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提分技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2:05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1

初中历史的教学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教育不仅让我们的青少年学生知道历史,感受历史学习中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伟大教育。可以说历史教育也就是一种深厚博大的人文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正如原中国国家图书馆长,著名的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说:“学习历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公民不懂得自己国家的历史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因此,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初中教育应该把历史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开展,抓好初中历史课教育,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学校,一些初中学生不够重视历史教育,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与兴趣。当然,我们分析这些不重视历史教育,不够重视历史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受了不良教育的影响;其二,我们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不得法。尤其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解题技巧。教师讲得不明不白,学生学得稀里糊涂。由此原因,作为新形势下,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我们应该开展好:1、历史教师、学生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抓好初中历史数学;2、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历史教学的艺术,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师要把那些科学的解题技巧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拿起解题技巧的金钥匙去打开历史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初中时代就打下扎实的历史素质基础,成为一个合格的初中生。

第一、让学生理解学习掌握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了解的东西必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达尔文传》中说:“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对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认识,关键要去理解它、认识它。理解认识的过程需要一种解决的技巧。有了技巧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知识的宝库”。比如高中历史分析题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开展一些解题技巧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技巧去解决历史分析题的主动性、自觉性。比如说,可以从:1、兴趣入手运用解理技巧去解决历史分析题;2、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争论中去解决历史分析题: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在网络上大量收集有用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探究去解决历史分析题。解决历史分析题,关键在教师的重视、引导,不断地努力培养。

第二、抓好历史分析题中的解题技巧运用

我们要抓好初中历史分析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去解决好分析题,提高解题能力。当然抓好历史分析题,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践好解题技巧的实践。下面针对历史教学实践,可以举出教师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历史分析题的。

1、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说:“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分析题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围绕分析题,步步探究,层层追思。这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技巧方法。”依据魏书生老师的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是这样具体实践与运用的。

a、“在对历史上的秦始皇你来分析一下,谈一谈他究竟是一位对历史有贡献的皇帝还是一位平庸无能的皇帝呢?”这个分析题我就采用兴趣解题追思法引导学生去分析。①秦始皇重视发展生产,如命令李冰父子修筑四川的都江堰,让四川成为了天府粮仓。这一引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②秦始皇统一文字,把原来七国的文字统一为一种文字这好吗?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③参秦始皇大修道路,这有什么意义呢?又一次激发起学生之兴趣。在兴趣追思法的刺激下,步步层层追思,大家最后对分析题得出了一个结论:“秦始皇是一位在历史上有贡献有作为的皇帝。”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2

【关键词】中考历史解题效果试题特点

在新课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出现,因此中考历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已经在课堂上将知识讲得一清二楚了,为何学生一考起来还是一塌糊涂?实际上,知识的讲授和书面的考试,既相互关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考历史复习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方法。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从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学生适应历史学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152

初中学生要进行很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要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积极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才能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当然,在引导学生更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教师在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并更好的进行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理念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教师在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理念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历史学习,进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对历史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还认为历史是一门副科,进而导致学生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进而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只有学生认识到了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才能为学生以后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实际应用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实际意义。初中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的情况,这种认识不仅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进行历史学习的实际意义,这样学生才能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历史知识点学习。

二、对学生的引导要循序渐进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中,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部分教师可能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产生一定的帮助,反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进而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作槌踔欣史教师,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尤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要耐心的加以指导,这样学生才能逐渐意识到该如何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同时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三、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

进入初中阶段由于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因此学生的学习任务也会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更大的压力。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也为了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应该对布置学习任务引起重视,合理的学习任务不仅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为了使学生很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就注重为学生布置合理的学习任务。例如:可以要求学生记忆教师当天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会画出重点记忆对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避免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出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情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担。当然,如果教师为学生布置了记忆任务,就不再布置书写任务,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使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帮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教师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很快的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而且能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帮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而言,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多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历史学习的快乐,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对学生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

为了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并且渴望表现自己,如果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展开教学,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掌握新的知识点就及时提出表扬,这不仅对学生是一种鼓舞,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好的感受到了快乐。

(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使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趣的课堂不仅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收获知识点的过程中,也收获更多的快乐。

五、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4

摘要:初中历史内容繁多,把握好复课策略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在中考复课过程中,必须立足《中考说明》,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掌握答题技巧,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对路,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获取好的中考成绩。

关键词:历史复课;方向;基础;专题;技巧

一、研读《中考说明》,把准备考方向

《中考说明》是中考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教材的主干知识。中考所考的知识点全在《中考说明》的规定之中,因此,在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中考说明》,明确备考方向,准确把握考试范围,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在复课教学中,要按照《中考说明》规定的范围,组织教学,把准考点,《中考说明》中没有罗列到的知识点可以不讲,《中考说明》中罗列出来的要一个不漏。要细化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对照所有考点,逐一落实,不熟悉的归纳整理,强化记忆与训练,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同时要认真研究《中考说明》中的样题及我省近三年的考题,研究试卷的结构、特点、规律,准确把握今年中考的方向,以期提高复课的准度和效度。

二、夯实基础知识,突出复课重点

新课改以来,中考历史主要强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考查,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测试也是中考历史的主要内容,基础知识落实得到位与否是中考成败的关

键。如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两种命运的决战》这一课,要让学生知道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的基本史实;重点掌握国共两党两条不同的道路、两个中国命运斗争的尖锐集中体现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属战略防御阶段,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敌我力量发生变化时,人民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阶段。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理解和记忆所要掌握的内容、考点。

三、构建历史专题,形成知识体系

构建历史专题,就是打破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界限,串联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形成历史体系。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前后左右贯通起来,把一个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它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比如把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发生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纵向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历史事实及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过程;横向比较如一战期间英、美、日三国是侵华的主要国家,可列表比较他们对华贸易比重的变化。这样就可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使庞杂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知识结构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四、综合模拟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综合和模拟训练是历史复课的重要环节,可以进一步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应对中考。教师应该做到:参考中考样题和往年中考试题,精心设计或精选试题,不搞题海战术;精心筛选试卷或试题,挖掘原试题内涵,刻意改变一些题的条件或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在训练中触类旁通;认真讲评试卷,不能只对答案,切忌就题论题;特别关注出错率较高、得分较低,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强的题目;注意整体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试卷讲评的基础上,形成主动完成对所有历史知识归纳整理、构建网络的能力。

五、掌握答题技巧,提升应试能力

答题技巧训练是提高复课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复课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复课中要特别重视答题技巧的训练,在整个复课过程中要切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一是认真读题。通过读题目、读题干、读问题,基本弄清题目考查的背景和对象。二是仔细审题。正确判断问题的意图和要求,基本理清解题的思路。三是掌握方法。一般采用筛选法、排除法、推理法、分析法、比较法等,逐步缩小选项范围,选定最佳答案。四是问题入手。做材料题时,先浏览所要回答的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做到边阅读边思考。五是找答案源。先在材料中找答案,有些答案隐藏在材料题中,可直接抄写或引用;不在材料中的,再从教材中或资料中寻找并组织答语。六是知识迁移。把材料和教材相关内容进行知识迁移,整合出准确的答案。七是抓关键词。比如从“标志、开始、转折、客观、主观、根本”等关键词入手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八是判断分值。注意每一题的分值,如果这一题是1分,答案应该只有一到两句话,如果这一题是2分,答案至少是两句话以上,以此类推。九是不全翻书。做题时,不是每一题都要翻书,只有不会做的和没有把握的题才翻书。十是书写规范。书写端正,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

总之,历史复课中有许多应注意的地方,有效的方法也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分析和研究。只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方法对路,就能事半功倍,使学生获取好的中考成绩。

参考文献:

[1]李昧宝.历史专题复习要处理好八种关系[J].试题与研究,2008(8).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应考能力题型解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08

初中历史学习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系统,首先是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的,学生记忆起来有规律可循,只要理出大的枝干和框架,学生的大脑里就会有系统的知识点,在做题时可以直接调动知识点,不用绞尽脑汁的苦想,大大提高了做题的效率。另外,初中的简答题内容也比较单一,所以在面对考试时学生只要审对题拿分其实很容易,而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在面对考试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一)善于审题

选择题一般来说是将几个相似、相近或者相反的选项放在一起以达到混淆答题者的目的,如果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不认真,就很容易落入编题人设好的圈套。因此,在平日的训练里老师要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学生掌握了审题技巧,识破出题人的圈套和陷阱,做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首先,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在平日做练习题时老师可以以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起来审题,审题包括审题型、审题干、审题这几个方面,学生首先要明确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明确出题人出此题的目的,另外要读懂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是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项,是选做法还是选意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就要带着问题找答案,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会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要根据题目要求逐一排除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老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审题思路: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题目,出此题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哪一部分的知识掌握情况,题目要求选出什么样的答案,根据题目要求可以直接排除哪个选项。通过进一步审题,其他选项分别是因为什么被排除以及选择正确选项的原因,通过这一思路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透彻的分析,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就能够掌握熟练的审题技巧。

(二)了解题型

了解题型有利于帮助学生快速明白出题意图,迅速作出思考判断,以提高审题的效率。初中历史的选择题题型可归纳为:年代人物类,选择正误类,材料分析类等。年代人物类要求学生选择在某一时期,某一年生的事情或者是某个人的思想做法等,做这类题要求学生把四个选项发生的时间或者是涉及到的人物都写出来,根据题目要求直接选出符合的一项,这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选择正误类则要求学生认真审题看明白题目要求是选出正确的一项还是错误的一项,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低级错误。材料分析类是初中历史选择题所占分值较大的也是较难审题的一类,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求学生会分析材料并能从选项中选出符合材料要求的一项,因为历史材料题会涉及到文言文,所以学生如果不能准确审题很容易出现理解误差,因此学生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功底,如果实在读不懂题目要求也要通过捕捉关键词来推测题意。

(三)学会检查

学会审题和了解题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而学会检查则是为了保证答题的质量,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出现不该犯的错误。首先学生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即使是平日里的训练也要坚持检查,考试的时候学生的大脑会保持长时间的兴奋和紧张,一旦做完题学生紧绷的神经也会放松下来,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利用剩余的时间进行检查,而如果学生在平日里就养成了检查的习惯,在做完题后学生依然能受习惯驱使进行检查。另外,在检查时不要轻易修改答案,如果这道题一眼就能看出是自己选错了,那么则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如果这道题在第一遍做的时候就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在检查的时候依然无法确定答案的话,那最好就不要因纠结而修改答案,人的第一感觉初始判断往往是大脑最深层的记忆,在记忆模糊的时候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最可靠的。

二、简答题的答题技巧

(一)读材料

历史的简答题多是以历史材料为依托的,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作答,因此做历史材料题首先要学会读材料。阅读文言文材料时要学会抓重点,我们做的是历史试卷并非语文试卷,所以无需逐一分析材料中的所有字词,但要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材料的重点所在,并能迅速联系到课本所学知识,然后找到课本知识与材料的契合点从而明确答题方向。

(二)分析材料

分析材料是为了更透彻的理解问题,学生在作答材料题时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材料理解不透彻,只是根据问题照搬答案,而作材料题时往往都有题目要求是请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所以完全脱离材料照搬课本的现成答案的做法是得不到高分的。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应该对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出题人要求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来进行作答。

(三)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审题错误,学生在落笔作答之前一定要审清题目要求,看清题目是让回答什么问题,从哪几方面回答问题,很多学生看一眼问题就根据课本上老师画的标准答案全部抄上,以为这样就可以万无一失,但实际上,历史材料题的问题都比较细致,不会出现那种太广泛片面的问题,所以学生在作答之前要审清题目要求,按照要求作答,不要漏掉要点但也不要多写一些与题目要求无关的答案。

(四)组织答案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法;技巧

历史学作为一门链接过去、现实与未来的综合性学科,它的发展实际上是人类社会轨迹在人们观念形态和知识体系中的反映。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挖掘教师的潜力,打开知识的宝库,让历史知识在眼前飞扬。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地方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历史课堂教学教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在此介绍几种重要的历史教学教法。

1.讲述法

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

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

2.讲解法

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

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

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

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

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不擅长表达的老师,可多设计一些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7.教授新知识时的注意事项

①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课堂教学任务通过轻松、愉快、和谐的授课方式交给同学们,这是老师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兴趣的基础。

②前导----包括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状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导入新课。

③传授新知识----这是课堂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

④总结教学内容和巩固历史知识。对提高历史课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一节课里画龙点睛之处。

⑤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记忆应知应会内容;运用已学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生们学会运用已学知识点分析历史事件。

二、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①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②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③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

三、小结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7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14-01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将较强的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技能,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自我研究性学习。这就要求历史与社会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如果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学习,教师不去管,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也就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要转变这种观念,就要打破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改变尴尬的教学局面。教师不单要将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还要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些初中教师对历史与社会教学不够重视,淡化了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单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权威地没有变,教学成了一种包袱。教学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要使用一种新的思维授课,改变原有的陈旧性思维,将这种理念作为教学的动力,更好地服务历史与社会教学。教学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摆脱传统思想观点的束缚,大胆革新,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更好地开展课堂授课,如在给学生讲解历史与社会中有关地球的知识,教师可以将最新的科学动态讲给学生,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同时也能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从实践反馈的效果来看,历史与社会教师穿插一些额外的历史与社会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也使课堂讨论变得更加活跃,学生都争相回答老师的问题。这种教学能在很大程度调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授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为此,在授课之前,教师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正,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要巧妙引入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创新型引入,凸显教学的层次性和逻辑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通过“放羊式”教学将课程时间留给学生,一些应给予指导的地方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无法把握知识的突破口,对教学的进行不利。为此,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处理好和学习的关系,发挥学生自身作用,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在新课改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经过分析与探索,为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套合适的发展道路[1]。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学生对新知识与新东西感兴趣,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在教授学生历史与社会知识时,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开展教学,为学生带来视觉体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是新课改要求下历史与社会创新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当前,高科技运用到教学中,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要重充分将其引入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信息技术,将文字、图片等集中起来,通过短片播放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课堂时间,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充分满足了新课标理念的要求,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将知识以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常识巧妙地穿插其中,为学生那提供想象性空间,这也是新课标倡导下的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不仅要重视历史与社会知识,也在课外加强对知识的积累。

三、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开发历史与社会教学资源

这是一门独具趣味性及挑战性的基础学科,有助于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2]。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中,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图形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用这个工具描绘出很多历史与社会图像,如:示意图、景观图和统计图等,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直观,而且生动,教师可以根据这种特征,有效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直观认识历史与社会学科内容,熟悉历史与社会课程空间的分布规律,将各要素有效联系起来。它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与社会课程内容,把握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历史与社会教师要有效挖掘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将地图工具巧妙运用到教学中。再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历史与社会地域知识,教师要考虑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兴趣,结合学生对旅游资源的喜好,自由结合成小组,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收集、讨论、总结旅游资源信息,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对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资源、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教师先明确教学目标,从宏观层面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历史与社会学习资源,将时间与空间交给学生,有效挖掘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课改下,教师要基于未来人才的需求,运动多种创新手段培养学生,提高教学水平,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一句话,未来,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历史与社会教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结合学生的实际,积极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个性学习,为学生营造支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紧随教师的思想,并融入知识之中,让他们掌握传递知识与生活的技能。历史与社会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有效利用历史与社会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能力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某一研究专题,并能主动地获得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机械模仿,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获得历史知识,更重要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注重联系实际,让科学知识真正融入心里,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意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比如,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的评价等,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教师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体验到质疑探究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缄默使人愚钝,争辩使人聪慧。学生对所提问题经过自由思考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质疑、自圆其说,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深问、明知故问、无中生有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应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三、在史料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材料的种类其实很多,文字记载、文物古迹、图片、数字表格、雕刻等都属于历史材料。离开了史料,历史教学便无从谈起。中学生学习历史虽不是进行历史研究,但通过基本的史料构建历史概念,理解历史问题,进而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学生拓展知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找寻史料、丰富史料、并从史料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即“论从史出”与“举一反三”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存史料出发探究历史真相,以史料为媒介去了解和认识历史,还历史以真相。历史材料是记录历史事实的主要载体,它必然渗透有记录者的主观意识因素,读懂历史材料并不一定就真的有用。只有当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有口的地去发现,并尽可能地从中获取信息为自己的探究服务时,材料才是有用的。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读懂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弄清材料背后人的思想、心态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容。对于有争议的史料,尤其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评价方而,引用时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影视文艺作品虽可采用,但采用时一定要说明它的来源和性质。

四、在情境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历史认识过程的体验性,历史学科的艺术性和历史教学的根本口的共同决定了施行创设情境策略。它是还历史课堂以生动,让历史教学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需要。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打破历史的时空界限,生动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声、行、色、态同时作用与学生,使学生获得多种信息,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丰富而生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受到思想教育。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图片、录音和录象等历史材料或让学生亲临古战场、遗址、遗迹,以烘托出一种历史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历史氛围中认识和感悟历史。

参考文献:

[1]刘小玉.主题渐进式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0(08)

[2]金祖斌.谈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2)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课堂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启迪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在“度”中找到最佳的切入点,提出一些有“味”的问题。本文笔者以人教版初三历史教材为例,浅谈如何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与“味”,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精确有“度”教师在对课堂问题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联系教材的具体内容设计具体问题,尽可能地精确提问,这是初中历史教师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历史教师是历史教学过程中预设问题的“策划者”,同时历史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要力求所提出问题准确无误。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先要吃透教材的内容,准确了解教材内容的教学重点、难点,然后从三维目标出发,精确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教学中,为了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及延伸,我以下面的问题来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及运用:在汶川大地震时,抗震救灾的现场上,到处活跃着带有“红十字”标记的医护人员。“红十字”成为舍己救人的象征,请同学们想一想,“红十字”的标记起源于哪一宗教?是从哪一件事情当中启发而来的?在此问题当中,“是从哪一件事情当中启发而来的?”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性,学生分析此题干,然后再去复习所学内容,就会知道答案:“红十字”的标记起源于基督教。

在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教材内容,我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了下列问题: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从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二、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有“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下点工夫,提出一些有“味”的问题,必然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教学生动有趣地进行下去。例如,在九年级上册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的教学中,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的知识点相对来说较枯燥乏味,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就比较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用课程整合的方法,提出如下问题:①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你所学到的哪些知识点和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浮力定律有关?②阿基米德揭露金匠的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启发?③阿基米德从发现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到发明了杠杆、滑轮、螺旋式水车等各式器械与上述问题有什么关系?④古埃及中的太阳历法与阿基米德的发现有哪些联系?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并对它进行理解及应用,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所下降时,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课堂问题变得有趣味性。例如在对《俄国十月革命》教学内容探究时,在课件上展示《列宁同农民交谈》的图片,要求同学们仔细看图,分析图中所蕴涵的深刻含义。绝大部分学生能得出下列结论:反映出列宁和普通农民之间的感情非常融洽;反映了列宁同志为了俄国革命不辞辛劳的革命斗争精神。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所以教师应该利用课堂提问这个途径,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点拨提问,使学生的思维更全面、更系统,以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陈相付.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新课程学习(下),2011(2):112.

初中历史提分技巧篇10

一、多媒体技术助力教学的作用

1.多媒体将“学”转化成“做”

“学”有被动的含义,众所周知,被动学习是新课改后,教师都力求避免的问题,如何将被动转化为主动?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将“学”转化成“做”。教师可以利用其他工具软件,进行辅导教学。比如,让学生掌握利用“Flash”制作动画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多媒体技巧后,教师可以巧妙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有效利用,让学生去“做”,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技巧来思考和探索,转变被动学习的局面,转而成为“研究者”,大幅提高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flash动画,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史前时期课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人类由最早的人类代表北京人,逐渐进化成人类的动画,加深对人类进化史的认识。

2.多媒体将“静”转化成“动”

传统教学是静态的,教师一般会通过教材、黑板以及ppt进行教学,呈现出的文字和图片都是静态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枯燥,并且有重点模糊的缺点。因此,为了将静态教学转化为动态,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的重难点进行突出展示。教师可以制作动画视频,将历史知识进行动态和直观的展示。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在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这部分内容制作出来供学生观看。教师可以把精美的青铜器图片和甲骨文挖掘过程制作成精美的ppt,再配上优美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之美。

3.多媒体技术将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

多媒体技术就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其可以共享的特性为广大计算机教师提供了极大便利。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通过搜索网络最新多媒体课件,下载最新教材、最新动态等整合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本课程实际教学计划。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便利高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信息量大和操作便捷的特性,有了它的辅助,教师就可以从大量板书和说教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思考上?恚?让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

二、多媒体助力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手段和方法,要想真正对历史教学起到助力作用,就必须要紧扣学科特点,紧跟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制作历史微课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将针对一个重点、难点展开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时长约为5~8分钟,供学生课前下载预习、教师导入新课、学生课后复习使用。微课的特点是高度概括重难点、重复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趣味性强,能够明显提高教学效率。

2.“运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多媒体不是课堂的主角,真正的中心是学生,也就是说多媒体是服务于学生的,是学生用来学习的手段。一些中学历史教师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时只是追求多媒体制作的精良,或者每次讲课都利用多媒体。这种做法使得教师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而不管学生是否可以从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有些教师只是照着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让学生听起来十分枯;还有的教师说话没有感情色彩和幽默感,导致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不高。还有一些教师只顾按照备课内容讲解,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学习内容,都一股脑倒给学生,造成学习负担重的现象。这些做法都犯了不以学生为中心的错误。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中心,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的重难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提高课堂有效性。

3.要“新”“旧”结合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选择用课件讲课,甚至达到了离开课件就无法导入新课的程度。尽管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将历史教学问题展示出来,但是课件只是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主体。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直在看课件,教师一直在讲课件,学生在纷繁的课件信息中“如痴如醉”,学生看到的都是教师罗列出来的问题和后面已经写出来的“标准答案”,学生沉浸在课件的眼花缭乱之中,忽略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因此,教师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做到新旧结合,将二者有机利用起来,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