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状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2:50

安全生产状况篇1

关键词: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对策

在农业经济生产中引入农业机械,提高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使农业产业朝高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农机生产中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也必须予以高度关注。

1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意义重大,在进行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重视人为影响因素、机械自身及作业的环境影响因素。对于老旧的农业机械,应该及时进行更新换代,这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还能够提高农业机械安生产的安全性。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还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2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管理状况

2.1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操作人员缺乏较强的安全意识

农业机械的主要使用地区在农业地区,农业地区中农业机械的操作人员主要以农民为主。由于农民大多数没有接触过完善的教育,所以自身的文化水平有限,对于全新的农业机械这种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比较有限。部分农民虽然会操作机械,但是对专业的理论等并不是十分的熟悉,所以在操作中缺乏安全管理意识,极易发生安全事故。有些地区虽然有专业的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但是这些农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并不重视安全问题,缺乏安全意识,这很容易引发危险的安全事故,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2.2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模式相对落后

受到传统文化理念的影响,我国农业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依旧比较落后。当前,依旧依赖单一的、人力管理模式进行。并没有引入现代化的网络、信息等技术完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因此导致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效率较低、质量较差。所以,有必要尽早完善我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实现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3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3.1构建安全监管机构,完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

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构建,有助于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安全生产方针的推行、实施期间,应积极构建安全的监管机构,做好相关部门职责、权限的划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监管机构内部,要实行安全监督个人责任制,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精细化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3.2实现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

传统的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高强度的农业生产需求,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逐渐显示出监管力度不到位、不全面、反应不及时等问题。所以,应该加快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建设步伐,加快引入计算机设备、网络监控、信息技术等,完善现代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3增加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政府与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提高安全生产力度,为农机操作人员树立安全意识。应积极为农业地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普及机械基础知识、操作方法、流程、注意要点等,还要积极开展培训工作,提高操作人员安全操作意识及操作水平;应要求农机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机械熟练度、规范操作性考核获得相关证书后,才可持证上岗操作农机机械设备,从而提高农业机械生产的安全性。

3.4增加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

只有及时增加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优化生产管理水平、积极更新安全生产监管设备、完善人员培训投入等,才能够确保农业机械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要利用各部门相互支持、相互监督的方式,抓住机遇,筹措资金,更新现有的落后管理设备,增加监管人员,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

3.5优化安全监督工作者职业综合素养

积极优化、提升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工作者的职业综合素养,有助于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效果。因此,各地区要为安全监督工作者提供培训与考核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更新安全生产理论、考核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利用、理解效果,优化安全监督工作者的职业综合素养,提高安全监督工作的质量。还应增加安全监督工作者预算支出,做好各地农机事故问题分析,并积极制定预防对策,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4结语

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状况的分析,有助于掌握国内农业生产中机械的使用效果及潜在的问题,通过积极的制定对策、处理问题的方式,必然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质量,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状况篇2

一、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区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领导小组,由陈辉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安监局、监察局、公安消防大队等单位领导为成员,并继续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若干名参与考核工作。各街镇和区直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工作的领导,认真对照考核标准和要求,做好考核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二、考核内容

(一)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第165次、173次常务会议和省、市政府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精神的情况;

(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指标控制情况;

(三)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和制度机制建设情况;

(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道路交通整治等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五)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六)开展“防火墙”工程、“五大活动”、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清剿火患”行动等消防安全工作情况;

(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等宣传活动的情况。

三、考核方法和步骤

(一)考核采取“听、看、查、议、评”相结合方法。考核组逐条对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分标准,认真评议,并针对考核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各街镇、各有关部门切实落实整改。

(二)考核步骤:

1、12月5日前为自查自评阶段。各单位要根据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要求,认真对照检查,并将自查自评情况形成书面报告。

安全生产状况篇3

【关键词】冶金行业;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状况

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状况也就是指在生产系统当中所具有的保护人身不受伤害或者是减少伤害的生产系统当中的硬件配置的状况,主要的是指生产系统本质上的安全状况,同时也包括了相应的设备、设施、工艺以及作业环境等方面的缺陷现状。当前,我国部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的形势不是很好,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事故,造成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装备问题,所以,冶金行业应该努力的提升安装装备水平,以此来降低事故状况的发生,促进冶金行业的发展。

1、冶金行业概况

在冶金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是非常复杂的一个过程,在加工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装备有很多,其中包含了一般的矿山作业、基建作业、机械加工作业以及化工作业所必须的机械设备,同时还涉及到在冶金生产加工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特有的高炉、电炉以及冶金起重机等专业设备和设施。其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各种设备、设施在其生产以及检修的过程中都存在着潜在的危险,由于在设计和施工时其技术发展的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还会受到当时经济体检以及客观环境上的限制,同时还会受到系统投入运营的时间长短以及维护保养状况的制约,这样就会导致冶金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状况存在比较大的差别,整体的质量参差不齐,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这在冶金行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2、冶金行业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状况分析

2.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投入使用的生产系统

当前,在我国许多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都是在20世纪60年入生产的,由于当时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同时还有就是使用的年限比较长,其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的状况不容乐观。另外,这些生产系统大多数都不能够进行自动的检测,更加不能够自动的控制,有的设备虽然设计了相应的自动手段,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也根本就没有进行安装,从而造成其没有自动控制的功能。这些老化的设备当前已经不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但是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部分生产企业还在继续的使用这些老化的生产设备、设施。在其生产的过程中,还是采用手工操作、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共同生产的方式。这扬就会由于设备、设施本身的问题,造成大量安全事故现象的发生。

2.2地方骨干冶金企业的生产系统

在地方骨干冶金企业大多数都存在上述问题,并且有部分骨干冶金企业存在的问题还更加的严重,同时地方骨干冶金企业还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也就是辅助设备和主体的设备通常情况下不是配套设施,这样就很难保障其安全生产的过程。常出现的状况有以下几个方面:供配电系统经常会出现停电的状况,但是并没有设置相应的事故电源;没有使用吹扫和置换煤气的氮气气源,通常会采用其他的代替气源,但是代替气源经常会发生蒸汽压力低于正常生产的相关标准要求,不利于生产过程的进行;另外其相应的消防设施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场所没有设置气体泄露以及自动检测、报警和连锁装置,同时用来灭火的消防水压力也不足,相应的水泵没有备用的电源。这些都是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对主体设备造成重大的影响,使生产设备遭到破坏,冶金企业就会停止运营,很有可能还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3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系统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冶金行业生产系统当中也使用了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这些先进设备最主要的特点是连续性比较强,其自动化的程度也比较高,同时其还涉及到高热能以及高势能的影响的危害,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使用这些生产系统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危险因素,比如:设备运行状况异常以及工艺参数异常等,这些问题在系统规划和设计的阶段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考虑,并且应该设计相应的系统事故排除的功能,对于相应的辅助系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这些先进的系统也具有很好的防止意外发生的设计,在发生故障的时候能够发挥警报。整体上来说先进生产系统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但是也会存在着问题,比如:主体设备和配套的国产设备之间的衔接,不同的供货或者是开发单位所提供的相应的硬件以及软件之间的衔接等,在和系统配套的设备和安全装备配套的硬件和软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冶金行业安全生产还有一定的威胁。

3、加强冶金行业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冶金行业各类生产系统之间虽然不同,但是同样的都存在着安全生产的潜在威胁,所以应该加强管理工作,提升冶金行业设备、设施的安全装备现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首先要组织安全法规和相关的安全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针对实际所存在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安全卫生评价工作;其次对于冶金企业所执行的管理制度的状况以及现有的设备、设施存在重大缺陷的改进状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第三要适当的增强安全设施经费的投入,加强高新科技的研究工作,使生产系统整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提升,冶金行业生产系统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够有效的保障冶金行业设备、设施安全装备的质量,促进冶金行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志,陶婷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02(06):67-72

[2]孔令红.浅谈冶金企业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2,07(20):145-152

安全生产状况篇4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现将我局组织开展学习考察和调研活动的方案通知如下:

一、调研活动具体安排

(一)调研活动时间:

原则上安排在4—7月间进行。可视课题组情况作相应调整。

(二)调研活动方法:

一是采取“走下去”的方法。各小组要深入各街道和企业等基层单位,了解深层次发展问题,通过破解制约安全生产发展的难题,提高我区安全生产工作新水平。

二是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四个课题小组分别由局领导带队,分赴兄弟省市,学习考察先进城市安全监管工作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

三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将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提高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促进安全发展。

二、调研课题

1、学习借鉴加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包括:安全生产责任考核,综合监管与部门监管、专业监管的关系研究等);

2、学习借鉴破解制约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瓶颈和难题的新思路、新举措;

3、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的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落实机制研究等);

4、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包括安全生产执法监察机构和人员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安全生产执法程序研究,安全生产执法案例分析,基层安全生产执法:包括如何发挥注册安全主任的作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研究等;

5、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与机制(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与机制研究、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应用研究、商业保险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推广与应用研究、强制险在高危行业和领域的应用研究等);

6、安全生产科技(安全生产科技对安全生产工作成效的影响度分析,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安全生产先进科技与工艺对企业生产安全状况改善的实证分析等);

7、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监管新方法、新途径;

8、应急救援体制研究(包括组织机构、指挥中心、专家库应急队伍、预案编制、应急演练、事故调查处理等);

9、安全生产宣传文化建设(包括安全生产公益宣传研究,企业安全文化研究、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素质:高危待业从业人员构成现状和对策,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与安全生产状况的关系研究;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及其人员状况研究等;

10、如何做好安全生产领域的纪检监察工作和安全监管机构队伍建设工作。

二、有关要求

1、各课题组必须指定一名联络员具体负责行程安排,并将考察团名单于4月20日前报局办公室;

2各街道参加考察的领导名单请直接报局办公室;

安全生产状况篇5

一、组织形式

全区各乡镇行政村(含居委会、社区)全部建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村委会主任担任组长,并配备专(兼)职安全员。行政村人口在5000人以内,配备1名安全员;行政村人口在5000以上的,配备2名安全员。村主干原则上不兼任。各村安全员是本辖区的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在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乡镇政府安全生产委员办公室的领导和指导下开展工作。

二、任职条件

1、热爱安全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

2、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忠于职守,身体健康;

3、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熟悉安全管理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定能力。

三、工作职责

1、协助上级政府和安监部门抓好本村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2、认真学习和宣传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国标或行业安全标准,带头遵守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3、配合乡镇、村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和安全生产知识宣传;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以岗前培训为重点的安全知识“三级”教育;切实做好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确保持证上岗。

4、负责做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每月组织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立即提出整改要求和制止其违法行为,并及时向村委会和乡镇安办报告,每月底向乡镇安办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报表;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或者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时,应立即向村委会、乡镇安委会办公室或有关部门报告。

5、负责督促检查本村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劳动保护用品发放使用、特种作业规定规程等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安全设施器材配备状况、各类设备运行安全状况、安全标志及消防通道状况、电线电器规范接设状况、易然易爆有毒物品正确储放状况等情况。

6、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或安全生产紧急事件,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村委会、乡镇安办或有关部门,同时要采取恰当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尽可能减少事故损失。

7、负责本村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台帐建设,认真做好安全生产检查、宣传、会议等有关工作和活动的记录,使安全生产工作有据可查。

8、对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诉、举报做好受理、协调和处理工作。

9、经常加强与乡镇安办、生产经营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各方对安全生产工作支持,确保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地有落到实处。

10、完成上级安委会办公室下达的任务。

四、聘任程序

具体聘任程序是各村委会从村两委干部中推荐,乡镇安办审核把关,报乡镇政府审查批准后,发文予以聘任。聘用后由乡镇安办登记备案进行管理。每次聘任期为一年,期满后根据本人表现及考核情况,决定是否续聘。任期内如有调整,应及时上报乡镇安委会办公室调整。

五、考核制度

乡镇安办针对村安全员的工作情况,每年度进行考核一次,考核情况作为下一年度聘任的主要依据。

1、年度考核不称职或不能胜任本岗位职责的,应当予以解聘,并按照聘任程序,在一个月内重新选聘。

2、年度考核优的村安全员,由区、乡镇适时予以表彰,并给予适当奖励。

六、日常管理

1、实行安全员工作例会制度。乡镇安办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员工作例会,收集安全生产有关信息;各村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交流信息,布置安全生产工作,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加强联络沟通。

2、建立工作报告和情况通报制度。村级安全员每周向村两委和乡镇安办汇报日常工作,村安全领导小组每月向乡镇政府报告安全生产工作,乡镇每季度向区政府安办报告安全生产工作情况。

3、建立培训制度。村级安全员受聘后必须进行上岗前培训,并定期接受乡镇安委会办公室组织的业务培训。乡镇安监所要加强与村安全员的联络,指导他们开展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七、工作待遇

受聘的村级安全员每月给予100元的岗位补助,由区、乡镇财政分别承担50%,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八、其它事项

1、各乡镇于年12月20日前将《区村级安全员配备情况一览表》报区安监局备案。

2、乡镇政府于每年月31日前将本乡镇承担的村级安全员工资部分上缴到区安监局帐户。

安全生产状况篇6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旅游安全工作的责

任感和紧迫感

为确保全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县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和市旅游局有关安全生产文件的具体要求,我局及时召开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关方案,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安全生月”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安全生产月”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全县旅游系统有计划地开展安全生产检查行动。同时,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上把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高度重视和加强旅游安全规章制度的建设。从行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出发,对旅游安全工作的要求与日常各项具体工作深入结合起来,突出旅游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在全行业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旅游安全重于经济效益”的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强化措施,严格执法,确保了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是按照*县有关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在全行业中深入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强化安全法律意识,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借“安全生产月”活动之机,对全县相关旅游企业进行了全面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推动了我县旅游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促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组织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条例》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并研究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了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力度。三是组织我局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真普及安全生产知识,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和干部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强化“安全第一”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推行企业安全生产职责告知承诺制,强化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四是“安全生产月”期间,在全县旅游行业中进行旅游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有效排查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三、周密部署,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安全生产月”期间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20*年*月*日—*日,我局对全县5家旅游星级宾馆、1家旅游咨询中心、2家旅游餐馆、2个旅游景区及滨河公园等公众游乐场所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此次检查的重点为各星级宾馆后堂餐饮卫生,客房防盗、消防通道等安全设施,旅游企业特别是旅游宾馆、电路、电梯的安全状况、消防设施的安全状况及设施的配置状况;景区内饮食卫生等安全内容;;旅游景点景区的的安全状况;各类易发生安全事故路段、地点(如可能发生弱水、泥石流、坍塌等)的警告标牌的设立和完善情况;饭店、餐馆、农家乐旅游项目的食品卫生状况;旅行咨询中心按照安全程序进行团队操作情况,租用经交通运管部门批准的拥有旅游资质的车辆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约束司机的违章驾驶、疲劳驾驶及对陪同人员的安全防范、急救教育情况;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险及告知游客自愿购买意外险情况;各企业签定安全责任书及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公众游乐场所设施安全。

通过为期3天安全生产大检查,未发现较大安全事故隐患,但个别旅游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力度不够,领导责任不清,任务不明,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旅游宾馆消防器材简陋、配备不足。个别旅游宾馆洗衣房消毒措施不健全,卫生较差。在“安全生产月”期间,旅游局还搜集了相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材料下发到各旅游相关企业,加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我局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安全生产考试,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干部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

对于在“安全生产月”期间检查发现的问题,我局已通有关企业进行了限期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毕。

安全生产状况篇7

目前,我国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期间,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结构越来越复杂,工程风险也随之加大。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不完全适用于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为尽快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施工现场危险隐患快速反映机制、不断完善动态管理手段,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监管通系统等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是补充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在工程安全管理中能及时了解人员在岗情况,对发现现场事故隐患、实现安全生产等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对施工企业自身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起到一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现阶段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不高,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随着工程数量增多,工程规模扩大,建筑从业人员成倍增加,施工企业从原有管操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变成纯管理型企业。大量的一线职工没有经过职业培训,就从事建筑施工作业。加之人员流动性较大、项目操作人员不稳定,建筑安全管理会产生诸多问题,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或不可控状况,安全管理得不到有效提升。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筑市场竞争不规范,安全生产费用得不到保障。在投标、议标过程中,多数采用低价中标的方法。建筑企业在招标、议标过程中,将临时设施、文明施工安全防护、职工教育培训等费用暗中减少,以确保中标;投标保证金、项目垫资、工程款拖欠等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再加上违法分包等现象,造成了一部分工程项目人员配备不足,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管而不管、管而难管的局面,施工现场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生产很难达标。其次,建筑企业缺乏主动管理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每个建筑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但在工程项目施工时,企业领导及安全管理机构存在安全意识淡薄的情况,不能很好的落实责任。对项目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有关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的评定与检查,依据项目资料员经验填写评定,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放任自流,没有做到严管严控。再次,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安全风险认识不足。从业人员中的一线作业人员多数是农民工,整体文化程度较低,又没有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对于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风险、如何加强自我保护都不清楚。单位项目承包人安排工作时,也不考虑相应的作业情况能否施工作业。最后,“三违”现象普遍,跟踪督查不够。由于某些工程抢进度、赶工期,在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没有很好的交底、现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部分作业人员因为经济利益冒险作业,导致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

针对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企业存在诸多不足,而行业也存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人力、物力等不足。建筑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要处于可控状况,必须借助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管理水平。规范施工企业和项目安全管理行为已势在必行,这对政府、企业都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强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途径。人脸识别系统首先要对项目经理、技术人员、施工员、安全员、监理、总监代表等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信息采集,在工程项目开工后可以对上述人员起到约束作用,督促责任主体单位在项目施工时履职尽责。行业管理部门打开计算机就可以了解项目管理人员到岗情况,避免传统的纸质文件人名众多、容易混乱,出现参与项目管理的人员并没有到岗的情况。行业管理部门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对于少量项目人员不到岗、缺岗现象,可及时通知企业进行整改,确保项目管理在可控状况,真正实现“质量安全、预防为主”。

(二)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实施有效控制了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现象。工程项目安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及时将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作业情况传输到管理部门监控中心。中心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查看项目作业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违章现象。安装远程视频监控,对施工企业抓好项目管理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项目部通过安全会议、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告知所有项目人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违规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要文明施工、严格执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适时通过监控中心了解施工现场安全状况,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可大大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三)监管通系统促进施工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力度。安徽省建设信用平台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安全方式。监管部门通过对施工现场检查,将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分部分项工程达标情况传递到监管通信用平台。通过网络,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分部分项工程的缺陷都将一目了然,增加了企业自我监管的压力,达到促进施工企业、项目部日常安全管理的效果,全面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

四、目前建筑安全信息化管理的不足与提高

安全生产状况篇8

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是历来受人关注,尤其是相对其它行业比较危险的建筑行业,在施工实践中发现,重视安全并采取有效安全防范措施的企业,防止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必然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反之忽视安全,在安全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事故经常发生,施工生产必然受到破坏,这时候企业得到的是负效益。“安全就是效益”的道理,就是我们从生产实践中、从血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2004年福建省惠安市一家建筑业企业发生了一起脚手架坍塌的三级重大安全事故,死亡五人,重伤十几人,事故赔偿等经济损失在二百万左右,企业还被省建设厅暂时吊销了建筑业企业资质,企业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有人认为,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企业增加了成本,减少了收入和利润,因此,安全工作本身是一种负效益。随着人们对安全问题认识的深入,已经没有多少人认同这种观点了。安全工作表现出来的是成本的增加,但其本质是一种特殊的投资。对安全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并不像普通的投资那样可以直接反映在产品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进上,而是体现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保证生产的正常和连续地进行。这种投入的直接结果是,企业不发生或少发生事故和职业病,而这个结果是企业持续生产、保证正常效益取得的必要条件。安全与效益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效益,从广义上讲,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企业信誉和员工士气等,本文中的效益仅指经济效益。安全,指的是一种状态,如果说一个企业的生产是安全的,是指这个企业通过一定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个人安全行为、设备的安全维护和环境的综合治理等方面达到了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几乎是没有发生事故的可能了,这个状态,就是安全生产状态。达到安全生产状态的途径是安全投入,这里的安全投入,指的是企业为使生产达到安全状态,在安全措施、劳动保护、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数量。一般地,企业的效益是其安全投入的单调增加函数,即,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随之增加的。

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曲线图

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安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呈下列曲线,即“安全――效益曲线”

从安全――效益曲线图1可以看出,随着安全投入的增加,企业效益是逐渐提高的,但是在S点以前,即安全投入数量小于S1时,效益增长微乎其微。在S1点和S2点之间。曲线变陡,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而过了S2点,安全投入增加了,企业效益反而有所降低。

图2对应于图1,描述的是安全投入与安全状态的关系。在S1点以前,安全投入与安全状态的关系和图1上安主投入与效益的关系是十分相近的,在S1点以前,安全投入的增加只是对安全状况稍有改善。在S1点S2点之间,增加安全投入带来安全状态明显的改善,S2点是在正常情况下(即排除不可抗力和其他异常情况造成的安全伤害事故的情况)最好的安全状态的安全投入点。在S2点以后,安全投入的增加已经不能再对安全状态事故发生频率进行改善了,对应的图形是一条直线。

图3与图1、图2相联系,描述的是在与安全投入S1、S2点相应的t1,t2时间段上,效益变化的实际情况。在t1点以前,由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状态极不稳定,事故发生的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的损失大,在这一阶段从整体来看,企业效益总是处在较低的水平上。在t1点与t2点之间,安全投入达到一定的数值,安全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事故发生的频率明显降低,危害程度大大减小,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小。在t2点以后,重大事故已经杜绝,偶尔出现的一些很小的事故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已经无足轻重。

三、安全――效益曲线图分析

从安全――效益曲线上看,安全投入对企业效益的影响,可分为三个区域:

1、安全失稳区

在安全――效益曲线图1中,区域(0,S1)成为安全失稳区,在此区域内.虽然有安全投入,企业的安全状态和效益都是无法保证的,S1也称为安全失稳点。

2、安全改进区

区域(S1,S2)称为安全改进区,在这个区域内,增加安全投入时,安全状态的改善非常明显,企业效益增长幅度加大。S2点是最佳安全状态点,在企业其他经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S2点的安全投入,会使企业获得最大效益。我们把S2点称为安全保障点。

3、溢出区

区域(S2,+∞)称为溢出区。企业如果不考虑成本,盲目无节制地加大安全投入。虽然是能够一直保持最好的安全生产状态,但是,企业效益开始减少。

四、安全――效益曲线的应用

安全――效益曲线揭示了安全投入与企业效益的关系,为完善安全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对安全的检查,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能力,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和依据。

1、加强对企业安全投入的管理

在安全――效益曲线图中,企业的安全投入数额如果小于安全失稳点S1,那么企业的安全状况是没有保障的。在这种状态下的生产是不安全生产,有必要通过政策干预,强制性地要求企业的专用安全经费投入不得低于安全失稳点,通过企业审计、监察等手段,对企业安全经费的投入和使用进行检查和监督。

不同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形状相似,曲线在三个区间上的发展态势是一样的,但是S1点的位置会有很大差别,例如建筑业与电子业的安全失稳点差异很大,有必要作出交通、采矿、石油化工、建筑、机电、轻纺、电子、仪表、服务等主要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确定这些行业的安全失稳点和安全保障点。

2、确定行业的安全改进区

安全改进区是企业加速改进安全状态的区域,企业在这一区域的安全投入策略,行业之间的差别也很大,有的行业(S1,S2)上的曲线较陡,有的比较平缓,行业的固有危险程度越高。越是难于达到安全保障点,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数据把各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描绘出来,以便在行业之间进行比较分析。

3、合理地进行安全投入

安全投入是一种投资,但又不像一般的投资那样,投入量越大,获得的收益可能越大。正如安全―一效益曲线所指出的安全投入大于安全保障点S2时,企业效益开始递减,这时候安全投入的合理性问题就表现得十分突出了,确定本行业、本企业的最佳安全投入点――安全保障点,并作为生产决策的指导,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任务之一。

五、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中还应关注的问题

通过以上对安全――效益曲线的分析讨论,可以看到,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第一、任何企业和生产经营机构,在安全管理上达不到一定的投入,就不能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没有防事故、抗风险的能力,生产就得不到基本的保障。

第二、在安全失稳点和安全保障点之间的区域。是安全状态有较大改进的区域,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正常的安全投入都应在这一范围之中,如何在这一区域做出本行业、本企业的安全投资决策,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三、安全保障点以后的溢出区,从理论上说,是安全投入不必进入的,但是由于缺少完整、连续和可靠的安全生产数据,企业很难找准自己的安全保障点,经常出现盲目投入的情况。

对安全――效益曲线的研究,本文还很粗糙,有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细致地探讨:

1、安全――效益曲线的基本构造。只是根据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数据分析得到的,曲线在各个区域上的数学性态,安全――效益曲线对应的安全投入――安全状态曲线{图2)、时间――事故发生频率曲线(图3)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分析研究。

2、如何确定安全――效益曲线的安全失稳点,这是极其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监察和企业经营决策。我们期望在有关部门的督导下,建立相关的标准,对一些行业的安全失稳点作出统计性的测算。

3、严格地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安全――效益曲线,但是由于有关安全生产数据的匮乏,我们甚至难以给出分行业的安全――效益曲线。这说明我国的安全管理事业基础还很薄弱,我们要在规范安全管理、普及推广计算机应用的同时,逐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的安全生产数据库。

安全生产状况篇9

【关键词】输煤系统制度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p61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输煤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输煤系统对煤矿和电厂的生产影响重大,要确实保证输煤系统的正常使用,就要在人员管理、程序制度管理、设备维护上做好工作,尤其是人员制度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此,为保障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必须对人员管理模式、程序制度管理模式和设备应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有效进行管理、运行。

1、输煤系统正常运行可以保障电厂发电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因为当输煤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电厂发电系统只能依靠其锅炉給煤煤仓内储煤来实现发电功能。如果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消除输煤系统故障,电厂发电系统将面临给煤煤仓枯竭,得不到补充,而不得不被迫停炉停机的危险局面,从而产生时间长、面积广的停电事故,造成极大地经济损失。

2、输煤系统正常运行可以保障煤矿生产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

因为当输煤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煤矿生产系统在仓内煤炭储满后,只能选择其他方式运输煤炭,无法合理安排生产,无法通过输煤系统进行煤炭输送,势必对煤矿生产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3、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社会的重要性。

输煤系统对煤矿和电厂的正常生产影响巨大,对一个区域范围内的人员生产生活影响巨大,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经济生产的正常化做出了贡献。

三、输煤系统的管理

基于输煤系统在煤电系统中的重要性,对输煤系统的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对输煤维护起重要作用的人员、设备与制度管理是输煤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因此,如何确保人员、设备与制度管理的行之有效,是输煤系统应该着重关注的。

1、设备管理

输煤系统主要设备包括:输送机、破碎机、振动筛、给煤机等主要设备和各种控制与保护元件等。做好这些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使设备不带病带伤,遵守有病有伤一律按规定停止运行,进行检修直至恢复投入的设备管理规定。是输煤系统日常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前进方向。

输煤系统设备管理主要根据设备管理与维护点检制度来执行,对设备建立全面具体的管理台帐,同时建立各种点检记录、管理记录和包机记录,要求员工每项操作都有记录,有据可查。

2、控制系统管理

输煤系统采用自动化集中控制系统,各设备各部位各种运行状况都会在系统中得到实时的、准确的反映,人员的在岗状况也会在系统中如实反映出来,对于输煤系统进行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排除故障、追查事故等等留下痕迹和依据。

控制系统管理维护主要依据设备管理制度,要求员工对控制系统卫生清扫干净,各种继电器、控制线、保护元器件等管理到位,维护到位,防止失敏现象出现,保证始终灵活有效。

3、人员管理

输煤系统的操作与运行人员每天要跟各种机械、电气设备打交道,每天要面临设备运行的各种状态,同时要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检查、监控、维护、清扫等,任务繁重,风险众多。不可避免会出现疏忽大意、走神溜号的现象。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如何管理好人员,降低风险,做好运行,保证设备和人身的双重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中心和研究的课题。

以人为本,是我们在生产管理中始终遵循和一直追求的准则和状态,我们在人员管理上,坚持全员参与管理,对生产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汇总和决策,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及时有效的了解人员的思想动态、生理状态、操作水平、集体意识和归属感,进而了解部门的生产状况、安全状况、设备状况、管理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设备维修计划、技术改造计划、人员培训计划、安全贯彻计划,及时改变管理策略和方式,及时推进工作开展,及时展开员工教育,减少和避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4、程序制度管理

程序制度的建立、更新与管理与人员管理息息相关,一体两面,同时也是设备、运行等所有管理工作与现场工作的基础与补充。我们针对现场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设备的购进更新维护、人员的各种状态等等的变化,时刻对程序制度进行更新、维护、贯彻、落实、执行,敦促人员学习、落实并遵守,最大限度的规范人员的各种行为,规范人员的作业活动,规范设备的检修工艺、顺序、操作规程,为各种生产、生活、活动建立依据。

现阶段我们正在着手学习和建立更加先进的程序制度管理体系—神华生产本安体系。

本质安全是指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以pDCa循环模式为依据建立起来的闭环安全管理系统。

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经过多周期的不断循环建设,通过闭环管理,逐渐完善提高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

我们在建立本安体系的过程中,在对整个生产系统流程工艺和人员管理的重新审视中,发现了很多以往不曾注意的疏漏,如日常检修活动中,都是随时随地进行检修,实际活动具备了,但是未曾留下痕迹,这对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十分不利。所以我们主观上着重加强了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严格按照神华要求,凡事留下痕迹,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记录、表格,积极贯彻落实,促进输煤系统各工种人员对新建制度进行学习、了解、掌握并遵守,在人、机、环、管各个环节织就一张大网,更加严密,将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拒之于外。

三、输煤系统的发展

随着国家发展,各地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新建与改扩建火电厂的数量大增。输煤系统的运行情况对火电厂的发电情况至为重要。在这种大趋势下,输煤系统越来越得到重视,发展速度也势必会越来越快,自动化控制程度进一步得到增长。在今后的发展趋势中,安全、有效已成为发展的重点。

四、结论与认识

输煤系统的安全运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对电力要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要做好输煤工作,就要从各方面对输煤系统的基本任务和意义,以及起重要作用的人员与制度管理有深刻的了解,并要及时掌握程序制度在现场生活中映射的变化情况,加强加大设备维护与更新换代力度。

【参考文献】

1、神华本安体系建设程序文件与管理手册----神华集团文件

安全生产状况篇10

为了全面了解辖XX区内食品安全状况及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综合监督,组织协调职能,更好地监管餐饮服务行业,确保群众饮食安全,今年我对全市食品安全的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内容汇报如下:

一、食品安全基本状况

(1)食品安全监管状况。

经过一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们分析研究辖区内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专项整治工作,有效整合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每逢“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等重要节日,我们精心组织成员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和联合检查,规范整顿市场秩序,确保广大群众饮食安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2)食品安全状况

根据对市场调查了解,辖区内的食品安全存在着一定隐患。蔬菜等农产品中残留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加工企业生产条件达不到国家要求,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产品不精不细,特别是熟食加工、豆制品加工烧饼馒头等面食品加工都为小作坊式生产,滥用食品添加剂,粗制滥造,卫生环境差;一些企业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差,经销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餐饮业中大型企业和学校食堂基本能够达到卫生标准,但一些小吃部、小饭店多数卫生环境差,餐具没有按要求消毒,80%配置的消毒柜未使用。

二、我市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餐饮食堂内卫生状况较差、生熟不分,没有必要的消毒设施;街头饮食摊点和夜市大排档的卫生状况堪忧。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和夜市大排档日益增多,在我市约有上百户。绝大多数的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食用油的购进渠道不正,加之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是一个病从口入的隐患。

(2)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明确划分了各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责,较好的解决了交叉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职责不清的问题。

(3)农民在种植上为了防治病虫害、除草、促使农作物增产增收、农药、化肥的使用率较高,许多蔬菜上残留农药,而小餐饮饭店只是进行简单的清洗,许多农药仍残留于蔬菜上,为消费者饮食带来很大的危害。

(4)小食品生产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检测,卫生条件比较差,对所生产的产品的安全就埋下了安全隐患。

(5)从业人员素质低,技术力量薄弱,效率低下,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严重不足,对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三、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针对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

(1)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统一协调,整合监管资源,明确监管职责,加大食品综合监管力度。整合现有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使各部门既各负其责又加强协作,解决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督察督办力度。

(2)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一是继续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二是构建广泛的社会监督体系。

(3)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营造浓烈社会氛围。大力宣传和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使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掌握鉴别假劣食品知识,了解食品监管的有关政策,把健康的消费观念植根于群众心中,倡导消费者的绿色有机消费行为,形成“人人关注食品安全,人人关爱生命和健康”的浓烈社会氛围。

(4)加强对食品安全源头监督管理,把监管关卡前移。一是严格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登记审批,购进、销售实行登记备查制度、索证索票制度,加强源头污染治理。二是提高餐饮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市场准入标准,实施资格强制认证制度。对新办经营企业发证时必须达标,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把小作坊式食品企业逐步淘汰出局。

(5)进一步加大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力度,落实打假责任制。一是加大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的力度,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树立执法权威,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窝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二是要加大处罚力度,不但要从经济上对制假者处以重罚,增加其制假售假成本,而且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按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督察督办工作,定期对其工作进行考评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