护士的职业形象,建立有效沟通,完善护理服务细节

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关心人的精神问题[2]。医护、护患关系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与医生和患者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

我们通过定期发放手术室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召开有关科室座谈会,广泛开展交心谈心等多种形式,了解护士服务态度和工作态度,手术配合熟练程度和工作质量等,并根据患者及医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促进了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之间的沟通了解,形成友好的合作气氛[3]。多次组织“假如我是一个手术患者”、“假如我是一个手术医生”大讨论,使全体护士在观念上转变,思想上重视,行为上落实,增加集体荣誉感,提高护理品质。

南丁格尔奖章得主王秀瑛曾说“护士的职业形象就是力与美的结合”,我们定期进行沟通交流知识和技巧培训,通过运用自己的力与美、知识与技能、品质与服务等合成一体的技巧和方法[4],给予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微笑服务与人文关怀。来自护士内心的微笑,给人宽容、和蔼、可亲,创造出一种愉悦的氛围,留下美好印象进而达到了相互信任;在语言沟通中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把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语言中,自然、亲切、温和,安慰了最敏感、最脆弱的心;在行动中关怀体贴、谦和恭敬、动作轻巧、神情专一,运用温柔的肢体语言传递爱心,使患者和手术医生感到满意、心情舒畅。当一名护士在工作表现出爱心、优雅、知识、睿智的时候,无形中就诠释着护士职业美的形象,一言一行可让患者和手术医生信赖,能够感染人、吸引人、征服人,体现出护士的职业魅力[5]。因为我们深知:只有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建立高效的工作团队,提供最细致的关怀,才能达到高质量的细节服务。

4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手术室的各种仪器设备种类繁多,丝毫的疏忽都可能造成贵重仪器设备的损坏和医疗损失,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安全。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手术患者手术顺利进行,我们建立了仪器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故障维修档案以及定期维护保养档案。对新引进的仪器设备,由厂家讲解仪器性能、操作程序、消毒方法、保养维修及使用注意事项,使每个人都能熟悉仪器的使用原理、操作方法、清洁、消毒灭菌和保养方法,培训后进行考核并存档。每台仪器设备上配有使用登记薄,塑封后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卡片、负责人卡片,所有的仪器设备实行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人配合、班班交接。由于我们注重每个环节的监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反复强化培训,使每位护士都能在工作中注重细节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

总之,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与细节有着密切联系,“1%的疏忽,可能导致100%的失败”《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管理提高了患者、手术医生的满意度,细节品质的培养,使人文关怀、细节关注转化为护士的自觉行为,把每一个平时极易疏忽的环节做细做透,把工作中每一个基本环节有条不紊的做到位,保证了工作质量的稳定性、有序性和均衡性,确保了护理质量零缺陷,服务质量零投诉。

参考文献

[1]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第一版,205

[2,4,5]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6.第二版,102-103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男270例,女230例,年龄12~72岁,平均年龄(42.6±2.6)岁;对照组男290例,女310例,年龄13~70岁,平均年龄(41.9±3.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院65名的护理队伍中,主任护师3名,副主任护师5名,主管护师15名,普通护理人员15名,护师15名、助理护士12名,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6.9±2.3)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则采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如下:第一,对质量控制小组进行构建,质控管理要多样化,涉及到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控制、压疮、健康宣教等多个小组,建立由主任护士领导、副主任护士为中坚、主管护师为核心的质控小组三级方案,小组组长必须要保证其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能力和很高的素质。第二,要对培训工作进行强化,对医院中所有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保证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技能得以提高,并充分发挥作用,保证护理质量,另外要落实好责任制度,护理人员要制定质控标准表,质控标准按照实际情况,并让小组组长对其进行充分解释,如果存在问题要进行讨论,形成总结方案。第三,不断的对质量进行充分改进,按照质控表中的相关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抽查,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在每周的统一时间段内对工作记录进行上报,在每个月的一定时间内召开质控会议,对于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护理质量要和工资绩效挂钩,从而保证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得以太高,从而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出院。第四,采用闭环管理:确立控制标准;评定活动成效;纠正错误手段,消除偏离标准和计划的情况。

1.3观察指标

按照质控小组中制定的标准,对患者护理质量进行比较,总结管理过程中两组护理中存在的优良事件和不良事件的概率,并提供《护理质量满意评价标准》要求患者填写。标准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护理情况主要分为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护理操作4个方面,观察组4项的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第一,手术室质量在控制形式上出现了变化,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多个质控小组存在,都具有相同的体系,即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士-主管护师[8]。第二,质控小组在手术室护理中发挥的优势,实行质控小组护理后可以发现,我院护理质量极大提升、优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程度提高,在管理过程中,不断的应用闭环管理模式,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手术室护理管理程序,明确工作质量,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绩效挂钩,这样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极大提高[9],另外质控小组中涉及到基础护理、压疮控制、质量检查、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健康宣教等部分,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更加细化,保证管理评估更加合理准确。在本次研究可知,在对手术室护理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采用质控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效果,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失误情况,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防止医患之间纠纷的出现,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参考文献

[1]伊学珉,朱学玲.“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1):140-141.

[2]文金玉,李永红,鲁超轶,等.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6-87.

[3]李建荣.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23):164-165.

[4]王素云.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4,(9):94-95.

[5]曲洪翠,阚学巧,孙霞.质控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11(29):99-101.

[6]李蕾蕾.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效果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0):167-168.

[7]索改霞.手术室护理管理应用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9):3956-3957.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6

【关键词】环节质控;工作流程;病案;质量

病案作为医生进行诊断的记录,无论是对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还是在出现医疗纠纷时作为证据,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病案管理是指对病案物理性质的管理,即对病案资料的回收、整理、装订、编号、归档和提供等工作程序。是医院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反应医院的医疗救治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而且还是作为司法部门裁定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提高病案的管理质量,是每个病案管理人员应有的责任。

1出院病案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1.1出院病案不能及时得到回收。

1.2病案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2.1病案首页填写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如患者自然状况未填全、儿科患者填已婚、入院或出院科室未填、出院情况疗效未填、出院诊断填写不全面、过敏史未填、三级医生未签名、手术名称未填等。

1.2.2在主观病历中常出现缺少出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病程记录不完整,诊断不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无三级医师查房记录、病案记录后不签字,医嘱单漏签字、病案记录不签字,页码错误等等。

1.2.3对于手术患者,病案中缺少手术相关记录,如手术或麻醉同意书、麻醉记录、手术记录、手术安全核查表以及手术护理单等。

1.2.4有关记录和报告缺失,如医保患者缺医保患者知情同意书,各种特殊操作的告知书,各种检查报告单的缺失,如心电图、血液或尿液化验单、细菌培养报告单、放射线检查报告单等。

2加强病案质量管理

2.1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

2.1.1确定病案回收时限,保证出院病案及时回收。

2.1.2病案回收后,首先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排序。

2.1.3质控医师、护士的严格质量控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及时修正。

2.1.4病案首页的计算机录入工作,确保疾病、手术编码的准确性,随时为临床医师、科研工作提供计算机检索服务。

2.1.5质检合格的病案进行装订、上架管理。

2.1.6专人管理入库病案,建立完善的病案借阅制度。

2.2加强质量环节监控,确保病案质量

病案一旦入库,坚决不能修改,因此,为确保入库病案的质量,加强环节质量的控制尤为重要。

2.2.1回收、整理环节的初步质控

2.2.1.1建立完善的病案回收登记制度,严格限定出院病案的回收时限,建立奖惩制度,确保病案及时回收、入库上架,避免病案的丢失。

2.2.1.2通过整理,病案严格按着出院病案的顺序进行排列,对有缺失的部分,及时与相关医师联系,及时补充完善。

2.2.2医师、护士的病案环节质控

病案室质控医、护人员每天审查病案时,严格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要求检查病案质量,一旦发现漏项,缺陷或其他问题,及时通知有关科室责任医生或护士长,到病案室完善病案。同时将病案的质量问题进行登记,定期反馈给临床科室并提出整改要求,从而不断提高回收病案的质量

2.2.3上机录入环节的初步质控

病案首页是病案中信息最集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无论是统计报表,医院管理,还是科研病例检索,都离不开病案首页提供的信息[2]。因此,在录入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对于疾病诊断应严格按着iCD-10和手术iCD-9-Cm-3的编码原则进行编码,实行计算机管理及检索,向医务人员、医院管理人员及其他信息的使用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卫生信息服务。

2.2.4入库、上架环节的质控

为避免出现死档病案,病案库由专人负责,病案装订完成后,由库管人员专人负责上架。为了防止病案的损坏和老化,我们认真做好病案库房的六防工作,既防火、防水、防尘、防霉变、防虫蛀和防盗。保持病案库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确保病案的完好性,真正做到保管好每一份库存病案。

3建立严格的入库病案借阅制度

严防病案丢失是病案保管中的重中之重。对于归档入库病案,制订严格的借阅制度,严防病案被涂改、篡改、假造、损毁以及病案丢失事件的发生。

4小结

病案是医疗活动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利益的要素[3]。通过上述环节质控,确保病案的及时性、完整性及规范性,把病案质量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真正为医院的临床、教学、科研事业发挥病案管理的最大作用。从而保障医患利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哲,肖利,周琳,等.医院病历电子化存储系统的构建.重庆医学,2009,38(21):2653-2654.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7

【关键词】手术室风险评估对策

手术室是医院的高危科室之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手术室作为外科手术的主要场所,风险无处不在,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同时如何及时发现和避免风险并且有效地处理,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也是手术室安全管理的核心。

1手术室风险识别与评估

1.1手术不正确:比如手术对象,方式,部位,侧向等错误。据相关资料显示这是手术室的最高风险[1]。

1.2人员因素

1.2.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或违规操作导致工作失误。

1.2.2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导致执行力欠缺。如:摆放不妥,损伤患者的神经组织[2],导致患者皮肤压伤。

1.2.3护士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及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不足也可导致风险因素的增加。

1.3管理因素

1.3.1择期手术患者医生不能按时手术,导致患者麻醉时间延长,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焦躁情绪。

1.3.2制度建立后不严格执行或以经验代替制度导致患者发生意外伤害。

1.3.3带教实习生不严格要求,导致无菌物品或器械污染,未及时发现。

1.3.4物品设备管理、使用不当,影响手术质量。如特殊物品准备不充分、新设备操作流程不熟练、高频电刀使用不当造成皮肤烧伤等。手术器械物品核对不规范导致丢失或残留体腔。

1.3.5护士对突发事件处理缺乏经验,如突然停电,患者术中突然病情变化等。

1.4环境因素

洁净手术间洁净程度不达标、手术过程中反复开关门、环境清洁不彻底、手术中参观人数过多,以及净化系统未及时清洁、检修和更换等。

2手术室风险管理的原则

手术室护士从患者入室到手术结束,见证了手术的全过程,她们在预防和处理风险或阻止手术患者的风险中起到关键和核心作用。

2.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对于重大手术,新开展的手术,Ⅱ、Ⅲ级手术必须经科主任在手术单上签名,医务科盖章备案方能安排手术,手术室护士成立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士、护师和高年资的护士组成,人员必须掌握各专科护理质量的标准和评价,精通本专科业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各类风险和应急预案。

2.2健全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并及时上报

建立护理零缺陷管理制度,专科培训计划,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制定专科操作流程及评价标准,以及常见风险预防应急预案。如制定《关于器械物品清点有误的处理程序》、《手术室突然停电停水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针刺伤应急预案》等。

3手术室风险防范的对策

3.1预防手术错误手术患者均配戴写有手术病人信息的腕带,作为识别患者的一种方法,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识等,认真执行患者安全核查表:即在手术开始前,切皮前和患者离室前分别由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和手术者对患者进行查对病人姓名、手术部位等,把好手术安全关。

3.2防止跌撞伤

接送车用前仔细检查滑轮,护栏,确保性能良好,对于大手术、烦燥不安的的患者或身上有多种导管者,手术结束后由巡回护士、麻醉师、手术者和工人共同将患者送到病房,并认真交接,确保患者安全。

3.3防止输血错误护士经核查相关信息取血后,回到指定手术间与麻醉师再次核对并双签名。

3.4防止摆放不适压伤

为全麻插管俯卧位病人翻身,头颅、胸腰部及下肢与脊椎同步移动,保持处于功能位置再翻身,由多人合作。俯卧位手术时使用专用头托(凝胶垫)既舒服又防止面部压伤。脚踝处使用专用垫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侧卧位时胸廓下垫软垫,两腿之间加一软枕固定保持功能位,防止压伤。

3.5防止皮肤电灼伤使用前仔细检查电刀性能,电刀负极板一次性使用,不得重复,电极板尽量靠近手术部位,粘贴在肌肉丰满的地方,并且尽量在手术同侧,在调整、仪器报警或切割效果差时应仔细查找原因,切不可随意增大切割参数。颈胸部手术电刀笔与面罩必须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助燃,婴幼儿需用专用的极板。

3.6防止标本丢失术中取下的标本一旦医生确认留取后,由洗手护士保管好,手术结束后由手术医生填写申请单并登记在专门的标本登记本上,签名,由本台洗手护士核查相关信息签名,值班护士进行总查对并签名,配送标本再进行核对标本签名,标本接收者查对无误后签名,经过几人几次查对签名,确保标本不得丢失或其它意外。

3.7规范术中物品的清点和使用

手术过程中器械物品必须二人四次核对,原则上器械护士不得换人,术中添加的物品由巡回护士亲自递交并清点数,术中全部使用带有X线显影敷料,手术切皮前常规清理手术间垃圾一次,物品做到定位放置,专人管理

3.8严格执行洁净手术室的操作流程

每天在手术前一小时起动层流系统,做好手术区域的环境清洁工作,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开关门的次数。

综上所述,手术室的风险评估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也是外科风险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手术室的风险评估,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是杜绝或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确保手术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医院资源计划;仪器设备;精细化管理

医院资源计划(hospitalresourceplanning,HRp)是医院成功管理思想和技术,融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流程,整合医院已有信息资源,创建一套支持医院整体运行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医院资源管理平台;是医院实现“人财物”“医教研”“护药技”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的支撑环境;是医院树立整体观、服务观、效益观、社会观及推动医院谋求发展、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推动力。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设备运用于手术中。如何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期限,确保手术过程中手术仪器设备的完好率,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2015年我院实行HRp系统,使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达到可视化、科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设备的效能。现将我院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与体会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军队医院,拥有层流洁净手术间,科室现拥有各外科所需仪器设备,有C型臂、高清3D腹腔镜、显微镜、输尿管镜、等离子电切镜、电动止血带、电外科能量平台、电外科工作站、自体血回收机、超声刀、空气波压力治疗仪、BlankeryolⅡ体温调节系统、卡氏灭菌消毒锅、鼻内镜、脑室镜等。

2管理方法

2.1完善验收程序

新进仪器设备到科后应由厂家、医学工程科、手术室设备管理员三方在场,对仪器设备外包装进行检查、开箱及数量清点,按照合同所签订的配置要求进行核对,做好详细的书面记录。2.2人员的培训新引进的仪器设备经安装验收合格后由厂家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在《仪器设备培训记录》本上登记,详细记录培训者、受训人、受训情况、操作情况、清洁消毒灭菌和保养方法。培训合格后将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卡挂于设备上,建立《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对特殊的仪器设备,除手术室人员培训外,手术时可由厂家技术人员在台下指导护士或医生进行操作,使其能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功能,从而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

2.3专人管理

科室指定设备管理员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专人管理,要求设备管理员熟练掌握所有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原理、操作步骤、基本故障判断。每台仪器设备应有《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将仪器设备使用时间、科别、床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主刀医生、术中使用情况、有无故障等进行详细登记。为保障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每天安排固定人员对术后的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工作,认真填写仪器设备日检表。

2.4建立仪器设备信息档案

将购买仪器设备的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与电路图分类放置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外观、序列号拍成图片或制成影像资料,登记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档案内,并与院内HRp系统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网络联通,建立仪器设备独立电子档案,包括设备名称及照片、型号、序列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价格、启用日期、维修记录等,以方便查询、维修、成本核算及报废。

2.5维修及保养

定期将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与医学工程科、厂家进行沟通,共同维护。在排除因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外,设备管理员应及时与医学工程科联系,并在HRp系统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网上进行故障情况的报修,以便及时备案。设备进行维修过程中包括仪器设备故障的原因、维修配件的名称、价格、维修的次数等都要进行详细记录,每个记录除HRp系统电子档案外,科室还应有相应的文字档案。

2.6预防性维护

为了控制设备使用风险,对高风险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pm)工作。医学工程科按照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的要求,建立了一套新的医疗设备综合风险评分系统,每年定期加强仪器设备计量、质检工作,对手术室的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国家要求强制检定的设备进行计量检定,军队要求进行质量检测的设备进行质检,对没有资质检测的设备,委托重庆市技术监督局进行专业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记录归档。如电刀类pm为半年,消毒锅类为1年等。对使用年限超过8年和连续工作时间较长的设备进行一年多次的预防性维护。对科室进行巡检时向设备管理人员、询问设备运行情况,查看仪器设备日检表记录,检查仪器设备摆放位置、设备功能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使用人员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

3体会

科室规范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加强人员培训管理,同时,强化医护人员责任心[2]。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及仪器设备损坏比率,延长了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而定期的专业人员检查、维修与保养,是仪器设备正确安全使用的保障,也是提高医疗水平及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前提[3-4]。通过对手术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让仪器设备始终保持在良好状态下提高了手术效率,得到手术医生的一致好评。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将为医院之间的资源共享及远程维修带来广阔的前景[5-6]。HRp系统的建立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能,使手术室仪器设备台账管理可视化,成本管理、绩效管理科学化。为仪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维护提供相关资料及数据,可以追溯档案内所有设备使用状况及效率,为科室在采购相关设备时提供文件和数据支持[7]。

参考文献:

[1]付文红,王建英,陈芳.浅谈手术室贵重精密仪器设备管理与使用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5):269-270.

[2]邓亚平,罗怀.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保养[J].当代护士,2011(4):79-81.

[3]凌丽娟.手术室仪器、设备应用技术培训方式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6):126-127.

[4]张晓燕,黄媛,汪娜,等.手术室贵重仪器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合理使用[J].医疗卫生装备,2011,32(2):119-124.

[5]江川.医疗设备动态技术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5):40-42.

[6]祁增凌,余元龙,钟珊珊.医疗设备档案维修记录的数字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2):136-137.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9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20-0127-02

effectevaluationofQuantitativeassessmenttoimprovetheQualityofCareintheoperatingRoom/LianGGuan-lian.//ChineseandForeignmedicalResearch,2014,12(20):127-128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resultsofquantitativeassessmenttoimprovethequalityofcareintheoperatingroom.method:nursesofhospitaloperatingroominourhospitalweregivenquantitativeassessmentprogram,nursingsatisfactionwiththenursingstaffofsurgerypatientsandsurgeon,averagebasicassessmentscoresandaveragescoresbonuspointsbeforeandafterimplementationtheassessmentprogram.Result:nursingsatisfactionwiththenursingstaffofsurgerypatientsandsurgeoninyearof2013were93.3%,96.7%,in2012were75.6%,66.7%,thedifferencebetweenthetwodistinct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Quantitativeassessment;operatingroom;Qualityofcare

First-author’saddress:maomingFarmHospital,maoming525200,China

手术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地,在整个急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结果,故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对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1]。量化考核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本研究对笔者所在手术室护理人员采取量化考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2013年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23名,年龄22~47岁,平均(31.2±2.4)岁,其中主管护师9名,护师9名,护士5名。本科毕业7名,专科毕业16名。选取本院2012、2013年相同的医生30名,年龄29~45岁,男11名,女19名,发放调查问卷。同时选取2012年3-7月45例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11~58岁,平均(31.1±1.5)岁;选取2013年8-10月45例患者,男28例,女17例,年龄10~61岁,平均(32.1±1.3)岁。两组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考核方法

量化考核方法如下:基础考核分数为100分,分为以下方面:(1)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职业道德、无菌操作及规章制度等进行培训,培训后有培训师进行打分,最高10分;(2)详细了解科室内护理人员的优点和缺点,针对性的指导量化考核方案,并详细记录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要求,组织全科室讨论、修改、制定量化考核方案;(3)考勤管理:每月满勤记为30分,缺勤1d扣1分;(4)对清点制度、患者交接、标本管理、仪器设备维护、规范节约耗材进行考察,每项分值5分,共计25分,积极运用新方法记10分;(5)医生满意总分10分,患者满意总分10分;(6)按护理人员业务能力进行打分,总分10分;(7)好人好事记为5分,以上随时进行考查,并建立专门的计分本,每月定期将个人考核分数贴在公告栏中。在护理人员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护理人员若受到患者及其家属提名表扬,可给予相应奖励加分,加分幅度为1~10分;护理人员若能有效采用护理新方法、新技术,并对手术室护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给予相应奖励加分,加分幅度为1~10分。

1.3观察指标

观察考核方案实施前后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平均基础考核分数及平均奖励加分分数。制定手术室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及手术室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统计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2012、2013年手术室患者及手术室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详见表1。考核后平均基础考核分数及平均奖励加分分数均明显高于考核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2012、2013年手术室患者及手术室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时间手术室患者满意手术室医生满意

2012年75.6(34/45)66.7(20/30)

2013年93.3(42/45)96.7(29/30)

字2值5.4139.016

p值

表2量化考核前后总体情况比较分

时间平均基础考核分数平均奖励加分分数

2012年(n=23)90.32±2.344.32±1.22

2013年(n=23)98.32±2.5612.34±3.56

t值11.06210.220

p值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生平的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医学工作者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重点[3]。量化考核的实施,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4]。量化考核也使护理人员的考核力度加大,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确保了护理工作的连贯性和持久性[5]。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篇10

【摘要】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人才培养及工作质量管理中的成效。方法制定层级管理目标、职责及考评标准,对护理人员按逐级、集中培训及个案分享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及科室工作质量的差别。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技能成绩,综合能力均高于实施前,工作质量指标不合格平均发生率较实施前下降,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管理在人员培训及质量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我质控意识,提高科室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

【关键词】层级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0.041

随着消毒供应中心专业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医疗质量、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与医院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1]。如何落实诊疗器械和物品的处理流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消毒隔离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在消毒供应中心人才培养及质量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分层级的管理方法,作为一种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先进管理模式,能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让护理人员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2]。我科于2013年6月实施层级管理,对比实施前后6个月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工作质量指标不合格平均发生率下降,科室质量提高,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全院52个临床科室,以及23个社区服务中心所有使用后医疗器械和物品的集中管理。在岗护理人员13人;年龄32~52岁,平均35.7岁;学历结构:本科6名,大专4名,中专3名;职称: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护士4人。另在岗工人8人。

1.2方法

1.2.1制定层级管理方案

参照专业护士核心能力的框架结构、能力训练的路径和方法,能力训练的长效机制及组织管理[3]。结合本科室护理人员结构、工作性质及特点,制定层级管理目标、职责、方法及考评标准,使护理人员能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培训,遵照行业标准、工作流程、技术规范等,达到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能,独立承担相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1.2.2划分初始级别

根据入科年限及职称划分护理人员的初始级别,由低到高依次为n0级(入科0-1年)3人、n1级(入科2-3年)6人、n2级(入科4-5年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3人、n3级(入科6年以上具备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1人;在岗工人由n2级以上人员以一对二的形式承担培训任务。

1.2.3各层级职责要求

①n0级: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通科基础知识、工作流程及技能培训,能正确落实岗位职责、按制度执行工作流程及规范,能协助简单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理,达到自我质量监控。

②n1级:熟练掌握并执行各项工作制度、流程及规范,负责监督指导下级护士岗位职责、日常工作流程及规范的实施,能独立解决突发应急事件,负责新技术新项目的具体实施及资料收集。

③n2级: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负责科室层级培训的有效实施,负责各岗位工作质量控制及持续质量改进,参与科室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制定及科教研管理并组织实施,解决专科疑难问题,参与科间沟通与协调。

④n3级:熟练掌握相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规范,建立各项制度、职责、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建立及监督持续教育培训系统;建立质量文化,安全管理理念及持续质量改进机制,运用风险失效模式分析法(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Ca),解决多专业工作疑难问题并组织实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实现“质量控制”[4];确定质量改进目标,推动专科技术的改革和创新。

1.2.4实施方法

1.2.4.1逐级培训根据器械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存储、发放、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追溯管理等工作环节,制定各层级培训手册,按照n3n2n1n0逐级负责制的要求,组织实施;各层级由上一级选派1人担任组长,执行8h在班24h负责制,有计划地对相应层级的培训及护理质量进行监控[5],保证实施效果。

1.2.4.2集中授课以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行业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考核细则及质量评价指标、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专科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等作为指导资料,每月进行集体理论及技能授课。

1.2.4.3个案分享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疑难问题、不良事件、临床科室意见反馈等作为个案的选题依据,如特殊精细或贵重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及交接等高危环节管理;复杂器械正确拆卸、清洗、组配、功能检测及保护;灭菌过程监测及湿包管理;植入器械灭菌、提前放行及追溯管理等,提出课题要求全员参与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调查分析并探寻解决方法,提出可行性整改或优化措施,组织探讨、分享、实践,最后修订形成科室指导性工作方案。科室制定评价表对主讲人个案的选题、授课能力、课题内涵及成效等进行评分。

1.3考评标准设定各层级量化考评项目、内容及标准,保证晋级的实施成效,见表1。

1.2科室培训小组/护理教研室

1.3.1综合能力评价

根据科室工作性质及培训内容全员讨论制定评价表,包括:学习主动性;知识拓展程度;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ppt制作及授课能力;团结协助及服务态度共6项。每项均采用Likter5级评分法[6],即有很大提高(5分),提高(4分)、一般(3分)、稍有提高(2分)、无提高(1分)。

1.3.2效果评价

考评周期内根据考评结果确定新的层级级别,对于能力水平达不到培训要求的人员,可降低到相应的级别,相反则可高评,并纳入绩效管理。

2结果

2.1理论及技能考核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技能考核平均分均高于实施前(p<0.01),具体结果见表2。

2.2综合能力评价

层级管理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具体结果见表3。

2.3工作质量评价指标

参照广东省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指标,按数值增降率选取前5项,对比实施前后6个月指标数值的变化;层级管理实施后,器械清洗平均不合格率由0.232%下降至0.147%,灭菌包相关质量指标平均不合格率较实施前有明显下降,具体结果见表4。

3讨论

3.1通过量化考评标准,全面考评护理人员知识水平及能力,从层级的职责要求及表1可以看到,随着层级级别的递增,对个人综合能力、自我质量管理及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体现绩效分值的提升,达到规范化与激励相结合,从而提高培训成效。

3.2将三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并有序实施,全面落实培训内容,通过个案分享的形式,促使护理人员把理论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并围绕疑难问题组织讨论,引导主动参与、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和独立分析思考的能力,拓展多学科知识和技能,从表2及表3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及技能、综合能力及质量内涵均得到提升。

3.3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下实行层级管理,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自我质量控制及消毒隔离意识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对工作提出建设性及实质性改进意见,通过实践、论证和总结,不断规范及优化工作流程,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从表4的质量指标数值变化可以体现出科室工作质量的提高。

4结论

手术仪器日新月异,尤其是专科的仪器精密、高端,专科化的规范培训和操作更显必要[7],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全院各专科手术腔镜及显微等贵重精密器械的集中管理,工作人员的技能及质量控制,直接影响着器械的性能、质量和医疗安全;因此加强科室人才培养,组织学习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拓展学科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消毒供应专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能发挥培训过程中关键问题对工作者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全员参与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和工作运行[8]。并借此建立科室三级质控网,促进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刘玉树.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04.

[2]李兵娇.护理分层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综合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12(34):151-152.

[3]广东省卫生厅编.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01.

[4]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S].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03.

[5]曾昭转,司徒定莲.手术室护理人员分层分组管理的实施及效果[J].现代医院,2013,13(4):88-89.

[6]陈亚梅,任健凤,黄静玉.pBL教学法在iCU护理本科生教学查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