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十篇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十篇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34:41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1

【关键词】风景园林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考研学习体会

一、初入师门,培养兴趣

园林专业在广西大学,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这并不是个特例,而是风景园林在社会环境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风景园林学得到全社会肯定的最佳佐证。高考选择这个专业,当时对它的了解很少,甚至风景园林学在社会上也还不是一门很热的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一系列的风景园林启蒙课程的学习,如《测量学》中体会风景园林工程的精准性,《园林工程制图》学会制图的规范要领,为大三、大四的风景园林设计课打下了深深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越早将你对园林专业的兴趣培养起来,对你的学习会越有利。

二、爱上风景园林设计的大师们

在四年的大学中,通过老师的课堂上的介绍、图书馆里的书籍等,笔者认识了很多风景园林设计的大师“朋友”,他们的作品如一出出无声的戏剧,每每学习到总被深深震撼。不论他们对细部的处理,抑或对宏观的掌控,对场地的理解与尊重,都给后生无限的灵感。即使是他们多年前的作品,留待今日被后人点评,仍得到溢美之声,原因很简单,他们的设计为人而作,在考虑实用性的基础上,又不乏是一件艺术品。我们曾开玩笑地说,只要是地球上的设计,以人为本都还是第一位的,有了这一点再去考虑艺术化。

“与大师为友”,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动态,阅读他们的书籍,欣赏他们的作品,有助于提升你的专业素养。笔者推荐的几位大师是:国外的有丹凯利、蕾切尔卡逊、伯纳德屈米、芒福德、彼得沃克、麦克哈格等等;国内的华南理工刘管平先生、高调的设计师俞孔坚先生、同济大学刘滨宜先生、北京林业大学王向荣先生等等。

三、确定考研目标

笔者在大二已有考研的打算,并陆续对全国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院校进行了信息收集:

(一)园林专业考研方向

风景园林学专业分多个方向,有的重视植物知识,如广西大学,考研科目包括两门植物知识,及两门基础学科(外语和政治);有的偏重设计,比如很多美术类、建筑类相关学系如北林,考研科目包括一门风景园林设计理论考试和6小时快题设计,或两门3小时快题设计,两门基础学科(外语和政治)。之前一些偏向工程类的院校,要求多考数学甚至有的还有化学,而后在2011年风景园林学学科申请一级学科获得通过,大部分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的数学、化学考试均替代为风景园林基础(代码:344)。

(二)园林专业考研复习时间安排

收集过资料并确定目标院校之后,最佳复习时间应该从大三开始,曾经有位考上北林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师兄介绍经验时就说到他是从大三开始复习各论。大三是园林专业开始全面学习专业课程,主要是设计类课程的时段,《园林史》《园林工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等,这些课程也正是园林考研专业课的考试内容。所以考设计方向的同学把大三专业课学好,是很重要的。考植物方向的同学这个时候可以对考研参考书籍全过一遍,逻辑上做一个宏观的把握。

复习的时间宜早不宜晚,如果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就坚持下去,总会得到回报的。

四、专业实习

学院安排的专业实习有多次,一次是桂林柳州实习,一次是苏杭沪实习,期间会有多次在南宁市内的课程实习。这些有老师带队的实习,以观游为主。笔者觉得最好的锻炼机会还是在寒暑假期间的单位实习,笔者大学期间曾参与设计院的实习,记得刚到设计院时,第一份任务是设计南宁市新建广场的景观设计第三方案。这样的任务对笔者来说既新鲜又是困难重重的。在学校时虽然也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肤浅,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以及在同事的帮助下,笔者还是如期完成了这份任务。走上工作岗位,笔者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一切都是从零的开始,但笔者相信,不懂多问、多听少发表议论,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各种与园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

单位生产实习,一个很好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机会,大二之后的寒暑假就可以开始了。

五、园林的毕业季

园林专业的就业率较高,本科毕业学生就业方向为:各省市园林局等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公园、风景区管理部门,从事风景园林监督、管理类工作;风景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自身绿化管理部门;风景园林绿化、景观类设计、施工企业;市政工程类设计研究院;房地产类开发公司;建筑行业类企业,主要为建筑做景观配套设计;苗圃类工作,从事植物栽培养护方面工作;风景园林监理类;应聘专业类刊物的记者文员等;森林资源游憩、旅游规划设计等。

由此可见,我们专业的就业选择是很多的,毕业选择工作的同学们只要抓住时机,就能选择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2

关键词:文字起源;书法艺术;园林艺术;文化共性

园林是一种文化,又是容纳其它文化的场所,中国园林艺术以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巍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书法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文化的国粹。园林艺术和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国园林所特有的园林艺术。研究书法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共性对现代园林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国粹,探讨中国园林与书法的艺术文化,可以从书法中的文字起源说起。中国最早的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远古时代仓颉和其他先民们根据生活实践经验慢慢创造的结果,他们根据“六书”法则,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创造了数达10万的汉字,可谓浩如烟海。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其图画性强,让我们看到了早期象形文字记录下来事物的形象,即用线条描画出具体事物的形状。如“囿”、“室”、“宅”、“车”等的甲骨文与其物形非常相似,由此可见,这些古代汉字的起源与古代园林元素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中国最早的“园林”是满足皇亲贵族攻猎休闲需要的,历经历史文化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发展为能够满足多功能需要,且富含内容和内涵的现代中国园林艺术。同样,汉字也从当初的形象汉字,逐渐演变为为语言而书写的符号,书写上由当初没有粗细变化的“铁线银钩”的书法逐渐演变成点线有粗细变化的“有血有肉”的书法。具有生命意象和韵律点画与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书法艺术。中国古代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园林几乎是那些诗书画全能的文人雅客所创建的,绘画在中国园林发展中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书画同源,书法艺术也为中国园林艺术赋予了更为深层次的内涵,探讨中国园林艺术与书法艺术之文化共性,可从平面空间美和立体空间美中几点管见。

1.平面结构的形式美感

1.1书法文字的间架结构与中国园林平面空间营造

文字是以点画为基本元素构成的,书法艺术便是用点和线构成流美的空间艺术。书法难,难在间架结构和章法上,即是汉字点画之间的联结、搭配、组合、虚实的布置,笔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章法。中国园林构建序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物质元素和书法文学精神元素组成,园林规划设计难,难在如何把物质元素和精神元素有机结合起来,组成流美的空间艺术。由此可见,二者具有平面空间艺术上相通的文化。

1.2文字书体与园林风格和线的力度、重心稳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分3类:第一类是结构规整、左右对称,有明显中轴线、主体突出的北方皇家园林;第二类是布局自由、不讲究绝对对称,颇具自然情趣的江南私家园林;第三类是前2类风格兼有的。中国汉字书体同样也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比较规整的,正如篆书、隶书和楷书;另一类是自由形体的,如行书和草书。这种规整与自由的园林风格与书体的结构规律是不谋而合的,是有着相同造型文化原理的。

力度是外观感知上的反映,与平整、滑面、纯净、利落、曲直形态有关,属于美学范畴。书法中笔法的力度是指从点画形态上体现出来视觉上一种“精神气质”的感觉,“力透纸背”、“屋漏痕”、“锥画砂”等都是常用作表达笔法力度的术语。中国书法从魏晋南北朝的钟瑶到“二王”再到唐代的“欧、褚、颜、柳”四大家,各家有各家的风格,王羲之的法书,风骨内揉、道劲典雅,富有一种弹力的美;欧阳询的险峻峭拔、刚柔并济,富有一种英俊之美;颜真卿的宽博浑厚、苍老古朴,富有一种雄强之美;褚楷的倔强之美,柳楷的挺拨隽永之美。中国园林中,皇家园林中的建筑一般比较高大、笨重而雄伟又含蓄,正如书法中的颜体风格,而江南园林的建筑比较细小灵巧、轻盈、峻拔而率真,正如书法中的欧体、柳体风格。

重心稳则是由点画构成的单个字或是多字构成篇幅的平衡稳定状态,重心稳才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意趣。园林元素建筑、山水、花木更需要重心稳,就象楼歪了不会给人以美的感觉一样。

1.3神采

神采即表现事物外在形态的高雅趣味和精神风貌,体现艺术家的灵魂。书法家通过文字点画的不同造型,结合文学艺术构成千万种文字排序,表达书法家技巧、精神风貌、性情、艺术、修养和心境。园林艺术家则通过建筑、山水、花木等的多样配置,同样能体现造园者的兴趣、精神风貌、学识、阅历、修养等丰富的思想意境。物出人形,写字造园是一样的道理。汉字点画的构连大概与当时建筑物的构件搭接有着惊人的相似,都集中体现在神采当中。

1.4静与动和先抑后扬

书法中有动与静之分,楷、隶、篆书属静态书体,如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行、草书属动态书体,如“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字里行间是那样静逸自然,一似行云流水、道丽天成、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有些书法作品,正文是楷书,属静区域,落款是行草书,属动区域,静与动结合,既符合汉字演变规律,也符合艺术审美规律。同时,正文是篆隶楷的,给欣赏者略有些压抑感,收尾落款是行草书体则给人以自由释放、豁然开朗的感觉,正如园林中先抑后扬,欣赏过苏州留园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园林艺术上的典型案例。

1.5色彩

书法家在书写过程中,或快或慢,或曲或直的点画,产生粗与细、浓与淡的墨色变化,表达不同的性情、心情、心境和意趣,当然这个不是一般观赏者都能体验到的。如在天下第二行书――颜公书的《祀侄文稿》中,观赏者可从微弱的墨色和点画变化中,看到无处不流露的那种悲愤心情,达到了用点画来表达心境的艺术境地。园林中色彩的使用非常丰富,包括建筑、山水和花木等。其中,花木色彩能够表现不同的季相变化,表达不同的思想意境,内涵更丰富。甚至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南北园林艺术在运用色彩风格上有明显不同,北方园林多用浓烈壮丽色调,表现恢宏、庄严、尊严、权力、张扬、华丽富贵,而江南私家园林用色则是自然淡雅秀美,表现自然、淡雅、率真、内敛、趣味和含蓄。

2.空间意境创作艺术文化的融通性

2.1空间的间架结构

园林中多种元素如建筑、山水、花木等的合理设置,穿插使用,甚至细到植物品种间的搭配,形成流美的立体景观;书法艺术中,字的结构,点画间的相互联结、楫让、虚与实,从而构成结构严整而且美观大方,富有立体空间感的汉字,如有号称“巅张狂素”的怀素,其草书代表作《自叙帖》,李白赞诗云:“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扫却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这个跟园林中元素的设置和搭配原理是一脉相通的。

2.2作品创作前意在笔先

书法家创作前总是先谋划一番,包括笔、墨、纸、文字内容、字数、字体风格、章法和落款等都作一番谋划安排,更关键的是调整好心理状态,达到恰当的心理境界,然后再动手创作,这就是意在笔先。宁静致远,心静易产生意境,静才能制动,才能充分表现书家的“功夫”和思想情感,意在笔先就是这个道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的思维就是造园的思维,中国园林的创作与书法创作一样,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高在意境。园林规划设计中,也必须在设计前对园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指导思想、总体规划、景点设计等都作一番周密的谋划,同样也需要静静地事前谋划,做到胸有成竹,园林和书法的思想方法是一样的。

2.3作品创作时巧用点画,气韵生动

书法作品的气韵,指的是技法表现、法度的准确、笔意的神采、通篇的精神以及展现出的气质和风貌。中国汉字书体变化较多,结字间架方法也不同,篆楷书讲究方圆综合运用,起笔收笔极尽变化,规举中不失生动;草书则极尽变换之能事,巧拙、轻重皆有变化,一笔连到底、跌宕起伏、流畅洒脱、气势连绵。书法难,难在用笔和结字,用笔难,难在“活”字,否则就会“平直相似,状若算子,上下方整,前后方齐平,便不是书,但求其点画耳”(王羲之《题《笔阵图》后》)。园林也同理,造园家苦心经营园林中的“点画”元素,如山、水、花木、建筑等,求得一个“活”字。例如在动势处理上,亭子的发戗造形,波浪形的景墙,假山堆叠中采用悬、挑、跨等手法,给人以动态之美;有了曲折的游廊还不够,还注意了结合环境与两侧的景观,使游人左右顾盼而得景,形成景画连绵的感觉。陈从周特别注重造园的气脉连贯,有“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之说。

2.4作品创作技巧的虚实相生,曲直互生,计白当黑

虚与实、曲与直这些概念,从广义上说,都是相对而言的。园林中有亭台、楼、阁的为实,没有的为虚;有密的为实,稀的为虚,园林就是利用园林构建元素间的相互交替运用,来表现园林的主题;书法中,有字的为实(黑),没字的为虚(白);笔画多的为实;笔画少的为虚;笔划粗的为实,笔划细的为虚;墨浓的为实,墨淡的为虚,书家精心安排粗细、黑与白、曲与直、浓与淡等虚实相对关系。计白当黑,通过熟练的技艺,抒发心境,对于书家或是园林艺术家来说,都是最高境界。

在园林中往往是人文书法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水融。实的是亭、台、楼、阁、道路、山水和花木等多种园林元素组成的自然景观,虚的是匾额、楹联、碑刻等题咏书法艺术品文字的形神意境,多种园林元素组成如画的自然风景给书家以神意,挥洒在酣畅淋漓的笔墨中,恰当地、最大限度地将激荡于胸次、情景交融的园林文化内涵表达于寥寥数个书法艺术汉字当中,为园林景点起到点晴作用。这种虚实相生,水融的艺术手法几乎是成功的现代园林不可或缺的园林艺术技法。

2.5作品创作技术的前后呼应,多样统一

中国汉字结字成书难,难在如何在方正曲直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笔断意连,独具匠心。欣赏书作如同欣赏园林,透过点画结构和景致布局,看到作者苦心经营的努力,宛若天成、巧夺天功。书法作品讲究前后呼应,字里行间产生气韵连贯、顾盼生情、风格协调。一幅成功的书作,其正文和落款字体应该符合字体的演变发展史实,如正文是篆隶楷书,其落款则应该是行草书体,如果题跋也应该用行草书体,形成顺理成章,而且形成动静结合的美感。造园如作诗文,内容丰富,技法也较复杂,如空廊、花廊、花墙、漏窗等与外景物取得视觉的呼应,多种元素的统一,做到散而不乱,达到形散而神不散,恰当地而又透彻地表达造园者的本意。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3

一、风景园林设计认知心理法则

风景园林设计认知心理法则是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景观化后的法则,其认知对象主要是公共空间和园林环境。人对于风景园林的使用和体验实质是对公共空间和园林环境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对设计元素的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的特征规律或规定,这些特征规律或规定共同构成了风景园林设计认知心理法则。

(一)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类型。把握好能够引发并强化注意的客观条件是风景园林设计有关“注意”的重要法则。园林物质空间是一种视觉“注意”场,在这个场中有的元素属于无意注意类型,有的则属于有意注意类型。风景园林设计有关“注意”的法则实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弄清在视觉“注意”场中哪些元素是属于无意注意,哪些是属于有意注意;

2、在无意注意的元素中选择需要强化的元素;

3、应用强化“注意”的刺激强度、新异性、活动和多变性法则来强化需要被强化的元素。

(二)知觉

认知心理中的知觉研究涉及模式识别(patternrecognition),包括视觉模式、听觉模式、触觉模式、味觉模式和嗅觉模式。对一个场的设计而言,首先要设计或处理好场的整体关系。以园路为例,首先应该确定它的整体设计内容,包括广场组合关系、色彩基调、植物与构筑物的关系等内容,而不是忽视这些整体设计而只关注个体设计。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把握好宏观、中观和微观的整体设计是有关知觉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法则。

(三)表象和记忆

认知心理学把表象也称意象,表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风景园林设计研究的表象主要是园林环境意象。不管是细部意象还是整体意象都是具有完形结构的心理形象。通常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园林环境意象就是关于园林空间的一种心理图画,它具有表象的有关规定性。表象特征在园林环境意象中表现为一种同质法则,这是设计那些需要快速被感知的对象所应用的心理法则。

二、认知心理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植物作为园林环境中主要景素之一,在满足基本观赏功能的同时,更应该具备对区域的界定以及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的作用,通过植物的连续性以及差异性最终使人建立起对于特殊节点甚至整个环境的认知。

(一)路径

路径即通道,街道、河流、地铁线、步行街等等都是路径。在园林环境中,路径即园路,园路是整个园区的骨架,所以它应该具有强烈引导性和方向感。园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笔直的,一种是曲折迂回的,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路我们都可以利用植物区强化园路在人们心里的认知。比如在直路两侧列植行道树增强园路的引导性和方向感,在曲路两侧采用自燃式种植,在重点部位采用强调式种植,强化主景对人的冲击力。园林通过连接由植物所围和形成的一系列的不同的空间,形成一个空间序列,让人在园林中有步移景异之感。

(二)边界

边界即不同空间之间的界限。边界通常给人硬邦邦的感受,为了弱化边界给人的这种不亲近、不友好的感受,而又要具备边界的作用,园林中通常采用植物搭配和种植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整齐密排的绿篱给人无法跨越的边界之感,草坪、低矮的灌木给人开放、亲近之感等等。

(三)区域

区域即场所,在园林空间中,通常包括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草坪区、停车区等等。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园林中区域的设计应遵循统一而又和谐的原则。分析不同区域人的活动行为与心理需求,利用不同的人工素材、色彩、植物灯搭配满足人的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

(四)结点

节点即重要的景观点。园林中重要的节点一般包括广场、出入口、景观轴线交点等等。节点通常是集中点,因此要有景可观,并且要根据节点的功能,利用植物区营造和强化节点的功能。

(五)标志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4

关键词:古典园林元素;建筑符号;营造思想;诗意的环境

中图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2-0051-03

1前言

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是我国园林式建筑景观环境的杰出代表,其造园思想讲究以自然为师,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提炼和概括,旨在将自然山水移缩入怀融入一方土地之中;崇尚“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园林建筑营造布局自由随宜、高低错落,建筑大多依山就势,凸处筑台、凹处挖池。就地选取建造物材,将建筑与环境和谐嵌合达到一种人工和自然高度和谐的境界;同时古代文人大多将个人情怀寄托于园林当中,城市、建筑、自然和诗歌、绘画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古典园林无论从精神陶冶上还是人文居住上,都代表着一种高品质的环境。

2古典园林的营造符号

2.1营造技术

2.1.1自然通风:古典园林都十分注重如何利用自然气候条件,在庭园中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就江南而言,闷热的夏季和阴冷的冬季都令人感到不适。因此,众多的私家园林首先通过空间布局来引导气流穿堂入室,形成过堂风园内挖湖堆山,既有利于排水,便于植物生长,又可在山丘之巅享受微风拂面带来的清爽;而西北叠山、东南理水的风水原则,目的是阻挡冬季寒冷的西北风,同时使夏季的东南风从水面上吹过,更加凉爽宜人.

2.1.2采光:在园林建筑中,主要为自然采光,大多建筑是四面有门窗,如远香堂为四面厅式建筑,面阔三间。四面厅是江南园林中最为讲究、也是最高级的建筑形式。四面厅不设墙,柱间安装有连续的长窗,四面开敞,檐下设回廊,廊柱问檐坊下有挂落,下设栏杆坐登。坐在厅内可观赏外面的景色。这些建筑都是开敞通透,自然采光极佳。

2.1.3绿化:因为气候不同,北方的古典园林中多种有松树、国槐、核桃、柿子、榆树、海棠等花木,而南方私家园林常种梅花、玉兰、牡丹、竹子、榆树、芭蕉等花木为主。植物在构园中常常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植物配置都以树木为主调,不讲究成行成列,但随意参差,运用少量树木概括表现出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其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2.1.4当地材料:古典园林中江南私家园林,优越的自然条件下,冬季无严寒,空气湿度大,适宜生长长青树木,花草品种也多,因此植物丰茂,种类丰富。江南还多产石料,采自江湖水泊的湖石历来为造园堆山的上等用料。这样,理水、叠山、建筑、花草等都可以就地取材。

2.1.5水体: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做出湾港、水口或堆筑岛、堤、架设桥梁等,以求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追求的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的立意,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都是常用的手段。

2.2艺术意境美

园林不仅供人居住游赏,更寄托了园主的情趣爱好和认识追求。古典园林通过跌山理水对自然山水的抽象化处理,将自然山水缩移至咫尺之间,通过观赏者的主管想象,衍生出意境。或是预设一个主题,藉由山、水、花木、建筑配成物镜。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亦或是通过园林中的景题、匾额、对联、刻石等根据园林物境做出文字“点题”。园林中诗文的直接表达是表述园林意境的主要手段。

3王澍建筑作品中的古典要素分析

建筑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他的空间感以及建筑师在建造建筑时的营造本意,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一次以建筑为行脚的旅行,先从王澍先生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园开始,到杭州南宋御街、五散房、宁波历史博物馆,最后游历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和狮子林。在这次游历建筑的空间变换里,体会这位普利茨建筑奖获得者带给我们的关于好的建筑的精神享受。也让笔者对于当代人居环境多了一些思考。

3.1浅王澍析建筑作品和古典园林营造的共同点

3.1.1对自然地崇尚。纵观王澍先生建筑作品,在建筑立意与周围环境的营造上,都与中国古典园林高度契合,即建筑体量与形态在环境中居于次要地位。在建筑能耗上,也尽量将消耗降低,建筑中大多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而非现代建筑般整个建筑在玻璃幕墙内使用空调系统呼吸。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为例,校园内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墙木色为主,建筑周围植物覆盖率高,多种植向日葵、翠竹、彼岸花、荷花等意境深远的植物。

3.1.2同受中国的诗、画艺术影响。中国绘画与造园关系密切,“以画入园,因画成景”。在古典园林的营造上讲究建筑是景观,也是最佳观景地。所以处处皆成画皆成景;王澍先生建筑作品的理念,也跟绘画有关。他是在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长期研究后,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建筑设计当中。通过传统绘画,在绘画当中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一种和谐的关系。如2012年世博会滕头案例馆的设计,就是来自设计者对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研究;宁波博物馆的建筑形体来自对李唐的《万壑松风图》的研究;这些建筑作品在空间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上都营造出了一种像古典园林一样曲折、含蓄的建筑表达。置身其中,可以引发人不断的联想,也让建筑变得可观、可游、可居。

3.1.3就地取材。王澍先生对于建筑物料的选择是循环建造,即按照中国建筑营造的传统,将旧的建筑材料循环利用,这是建筑师对材料的一种尊重,也不失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纵观其建筑作品,大到建筑砌筑需要的材料,小到维护空间的栏杆,随处可见竹、土、砖石、旧瓦为主材修建的建筑和景观小品。建筑给人感觉质朴、趣味、耐人寻味。在宁波博物馆建筑的选材,就来自回收的旧物料,

“瓦爿墙”的传统建造方式让建筑呈现出自然的状态。建筑师期待10年后,当“瓦爿墙”布满青苔,甚至长出几簇灌木,它就真正融入了时间和历史。

3.1.4差异性和多样性古典园林虽小,但小中见大,主次分明又富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从铺地拼花、景观小品、建筑样式等营造上讲究丰富变化。在路径设计上也讲究步移景换、别有洞天、柳暗花明的多样性空间。王澍先生的作品同样注重对多样性的把握,在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上都有体现。如“瓦爿墙”的建筑形式,在宁波博物馆建筑外立面上,仅4肝的墙上就能出现48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因大小不同、颜色深浅不一的砖瓦拼在一起。这种多样性的设计让笔者联系到古典园林当中的铺地,在一个小庭院铺地材料上,同样是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石头拼成各色图案,让简单的小空间变化多样。

3.1.5意境的营造。古典园林虽小,但通过造园活动,使园林丰富繁芜,同时赋予园林品性,让人在园林中得到陶冶。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的建筑群都沿着围墙而建,将尽量多的空间留给自然,校园周围就分布着池塘、树林、田地,行走其中,有松鼠跳跃、天鹅悠游,当代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拥有多样化的交流空间。

4两者形态的相似性

从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滕头馆设计、中国美院象山校园二期工程、宁波五散房、杭州南宋御街的复兴到宁波历史博物馆,在以西方的建筑思想体系为主导的今天,王澍先生的作品以“有生命的建筑”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当中。同时将中国古典元素抽象后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让建筑带着传统文化符号,勾起人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同时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以一种带有强烈的个人符号的建筑告诉大家,建筑是拥有生命的、建筑中是包含历史生活记忆的,建筑是拥有多样性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带有传统中国元素的现代建筑。

4.1浅析王澍先生建筑作品中古典园林元素的运用

4.1.1门洞

在王澍先生的系列建筑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反复使用的建筑元素,如不规则的门洞、丰富的建筑外立面、屋檐、廊道、屋顶下沉院落、框景等独特的建筑形式。这些形式在为建筑带来多样化的交流空间。而在古典园林当中,我们同样可以搜寻到类似的营造方式。如他的系列建筑作品中风洞的设计。王澍先生提倡的是在建筑当中,你可以感受到建筑内部的“气”,在于提醒人们关注建筑带来的变化,“风洞”设计来自古典园林,每一个不同的风洞形状即假山剪影,或是某个假山洞口剪影。这样设计的方式让原本合理的生活,多了一些趣味。

4.1.2屋檐

从杭州钱江时代楼盘到象山校区二期工程,我们可以体会到建筑师试图通过某种建筑符号,让人们重拾以往生活方式的记忆,体会“屋檐滴雨”的意境。古瓦旧墙是古典园林不可缺少的元素,建筑师对“屋檐”的重新关注,让人在现代建筑中生活多一份意境和遐想的空间。

4.1.3廊道

在现代建筑中廊道似乎被简单化,而王澍建筑作品中,对古典园林中廊道的使用传承在建筑当中。古典园林讲究曲折尽致。童寯先生曾说,在造园手法中有两条线路,一条理性而直达,另一条蜿蜒而曲折。王澍先生建筑中,廊道就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路径。

4.1.4框景。

在园林当中,空窗框景使空间隔而不堵,漏窗和空窗的使用在于将室外景色引入室内。从不同的空窗看去景色各不相同,也营造一种身建筑当中而不被建筑束缚的空间体会。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5

世界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地域特征,这也是建立多彩多姿人文风情地域奇观的基础。地域特征对于一个地域的影响非常之大,园林设计是基于地域特征进行的,以植物材料为主要元素,植物又是依靠地域而生长,因此风景园林设计必须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而来。每一片地域上发生的历史事件都会在气候、动物、植物身上留下痕迹,设计师的园林设计就是融合这些人文精神,通过作品展示某种情怀,本文就是根据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地域特征;风景园林;探究

前言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每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都与当地的地域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作品中我们可以寻到这片地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有着怎样的自然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了新兴行业,具有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网络时代的来临,西方现代园林设计风格和理念已经渐渐影响到了我国。这说明我国国内园林设计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域特征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出现了众景一面的现象,园林工作者在设计的时候如果忽略了一个城市的发展历史、地域风情,那么他的作品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是不会被广泛流传的。

一、地域特征简述

随着自然界的发展,很多历史重大变革之后,世界各地不同的地域有了自己特有的气候、土壤、植被、动物以及地貌,这些地域特征都有着自己的涵义,下面就具体谈一谈:

(一)地质地貌

地质土壤是由岩石风化之后形成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每个地域的土壤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他们的不同也是每个地域自然景观出现多彩多姿状态的前提。地貌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是由于地球内在动力挤压而成,各地域的地貌也是不一样的,由于每个地域的地壳运动、地震都不尽相同,因此内在的挤压动力也不相同,再加上气候的风化作用以及山川流水的外在作用,因此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地貌。

(二)气候气象

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特点就是活跃、可变性大,每年都会经历不同的变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都依靠它来生存,这种大气就形成了各地域之间的气候气象变化。

(三)植被

植被是我们日常最常见到的,对于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也是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常被利用的一个元素,因为它可以体现人们在这个环境中生存的状态和时间,植被在环境保护中也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地域特征中,植被广泛被关注。

(四)水文条件

水资源与人们的生活更是密不可分,有水的地方才会适合人们生存,才会形成一个地域的长期发展,自古以来,临水的地域发展形式都比较好,人们适合居住、生存比较容易,也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地域的代表性因素之一。

二、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地域特征因为历史的沿革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也是非常之大,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分析下面不同的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从而提出应用方法。

(一)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二)人文符号因子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如1972年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而把旧有故居建筑形式当作了符号来应用。在红砖铺砌的广场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铺装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勾画出了故居的建筑轮廓等手法,都是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三)民俗风情因子对规划与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民俗风情已经是一个地方最具特色的元素,很多地域的民族风情几乎成了它被社会所认识和喜爱的标志,不同的民俗风情体现着一个地方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因此在地域未来开发和发展中一定要重点保护他们的民俗风情,在风景园林设计时也要对民俗风情加以挖掘、充分利用,最终很好的体现在作品上。

三、结束语

现如今,园林景观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域的代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能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现代景观不仅是一种被欣赏的对象,还要在科学、功能等多方面寻求发展。再加上大众审美的提高以及信息全球化发展,园林景观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当代,与风景园林设计有关的学科、研究方向不断增多,但是如何在这个纷扰、思想层面众多的大环境下依然保留灵魂,是我们现在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地域特征中的人文精神、地质地貌、水文条件和植被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原材料,科学的方法和多功能的大原则是实现优秀风景园林设计的途径,因此利用多变的艺术手法去体现一个地域的特色景观,实现它留存的价值是每一个优秀的园林设计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郁琪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园林局.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张国强.风景园林设计: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5.

[4]杨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的探讨[J].城市建筑,2014(1):15.

[5]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原著第5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艾伦•泰特,城市公园设计———国外景观设计丛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6

关键词风景园林快题设计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7.01.009

DiscussiononHowtoimprovetheDesignabilityofthe

StudentsofLandscapearchitecture

SUnDedong,ZHenGYihong,LiZhuoran

(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anhui,Chuzhou,anhui233100)

abstractthispaperbrieflyintroducesthelandscapecharacteristicsandcapacityneedsfastdesign,fastdesignonhowtoimprovetheabilityoflandscapearchitecturestudentsarediscussed,putforwardspecificwaystoimprovetheguidingforfastdesignandtestabilityofstudentsmajoringinlandscapearchitecture.

Keywordslandscapearchitecture;quickquestiondesign;ability;approach

近年恚快题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考核风景园林设计人员的常用手段,考取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职业资格考试等都需要经历快题设计考试。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说,快题设计越来越成为衡量其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快题设计不仅是设计师在工作中需要具备的业务素质,而且还是体现专业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风景园林专业所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相关学科较多,知识面跨度大,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由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入学时基本都没有美术基础,因此在手绘表现、快题设计方面是个弱点,本文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对如何提升风景园林专业快题设计能力展开探讨。

1风景园林快题设计的特点

快题设计主要是指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景观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快题设计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递进的过程,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必须要具备的一个能力。与平时课程作业相比,快题设计的成果表达更概括,更整体,设计意图表达清晰,目标表达明确。从命题的类型来看,主要涉及公园、广场、庭园、居住区绿地、校园、街头绿地、主题性场地,一般以中小规模为主,深度以概念性方案为主。①与平时课程作业相比,快题设计过程往往缩减为3-6个小时,平时课程作业设计过程中有足够的时间查阅资料、有1-2次方案草图修改,此外还有老师的指导,而在快题设计过中就没有这些过程,从方案构思到方案草图,最后直接成图,缺少了中间修改与指导的环节。快题设计的核心是设计的内容本身,快题的表现是为设计主题服务的,现在有些手绘过于强调表现效果而忽视了设计内容本身,这是不可取的。

2风景园林快题设计的能力需求

风景园林快题设计的总体要求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快速,二是准确,三是完整。只有达到这几点要求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快题设计对应试者的设计思维能力、手绘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均较高。思维清晰、表现得体,快速完成方案是快题考试的关键,故快题设计是对设计者综合设计能力的考查。风景园林快题考试一般在3-6小时之间,整个过程偏重把日常积累的知识、能力综合表达出来。提交的成果主要包括总平面图、剖立面图、重要节点详图、鸟瞰图或节点透视图以及分析图和设计说明等,所有图纸及文字说明都要规范排版。平时应多积累相关设计素材,快题设计时才有相应的素材作为激发点和参照物。到目前为止,大部分院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风景园林快速设计课程,因此很多在校生缺乏这方面的系统训练,对快题考试本身的认识也不多。

快题设计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手绘能力,能将想到的内容快速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这个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练习,课余时间也要不断刻苦练习,这一训练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与之相关的课程如美术课程、构成设计课程和设计初步课程,都会安排一定的内容进行练习,关键是要持续不间断的练习才能达到快题设计的要求。近几年,一些院校考研时要求不上色,只用墨线表现设计内容,实际上是对应试者的手绘能力要求又提高了。

良好的专业素养也是快题应试者必须具备的,快题设计归根到底考查的是应试者的专业基本功,也即专业素养,从快题设计成果中能够直观地看出一名应试者专业素养程度,包括他对设计的准确解读,对整体效果的准确把握,图面效果美观,图纸排版规范,字体书写工整,表现内容主次分明,线条与色彩运用熟练等。

敏捷的设计思维对快题设计十分必要,能够帮助应试者快速理清设计思路、快速构思设计方案,设计者要在短时间内构思一个合理完整的方案并且还需要准确表现出来,同时还要具有独特的设计理念或巧妙的构思,这种设计思维能力也是建立在应试者平时的积累和大量的设计练习基础之上的。

3提升快题设计能力的途径

3.1加强基础素质培养

扎实的基本功对于做好快题设计十分重要,绘图的基础素质要从线条、形体、光影、用色等方面入手,这些素质的提高建立在低年级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②没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素质就达不到快题设计的要求,也不可能设计出好的快题设计,可以说专业基础素质的强弱直接关系快题设计的成败。如钢笔线条的熟练表现就需要不间断的长时间练习,还有运用马克笔、彩铅、水彩等色彩搭配表现能力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3.2增强临场应变能力

快速设计的准备方法与知识类科目有所不同,首先它不能只靠对知识的牢记,而是必须通过若干设计实践的练习,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设计矛盾的能力。③在快题设计时,由于场地边界的不规则、地形高差变化大、周边环境复杂,导致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并不少见,很多学生对于这种题目不适应,不知道怎样进行设计,还有些同学盲目照搬他人的作品,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场地环境特点不同,设计的形式与要求也不一样。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中,应多让学生接触各类真实案例和设计项目,提升作业图纸设计难度,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快题设计形式进行考核,切实增强学生临场应变能力。

3.3合理分配设计时间

风景园林快题设计需要绘制的图纸类型较多,一般包括总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或鸟瞰图、功能分区图、交通分析图等,表现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快题设计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合理,比如有的学生方案构思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其他图纸的绘制时间紧张,最终没有完成图纸表现,影响整体效果。平时应多进行快速设计的练习与指导,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同时将图纸类型及所占分值比重详细讲述,在进行快题设计时使学生能够合理分配时间。

3.4详细解读任务书

没有充分、仔细地研究设计任务书,特别是对规划场地的分析不够详细,导致设计方案与周边环境存在衔接问题,这在很多快题设计方案中都有所体现。好的方案一定是建立在对设计任务书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以及应对措施。要清楚快题设计不是考激情创造的,是考查应试者理性的合理的决策。设计任务书就好比快题设计指南,特别是任务书与方案之间的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只有详细分析任务书的内容、要求、地形图,抓住重点,分清主次,才能设计出相对合理的方案。

3.5熟练掌握设计规范

学生在快题设计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方案设计、图纸绘制等方面还不够熟练,相关规范掌握不扎实,在绘图的时候没有按照规范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增加对设计规范的讲解,并在平时的作业设计中进行运用,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一些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避免在快题设计中出现明显的问题。比如在方案设计阶段最重要的是结构,功能分区是一定要遵守的。还有像设计说明不要不分段落的写一大堆,要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三句话。可以写得快一点,但一定要写清楚整齐。标题不要写得太潦草,最好一笔一划写成规规矩矩的方块字,可以用铅笔打好格(4cm?cm),写在格里,这样看起来很规范,也能很好地体现设计者扎实的专业基础。

3.6强化快速绘图能力

由于快题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拥有快速方案设计能力,同时还要求具有快速的绘图能力。绘图速度的提升关键是要求学生线条基本功要扎实,具备良好的色彩搭配能力,能够将快速构思的内容绘制在图纸上,这就需要多临摹、多练习,另外,平时也要多积累一些设计素材,多进行写生训练,快题设计时才能快速构思出方案,进而提高绘图效率。

3.7提高设计思维能力

在练习时一是要明确目标,有针对性地练习。二是同一个项目可以尝试多种不同的设计形式,反复推敲,不断调整,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三是广泛积累设计素材,平时看似用不到的内容在快题设计就可能用到。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增加这种练习,每一门设计课程都可以拿出一次实验课作为快题设计练习,不断优化和提高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8提升文字表达能力

快题设计涉及到文字表达的主要有两处,一是文字标注,要求表达清晰准确,不能产生歧义。二是设计说明,要求简洁明了,条理清楚,逻辑连贯,主题明确。虽然要写的文字不多,但质量要求高,需要应试者有较强的文字表达、概况能力。总之,就是要求语言要凝练,表述要准确。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简要介绍方案、实习分组汇报方案、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训练。

4结束语

通过快题设计成果基本可以判断出设计者的专业水平,除了对方案内容的要求外,图面排版是否规范、色彩搭配是否协调、线条表现是否流畅等都是评价整个设计的要素。因此,好的快题设计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方案内容合理,图纸排版得当,色彩搭配协调,线条自然流畅等几个方面。在平时的课堂练习中应着重培养与锻炼学生快速构思设计方案的能力、图纸排版能力。多进行快题设计的实训与临摹练习,熟练掌握快速表达设计方案的技巧。适当增加课程作业的数量及难度,通过课程作业重点培养学生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设计、快速表现等方面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也应多增加一些真实案例的讲解,包括从方案构思、初步设计、施工设计等设计流程,增强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X2015020);安徽科技学院教学研究一般项目(X2015059)

注释

①徐振,韩凌云.风景园林快题设计与表现[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7

在今日渴望借鉴园林的建筑师观念里,常常见到一些争论:高古与明清园林孰高孰低?哪一种更值得借鉴?一个时代的园林风貌区别于另一个时代,变化的推动原因是什么?园林中占据核心的,是形式还是功能的诉求?抑或心灵的诉求?雅俗之别是否存在?这都成为我们温固园林史应备的问题。

中国园林自秦汉开始,在皇家苑囿里表现为追求得道成仙,模仿星象秩序建造宫室和园林,把山水造成神仙方士的仙境。汉武帝在秦代的旧苑址扩建上林苑,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模仿神仙宫苑,苑址跨越长安、成阳、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灞、沪、泾、渭、沣、镐、涝、八水出入其中,范围四百余里。昆明池“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棹歌,杂以鼓吹,帝御豫章观临观焉”(《三辅故事》),“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班固《西都赋》)。汉武帝在建章宫西北部建造占地十顷的太液池,为了求神祈仙,建造瀛洲、蓬莱、方丈三座神山,成为“一池三山”模式之开端。秦汉时期园林主要追求象征神仙境界的山水,占地广大,力求逼真,用真山真水模拟仙境。

这一时期见于记载的私人园林模仿自然山林创造私园,并将自然山石纳入造园。西汉茂陵富商袁广汉在洛阳北邙的私园“构石为山”,东汉外戚孙寿在洛阳城门内造私园“采石筑山,十里九阪,以象二崤;深林绝涧,有若自然;奇禽驯兽,飞走其间……(《后汉书-梁统传》)”东汉时期,门阀世族和世俗地主逐渐形成,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老庄哲学、佛教道教成为出于避世的心灵和行动的需要,玄谈成为士人风尚,品评行为举止的魏晋风度也成为贵族和士人的追求。山水诗、山水画的出现,成为中国人观察山水、想象山水、描绘山水、在园林中创造山水的创世纪篇章。从“古巢居穴处日岩栖,栋宇居山日山居,在林野日丘园,在郊郭日城傍(谢灵运《山居赋》)”等隐居的方式中,逐渐推崇在城市的宅院旁造园以供日涉成趣的隐居方式。(参考《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曹林娣,许金生p14-18)

南朝宋的宗炳《画山水序》影响后世绘画和风景观念。“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画数尺,体百里之迥”,将自然山水收于尺幅之中,既是透视画技法,也是以小见大的设想;宗炳将游览过的山水“皆图于四壁”,在室内卧游,“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宋书-宗炳传》)”。对生命的情感、居住的幻想,在宗炳画论里清晰地和山水联系在一起。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提出“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不仅影响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也影响园林中的布局构思、意境经营。

这一时期有名的私人园林,包括顾辟疆的私园、广陵徐湛之私园、戴J宅园,仿若自然,却有着人为有意识的创造。如庾信《小园赋》中对园林的想象,“余有数亩弊庐,寂寞人外……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云气荫于丛著,金精养于秋菊……落叶半床,狂花满屋。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虽无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从写实向写意的过度(参考《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曹林娣,许金生p18)。这一时期,皇家园林和士人园林有着同样的追求,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涧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一’”言辞中与庾信的理想并无二致,此时我们也能从中读出,园林虽小,但经由一番营造而有山林的趣味,同时近市面城,且适闲居之乐,兼顾隐居和生活。

及至唐代,山水画进一步发展,不再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项容、王洽的泼墨山水,前者是至极的绚丽,后者是至极的朴素,大概也分别影响着不同的居住和造园理想。中唐隐居的思想,白居易提出新的创见:“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在六朝文人居住理想上,继续肯定在城市之中“中隐”。白居易在贬官江州司马之时(宪宗元和十二年),在庐山香炉峰下构筑草堂。“矧予自思:从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门,凡所止,虽一日二日,辄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晚年归休洛阳,又筑“履道里园”(太和三年829),是“中隐”的范本,园林面貌如何?“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白居易《池上篇》)在童离先生看来,“乐天随时随地为园,取其精神,而不拘于形式。其视园,有如药石自y,以医鄙俗;有如饮食勿废,以养性灵。非若后世士夫之亭台金碧,选色征歌,附庸风雅,丧志也(《江南园林志》,童,p22)。

除此以外,杜甫在成都的草堂,王维隐居终南山的辋川别业,也是唐代文人园林典范。白居易的造园实践承上启下,从六朝画论中的卧游山水到咫尺园林。五代至南唐,宫廷绘画中流行“文人雅集”、“江山高隐”的题材,这一主题在绘画中不断描摹的同时,也越来越成为文人生活的理想。

及至两宋,到达诗情与画意结合之鼎峰。北宋画家崇尚全景山水,南宋转变为一角半边的构图。文人诗文绘画的创作,也为园林的创造拓展丰富的想象。园林中出现了更多精致的品题景观,诗与画有着更多的结合,园林以诗立意、以画意经营。物质生活的富足,让百姓和文人都能够追求更为精致的物质审美,宅院与园林成为琴棋书画等雅集活动展现的地点。宋代园林从精神气质上说,如同这一时期的日常用品,也具备一种实用主义的精雅风格。

从画论中可见涉及园林的不同范畴,讨论何谓美与诗意。其一,关于园林的功能与布局。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何者?观今山川,地占数百里,可游可居之处十无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故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用来作为园林的标准也非常适切,可视为园林与人活动的关联,换言之,不仅只供远观冥想,且在赏心悦目之余,还可进入其中,将园林作为真山真水体会玩赏。其二,对园林意境的追求,对真善美的渴求,对技术的超越成为新的关怀。欧阳修曾写“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画者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走迟速,意近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若乃高下向背,远近重复,此画工之艺耳,非精鉴之事也。”苏轼推崇“文人画”,“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们的对画院画家探索技巧以外的情感表达有着推动的作用,南宋院体画家也一再以坡等人的诗意入画。其三,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这是绘画得以细腻,园林建筑得以体贴人心的基础,更是诗情与画意结合的基础。譬如对水的观察,苏轼写“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使人至以手扪之,谓有洼隆,以为至妙矣。然其品格,特与印板水纸争工拙于毫厘间耳。唐广明中,处士孙位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其后蜀人黄筌、孙知微,皆得其笔法。(《书蒲永异画后》)”韩拙的《山水纯全集》中对物象细致入微的观察,让今人赞叹,论及云,“云有游云,有出谷云,有寒云,有暮云。云之次为雾,有晓雾,有远雾,有寒雾。雾之次为烟,有晨烟,有暮烟,有轻烟。烟之次为霭,有江霭,有暮霭,有远霭。”我们羡慕宋代诗画中传递感情和自然的微妙,原因恰在于这细腻的体验。米芾对太湖石的审美提炼出“瘦透秀皱”,也成为后世赏石的标准。

画论关涉审美标准,两宋绘画给我们一窥园林与居住的面貌。其一,自然山体和人居住之间的互动,不同的自然山体,总有不同的建筑布局去应对和迎合,发挥自然的潜力;其二,园林中精心构思和设计,将四季景物收于自己的宅院;其三,画中包含着一种整体的居住观念,园林和生活密不可分,生活和自然密不可分,自然和园林密不可分。文人雅集也包含着对园林、居住的思考和设计,园林的设计不孤立于生活存在。

据童先生考据,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一书中提及园林二十余处,多为宋构,“其承唐旧者,有松岛,在唐属袁氏;有大字寺园,在唐属白乐天;有湖园,在唐属裴晋公。(《江南园林志》,童离)”两宋绘画与园林颇有互相写照的关系,诗文题咏吴兴风貌、刻画家产山水的,当有张先《十咏图》;隐居山间的,可见传为李公麟的《山居图》;宫廷雅集的至简至美,可参考传为徽宗的《听琴图》;山间住宅和园林布局关系的,可见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等;城市里的宅院,可见《清明上河图》。

李公麟的山居图,把文人雅集的活动和山水密切地嵌在一起,这和后来明清园林中大量叠山的自然理想也是一致的。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里,描绘一个在山坡上下盘桓不绝的房子。山顶上是三座品字形围合的硬山顶房子,屋檐下延续出一条凌空的连廊,连廊满装直棂窗。连廊和一间房的尽端搭出一个凌空敞亭,下部以木柱插在山崖,画家特别在敞亭里点缀一位休憩老者,亭下是山间茂密翠竹。从画里人的比例看,院子和房子都很小,这一个院子的山下部分,围合夯土院墙似乎是刻意做成云墙的形式,山石修筑的陡峭台阶和山顶连廊的走势隐约关联起来。这一处或可看做宅院和园林合一,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参考《宋画中的南宋建筑》,傅伯星,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南宋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可见在湖畔的宅院生活,四季景色不同,画中宅院表现的角度和布局也不同,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画家参考现实,以庭院的布局去贴合四季的特点。夏季,伸入湖中的亭子浸润四面荷风,离开湖面一段距离的,是可供园主人休憩的敞轩,临近湖畔,营建出几个层次。秋季,精心布置的曲廊,贴临山崖,面向湖水。园中一人坐在曲廊中,背后便是正值花期的桂花树。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可见南宋住宅与园林结合的一个特点:较为疏阔,又不失曲折尽致,空间层次逐层推进,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

南宋更多小景,像是园林与宅院的真实摹写,多有房舍庭园文人和仆童,如传为南宋赵大亨《薇亭小憩图》等;另一些是直接表现庭院中景色,极其讲究构图和布置,如马远和夏圭的绘画。马远与夏圭在画中以布局和笔墨精到提炼诗意,在绘画构图上最贴近私人园林的视角对自然景色的截取和提炼。马远的巨石与瀑布之下的小景《雪滩双鹭图》包含着山石的审美、庭院一角景色布置的准则。明代曹昭《格古要论》评价马远“其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台湾学者高辉阳在《马远绘画之研究》一书中写,“马远秀骨天发,学所多能,尤于画学理趣更多撷涉,因而参炼为其奇艺之所资助。”马远的“边角”之构图,乃是因掌握了欧阳文忠和苏轼画论之精意而来,对画境之造作,据常理,重淡逸,展布白,构边角,搏实抵虚。马远的贡献,揭示了我国绘画构图的新境界。”的对审美的精益求精,是我们读宋人作品获益最多之处,园林里布置景物的思路,从精致小品中也可见一斑。

夏圭即如《格古要论》所说:“夏圭善画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不用尺界画,信手画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夏圭作品的艺术风格,总体是:“墨气明润,点染烟岚,恍若欲雨,树石浓淡,遐迩分明。”夏圭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中国绘画的水墨技法。如倪瓒评价的“岩岫萦回,层见叠出,林木楼观,深邃清远,亦非庸工俗吏所能造也。”(转引自《名画说疑续编》陈佩秋、陈启伟,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8)

蒙元取代两宋之后,元代士人文化在一种内省和缄默的方式中发展,从狮子林叠山可一窥元代技术与追求。及至明代,物质和文化再度繁荣,促使园林世俗化,“宅园合一”和“芥子纳须弥”成为普遍的追求,园林建筑化的倾向也更为明显。江南园林中的遗存,让我们今天仍有幸得见明代园林的精神气质,从明人笔记小说中,也可以看到园林的物质审美和精神诉求。现存古典园林“四大名园”中的两座,苏州的拙政园和留园分别建于明正德初年和嘉靖年间,其他如顾大典的谐赏园、上海潘允端的豫园和顾名世的露香园、无锡的寄畅园和西林、南林等名园,皆初建于明代中叶。此时有更多的文人笔记参与到园林建造和讨论之中,出现诸多著名的叠山匠人。园林理论如计成的《园)台》、林有麟的《素园石谱》,文人笔记如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文震亨的《长物志》等,别号图的兴起,还有大量关于或虚构或真实的居所园林绘画,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园林的空间。(参考《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曹林娣,许金生p59-62)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8

关键词: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管理;问题;措施

一、现阶段我国地产园林景观设计管理实施中存在问题

(一)利益驱使现象

利益驱使现象是现阶段地产园林景观设计所存在主要问题之一,这与设计、施工阶段缺乏有效监督与管理有关。比如园林的施工与设计均是由同一家企业负责或属于关联关系的机构共同参与,从而很难实现高效、统一的管理。常见的有: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进行园林设计时不重视本地水土问题,肆意选择利润较高的植被,而不结合本地区实际,这种背了园林景观设计基本原则的做法势必会导致植物成活率大大降低。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房地产实际绿化面积与计划园林覆盖面积严重不符,有些甚至偏低,这些都是由植被生长机理缓慢造成的。因此在开展地产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各类植被习性、适宜气候以及生长特性等,不能出于经济层面考量进行设计,否则极易导致园林景观因植物成活率较低而无法充分发挥其巨大作用。

(二)刻意追求视觉效果

许多设计者在进行地产园林景观设计时,喜欢借助灯光、绿植、山石等营造视觉效果以提高居住环境魅力值。比如为了提高整个园区的观赏度,利用高质量的照明体系衬托出园林景观的夜景无疑增添了一份美感。但有些设计师盲目追求灯光带来的“白亮”效果而忽视高强度灯光对居民生活造成的干扰。常见的是运用商业大厦的泛光手法,使高层居民不但受到强光的辐射,还通宵如昼,闷热如蒸笼,不仅破坏了静谧的居住环境,还造成大量电力的浪费。

(三)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中植被搭配不合理

各种植被的合理组合有利于形成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反之则会产生凌乱、格格不入的视觉效果。大自然中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不同,且各物种间存在相克相生之说,因此科学、合理的搭配方式尤其讲究。植被搭配应遵循植物生长规律和结合实际景观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地产园林景观融入城市大自然环境之中。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合理栽植现象。比如设计人员在阴影面积较大的绿地设计喜阳的草本类植物、灌木或高大的乔木等,显然没有从实际出发。

二、地产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

(一)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

顾名思义,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指的是根据现有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物。为此,设计单位在开展地产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尽量选择耐生长的乡土树种,并搭配种植一些观赏性较强的辅助树种,用以突出地产园林景观的特色。其次,由于大多数植被都不是四季常绿植物,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注意乔木、灌木和花草的合理搭配,尽可能模拟出四季景观特征。

(二)遵循原生态的设计理念

生态化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将生态学知识有效的渗透到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当中,用以实现回归自然的理想生活状态。即在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运用还原生态的办法修复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的各种破坏。

三、我国地产园林景观中解决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优化承包结构

针对利益驱使现象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措施予以解决:首先,建立完善的设计师体系,房地产业只要通过网络系统便能查询到个人成果、记录等,有利于规避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其次,为了保证地产园林景观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开发商在承包前应对承包项目标的清单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相应的风险预测、价格波动预算等,有利于避免由设计不当而引起的设计方案变更等问题。最后,房地产企业在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中应尽可能选择两家不同单位来做,一来有助于避免利益驱使现象产生,二来能够起到有效保障地产园林景观设计及施工质量的作用。

(二)合理利用视觉焦点

每一处园林景观的设计都应围绕各自的主题进行,即景观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思想,而所流露出来的主题思想即是视觉焦点。不同的主题思想所产生的视觉效果不同,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加强布景结构、景物配置的优化,用以增添园林景观的艺术感。比方使用植物、灯光辅助街景起到修饰的作用,而利用山石、水池造景则营造出天然的效果,因此只要设计效果与整个园林景观相协调并受到居民青睐就是好的,但切记不能矫正过枉。就拿照明装置来说,只要适当的在楼宇轮廓上加装普通照明把构筑物的优美造型突出即可;还有就是衬托绿径、庭院的灯以柔和为主把休闲、幽静的气氛烘托出来即可。

(三)合理选择绿植

地产园林景区的绿化都是以植被为主,所以如何整个园林规划中有效地利用植物是设计师首要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同等的规划面积因设计造型、形态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视觉效果也大不相同,由此可见绿植搭配、空间布置是影响园林景观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进行植被设计时应尽量避免单一品种种植,否则容易给人单调、古板的感受。其次,所栽种植物应能衬托出整体主题思想,能够与整个园林景观相互映衬。最后,应多栽种对人体有益的树种。比如乔木具有天然氧气、蔽荫的特点,对清除废气、清新空气有显著效果,所以栽种乔木能够带来很大的效益。同时,设计师可根据攀援植物耐阳、易生长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墙体、围栏的绿化当中,有利于增加其立体感和装饰横竖分明的楼宇外形,从而改善住宅群成行成列单调、呆板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彭静.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1)

[2]张璐.新常态下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J].山西建筑.2016(18)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9

关键词:地域特征;人文特征;文化特征

引言

优秀的园林风景的共通之处是尊重地域特征,较好的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充分的尊重自然环境及历史背景。21世纪,我国在园林设计上进步是显著的,有了长足的进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趋势下,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与国外交流思想,切磋文化,加强事件背景的厚重感,突出地域特征,在中西文化技术不断交流中,充分挖掘各国长处,创作更多更好的新式园林。

1地域特征介绍

1.1自然因素

自然特征自开天辟地以来就客观存在于这个空间,不同的地域的自然风景也各不相同,这种现象不仅仅是地域这单一的因素影响,改变自然特征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土壤植被、动物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影响地域的自然因素,多为人力不可改变的。

1.2人文因素

通过人类文明的进步,自然因素逐渐被人类所影响,人文因素就是社会发展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在当今这个物质年代中,人力征服自然的想法越来越普遍,在生产力中发展进步,使得更加深入的了解融入地理环境。

2地理特征的内容阐述

在地理的学术界基础上,结合现实环境,地域特征大致可分为地域自然特征和地域人文特征,从而探究地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从而佐证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2.1对地域自然特征主要内容的研究

自然界具有不可抗力的因素,自地球运行以来每时每刻无不发生着演变。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自然特征,也就是说在包括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生命界有机组合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这个自然综合合体是地域自然研究的重中之重。

2.1.1气候气象

气候气象是处于地球外圈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气候是地球某一地区某一时间短的状态,是该段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在地域特征气候气象是形成不同标志的一大突出表现。

2.1.2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地面状况以及基本特征,不同的地质土壤不同确定自然环境的不同,在外力及内里的作用下,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地貌承受各种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地震等带来的内力,同时承受着气候中流水、冰川、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不同的丰富地貌。地质地貌和风景园林中的植被、亭台阁楼的建造息息相关。

2.1.3植被

植被是覆盖在地表植物群的总裁,是人类居住换进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引起高度重视,在风景设计中,植被往往也是被规划的对象,是风景园林生态属性的主要体现因素,是环境建设、风景园林建设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风景园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2.1.4水文条件

水源人类生存的必要生态环境之一,回首历史,我国古代多为傍水而居,长江黄河养育着华夏儿女,我国的优秀园林作品中依托水、山等自然环境也普遍存在。

2.2地域人文特征

主要探究人类文明,人类文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事件,以地理环境为依托,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改变人文环境,发展人文环境是历史进步的必要前进力。

含义丰富的概念,就其中所包含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做简单介绍。历史遗迹与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域,在产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都有着不同的历史。

3影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

3.1自然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的影响与应用各类自然特征,如地质地貌、植被、气候条件等因子都不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在制定的地域当中,各自然特征因子之间一般都会存在复杂的联系。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需要设计者在深入了解每种因子的基础之上,综合分析各类因子与自然环境保护、人的功能利用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从而保证后期的规划设计过程更加合理,所取得的成果更为科学。

3.2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与应用尊重地域人文特征并使之获得延续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不管是哪一种园林设计流派,也不管其设计风格会是哪一种样式,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时期下,社会环境同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都存在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科学技术背景。在这种情况下,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某种情况下有可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并且它在设计实践的实际应用手法上同样具有多样性,且十分有效。

3.3遗迹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历史遗迹指的是人类在某一地域范围内进行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印记,此类印记能够直接反映出人们同地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是地域特征存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需要重视对遗迹的利用与保存,以尊重历史为前提,合理地对旧有景观进行富有时代特征的改造,而不是进行随意的破坏。

3.4人文符号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在各种后现代主义的园林设计作品中,可以发现很多人文符号的运用。例如,在1972年所设计完成的富兰克林纪念馆,设计师就把纪念馆的主体放于地下,把原有的富兰克林故居建筑作为了一种人文符号来进行应用。通过不锈钢架子进行故居建筑轮廓勾画等手法,就是通过景观进行营造,使场景具有了符号化的隐喻特点,用来表现旧建筑所具有的灵魂,保证整个景观的细节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与生活情趣。

3.5民俗风情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在中国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各地域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生活习惯,形成了不同的民俗风情。所有的民俗风情发展到今天,同样对地域开发和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进行概念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地域所具有的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并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进行表达。

3.6社会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与应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面貌和风格,同传统园林设计存在着巨大差别,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时代的不同。现代风景园林建设是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需要具有满足市民进行休闲活动的社会功能,所以,现代园林作品更应该表现的是开放的状态,设计各种类型的场地用于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在园林设计理念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把社会公益性作为园林设计前提,时刻同时代需求相联系,通过先进的理念与技术方法进行园林建设的指导工作。

4结束语

杰出的的园林风景都充分的尊重地域特征,更好的展现本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背景、历史背景。把握地域特征是追求完美园林风景设计的根本之路,是发展强劲的设计必然趋势,只有充分的了解感悟地域特征及风土人情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园林的设计,依托地域特征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历史特色的风景园林来,才能更好的让中国园林走向世界,走向国际,发展成为园林风景设计的瑰宝。

参考文献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笔记篇10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域特征;规划设计

引言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由于世界上各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

不同的地域特征影响这一地域的方方面面,以地形地貌作为造园主要载体以植物材料作为造园的主要元素的园林景观,与地域特征的关系更为密切。不同的地域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各地域的优秀园林作品都是在尊重地域基址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片地域的气候、土质、人、动物、植物和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次次事件凝结为具有普遍意义和深刻穿透力的人文精神,一方土地上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聚集浓缩成地域的风情特色。

地域特征简述

某一地域范围内存在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各种显著事物、标志及表征,统称为该地域的地域特征。以地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可具体细分为地域自然特征及地域人文特征两大类。

1、地域自然特征

地质地貌

不同类型的岩石,表屡不断被风化,从而形成了人类厦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土壤。地域的地质土壤情况,是决定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一个重要园素。地貌,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多种多样的外貌和形态。地球表面,一方面受地壳运动、岩裳活动、地震等内动力影响,另一方面.受气镔中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动力影响.形成丰富的地貌类型。

(2)气候气象

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满足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周年的变化,形成了地域常年的气候气象特征。

植被

植被是^居环境建设中一十需要高度重视的因子。由于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语汇,是体现风景目林学科生态属性的主要方面,是人居环境建设中活的园子,因此,地域植被特征对园韩作品影响特别大。

水文条件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人娄生活更是不能没有水。自远古以来,人类即自觉的择水而居,滨水地带几千年来更是成为了人类高强度、高频率活动的地带。

2、地域人文特征

(1)历史背景与遗迹

任何一片地域,都有其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历史。研究历史背景.深^研究地域发展脉络。了解地域人文特征的起源及变化情况。设计时,只有把对地块的思考放在一个整体、宏观的时空背景下,充分调查了解地域历史背景,才会对地域

人文特征产生及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地了解,才能在设计中期及后期,有的放矢,论之有据。

(2)人文符号

人文符号是一项十分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形式。从古至今,人类为了表达自身的存在和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大量人的文符号。时至今日,符号更加承担了信息传播的功能,一个好的符号设计,会充分表达地域人文思想,在人们心里产生巨大共鸣。

民俗风情

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种原因,每个民族,经过若干年演变和发展,总会形成一些特有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习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具有大规模的时空连续性、社会性、集体性、地域性等特征,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及相关行为活动传播及传承后代。很大程度上给民族打上了特有标记,成为了十分有代表意义的地域入文特征形式。

社会特征

相对于历史背景,该项更多的从社会现实功能角度来剖析地域人文特征。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都有所不同,人对社会的现实需求、社会对人的规范,也在随着时代

改变而改变,从而导致了地域人文特征呈现出社会性、时代性的一面。

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和应用

1、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地质地貌对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特别考虑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江南风格的园林和北方的会有明显的不同就只是这种情况。

(2)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交通和防御台风袭击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充沛的阳光温暖的气候晴朗的天空使室外生活极为适宜所以以托马斯丘奇为代表的加州学派就发展出了带有露天木制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加州小花园适合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3)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并且受气候的影响最大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具有差异性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落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也构成每一种园林类型的典型特色优秀的风景园林师总是善于观察和发掘乡土植物之美并把它们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来这也使得某一特定地点的设计作品注定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建筑可以迁移仿造植物只有在其适应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有更多的植物种质资源,使风景园林师有很好的条件利用丰富多样的植物创造出适合于各种地域特色的景观。东西南北中各区域正是因为不同的气候,生长了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凸现了特色的地域特征。北方园林正是由于春华、夏绿、秋收、冬藏四季景观的变化形成了特色的季相园林景致,我们应该发扬它,而不一定要把南方的椰子树、棕榈树做成雕塑安放在北方城市的大街上。

2、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2)人文符号因子。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如1972年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而把旧有故居建筑形式当作了符号来应用。在红砖铺砌的广场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铺装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勾画出了故居的建筑轮廓等手法,都是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民俗风情因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4)社会特征因子。当今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格与面貌己经同传统古典园林有

了千差万别,其中园林作品所处社会时代不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今园林建设己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在发展的历程中,其始终以保持公园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注意跟随时代需要扬弃既有状态和管理方法,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指导园林建设。

三、结束语

地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景观设计的途径,挖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景观特色。尊重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的真实和完整,不拘泥于传统,不强求历史遗产为适应现代生活做出牺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适应设计,在尽量不改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设施,提高环境和居住质量,将是每一个建设者和规划设计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干今琪.利用地域特色创造景观个性[D].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