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十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十篇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6:52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1

关键词:健康促进体质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育教学

前言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内陆山区省份。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研究与实践课题,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学生体质健康素质成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年来,贵州省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虽然也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但后天的干预更是极其重要。为此,本文致力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研究,探索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相关问题,从课程设计、健康评估、健康标准、相应政策等四个方面探讨促进机制,以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促进机制的有效实施。

1、学校体育与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

学校体育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少数民族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其体质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而学校是对他们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领域。不同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就学校体育中的健康促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对学生体质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体质健康促进机制的方法,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提供了新的思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让少数民族学生真正体验到教改的成果。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质问题,把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放在重要的位置。学校体育教学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担负重要的角色,是健康促进理念的进一步延伸。

2、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

2.1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目标

体质健康促进是以改善不同人群的健康状态为目的,以体育干预为手段,体质健康促进不仅是获得体质改善,更重要是获得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只有建立在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坚实基础上,才可能使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与条件,获得不竭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心得以和谐、健康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调动他们的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将这种动机转化为体育参与。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也要完成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学生接受系统体育的教育有效提升体质和素质,其中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最积极的手段。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目标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通过学校体育教育等手段和方式,本着健康的目标,使他们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具体目标是预测他们的体质健康要求,制定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建立体质健康促进的供给系统,构建体质监测系统,创建体质健康数据库等。

2.2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要素

体质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主要由体育活动、体育场地设施、营养与卫生服务、健康教育、体质健康监测等构成。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组成一个有机的动态整体,体育活动是体质健康促进的核心要素,2010年对贵州省8个少数民族地区有代表性12所学校进行体质健康调研工作。发现贵州少数民族青少年在速度、耐力、爆发力等方面的持续下降,直接反映出体育活动的不足,场地设施匮乏,营养与卫生跟不上。体育活动是促进体质健康最为积极、有效的方式。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健康促进的物质保障。营养与卫生服务是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重要因素。健康教育在体质健康促进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引领作用。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使他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排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提高健康素质,体现教育带来的良好的效果。体质健康监测是对体质健康水平进行有效监测的重要手段。通过检测体质健康状况,了解掌握青少年体质发展趋势,促进和提高青少年体质与健康水平。

3、学校体育目标下少数民族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机制

学校体育教学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场所,然而,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健康促进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偏差,尤其对健康促进的模式缺乏一定的研究,造成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健康促进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其教学效果离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为此,体质健康促进机制有必要从课程设计、健康评估、健康标准、相应政策等四个方面改进,这四个方面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以求提高学校体育教学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的实效性。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2

湖北省谷城县紫金镇卫生院,湖北襄阳441700

[摘要]健康是人们保持正常生命体征的状态。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中,在预防传染病传播等方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占据有重要的地位。该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作出阐述,分析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意见,为我国基层医疗的健康事业提供参考,对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指导性建议。

[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2(c)-0134-02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就医观念及就医心理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健康的追求、对疾病的预防以及对健康知识指导的需要[1]。健康是人们保持正常生命体征的状态,以人为本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我国的基层医务人员,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实践,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该文从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面,做一个综述。现报道如下。

1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

1.1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我国的基层医疗条件和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们的健康观念和意识不强。因此我国基层的医疗单位,尤其是乡镇和村卫生室等对健康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一方面,基层医护人员不能完全理解健康教育与健康行为之间的关系,紧紧停留在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上,缺少与患者或者群众进行健康知识的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1.2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较为落后

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工作人员为临床护理人员,临床护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全面和系统的健康教育理论培训,对健康教育理论认知不够清晰,觉悟能力较低,不能适应健康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模式上,参照较为落后的早期健康教育模式,局限于按病种照本宣科的进行卫生知识宣教,达不到改变健康行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

1.3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体现在基层医疗单位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各级各类健康教育机构及社会各部门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职责任务和管理职责不明确,使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难以落实和开展;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健康教育的具体过程和细节不够规范。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机制、先进的工作模式和一批高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则使得在具体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专业的情况[3]。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和重要性

基层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基本职能。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促进是指个人与其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改进和处理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4-5]。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在基层的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的有效途径,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能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其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够稳定医患关系,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水平,使得医患关系得到升华。再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现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以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基本原则,按照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组织相关的部门和机构制定有效的政策和规范准则。

3基层医务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措施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基层医务人员必须拥有强烈的使命感,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意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切实做好患者教育和社会性宣传教育。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

3.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规范健康教育模式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首先应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内容及其重要性,相关的机构和部门要落实好监督和管理方面的职责,督促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改革,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按照先进的健康教育医疗模式,基层医护人员合理科学地安排工作程序,有效果地进行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是否具有普遍性,可以选择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或应急性健康教育。按照健康教育的群众基础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等实际方案和措施[6-7]。

3.2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

有效的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另外一个重要的措施是转变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的理念,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基层医务人员只有摒除以前的落后思想,积极地转变健康教育的理念,才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意识。具体来说,基层医护人员应该积极改变工作观念和工作形式,采取适当措施加强学习与修养,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健康教育理念,并且将这些理念渗透到自己的医疗活动中。作为医务人员不论采取那种理论开展健康教育,都应在了解上述理论的基本内涵和适用范围后,提高健康教育意识,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重新建立起有易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3.3培养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培训

专业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高水平队伍。因此,基层医疗单位在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一方面,要注意积极引进适合健康教育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基层医疗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或者组织各类培训等方式,来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加深基层医护人员对国内外先进的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主动学习先进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医务人员具备解决健康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并且能够了解不同人群不同阶层的健康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

3.4做好患者和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

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包括疾病的预防治疗、传播卫生保健知识、心理卫生教育以及健康相关行为干预等内容。比如,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医院的门诊和住院部,设置字幕墙或者宣传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中的一些易发传染病做出知识宣传和讲解,并提醒注意事项。在面诊患者时,基层医护人员应该也要注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告知疾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注意事项、饮食保健等健康教育内容,提醒患者注意健康行为,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并进行干预,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形成。另外,对于社会群众的健康教育和教育促进工作,可以以黑板报、校报、宣传栏、广播站为载体[8],通过一些自我保健的健康教育宣传来实现,帮助社会群众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提高社会群众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保健能力,达到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基层医疗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现状还存在诸多问题,情况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对健康教育专业单位和机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规范和相关要求,基层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一项长远持久的工作。基层医护人员应当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实践,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工作意义和内容,拥有强烈的使命感,从根本上帮助患者和社会群众改变不正确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教育意识,注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培训,切实做好患者教育和社会性宣传教育,达到改变健康行为等健康教育的根本性目的。强化相关健康知识和疾病预防技能传播,促进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

参考文献]

[1]许刚柱,侯亚娟,田万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河北医药,2008(9):1408-1409.

[2]张俊祥,李振兴,田玲,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石文惠.新形势下对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11(5):393-397.

[4]RebeccaaBrey,SusaneClark,mollySwantz.thisisYourFuture:aCaseStudyapproachtoFosterHealthLiteracy[J].theJournalofSchoolHealth,2008(6):351-355.

[5]martynJohnBinnie,BrianDawson,markalexanderarnotetal..effectofsandversusgrasstrainingsurfacesduringan8-weekpre-seasonconditioningprogrammeinteamsportathletes[J].JournalofSportsSciences,2014,32(11).

[6]秦宇荣.浅谈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培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1):50.

[7]Joskenauta,willemvanmechelen,RenéH.J.ottenetal..asystematicreviewontheeffectivenessofschoolandcommunity-basedinjurypreventionprogrammesonriskbehaviourandinjuryriskin8-12yearoldchildren[J].JournalofScienceandmedicineinSport,2014,17(2).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3

一、工作目标

1.学校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75%,创建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2所以上。

2.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80%,健康行为形成率≥65%。

3.患者及陪护人员相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知晓率≥80%。

4.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70%。

5.创建一批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评选一批控烟积极分子。

二、工作任务

(一)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机构。加强基层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各级各部门、各乡镇要成立健康教育机构,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备、用房、工作六落实。

(三)大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活动,确保民族师范学校和民族小学创建成市健康促进学校(铜奖)。二是大力开展无吸烟单位、无吸烟学校和控烟积极分子创建和评选活动,加强全县控烟工作,营造无烟、清洁、健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疾病控制工作规范要求,制订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艾滋病等专病防制健康教育应急技术方案和规划,建立并畅通健康教育网络与渠道,培训基层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应急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开展重点人群与全民的健康教育、心理和行为干预。建立应急健康教育资料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救灾防病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救灾防病健康教育应急能力培训工作,组织发放各类相关健教资料,协调新闻媒体开展广泛的社会性宣传,促进救灾防病工作开展。

(四)大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贯彻执行《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2001—年)》,广泛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建立在政府领导下多部门合作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成立由卫生、宣传、爱卫办、教育、农业、广电、扶贫、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组成的“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依据“行动”工作规划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五)强化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1.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健康教育平台。各乡镇要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各社区(行政村)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计划,配备相应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康教育阵地,针对社区群众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进一步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健全与社区卫生服务相适应的健康教育阵地和健康教育传播资料,与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工作密切结合,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建立1-2个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示范社区,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健康意识、健康行为调查。

2.巩固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阵地。各医疗单位要对照《市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积极推进医院健康促进工作。以促进医院患者健康为中心,通过设立院内宣传阵地、开设健康咨询门诊、举办科普讲座,将住院病人健康教育计划纳入医院整体护理工作内容,提高患者、家庭、社区成员和医院职工的健康知识水平。

3.扎实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全县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总局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中小学全面开设健康教育课。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等活动为载体,做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各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开课率要达100%,健康教育台帐规范有序。

4.开展公共场所健康教育。车站、码头、广场等大型公共场所设立的电子屏幕和公益广告有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新闻媒体设有健康教育栏目,能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各乡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促进规范管理,组织落实健康教育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建立政府投入与多方筹集相结合,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律的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培训,强化指导。为有效指导全年健康教育工作任务和创建目标的如期实现,全县将加强对镇村干部、健康教育专兼职队伍、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和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培训,结合各类创建活动,适时举办创建和业务知识培训班、现场会等活动,不断提高专兼职队伍的工作质量和水平。县健康教育部门要以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医务人员为骨干,组建健康教育专业组,加强全县健康教育指导工作。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4

【关键词】中医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中图分类号:R19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67-02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简言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促使人们改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

1中医医院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及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健康概念、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医院的职能定位已由单纯的医疗型向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复合型转变。中医医院不仅担负着治疗病人的职责,还担负着向群众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预防工作,帮助群众建立自觉自愿的健康生活方式的职责。中医传统理论“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既病防变”的治未病理论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内涵本质是一致的[2],因此,中医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可以提高病人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其医疗依从性,改变生活行为方式,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其将医疗技术和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又满足了病人的需要,使“以病人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思想得到具体体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强化服务意识,增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提高病人对医德医风和医疗质量的满意度。因此其又是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纽带之一[3]。

虽然中医医院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仍有许多困难制约了中医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具体分析如下:

在当前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较低,中医医院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就逐渐出现了“中医西化”的现象,最终导致中医医院缺乏中医特色,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当然也就没有特色。由于医护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对怎样实施健康教育尚感困惑,他们不知道病人缺乏哪些健康知识,不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健康教育的手段单一,仅仅是办宣传栏或发健教处方[4]。病人的自身素质差别较大,病人的文化程度不同,他们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健康教育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不相同,能否接受健康教育并落到行动上,差距很大。

2中医医院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2.1领导重视,转变观念。

医院应该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入医院的议事日程,经常利用院办公会、院周会、职工代表大会等机会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性,改变以往“重医疗,轻教育”的观念。使大家认识到健康教育是卫生事业贯彻“预防为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卫生宣教只是卫生科普知识的单项传播,且目前医院开展的健康教育多是以疾病教育为目的,围绕疾病的医疗和护理开展教育,这只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内容,而针对与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病人的不健康行为以及出院后如何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的教育内容明显不足。因此,要做到领导重视,思想统一,使医护人员观念改变,形成共识,做到健康教育专人负责、人人参与、件件落实,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投入和保障。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从“普及卫生知识”转变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

2.2建立健全机构,目标管理。

成立专职健康教育职能科室,加强对健教主体的培训,专职健教人员每年应出去学习进修,了解国内外健教动态,适时调整健教方案。全体医护人员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健康教育知识培训,以适应健康教育的发展。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使医护人员真正学会以“健康为中心”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必须要建立质量标准和保证措施,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目的。可以通过将健康教育纳入医护职责、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评价体系、病人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2.3开展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中医医院可以根据中医特色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5,6]。为了适应中医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可组织形式多样的工作。

2.3.1中医的辨证论治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中医有治病求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不同处理方法。将中医辨证融入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有针对性的教育,根据病人各自的特点,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健康状况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教育措施,给予更丰富的知识与有效正确的指导。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饮食中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情志与脏腑密切关系,情志不良可致脏腑功能紊乱[7]。将健康知识灌输给病人及家属,促进病人康复,养成健康的行为,回归社会。

2.3.2中医的整体观念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核心,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即外在环境)也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即“天人合一”[8]。例如中医强调了精神情志活动对人健康的影响,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状态息息相关。如:“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等。

2.3.3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应用

虽然中医没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一词,但其理论体系中却包含着丰富的健康管理思想。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思想支撑,充分体现了预防医学和个性化诊疗的理念。中医医院可以通过宣教栏宣教、义诊等机会,将中医“治未病”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9]。

2.3.4中医养生学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中医养生学的思想和方法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了应用支撑。要想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和措施如: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膳食营养指导、心理健康干预等[10]。

综上所述,中医医院应克服目前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医院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2]赵歆,王利敏,陈家旭等,亚健康调查中的中医健康教育.中医药管理杂志[J],2010,18(9):784-785.

[3]李方,马其波,李冬蓓等,浅谈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中国健康教育[J],2010,3(26):238-239.

[4]宋玲娣,浅谈开展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光明中医[J],2003,18(104):12-13.

[5]王晓征,胡少金,浅论中医学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江苏卫生保健[J],2005,7(3):51-52.

[6]胡西美,中医学与健康教育.内蒙古中医药[J],2010,17:112-113.

[7]张岸,中医辨证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医药与保健[J],2010,18(3):128-129.

[8]傅斌,吴江平,中医基础理论在健康教育中应用浅识.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2007,21(4):104.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5

〔关键词〕健康行为;培育促进;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4-0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和班级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区在《健康新地平线》文件中更是强调:“在迎接21世纪挑战的时候,两个中心尤为重要,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健康促进是指与家庭、社区和国家一起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健康的行为,增强人们自己改进和处理自己的健康问题的能力。”“健康第一”“健康行为”“健康促进”成了当今促进生命成长的重要理念与行动追求。

目前,学校健康促进的研究与实践在世界各地不断发展,以健康促进生命的发展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就十分强调健康促进学校(healthpromotionschools)。wHo西太区在其《健康新地平线》文件“生命的准备”和“生命的保护”中就积极倡导“不仅确保儿童生存,而且提供尽可能好的支持,以便在增进健康的环境中培养健康的行为”。以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以健康的行为促进生命的成长正是教育的本质与使命。诚然,人最本质的是生命,而健康是生命之源,在教育追寻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现代教育中,培育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显得十分迫切与重要。

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尤其在班级教育中,在“以德育为首”的理念指导下,培育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常常偏重于育德导行方面,学生的身心培育常常处于从属地位或者停留于口号、形式。“身心”健康是美德承载之绿舟,以“健康第一”和“健康促进”为指导和行动,在教育中大力培育健康(尤其是身心健康)行为,将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健康行为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内涵与诉求

1.健康、健康行为、健康促进的界定

《辞海》中指出,“健康”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健全的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状态,通常用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各种生理和心理指标来衡量。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健康行为(healthbehavior)”是指人体在身体、心理、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时的行为表现。在心理学上泛指有机体外现的活动、动作、运动、反应或行动。

“健康促进”在《辞海》中意指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旨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健康危险因素,以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和良好生产力状态的过程。

2.健康行为促进生命成长的基本诉求

生命的成长需要健康行为的呵护。健康的行为及其培育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对健康的系统性理解。完整的健康应是包含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社会(人际)环境等多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集合体。第二,学校培育学生健康的行为不可能一蹴而就,健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渐变的动态过程。第三,健康行为的培育需要参与人员的多层次性,不仅是学生自身,还应包括学校领导、教职工、家长以及社区等,需要构建健康教育与支持的合力。第四,健康行为的培养措施是全方位的,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改善物质环境、营造积极氛围、开设相关课程,家庭积极介入,社区积极帮助,以满足学生的健康需求。

3.儿童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的意义

健康行为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儿童时期是生命成长的黄金期,儿童期个体在身体发育、群体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健康教育的最佳目标人群。在此时期培育他们健康的行为,追求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必将影响其终身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在推进学校健康促进行动中,就一再强调:“在校学生正值成长发育阶段,是能够养成健康的习惯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健康促进容易对在校学生起作用,而且对他们进行健康促进教育是具有低投入高效益特点的;他们能够作为改变现状的力量,来改善他们的家庭和社会的健康状况。”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是生命勃发和精神发育的最佳时期,学校教育应该为儿童生命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三、健康行为促进生命成长的培育模式探索

班集体如何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从而有效地促进生命的成长,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健康促进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其主要内容有:建立健康的管理策略和模式;创造支持性环境;提高参与意识和技能等。在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育与促进中,探索一种可操作、有实效的培育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基于健康行为促进生命成长的基本诉求与特征,我们构建了一个“生态型发展式的健康行为培育模式”,其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生态型发展式健康行为培育模式图

此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第一,遵循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培养学校、家庭、社区等共同发挥作用的理念;第二,吸收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充分关注到作为社会生态系统之一的教育;第三,学生的健康行为培育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体现了培养的多元性、丰富性、主体性和发展性。此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学校、班级、家长、社区的积极影响,通过树立健康促进理念推进健康项目训练,培育健康行为塑造健康生态文化,营造健康心理构建健康环境,最终促进生命体的健康发展。

四、培养健康行为,促进生命成长的实施路径

班级是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最佳场所,班级教育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平台。然而,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与培育是一个颇为复杂的系统工程,wHo就健康促进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学校健康政策、学校健康教育、学校社会环境、社区关系、个人健康技能和学校卫生服务。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借鉴这些内容,在具体运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树立“健康第一”观念,优化健康养成环境

1.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在教育教学中把培养健康行为、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作为教育生活的第一要义和重要使命,并将之作为生活的任务贯彻到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之中。

2.营造健康促进发展环境。班级存在于学校,学校健康的环境文化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参加健康活动、主动培养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的外部环境。(1)完善物质建设,为培养健康行为提供物质保障。我校创建了舞蹈室、少先队活动室、科技园、快乐体育园等近三十个学生活动场室、园区,增添运动设施,优化健体资源,营造健康氛围,提供活动空间。同时还把风雨球场命名为“君健楼”,寓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勉励学生自然运动,刚强劲健,力求自我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教室、食堂、场室、照明通风、垃圾处理、安全防护等都按照健康标准设置与匹配。(2)创设人文环境场。为培育完整的、有教养的人,学校以“德、孝、公、信、为、笃、学、勤、思、精”为内容培育具有传统精神和现代品位的时代勇者、仁者,为班级营造了一个独具文化韵味和心理健康吸纳的“磁场”。(3)营造学校和班级的人际环境场。建立催人奋发、和谐和乐、互尊互爱、尊重团结的人际环境,形成高雅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着重在五个方面加以重视:学校校风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发挥支持作用;创造一个相互关心、信任和友好的学校环境并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学校和班级给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适当支持与帮助;学校和班级提供一个使所有学生都受到重视和尊重的环境;学校以及班级关注家长对学生的健康需求。(4)营造宣传环境场。利用墙报、专栏、液晶显示屏等开展健康宣传。这些环境文化的营造和优化措施有利于让班级学生从中呼吸到身心健康的新鲜空气,在优美的物质环境和优质的心理环境的双重熏陶下,班集体和学生的心理机能以及健康行为将受到潜移默化的自然教化。

(二)建立健康行为习惯养成服务、预警及评价机制

1.建立健康促进领导小组。班级成立健康促进委员会,其成员包括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一部、家长委员会、社区及共建单位人员、志愿者等,对班级健康政策、环境以及学生健康优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进行规划、指导、服务与推进。以建立“建设联盟共同体”促进班级健康教育的立体开展。

2.完善学校健康服务体系。班级要努力依靠学校的力量,学校要努力给班级提供发展条件。一方面,加强健康行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信念,掌握适合自己的健康行为养成方式,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另一方面,学校联动家长、卫生部门、社区做好学生健康监测、健康检查、健康预警、丰富健身场所、建立健康行为成长档案等工作,了解学生健康行为和习惯,多管齐下,共同保护,引领学生走向健康之路。

3.做好学生健康体质检测。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健康体质检测。在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校建立“三维”(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测评标准,从体质、体能、体格等方面进行设计,内容主要是:(1)身体健康(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等);(2)心理健康(积极心态、良好的情感、多元智能、自我认同、自控能力等);(3)社会适应(和谐人际关系、团队精神、道德品质、意志行为等)。

(三)推进健康教育,优化课程活动

1.整合健康教育内容和资源,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以《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以促进健康为核心,以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作为教育目标,切实落实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内容,实施小学三级水平,引领学生“培养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切实“坚持健康知识传授与健康技能传授并重原则;健康知识和技能传授呈螺旋式递进原则;健康知识传授、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形成相统一原则;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原则”。同时把健康行为教育与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卫生教育、生理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2.重视活动的开展,以活动为抓手,寓教于乐,让健康行为教育与活动共在。一方面,可以结合班级开展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学校的传统文化(活动),让健康教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如我校是一个传统文化很浓厚的学校,蕴涵着丰富的健康教育资源,“传承传统文化,德行智趣共生”是我校的办学特色,可以藉由校园活动文化的力量在传统文化活动和优势项目建设中渗透健康教育。

3.加强校内外闲暇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持之以恒开展“两课三操”、大课间、“三棋”活动,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优化学生的闲暇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体育活动,指导家长开展家庭体育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以此提高班级的健康行为,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层面,提升班级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1.个性心理层。个体存在于班级之中。个体健康水平是班级健康的核心。在班级健康教育中主要从生命个性的角度,去关照富有倾向性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待不同的心理问题要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式,直面个体的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张扬其生命个性。

2.班级心理层。班级心理的优化是班级整体行为提升的重要途径。在班级中要善于构建一个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监督、自主发展、合作和谐,具有群体意识、民主意识、学习意识、团结意识的生态型班集体,创设健康浓厚的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达成班级群体永褒积极进取、合作互动、健康成长的心理状态。

3.校园心理层。校园心理是班级心理成熟的条件。校园应该成为班级心理释放和心理吸纳的“心理广场”。构建学习、创造型校园,让心灵沐浴书香,让学生亲历实践,在灵动的学习和活动中,提升校园心理境界,给班级和学生释放心理困惑和形成健康心理创设美好的空间,营造高品位的氛围,催生班级健康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尚大光.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赵彩凤.有效学校健康促进模式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10).

[3]吕姿之.学校健康促进[J].中国健康教育,2003,(9).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6

一、指导思想

依据《山东省健康促进县(市、区建设)项目方案》和《冠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县实施方案》,与创部级卫生县城相结合,开展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企业、健康促进村(社区)以及健康家庭的分类创建,达到省级健康促进县标准,确保如期达标验收。

二、工作目标

(一)全县50%的中小学校符合健康促进学校标准;教师、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高20%;9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健康教育开课率达到100%。

(二)全县各学校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健康技能掌握3项以上。

三、时间安排

(一)2020年9月—10月。制定《冠县教育局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县中小学创建工作推进会。

(二)2020年11月—12月。按照各类创建标准,逐项落实。各学校将创建活动全部资料,根据任务明细以文件、图表、图片形式充分体现,并以纸质版建档备查。同时,以电子版形式保存,上报时间另行通知。

(三)2020年9月—11月。县教育和体育局对学校进行工作督导,接受县有关部门模拟考核验收。

(四)2020年11月—12月。县省级健康促进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全县分类创建工作考核,按照各类标准打分排名通报。各项工作进入省级考核验收状态。

四、创建要求

(一)召开全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推进会,制定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实施方案,县教育和体育局与学校签定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目标责任书。

(二)各学校完善健康促进学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负责人、联络人。书面承诺建设健康促进学校。

(三)各中小学校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大会,倡议教职员工、学生积极参与健康促进学校创建。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方案。

(四)各学校围绕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开展健康征文比赛、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演讲比赛、健康手抄报比赛、小手拉大手健康行动、控烟签名等系列健康促进活动。

(五)各创建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各创建学校设置4个以上固定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年6期,定期更换并建好更换记录和档案。悬挂创建条幅,营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氛围。

(六)按照“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督导各中小学校逐项落实,在时间节点如期完成。

(七)贯彻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核心理念,将教育系统(包括各中小学校)有关教职员工带薪休假、控烟奖惩、救助帮扶、课间操、教室、宿舍环境改善、食堂改善、低碳出行等相关文件、制度、措施资料搜集整理建档。

(八)各参与创建主体单位的工作例会、专业培训、各类活动、健康教育课、健康查体等均以充分的文件材料、图片予以佐证,并按建档要求完整存档备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做好创建工作,各学校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按照工作计划和进度要求,将创建指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证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和创建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检查督导。县教育和体育局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对创建进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及时组织经验交流,适时通报检查情况。

(三)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新闻媒体等固定宣传阵地,密切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对创建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努力形成全县教育系统关心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附:1、冠县创建省级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名单

3、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4、冠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目标责任书

5、冠县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目标承诺书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7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1]。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产生的。社区卫生服务是综合性保健服务,重视预防,不仅可以节约卫生资源,也能较好地满足居民对卫生保健的需要,从而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2]。

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起步较早,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98个),社区人口覆盖率达100%[3]。社区健康教育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市民的素质和健康理念的不断提升,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1]。

1南京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现状

南京市自2007年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推进试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单纯的医疗服务向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转变,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完全适应,对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束手无策。南京市健康教育专业机构,针对社区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实施了一系列业务指导和培训,逐步提升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

1.1制定社区健康教育考核标准,建立常规工作机制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2011年版),制定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考核标准,规范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和流程,设立量化的考核指标,增强社区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促使社区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南京市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的考核标准》,成立了中心的健康教育网络,落实健康教育兼职人员,制定了健康教育的工作规范。基本做到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有方案、计划和总结。

1.2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能通过每年举办1~2期健康教育技能培训班,提高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的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笔者采取了多种培训形式:邀请国内健康教育领域的知名专家,讲授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国内外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举办经验交流与研讨会,提出各自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在会上进行交流与研讨,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组织现场考察,在感悟中学习。笔者通过组织社区健康教育人员到明基医院进行健康教育的现场考察,学习台湾地区健康教育的先进理念,借鉴他们好的做法,这种“拿来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少走弯路。通过一系列培训,社区健康教育人员的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针对社区居民的慢性病,开展了社区医生慢病防治知识技能轮训以及知识与技能大赛,南京市选派的社区医生代表队在全国决赛中连续获得佳绩。

1.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成立健康教育讲师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对社区慢性病、常见病与多发病,结合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与生殖保健、控烟等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以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健康教育讲座、健康咨询、播放健康教育视听传播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成立健康俱乐部为主要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效果[4]。

社区健康教育讲座健康传播效果显著。但讲座是否科学生动、引人入胜,能否产生一种促进社区居民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力量,都与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表达能力有直接的关系。笔者通过对社区医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技巧的培训,举办健康教育演讲大赛,提升讲座人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语言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成立由社区医生组成的健康教育讲师团。

1.4制作健康教育材料,配备传播设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作了健康教育处方、折页等健教宣传资料,放置在候诊区、诊疗室、咨询台、健教室等处,供社区居民自行取阅。在健教室、输液室都配备了VCD、DVD、电视机等视听传播设备,每天定时播放健康教育科普宣传片。

为提高健康教育材料制作水平,笔者发挥健康教育机构专业优势,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作了实用、生动、形象且为社区居民所喜爱的传播资料,并通过“南京健康教育网”的“健教资料”这一信息平台,实现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的共享[5]。

1.5以项目带动工作,加快社区健康教育规范化进程2008-2013年连续开展的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对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实践技能水平,以及评价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健康教育干预水平与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为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做好社区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实施、评价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府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局面,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2.1机构不完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断层社区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统管,街道办事处对应区各部门,分设有各科室,进行具体事务管理。而卫生部门在街道办事处没有对应的下设机构,由于机构不完善,导致管理机制不顺,卫生部门无法对街道办事处下达工作命令,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只能与街道办事处进行协商解决。卫生部门对社区健康教育管理不到位,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非常被动[6]。

2.2无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由于街道办事处无机构、无编制,健康教育工作无法纳入经费预算。没有经费,就意味着很多工作难以开展。目前,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经费一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城市43元,农村40元),这是针对社区所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健康教育只占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二靠项目经费,一旦项目结束,很难继续开展工作。因此,医务人员对这种无偿的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健康教育工作没有全面地在社区开展起来[7]。

2.3缺乏有效的环境支持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健康教育是卫生部门单独承担的工作,社区内各部门的参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人们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认识到增进社区健康是自己的事。如在社区健康讲座中,有的社区以发放礼物的方式作为交换,诱导居民来听健康教育讲座,扭曲了正常的工作程序。

2.4未开展社区诊断,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社区健康教育未通过社区诊断来评估居民的健康需求,确定社区优先解决的主要健康问题或行为问题。而是凭借工作经验来选择社区健康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无法真正起到解决社区居民健康问题、降低疾病发病率的作用。

2.5无专职人员,专业能力欠缺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无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具体负责这一工作的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对健康教育工作也就只能应付。社区医护人员素质与社区卫生服务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全科医师均由原来各科医师转岗培训而来,大多数医护人员未实现向“六位一体”的“守门人”角色转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8]。

2.6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由于没有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评价机制,加上社区健康教育人员能力建设薄弱,对社区居民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的效果评价甚少[9]。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考核中,仅对完成健康教育工作的数量进行考核,而未对完成的质量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从而造成一些社区的健康教育工作台账与实际工作不符,存在作假的现象。

3对策

3.1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育的组织网络各级政府应把人民的健康、社会的健康视作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部分,建立健全“双轨(向)管理、条块结合”的社区健康教育组织网络。双轨(向)管理:一靠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二有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业务指导。条块结合: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护人员为主体,以专兼职健康教育人员为骨干形成社区健康教育纵向网络;以社区为单位,形成社区主管领导牵头,社区内各单位协同参加的横向网络[1]。社区健康教育由社区政府领导,街道办事处设置对应机构,承担社区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有利于协调社区各部门的合作,共同开拓社区资源,有效地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从而改变目前社区健康教育的被动局面。

3.2增加投入,完善配套政策虽说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措施,但它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应将健康教育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设立社区健康教育专项经费。有了经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出台关于社区健康教育经费支持、人员培训、工作规范、考核标准等政策,制定有益社区健康的控烟、全民健身、环境卫生等规章制度,全面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的发展。

3.3建立强大的社区联盟和社会支持系统社区领导的重视,社区各部门的支持,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应积极争取社区各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消除长期以来健康问题由卫生部门单独承担的狭隘观念。发动社区内各层次的人员参与社区的健康教育活动,逐步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社区健康、个个参与健康促进的社会风气,促使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规范。

3.4以社区诊断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将健康教育的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价作为基本工作程序,通过社区健康需求评估,确定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引起健康问题的行为因素与环境因素,按照健康问题的普遍性、严重性、可预防性、社区领导和群众的支持情况,确定优先项目。针对危害社区居民的多发病、常见病、慢性病、突发传染病、影响健康相关行为等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这样才能吸引群众的参与,促使人们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3.5设置专职人员,提高社区医护人员综合素质在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落实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制定适合全科医生的健康教育培训计划,通过规范化培训,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目标,提高健康教育理论与技能,增强责任感,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从而促进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0]。国外也有研究表明,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显著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参与性和责任感[11]。

3.6建立有效的社区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社区健康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过程,建立社区健康教育评价体系,是推动社区健康教育良性运作的重要保障[12]。因此,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之初,应设计一套科学的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预期效果、组织形式、技术要求、经费投入、过程管理方法等各项要求,事后要从实施情况、投入产出、预期效果等方面做出评估报告。这不仅能保证社区健康教育得到有效的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完善和优化社区健康教育的构建模式,使有限的健康教育资源产生最大的效果和最高的社会效益,推动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姿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57-161.

[2]黄晔.浅谈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6-77.

[3]吴月华.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和存在问题[J].江苏卫生保健,2008,10(1):24-25.

[4]谢小青.现有医院管理模式下健康俱乐部的经营模式[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5):148-149.

[5]孙建国,李莉,常惠,等.数字多媒体传播材料在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3):192-194.

[6]温泉,郭春江.当前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1):75-76.

[7]方开翼,林丹,邱培媛.成都市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工作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0):775-777.

[8]徐路斌,李磊.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8):991.

[9]孙建国,胡俊峰,程玉兰,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的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5,20(11):1022-1024.

[10]王日芳.规范化培训对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素质培养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152-153.

[11]UzochukwuBSC,akpalaCo,onwujekweoe.HowdohealthworkersandcommunitymembersperceiveandpracticecommunityparticipationintheBamakoinitiativeprogrammeinnigeria?acasestudyofojiRiverlocalgovernmentarea[J].SocialScience&medicine,2004,59(1):157-162.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8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心理健康;教学目标;教学评价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提出了关于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智力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知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等多项内容。因此,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应仍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而应以心理健康标准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为目的进行有效的教学。

一、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是心理对象、心理活动过程的简称,包含认知、情感、意志这三个过程。心理健康是指人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能适应社会上的任何情况,并能有效克服其中出现的挫折和困难。一般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有两层含义,一是心理没有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础、浅层的含义;二是可以以一种积极发展的心态进行社会活动,这是心理健康的本质含义。而本文所提及的培养学生心理健康主要指第二种。

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策略

1.教学目标具体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培养目标具体化。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心理健康的标准,有效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心理和身体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从根本上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其次,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知,进而提高自信心。再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通过上述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优化教学设计,让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开展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进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2.教学内容明确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使教学内容明确化。因此,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内容有这样几个方面:首先是为学生讲解健康知识,通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帮助学生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其次是心理品质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饭勖娑岳难的心理,使学生的个性逐步健全和完善。再次是情绪调控教育,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时积极调控自己的心态,成为自己心理的主人。最后是社会适应教育,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适应社会的需求与发展。

3.教学方法多元化

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游戏教学法。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相关的心理健康小游戏,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缓解学生的身心,对学生的心理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2)创设情境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效疏通情感,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的形成。(3)小组合作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合作,有助于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心理品质。

4.教学评价科学化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更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更加科学化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首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评价的内容应该更加全面化,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品格精神等内容作为综合因素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评价。其次,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最后可以采用丰富的形式开展教学评价,可以将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这三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进而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教育界的重要议题。本文从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探究。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开展,进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为根本,以引导全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目的,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努力提高健康教育普及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建设和谐姚王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力量,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确保健康教育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三、目标任务

1、健康教育网络

各村(居、社区),各部门、单位要有健康教育工作组织网络,有领导分管,有专(兼)职人员。健康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记录、有总结。

2、学校健康教育

中、小学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引纲要》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

3、医院健康教育

各级医院要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家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能为就诊者提供必要的健康服务场所及设施,如培训室、咨询室或心理门诊、电视等。

4、社区健康教育

紧密围绕村(居、社区)居民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设置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阵地,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改变个体和群体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村(居、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70%,基本技能掌握率≥70%。

5、行业健康教育

各行业能结合本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职工健康档案和有关文件资料保存完整,管理规范。

6、公共场所健康教育

汽车站点、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定期播出公益广告,有相关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内容。

7、控烟健康教育

医疗卫生单位建成无烟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积极创建无烟单位,加强控烟履约的长效管理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镇区无烟草广告。

8、城乡结合部健康教育

有卫生宣传栏,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6月前)。制定实施方案,印发创卫入户宣传画册、折页等材料,对有关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指导能力。

(二)全面实施阶段(7月-9月底)。各单位按照健康教育项目任务,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全面组织实施。

(三)检查考核阶段(10月)。各单位根据健康教育项目任务开展自查。镇健康教育办公室组织检查考核,并做好省级考核评估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巩固提高阶段(11月份)。各单位组织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开展情况查漏补缺,整理完善资料,创新工作特色,夯实创卫基础。

五、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网络。各村(居、社区),各部门、单位成立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落实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

(二)明确工作职责。镇党委、政府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严格考核,并列入镇村月度考核内容;镇爱卫办负责组织协调全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各责任单位、配合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积极主动的做好各项工作。

(三)广泛宣传发动。镇各村(居、社区),各部门、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出专栏、组织人员,大力宣传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各个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积极开展村民健康素质教育,提高广大村民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广大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的篇10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的目的[1]。

1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1.1病人的接受能力不同的教育对象其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工作生活条件等均存在着差异,因而他们的健康教育需求也必然不同。这样,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就要特别注意教育的针对性,包括教育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安排、教育时机的把握等。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健康需求、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保证护理健康教育收到确实的效果。

1.2加强健康教育护士的培训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集思维、判断、决策于一体的护理,它不同于一般的护理技术操作,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运用。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规范化培训是满足护士健康教育需求的有效途径。护士只有不断丰富知识,才能提高护理健康教育效果。

2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2]

2.1掌握良好的教育技巧在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中,注意掌握良好的教育技巧,可有效提高教育效果,促进预期教育目标的达成。其中包括护患关系技巧、护患沟通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和行为训练技巧等。这些技巧的熟练掌握,对于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与教育对象的有效沟通,可了解其思想、情感,及时发现健康问题,有利于护患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2.2注意教育方法的优化组合护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多层次的,根据教育内容及教育对象健康需求等情况的不同,合理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方法,可以达到各种教育方法的优势互补。

2.3健康教育的时机在护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护士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的阶段性,因为不同的时机将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例如,对一位手术病人的护理健康教育则有明显的阶段性,包括入院教育、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和出院前恢复期教育等,每一阶段病人的健康问题及健康需求都有不同的特点,教育内容也就必须有所区别。护士应分阶段地对病人的健康问题进行教育指导,而不能把所有的信息在同一时间内全部灌输给病人,那样做势必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4健康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在健康教育中,若仅采用单一的健康教育方式,病人将感到单调和枯燥无味,导致其接受健康教育积极性不高。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专题讲座、挂图、墙报、示范操作、电视录像等,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和实效都将大大提高。除此之外,还可建立同病种病人互助小组,让病人能相聚而相互交流预防疾病、战胜疾病的经验。通过这些多渠道、多形式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学到更多的自护知识,加强护患配合,促进早日康复。3健康教育目标的合理性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后,应适时采用询问、观察操作、小测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了解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目标实现的程度,从而判断确定的目标之合理性,为护士进一步修订健康教育目标,重审教育计划,改进教育方式提供依据。通过长期的实践,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合适的健康教育方法,不仅丰富了病人对疾病的自我保健能力,还促进了病人的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