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十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十篇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3:36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1

一、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进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国而异,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最具影响力。FaSB认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两项,其中,相关性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iaSC则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四项,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笔者认为,上述信息质量特征在新经济时代显得不够全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公允性。这里提出的公允性不同于公允价值概念,公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场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二是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新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迅猛变化,使会计要素的内容得到很大扩展,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不同的会计要素,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采用同一计量标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之客观准确。资产呈现多元化,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以求公允反映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

2.前瞻性。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未来。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K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透明度。新经济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透明度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4月11日,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4,相对性和动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相对性,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受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有关,又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与会计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②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权衡中,会计学者提出相对可靠性;③成本效益原则也使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特点。

动态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引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均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不断变化,质量特征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故呈现出动态性。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范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如实反映、有用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十个方面。虽然形式上比较全面,但相互之间关系模糊,诸概念定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符合我国的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取决于会计目标,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也将会计目标规定为“决策有用性”,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向于相关性,德日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偏向于可靠性。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SFaCno.8;首要质量特征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076-04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的意义及其历程

随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概念的提出及其应用,人们发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指导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评价会计信息以及会计准则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前主席莱维特指出,高质量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的血液。会计信息的高质量特征对得到表达真实和公允的财务报表,完善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让管理层准确掌握公司经营信息做出科学的投资决策,以及在会计实务及会计理论体系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早研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文献可追溯至1970年apB第4号报告。1980年5月,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了第2号财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第一次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专门的研究项目。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及要求有所改变,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随之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2004年,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FaSB在伦敦举行了第三次联合会议,就双方是否应当共同制定一套概念框架进行了探讨。同年10月,iaSB与FaSB联合立项,并决定将建立共同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项目列合项目的工作日程。2006年iaSB与FaSB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和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的初步意见讨论稿以征求意见。2010年9月FaSB了第8号概念公告,即SFaCno.8,提出了最新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使会计信息可以跟上客观经济形势的发展步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SFaCno.8,有利于了解会计信息需求的走向和当前国际形势,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二、SFaC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的亮点

(一)SFaC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简要介绍

FaSB第8号概念公告表明,在成本效益原则、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原则的影响下,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有层次的体系。首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相关性(Relevance)和如实表述(FaithfulRepresentation),这是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关键。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因素,可细分为预测价值(predictiveValue)和证实价值(ConfirmatoryValue)。如实表述包括完整性(Complete)、无错性(Freefromerror)、中立性(neutral)。如实表述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在真实表述会计信息的同时要求会计数据在加工过程中没有差错,会计信息要立场中立、内容完整。从一定程度上说,中立性是保证如实表述的手段。

为了进一步增强信息质量,还要求信息具有可比较性(Comparability)、可核性(Verifiable)、及时性(timeliness)和可理解性(Understandable)。需要强调的是无错性不代表会计信息一定是完美无缺的。由于受到货币价值变动、资产估价、收入费用配比等客观限制性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绝对精确、真实是不可能存在的,相对真实无错的会计信息更具有现实意义。

综合分析SFaCno.8的相关表述,可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绘制成图1:

(二)SFaCno.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亮点

1.首要质量特征由如实表述代替了原来的可靠性。如实表述不再作为可靠性的一部分,而是单独提出,这体现了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迫切要求。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只有信息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才能为现有或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如实表述要求会计信息应真实反映经济事项、现金流量变动、经营业绩的现实状况;可靠性要求会计信息恰当地反映经济事项以达到会计目标的要求。如实表达与可靠性的区别在于:如实表达要求客观真实地表述经济现实,包括历史经济事项和现时经济状况,且不受其他条件的限制;可靠性会受到会计目标的限制,它反映出的不是事实全面,而是反映出受信息使用者需求限制的内容。真实一定可靠,然而可靠却未必真实,可靠仅仅意味着接近真实。这是可靠性不再作为首要质量特征的主要原因。可靠性不再作为首要质量特征的另一原因是可靠性与相关性有时存在矛盾。以计量属性为例,历史成本是面向过去的、基于原始交易的价格,由于有会计凭证,其可靠性程度高;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基于未来的销售或其他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可靠性不高。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选择计量属性时往往会选择历史成本。而站在相关性的角度上分析,历史成本与决策不相关,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更受青睐。

2.相关性的具体内涵变为预测价值和证实价值。SFaCno.8在相关性的衡量因素中去掉了及时性,并用证实价值代替了反馈价值。及时性是相关性和如实表述产生矛盾的一个主要方面。在原有概念公告的信息质量特征中,及时性是相关性的前提,如果信息不具有及时性,相关的信息就会变得无关。然而,及时性的增强会导致企业在未获取客观真实数据之前就需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及时性不再作为相关性的条件促进了相关性和如实表达的“和平共处”。

预测价值是会计信息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未来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等的能力,比如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及不确定性等。反馈价值是会计信息对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反馈的能力。证实价值则是会计信息具有证实原来的评价及预测的能力。因而,反馈价值和证实价值的作用都在于使信息使用者改变或维持原有决策,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3.及时性、可核性、可理解性归为次要质量特征。及时性、可核性、可理解性作为次要质量特征,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它可以更好地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

及时性指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应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不得延后。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如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及时按相关规定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如若会计信息不及时,此时的会计信息对于使用者的效用降低、失去影响决策的能力,即为无效信息。及时性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尤为重要。

可核性又称可验证性,当独立的计量人员在通过检查相同的证据、数据和记录,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会得出基本一致的数值或结论,则这种信息就是可验证的。

可理解性不仅要求会计信息清晰明了、便于理解使用,也要求会计信息使用者具有一定的经济、会计知识,并愿意了解、研究会计信息。

三、SFaCno.8对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引发的新思考

(一)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现状

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概念公告”类型文件,尚未制定总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年,财政部令第33号,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基本上扮演着“概念公告”的角色。根据其第二章相关条款可知,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十二条,可靠性、完整性(Reliability、Complete);第十三条,相关性(Relevance);第十四条,可理解性(Understandability);第十五条,可比性(Comparability);第十六条,实质重于形式(SubstanceoverForm);第十七条,重要性(materiality);第十八条,谨慎性(prudence);第十九条,及时性(timeliness)。

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葛家澍教授认为,“可以把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特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财务报告内容的质量;另一类是财务报告表述和在其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质量。”蒋尧明教授则提出,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有用性,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第二层次是主要的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第三层次是限制性和辅质量特征。

(二)SFaCno.8会计信息质量特性与我国信息质量特征之比较

1.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对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测或估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可靠性。同样,为了追求可靠性,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相关性降低。各国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先后顺序有着各自的见解。在SFaCno.8中相关性是先于可靠性的,而我国的目前情况则正好相反,这是由我国的会计环境决定的。

首先,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处于发展期,会计制度有待完善,监管手段与法律制度不够成熟,会计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部分会计人员不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这种会计环境下,为使会计信息真实、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便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编表者、审计师重视可靠性,投资人重视相关性。在我国,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不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也十分重视。政府关注会计信息的出发点并不是决策,而是站在宏观经济管理的角度上优化资源配置,故对信息相关性的要求相对不高。

2.中立性和谨慎性。SFaCno.8提出了中立性,而我国在基本准则中提出了谨慎性。

FaSB对中立性是这样定义的,“在执行和制定会计准则时,首先应关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而不是它对特定利益者造成的影响,信息不应当有预定结果的偏向”。简单地说,中立性是指会计信息客观公正。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不能为了达到会计目标而将会计信息加以歪曲或选用不恰当的会计原则。

谨慎性是指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中的坏账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或有负债的披露都是谨慎性的具体体现。谨慎性是保守主义思想在会计中的一种体现。由于我国会计实务比较保守,为了避免某些企业家过于乐观、粉饰太平,为了债权人可以了解企业资产及收益的真实性、客观地评价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因此,我国在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出了谨慎性原则。

(三)SFaCno.8对于构建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启示

1.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明确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下,会计面临的环境更加自由、开放和复杂。近年来,是否直接构建概念框架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备受争议的话题。SFaCno.8的进一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于财务会计框架的重视。现今,我国的《基本准则》虽然也发挥了概念公告的作用,但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基本准则属于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FaSB的概念公告是用来评价、制定和发展会计准则的会计理论。为了达到明确会计职能、完善会计理论、指导会计实务发展、整顿会计信息市场的目的,我国需要建立具有国际共性、符合中国国情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2.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层次化。FaSB第8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层次非常分明,而我国的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则较为笼统。

首先,以条款的形式展现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使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没有明确的先后之分,结构松散。我们一般按条款的先后顺序来判断质量特征的重要程度。其次,条款形式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不能得到体现,这就使得本来就不好界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更难把握,导致会计人员在执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倍感模糊。

因此,我国在建立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既可以效仿FaSB的层次划分形式,也可以参考其用多个质量特征作为某一重要质量特征标志的方法。有关联、有层次、有体系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更有效地分析、衡量信息是否决策有用。

3.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超前化。会计概念框架一旦确定,短时期内必然不会修改。因而,我国在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时需要具有超前意识。(1)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包容性。包容性是指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和谐共处”,尽可能地减少两者之间的冲突。目前,我国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态度是“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具相关性的信息”。在可预见的将来,我国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会大大增强。故而,在体系制定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包容性。(2)要高度关注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实时性。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的“及时性”可能被“实时性”代替,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实时性指会计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与经济事项的发生同步。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信息的及时性可以轻易实现,此时,实时性更能反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4.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需要国情化。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区域不同所导致的技术、人文、自然环境等不同都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存在差异。在国际会计趋同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我国需要的不是盲目地追求与外国相同,而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趋同是双方相互学习、借鉴,逐渐向相近方向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的靠近。

参考文献:

[1]StatementofFinancialaccountingConceptsno.8[R].2010.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3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方向

中图分类号:F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2-0103-02

一、新经济时代的特征

新经济时代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单纯人工劳动,而是更加注重运用知识来武装劳动者,使其具备更多的工作优势,因而具有知识经济的特征;更加注重运用各种工具来辅助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借助互联网科技,即具有网络经济的特征;更加注重新的发展理念,在努力获取更高利益的同时也同样重视通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来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因此具有低碳经济的特征。

(一)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指的是在充分知识化的社会中发展的经济,它以知识型人才为主力、以知识技术为载体。知识经济的出现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在多种自然资源几近耗竭、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的时代,高超科学技术的产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科学全面的认识,其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资源来取代几乎已经耗竭的稀缺自然资源和非再生资源的指导思想,就充分体现了知识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经济的显著特征。譬如,资产投入无形化。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一种经济模式,与资金、设备的直接投入不同,它是在资金等物质上,通过投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来助推经济发展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依靠无形资产的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显然是依靠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大市场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还有经济决策知识化。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科学决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知识经济中有日渐增强的趋势[1]。

(二)网络经济的特征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进步,以互联网络为载体的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络经济(也可称之为互联网经济)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最具特色的一种特征[2]。互联网经济的第一个特点是用户体验至上。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消灭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有了互联网,游戏规则变了,因为消费者鼠标一点就可以比价,而且相互之间可以方便地在网上讨论,因此,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就变得越来越精明,变得越来越具有话语权;互联网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传统经济强调“客户(顾客)是上帝”。这是一种二维经济关系,即商家为付费的人提供服务。然而,在互联网经济中,不管是付费还是不付费的人,只要用你的产品或服务,那就是上帝,因此,互联网经济崇尚的信条是“用户是上帝”。在互联网上,很多东西都是免费的,例如,聊天、搜索、子邮箱、杀毒,不仅不要钱,不仅要把质量做得特别好,甚至倒贴钱欢迎人们来用。正是因为互联网经济是基于免费的商业模式,用户才显得如此重要。互联网经济的第三个特点是价值链创新。淘宝通过免费开店,颠覆了它强大的竞争对手eBay;360通过免费,颠覆了收费的杀毒软件厂商,微信通过免费发信息,对电信运营商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互联网免费的商业模式,本质上讲是通过免费获取巨大的用户群,然后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价值链[3]。

(三)低碳经济的特征

低碳经济指的是具有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三低特征”的经济。由于我国各类企业生产对能源或资源的大量耗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以及不可降解垃圾的处理不当等原因,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使矿产、石油、树木等资源供不应求,由此引发了许多自然灾害,我们也为此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而且,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发展低碳经济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各企业也开始运用科学理念和科技手段,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目标,通过改善生产工艺等方式来构思新的未来发展之路[4,5]。

二、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目标分析

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重在“战略”二字,即既要实现企业短期发展目标,又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蓝图。但总而言之,企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的目标不外乎以下方面。

(一)增加整体销量,获取更高利润

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5]。无论是自营企业、独资企业还是合伙企业,“销量”始终是其最重要的获得利润的核心所在,薄利多销也好,囤积居奇也罢,都是运用销量做文章来获取更多利润的表现。但新经济时代,这种传统的营销策略已经不再受用,因此,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需要另辟蹊径,找到适合的方法来增加整体销量,以获取更高利润。这不仅可以为企业谋求长期发展奠定经济物质基础提供保障,同时也可以充分体现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经济性质[6]。

(二)拓宽综合市场,增加总体份额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地盘”的扩展,只有通过对销售市场的深度发掘,才能发现更多的潜在消费者,才能拓宽企业的销售路径,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这些都将会为企业实现短期的经营目标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支持。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4

关键词:城乡融合;城乡经济;水乡风貌;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16)19-93-2

0引言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城乡接壤地区统筹发展的规划研究方法对于提高珠三角乡村城镇化发展质量的重要性日益凸出。东莞水乡经济区作为东莞从分散、粗放、外延增长向统筹、集约、内涵发展转型的率先示范区,正是创新城乡融合、统筹发展规划研究、探索提升乡村城镇化质量的极佳实践地。研究立足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围绕城乡生态、风貌、经济、人文特点几方面内容,重点探索如何进一步促进东莞快速乡村城镇化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提升乡村城镇化质量。

1项目特征

区域特征。项目位于东莞市望牛墩镇杜屋村,地处珠三角东莞水乡经济区统筹发展的核心地区,望牛墩镇中心区边缘,具有明显的城乡过渡地带特征。

生态特征。项目三面环水、农田环绕,自然生态基底优越,水乡田园风貌浓郁,具有生态、景观的敏感性。

风貌特征。项目用地被穗莞深城际轨道、广深高速公路和中洪支线公路围合,是东莞水乡经济区重要展示窗口,风貌区位突出。

人文特征。项目所在的望牛墩镇是广东省民间艺术乞巧之乡,“乞巧节”被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深入民心的民俗活动。

上述特征决定了该项目不应以量取胜,而是以品质、特色取胜。因此,本研究重点处理好功能定位、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三大问题。

2研究内容

2.1功能定位研究

项目是统筹水乡战略以来的首个具体地块精细化研究,具有多重示范意义。规划从水乡经济区、望牛墩镇和周边村庄三个层面的发展诉求进行综合判断,紧靠“生态”与“人文”特色内涵,立足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共融的出发点,将项目发展定位为“以岭南水乡文化、传统七夕文化为主题,形成集特色居住、文化娱乐、休闲体验、特色商业于一体的特色区域。”

功能上由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单一的居住功能+临街商业”优化调整为“居住、文化和休闲服务综合功能”,增加文化与商业休闲等混合用地,为文化、经济活动提供载体,带动周边村落的功能优化、经济发展与生活品质提升。

2.2空间形态营造

营造“低而密”的整体空间形态。规划传承岭南水乡聚落“顺水布局”、“低而密”的空间肌理特点,整体以低矮的建筑为主,局部点缀高层建筑,但严格控制其比例、位置与形态,营造疏密有致、低矮舒缓的水乡空间特质。同时,结合生态敏感性特征,整体开发强度从原规划1.8容积率降低为1.4,并提出了开发强度的分级管控要求。

加强生态、游憩公共空间塑造。充分利用中部河涌和广深高速绿廊组成的“十”字型公共空间带,将项目周边生态要素串联成有机整体,并设置慢行道、休憩设施、滨水码头、自然驳岸等设施,塑造怡人的公共空间。

严控建筑形态要素,提升空间品质。建筑高度原则不得超过24米,局部点缀高层建筑。其中高层建筑不得临水布局,生态景观敏感性高的地块,高层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不超过20%。控制沿河涌、广深高速等重要景观界面的建筑高度和连续面宽,保证界面开敞通透。

2.3风貌特色提升

传承水乡聚落空间肌理。沿河涌形成“梳式”空间布局,引导构建“河岸、水街、巷道、院落”的空间序列。

营造水乡建筑风貌特色。控制与引导建筑的风格、色彩和屋顶形式,建筑风格采取岭南新中式,与传统村落、水乡田园景观相协调,建筑色彩传承东莞水乡传统,整体以浅色为基调,点缀红色,低层和多层建筑八成以上采用坡屋顶形式,形成独特的东莞水乡建筑风貌。

塑造水乡滨水空间特色。引导滨水空间利用水乡传统的文塔、石桥、凉棚、埠头和榕树等元素,并注入七夕文化内涵,以牛郎织女跨银河、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设计景观,构筑尺度宜人的滨水公共空间。

3问题分析与对策

3.1探索可持续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提升乡村城镇化质量

以往重城轻乡,城乡结合部往往是环境质量低下,风貌混杂的地区,规划更多关注空间景观的协调,而忽视经济联动的内生动力。本研究一方面尝试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传承传统水乡的空间尺度与特色,并注入城市的功能内涵与生活品质,提升景观风貌质量;另一方面通过整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体验、文化娱乐、特色商业等轻柔产业,带动传统乡村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可持续的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具有水乡特色的发展道路。

3.2努力寻求传承水乡文化特色和塑造景观风貌的可行路径

以往多以城市建设的方法改造乡村,导致乡村地区的特色、文化内涵日渐式微,本研究尝试从城乡风貌协调的角度,重点加强水乡特色与风貌的塑造:一是大幅度降低原控规确定的开发强度,适应水乡生态环境承载力和低强度开发要求;二是加强空间形态和风貌特色的管控与引导,注入水乡空间元素以及地方文化内涵,尤为注重滨水空间的塑造;三是将有关要求落实在规划条件中,确保文化特色和景观风貌成为开发建设的前提。

3.3探索特色化和精细化的城乡规划管理机制

本次规划研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后、土地出让前编制,通过多情景方案模拟,对生态环境、整体空间形态、文化风貌特色、公共空间、建筑形态以及交通市政设施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进一步优化功能配比,降低开发强度,突出风貌特色,提炼形成特色化和精细化的规划管理要求,避免“千城一面”。

4结论

综上所述,东莞水乡经济区下合片区项目规划研究的对策为:①对城乡接壤地区注入经济内生动力发展轻柔产业,以形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②融入生态人文理念,以地域设计方法传承和塑造水乡特色城乡风貌;③探索城乡发展特色化、精细化的规划管理机制,通过建设用地规划批准书以及土地出让条件中得到落实,有效引导项目的建设实施。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5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

企业相关利益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会计信息,会计准则中虽对会计信息质量体制做基础阐述,但深入探究,理解会计质量体系特征对于进一步维护企业相关利益,更好实现会计制度国际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定义和内涵

宏观上来说,会计信息质量指会计信息达到或应当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会计信息其价值在于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其必须与目标信息特征一致。大体上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分为:

(一)可靠性

打造信息网络全覆盖,提高有效信息辨识度。可靠性指信息“可信赖”和“可信任”。可靠性会计信息要求企业根据实际交易、风险投资和收支指数等因素综合评估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信息,一旦发现虚假情报,予以相应惩处措施,在此方面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起到空间性作用。

(二)时效性

在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整合的同时,高质量会计信息应包含信息时效性,时效性对保证信息质量、信息作用,加快经济抉择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过期的信息视为无效、低质量信息。在根据会计信息制定公司发展方向,制定下季度财务报表预算,公司制度调整等方面,会计信息的时效性起到时间性作用。

(三)重要性

重要性不是会计信息体系的关键,但却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石。对会计信息检索的重要性体现在企业可以根据会计相关信息了解重要市场行情,对市场形势进行有效,深度分析并制定相应应对措施。

二、现阶段我国会计质量体系的反思

(一)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体系不完善

在我国财务概念中财务会计结构包含会计信息质量、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等内容,每种因素结构构成不同,财务会计结构式组成现代财务快的的框架体系,对会计结构具有指导性作用。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并非像欧美国家拥有一套成熟完整的财务会计结构体系。

相比于FaSB、iaSB的信息会计质量体系,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缺少逻辑层级结构,阻碍于构建中国特色会计概念结构体系。

(二)会计环境因素

会计环境因素与会计信息质量紧密相关,主要分为:

1.教育因素

现阶段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人员未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占多数,素质不达标,专业素养不过关,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能力偏差等方面严重制约会计质量体系的深入落实。

2.政治因素

处于国家对市场宏观调控及对经济制度的可控性,政府干预会计因素有其必要性,但考虑到中国处于经济体制转折期,国家利用权力控制经济体制向有利化方向发展无可厚非,如何权衡政权与会计规则和个体权限的动态关系,创造公平,公开,公正政治环境,打造透明化,民主化新中国,是值得深思并注意的问题。

3.经济因素

现阶段,企业伴随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客户群体与业务范围日益增加,对追求信息质量要求逐步提升。我国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决定政府是最重要会计信息群体,并且企业自身发展愈发依赖会计信息平台,我国会计质量体系能否跟上快速增长的经济效益,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与国际权威会计信息质量也正接轨,是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与质量度量标准的融合

近年来,我国以葛家澍教授和吴水澎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构建适合中国发展国情的质量体系,尽管各国对会计信息特征之具体内容标准有不同意识,但各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均强调可靠性、时效性及重要性等因素在衡量会计信息特征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针对自身国情,制定的会计准则过于陈旧,与新时代会计质量信息体制近乎脱节,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有缺陷,例如:国际社会均指出我国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审计或披露信息不真实,及披露不及时等,试问:当决定市场走势的会计信息出现时效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时候,这个体系还是令人尊敬的吗?

在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反思的同时,应该考虑其与质量度量标准的融合,我国各系统、各平台的会计信息质量监管系统均不同,例如: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一般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透明度以及小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等都有不同,那么,如何实现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体制平台与公司规模,度量标准和需求的完美融合,这又是一个需要反思问题。

三、结束语

伴随国企改革日益深化,投资者素质不断提升,市场经济对会计信息的日益依赖,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随着会计目标转移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的特征和理解会计信息管理特征体系,对将来构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信息质量管理平台起明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党夏宁,黄申.以真实反映为目标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0(04):3-4.

[3]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01).

[4]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m].沈小南,朱海林,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6.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6

关键词:因子分析;城市综合竞争力;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10-0149-03

一、引言

江苏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了相当成就。但是,江苏省同时也是中国典型的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省份之一。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找出城市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差异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这是实践提出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苏11个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探讨了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格局及实现均衡发展的途径。

二、因子分析法原理

基于因子分析法进行的综合评价,亦适用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其基本步骤如下:

假设有m个城市,n个评价指标,则矩阵X0=[Xij]m×n即为评价样本矩阵。

(1)原始矩阵的标准化。为将不同质的指标综合加总,对全部指标进行标准化(无量纲化)处理:Yij=(Xij-Xj)/dij,其中:i=1,2,3…m;j=1,2,3…n;X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值;Yij为第i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Xj为m个城市的第j个指标均值;dij为第i个城市指标的标准差;

(2)求出标准化矩阵Y的相关矩阵R;

(3)求R的特征值,并根据特征根确定相应的正交化特征向量;

(4)计算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根据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确定主因子的个数和相应的特征向量矩阵。与此同时,计算最后综合得分的加权权数则由每个主因子的信息贡献率确定,即每个综合指标的权重由它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率确定,其大小取决于指标间的差异;

(5)计算主因子得分值;

(6)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值。总得分值越高,说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越好。

三、各城市竞争力分析评价

(一)评价指标的选取

本文所研究比较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主要是比较城市经济功能的强弱,关键是城市经济的集聚和扩散功能的比较,为了定量测量和实证分析的需要,依据科学性、可比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江苏各市实际情况,选取能反映城市综合竞争力的14项统计指标,建立相应的统计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X1―地区生产总值(亿元);X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X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X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X5―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亿元);X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X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X8―城乡居民年末储蓄余额(亿元);X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X10―邮电业务总量(亿元);X11―高级技术人员数(人);X12―用气普及率(%);X13―海关进出口总额(亿美元);X14―人均拥有道路面积(m2/人)。

这14项指标分别从城市的经济总量、质量、流量等方面反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指标统计数据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6》整理而得,统计数据详见表1。

(二)求R的特征值以及贡献率

原始数据如表1所示,计算过程借助于SpSS11.5软件操作完成。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后(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从略),可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R(从略)。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如表2所示。从表2可知,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三大特征根:9.040,1.646,1.543。它们一起解释了变量X的标准化方差的87.347%(累计贡献率)。这样,对于此项研究的绝大部分要求,前三个主成分提供了原始数据所能表达出的足够的信息。同时,基于过程内定特征根大于1的规则,主因子分析(factor)过程相应提取三个主分量:F1,F2,F3。从主成分方差值可以看出,全体变量能较好地被主因子F1、F2、F3解释。

(三)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对提取的三个主分量F1、F2、F3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a,同时,为便于对各因子载荷作合理解释,对其进行旋转使其结构简化,使得每个因子的载荷的平方按列向0或1两极分化,以起排除噪声干扰的作用。表3即为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矩阵a′。同时,表3给出的是原始数据X和主成分均已标准化处理后的前三个所提取的主成分的载荷阵,设Y为主成分变量,则:

通过计算最后得分可将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因子评分及排序如表4所示。

四、结论与启示

(一)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趋小,传统意义上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域划界业已模糊,不再泾渭分明。从传统意义上,苏、锡、常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江苏堪称首屈一指,但近年来可以看出,常州发展比较缓慢,其在经济增长、人口素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反而值得关注的是徐州近年的快速发展,给其他地区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传统说法上为苏中地区的扬州、镇江、南通,其社会经济发展与常州地区的差距正渐次缩小。同样,苏北、苏中地域差别也并非遥不可及,宿迁市作为一个新建城市,其发展仍具潜力。从表4中还可以看出,盐城、连云港、宿迁等市均有多项指标未达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宿迁市,作为一个新建城市,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积极开展科教兴市战略,提高人口素质,是其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要实现江苏城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就必须从市情出发,找准差距求发展,找出自身的不足以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以为长期发展提供借鉴。对处于第一集团的南京、无锡、苏州、常州而言,南京应在搞好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依靠技术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发展经济、提高实力;无锡、苏州、常州则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对处于第二集团的南通、镇江、徐州、扬州、泰州而言,除加快经济发展、尽快提高经济实力这一共同之处,南通、泰州应着力于改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汲取我国部分城市片面追求发展的教训,为经济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处于第三集团的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而言,由于其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差距是全方位的。要实现全面赶超,首要的任务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通过经济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进而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尹继佐.城市综合竞争力――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7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资源税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新经济时代下我国资源税改革发展状况

1.新经济时代对资源税改革的特征要求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中国经济加入到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同时也进入到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时代特征要求经济资源配置全球化、环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而我国经济资源分布、使用、价值链等严重不平衡,与资源全球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环境保护问题尽管得到普遍认同,但执行力度和实际成效还不够,与新经济时展要求相差甚远。如何真正使中国整体经济步入新经济时代,需要从经济体制、市场机制和宏观政策多方入手,资源税便是改善资源管理,促使资源全球化配置的一个有效手段。因而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是世界新经济时展的特征要求。

2.中国资源税改革的自我完善过程

我国于1984年起开征第一代资源税,课税对象仅石油、天然气、煤炭3种自然资源,后来1986年开始扩大到对铁矿石征收资源税,1987年4月开征耕地占用税,1988年11月开征城镇土地使用税。1994年1月1日开始征收第二代资源税,对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种自然资源依据从量计征资源税。2011年11月1日起执行新修订的资源税条例。新的资源税改革在税率和计税依据方面都有了新变化,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

二、新经济时代下中国资源税改革的新要求

1.国内外环境压力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及资源无序利用导致国际环境恶化严重,全球矿物燃料大量消耗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矿物燃料产生大量的硫、氮带来的酸雨,严重影响着森林、土壤、水体、农业和建筑,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的结构等。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具有非关税贸易壁垒性质的国际环保认证标准,迫使其他国家的产品向其标准靠拢,近年来欧盟的碳排放标准推出,迫使众多国家不得不加大本国产品生产的调整。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干旱、荒漠化、水资源污染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重要的核算依据,而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已刻不容缓,因而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保护资源和监督资源,是我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2.中国经济增长转型需要

由于受到我国国情影响,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都是靠资源粗放型投入方式,农村大量毁林开荒,致使森林资源严重破坏,地表水土流失;企业对富矿资源的垄断性开采,对贫矿资源的漠视浪费,对我国可持续性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目标造成严重伤害。为了使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高能耗的高碳经济向低能耗的低碳经济转变,从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从自然资源为代表的物质投资增长向以技术为核心的非物质投资增长方式转变,必须加大资源税改革力度,事企业主动规划开采量和开采范围,提高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3.中国资源税的不平衡性要求

我国资源税开征较晚,课税范围较小,而且税率偏低。这与我国体制特点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矿产资源的开采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而且国企在发改委的调控下对市场的供给和价格具有一定垄断性。国家对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和税率都相对较低,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起到不利的影响。表面上资源税对资源开采企业起到税收杠杆作用,而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则存在行业间的不平衡性。为了缩小我国目前行业间差距,达到资源可持续开采利用目的,加大我国资源税改革是适应市场行业平衡性调整的一大有效途径。

三、中国资源税改革的建议

1.公平性思路

资源税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杠杆调节,但税收调节作用是有限的,甚至是有条件的,这一条件就是税赋是否具有转嫁性,如果税收是轻易可转嫁的,那么即使征收再高的税率,对企业行为起不到任何调节作用,相反会成为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因素。税收转嫁结果取决于供求双方的价格弹性,谁的价格弹性越小,谁承担的税赋就越少。从资源供给弹性来看,我国资源开采企业主要国有大中型小企业为主,对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其供给价格弹性相对较低,而消费者对市场价格是十分敏感的,尽管不能决定价格和放弃消费,但可以减少消费和增加消费,其弹性相对较大。因此在我国资源税普遍被转移给了消费者,资源税的征收具有不公平性。为了维护公平,减少二元结构下的收入差距问题,我国资源税改革应与企业所得税有机结合,有必要开展特别资源收益税,作为资源税的后续补充,迫使企业重视资源的合理数量开采。

2.保护性思路

我国资源税经历多次改革都是在征收方面的修订,但都没有达到资源税作为大税种来加以实施,没有在过度开采和环境代价方面体现资源税的作用。因此我国的资源税改革首先应确定资源税的开征和使用原则,其次按资源特征划分资源类别等级,对资源再生性、存储量、对国民经济重要性等进行分类定级,对不可再生资源、存储量较少、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的资源全部纳入资源税范围,针对这一类资源国企参与度较高、垄断性突出的特点,应按开采量、边际收益纳入特别资源税征收范围,并且使用超额(率)累进税率,将资源税源头征收为分配环节征收相结合,降低资源税转嫁程度,这样可以限制企业无节制开采,实现资源可持续开采和保护目的。

3.可持续性思路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不影响或不掠夺下一展的前提下发展,主要是针对资源和环境的自我约束,维护代际公平的自我责任意识。资源税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还应起到维持资源可持续使用的作用。因此资源税改革应体现这一时代特征,要把资源税额用于对资源的补偿、循环、替代、研究等,这样才能达到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可持续性,才能真正体现代际公平和代际责任。而我国目前征收的资源税主要直接由于发展消费,而补充、环境替补、转移支付等都难以实现,征收额相对资源恢复、修缮的成本而言相差甚远,资源税改革应确立取之于资源,用之于资源的原则。

参考文献: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8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人均GDp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05

自然环境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为经济活动提供所需,同时也吸收和消化着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省域之一,2015年创造了70116.4亿元的GDp,名列全国第二位。伴随着江苏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2014年,全省地表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废水排放量较高,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0.49亿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0924.7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05.38万吨,烟(粉)尘排放总量76.37万吨。江苏虽然早已开始治理,但仍污染严重。因此对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指标选择及相关性分析

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环境质量选取污染物排放相关指标,即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经济发展指标则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该指标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富裕程度。本文选取江苏省2005-2014年人均GDp和环境质量指标数据来分析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所有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见表1。

根据表1结果显示,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三项指标之间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双尾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值都为0.000,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的相关系数-0.934,说明随人均GDp的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因此,建立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的计量模型具有充分的解释意义。

2模型的构建与回归分析

描述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函数模型通常有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等,本文采用线性函数、二次函数和三次函数来拟合人均GDp和环境污染各指标的关系。关系式如下:

R2的值越大,变量的相关性越强,说明模型有效。同时,本文数据只选了2005年到2014年十年间的数据,数据量不多,因此还要比较调整后的R2的数据。根据表2可以看出,对于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人均GDp的关系,三种模型的R2比较接近,但从调整后的R2的数值来看,还是二次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且二次模型的F值比三次曲线大,显著性也是0.000,表明其方程是显著的;对于工业固废排放量和人均GDp的关系,仍然是三种模型的R2比较接近,特别是二次模型和三次模型差别不大,但是二次模型调整后的R2值大,且二次模型的F检验值高于三次模型,其显著性为0000,表明二次模型拟合效果更好;对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的关系,三次曲线的R2值和调整后的R2值都比线性和二次模型大,F检验值高于二次次模型,显著性为0000,因此三次曲线拟合的更好。

由图1可知,随着江苏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废气排放量不断增加,但二者并没有呈现六种典型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的明显特征。江苏省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对电力热能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全省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和机组数都位居全国前列,每年排放的污染物数量巨大,成为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机动车排污、各种施工建设导致的扬尘,日益增多,存在治理难题。虽然全省针对燃煤、工业、机动车和扬尘等大气污染源都提出了明确的治理要求,但是环境治理不可能做到立竿见影,还需要时间和加大对治理的投资力度。

由图2可知,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曲线呈现倒“U”型曲线特征。2005-2007年期间,江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随人均GDp的上涨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环境出现恶化趋势;2007-2009年期间,受金融危机影响,江苏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增长趋于平稳;2010-2014年,为了缓解次贷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江苏财政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资金,以拉动省内经济,因此工业固废排放量又开始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近年江苏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2014年当年完成固体废物治理环保投资项目达11.46亿元,而2005年仅有0.2亿元。但是和江苏的7万亿的GDp相比,环保投资力度还是略显不足。

由图3可知,江苏省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曲线呈现倒“n”型特征。这主要和全省加大对水污染的治理工作分不开。在2008年,江苏省就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建立饮用水源地核准、保护区划分和备用水源地等管理制度,提出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和加强备用水源地建设。在2011年,又启动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截至目前,全省60%的城市水源地已经完成达标建设,全省80%的市县已经建成应急备用水源或实现双水源供水。特别是在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后,江苏省出台了严格的《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强对水污染高发区的巡查,严厉打击影响水源地安全的污染物生产企业,对这些企业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使全省的水污染排放量有所减缓。2014年江苏完成水污染物减排项目1435个,新增城镇污水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日,城镇污水处理厂全年实际处理污水量达38.3亿立方米。全省废水排放量逐年降低。

3结论

根据江苏省2005-2014年人均GDp与环境质量指标的相关数据,选取线性、二次、和三次曲线进行拟合,其中工业废气排放量与人均GDp并没有呈现典型环境库茨涅茨曲线的特征,工业固废产生量与人均GDp之间呈倒“U”型,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呈现倒“n”型。废气排放量和固废排放量随江苏经济增长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废水排放量有下降的趋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利用人均GDp与环境质量这个变量得出的经验关系,不能解释两者之间本质。经济增长不会自发的解决或者改善环境问题,也不能等“先污染,后治理”或是等经济收入提高后污染水平自发下降及环境质量自发提高。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环境治理不仅要和经济发展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对省内居民而言,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实现江苏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做到以下几点: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资,实现环保科技创新,加速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提高污染区域防治力度;深化环保制度改革,下放环保行政审批权限,推进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扩大环保国际交流合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工业内部行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源上改变工业污染的现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境应急保障体系,提高环境监测预警能力。

参考文献

[1]GrossmanG,Kruegera.economicgrowthandtheenvironment[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5,110(2):353377.

[2]王敏,黄滢.中国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15,(1):557578.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9

关键词:不动产经济波动规律波动特征

一、前言

不动产经济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目前我国不动产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考虑到经济周期发展规律,不动产经济波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何把握不动产经济的波动规律,全面分析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特征,对提高我国不动产经济发展质量,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识到不动产经济的重要作用,重点做好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特征研究工作,正确分析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确保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二、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较大

宏观经济的整体运行情况与房地产的发展往往呈现出正相关性,即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社会总财富持续增加,人均收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往往伴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发展。

我国不动产经济受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最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的高效运行,促进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的高效运行,带给了各行各业以发展机遇,对于不动产经济的促进更是具有较大作用,具体表现在为不动产经济提供了充足的购买力。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影响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轨迹

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轨迹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定,决定了不动产经济的整体发展轨迹及发展质量,所以,不动产经济与宏观经济政策关系密切。

(三)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决定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较高,不动产经济就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宏观经济发展质量较低,不动产经济就会表现的相对低迷。所以,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直接决定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方向。

三、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房地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的需求,而城市化进程又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而造成了对房屋的需求。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每年大量进程农民工、大学毕业生进入城市,从而带动了房地产的繁荣。

我国的不动产经济主要是建立在城市化基础上的,如果没有城市化政策的支持,城市不动产经济不可能获得充足的购买力,城市不动产经济也不可能有如此的多的消费群体参与到不动产经济中来。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在当前形势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疑给不动产经济带来了繁荣和促进,直接提升了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质量。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减缓,不动产经济也将从过热朝着趋缓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只有认识到城市化进程对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才能保证不动产经济保持平稳发展。

四、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受到了来自政策支持力度的影响

从历史看,政策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对房地产的影响非常大,当国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的时候,往往能迎来房地产发展的高峰,而当国家收紧银根,房地产受到的冲击又是最大的,考察房地产的经济周期要很好的看清楚政策的调控力度。

对于当前我国的不动产经济来说,不动产经济的繁荣程度,已经成为了银行金融业的晴雨表。每当银行和金融政策出现调整的时候,不动产经济都会出现小幅的波动和调整。所以,政策支持力度对不动产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不能正确理解政策支持力度对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就不能达到正确分析不动产经济波动的目的。

五、我国不动产经济波动与供需矛盾有着密切关系

房地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人们的住房需求,即所谓的刚性需求;一是人们的投资需求。而供给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一是政府投资兴建的政策性保障住房。

从供需方面来看,不动产经济的波动与供需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不动产数量供大于求,则不动产经济的发展质量将会较低,其整体发展速度也会受到影响,不动产经济的整体效益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如果供不应求,则不动产经济的升值空间较大,不动产经济将会出现较为理想的繁荣状态。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不动产经济在实际发展中是呈现上下波动的状态的,只有掌握了不动产经济的波动特征,正确理解不动产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才能保证不动产经济波动在合理范围之内,进而达到提高不动产经济发展质量,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江.不动产通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2]张亚丽,梁云芳,高铁梅.预期收入、收益率和房价波动――基于35个城市动态面板模型的研究[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3]石柱鲜,赵红强,谭屹然.我国房地产业的泡沫分析[J].重庆与世界;2011年05期

[4]孔行.我国房地产价格形成机理与波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池京均.金融危机后中日韩经济周期协动性和影响因素的确定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篇10

正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搞现代化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和江总书记十五大报告中都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手抓。税收是国家财政收人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税收工作客观上需要两手抓,即一手抓组织收人工作,一手抓税务队伍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朱《容基副总理对税务战线的领导同志反复强调“抓好队,收好税”就是这个道理。

一、税收本身需要税收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统治职能,凭借政治权力,用法律手段,强制地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人的一种形式。从税收的定义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税收体现着国家在经济上的存在(马克思说:“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就是捐税”),而且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税收是通过国家法律规定强制征收,而并非一种自愿献纳;其次,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的一种无偿课征,是不付任何报酬而向居民取得;再次,税收是国家对纳税人的一种固定征收,非经国家法律调整、纳税人和征收机关都不得任意改变这个固定比例或数额。税收的这种强制、无偿和固定征收的特征,要求税务机关必须坚持以组织收人为中心,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保证国家财政收人。而另一方面,在依法治税的同时又要严格治队,保证队伍清正廉洁,不断增强队伍的战斗力,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理解,思想政治建设规定着税收业务工作,促进税收工作的完成,税收业务工作成果则是思想政治业绩的最终体现,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税收工作在整个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起重要,税收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面对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的局面,在税务干部队伍建设中,必须注重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努力加强自身的勤政、廉政建设,做到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税务人员形象。

二、新时期治税思想需要税收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

国家税务总局指出:新时期治税思想要贯彻“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税务机关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纳双方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对于税务机关来说,纳税人既是管理对象,又是服务对象,只有优质服务寓于管理的全过程,才能营造“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治税环境。因此,税务机关在依法对各项税收工作进行管理的同时,还要对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如建立税法公告制度,定期向纳税人提供有关税法咨询和纳税指南,在办税服务厅为纳税人提供“一条龙”服务等。对纳税人来讲,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时,有权获得优质服务,税务机关优质服务搞得好,纳税人才能舒心、愉快、高效。准确地履行纳税义务,从而促使纳税申报率的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企业纳税申报率普遍在90%以上,个体工商户的纳税申报率在城区达85%左右,在农村也在70%左右。另一方面,纳税人违反税法会受到法律制裁,税务机关违反税法同样也会受到法律制裁。新刑法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第二百零一条到二百一十二条规定了量刑的标准,从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到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对那些偷、逃、抗税者,要狠狠打击和严厉地制裁,同时也要完善内部执法机制,加大监控力度,对那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干部,也要分清情况严肃查处,不能姑息迁就,真正把依法治税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三、税收征管改革需要税收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

税收征管改革是指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进行的改革。包括对征管制度、征管机构、征管模式、征管方法、征管环节、征管手段等方面的改革。税收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共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国务院批准的《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以征管改革实践为基础,借鉴国外现代税收征管的成功经验和惯例,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严密的税收征管体系,切实改善服务,促进依法纳税,加强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确保税收宏观调控和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税收征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纳税人自我申报制度,建立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的双层服务体系,建立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税收监控体系,建立人机结合的稽核、稽查体系,建立以征管功能设置机构和划分职责的组织体系。

税收征管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改革的目标都要求税收工作重点必须转向基层、转向征管,狠抓基层征管单位、税收征管基础。税务干部基本技能的“三基”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水平。深入一线、深入企业,了解情况,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办事程序,真心实意为基层排忧解难,提供方便,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和服务环境。同时,结合深化征管改革工作的实际,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在征管工作中,才能有效地防止偷、逃税,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现代化,促进税务机关良好形象的树立。当前全国税务战线工作的同志一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面以组织收人为中心,依法治税,确保了税制改革以来税收稳步增长。据统计,1994年全国工商税收3,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占gdp8.8%;1995年全国工商税收5,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gdp9.2%;1996年全国工商税收6,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占gdp9.4%。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税收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

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竞争性、开放性大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税收,增强了综合国力,丰富了物质基础。但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需要税收杠杆进行调控,如对社会供求总量的调控、对社会供求结构的调控、对产业结构的调控、对地区分布的调控、对收人分配差距的调控等。通过调控,保持平等竞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消极方面也会影响税务队伍的廉政建设。如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容易使一些税务人员搞权钱交易;市场经济中的金钱观念容易使一些税务人员产生拜金思想;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容易使一些税务人员产生贪图享受、吃喝玩乐的思想。据统计,1994年,全国税务系统查出非法代开、虚开专用发票1442起,查出涉案人1482人,拘捕453人,判处死刑25人。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查处的浙江“金华”案件,涉及税额60多亿元。涉及税款6亿多元。所有这些都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加强税务队伍廉政建设,打击腐败现象,弥扬廉政之风,维护公正廉洁的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