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篇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篇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55:58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1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

一、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的审计对象是医院领导干部,是对其在任职期间及职权管理范围内所担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审查。审计内容十分广泛,不仅涉及到其管理和资金的使用,还包括因资金运作而做出的决策、制度贯彻落实及相关活动等。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审计部门的自身法定职能,还是医院监督管理干部的重要手段之一,审计结果直接与干部奖惩、任用、选拔挂钩。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医院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部门开展的专业审计。无论是审计主体、审计内容,还是其审计的目的都具有特殊性。

二、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一)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促进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发展

医院有着丰富的卫生、人力等资源,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促使各级领导进一步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医院的经济责任审计,是贯穿于各级领导整个任职过程中,也贯穿于医院整体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因此医院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有利于医院发现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自身经营管理中的不足,同时还有利于医院领导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水平,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促使医院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促进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良性发展。

(二)开展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医院的内部监督力量

医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医院内部监督监察的一种创新。通过对医院各级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更好地考察使用干部,从根源上起到了防腐的作用。同时,医院采用的公开选拔、竞聘等干部选拔机制,需要用审计等手段进行必要筛选监督,确保选择的干部能够更好的履行职责。对于调离、退休的干部来说,也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任职期间的工作情况,更能合理评判其经济责任。通过审计监督,能够更好地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有效加强医院内部各项监督,杜绝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

三、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医院经济责任审计认识和审计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虽然大多数医院开展了内部审计,但是有的领导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和意义却了解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加之缺乏专门的审计人才,多是由财务人员兼任,且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素质不高,加之缺乏相关的培训学习,导致医院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不能有效开展各项审计活动,也影响到了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另外,还有少数人,法律观念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对待工作不严谨,甚至,发生违法违规行为,例如有的管理者对流失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核销处理,而不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使资产盘点成为形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和审计风险。

(二)医院内部审计制度、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

医院的内部审计内容庞杂,如考核业务科室领导的工作完成情况和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医院职能部门领导的运行成本使用情况和财经纪律遵守情况等等。虽然很多医院虽然制定了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相配套的、较为完善的审计程序和模式。

(三)医院经济责任有待进一步明确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同于其他财务工作,是一项风险系数高的工作,因为它要评定的不仅仅是业绩,更重要的是对责任人的评定,评价不当可能影响被审计人的前途等等。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都缺乏一套较为明确的责任划分体制,对医院领导,特别是涉及较多岗位的中层领导干部以及一些业务繁忙的科室,都没有明确的落实岗位经济责任制,忽略了对诸如固定资产监管等经济方面上的监管。这就造成了权力和责任不清,固定资产浪费流失严重,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无法清楚的界定责任,加上审计手段、会计信息、内控系统等不完善,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较高的审计风险。

四、强化医院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素质

医院领导应该进一步强化对医院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它对促进干部履职尽责的重要意义,真正将审计结果与干部监督联系起来。要将经济责任审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促进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其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强化专业人员配备,并加强对审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作为审计从业人员自身,也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为医院领导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合理评价领导管理效益。另外,在审计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客观公正,不做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进一步完善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机构

医院要严格执行所国家和单位内部所制定的审计制度,认真履行相关审计程序。要按照“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严格组织任命程序。要全面开展审计工作,除了开展效益审计,还要开展其他相关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对医院内控制度、财务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评估测试,及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促使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能有效进行,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约束核心作用。同时要成立专门的审计机构,明确审计部门的责任与权限,配备相应的专业审计人员,确保医院各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评价标准,明确经济责任制

医院要根据各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经济责任制,明确在财经管理中各级领导的权力和责任,不断健全医院经济责任审计体系。通过对各级领导在任期内经济责任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进一步强化医院各级领导的责任意识,促使各级领导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和廉政管理,为更好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创造良好的氛围,也为责任追溯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2

[关键词]医院;新内部审计准则;制度;评价;职能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18.012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18-0018-02

2014年1月1日起《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开始实施,新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内部审计作为医院内部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使其真正担负起管理、监控的双重职责。审计监督是宪法赋予审计部门的神圣职责,作为综合经济监督管理部门,审计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就显得愈发重要。随之而来的医院审计工作也变得日趋复杂,审计业务愈加繁重,只有在审计工作中抓住审计重点并找到相应的方法,才能不断完善审计工作,切实有效地发挥审计工作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1组织落实,建立较完善的医院内部审计制度

医院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首要问题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各项工作制度。医院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其真正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内部审计按照国家审计法规,行业审计规章,结合单位的特点,制定出内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程序等相关的、可供操作的内审制度,从领导上、人员上、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2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项目的审计

腐败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其产生根源是多方面的,除了人本身的贪欲之外,其滋生条件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化的。诸如工程建设、采购等领域。由于发展速度快,制度建设和规范制定跟不上,容易产生腐败现象。此外,工作人员权限不清、职责不明也是腐败现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日常审计过程中应通过对单位财务管理重点领域、关键部位实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责任制的落实情况的检查,针对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着力在制度设计、制度完善、制度监督、制度落实上提出建议及改进意见,帮助其形成一套程序规范、约束有力、监督制衡、有效防范的制度。比如在医院,卫生材料涉及品种多、数量大、流通渠道多、价格不规则波动,医疗设备结构复杂、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再加上进货渠道的“暗箱操作”,是腐败问题易发地。因此审计的重点放在院采购环节上,加大对卫生材料、设备采购的监督力度。我们对卫生材料进行了专项审计,并提出建议和要求。采购依照采购程序进行采购,对采购量大的物品实行招标采购,在采购中坚持“重品牌、质量好、价格廉、服务优”的基本原则,进行市场调查和可行性分析,审计药械的经销商是否具有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医疗器械注册证等必备的证照。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的审计也一直是医院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工程建设中的损失浪费的控制,尤其对隐蔽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供应材料的规格、数量是否和决算一致,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是否真实等均要监督控制。因此完善对基建维修工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跟踪审计”程序,全方位、全过程对项目决策、工程招投标、隐蔽工程施工验收、资金使用管理、工程价款结算及工程质量进行跟踪审计监督,是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腐败行为产生、防患于未然的方法之一。

3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其审计对象是“大权在握”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制度,对督促领导干部加强自律、认真履职起到监督和促进的作用。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坚持客观公正评价原则,不断完善审计方法,建立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在审计中突出“三问”:①通过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重大经济决策及效益、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经济管理的合理性合规性进行“问责”;②对经济指标完成、资产管理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进行“问绩”;③对是否遵守财经纪律、贪污受贿进行“问廉”。总之,通过经济责任审计,一要让组织部门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在决策、管理和组织实施经济工作以及推动科学发展的情况,便于合理地使用干部;二要让领导干部本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调动工作积极性;三要让广大干部受到教育和警示。

4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经济犯罪手段越来越隐蔽,案情越来越复杂,审计部门虽然不能直接查办渎职侵权案件,但具有查处经济犯罪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发现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方面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审计监督应始终把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线索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发现案情,敢于碰硬,紧追不放,一查到底。审计对经济大案、要案还有协助查证的职责,对办案过程中需要补充审计、延伸审计或审计查证支持的要及时组织力量补充查证,有力配合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医院内部审计部门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然后通过理顺这些工作内容上相应的制度来完善我们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最后,通过制度的建立来规范我们医院的内部审计流程。我们必须要有常规的审计内容也有不定期的审计项目,从可行性、合法性、效益性等角度来出发,健全我们事前论证、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价工作,从而健全审计评价机制,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的管理作用。

总之,新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背景下,医院内审机构将更有利于对医院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评价,更重要的是通过独立的内部控制来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强化资金安全、规范内部管理、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内审机构将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评价医疗行为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保证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医院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史秀芸.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6).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3

一、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对医院财务收支和有关的经济活动及效益进行审计监督。

主要任务是:

(一)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及使用效益;

(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

(四)基本建设资金的收入和支出;

(五)对严重违反财经法纪的行为进行专案审计;

(六)医院领导交给的其他审计任务;

二、强化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是卫生系统实现转机改制,走向市场的客观要求。

医院经营的审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经济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院经营必须充分运用审计工作,使资金能合理使用,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一)围绕医院体制改革,更新审计观念,适应卫生事业发展。

目前,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正处于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要保障医院适应市场求发展,卫生系统内审人员必须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与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的审计内容和方法。

1.制定控制规范,为自查工作提供标准和依据。卫生审计部门通过建立审前自查制度,对医院或部门在经营业务中易出现的问题和环节,从会计要素的规范、内控制度的合理合规性、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卫生系统规章制度等方面,用表格列示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

2.确定检查切入点,落实审计结果。内审部门根据被审计单位自查表,进行综合会审分析,找出自查中没有涉及和执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列出重点审计的切入点后实施审计。审计结果列入自查与检查结果对比表中,可为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环节,查找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提供了直观的图式及数据资料。

3.制定考核处罚办法,保障考核制度的贯彻落实。各被审计单位按自查表的规定自查填报出具自查报告,对自查质量负责。对自检不认真或隐匿不报单位,结合审计结果,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及经济责任,确保医院自查及内审重点检查制度在组织、制度和执行上得到落实。

4.建立双向考核制度,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内审部门在对各单位进行内部审计时,被审计单位也同时对审计部门的指导监督力度效果进行评判,并进行打分予以量化,从而形成了双向考核、共同约束的监督机制。

(二)突出对新项目选项、立项工作的审计。

从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技术论证、概预算、资金落实等开工前的各种准备工作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内审部门应始终参与,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对经营效果不好的项目进行清查,明确经济、经营责任;对遗留问题提出处理意见。通过事前审计能参与投资项目的立项、预算和投入产出的计算审核,基本建设资金预算的审核,在参与中运用审计的手段加以审核,对投资、新专科等效益性、风险性、合法性、开支的节约性进行评价预测,提出建设性和决策性意见,帮助医院决策人把关,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起到“预警”或“防护”作用。

(三)围绕经营目标,开展责任审计,促进法人履行职责。

作为行业内部审计,其职能应从有利于开展工作,为医院改进和加强管理,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因此,应对医院经济责任经营者经营责任、经营权利、经营利益的经济责任关系的确定、履行、终结全过程的综合性审计。随着经营方式的不断改变,内审监督要把重点转到评价经营者责任上来。在做法上突出数量、质量、效率、管理、效益、事业发展等项主要指标的审计。在审计中,要注意与被审计的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帐面检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坚持以法规和制度为审计标准。对法人经营上的真实性、经营手段上的合法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同时,直接参与经营决策和改革方案的制定和考核,做到事前参谋把关,事中考核监督,年终决算审计,使审计监督自始至终贯穿于医院经营的全过程。例如,医院的经营结果由审计部门做出审计结论,对各基层单位的指标完成情况和奖惩,实行先审计后兑现,各项经济指标及奖励依据以审计结论为主。通过经营责任审计和对医院经营者的绩效考核,能增强经营者责任,约束经营者行为,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四)当前加强医院内审的几点建议。

要使内审机构真正帮助医院决策管理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薄弱点,消除失控点,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应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人员。

(1)内审机构及人员保持相对足够的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

(2)要合理分配人员。

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卫生系统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既要熟悉所属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

2.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素质。

注重卫生系统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选调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正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使内审人员既能当好“警察”又能当好“参谋”、“医生”。抓好处室人员的学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安排处室人员参加国家审计署、山东审计协会、教育审计学会、济南市标准定额站举办的业务培训。不断丰富和更新审计人员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业务处理能力。

3.强化内审工作的管理。

要发挥审计相关和主管部门积极性,实行分级负责、分类指导、条块结合的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指导力度。与重点内审机构建立联系制度,逐步形成面、线、点相结合的指导格局。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内审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各内审机构极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4.加强医院经济责任审计。

从完善管理入手,强化内控评价审计,纠错防弊,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并从增收节支入手,强化财务收支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时,从提高服务水平入手,围绕卫生工作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审计调查,强化综合分析,为领导决策提高咨询服务。

三、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一)建立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及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对过去制定的,已不适应现在医院改革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审计监督和管理服务的需要。

(二)加强和完善党风廉政制度建设。构筑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促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断深入。

1、完善科学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山东省中医院纪检监察组织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暂行办法》。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以学习贯彻为根本,以廉洁从政、廉洁自律为主题,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4

一、开展预算管理的效益审计工作

在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中,预算是医院未来发展与建设的资金走向,加强预算的审计,能控制医院运行成本,以预算目标为导向,能够提升医院规划建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要强化对医院经济活动的预算审计,在预算审计的过程中,要明确预算资金的份额大小,预算的使用方面,预算使用中的有效性等,只有确保预算的严格执行及规范合理,才能将每一笔钱都用在该用的地方。在执行预算审计的过程中,应该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合理的预算审计指标和制度考核体系,通过审计考核体系建设来细化地将预算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在预算审计中要保证预算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通过一定的考核制度来保证预算的执行的效率。在预算的管理过程中,要确定规范合理的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运用先进的预算管理方法来强化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进行预算管理的创新,不断进行预算管理的实用性和系统性建设。在预算管理中,要进行效益审计工作,将效益审计工作摆在预算管理的重要位置,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绩效。

二、开展内控制度的效益审计工作

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层面上,也需要不断的加强其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并非只是针对费用进行审计,还需要对医院内部机构设置是否合理、人员流动及安排是否妥当、设施设备运行状况是否良好等进行规范化的审计。通过加强对医院内部制度的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地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升医院运营管理水平,能够确保医院的运转始终处在良性的运行轨道上。加强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医院运营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缺陷,能够帮助医院的决策层做出符合医院自身发展规律,符合医院自身运转水平的科学而合理的内部设计来,最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可以说,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越高,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就会相应得到提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是和谐共存的,因此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强化对医院内部制度的控制与管理,加强内部制度的审计工作。

三、开展专项资金的效益审计工作

为了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还需要注重对医院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这主要是因为专项资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资金的来源比较广泛,一般主要是指医院的直属管理部门或者医院自身为了解决某些特定事项而确定的专项使用的资金,不得挪作他用。比如“医院设备更新资金”、“医院人才培训资金”等等。针对这类型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可以抓取资金的源头及分类进行有效的审计。不同的专项资金来源不同,不同的专项资金使用方向不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审计手段,很难系统地监测到资金的使用情况,自然很难发现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审计工作中,应该将专项资金按照不同的性质及方向进行划分,加强不同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与监管,实行动态化的资金监测机制,重点审计资金的使用情况、审批情况、使用效果等方面。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得用于其他方面,但在实践中不少医院存在挪用资金的情况,比如将运用“人才培训资金”用作效益立竿见影的“设备采购资金”。因此加强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能够保障不同的专项资金合理的运用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提升医院的运营管理水平。

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工作

对于公立医院而言,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工作,能够保障医院这个国有资产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价值,指导医院用科学的投资方法来增加投资效益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于这点,需要不断强化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审计工作。在开展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固定资产投资的方向及资金使用情况,对投资项目做全盘审计,重点审计该项目的可行性。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审计部门要重点审计项目决策层面是否规范和科学,项目的决策是否建立在广泛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项目决策的针对性是否良好,项目在规划建设后能够取得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效益的取得与规划设计中的目标效益有何差别,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别。在全盘审计的情况下,重点审计医院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并根据经验或者教育来给出适当的建议或意见,以此来有效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为医院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五、开展经济责任效益的审计工作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本身就是效益审计的延伸,所以选择“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探索完善经济效益审计的有效途径。在开展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医院应该遵循相关的经济审计的法律规范和制度体系,这样有助于提升经济审计的科学性与成效性。在经济审计的过程中,责任审计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审计中要明确地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负责人的手中,根据权责清晰的原则来针对性地进行内部审计,一旦发现个别部门或者负责人未能有效地履行自身的职责,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以儆效尤,督促其他部门或者员工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严格执行自身的责任。在开展经济审计的过程中,同时要进行失误审计,尤其是在医院相对要求精密工作的科室,如门诊室、药房、化验室等等,加强责任审计和失误审计,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能够约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医院、为病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开展基本项目审计工作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的基础项目建设工作也日益如火如荼,因此为了提升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水平,应该加强医院基本项目的审计工作。在基本项目的审计工作中,应该贯彻全程审计的原则,从基本项目的规划建设阶段开始,审计项目的投资比例是否严谨,审计基本项目的设计图纸是否科学,审计医院基本项目的调查调研是否充实,审计医院基本项目的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以及未来投入使用之后的检查阶段等。通过这样全程的审计工作,能够提升医院在基本项目的规划建设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够保证医院基建费用严谨地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施工中,能够保障医院在开展项目建设时,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项目的管理与开发,同时也能够提升医院专项资金的利用效率,并最终提升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水平。

七、加强医院经营方针的审计工作

在公立医院逐步市场化的阶段,加强医院的经营方针的审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医院经营方针的审计,能够保障医院的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能够提升领导干部的经营管理决策水平,提升他们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提升医院在其他内部管理与外部控制层面的水平,能够保障医院始终处在良性的运营阶段,能够提升医院日常经营管理能力,能够保障医院在规划建设上的科学性。在经营方针的审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经营决策的审计工作,重点审计金融决策是否科学,是否严谨,是否具备一定的效力,经营决策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医院的经营决策是医院发展的航向灯,因此应该注重对经营决策的审计工作,既要确保经营方针的科学合理,同时也要注重经营方针的切实可行。医院的经营方针的审计工作贯穿于医院经营方针制定的全过程中,从经营方针的拟定、讨论、制定,再到后期的执行,都应该加强对其审计工作,另外还需要对经营方针制定者的素质进行一定的审计,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升经营方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充分发挥经营方针的指引作用,也才能最终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树立好的方向和目标。

八、总结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5

论文摘要:本文论述了医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举措。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单位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设的审计机构从内部对其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具有不同于外部审计的特征,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内部审计具有双重任务:一方面要对医院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促使其合法合规;另一方面要对医院的领导负责,促进经营管理状况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只有科学掌握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医院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医院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

1.制约、防护作用。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医院利益。披露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2.鉴证和促进作用。开展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强化医院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医院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

3.建设性作用。审查评价医院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审查评价医院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医院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医院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审查资金来源的正确性和收入的完整性。首先理清医院资金来源渠道,分清收入款项,审查其收入来源是否正确;其次审查其是否区别经营性、非经营性、专项资金等资金性质,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隐匿收入,设置账外账等违法行为;再就是审查有关收入完税情况。

2.审查各项支出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对于医院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有关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具有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专项资金是否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效果如何,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其他支出中有无为了逃避监督的模糊项目,是否非法支出。审计本部门的效益性应从实际出发,特别要抓住本单位的大额资金支出项目和专项资金项目这两个突破口,必要时应对资金使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审计资金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按任务情况安排到位,资金物化结果如何等等,通过审计避免经济损失。

3.审查资产、财物管理的安全性。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等情况进行审主要查其账物、账账是否相符,查,有无非法处置资产情况;处置资金有无不按规定入账,而是转做“小金库”随意挥霍等问题;资产处置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4.审查债权债务总体情况。主要审查债权债务的明细项目是否清晰,有无责任人员或部门负责;债权债务形成的依据、原因、用途及形成过程;有无呆、死账,有无利用债权债务的问题;有无借债乱发钱物,随意改变借款用途等问题。

5.审查内部监督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和有效性。医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会计核算应该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财务准则,根据本行业适用的国家财务规定,制定相应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经营特点和会计核算过程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单位或部门应当遵循的有关规定,判断本单位内控制度的内容是否齐全,方法是否可行,单位是否在这些方面建立了监督管理制度,重点审查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完善性;其次应对单位已有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审查其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是否适用于实际情况,是否得到贯彻执行,从而审查其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6.开展对外采购审计。对外采购是维持医院运行的重要经济活动,是医院资金支出的重头戏。对外采购每节约一分钱,就意味着单位增加一分钱的净收入。因此对其进行审计,规范医院对外采购行为,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而促进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是国家以法规的形式赋予内部审计的职责。

7.审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主要审大经济事项决策是否经领导班子集体决定,有无独断专行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有无重大遗留问题。

通过内部审计应该达到为医院领导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经济活动监督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内部审计还要不断健全审计责任制,强化审计项目质量约束,确保审计证据的客观、公正、充分、有力、到位,有效的发挥内部审计的预警作用。

三、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举措

当前,在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认识,一些单位尚未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的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发挥审计事后监督作用,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适应新形势,新特点,新任务,更好地发挥医院内部审计的效能和作用,应实施以下举措。

1.必须设立医院独立的内审机构。只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鉴证、管理等职能。但是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要求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2.完善内审制度建设,加大审计建议和意见执行力度。根据国家《审计法》等相关法制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医院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职责》等内部规章制度,完善内审机制,使内部审计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医院以书面的形式授权内部审计特定的职责,避免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在执行过程中的人为意志的干扰,使审计真正发挥作用,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3.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为适应现代形势的需要,医院内审人员在数量上需要扩充,在素质上需要提高。应该吸引技术、工程、投资等各类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要严格考核机制,对内审人员业绩进行评价,促使内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必须注意更新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技能,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拓宽内部审计范围,发挥好内审作用。随着单位对内部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内审必须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要履行对医院经济工作的综合监督职能,逐步向效益管理延伸。如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找出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把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具体环节。开展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帮助医院完善和健全内部控制度;开展基建工程审计,节约建设资金,促进医院加强基建管理;开展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从而保障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玉;关于医院对外采购审计的探讨《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2]郑阳晖;浅谈医院内部审计实施策略《现代医院》2005年第11期

[3]李刚;浅谈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会计文苑》2006年09期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6

关键词:审计风险措施

一、医院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1.促进健全社会经济秩序和社会效益

通过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开展审计监督可以制止医院内部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和屡禁不止的“红包”,完善国家的法制和管理体制,维护财经纪律。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一种制度,对督促领导干部加强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重大作用。在维护财经法纪的同时,审计工作也可以提高社会效益。

2.促进医院工作管理改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内部审计可以发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管理上的漏洞,财务方面的纰漏,通过适当的整改措施,可以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水平,促进财务工作。

二、医院审计风险产生的成因

医院由于其特殊性,审计风险产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医院方面的原因

(1)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强。内部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职能的组成部分,作为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很难独立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外,并且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单位甚至将内部审计职能置于财务、人事等部门之下,内审工作很难开展。另外,许多单位负责人既领导财务部门又领导审计部门,造成不可能对医院的财务进行有效监控,当然也不可能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

(2)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内控制度是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表现为:一是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将导致不能杜绝一切重大差错和舞弊;二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形虚设,内控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等。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增加了工作难度,易受到环境制约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增加了审计风险。

(3)医院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医院内部审计的范围已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扩展到基本建设投资、修缮工程项目、药品和医用耗材购销、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医疗服务价格执行情况、预算执行、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等医院的经济运行中。医院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进一步加大了医院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加之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成立的时间短,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践方面都不十分成熟,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2.内部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

(1)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低。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汁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

(2)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谨慎。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谨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因素,医院审计人员大多是由财务岗位转到审计岗位上来的,对审计工作比较生疏,缺乏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力。主要表现在不具备完成全部或部分审计工作所必须的信息技术、医疗保险等知识和技巧,影响审计质量。

(3)审计方法的限制。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它都是根据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由于经验不足,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审计报告的编写不明确等将加大审计风险。计算机技术在医院中的广泛运用对传统手工审计提出了挑战,内部审计人员若不掌握计算机审计技术就将无法实施有效监督,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在查找和分析问题时就会比较困难,审计取证的可靠性不强将直接产生审计风险。

三、防范审计风险的措施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

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独立,审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应做到客观。首先,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不参与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活动,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活动之外。内部审计部门及人员的独立才能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客观公正性。其次,内部审计部门要在医院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医院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而医院负责人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审计工作,这样才能保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2.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绝大多数操作风险事件都是与内控漏洞或者与不符合内控程序有关。首先,要重视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调查。其次,从业务审批、职能分离、程序的交叉核对、风险管理、资产保全、内部审计等方面对内部控制活动及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揭露医院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揭示政策上制度上、监管上存在的缺陷,帮助医院机构改善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和效益,降低医院审计风险。

3.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素质,培养专业信息化审计人员

医院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急需一批对审计业务娴熟、掌握信息技术并能独立开展计算机审计工作的多面复合型审计专员。根据客观条件,开展网络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基础培训和中高层培训相结合,统筹规划,有步骤、分层次地培养一批核查问题的能手,整体提高审计部门的审计水平。

参考文献:

[1]于倩茹,吴景杰.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中国内部审计,2004

[2]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J].理论界,2000;3

[3]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7

医院设置内审机构是出于对管理层的监督考虑,还是出于管理层对医院医疗活动经济管理的考虑?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探讨医院内审机构的设置模式,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寻求医院内部审计的发展对策,充分发挥其在医院治理中的功能,实现医院的医疗服务目标,提高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服务的满意度),都有重要意义。

1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重财务轻审计。表现为财务科下设立内部审计岗位,履行兼职审计职责。审计是财务科的一个组成部分。通俗说法“教练员、裁判员”财务科“一个部门”担当。

内部会计控制替代审计工作。医院收入实行计划经济管理《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及其《补充规定》(简称黄本本),而医院的支出部分却又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如:药品、卫生材料、公共事业费用等,内部会计控制越显其重要。医院采购、服务、收入、财务等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几乎都与内部控制系统失控有关。于是医院的管理层认为管理越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越重要。

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我们区2000年实行区域系统内部财务科长委派制度,制定委派工作制度,规定委派工作流程,签订委派工作协议。权利和义务比较明确。然而实践过程中,委派会计没有起到审计的作用。

2医院内部审计

根据沪卫审[2007]1号《上海市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的定义:医院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几个方面予以理解:医院内部审计的主体是医院自己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内部审计的性质是医院内部的一种评价活动;内部审计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医疗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几个方面。

3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

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医院内部控制、改善医院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治理结构,促进医院目标的实现。由于内部审计不同于外部审计强制性的法定审计,其是医院内部相对独立的一种评价活动,在哪些领域实施内部审计通常由医院管理层(院长)决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因医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层(院长)的需求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如下。

3.1监督内部控制被审计部门管理有责任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并关注其运行的一贯性。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部门内部实现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业务活动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进行评价。

如:评价法律法规等外部要求及医院管理层政策等内部要求的遵守情况。医院审计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医院的业务收入一般包括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及其他收入等的业务收入对其执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评价。另外,对业务支出的评价如: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其他支出等情况医院支出是否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所规定《医院财务制度》及《医院会计制度》的范围当中列支。还有医院的医疗收费标准、药品招标采购是否遵守卫生系统收费标准和相关审批程序,如:是否按照《上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收费标准》及其《补充规定》(简称黄本本)、《上海市药品价格信息》和医保“红头文件”等相关规定要求操作。再有,医院决策和业务活动的落实情况。如:是否学习落实了卫生部、上海市和徐汇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是否按照医院年初召开中层干部务虚会议,制定的相关目标执行。医院业务发展和财务预算的遵守情况,如:卫生局计财科布置的财务预决算、医院制定的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守情况,医院签订的各类合同的遵守情况,如:基建项目合同、设备购置合同等等。

3.2检查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信息内部审计对财务信息和业务活动信息的检查可能包括检查用以确认、计量、分类和列报此类信息的方法,以及对个别项目实施的专项调查。专项调查通常包括对某些交易和账户余额进行详细测试,监督向监管部门提交报告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等。

3.3评价业务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效率强调收入与支出比,效果强调达成什么样的结果。内部审计对业务活动效率效果的评价包括对被审计部门非财务的控制活动,妥善保管资产的措施等的评价。

3.4评价对法律法规等外部要求及管理层政策等内部要求的遵守情况内部审计可以对被审计部门在医疗活动中遵守相关遵循性标准的情况作出相应的评价,包括评价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卫生系统和医院部门政策遵守情况、医院发展目标和财务计划的遵守情况、业务活动的预算和财务预算的遵守情况、医院制定的各种程序标准的遵守情况、医院签订的各类合同的遵守情况等。

4医院内部审计的作用与地位

4.1开展常规审计,促进医院合法业务活动医院的一切业务活动必须受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约束,必须依法组织业务活动,正确处理医院与国家、病人和职工的利益关系。因此,医院审计科通过常规审计,对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可以增强医院领导和职工的法制观念,揭露、抑制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良好的医疗业务活动秩序,促进医院合法进行医疗业务活动。4.2开展内部控制系统的评审,增强医院科学管理意识医院管理要求产权清晰、责任分明、管理科学,并且应建立和完善自我约束机制。而医院内部控制系统正是自我约束机制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测试,揭露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对促进医院完善内部控制,形成内部责权分明、相互制约的机制,增强科学管理医院意识,提高整体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都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4.3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自我发展,不断增强医院竞争实力医院只有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和患者需求组织医疗活动,通过服务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业务要素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才能在医疗服务活动中得以生存并求得发展。医院内部审计开展主要定位是经济效益审计,通过对医院医疗服务中经济效益的审计,可以避免决策失误而给医院带来的损失,促进医院最大限度地增加医疗收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实现医院的自我发展。

5如何做好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的实践

本院根据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对医院的要求,设置内部独立的医院审计科,配备审计人员3人(一名专职审计,两名兼职审计),开展医院内部的审计工作。

5.1执行《上海市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内部审计规定。

5.2明确医院内部审计职责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对本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行为。

5.3内部审计制度适用性内部审计制度的制定适用于《上海市综合医院管理评估标准》以及符合本医院可操作流程。

5.4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制定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规范医院内部审计流程;建立审计科及配备相应的工作人员;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建立健全评价机制。

5.5医院设置审计科的亮点

5.5.1审计科的独立性如:有独立的办公场所。独立制定审计的规章制度。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身份参加医院基建、设备购置、财务、对外投资等相关会议。主持召开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

5.5.2审计人员配备的独特性如:医院审计科科长有原来曾经在二级甲等医院任财务科科长的工作人员担任;审计科副科长有原医院药剂科长担任;审计工作人员则有原来财务科兼职人员担任。

5.5.3审计工作的有序性如:财务科工作人员对《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熟悉,审计财务收支专业对口。药剂工作人员对国家的药品管理制度及卫生材料管理流程了解,审计医院库存物资管理操作规范有利。财务科内部兼职审计工作人员对原来的专项专门审计进行工作深入深化。

5.5.4内部审计人员培训上岗医院委托区审计局指导学习,跟班实践,“毕业后”上岗。

5.5.5院长支持审计科独立的动机分析笔者认为:“治理动机”和“管理动机”明显。治理动机主要是出于对管理层的监督考虑,而管理动机是管理层出于对医院医疗服务活动管理的考虑。

6结论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随着卫生系统管理层对内部管理认识的重视程度加深会不断地体现其作用。目前而言,医院的内部审计机构接受医院管理层院长的管理。在医院院长的指示下开展医院的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审核的审计行为。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审计计划需经院长批准。内部审计在实施审计计划前、审计列项必须报院长批准。内部审计可以监督和评价医院日常经济活动,查漏补缺,为医院管理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8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探析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公立医院要生存、求发展,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医疗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本文拟就公立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存在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关措施。

一、医院内部控制及其作用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是指公立医院依照法律和国家各项财经政策、规章制度,对各部门的经济及医疗业务活动以及会计工作本身所实行经济监督,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地、综合地协调、控制、监督,以达到医院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作用:一是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二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事业单位资产安全、完整;三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促进医院廉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四是确保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协调、有序进行,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医院领导层认识不足。医院院长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有些医院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院长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关键的制度执行环节,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既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度现已基本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但关于内部控制制度方面还不够完善。有的医院虽然建立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够科学、严谨,仅仅把一些业务规章制度当作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职责划分、奖惩标准不明确,稽核范围过于狭窄,影响了执行的效果。也没有针对医院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执行上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长期以来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风险控制意识。目前,医院虽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借鉴企业成本核算经验和做法,开展成本核算,但是,许多医院还仅停留在科室成本核算上,尚未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成本分析评价体系和成本信息反馈体系。医院无统一的、标准的成本定额,医院成本控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算成本分奖金”的观念导致了某些医院的超前分配,制约了医院事业。

4、预算控制不够科学。公立医院预算编制的依据往往是简单根据上年预算,并按照卫生局的要求编制,预算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和具体执行部门,也未进行可行性论证。由于预算编制的缺陷,造成了执行预算时脱节,削弱了其约束力。医院的预算管理大多流于形式,预算执行主观随意性很大,资金运营效率较低,使预算执行失控。因此,这样形成的预算不能反应环境的变化和满足管理的要求,对经营活动没有指导意义。此外,预算执行力不够且缺乏控制,预算调整随意,没有实行集体决策,预算得不到执行。

5、现状不容乐观和忽视。一是医院管理层用人的随意性,有的医院随意任用财会人员,甚至让没有会计证的人员也被领导安排担任会计。二是缺少正常性的会计监督,有的医院由一把手抓财务,实行一支笔审批,往往导致院长个人说了算,导致有的怕受牵连不敢监督,有的碍于关系搞假监督,使监督机制成为“形式主义”。三是会计主管部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缺乏日常的会计指导,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监督,甚至有的医院从来没有接受过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四是内部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精通业务、懂会计电算化知识人才匮乏,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性,甚至有的无视财经法规,弄虚作假,使医院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五是医院会计只停留在简单的记账、算账上,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使其作用大打折扣,并导致会计信息的不严谨,失去了决策者参考价值。

三、强化健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途径和方法

1、建立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一是开展建章立制,搞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依据有关的法规政策,认真分析解剖医院存在的问题,抓住改进和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这个中心,围绕减少医院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赢利水平这个核心,制定本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具体的实施办法。二是此类制度应该从定岗定员、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部牵制制度入手,按照合乎医院发展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到财产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息真实。三是要考虑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既不能因为内控制度不健全对单位产生负面影响,也不能追求尽善尽美造成无限制支出。即建立医院经济活动和经济业务处理的操作程序,使医院经济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四是医院要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建立会计账册,正确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保障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可靠,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明确原始记录填制人、审核人的责任。五是建立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手续,进行会计核算,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登记会计账簿符合要求,会计报表内容齐全,报送及时,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

2、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和配套制度。一是树立现代内部控制理念,拥有一套高效的组织机构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医院不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即明确的职责划分,使各个部门、岗位和员工都各自负责、相互制约。在横向上做到权力制衡,各部门之间在合理分工、职责分明的基础上做到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在纵向上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明确工作目标。二是公立医院要严格执行财政部门规定的回避制度,防止会计人员虚设,合理设置岗位,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有计划地进行岗位轮换,确保相互牵制作用的发挥。确保以制度管人理事,实现科学、规范管理。三是制定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如《医院财务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及绩效分配制度》、《成本管理及核算制度》、《费用开支审批权限暂行规定》、《医疗收费管理制度》等。

3、加强医院的风险评估。一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目的不是在于消除一切风险,而在于控制所意识到的风险,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的经营管理同样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营运风险、技术风险等。二是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医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经营管理构成的风险程度,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采购控制程序,药房管理程序等规章制度,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如在进行医疗新设备投资时,要综合医院的市场环境、地域、就医消费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投资分析,以降低投资风险。

4、强化医院预算控制。一是更新观念,使预算管理成为财务管理行为和理念,通过硬性的制度安排使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成为一种规范。二是收入预算要科学、合理预测编制;支出预算要量入为出,分清轻重缓急;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三是预算编制要细化到部门、项目,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控性,便于执行和监督、协调和控制;及时分析评估,把预算执行情况与医院经营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编一套、做一套”。

5、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一是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缺失,是造成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的主要原因。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在医院内部应科学合理地设立内审机构,使其保持必要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行使其监督权。二是保护医院内审人员依法行使职能,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强化医院单位领导人在审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必须保证审计资料合法、真实、完整,对那些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当事人、责任人,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不坚持原则、玩忽职守的审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以确保审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三是财政、审计部门要督促医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作用,防止会计信息失真,杜绝资金往来、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违法乱纪行为,确保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

6、把握工作重点。一是关键环节和重点目标,如财务预算、成本、货款收回、债权债务清偿、费用支出等,尤其是医院门诊收款与医院住院结算、基本建设投资、修缮工程项目、国家资产、药品、库存物资、采购、领发与保管等存在有风险、易产生舞弊行为的环节。二是时间,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三是方向,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四是范围,对本院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五是要求,使内部控制和内部监督达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的要求,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提出中肯意见和有效建议,以达到充分发挥内部监督在日常工作全过程的控制作用。

7、提高素质、全员参与。一是对人员的素质控制,通常包括对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控制。当前,要实现《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医院要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人员的选用与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在职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再教育制度,以确保医院内部控制工作规范、正确。二是加大业绩考评力度,做好责任分配、权利委派体系的建立。医院内部组织机构间、各经办人之间的科学分工和权力分配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条件。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品质、思想操守等的考核,对不胜任者坚决更换,以确保会计人员政治上过硬,业务上合格。三是培养参与意识,发动医院全体员工主动介入和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医院各部门和人员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以及上级对他们的具体要求,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施水平和实施效果。

综上所述,对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要综合运用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模式,运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才能真正建立健全完善的医院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9

【关键词】医院会计;内控制度;构建

0.前言

我国现阶段的医疗管理体制下,医院管理中诸多突出的问题与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完善内控制度,进行加强管理,实现其经营目标,是医院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医院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就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我国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现状

1.1医院内控环境松懈

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仍处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重医疗技术建设轻财务经营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加之医院的经济体制存在着类似企业投资主体缺位的现象,使得经营者并没真正从受托责任角度履行职责,经济管理意识不强,医院经济效益好坏无关痛痒,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方面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2缺少监督评价机制

我国《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对全国医疗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进行统一指导和规范,并要求各医疗单位根据卫生部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制定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大部分医院才开始根据卫生部的指导性规定,逐步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但这些制度缺乏统一规范的考评标准和体系、检查监督和评价都流于形式。当前,就医院会计控制的监督机制来说,缺少内部和外部严格的监督机制,未形成自上而下的分层责任落实机制。如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财务管理安全隐患较大,特别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重大疏漏,对内又缺少合理的监督机制,经济犯罪案件频发。

1.3风险评估意识薄弱

在医疗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中国公立医院的会计控制系统尚处于建立阶段,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可操作性差,内控系统和程序尚不完善。如医院的一些重大经营决策的确定,大型医疗设备的购置以及基建投入等,均未按照控制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和考核,从而导致购置了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和设备,造成资产和设备的闲置和浪费,导致医院经营成本效率低下。医院内部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机制和投资风险评估机制,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内及对外的相关投资风险,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

1.4内控制度更新滞后

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需要管理人员来实现,因而管理者素质和能力最终决定内控管理实施效果。然而,有些医院会计及审计人员一方面素质偏低,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缺少交流,会计控制松懈,职责操作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思想上缺乏责任心,给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应有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实行内部控制带来了影响。

2.医院会计内控制度的构建

2.1改善会计内部控制环境

医院的内控制度其实质是为了促进其实现战略目标的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管理过程。其战略目标确定后,内控制度就应围绕这一终极目标确定各种控制措施。而控制措施的确定首先要根据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改善和规范其内控环境,应完善其法人治理结构。根据医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明确医院的权力机构即决策层及其职责,管理层及其职责。其次,要确定决策机构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责任和审计委员会对内部控制审查的责任。再次,要制定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满足医院管理需要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休假制度和定期轮岗制度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最后,要围绕医院的各项目标,建立和形成相应的医院文化,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医院的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备案制度。从而形成一个与内控制度设计、实施和运行相关的有利内部环境,也为评价内控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2.2注重内部审计控制

内部审计是对医院内部各种经济活动与控制系统独立评价,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医院管理当局监管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进控制环境的建立,并且为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建设性意见。目前多数医院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结构,但却把它作为财务部门的从属机构,使内审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即使查出了问题,由于最高管理者的干预,处理起来也十分困难,只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因此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资格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要想使内部审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改变管理当局的观念,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3强化医院预算控制

预算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院预算既是经营活动的财力保证,也是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首先,提高干部员工的预算与控制意识,提高预算执行的自觉性,维护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其次,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经费预算管理体制,针对不同类型的预算要采用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要在参考历史及同行的先进水平时,尽量推行零基预算;再次,抓住关键,改善预算控制点,要实现有效的预算控制,必须把控制设置在业务发生之前的审批环节,将预算控制点前移,做到先审批,后开支;最后,要完善制度,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体系,对预算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年度进行考核,并定期向预算执行部门进行反馈。

2.4提高会计内控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内部控制中人是决定性的因素,人是医院内部控制的设计者、执行者和监督者,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各方面的优劣,是决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将内部控制制度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注重调动和发挥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对职工进行法律教育、技术培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熏陶,以便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应培养员工的工作热情,鼓励其刻苦钻研业务,增强创新意识;其次,应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其能掌握财政、税收、金融、计算机网络、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最后,还应培养员工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创新和应变能力,使员工不仅能对医院发生的经济事项做出自己的判断,还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在经济信息系统中居于重要地位,能保证会计系统真实、可靠,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障国家统一会计制度执行的控制制度,如定期对帐,财产清查等。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控制与创新要相依相伴,是推动医院创新、防范舞弊,减少损失,对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篇10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论述了医院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时要树立风险意识,对造成风险的主客观因素加以防范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院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工作面临的情况也愈来愈复杂,审计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大,由于审计不当而导致诉诸法律的案件时有发生。因此,正确认识医院审计风险,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是目前医院审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下文就医院如何强化风险意识、规避审计风险问题进行阐述。

一、医院审计的作用与意义

风险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所谓审计风险,就是由于从事审计活动未能发现会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或漏报发表了不恰当意见,而使审计主体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不仅包括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同时也包括审计过程之外的,非主观因素产生的风险。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医疗行业中的个别不正之风不但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忽视全局、长远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医院审计面临新的形势与任务。医院内部审计可以促进社会关心和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卫生事业的宏观管理及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发挥监督和促进作用。过去我国医院经济管理部门因种种原因,风险意识一直淡薄,如今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社会对审计期望却提高了,审计风险在升高,我国医院的经济管理部门必须提高风险意识,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因为:

1.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审计环境变化很大且日益复杂。各种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竞争激烈,破产、兼并、重组的现象时有出现。经营风险如此之大,必然导致审计风险增加,医院单位也不例外。中外许多审计诉讼案都是经审计认定持续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不久便宣布破产。因此,加强医院审计有利于其适应复杂的竞争环境,提高其生存能力,避免审计风险而没有“近忧远虑”。

2.医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决定了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医院的宗旨是医治和预防疾病,保护人民健康,其性质是社会主义事业单位。因此医院的改革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放在首位,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要的注意要提高社会效益。因此,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以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从我国立法、执法情况分析,加强医院的审计监督,可以促进健全经济法制。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尚处在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阶段。在财经法纪方面更是如此。一方面,因为我国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的问题,违纪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国家诸多法律中对审计的法律责任逐渐明确,社会公众对审计的认识和对审计人员可控制的因素导致的问题的关注越发提高。在某些医院里,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行为不同程度地滋生和蔓延,如在医院中屡禁不止的“红包”问题。通过有计划的、有步骤地开展审计监督可以完善国家的法制和管理体制,维护财经纪律。

4.为促进医院工作管理改善,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审计监督也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的会计业务水平不高,责任性不强和管理人员经验不足等原因,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常会出现账目混乱、财产不清、账实不符、成本不实、滥用资金、不讲效果等问题。如某市某医院,在2005年就暴露出在医院扩建中的贪污收受贿赂等问题,影响医院的管理。因此,只有通过审计加以监督,可以促进改进工作。

二、医院审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成因分析

结合审计风险的含义,分析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院审计环境、审计地位和内部控制局限性易形成审计风险。审计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管理职能,是控制手段,作为担当医院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要想完全独立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之外,几乎是不可能的,它难以跨越这种环境障碍,其行使的职能极易为环境所左右。在各类审计活动中,某些医院管理人员出于对本位利益和外部竞争压力的考虑,往往不能积极配合审计人员工作、不能如实提供会计资料、不能如实反映医院真实经营情况。企业内控制度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容易产生作弊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内控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将导致不能杜绝一切重大差错和舞弊;二是内控制度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形同虚设,如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导致控制系统失效,管理者对控制制度不重视,内控系统不能发挥作用等。这些都使得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业务时增加了工作难度,易受到环境制约而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增加了审计风险。

2.审计项目的复杂性增加了审计风险。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实行多种形式的重组、兼并等资产结构调整。在资产结构调整中涉及到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医院改制时要进行清产核资,审计人员要对医院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避免在医院改制过程中某些人乘机转移、隐匿、贪污国有资产。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未能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就有可能造成医院资产流失,损害了医院的利益,也同时出现了审计风险。我国内部审计机构成立的时间短,无论是审计理论,还是审计实践方面都不十分成熟,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内部控制与质量管理方面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审计机构缺乏对审计人员的约束监督机制,不能严格执行审计法,按审计法的要求去履行责任,甚至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3.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等原因形成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该具有审计准则所要求具备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应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专业水平、具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才能够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客观公正、认真负责、清正廉洁,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由于目前审计人员大多是从财务专业转岗而来,大多不具备审计专业学历,缺乏企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三、防范和控制医院审计风险的对策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审计人员不可能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深度及广度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风险就是和损失相联系的一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审计风险管理是整个审计管理的具体化和进一步深化。但审计主体可以通过经验和积累,预测方法和技术的改进等主观努力,把握审计风险的规律,降低审计风险的这种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小审计风险,降低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对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做到了如指掌,并要求主管部门对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及时反馈信息,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无论是哪种主体风险,通过审计人员的主观努力,都可得到有效控制,而不引发审计责任,最终将客观审计风险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具体言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和人员,内审机构及人员保持相对足够的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以确保内审部门有较高的权威性,保证其对该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公正性。同时,要合理分配人员。不同的审计项目,每个项目中不同的工作对审计人员都提出不同的要求,卫生系统内审人员结构应逐步形成从单一的财会人员向以财务、经济、工程、机械、法律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结构转变,既要熟悉所属单位财务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又要掌握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实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

2.加强内部审计督导,防范审计风险。加强审计监督,是医疗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首先,加强审计监督,是科学管理的内在需要,是建立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经营机制和激励机制,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防线。第二加强审计监督,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医疗行业要自觉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在经营生产过程中,使国有资产不断地保值增值。

3.加强审计质量考评控制。要科学考评内部审计质量,应建立健全一个内部审计质量的指标体系。该体系是由很多具体指标所构成的,包括定量、定性两方面指标。定量指标包括审计覆盖率、审计计划完成率、被审计单位违纪问题重复发生率和审计处理落实率等。定性指标一般包括审计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能否胜任审计监控工作,审计机构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已查证的各种问题等。考评审计工作质量时,需将各类各项指标有机结合起来,作一整体予以运用,以得出正确结论。科学考评和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可以从总体上了解内部审计的最终结果,才能了解过去、分析现在、预测未来,才能总结和掌握有用的内部信息,发挥内部审计提供信息的参谋作用。

4.努力提高内审队伍素质,注重卫生系统审计人员自身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高,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选调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技术精、工作作风正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使内审人员既能当好“警察”又能当好“参谋”、“医生”。做一名合格的内审人员应取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准、程序和办法,妥善地处理可能遇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正确运用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去认识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中的重大失误或偏差,并通过必要的调查得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正确运用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去了解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记录及报告;对金融、税务、统计、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等知识具备基本的了解,以便适应可能涉及到这些领域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马瑛.审计风险的形成与控制[J].理论界,2000(3)

2.朱荣恩.审计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