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19:26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1

最后,平时注意点滴知识的积累。为了增强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我虚心向前辈们请教,平时大量阅读相关书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和讨教。我认为只有在学术在严谨,才能够在课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满意,使学生爱学。

《人民民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国家的本质、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特点。

2、理解人民民主的本质、民主与的关系。

3、运用生活实际说明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分析坚持人民民主的意义。

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的立场。

【教学重点】

人民民主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的广泛性、真实性,坚持人民民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民主与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样性质的国家中,我们公民处于什么地位,有哪些政治权利、政治义务,如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本课将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的权利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去揭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神秘面纱。

(二)进行新课

面对新旧社会两次特大洪灾的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同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从社会制度方面看,两次洪灾发生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中国废除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2、从国家政权方面看,国家政权从掌握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手中,并为其服务,转变为掌握在人民手中,为广大人民服务。

二、广泛、真实的民主

1、国家的基本理论

(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从历史上看,国家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存在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教师点评:国家是由于生产力发展出现私有制,从而产生阶级、阶级对抗,统治阶

为镇压被统治阶级反抗而建立的暴力机关。由此可见国家之本质。

(2)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国体及其决定因素。

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引导学生思考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的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教师活动: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社会各阶级、阶层在我国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关系。请大家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并总结我国政权的特点。

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6页,看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哪里?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1)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思考、体会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教师活动:同学们看教材第6页“人权材料”,举例说明建国后我国人权保护取得显著成就,人权只能是具体的、相对的。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总结讲评。

4、人民民主的职能

教师活动:在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中,除了对人民实行民主的职能外,还具有对极少数敌人实行的职能。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要保留职能?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保护人民民利不受侵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坚持人民民主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7页,思考下列问题: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现阶段如何坚持人民民主?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1、坚持人民民主的重要性

(1)坚持人民民主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2、坚持人民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

突出经济建设服务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内外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三)课堂总结、点评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2

[关键词]职高政治课教学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20123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讲究课堂提问的设计,注意从思维的深度、广度和密度上设计问题。然而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预期目标。那么当然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哪些问题?教师该怎样提问?各类问题应怎样设计呢?本文试从这些角度来探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一、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职高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包括:有些教师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去提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经思索就任务式地把课本内容读一遍;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太大,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范围过大,学生在回答时无从下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或者为了提问而提问,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毫无意义的。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有些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不够正确,甚至认为职高学生上课根本不用提问;有些教师对问题设计的作用没有真正弄清楚;有些教师想好好设计问题,但是设计问题的能力比较欠缺。因此,要保证课堂提问的质量,就必须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二、职高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和有效性

问题的科学性不仅要求教师在文字表述上讲究逻辑性,更要在问题内容上明确逻辑关系。同时,问题的设计要讲究效果,也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能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二)具体性和启发性

设计的问题要具体,要能体现政治学科的特点。同时,教师不能过多地设计简单的判断性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使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三)多样性和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政治问题时必须要注意多样性,交替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并针对不同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在设计题目过程中,要分析职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要量学生之力而行。

三、职高政治课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吃透教材,寻找问题的突破口

首先,问题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要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因此,我们必须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从重点、难点入手设计问题。在教授经济・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多彩的消费》时,对于其中的重点问题“如何合理消费”,可以先让学生了解现在社会上有哪些错误的消费方式。但教材在这些方面并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设问:“你知道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不科学、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吗?你认为应如何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从而为最后解决难点问题开辟了道路。其次,要从学生角度入手,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带着兴趣去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效率更高。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理论,而学生却更喜欢一些风云人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教学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他们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进入探究新知识的境界。

(二)注重引导,实施渐进式提问

渐进式提问其实涉及问题的层次性。在学习新课时,我们可以用渐进式问题导入。比如在经济・政治・生活第十一单元《金融与理财》中有一句话“经过多年的努力,刘敏终于有了20万元的积蓄”,学生觉得这句话前面少了点什么。为了帮学生搞清楚问题,同时也复习一下前面的知识,笔者先设问:“刘敏做什么生意赚钱了?她开了什么公司?这个公司有什么特点?”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前后知识的再现和概括过程。在此基础上,笔者再设问:“如果你是刘敏,你会如何打理自己的资产?”由此引出新课。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接纳新的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学生踊跃发言后笔者再提出问题:“你了解这些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和特点吗?”然后列表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提问和探究,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巧用比较,实施迂回式提问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9-0060-02

高中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时候,需要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与所学政治知识相关的问题。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情境设计的维度。教师只有找到创建教学情境的正确切入点,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政治知识。

一、情境设计的生活性

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时候,如果发现学习到的政治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就会产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到的第一个维度,就是其生活性。

[教学设计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一个近期的新闻视频:人们在购买外汇的时候不得应用已购的外汇在境外买房,不得开展证券投资活动、购买人寿保险活动、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活动。

[教学设计分析]大多数的学生拥有一定的生活常识,了解常见的货币为人民币、美元、欧元等.然而很少有学生了解应用其他国家货币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观看新闻视频后会结合生活经验产生学习好奇心:为什么我们国家会限制国民购买外汇的范围呢?其他国家也会限制购买外汇吗?当学生产生了学习疑问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政治知识。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政治课本,理解货币相关的概念、货币的流通形式、货币流通背后反映的商品规律、货币具有的职能等。当学生学完了这节课的政治知识以后,就能应用政治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活现象背后透露的经济学原理了。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当学生觉得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是他们平时经常见到的,并且感兴趣的事物时,就会关注教学情境中的政治知识,愿意思考其中涉及的政治问题。

二、情境设计的情感性

高中生具有情感丰富的特点,如果教师为学生创建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就会主动去了解其蕴含的政治知识;反之,就会失去学习政治知识的动力。教师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情境的时候,要突出其情感性,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案例设计]以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为例。有一名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以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这是介绍中国唐代瓷器的视频片断。视频中说,我国的瓷器设计与生产到了唐代才进入了顶峰时期。在汉代的时候,我国制作瓷器的秘药还不成熟,在唐朝时期,秘药调配技术变得成熟了。而至宋朝时期,我国的瓷器设计变得单调。在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有唐三彩、白瓷、青瓷等。唐代以后,我国的青瓷烧制技术流传到韩国,而这项技术在我国失传了。唐朝的唐三彩非常有特点,当时我国与阿拉伯等国家联系紧密,唐三彩制作工匠吸收了阿拉伯的美术艺术,将阿拉伯的美术颜料应用在烧瓷艺术上,烧出了具有多种色彩的唐三彩。因为唐朝的瓷器艺术吸收了其他各个国家的艺术,所以呈现一种兼收并蓄的艺术气魄。唯有在唐朝时期,我国的瓷器设计非常奔放,洋溢着极强的生命活力。

[教学设计分析]虽然高中生能从生活实践中了解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发展得也比较快,然而对这一政治现象只有模糊的认知。这名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个典型的学习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唐朝的文化发展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典型案例的过程中会想了解:为什么唐朝的时候文化会如此发达?为什么我们现在的文化发展速度还不如唐朝?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振兴国家的文化,让国家的文化再度被全世界了解呢?当学生愿意带着情感学习政治知识时,教师便能开始引导学生思考政治问题了。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刚才视频中呈现的唐、宋、元、明、清的瓷器文化,让学生感受到唐朝瓷器文化的特点,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当学生为民族文化而骄傲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推动着中国唐朝文化的发展?难道仅仅是设计生产瓷器的丁匠灵光一现,就生产出了闻名世界的瓷器吗?待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感知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把微观的案例与宏观的理论结合起来,应用宏观的理论再去思考这些问题。

教师在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提出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案例,让学生结合情感来思考案例中的政治问题。当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了案例中的政治问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来思考政治问题中的理论。

三、情境设计的迁移性

每个学生都曾经学习过一些政治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成为继续学习的基础。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就可以减少教学情境创设的时间,将情境创设的重点放在呈现新知识上。高中政治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善于利用旧知识来创设学习情境。

[教学案例设计]以上面那节通过学习中国瓷器文化来教授的《文化的传播》为例。在这节课里,教师先给学生看了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中说明了中国的瓷器从唐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慢慢地,中国的瓷器广为世界知晓,直到现在,外国人依然把瓷器叫作China,这一名称说明瓷器是中国创造的。然后教师在课件中给学生展现了三个案例。第一个案例,当时由于战争的缘故,一些制作瓷器的丁匠逃难到北方,在北方扎下根来,制作瓷器的技术流传到北方。第二个案例,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时,将一些瓷器赠送给沿途的国家,作为两国交好的礼物。第三个案例,17世纪上半叶,世界航海技术已经颇为发达了,一些商队将瓷器贩卖到欧洲,欧洲人开始关注中国的瓷器。

[教学设计分析]过去学生在政治课堂上学习过两个旧知识。第一个旧知识,之前学生了解过中国的瓷器文化,这一次,教师从学生较为了解的瓷器文化着手设计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连续性,并对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第二个旧知识,之前学生掌握过一种学习方法,即先从微观的视角体验案例.再结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宏观的视角看微观的案例,应用宏观的理论来分析微观案例的学习方法。当教师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学习知识时,学生便能从旧知识着手学习新的政治知识,极易融入学习情境中。

[教学案例实施]教师引导学生以上一次学习过的中国瓷器文化知识为基础,学习文化传播的知识,让学生以上一次掌握的学习方法来分析这一次的案例。当学生回忆起过去学习政治知识的方法以后,就开始应用既有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知识。学生先从分析具体的案例着手了解文化传播的方法,再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是用这几种渠道传播的。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4

当今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初中教学工作避免不了与社会发展形势的接触与交融,离开了社会发展土壤的教学,必定是空虚和漂浮的,政治教学必须与社会发展态势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有所感触,理解的过程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活生生的案例,具有生动形象的内容,学习过程更为丰满。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知出发,汇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内心认识和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首先回顾自己生活的条件,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然后和自己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探讨一下他们当年的生活条件,以这样的对比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悟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群众生活水平的变化,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等等,从小的角度折射出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变化,感悟更为深刻,理解更加直观,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渗透力。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充分结合社会发展实际,能够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让教学课堂更为生动丰满,赋予了政治教学更为充足的底蕴。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研究社会发展状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程度。

二、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必须着眼学生成长保障功能

教育教学工作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或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或发挥能力培养功能。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深入分析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及时干预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筑起“防火墙”》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青少年法制意识淡漠的状况,专门制作了一部多媒体课件,从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类型、青少年面临的一些不良诱惑、犯罪嫌疑人忏悔实录等三个角度,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讯息,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进行播放,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笔者趁势引导学生对校园内存在的类似不良风气或者迹象进行分析,对这些行为有可能继续发展的后果进行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对校园中不同程度存在的盲目讲义气、崇尚暴力等思潮进行了抨击,并指出其思想根源,是缺乏正能量的人生观,是对老师与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是对法律不够敬畏。课内的专题研讨活动让思想教育的深度更深,摆脱了口头说教的尴尬,思想教育的成效更为显著,体现了高效课堂建设的明显成果。

三、初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必须实施全方位同运行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方式;情境设计

情景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要求,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高中政治教学情境设计,即教师有目的的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中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来降低教学难度,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感,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不自觉地在情景中理解和接受知识。

如何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呢?我认为其指导思想应该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充分参与。

依据以上指导思想,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情境设计:

1导入式情境设计

导入式情境设计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讲解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课时,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导入式情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名律师代表几个民间组织向上帝,要求他为去年佛罗里达遭受的热带风暴灾害负责,并赔偿损失。去年夏天,美国佛罗里达地区遭受了一场罕见的热带风暴袭击,估计直接损失高达50亿美元。灾难发生后,该州几家民间和官方组织的发言人认为,这场灾难应属于天灾,而既然天主教认为上帝是全能的,那么那个称之为上帝的神就应该为佛罗里达的台风灾害负责。于是,人们自然就可以上帝,甚至向上帝索赔。一名叫普什文的律师接了这个案子。据称,这场奇特的官司将在梵蒂冈进行,书中要求上帝向佛罗里达赔偿,同时还要保证在今后10年让佛罗里达免受灾害性风暴的袭击。请问同学们,这场官司的结果会如何?佛罗里达的人们能胜诉吗?

此情景一出,立即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一方面,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急切地想知道结果,给学生制造了一定悬念、调动了他们的“胃口”。

2兴趣式情境设计

兴趣式情境设计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逆反心理、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有趣味的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文化生活》中“感受文化影响”一课时,我设计了关于中国人和外国人在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点对比的情景: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在名字的写法上,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写信时,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而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请问同学们,中外人们在交往方式与思维方式上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呢?

这一兴趣式情境设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也激发了他们探究问题原因的兴趣与热情,使整堂课都沉浸在活跃的学习气氛中。

3问题式情境设计

问题式情境设计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式情境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知识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结合实际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

第一情景:结合当时某超市正在搞的暑期降价活动,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我县大润民超市四楼羽绒服超市近期正在搞促销,各品牌羽绒服纷纷打出了“降价促销”、“X折销售”、“清仓大甩卖”…等标语,许多去年冬天卖价近千元的羽绒服现在只卖三五百元。请问同学们,为什么去年冬天价格不菲的羽绒服,现在价格这么低?

第二情景:结合我县是全国著名的“金银花之乡”的实际,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非典期间,人们听说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抑制非典病毒的特效,于是纷纷抢购,导致金银花供不应求,于是,平时几元、十几元一斤的金银花竟然卖到了一、二百元一斤。请问学生们,为什么金银花价格暴涨?

第三情景:一辆崭新的普通自行车与一辆破旧的小汽车放在一起,这辆破旧的小汽车虽然破旧,即便是砸烂了卖废铁也会比这辆自行车贵。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

这3个情境设计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他们展现出了对这一系列问题高度的关注,始终都在急切关注和迫切释疑的心情中上完了整堂课。同时,这一方式还加强了学生交流、合作、探索和发展的能力。

4辩论式情境设计

辩论式情境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将听说和读写有机结合;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能将竞争和合作有机结合;构建中学生学习团队,比合作学习更走远了一步;能改变肤浅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辩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民主意识。

例如,在讲解《生活与哲学》中“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辩论式情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请同学们分组谈论,黑格尔的这两个论证能否成立?

通过这一辩论式情境设计,引导学生参与辩论,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知识。

以上就是我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情境设计方式。好的情境设计能够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的心理特征,使他们乐于学、易于学、善于学。

参考文献

1杨永杰.以情感促教学提升思想政治课实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4)

2李超.思想政治课复习20字教学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3鲁国富.如何用好思想政治课教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6)

4董敬师.激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动机的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7)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6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高度契合

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基础教育新思想,是指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引导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可见,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是其主要目标之一。其理念与主体?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真正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实施主体性教育,需要国家、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但学生能否真正成为学习、生活的社会主体,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主体?教育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用以人为本的理念统领教学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要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将师生关系定位为“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让“讲台”成为师生课堂民主、平等交往的“平台”。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依据学生的志趣、才能、资质和特长,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和创造?,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猜测,大胆质疑,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是异想天开,而不是扼杀、摧残。

当然,强调民主平等并不是要求教师“退位”,学生“登基”,不等于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相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更要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艺术(含评价艺术)的把握,能适时地因势利导,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把教转化为学,以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设计要兼顾学生主体和课程标准要求

1.教学目标设计

教师要在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的同时,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要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现课程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2.教学?热萆杓?br>

在教学?热莸纳杓粕希?淌σ??菅??闹魈逡?螅?】赡芸?⒎岣坏慕萄ё试础p睦硌Ъ移ぱ墙苋衔??敖淌Σ挥ζ笸冀??队踩??????Ω谜页瞿芤?鹧??巳ぁ⒋碳ぱ??牟牧希?缓笕醚??约喝ソ饩鑫侍狻薄?br>

(1)教学?热菀??罨??纬碳仍从谏?睿?忠?毓樯?睢p驴纬探萄б?岢帧叭???痹?颍?刺???睢⑻??导省⑻??咧猩?禾澹灰?⒆阌谘??质档纳?罹?椋?叛塾谘??姆⒄剐枨螅?牙砺酃鄣愕牟?鲈⒂谏缁嵘?畹闹魈庵?校?菇ㄑЭ浦?队肷?钕窒蟆⒗砺勐呒?肷?盥呒?谢?岷系目纬棠?椤6杂谏?睿??缏辰嘟淌谒?裕骸八?怯醚??难劬?鄄斓降摹⒂盟?堑男牧樗?惺艿降纳?睿?撬?钦?诠?诺纳?睢V挥姓庋?纳?畈拍芄钩裳??陨淼纳??疃?!币虼耍?由缁嵘?睿?乇鹗怯胙???蠲芮邢喙氐氖导噬?钪锌?⒂行У目纬套试矗?兄?谘??灾?兜睦斫夂徒邮埽?欣?诩し⒀??难?靶巳ず颓笾?????朔岣谎??闹?叮????堑氖右昂退嘉??佣?铀傺??魈逍缘某墒欤?醵潭陨缁嵘?畹氖视ζ凇?br>

(2)确定恰当的知识落差,教学内容要有适当的难度。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材这个主体媒介所进行的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往返流动、交互传递获取的过程。学生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参与程度如何,除了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诸多因素以外,还受制于课堂教学的知识的落差,即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量与学生可能接受的知识量之间的比差。如果落差过大,学生就可能失去招架之力,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相反,如果落差过小,学生就会感到索然寡味、如同嚼蜡,逐步形成厌学心态,失去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3)教学内容还要有梯度,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愉悦,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只有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验了成功的滋味,才有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3.教学形式设计

学生主体?发展是以活动为中介的,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之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主体性,在活动中表现出主体性,活动是影响学生主体?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教师要通过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影响学生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的各种因素达到优化,使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和决定着它们的诸多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结合,进而主导学生的身心发展。

4.学习方式设计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寻找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并对合作学习的对象分组、过程要求、激励策略等进行设计,以确保学生之间的有效合作(相互尊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5.课后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业的设计要突出以下几个特点:一要突出多样性,同一教学内容可以布置多种形式的作业供学生选择,如:讲故事、演小品、演讲赛、辩论赛、讨论会等。二要突出开放性,作业的设计要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把政治学习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布置作业还要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的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发展性、独创性。例如可以布置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等作业。三要突出合作性,如以小组为单位,出政治小报或专题黑板报等。四要突出实践性。如学过《公民的储蓄》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假如你家中了100万大奖,请你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家庭特点与需要,制定一项家庭投资方案。五要突出自主性,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从练习中选择作业。

6.教学评价设计

(1)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其价值取向不只是检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与甄选,而是发挥发展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反馈功能,强调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2)倡导过程性评价。即将评价重心转向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要求评价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问题式探究;问题的设计;课堂参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教学得到了广泛地普及和认可。而其中的问题式探究教学法,更是成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的常用法宝。所谓问题式探究,是指教师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预设问题,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探究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生的探究始于问题,并围绕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展开相关活动,所以“问题”的创设是问题式探究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有鉴于此,对于“问题”的设计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把握好五个“度”才能提高问题式探究教学的实效性。

一、设计生活化问题,增强探究的信度

在高中政治的科学思维方法一章中,强调了人类思维活动从感性认识开始,又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如果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上能够善加利用这一规律,必将大大活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可信度。所以,问题探究的设计首先应坚持生活化的原则。“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思想政治课的源头活水。生活化的问题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有切身感受的熟悉案例和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体验感悟生活的真谛和掌握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的质量。有生活价值的探究活动,能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探而有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去参与探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例:高中必修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

设计如下问题:

问一:现在天气渐热,如果让你为家里添置消暑电器,你会选择空调还是风扇?

问二:面对众多品牌的空调(或风扇),它们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的最后选择?

问三:你们为什会考虑这些因素?

问四:你们如何看待这位同学的这个消费行为?

评析:通过探究,学生能明白:什么样的消费才是理智的消费,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提升消费质量。这样的问题设计,真实可信、积极有益、值得探究,学生就不会认为政治课是单调乏味的空洞说教。

二、设计深刻性的问题,挖掘探究的深度

问题式探究是一个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知识生成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探性。学生能在探究的过程中生成知识、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在初中阶段学习《思想品德》背景下常问到的“是不是”、“对不对”、“行不行”等类型问题,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就没有多大思维训练的价值,因此应当摒弃。像“为什么”、“怎么样”这类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是高中政治课堂思维训练的需要。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还应遵循深刻性的原则,问题的设计要源于教材,又适度高于教材,才能激励全体学生发挥各自的潜力,表现出更高的学习水准和探究能力。

例:高中必修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

问题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有何不同?

问题2:我国能不能实行西方的议会民主制?为什么?(分小组提前搜集资料后进行辩论)

评析:学生在思考、讨论、探究、对比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探究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化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的探究活动,学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艰辛与成功之后的喜悦,逐步理解探究本身的真谛和本质。

当然,问题的深度也必须是适度的才行。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跳起来”,还要能“够得着”,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若设计的问题范围过大或深不可测,学生无从下手,摸不着头绪,学生会漠然处之,也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三、设计实践性的问题,拓展探究的广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课程提倡教学活动化,指的就是增强教学的实践性。这种教学的实践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更宽泛的内容和意义。它既包含有课堂上的活动,也有课外的活动;既有外显的行为动作,也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高中政治课程的特点和《课标》的要求都决定了我们必须在问题的设计上重视实践性的原则以拓宽探究活动的广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行适时、适度地选择和使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索,使学生不仅在课上,而且在课外能主动探究;不仅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探究,而且能和其他同学合作探究,把探究当作一种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例如教师设计“如果你是服装企业的厂长或经理,将采用哪些经营战略占领市场?”、“村委会或居委会的工作你了解多少?你将为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作出哪些贡献?”、“我国的文化市场应该如何规范?”“人性是自私的吗?”等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教学也因此打破了教室、课堂、教材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加。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提高探究的精度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8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11-03

1课前准备阶段的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要到“哪里去”的问题,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且具体,具有可达成性和可评价性。美国心理学家马杰提出aBCD教学目标表述法[1]。

a即教学对象(audience)。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对象即为学习者,即学生能够达到或实现的目标,如“学生能……”,而不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

B即行为(Behavior),用以描述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能够达到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写出”“熟记”“辨别”“列举”等,宾语用以说明学习的内容。

C即条件(Condition),是指完成行为时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因素、空间因素、人的因素、信息因素等。

D即标准(Degree),是指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标准,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界定。

导学案设计翻转课堂的导学案与传统课堂的导学案不同的是结构和使用方式。首先,由于翻转课堂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因此,翻转课堂导学案的设计要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更加注重学习知识与掌握方法的统一,将知识、方法与情感贯穿于导学案编写、使用的全过程。最后,要注重时空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所谓时空开放,就是要在学案设计时留有师生S富完善的“留白处”,留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时空。

教学微视频设计

1)教师要独立录制微课。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是别的班级的任课教师来上课,学生会由于对新任教师的不熟悉、不了解而对其不信任,所以很难对其所传授的知识给予信任。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有独立录制微课的经历,但是大部分教师独立录制微课的频率并不高。而对于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接近40%的学生表示微课若不是自己科任教师录制,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2]。因此还是鼓励提倡教师能够独立录制微课,并应用于自己班级的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处理好微课教学与疑难突破的关系问题。微课学习和课堂的疑难突破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有些问题在视频中已经讲过,课堂的疑难突破设计还需不需要再讲解?在对教师的调查中也发现,大部分教师对于微视频知识点的设置与疑难突破知识点的设置经常会重复。这样的重复讲解浪费了学生和教师的时间,甚至会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处理好微视频教学与疑难突破的关系,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

根据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将学生的认知目标要求分为六个类别。要求学生低层次掌握的教学内容,如识记、领会和运用类的知识,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教学方式;而要求学生高层次掌握的教学内容,如分析、综合和评价类的知识,可以采用课上疑难突破的教学方式或者是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再如,对于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而易理解的知识,可以采用教学微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知识点,需采用课上疑难突破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时,劳动和就业的部分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包括就业的意义及如何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等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因此,这部分的内容可以采用微课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对于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一部分,由于对法律的茫然无知以及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对运用法律途径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理解起来比较难。因此,这部分的教学采用课上疑难突破的方式,效果会比较好[3]。

3)创设多样的微课类型。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录制的微课类型是单一的ppt录屏式,且以讲授类为主,单一的微课类型并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王爱平根据李秉德教授对我国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的总结,将微课按照课堂教学方法分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等11种类型,同时按照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分为课程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等五种类型。教师在录制微课时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将上述的微课类型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使微课类型更加丰富多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避免微课类型的多用、滥用,而弱化微课本身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义。

2课中学习阶段的设计

教材自学设计教材自学的过程是学生独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主要包括阅读教材和独立完成学案两个部分。在新学期的开学尤其是高一学生刚接触翻转课堂的开始一段时间,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些学法指导以及阅读教材和完成学案的方式方法。

1)要分层阅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及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对于知识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又比较强的学生,可以先阅读教材,然后自主完成学案,起到查缺补漏的作用,同时在阅读教材和完成学案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但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案来阅读教材,然后自主完成学案,尽量提出自己的疑惑。对于学习能力差,同时知识基础又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学案来阅读教材,然后根据教材完成学案,暂时完不成的部分可以观看微课后再完成。

2)阅读教材,做到读书、思考相结合。阅读教材不能不思考地从头读到尾,那样只能是走马观花,并不会起到任何的作用。阅读高中政治课程的教材,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内容。一般一课时的内容以一框题为主,学生先把握在这一框题下有几目,各目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然后逐段阅读。阅读完一段文字后,要思考这段主要讲了什么样的问题,结合学案所设置的问题对课本内容进行勾画,归纳总结相应的问题及核心概念。同时,阅读时要注意联想前面所学过的知识,以帮助理解现在的学习内容。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还应默记相关的基础知识。在教材自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能够整理出一框题的知识框架,做到了然于心。

合作学习设计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是基于同伴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即拥有相似的心理发展机制、相似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甚至是相似的爱好、兴趣等。基于这些相似性,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将全班学生依据成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每六人一个小组,a、B、C三个等级的学生各有两个。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搭配方式,便于组间的相互竞争以及实现组内的“传帮带”。同时,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职务,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1)小组长组织讨论。小组讨论的环节在自学质疑课及训练展示课中都有涉及,学生在完成自学质疑案和训练展示案及观看完微课的情况下,就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了。根据学习进度先两两进行讨论,即aa、BB、CC先进行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难困惑;然后分两组“a1-B1-C1”及“a2-B2-

C2”分别依次讲解学案,互相提问记忆相关基础知识;最后,小组讨论,整理出小组疑难问题。

2)自由发问的小组讨论。小组长讨论后,个人如仍有疑问(教材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及学案上的疑问),小组成员可以主动提出供组内成员进行讨论,以便问题得到解决。讨论时,如果没有疑难问题,可以根据政治课本身的特点结合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的理解记忆与知识的重构。

训练展示设计高中政治学科作为文科中的大类,有大量的知识点需要记忆。如果把宝贵的课上时间都用来浪费在“爬黑板”上,这未免有点儿得不偿失。对于判断、选择这样的题目,字比较少,采用这样的方式还可以;但对于材料分析题这类的大题,由于字数比较多,逐字记录在黑板上未免太浪费时间。判断选择这样的题目可以选择黑板展示或者是口头展示的方式,判断题在展示时不仅要写明或说出对或者错,还要写出或说出错的原因及解题思路。选择题不仅要写出或说出选择哪个选项,还要写明或说出其他选项不选的原因。对于材料分析这类的题目,要求学生口头展示就好,但必须是背诵的形式,同时还要说出自己的答题理由和解}思路,以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

3教学反馈与教学反思的设计

在线测学设计在线测学是自学质疑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通过在线检测了解学生学习掌握情况。在线测学的题目一般以选择题为主,题量要适中,尽量控制在10个左右。同时,题目难度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面向各个层次学生的题目都要有所涉及。教师课下要及时做好错题统计,最好能够具体到每一位学生,为每位学生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才能够因材施教、查缺补漏,打造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评价点拨设计在学生训练展示完自己的学习成果后,教师指定其他组的成员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积极的反馈。所以,评价点拨不仅是指学生对学生的评价、点评,还包括教师对训练展示学生及点拨学生的评价与点评。

点评的学生要落落大方、说话清晰、声音洪亮,能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给出正确的评析,并能够结合其他学生的疑惑给出解答,与全班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发问引导学生思考更高层次的问题。对于训练展示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做题技巧上的评价与点拨。对于点拨的学生,则更多地要对其语言形态进行点评,但措辞一定要中肯、积极,同时也可以表达自身对于学生的期望。

总结反思设计教师在上完自学质疑和训练展示课后,要做好自己的教学反思,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的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方面比较差,自己对学生知识的把握到不到位,对学生的知识引导时机是不是合适,课堂节奏的把握准不准确,哪些是自己教学的不足,哪些是自己教学的长处,等等。如果教师在每一节课结束时都能够对自己和学生的表现有一个及时、客观的评价,那么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和教学设计的质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和发展,对教师自身素质来说也是一个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6):157-159.

[2]刘艳斐.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15(2):61-66.

[3]张文,马秀芳.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5(3):3-9.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9

一、教学设计理念

时代的发展要求广大教师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树立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的、富于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开放性、系统性以及多样化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本课我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设置四个活动,充分运用信息资源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掌握知识点。

二、教学设计

案例一:导入: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下我留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型。(我把头发挽成发髻)

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发髻在中国古代的含义?

案例二:请同学们找一找今天我们课堂上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案例三:欣赏央视春晚版周杰伦的《兰亭序》视频,并找出视频中包含的传统文化。

案例四:思辨:传统的师道尊严应该继承

传统的师道尊严应该抛弃

案例说明:案例一中,我通过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一个发式,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一个贴近生活的导入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调动学生兴趣,从而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案例二中,我会提示我所说的课堂上包括时间和空间,也就是从上课铃声开始教师里的老师和学生发生的一切活动比如上课前的老师和学生的互相问候,和教室里所包含的所有人和物。并把学生分为3组,给学生分组讨论时间三分钟,比赛活动限时五分钟,轮流回答的方式看哪个小组找到的内容最多。我则在黑板上记录学生找到的例子,最后让学生将例子分为四类,顺利引出传统文化的四种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达到教学目的。

案例三中,我选用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周杰伦的歌,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比较崇拜周杰伦,周杰伦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二是这首《兰亭序》带有浓浓的中国风,在整个视频中学生可以感受扑面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并且视频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众多,学生可以信手拈来。通过此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传统文化的形式,教师在活动最后点拨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特点。案例四中采用辩论的方式,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通过学生的激烈辩论,让学生明白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有利有弊,并感悟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教学设计分析

我通过案例一的设计,引入到该堂课的主题的――传统文化,并通过案例二,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归纳得出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并由学生深入思考得出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案例四的设计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的作用和态度。整堂课在四个活动中一气呵成,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实际内容却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举例引用的选择上应把传统文化和封建糟粕区分看,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学生容易将传统文化和封建糟粕混为一谈,所以在我在课前充分预计学生的思想误区,利用互联网资源充分备课,将容易混淆的思想区分清楚,例如孝道和三纲五常、尊师重教和儒家思想的师道尊严、社会家庭伦理和封建伦理等,让自己充分驾驭课堂有十足的准备。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篇10

【关键词】高中政治情景问题探讨3t课堂

情景问题探讨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课程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情景中通过情景问题的探究来领悟政治知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帮助。3t课堂即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从三个不同的面展现出来,教师通过指点与问题设立,将知识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分组探讨互相学习,以小组学习和互相指点的形式完成课程知识的吸收;最后通过教师测评和学生互评的形式来巩固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相结合,可以将高中政治知识立体化,丰富情景探究的教学形式,使得复杂的政治知识在情景的支持下以及互相探讨的促进下,能够被最大程度的消化吸收。

一、情景设立,将高中政治知识立体化

高中政治知识包含政治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理论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象。如果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能够记住相关概念,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力也无法达到高中教学标准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情景问题探讨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首先要为政治课程教学设立最佳情景,促进政治知识的立体化,帮助教师将课程知识引入课堂,并能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

例如在货币、价格与消费这一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寻找我身边的市场这一主题,教师在课程知识引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的实物交易市场、货币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货币、交易标的价格并探讨合理的消费选择模式,进而将章节知识逐步引入课程中,使整个知识点在实际事物的支撑下变得立体化,进而能更好地进入课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与吸收。

二、探究问题预设,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以及互相学习探讨

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模式的结合,使情景问题与教师指引与学生互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究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要预先设定好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习方法还不成熟的学生在知识点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指引,进而一步步完成课程任务。问题的设立要注意与知识点进度相结合,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任务中。例如教师在借助课程情景引入课程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讨课程知识时,都要能够有与知识点相符的问题作为课程的指向标,稳定课程教学方向。

以收入与分配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识点引入时,可以设立父母收入来源,父母收入获得形式,你认为我国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问题,将知识点逐步引入课堂。而在学生探讨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概念设定收入分配是什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点,财政税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章节知识的基础打牢固。

三、为课程探讨埋下争议点,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效果的发挥

通过情景问题的探讨与t1方面的知识探究,政治知识基本进入课堂并被学生简单地吸收,而在t2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主题情景下,进行小组自我学习以及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干预,学生探讨学习的主动性将会被弱化,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指导,探讨学习的方向又不能被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要在这一环节设立相关的争议点,例如辨析题或者是开放题的设立,一方面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的进度与方向,从而发挥好教学模式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

以第一节中的货币、价格与消费知识教学为例,在经过情景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货币与黄金哪个更适合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通货,如何判断正确的产品价格,是否应当提倡奢侈消费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相互学习阶段能够借助课程主题与预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点学习与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复习测验回归课程情景,巩固复习效果

经过整个课程知识的理解学习以及课程问题的探讨,学生基本能够有效的理解与掌握一个课程内的政治知识点,而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最后,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延伸政治教学效果。此时,教师需要以新的应用问题或者是将知识点回归生活,将学生再次带回课程主题情景,让学生以新的知识储备或者是新的思维来重新理解课程问题,教师或者是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完善学生对情景问题的解答,进而强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结束语

高中政治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的特点,使得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以高中政治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使高中政治知识更加立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开展有效的自主探讨,而课程最后对于知识点应用的点评与总结也使得学生能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进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士苓.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