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5:06:53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1

 

一、改革试点背景

1.2016年12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106号),要求根据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结合地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水平和创新驱动发展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的需求,选择若干个创新成果多、经济转型步伐快、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和推动供需结构升级成效显著的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

2.2017年5月2日,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支持长沙市和湘江新区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深入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发展。

3.2017年5月17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7〕22号),要求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市州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

二、前期主要工作

自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以来,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按照省、市知识产权局和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要求,主动工作,深入思考,认真研究推进新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工作。

1.深入学习考察。中心派员参与省知识产权局组织的赴上海、江苏两地调研考察,重点学习浦东新区和江苏省知识产权综改经验;派人参加了在武汉的知识产权短期培训学习。

2.积极主动对接。多次赴长沙市知识产权局和湖南省知识产权局对接改革试点工作,征求省、市局对新区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省知识产权局的领导和各处室领导对每项对接都是高度重视、悉心指导,为新区知识产权改革试点倾注了心血与汗水。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2

指标体系。

[关键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指标体系

随着国家间和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已成为国际竞争和国内竞争的制高点。当今由于世界范围活跃的技术转让和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努力等,使得全球的技术水平更加趋于一致,世界范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或着手制定以专利战略为主的知识产权战略,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其在国际经贸活动中的竞争力。在这种形势下,深入了解国外发达国家关于知识产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对我国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指标体系非常重要,更对迅速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和科技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分析评价的指标较多,不同的指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知识产权信息。许多国家和知识产权咨询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分析指标体系,本文主要介绍了在知识产权领域研究居于世界前列的日本和美国关于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以此作为借鉴,为我国的知识产权综合评价的深入研究服务。

一、日本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体系介绍

日本作为一个在知识产权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国家,以高度中央集权化的管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为特色。1998年12月,日本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制定委员会成立,其成员由企业界人士、人、学者、新闻界人士等各界人士组成,该委员会是日本的权威知识产权咨询机构。1999年3月底,日本特许厅公布了《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该指标是日本特许厅总务课根据“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制定委员会”的研讨结果制定的。制定该指标的目的在于统一评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标准,使各企业能更加客观地评价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应用状况,以提高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从而改善知识产权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日本特许厅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由战略性指标和定量性指标构成。

1.战略性指标分为以下五大战略

(1)经营战略:①经营者的知识产权意识;②知识产权业务的经济效率。

(2)技术战略:①推行独创性技术开发;②在研究开发中运用知识产权。

(3)知识产权信息战略:①健全知识产权信息管理体系;②利用知识产权信息开展研究开发活动,实施解决纠纷对策。

(4)国际战略:①在外国获得战略性专利权;②培养国际化知识产权工作人员。

(5)法务战略:①确保解决纠纷的人才;②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此外,知识产权评估指标共有100项具体核查事项。其中1~35项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容;36~56是企业技术战略的内容;57~71是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战略的内容;72~86是企业国际战略的内容;87~100是企业法务战略的内容。

2.定量性指标

(1)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数量;(2)专利收支额;(3)专利实施率;(4)侵权纠纷案的件数;(5)知识产权相关奖金的最高额。

从日本特许厅的《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可以看出,其指标贯彻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可以得到一点启示:我国构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贯彻知识产权工作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完善的评价知识产权的综合实力。

二、美国CHiResearch专利评价指标

美国是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最强而且也是最注重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国家。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给了美国科技创新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先进的科技也促进着美国的知识产权体系更加充实和完备。美国有许多知识产权咨询机构,比如美国摩根研究与分析协会(mogeeResearch&analysisassociation)、美国知识产权咨询公司CHi等。本文主要介绍CHi专利评价指标。

1.CHi专利评价指标介绍

早在1970年代早期,CHi便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一起研发出全球第一个科学成果指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编写出版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了采用CHi的专利指标体系。oeCD科技指标系列手册即弗拉斯卡蒂系列手册中的《专利手册》也介绍了CHi指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指出CHi的指标最初主要针对公司设计,但同样适用于国家、地区。

CHi专利评价指标包含以下7个:

(1)专利数量(numberofpatents):一家公司从1987年到当前年份所获得的专利数量,用来评估该公司所从事技术活动的程度。

(2)专利平均被引用数(Citesperpatent):平均每个专利在统计年份里被引用的次数,例如,2002年可以开始统计平均每个专利在2001年中被引用的次数。该指标用来评估一个公司的专利影响程度。

(3)当前影响指数(Currentimpactindex):指在技术领域里,一家公司前5年所获的专利在当前年份中平均被引用数,除以在该技术领域里美国所有的专利在当前年份中平均被引用数。用来反映专利质量和实际的技术影响力。如果两者相等,那么当前影响指数即为1;如果当前影响指数大于1,说明该公司的专利在技术上有较大影响;反之小于1,则说明影响较小。

(4)技术实力(technologyStrength):专利数量乘以当前影响指数。通过对专利数量规模进行质量加权来描述公司的专利组合力量。

(5)技术生命周期(technologycycletime,tCt):评估公司创新的速度或科技演化速度。如果一项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代表该公司是基于较新技术为基础进行技术创新。tCt具有产业依存性,即tCt会因技术领域不同而有所差距。相对热门的技术其tCt较短,如电子产业tCt约3至4年,而制药产业平均tCt约为8至9年,造船产业tCt可能长达15年。

(6)科学关联性(ScienceLinkage):一家公司所拥有专利的平均引用论文或研究报告的篇数。用来评估该公司的专利技术的科学前沿程度。该指标也具有产业依存性,会因产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机械领域的平均值可能为0,但是高科技生化产业可能高达15。

(7)科学强度(ScienceStrength):专利数目×科学关联性。评估一家公司使用基础科学建立该公司专利组合的程度和公司在科学上的活跃强度。

以上7个指标中,除了tCt之外都是正向指标,即计算出来的数值越大越正面,而tCt是一个负向指标,数值越大代表创新速度越慢,即越为负面。CHiResearch利用上述七个指标,来分析一家公司所拥有的专利组合质量,并且使用这7个指标作为基础,不仅可以评估公司无形资产的价值,而且更可以评估公司的技术实力以及公司的价值,更进一步的利用特殊公式来评估该公司的未来股价走向。

2.专利记分牌(patentScorecard)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企业技术评论》杂志,在CHi专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的技术实力(综合指标)、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科学关联性、技术生命周期5个指标组成《专利记分牌》。自2000年起,《企业技术评论》杂志根据CHi的数据库和研究成果,每年发表一次名为“专利记分牌”的统计结果。为在美国专利申请量最大的150家公司分为航空、自动化、生物技术制药、化学、计算机、电力、半导体和电信共8个高新技术领域按照技术实力(专利数量×当前影响指数)排定名次,把科学关联性和技术生命周期作为参考,以此清晰地分析世界各大公司在美国知识产权市场的竞争态势。

三、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力求为我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服务于构建一套成熟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钱孟姗:日本《知识产权管理评估指标》介绍.电子知识产权[J].1999,(8):28~30

[2]日本专利厅:知识产权战略指标方案[R].2000年

[3]arahiH.theFactsbehindJapan'stechnologyexplosion[J].managingintellectualproperty,2000,(may):19~21

[4]wRitchey.theipassetandoracle,managingintellectualproperty[J].2000,(June):45

[5]F.narin.patentsasindicatorsfortheevaluationofindustrialresearchoutput[J].Scientometrics,1995,(nov):489~496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3

基本理论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关系

在我国,知识产权战略是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并列的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自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得到大力推进和深入实施,然而,在实践中还存在将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相混淆、等同或分离的误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厘清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发挥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法制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法制强调对知识产权的确权保护,而知识产权战略强调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由确权保护到全面发展,彼此构成了平面与立体的互补关系。

知识产权战略强调知识产权的全面发展

知识产权战略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主体为充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获得增创竞争优势并扼制竞争对手,掌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综合手段,谋求实现最佳社会经济效益的具有深层次、全局性、竞争性、对抗性的方略和举措。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彻底改变了以往法制对知识产权单一保护的状况;知识产权战略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注重全面提升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知识产权战略针对所面临的形势及其竞争目标,引领创新主体以全面筹划和掌控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综合手段来参与竞争,从而赢得战略发展的主动权。相对于知识产权法制而言,知识产权战略实质上是对如何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法制的总体谋划,它突出了知识产权全面发展的战略运筹。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4

作者简介:闫瑾(1989-),女,汉族,陕西人,本科,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

在国际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知识产权也逐渐成为了国内外之间的竞争中心,对此,各企业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要想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开展就必须要给予足够重视,并针对当前管理现状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优化策略。

一、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作为企业一项系统、综合的管理工程,只是产权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竞争情报、商业机密,版权,以及知识产权贸易与诉讼等各个方面,并需要融合、协作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销售等多个管理层面。而从根本上讲,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属于企业经营管理范围,但相比于财务、人力资源和销售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来讲,起具有自身独特的别样的特点[1]。

二、优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策略

首先,建立专职管理机构。对于现代企业来讲,厂房和设备已经不是最主要其最主要的资产,而是科研、开发成果,以及知名商标与商誉等知识财产,其不仅是企业获得更大利润空间的重要源泉,也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这就需要企业应及时建立一个独立、完善的管理机构,不仅要科学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还要制定出相应策略,并对起制度的实施进行严格监督,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在设置相应管理机构时,应充分考虑到本企业的产业特点与国内公司发展规模与规划的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比如,大型企业可灵活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中型企业则可以科学实施网络式等管理模式[2]。

其次,要有效处理好自主创新以及合法仿制之间的关系,强化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利用长远眼光来看,为确保企业能够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赢得主动权,应不断提升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此,各企业可以通过适当加大资金、智力,以及先进设备的投入,来促进本企业研发强度的不断提升,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科学、新颖的激烈机制,在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其创造力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以此来在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创新,并生产出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另外,企业还要加强对自身知识产权的维护。人们常常会人为法律的实施是公检法的事情,其实不然,公民、知识产权获得和享有者都是法律实施的关键。而对于自身的的商业机密,企业也应该善于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严禁他人侵犯自身的机密[3]。

再者,积极引导职工参与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各企业应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宣传力度,积极鼓励企业相关管理、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的专题培训,促进其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当前经营发展状况,在公司内部开展知识产权,以及相关法律的课程讲解,组织员工定期参与相关培训活动,进而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达到对专利法、商标法等知识的熟练、准确掌握,形成正确的产权意识,并能够科学、灵活的利用知识产权制度来对企业的合法权益做出有效维护。

第四,优化整体协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不是仅由几个简单的因素构成的,其涉及到的因素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各因素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想对其各项管理工作进行不断优化,就必须要对各个因素的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给予综合考虑,以此来为各因素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这样,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也能够使各因素之间逐渐形成互相依赖、促进的效果,并在有效规范自身秩序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后,重视企业效益和效率的统筹发展。在企业知识产权的整个优化发展过程中,各项优化策略的实施应兼顾效益和效率两方面的协调提高,不仅要充分关注和积极实现其目标,还要对目标实现过程中需要投入的成本,以及需要耗费的资源给予综合考虑。企业对于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不断优化,主要目标是为企业赢得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前景,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从根本上拓展利润空间,而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就不能凭借单一的系统来完成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优化目的。必须要不但强化知识产权系统与本企业其他相关系统之间的融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 知识产权 管理体系

   2005年3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宣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而建设创新型大学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因此,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我国高校尚未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知识产权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高校知识产权侵权屡见不鲜。这大大阻碍了高校知识产权的发展和创新型大学的建立。所以,高度关注并完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概述

   (一)知识产权管理

   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不仅是一种经法律确认和保护的财产权利,更是一种能为人力所控制,并带来巨大财产性利益的经济资源。然而这种经济资源只有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一个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乃至国家对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过程。

   知识产权管理根据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专利权的管理、商标权的管理、著作权的管理、商业秘密的管理。根据管理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根据管理的工作阶段,可以分为知识产权的获取管理、知识产权的维护及应用管理、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产权获取,即知识产权的申请与获得。2.知识产权实施,即自有知识产权的商业性利用,以发放许可证、签署有关合同的形式授权他人使用自有知识产权。3.市场监控,即通过对相关市场的分析,确认存在知识产权侵权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市场上是否存在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侵犯;本单位即将或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是否失去获得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已完成的有关项目是否存在侵权因素等。4.合同管理。这里的合同主要包括两类:职务发明的发明人和其所在单位的合同,权利人与使用人、受让人之间的合同。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的签署与合同的保管、技术资料的检索等。5.有关法律事务与纠纷处理,即对涉及以上三方面的法律问题的处置与解决。

   (二)高校知识产权管理

   根据国家教育部1999年4月8日实施的《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第三条规定,高校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著作权及其邻接权;高等学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或者依法由合同约定由高等学校享有或持有的其它知识产权。

   高等学校作为一个自由的科学园地,以其为主体的知识产权管理不同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有其独有的特点。

   1复杂性。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知识产权对象的复杂性和权利主体的复杂性。高校专业学科门类齐全、结构层次丰富,各学科之间相互交流与渗透,产生新的学术思想和科学成果。这些成果以各种形式体现出来,包括:学术论文与著作、计算机软件、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等著作成果,也有以新产品、新材料、新生产工艺、流程、技术等形式的专利技术与技术秘密。这些智力成果的诞生,除了依赖于发明人的智力劳动外,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设备的投人。而一项成果的产出,往往参与人众多,资金、设备的来源也多重,发明人之间、发明人与所在单位之间、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复杂难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

   2.综合性。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涉及面广,涉及各种不同学科及其相互组合,这就决定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必然带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具备多种学科的知识背景,除了掌握法学基础知识外还应当能够理解文、理、工、医、经、管等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前沿、动态,是多学科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综合性的一方面表现。

   3.非营利性。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最大利益,是以营利为根本目标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则不同,其目标在于建立起与知识产权制度相适应的,适合高校特点的管理体系,通过规划指导、组织落实和管理模式达到防止知识产权流失,避免知识产权纠纷,提高科研起点,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和知识利用,促进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不具有营利性质的。

   二、中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与不足

   调查已发生的高校知识产权纠纷可知,专利权和高校的校标和各种服务标记(以下简称为“高校标记,’)最易引发各种争议和冲突。因此,对这两部分的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下文也主要针对这两部分展开论述。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6

一、知识产权是经济时代下的企业发展核心要素

通常情况下,可将企业知识产权分为著作版权和工业产权两种类型,其中工业产权又包含专利权和商业秘密,企业可借助专利申请来保护自身科技成果不受任何影响侵犯,甚至还能通过专利许可来适当拓展企业财政收入来源,那么知识产权究竟与企业竞争有什么关系呢?大多数企业认为知识产权对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一定保护作用,综合竞争力不单单包括内部员工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还涵盖着企业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商业秘密及文化价值观等,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环境下,企业综合竞争力始终是围绕着消费群体实际需求情况而产生的,其中消费者最为关注的便是产品品牌和技术含量,不管企业文化多好,如果技术水平较落后依然无法得到消费者认可,所以这就需要企业能将核心竞争力放在技术创新等方面上[1]。

(一)专利资产的合理利用是提高竞争水平的基础途径

在我国社会正式进入到知识经济型状态后,知识产权尤其是其中包含的专利资产在企业资产价值中占据比例可以说是越来越大。据调查了解到,知识产权成果主要是由其自身创新性产生,其中可能涉及到经济、法律及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如果不能明确知识产权的具体价值那么就不能让知识产权双方顺利交易,相应的知识产权成果也就无法实现专业化目标。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就需企业能够利用自身专利技术资产进行增资注册,借助抵押贷款形式明确专利资产实际价值,从而达到中外企业合资合作目的,促使企业资本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二)商业秘密明确有利于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企业品牌主要是通过产品商标表现出来的,商标可以说是消费群体和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主要桥梁,消费者主要是借助商标才会对企业开始认识了解,所以商标对消费者产生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其对企业整体看法,对企业形象树立有着较大影响。因此为避免自身产品商标与其他企业商标混淆,加深消费者对其深刻印象,企业需始终保持自身品牌的独特性优势,在此基础上展开产品研发、生产及宣传推广等一系列工作,尽可能加大客户忠诚度,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总体来说,知识产权中的商业秘密就是企业竞争中的核心所在,而商标则是企业正式登上国际舞台的一张名片,只有确保各环节都能达到最佳状态才能发挥出知识产权最大价值,大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2]。

二、如何将知识产权转变成企业竞争优势

(一)提高企业专利技术市场地位

具体可就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展开详细阐述:第一,提高专利质量。当前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知识产权意识还是保护水平上均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在此情况下企业专利质量的有效提升就势在必行。需企业始终能将创新看作是首要前提,培养内部人员树立良好专利申请和保护意识,借助品牌扩张来带动无形资产的增值,积极构建相对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第二,培养企业形成知识产权申报意识。基于现有的知识产权认证流程来看大多都是以注册为主,所以我国企业在具备一项独特创新商业秘密时,首先就应关注注册认证问题,并且进入到他国市场前认真仔细了解该国家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进一步明确知识产权申请流程及注意事项,应始终将重点放在专利权、商业秘密及关系到竞争力提高内容,做好相应技术保密工作,避免出现企业专利技术流失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巨大损失[3]。第三,有效延长产品技术生命周期。所谓产品技术生命周期主要就是指产品从最初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最后投入使用的全过程,并不是指产品的使用周期而是产品的社会经济周期,一旦产品技术生命周期得到延长,相应的知识产权成果也会得到大幅度增强,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帮助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力度

通常在企业发展到一定地步时,掌握了充足知识产权就应立即制定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战略,确保知识产权经营管理能够完全贯彻落实到企业生产、研发及使用等各个方面,从而帮助企业做出科学正确经营决策,树立良好企业发展形象,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同时与一般产权不同的是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范畴,一旦出现侵权或是违法等现象,便可立即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对竞争水平的提高有着良好积极意义。除此之外,企业还要不断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无论是技术研发创新还是品牌创造使用往往都离不开人,所以企业需积极构建一支专业化人才团队,将当前实际情况与未来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凸显核心人才存在作用,借此大大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4]。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7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对策

一、简述高校的无形资产

高等院校具备优质的人才资源和密集的知识储备,因此,高等院校更加有优势去创造以及拥有高质量的无形资产。不仅如此,高校的无形资产不仅反映了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还反映了高校的综合办学实力。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校的无形资产呢,笔者认为,没有真实的物质实体的、既可以用于增值和投资、又具有可辨认性的、并且可以在未来帮助高校创造收益的非货币资产就是高校的无形资产。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非实体性、时间效率性等特点,因此,高校的无形资产大致可以分为不可确认的无形资产和可以确认的无形资产。具体的来讲,高校的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都可以算作高校的无形资产。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归属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更加注重去使用、管理、核算高校的有形资产,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却显得不是很重视。在大部分的高校中都体现了这样的情况,就是更加重视实物形态资产、有形资产的管理,轻视非实物形态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根据国家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其中只是规定了鼓励高校创造使用无形资产,目前国家并没有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办法,因此,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出现比较淡薄的情况。除此之外,我国的很多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过于功利化,仅仅注重成果的数量,轻视成果的质量。在一些高校的官网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学校发表的论文数量、科研成果的数量、专利的数量等等。高校研究一项科研成果,仅仅是在项目申报、验收通过之后就不再重视,疏于对科研成果的管理,缺乏无形资产所有权的重视。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

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过于淡薄,高校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也出现了能力不足的问题。在高等院校中,科研人员如果想要审批通过一项科研成果比较困难,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精力;因此,一些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很可能会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卖给其他人,以此来换取报酬,这样的情况就导致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外流,无形资产流失。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我们了解到,高等院校不能够自行处置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在将科研成果转让为收入之后,科研人员只会获得一小部分奖金,扣除自己所得的奖金之后,还需要将剩余的部分上交,这样一来,很多的高校科研人员并不愿意为自己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反而更愿意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转卖。

(三)高等院校的人才流动导致无形资产流失

在高等院校中,人才的流动是相对来讲比较频繁的,这是因为一些人才可能面临着升学、出国等情况,这就导致了高校人才的流动。除此之外,一些综合实力更高的院校为了让自身得到更好地发展,于是便会提供很多优越的条件,以此来达到吸收招纳人才的目的。在高等院校中,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做一些科研,而这些教职工进行科研的资金、人力支持都是来源于所在的高等院校,如果教职工出现离职的情况,那么高等院校不仅会损失资金、人才,还会使无形资产流失。

三、怎样做才能加强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

(一)强化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

如果高等院校想要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生存下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无形资产是高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因此,管理好高校的无形资产,强化对高校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高等院校中,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对知识产权只有肤浅的认识,并不能深刻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因此,高校可以开展一些座谈会、演讲等形式的活动,让高校的教职工可以对高校的无形资产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高等院校中,领导首先要认识到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的重视,才能有效的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管理。除此之外,高校不仅要帮助科研人员全面的认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还要将其普及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报纸、校园广播站、校园知识问答等方式,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加强对科研人员的鼓励,将无形资产与教职工自身的利益挂钩,激发教职工创造维护自身拥有无形资产的意识。

(二)完善相关的规定制度,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

在提起对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视之后,就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高校的领导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该部门专门负责管理本高校的商标权、土地使用权、著作权、专利权、以及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并且要严格的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账务处理。在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之后,还要完善无形资产管理的体制,比如:科研成果转化的奖励、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进行公开、无形资产的内容评估、无形资产的监督管理等等。

(三)增强无形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和专业素质

由于高校的无形资产没有真实的物质形态,具有专业性和容易流失的特点,所以,在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可以全面掌握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专业管理人才对高校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由于在计量无形资产时,还需要将其计入到帐目之中,因此要求无形资产的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会计专业素养。除了要求无形资产的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学校的其它部门也要全力的配合,从而对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给予支持。比如,高校要组织创建一直学习型的管理团队、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管理培训、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知识考核、建立相关的激励体制等。

参考文献:

[1]于玉林.宏观视角下无形资产的创新与发展研究.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

[2]马鹏峰.试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5,(11).

[3]王丽萍.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管理方略[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9).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8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实效性;“权利诱惑”;创新思维修炼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2-0221-03

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理论界又迎来了知识产权教育研究大讨论新一轮的热潮。作为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实现的推动力量,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意义已取得了广泛认同,但如何开展以发挥它的实效性仍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难题。知识产权教育应是全民的基本义务,它的具体实施应当具有层次性。面对不同的群体,知识产权教育的定位与要求应有所不同。理工科院校是知识和技术资源高度集中的场所,应当成为开展知识产权教育的重点和突破点。通过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中凝练知识产权教育思路,以探索培养今天的在校大学生――未来知识财产的主要生产者和使用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新模式。

一、“权利诱惑”与创新思维修炼――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的支点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教育从起步至今已有20多年的时间,其间虽经历过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但近些年来出现了缓慢前行的局面,尤其是非法学专业。尽管国家发文②以示推动知识产权教育的决心,而知识产权教育总体效果仍不够理想。有调查表明,目前理工科大部分学生走出校园时并不具备相应的知识产权意识,甚至对知识产权一无所知。这其中虽有学校整体重视不够的责任,更有学生自身忽视和贬损的影响。

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虽已进行多年,但学生的头脑中仍心照不宣地形成了一种观念,即专业课以外的素质课,除外语和政治外都不是课的论调。他们只是把众多的素质课当作了赚取学分的工具,并未关注课程的实质,知识产权教育课程也受到了此遇。纵观学生的心态,只缘于功利主义作祟――关注现实利益,不考虑未来可得利益,而知识产权教育的收益恰恰并不显现因而受到了冷遇。然而,在学生看似合理的既定思维中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现实利益是实现了的未来可得利益,其需要维护,而维护的度又是有边界的,即权利的限度,否则,侵权或被侵权便会发生。所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还必须开展甚至要强化,但要取得实效,并不宜直接宣扬其高目标的定位。③教育的期待应当有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在目标设定时也应考虑渐进性。针对学生的功利意识,理工科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应首先锁定在“善待权利”上,而后再通过间接目标①的养成与践行转至实现高目标的要求。

其实,“权利诱惑”与创新思维修炼的提出并不悖常理,更非狭隘之举,它与人的一般思维过程相一致,符合权利指引――选择行为――实现权利――再行为……的思维模式,它的表现样态是知识产权指引――创新思维修炼――创新行为――获取知识产权――再创新思维――再创新行为………从表象上看,思维的受益者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命题的成立,在为创造者确立名正言顺的社会地位的同时也说明:创造是人类产生、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激发创造力和促进社会进步是知识产权教育可以同时实现的社会功能。由于创造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给天才的创造力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就应当成为焕发人们创造热情的加速器。而“利益之油”即是从法律上确立人们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利益是一项财产,创造人是这项财产的所有权人。

可能有人会为此质疑,认为人类的创新源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并非为了利益的驱动,即使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人类也不会停止创新。的确,创造需要好奇心,但还需要资本的投入,尤其是近代以来随着创新活动的日益复杂和规模化,对资本的需求也越来越巨大,如果没有知识产权制度提供的排他性权利,投资者无法预期投资回报,也就不会投资于创新活动[1]。所以,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应当扫除知识分子内心的畏惧与疑虑,把创造收益财产性能的“诱惑性”淋漓尽致地呈现,以使理工科的学子弃旧图新的进取精神也达到痴迷的地步,正如美国人那样,“在这儿,一切新事物很快被引进,对旧方式无所留恋;美国人一听到发明这个词儿,马上就竖起他的耳朵。”[2]那么,“技术发明与进步=成功与财富”的命题也就会为人们所广泛接受,并激发其用正当手段追逐名利的热情。所以,教育的结果在于知识产权内化成了理工科学生自觉的权利意识组成部分,创新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创新活动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将越发地显现。

二、权利教化与修炼技艺――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的科学内容

这是教育目标确定后应具体谋划的问题。由于我们论证的是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实效性,所以,教育内容的科学化设计与开展就成了知识产权教育实施的主导因素。

从目前国内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来看,多为重实务技能训练的实用型人才,即知识产权通才,要求融科学技术、管理、法学于一身,那么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即应体现实务技能的训练。由于受教育的对象即是理工科学生,对理工知识、科技知识的猎取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所以,其对知识产权教育的需求应特别限定在“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与权利的认知”及“创新思维修炼的技艺”上。

(一)权利教化

正如前文所言,创新固然需要好奇心,但没有“权利诱惑”,人类的创造也很难走的很远。因而,从思维的过程性看,对学生进行“知识产权指引”是把人类的创造活动推向纵深的第一步。

“知识产权指引”是通过具体的知识产权内容传授实现的。但是国内外的差异很大,特别是与知识产权大国――美国相比,在权利指引方面需要借鉴的方面很多。美国大学接受知识产权教育的学生普遍都已经修读获得了其它学科(包括理工科)的本科学位,由于很多已经具备理工知识基础,有些还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学习知识产权课程时,理解力、判断力更强。我国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对象与美国大学相比虽有层次的差异,但基础基本相当,所以,可以学习美国大学那样,根据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及基于研究项目的推动决定应当传授的知识产权内容[3],具体为:

1.知识产权基础知识

即传统的知识产权教育。这是国内外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内容安排上的共识。通过实证,感性地传导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以及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有关权利、义务及其履行规则。

2.知识产权与新科技、新产业关联的内容

这是美国大学教授的内容,在中国大学中基本没有开设[3]。但该内容的讲解可以体现知识产权教育的与时俱进性,反映了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对法律的影响。所以,该部分内容不特定,可以基于现实需要灵活安排。从目前来看,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知识产权战略;生物工程与化学专利法;基因研究:理解初现的法律与科学的交叉;软件法律和交易;全球化和知识规则:从知识产权到a2K;娱乐业知识产权;娱乐法等内容。

3.与雇员相关的内容

即商业秘密、职务发明、竞业禁止等。该内容在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中已经涵摄,此处提及意在强调雇员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特定权利与义务,以强化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全面养成。

4.知识产权操作实务

包括知识产权写作、专利申请、商标申请、专利诉讼等内容。即通过实务操作从感性上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产生及保护程序的认知,否则,即使产生创新成果,由于未按照法定程序的要求申请权利,创新者也不可能成为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人。

(二)修炼技艺――综合专利法与专利文献检索

受权利的“诱惑”,人类创造的热情被毫无保留地调动起来。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非只有热情即可。创造需要创造思维的指引,而创造思维又是可以通过技艺修炼的。掌握技艺,笨鸟可以先飞;徒有“驼鸟思维”,即使智者,一旦进入思维的怪圈,也难收获创新成果。因而,从思维的价值性看,学生掌握“创新思维修炼技艺”可以实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新思维的形成。

创新活动的开展的确需要凭着自己的想象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试验研究,但为了缩短实验研究的周期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必须的,尤其要遍查前人或他人在这个问题上有无进展和是否获得过专利。否则,盲目地关起门来研究,很容易步入失败的后尘。

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即为综合专利法。综合专利法是指利用专利信息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技法。运用这种技法的要点是熟悉专利文献和善于进行综合。

专利文献是进行创新研究必须查看的一项文件,是最有代表性、数量最大的科技信息库。由于专利技术是一种公开技术,它的说明书和附图,对发明创造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只要学习过专利文献检索基本知识的人,都可以从专利文献宝库中获得珍贵资料。

如何综合专利信息进行再创造?从已有的案例可以归纳两条基本途径:一是设计思路综合,二是技术综合。前者主要是指在查阅专利文献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某种设计思想。例如,我们发现专利文献中不断出现各种微缩型新产品技术方案,头脑中便会形成一种“微缩化设计”的新思维,在这种思维的促使下,有利于新的微缩创意的形成。后者主要针对你所想要解决的问题,思考能否将他人的技术方案进行切割组合,或避开他人惯用的技术方案而另辟蹊径。

因此,运用综合专利法,既可以帮助创新者发现新的设计思路,又可促进创新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窥探新的目标或问题求解方案。

三、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开展

在支点和内容确定以后,知识产权教育的实效性能否达成还有关键的一环,即教学。正如前文所述那样,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领域涉及面更广(如专利、商标、工业设计、著作权等),涵盖面也更宽(如经济、科技、法律、管理、文学艺术、伦理等),表现出了知识产权学科的综合性特点。而知识产权综合性的学科性质,也决定了知识产权人才应当具有多门学科知识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即文理交叉、科技与法律并举,具有国际贸易、情报、外语等方面的知识,还应具备必要的写作知识、经济知识、管理知识等。因此,对理工科院校的知识产权教育,不能期望单学科的教学师资在一时实现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所有要求,而应在教学计划的安排、课程结构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也即高校在专业教学中必须进行有关学科、有关部门及校外教育资源[3]的整合和利用,用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来保证教育效果;坚持知识产权教育与教学对象所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相协调的原则。

所以,理工科院校知识产权教育的开展应做统筹安排,不能因为教学对象缺少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就把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任务落实到法学师资头上。从教学的实际需要看,知识产权教师既要精通法理,也要具备实践经验,客观上决定了有些内容法学师资无法教授,但又是必须开展的。这就需要打破院系的界限,科学地理顺在知识产权教育上各方的义务,以便知识产权意识的养成贯穿于理工科院校的整个教学计划中。至于教学计划如何安排,课程结构如何设置,教学方法如何运用等一些微观细节还需要进一步规划。而此处的宗旨只是强调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是理工科院校乃至各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开展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宋红松.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9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现代企业知识产权管理

一、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产权成为现代社会财富的主要体现,企业竞争力的体现也日益表现为企业之间科技实力的较量,企业所自主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会影响到企业的参与权、话语权及竞争优势。我国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经营和管理。这一点从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数量的增长可以得到证实。我国国内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从2010年的692750件,增加至2011年9月的994964件;专利授权数量则从2010年的539223件,提升到了2011年的646937件。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的显著增加,表明我国企业开始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和利用逐步重视起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从企业自身来说,我国企业在如何构建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尽管有一些创新型企业将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但现实中大部分的企业对知识产权的管理还仅仅局限于项目开发管理、申请项目管理等方面,缺乏整体发展规划,尚未将知识产权战略与企业的整体战略有机结合,尚缺乏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建立综合性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意识,使得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仍处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态,在整体上未能未形成综合性和规范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第二,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通常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很少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和人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取了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但是往往没有专门针对知识产权的独立制度设置和规章制度,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事项基本上都是由技术部、法务部等部门临时,很少有企业设置相应的专职人员来负责知识产权事务,更没有针对知识产权的编制和预算。这使得企业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对知识产权进行专业的和体系化管理。

第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知识产权的量和质都有待提升。我国企业历来缺乏创新意识,整体而言,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非常淡薄,许多企业宁愿花巨额投资与广告宣传上,也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和技术开发中,据统计,2008年,在431家填报研发数据的全国500强企业中,各企业平均研发费用为5.68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32%。豎即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也普遍存在企业知识产权实施力度不足的问题,这严重的阻碍了知识和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和竞争优势。

(二)从企业的外部来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亟待完善。尽管近年来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专利法和商标法等已经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但诸如一些企业急需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商业秘密法》至今尚未出台。

2.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知识成果的管理体制僵化,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制尚不熟悉,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也缺乏了解和认识,大多数人对取得的科研和创新成果往往忽略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由于对知识产权认知的匮乏,人们不仅不重视知识产权,而且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这使得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

3.政府相关知识产权部门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尚不完善。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还需要有力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还是分头管理的状态,专利相关事项在我国目前的管理体系下是归知识产权管理局负责的,而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则是由其他部门管理的,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相互协调。另外,我国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体系和知识产权交易体系也不完善,上述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使用和流动中的障碍。

4.整个社会缺乏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专门机构和相关人才。目前,社会上广泛存在的涉及知识产权的机构主要是营利性的中介结构,如专利和商标申请的机构等,但缺乏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机构、专业的知识产权查询和咨询机构。整个社会中具有知识产权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较少,不能为广大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加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研究

现代社会,自主创新能力是判断一国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增强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上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问题,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进行努力,需要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升。

(一)政府应当从立法、执法等各个环节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创造必要的法制环境

1.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立法。首先,国家立法应当为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为了适应本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需要,不仅修改国内传统的知识产权法律如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而且不断地将一些新兴的技术形式纳入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范畴,不断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美国政府为了限制本国的一些关键技术流入国外,以维护技术垄断地位,还利用出口管制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对自身的关键技术、尖端技术灯实施严格的保密措施,我国也应根据我国实际,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和调整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如加快《商业秘密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程序,将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化等等。

2.从司法、执法各环节对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服务。从司法实践来看,我国目前中涉及知识产权的诉讼日渐益增多,这就客观上要求我国的知识产权司法制度要以高效性作为其目标,努力谋求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效化和便捷化。从知识产权执法环节来看,为了达到高效的要求,政府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知识产权查询、评估、交易等提供快捷服务,并使得企业知识产权能够更快地获得授权和保护。政府要注重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提供人才保证。

(二)应当努力培养和提高整个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

只有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形成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重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才能推动整个社会和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

(三)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知识产权是企业不断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武器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必须构建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切实提高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全面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工作。具体来说,我国在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企业应当把知识产权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是指企业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对有关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实施和管理等所做的总体安排和统一谋划。豐知识产权对现代企业极其重要,它是企业充分维护自身益,并保持自己的优势的必要手段,也是关系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不是单一的目标,而是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与企业的其他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要形成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所有知识和创新成果的综合性目标体系。

2.强化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建设。只有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才能使得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之路。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企业,在其知识产权管理中就非常注重制度建设。通常认为,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完整的各类知识产权项目如专利、著作权、商标权的管理制度等;第二,适当的知识产权激励制度。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入股、员工持股等多种分配、奖励形式,针对员工的知识产权创造,建立合理的激励创新和的分配制,鼓励创新。第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合同管理制度,如技术保密合同等。完善的制度才能为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实践提供全面的规范性的指导。

3.建立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很许多企业都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建设。以日的日立公司为例,日立公司早在创立的第二年就设有专利室,之后又建立了知识产权本部。知识产权本部直接隶属于社长之下,是社长的幕僚单位。豑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当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之一,要根据企业性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等,设置适合符合企业特点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建立高素质的专业管理团队。此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还应当注重与企业其他部门协调运作,例如与法务部、财务部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互通也非常重要。

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评估;完善对策

一、引言

近些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的增长,特别是知识产权资产更是成了很多上市公司的重要构成,近些年主动披绿知识产品资产的上市企业开始增多,另外知识产权资产规模也在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截止到2013年,已经叨叨了1510529万元,是1999年的12倍。另外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也开始逐步确立,这对于科学评估知识产权规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标准。然而由于知识产权资产属于公司资产中的虚拟财产模块,因此在评估方面和规则方面如果存在少许的变化,就会严重影响其结果,而且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刚刚处于发展时期,还有很多不够规范的地方,这些都造成了我国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研究这些困难并提出一定的完善建议就显得极为这样,而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所在。

二、当前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知识产权评估所面临的问题

上市企业对知识产权评估存在着下面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对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存在漏评现象,因为我国很多上市企业在开始上市之前,往往急需要融资,此时没有很多精力针对企业的专利技术和著作等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另外我国资本市场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有些企业存在故意漏评问题,比如在大小非解禁期间通过增大知识产权资产来拉动股价的目的。第二,部分上市企业对知识产权评估披露不够规范。上市企业需要依据会计准则对自身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通过专业证券信息披露平台进行铺路,但是现在不少企业一方面没有按照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知识产权评估,另一方面披露不及时甚至隐瞒。第三,将知识产权评估价格当成了交易价格。知识产权评估是通过专业人员给予相关标准为企业提供相对科学的评估服务,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其知识产权的评估价格和交易价格是两个不同的评估体系,因此简单的对等显然不利于提升知识产权评估的科学性。

2.评估规则及方法还有所欠缺

由于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在评估规则和方法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知识产权评估规则不够完善。虽然《资产评估规则――无形资产》和《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则性文件出台之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知识产权评估随意性的问题。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涵盖面相对丰富,这两个规则还没有进行很好的涵盖,因此这些规定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另外我国对知识产权评估的执业准则的制定也明显落后,从目前来看还是不能够满足当前日益增长的知识产权评估需求。第二,评估方法不够科学。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虚拟的无形资产,其价值计量本身就非常复杂,资产评估师需要结合自身的经验,再结合具体的知识产权特点,在评估的过程中参考当前的市场条件,然后选择科学的方法才能够得出相对客观科学的评估结果。但是部分评估师在评估过程中对于方法的选择往往不能够契合知识产权特点,导致评估结果相差较大。比如在专利资产评估方面,如果还没有通过这个专利技术研发产品,那么就很难通过市场表现来进行专利技术资产价值的评估。

3.知识产权评估管理不够完善

知识产权评估管理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下面两个方面:第一,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或者具有部门垄断的现象。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方面主要还是有行政管理等多个部门通过管理,这自然和我国当前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可是这种多头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化深度改革的需求。这种多头管理容易造成不同主管部门构建自己相对独立的评估体系和执业准则,甚至为此形成管理垄断。另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的参与也造成了资产评估协会独立性下降,创新动力也会因此下降,从而造成行业自律的缺失。

第二,在行业管理层面,目前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师的个人素质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其知识结构相对简单,另外当前的知识产权评估协会自身的管理功能不足,地位相对边缘化,从而导致管理能力的下降。在评估师的培养上,虽然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教育资源,但是不少资产评估机构中的评估师知识结构还是不够多元化,而知识产权评估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如果相对单一的知识结构就很难综合分析出知识产权的真正价值,从而不利于提升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水平。

三、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的几点建议

1.明确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上市企业在知识产权评估结果的披露方面更多是通过临时公告的方式来呈现,这样就让上市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更多的灵活性,而这一点则有违上市企业信息披露透明化和及时化原则。特别是当上市企业知识产权构成占比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信息披露不及时,往往会对股价构成极大的影响,所以为了规避上市企业操控股价的可能性,就需要对知识产权评估信息披露制度要进行明确,要将披露的规则具体到公告时间和知识产权明细、产权获得方式以及获得时间,到期时间以及评估方法、依据和账面价值,以及调整过后的账面价值以及评估价值,评估机构名称以及知识产权的评估目的等详细内容。

2.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要针对知识产权制定相应的评估规范。虽然现在有无形资产评估的规范以及专利资产的评估规范,但是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以及专利资产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而且随着我国开始向知识经济转型发展,在这个背景下,知识产权在上市企业资产构成中所占比例将会越来越高,所以针对知识产品这个重要的产权制定专门的评估法律十分必要,对此首先就要出台《资产评估法》,在这部法律中将资产评估的相关细节进行明确,然后再通过财政部以及知识产权管理局等部门结合知识产权的特点制定一部《知识产权评估规范》,然后再由资产评估协会提供相应的指导意见,甚至为了进一步细化知识产品评估,可以指定涉及到专利、商标、版权等资产的评估规范。

第二,要优化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方法。目前我国针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相对单一,基本上是统一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来执行。因此我国在知识产权的评估方法要加大理论研究,从而完善我国针对不同知识产权类型提供相应的评估方法。比如专利池和单个专利权这两个评估对象,都具有市场价值和价值以及价格之别,而且影响这两个被评对象的因素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此就需要在探究这些不同因素的背景下选择相对合适的评估方法,才能够有效提升评估的准确性。

3.完善行政管理部门对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监督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到知识产权评估的管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发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尤为必要。但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在于管理的深度和监督的方式上。当前我国行政部门开始从之前的全能型政府逐渐向服务性政府方向改革,政府行政管理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清。不过我国上市企业资产评估管理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行政多头管理现象。而这一点无疑对我国知识产权的评估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制约。但是如果要彻底将行政主管部门放开,完全的市场化,那同样也会造成监管缺失的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促进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将过去的管理和主导转变成监督,加强市场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而不是一种微观管理。当然这种改革还需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水平。

4.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行业能力

要想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水平,关键还是在于提升整个行业的评估能力。对此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促进提升:第一,提升我国资产评估协会的独立性。虽然知识产权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将会占据上市企业重要的资产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单独成立一个知识产权评估协会,这无疑会造成大量的管理成本的浪费,事实上我国资产评估协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那么可以基于资产评估协会的基础上,建立辖下的一个知识产权评估委员会,从而发挥知识产权评估规则制定和方法创新的功能。但是要实现这一点还需要减少行政主管部门要降低对产品评估工作的干预,另一方面评估行业协会自身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提升行业协会自身的管理水平。

第二,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管理监督。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评估主要采用的独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的模式,主要采用归属于某家资产评估事务所,想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水平,关键还是要提升我国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自身的能力。当前我国涉及到资产评估专业机构数量众多,但是很多规模都相对较小,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做大做强,这样也就很难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整体水平。对此需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提升我国资产评估机构的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自身的内部建设管理,比如建立良好的事务所文化,倡导同样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行业的全局观念,加强评估行业的责任意识以及平等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还需要在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内部构件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以及风险控制体系和收益分配制度,通过制度的优化来促进评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就需要构建良好的公平竞争机制,鼓励同行之间的兼并和联合以及整合,促进行业评估机构的做大做强。

第三,要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队伍的建设。因为评估师的综合素质的高低,能够对最终的评估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评估师的综合素质就需要从下面两点着手:其一,促进评估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因为知识产权评估会涉及到多种学科知识,比如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技术以及法律和各种行业的专业技术等,如果评估师的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那就很难提升评估结构的准确性。所以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关的资质考试制度,不同水平的评估师其福利待遇将会呈现明显变化,这样就能够鼓励评估师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社会培训机构的建设和交流平台的建设,让评估师能够据此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二,要加强评估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因为知识产权评估主要是通过评估师完成,如果评估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较高水平的道德,那么在评估结果上就可能出现明显的问题,所以加强道德宣传建设同样非常关键,并要制定严格的有违道德的惩处制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评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了有效提升我国上市企业知识产权的评估水平,就需要加大改革深度,创新管理,激活行业协会的创新活动,从而实现评估方法的先进性和评估规则的合理性,进而提升知识产权评估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知识产权评估的支撑与研发[J].中国资产评估,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