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十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5:3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1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内容取向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也高度重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新方案已经开始逐步实施。针对新方案的实施,学界对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真正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近几年来,学界从开始比较宏观地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转到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具体地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研究也不断拓宽,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影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心理咨询、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都是学者们围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的重点。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也在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和方法,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跟上时代步伐而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本特点

1.始终强调鲜明的思想和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宣传和维护特定阶段的意识形态,抵制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影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有着鲜明的意识形态、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无论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还是学者们的研究都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指导,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和反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特别是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实施以来,研究者们更加重视这一问题的研究,相关论著较多。

2.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载体的研究。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载体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从近年的研究看,这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在研究中,除了强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正面灌输的作用以外,学者们更多地开始关注和研究间接的、隐蔽的、渗透式的教育方式和载体,比如校园媒体、校园网络、校内社团、校内图书馆、学生宿舍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努力挖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正面因素加以分析和研究。

3.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文本教育与人本教育的对立。前者以书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只讲抽象的理论,忽视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现实;只注重文本逻辑性,忽视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只强调文本意义阐释,脱离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发展产生了很大矛盾,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难以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而对其产生了质疑与疏离。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把代表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根本任务与根本目的,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近几年来学者围绕这方面的研究也很丰富,但通过何种方法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真正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论研究上,还需要学者结合实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1.研究更加紧扣时代背景和主题。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背景和文化环境、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智能化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经济成份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国内环境:在这些环境的影响下,学者们都有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些研究既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功能,大力宣传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为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和理论创新成果服务,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党的领导下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学者们还注意运用新技术手段的作用和影响,有效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功能和凝聚人心、引导发展和稳定社会的功能的发挥。

2.研究中学科交叉的现象越来越多。心理学、政治学、管理学、伦理学、教育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中渗透的越来越多,这些学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内容、环境、手段、效果等进行不同层次和角度的研究,给予实践活动以有力的指导,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学科的交叉研究呈现出研究者思维活跃、视角独特的一面,但有的学者也指出,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已的地”的倾向,这种情形走向极端是不可取的,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边缘化”和“空壳化”。

3.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逐步兴起。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进行着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非常相近的思想教育活动,由此学届也把研究的视角转向了国外,借鉴和利用国外公民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来改革和创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研究随着国内外交流活动的日渐深入,一部分学者利用出国访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对其他的国家公民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相关论著和调查报告不断涌现,目前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中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法国等国家的公民教育问题上,比较研究的内容多为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成效等。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入,必将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的成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有所研究。在刘达临1985年的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于心理学》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要素、优化途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重视心理环境的优化,因此本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探寻合适的优化途径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构成

(一)认知环境

认知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感觉、记忆、表象、注意、想象和思维等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交互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的认知过程。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环境对整个心理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以及教育情况等从主观上引导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构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环境。

(二)感情环境

感情就是情绪、情感。感情在人们认知的过程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既有对事物的态度,也有一定的感情在里面。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让人高兴快乐,也有事物让人忧愁、悲伤。这些都来自主观感受或者的态度体验,这就是感情。可见,感情是一种主观的体现,源于客观事物的刺激和主体自身的生理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情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有非常直接的影响。

(三)意志环境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根据目标进行的支配、调节自己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意志活动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自觉性、坚韧性、自制性等特点。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意志环境指对大学生是否自觉遵照教育目标,是否积极主动克服困难难以实现教育目的产生影响的因素。在意志环境中,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审视自己的情况,并且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个性环境

个性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特征。一个人的生活条件对个性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的个性是社会关系的交往中逐渐磨练形成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环境是建立在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情感以及意志等心理过程基础之上的,是影响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个体倾向和心理特征因素,包括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性格、教育经历等。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优化

(一)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要想使学生群体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必须要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先了解学生有哪些需求,只有了解了才能更合理的利用这些内驱力推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也才能采取一定措施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当前,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对于无法获得满足的同学,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进行疏导,做好思想工作,讲清道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概念的内涵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概念的内涵是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需要。只有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的进一步进行,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研究奠定科学的概念基础。首先,要避免片面倾向的出现,其次要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两个概念进行科学区分,从而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理解的过于宽泛化。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

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良好的校园精神环境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积极向桑的校园精神是一个学校至关重要的软环境,包括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政治思维等多个方面。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考虑心理环境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在多元文化激烈撞击的现代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将心理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紧密结合,全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环境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苏世同.心理环境论[J].吉首大学学报,1999(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3

关键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引导思想,规范行为”的过程。因此,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关于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特征、功能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高校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已经将教育的意向和目的真正隐藏到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因此,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外的校园生活也可以接受到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并没有像显性教育那样明显,它需要教育工作者更加耐心地进行相应的教导。隐性教育具有两种特性:一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潜隐性。受教育者在心理上并没有察觉到的一些无意识的教育。它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主要是因为高校隐性教育具有隐蔽性。二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超时空性。主要是因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它是一种跨时空的教育,它并不像“思想政治理论课”那样,它打破了传统规定时间和地方集中的封闭式的教育,需要充分利用潜存在的环境,充分利用教室、校园和宿舍的重要的资源。

(三)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要加强隐性教育,首先要起到育人功能,教师只有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以真理的力量去征服学生,并且在学生的价值观上进行相应的引导。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专业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进行引导,结合当前专业课程的特点而进行相应的设计。高校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符合社会的规范、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渗透到各个教学工作过程中,使其成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为有效的途径。

二、新形势下,高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没有开发出来

由于我国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我国高校在探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并没有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如果说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当作是巨大在的冰山的话,那么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资源则是一种浮于水面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它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冰山一角。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环境脱节

由于我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纸上谈兵,因此它并不是直接的道德教学,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环境和活动,使受教育者拥有更加良好的品质。

(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太少

由于大部分高校并不重视隐性思想政治方面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只是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当作是一种形式,开展的活动太少,学生无法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了解。

三、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充分开发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是也反映了现代高校并不重视对校园隐性文化资源的开发,教师自身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没有充分地挖掘出来,从而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比如,高校在隐性教育的时候融入思想、知识和趣味,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成为一种人们所喜欢的活动。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比如进行纪念馆和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也可以通过文学、大众传媒和艺术进行引导,然后集合形、声、色、美综合,使人们可以沉浸在一个愉快的情绪当中。在中国我们可以说把这类活动当作是“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去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别人”。

(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实际结合

高校管理者要想充分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那么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他们在学校环境中的学习,高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隐性教育与实际的结合。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增加学生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感觉到自己并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需要进行自愿、自主地学习。受教育者无论参与哪种活动,那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过程的结果。隐性教育的开展需要借助载体,在实施隐性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各种载体对教育者进行教育,从而形成文化的熏陶,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隐性作用。

(三)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活动

为了加强并完善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让大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到基层进行锻炼,增加学生的阅历,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学校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多层次和多渠道的社会活动:“学雷锋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三下乡”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国情、民情和乡情。让学生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变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得到思想的升华,形成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高尚的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周湘鄂,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2]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机理张铤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08

[3]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与整合黄光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3

[4]论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接受过程的优化宋时言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

[5]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戴艳军科技信息2010/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4

(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无锡214011)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与弘扬正能量。但是,很多在校师生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工作中常常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接着研究了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论述了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http://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方法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1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1—0024—02

收稿日期:2014—07—11

作者简介:范艳春(1977—),女,江苏沭阳人。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主要是指课堂上的教育,通过课堂教育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指作为主阵地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政治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学习氛围比较沉闷,学习兴趣也不高;另外,教师讲课内容比较单一,使本来就有很多理论的思政课显得更加枯燥、无聊,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僵化,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这也会直接导致授课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部分大学生缺少政治信仰,还有一部分学生信仰模糊不清,价值观易发生歪曲,缺乏刻苦、勤奋的精神。另外,受当今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做事往往急功近利,频频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社会的重视。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先了解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从高校的角度来看,有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在实践中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还有一些学校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没有将课程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对教学的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也很有限。除此之外,教师队伍的知识水平高低不同,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也存在差异,所以,由教师负责的党团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便开始放松自己,对学业表现出懈怠,尤其对于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更是没有一点兴趣。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因此,大学生要从思想上改变自己,认清现状,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改变不正确的学习态度。

二、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并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准则和处事原则。[1]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做好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从大学生方面来看,有效的大学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并从中吸取精华知识,结合实际生活,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为党和国家服务的理想。从高校方面来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纠正以往教育教学中的偏差,及时掌握思政工作未来的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发挥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较多的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坚强意志,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从党和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继承和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不断地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使其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2]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增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实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结合。课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只是背诵并掌握思政理论知识,并没有与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难以有效地发挥出来。而日常的思政活动一般都要求大学生参与到社会中,例如,一些课题研究、社会服务、志愿活动和文化调研,等等,这些活动需要与理论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最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发现了问题,则应积极地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思想实践活动作为衡量指标,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活动中。

(二)创新学生的党建工作,让党建工作更具有实践意义。坚持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关口前移”,充分发挥校院(系)两级学生党校的作用,建立起从普通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的三级学生党校全程培养体系。

在开展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在党员的带动下,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党建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奋斗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在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还要注意发挥学生党支部对学生活动的指引作用。

(三)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性。当前,除了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研究显示,大学生大多喜欢面对面的心灵沟通,因此,校方应该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年龄的学生

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

,进行合理的心灵教育。[3]此外,学校还可以投资建立心理咨询室,指导学生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和支持。

(四)扩大实践活动的平台,创新实践模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实践是一个关键的项目。因为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所以,社会实践受到很多大学生的青睐。相关研究发现,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要将学生的发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真正地帮助学生成长,使所安排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提高对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保障,包括经费的投入、师资力量的投入,等等。另外,学校也要对实践基地做好考察,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让学生从中得到最深刻的启迪教育,从而使社会活动具有实践意义,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落实日常的思政教学工作。

(五)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支配力量,直接关系着实践活动的最后成果。[4]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高校要严格选拔,重视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在辅导员任职期间,校方也要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辅导员考核制度,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设立考评考核机制。除此之外,校方要定期对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其更好地辅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为此,我们要认识到高校和学生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措施,从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党建工作、心理沟通、社会实践和师资素养各个方面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让高校和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http://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人民日报,2005,01,17.

[3]共青团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都是好的,积极向上的,各高校也努力践行着"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素质也显著提高。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国际形势的不断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以网络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提升,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先进的、有益的与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特殊群体,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其社会心理从单一走向多极化。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碰撞,他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精华的同时,缺乏足够的认知、选择、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陷入思想误区。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竞争意识进人他们的思想领域,强化了他们的个人主义,淡化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主义意识,不利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沟通与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第一时间将教育信息,经过分析和选择,通过网络迅速地传播给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网络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垃圾信息和不良文化观念正潜移默化地侵蚀着大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捏造一些关于我们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虚假信息,对大学生的政治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思路,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三)旧的教育体制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相脱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体制和管理体制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教学管理体制从学年制逐步过渡到学分制,造成班级的吸引力下降,凝聚力削减,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淡化,管理方式更趋向于开放式、多元化和后勤社会化。[1]学分制下,许多大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修养和思想的提升,只注重技能忽视了德育培养,削弱了思想教育的功能。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出现使思想延伸教育的触角难以延伸到宿舍、食堂等场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改变,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2]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没有根本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更多地体现了教育者的主导性。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学校为主要空间的教育,设立专门队伍从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大学生对教育路径的可选择性不大,基本上是"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一贯地习惯用过高的标准和统一的目标,教育和要求学生,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差异性。

其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的阶段性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内容指向还不够系统、明确。[3]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不能很好的保持适度平衡,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很难成为教育对象自觉的选择,相当程度使得教育对象自觉的回避。

再次,教育路径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程度地演变为围着课本转、围着老师转、围着考试转,典型的传统应试教育,而不是作为提升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智慧,许多大学生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就业而考试,完全忽略了人生的价值和个人素养的提升。大学生慢慢成为考试的机器,却根本不能掌握和灵活运用其中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创新

(一)发挥思政工作者的主导作用,积极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重点放在对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研究上,但并不是否定、排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相互作用的两方面,在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为主导作用的发挥。主导是在尊重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基础上的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里,教育者要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判断能力、辨别能力,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方向。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加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贴近现实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占领网络阵地,净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

第一,学习信息网络化。利用网络进行选课、成绩查询、学习信息咨询、心理咨询、就业信息咨询、最新信息公布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第二,生活信息网络化。通过网络信箱的设置,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合理的观点和意见,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第三,心理咨询网络化,设置相关的心理咨询模块,可以帮助那些性格内向,不好意思表达真实想法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者进行真实的交流与沟通,解决学习和生活的各种问题。第四,就业信息网络化,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各方面的就业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大学生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奋斗目标。第五,党建信息网络化。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入党信息,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等,学会分析网络垃圾信息,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三)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的育人功能。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不动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逐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报纸、广播、校园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直接的宣传、引导、启发和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教育。

其次,全面开发和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的育人功能,让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通过树立典型,用先进事迹教育大学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情感激励、价值引导和行为示范的作用;二是加强师德建设,发挥高尚师德育人功能。以教师的人格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参与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

最后,建立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身心发展,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钟政,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教导刊,2011年8月

[2]赵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6

摘要:在新型互联网的形势下,对网络时代的教育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基于网络时代,大学生只有合理合法的认识并运用网络去更新,完善,充实自己的思想水平,才能使网络的效用得到最大化。在此前提下必须深入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把握好网络给予大学生的优点和弊端,从而去分析所存在问题,进而解决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基于此问题探讨研究出相应的对策。此研究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时代相得益彰,得到质的飞跃,真正把握时代方向。

关键词:网络平台;思想教育;新形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040-02

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不再单单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它的发展不仅改变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用科学的视角去分析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以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对策,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在此之前要深刻的认识到其利害关系。

一、网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现状

1.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了解社会的全新通道,增加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大学生通过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可以突破传统的限制,简化知识获取的途径。这样,学习者的主体性得以彰显,进而提高自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①网络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道德的进步。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给大学生很直接的精神道德启示与标杆。不仅让大学生在校园中有学习的榜样与楷模,还可以在网络这个更大的平台上捕捉完善自己的信息。在网络上多多学习与分析道德事件的相关,熟练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做到取众人之精华,补自己的短板。从而,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并使教育效能不断得到提高。②网络信息的发展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思想教育工作者借着网络信息的瞬时性能够与学生实时开展交流和沟通。它的交互性则使教育效果大大提升,不但教育者可以同时和多名大学生快速互动,而且一名大学生也可以同时和多位教育者保持沟通,这样互动的频率便可以提高。网络信息所具有的隐蔽性,可以缩短大学生和教育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一些心理防卫,从而便于人际交流。③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网络空间发展不断强化。关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上是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现今则广泛使用网络,使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确立。网络时代,大学生发挥主体性作用,从而获取信息和交流,与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填鸭式”灌输形成明显对比。大学生喜欢推陈出新具有创意的生活,而现代网络信息能满足他们的思想特点,因此,他们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交往通常借助网络,这种方式让他们有着特殊的投入欲和新奇感。网络时代大量使用互动式、引导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有效性。

2.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挑战。网络在某些程度上歪曲了人们对现实的理解认识,使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不断膨胀,人际关系渐趋疏远。网络世界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得很多信息足以以假乱真,人们逐渐分不清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两者区别愈发模糊,甚至于人们认为网络比现实更真实。①主体的真实性被网络的虚拟化隐藏。网络中一般是在虚拟情形下进行主体行为的,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是实实在在、面对面的交往,而是间接的人和机器的沟通。在网络中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隐形人”,容易导致人们道德的弱化,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②主体的价值观被网络的多元化迷惑。网络的多元化使得西方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通过网络渗透有机可乘,会使得有些网络人民族意识淡化、政治观念模糊。同时,在网络上漫天遍野的西方文化挤压我们的民族文化。当前,对于思想活跃且尚未形成完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青年大学生而言,极容易腐化他们的思想和意志。③网络垃圾腐化了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网络语言本身具有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特点,并且其效果逼真和形式多样,同时,具有很快传播速度和感染能力,其影响也明显优于单一感官感知。青年大学生,尤其是一些缺乏自控能力的这些人,有时就为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或发泄自己心中的怒气,往往做一些有违常理和道德标准的行为,有时甚至会制造假象、散播谣言以迷惑他人。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互联网产生后,大众传媒在网络等新媒体的传播下,传统满堂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明显已经没有发展的时空。所以现在必须积极探索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路。

1.关键在于创新教育的理念。在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下,教育工作者往往很少考虑受教育着的兴趣爱好、思想层次、接受程度等,只是以自己的条件、喜好来确定相应教程和讲授方法。在网络发展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的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的增强网络素养和新媒体知识的运用能力,适应学会在网络上互动交流,探索出新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不仅重视传播正能量,而且重视各种信息的反馈,更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

2.重视于思想的正确引导。注重思想引导。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热点频发、社会矛盾突出。面对这样的现状,如果仍采用教师上课讲授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往往很难将学生带入课堂,结果不尽如人意。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对当前网络传播带来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将思想引导作为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变信息控制为思想引导。

3.鼓励引导大学生重视参加各种实践。积极参加课内外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活动。教育工作者应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大学生参加实践。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沟通的过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要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广泛引导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以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积极开展相关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的有效补充,也是校园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大学生的进行知识的补充、开阔大学生视野、更新大学生信息储备,也为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完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网络文明的校园体现,也是在培育以德为首、创新为核心、能力为重点的新人才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新编公共管理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韦文学.大学生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当代青年研究,2005,(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7

关键词:低碳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72

在实践低碳生活发展、传播低碳生活理念和在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社会的进步方面大学生群体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如何提高全民族的低碳意识的主要方法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所以,高校作为大学生的集散地成为了低碳教育的主要基地。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低碳理念的传播、养成低碳行为和教育养成低碳人生观,思想政治课在这方面是非常重要和主要的渠道、阵地,具有独特的优势。

1关于低碳

1.1低碳与低碳经济

lowcarbon,低碳,主要是指排放比较低的温室气体(Co2)。把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的三低作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低碳经济”,为低碳的核心术语,是在农业社会文明和工业社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次巨大的飞跃。当前社会以全球变暖为主的气候特征,如果从人类活动的方面来看,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迅速发展,以石油、天然气、煤为主的化石能源的大量实用,导致以Co2的温室气体的增加,使大气温室效应加强。但是,为了减轻现代社会气候的变化,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必须实施和建立有效的解决方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低碳社会成为主要的组成,而且被世界各国所认同,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

1.2低碳社会

21世纪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中国面临复杂的挑战,世界充满了恐怖主义、环境污染、创新竞争、能源危机、金融风暴等各种挑战。从一定角度上来说,低碳也是一种竞争力。“低碳经济”发源于英国,而来自英国的“低碳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如何满足社会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价值、体现出低碳教育的内在特质、完成社会健康教育和低碳教育的使命,从而进一步解析、研究低碳教育的潜在价值和地位,给英国低碳经济加入新的活力与生机,将会成为推动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

2低碳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的使命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时代一起进步、突出看当今时代的特色,是作为创新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快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的保证。牢牢结合低碳经济时代特征,对大学生进行低碳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其理论探索和实践性。让大学生实现生活生产的观念的更新,有效提高把握时代特色的敏锐性和自觉性,紧跟时代步伐,落实实践工作,主要是要立足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角度。

2.1加强三观教育,养成消费观念

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是人类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人生意义和目的的根本看法,它主要决定了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实践活动的目标和人生道路的方向。把人类生活的低碳实践和目标连贯于人们的人生目的、态度、奋斗方向的过程就是低碳人生观。更甚者使它变成一种态度和生活方式。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和课外的社会实践工作、学校里的各色活动来调整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和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去主动接受这项教育的双向过程。当地球面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来强调和分析其重要性,对个人、社会和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在课堂中引入低碳概念

当今社会,并没有专门的科学家和学科可以科学的阐述和解释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但是高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征而将低碳理念渗入到各个学科的教育之中,让学生学到绿色、环保、生态等概念,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来自于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结合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内容,突破传统,在融合中寻求深层次的突破,让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等思想为学生所接受,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文明。将其作为渗透低碳教育的主要方法。要是能完全利用好一个看似陈旧实则成熟的思想教育的主要道路,那么大学生的低碳经济教育就会获得最基础的成功。

2.3建立低碳观,形成校园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格局,在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现代化工作模式下的学校中推进。如果能够遵循统筹大思政、搭建大平台、推行大教学的具体路线,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大学生低碳教育的理论指导、把学生管理的工作作为一种实践延伸和拓展。来建立一个各个部门和人员完美配合的全方位培育人才、全员培育人和全过程培育人才的一个立体化的教育体系,来提高大学生对低碳经济的了解和体验,提高对低碳经济教育的实际意义。同时,学校可以结合本校的特点,同时运用低碳生活的具体知识,遵循环境和资源的现状,来制定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生活的方案,并从生活的各个角度来实践该方案,例如在学生生活当中用水用电时,提高水电和燃料方面的利用率,在修建建筑物的计划规划和平时的应用中引入低碳生活观念,从小事做起,一步步降低校园生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建设监控系统,研发能耗监管平台,来监督学校的低碳生活实施情况,改进低碳生活方式。利用书面来进行低碳生活的建设,比如校刊、校报、网络系统进行低碳知识宣传,建设低碳文化的展示长廊,倡导学生低碳消费,鼓励学生参与低碳活动,从自己做起,养成绿色的学习生活和学习习惯,创造美好的低碳校园。

参考文献:

[1]陆汝成.低碳教育与高校的实践路径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刘清志,王臻.低碳经济与国民消费观念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6-0362-02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的含义

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既有基本的人性,也有特定的人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应采取人性化的方式。所谓人性化的方式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人性化理论的指导下,以此作为理论基础,以学生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地,合理地,主动地采取最适应学生的方式对其进行思想上,行为上的管理,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主动观察学生的行为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地进行分析指导,有特点与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不容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确保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潜能的发挥,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得到实效的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进入转型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多样化形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这些都是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发展的有利因素。但是,现如今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足,问题仍然客观存在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促使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思维模式等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不容忽视的思想政治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大学生培养,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都有着阻碍作用,因此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的实效性,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力变得尤为重要,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放眼社会,学校,学生这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人性化,促进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从而使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内容片面

当前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在经济、政治等各方面都处于变革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就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容却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内容上的更新相对滞后,存在单一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这些现象不仅仅阻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进步,更加导致学生的思想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更新进步,从思想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由于自身师资力量的不足,精力有限,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有效地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加之学校日常工作量大,导致思想教育工作者多数时间在处理日常工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失,不能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情况,还是想当然地采取古老的管理方式,管理内容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联系实际。单一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内容过于教条化,在内容上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成效微弱,不尽人意,大学生的思想不能得到长足发展,学生只能被动地去接受,这样机械化的管理方式也扼杀了大学生的创造性与潜能的发挥。管理内容的单一,片面化,使管理工作无法做到生动有趣,也严重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学的热情。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方法不当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隐性和显性相结合的特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应当也是多种多样的。但现如今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对而言过于单一化,重理论、轻实际这一问题在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广泛存在,这样不仅忽视了学生动手力,同时也遏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教条化,盲目没有针对性,思想政治的内容被动地被传播,学生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一个单向传播的局面[1]。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往往单向地以教育者为中心,把教育工作者置于较高的地位,而大学生则被当作征服的对象,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等的交往方式,在这种方式的管理下通常会适得其反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预期效果,从而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在大学生的管理中,制度管理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更代表了一种管理观念和管理思想。制度管理越来越不为学生所接受,特别对于自主、自由意识比较浓的大学生来说,层层的制度就像是无形的枷锁在牵制着他们,制度越严厉,他们的反抗心理越强[2]。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队伍建设滞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现如今高校学生的规模逐渐扩大,随之大学生的素质、特点、结构及其社会地位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高校扩招后各大高校普遍把目光首先放在师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力量处于被忽略的状态,其内容与方式方法不能及时补充,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能与时俱进,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整体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教育工作者的学历偏低,理论功底欠缺,责任心不强,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队伍的不配套、不适应,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师资的数量与教学任务处于反比状态,使教育者不能全身心地对自己的专业进行研究与探索,加之精力有限的因素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每天多数忙于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缺乏在感情上与大学生的交流,这样一来就严重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成效不令人满意。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发生着急剧的变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市场经济对事物的衡量标准是经济利益,这种衡量标准无疑会给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冲击。在一些大学生之中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面临来自通信技术发展、互联网普及的挑战,这些新的传播媒介具有秘密性、交互性、便捷性的特点,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严重挑战[4]。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要从当前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首位,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学生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思想困惑,才能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3]。

2.高校教育管理原因

面对我国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问题的思考时,我们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只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管理对象;我们把学生看成是社会规范的造物对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完成社会规范的工具;我们忽视学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机械地把学校视为企业,把教育者视为生产者,把学生视为学校生产出的产品。这种机械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大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是漠视的,这种模式的教育方式抹杀了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无能无效。学校对学生这一个体人性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的被动,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在机械地运行着,毫无新意。教育工作者主观地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这种在高校常有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发展缓慢,成效微弱。

3.大学生自身原因

从大学生自身实际来看,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积极健康的,但也有不少学生有着不同倾向的负面情绪和价值观。如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等政治理论不愿意学,对大学生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感到反感;有些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讲些空洞的理论,并没有实际的用处,这就造成了他们缺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还有的大学生盲目追逐个人物质利益,毫无人生理想可言;还有部分学生过于自我,在价值观上,坚持自我为中心,不顾及他人的利益,集体主义思想淡薄,缺乏与同学的协作精神;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流行,使得部分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无所事事地活着,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一个长足的规划,不求进取,荒废学业和人生;当今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如今在校大学生都是些80,90后,他们从小都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成长过程中没有吃过苦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这些因素使得部分大学生失去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安于现状,眼高手低,对于未来生活盲目地抱有较高的希望值,但因为缺少挫折的磨炼,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当代大学生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积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人性化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树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性化”教育[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307―310.

[2]陈美华.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9

关键词:微博网络大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比起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的显著特征。首先,微博能够更自由地信息,大学生不需要像在教室等公共场所表现得那么拘束,通过客户端这种看不见的网络沟通方式,大学生更愿意在虚拟平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学生发表的微博心情等信息内容,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此外,微博能让参与者自由地进行对话,这样就使得思想政治参与者能自由地进行讨论且限制较少,有助于创造良好的交流气氛,双方表达真实想法,加深理解和沟通,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1]。

1.微博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1.1建立学校微博平台或注册学校官方微博。

合理构建微博平台,以此为基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现今看来,微博是当下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主要工具,这是无可厚非的。作为各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其要尤其重视对微博等新兴媒体的深入研究,合理构建微博交流平台显得格外关键。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还是各大学,都可借助微博平台,结合学生教育、服务、管理等方面,将新媒体技术的教育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日常管理与思想教育内容由静态、平面逐渐转变成为动态、立体[3]。

1.2扩大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范围。

笔者认为,对于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挥各大学的各种“人力资源”,扩大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范围。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以外,辅导员队伍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4]。除此以外,以下几种施行主体也是我们应该扩大的,比如校园网络管理人员和计算机公共课教师,因为现在基本上每个大学都会有自己的学校论坛,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学校的论坛发表各种各样的帖子,校园网络管理人员经常需要对相关的版块和帖子进行管理,所以他们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更为主要的是,他们所具有的网络管理权,能够向学生宣传各种积极向上的网络思想,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舆论。

1.3提高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范围扩大到了网络,让一些以前较少接触网络的教师也加入到了网络的无限空间中,网络的发展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是做到两个“提高”,一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或是学生辅导员,还是其他方面的人员,都要通过努力学习,了解国内国际各种时事,让自己与时代同步,这些内容作为向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首要的要求;二是提高网络技术水平,现在有些老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老师,也同大学生一样玩起了微博、博客、QQ等网络应用。第二是做到两个“实践”,一是自主实践,即施行主体通过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直接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是比较常见的,二是他主实践,即让大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情况,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实践,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树立网络道德的活动。

2.发挥微博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分析

2.1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大学辅导员队伍。

大学的学生辅导员是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施行主体,因为他们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跟学生进行直接的交流,对学生的各方面状况有比较深的了解。但是当前在大学中,存在着辅导员队伍配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如何对辅导员队伍进行优化,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现在的辅导员大多是通过招聘进来的,笔者认为,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毕业的人当中挑选辅导员。另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学生比起刚从大学毕业的人来说,不论是从管理经验上还是学术水平来看,都要有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

2.2发挥各种网络行为主体的协同作用。

净化网络空间的环境,并不是哪一个行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任何行为主体都必须加入到规范网络社会的大行动中,在自己所属的领域发挥自身优势,网民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侵扰,自觉在大脑中过滤掉没有价值或是扰乱社会秩序的不良信息。网站方面更应该积极引导网络用户形成文明上网的风气,不在网站上一些与当前社会价值观相违背,或是对网络信息进行“打球”,误导人们接受不良或不正确的消息。作为网络运营商,则其更是应该以身作则,加强网络监管工作,及时发现网络社会中的违法行为,并及时做出反应,涉及违法犯罪行为的,还应当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只有用五个手指弹钢琴,才能演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所以,各网络行为主体应当发挥协同作用,互相配合,互相监督,增强协同作用,真正使网络不良行为慢慢消解。

2.3加强引导和管理,防止学生上瘾。

第一,用户的注册必须实名。用户可自主选择把微博和校园一卡通账号、网络实名账号、学号、用户手机号等其中一个进行绑定。通过全面实行实名制,能够保证多方信息交流的真实性,避免出现不合乎常理的言论等。

第二,添加非法关键词自动过滤。各大学可自行设定非法关键词列表,一旦微博中出现非法关键词,那么系统则会立即屏蔽并警告用户,与此同时,还要扣除相应信誉值。一旦用户信誉值过低,那么系统则会限制用户使用微博信息。

第三,添加人工审核功能。尽管自动过滤有助于我们解决诸多问题,但是我们却难以保证关键词库的完整定义,执行效率会伴随词库量增多而降低,所以我们可适时增加人工审核功能,通过两者有效配合,从而实现最佳效果。例如在利用微博通知、投票、链接、构建群组过程中,首先就要进行审核,如此一来,微博信息的安全性才得以保证。

第四,增设不良信息举报功能,让广大学生纷纷参与到信息监督活动中。其实每个人都能够采用匿名形式举报其他用户或者微博内容,一旦通过审核,给予认可,给举报者相应奖赏。教育微博可谓是新兴网络交流工具,针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无论是对自控能力还是对自觉性,都有着极高要求,避免出现用户过度迷恋网络等情形,系统平台可充分发挥远程控制功能,例如对每日在线时间、每日发送微博数量等加以限制,如此一来,则可以有效地抑制网瘾。

3.结语

伴随着社会发展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各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随之创新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其实就是将各大学学科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积极展开主题活动,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主导性、影响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教育意识与参与意识,将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实践效果有效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韦吉锋.试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能力;价值观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此时期也是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教育过程,涉及到很多个主、客观方面因素。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有几个特点:整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实践性教育,三者缺一不可成为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坚持的原则要确立整体教育观,核心要素不能丢,主体性与主导性结合起来。在方法上,知识、能力与价值观培育三者相结合,对全体学生既要公平统一,又要做到因材施教,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于一体,使学生协调发展。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整体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因为是一种整体性教育,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结构上来看是具有整体性。第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应该是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全,只有这样,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才具备一定的功能。第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整体性教育是当前和以后对大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生活思想水平的主要环节。

2.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地位、主体能力,教育要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重点。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密切相关的,从学生的本质出发。第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也是以学生为本,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教育要满足大学生的个体需要。

3.实践性教育的基本特征

只所以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典型的实践性,是因为: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对人教育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教育是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在不断的实践中,让他们形成符合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基于此,这种实践活动是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的。第二,在内容上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在内容上是一个庞杂的体系,不仅有理论的,更有实践操作方在的。第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过程的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

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理念思考

1.确立整体教育观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成效性离不开整体教育。整体教育观,就是既包含着整体性的又有广泛意义的教育思想。学校教育不仅向大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也是培养人的重要手段。所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的最终任务。无论缺少任何一级的教育,缺少哪一部分的教育都是不是完整的教育。实现中国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与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知识、能力培育和价值观培育相结合”这是整体教育观的基本要求,深刻内涵是要求知识、能力教育与价值观教育三者合理搭配,应该处理好,偏向哪一个也不完整。

2.注重“核心要素”的培养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指价值观教育。我国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目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价值观作为核心要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要以价值观为核心。第二,上面所述的“知识”是“能力”和“价值观”的基础,反言之,“价值观又是知识与能力的方向所在。第三,我们知道价值体系是规范的调解体系,一切规范都能在价值中找到基础。判断规范是不是有效,应该以相关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所以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方面的传授以提高能力,更要重视核心要素――价值观。

3.坚持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目的就是主体性形成与完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个性特征,这是人具有不同的主体要素。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人的主体性时,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要求把学生的主体性教育与主导性教育想结合,所谓的主体性教育是指把大学生的个体特征和个体思想政治水平相结合,而主导性则主要是要求大学生所达到的社会主导的思想政治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前者是注重现实,而后者看的是理想性与可实现性。

三、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途径

从上述可基本看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要注重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统一培养,还要有一个思想政治统一的标准与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家庭、社会、学校一起努力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1.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相结合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而且也必须以“知识讲解”为基本形式,如果大学生没有思想政治素质方面的能力,那么,他们就不会判断立场,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会辨别是非,不能解决问题。而价值观的培育则是指让学生形成一定的领悟能力,能与其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与相互表达理解。知识是材料,形成一定的能力能源,没有知识不会有能力,思想也不会存在。知识更是价值观的基础,价值观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不是相当我的想象,只有一定的经验与事实才能形成价值观,知识越多,价值观才会更正确、更先进,更合理。所以教育中不能兴有理论没有实践,只有三者统一,才能使大学生形成较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全体学生统一标准与发展个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素质有一个标准的统一规范,但也不失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进行教育。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全体学生的标准是统一的,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因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是要符合人性的普遍性,虽然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但是总是有人有着共同的普遍性。所以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标准时,总是要照顾到学生的共性特征,它必须为什么又要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呢,这一点我们不大好理解。因为无论规定做得多么详细,总不能满足个别人的发展需要。虽然存在着这样的缺陷,但也不能阻碍我们在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目标中要重视个性的发展教育。坚持统一标准,这是对大学生的共同教育目标,所有的大学生必须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但是,这并不是否认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反过来说,对学生的个性方面的教育有共性的一面,没有个性哪来的共性呢?在这一点上,所说的标准统一其实质上就是对不同层次个性的基本要求,我们要反向审视这些标准,做到统一与个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满足所有学生的思想水平提高。

3.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协调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有一个复杂的环境,一般讲这个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形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但是,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有着不同的作用,既有优势,也有缺陷,需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面之间的联系还不够紧密,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有机系统。但是,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提高需要大环境的共同作用,这个过得是复杂的,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有很多的限制与条件。我们要把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相系起来,协调一致,共同作用于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何潇.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2]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08)

[3]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04)

[4]李伟东.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嘉应学院学报.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