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十篇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十篇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36:28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1

关键词: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主体;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0-0079-03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实践教学。校企“双主体”育人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拟以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例,讨论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双主体”育人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必须从三方面入手。

(一)实验室建设

加强实验室建设,一是购置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教学软件;二是配备好实验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三是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管理。目前,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拥有各门课程相应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先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管理制度完善,日常管理严格,能满足本专业全部课程实验教学的需要。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重点建设了药用植物园、生物制药技术仿真实训室,能满足学生校内实训、参观见习的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组织专业教师、施工人员到合作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专家的建议,并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实训基地建设,增强了校内实训基地的仿真性。

(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的力度,企业挂牌“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基地”。由企业投资修建实习生宿舍、多媒体教室、资料室、运动场等设施,改善了学生实习条件。目前,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有衡阳南岳制药厂等10家合作企业,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经统计,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近三届毕业生分别为82人、84人、75人,全部到合作企业实习,实习后被企业录用的毕业生分别为60人、63人、67人,录用比例分别占73.2%、75.0%、89.3%。可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促进实践教学和毕业生就业。

二、整合校企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校企互培

首先是企业为学校培养教师。一是邀请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从实践角度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促使教师更新观念,拓宽知识面;二是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增强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专业教师每年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其次是学校为企业举办短训班或专业教师到企业做专题讲座,从理论角度阐述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促使企业员工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理论水平。近三年,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师为合作企业举办短训班10期,培训学员1050人次,开展专题讲座15场,参与员工达到1800余人次,促进了企业技术专家的成长。企业技术专家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校企科研团队建设

近年来,我校实施了“校企科研团队建设”工程,鼓励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科研团队,开展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近三年,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校企科研团队”实现技术创新6项,申报科研项目10项,完成教改课题9项,62篇,编写教材15部,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促进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推进、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科研成果的转化。

三、校企合作育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教学是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学中,我们采取了“五步教学法”。如“从黄连中提取黄连素”教学过程:一是布置实验,提问设疑。课前布置实验内容并提出问题:实验原理是什么?操作要点有哪些?如何提纯、检验黄连素?可能发生哪些安全事故,如何处置、预防?引导学生预习。二是写出预习报告。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查找资料,写出预习报告。三是分组讨论,解决预习问题。实验课上,学生分组讨论课前问题,教师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解决课前问题。四是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经过预习、讨论,明确实验方法后,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五是实验讲评,归纳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总结讲评,归纳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指出实验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其处理和预防措施,解答课前问题。

(二)强化参观见习,促使学生了解行业动态

参观见习是指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参观学习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旨在促进学生了解行业生产的技能要求、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激发学习积极性。参观前,召开动员会,讲清参观见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注意事项及考核方法;参观过程中,邀请企业技术专家现场讲解,解答学生疑问;参观结束后,召开总结会,对参观见习作总结讲评,要求学生撰写参观见习报告,总结参观见习的收获和感想。

(三)强化综合实训,帮助学生查找知识技能缺陷

综合实训是指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生产实践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以企业带教教师为主进行指导,旨在指导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方法用于实际生产,找出自身知识和技能上的缺陷。综合实训一般在第四学期6~8月进行,为期3个月。实训过程中,学生在不同岗位进行生产实践,由企业带教教师指导,每周召开一次实训交流会,学生交流实训情况,企业带教教师一一点评,学校带队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指出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措施;实训结束返校后,进行为期一个月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强化训练,弥补知识技能缺陷。

(四)强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

顶岗实习是指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进入生产一线参与实际生产过程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职业道德和劳动态度,掌握基本的企业管理知识。顶岗实习一般在第五学期10月至第六学期6月进行,为期9个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确定实习内容和进度,制定实习安排表,系统地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生产流程、操作方法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措施,积累实践经验。实习过程中,由企业带教教师指导、管理和考核;学校教师定期检查,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收集有关实践教学的建议。

四、校企协同,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是检查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途径。在“双主体”育人过程中,必须校企协同,从四个方面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一)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考核由学校教师组织,分四个模块:基本实验理论(占30%),考核学生对仪器操作要点、试剂配制、基本实验操作要点及安全知识等的掌握情况,以闭卷考试方式进行;基本实验技能(占30%),考核学生对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以独立操作方式进行;综合实验能力(占30%),考核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按选题、设计实验方案并交教师审阅、独立实验、书写实验报告四个步骤进行;平时实验情况(占10%),考核学生平时实验态度、实验报告书写、遵守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室物品、履行值日生职责等情况,由教师在平时加以考核。考核成绩以50%的比例计入课程总成绩。

(二)参观见习考核

由学校教师组织,以撰写“参观见习报告”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撰写2000字左右的参观见习报告,内容包括参观见习内容、主要收获、心得体会等,评选“优秀参观见习报告”,考核结果作为平时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相应课程总评成绩。

(三)综合实训考核

以撰写“综合实训报告”方式进行,要求学生撰写2500字左右的综合实训报告,内容包括实训内容、主要收获、存在问题、努力方向等,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评分。考核成绩以“综合实训”课程成绩计入学习成绩单,存入学生档案。评选“优秀综合实训报告”,由校企双方共同表彰。

(四)顶岗实习考核

由企业带教教师组织,学校教师协助,分五个模块:工作态度(占20%),考核学生劳动纪律、工作积极性和协作精神,以观察、考勤、互评等方式进行;实践能力(占20%),考核学生组织、参加或完成实践工作的能力,以观察、实践活动等方式进行;专业技能(占20%),考核学生完成技术工作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以观察、操作考核、技能比武等方式进行;适应能力(占20%),考核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及工作环境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观察、交谈等方式进行;实结(占20%),要求学生撰写3000字左右的实结,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完成情况、主要收获、存在问题、努力方向、心得体会等。考核成绩以“顶岗实习”课程成绩计入学习成绩单,存入学生档案。评选“优秀实习生”,由校企双方共同表彰。

总之,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教育中,只有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主体的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考核,才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118-119.

[2]李艳.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20-21.

[3]曾琦斐.高职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5(4):59-62.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2

一、目标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承前启后,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打牢解决问题工作的基础。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全面深刻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整改落实阶段奠定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做好第二阶段准备工作(5月上旬~5月中旬)

1.研究制定第二阶段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按照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第二阶段工作实施方案。

2.召开全局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暨第二阶段工作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传达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并作动员报告。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5月中旬~5月底)

1.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各单位、部门、基层群众对我局工作、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汇总整理。

2.查找问题和不足。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本单位、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在采纳意见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成果,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等内容认真撰写好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专题民主生活会要以“促进*体育事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推动体育造福于民”为主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民主生活会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提高思想认识、重在明确努力方向。专题民主生活会将邀请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小组成员出席。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6月上旬~6月中旬)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绩,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要深入分析后奥运时代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体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报告。

(四)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6月下旬)

1.组织讨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对报告进行讨论,分析报告是否找准存在的问题,是否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否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进一步修改完善。

2.组织评议。分析检查报告经讨论修改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评议表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去,使报告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体现群众意愿、凝聚集体智慧。及时上报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三、相关要求

1.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组书记、一把手局长亲自抓,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征求意见和建议,带头撰写分析材料,认真组织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觉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推动分析检查工作有序开展。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3

关键词:“大类培养”;广告学;实践能力

一、“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新闻传播大类”

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加强通识教育,是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经济发展需求的大势,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途径。“大类培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与新闻学专业等汇总为“新闻传播大类”,该大类培养特色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深厚的人文修养、熟练的专业技能,富有发展潜质的新闻、传播、广告类应用型人才。以淮海工学院为例,“新闻传播大类”模式下的广告学、新闻学专业的大类通识教育主要分布在第1、2学年,课程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科高等数学、新闻学、广告学等基础专业课程。较之以往的专才培养,大类通识教育增加了文学素养、新闻学等专业内容的学习与拓展,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理论基础更扎实,人文素养更深厚,综合素质更高,符合广告学专业就业和职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在两年的大类通识教育后,广告学、新闻学再进行专业分流,通过第3、4学年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和拓展课程的学习,如广告经营与管理、广告心理学、市场营销学、广告效果研究等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更加深刻的专业理论与技能。

二、“新闻传播大类”下广告学专业教学的变革

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普及,社会对于掌握新媒体传播技巧的新型广告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当前广告学教育仍然将目光停留在传统媒介的广告教育层面,这与当下日益复杂的传播环境对广告学人才必需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是有着一定的距离的。可以说,“新闻传播大类”模式弥补了传统的广告学专业专才教育“专而不全”的不足之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广告学学生在将来就业中具备后发优势,但它也给广告学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新闻传播大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学生通过第一阶段通识教育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知识面、多元知识储备等方面会具备一定的优势,但是同时,这种安排使该专业相关实践课程的教学只能在专业教育阶段进行,如电脑图文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等,这些关乎实践能力提升的课程压缩在后两年,必然会给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带来一定困难。传统高校广告专才教育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广告学课程设置、广告理论与市场经济实践、新媒体环境大背景脱节,学生实践能力偏低,广告专业培养容易出现偏重于人文培养,等等。广告学专业教育在“大类培养”模式下及时研究、分析,实行大类培养模式将会对广告学专业教学,特别是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带来深刻的影响。针对可能出现的挑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对广告学专业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学生就业的推进大有裨益。

三、“大类培养”模式下提升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大类培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不应该单纯依靠教师或者学生一方面的努力,而应是各方面多管齐下,需要学校及教师共同为学生营造出锻炼实践能力的良好教学环境。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在毕业后适合从事广告策划、品牌推广、文化产业、广告传播等多方面工作。为此,该专业特别注重在广告学“大类培养”模式下对实践教学的补充,包括:突出广告学科的社会实践特性,注重技能培养;实施与媒体和企业联姻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建立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大类培养”模式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传统高校的专才培养模式下,广告学专业学生往往存在知识面不够宽广、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为广告学就业面较宽、涉及行业繁多,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广告学专业人才,加上现代营销环境不断变化,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呈现多样化,广告从业者需要不断补充新知识,与时俱进,因此,对于广告学专业学生来说,尤其应该具备自主学习、不断学习充电的能力。“大类培养”模式下的专业教学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来说,在第一、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学生主动思考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二)与企业、媒体共建专业实习基地

广告学专业的性质与特点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广告人才的必经途径,“然而,我国各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存在明显差距,是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教学的‘短板’。专业毕业实习期,往往变相成了学生寻求就业的时机”[1]。在专业毕业实习中,学生往往无法将实习与课程理论学习同步;此外,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广告学毕业生并不能直接“上手”,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脱钩。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在于将实习机会穿插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当中,尤其是与企业、媒体共建专业实习基地,切实解决学与练结合的问题。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重视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淮海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和连云港广告创意产业园为重点,在江苏省广电集团、《新华日报》驻连云港记者站、连云港港口集团、连云港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连云港市广告协会和杭州娃哈哈集团连云港办事处等单位建立了10余家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并与连云港市广告业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各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生5名以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在这些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加强广告学专业实验室管理和设备投入

由于广告学专业的应用性较强,我国高校广告学专业办学日益增多,但就整体来看,很多高校的广告学专业建设不足,尤其体现在需要较多资金投放的实验室的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广告学专业实验室设备不全、落后,不能达到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广告学专业实验室较少对本科生课余开放,学生接触实验设备机会较少,专业实践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是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它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拥有“数字传媒实验中心”“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平台,实验室面积600多平方米,开设“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摄影与摄像”“电脑图文设计”“三维动画技术与制作”等4门实验课程,实验实践学分33.5,占总学分的20%。除课堂实践教学之外,实验室在日常也对本科生开放,供学生自由实践、学习,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保证。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广告创意、策划类竞赛

鉴于广告行业的“创意文化产业”特殊性,广告专业人才较之其他领域的人才应该具备更多的创新意识,而参加广告创意、策划类竞赛无疑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几个广告比赛,例如教育部高教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台湾中国时报的“时报金犊奖”,中国广告协会的“学院奖”等都有一些重要因素来支持比赛本身的公信力,能够有效弥补当前广告教育中的不足。”[3]学生在参加一些大型赛事的过程中,一般是以团队作业的形式参与,这种形式首先锻炼了学生的团队作业意识,其次,在参赛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用来分析以往的获奖作品,迅速提高对优秀广告作品的认知,在一起讨论创意的“头脑风暴”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制作广告的过程中更是加深了对广告专业理论和技能的认知。淮海工学院广告系于2014年组织学生首次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即斩获“学院奖”银奖1项、入围奖和优秀奖4项,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广告专业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五)教学计划及实际教学重视

广告实践教学“一些率先实行大类培养的高校引入了通识实践课制。其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报告撰写、学习表达和了解社会为主。”[4]广告学专业教育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到任课教师教改课题设计,都应该对实践能力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变“模拟”为“实际”,变“实验”为“真实”,将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淮海工学院广告学专业“广告摄影摄像”等课程把课外实习成果作为是否通过课程考核的必备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广告实践。例如,2013年利用“娃哈哈全国营销教育基地”进行专业实践,组织了“我是歌手”连云港校园推广活动;2011级学生从策划设计到地面活动推广进行实战演练。经过为期一年的全面锻炼和公司选拔,1名学生被娃哈哈集团奖励5000元专业奖学金,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优秀学员,受到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接见和奖励。这些专业实践经历不仅锻炼了参与活动的学生,更加深其他学生对广告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提升了他们的实践热情。

(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

目前我国高校广告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主要有课程实践、短期实习、毕业实习等三种方式。由于我国广告市场的总体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广告经营单位数量虽多但规模小,经营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大部分学生很难找到资质较高的广告公司进行实习,这就使学生在实习中提高的空间有限。而由于高校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广告实务操作经验,加上广告专业教材编写往往滞后于迅速发展的广告业,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根本上着手。高校应该对应用型的广告专业教师进行实务培训,定期派遣教师去4a广告公司进行培训进修,如日本电通、奥美、麦肯?光明等。只有教师广告实践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才能够在言传身教中从根本上提升实践能力。

四、结语

广告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告市场发展空间不断增大,并显示出了巨大潜力,随之而来的是对应用型广告人才的迫切需求。面对传播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目前高校的广告教育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广告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偏低的问题。在“大类培养”模式下,需要首先解决好这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此,学校应牵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习机会,在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比例,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广告竞赛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当然,教师自身也要紧跟广告业界的步伐,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切实培养出“上手快、后劲足”的优秀广告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卓.对广告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113-115.

[2]卫中亮.关于高校广告学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3):21-23.

[3]江根源.广告比赛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实践探索[J].新闻界,2006(3):117-118.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4

【关键词】大学校园;社区健康教育;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4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18-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大幅提升;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健康教育是社区护士主要职责之一;因此,必须在高校内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以调动学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素质。很多高校内部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且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对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进行综述。

1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原因

社区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应用性课程,是护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且成为大学公共课程、护理临床专业课程,这为护理学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过程中偏重社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实践性操作教学较少,这对于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掌握社区健康护理技能相当不利,且不利于后期社区护理服务。因此,为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社区服务能力,落实社区健康教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教学中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计划与活动。

2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

2.1制定教学计划社区护理学是专业必修课程,要求理论教学4学时,实践教学4学时,参照《社区护理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同期平行课程,制定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教学计划和具体方案。其教学目标在于实现教学目标与社区需求相结合,学生技能掌握与能力提升、素质提升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展开前,教学研究组、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基础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优化,实现教材与学生相统一、教师力量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编写实践方案,保证方案可行、可靠。向学生简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目的、方法,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分,以促使学生参与到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

2.2落实教学内容

2.2.1社区健康教育内容社区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行为相结合,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饮食习惯、睡眠情况;对常见疾病的认识,如肺炎、乙肝、结石、牙痛、感冒等;对大学生减肥的认识;大学生的就医认识,其包括对校内医务人员的工作技能、服务态度、护理方式等评价;女大学生对女性疾病的认识,且关注女大学生保健、个人卫生等。

2.2.2教学实施方法①展开小组教学,确定实践主体。社区护理学教学中关注实践教学,将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作为实现教学目的的前提,因此,以小组方式,让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查,了解大学生对社区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②进行问卷调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护理专业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样本中对社区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样本人群特点、健康问题特点,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计划,经老师指导后确定计划实施。③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全面评价实践结果。对特定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干预,一方面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社区护理知识教育与培训,以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讲座、座谈会、发放社区健康教育手册等方式,提升样本人群的社区健康认识,并以演示操作传授样本人群日常护理技能。经社区健康知识、技能宣传培训后,各个护理专业小组对健康教育进行综合性评价,并调查、统计、分析社区健康教育效果,与初期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并总结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注意事项、技能要求、服务要求等。④形成总结报告,反馈实践结果。护理专业学生在《社区护理学》课程结课前做好社区健康教育报告总结,其内容包括社区健康教育理论知识总结、实践结果分析与总结、个人发展分析等方面,此后提交书面报告。待收集完小组报告后,由任课教师对报告进行批改、评定,将评价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3大学校园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社区健康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且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在在大学校园内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且对学生后期生活、工作起到积极性的指导作用。

3.1激发学生兴趣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转变了传统以知识教学为根本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教师发挥教学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将原来的“讲台授课”变为“学生实践”,直接要求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并在其中发挥个人力量,相对于枯燥、死板的教学,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设置的调查问题较多,且面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生关注的问题,如减肥、保健等,可直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

3.2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且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质、人文素养等,尤其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护理的目的在于服务患者、服务社会,因此,教学实践必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要求学生将理论运用实践,并通过调查分析,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实现调查结果,必须以小组内部合作为前提,以与外界沟通为保障,因此,社区健康教育实践可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树立集体责任感、荣誉感,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3.3其他作用提升大学生健康水平: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使大学生群体了解到日常生活中的护理知识、医学知识,且利于提升大学生人群、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健康认识等,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条件:在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中,护理专业学生自我实践、自我探索,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获得了一定社会经验,可为后期工作提供准备。

4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要求提升,因此,护理专业教学中,必须以综合型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利用大学校园展开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帮助大学生和社区群体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进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年,由旭,郭岩.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设置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02):24-26.

[2]彭静媛,毛昌银.城市社区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状况调查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0(03):60-60.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5

2008年12月13日至14日,由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主办、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承办的全国“旅游管理专业院长(系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工作会暨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深圳市华侨城隆重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成员及来自全国各地260多所高校、出版社、旅游杂志等机构近300位参会代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望未来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旅游教育在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在教育部质量工程创建中的成功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我国高等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水平。本次会议通过主题发言、专题发言与分组讨论等会议形式,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高等旅游教育30年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旅游本科专业的发展态势,探讨了旅游特色院校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典型经验以及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国际化等问题,并通报了明年的16项工作安排和计划,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对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高等旅游教育发展历程与经验和促进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在新时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主题报告内容

会上有7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这7个报告从宏观层面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变化,从微观层面具体地探讨了各院校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经验和成果,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如下:

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旅游学科专业组组长、湖北大学旅游研究院院长马勇作了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马勇首先概括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在院校数量、专业层次、专业方向、区域分布、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国际交流和质量工程等方面的变化,充分肯定了广大旅游院校30年来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所作的努力,并指出旅游管理专业在工商管理类学科中的地位逐渐得到加强与巩固;其次通报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年的工作计划,提出了16项具体工作安排,号召全国各旅游高等院校紧紧抓住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契机,进一步积极创建和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的12项质量工程,共同促进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建伟作了题为“突出特色,科学发展,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努力”的主题报告,从基本情况、办学模式和办学成果三大方面,通报了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专业建设情况,总结了该学院自主创新、突出特色的办学模式以及在人才培养上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南开大学旅游系系主任徐虹作了题为“南开旅游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几点思考”的主题报告,首先对南开大学旅游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在此基础之上总结了南开大学旅游专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办学方式,并针对新形势下高等旅游教育发展的挑战,提出了完善培养目标、强化培养规格和规范教学体系3个方面的应对措施。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卫武作了题为“上海师大旅游学院的办学理念与实践”的主题报告,从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及办学愿景4个方面,对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以及上海师范大学的高等旅游教育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办学特色进行了展示,总结了旅游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建设国家示范院校、国家特色专业和申报新一轮学位点的美好愿景。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旅游学院丁培毅作了题为“全球化和本土化对旅游学科教育的影响”的主题报告,以国际化和本土化为切入点,对澳大利亚高等旅游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地概述,分析了澳大利亚高等旅游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三大针对性的策略。

西北大学旅游系书记陈实作了题为“30年改革发展的旅游高等教育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对西北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概况了旅游专业在学术团队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3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明确了旅游专业未来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进度,并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5个方面的预期。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作了题为“中国著名大学旅游学科萎缩问题及出路”的主题报告,概括了旅游学科萎缩的表现形式,从表层和深层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学科萎缩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学科萎缩的重要措施。

下午有来自全国15所旅游院校的参会代表作了专题发言:浙江大学周玲强发言题为“研究性大学在人才培养和旅游学科发展上的思考”、北京联合大学宁泽群发言题为“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旅游管理学科”、湖南商学院钟志平发言题为“旅游行业互动人才培养创新思路”、广东金融学院刘伟发言题为“对中国高等旅游教育的反思”、广东商学院张河清发言题为“本科生导师制的理论架构与实践创新”、辽宁师范大学谢春山发言题为“旅游高等教育中的悖论现象探析”、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董观志发言题为“高等旅游教育进入集成创新时代”、同济大学邱灿华发言题为“旅游与休闲在mBa教育中的发展”、复旦大学巴兆祥发言题为“旅游学困境与我们的努力”、郑州大学毛安福副院长发言题为“以职业经理人为目标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王怡然发言题为“从中外合作办学看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华东理工大学居阅时发言题为“旅游学科定位与旅游业的发展”、南阳师范学院李瑞发言题为“跨专业普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哈尔滨理工大学杨宇发言题为“旅游高等教育tat模式创建与实施”,均引起了参会代表的积极关注和踊跃响应。

三、大会总结情况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6

关键词:mpa论文规范;公共管理;应用型研究生

公共管理硕士(mpa)是适应现代社会管理日益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主要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我国mpa是2000年设立的第10个专业学位,国务院学位办在10年中先后批准了四批高等院校共100所大学作为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院校。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处于同一层次,但类型不同,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1]这表明mpa专业学位的教育培养模式,与一般的学术型硕士培养的目标、特点和标准应该有所区别。mpa的教育培养模式的导向应为公共管理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在公共管理应用型导向的教育培养中,mpa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是高校培养水平的综合体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论文的相关要求是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这一要求为mpa学位论文规范指明了大方向,然而关于mpa学位论文的具体标准,mpa学位论文从选题、研究、写作、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的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目前国内各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因此关于应用型导向的mpa论文规范和论文的全过程指导与管理成为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培养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mpa学位论文选题规范与管理

1.引导应用型选题。mpa学位论文选题更加强调其应用价值,应引导论文选题面向研究生任职的公共管理领域,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分析解决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现实问题。论文类型可以是管理案例分析、专题调研报告、政策评估报告及公共管理问题对策研究等。虽然一般不禁止写学术性论文,但为了避免空洞的理论堆砌、减少论文的重复率,保证mpa毕业论文的质量,对于没有第一手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为基础的学术型论文,要求必须在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列明其理论创新点。

2.鼓励创新性研究。围绕mpa的培养目标,学位论文应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2].应用型的硕士学位论文,虽然不侧重于考察论文的理论创新深度,但是要考察论文是否能够提出工作实践中的新见解和新方法。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尽量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从而充分地展现作者的个人观点。

3.规范论文开题报告。mpa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确定之后,学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向导师组提交论文开题报告,即设计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论文选题的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该项研究的条件、课题研究的初步方案及可行性等问题进行论证的报告。通过阅读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文参考文献,按论文的类型选用不同的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一般应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见解或新方法。选题和文献综述报告一般在3000字以上,并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4.注重开题指引教导。在学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之后,导师组要为其举行开题报告会,由学生对论文的选题特色、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措施、基本观点和预期成果等做出说明,并附上论文的写作大纲。导师组要对开题报告作出评价和指导,并作出通过或不通过开题报告的结论。经导师组讨论通过开题报告后,学生方可撰写学位论文。对不合格的开题报告,要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并需延期半年后再次参加开题报告会;对通过的开题报告,导师组要提出选题方向性的修改建议和论文研究的具体建议,从而使学生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mpa学位论文写作类型规范与管理

专业学位授予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职业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职业实践领域的知识有创造性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反思实践的能力,对实践工作进行深度总结和提炼。因此,针对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管理机构领域的管理特点,结合以公务员为主的公共管理者的职业特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要求,本文将应用型导向的mpa论文写作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管理案例分析。围绕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已经发生的典型管理事件,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要求:①案例反映的内容必须真实,具有代表性;②论文具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③案例分析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将实践经验和教训概括、归纳、总结,并上升到理论分析层面;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引言、案例正文、案例分析、解决方案、结论。

2.专题调研报告。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现存的某方面具体问题,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通过部门或机构运行现状与突出问题的描述,以及统计数据深入而系统地分析挖掘,剖析问题及其成因,总结归纳或推论出结论,提出具体对策。要求:①调研分析的对象是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②论文具有作者所收集的第一手资料、访谈内容和统计数据,样本描述客观、科学、准确,资料数据翔实;③调研报告要以事实为依据,在分析中要应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结论和对策要有科学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调研专题的背景与目的说明、国内外研究综述、调研方法和技术路线、调研样本的选取与描述、调研数据分析结果、相关对策建议。

3.政策评估报告。针对某项公共政策或公共管理方案的可行性或实施后果进行调研分析、综合评价条件、代价和效果,并提出具体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求:①以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的某项政策或管理方案为研究背景;②结合作者工作实践分析比较政策或管理方案的利弊得失,提出一定新的观点和见解;③政策评估过程要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评估过程具有逻辑性,对策或改进建议要有科学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研究背景与意义、政策或管理方案说明、政策或方案比较分析及选择、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结论。

4.公共管理对策研究。针对公共管理部门或机构管理中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原因,设计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方案的论证。要求:①研究目的是发现部门或机构现存问题、从而设计解决方案;②借鉴国内外理论模式和相关实践经验;③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辨析问题、分析成因、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论证;④论文内容结构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问题描述、成因分析、备选方案的提出及筛选、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对策建议。

三、mpa学位论文研究流程指导与管理

自19世纪以来传统大学所固守的一切为了科学和学术的洪堡理念[3],在20世纪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大学服务社会的理念日渐成熟,并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职能。专业学位教育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服务学生至上的理念。

mpa研究生虽然主要是由公共管理人员这个群体构成,但是学生的学科背景、职业技能、工作职责和工作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学生尽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研究基础较差,很多学生没有受过系统的研究训练,加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本身存在着诸如工学矛盾、与同学的沟通少、与导师见面机会少等问题,导致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完成论文研究,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所以,与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相比,mpa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更需要加强指导与服务。而研究生指导老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责任人,应该加强与在职研究生的沟通,了解研究生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及研究结论的合理性、可靠性[4],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方法渗透到学生的论文之中,从而提高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深度。为了加强学生与导师的沟通,需要通过制定mpa选择指导教师的流程、mpa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流程,通过制度督促学生与导师的联系,加强导师对论文研究的指导与管理。同时,导师按照学术规范要求对mpa论文的内容结构及格式等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从而帮助在职学生更好地提高论文质量。

四、mpa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管理

mpa的学位论文从开题至论文答辩的全过程有几个重要的审查环节,即论文开题评审、论文中期评审、论文预答辩评审和论文答辩的最终评审,从而避免学生出现方向性错误,确保论文质量。其中mpa学位论文过程监督与管理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论文中期检查。在mpa学位论文研究的中期,要求mpa研究生对个人论文的调研情况、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尚需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案、对学位论文预期目标的基本估价和发表学术论文情况形成文字报告,并交由指导教师审查。指导教师对研究生科研态度和进取精神、调研工作完成情况、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以及开展的研究工作是否达到开题报告中提出的预期要求提出具体意见。论文中期检查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7

一、第二阶段工作的时间和内容:

1.时间:从2009年5月21日至6月20日,大致安排30天左右。

2.内容: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二、第二阶段的主要工作和工作成绩:

(一)形成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五谈”学习模式,推进了思想观念大转变,为下一步的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1.围绕活动谈思想和学习。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个人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是否有所转变,能力素质是否有所提高;

2.围绕活动谈工作和作风。看近年来在工作方面是否存在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有无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3.围绕活动谈优点和缺点;探讨如何克服缺点、发挥长处,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综合管理水平;

4.围绕活动谈绩效与思考。看工作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是否抓紧落实,谈今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推进工作创新发展;

5.围绕活动谈设想和打算。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在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上有什么差距、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有什么问题、在今后实践科学发展观上有什么作为和打算,以及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不足,深入进行分析检查。

“五谈”活动为下一步的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坚持务实求真,做到了“三个到位”,确保了“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顺利进行

1、做到认识到位。深刻领会市委、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系列文件,充分运用前阶段深入学习调研、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征求意见和民主生活会的成果,抓住检查分析阶段查找的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这个重点,集思广益撰写剖析材料。

2、做到部署到位。先后多次召开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会,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把分析检查与教育教学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批评和自我批评结合起来、与查摆问题结合起来、与边查边改和明确努力方向结合起来。从提纲到内容、从成效到共识、从问题到原因、从思路到举措,逐条研究逐项讨论,为形成高质量分析报告奠定了一个扎实基础。

3、做到要求到位。要求报告的撰写突出教育教学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共识,凸显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成效,揭示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存在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思路,寻求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在此基础上撰写并形成高质量的报告。

(三)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采取“五检查、五对照”的形式,查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为撰写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了保障

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第一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查摆问题,分析原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工作的具体流程是:

1.严格按照区委要求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和日期,决不拖延,认真落实。各单位领导班子根据学习调研期间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单位实际,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新抚科学发展确定民主生活会的主题,并确定具体开会日期,提前通知班子成员,进行充分酝酿。

2.对会议做了认真的会前准备,在‘实’上下功夫,确保会议真正解决问题。一是找准问题。各基层学校把前一段所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如实向领导班子成员反馈。二是认真撰写发言材料。领导班子成员结合自己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反馈意见,认真分析检查个人和领导班子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的打算和建议;指导检查组审阅了所指导单位主要领导的发言材料,各单位主要领导审阅了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发言材料。三是开展谈心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在开会之前进行谈心交流,相互交换看法,沟通思想,对班子及成员存在的问题初步形成共识,为开好专题生活会奠定思想基础。各单位邀请各方面代表旁听,提前做好相关准备。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还对民主生活会进行了具体指导。

3.各基层单位均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开得很好,务实高效。民主生活会由基层单位主要领导主持,领导班子每个成员都围绕生活会议题,联系本单位和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深入查找班子及成员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民主团结、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民主生活会后,各单位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将民主生活会开展情况及时上报了区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认真阅读了上报材料。

(四)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达成了报告的“五项指标”,为整改阶段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育局党委的全程关注下,在教育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各单位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各方面代表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切实做到了“总结成绩实、查找问题准、分析原因深、发展思路清、自身建设严”,达成了报告撰写的“五项指标”,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整改阶段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共3页,当前第1页1

指导组强调,各单位在撰写报告时要充分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效,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要充分反映本单位广大党员干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上形成的共识,明确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举措。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突出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各单位还确定了一定的范围,以召开座谈会等不同形式,向有关方面征求了意见,并将征求到的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汇总。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各单位组织党员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民主评议。结合党员、群众评议结果,将党员、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提交了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

(五)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初步实现了“四大收获”

1.理清了思想认识困惑,增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

学习之初,在党员干部中有个别干部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如“开展这一活动会不会影响正常工作,会不会搞形势、走过场”、担心、忧虑等,缺乏足够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层层动员反复学习,解除了思想顾虑,静下心来,积极投入到学习思考中来,使大家真切感受到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2.提高了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坚定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决心。

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大家认识到了在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从教育教学工作入手,强化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以科学化精细化为重点,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强调查研究,继续解放思想努力改进管理方式,坚持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重大意义,从而坚定了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决心。

3.提升了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通过学习、讨论、交流,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校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教育局、基层学校决心要牢固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务实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树立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好风尚,为新抚教育强区贡献力量。

4.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推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

针对我局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干好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各项工作,突出重点,抓好落实,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制定学校科学化精细化工作措施,一切以管理为中心,加大课堂教学管理力度,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三、第二阶段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经验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初步积累了五条经验:

1.领导重视、科学组织、周密布署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2.目的明确、措施得当、指导有力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3.上下连动,各有侧重,整体统筹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的成功经验

4.学出觉悟,学出行动,学出效益是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成果

5.创新宣传机制,“一线一博一报”成为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

教育局专门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线电话,及时汇总针对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时接听并记录各类建议和意见,及时了解和解答基层单位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及时指导基层单位开展活动。同时还开辟了专题博客,并指导基层单位也开通了本单位的博客,与基层单位实现了“友情链接”。在学习文件、提供学习资料、沟通学习信息、指导基层实践、了解学习进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办公室还编制印发《简报》,及时报道基层单位开展活动的情况,强化对学习实践活动主题的宣传,目前已印发24期。

“一线一博一报”形成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三套马车”的宣传格局,在宣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专题: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教育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二阶段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宣传报导工作上,个别学校认识不够,稿件上报不及时,稿件质量差,不能反映学校学习活动的基本情况;信息员、博客员工作不够主动,稿件的内容与学校工作开展不同步,有滞后现象。

2.个别学校不能对开设专项博客进行本校学习活动的宣传给以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只开设了博客,但内容匮乏,有的学校至今没有开设,影响了活动的宣传工作。

3.有的教师不能对局博客推荐的文章进行认真的学习,片面追求“评论量”,影响了自己对文章的学习与体会。

五、下一步打算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成效的阶段。这一阶段要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继续在加强组织领导、把握进度上下功夫,精心制定整改方案。在学习上要做到形成机制、常抓不懈,克服厌倦情绪,做到常学常新,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提高效果。共3页,当前第2页2

2.集中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牢固树立注重落实的意识,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发扬分析检查第二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继续在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上下功夫,集中解决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尤其要克服和解决已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好。

3.建立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学习实践活动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对策,着力提升活动开展水平,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向纵深发展。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8

学生实习及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与实践;紧紧抓住德育实践改革、专业技能培养、实习实践活动及学生第二课堂综合实践

活动的实施等重点内容,寻求突破,从而保证总体目标的顺利实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

高职护理学生的特色。

关键词:德育;护理;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并且使高职护理教育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核心能力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护理教育中,从教育学的视角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的核心能力,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因此,本课题对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及方案。

2.通过对高职护理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探讨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最后形成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体系及培养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与理论著述,用于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时间为2011年6月——2011年8月

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写好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制订实施方案,在邀请专家论证后,进一步改善方案设计,完善开题报告。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

第二阶段,调查分析阶段:时间为2011年8月——2012年1月

此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校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目的在于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二是针对实习学生的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核心能力培养情况,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此阶段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撰写出调查报告学术论文。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列表法和比较法等。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6月

本阶段分为“三块”、“二步”、“一总结”进行:

所谓“三块”即是德育教育教学、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育教学三方面同时针对各部门的研究内容,展开科研活动。

所谓“二步”、“一总结”即是“三块”分别进行前两步走,最后共同一起对研究进行探讨总结。具体做法为:

第一步:

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

由学生处和德育教研室负责,通过访谈的方式,使学生、教师畅谈对德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德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最佳方式、途径及效果的保持等,由参研人员汇总,做收集材料的基础性工作。本处之所以采用访谈法,目的是减少学生、教师的受约束性,愿意谈,真心说,有利于调查材料真实性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2.专业课教学方面:

由护理教研室负责,结合学生调查反应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由实习科和学校附属医院负责,组织实习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实践依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第二步:

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认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探索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处开展和谐班级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专业课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有效灵活地掌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强化,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尽快进入角色。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课的教师合作,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再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请已经就业的和即将就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踏实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立志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总结”:

就是依据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实习和临床医院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重点内容、研究目标,学生特点,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配合,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此阶段具体实施中采取边研究、边行动、边调整、边总结的方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2月12月

本阶段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高职护理实习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第二步:对课题具体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反馈,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三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课题进行研讨,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分析法、座谈法、统计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9

1.综合实践环节要求。根据2009年9月制定的《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环节教学实施细则》(以下简称2009年《实施细则》)的要求,行政管理专业综合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不仅能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能通过对热点或焦点问题的社会调查,培养、训练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的学员都必须参加社会调查,完成毕业作业,毕业作业形式改为调查报告。2009年《实施细则》还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和方法,对社会调查的过程作了统一安排,对社会调查报告的形式、内容、格式作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学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调查计划,有计划按步骤开展社会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调查报告,从而圆满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改革后综合实践环节教学的特点。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在基层电大实施已近两年。2009年《实施细则》,明确社会调查选题,对调查过程要求详细,便于学生具体操作,便于教师在指导中监控,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1)明确选题,确定调查方向,使学员克服了选题的盲目性。2009年《实施细则》规定,社会调查对象由过去的自定命题调整为定向命题,提出以下三项专题内容供学生选择:“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农民工学习需求调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其中之一。选准、选好题目,在社会调查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则会给社会调查的开展、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带来很多麻烦。社会调查题目首先要“新”,调查内容应关注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关注前沿性问题。其次,必须具体,题目过大过空,学员不易进行实际的调查。最后,选题应切合实际,应与学员的工作、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调查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调查才能顺利有效。在以往对学员综合实践环节指导中,我们发现不少学员选题简单化、形式化,有的题目陈旧,缺乏前沿性、现实意义;有的题目大而空,没有考虑主客观条件,最后难以完成。也有少数学员选题不认真,到撰写调查报告或论文时,无资料可用,没有实际内容可写,无奈临时更换题目。还有的学员所选题目根本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的范畴,不符合要求。盲目选题结果只能半途而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实践环节整体质量。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调查题目与学员工作生活密切相关。明确选题,确定社会调查方向,保证学员的在本专业范围中进行有效调查,有助于学员顺利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对象的定向使学员减少了选题的盲目性,帮助学员走好了社会调查第一步。

(2)重视调查过程,强调过程监控。综合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员的充分理解和重视。少数学员态度不端正,只求通过这个环节教学的思想比较严重,无论对调查报告还是毕业论文,他们都敷衍了事,存在侥幸心理。东拼西凑,没有实际参与过程,文章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更有甚者在网上或杂志上抄袭以前毕业学员的文章,直接窃取别人的劳动成果,企图蒙混过关,这样的做法达不到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势必影响到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综合实践环节对学生成绩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毕业论文、评审表等书面材料,以结果考核为主,对学生的调查过程虽也有要求,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没有有效的监控,使部分学员钻了空子。2009年《实施细则》对综合实践的教学过程作了详细的安排,具体主要有:学期第四周前完成大课辅导;第六周前,师生共同研究确定调查对象;第9—12周前完成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工作;第14—15周,将审核后的调查问卷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第16—18周,完成社会调查报告。教学改革后的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强调了教学过程,并对整个教学过程都有一个有效的监控。学员每完成一个环节操作,都必须经过指导老师甚至是上级电大的审核,只有审核合格后学员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这样既保证了过程的完整性,又保证了整个环节的教学质量。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后,社会调查的成绩考核以学生提供的社会调查基本信息表、社会调查设计、访谈记录、问卷的填写、回收、输入验收和回访结果等为依据,最后才根据这些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教学改革细化了学生综合实践环节社会调查的过程,并且要求具体、明确,强调学生的实际参与,方便学生实际操作,便于基层辅导教师在具体工作过程中的监控,克服了以往抄袭等顽疾。

(3)注重一手资料的积累,为学员撰写调查报告奠定基础,培养学员良好的科研习惯。2009年《实施细则》要求每位学员在认真做好调查的同时,必须保管好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做好保密工作。具体表现在上交材料中,除了原有的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评定表外,还要有在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的原始材料:调查对象信息表提供了调查对象真实可靠的信息,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类型设置了个人基本情况、学习需求、您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希望和要求等四方面的调查内容,而且这些第一手调查数据通过网络平台汇总到上级电大甚至中央电大,可供需要时查阅。在此基础上,学员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对相关的调查资料进行认真整理,结合自身的感悟能力对资料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调查结论,撰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社会调查活动的最终成果,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二、积极推进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学员对综合实践环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教师、学员都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环节教学不仅是开放教育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检验学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因此从校领导到指导教师、从班主任到学员都要提高认识,学校对学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学员从思想上、行动上端正态度,对综合实践环节教育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

2.举办专题辅导讲座,做好学员社会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2009年《实施细则》要求,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综合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第五学期,第4周前各教学点必须做好社会调查组织工作,完成行政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社会调查大课辅导,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举办专题辅导讲座,一是指导学生制定社会调查计划。按上级电大规定的综合实践环节操作流程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学期实际情况提前制定一份操作流程表,指导学员按此制定一份社会调查计划,保证每一学员的社会调查顺利进行,及时完成。二是落实辅导小组。行政专科学员人数比较多,责任教师负责把学员划分若干小组,每一小组都配备相应辅导教师,制定师生联系卡,明确师生联系方法(电话、邮箱等),方便调查过程中的师生联系,方便辅导教师对学员调查过程的指导与管理。三是强调社会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调查对象的条件、调查对象信息表的填写、调查问卷的操作、调查报告的要求和格式等,提醒学员在每一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四是剖解往届学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如在调查报告撰写过程中,出现报告内容和调查内容不符合等。大课辅导的效果直接影响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一方面责任老师必须预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备课,另一方面必须提高学员的到课率,责任教师在班主任的配合和支持下,必须课前对学员做好宣传动员,强调辅导讲座的重要性,绝不能走过场,敷衍了事。

3.教师有效指导,培养学员自信心。电大的学员绝大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边工作边读书。有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十几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平时工作中从事文字方面的写作并不多,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为此,指导老师一定要提高服务意识,通过改进指导方式和方法,培养学员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综合实践环节学习中克服畏难情绪。

(1)积极鼓励,多看闪光点。指导老师对电大学员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学员能配合学校要求,参与社会调查,指导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

(2)积极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电大学员是业余学习,大多数人正处在工作紧、家事忙的创业阶段,能挤时间学习实属不易。各方面的压力有时使他们心情烦躁,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容易退缩。一听说自己调查报告需要修改,就紧张。有时不免有些怨气,情绪容易激动。这时指导老师更需要有耐心,注意做好沟通工作,充分理解学员的心情,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让他们明白,调查报告的修改是一个非常正常的过程,所有学员都要经历这个过程。有的学员因工作忙等原因,不能及时完成综合实践环节的学习任务,指导老师需主动联系学员,积极鼓励学员在紧张的工作生活之余,争取按时完成教学计划。

(3)指导意见要具体。特别是社会调查报告的指导意见一定要具体,多提建议性意见。不能说大话套话,不能只提否定性意见,让学员一头雾水,修改时无从下笔。教师要明确指出问题在哪里,提出修改方案供学员选择,这样学员愿意接受老师的意见,便于进行修改。

体育专业实践总结报告篇10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秉承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在坚持全面发展的同时兼顾个性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校企合作实践项目训练,具备一定的物联网综合应用能力,能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相关行业和领域中从事物联网应用技术建设、管理、维护及方案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特别是针对物流企业,培养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企业进行产业对接时,所急需的掌握智能物流等相关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在各行业、企业从事物联网系统开发、系统集成、测试、销售及物联网产品技术支持等工作。

1.素质要求

第一,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法律意识。

第二,文化技术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不断更新知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和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三,专业素质。了解物流企业基本的运营知识,掌握从事物联网产品集成、物联网平台运营、物联网技术支持、物联网产品营销与策划等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和效益意识;具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

第四,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具备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团队意识。

第五,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2.能力要求

第一,职业基础能力。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无线网络基础知识应用和常见故障的处理能力;单片机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基本的程序设计能力;基本的市场营销和策划能力;常用办公软件、工具软件的使用能力,利用office进行项目开发文档的整理(word)、报告的演示(ppt)、表格的绘制与数据的处理(excel)的能力,利用Visio绘制流程图的能力;阅读并正确理解需求分析报告和项目建设方案的能力;阅读本专业相关英语技术文献、资料的能力;熟练查阅各种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与处理,进行文档管理的能力;通过系统帮助、网络搜索、专业书籍等途径获取本专业帮助的能力。

第二,专业核心能力。传感器、RFiD、二维码等感知设备的识别和集成能力;ZigBee、wiFi、蓝牙等无线网络的配置与维护能力;物联网应用层开发、物联网平台的运营能力;智能物流平台设计与维护能力;智能设备平台的认知与维护能力;物联网-eRp集成技术应用能力。

第三,其他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人员管理、时间管理、技术管理、流程管理等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三物联网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强化物联网基础教育,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调整,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实践教学课等4个阶段,如下图所示。通过改革和优化培养方案,强化物联网理论教学、网络物联网工程实验教学以及特色网络课教学,建立了适应物联网时代技术发展的整套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能力为本位,依据课程间的关联循序渐进地培养职业能力。

1.主要课程设置

第一,公共基础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课程,课程体系将公共基础课程划分为三类,其中通识教育类课程包括体育、英语、思想政治概论、大学生素养等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包括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信息技术基础等课程;职业教育类课程包括入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

第二,专业基础课程。本阶段主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通讯基础、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

第三,专业核心课程。根据物联网的三个层次(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本阶段主要课程有传感器设计基础、RFiD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组网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智能家居应用技术、制造业eRp技术应用、物联网系统集成等课程。

第四,实践教学课程。主要实践教学和主要专业实验为:行业认知实践、职业规划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条码应用实践、数据库设计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验、RFiD系统设计实验、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C#windows编程实验、单片机与传感器结点实验、物流与eRp实验、物联网综合应用设计与实现、毕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

2.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一,行业认知实践。第1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开展行业认知实践。学生通过听取物联网技术发展报告,了解行业背景和发展状况;通过走访考察物联网企业,了解岗位职业需求以及岗位技能与素质要求;通过专业教师对本专业课程体系的介绍,明确学习目标及就业取向,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学生参加行业认知实践必须做好相应的记录,写出相应的实践报告,报告应包括行业认知、自我评估和职业定位等。

第三,职业规划实践。第3学期安排一周时间开展职业规划实践。人才测评专家将学生的职业发展预测、学生的社会活动、学生自我评价、教师对学生评价、职业素质综合评分、专业课成绩、基础课成绩等原始数据与胜任特征模型的动机、特质、自我认识、社会角色、技能、知识等层次进行匹配,给出职业素质评分报告和职业生涯规划建议,学生根据评分报告和建议完成职业规划报告。

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设计

1.专项实践设计

第一,程序设计实践。在第1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程序设计实践。本设计实践是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设计实践,学生能更进一步理解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在编程实现时要保持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对程序设计风格在软件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根据程序设计实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结合设计报告对学生进行等级评定。

第二,数据结构实践。在第2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数据结构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掌握的数据结构知识,对各种典型的算法问题进行编程、调试,并分析其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理解设计选型对软件性能的重要性,撰写设计报告。

第三,电子技术设计实践。在第3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电子技术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或任务,全面地分析和设计出解决该问题的实施方案,最后完成电路的制作和测试。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和图纸进行考核。

第四,设计实践。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在第4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基于web的数据库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脚本进行网络数据库编程,掌握利用.net平台进行网络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第五,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利用一周时间开设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实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C51RF-wSn平台,选择合适的器件与模块来设计常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2.综合系统设计实践

第一,RFiD系统设计实践。在第5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RFiD系统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RFiD技术实现短距离通信,设计具有写卡与读卡功能的单片机、无源应答器和阅读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第二,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与实现。在第6学期的教学周内,单独利用一周时间开设小型物联网综合设计实践。要求学生利用ieee802.15.4标准和ZigBee协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技术结合起来组建简单的物联网并实现相关应用,完成设计报告。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设计报告进行考核。

3.毕业实践与毕业设计

第一,毕业实践。第5~6学期安排18周的毕业实践。实践的形式包括企业考察与调研、参与短期项目开发、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等。学生实践结束后,写出实践报告或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对实践进行评定。

第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工程项目和教学紧密结合的实践环节。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源于教师科研项目、物联网公司、电信运营商的工程项目以及其他来源。学生必须通过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开题答辩、系统设计、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环节。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置的新专业,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学生是物联网产业人才的重要来源,核心能力对他们整个职业生涯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联网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多渠道、多角度渗透式进入所有课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最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物联网课程从根本上强化了网络教学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为培养具有网络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特色人才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1]马忠梅、孙娟、李奇.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探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10)

[2]孙兴华、梁俊花.基于android的物联网课程体系探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3]李佳、胡汉辉、李健.高职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初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