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十篇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十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54:24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1

[关键词]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如潮涌般涤荡着站在思想前沿的高校大学生。社会热点问题作为一定时期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的集中反映,其存在与发展不但能够体现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现实,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众的利益需求[1]。当前的高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满腔热忱,有时候却也彷徨游移。社会问题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他们的政治认同感。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问题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1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对高校论坛内容的统计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通过媒体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关注的问题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如诚信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教育问题、反腐败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房价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比如:老人倒了扶不扶,雷洋死亡事件等都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2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负效应的原因分析

2.1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相互冲击、互相影响。

其次,我国当前所处的特殊时期,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时期,出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

再次,新生的各种社会利益团体、利益关系的多样性与冲突。

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民主意识、人权意识也得到了提高,人们表达自己主张的途径随着新媒体发展不断拓宽,这从另一方面导致大量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

2.2新媒体对大学生思维方式“碎片化”的深刻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途径主要集中在“浏览网站”“手机资讯”“网络电视”等新媒介,而通过“读报刊”“听广播”等传统途径的学生非常少。这表明网络等新媒体已经走进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向[2]。然而,网络媒介推出的大量都是“碎片信息”,长此以往也造成了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碎片化”,其结果就是对社会问题认识的浅显化和间断化。而且随着网络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盛行,大学生的视野也从现实逐步转向了虚拟的世界,其思想观念和思维极易在现实与虚拟的对立中产生扭曲和困惑,从而丧失对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

2.3个人综合素质的缺失

受社会环境、功利性教育的影响,当代大学生普遍只注重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忽视综合素质发展。他们认为社会道德修养和国家安全教育只是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学习中的“调味品”,而与个体的成长和成才没有必然的联系。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受到社会上利益的驱使,产生了严重的拜金主义。在他们的认知里,自我利益最大,只要是对自己有益的事情,甚至就算与道德与法律相悖也无妨。

3基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对策及措施

高校作为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研究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中出现的问题、特点及主客观原因,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能偏离教育主题,而是要强化教育主题。并通过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专题讲座,党员学习日,班级团日活动,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等途径,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十精神,学主席系列讲话精神,帮助学生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强化大学生辩证看待各类热点问题,使之能够较好地理解国家政策方针,树立正确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同党中央和政府保持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这是应对社会热点问题影响的思想根本。

3.2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

进行社会热点问题教育须选准时机具有针对性。时机会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由于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时间及时搞好教育引导,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现实的工作重点,以分析社会热点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加强政治观、形势观教育,帮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看准问题的本质。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3.3将社会热点问题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大学生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调查研究,这些要比教师讲授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更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高校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参与意识,鼓励大学生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让他们走进社会、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通过权威部门正确的渠道,寻找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利益关系及矛盾根源,瞄准矛盾焦点及时进行疏导分流,独立思考,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3.4将社会热点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相结

当社会热点问题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叠加在一起出现时,解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问题就成为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时刻关注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实现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正确引导与调适。

3.5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热点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高校辅导员,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途径如QQ、微博、微信平台、网站论坛BBS、网络录像视频、教师邮件、在线留言、师生讨论专栏等方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还可以通过深入课堂、走访学生宿舍、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筛选出学生关注较多的、影响较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可利用各种资源,对大学生进行不同渠道的社会热点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2

一、当下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城市的师范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相关书籍文献资料的查阅,将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和政治观

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是未来社会建设人才的重要后背力量,对于他们的培养工作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但是根据本文的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在很多师范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没有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政治观。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们缺乏主观能动性,只能一味的接受老师所传递给他们的知识,不能自己独立的去进行思考,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阻碍。除此之外,师范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培养教师人群的重要机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导师,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因此其必须具备坚定的社会思想政治价值观,但是现阶段我国很多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和明确的认识,对于资本主义有着盲目的崇拜,这是非常不利于其健康成长的。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社会政治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对国家的各个大政方针没有了解,这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也是非常不利的。

(二)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提升了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特别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国策之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无限关心和宠爱,这也养成了他们独断专行的性格,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一味的要求索取而不考虑回报,过分的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与他们的交往过程中,本文通过对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调查发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存在着非常多的利益关系,同学在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前提是能否为自己带来利益,缺乏纯粹的感情。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在现阶段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学生本身对于职业有着过高的期望,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存在一定的脱离想象等等,也都是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二、现阶段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将其解决措施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于师范院校大学生和任课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想要从根本上转变现阶段师范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首先就应该加强他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让他们充分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重要部门,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方式上应该彻底转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旧模式,更多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真正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

(二)加强对师范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完善工作

没有完善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也是现阶段我国师范院校存在的重要问题,这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完善整体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定期安排任课教师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强化师资队伍。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对于有突出研究成绩的老师和同学应该给予适当的表彰,逐步建立起师范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模式。

(三)加强对师范院校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存问题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典型示范则是最传统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典型的旗帜作用、感染作用和自我教育作用。笔者参与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对辽宁近十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典型示范的现存问题,并分析成因。

1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1.1典型示范的选树原则不明确

1.1.1典型示范远离大学生生活

在学生眼中,典型示范评选的结果都是全面发展的非常出色的特例,而学校为了突显典型的优秀一面,不排除有夸大其词的成分,甚至对先进典型的不足遮遮掩掩,对毛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您的身边有您认为的大学生典型示范人物吗?”调查这项调查中,收回有效问卷1220份,其中60.8%的同学认为有,37.9%的同学认为没有。可见这种完美的典型在生活中并不真实存在,所以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他们与典型存在着难以逾越的巨大心灵鸿沟,典型的行为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很难做到,所以也就失去了典型评选的真实意义。典型的选取要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学校可以设定各种符合各个学院学生实际情况的评比,每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报名评比,这样可以让典型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同时让学生有努力和学习的方向,做到典型大众化、有效化。

1.1.2典型示范的时代性不够鲜明

当今时代,大学生的目标追求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不仅仅注重思想的进步和学习的优秀。因此,用传统、古板、守旧、落伍等形象已经不足以成为典型,更何况以此来说服新时代的大学生呢!当今的典型应该能够反映并增强社会主流价值,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实践证明,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大学生,才能适应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使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3典型示范不够大众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归根到底要有可行性,可学性。在1204份问卷中,632名学生认为可能去参加,222名学生不会去参加,可见70%的学生没有认同感,不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典型示范的影响力也无法发挥作用。大学生典型应该得到广大师生的公认,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学校树立典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优越于普通同学和一般集体,但是最终还要归宿于大众。所谓的“超人”“超级英雄”虽然感人,但不够平民化,人性化,只有共同性才能使典型得到大众的普遍认可和接受,从而鼓励学生见贤思齐,不断完善自我,形成人人争先进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1.2典型示范的选树机制不健全

1.2.1典型示范的选择标准单一

不论是标兵的评比,还是奖学金的评选,都是相近的内容——选取学习优秀的学生作为典型。于是我们常常看到某个同学一人获得几个奖项,而一些学习没有足够优秀,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的同学却没有机会成为典型。这种没有针对性的选准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会造成一些学生对学校的不满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心理。学校应该不仅仅单一地以学习为选准,而是针对各个方面树立典型,让更多的学生展现闪光点,激励学生全方位,多层次发展。

1.2.2典型示范的后续培养不到位

学校选取一个典型之后,会举行颁奖仪式告之全校,但是忽略了之后的跟踪培养工作,把典型教育作为了一种短期行为。典型不是自然成长的,需要经过组织的精心培养和教育,才能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成为一个长久的典型,时刻激励着大学生。然而现在典型只是昙花一现,众多典型在树立之初备受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被遗忘,典型逐步落伍,丧失了典型的引导作用。所以,学校应该给予典型一个后续的培养,经常进行后续发展活动,让大学生时刻关注着他们,时刻激励着大学生向他们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选取典型的实际意义。

1.2.3典型示范的选取不够民主

典型是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是学生的楷模,树立的典型首先是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而大部分的典型都是学校在学生申报材料中选举出来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典型的推荐、评选工作中。所以,学校应该发动“大众评审团”,让学生参加选举典型的投票活动,杜绝有关人员内定的情况发生,选出让学生认可、学校满意的典型,从而增强典型的引导作用。

1.3典型示范的推广宣传不到位

1.3.1典型示范的宣传方式单一缺少新意

目前对于典型的宣传方法过于传统,25.7%通过学校活动,16.7%听周围学生说,52.5%的学生通过海报宣传,广播,网络等渠道。然而海报形式宣传地点局限在校园中心,学生上课、下课匆匆路过,很少会驻足,宣传效果十分有限;对于新兴的宣传传媒应用得不够,不能很好地介入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既没有时效性,也缺乏广泛性。在信息发达的今天,互联网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媒介,手机是接收信息的最快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打好网络宣传牌,让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典型的事例,也可以在细微处将典型渗透大学生的思想中去,例如:通过微信的方式,宣传大学生典型。

1.3.2典型示范缺少传承性

“香港小姐”比赛是一种美的典型,她们在任职的一年内要担负使命前赴各地宣传香港的形象并实践香港小姐服务社会的使命,不停激励着人们对美的追求,并且把美传承下去。与之相比,我们的典型却没有相应长期的宣传,只是一时地受人追捧,之后就被人遗忘,这些优良品质没有感染给更多的人,没有传承下来,着实是一种可惜。所以,树立典型之后,要相应地做一定的宣传,把典型的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典型”把优点传承下去。

1.3.3典型示范的互动性不突出

在“您是否接受过典型示范的大学生的帮助”调查中,66.3%学生没有得到过帮助,21.6%学生偶尔会请他们帮助,12.1%经常受到他们的帮助。典型被树立后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活动,不能够担负责任,主动发挥典型的作用,导致大学生对于典型仅仅了解大致的模型,而众多的模型很难形成一个有利的整体形象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内心。学生只有处于特定的角色和情境之中,通过亲身实践、体验,接触到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才可能真正地被感染,被吸引。因此,典型应该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们一个具体的形象,让大学生知道该如何向典范学习。

2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成因分析

2.1主体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受到西方资本意识形态多元化文化思潮的冲击与影响,导致当代大学生会有一些特性,最为显著的就是自我化倾向和功利化倾向。

2.1.1自我化倾向

由于现代的家庭格局多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生得到的关爱较多,付出的感情较少,使得他们比较自我,从而造成现代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我的利益和感受,认为我就是我,无需效仿别人,会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走自己设计的路。这种习惯就导致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漠不关心,甚至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态,所以使得绝大部分的大学生面对典型示范的过程没有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心态。

2.1.2功利化倾向

在经济尚不发达,大学生双向选择的中国,大学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主要存在于生存的角度、经济的角度,却忽视了教育的非功利性意义和价值,教育往往被当作是一种改善人的物质生存状况的投资行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中所占比例不大。由于中国教育的特殊化现象,导致中国大学文化软实力较为薄弱。从而典型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落实较为迟滞。

2.2客体因素

2.2.1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但是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针对典型示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的问题,而是各个教育阶段共同联动的问题。大学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中学以及中学以前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道德教育一直在搞,但是效果一直不明显。因为不少学校德育教育重灌输,轻实践,也没有强化校内先进典型、营造学习示范的氛围。在典型示范上,从选择典型,培养典型到树立典型的每个环节,都缺乏有效的机制,缺少有效的多方合作,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即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偶有实践,也是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效果。

2.2.2社会因素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4

关键词 社会热点问题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错综复杂的矛盾,新旧体制的摩擦,不同思想观念的冲撞,利益格局的失衡,往往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所谓社会热点,是特定时期内备受人们关注、引起广泛社会反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和问题,它可以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可以是突发性个体或通过不同途径广泛传播后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现象。

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大众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而大学生作为新兴媒体的重要受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尤其高。但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于事物的认识、判断、分析能力还有所欠缺,再加上部分媒体的误导,致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而这些误区影响着大学生对国情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必要性

1.1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是紧密相关的。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看,社会热点问题几乎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尤其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所有教学内容。每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找到它的理论根源。例如:每年的社会热点“两会”,是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是紧扣“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反腐败问题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相联系;等等。但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较强,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学生在中学时期由于高考的原因,死记硬背了大部分理论,导致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理论与实际脱离,照本宣科地一味强调正面教育,对学生关心的重大问题,难以提供有力的说明,对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也难以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解决大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困惑。久而久之,大学生们就会觉得课堂上讲的内容与现实完全是两码事,觉得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毫无用处。这样的纯粹理论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同。因此,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1.2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但其主要教学目标并不是对大学生填鸭式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条文,而是要培养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思考社会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和实践领域不断扩大,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断增多,他们现在已不仅仅满足课本上有限的理论知识,而且更加关注课本之外的现实世界。但是,由于多数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熟,对现实世界存在模糊或错误的认识,缺少历史的、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方法,囿于实践中观察条件的制约和分析问题思辨程度的限制,因而有时他们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候欠缺科学和不全面,再加上某些传媒的误导,致使不少学生陷入欲求甚解而不得的盲目和苦恼中。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能帮助大学生培养意识、情感和价值观,培养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2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社会热点问题的途径

2.1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中心的专题化教学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5

一、注重理解,为学生思想政治分析打下基础。

有的人说:政治学科就是“背多分”,只要在考前多背就行,实际上任何一门学科都要靠理解。理解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分析能力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理解,在分析问题时观点就会脱节,理由是是而非。因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的前提条件。

二、强化阅读,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后政治考试从题目的要求来讲,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从题目的内容来说,大部分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地处乡村的学生来说无疑感到陌生,就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农村学生对城市生活的体验很少,即使农村能从电视上或是打工回来的人群中了解一些,也只是雾里看花,凤毛麟角,学生又能产生多少感性知识?特别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无瑕顾及报刊上的新闻细节。由此,造成农村学生视野较城镇学生狭窄。一到考试,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抄得到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那就没法了。从出题的形式来看,考点在书内,考题在书外,但这些考点要通过大量的文字材料来叙述,农村学生的成绩较城镇学生的差距太大。虽然他们已进入初中学习,但经我多年来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达不到初中生应有的阅读水平,更有甚者连起码的名字都还写不对,见到试卷上大段大段的材料,头就晕了,更不要说答题了,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学生识字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才能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明确答题思路,整理答案。

三、紧跟时政,补充教材缺陷,拓宽学生视野。

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涵盖的空间非常之广,大到海内外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生活,可以说在教材出版之时,思想政治就已经滞后于政治的发展。农村学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平时很少关心时政,了解时事更无从谈起,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经常关心时政治,在教学中把一些国内外发生重在时政治信息传达给学生,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信息的政治观点。这样有既有益于补充教材中的不足,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科相接,拓展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为了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劳动,提高了教的效益。也为让不同特长的教师扬长避短、各尽所能,同时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各自的特长。学校实行分科教学,实质上,各学科的知识划分只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很多科目知识都是相互融合的。初中思想政治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目标的,要达到这一目标,只是单纯的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拥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作铺垫,如必要的历史识,地理知识,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等。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教学任务给学生讲解相关学科知识,以便于学生深化理解,才能弥补思想政治教学中空洞的说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鼓励提问,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政治课中重视学生说话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方式有学习心得交流、小演讲、小辩论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最容易引起定向的探索反思,有了反思,思维便应运而生。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之,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分析能力,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却非一朝一夕之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找准问题,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提高学生政治分析能力就有日可待。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6

郭学军先生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一书,将我国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哲学的思维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并试图发掘出可以解决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法。通过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的反复阅读,笔者发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即从全文内容上来看,除了开篇的绪论以及最后一个章节——关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哲学范式的构建,其他的各个章节都可以说严格贯彻了“反思”的思想。与此同时,这种思想又把全文完美地分割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反思、主客体反思、过程反思、环境反思、价值反思、原则反思、方法反思、创新论反思以及系统性反思等多个板块,使全书无论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显得非常清晰明了。

当然,结构简单并不代表内容同样简单,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当代思政领域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其内容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而且就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一角度来看,各个部分联系得并不是那么密切,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总是难以被解决的症结所在。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的进步性,恰恰就在于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它不同于其他思政类图书只是简单就事论事或者举例说明,而是运用哲学的普遍性来总结出一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就这一根源来探索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有着相当明显的进步性。就该书的全篇内容而言,我们可以将全书分为两个大的部分:首先是发现问题的阶段。

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思考。想要解决任何问题,发现问题肯定都是第一步,全书的几大“反思”也明确地告诉了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作者详细深入的剖析,也同时证明了依托于哲学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思考是很有必要的。全书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过程、环境、原则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发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弊端,并且深入探讨了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第二就是解决问题的阶段。《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思考》一书并不仅仅是一本发现问题的图书,其出版的根本意义是解决问题,运用哲学的独特视角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再将所发现的问题推衍成一种普遍性的问题。运用哲学手段解决问题,是全书的主要论证方法。可以说,哲学的独特视角给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新审视自我的机会,而依托哲学思维来展开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解决,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走向优化完善的一个绝佳契机。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当前,大学生的的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较强,但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问题。因此,如何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如何深入分析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探索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成为我们急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就是说,人具有社会性。作为社会成员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必然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们在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的同时,社会的个别领域和个别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不讲信用时有发生;党和政府的个别干部贪污受贿、腐化堕落问题严重。可以说,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设置了重重障碍。

(二)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误解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极易形成功利主义思想,甚至以是否能够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最终得出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或“价值不大”的错误结论。这样的误解会使学生缺乏一种自我要受教育的愿望和要求,甚至会使学生带有抵触情绪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直接影响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发挥。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欠佳

在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中,授课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该课程的认可程度、理解程度、接受程度,也就是说决定着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时代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可接受性。然而,从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教师不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教师对于相关基本理论的分析与说明,不能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解答论证;不能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来剖析相关理论问题。甚至一个教案一个事例几年不变几学期不改,缺少新内容。这样的教学内容因缺少针对性、时代性、可接受性,自然会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抵触情绪、厌烦情绪。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坚持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性。然而,从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来看,课程改革以来,大多数教师能够注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课堂讲授之外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否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是否能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是否在一定意义上真正能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不是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陈旧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可以说既具理论性又具实践性,既要提高大学生的理论水平,又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式应在考核学生掌握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思想内化过程,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改造。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大多停留在了“知”的层面上,导致出现“知行分离”的尴尬现象。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综合以上分析,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者,我们是改善教育教学现状的主要力量,我们应结合实际,采取各项措施增强思想政治理课实效性,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一)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激发学生热情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意愿与学生交流、互动,而学生事实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那么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然就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因素。为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对于特定章节的内容,我们可以采用了讨论、演讲等课堂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就某一主题展开讨论,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或组织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精心准备,自由阐述出自己的见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既能相互启发,相互教育,又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教学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应当更好地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工作社会。譬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时,可以要求学生亲自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亲自考察社会对大学生诚信的评价,并且要求学生亲自探讨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具体对策和方法等;可以安排学生法庭旁听相关的案件,使学生了解有关诚信的法律要求,明确一些严重失信行为要承担的法律后果;可以开展树立“大学生新形象”的诚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践行诚信。通过开展的诚信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诚信行为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使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更加自觉地做诚信人,做诚信事。另外,在考核方式上,应改变传统考试命题思路,开拓能力型考试命题。应加大案例分析、材料分析题的比重,突出考核学生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这样的考核内容,能够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又注重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己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认识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紧跟时代脉搏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我们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既要以理服人又求以情感人。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学习的根本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个别教师不能与时具进地联系实际。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社会时代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情况,授课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更新。首先,要紧紧跟上党和国家政策、方针、路线的发展步伐,将国家最新的政策传递给学生,及时进行理论知识的更新。另外,在联系实际说明问题时,应广泛调查收集,选取符合当前形势和变化的现实问题或事例进行分析阐述。为学生解答思想和实际问题,应结合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或是大学生自身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解答,使学生掌握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中来,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

(四)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优化教育环境

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应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院校制定的学生守则,不够细化具体,缺乏针对性。在学生守则中,条款的内容主要是集中在“应为行为”的明确,虽然也有少数条款是关于“禁止行为”的明确,但对于禁止的行为并没有细化到包括哪些具体类型,每一种具体的行为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实践中,学生往往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性质,不能把自己的具体行为与守则中的禁止行为联系在一起,也就不会因为害怕受到处罚而中止自己的不当行为。因此,为更好的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要制定更加细化具体的学生守则,更要建立具体的奖惩制度。对于学生中的优秀典范,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政策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可以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主体,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严格执行。除此之外,还要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运用广播、板报、院报、网络等多种媒介,可以把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方针、路线传递给学生,可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把好的榜样宣传给学生,使学生置身于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2]何玉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途径.消费导刊.2008(6).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探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问题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意蕴、问题及实现途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研究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教育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关于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讨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探讨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问题探讨地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促问题探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理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路径研究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与协同协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确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价值的核心地位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李卫红.大力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中国高等教育〔J〕.2014,(01):4-6.

〔3〕丁云,钱伟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政治辅导员的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4,(10):56-58.

〔4〕郑光贵,魏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与思政课教学结合的探索与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22-124.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9

一、优化整合时事政治资源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时事政治都有较浓的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比较间接、抽象;而时事政治资源的内容比较直接、具体,是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接受时事政治资源相对容易。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政治身边出现的鲜活事例是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宝贵素材。时事政治形势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把时事政治政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视野之内,使之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引用时事政治政治,析理论理,事理交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分析能力,提高思想觉悟,既增强说服力,又活跃课堂气氛,不但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报纸、电视,了解国家大事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形式、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培养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这样,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当代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强烈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参与社会生活,因而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理论知识。时事政治材料与教材理论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时事政治材料体现着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时事政治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论,就必须从具体材料出发,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同时将时事政治材料引进课堂,化解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善于把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弊病。

实例分析:

新闻背景:2012年,一个又一个“最美”震撼着我们。“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90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文明的春雨滋润每一片空间,愿道德的和风吹遍每颗心灵。利用这些“最美的人”的先进事迹涤荡学生心灵,同时也可以运用《文化生活》中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与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这样的事例既形象又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把时事政治新闻等有关内容引入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拓宽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

优化整合时事政治资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中日“”争端、中菲“南海问题”,我国依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变化,是由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从本质上看,国家利益是决定性因素。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认识抽象概念,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时事政治课程资源的特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时事政治资源的过程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地引用典型生动或意义深远、振奋人心的时事政治材料,创设一个与时事政治相关的教学情境。

如:“神九”飞天会“天宫”载人航天启新程、香港回归十五年紫荆花开更鲜艳等。

2.运用时事政治资源的时效性,发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政治教材阐述部分内容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时事政治热点资源,挖掘鲜活的时事政治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例如,当前的欧债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的经济政策等时事政治,可以很有效地融入高一的《经济生活》教学中,这样,利用时事政治资源的时效性,使学生既能用教材知识阐释时事政治热点,又能依托具体的时事政治热点,理解教材抽象的原理,既能发展教材中相对滞后的内容,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时事政治资源的生活性,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体,应当尽可能地进行“二次创作”,将思想政治课内容与时事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引领学生由对自身的关注,拓展到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时事政治教育紧贴时代的脉搏,突出国内国际重大的热点问题,其内容正是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是成长中的高中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感兴趣的诸如美国总统竞选、残酷的中东局势、日本政局变幻等时事政治热点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回归生活”原则和要求的重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今天学生对什么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最感兴趣”,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

4.运用时事政治资源存在的时空性,延伸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大学生思想政治问题分析篇10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分析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很高的要求。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素质如何呢?以下是我们的调研及结果。

一、研究方法

1.关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调查量表构成。为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我们编制了高校教师素质调查问卷。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试题部分,其中设计了一道测谎题,用来筛选问卷的有效性,提高结果的客观性。试题主体分为8部分,分别从教学、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八方面对教师素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调查对象。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教师中随机发放问卷280份,回收问卷270份,无效问卷16份。在无效问卷中,2份没有答完全部试题;8份测谎题排除。在254份有效问卷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试卷为126人,非思想政治课教师为128人。

3.数据分析。采用SpSS12.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思想政治课教师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比较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总均分为24.5、标准差为3.9,非思想政治课教师总均分为23.7、标准差为5.3,二者在素质总分上没有显著差异。深入分析素质的八个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师和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心理、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六个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教学水平上,显著低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政治水平上显著高于非思想政治课教师。

(二)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结果与分析

1.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分析。在被调查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学历的状况为:专科学历占0.8%,本科学历占76.98%,硕士研究生学历占21.42%,博士研究生占0.79%。学位的状况为无学位的占5.5%,学士占53.17%,硕士占40.48%,博士占0.79%。由此看出,本科学历的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而且学历与学位不一致的人数较多,例如有硕士学位无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9.06%,这表明,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这支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偏低。这说明国家教育部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硕士、博士学历培养很有必要,必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性别分析。通过对思想政治教师的性别分析发现,男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1.75,标准差是0.89,女性思想政治教师在审美方面平均得分是2.51,标准差是1.13。结果显示男性思想政治教师的审美素质显著低于女性(p<0.001)。我们对男女教师在审美素质上的得分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发现男女教师在服饰审美、审美意识、健美知识、色彩搭配、空间审美等五个方面正确选项的百分数都不高,男性教师均低于女性。在思想政治教师中,仅有9.5%人认为影响教学教学的主要因素包括教师的仪表、举止。这说明思想政治教师不重视自己的仪表和举止,这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现代学生追求品味,如果没有审美意识很难和他们沟通,从而影响老师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师要处处言传身教,可以从培养自己的审美素质入手。

3.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年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在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占80.1%,这说明青年教师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力军,提高思想政治教师队伍的素质,要着眼于培养青年教师。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思想政治课教师四个年龄段在总分中以及教学、身体、审美、师德、法律、创新、政治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仅在心理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这就需要进一步比较哪组年龄段之间有差异。如果把年龄段用如下字母表示:a代表30岁以下,B代表30岁~39岁,C代表40岁~49岁,D代表50岁以上。经比较得出结果发现a>B>C>D,而且a和C、a和D、B和D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年龄越大心理素质表现得越差,而且,相邻的年龄段间没有差异,而相隔一个年龄段间存在差异。基于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应该相互补充,老年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容易和年轻学生产生共鸣,二者相互学习,形成学习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团队,以提高教学效果。

4.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的政治面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思想政治课教师中,中共党员占大多数(88.1%)。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党的政策和理论的宣讲者,让学生相信教师所讲,教师自己必须身体力行响应党的号召,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践行,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不同政治身份的素质得分比较上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的少数非党员素质并不低,他们也能胜任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同样忠诚于、胜任于党的事业,他们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