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9:53:44

古诗词大全篇1

  关于春天古诗词大全

  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5《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7《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唐:宋之问

  金阁妆新杏,琼筵弄绮梅。

  人间都未识,天上忽先开。

  蝶绕香丝住,蜂怜艳粉回。

  今年春色早,应为剪刀催。

 

       8《立春》——宋:王镃

  泥牛鞭散六街尘,生菜挑来叶叶春。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9《立春日晨起对积雪》——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

  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

  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10《立春内出彩花应制》——唐:崔湜

  澹荡春光满晓空,逍遥御辇入离宫。

  山河眺望云天外,台榭参差烟雾中。

  庭际花飞锦绣合,枝间鸟啭管弦同。

  即此欢娱齐镐宴,唯应率舞乐薰风。

 

11《立春》——唐:韦庄

  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

  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

  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

  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

 

      12《立春偶成》

  宋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13《卖花声立春》

  清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愁上眉弯。

  楼窗今夜且休关。

  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更簪欢,旧例都删。

  到时风雪满千山。

  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14《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唐:白居易

  二日立春人七日,盘蔬饼饵逐时新。

  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乡园节岁应堪重,亲故欢游莫厌频。

  试作循潮封眼想,何由得见洛阳春?

 

   15《立春诗》——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古诗词大全篇2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念奴娇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迁莺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花心动宋史浩

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此意凭谁向说。纷两岸,游人强生区别。胜负既分,些个悲欢,过眼尽归休歇。到头都是强阳气,初不悟、本无生灭。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

贺新郎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已酉端午[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午日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午日观竞渡[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古诗词大全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误区

古诗词是值得我们传承的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文化财富,因此大量的古诗词作品被编入了现在语文的教材中。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传播做人的传统美德,因此古诗词的教学在高中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往往为了完成应付高考而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了盲目性和限制性,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误区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如何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希望对高中古诗词的教学能够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

1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1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

诵读是我国古代古人最传统、最有效的读书方式,古人流传下来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非常直观的体现了诵读对古人的重要性。在我们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到了“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教学建议。古诗词的优美之处在于读者对它的阅读与朗读,朗读是读者精神“复活“的一种精神寄托,要用声音中的真情实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出来,要把无声的书面文字,变成立体的声音。古诗词中的语句和韵律大多都是非常简练和和谐的,节奏也非常鲜明,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不重视古诗词的诵读,而是只重视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和理解,是否能够干巴巴的翻译全文,采用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消解了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学生子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如同嚼蜡,毫无兴趣可言。比如在经典古文《离骚》的教学中,教师不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来体会屈原的思想感情,而是直接翻译全文,生硬地讲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从中体会不到作者屈原的飘逸与潇洒。

1.2不重视古诗词的文本:

古诗词作品的阅读,要求高中学生能够把握文本的整体内容,能够理解古诗词文本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观点,能够对全文有自己的理解,文本的教学是高中语文进教室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工具。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往往会忽视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比如有的老师在《离骚》的教学前,为了能让学生明白文中内容的意思,硬是把文中的语句变成了四字短语的形式,让学生死记硬背,那还需要文本做什么呢?老师正是由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文本的最大特点,架空了文本的意义,使这篇《离骚》没有了应有的“骚味”。

1.3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古诗词全文的背诵:

我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是希望学生能够整篇背诵文本的,这样可以中整个作品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出来的意境与精神。然而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为了应付高考而仅仅让学生背诵一些在试卷中会出现的个别语句,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只能机械地背诵几句简单易考的语句,无法把握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背离了古诗词学习的最终目的。

1.4淡化古诗词本身的意境,不重视学生的想象力:

古诗词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感情和周围环境,理解古诗词的意境。但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地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分析文本,通常都不会对古诗词的意境进行分析,使得古诗词失去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意境,使其支离破碎,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比如《锦瑟》这篇古诗词,如果只能字面上来分析的话,就很难体会出李商隐那种长达四年的深沉及其雕琢文字的魅力所造,学生没有了想象力的发挥,不利于对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不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2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

2.1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

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药培养学生良好的有感情的诵读习惯,激发学生反复诵读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古人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可以看出诵读的重要性,学生要通过加强诵读来学习充满意境的古诗词,使学生能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2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全文的背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加强对全文的背诵,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意境,更好地学习古诗词而产生共鸣,传承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

2.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其在学习古诗文过程中可以把古诗文想要表达的意境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从作品中受到启迪,使情感得到升华,得到美的享受。

2.4因材施教:

我国主要的教学方式是集体授课,所以要调节好集体授课与因材施教的关系。不论学校是什么形式的教学,都应该是以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为前提,如果学生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不管怎么改进教学方式都是没有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的集体教学中,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实现了教学知识和资源的共享,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学友所长、学友所成的品学兼优的有用人才。

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教师为了实现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如何引领学生走出教学的误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指出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诵读和全文的背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因材施教的进行教学等多项建议,更好地发扬和传承中国古诗词文化。

参考文献

[1]廖新雯.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课程教育研究,2015,(21):110-111.

[2]邓德刚.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2012,(3):7.

[3]郑菊芬.探析如何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J].中国校外教育,2012,(8):41.

[4]许振渊.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误区及建议[J].学周刊,2014,(25):50-51.

古诗词大全篇4

关键词:网络中国古典诗词传播

一、引言

文学作品价值的实现不是以其完成为标志的,而是以读者的接受为标志的。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则依赖于文学传媒。“古代的文学媒体远没有今天多,只有口头传说、书写传抄、印刷出版、说唱演出等”。①在古代,读者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接受也可作如是观。

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说:“……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指出了词初期的传播主要依赖于“绣幌佳人”“举纤纤之玉手,拍按香檀”而实现,听众在欣赏词时可以全方位地进行(声色俱进)。同样,诗的传播也离不开“绣幌佳人”。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一日,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词之多者,则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之曰:“开箧泪沾臆……”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则又引手画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指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因大谐笑。

这就是著名的“旗亭赌唱”。当时,这种现象蔚然成风。诗词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倚赖于人们的吟诵、传唱,人们口耳相传,诗词流传不已。但这种传播受到时空的限制,当时不可能将歌女们演唱词的场景录下来,人们可以随时欣赏,歌女们只能“巡回演出”,其中耗费的时间是很长的。

除了这种传播方式外,诗词也可倚赖于印刷业的发展。但一本诗集(词集)印刷发行的周期相当长,而且成本相当高。这给诗词的传播带来了很大障碍。

古典诗词也可以以词话、诗话的形式进行传播。但词话、诗话若是以纸质文本出现,人们在检索起来受到限制,譬如,想知道对某一作家的评价,得浏览全书,这无疑是大海捞针。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播媒介日趋先进,这给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带来了一缕春风,中国古典诗词将凭借网络进行超越时空的传播,从而使更多的人加入吟诵古典诗词的行列。

在搜索引擎google中以“古典诗词网”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不胜枚举。由此可见,网络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媒体之一,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那么,网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对此作简要评述。

二、如虎添翼——网络使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更为便捷

以往不管是凭借“绣幌佳人”还是凭借印刷,其传播的速度都有一定局限性。而凭借网络进行传播,中国古典诗词的传播如虎添翼,其快捷度令人瞠目结舌。因为“网络传播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信息上网的瞬间便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的手中”。②这样,诗词爱好者便可以很快在网上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诗词,等待的时间大大缩短。

诗词文本可以制作成电子书(如pDF)在网络上传播,不但节省成本,而且节省时间,并且检索起来非常方便,按照自己需要输入作者或诗名或诗词中的一句,即可立刻检索出来。而如果是纸质文本,只知道诗词中的一句,要检索出对应的整首诗词,则无疑是大海捞针。

如,poem.省略/p/soft/list.php设置了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鉴赏知识”,包括鉴赏理论、基础知识、典故与意象、诗词杂谈等;第二个层次为“诗词鉴赏”,包括先秦至明清以来经典诗词的赏析性文章及多媒体鉴赏等;第三个层次为“诗人介绍”,按时代顺序和姓氏顺序排列;第四个层次为“诗词集汇”,包括跨代总集、断代诗集及主题诗集;第五个层次是诗词软件;第六个层次是站长作品。另外还提供了全文检索。这样,研究及阅读中国古典诗词极为方便。

再如,poetic.省略/gdsc/2qh/000.htm提供了秦汉至明清以来的诗集,按作者编排。人们如果想了解某个作家的作品,点击作者,即可打开包含该作家所有作品的网页;若想了解某位作家的某首诗,可以在“编辑”中找到“查找(在当前页)”,然后输入诗名,即可找到欲找之诗;如果不知道诗的全名只知道其中一句话,只需在“查找(在当前页)”输入此句诗就可很快达到目的。

三、身临其境——网络使古典诗词的传播更加直观

网络可以将图片、声音、画面同时传播,这样,接受者可以更直观地感知诗词。比如,某一研究诗词的专家发表了演讲,可以在网络上将其视频材料上传,这样,诗词爱好者可以下载下来,反复欣赏。

为了使古典诗词的传播更形象,可以针对其内容制作成Flash,然后,将Flash到网络上,这样,中小学生们可以看“画”学诗,这种接受方法便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普及。

再如,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室在网络上了古代文学的教学资料(包括讲义、课件、相关图片及音像资料),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全方位感知所学知识。

四、如切如磋——网络有利于古典诗词的接受与理解

在许多大型网站,如搜狐、新浪、一搜中中国古典诗词也是一个重要的类别。人们只需输入作者或诗名即可检索到自己喜欢的诗词。因为网络传播具有传统传播方式难以比拟的优势:“凡是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网民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根据自己的需求作随意查询”。③

喜欢中国古典诗词的人不可胜数,他们分布在不同地区,甚至世界各地。有了网络,他们可以超越时空,在网上欣赏同一首诗词,互相交流阅读的感受并互相探讨。许多灵感都源自讨论,在讨论中人们的精神高度集中,对方的片言只语都可能成为自己灵感的刺激物。中国古典诗词凭借传统传播方式进行传播,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要想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则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在网络中,“无论是信息者还是受众,他们都是网络媒介的共同使用者,有条件的受众,即可以在网上接受信息,也可以信息”④,它向大家提供了种种畅所欲言的平台,如BBS、聊天室、论坛、个人网站、电子邮箱等,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对某一诗词的看法,或者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质疑或认同,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网络传播中的‘交互式’讨论具有匿名性,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会更接近他的‘本我’。”⑤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无需面对面交流,不用担心对别人的质疑遭到别人迎头棒喝。如叶嘉莹先生这位诗词研究的专家有个人网站,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获取叶先生在诗词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和她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非常快捷。通过聊天室探讨某一诗词则具有实时交流的优势,而且针对同一问题,参与者之众是传统意义上的讨论不可比拟的。

“网络改变了信息组合方式,它的魅力在于将分布于全世界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以超链接的方式组织到一起,用户只要连接到一个网页,在连接字上用鼠标一点就可以访问相关的其他网页”。⑥我们可以运用网络超链接的优势,进行古典诗词的阅读与研究,这样,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适宜于专题研究。

五、争奇斗艳——网络有利于古典诗词的创作

“网络时代之前,所有的公众媒体都是自上而下的,都缺乏真正意义的民间基础。网络为社会公共空间的建成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平台,使得公众能以平等身份参与和分享信息”。“网络的普遍性、公众性和互动性,都比传统媒体给诗词带来更好更多的机会。在前网络时代,诗词爱好者若不加入诗词协会,大抵难有交流机会。网络彻底改变了这一状态”。⑦

当前已有网站,如铁血社区,专门开设了古典诗词创作这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友们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这样自然而然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大家可以较量技艺,找出差距,为了能迎头赶上,重新研读中国古典诗词。这样无疑促进了古典诗词的传播。

长沙举办了首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大赛以网络投稿为主,占来稿总量的85%。此次大赛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大陆的诗词爱好者投稿踊跃,港、澳、台地区,以及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也积极参与。此次大赛投稿方式实行网站软件、电子邮件、邮局信函、电话传真、手机短信等所有现代通讯方式收稿。⑧

凡是有文学BBS的地方就能找到古典诗词栏目,聊天室也成为网络诗人每天即兴吟咏交流的场所。其中以天涯诗词比兴、榕树下的诗词曲赋、中华诗词网、国学网、中华国粹网、九天文化网最为鼎盛,此外还有数十家有名的诗词论坛,联都网就是一个专业的楹联论坛。⑨

更有用网络工具、填词软件等古典诗词创作的手段。《填词专家组6》(软著登字第047382号)是一个古典诗词教学及辅助创作软件,它在《填词专家组》(2.07版,2002年)的基础上,重新改写创作引擎和创作界面,在自然化的填词过程中,自动完成格律、音韵采集分析和智能提示,使诗词爱好者远离死记硬背诗词格律的枯燥,轻松享有填词作诗的乐趣。该软件附有“在线格律查询系统”。

对此种手段,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这使古典诗词创作成为技术活,丧失了诗的本质;有人认为这种方式事半功倍。大家为此展开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恰恰反映了人们以网络为平台探讨古典诗词的创作。

六、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古典诗词的爱好者及研究者可以极快地获取所需资料,可以畅所欲言,这样,古典诗词的传播在广度、深度上均得以开拓,从而,古典诗词可以走向世界,人们资源共享,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古典诗词从此成为“宠儿”,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焕发出奇异的光彩。网络给予了中国古典诗词一方开阔的天地,在这方天地里,中国古典诗词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不因其年代久远而失去魅力。它如同陈年佳酿,经久弥香。

注释:

①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4.

②③④⑤⑥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33,35,50,53,36.

⑦古典诗词网上开花年轻一代成为诗词创作主力.中华读书报.

⑧网络让古典诗词走向复兴.长沙晚报,2011-04-15.

古诗词大全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712

前言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还在于它使人到处都可以感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1]由此可见,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文学性、思想性均强的学科,古诗词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大都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思想精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能够咀嚼精华,接受到深厚文化的熏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操和审美情趣。因此古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一直以来,古诗词教学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瓶颈。由于古诗词年代较远,高中学生在有限的学习中很难真正掌握其精髓,因此,教师通常会花大量时间来理解分析诗词的内容,无形中取代了学生对诗词的个性解读。呆板、单一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让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诗词失去了其独特的魅力。那么,应该如何进行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呢?为此,笔者进行了长时间有效的尝试,现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一、多诵读,品诗情,打开诗词品读大门

刘勰曾说过:"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学习古诗词,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诵读。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带有感情地诵读是奏鸣情感的琴弦,只有在熟诵中才能真正领诗意意,感受诗人表达的感情。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富有感情的诵读,通过反复地朗读,使学生感受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促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古诗词品读的大门。

比如:《声声慢》的教学,这篇文章的主要基调体现在一个"愁"字上,要把握此诗,首先要把握"愁"的思想感情。为此,我首先播放了《月满西楼》的歌曲,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诗词的意境。随即让学生先自由诵读,饱含深情地读出"愁苦"的感情,体会叠词的运用。然后我再进行范读"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学生感受诗人心里的沉痛、凄厉。这几个叠词的运用可谓字字泣血,因此,读的时候要语速缓慢,声音低沉,表情哀愁。找准了诗词的感情基调,接着,我会选择几个学生根据教学进行试读,由全班学生评价其诵读的感情效果,是否表现出了诗人的愁情。通过感情的模仿和教师的点拨,使诗情融入到学生的心灵,便于之后的理解教学。

二、找诗眼,析思想,整体把握诗词基调

古诗词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因为它引用了诗人精练的语言,蕴含了诗人质朴的情怀。[2]因此古诗词需要鉴赏。通常,教师会用简单而直白的讲解把诗词粗条块切割,这种粗俗地解读只会显得毫无诗味。要正确把握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找准诗词中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根据凝练的"诗眼"来把握全篇,从整体上找准诗词的基调,这才是学习古诗词的根本。

比如《江城子》的教学:

师:这是苏轼悼念亡妻的一首悼亡诗,因此,全诗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伤感的、忧伤的

师:这篇诗词有个关键的诗眼,你们认为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梦")

师(板书"梦")

师:这篇诗词题为记梦,"梦"就是就是理解全诗情感的钥匙,且全诗均紧扣"伤感"的情绪来展开。因此,对于这首诗的理解,可以分为梦前、梦中和梦后三部分。

师:梦前是什么?

生1:是"不思量,自难忘"

师:为什么难忘呢?

生1:因为夫妻二人生前相爱之深,如今生死两隔,所以作者"尘满面,鬓如霜"

师:说得很好,那么梦中和梦后分别是怎样的呢?

生2:"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绘了梦境的情状。

生3:梦醒之后的"料得年年肠断处"又回到了上阕的"千里孤坟"处。

通过对诗眼的把握,深刻剖析诗词的思想,整体把握了诗词的基调。

三、明典故,重积累,积淀丰厚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给人以足够宽广的想象空间[3],也因此,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因此,对于古诗词教学,除了诗词本义的教学、情感基调的把握以及语言的品读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的积累,让学生明白诗词中包含的典故以及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探究古诗词中用典化句的妙用,体会其独特的语言艺术,并引导学生背诵,接受语言的滋养,将诗文中的风骨、情操和智慧融合成自己丰富的精神财富。

比如姜夔《扬州慢》的教学,这首词最重要的是要体会诗人伤古怀今的思想情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我在教学之前会先向学生们解题及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因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因而作诗,抚今追昔,以表达作者山河破败的哀思。这里面有句词是"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此处是化用的典故,即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放在这里,是为了使扬州城的昔日繁华与如今的破败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使得伤今怀古的情绪更深一层。让学生们明确其中的典故,体会用典化句的妙用,这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关键。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会让学生们反复咀嚼诗中的语言,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繁荣;"解鞍少驻初程"站在扬州城边的寒凉以及"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萧条等等,深层次地剖析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潜移默化地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

古诗词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它包含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充满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情趣,是学生文化底蕴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源泉。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尤其在学习任务繁重的高中阶段,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并结合学生的学情,不断摸索总结出高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诗词品读的大门、准确把握诗词基调、深刻感受诗词的内涵之美,并积淀丰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高效的引领下漫步诗苑,满溢诗情的芬芳,从而牵手智慧,不断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晓涛.寻求别样的精彩--高中古诗词教学浅探[J].文教资料.2010,25

古诗词大全篇6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情感陶冶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审美教育、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古诗词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小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还能从中吸收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对于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歌以及创作诗歌的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并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但其内涵又比语文能力更为丰富。它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审美情趣,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融合。我国的古诗词从表现形式和表达内容上都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和深厚的历史背景,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文,既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文学素养――即语文素养,又可以从情感上、思想意识上得到美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儿童正处在记忆力、想象力高度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让儿童多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培养儿童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有效的促使智力的发展,使儿童终身受益,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了解古诗词的特点,感悟诗歌的魅力

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绘画美,凝练美、音乐美等特点。

古诗词的绘画美主要体现在诗词作者对于诗中意象的描写上。古人作诗时常常是几句话就描绘出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如“漠漠水田飞白鹭,莺莺夏木啭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诗句,寥寥数语,展现的是一幅唯美的画面。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在脑海中再现诗句中的画面,在结合自身感受去体悟诗歌塑造的独特意象所蕴含的情致。古代的诗人,在色彩的选择p色彩的搭配p色彩的对比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骆宾王《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两句十个字就用到了“白”“绿”“红”“清”四种颜色,一读到诗句,学生自然而然就能联想到一幅白鹅在水中畅游的画面,感受到非常优美的情境。

同时,我国古典诗词的语言极为精练,内蕴丰富,言简意赅。为达到字字珠玑的境界,古代的诗人呕心沥血。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等都是古人炼字的明证。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的二十字,描绘出了一个幽静的环境。在“千山”“万径”的寥廓空旷之中画一“蓑笠翁”,在“绝”“灭”的死寂冰冷之中着一“钓”字,使全诗境中有人,静中有动。全诗通过描绘老渔翁寒江冬钓图,向我们展示: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渔翁的生活是这样凄冷孤寂,老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标独傲。如果我们再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这首诗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在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败以后,其主要成员被一网打尽,永贞革新烟消云散,柳宗元也被从政治权利的中心抛了出来。在荒凉偏僻的南方,开始了漫长的流贬生涯。在柳州,他虽然得到了一个司马的虚衔,但既无官舍有无职责,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于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和苦恼。

古诗词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注重的是对古诗词的概略了解下的读背诵记,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和语文兴趣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小学古诗词课文时完全不必细致分析到每个字。古诗词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文字,常常有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语言手段的运用,如果教师非要逐字逐句的讲解,反而会使小学生越听越糊涂,教师教起来也会倍感吃力。

1、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有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体现了吟诵古诗的重要性。这里的吟诵不是指如读平常课文时的朗诵,而是指掌握了诗歌的节奏后的按节奏的吟读。诗歌是讲究节奏和韵律的,只有出声地读才能读出节奏和韵律感。从读的节奏和韵律上,可以考察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吟诵古诗词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做到“一章十遍读,一句十回吟”,体验古诗词的音韵和谐之美的同时,感悟诗中的情趣。

2、引导学生体验诗情

教学古诗词最忌讳的就是按部就班地教学,有些教师一上来就作品年代作者简介作品艺术特点一大堆的讲述,根本不在乎学生是否已经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

感悟一首古诗词并不是理解字面意思知道写作背景就能融会贯通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不能生搬硬套一味灌输。小学课文中的古诗词一首或咏一物或赞一景,或抒一怀或感一事。无论咏物写景还是感怀伤时,都透露出作者深切的感情和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和意向。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在反复吟诵之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每一首诗词中的意趣和价值取向。当学生自主地去感悟一首诗而有疑惑时,教师可以适时讲述与所学诗词有关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3、学习中积累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古诗词的教学任务也不例外。小学课文中的许多古诗词都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不可多得的材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眼、耳、鼻、皮肤等多种感官去感受,学生就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相当大的作用。

古诗词大全篇7

关键词:诗词;陶冶;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05

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几千年灿烂文明的象征,他就像一朵永远绽放在中国人心中的花朵。然而,最吸引人的却是古诗词的灵魂,他陶冶了一颗颗幼小的心灵;放飞了一个个年轻人的梦想;沉醉着一个个成年人的心智。作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了诗词的灵魂,引导学生从诗词中去放飞自己的人生之歌,引导学生学习去揣摩古诗词的绝美意境,则成了我们语文课中的重要任务。那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诗词的灵魂呢?

一、让学生走进诗词中作者写作的生活背景

理解古诗词,必须将古诗词放回作者原本的生活背景中,才能从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感受作者所吐的心声,学生才能快速地理解古诗词。诗词是诗人生活的高度缩影,人们常说:诗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此,理解古诗词必须从诗词的写作背景出发,才能将诗词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准确地领悟出来。

如要理解千古词帝李煜的《虞美人》,我们则要让学生了解李后主晚年那段悲惨的生活:国家破灭,妻离子散,自己沦为阶下囚,每天都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活,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然后再带领学生追溯他前半生风花雪月、锦衣玉食、成天与自己的妻子周后一起填词、作诗、绘画的悠闲生活,学生通过对比就能将这首词“问人、问天、问自己”的无限忧愁和孤独伤感领悟出来,而且对本首诗词的关键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理解更加深刻。

再如理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如果不了解这首诗的具体背景,就会捕捉不了作者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情感。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春。唐玄宗大宝十四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是为肃宗。杜甫自鹿州羌村只身北上,前往投奔,但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虏,押回沦陷的长安。公元757年三月,大自然的美好春光又降临到这座历经洗劫、繁华消尽的都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感时念乱,睹物神伤,吟成了这首名作。了解了作者的遭遇,文章的写作大背景,学生理解时就能很明白地将作者的忧国思乡之情揣摩出来,对于这首诗的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赏析也迎刃而解。

二、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语言美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体现在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声律、音韵上。往往可以通过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深知,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韵律、节奏,又讲究平仄对应、韵脚合辙,以及字数、句式的整齐,因此,古诗词诵读起来往往琅琅上口,使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好好吟诵,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韵味之美。

1.巧用现代媒体,直观形象吟诵古诗词

叶圣陶先生说:“美文需美读。”“美读”,就是有表情地朗读诗词,在入情的朗读中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境界,感受审美对象的美。媒体则能将古诗词通过直观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将古诗词形象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有利于学生去抓住作者的心灵。

千古名篇《雨霖铃》,就可以先让学生在画面配朗读的多媒体课件中进行,从而感受这首词的无限魅力;之后还可以让学生在歌唱家童丽优美的歌声中聆听《雨霖铃》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大文豪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可以用朗诵家鲍国安的朗诵去让学生感受坡语言的豪情美,也可以歌唱家王菲的歌声去感受这歌词的魅力。这样,学生不但提高了对诗词的领悟能力,而且教会了如何吟诵古诗词,增加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2.品读,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

爱迪生说过:“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初中生,也有一定的文化根基,感受语言美,可以在品读上下苦工夫。

品读,就是要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情趣去感受语言的美。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就有一句千古名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品读过程中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里面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是否对仗工整,音韵是否和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再如《虞美人》,这首词就引导学生在从长短不同的句式,优美的韵律,感伤的字词上去感受这首词的美。

三、让学生欣赏古诗词独特的画面美

坡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不仅如此,在从古至今的古诗词中,大多数诗词都具有这样一个特点。一首诗是一首歌,一首诗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一首诗更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画面美。

如教学杜牧《泊秦淮》诗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时,就要引领学生感受月色朦胧的秦淮河夜景;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教学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夕阳西下,杨花漫漫,笛声悠远,离人忧愁的画面。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今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直接将诗词的画面再现出来,学生则更能深刻地理解古诗词的画面美,从而走进诗词的灵魂。

四、让学生领悟古诗词深邃的意境美

意境是非常微妙的,看不见摸不着,全靠教师来领学生去感受、领悟。古诗词中的佳作无一不具有意境美。因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感悟诗词中所创造的意境美,才算完成了古诗词的教学任务。

在引导学生体会意境美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情和景是构成诗词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一切景语皆情语”,诗词中景物都打上了诗人主观感情的烙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思,体会到诗词的意境美。

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一看到这首曲子,学生都知道这首曲中罗列了十种景物,构成一副荒凉寂寞的风景画。那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外在景物是诗人主观情思的投射这一点出发,使学生明白这首曲表达了诗人的漂泊流落之感、思念家乡之情和孤独寂寞之心。这首曲中,所有的自然景物都是为“断肠人”的心情而设,所有的景物都是“断肠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构成了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意境。

古诗词大全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

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具有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倍受人们喜爱。因此,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文化素养。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应该着重对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思维能力。怎样学好古诗词,首先,教师应该对古诗词的特点以及内容进行研究,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分强调死记硬背

教师的思想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对诗词的内容进行死记硬背,并不注重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

(二)教学重点出现偏差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古诗词的作者、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上的讲授上,忽略了对古诗词内容的讲解。教师对教学重点的错误认识使学生失去了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这不利于学生文学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不遵循学生的记忆规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短期的记忆效果,不注重在一段时间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学生记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复习巩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使知识由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所以,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导致学生不能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过多

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的预设过多。当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不同时,教师就将学生往自己预设的答案上引导,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答案进行掌握。教师一味地让学生掌握自己的答案,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失去兴趣。

二、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中包含着很多美好的意境,它们既能带给学生美的体验,同时又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启发。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情感教学,加深学生对古诗词中美好意境的感受,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教师对古诗词意境的讲解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感受,并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古诗词的最大特点就是篇幅短小,但是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学生要想充分理解其中的内容,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将古诗词进行补充与创造,从而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弘扬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学生学习古诗词有利于吸收古代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注重知识的积累

学生要想提高古诗词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对知识进行积累。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诗句时可以及时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量,可以将一些好的诗词打印下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记忆。

(二)注重古诗词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对学生学习古诗词非常重要。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首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学会把握诗词的朗读节奏,自主进行朗诵。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充分感受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还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朗读比赛,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诗词进行比赛。同时,教师还要对获胜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活动中。

(三)转变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学生对诗词的内容没有充分的理解,就会很难准确有效地进行记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深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在意境中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还要经常带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诗词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将古诗词进行整合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有很多都是作者不同但是创作的背景、表达的感情相同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所学的诗词按主题或者作者进行整合,方便学生进行记忆。

(五)正确对待作者介绍这一环节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虽然也花了很长时间在作者介绍上,但是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不能发挥出其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正确对待作者介绍这一环节,并加以合理利用,发挥出其最大作用。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对作者称谓、生活时代等方面的介绍,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及重要经历的讲授上。对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介绍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六)加强对古诗词的拓展延伸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代已经非常久远了,学生要想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延伸,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对作者以及作者的经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方面进行了解,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情。学生只有对作者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切实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课前了解的过程中,如果产生了一些疑问,可以先将这些疑问记录下来,在课上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学生一定要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国芹.做好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57.

古诗词大全篇9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a-

0088-01

针对古诗词表达形式较含蓄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经过反复诵读、情境创设、课后巩固,使学生逐步记忆、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古诗词。

一、反复诵读,增强古诗诵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强调了诵读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尤为重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能初步感知诗词的意境,增强语感,拓展思维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诵读方法的指导,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对诗中的生字词、节奏、基调等进行逐一指导,如教师范读,或采用多媒体播放标准朗诵音频等,让学生读准诗中每个字词的音,分清朗读时的轻重音,指导学生明确全诗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教师要重视诵读质量的检测,随时掌握学生的诵读情况。学生掌握古诗的诵读方法后,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检查形式进行科学的检测,如对学生进行分组朗诵,或者单独挑选几个学生对古诗进行通篇诵读,主要是对古诗的字词诵读是否正确,音调、节奏是否和谐等进行检查,并采取适当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纠正不足之处,同时激励学生发挥良好的表现。例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春晓》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古诗的标准朗诵音频,学生跟着音频小声读,掌握多音字“觉”在诗中的读音为“jué”,并在诗句中生字“晓、眠、啼”标上拼音,引导学生根据录音对诗句进行断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最后全班学生模仿古人读诗时的动作、表情自由诵读。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增强了诵读的语感,引发了对古诗情境的想象,从而体验诗人的感受,品味诗词的意境。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丰富想象力

情景教学法是现代小学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借助幻灯片、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展示与之相对应的意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整体感知内容,帮助学生尽快把握知识点。情景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内容特点,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全方位搜寻与之相对应的音乐、视频、图片等。在情景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配乐诵读,对古诗词的意境有初步的感知。接着,通过播放诗中场景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诗词中的情节和场景。最后,学生自主感悟,通过自由联想与想象充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全诗的主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江雪》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跟着背景音乐《牧羊曲》进行朗诵,再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一段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白茫茫的场景,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诗人,站在白茫茫的天地间,心里是怎样的一种情感。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带入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巧设课后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练习的设置是教学巩固提高的重要手段,在古诗词课后练习的布置中,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背诵全诗。不少学生虽然能背诵全篇,但对诗词的情感主旨却理解不到位。为了改变传统的作业布置方式,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全诗的基础上设置古诗词思想情感的巩固练习,可根据小学生所处年龄段特点布置游戏类作业,如情景剧表演、讲故事等,让学生在课后对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表达进行独特的温习;还可以定期举行汇演活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享彼此对古诗词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回乡偶书》一课的作业布置中,笔者要求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学生以小组为活动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对诗中所描写的情景进行故事编排,其中有一个小组进行如下汇演:

情景剧以《淡淡忧伤的温馨》这首曲子为背景音乐,学生a旁白:“在一个大雁南飞,秋风萧瑟的季节,一位老人面容消瘦,两鬓斑白,驾着老马车走在阔别已久的回乡之路,一路风尘,一路期盼……”

生1(贺知章)以椅子为马车,进行旁白所描述的表演。生2(孩童)、生3(孩童)、生4(孩童)在村边嬉戏。

生2(孩童):老人家,你是从哪来,要到哪去呢?

生1(贺知章):我是……(望着孩子,想到自己离家的时候也跟这孩子一般大,而现在却已背景离乡数十年了,不禁潸然泪下)

通过情境表演,学生巩固古诗词学习,并对诗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古诗词大全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83-01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升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学校和教师,转变工作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就能避免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以小学生古诗词教育的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小学生古诗词教育的意义

1、了解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体现,是古人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我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积淀,更是语言艺术的精髓,它讲究炼字精准、对仗工整,小学生古诗词教育对提高学生语言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写作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此外,古典诗词涵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全面的展现了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历程,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大量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或是雄奇飘逸,或是婉约细腻,又或是富含哲理、发人深省,处于小学基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

2、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典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因此,古诗词教育是对学生一种美的启迪。首先,古典诗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中大量的运用叠字、拟声、格律、用韵等,使其朗朗上口并形成一种韵律美感和声韵美感。比如,《春晓》这首诗,读起来就很押韵,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容易记忆。其次,古诗词更具有深远的意境之美,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并沉浸其中。比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从诗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认知和欣赏美的能力,进而发掘诗词所传达的内涵和意境,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有:在熟练朗诵的基础上,体会诗词所传递的情感;教师要逐字进行解读,以便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对古诗词的自主解读,提高他们学习自主性;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和深度,便于学生品味诗词意境。具体内容如下:

1、在熟练朗诵的基础上,体会诗词所传递的情感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一首诗词的学习要以朗诵为基础,进而通过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展现其韵律、节奏等无法通过文字传递的内涵,令学生能够结合阅读对诗词产生立体化、全方位的感性认知,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并潜移默化的融入作者创作的感情基调中。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朗诵能为学生理解诗词内涵、领悟诗词意境及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诵技巧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

2、教师要逐字进行解读,以便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熟悉原文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古诗词中每个字、词进行深入的解释,以便于学生掌握其含义、用意,进而结合字义及诗词的含义进行诗词的背诵。理解性的记忆相比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会令学生感到更加轻松、顺畅、牢固,且在课堂默写中也不容易发生拼写错误,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学生的背诵,却没有让学生真正对诗歌的内涵加以理解,这样不利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无法对诗歌内涵领悟透彻,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古诗词的自主解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灵活多变是古诗词的一种特性,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心境或角度对同一诗词会产生不同见解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了诗词基本含义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解释和想象,鼓励学生对于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学习古诗词的主观能动性,并尊重理解和体会的差异,带动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要由教师进行最终的归纳和总结,并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4、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和深度,便于学生品味诗词意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中,只有让学生领悟诗词意境之美,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应把提高学生品味诗词意境的能力做为小学古诗词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这就需要教师整合诗词资源,根据诗词表达情感的相同或近似,整理统一主题的古诗词篇章,以凝聚主题进行对比教学。对比之下会令学生更容易领会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同时,教师应注意古诗词学习的延伸和扩展,很多诗人都不仅一首代表作,就像李白,他的有很多诗都家喻户晓,教师可以在讲到他的诗的时候,再把其他的著名作品展示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到《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时候,就可以把《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作为扩展学习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人的整体了解,为作文的写作积累了很好地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开展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模式,将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能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余惠玲.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2009,(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