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十篇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十篇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4:17:51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案例;教后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9-063-1

一、案例背景

我校教学构建了“目标导学――自主研学――合作解惑――反馈提升”四个主要环节的教学基本模型。“目标导学”指学生明确一节课所要达成的三维目标,学习目标可以通过导学稿等方式来呈现,教师在目标的指引下有需可学地开展教学活动;“自主研学”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自主学习;“合作解惑”主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研讨,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解决疑难问题;“反馈提升”是为了检测学习的目标达成度,通过当堂练习查找缺漏,课后进行修补。

二、案例描述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七单元Reading的一首诗,诗名SeasonsoftheYear.下面是笔者执教这一课时的过程简述。

课前准备,我告知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应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并请学生在黑板上抄了一首学生很熟悉的《静夜思》,而且用红笔标出“光,霜,乡”为,后面的“rhyme”做了铺垫。一上课就通过这首古诗介绍今天学的文章体裁为诗歌。

情境导学:上课时,首先请学生看一小段视频,回答一个问题Howmanyseasonsarementioned(提到)inthevideo?引出本节课话题Seasons.然后,呈现图片,创设情境,教新单词,让学生了解四个季节的特征,初步体验四季的自然美。

自主研学:(任务一)学生借助黑板上《静夜思》的韵脚“光,霜,乡”了解rhyme,浏览全文,尝试完成句子rhymeswith,找出韵脚。练习[][ei][ai][a][][u][][i]发音,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任务二)学生赏析“lazyafternoonsbyapool”,说出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在诗歌中找出类似的句子“treesandflowersforgettogrow”“beesandbutterfliesplayamongflowers”“hidefromtheaprilshowers”,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合作解惑:(任务一)学生欣赏教学光盘的课文视频,思考如何朗诵这首诗歌,小组讨论总结出朗诵要求有:正确、清晰、大声、有感情等。先个人练读,有读不准的词向组内成员请教,力求正确、清晰、大声朗读;之后小组分段有感情地赛读;最后全班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任务二)教师根据最喜欢的季节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请他们把自己喜欢的季节画成一幅画,然后看着图画用英语流利地说出一段话,要求能表达清楚季节特征及该季节里可以做的事,体现出该季节的美。

反馈提升:(任务一)学生完成自编检测练习【夯实基础】【走近中考】部分,以巩固本课时知识点。(任务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出的首字母填空,合作完成一首新诗。

三、教后反思

1.反复朗读韵脚,练习发音,体会诗歌的音律之美。朗读可以让学生注意词句的准确度,把握内在节奏及诗作作者渗透情感的各个角度。对于节奏感较强的诗歌,可以在朗读中伴以动作、节拍;对于写景的我们可以配放背景音乐,如本课时写季节的诗歌配以《秋天的童话》朗诵。老师要善于营造气氛,充分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仔细赏析语言,丰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著名美学专家朱光潜说:“诗比别类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可以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髓所在,英语诗歌也是如此。如本课时的诗歌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如“Beesandbutterfliesplayamongflowers,thenhidefromtheaprilshower”,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生动的图画。画里,蜜蜂和蝴蝶像顽皮的孩童在芬芳的花丛中快乐地玩耍,又机灵地躲避了春天的阵雨,拟人手法赋予它们人类的灵性,语言精简优美。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2

根据这四点基本要求,我们更深一层地对这些交际的基本条件和交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究这类教材的教学目的。我们认为:“交际”的本意,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而“口语交际”指的是人们用口头语言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这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而人们在面对面的交际过程,需要察言观色,快捷地判断对方谈话的内容的正误、优差,迅速地作反应,灵敏地想出对答的语言来表达情意。通过这些口语交际的具体现象的描述、分析,我们觉得:“口语交际”应培养的是观察力、判断力和表达力,从而使学生具有口才(口头表达力)、内才(扎实的观察力和基本功)和捷才(才思敏捷的应变能力)。概括地说,是要培养“三力”,发展“三才”。这是培育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门径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研究,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的具体目标。在教学中,我们从这些目标出发,坚持大纲“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根据教材有图无文(只有图象和简单要求)的特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刚学字词,语言较贫乏的实际,抓住人们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设计教学。在教学中,切实地解决好“口语交际”的内容、语言和方法三个问题。下面以《错在哪里》一课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引导有序观察图景──学好交际的内容

学习“口语交际”,首先必须理解交际的内容。而教材交际的内容是一幅有四个错误的夏天图景(其“四错”是:(1)公鸡游泳;(2)夏天堆雪人;(3)夏天梨树结满成熟的梨子;(4)风吹垂柳、花草飘动方向不一。见图2)根据教材运用找错误交际的要求,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季节的特点,找出错处。由于儿童平时缺乏观察的经验,所以注意在观察中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掌握一般观察的方法,进行有序的观察,让学生在观察理解图景中进行交际。主要做法是抓好以下三个观察点,进行三种有序的观察交谈:

1.抓画面整体,从上到下的观察,理解图景主题──了解夏天景象。

在教学之初,我们先抓从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学习、观察的顺序,从画面整体引导从上到下地观察交谈。指导观察:图中天空景色怎样?地上草木生势如何?小朋友穿着什么?从以上景色可见这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了解画面:是夏天,炎热的天气,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地面草木茂盛,小朋友穿着短袖夏衣在河边玩耍。通过这些天气景象、大地景物、人们穿着等景物的粗看,使学生理解这是夏季特征,为下面找错奠下基础。

2.抓景象焦点,由近及远观察,找出图景错误—一学会分析判断。

在学生明确图景主题是夏天景象之后,进而引导学生分点观察,进行评说交际。教师要求学主注意由近及远,仔细观察。在观察中要根据县素气候.景物特点、人物衣着,抓“错景”观察、比较、分析,找出错误的景象。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相互间的汇报、评议、对答、交流,分别道出了:(1)公鸡在河里游泳;(2)穿夏衣的小朋友堆雪人;(3)梨树结满黄橙橙梨子;(4)垂柳、花草飘动方向不一致四处错误景象。切实做到“找得准,评得好”。

3.透过图景形象,由浅入深观察,领会图景含意—一学懂科学道理。

学生找准错处,说出了错景之后,为了深化观察的景象;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透过错误景象,由浅入深地观察、思考,懂得错的原因,学习一点简单的科学道理。在师与生和生与生的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知道。(1)公鸡不会游泳──这是生活习性的问题。因为公鸡是陆上生活的动物;故不会在水里游;(2)夏天不可堆雪人—一这是因气温的关系、夏天气温高,大地没有冰雪;(3)夏天梨未成熟—一这是植物的成熟期的问题。梨要秋天才成熟;(4)垂柳、花草方向不一致—一这是违反自然的现象。因为风吹垂柳;草木随风飘动,应同一方向。这样透过形象观望,深化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学到科学知识。

通过三种不同要来的有序有法的观察,使学生掌握了夏季的特点,明确了课文的四错景象,懂得一些科学知识;学好了交际的内容。

二、结合观察,提供词语──发展交际的语言

口语交际凭借语言,而语言最小单位是词语。但是“口语交际”的教材,只有图没有文(语言文字)。因此,我们注意从低年级学生的知识实际出发,在启发学生整体观察景象、进行交际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边观察,边提供词语,边组织交际,边板书有找错的主要词语,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这些板书的词语主要是:

公鸡河里游泳

夏天堆雪人

夏天梨树梨子成熟

垂柳、花草方向不一致

在抓点观察和由表及里观察时,学生凭借这些词语作观察、思维、表达的思路的“拐棍”,进行表述交流。如教师在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现象错因时,学生都能进一步地表述:“因为公鸡不会在河里游泳,它是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逐一说明错因。这样结合观察提供词语,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为口语交际提供了条件,又使学生受到语言的训练。

三、创设各种交际惰境──教给交际的方法

人们进行交际,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对某一内容进行交流的。鉴于这一实际,在教学中,我们注意以教材为根据;用电教手段,创设与教材相关的各种交际的内容和形式;配合教材的图景,组织口语交际活动,使交际活动热烈、生动、活泼。在这个口语交际课的活动过程,我们创设了三种交际情境。

1.结合投映“四季征象图”的情境进行表述交际,导入口语交际新课的教学。

教学前,为使学生认识一年四季因气候不同,景象也不同的道理;教师先用电脑制作了四幅“四季征象图”的电脑软件。春图,桃红柳绿,燕子飞来,小朋友在放风筝;夏图,有的小朋友在伞下乘凉,有的小朋友在河里游泳;秋图,梨树和苹果树上结满了累累的果实;冬图,冰天雪地里的雪人(见图1)。教学时,通过电脑投映银幕,引导学生之间交际,认识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四季不同气候的不同景物,为下面夏季图找错伏笔,打好知识基础,提供找错的根据。

2.抓住评说教材“夏季景物四错图”的情境,进行多种形式的交际教学。

在学生认识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之后,教师从糊涂画家作糊涂画中,引入新课,让学生看课文;读课后练习题的要求,知道找错误要“找得准,说得好”,明确教材中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接着教师接从整体到部分、由面到点的顺序,组织生与生、生与师、个人与集体之间多形式口语交流。

(1)启发整体观察、交流,明确课图夏季景象。

教学时,教师接前面所述,启发引导学主抓住画面整体,按照从上到下整体观察并组织口语交流。让学生从天上景色、地面景物、人们穿着等征象;认识夏季天气炎热、植物茂盛、大地欣欣向荣的特点,便于下面找错的交际活动。

(2)启发分点观察、交流,进行找错评说交际。

在学生明确课文是夏季景象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夏图中抓观望点,按下面程序找错误景象:

a、自我看图观察,画出错处。做好观察笔记,准备交流语言。

B、组织同桌观察,进行互说互评的交际活动。

C、引导汇报交流,扩大评说交际面,进行生与生、师与生、个人与集体的汇报、评议等交流活动。

在评说交际的过程,教师注意适当提供一些词语。同时,又因势利导,用下面的问题组织学生掀起口语交际的评说热潮。这些启发引导的问题是:(1)你觉得他说得怎样?(2)这是不是说到了错处?为什么?(3)这样评议是不是文明礼貌?(4)这祥表述会不会清楚明白?(5)普通话说得是不是正确流利?(6)你觉得他说得好,好在哪里?(7)同学们给你提意见;你应该怎样表示?通过多种形式的评议,再加上教师的点评、赞许,使口语交际的场面气氛热烈。找准了四错内容,学生情绪十分高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的能力及评议的水平。如在评议过程,学生能正确运用评价的词句进行交流。如:“可以”、“不错”、“还可以”、“马马虎虎”、“普通话流利、清晰”、“我觉得他说得不够大声,声音较低”、“果树结满果子的说法不具体;应该说是结满成熟的梨子”、“我觉得你说得不好,让我来帮你改正”、“我向你学习,说得跟你一样好!”……这样,通过找错观察、评说交际,训练了学生观察、判断、表达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到了口语交际的基本方法。

3.创设修改“夏季景象四错图”的情境,深化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3

一、以景激情,诱发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这就是说,要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训练,首先必须着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语文教学新课标提出朗读教学的三个要求,即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要达到这一要求并非易事,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诱发朗读的兴趣。如,教学古诗《鹅》一课时,我一边播放音乐并出示投影片,一边生动地描述:“在碧绿的湖水中,一只大白鹅从远处慢慢地来了,红色的脚掌轻轻地拨着绿波,边游边唱着欢快的歌……”学生看着听着,深深为画景诗情激动,不约而同地跟着录音朗读起来,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欣赏鹅的外形、颜色、姿态,通过品析“白毛、红掌,浮、拨”等词语感受美好的形象,古诗在语言上还给人以节奏感强、韵脚整齐、平仄得当、有快有慢、有抑有扬、富于节奏变化的美感,要求学生跟着音乐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出诗的味,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诗人喜爱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二、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朗读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神悟。小学语文的课型不一,如果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各自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便能较好地优化朗读训练。带有感情地朗读,是对朗读的一项要求。只有让学生逐步掌握以声音表情达意的规律,懂得音色、音高、音强的相互融合与变化,把握停顿、快慢、高低、语调的调节,才能更好地表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借助音响,以声传情,渲染气氛,指导感情朗读,使学生沉浸在喜怒哀乐的情境之中,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入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读者的心声,强化课堂教学效果。古诗虽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远,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

如我在教完《望庐山瀑布》,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雄伟气势,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听配乐的课文录音,跟着录音练读。这样学生读起来既感情真挚,又抑扬顿挫。最后,我把学生的朗读录下来,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跟课文录音比一比,自己评一评。学生找到了差距,练得更勤了,学生对这首诗的气势和内涵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领会。

三、以色思情,指导感情朗读

在指导朗读时,教师要充分运用电教画面,显露出教材中的情感色彩,使画面与课文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感染。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学生进入情境,就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先放映小兴安岭全貌幻灯片,让学生看到小兴安岭有着茂密的森林,连绵不断,就像绿色的海洋,这样一开始,小兴安岭的景色整体美“绿”就自然映入学生的眼帘,接着播放录音,学生边看图边被那优美的文字所吸引,尽情地欣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景,体会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和情趣。在指导欣赏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依次投影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灯片,学生从中品味四季树木美的特色,多种色彩绿、白、红、黄、黑互相映衬,这色彩传递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趣,进一步激起学生对祖国林海美、资源丰富的自豪感,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四、以想促读,合作自主朗读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理解难懂词语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引导学生写出形容四季的词语,并和同学交流;练习用所学方法理解词语“憧憬”“忐忑不安”,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3.通过“书写提示”的学习,学会使用钢笔写字,注意执笔姿势和坐姿,书写时注意横平竖直,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4.借助拼音诵读,体会关于秋天的成语,帮助小学生积累与秋天有关的词语。

【教学重点】交流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运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注意钢笔字书写的握笔姿势和坐姿,练习写好横画和竖画;积累描写四季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你会怎样做?(我会查字典、找近义词、说反义词、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

(2)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方法多。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2.我学习,我运用。

(1)查字典理解词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利用字典这一工具书查找词语的意思。

(2)

(3)

(4-6)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如果是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应该遵循“词不离句”的原则来理解,联系上下文找出其正确解释。也就是读书时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有些词语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应借助生活经验理解。

(4)换词法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我们可以用具体可感的词语进行替换,从而大体明白词语的含义。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5)拆拼法理解词语:词语一般是由几个字组合而成的,我们可以先把词拆开理解,再把意思合起来就可以组合出词语的含义。

(6)做动作理解词语:对于一些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我们可以试着做做这些动作,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蹑手蹑脚——踮着脚走路,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7)用比喻解释法理解词语:这是将需要解释的词语与一些常见的、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用比喻句式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红色——像鲜血一样的颜色。

(8)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又如艰难险阻一词,艰难是困难,险阻有险恶有阻碍的意思,艰难险阻就可以理解为困难险恶。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时要注意的是,分开解释字义或词义时,必须十分准确,否则在合起来理解时就会出差错,如:“爱不释手”中的“释”应该是放下,如果错误地理解为解释的话,那么合起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就会让人莫名其妙了。

(9)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板书

交流平台(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3.我拓展,我积累。

(1)多看书:同学们,许多课外读物词语丰富,多看课外书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词语的方法。阅读时,当看到自己喜欢的词语,很生动的不妨多读几遍,多在脑中停留些时间,并自己试着琢磨一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思考怎样把词语应用于自己的文章。

(2)摘记法:摘记法也是积累词语的重要方法。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中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到

读书笔记本上,运用积累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造句、作文的时候,经常翻阅,适时运用,这对我们掌握词语,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很有帮助。

(3)剪贴法: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喜欢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到本子上,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贴;还可以配上自己画的插图。这样在剪剪贴贴、画画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词语。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为下面的理解词语做好了准备。】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不同的季节?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①提示:想一想哪些词语可以形容不同的季节?

季节的到来可以通过我们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感受得到,这儿举例子写春季的词语是从触觉(暖和)和视觉(春光明媚)两个角度写的。我们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学习再写几个春季词语,然后写出几个其他季节的词语。(板书

词句段运用:描写四季的词语)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用实物投影做汇报交流。

(3)教师评议,推荐积累。

春:香气四溢

嫩草

春雷滚滚

夏:炎热

甜甜的菠萝

绚丽多彩

秋:凉爽

橙黄橘绿

瓜果飘香

冬:寒冷

荒野

鸦雀无声

2.

练一练,学运用。

(1)什么是“五觉”?(“五觉”也叫人的五感,分为:触觉、视觉、嗅觉、味觉、听觉。)

(2)按照”五觉”给上面描写四季的词语重新归类:

①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读词语,小组交流重新分类。

春:香气四溢

嫩草

春雷滚滚

夏:炎热

甜甜的菠萝

绚丽多彩

秋:凉爽

橙黄橘绿

瓜果飘香

冬:寒冷

荒野

鸦雀无声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视觉:春风

绚丽多彩

橙黄橘绿

荒野

听觉:春雷滚滚

莺歌燕舞

鸦雀无声

味觉:香甜

甜甜的菠萝

嗅觉:香气四溢

瓜果飘香

(7)

(8)

(9)

触觉:炎热

凉爽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四季的诗句?

(1)小组交流,做好记录。

(2)小组派代表展示交流成果,教师评议并小结:

春季: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夏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秋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冬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3)学生熟读,背诵积累。

(二)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听了老师这番话,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憧憬,期待着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

小明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心中有些忐忑不安,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

(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3)小朋友,你觉得本题中加点的词语用什么方法理解呢?为什么选用这种方法?

①分小组合作交流,看能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的词语。

提示:在读书的时候,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我们一般会想办法去理解(交流平台整理出的方法:查字典、拆拼法、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理解、

(10-13)

(14)

(15)

图示法、造句、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等方法)。

②小组代表发言,互相交流,说说词语的意思和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评议并小结。

a.“憧憬”这种书面化特别强的词语,一般用查字典的方法,字典查出它是“向往”的意思,再回到原句:我对即将到来的一天充满了向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词语。

b.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前文“打碎了家里的花瓶”,后文“害怕爸爸妈妈会责备他”,前后联系理解,“忐忑不安”就是指小明心里极度不安纠结。

“忐忑不安”这个词语也可以用拆拼法理解:“忐忑”从会意字的角度理解为“心上上下下”,与“不安”合起来就是“心上上下下,不安宁”。

“忐忑不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如果你打碎了家里的花瓶,你会怎么想?自责、担心、害怕……

(4)指名多个学生发言,再次巩固理解词语的方法。(板书

词句段运用: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练一练,学运用: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下面带点词语的意思。

(1)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查字典)

(2)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诚实的。(联系课文)

(3)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看图、找反义词)

三、书写指导。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2)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①小组交流。

②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③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这些字有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书写时先要注意观察它们的间架结构,还要注意横画写平稳,竖画写端正。竖画

(16)

(17)

(18)

要写端正,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板书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3)如何写好钢笔字呢?

①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②注意握笔和坐姿。

③做到横平竖直。

2.练一练,学运用。

指导书写。

(1)在书写汉字前,一定要先看清结构。汉字的结构一般分为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在看清结构的基础上,看清各部分之间的大概比例。

例如“狂、排、铺、印、副”等是左右结构的字。“狂、排、铺”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印”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右基本等宽;“副”在书写时要注意左宽右窄。

再如“盖、票、雀、寒”是上下结构的字。“盖”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上长下短;“票”字在书写时注意上下基本同样大小;“雀、寒”在书写时注意上短下长。

(2)田字格中的横、竖中线把田字格分为四小格(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书写前要看清汉字的每一部分大概在哪一格的什么位置,尤其是关键笔画的位置。

关键笔画指的是写在横、竖中线上的笔画。如果找准了一个字在横、竖中线上的笔画,那么就定下了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就能基本上把字写端正。例如“盖”字,其中上半部分的竖和最后一横,两笔就非常的关键,基本上是压着竖、横中线写的。

关键笔画还指整个字中最长或者是最短的笔画,如“印”其中的竖就是最长的一笔;再如“盖”的最后一笔、“票”第八笔都是最长的一笔,“寒”字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3)中国汉字的最大特点是方块字,但是不同的汉字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在书写时一定要注意。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汉字都写成是方方正正的字,那汉字就缺少了自己的形体美。

像“目、月、音、亮”等,他们的大体形状就应该是长方形的,我们今天要写的这些字大体形状就应该是正方形的。

(4)汉字书写的一般要求是横平竖直,按照这个要求写出的汉字,可以说是非常的公整,但是谈不上漂亮,因为总觉得缺少一些变化、灵动的韵味。

例如以“横”为起笔的笔画,像“横钩、横折、横折钩,横折弯钩”等,其中的横部分要写得向上斜一些,整个字就会好看得多了;再如,有“折”的笔画,像“横折、横折钩、竖折折钩”等,在折的部分要写得向左斜一些,整个字就会

好看得多。

学生自由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我拓展,我积累。

(1)选择在巡视中发现的优秀作业,投影展示,师生评议,相机指导学生在书写中特别需要注意的两点。

①一是笔画要写规范:写字时不能太随意,要掌握基本的规则横平竖直,对于有折、有弯或是有钩的笔画,写起来不能像画画一样,圆圆的,没有棱角,这都是笔画写得不到位的表现。

②二是字的大小要适中:不管在什么格子中书写汉字,都要把汉字写在“心中的小格”中,即上、下、左、右都空出一定的位置,把字写在格子的正中间。

(2)教师小结:以上说了很多具体的操作细节,这些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在长期的练习中始终贯穿,不断感悟的。小小的汉字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它是由不同的笔画,不同的间架结构组合成的,在相互的穿插挪让中蕴含着一种和谐、有生命力的美。希望大家能练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观察,再交流,接着跟老师范写,再临写。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识字、析字、写字,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

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2)读一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如何记忆呢?

①这些四字词语都是描写秋天的词语。

②背诵时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背诵效果会更好,借助画面不仅有利于记忆,更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后续的运用。

③分类积累:

描写天气的: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板书:描写天气的)

描写植物的: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

层林尽染(板书:描写植物的)

描写丰收景象的:五谷丰登

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板书:描写丰收景象的)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天高云淡:秋天的天空,天气晴朗,天少云而高,云轻薄而淡。

秋风习习:和煦的秋风轻轻地吹。

一叶知秋:看见一片落叶就知道秋天的来临,比喻发现一点儿预兆就料到事

(19)

(20-21)

(22)

物发展的趋向。

金桂飘香:金桂,就是木樨,是桂花的一种,颜色是黄色,所以称“金桂”,桂花开在九月,也就是秋季,“金桂飘香”就象征着秋天来了。

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五谷丰登:登,(谷物)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果实累累:累累,接连成串的样子。形容果实多。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2.

练一练,学运用:下面的古诗描写的意境用哪个词语更合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一叶知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层林尽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天高云淡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秋风习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秋高气爽

3.

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词语?

(1)小组交流,积累词语。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课件出示有关词语,学生朗读积累。

描写秋天的词语还有:

秋风萧瑟

硕果累累

秋风瑟瑟

秋雨绵绵

秋色迷人

秋风送爽

秋风习习

北雁南飞

金桂飘香

枫林如火

(23)

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理解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换词法……

描写四季的词语)

词句段运用

语文园地二

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书写提示:横平竖直

描写天气的

日积月累

描写植物的

描写丰收景象的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语文园地二中学会理解词语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学时,采用先让学生自主交流、小组展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学中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5

一、学习目标

1.背诵古诗词,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通过复习,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几种常用方法,提高阅读水平,理解动态描写。

二、核心素养

体会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体会诗中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学习景物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学习动态描写。

四、评价任务

背诵古诗词;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

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

学生浏览问题,再次回顾本单元重点内容:

(1)《四季之美》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读了《鸟的天堂》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带引号,第二个不带引号?

(3)在《月迹》这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寻找月亮的?

(三)反馈矫正,深化提高。

1.矫正。教师根据学生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纠正错误,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清晰的印象。

2.深化提高。

(四)单元小结,增强自信

1.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来体现景物的美。如《古诗三首》中,对景物描写有动态,有静态,动静结合,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中,通过详细描写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表达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体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如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五)评价检测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旷(

)怡

翩翩(

)(

夜(

)降(

应(

)不(

2.补充句子。

(1)

,桃花流水鳜鱼肥。

(2)青箬笠,

六、板书设计

第七单元复习

动态之美

古诗词三首

四季之美

鸟的天堂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6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源于积极主动的预习习惯,只有学生自主地开发自身的学习潜能,学习才能变成自觉行为。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从中年级开始培养学生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但我认为预习并不是摘几个词语,让学生回家解释,或者让学生给课文分分段、写写段落大意,而应该重在让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如使学生明白理解词语应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联系上下文,你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可以用笔在书上写下来,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书上圈圈划划,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其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从而调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进行导入

优质的教学情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具有声形并茂的特征,可以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教学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找春天》一文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春天风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迷人的春光,并配上学生爱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自然点题,引出《找春天》一文。这样,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在美景和音乐的渲染下,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效果甚佳。

三、尊重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兴趣的导火索,而兴趣则是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源泉。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我在教学中曾尝试过“直观演示、巧设悬念、旁征博引”等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学生不仅兴趣未减,而且情趣高昂,争先恐后地回答。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

四、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一直强调,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变成学生自由体验、自由探索、自由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在进行新课前,我总是鼓励学生去寻找和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进行资源共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成功的喜悦,参与兴趣非常浓厚,久而久之,课前寻找便成了学生的习惯,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五、教会学生通读课文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文章题目好比眼睛,是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华。因此,进行阅读教学时必须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把题目所反映出的内容说出来,把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或不理解的内容作为问题,并从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读得认真、读得细致。另外,在指导学通读课文的时候,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是长句,教师要进行示范辅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加上反复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

六、用直观、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行课文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即使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完全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具体、显而易见的事物。为此,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多媒体优势,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的教学素材。例如,《四季》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这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如果单纯靠教师讲,学生不但不能想象出四季的画面,反而会对教学产生厌倦之感。借助教学软件和课件,可以把小草发芽变绿、冬天雪花飞舞、秋天谷穗鞠躬等四季景象直观、生动、形象地融入到学生的视听感官及至心灵里,使学生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语文教学中这种学习氛围尤为重要。

七、语文教学应紧密联系生活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7

教学基本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感受四季

师:同学们,窗外的植物园,有什么变化?(观察和发现产生对春天的联想)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请为图1中的姐姐起个名字,你觉得叫什么好、为什么?

教师板书spring,播放背景音乐,请学生讨论交流有关春天的诗、歌、画和经历。

对春季的联想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美。

师: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出示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并出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是―季节”,请学生随意完成造句。

学生了解一年四季带来的环境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观察和感受身边发生的变化,在头脑中构建丰富的季节影像。

2.认知规律,深入探究

情境的创设是为教学内容做铺垫的,掌握绘画创作中的美术知识点与创意表现,是本课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之一。

教师出示四季自然风光图片(如图2),请学生直观感受四季的色彩和景色,从具象的景观中逐渐认识不同季节中色彩的变化。

教师将图片放大呈现,请学生通过比较后发现和归纳不同季节的色彩,了解冷色调和暖色的特点,并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和艺术中的美。

教师出示色环图(如图3),请学生认识冷色调和暖色调,并分析四季图片中的主色调和色相,将生活中具象和抽象联系起来,通过感受初步体会色彩的内涵。

师:每个季节的美都能打动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生活去感受和享受,我们能发现人们在不同季节喜欢的活动吗?(在学生思考后出示下页图4)

学生互相交流喜爱的活动:春游、放风筝、游泳、种树、摘草莓、滑雪等,让季节由静到动活跃起来。

教师将学生归纳的特点在电子白板上板书,学生明白了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美的鉴赏很重要,也激励他们更多地走进大自然,热爱生活,发现美、热爱美。

3.拓宽视野,创意分工

在师生共同感受季节之美后,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现对季节的情感和认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前面所有的感受美、发现美所做的铺垫,最终落实到创作美的过程中。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写出一个字母,请学生联想,并上讲台装饰字母,添加内容,可以创设故事,引出插画的概念,学生感受到插画带来的想象力。

教师出示字母插画的图片(如图5),让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拓展,激发头脑中的奇想。趁热打铁,将话题引伸到四季的英文单词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上来。

教师出示学生曾经的儿童插画作业(如图6),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如何做到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个性的发挥与团队的智慧相结合,是这节课教师希望重点突破的地方。在前面学生都谈到自己喜欢的季节是什么,在深入探究中有的学生有所改变。

教师将喜欢不同季节的学生按春、夏、秋、冬自由分成四组,各组设计季节字母插画,看哪组的季节最美。

教师和学生一起考虑每个组的人数安排,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创设一个兴趣相同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民主的氛围中探究。

教师作为学习的帮助者,关注各组学生活动状态,四组学生各自围绕喜欢的季节进行头脑风暴,结合前面对不同季节的景色、色彩、活动等方面进行探讨,并讨论可以利用photoshop软件中哪些工具,根据以上知识点进行字母插画的创意。

各合作小组成员根据兴趣和绘画基础自由选择对应季节中的一个字母进行数字插画设计,对无人选择的字母组内协调,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完成任务的布置,并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彼此的学习困难,让学生在共同探讨方法和规律上发挥个体和团队的力量。

学生在字母插画创作过程中,将生活经验和美术知识巧妙地融合,思维得到发散,既有个性发挥,又将团队的智慧在各自的作品中得以体现,将四季表现得趣味盎然。

4.欣赏交流,共同提高

学生将各自设计的字母插画上传电脑绘画网站,组长与本组同学一起将分工创作的作业按spring、summer、autumn、winter拼成单词插画上传网站进行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春夏秋冬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我们的画呢?

学生认真欣赏每个合作小组创作的字母插画(如下页图7),从四季的景色、色彩、活动及创意表现进行分析评价,评出最美丽的季节,逐步学会用美术语言和艺术观念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学达到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目的,并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到合作学习的成效。

师:同学们创作的作品,让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收获了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相信大家还有很多思考和体会,请在电脑绘画网站字母插画作品的评论栏目中,打写出本课学习的收获与不足,对学习过程、方法、效果等进行反思,并请各组根据学习评价表对本组同学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课后教师打印学生作品进行展示。

小学数字绘画对学生既有电脑操作又有美术知识的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讨论、展示、欣赏、动手、评价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在作业难度和时间安排上都要顾及学生个体的差异。学生自主选择以及表现某个知识点时,可以根据个人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创作,同时借助团队的智慧完善作品。

课后反思

BeautifulSeasons字母插画一课,以感受、欣赏、发现、合作、创造为主线,力图打造一个聚集合作团队智慧的思维型课堂,将信息技术与美术跨学科整合,并通过网络环境进行成果展示与分享。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听说课;“三生”教学;课堂教学

听说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专家和一线教师对听说课教学的研究已经不胜枚举,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由于过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仍然采用“满堂灌”、机械训练等教学方法。这样单一的听说教学会使学生感到乏味,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反思这样的教学现状,结合我校正在做的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三生”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生态、生命”的三生课堂模式,进而打造洋溢着生命活力的高效的英语

课堂。

一、教学思路

1.源于学生本色的生态学习

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面对植物的种子,我们要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好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相信种子内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让它们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面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他们贪玩、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但他们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对英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兴趣爱好去设计教学活动,同时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步骤,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使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本真,回归教育的本色。

2.源于生活的生本体验

课标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体验式的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独白式、告诉式”的教学方法,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真实的情景,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将所学的语言知识呈现在生活情境中,让

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让课堂成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展示思维活动的舞台”。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实践,参与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从而达到“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3.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生命的发展

积极的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课标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强调语言目标的实现,同时还需唤醒学生的自信和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增强他们参与、合作和探究的意识。教师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情感。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乐于参与,也能产生共鸣。在他们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启发他们创造性地使用目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以及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形成积极地情感

态度。

二、教学实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仁爱版英语教材初一(下)八单元一话题Howistheweatherinwinter?Sectiona.对学习询问和描述不同季节的天气,以及各个季节所做活动等展开学习和讨论。结合课标对七年级学生的要求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如下的目标:学生掌握运用四个季节和描述天气的目标词汇;听懂并模仿有关天气的对话;能与同伴就四季及天气进行简短的交流;能用短语和句子描述图片和真实的情景。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在听前环节,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导入活动,从听儿歌过渡到单词的学习;在听中的环节,我围绕目标设计有层次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激发学生体验参与其中的欲望,以达成“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在听后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互助,小组讨论等积极的情感体验,将课本内容学以致用。

1.生态导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导入本课的学习,我设计了两个活动:

(1)观看视频,学唱儿歌theFourSeasons。导入课题,学习

词汇。

幸运第一关―巧嘴快行动。学生观看视频、听儿歌后分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引入本课要学的单词:spring,summer,fall,

winter,warm,hot,cool,cold。

(2)幸运第二关―谁最快。“词不离句”,把单词教学融入句子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的音、形、意。在学习单词后,以小组冲关的方式来填写单词,以做到“学练结合”。

【设计意图】theFourSeasons这首儿歌形式活泼,节奏欢快,符合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歌词中出现了本节课所学的大部分单词,学生唱儿歌的同时已将枯燥的单词学习情景化,把音和意结合起来。从听歌曲到切入本课所学内容,自然过渡,既发挥了热身的作用,激活学生的记忆,为后面听、说的训练扫清障碍,也增强了单词教学的情境性。学生带着任务的看、听、唱是积极主动的模仿过程,其后的“闯关”抢答更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理和学习动力,为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做了铺垫。

2.生本学习,创设生活情境,在“用中学,学中用”

(1)问题引领――激发求知欲

在学生熟悉四季和描述天气词汇的基础上,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当天的天气并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句型:what’stheweatherliketoday?/Howistheweathertoday?学生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回答:it’swarm/cool...然后通过本节课的句型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天气适合做什么事?“it’sagoodtimetodo/for...”

师生在真实的生活状态下学习英语,用英语进行交流、互动。

(2)模仿运用―操练重点句型

幸运第三关―最佳搭档(两人一组编对话)学生用所学的单词和句型来讨论一年四季的天气状况以及在不同的季节适合不同的活动。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练习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表达来谈论天气的能力。小组竞赛的方式,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3)运用不同的感官体验所学内容,培养学习策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依托教材内容由口头活动转入视听练习,

通过不同的感官渠道巩固所学的知识。

①幸运第四关―谁最准确(听音连线)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通过提供关键词,引导学生在泛听的同时抓住重点词汇,获取重要信息。帮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策略。

②听读结合,促成语言语调的形成。学生看原文听录音跟读,有

助于学生模仿其语音语调,形成语感。

③幸运第五关―最佳翻译

利用教材资源,强化学习重点。学生阅读对话,进一步在语境中强化询问四季的天气以及适合的活动,并用英语完成任务。

3.调动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课标强调学生用所学的英语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设计多元化的、有层次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学生联系实际,巩固和内化所学语言,在用英语完成活动任务的同时提升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1)听写结合,构建语篇结构

幸运第六关―听力快车

通过听音、填空,以及表达喜好的方式再现季节、天气以及不同季节适合的运动。

(2)结合实际,交际互动

幸运第七关―小组接力

组内采访:采访组内成员最喜欢的季节及其原因。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根据Kangkang和Jane的对话,他们就能很轻松地表达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原因。调查活动是开放性的交际活动,即在真实的情景中获取不确定的信息,学生需要用英语做事,用目标语言进行交流。这一环节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好时机。

(3)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报告,提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终极pK―小组合作报告(报告本组成员喜欢的季节及原因)

【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环节的准备、搭建的支架,为语言的输出创造了条件。小组共同完成report,生生互动,交流合作。组内优生可以发挥带动作用,引领中等生和学困生共同完成任务,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课例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三生教学”理念,以“闯关”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师生合作、生生互助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以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的策略,提高综合语言能力。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日之功,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长期的坚持。课堂是教与学双边的互动,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根据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变化,调整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真正的构建洋溢生命活力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9

一、抓基本功,打好朗读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对于一个初入学的新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尤为重要。在朗读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把音读准;然后做到“六不”,即: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留尾韵、不读破句子。想要做到这点,教师的范读必不可少。最后,教师必须多给学生独立朗读的机会,力争做到“字字咬准、句句较真”。只有从严要求、持之以恒,才能打好坚实的朗读基础。

二、指导方法,教孩子怎样朗读

朗读教学只是把课文读正确那还不够,还得读出韵味。此刻,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我的做法:首先,让学生看标点,让他们明白,各个标点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语调和语速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读出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其次,抓住重点词,指导学生读出重音,重音是通过增加声音的力度以及强度来体现的。如:《小松鼠找花生》一课,“花生已经开花了,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这句话,我设计了几个提示性的问题:“什么样的小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又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划出节奏线,再读出语气,读出适当的节奏来。

三、创设情境,使情感产生共鸣

朗读教学中,想要课文读得好,必须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以理解课文思想感情为前提的。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自身发展还不够全面,理解事物较为直观、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语言环境,感知课文内容。通过画面,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再朗读时,学生自然不会再“无病”。如,《四季》一课的教学,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反复诵读课文,使之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有声有色地范读,配上相应的音乐和图画,把学生带入那优美的四季景物中。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自由练读,可以模仿老师的语调,也可以读出自己认为合适的语气,甚至可以配上合适的动作。这样就可以真正让学生爱上读书,体验到朗读的乐趣。

四、多种方式,让孩子爱上朗读

单一的朗读形式容易造成了学生的疲劳和厌倦,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以艺术的形式让朗读花样百出。如,在教学“云对雾,雪对霜……”这样的对子时,我打破原有的朗读模式,带领孩子或击掌或叩桌,一组接一组,男生连女生,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练习。此时的朗读早已渗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

小学语文四季教学反思篇10

【关键词】消极语言;积极语言;试误理论;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1-0026-03

【作者简介】顾琴,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江苏淮安,223002),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运用是最好的语文学习。然而在教学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有偏差,片面追求单纯的“语用”效益现象时有发生。

一、两种值得深思的场景

场景一: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理解了比喻句的妙处之后,问:“谁能将‘月亮挂在天上’改成比喻句?”一个学生说:“月亮像小船挂在天上。”第二个学生说:“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挂在天上。”第三个学生接着说:“月亮像弯弯的小船挂在天上”……那弯弯的月亮,成了学生们心中“永恒的小船”。

场景二:家里,学生埋头完成教师布置的摘抄作业,好词佳句和精彩片段抄得是密密麻麻。可是紧接着写作文时,却依然语言乏味,摘抄的好词佳句沉睡在本子上,成了“茶壶里的饺子”。

学生积累的词句为何不能自觉运用?分析后不难发现,我们对个体言语获得的心理现象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认识。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是个体学习言语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学习水平。只能理解不会运用的语言称为“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语言称为“积极语言”。实践证明,多数学生不仅缺少自然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很少有自觉运用的意识和习惯。他们对学过的词句,往往仅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难以自觉转化为可供自己随时运用的积极语言。如何实现从“理解”到“运用”的跨越呢?在其中搭一座桥梁,增加一个“试误”语言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实现语言价值由消极向积极的转型。

“试误”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关的、错误的反应逐渐减少,正确的反应最终形成。“试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我们却严重忽略了这个过程,总认为学生在“学语言”上可以无师自通,理解以后不通过操练就会运用。严峻的教学现实提醒我们,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理解而在运用,语文教改的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规律,在教学中增加“试误”语言的练习,通过“试误”,引导学生主动地审视、体验和反思,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巧,促进学生积极语言的发展。

二、语用教学中“试误”的实践策略

(一)多维语境:在语言密码的破译中“试误”

语境是语用的基础,要发展学生的积极语言,就要充分认识到语境设置的重要作用,精心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的语境,帮助学生通过“试误”破译语言表达的密码,产生运用语言的冲动,使语言运用自然生成,真实有效。

1.语言语境巧“试误”。

【案例一】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

师:既然这一课有两部分都是对扫路人的外貌描写,能不能组合在一起变成一段话呢?

生: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一位精瘦的老人,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棕色的运动鞋,正用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师:她颠倒了一下顺序。你的组合呢?

生:一位精瘦的老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棕色的运动鞋,正用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师:比较一下,哪种组合听了顺耳?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呢?

生:先总后分,显得有条理。

师:“精瘦”与后面哪个词相对应?

生:瘦削。

师:围绕着关键词说话,才能表达得更有条理。

语言语境,即上下文,指语篇内部环境。案例中,教师巧妙利用文本前后出现的外貌描写,引导学生对这两段文字进行重组,在“试误”中感受“先总后分”、围绕“关键词”来表达的知识,润物无声地渗透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和构段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达力的提升。

2.情景语境乐“试误”。

【案例二】苏教版二下《欢乐的泼水节》

师:泼水可带劲了,我们除了可以灌,可以泼,还可以――

生:可以淋,可以倒。

生:可以浇和洒。

师:那你们能把这些动作带进句子中吗?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

生:我提桶往你头上洒,你提盆往我脚上浇。

师:这样说合适吗?小组内讨论讨论,可以做做动作说一说。(小组讨论)

生:桶很重,头又很高,不好洒,应该是“我提桶往你头上倒”。

生:(做动作)应该改成“你端盆往我脚上浇”。

师:“提桶倒,端盆浇”,这样说才合适。

生:我提桶往你头上淋,你端盆往我身上倒。

师:“提桶淋,端盆倒”,动作搭配多准确呀!

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实际情景。案例中,积累在学生头脑中的“淋”“倒”“洒”等词语,虽然能理解,但对学生而言还是消极语言。教师借助“泼水节”的情景语境,通过“试误”,引导矫正,不仅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更巧用错误资源,启发学生思维,实现了从“语文知识”到“运用能力”的跃升。

3.文化语境促“试误”。

【案例三】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宋庆龄的可贵之处在哪里呢?结合课外阅读,你能不能用上文中的关联词说一说?

生:无论是面对的官职利诱,还是威逼吓唬,宋庆龄一直义正词严。

师:关联词大多成对使用,不能用一半丢一半。

生:无论是面对的官职利诱,还是威逼吓唬,宋庆龄总是义正词严。

师:这样说就准确了。

生:只要宋庆龄在世一天,敌人就怕她一天。

师:“只要……就……”赞颂了宋庆龄的正气。

生:宋庆龄一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即使孙中山逝世,她仍然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哪怕敌人用钱收买她,她仍然坚持自己的革命立场。

师:你用两组关联词概括宋庆龄的品质,很好!

文化语境,是指文化背景中的语言环境。案例中教师挖掘了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借助课外阅读,引导学生了解宋庆龄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再以关联词的迁移运用为突破口,通过“试误”,引导学生将理解的关联词借助言语实践得到锻炼,促进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多维实践:在语言图式的迁移中“试误”

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接受外界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图式的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要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通过“试误”,丰富语言图式,发展学生的积极语言。

1.类比语言,促进同化。

【案例四】苏教版二下《猴子种果树》

第一步:教师范讲故事的第一部分。

第二步:讲读课文第2、3自然段,运用句式练讲这部分故事。

正当()的时候,一只()对猴子说:“猴哥,猴哥,你怎么种()呢?有句农谚,‘()’。()要等()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猴子一想:“对呀,()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改种()。

第三步:减少提示语,出示句式继续练讲。

第四步:运用句式续编故事。

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学习课文语言,教学的结果是学生获得课文的语言。案例中,教师以讲故事、编故事的形式将理解、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试误”的环节,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质量,又创造了学生与文本语言多次“亲近”的机会,促进了言语能力持续高效地发展。

2.转换形式,有效顺应。

【案例五】苏教版四下《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师:如果有一天,你也去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在那两棵樟树前留了影,回来后,你会怎样向同学们介绍这张照片呢?想一想,写一写。

(学生写话)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拍的照片?

生:同学们,这两棵樟树陪伴宋奶奶整整15年了,和宋奶奶一样有着高贵的品质。宋奶奶虽然过世了,仍然声名远扬。我十分崇敬她!

师:她介绍得怎么样?

生:她由树介绍到了人,不过我觉得应该先介绍一下樟树的样子。

生:还应该介绍樟树和宋庆龄的相似之处。

师:对,介绍照片时一定要把照片上的内容说清楚。谁再来介绍?

生:小伙伴们,这是宋奶奶生前最喜欢的樟树,它虽然不高,但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樟树四季常青,蓬蓬勃勃。走近它,你会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只要这香气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看到樟树,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宋奶奶,她和樟树一样,有着拒虫的品质。站在樟树身边,就像挨着慈祥的宋奶奶!

在知识和语言的转换中,学生的兴趣、态度和情感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被激活的因素会为语言和知识的建构提供极大的心理能量。案例中,教师变换语言形式,引导学生以介绍照片的方式尝试运用。“试误”的过程既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同时通过对语言图式进行增生调整,学生又经历了一个发现和建构语言图式的过程,在认知结构的更新和拓展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言意贯通,推进平衡。

【案例六】苏教版六下《夹竹桃》

师:作者喜欢夹竹桃,连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强烈的情感。如果我们在生活中也想表达这种强烈的情感,也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想一想,你能用“无……不……”或者“无不”说一句话吗?

生:一年四季,月季花无不没有美丽的姿态。

师:“无不”“没有”,想一想,她用对了吗?

生:双重否定句里有两个否定词,她说的句子里有三个否定词。

师:有三个否定词,句子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应该怎么改呢?

生:一年四季,月季花无日不有美丽的姿态。

师:你把句子改正确了,能改得更通顺吗?

生:一年四季,月季花无日不展现美丽的姿态。

师:你不仅改正确了,还改得很有文采!

当文本的语言被情感唤醒时,语言文字就获得了不朽的生命力。案例中教师对“双重否定句”的教学,并没有停留于认识或掌握一个知识概念的层面,而是立足语境,引导学生通过“试误”体味其中表达的情意与效果,推进了认知结构的平衡转化。当静态的文字植入了心田,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也就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积极词汇”了。

综上所述,“试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而且可以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为学生今后在其他语言环境中独立运用这些新学语言搭桥铺路。按这样的观念来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要改变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的讲读课文教学形态,按照年段目标,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标来组织阅读教学过程,给每一个学生实实在在“尝试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语文课教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课,如叶老所言,借助教材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言语表达的熟练技能。

【参考文献】

[1]桑代克.人类的学习[m].李月甫,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