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疗市场调研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9:56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1

关键词:口腔;人力资源;卫生机构;调查

口腔卫人力资源是口腔卫生服务能力的保障。合理配置口腔卫生资源,使之能与群众的需求相适应,是口腔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关键[1]。关于楚雄州口腔卫生人力资源需求、数量、构成等基本情况,长期以来缺乏准确的资料,本研究通过对楚雄彝族自治州各级各类口腔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查,了解其现状和特征,为卫生部门对口腔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地方口腔人才培养提供可靠数据。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2013年12月底以前楚雄州辖区内各级卫生部门注册的口腔医疗卫生机构内口腔医生、口腔科护士和口腔科技工等在职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状况。

1.2方法采用设计的专用表格,现场走访方、直接填表;结合电话采访方式(较远、人数较少乡、村),调查其人力资源的配置情况。

1.3调查内容楚雄州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的数量、构成、学历、年龄及专业层次结构(医师、护士和技工)。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求和、排序等),分析楚雄州口腔卫生医疗人员数量、结构、层次、分布等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2结果

2.1口腔医疗服务人员数量及构成调查显示,截止2013年6月,辖区共有口腔卫生医疗机构93个,口腔卫生服务人员199人,其中口腔医生有166人,占83.42%,护士30人,占15.00%,技工3人,占1.50%。牙科辅助人员(护士、技工)占医疗服务总人数16.58%,见表1。

2.2各类型口腔医疗服务人员地区分布情况及构成比楚雄州九县一市,199名医疗服务人员中有105名在楚雄州市中心城区执业、占52.76%,81名分布在九个县城中心执业,占40.70%,仅有13名在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村级卫生机构缺乏口腔专业人员,见表2。

统计还表明,楚雄州每10万人口口腔医生数为6.14人,平均每个口腔医生服务人数为16290人。医生、护士比为5.5:1,医生、技工比为55:1,医生、护士、技工比为55:10:1,见表3。

2.3医生职称、学历分布情况全州口腔医生166人,主任医师1人,占0.60%;副主任医师5人,占3.01%;主治医师43人,占25.90%;医师人65,占39.16%,;助理医师35人,占21.08%;无职称口腔医生17人,占10.24%。高级职称(正\副主任医师)都分布在州、市级中心城区医院,中级职称在州市、县的分布是46.51%和53.49%;初级称在州市、县的分布是52.31%和47.69%,助理医师称在州市、县的分布是51.43%和48.57%。而乡镇级医生基本为初职人员见表4。

调查统计的口腔医生共166人中,学士40人,占24.10%;大专共59人,占35.54%;中专67人,占40.36%。全州口腔医生学历仍以中专为主,其次是大专学历,缺乏博士和硕士学历(见表5)。65%的高学历人才(学士)集中在楚雄市城区医疗机构,54%的大专学历分布在县级中心城市,学历分布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口腔医生数量不足,资源结构不合理口腔卫生机构和人力资源是衡量口腔卫生服务资源的重要指标[2]。楚雄常住年末总人口270.1万人,共有口腔医务工作人员199人,其中口腔医生有166人,占83.42%。每10万人口口腔医生数为6.14人,平均每个口腔医生服务人数为16290人。学者调查显示,北京市每10万人口中的口腔医生数约为24.0人,每一名口腔医生服务人口数约为4250人。而发达国家为1:4000以下[3,4](美国1:1695,德国1:1302)。wHo建议的牙医人口比1:5000[4],楚雄市全州要达到这一指标,还需要约540名口腔医生,也就是在现有的166人基础上增加3倍以上。而省内培养本科口腔专业人才的院校只有二所、专科一所,这些学生每年回到市县级就业的人数很少,远远满足不了口腔人才资源需要。

中国口腔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为三种类型,即口腔医生、护上、技工3类。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楚难州口腔人力资源配置口腔医生、护士比为5.5:1,医生、技工比为55:1,医生、护士、技工比为55:10:1,该比例低于推荐的比例1:2:3[5]而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牙科医生和辅助人员的结构为1:2。护上比例少,没有其他辅助人员,简单的工作占用了大量的牙科医生,医生不能进行高效工作,造成了牙科医生人力资源的浪费。

3.2口腔医护人员分布不均衡、职称、学历偏低统计显示,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52.76%的口腔医护人员服务于州市中心城市、40.70%服务于九个县、只有6.53服务于乡镇。51%的中高级职称分布在楚雄市区;65%的本科以上学历的医生也分布在市中心,而县、乡级口腔医生学历、职称明显偏低,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相关学历。口腔人力资源和医疗机构在地区间出现倾斜现象,这种情况在全国的其他省市同样存在[6]。这些因素是导致偏远地区居民口腔疾病患病率高、治疗率低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突显现今社会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7]。

口腔卫生人力资源是口腔卫生资源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着口腔卫生服务的能力。针对目前楚雄州口腔卫生资源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在鼓励和提倡口腔卫生资源向需求量大的区域流动[8]的同时,开展对农村地区口腔医生在岗业务培训,并且有计划地培养口腔辅助人员,充实到口腔卫生机构中,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效率和实现社会卫生公平[9]。

参考文献:

[1]顾钦,冯希平.上海市浦东新区牙科人力需要与需求预测[J].上海口腔医学,2006,15(1):34-37.

[2]王左敏,吴明,王鸿颖,等.北京市城区牙科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0,16(9):543-546.

[3]顾钦,冯希平.牙科人力资源研究现状[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5,14(2):99-102.

[4]SusiL,mascarenhasaK.Usinga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tomapthedistributionofmapthedistributionofdentistsinohio[J].JamDentassoc,2002,133(5):636-642.

[4]SongpaisanY.manpowerandthefutureroleofdentistryindevelopingcountries[J].intDentJ,1985,1:78-82.

[5]吴明,宋艳丽,李曼春,等.医疗机构卫生人力配置量测算研究[J].中国卫生人才,2000,3(1):19-22.

[6]黄少宏,欧尧,邓惠鸿,等.广东省口腔医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广东牙病防治,2004,12(4):35-37.

[7]蒋培余,卢东民,王春生.浙江省口腔医学专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9):34-35.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2

 

一、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共召开**市药事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3次,建立**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质量体系,设定质控指标60多项;建立**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质量控制体系;开展**市民营医疗机构的专项培训与督导检查。

2、组织开展**地区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培训,对**地区医疗机构药学人员、管理人员培训500人次。

3、2015年4月16日-19日,举办了2015年部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全程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暨全市医疗机构药房负责人及骨干药师培训班。全市73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5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完成后发放了学分和培训合格证。

4、2015年10月23日,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药品风险管理与临床用药安全研讨》暨“汇聚药师爱的力量”安全用药科普骨干培训活动。全市20余家市属医院、县区医院及民营医院的100多名医务人员及骨干药师参加了本次培训,有效促进了我省药品风险管理,为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药学科普骨干队伍,以及我省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常态化的安全用药药学服务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化基础。

5、2015年12月2日下午-12月4日,举办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等级医院评审—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班》暨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药事管理专业人才培训班,共有近30家市属医疗机构,120余名相关专业医、药、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事药学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

6、组织**地区优胜杯药师技能大赛参赛选手遴选工作,派出优秀青年药师参加省级、部级竞赛工作。

7、组织专家对**地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2015年共完成5家医疗机构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建设预评估、审核验收工作,分别是:**市儿童医院、石林县人民医院、富民县人民医院、禄劝县中医院、**昆钢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

8、完成**市卫计委委派的指令性活动,组织专家参加等级医院评审指导工作,多名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专项培训和指导。

9、初步建立了**市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10、为更好的促进**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提升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质控中心承担并完成**市科技计划项目《**市区域性药事管理质量控制监测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

11、完成质控中心日常管理工作,如:(1)**地区麻醉药品电子印鉴卡管理。(2)**地区麻醉药品使用情况月报表报送管理。(3)**地区民营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备案管理工作。(4)**地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调研工作。

二、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市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

2、与全国儿童医师协会、市延安医院、市儿童医院联合举办医院感染培训班。

3、汇总总结2014年组织的市县区医院现患率调查及结果分析及反馈。

4、组织市县区医院、部分民营医院开展2015年度现患率调查。

5、授市卫计委委托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埃博拉、禽流感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专题培训。

6、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等级医院追踪检查工作。

7、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市、县区级改善服务行动计划的检查工作。

8、参与市医管局组织的医院现场验收工作。

9、参与市血透质量控制中心质量管理标准制定。

10、参与完成市卫计委委托**市民营医院人才培养项目系列培训班工作。

11、授云南省**空港经济区社会事务管理局委托做**空港经济区医务人员感染知识培训。

12、联合市药事质量控制中心参与静脉配置中心验收工作及质量检查工作。

13、组织并联合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完成对富民县区域《富民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14、组织完成《呈贡县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技术培训班》。

三、临床病理质控中心总结

(一)主要完成工作

1.全面开展并分级完成全市各级医院年度室间质控评价工作。

2.积极加强全市各病理科室间联系,加强上级医院对地区医院的指导与监督。

(二)存在问题

 1.少量单位和科室领导依法行医、依法执业理念仍淡薄,对病理科的整体管理不足。

 2.**市各病理科普遍存在科室房屋面积严重不足,很难符合三级医院≥500㎡,二级医院≥250㎡的标准,直接影响到科室生物安全布局与有毒、有害试剂的存放,同时造成病理科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及科室财物的安全存在隐患。

 3.各级医院病理科人材短缺、人材难求或人材难留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尤其在基层县级及以下病理科更为突出,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关注和支持,使病理科的人材培养和梯队建设落到实处。

四、病案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2015年质控中心组织对全市所辖医疗机构(病案管理现状和病案信息统计水平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全市病案质量控制和病案信息利用现状。

2、通过QQ联络平台转发病案管理新进展、相关规定标准、评价情况等信息,同时答疑解惑,增进各医院间的联系交流,进病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3、2015年借卫计委等级医院复审的东风,对寻甸县人民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晋宁县人民医院、晋宁县二院、西山区医院、五华区医院、石林县医院、宜良县医院、宜良二院等9家医院进行了病案首页填写质量、病案管理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检查,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为**市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平台建设提出病案管理相关要求和建议,为信息平台涉及病案管理指标的建立提供帮助。

5、在**市卫计委的领导组织下完成了对民营医院进行的病案管理专业的授课培训任务。

6、2015组织举办市继教项目“病案管理质量提升与病案信息利用”培训。

7、市质控中心成员作为督导检查专家,参与了省卫计委组织的病案首页填报质量督导检查,为提高病案首页填写质量,推进DRGs工作取到积极作用。

8、延安医院作为**市病案管理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对我市多家医院提供了学习培训条件,本年度接受了市辖区内的6家医院的参观学习,对1家医院进行了现场人员培训。

 

五、超声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质控中心自身建设情况

2.质控中心活动开展工作情况及承担政府委托相关工作

3.科研工作及其他工作

六、传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申报云南省传染性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

2.完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中心工作

3.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4.开展对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提高基层医院传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

5.积极开展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和医疗救援工作

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2.积极参加**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相关工作会议,认真完成指令性任务

3.承办继续医学教育

4.履行监管职能,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省市医院进行检查、验收及指导

5.发挥医院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强化对口帮扶,支持基层医院共同发展

6.设计调查问卷,积极开展护理科研

八、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召开质控中心成员会议,讨论健全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和质量控制工作制度。

2.成功举办《**市第二届危急重症诊治新进展暨急诊护理安全培训班》

3.邀请省级医院急诊专家共同探讨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加强与省级质控中心和市内各级医院的联系

4.定期由高年资医师到县区级、民营医院进行急诊急救专业知识讲座、技能培训。重点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的相关指南和急救流程进行具体培训和指导,保证患者在基层医院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

5.召开质控工作研讨交流会,探讨现有急诊医学质量控制体系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不足之处:对我市二级以上医院急诊科现状调研工作,急诊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尚未完成,需在下一年继续完善。

九、口腔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组织本质控中心成员不定期学习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指南和标准,同时对口腔疾病诊疗新技术进行学习和交流。

2. 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年第1版”和“《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组织**市口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成员继续完善制订与修订口腔医学专业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为**市区域内口腔疾病诊疗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3. 2015年3月举办部级医学教育项目1项(现代根管治疗临床实战,参会学员近百人)促进了**区域口腔临床医生对现代根管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4.2015年8月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咬合功能与美学修复统一的合学研讨会,参会学员百余人),介绍与修复紧密相关的临床咬牙合风险管理问题,包括前牙磨耗的美学修复方案,种植修复的美学重建,颞下颌关节的临床检查,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诊疗,修复中的咬合设计及影像学防控咬合风险,影响椅旁系统修复疗效的因素,提高了参会口腔临床医师对修复相关牙合学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5.2015年8月与常青藤培训合作举办了“日本口腔咨询师论中国口腔医疗机构发展及未来”培训班,内容涵盖了“中国口腔医疗市场的分析报告、Cptp口腔机构管理体系说明”等内容,参会学员近70人,使学员在口腔机构管理水平方面得到了提高和进步。

6.2015年9月,我中心根据市卫生局工作安排和要求,制定了2015年**地区民营口腔医院(诊所)疾病诊疗质量控制培训方案;2015年11月,受市卫生局委托,为了进一步提高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推动民营口腔医院(诊所)加快发展,我中心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举办了**市民营医院发展人才培养项目口腔疾病诊疗专业人才培训班。

十、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继续推进了“依法依规、规范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重点培训国家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指南、等级医院标准等,提高对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和技术知识与认知,实训质量控制操作技术。

2.开展了部分综合性二级甲等和三级甲等医院检验科的临床检验质量现场调查和实地指导工作

3.为科学规范管理检验质量并得到有效的持续改进,中心2015年积极开展检验质量指标管理软件平台,由于所涉及的管理范围广,内容多,目前该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比较难的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的自动提取与与自动分析模块的开发,处于试运行阶段。下一步将进入国家卫计委要求的其它质量指标管理模块的建设。

十一、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1.对**市第一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市儿童医院和**市延安医院临床营养科的医院定位、人员基本配备、肠内外营养及饮食管理及营养科会诊、查房、门诊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完成了**市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报告,针对我市营养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2.编制了《**市临床营养质控中心手册》,完善了临床营养专业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改进了临床营养专业质量控制,督查方案,制定方案实施路径。**市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在对每一个医疗单位临床营养工作进行管理和质量控制及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市临床营养工作逐步规范,促进了临床营养工作的发展。

3.2015年9月通过讲座培训方式,对临床营养从业人员及食堂管理人员进行了六步洗手法培训。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介绍,使工作人员学有所用,为今后医院食堂质量控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2015年12月召开了年度成员会议。完善本年度中心工作制度及实施路径,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人员分工。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质控对象、中心成员汇报本年度质控中心工作,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中心工作。

十二、内分泌疾病诊疗控制中心工作总结

1.成立并完善质控中心专家组

2.协助**市其它医院内分泌专业建设,有效促进内分泌疾病诊疗水平。并加强技术队伍人才建设,全面实施开展各项技术培训工作。

3.**市内分泌诊疗控制中心为加强对基层医院支持,全面有效开展内分泌科科的质量控制工作,定期派专家到基层医院指导协助工作。对**市内分泌科的管理、质控、运作进行调研,采用多形式进行现场督导检查。

4.在修订质控标准方面,建立内分泌科专业医疗、护理方面各种诊疗常规、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并不断修订完善;落实执行有关的技术标准、准入制度和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术分级授权制度;目前已完善的有2型糖尿病诊疗的质控标准。目前已开展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Graves病)和单病种管理,规范医疗行。

十三、眼科疾病诊疗质量控制中心2015年工作总结

1、已经召开质控中心成立大会,正式任命质控中心成员并发放聘书,组织学习《**市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本中心的定位和职责,制定《**市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工作制度》;

   2、积极准备建立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医疗质量监控网络和信息点,准备进行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现状调研工作,制定《**市眼科医疗机构现状调查表》,对全市范围内眼科进行摸底调查,根据调研结果书写**市眼科专业医疗质量评估报告,提出客观的建设意见,并上报医院管理局。

3、积极准备本中心信息数据上报系统(拟设立群QQ号或微信号),准备开展本专业数据及资料的建立工作,准备做好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眼科人员、设备、技术、制度、规范、科研等情况的数据统计,制定《**市眼科医疗质控分析表》。定期向市医院管理局上报质量分析评估情况并同时向各医疗单位反馈,通报全市眼科医疗质控情况。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精准医学教育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102-01

中国作为口腔疾病的高发国家,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和口腔卫生事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地区发展不均衡,广大农村基层地区的人们仍得不到正规有效的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因此,高医学院校为社会培养服务于基层的高素质口腔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是解决当前基层口腔医疗人才需求问题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高职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高度模仿五年制本科、口腔基础和专业课程课时不足、教学内容应用性不强、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致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岗位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基层工作岗位的需要。

如何培养出符合基层需要的合格口腔医学人才是高职医学院校不可回避的问题,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口腔系在深入行业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将精准医疗的理念与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教育相结合,开展三年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精准医学教育改革研究,提出“河南口腔”的宏伟目标,现就口腔人才需求调研、职业能力、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层口腔医疗人才的需求

1.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是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和基础,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点内容。本着精准医学教育的理念,为基层培养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成就河南口腔的伟大梦想。我校口腔系经过基层调研,现将专业技术能力总结如下。

掌握口腔疾病的病史采集,口腔检查及病例书写

掌握牙体牙周以及口腔颌面部组织结构特点

掌握口腔及颌面部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原则和诊疗技术

掌握口腔常用材料性质和作用

掌握口腔常用药物的药理和应用

掌握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关系

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体格检查的方法

掌握全身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掌握无菌术、心肺复苏等急救常识

掌握牙体牙髓、牙周、粘膜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

掌握牙齿拔除术,牙槽外科手术

掌握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见的修复方式

2.创业能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在现阶段全国经济不景气,中国GDp增速首次突破了7%的大背景下,鼓励创新创业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毕业生能通过创新创业开辟一条新通道,在这个开放有规则的社会和市场里,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拓展自己的人生,获取更好的生活[1]。

二、口腔医学专业教学综合改革建设

1.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基础满足个体需求的课程设置

医师资格考试是评价一名医学毕业生是否具备从业资格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考试,是国家医师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口腔医学作为更具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其执业医师考试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实施十年后,2009年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不仅增加了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同时评分标准也更加细化和规范。因此,我校口腔医学教育应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由专门研究执业医师考试的教师负责分析执业考试执考点以及权重分,并且以此重新定义教学课程标准以及各科以及理论实践技能的课时分配。两年课程根据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将综合英语纳入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制定的自身发展目标以及规划进行选择。同时适当增加解剖病理等医学基础课程的比例,为我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增设口腔设备学、口腔市场拓展与营销、河南各市文化集锦等课程为学生更好的了解口腔医疗行业现状、个人创业奠定基础。

2.创业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系结合本校以及河南省实际情况出发,在实习阶段,通过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使创业教育贯穿整个过程。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医院以及门诊的运作管理当中,激励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并邀请国内外创业的成功人士,行业专家做创业方面的讲座。

3.教学模式方法的调整

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课程任务量繁重,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书本上的重难点,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所在。我校口腔医学系制定了临床见习--理论讲解--实训室操作--生产实习互相渗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前了解,实训操作后让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帮助学生理解。为学生以后临床执业以及应对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校制定了每一学年的的临床见习规划,返校后进行见习交流。

单纯的课堂讲述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对医学生培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现代口腔医学培养出的应该是技能与人文并重,良好的沟通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兼备。我校口腔系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模式下,对某些疾病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模式,引入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方法进行教学,同时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为学生提供自主式学习平台。实验室采用标准化病人、虚拟诊室等虚拟口腔科常见疾病诊疗程序,训练学生标准化接诊。医患角色扮演,加强课堂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训练无缝对接,为口腔医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做好充分的知识及心理储备,更快的适应临床工作。

创业能力与精准医学教育是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生应对就业压力及适应社会的积极探索。尽管精准医学教育在我院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通过对精准医学的重视及课程体系的建设和评价机制的完善,高职高专口腔医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会随着精准医学教育得改革而不断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徐欣,郑欣,郑黎薇,程磊,周学东.口腔精准医学:现状与挑战[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03:315-321.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4

[关键词]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

近年来,口腔诊疗机构在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口腔医务人员的手、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等,极易导致医患之间、患者之间的医源叉感染,并造成空气污染[1-2]。为准确掌握中卫市沙坡头区口腔诊疗机构医源性感染和消毒灭菌管理现状,加强口腔诊疗机构监督管理,于2015年4-9月对21家口腔诊疗机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及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沙坡头区21家口腔诊疗机构,其中市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设有口腔科的乡镇卫生院7家,个体口腔诊所9家;设有5张以上口腔治疗椅的5家,5张以上的16家。

1.2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及消毒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调查表,由专门从事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的卫生监督员按调查方案要求,使用统一的调查表对口腔诊疗机构现场检查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消毒隔离制度及落实情况、消毒间设置及消毒设施、清洗设备、水枪、酶洗液、灭菌物品存放、灭菌器材配置及使用情况。随机抽取三级口腔诊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各20人,共60人,调查其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培训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消毒管理情况

21家口腔诊疗机构中,14家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置了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其中4家机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均为市级医院。10家机构制度不健全,其中市级医院1家,占10%;乡镇卫生院6家,占60%;个体诊所3家,占30%;7家机构未建立制度,其中乡镇卫生院1家,占14.29%;个体诊所6家,占85.71%。

2.2清洗消毒设施及使用情况

2.2.1清洗设施配备情况:21家口腔医疗机构中,市级医院各清洗消毒设备配备齐全,乡镇卫生院次之,个体诊所设备欠缺。所有机构中,快速卡式灭菌器配备率高,其中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均为100%,个体诊所为88.87%。水枪及酶洗剂配备率低,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配备率分别为28.57%和22.22%,超声清洗设备配备率分别为57.14%和22.22%,2.2.2口腔高危器械的灭菌情况:21家口腔诊疗机构中,14家机构的医疗高危器械全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6家机构部分器械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部分器械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1家机构仅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市级医院高危器械全部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而乡镇卫生院相对于个体诊所,其灭菌方式以压力蒸汽灭菌为多,占71.43%,见表2。2.3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培训情况:随机抽取三级口腔诊疗机构中从业人员各20人,共60人,了解其是否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学习过《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61.67%的从业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并学习过《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所有调查者均认为自己需要更多消毒知识,其中市级医院从业者受职业防护教育及口腔消毒规范培训合格率最高,达90%;乡镇卫生院次之,占70%;个体诊所的受教育及培训合格率最低,仅为20%,

3讨论

3.1消毒管理情况

本调查发现,14家机构建立了卫生管理制度,设置了专职消毒人员负责口腔诊疗器械的消毒,其中4家机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均为市级医院;7家机构未建立制度,以个体诊所为主,占85.71%。故今后工作中,应该加强卫生管理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强化监督医院感染标准化操作。通过将工作流程形式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步骤,使工作流程简单化和具体化,从而规范管理。编制全区个体诊所医院感染标准操作流程文件,应包括诊室环境、医院感染管理操作流程、洗消间医院感染管理操作流程、包装间、口腔清洗、消毒灭菌标准操作规程。

3.2清洗消毒设施及使用情况

21家口腔诊疗机构中,市级医院各清洗消毒设备配备齐全,乡镇卫生院次之,个体诊所设备欠缺。清洗消毒设施配置率低,以个体诊所为甚,而这种低配置引起诸多安全隐患,最终会导致口腔诊疗院内感染的发生[3-4]。无相关机械清洗设备、水枪及酶洗液,不能有效去除精密、复杂、管腔类器械内部的血液、体液等有机污染物[5]。器械灭菌方面,市级医院均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乡镇卫生院以压力蒸汽灭菌为主,而个体诊所多使用混合灭菌(部分器械使用压力蒸汽灭菌,部分器械使用2%戊二醛消毒液浸泡灭菌)。部分机构在配备物理消毒设施的前提下,依然采用消毒剂浸泡器械灭菌的方法。采用消毒剂灭菌机构,可能会出现器械未达到消毒灭菌时间即使用的现象,有少数机构存在在化学灭菌过程中加入待消毒器械现象,都直接影响到消毒效果[6]。消毒后物品没有专门存放场所,易发生交叉污染。

3.3消毒与感染控制知识学习培训情况

市级医院从业者受职业防护教育及口腔消毒规范培训合格率最高,达90%;乡镇卫生院次之,占70%;个体诊所受教育及培训合格率最低,仅为20%。个体诊所成为口腔治疗感染知识盲区。近年来,医院感染管理法律标准不断推陈出新,而个体口腔诊所在开展消毒隔离工作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操作随意性大、不规范等问题。个体口腔诊所由于规模小、条件差,游离于主流体系之外,培训极少参加,成为知识更新盲区,甚至出现使用消毒剂浸泡后再使用压力蒸汽灭菌等错误操作。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把重点放在乡镇及个体等基层机构,加强消毒设施建设,保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口腔诊所必须设置专用口腔清洗室,配备必需的设备,如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水枪等。规范器械的消毒灭菌管理,医疗机构必须做到器械清洗规范、消毒灭菌方法正确、灭菌过程规范、消毒物品严格管理[8]。同时,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对口腔诊疗机构医护人员消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宣传消毒法规,加强监督和指导,提高医护人员对消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消毒人员应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消毒人员培训应采取制作视频培训课件、现场实地观摩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8]。此外,通过建立医院感染培训平台、感染控制管理现场教学方式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制教育,使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吴建书,李松辉,何县利.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15-2616.

[2]吴晓泵,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0-3221.

[3]黄雁虹,江勇,贺佩兰.口腔科消毒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J].现代医院,2008,8(1):113-115.

[4]范雪兰,张红岩.控制口腔交叉污染的管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2010,24(3):284-285.

[5]顾爱萍,冯萍,茅挺,等.39650例受血者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苏州医学,2007,30(2):3093-3094.

[6]甘和平,何静怡,仇伟,等.上海市口腔诊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170-172.

[7]唐天明,俞萍,陈杰.上海奉南区口腔诊疗场所卫生质量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5,12(27):795-796.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5

【关键词】四手操作;应用现状;调查

【abstract】objectivtounderstandthestatusquoandcontrastoftheapplicationofthefourhandoperationinstomatologyinwuhupublicandprivatehospitalsobjectiv.methodsRandomsamplingtoselectanhuiwuhuoraloutpatientmedicalstaff,applicationofself-madequestionnaireforfourhandoperationofcognition,behaviorandattitudesurvey.Resultspublichealthcareontheaveragestandardoffourhandoperationcognitionscoresdifferenceis5.99±0.163,5.81±0.447forprivatehealthcare,t=2.078,p=0.046;onthefourhandoperationsupport(96%)ishigherthantherateofprivatepublic(94%),p

【Keywords】Fourhandsoperation;applicationstatus;Survey

四手操作指在口腔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取舒适的座位,患者取放松的仰卧位,医护人员的双手(即四手)同时在口腔治疗中完成各种操作,平稳而迅速地传递所用器械及材料[1]。有研究表明,四手操作能够减轻医、护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提高工作质量;同时也能够减轻患者的不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6]。为此,本文对芜湖市公私立医院口腔专科医护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芜湖市公私立医院四手操作技术的开展情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随机选取芜湖市区各级口腔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四手操作技术应用的现况调查,其中公立医疗机构6所,私立医疗机构15所,医生69人,护士113人。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

1.2调查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咨询专家后[1,5]设计调查问卷,预调查评估问卷信度和效度。问卷内容涉及人口学问题及对四手操作技术的知、行、意的调查,包括认知情况、接受程度和开展情况。对问卷调查员统一培训后发放问卷,医护人员当场作答,答题后立即回收,去除无效问卷。

1.3统计分析

应用Dpidata3.1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双录入,逻辑核对无误后,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做χ2检验,计量资料做t检验,以p

2结果

2.1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接受调查的医护人员共182人,其中医生69人,护士113人。专科57人,本科111人,硕、博士14人。结果见表1。

2.2四手操作的认知情况

公私立医院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对四手操作技术的认知情况:公立医护(5.99±0.163)高于私立医护(5.81±0.4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8,p=0.046)。结果见表2。

公私立医院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对四手操作的支持率:公立医护(94.0%)低于私立医护(9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612,p

2.3四手操作的开展现状

公私立医院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对四手操作的实际使用率:公立医护(23.8%)低于私立医护(3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0,p=0.003)。结果见表4。

表4公私立医务人员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四手操作的实际使用率

2.4四手操作不易开展的原因调查

公立t护认为影响原因前三者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136人);四手操作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122人);医学院校不重视口腔专业方向护生培养(121人)。

私立医护认为影响原因前三者依次为:医学院校不重视口腔专业方向护生培养(31人);四手操作增加了医疗机构的运营成本(18人);护士(助手)缺乏口腔专业知识和技能(17人)。结果见表5。

3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芜湖市口腔专科医生和护士对四手操作技术认知度和对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开展四手操作支持率都较高,这说明四手操作技术优点口腔专科医生和护士的一致认可。一方面,他们通过阅读和学习四手操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获知四手操作的优点,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体会到四手操作的技术的优点。但是在实际的诊疗过程中四手操作的使用情况私立医院(32.3%)高于公立医院(23.8%),χ2=11.380,p=0.003,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公立医院接到病人数量较多而护士人员不足,无法更好地执行四手操作;宋莉辉[7]的调查也显示,护士人员缺乏是导致四手操作不宜开展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参与调查的私立医院医护人员有限(31人)。同时四手操作的支持率方面私立医院(96.%)也略高于公立医院(94.0%),这可能是因为私立医院四手操作执行率高于公立医院,在四手操作的执行过程中体会到四手操作的优点,从而更加支持四手操作的推广使用。四手操作不易开展的原因方面,公立医院主要认为医务人员数量不足(90.1%),但私立医院只有(35.5%),这可能是由于相对公立医院而言私立医院接待病人有限,医务人员足够。由此也可以看出,公立医院仍然承担绝大多数的医疗工作,相对而言,私立医院的发展应该进一步提高,以满足民众的医疗需求。在医学院校不重视口腔专业方向护生培养方面,私立医院(100%)高于公立医院(80.1)李群英等人也认为:四手操作技术要求口腔专科护士除了具备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应具备相应的口腔专业知识和对口腔医疗器械设备的熟悉[8]。因此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岗前培训,如口腔专科基础知识培训、专科器材的识别和使用、人文关怀教育等[9]。

综上所述,芜湖市公私立医院口腔专科医护人员对四手操作技术认知度和对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开展四手操作支持率都较高,但公立医院应该提高四手操作的实际执行率,这主要与缺乏系统的四手操作专业培训和医务人员数量不足有关。目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四手操作的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规范化的四手操作的培训。尽管四手操作的应用与推广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实现四手操作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做好营造良好氛围、转变工作思路,制订相关对策、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并严格落实到位,使四手操作护理模式能够良好、有序、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红飞,徐俊丽.某市口腔专科四手操作技术的应用现状调查[J].重庆医学,2012,35:3739-3741.

[2]maunderK.Fourhandedwisdom[J].BrDentJ,2011,210(2):52.

[3]黄慧萍,赵英莉,贾霄石.口腔科门诊护士工作压力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34-936.

[4]GeorgeRJ.improvingproductivityinthedentalpractice:astartingpoint[J].nZDentJ,1996,92(409):73-75.

[5]钟昌萍,张芸,刘锐.国内口腔诊疗中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11:1405-1408.

[6]王欣琛,王利俊.口腔诊疗中四手操作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25):2609-2611.

[7]宋莉辉.四手操作在口腔临床中不宜开展的原因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72-5654.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6

通过现场调查及询问的方式调查其口腔诊疗操作中的消毒现状,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至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口腔消毒制度、设备配备情况、诊疗环境布局、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消毒效果检测情况、口腔诊疗操作消毒管理情况、医院人员配备情况等。并以相关规范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调查表,逐项查看及询问拟定的调查项目,并认真填写表格,同时认真描述分析收集的数据。

2结果

2.1环境布局情况

本次所选取的15家医疗机构均严格将诊疗区域和清洗消毒区分开,均设置有诊疗区域、消毒区及器械清洗区;然而仅8家医疗机构在无菌区、污染区、清洁区设置有专用区域标志;其余7家医疗机构因受面积过小等因素的影响仅分为某两个区。

2.2设备配备维护

本次选取的15家医疗机构中3家存在口腔收集配备不足现象,其中二级医院一家,民营诊所一家;12家医疗机构均配备有压力蒸汽灭菌器,仅3家医疗机构未配备该设备;其中2家为诊所,一家为民营医院。器械维护情况:3家医疗机构存在有存储过期牙钻手机现象;5家医疗机构未严格一人一手机一用一消毒制度;且仅5家医疗机构在使用后严格利用酶洗液对口腔器械进行清洗;2家医疗机构存在有灭菌器械包装不合格现象。

2.3口腔医务人员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个体口腔诊所及基层诊所普遍存在有专职护士不足现象,5家一级医疗机构中护士仅2名,7家民营诊所中只有3名护士;口腔诊疗单位医护人员均为中初级职称,15家医疗机构中仅3名医师为高级职称。

2.4规章制度情况

本次选取的15家医疗机构均建立了系统的消毒隔离、废物处理、消毒产品采购验收、职业防护等制度;其中11家医疗机构制定了专门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1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标准操作规程,13家医疗机构建立专门的消毒灭菌状况监测制度;10家医疗机构建立了专门的人员岗位管理制度。

2.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情况

本次选取的15家医疗机构中12家开展生物监测,对口腔科压力蒸汽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仅2家医疗机构利用微生物监测方式对消毒剂进行监测;仅6家医疗机构开展环境空气、医务人员手、物体表面细菌监测。

3讨论

口腔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在诊疗期间多使用的器械往往会在接触患者唾液的同时刺破组织,并与血液相接触,因而,口腔器械使用后往往会携带较多的微生物。而口腔科就诊患者中有多数患者携带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甚至部分患者还携带有艾滋病病毒,从而极易对就诊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而现阶段我国口腔诊疗时往往难以对所有就诊患者均进行血液筛查,难以有效的隔离健康人群与感染性人群,感染的危险性依然存在。因而,严格口腔科诊疗操作消毒,以有效的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现象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探讨口腔诊疗消毒的基本现状,本次研究对选取的15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且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单位仍存在有一定程度的消毒管理缺陷。笔者认为为有效的提高诊疗消毒灭菌效果,医疗机构必须要加强对以下几点的重视:

1)建立口腔诊疗单位时应加强对硬件设施审查的重视,且在年度校验中还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合理不均的重视,确保医疗机构各功能区域设置齐全、标志清楚,从而有效的减少医源性感染现象发生。

2)建立健全的医疗规章制度,且要严格落实执行各项制度,对于日常监督检查不合格的医疗机构应责令其限期整改,从而有效的预防及控制医疗性感染现象发生。

3)加强口腔科手机使用的重视,应严格落实一人一手机一用一消毒制度;同时口腔医疗机构还应加强对专职口腔护士配备及日常监督检查的重视,保证口腔诊疗职业行为的规范性。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7

在20世纪40年代西方牙科学者探索发现医生与椅旁助手协同工作,可提高工作效率30~80%,缩短临床工作时间,提高工作质量,从而逐渐在20世纪70年代形成一门“四手操作”新学科。

本文的目的是对四手操作在基层综合医院口腔科工作中应用、发挥效果、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以供参考。

1方法

在口内(以牙体牙髓治疗为例)口外(以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为例)修复(以金属烤瓷冠桥固定修复为例)各选一组以备对照,对照时间为1个月。

1.1实验组由一名主治医生与一名护士进行培训后进行

1.2对照组按现有方式为例,由一名护士配合多名医生工作。

2结果

2.1在口内组(牙体牙髓治疗)对照中四手操作可提高工作效率23%以上[1],患者舒适感高。

2.2在口外组(颌面部外伤清创缝合)对照中四手操作节省大量时间,减少创口暴露感染机会,术后创口愈合率提高,无感染。

2.3在修复组(金属烤瓷冠桥修复)对照中,工作时间缩短,患者伤害少,印模完整率高,冠桥合适度增加。

2.4效果评价:

2.4.1医师评价研究调查表明,四手操作可有效减轻口腔医生工作时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助于医生发挥自己最好工作水平,医生椅旁操作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单位:021000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人民医院

2.4.2患者评价对于以前未经历过四手操作的患者相比较[2],治疗舒适度增加,安全感增加。四手操作中,助手把因医疗器械发出的高频噪音而使患者感到的不适或恐惧做适当说明,及时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在口内及修复组工作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起身漱口次数由原先的7~8次减少为就诊开始和结束各一次,舒适度明显提高。

2.4.3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调查中发现护士7.4%灯光调整不到位,5.6%配合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低年资护士中44.4%不熟悉治疗步骤,29.6%经常器械准备不合适[3],主要是护士专科知识少,临床经验少,因目前国内培养口腔护理人员专科学校少,因此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四手操作”就要有一支掌握专业理论技术的护士队伍,培养一个过硬的口腔护理群体。

3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综合医院口腔科开展四手操作,将把单一局部的治疗过程转变为密切配合和共同操作,减轻医生压力和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质量,也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恐惧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四手操作”治疗使治疗过程更加简单化、人性化,对提高门诊工作效率,扩大医院知名度,拓展口腔市场和科室团队建设有至关重要作用,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龚斌,李雨琴.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2):185-187.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8

关键词:口腔医学;大专生;面向基层;就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025-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医学毕业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学毕业生都倾向于去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因此,经济发达城市的医疗卫生行业日趋饱和,医学人才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经济及保健意识密切相关的口腔医学更是人才济济,口腔医学毕业生的竞争更激烈,就业形势也更严峻,但基层医疗单位普遍缺乏口腔医生[1]。目前,我国面向基层的口腔医学专科层次的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时间短、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综合素质较差等特点。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大专生一直处于就业难的境地。社会上普遍对大专生不看好,长期下去,这将严重影响学校声誉及招生质量。一方面用人单位感叹招不到满意甚至招不到毕业生,另一方面毕业生抱怨工作不好找或有业不愿低就。这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和医疗机构招不到人并存的情况,意味着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难问题突出体现在自身就业能力或就业观念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因此,提高大专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当前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难的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

一、口腔医学大专生基层就业现状

从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口腔医学大专生以在城市机构工作为主,在乡镇、农村等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较少。一是,与目前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有关。城市的各种级别的医院或诊所较多,设备及材料也较先进,口腔医学毕业生拥有和选择的机会也较多。而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偏少,特别是口腔医疗机构,有的医疗机构甚至没有配置口腔科,或只配置了五官科,病人看口腔疾病只能去五官科或眼耳鼻喉疾病也找口腔科医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机构对全科医生的需要,有的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口腔医生还需要进修眼耳鼻喉甚至皮肤科。这些情况也导致了很多口腔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或农村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很多乡镇卫生院招不到或留不住口腔医生。国家虽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响应国家号召的不多。二是,口腔医学毕业生在权衡收入情况、自身发展、生活环境及以后子女教育等方面后,大多愿意留在城市工作。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及医疗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导致了基层口腔医疗机构设备较差、技术较落后、工资待遇偏低、生活条件较差、发展平台不足等,这些使基层口腔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严重[2]。

二、口腔医学大专生就业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其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知识的学习积累和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自己就业目标和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本领。它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和灵活性,涉及能力本身,包括态度、个性等可变化的核心技能群[3]。口腔医学大专生虽然学习自觉性和职业适应能力发展较好,但语言表达能力、职业规划性等核心就业能力仍需要不断地培养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践能力不强。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口腔医学专科大都是三年制,教育时间短,在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等方面普遍存在教育针对性不强、操作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但就业单位最看重的就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许多单位在招聘中将实践操作能力看得比学习成绩还重要。

2.人际沟通能力较差。顺畅的医患沟通是完成口腔医疗操作的基本保障,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口腔医生必备的执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口腔毕业生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口腔疾病治疗方案的确定和实施需要通过医患沟通来实现,并且需要患者的配合,因此,流畅而有效的沟通是确保治疗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医生的沟通能力是和医疗水平一样重要的技能,但现在的口腔医学大专生因为在校时间短、课业任务重等,普遍都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他们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不懂换位思考和尊重他人。因此,在医疗工作中就会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甚至会引发医患矛盾。

3.科研及创新能力欠缺。近年来,虽然医学生科研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目前专科学校对医学大专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比较滞后,有的甚至缺失。口腔医学大专生科研水平普遍较低,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科研。科研设计、论文写作等科研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导致在以后的工作中科研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这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工作单位的发展。

三、口腔医学大专生面向基层就业能力培养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高校及其培养对象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看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高低,因此,医学类高校要充分响应这一评价模式,在认识和把握口腔医学专业教育规律和职业发展的社会需求的关系中,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的基层口腔医疗岗位的职业能力。

1.提高专业技能。口腔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每位口腔医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临床技能。基层口腔诊疗单位一般没有分科或分科不细,需要的多是口腔全科医生,这对专业技能水平要求更高。口腔医学大专生不仅要刻苦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多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临床应用为目的,突出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培养。

2.提高综合素质。当前,诸多口腔医疗卫生机构把技能操作能力作为选择人才的主要标准,也同时对计算机水平和外语水平、组织领导能力及自我发展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要注重对口腔医学大专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iSaS、pBL、tBL、角色模拟等,把知识点划分为工作中会遇到的任务或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沟通、自学、实践创新和分析解决问题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树立服务意识。利用每年9月20日的“爱牙日”组织学生到社区、乡镇或农村开展口腔卫生宣传教育和健康普查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支医、支教活动,并进行当地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培养学生吃苦精神和服务意识,使之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做到学以致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口腔岗位工作技能,也可提高他们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识。口腔医学大专生走进基层,了解疾苦,传播知识,不仅会受到群众的欢迎,也会让其有成就感和职业自豪感。

总之,面向基层的就业能力建设要融入大专层次口腔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尤其对当前就业能力明显不足的方面应采取积极措施,切实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之符合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岗位需求,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口腔医学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凌琳,于海洋,叶玲,等.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口腔医学本科生精英培养模式探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3,31(1):104-106.

[2]黎祺,孙雪梅,朱亚利.基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的口腔医学职业能力分析和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4):10-12.

[3]马军成.论口腔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44-45.

introductiontoStomatologyCollegeStudentsforGrass-Rootsemploymentabilitytraining

LiYong,wanGChun-feng,ZHaoGuang-ye,LiUYi-long,YiJian-guo*

(DepartmentofStomatology,HunanUniversityofmedicine,Huaihua,Hunan418000,China)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9

[关键词]辽宁省;医药卫生;专业介绍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4-00-02

健康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然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而医药卫生类人才是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医药卫生人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质量不断提高,人才结构得到改善,人才效能明显提高。从《卫生部我国医药卫生人才发展十年规划》获悉:

国家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指标1单位12009年12015年12020年卫生人员总量1万人1778195311255执业(助理)药师1万人135.8155185注册护士1万人1176.91232.31445中药1万人13.916.65113.3医学检验1万人15.7110.1117.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1/千人口10.5310.6810.83

可见,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医药卫生人才总量仍然不足,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严重短缺,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任务更加艰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从而给求学者提出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未来学习医药卫生类专业,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1护理专业

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又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治疗效果和身体康复;护士的职业素质、服务态度、言谈举止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因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是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护理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社区护理、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课程。

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护理人员不仅局限于对住院病人的疾病护理,还担负着对病人、家属以及社会大众进行疾病护理咨询、健康教育、家庭访问,社区群体保健等;现有护理人员显然难以满足社区护理、专业护理等新型护理模式的要求。护理人才的培养日显迫切。日前,在教育部等六部委推行的“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中,护理专业名列其中。胜任新时代要求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国家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护士紧缺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这些都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辽宁中医学院附设卫校、辽宁省人民医院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医学检验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或脱落细胞等标本,进行化验检查,以获得病原、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其专业就是学习检验的方法、原理、结果分析等技术的专门学科。该专业培养具有掌握医学检验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医学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医学中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检验、卫生检验、病理检验技术、研究所、实验室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课程设置:开设英语、计算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公共课程和医学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主要有生物化学及检验技术,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临床检验技术、人体寄生虫检验技术等。

随着医学检验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化医院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不应停留在只要求学习检验技术而脱离临床的学习方法,而应把临床与检验密切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成为新一代的医学检验人员。医学检验将以独特的高科技风貌,成为21世纪医学界的主导力量,应该说医学检验专业是求学者不错的选择。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3中药专业

中药即中医用药,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中药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的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并可以从事中药经营管理的中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中药材生产企业从事中药调剂、制剂、饮片加工、市场营销、质检、管理或中药材生产工作。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

课程设置:人体解剖生理学、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方剂与中成药、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事法规、中药商品经营管理等。

中药在世界各大经济领域是发展最快的门类之一,中医药公司的年经济效益增长率已经高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生活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在增大,企业对中药学人才比较青睐,需求正在增加。我国的中药学事业近几年的发展非常迅猛,许多中药品都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也与外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专业人才方面有稀缺,这表明中药学专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设学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4助产专业

助产是为使胎儿顺利娩出母体产道,于产前和产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照顾好产妇,认真观察产程,并指导其正确配合产程进展以及接生(接产)。本专业培养具有人文社会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妇女保健知识、熟练掌握助产专业和护理基础的理论、技能;能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助产工作中的问题;能在各级医疗机构从事临床助产和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助产、产科护理、妇幼保健、妇幼健康教育与咨询、家政服务公司(母婴保健)等工作。

课程设置:英语、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专业课设有护理学基础,内外妇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护理心理学、产科护理学等课程(重点是妇科、产科、新生儿科专业)。

目前和今后几年中我国人才紧缺专业,该专业毕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5口腔修复工艺专业

口腔修复工艺是以口腔医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冶金学和美学的有关知识为理论基础,用符合生理的方法制作义齿、各种修复体及矫治器的专门技术。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接受口腔各种修复体的材料选择、设计制作、设备使用等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修复技术的独立操作能力的口腔修复工艺学中等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到综合性医院口腔科、口腔医院、口腔修复工艺技术加工中心、医学研究机构等单位工作。

课程设置:疾病学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内科学、眼耳鼻咽喉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医学美容基础、预防医学、健康教育等。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口腔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口腔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口腔专业人才在发达国家所占比例如日本为1∶600,德国为1∶1600,而在我国城镇仅为1∶50000,广大农村差距更大。特别是近年来牙科诊所及齿科加工技术中心快速增加,社会急需实用型口腔专业人才。

开设学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6药剂专业

药剂是一门跨化学、药学和生物学三大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药剂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中级应用技术人才。毕业后从事各类医疗机构药房、制药厂和药物营销部门的工作,胜任药物调剂、营销、用药指导、药材养护与仓储管理等工作。

课程设置:解剖、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基础、药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药事管理等。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药剂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2009年,国内从事执业(助理)药师工作的人员有35.8万人,到2020年,药剂专业人员需求量达到85万人。总的来说,药物制剂专业就业前景是非常看好的。

开设学校:中国医科大学附设卫校、沈阳医学院卫校、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口腔医疗市场调研篇10

1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1.1医疗器械的污染

口腔门诊拥有众多不同种类、形状复杂、较难清洗的医疗器械,通常与患者的口腔黏液、牙齿、血液以及唾液等进行直接接触;同时这些医疗器械价格一般较为昂贵,不能一次性使用,一般都需要清洗和消毒灭菌后重复使用。但由于口腔门诊的医疗器械结构较为复杂,常常在交接、空腔等部位残存着不易清洗的组织碎片,这些未能清洗干净的残留物极易造成医疗器械的污染,进而造成患者交叉感染[2]。此外,口腔门诊还存在一些手动牙科器具、牙科旋转器具、牙科注射器具、根管器具等,都是传染疾病的常见传播媒介。

1.2诊治环境的污染

口腔门诊医院的诊治环境是极易被忽略的感染危险因素。口腔门诊是集中对口腔疾病患者进行接待、诊断、治疗的综合性场所,众多口腔疾病患者在此环境下进行呼吸、吐出唾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高速旋转的机器会将带有病原菌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血液甩出在空气中,极易造成治疗环境空气、地面以及物表的污染。有研究表明,口腔门诊空气合格率低于70.0%,治疗期间飞出的唾液、组织碎片以及其他液体是造成口腔门诊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3,4]。

1.3一次性医用辅料的污染

棉签、棉球、垫布、纱布以及纸巾等都是口腔门诊常用的一次性医用辅料,一般用来清理患者血液、唾液、止血等,这些与病原菌密切接触过的一次性辅料如果不能合理回收处理,极易传染病原菌,造成感染。除此之外,口腔门诊常见的一次性杯子、医用手套、镊子以及注射器在给患者和医生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4医务人员交叉感染

口腔门诊的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患者的口腔病患部位、唾液以及血液等进行接触,如果不具备较强的无菌防护意识,未能及时对与病原菌接触部位进行清洗或者进行清洗时未按照规范进行,都会使医护人员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源。

2控制感染的管理对策

2.1加强感染宣传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首先医院应该定期对全体医人员进行感染防护知识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对于口腔门诊医务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口腔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同时组织人员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参观,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规范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诊治时要戴口罩、帽子、一次性手套,必要时穿防护服;治疗完成后及时摘取口罩、帽子和手套,做好手卫生,处理好一次性辅料。同时还应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自身未受疾病传染或本身不是传染源,将自身从交叉感染中摘除[3]。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制定“口腔门诊专业操作规范”、“口腔门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口腔门诊一次性医用辅料回收管理制度”以及“口腔门诊防护感染相互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口腔门诊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对医疗器械、一次性辅料等进行消毒处理[5]。①每次进行医疗器械消毒处理时都应保证至少2人在场进行操作,同时严格正确对过程进行记录。②对于结构复杂、接触病原菌的高危器械严格按照清洗-浸泡消毒-高压高温灭菌的流程进行。③在日常实践过程中,口腔门诊医护人员应该及时对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探讨研究防护感染措施,不断改进现有操作规范。④建立健全相应的相互监督、赏罚分明的制度,做到大家相互监督、改进有赏、违反必惩。

2.3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消毒

口腔门诊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定期对诊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处理是排除这一危险因素的主要方法。①地面清洁。定期打扫口腔门诊的地面,重点清除治疗时飞溅出来的血液、组织碎片以及灰尘,然后将新洁尔液喷洒在地面,仔细清洁门诊室内的每一处。②全面消毒。在对整个门诊进行清洁打扫后,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才能达到排除诊治环境污染的目的;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地面、物表;用紫外灯消毒照射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30min。③日常保持。对口腔门诊进行清洁和消毒的手段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医务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及时处理血迹,定期清洗门诊内的牙床、手柄、头托等。

2.4妥善处理一次性医疗辅料

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地对一次性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与患者黏液、血液或者组织碎片等有密切接触的棉签、棉球、手套等一次性医疗辅料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和回收;对于注射器、探针以及手术刀片等尖锐器械应放置在专用利器盒内,按医疗废物处置。

2.5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

医院不仅要制定相关的医疗器械消毒灭菌规范和制度,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常见病原菌的日常检测,定期对口腔门诊的空气、医护人员手、消毒灭菌医疗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微生物培养检测,以确保现行的消毒管理规范措施能够达到目标效果。此外,对于用于口腔门诊的消毒灭菌液应定期更新,以避免适应性耐受菌的出现;同时还应记录紫外灯以及空气消毒机的工作时间,做好日常监测。

3总结

本文对我院口腔门诊感染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口腔门诊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多次使用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处理操作不完善,医疗废物处理不当,缺乏科学合理的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等。针对上述因素采取了相应的管理措施:①加强感染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②建立健全完善的医疗器械消毒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进行消毒灭菌处理;③注重日常环境维护,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④加强日常细菌检测,确保消毒灭菌效果,改进消毒灭菌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降低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武迎宏,陈致诚.口腔诊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8):912-914.

[2]秦红梅,周丽,赵文捷.口腔专科医院器械集中消毒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70-2072.

[3]胡秀琴.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73-75.

[4]袁有兰.门诊口腔科的消毒管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