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诊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3:11:56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1

一、课堂教学诊断改进英语教学质量具体实施应用

在以下阐述中,笔者将以培养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为实施课堂教学诊断的案例。

1.课堂前对教学方法诊断的实施操作

即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须对即将教学的课程内容进行课前诊断。重点诊断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是否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内容的设计意图,以及学生现有的学情表现。从而使得预备的教学方案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最终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有明确的目标,有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突出重难点内容的讲解,以及有能照顾到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我们在侧重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技能时,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首先对课堂教学内容、目标及方法等进行诊断,分析学生目前掌握英语阅读技能的实际情况,找出一些包括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与技能有关的影响阅读质量的因素,而后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明确课堂教学中如何掌握英语阅读策略的对策方案。可以通过认真贯彻执行新课标下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前准备好题目,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思考所看文章,到文章中找到相关的信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带着问题看文章的习惯,也在不自觉中提高了他们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或者根据整个句子的意义来猜测遇到的生词词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推测词义的阅读策略,明白阅读过程是需要不断思考和推测的过程,避免学生出现急躁情绪,甚至想放弃整篇文章的阅读。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每篇文章段落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每个段落表达理解整篇文章的主题。

2.课堂中对施教方法诊断的实施操作

英语教师要明白,学生能否在课堂中集中心思认真听讲,关键是他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程度,越是感兴趣的,在课堂中的表现就越是积极主动;相反,则表现出思想开小差,无精打采,甚至做一些与英语课无关的事。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学进程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从而获取新的教学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堂中的施教方法诊断较为复杂,对于资历较浅的教师不易掌握好分寸。因此,一定要切记诊断时要把握好时机,抓住本质现象,在顺势满足学生需求中把握、用好关键信息,才能突出教学重难点,形成高效课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下措施:(1)在选材上师生互动,在充分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条件下,多听取学生的呼声与建议,做到选取的话题或材料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突出学生的年龄与发展特点,能够不偏离他们的认知水平,从而激活中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课堂沉闷氛围。师生在提问或讨论式的良性互动下,诱发学生产生浓厚的英语阅读理解兴趣,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到高效的阅读状态中,理解文章的主题,明确阅读任务和相关词汇释义。

3.课堂后对教学结果诊断的实施操作

所谓课后诊断,就是在英语课堂教学结束后对其教学成果实现或者达标的诊断,其目的是为下一轮的课堂教学找到改进与提升的地方,充实素材,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完成和学生能力的建构。对课后诊断时,教师要注重重点诊断内容,要有对现象详细的记载,不能单靠个人感觉记忆去定论诊断结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速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初步大意,能够回答出与文章相关的what,who,why等问题,从而为把握文章的整体主旨作铺垫。也可以通过略读让学生概括文章或每小节段落大意,再充分获取信息,逐渐提高阅读能力。这些都需要教师监督、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目标的实现,同时找出不足的地方以待进一步修正提高。还可以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方式,在充分的小组讨论下完成任务,同时接受教师的问题回答,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把握,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尝试诊断教学

一、尝试诊断教学研究的必要性

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之下,教师们往往只将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们的第一标准,学生们在这个过程当中缺乏了学习的自主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也很难提高。在授课的过程当中教师们也经常忽略学生们的进度,不能将学生们存在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中留下的疑问及时解答,导致学生们很难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们在教学之间应当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掌握学生们需要提高的方面,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同时对每一个过程进行把关,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计划,让学生们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不断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尝试诊断教学策略的内涵

实际上,尝试诊断教学在二十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阅读研究中就已经有提到了,他们进行研究的对象就是一些英语阅读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并且在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尝试诊断教学策略就是通过一定的策略比如进行测验的方式先了解到学生们进行阅读的方式和方法,找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然后教师们通过给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再制定一定的教学的计划,并且在教学时一边进行评估一边进行计划的调整,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率。

三、尝试诊断教学的具体应用

1.学前诊断,制定学习计划

学前诊断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测验等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能力进行判断。诊断的主要依据有两个,其中一个是学生们对于上节课学习到的词汇、语法等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时教师们可以通过进行课前测验的方式来进行;另一个依据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先学”,通过这个方式判别出来学生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们要遵循三个原则,一个是必须要时刻牢记本节课学习的目标,二是贴近学生们学习的基础的内容,最后一点是制定计划切实可行。这样教师们通过测验掌握了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依据此来确定本节课的进展节奏的快慢,制定适合学生们的学习计划和方案。

2.多次尝试,促进学习进展

学习尝试的次数要根据学生们学习的情况来进行确定,首次尝试时,教师们应该让学生们进行自主的探索,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们引起认知的冲突,即让学生们自己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误区以及知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诊断提供条件。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文章等方式来进行诊断和尝试。接下来的尝试就是在初次尝试过后,学生们了解到了自己的问题,从而调整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之后,引导学生们进行巩固学习的活动。教师们应当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需要提高的方面,并且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一些水平相对高或者知识储备比较丰满的学生来说,引导他们尝试更高层次的阅读,进行阅读的拓展,而对于一些知识结构还没有重建完全的学生,就要让他们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巩固练习。总之,通过多次的尝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提高。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诊断式教学教学尝试教学启发

诊断式教学于上世纪七十年源于美国,1979年,美国教育学者arter以及Jenkins提出了“诊断式教学”的概念,意在通过医生为病人诊断的思路,提供一种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的方法。也就是说,诊断式教学就是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矫正与解救,以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形式。由此可见,诊断式教学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的最有益的观点,就是通过一定形式了解学生认知基础,显然这在当前追求有效教学的背景下是值得尝试的。现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浅显观点。

一、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迫切需要诊断式教学

英语教学的基本动作是听说读写,而新知识的构建一定是在原有知识基础并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之上的。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强大的应试压力,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基础,只根据自身的教学逻辑去实施教学。

比如说英语语法中的虚拟语气,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之前的一些基本语法如条件句(现在、过去、将来等不同条件下的条件)之上的。事实上学生可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如原有基础并不扎实,或不同学生的问题可能在不同方面,这就给教学带来挑战。通过研究学生的基础,教师才能知道哪个学生在哪个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出了什么问题。此时候,诊断式教学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由arter以及Jenkins提出的诊断式教学,强调四个方面的活动内容:一是师生的互动参与;二是问题解决;三是批判反思;四是综合分析。其具体是根据系统理论而设计出的三步操作:第一步,调查问题,收集资料;第二步,分析症状,初步诊断;第三步,实施纠偏,验证诊断。从这三个步骤出发并结合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让教师较为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基础。以上面所举的虚拟语气的学习为例,如果教师知道了学生在此语法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缺乏对条件的真实性进行分类的意识,那么在虚拟语气的教学中就更加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样的,其它很多英语知识的教学也需要注重通过诊断式教学来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教到学生所最迫切需要的地方。

由此可见,诊断式教学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中引入这种教学思路与举措比较迫切,有着现实需要的迫切性。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诊断式教学的实践案例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去设计出一个有效的诊断式教学呢?这个诊断的过程又如何与常规的教学过程联系起来呢?

这里首先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也就是说诊断式教学是不是独立于日常的教学而存在的,其是否需要另花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诊断。根据笔者的实践经历,起初也尝试通过独立的诊断去发现学生存在的不足,后来发现这种方式消耗时间较多,从教学效率的角度来看,有得不偿失的情形。于是进一步尝试将诊断式的教学过程整合到日常的教学当中,这样既不至于降低教学效率,同时又可以较好地与日常教学联系在一起,且能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学习的不足。下面就以“虚拟语气”这一语法教学为例,谈谈实践过程与思考。

第一步,调查问题,收集资料。笔者的教学围绕“什么样的条件句中才需要使用虚拟语气”这一问题展开,这一问题既是传统教学中需要问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成为诊断式教学中“调查问题,收集资料”的重要载体,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互动来积极完成问题的解决。互动的过程主要围绕这样的比较过程展开的:在从句和主句中,现在、过去、将来三种条件下如果给出真实或非真实的条件,那么具体会有什么样的不同表示?围绕这个唯一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够积极展开,而当笔者提出可以结合某个具体整合去写出句子时,学生会写出不同的结果。比如说有学生写出真实且是现在时条件下的从句是ifyouheatice.而主句是itwillturnintowater.如果是真实且是过去条件下时的从句写成ifyouhadheatedice,而主句写成itwouldhaveturnedintowater等。

第二步,分析症状,初步诊断。根据学生在上述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教师可以进行判断,如果学生写出上面的情形,那我们就可以认为学生对真实条件下的语句具有了一定基础。相反,如果在非真实条件下的主句和从句写作出现了问题,如学生写出了ifiwereyou,iwillgoatonce.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学生在与现在事实相反的情况下,知道前面用过去时,而后面忽视了应当用过去将来时。这也就说明学生在该时态之下的虚拟语气的理解是存在问题的,而后面的教学就应当注意调整。

第三步,实施纠偏,验证诊断。其实在上面的论述过程中有一个关键,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正确或错误的结果所作出的判断是否准确,这是需要去验证判断的,在教师的猜想得到验证之后,再跟进纠偏的办法。具体的验证可以采用变式的方法进行,即基于学生的诊断性材料进行变式,看学生是不是还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果是,则教师的猜想十有八九正确;如果学生刚才错的而此时对了,则还存在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误打误撞,二是学生刚才是疏忽。这个时候可以将诊断式的教学过程进行一个小循环,以进一步完成准确判断。而只要作出了准确的判断之后,跟进的纠偏措施要及时进行。

在上述三个步骤的实施中,既兼顾了日常的教学需要,又完成了对学生的诊断过程,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融合过程。自然,其中最有意义的是利用诊断教学有效地确定了教学的起点与目标,从而为有效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高中英语作业也可以采用诊断式的思路,比如在作业布置之前先要进行诊断式的筹划、诊断式地批改,在作业之后要做好好诊断后的补救工作。同时,对于个别学困生的英语学习指导,也可以将诊断式的思路融入试卷评价,通过测试来获得学困生的具体“病因”,从面为后面对症下药提供依据。

三、诊断式教学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由于有了诊断式教学,就有了一个科学的手段,教师在确定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有效的抓手,于是教师就能真正了解学情而不是凭着自己的猜想去判断学生;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这种诊断式的教学也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尤其是教师在诊断的过程中的一些判断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显性的方法引导,学生可以在该过程中更为细致地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由于强调诊断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与交流,强调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弱点进行“点穴式”的纠偏,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的学习。

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来看,诊断式的学习确实有点类似于医生诊断病人,不仅需要借助于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也需要与病人之间进行互动。这种互动在教学中就体现为基于诊断内容尤其是出现问题之后的师生信息交流。而且这种诊断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地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这就使得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此变成了对症下药,显然,显性的教学措施与教学隐喻有着同样的道理。

有效教学语境下的高中英语教学需要追求以生为本,以生为本的落实关键在于对学生的了解。诊断式教学的最大益处在于通过通过科学合理的程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细致的把握,从而确定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过程。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只有辅以科学措施而不仅仅是经验性措施,才能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郑红苹、杜尚荣.英语写作诊断式教学的系统设计与有效实施,《课程・教材・教法》,2015(4).

[2]张辉蓉.诊断式教学设计的意蕴、表征与范畴,《中国教育学刊》,2013(6).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4

关键词:生态课堂、翻转课堂、自我诊断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一、内涵综述

1、生态的内涵

生态(ecology)一词最初来自于希腊文,关注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后发展为生态学,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科。大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是物体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课堂生态学”最早是由美国教育学者沃勒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首次提出。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教学主体生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学生、教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环境组成一个教学的生态系统。生态课堂的核心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英语课堂生态是指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环境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与对威胁的恢复能力。尹达在《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一文中分别按照生态系统健康的活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恢复力三项指标,分析“翻转课堂”生态系统的活力、组织结构和系统恢复力要素及其关系。关于系统活力要素分析,他认为要对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角色的转变与适应,以便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生态系统中真正起到动力作用;关于组织结构要素分析,他指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是相互联系的,且集中体现为“合作”或“协作”;关于恢复力要素,他分析出恢复力的运行机制集中体现在“人”与“环境”、“人”与“人”的动态平衡性,使教学生态系统呈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不断交替逐渐发展趋势。

2、诊断的内涵

“诊断”一词源于医学术语。上世纪初法国学者比纳首次将“诊断”一词用于教育问题。100多年来,国外学者对于课堂教学诊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现有文献资料,国外学者大都是从发展性教学评价和有效教学的角度,根据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来诊断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诊断”作为主题在期刊内文章中检索到16条,其中尹达的研究文章有10篇,博硕士论文有4篇。张开洲在文献综述中指出“课堂教学诊断是教师在其教学过程的前、中、后,都能敏锐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真实出现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成因,并做出行动改进的过程。”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是指教师本人依据现行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诸要素的“诊视”与“判断”,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种方法和技能。

3、翻转课堂内涵

FlippedClassmodel翻译中文为翻转课堂,即把教师课堂上课跟学生课后学习进行翻转,原来需要教师在课堂新授内容通过网络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把课后学生练习训练放到课堂,并在教师和同学的相互讨论、相互协作中完成,此过程优化了知识的内化。翻转课堂的理念来自于美国柯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他们因学生经常缺课而观察到其实学生并不一定需要在教室接受老师传递和接受信息,现在是信息时代,完全可以先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真正需要老师帮助的是学生做习题、进行知识内化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完全可以放在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具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而翻转课堂利用云计算和云服务技术等信息手段,创造了全新的学习环境,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由于职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学习挫败感而导致的厌学困扰着商英课堂,迫切需要探索能有效克服学生厌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本人自发地进行了局部小范围的探索,以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例,将我校商英专业2013届两个班级学生分别编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课程采用以“人人通”为云计算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照班采用多媒体辅助讲授模式进行,以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验。三个月的教学实验无论任课教师还是学生都很辛苦,因为翻转课堂不仅仅是教学视频,它的外延更丰富,教师除费尽心思做教学视频外,还要关注学生课前学习状况,学生需要极强的自我约束力来完成课前的学习任务。实践中出现一些弊端:如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自身能力、素养欠缺等等。

本研究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尹达博士所分析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把本人实践三个月的商务英语翻转课堂置于生态系统视角下,将尹达的“活力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恢复力要素的策略”作为诊断指标,对翻转课堂进行自我诊断实践调查,分析数据探寻病因,提出改进策略,推进翻转课堂本土化进程。

二、翻转课堂自我诊断实验

尹达在《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翻转课堂”本土化探究》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自我诊断要坚持四条原则,即有效性、合作性、时效性、发展性。其中合作性包含“教师要站在学习者角度去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开展听课评课为课堂教学诊断活动”,因此本人为自己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自我反思外,为学生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对参加听课的老师进行访谈。

1、翻转课堂自我诊断实验说明

本次实验选取我校商英专业高职2013届两个班学生,共60人,a班为实验班,B班为对照班。由于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有相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本人及商务英语专业部同仁经比较发现,相比商英专业高职2012届、2014届和2015届学生,13届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强,因此更适合该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实验。三个月后发现a班学生相比B班学生更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学生甚至能独立解决问题,说明翻转课堂对学生有一定效果。

在尹达博士的《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一文中活力要素、组织结构要素、恢复力要素的策略的基础上,本人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调查包含17个问题,分为三个部分,即活力要素指标(1-11题)、组织结构要素指标(12-15题)、恢复力要素指标(16-17题)。

2、研究方法

本试验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部分访谈两种方法。在为期三个月以“人人通”为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之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实验班a班30名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发放30份,收回30份,有效100%。共17题,从活力要素指标(1-11题)、组织结构要素指标(12-15题)、恢复力要素指标(16-17题)进行调查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从而了解该教学模式是否适合高职商英专业的学生。同时对商务英语专业部听课教师进行访谈,从生态课堂角度了解听课教师们该翻转课堂优缺点的评价。

三、诊断数据分析

1、问卷调查诊断数据分析

(1)活力要素诊断数据分析

通过表1来看,有几条问题“基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数据未能达到一半,反对声较多的是第二、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个问题,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认可教师有效调控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大半学生认为自己本身对学习兴致不够高。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课堂上各小组的成果展示更能激发学习热情”这一指标表明学生很喜欢以活动展示的方式进行知识内化,大部分也认为课前的视频对学习有帮助。纵观整个数据,翻转课堂的活力要素未能完全达到生态课堂的指标。

(2)组织结构要素数据分析

12题到15题的“基本同意”和“非常同意”的数据全部达到一半以上,这表明翻转课堂的组织结构要素已经达到生态课堂指标。尤其是第14题学生认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态度热情,语言具有激励性,并且具有指导意义。

由图1明显看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教师和他们自己应当不断的学习,实际上学校已经构建了教师、学生与家长“三位一体”的学习网络,能够提高“翻转课堂”教学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翻转课堂的恢复力要素也达到了生态课堂指标。

2、访谈诊断分析

此次访谈邀请了商务英语专业部2名听课教师进行访谈。首先被肯定是听课老师们认为任课教师已经作出足够多的付出让翻转课堂开展了起来,教师积极地承担了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责任且具有充沛的活力,大多数学生在翻转课堂上都能够自觉成为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主体的角色,基本能符合健康的生态翻转课堂。听课老师们指出翻转课堂课前给学生的学习单上要明确整个单元的框架,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翻转课堂属于框架的哪个部分,本学时属于哪个分支的哪个部分,这样学生会对整个脉络有清晰的认识,知道自己“在哪里”。

3、自我诊断病症并分析原因

没有诊断,教学就没有方向。除了自发式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听课老师进行访谈,自己也对自己的翻转课堂进行自我诊断。在为期三个月的翻转课堂实施中发现翻转课堂加大师生间、学生间相互交流。传统教学的师生交流只发生于课堂,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中都有交流,课前学生需要对老师在“人人通”的相关资源进行下载学习,若遇难题在线求助老师,老师适时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课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使其完成任务展示,这一来二去的交流,以点带面,通过一个个探究性问题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课程内容,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翻转课堂比传统课堂任务要重很多,需要考虑的方面太多,首先教师要对本次翻转课堂的主体充分了解并熟悉,只有熟悉后才能给学生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虽说有人人通平台资源,但就商务英语一门专业加上教材不统一,共享资源少之又少,需要在网络上找资源,找资源本身就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时要考虑课前预设和课中生成的关系;且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未能熟练的调动课堂积极性,教师自身对新型课堂驾驭的能力还显得十分不足。比较难以解决的是学生一开始对翻转课堂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课前任务比传统课堂重,加上没有牢固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不良、注意力难以掌控,学生很快偃旗息鼓。职业学校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对问题不能进行深入思考。

四、改进措施

把为期三个月的翻转课堂放在生态课堂视角下进行自我诊断,未能完全符合健康的生态课堂,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有效的改进措施。

1、教师尽可能掌控学生注意力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指出:“S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注意力经济”。职业学校学生注意力、自制力相对薄弱些,教师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提醒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激励他们积极投入到课前学习中去;另一方面在给他们布置课前学习内容时减少知识点,尽量把知识点与教材紧扣,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要在给学生的学习单上明确框架,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点的脉络了然于心。教师所做微课控制在六分钟左右,据了解学生的注意力的有效时间只能维持六分钟。总之,翻转课堂要从职教学生特点出发,将激发学习动机和体验学习成功相结合,着眼学生最近发展区,创造新的发展区以发挥学生潜能,根据“激发兴趣、任务导向、考核激励、体验成功”的路径来设计维持学生学习动力。

2、教学管理部门要丰富云平台资源

丰富的云平台资源是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丰富的资源会减轻教师去网上找资源的负担,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预设问题引发学生能积极思考。教育管理部分要鼓励各校各科教师尽可能多地将优秀有效资源上传云平台共享,并做好分类。组织培训,鼓励教学生对云平台资源有效利用来提高翻转课堂的有效性,鼓励学生将移动设配带进学校带进课堂,养成“云计算”时代的自主学习,并实施有效的监控手段。

3、教师需提高新型课堂驾驭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最大限度激发自己潜能,学习教学法、生态课堂理论,将充足的理论了然于心,才能进行更有效的课堂实践。教师知识渊博、教学能力强能得到学生尊重,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和磨练自我修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和谐的关系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前提,也直接影响生态课堂的恢复力机制的质量与效果。充分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只有通过充分备课才能掌握好课堂教学环节,翻转课堂实践后,教师要及时记录下课堂中遇到的紧急情况并反思,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便今后遇到同样情况能在翻转课堂上及时解决。

4、根据需要进行课堂翻转

研究发现并不是每个单元都适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的章节将传统课堂与“人人通”下的翻转课堂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因此需要教师需要充分备课,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将翻转课堂与多媒体辅助讲授模式的课堂交替进行,只对部分课程部分适合翻转的环节进行翻转。

六、结语

不管翻转课堂对高职商英教学来说是洪水猛兽还是灵丹妙药,不管接不接受,它都已经来了。将翻转课堂与网络云平台“人人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尝试,将它放在生态课堂视角下进行自我诊断是为了检测翻转课堂是否属于健康的生态课堂,病症在哪里,找出改进措施,希望能为翻转课堂本土化尽一点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燕燕.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2]张燕燕.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15(23)

[3]尹达.“翻转课堂”本土化生态教学自我诊断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6)

[4]董奇、黄芳.职教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瓶颈及突破[J].职教论坛,2016(3)

[5]李森,王牧华,张家军.课堂生态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5),3]

[6]张开洲.“课堂教学诊唷备拍畹奈南鬃凼[J].课程教学研究,2014,7:81-84

[7][RapportDJ.whatconstitutesecosystemhealth?[J].perspectivesinBiologyandmedicine,1989,33(2):120-132.]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设备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面临着重大变革,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正在走入教育领域,进而渗透到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中。复杂的、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一般需要提供非线性的教学輔导,以及能够满足学习者个别化、具有差异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诊断评估。因而,以认知诊断测验为代表的新一代测验理论应运而生,能够解释学生在推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提供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诊断信息,同时保证测验的公平性,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供可能。

mislevy等(1993)指出,统计测验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testtheory,Ctt)阶段、概化理论阶段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阶段。Ctt和iRt都属于标准测验理论。标准测验理论视所测的心理特质为一个单纯的统计结构,目的在于从宏观上给个体一个整体的评估。随着心理测量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进步,学习者更加渴求获得更具体的、细微水平的测量与诊断评估。Frederiksen、mislevy和Bejar(1993)编著的testtheoryforanewgenerationoftests正式出版,标志着新一代测量理论的诞生。如图1所示,认知诊断评估逐步走入历史舞台,强调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维度能够被同时诊断,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宏观维度的知识水平。计算机化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ComputerizedadaptivetestforCognitiveDiagnosis,CD-Cat)是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理论和认知诊断理论相结合的产物,目的是达到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式的自适应诊断,根据学习者当前状态,选取与之相适应的题目进行测试,进而诊断学习者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以诊断报告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提升的建议和策略。

纵观计算机技术与统计测验的结合,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以项目反应理论(iRt)为代表的标准计算机自适应测量阶段;其二指新一代测量理论的计算机自适应阶段(认知诊断是其核心内容)。项目反应理论的特点是以概率函数的形式来描述项目作答反映结果是如何受到被试能力水平和项目特征联合作用的影响。自适应测验起源于alfredBinet(1904)开发的智力测验,根据被试的不同特质水平和题目的不同难度与区分度,对被试实测不同的测验题目,使这些题目与被试的实际水平尽可能相适应,这样使测验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每施测一道题就能获得最大的信息量。

当现代技术手段计算机引入到测量领域中,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Cat)由此诞生,由计算机自动从题库中选择合适的题目给学习者作答,一方面能够在学习者做完后自动评估其能力水平,给出适合学习者的下一道题目;另一方面能够自动设定终止规则,即当达到能够评估学习者能力的题目数后,测试会自动停止。之后,运用Cat思想与认知诊断理论结合,从题库中选择最适合学习者水平和最能区分水平能力的题目作答,对其知识状态达到最恰当的评估。CD-Cat更多关注被试掌握模式的自适应,根据可观察的行为和反应,推测潜在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掌握情况。例如,获得相同分数的学生不能够体现个体差异,如果在测验中能够对学生作答反应、知识反应和能力诊断,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出补救措施。CD-Cat的流程包括:开始测试初始题目选择估计被试当前状态选题策略认知诊断计量模型终止条件诊断报告。对于CD-Cat的研究目前处于探索开发阶段,组成CD-Cat各个阶段的问题仍需要摸索和实践应用,例如如何确定知识状态和表征能力属性、认知诊断模型的应用研究,如何选择初始题目,以及题库的开发、建设与维护等方面。

综上所述,为了从整体上把握CD-Cat在国内的发展脉络,厘清发展现状和研究聚焦,提出实施CD-Cat的科研建议和实施策略,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以时间(2005-2015年)为轴,考察关于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文献的研究情况,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已有百余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内容分析,并通过数据的可视化表征和社会网络分析工具,探讨其研究重心和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国内外已有CD-Cat平台和项目的实践情况,总结和借鉴国外实施经验,为我国今后的CD-Cat研究提供发展策略。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和数据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对有效文献的各类属性进行分析和标识,从而获得不同维度的计量分析结果,即对本质内容进行不同方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非线性分析。研究主要借助软件管理软件noteexpress、数据处理软件SpSS20.0和词云生成平台tagxedo。首先,界定研究内容和范围CD-Cat;然后,团队成员分别对2005-2015年的文章进行筛选,梳理成为研究样本;接着,根据已有文献确定分析维度,以理论概述、现状实践、研究方法等为分析内容,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处理。

(二)数据收集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5-201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自适应认知诊断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对研究内容和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了研究的严谨性和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将学术论文与毕业论文分开统计,中文数据库来源有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以认知诊断和认知诊断自适应测验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与教育测量和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的文献汇总如下:中文学术期刊检索到140篇,学位论文68篇;CSSCi期刊主要集中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学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和《心理学探新》等。为了对比中英文文献关于结果分析中初步印象部分的差异,即关注焦点可视化部分,选取以ComputerizedadaptivetestforCognitiveDiagnosis和CognitiveDiagnosis为关键词,在Computerseducation、ComputersinHumanBehavior和JournalofComputerassistedLearning(数据库分别为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online和eRiC)等教育技术专业相关期刊中搜集到论文66篇。

本研究进行了两轮文献搜索和文献筛选,共有5名团队成员参与,针对不同期刊进行分工。第一轮主要对目标期刊和目标关键词进行地毯式搜索,得到中文文献233篇,英文论文79篇,利用文献管理工具noteexpress将其分类保存;第二轮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适应认知诊断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最终确定中文文献140篇,英文文献66篇。对作者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对不同研究带头人和研究单位的分布进行研究,以辨识其影响力和规模。首先,主要对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团队成员基于文献阅读和积累对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认知诊断、自适应认知诊断测试的过程进行分类,讨论之后达成一致,构建初步框架;其次,在上述框架基础上,根据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记录。如《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认知诊断测验的编制》一文中,以认知诊断、多策略、多级评分和Q矩阵为关键词,对多策略的多级评分认知诊断算法(多级评分广义聚类判别法,GDD-p)进行改进与应用,并且介绍了测验蓝图编制、Q矩阵,与单策略认知诊断方法进行对比,是对算法和理论的深入研究。因此,该文章涉及的分析内容分别是:理论研究、Q矩阵、认知诊断模型。该文章分析的一致性(5位成员)达到93%;最后,确定分析框架,对所有文献进行阅读,完善文献分析内容。

(三)结果分析

1.初步印象:有哪些研究关注点

本研究选取数据可视化词云的表达方式展示样本研究的核心内容。考虑到支持中文统计的功能,选择统计平台tagxedo(http://tagxedo.com/app.html),词云支持中文输入,对文字的输入内容、形状等可以个性化定义(如图2所示)。中文词云中认知诊断规则空间模型和属性等频

次最高,领衔关键词说明了研究领域的聚焦,其中研究问题主要关注于学业评估诊断、认知诊断模型验证与应用(如Dina模型)、纸笔考试与计算机自适应考试差异研究与效度研究。可以初步推断文献研究集中于CD-Cat的知识属性、认知诊断模型研究等初步应用阶段。

为了使中英文文献具有对照意义,同样选取统计平台tagxedo进行词频统计和可视化处理(如图3所示)。英文词云中显示具体的应用方法(蒙特卡罗模拟法)、语言程序(R语言)知识评估和学习干预成为仅次于测试、自适应等的关键词。从宏观角度看,一方面,英文文献的关注点更加聚焦,能够对实际的认知模型进行测验和实践应用;另一方面,体现了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指导和教学干预,利用技术促进测试诊断最大化的实现。

通过词云分析,对CD-Cat的研究热点有了初步了解。研究发现,国内的研究关键词集中在理论基础、算法改进层面,与教育、学习等过程关联较少;国外论文分析领域表示逐步通过技术方法作用于教育领域,与评估评价、反馈干预的实验与应用关联较多。如Sanja(2015)以C++面向对象编程课程为例,开发实现自适应测试平台,选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用自适应测试和笔纸测试进行比较,结合问卷、访谈的分析方法对自适应测试的过程、方法、优势、实验应用进行详细阐述;triantafillou(2008)以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理论为基础,开发依托移动设备的自适应测试工具,将专家的评价灵活地运用于教育评估过程之中。

2.渐入佳境:局部剖析

样本分析单元分别从研究创新点、发表时间、单位、数量、研究方法和理论支撑等方面展开,具体统计维度涵盖认知诊断测验题库建立、初始题选择、选题策略、认知诊断计量模型、知识状态估计方法、终止规则、原始题参数在线估计和属性在线标定、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等。

(1)CD-Cat研究历程分析

借助noteexpress统计学术论文和学位情况,以图4表现发展历程。

作为量体裁衣式的测验,Cat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网络与科技进步,自适应测试可谓发挥到了极致,如GRe、Gmat、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等。以认知诊断理论为基础的CD-Cat相比較于Cat,更加能够利用项目属性和认知模型优势,进行诊断性的测验编制和评测。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的发展从2006年起步,2008年研究文献逐步增多,例如曾彦钧等人(2006)提出CD-Cat以认知结构为基础,在题库建设、起始规则、选题策略、被试知识状态估计、终止规则和曝光率等部分与传统的Cat有很大区别。2011年,是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发展的高峰,之后学位论文研究数量所有下滑,期刊论文数量变化不大。

(2)CD-Cat研究内容分析

参照认知诊断评估的主要步骤包括:①描述测量目的和确定属性;②创建认知模型;③设计测验Q矩阵;④开发或选择认知诊断模型(CDm);⑤评估Q矩阵和CDm;⑥模型参数估计;⑦评估诊断与干预。其中有的步骤可能循环或者迭代。对文献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类(如表1所示)。

研究团队详细阅读140篇学术文献,发现很多文献聚焦于诊断模型、Q矩阵,以及概况综述和自适应认知诊断流程描述的研究,缺少完整的实践应用的成功案例。统计数据表明:

①相比较于国外CD-Cat,国内相关研究进程较慢,并且研究内容集中在理论概述和小规模的实验证明上,缺乏大规模应用CD-Cat相关的文献支持。可见,国内自适应的教育评价方式应用还未大范围普及,通过技术诊断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并且提供有效的教学干预的案例还不够成熟。

②基础理论研究占文献总数的74.2%。例如,唐小娟、丁树良和俞宗火(2012)提出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在认知中的应用,分别从认知诊断模型、题库建设、起始规则、选题策略、被试知识状态和终止规则等几部分进行了详细介绍。有64篇文献(45.7%)对认知诊断模型进行介绍。截至2007年,常见的认知诊断模型有补偿模型LLtm(线性逻辑斯蒂克测验模型)和miRt-C等,非补偿模型RSm(规则空间模型)、Dina(确定性输入噪音与门模型)、Ho-Dina(高阶Dina模型)、RUm(融合模型)和aHm(属性层级模型)。

③实验实践比例为30%,其中有10%的文献叙述了相应的教育干预措施,例如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康春花等(2015)以小学数学与几何的知识点和问题解决能力作为认知属性的分类,定义了数学知识和认知过程,并采用口语报告法对认知模型进行质性验证,选取某校六年级1,128名学生进行了测验。

近几年,新模型的研究也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试研究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例如祝玉芳等(2009)的多级评分aHm模型,涂冬波等(2010)提出多级评分Dina模型。余娜(2009)提出诊断模型的评估问题由信度和效度决定,认知诊断评估中信度采用校正之后的模型产生两组平行的模拟考生,分布估计每组掌握情况,计算相同考生被划分到相同属性掌握状态的百分比。

3.升华:合作关系追踪

科学领域的研究往往存在学术带头人,也往往会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形成研究领域的网络关系。本研究借鉴魏顺平等(2008)提出的新的n-派系定义,利用研究者合作关系网络研究,建立作者a-作者B关联关系。在社会网络分析中,派系(subgroup)是社群中的一小群人关系特别紧密。

首先,借助excel统计研究者与文献之间的关联表(如表2所示),以作者-文献-单位的方式表现。

本研究中CD-Cat文献量大于5篇的作者见表3,通过论文作者和机构分析发现,大部分文献作者来源于高校和研究所,并且主要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的心理学院和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究其原因,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验研究属于专业性较强、理论基础扎实的研究领域,高校师生是新理念和方法的发起者和倡导者。认知诊断测试的最终目的在于以K-12教育为代表的评估教育,能够实现学习者的自适应学习和诊断评价。文献分布说明研究内容处于高校实验室阶段,缺乏社会的广泛关注、实践和推广应用。

接下来,通过UCinet软件呈现51个节点,借助作者间的合作,观察图中度计算并排序,选出处于前列的若干位作者(假定中心作者为学术带头人),然后计算以丁树良为中心的合作关系网络图,如表4所示。

由于文章作者合作较多,本研究以文献篇数最多的丁树良派系作为研究范例,将上表的矩阵导入UCinet中,并绘图(DRaw)得到科研合作关系网络图(如图5)。

两个节点的连线表示这两个节点存在合作论文的关系,线条的粗细表示合作论文的篇数,线条越粗,则合作论文数量越多。

采用UCinet社會网络分析软件将这些派系进行可视化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1)目前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合作类型主要为师生合作,较少跨校、跨区域合作;也存在少数的跨区域合作,因此形成了星状辐射型。

(2)CD-Cat研究应走出团队、校门,甚至跨越国界,开展跨校、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合作,优化研究团队构成,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加快知识扩散。

三、CD-Cat研究项目现状

接下来对国内外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的实验与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从上述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实践案例较少,本研究团队经过大量内容采集和梳理,选取相对规模较大的实验案例分别进行阐述。而国外相对起步较早,2001年美国通过noChildLeftBehindactof2001,表明有义务将施测结果告知学生和家长。因此,诊断测试的价值和意义不再仅仅是提供分数,而是需要提供补救措施等。本研究列举美国应用较为广泛的SmarterBalancedassessmentConsortium和最大的自适应系统平台Knewton,并分别阐释。

2009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北京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一大批研究学者,以数学和英语为考试切入点,考察学生的核心知识和能力水平,以此命题进行认知诊断完成353道题目的编订并且设定1套公共锚题,运用Dina模型进行诊断分析。

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红云教授、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张华华教授共同合作的thedevelopmentofcomputerizedadaptivetestingwithcognitivediagnosisforanenglishachievementtestinChina一文中介绍的研究,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学生学业质量评价项目为依托,阐述了其在北京、大连等地进行计算机认知诊断的大规模测试的情况。由于软件和硬件以及专业技能的限制,将CD-Cat应用于学校项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该项目克服传统C/S(Client/Server)框架,将B/S(Browser/Server)架构设计应用于国内的英语二级考试中。来自北京8所小学的584名学生首先参与了基于web环境的测试,该测试有36道固定长度题目,规定40分钟内完成。该实验验证了CD-Cat应用于大规模考试的巨大潜力和高效性,同时参与测试的考生可以从中获取技能掌握情况的诊断报告,为后续进行学习干预和学习路径调整提供了可能。此后,2011年1月,大约3万名辽宁省大连市的五年级学生参加CD-Cat英语能力测试,该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和自适应诊断技术,持续三天、同一时间承载2000人并发的测试。在此过程中,对题库的优化、采用香农熵方法选题算法,以及内容平衡和考试蓝图的限制的编制,都进行了较好的实验。一方面,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作答情况评定和诊断报告;另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对CD-Cat效度全面审视的实践机会,为认知诊断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也有诸多公司关注和投入Cat的领域,如aSSeSSmentSYStemS的SmarterBalanced评估系统(http://smarterbalanced.org/practice-test/)。在能力测验方面,主要应用于评估学生的英语和数学能力。2010年,美国针对K-12提出了全美教育标准(CommonCoreStatesStandards,简称CCSS),用于评估各个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英语能力,并且已经在全美46个州和哥伦比亚区施行。SmarterBalanced评估系统利用强制性的终结性评价和可选的中期评估来提升计算机自适应测试(Cat)的效率。在该评估系统中,计算机程序可以根据学生的响应来调整整个评估问题的难度。例如,一个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会收到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题目,而一个不正确的答案产生一个更简单的问题。通过适应学生的能力水平,系统推荐了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测验问题给每个学生,可以快速识别哪些技能学生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维度学生还没有掌握。SmarterBalancedpracticetests包括评分指南,现可用于三年级到八年级的英语、艺术和数学的认知诊断,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份可预览的SmarterBalanced评估,清晰地反映每一位考生在当前学习中每一门学科中的强项和弱项,以及在未来学习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这种计算机评估能够方便家长、校长和老师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成效,并且通过这些诊断反馈,对学生因材施教,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熟知的Knewton公司基于项目反应理论,真实地测量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避免因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造成测量误差。Knewton自适应系统利用学生的历史学习数据的网络效应来优化推荐,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预设一些学习路径点(根据知识技能图谱),根据实际学生的使用数据(学习资源的使用效果和学习路径点的学习效果),为后来的学习者推送下一个学习路径点和学习资源。

综上所述,国外CD-Cat发展已经将智能学习系统、评估系统和教育测评融入其中。虽然从应用角度来说,自适应的成分居多,认知的成分较少,但是將诊断功能结合到计算机自适应测验中,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吸引了众多学者继续推进CD-Cat的实施应用。虽然国内很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CD-Cat的优势,也有研究者提出了中国教育进展评估基于CD-Cat的改进与展望,但是实践应用还处于研究或者起步阶段。例如实际教学过程中,对相同分数的学生还不能从能力和认知水平角度进行很好的诊断和评估,教师往往仅根据个人经验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状态和认知错误,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干预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四、对我国教育评价诊断的启示

新一代测验理论阶段在认知水平的研究范式下产生,强调测验应同时在宏观能力水平和微观认知水平下进行,认知水平的研究应深入到被试作答的认知加工过程,其目的在于诊断认知能力结构,亦在于揭示不同被试的认知加工特点,是能力水平研究的深入。认知诊断实现了传统教育考试无法企及的诊断功能,它在实践中的运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根据诊断结果,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教;教育教学机构部门来说则可以了解当前教育情况,为教育规划及教育决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计算机自适应认知诊断测试在教育评估中具有重要的发展意愿,目前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中需要个性化的、实时的、及时的诊断和评估报告。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ooC等一大批在线课程蜂拥而至,但纵观众多网络课程和实践研究,其中缺少对学习者量体裁衣式的诊断评估。同时,在我国教育的测评中,纸笔考试仍旧保留重要地位,然而缺少有效甄别、准确评估和学习知识建议等内容。同时,随着高考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构建健全的教育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针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评价的综合诊断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张敏强教授谈到如何运用认知诊断方法与技术来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优势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有什么方法可以补救。

因此,本研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与需求和国外已有应用研究的优势,对国内教育评价如何走向CD-Cat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育评估方面

相比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认知诊断理论能把认知过程与测量手段结合起来,不仅能对考生的整体水平做出评价,还可以将考生的认知结构模式化,利用合适的测量模型对不同的认知结构模式进行诊断,从而定时考察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认知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会考、能力水平考试;课堂上运用认知诊断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不仅能对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价,还能将学生的认知结构模式化,通过数据定量地分析出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个体差异,这样得到的信息量大且细,有助于个性化教学的实现。

1.重视测量工具的研究和应用

实现个性化的测试平台和题库,不仅需要熟悉测量理论,还需要掌握测量模型和工具、计算机程序、统计程序等,因而需要有关教育部门与研究团队投入人力、物力,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硬件设备开发有价值的题库和测试平台。

2.对教师进行评测培训

认知诊断测试过程中,教师不仅能够依据经验和教学目标提供考试题目,而且需要对学生所需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进行详细划分,与研究团队配合共同绘制测验蓝图,从而确定测试属性和知识点。因此,教育评测的培训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尤其重要。

3.题库和测试平台的地位

相比较纸笔考试,CD-Cat能够更快地获知考试成绩或者录取结果,测试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考试环境更加舒适和个性化。通过搭建题库和测试平台,能够保障和实现认知诊断自适应测试:既快速获取诊断结果、报告,又可实施大规模题库,保障大部分学生的考试题目难度和区分度一致,为教育公平提供可能。

(二)科研创新方面

打造精锐团队,延伸研究深度。从文献数据分析说明,目前我国研究派系较为集中,能够拓展实践应用的驱动项目较少。因此,应当加强跨团队、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享资源与经验,共同丰富和深化CD-Cat。

(三)实践应用方面

1.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校际合作

将纸质阅卷向计算机阅卷转化,不仅要注意测验内容的平移,还要开发计算机自适应系统。根据国情,可以考虑具体个别学科先行的策略,借鉴国外经验从不同学科、学段探究学业水平发展趋势,对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各种因素进行调研,从认知模型中寻找能够与影响因素结合且能为学习者提供可选择的、具有层级关系的学习路径;联动家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共同组建诊断评估生态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和均衡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6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服务行业已进入到服务体验式时代,病人的就医需求也越来越高。病人需求的不断提高,不但希望能享受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同时也希望有优良的医疗环境和优质服务(1)。门诊产科是门诊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为此我们为孕妇提供了产检预约、产科检查、胎心监护、孕期保健指导等护理服务,并不断持续改进,得到了广大孕妇及家属的支持,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1做法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每年门诊产前检查达26000多人次,胎心监测达12000多人次,配备有多名医师及助产士。

1.1创造良好就诊环境,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根据产检流程,合理安排诊室,避免诊室拥挤,保障良好就诊秩序。在产妇候诊室,有足够的候诊椅,并播放孕期保健CD录像片,为孕妇创造一个舒适的候诊环境。对高危的孕妇建立高危卡,指导高危孕妇按医嘱准时来产检,三天一清理高危预约卡,发现失访者,立即追访。为了孕妇的安全,配备了氧气袋和带轮子的检查床。对产检时突然晕厥的孕妇及时给氧气吸入并送上一杯温水;对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出血等急诊孕妇及时用平车护送入院,确保安全。

1.2提供预约挂号服务,医护及时到位,缩短孕妇就诊时间。

针对门诊产科孕妇多,人流量大、拥挤等情况,我们开展了预约挂号服务,引导孕妇通过电话、现场、网络进行分时间段的预约就诊。预约台根据孕36周后每周需做胎心监测一次的特点,将前面的号源安排给孕晚期的患者。有效地分散孕妇集中就诊的现象,缩短了孕妇初次建卡及每次复诊检查时的等候时间。预约挂号就诊人数占门诊量的90%。医生准时到位,不能出诊时,做到提前通知,并安排医生替诊。最大限度地方便孕妇就诊需求,医患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达98%。

1.3产前检查的心理疏导干预。对大多数孕妇来说是第一次怀孕没有经验,从起初想象腹内小生命的甜蜜到妊娠反应的疲惫开始感到抑郁和烦恼:担心怀孕失败,恐惧分娩的痛苦,忧虑腹内胎儿的健康。随着预产期的迫近,就迫不及待地盼望着孩子早点出生,以解除负担。在产检过程中认真倾听不打断孕妇讲话,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以尊重并且恭敬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对方不同的观点,解除恐惧紧张心理,避免语言不慎造成孕妇误解和情绪紧张。向孕妇介绍有关妊娠与分娩的医学常识,使她们了解妊娠过程的发生机制,正确看待孕期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引导她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消除过度紧张心理。

1.4增加胎心监护仪的数量,以满足工作需求。需做胎心监护检查的孕妇平均每天有60-90人次,以往排队需等待很长时间甚至需要预约,孕妇等待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增加医疗风险。为方便孕妇检查,从原有的3台增加到5台监护仪,尽量让孕妇在医生开出胎心监测申请单后,能当天进行检查。为了让双胎妊娠、体质虚弱等孕妇做胎心监测时获得舒适,配备了检查床一张。

1.5开展多种形式的孕期健康教育指导。

1.5.1健康教育形式。(1)举办孕妇学校。安排具有较强语言沟通能力及丰富临床经验的资深老助产士担任授课老师,邀请孕妇及家属听课,每周授课2次。(2)发放健康教育处方。(3)播放孕期保健知识讲座录像片。(4)在候诊厅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在宣教室张贴了孕期保健宣传壁画。

1.5.2宣教内容。(1)向每位孕妇发放孕妇产检流程告知书。其内容有产前检查的目的、产检时间分布、产检内容(包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每次产检流程、出现哪些异常情况需要住院观察、产前诊断指证、如何进行产前筛查、糖筛查须知。(2)孕期自我护理指导。根据检查的结果给予指导,教会她们孕期需注意什么,避免什么。通过测量宫高、腹围及四步触诊,初步判断胎儿大小的同时,进行饮食指导,合理增加热量,三大营养物质比例及无机盐、维生素的适当摄入,避免体重过度增加。衣着应宽松、柔软、舒适、冷暖适宜,孕中晚期易疲劳,应适当注意休息,卧床时以左侧卧位为宜。因孕期皮脂腺,汗腺分泌旺盛白带增多,应注意勤洗澡、换内衣、以淋浴为宜。(3)指导孕妇进行自我监护。如教会孕妇数胎动,每天早、中、晚在安静状态下各数1次,1小时/次,告知孕妇正常胎动3~5次/小时,如出现胎动过快、胎动减少,出现腹痛、阴道流血、流水等现象立即来院就诊。(4)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指导。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正确的喂奶姿势,正确的挤奶方法,保持持续泌乳,防止皲,做好护理,废除“三奶”(奶瓶、奶粉、奶嘴),帮助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示范如何给新生儿换尿布、换衣服、洗澡,让孕妇和家属初步了解如何防止红臀发生。

2体会

2.1要广泛掌握多方面知识,不断丰富积累临床经验。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社会职能就是将所学过的知识掌握好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助产士是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业,除了需具备护士的基本素质外,还肩负着母婴两代人的健康。它集助产、产科和护理技术于一身,要不断提高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用自己实际能力和良好表现来获得孕妇的信任。因此,我们要努力钻研医学基础理论,在工作中不断丰富临床经验并广泛涉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哲学、美学等诸多方面知识,以达到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孕妇,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成为孕妇真正意义上的守护神和合作伙伴,使孕产妇能安全地度过整个妊娠期以便顺利的分娩。

2.2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创新服务举措,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们通过不断地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开展预约挂号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指导,增加检查设备,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及合理的人力资源。达到方便孕妇就诊,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孕妇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7

【关键词】导诊护士;素质;职能作用

作者单位:528000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垂虹门诊

在医院门诊大厅,导诊护士以医院主人的姿态,以良好的形象,优美的文明用语,运用丰富的医学知识,把医院医疗信息及时传达给就诊者,满足和反馈就诊者的需求,普及健康知识,将医院“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传递给患者,使他们得到满意的服务。

1导诊护士的素质

1.1导诊护士的形象导诊护士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形象[1],是医院形象的代言人。淡雅的装饰,自然的表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敏捷的动作,美观大方的职业装显示护士的个性化身份[2];温和的目光,微笑的面孔,将对他人的尊重,对生活的热爱和充满自信的信息传达给就诊者,给人一种信任,力量和希望。

1.2导诊护士的语言

1.2.1护士与就诊者的沟通以语言沟通最为直接,方便直接的礼貌的语言是沟通前提。“您好”“请”、“对不起”、“打搅了”、“别客气”、“谢谢”等礼貌性语言的应用,令人感到亲切融洽,无拘无束。

1.2.2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不同的地方性语言,导诊护士最好能掌握,运用地方语言,使就诊者能听懂和易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消除障碍,体现护士温和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个性。

1.2.3初诊者面对陌生环境,加上文化水平限制有些人不知就诊程序,手足无措,心烦意乱,甚至产生暴燥情绪,对这些就诊者多用安慰语言,如“不用急”“慢慢说”“我来告诉您”“我会帮助您”等语言使就诊者从困惑中解脱出来。

1.2.4形体语言的运用人的神态和表情,肢体都可表达重要的非语言信息,对人们的情感交流起着解释,澄清纠正和强化作用。如:点头,摇头,皱眉,呶嘴,手势,眨眼等。从这些细微的动作解读他人内心世界判断对方的情感,表明自已和态度。

1.3导诊护士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根据就诊者的症状及主诉情况,初步分辩就诊者的病种和病情,正确指引就诊者就诊,为患者提供需要服务。

2导诊护士的职能作用

2.1导诊护士应及时把医院医疗发展的信息及医院周围环境介绍给患者导诊护士工作在医院的前沿应及时把医院医疗发展的新情况新技术新设备传达给就诊者,使他们尽快得到应用。医院将举行大型咨询活动、义诊等信息,以各种方式传达给患者,同时导诊护士把医院周围环境介绍给就诊患者[3],如交通,饮食,银行,便利店使他们得到更全面更方便的服务。

2.2健康知识普及教育是导诊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咨询,健康体检的人越来越多导诊护士可不失时机向就诊者介绍常见病和多发病预防保健知识,利用宣传栏张贴、口头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流行病,传染病,如爱滋病、手足口病、流感的常识,吸烟的危害戒烟方法向群众做宣传,使整个社会都向健康方向发展。人人享受快乐拥有健康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目标。

2.3满足和反馈就诊者的需求

2.3.1接待就诊者面带微笑,热情有礼,耐心回答就诊者的询问,正确指引就诊者到各科就诊。需做多项检查的为就诊者指引最佳的检查程序,缩短就诊者等候检查的时间,对简单的检查检验结果予以解答。

2.3.2随时观察门诊大堂及门口的人流动态,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就诊者主动迎前予以搀扶,提供轮椅,协助挂号,送至电梯口,必要时协助就诊,交费,取药等。

2.3.3随时观察就诊者,发现危重患者即与急诊科联系,必要时配合抢救,并维持好其他就诊者的秩序。

2.3.4导诊台上免费为就诊者提供水杯,开水,针线,电话,就诊医生一览表及专家简介供需要者取用。

2.3.5对前来投诉的就诊者,稳定其情绪,耐心倾听其诉说,向就诊者致歉,并做好解释工作,必要时请相关部门协助协助解决。我门诊采取不定时发放征询意见表和面谈调查的方式收集就诊者的意见,及时记录,并反映给相应的部门予以解决或完善。

2.3.6对于怀疑传染性疾病的患者,给予告知和安慰及相关知识的宣教,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予戴口罩,按指定路线送至感染科门诊,防止传播。

导诊护士言行举止都以满足就诊者需求为目的,全面提升导诊护士的素质,为就诊者提供更贴切更优质的服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切实体现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解除就诊者痛苦的宗旨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金云玉.马姝加强导诊护士素质教育.提高门诊护理服务质量.吉林医学,2009,30(6).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8

大家都知道,教学没有完美,充满着遗憾。高中语文教学也不例外。虽说目前高中课改在强力推进,高考语文分值也将大幅提升,但实话实说,高中语文教学多年积淀的顽疾在短时间内的确难以根除。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

4、创新教研形式,倡导集体会诊解决问题的办法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9

〔关键词〕数学学习困难;诊断;干预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2)21-0008-03

一、引言

学习困难作为学校中普遍的现象,自1963年,Kirk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以后,越来越受到教育、心理、生理等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学习困难有多种类型,如陈云英等(1995)按学习内容和任务上的表现将学习困难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对语言的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困难;第二种是阅读与书写方面的学习困难;第三种是数学方面的学习困难。数学学习困难是学龄儿童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学习困难类型。数学学习困难(mathematicallearningdisability)是指由于数学能力的缺损或不足而导致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落后,即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或同年级儿童的水平,而这种数学能力的缺损并不是由于身体或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造成的(林崇德,沃建中;1999)。在数学学习困难的研究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下文简称数困生)的鉴定是基础性工作,只有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确定,才能对其进行研究和教学干预。因此,许多研究者都把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并提出许多诊断数困生的方法,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差异模式。随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诊断方法,如课程本位测量、认知诊断等。在对数困生的干预中,研究和实施较多的是认知干预。本文在对目前已有的诊断方法和干预方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各种诊断和干预方法的特点和问题,为数困生的诊断和干预提供方法指导,为对数困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二、数困生的诊断方法

数困生的诊断方法与一般学困生的诊断方法大体一致,主要是根据学业成就与智力水平之间存在明显不一致性的差异模式来进行判断的。最近几年,研究者为弥补差异模式的不足,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诊断方法,如课程本位测量、认知诊断等。下面分别对这些诊断方法进行介绍。

1.差异模式

差异模式是研究者使用最广泛的用于筛选学困生的操作模式,具体有三种方法:标准分比较法、与年级水平不一致法、智力测验与评估相结合鉴别法。

标准分数比较法,有时也被看作是简单不一致模型,主要是通过考察iQ分数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如陈英和等(2004)在对数困生加法策略的研究中,就是选用瑞文智力测验分数和最近大型数学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采用Clarizio和philips提出的诊断学习障碍问题的差异比较法(即通过比较学业成绩与智力成绩的标准分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数学学习障碍儿童的。

与年级水平不一致法是指一个儿童的实际年级与他的学业年级水平之间的差异超过某一个标准(如两个年级水平),这种不一致性就被认为是儿童存在学习困难。如张树东、董奇(2004)认为,如果某个儿童的心理潜能与算术成绩不一致或算术成绩的年级水平低于他实际所在年级两个年级水平的话,就可以诊断其为发展性计算障碍儿童。

智力测验与评估相结合鉴别法要求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阅读水平和智力水平评估的结果与运用测验对学生进行诊断的结果相结合来进行诊断。如王恩国等人(2008)的研究通过三个步骤来对初中数困生进行筛选:首先用初中学习适应测验选出学习适应性差的可疑学习困难学生;其次,将上学期期末成绩转化为Z分数,选出语文成绩中等或中等以上,且数学分数低于25%的学生,初步确定其为数困生;最后,施测瑞文标准智力测验,以排除低智商者。

总体来说,差异模式容易操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教育,这是对数困生进行鉴别诊断的前提;其二,运用智力测验测查学生的能力具有争议,因为数学能力属于特殊能力,而智力测验所测的是一般能力;其三,差异模式注重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由于个体能力表现不足和心理过程缺陷导致的学习困难排除在外。

2.课程本位测量

课程本位测量(Curriculum-Basedmeasurement,CBm)主要是通过多级干预—反应模式来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诊断的。具体来说,是一个1~5分钟标准化测试,首先在一个区域内进行CBm测试,建立常模,筛选出低于平均水平一定标准的学生,并对其进行教学干预,在干预过程中通过直接、持续不断的CBm测评来收集有效的信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将评估的结果转化成进步追踪图(progressmonitoring)来反映学生的进步率。若学生符合“双差异”标准,可以确定为学习困难者(张旭,张海丛;2009)。这里的“双差异”是指学习成绩的进步率和总的学习成绩都明显低于同伴。

CBm的连续性和区域性,可以减少差异模型中因为参照标准的不同而导致的误诊,有助于有效及时补救学习困难学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这个方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一,CBm是在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缺少系统、严谨的理论基础;其二,进步追踪图可以反映学生的成绩进步情况,但不能反映由于其认知不足等导致学习困难的更深层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诊断篇10

1骨科病人的特点

主要分为初诊病人和复诊病人。初诊病人多数都是手指脚趾、颈腰椎、四肢关节、肩周疼痛及肌肉酸胀痛等。复诊病人都是术后或者慢性骨科病人,具有复杂性、长期性、久治不愈的特点。骨科不管初诊病人还是复诊病人都需要拍X线片,都存在着2次返回找医生。普通片、Ct片当天可以得结果,核磁共振次日甚至过几天才得结果。一部分病人是从周边县城来的,当天得不到及时就诊会焦虑不安。

2优化诊疗流程

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经济、便捷的医疗服务。在诊室大厅提供就诊须知、骨科诊疗的特点、专家介绍、当日出诊专家一栏表等信息服务,为病人选医、就诊、咨询提供帮助。李维维[1]的调查发现,咨询院内各部门的人数达63.68%。咨询台放置各种健康处方和科普小册子,免费供病人阅读。提倡预约就诊,让病人通过预约挂号缩短就诊等候时间,外地病人尽量使用电话预约挂号或网上预约。实行先看病后挂号,减少排队环节。

3提供便民服务

主动向候诊病人讲解就诊流程,教病人如何使用一卡通,如何看呼叫器喊号,设轮椅、拐杖,协助填写医疗文件,代收费、取药、送住院等便民服务。

4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

将科室推出的十六句文明用语贯彻到就诊过程的各个环节,全程优质亲情服务。即病人到来时,分诊护士应该面带微笑的接待病人。微笑使人感觉亲切、消除陌生感,增加对护士的信任。做到见面先说“您好”“请出示就诊卡”,以关心的语气询问病情,仔细、耐心倾听病人主诉,并适当安慰,以减轻病人紧张情绪,便于分诊护士快速做出正确分诊[2,3]。初诊者,面对陌生的诊疗环境,病人往往不知所措,分诊护士应善于分析不同病人的心理活动特点,主动为病人咨询答疑,使之得到安慰和放松,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对于复诊病人,为了使病人治疗有连续性,原则上安排原医生看病;对老弱病残者及病重者应给予照顾,优先就诊。

5分诊护士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