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2:31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历史教学对于学生了解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对于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世界,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位教师都要努力研究新课改精神,通过有效的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有效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教师的义务和责任。

1解读有效教学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深刻。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通过教师的教,使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种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课堂应该提倡的。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突出,学生具有学习的机会,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能够主动努力,从不懂到懂,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认识,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

2高中历史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2.1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如果学生对历史学习长生兴趣,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学科,他们就会主动努力学习历史,会通过一些手段突破学习中的难点问题,这样,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显著的提升。但如果学生不喜欢学历史,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就很难主动学习历史,很难有效配合教师学习历史,这样,教学效果的提升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学习中,学生需要识记大量的历史事件的时间、人物、事件的经过,这种简单的机械记忆是学生所不喜欢的,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创新,学生就会认为历史就是读读背背,学习没有趣味性,学习的兴趣不高。但如果教师能够不断组织学生就某一件历史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态度,引导学生对某一个历史人物进行评价,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态度,引导学生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现象归纳历史规律,这样,学生的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2.2设置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通过有效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突出,这样,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显著提升。对于教师而言,要能够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获得思维水平的显著提升,这对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历史意义重大。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设置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自觉投入到对历史问题的探究之中,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学效果的生成。

比如,在教学“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的内容时,传统教学是教师通过讲读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伏尔泰启蒙思想的意义和影响,并引导学生识记有关内容:伏尔泰等人的思想宣传,能够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思想解放。学生对这种讲读识记的方式很不感兴趣,识记效果也不是很好,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意义上,很难深入理解。但若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学效果将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许多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也促进了传播这些思想的国家的思想解放”。有哪些事例可以说明这些?这样,学生就需要运用历史实践证明相关观点,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深入的讨论,解决问题,这对学生有效理解有关内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影响。

2.3教学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历史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件,但关照历史可以更好地了解现在,可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建立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用历史的眼光关照生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了解新闻时事,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作为教学与生活有效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历史学习的使命感,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合理设置问题,教学联系生活等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历史知识,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和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历史,获得全面素养的提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图片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101

历史是精彩的,它代表了一个国家成长的历程,也展现了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风采,所以,如今历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被安插在整个初中的学习科目中,一是为了加强学生自身的历史基础知识,二是为了告诫学生永远铭记历史,树立一种国家荣誉感和民族危机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初中历史教育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历史图片逐渐放大了自身的独特光辉,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了初中历史课堂,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堂逐渐变得趣味无穷。本文结合了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初中历史教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历史图片的方法。

一、依据教材所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历史图片

历史图片的选择,必须和教材相辅相成,反映相同或相关的历史事件,教师在选择图片时应该坚持以下三项原则:其一,与教材内容统一;其二,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即图片要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内容思考和思想认识;其三,具有典型的特点,即教师所选取的图片,要带有独特的图片意义,可以鲜明准确地展现一个时代或者一个事件的特点。

比如,教师在讲授《工业革命》一节内容时,必须首先明确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结果均不相同,需要自己分段来讲,从而给学生详细区别出三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首先呈现蒸汽机的图片,接着呈现瓦特的图片,向学生介绍瓦特的功绩和影响,从而告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蒸汽时代。随后,教师也可以按照类似的步骤,向学生展现不同工业革命的产品,给学生依次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让学生能够对三次工业革命有一个鲜明而清晰的认识。

二、结合图片展示形态,引领学生有效读取其中信息

如上文所提,教师已经带领学生能够简单辨认并归类历史教材中的图片,可以说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历史图片学习能力,但是如果遇到一些复杂难懂的图片,却无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读懂图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从而结合图片的具体形态,引领学生提高读取历史图片有效信息的能力。但应该注意的是,初中生绝不是完全统一的群体,他们各自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进行图片的引导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讲述与“新航路开辟和三角贸易”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新航路和三角贸易的具体路线,于课堂教学之初展现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思考,寻找到图片上所有的有效信息并总结概括,再按照一条条的具体线路罗列下来。但学生毕竟是学生,而且此类与经济相关的历史现象,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特点都是分不开的,学生对于图片的分析难免会存在一些疑问和认识偏差,但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教师在学生总结之后,可以站在平等的地位上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以更加全面的综合分析法去解读图片,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认识。

三、利用图片辅助教学,设置有效历史问题

经过以上两部分的内容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历史图片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图片终究是一个辅助教学的手段或方法,尽管它有时可以有较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把握运用尺度。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辅助教学,设置一些有效、有益的历史问题,深化历史教学。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3

关键词:图片教学;初中历史;有效途径

【中国分类法】:G633.51

新课程改革认为,历史课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理性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更不容易说掌握了。

历史学科的直观教学方式大致有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直观历史教学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历史遗迹遗存、观看历史记录片、进行历史小调查和访问、课堂上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等等。对于初中历史教材来说,除了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配以丰富的“史论结合”的历史图片。

为适应初中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本领,各版本教材均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画众多的图片。这些图片根据他们的史料价值、来源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历史文物图片,主要是一些文物的照片、拓片、临摹等;第二类,历史地图,即根据历史发生的事实,将历史信息等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第三类,历史想象图(表),就是利用图画把某种历史知识表现出来。

教材中丰富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使用大量丰富的历史图片,能够使得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联系,增强情感教育,还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图片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有效途径。

一、图片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历史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出来,在历史学习方面取得好的成果,相反,缺乏兴趣的历史学习,只会使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良好的历史课,应该是从一个好的导入开始。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初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导入方式,就能够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顺利地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历史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为导语类,效果一般,缺乏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片作为一种直观而形象的历史现象的呈现手段,其直观性,便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利用图片,配以精心设计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课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了两张历史人物――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的肖像,让学生分别猜测他们的名字和大致生活时期,然后指出他们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烽烟之中。学生在根据图片猜测两个人物名字和生活时期时,就已经非常热烈兴奋,兴趣盎然,后来教师的导语更是吊起他们课堂学习探究的胃口,小小的图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进行导入时,我采用了图片“安葬在马拉松战役中的希腊战士坟墓遗址”,问学生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起源于古代世界哪一场著名的战争,从而进行导入。学生们现实中的对“马拉松”运动很感兴趣,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自然充满了期待。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从这样几幅小小的历史图片开始了。

二、图示分解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且抽象思维会逐渐地上升到主要位置。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还是属于经验型的,理性认知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而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等优点而且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化解初中历史教学难点的好办法。

比如,在讲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西欧不同等级之间这种有别于中国封建等级关系的特点。政治概念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困难的,在这里我采用了图示分解法,把西欧封建等级关系绘制成金字塔式的图片,请学生标出每个阶层之间彼此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图片分解法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分解,复杂的政治问题一下子就直观形象了起来,学生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了。

再如,在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两个民族明明充满了战争哪里有和平?我出示了“单于和亲”瓦当图片,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实物见证;接着出示“昭君出塞图”再配以翦伯赞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样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图片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教材的印象,加强了对教材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地图教学可以加强中外联系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采用的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的做法,再加上课堂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不善于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所以怎样把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量丰富的历史地图的使用,可以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在讲述“罗马帝国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国什么朝代时”,除了可以出示古罗马(大秦)派使者到中国东汉来拜谒的史实,更加直观的一种做法就是出示公元2世纪左右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同时标注有古罗马帝国和东汉的版图与时间,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出“相当于中国东汉时期”这样的结论。

再如,在讲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于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都位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使用了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世界地图,图上标注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发源时间以及发源河流。通过这幅地图,学生们很快就把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地图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四、图片收集可以增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的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历史图片的收集和展示可以使初中生更加直观地亲近历史,感受历史,从而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

比如,在讲述“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时,让学生们“感悟日寇的凶残,珍爱现在的和平”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说教式情感教学沉闷乏味,缺乏共鸣,往往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由于南京是学生们的家乡,又是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留下了许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遗址,历史资料。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项图片收集工作:学生们可以收集书中,网上,纪念馆中一些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也可以用相机拍摄南京大屠杀遗址甚至是幸存者的照片。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于这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事件非常关注和用心,在收集图片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侵华日军的凶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讲述“鉴真东渡”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我先展示了一幅《鉴真东渡图》,根据这幅图讲述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经历,学生们从他的经历中自然感受到了他非凡的意志品质。在这里,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教学得到学生情感的认同,产生心灵的震撼,学生进而立志要做鉴真这样品质高尚的人,就符合逻辑和事实了。随后我又通过一组图片展示了鉴真对日本所做贡献,最后展示了一幅几年前鉴真雕像回扬州“探亲”的图片。学生们通过这些图片真切地感受了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小的图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图片总结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历史学的优点是历史的表象非常丰富,能够给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趣味性。但是历史学本身也有缺点,就是历史知识的记忆量特别大。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记忆起来有很大难度。运用丰富的历史表象――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历史教材上的许多教学内容是用书面文字表达的。文字表达方式比较抽象,无法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点,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记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记得牢。

比如,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教学时,对于几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进行总结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先打出了一幅未标好航线的《新航路的开辟》地图,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指出几位航海家的大致航海路线,最后我再把标好几位航海家航线的动态地图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再如,在总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和彼此关系,我在总结时出示了“梵天造人”的图画,并讲述了古印度神话梵天造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别从梵天的头、手、腿、脚这四个不同位置造出的人去记忆这四个等级。通过这种图片分解记忆的方式,学生对于艰深的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图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历史教学的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当然,图片历史教学的也有许多应当注意的问题,怎样合理恰当地用好历史教学图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继续在实践中感悟,感悟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4

关键词:历史课;有效教学;教学实践;看法

国家义务教育历史学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运用各种策略激活课堂,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让歌声飞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才会有高度的热情,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一种注入了音乐灵性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在学习《难忘九一八》时,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我的家在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沉重而悲凉的音调饱含着愤怒的感情,对东北同胞家破人亡的悲惨遭遇寄予深切的同情,“九一八,九一八”反复出现四次,感情层层递进,把东北人民反对侵略者,要求收复失地的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来。“爹娘啊,爹娘啊”悲痛声中蕴藏了东北同胞要起来斗争的力量。这一切都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迫不及待地想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

二、注重知识的关联,讲清发展,突出结构,理清条理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要讲清块状的知识外,还要注意纵向或横向的联系,突出知识的联系,讲出“发展”来。所谓关联,应有三个方面:两节历史课的联系;每一节课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前两点教参上多有说明,而后一种联系,教师一般重视不够。如,目前国内外重大新闻、古今中外科学文化知识等,都可作为联系课文的好材料。如讲到“日出之国”的日本时,可从日本在奴隶社会末期向中国隋唐学习,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史实,联系到今天日本的繁荣与富足,使学生了解:一个民族的发展,除了要有一定的历史条件之外,还需要有开放的胸怀,学习外国一切有利于自己的东西,从而提高学生对当前改革开放的认识。这样联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学生听来饶有兴趣,易于接受,思想觉悟、认识能力相应也随之得到了提高。

三、激发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全班性的研讨,教师要结合学生兴趣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选择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发挥的问题,如:“商鞅的变法措施对谁有利?”“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有哪些?”‘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根据有关资料和课文中的有关内容,说出丝绸之路对国外的影响有哪些?”等。先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鼓励每一位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小组长进行归纳,代表小组在课堂上发言。学生之间可以就不同观点展开辩论。这种以小组讨论形式进行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位学生

都有发言的机会,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设了一个较好的环境。

四、落实有效的课堂训练,提升中考应试能力

初中历史课时少,大部分学生不太重视,课后留给历史学科的时间不多而中考的任务也不能忽视。因此,提高历史课堂效益无疑是落实历史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而提高课堂效益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开展扎实有效的课堂训练。

1.及时训练,目标明确。初中历史新课程的编排使用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各课内容容量大又相对独立,课堂训练的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每堂课都必须留一定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训练检测,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课堂训练目的性要强。如《战略大决战》的核心问题是“大决战”:三大战役加上渡江战役。因此,课堂训练设计题目就要围绕这四次战役设计题目。

2.注意选题,难易得当。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就要集中精力,把握训练内容,突出训练重点,所选题目的难易程度要恰当,既要关注基础好的、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又要关注基础薄弱的,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确保课堂训练的层次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血肉筑长城》对抗战胜利的意义没有具体归纳,老师可以把平型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设计成基础题,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作为提高题,让学生讨论,归纳,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础,又得到思维的锻炼。

3.科学训练,讲究方法。历史课堂训练要讲究方法,科学训练。当代教育家杜威指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尝试,才能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要确保课堂训练的独立性,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操作,这一点在材料题训练中尤为重要,不要看到学生解答不出来就急于讲解,学生通过自己一番思考领悟来的效果远远好于听来的,老师要留足够的时间“等”学生,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训练,才能让学生体会“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乐趣。

4.重视反馈,全面落实。训练效果的反馈很重要,它能帮助老师评估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训练的效益,同时促进学生对课堂训练的重视。在中考的形势下,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课堂训练就要特别特别关注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对这些学生要紧抓不放,及时指导帮助。只有在全体学生都较好完成课堂训练的前提下,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为中考服务。

五、结语

有效的课程安排是很微妙的教学技艺,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实现师生互动的真实有效和生成。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努力优化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瑞圈。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浅析,《课外阅读:中下》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可以说,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核心在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培养兴趣,注重学法

兴趣的培养则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着力点。就初中历史而言,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比如多媒体音、视频的呈现,学生表演等。大家都喜欢易中天、于丹和纪连海的讲座,因为他们的讲解生动、睿智、幽默,善于设疑,还结合了自己的理解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反思。教师一定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良好的口才,还要有为学生搭建兴趣桥梁的办法。历史学科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仅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比如,对于一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内因、外因,主要原因、重要原因等;对一些具有关联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等,通过比较加强认识和理解。

二、引入情感教学,融入历史角色进行适当煽情,增强教学效果

情感教学,能自然而然地带领学生进入历史角色,感同身受地走进历史课堂,收取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1)在备课时,要对所讲解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分析、理解,把握好历史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历史事件的事态发展等等;(2)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针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展开切实的感情剖析,融入自己的情感,做到爱憎分明,重现历史,使学生能更多地融入到历史的氛围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之中,从中受到震撼、熏陶和启示;(3)在讲课语调上,要针对不同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进行语气的合理转换,进行适当的煸情,这样授课才不会死板、乏味,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上,我们教师要多给予学生关爱,用真情打动学生的内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谓爱屋及乌,这可让不喜欢历史的学生因为喜欢历史老师而变得喜欢学习历史。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更能增强历史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1.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所蕴含的“生活”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现行教材不仅包含各种历史内容,如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等等,还有不少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社会史内容,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充满人文气息,而且有利于学生认识历史,丰富学生知识。

2.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要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中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

3.教师要适当导入一些乡土历史,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历史中的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已经渐渐消失,而此时,适当地引入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乡土历史,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不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还对于自己家乡的历史有更强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相依相存。为了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该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种美好的情感体验过程,是提升自我素质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导”,通过“问题引领”,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如讲到科技史中关机的发明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冯如的图片和资料,老师也准备一些典型的资料和问题,按照这样的一个思路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猜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的贡献是什么?你怎么看待中国当前的飞机和航天技术?在学生分组讨论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展示。最后,教师作概括,使知识更具系统性。这样,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通过以“问题”来引领,把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完成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需要。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课堂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从而大幅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一、轻松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思维状态最佳化,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秉持真实的原则,学会尊重历史事实,同时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提出疑问。例如,在《中古欧洲社会》章节,学生在阅读“丕平献土”的故事之后,会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制度加以了解,他们会知道罗马教皇的权力是最大的,而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中国古代社会中与此相关的问题,像在封建制度时期为什么皇权凌驾于一切?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中西历史背景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成绩。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偶尔创设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有效教学。例如,《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章节,可以提问“哥伦布船队的目的地是哪?最后的结果?”这类问题,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整理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整理对复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历史知识过于零碎,所以,学生如果只是将零碎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只有将历史背景与历史知识相融合,将历史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历史知识系统化要求教师彻底掌握历史教材,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知识,使之系统化。

三、合作学习,提高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对提高历史课堂效率有着重要作用。传统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实际,注重每位学生的学习发展,多组织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是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的主要策略,所以教学方式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这种情况下的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7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4)24―0063―01

历史学科年代体系性较强,初高中所学内容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已有积累知识入手,在高中历史注重思维能力提高的目标指引下,从历史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运用能力三个维度上不断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笔者通过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发现,初高中历史的体系都很明确,高中历史更侧重于在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有效衔接初高中历史的方法。

一、打破思维定势,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新教学

高中历史知识和初中历史的部分内容是相互重合的,因此,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认识到初中历史的基础性作用,不能仅仅局限于对高中教材的分析和预设,而要打破思维定势,综合分析初高中教材的异同点,既要在一致的知识点上提高学生思考的有效性,也要做好高中知识在初中知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初中历史从整体上来看都是以对知识的了解为学习目标的,而高中历史则需要分析历史归因,思考知识的启示。因此在课堂预设中,高中历史教师还要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解构知识点和教学重难点。在进行课堂教学环节时,需要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历史学习时的“了解”的思维局限,要让学生在回忆初中知识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历史知识。

二、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分解三维目标,破解课程标准和课程层次的衔接难题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指南和规范。因此,教师在衔接初高中历史时,要从课程标准入手,把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上思考如何开展教学,思考如何有效利用初中课程中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成果开展新教学。例如,在知识方面,初中教材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入手,注意历史知识编排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历史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对学生掌握方面的要求差别也较大,初中历史要求学生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进行识记;而高中历史的要求更多的在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历史教师要把握住这个特点,在教学中才能够恰当地做好过渡和衔接。

笔者在进行“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这一教学时,首先就明确了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然后又查看了初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发现初中历史主要是简述史实,于是在教学中把历史史实的学习作为次要内容,让学生预习和回顾掌握这些知识点,而课堂的时间主要放在对历史史实形成的原因分析和认知上。从三维目标的落实上来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也帮助学生完成了能力的发展。

三、以理解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形成为目标,以思维发展为指向,建立和完善历史知识体系

在初高中历史的衔接中,尤其重要的是历史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效度,把知识点的巩固和分析作为知识体系的基础。在能力的形成上,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具有内在的目标一致性,教师可以以初中既有能力为支点,继续提高学生的问题纵深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在思维的发展上,高中历史要求要在对初中历史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对现实事件的正确分析能力和把握能力;另外,初中历史采用的通史性体例,时间体系非常明确,可以作为知识体系中的骨架,高中历史则倾向于专题和纵深知识的学习,可以作为知识体系的枝干。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8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培养兴趣;优化教学情境;总结规律方法

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教育教学领域内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还固守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为了顺应历史潮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投身于教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规律与方法。我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已有数年之久,在有效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兹向大家交流一下,贵在抛砖引玉。

1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没有兴趣,难于保证教学质量。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1.1生动讲解,激趣。

为了激发学生学历史的情趣,教学语言要适当加工,使其生活化,趣味化。以通俗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使抽象的历史事件鲜活起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从而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学习《美国的诞生》一课时,依据教材内容用带点“评书味”的方法,我给学生讲了华盛顿童年时,砍掉樱桃树的故事,并故意说:“父亲为什么没有责备华盛顿?因为他手里拿着斧子。”学生在笑声中,体味着做人的道理。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情趣。

1.2走入历史,提高兴趣。

所谓“走入历史”就是“进入历史角色”,提高学生参与程度。要创设特定的课堂氛围,再现历史情境。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表演历史小话剧,使学生深入历史情境,通过角色转换,培养其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例如在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时,我们组织学生表演话剧《草地亲情》,班长演老炊事员,面对扮演伤员的同学大喊:“我是炊事员,听我的,你们先吃……”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受感动,有效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3以生为本,体验乐趣。

“以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探究提问、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优化教学情境

提高教学效益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情景,使人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大脑的活动效率,不良的情景会使人注意力难以集中,从而干扰认识过程,降低智力活动的水平。创设优化的化学教学情景,有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2.1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鉴于形象思维对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如生活展现、实验演示、表演体会及利用电脑、实物投影、电视、录像等多媒体进行图画展现、音乐渲染等等,这样可将枯燥、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显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历史教学的情境环境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举例来说。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的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落后和所受到的屈辱以及中国人民是如何抗争并一步步走向近代化走向繁荣的。整段历史的学习是要通过社会发展进程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激励学生为国奋斗的精神。2.2善于设置疑问,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激疑启思,活跃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

2.3以“情”入景,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以情感人,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优化的教学情景,除灵活运用上述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准确把握教材的实质内容和感情基调,内容不同,教学情境的设计方法也不同。⑵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只有注意到学生的“期望”和“满足”心理,才能创设出符合这一心理的教学情境。⑶教师要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缩小与学生间的心理差距,经常以学生眼光看世界,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感染和移情作用。

3总结规律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历史知识大多属于陈述性知识,记忆术的合理运用有助于知识的识记。我经常在教学中结合实际的例子,为学生介绍一些记忆技巧,如笔记生成技术,联想、谐音的方法等。我结合自己的经验给学生介绍的“口袋小笔记”的方法(将一些知识要点摘录于小纸片或小本子,放在口袋中,随时可看上几眼),方便实用,被学生们竞相效仿。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它不仅关注知识的教育,更崇尚智慧的教育。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以新的教学理念引领教学实践,更新教学方法,积极进行探索,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提供空间和机会,构建乐学、灵动、自主的历史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中,深刻认识到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进行及时的反思,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对中学生来说历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历史课堂。所以加强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现如今初中历史老师对教学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比较关注,而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的和相应的教学效果还不太重视。现在已全面推行新课程理念,所以研究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就显得比较重要了。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教学现状

(1)没有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

传统的历史教学老师就是照本宣科,这种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而学生的生活特征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就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不匹配。可见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将历史变成了黑板上的条条框框,变成了一些冰冷的名词,历史成为了学生们升学的筹码,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学习效率肯定不高。想要掌握现成知识或者获得新知识,这都需要人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探究、选择以及创造的过程,最终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应该是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相应的知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从历史中的人物和事情中都能得到相应的收获。但是现如今历史教育的无奈也承载着学生很多的无奈。历史这一学科本身就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相对于数学和英语等主科来说历史只是一门副科,在升学压力下,学生对历史仅有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面对即将而来中考,历史老师也不得不把历史分割成条条框框,教师和学生在无奈中迎接中考的到来。

(2)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接受知识,接受那些古人已经发现的知识,这样初中历史教育必然是以书本为中心,老师领导学生对那些知识死记硬背。对于中学历史课而言,这一科目的主要任务并不是积累学生的历史素养或者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规律,学生们只是为了应付中考,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提高自己的分数。现如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再者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和时展相适应,课程的结构还比较单一。历史教学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在进行课程评价时对学生的成绩看得太重,在课程的管理方面强调统一,这就使历史课程不能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多样化发展相适应。例如现如今很多历史老师进行“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指老师在进行教学时不是从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状况出发,而是从老师自己对历史的认知出发,强行将自己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将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还存在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依旧是进行照本宣科的机械教学。

二、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1)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

老师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一定要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然后再让这一目标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新课标下确定的目标就是了解并熟练运用史学方法,加大对能力训练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老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考虑好教学的内容、课程标准以及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首先教学目标设置一定要科学,老师所教导的知识一定要准确。例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课本出发,然后再将课本知识具体化,将不同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掌握好,然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科学弹性引用。再者教学目标的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然后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把握好教学的进度,老师可以采用情景探究或者是开展辩论会的形式来对学生思维进行引导,进一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生动有趣的进行课堂讲授

虽然课程改革之后更加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教师教授已经不太重视。但是历史教学终归还是要进行讲授,而且讲授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老师在表述过程中一定要激情奔放,在点拨学生时一定要做到恰到好处。所以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激情的去讲授知识,不单单讲授历史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思路,也要讲述价值取向和信念的引领。让学生们沉浸其中,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3)优化教学方法

老师先掌握好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然后经过合理的设计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让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进一步形成比较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这样才能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老师在讲解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播放历史纪实的电影,将真实场景再现,让学生对于这一事件深刻了解。老师还可以开展辩论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发展基础之上,老师在教导学生历史时一定要让学生去了解历史,全面的去看待历史事件。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近年来有效的教学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还有很多潜在的规律,广大教育者一定要对此重视起来并不断加以挖掘,进一步完善有效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理念

课堂有效教学是用于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专家余文森教授的解释通俗易懂,他指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提高,有收获,有进步、新课程标准下明确指出,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记忆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并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无效与低效令很多教师头疼,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引起历史教师的广泛关注、那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一、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1.巧用成语,典故,诗词,俗语,实施有效教学。

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在历史课堂中适当地运用成语,诗词,俗语等,可以活跃课堂氛围,突出教学重点,又能简化深奥的道理,满足学生对美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例如,讲授“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内容时,可以引用成语俗语诸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伴君如伴虎”等来进行形象化的讲解;讲授。焚书坑儒%这件事时,可以借助唐代章碣的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来说明焚书坑儒对秦王朝的危害;讲到经济的巨大力量时,可以用“有钱能使鬼推磨”,“财大气粗”等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讲到东汉末年军阀混乱给人民带来的危害时,可以用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诗句来阐释;讲到皖南事变的题词时,可以引用曹丕的故事。七步诗%或者“同室操戈”这个成语来说明,加深学生对消极抗日,积极的策略理解。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实施有效教学。

创设自由质疑的课堂环境、适宜的课堂氛围会给学生和谐,积极的感觉,促使学生情绪高昂,呈现最佳的思维状态、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历史事实,同时也要允许学生有疑问就要质疑,在质疑中学会思考,理解历史、例如,在讲授“中古欧洲社会”这节课时,给学生讲述“丕平献士”的故事,学生通过此故事了解到西欧封建社会时,罗马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的学生联系到中国社会的现实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封建时期,皇权会凌驾于一切呢?由此引导学生对中西历史背景进行对比思考,从而对中西历史了解得更为透彻。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氛围、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从而实现有效教学。例如,讲授《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节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诸如哥伦布船队要到什么地方?最后的结果怎样?怎么会出现这样的“误会”呢?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思考才能回答,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促进自主学习,实施有效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授《美国的诞生》这节课时,可以板书。独立战争前的美国%,同时在。美国%两个字上加上引号,然后让学生看看这个标题有无特殊之处。学生很快就会质疑美国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学生心里有了矛盾,就会激发求知的欲望,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4.系统化历史知识,实施有效教学。

系统化历史知识对提高历史复习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初中历史知识是孤立的,零碎的,如果只是零碎地记忆,很难提高学习效果,只有把历史知识放到整个历史背景中,使历史知识系统化,才能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系统化历史知识要全面了解历史教材,进行归纳总结、因此,需要师生相互配合,贯穿起前后的历史知识,使之系统化、。横%的方面要把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起来。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有效教学是要实现教学的理想状态,受特定的教学观支配,所以,教学观的改变会引发教学理念的革新。

1.有效教学关注人的发展。

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有效性认识、传统教学中,教学目标注重知识的重要性,所以,对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识方面,教师在课堂上也以落实知识点为根本、新课程标准下,规定课程目标主要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就是说,判断教学有效性不再以掌握知识为依据。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让学生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有效教学关注点转移到人的发展方面。

2.有效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有效教学是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高效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师生共同享受教学成功的喜悦。也就是说,教学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得来的,判断教学的有效性要看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实现有效教学。

3.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

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由封闭性教学走向开放性教学、与此同时,有效教学的行为特征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形成开放性,个体适应性,反思性特征、教师要把握全局,注重细枝末节,实现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

总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学生思维、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初中历史教学才会焕发生机,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