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叫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53:47

动物叫声篇1

动物的叫声千奇百怪,还能给人们带来信息呢!不信,你听!

公鸡"喔喔喔''地叫,好象在说:"快起床,快起床.''你就赶紧起床,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母鸡"咯咯咯''地叫,它是在提醒主人:"我下蛋了,我下蛋了!''这是在向主人请功.

狗"汪汪汪''地叫,有时是告诉主人"有人来了.''这时,你要赶紧去开门.有时是让主人提高警惕,来了陌生人或盗贼........

小猫"喵喵喵''地叫,并且很高兴,就是告诉主人:"我捉到老鼠了,我捉到老鼠了.''主人拿着鱼回来,它就用一种恳求的声音叫"喵喵'',好象说:"给我一条行吗?"

动物叫声篇2

我在学习之余很喜欢模仿动物叫,给我带来了不少快乐

我最擅长模仿的是狗和狼的声音.有一次我在卧室里学狗叫的时候,我姐姐在客厅中,她听到我学的狗叫声,还以为家里有狗,她问我妈妈:"小姨,怎麽有小狗的叫声?”我妈妈说:"没有呀!哪里嘛?”姐姐说:"好像是从京京的卧室里传出来的.”说着向我的卧室走过来,她们一进来,看见我在学狗叫.我抬头一看,看见妈妈和姐姐一直看着我,吓了我一身冷汗,我问妈妈:"您怎麽这样看着我,我又没有犯错我.”妈妈说:"你学狗叫,害的我们以为家里有狗.”

还有一次,我学狼叫的时候,姐姐正在睡午觉.我在卧室中学了一声狼叫,把姐姐给吓醒了,她问我:"京京,哪里有狼呀?”我说:"没有啊!怎麽了?”我得意的说:"那是我在学狼叫,像不像?”姐姐听了恍然大悟.她说:"真像,把我都吓醒了.”

模仿声音真有趣,我喜欢动物,因为这样我可以它们的叫声吓一吓我的姐姐,给她开个善意的玩笑.

动物叫声篇3

1、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制作过程耗时5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

2、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如「夜的精灵里动物与蛙虫组成的打击乐团、「野鸟情歌中的台湾画眉、「水径的溪水声与大提琴弦音水乳交融、「日安,亚热带中段钢琴和水声谱成的宁静……,让整张专辑呈现自然声音与音乐融合的最高境界!

(来源:文章屋网)

动物叫声篇4

【摘要】吆喝叫卖口头广告和电视购物相结合,催生出电视购物“叫卖式”语态。本文梳理了从先秦时期至今零售“叫卖式”广告的发展历程,并在古今对比的基础上,解析现今电视购物“叫卖式”语态的误区,探讨其良性再造之道,最后得出确保真实性、真切性、专业性、创新性的四大方略。

关键词电视购物叫卖式购物广告

一、我国零售叫卖式广告的发展历程

1、我国古代的“叫卖式”广告形态

作为以口语为表意符号的口头叫卖广告,自起源伊始,古迦太基人便通过叫卖的方式把内容做成小调和歌曲,在响器的烘托下使得叫卖声悦耳动听。在我国,吆喝叫卖和响器是古代“市声”广告的主要形态,一般分为“叫卖声”和“带声”,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后经秦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直至近代以及近代以后,吆喝叫卖广告仍得到很大程度的延续和发展。

(1)先秦、秦汉时期:原始的市声广告。原始的市声广告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按照史料记载,我国古代商人分行商、坐贾两类,行商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坐贾是开店铺,等待顾客上门。《楚辞》中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之句。师望即姜太公,鼓刀即敲打屠刀以示自己是杀猪羊卖肉的。姜太公站立市井敲刀叫喊卖肉,他可谓是叫卖广告的祖师爷①。

(2)唐宋元时期:“唱卖”与响器“带声”。两宋时期,形形色色的唱卖广告已经十分普遍。《梦粱录》卷二十《妓乐》记载:“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故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这种声乐唱卖广告,在实际使用中,逐渐形成与进化后的“带声“广告(响器发声)的协同和整合。比如元曲《货郎旦》就非常生动的描述了货郎利用蛇皮鼓伴奏,以叫卖或吟唱来宣传货物的情景②。

(3)明清时期:“唱声”与响器广告结合。我国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里记录了这样一条口头叫卖广告词:“本京瓜子,一分一桶,高邮鸭旦,半分一个”。这种修饰使得口头叫卖更为言简意赅,表达准确,朗朗上口,易于传播。声响广告在不断的发展中,其发声器具类型也不断增加,并衍化出各类具有专业特色的声响广告。《祥符县志》记载明代开封小商贩用响器做广告:有“摇小鼓”卖胭脂、胡粉的,有“拍小铜钹”卖豆浆的,有“击小钲”卖饧等等声音与响器结合的形态③。

2、近代以后吆喝广告的延续

近代时期,就有上海城隍庙卖梨膏的小贩“七分卖唱,三分卖糖”之说,而走街串巷的理发、磨剪刀的摊贩边走边吆喝也仍然是传统的叫卖广告。在传统叫卖之后,近代还衍生出了最纯粹的声音广告主力军———广播广告。在1922年诞生的“奥斯邦电台”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其后出现的完全依靠声音元素来传播的广播广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整个声音广告的发展趋势。单一依赖声音,诉诸听觉来传播信息既是广播广告的独特优势,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所在④。

3、“叫卖式”语态与电视购物

1992年,台湾无线快买公司打开了电视购物频道的市场,中国电视购物已经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电视购物给电视荧屏注入了一股新的潮流,而其中把口头式广告结合起来的新型模式也使电视购物变得与众不同。

电视购物“叫卖式”语态充分把握了消费者在消费商品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传统的电视广告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注意—兴趣—欲望”后,产生行动往往与前几个阶段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消费者有足够的时间做出理性的判断。而电视购物广告是在广告播出期间通过电话订购的同时完成销售这一过程,大大缩短了消费者做出决策的时间,再加上“叫卖式”语态的煽动性,实现消费者购买其产品的目的。

就目前电视荧屏上常见的电视购物“叫卖式“语态来看,其主角通常有三方:作为叫卖者的主持人,作为代言人的著名人士,以及作为品质保证的证言人。叫卖解说主要呈现以下三步骤:

第一步,主持人在产品介绍的基础上,喊出“超值价”,吸引消费者;

第二步,主持人和代言人相互解说,述说产品物美价廉、“限量抢购”、“机会难得”,煽动性语句加之倾情代言;

第三步,解说之余,证言人出场,证实产品品质有保证,消除消费者的不信任和疑虑心态。

通过以上这种“叫卖”范式,叫卖者将消费者可以同“超值价”、“顶级品质”、“限量抢购”烘托的恰到好处,迎合了消费者爱便宜、抢购的心理,最终被叫卖者“说服”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二、古今对比看我国电视购物“叫卖式”语态

1、“叫卖式”语态的古今对比

(1)我国古代的“叫卖式”语态。作为我国古代“市声”广告的主要形态,吆喝叫卖和响器所表现出来的“叫卖声”和“带声”广告,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期,直至近代及以后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延续和发展。古代的“叫卖式”广告以其口语化和声响所呈现出来的两种表意符号,以更简明的符号特征,实现了传达丰富和精确商品信息的目的。

第一,以其口语化的表意符号,在保持以口语为主体信息形式不变的前提下,实现了对广告信息内容和形式的修饰美化,使口语与声乐融合形成的歌谣、快板等,使得“叫卖声”变得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第二,以声响为表意符号广告的声响广告,从发出一般声响发展到带有旋律的器乐,并逐渐与唱卖广告相配合,演化出各类具有专业特色的声响广告。

(2)近代及以后的“叫卖式”语态。

近代及以后,随着电视购物制作形态变迁,延伸出来的传播模式———“叫卖式”电视购物语态,将原始的“音声”广告和新兴的“电视购物”进行了良好的结合。在电视直销中通过“叫卖”语态不但形象多维的呈现商品,还具备非常强烈的煽动性,同时通过“叫卖”的方式,为观众营造了全新的视听观感氛围。

但“叫卖式”电视购物的声音传播现状往往不尽如人意,“叫卖”三部曲多以声嘶力竭的夸张语调,甚至于唾沫横飞的激情演说,“叫卖”语态整体不容乐观,语言有待规范。

2、当今电视购物“叫卖式”语态的误区

(1)主持人情感不实,甚至于“浮夸”。主持人应用真挚的情感“叫卖”介绍产品,而不是声嘶力竭。电视购物节目的灵魂是“人”,没有主持人富有热情和感染力的“叫卖”介绍,任何商品都会是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的。但是在“叫卖”的口头传播过程中,由于主持人表情和语句浮夸,情感不真实等问题使得消费者产生反感的情绪,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2)主持人、代言人、证言人真实感缺失。语言的松紧状态和情感真实密切相关。目前“叫卖式”电视购物中的主持人、代言人说话语速极快,甚至上气不接下气,这种语言真实感的流失使得观众本能地排斥节目内容。某些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一直“高亢激昂”,使观众陷入“听觉疲劳”,而证言人在节目中的语调起伏不定,会给观众带来虚假感、夸大感。

(3)主持人拿腔作调,“港台腔”不接地气。电视购物的节目特性要求主持人能够轻松自如的介绍产品,并充分的扮演“专业“人士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主持人为了不表露背稿,牵强的讲求面部自然,大多使用“我在…看到”“我听说”之类的语句,使得现今电视购物主持人显得较为扭捏、拿腔作调。同时有些大陆“叫卖式”电视购物出现港台腔。电视购物节目日益走向本土化,在某种层面允许主持人语态表达有所不同,如广东地区使用粤语介绍解说。但是购物节目在整体上应贴近电视观众,忌讳出现让受众身心不舒服、无法接受的语态。

三、我国电视购物如何实现“叫卖”又“叫好”

随着电视购物的复兴发展,电视购物叫卖语态的流行也带来了各种负面影响。“叫卖式”电视购物要实现“叫卖”又“叫好”需良性再造。

1、真实性:亲身体验、实地探访

现今大部分电视购物的节目都选择在演播厅录制,使其陷入“自卖自夸”打动不了消费者。而主持人和代言人亲身体验实地探访的方式远比枯坐演播厅的介绍方式更加能够体现节目的真实性和可看性。设想美食类电视购物将录制现场移至美食工厂,从而还原制作现场。主持人介绍糕点美食产品时,话音未落之际镜头转向糕点制作师,娴熟的技艺清晰而生动地展现在镜头面前,这种体验和实地探访的方式远比局限于演播厅的真实性更加凸显。

2、真切性:情感饱满,真情实意

主持人和代言人应注重语言情感,使之富有热情和感染力;由于很多购物节目没有现场观众,就要求主持人设想消费者的存在和反应,从感觉上意识到听众的心理,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购物节目主持人对象感的设想,可以从所要介绍的产品出发,了解产品所相对的消费人群,根据受众的职业、年龄来选择主持风格,加以饱满的情感和真情实意的表达来吸引观众。

3、专业性:熟悉产品、探究人心

熟悉产品,对受众心理较好的把握是体现“叫卖式”电视购物专业性的因素。在电视购物节目中,主持人的讲述、态度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等,都是为宣传产品为目的服务的。主持人必须对产品有充分的掌握,同时购物节目的受众有着不同的层次,这也就要求主持人需要对受众心理有着准确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便利的讯息,甚至服务式的温馨福利。

4、创新性:独家发现,讲述故事

“叫卖式”电视购物要不断的创新,通过独家发现和故事呈现的方式使“叫卖”又“叫好”。其一,独创发现主要体现在产品介绍避免“俗套”、“叫卖”语态有创新。其二,在节目现场,代言人和第三方证言人通过故事的方式代替单纯的讲述,从而呈现出真实的亲身体验。

结语

为实现电视购物“叫卖”又“叫好”,其中的“叫卖式”语态需良性再造,第一要保证真实性:亲身体验、实地探访;第二要保证真切性:情感饱满,真情实意;第三要保证专业性:熟悉产品、探究人心;第四要追求创新性:独家发现,讲述故事。通过让中国的“叫卖式”电视购物走上规范之路,实现“叫卖式”语态电视购物叫好叫座。

参考文献

①李晓倩,《古代商业广告十类型》[J].《广告营销参考》,2004(3)

②郭天昊、杨海军,《论中国古代广告发展及表现》,《史学月刊》,1997(6):13-16

③刘家林:《新编中外广告通史》[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93

④高运锋,《广播广告音乐误用问题面面观》,《中国广播电视学刊》[J].2001(6):52-54

动物叫声篇5

邵建设,今年60岁,从小喜欢学动物叫,几十年下来,口技能以假乱真,不仅骗过动物,就连人也会上当。

误会一:猫以为“妈妈来了”

前两年,一群小猫被主人遗弃在湖柑村一座荒山上,小猫们害怕地躲在山上的荆棘丛,没吃没喝,很伤心。还不断有人来骚扰,要抓它们。

幸运的是,终于,熟悉的“喵喵”声响了起来,啊,是妈妈!小猫们高兴极了,纷纷爬出荆棘丛。结果让它们犹豫了起来,原来发出喵喵声的,是一个人。但小猫咪们体验到了这个人的善意,于是一只小猫爬到了他的脚跟前……

老邵说,当时好几个邻居想收养山上的猫,可都找不到。只有他到山上,学猫妈妈的叫声,一下子就把小猫诱导出来了。如今那只爬到他脚跟的小猫,已经在家里养得很大了。

老邵还会学猫时的凄厉叫声,一天晚上,老邵学猫的叫声,邻居们都以为是真猫叫的。直到第二天他表演给邻居听,邻居们直呼:“就是这样子!就是这样子的!”

误会二:蛙以为“同伴来了”

以前湖柑村水田里,有很多青蛙、田鸡,夏夜里蛙鸣一片,这几年农药用得多,青蛙越来越少了。

某个晚上,一只孤独的青蛙在田里,偶尔呱呱叫两声,百无聊赖,它很渴望有同伴的声音出现。

功夫不负有心“蛙”,不久后,另一只“青蛙”呱呱叫了起来。是熟悉的同伴的声音!这只青蛙高兴地“呱呱”回应。于是两只青蛙一来一往,呱呱呱呱地呼应起来。但让这只孤独青蛙料想不到的是,随着一束手电亮光出现,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眼前,人类!

老邵说,他如果听到青蛙声音,就可以呱呱地引诱,然后青蛙也会跟着回应,以为是同伴。他根据对方声音的来源,可以找到青蛙,然后抓捕。不过,老邵现在不抓青蛙了。

误会三:鼠闻声仓惶逃窜

一次,两只老鼠鬼鬼祟祟,溜进一座老房子里,想寻找点吃的。这是它们熟悉的地方,虽然这个地方养了只猫,但这个时候那只猫跑到外面玩去了,它们经常趁懒猫出去的时候溜进来偷吃东西。

它们看到,只有一个瘦老头躺在破床上,睡着了。老鼠们放心地到处找东西吃。突然,“喵—喵—喵—”!一只“猫”发出急促的叫声,似乎就在跟前,老鼠们吓得心惊胆战,仓惶从门缝窜到屋外,钻进柴堆。

瘦老头就是老邵,当时他在老房子的床上休息,他养的猫没在屋里。还没睡着就看到两只老鼠进来,他想要吓一吓老鼠,于是嘬好嘴型,猛地发声,把两只老鼠吓得半死。待老鼠跑掉,他养的猫听到同类的凄厉叫声,立刻跑回家,想看个究竟。那一夜,老邵乐了半宿。

爱学动物叫,感觉很快乐

老邵今年60岁,一辈子在农村犁田种地,从小读书、放牛、干农活的空闲,就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邻居们都说太像了。

年轻时,看到小孩不乖哭个不停,老邵故意在旁边学猫、学小鸭叫,大人就会哄小孩说:“咦?鸭子!小猫!在哪里呀?”大人还装模作样帮小孩找。小孩为了找动物,一下子就忘记哭了。

有一次,老邵这样哄小孩,邻居居然真的以为有小猫,到处找,想抓给小孩玩,还拿棍子在桌底下找。最后才发现是老邵在旁边叫,邻居笑得半死。

动物叫声篇6

【关键词】拟声词理据性词义转移

一、拟声词的界定及汉英拟声词的可比性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在发展变化和运动的过程中都有独特的声音。这些声音本来没有语义,可是一旦与人的思维相连便成为了人类交际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拟声词是模仿人、动物、自然现象、机器或工具等物品或动作所产生的各种声响的词,能够刺激人的听觉,从而产生象征性的联想,旨在加强语言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拟声词是模仿自然界万物的声音的重要手段,其模仿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构成:

1、摹拟人的声音:包括摹拟人宣泄情感时发出的声音以及行为举止的声响。如:汉语中的“哦”“哇”“咯咯”“嘻嘻”等。英语中的oh!Hey!,Clang,clap,giggle等。

2、摹拟动物的声音:如汉语中对于狗吠、鸡鸣的描述“汪汪”,“咯咯”等。英语中有“bark”、“tweet”等。

3、摹拟事物之声:自然界中树木花草,风雨雷电,机械器具,锅盆瓦罐都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声响。如:溪流流动时的“潺潺”声;发动机的“突突”声;金属碰撞时的“叮当”、“叮咚”声,这些声音在英语中也有相应表达“murmur”、“chug”、“ding-dang”。

在对汉英拟声词进行分类的过程中,在同样声音的表达上汉英之间不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金属碰撞时发出的“叮当”声英语的表达也为“ding-dang”;而另一些声音,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狗吠声“汪汪”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ark”。故对汉英拟声词进行对比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二、汉英拟声词理据性对比

语言是反映人类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人类的语言都能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人类语言的共性。汉语和英语的拟声词有许多的相同之处,甚至还能找到对应的词语。如猫的叫声“喵”在英语中的表达为“mew”;人类的笑声“哈哈”在英语中的表达为“aha”,踌躇时的“唔”、“嗯”在英语中也为对应表达“Um”、“Umm”。

由于不同语言所反映的思维方式不同以及语言符号与所指关系的任意性,不同语言所描写的同一事物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如羊的叫声“咩”在英语中的表达为“baa”、“bleat”;敲门的“咚咚”声在英语中表达为“rat-tat”。同一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相似,所以对于同一种声音的感知是大体相同的,而对不同民族而言,对于同一种声音的感知可能会有所不同,拟声词的造词理据源于自然,并经过人们的主观加工,必然会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如老鼠的叫声,在汉语中拟声词只有一个“吱吱”,如果要表达老鼠不同的叫声,则在拟声词前面加上各种形容词,如:“老鼠肆无忌惮的吱吱叫着。”在英语中表示老鼠叫声的主要有:“squeak”和“cheep”两个。“squeak”表示尖利而短促的叫声,而“cheep”表示微弱的叫声。“cheep”与“吱吱”在语音上有些许相似之处,由于汉英语言系统的不同,造成了语音的相异。

汉语是音、形、义结合的语言系统,其拟声词在以表音功能为主的属性下,也具有音、形、义结合的特点。由于这样的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出汉语拟声词的理据性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模拟动物或人的声音时,常常添加“口”字旁来显示声音的生命属性。例如:咩、喵、、嘻、哈、阿嚏等。

2、模拟自然物体的发声时,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将无生命的物体拟人化,也添加“口”字旁。例如:叮咚、嘎吱、咔嚓、呼啦啦等。

3、偏旁能够反映声音所属物体的材料属性,具有强烈的表意性。如:“怦”形容心跳的声音;“潺潺”形容溪水、泉水流动的声音;“辘辘”形容车轮等的声音。汉语的造字具有强烈的“意化”倾向,在单纯的表音成分上,加上了表意的偏旁,在形体上突显了词义是汉语拟声词最重要的造字方式。

英语是拼音文字,所以拟声词理据性中不存在字形与字义之间的对应性,但英语造词构句的方式正好反映了西方人侧重个体的思维方式,不特别注重整体或个体之间关系的特点。以模拟动物叫声的拟声词为例,英语中许多动物的叫声都有多种。动物种类和模拟叫声的拟声词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狗的叫声有:“bark”、“yelp”、“grow”三种,牛的叫声有:“bleat”、“bellow”、“maw”、“cow”四种。汉民族的整体思维导致汉语发展变化时重归纳和轻分析,在造词中并不会对某类拟声词进行特别细致的分类,动物叫声类的拟声词没有英语中这样细致,通常是一种或一类动物对应一种声音。是多对一的关系。例如汉语中鸟类的叫声通常只有“叽喳”一种。

其次,由于语音系统的不同,英语拟声词多为单音节词语而汉语以双音节为主,多重叠。如汉语拟声词中“嗡嗡”、“嘟嘟囔囔”、“呱呱”、“唧唧”、“嘻嘻哈哈”、“嚓嚓”所对应的英语翻译都为单音节词语“bum”、“burble”、“caw”、“cheep”、“chortle”、“chuff”。汉语追求句式的整齐,音韵的完整之美,aB式的双声叠韵满足了汉语拟声词音律整齐和谐的要求,甚至在英语单音节拟声词被翻译成汉语以后,多数也都变成了重叠形式。

通过对汉、英拟声词理据性的对比我们发现,拟声词从最初单纯的记音逐渐融入到汉语、英语不同的语言系统中,体现了不同语言系统的特点。所以对于拟声词词义变化的轨迹我们可以叙述为:自然声音对人类听觉的刺激经过人脑的加工和处理后,通过发声器官实现语言化,最后经过语言社会的长期使用和约定俗成最终确定下来。

拟声词是各种语言共有的普遍现象,本文从拟声词的汉英对比入手对汉英拟声词的理据进行了分析比较,并通过思维方式入手对比了不同思维方式对汉英拟声词的理据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镜儿,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学林出版社.

[2]耿二岭,汉语拟声词,现代汉语知识丛书.

[3]王帷韬,汉英拟声词对比研究,四川外语学院.

[4]应学凤,现代汉语拟声词的后重格局,汉语学报,2012年,第三期.

动物叫声篇7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动物叫声篇8

关键词:叫词义词的组合能力

语言中的词和词的结合并不是任意的,它们相互之间具有选择性,一个词能和什么词语结合,不能和什么词语结合,反应了词语之间的选择关系,因此,词语有一个搭配问题,词都有自己一定的搭配域,倘若超过了这个范围,就会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

汉语中不同的动物发出的叫声有专门的动词来记录。现在我们把“叫”、“吼”、“嘶”、“嗥”、“鸣”、“吠”这几个表示动物叫声的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动词都能与什么动物名词搭配,进而管窥词义与词的组合能力的关系。

我们把“”这个方框放在这些动词的前面,看看那些动物名词能够进入这些方框,我们通过这个“框准入制度”来研究这些动词的特点及它们的词语组合能力。如下图[1]:

《现代汉语词典》对“叫”的解释是“人或动物的发音器官发出较大的声音,表示某种情绪、感觉或欲望”,我们发现进入“叫”这个动词前面这个方框的词语比较多,不仅很多动物名词可以进入,而且人也可以,表示人发出的叫声。比如:鸡叫、鸟叫、蝈蝈儿叫、老鼠叫、猴子叫、驴叫、骡子叫、孩子叫等等。

《现代汉语词典》对“吼”的解释是“猛兽大声叫”,我们发现能进入“吼”前面的方框的词语相对“叫”来说少了很多,比如:牛吼、狮子吼、虎吼、熊吼等。另外,人用于“吼”这个动词之前时包含了某种情绪或感觉。

《现代汉语词典》对“嘶”的解释是“(马)叫”,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动词“嘶”是特指马的叫声,所以“嘶”的搭配域比较小,前面方框只能出现“马”这个名词。

《现代汉语词典》对“嗥”的解释是“(豺狼)等大声叫”,《辞海》对它的解释是“野兽吼叫”,我们发现可以进入“嗥”前面方框的词语有:狼、豹子。

《现代汉语词典》对“鸣”的解释是“鸟兽或昆虫叫”,《辞海》对它的解释是“鸟叫,也指兽类、虫类叫”,通过搜集材料,我们发现“鸣”这个动词的搭配域还是比较宽的,有较多的动物名词可以进入这个方框,比如:鸡鸣犬吠、鸟鸣、蝉鸣、虫鸣、鹤鸣、鹿鸣等。

《现代汉语词典》对“吠”的解释是“(狗)叫”,《中华大字典》对它的解释是“犬鸣,从口犬,口犬者,动口之犬也”。因此我们发现“吠”一般稚嫩与动物“狗”搭配。

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义素分析:

因此,能进入这些方框的对象有:

鸡、鸟、狗、蝈蝈儿、老鼠、猴子、驴、骡子、孩子……叫

牛、狮子、虎、熊……吼

马嘶

狼、豹子嗥

鸡、鸟、蝉、虫、鹤、凤、蛙……鸣

狗、犬吠

特定的动物“叫”的动词有固定的搭配对象,这并不是简单的约定俗成,其核心问题就是词义问题。词位的潜在搭配常常是词的意义的一部分,比如:“吠”,它的小篆字形是,《说文・口部》:“吠,犬鸣也,从犬、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吠”是一个会意字,就是狗叫的意思,“吠”的隐含的搭配施事者“狗(犬)”,它隐含在“吠”的意义中,是“吠”词不可忽略的词义成分。再如“鸣”,它的小篆字形是,《说文・口部》:“鸣,鸟声也,从鸟,从口。”“鸣”也是一个会意字,它从鸟,所以以“鸟”为形旁的动物名词都可以与“鸣”搭配,比如:鸡、鸟、鹤、凤等,这些搭配对象都是隐含在词义中的。“鸣”也可以用来表示昆虫的叫声,所以“虫”、“蝉(蜩)”、“蛙”等能进入“鸣”的搭配域。

以上这些词都有共同的语义成分“叫”,但是它们又有不同的隐含意义,这些区别义素使它们有自己特定的搭配域,它们的区别义素只表现在施事者上,“叫”是人或动物发出的鸣叫,“吼”是猛兽发出的鸣叫,“嘶”是马发出来的鸣叫,“嗥”是豺狼等发出来的鸣叫,“鸣”是鸟兽或昆虫发出的鸣叫,“吠”是狗发出的鸣叫。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词义成分,而这些词义成分又是通过与施事者的搭配表现出来的。总之,动词的词义制约了它的搭配对象。

通过分析词义来研究词与词的搭配选择关系,在这过程中能让语言更加细化,清楚词与词之间的共同义素与区别义素,让我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清晰词语的意思,在交际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另外,通过语义分析还能给计算机语言学带来点启示,我们用义素分析法来分析词义的各个义素,这样就将词汇、词义数字化了,把一个词义划分成若干个语义成分,这样就可能穷尽一个词义的语义成分。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人工智能,但是计算机它不能进行综合研究,但是能够进行精细的计算,所以进行这种细化的词义研究能更好地让计算机对词义进行计算,进而更好地实现人机对话。比如:“[+动物叫声][+对象只能是马][+发出的声音沙哑]”,我们将这一串字符输入进计算机,计算机通过语义计算,则能输出正确的词语“嘶”,这方便我们进行人机对话。词语搭配这种的研究在信息处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词的组合能力与词义之间的关系。

注释:

[1]能进入方框的词表明它都能与方框后面的动词搭配。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动物叫声篇9

高若男

每当我放学回家时,都会听到一些鸟儿的叫声,我回头一瞧便看到了一只只鸟儿被关在笼子里叫着,这时我便会赞叹鸟儿的声音是多么清脆,好听。可时间久了,我发觉鸟儿并不是在唱歌,因为鸟儿的叫声多么让人伤心呀!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鸟儿为什么要叫这样的声音。今天,我放学早,便急忙跑到家楼下,观察那些鸟儿。“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鸟儿们叫个不停。可我一来到鸟儿旁边,那些鸟儿便同时停住了叫声,我想应该是鸟儿们累了吧,可我又想这不是太巧了吗?难道是它们很怕人类。过了一会儿,我“啊”了一声,鸟儿们便开始又叫了,还不停的上窜窜下窜窜的,笼子被鸟儿的振动摇了起来。这似乎是鸟儿想用振动打破笼子飞出去。可事情不是像它们所想象那样简单,笼子始终没坏。鸟儿们不窜了,只是用那清脆的声音在倾诉自己是多么的不自由,在倾诉对人们的愤恨,在倾诉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

虽然我不懂鸟语,上面的结论都是我从鸟儿的眼中看出来的。这时我深深的叹了口气,在为鸟儿们叹气。这时我又是多么恨人们,夺去了鸟儿的自由,我也恨自己以前乱欺负动物们。这时我多么想打开鸟笼将鸟儿们放出去,可鸟笼挂得太高,我够不着。

回到家,我又听到了那些鸟儿的叫声,我的心一阵阵地痛。因为我无能拯救鸟儿,我不能使人们不再伤害鸟儿。在这儿,我想告诉大家:在地球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只是我们比它们聪明,可我们不能凭聪明欺负动物们,动物们也有感受也有自尊心。希望大家以后要保护动物,不去伤害它们。

动物叫声篇10

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第二章光现象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理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13、平面镜的应用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6、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7、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成像大小虚实像物位置像距(v)应用u>2f缩小实像透镜两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