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32:08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多媒体课件;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一个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形成的过程和机制,确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对于这个过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形成过程的探索

(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为目的的。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指的是教育者的行为和活动对受教育者产生的有效结果。有效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有效结果是指教育行为和活动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狭义上的有效结果是指教育行为和活动实现教育目的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研究中,这两个含义是辩证统一的两个重要方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形成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将知识传播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如果认为所接收的教育内容是有意义的,那么也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了预期效果。按照实践教学中受教育者接收信息及其效果的大小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形成分为三个层面:

1.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作用于受教育者的视觉、知觉和记忆系统,引起受教育者信息量的增加和自身信息结构的变化,也就是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认知,这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系而引起受教育者内在感情和态度的变化,从而对社会主导价值进行巩固和内化,这属于内在心理和态度方面的效果。

3.教育者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认知效果、内在心理的效果,最终这些效果通过受教育者的言行表现出来,也就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属于行动层面的效果。

三个层面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形成的不同阶段,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为,是一个效果不断积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

二、多媒体课件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希望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教育效果的实现却往往不以教育者的愿望和意图为转移,也就是说,教育效果有时与教育者的期望相差甚远,甚至是相反的。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教育者传播给受教育者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因素,教育效果的实现就必然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教育者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当前,在影响教学效果实现的这些因素中,多媒体技术的影响就显得比较突出和明显。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就主要表现为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根据相关的理论的研究,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多媒体课件在创造教学情境方面的能力要远远强于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个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以直观而生动的形象,有声有色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学生能够较好的接收信息。

多媒体课件作为传播媒介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更是重要的影响源。媒介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有重大的影响,决定着信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对于生活在当代的学生来讲,视觉上具有差异性的东西能引起他们极大的注意,因此,多媒体课件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的实现中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极大的优越性。但是,多媒体课件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传递信息,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它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器具,更不能替代教师本身通过语言和肢体所传递的信息。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应当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活动的关系,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优势。

三、处理好多媒体课件与教材、教师、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和课件等要素,这些要素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教学效果的实现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正确处理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多媒体课件与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导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应当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还原教材。

源于教材主要是指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应当以教材为纲,把握好教材的逻辑结构和基本观点。教材的主线和主要内容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材的主题,与教材的内容相呼应。当然,多媒体课件并不等于教材的简单搬家,而应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高于教材是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发挥信息量大,表现形式灵活的优势,从而弥补教材信息更新慢,表现形式单一的缺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充实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还原教材是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是脱离教材、变更教材,而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多媒体的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接受。

(二)多媒体课件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多媒体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应当展现教师的思维逻辑,而决不能本末倒置,使教师沦为课件的解说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教学技艺,并且应当掌握好现代教育传播手段。教师应当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多媒体课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多媒体课件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是为了增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绝对不能盲目的依赖多媒体课件,成为多媒体课件的奴隶。

(三)多媒体课件与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手段和工具是服务于理论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预期目标。多媒体课件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盲目的使用各种媒体,使课件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势必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应当把搭建师生交流的平台作为目标,成为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简单的局限于人机对话。

总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过程中,切不可错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把它放到恰当的位置,发挥恰当的作用,使其真正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以及吸引力和感染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文虎.传播学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2

关键词:心理学;情感教育;高等教育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进行塑造。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使其以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对社会现象与自身行为进行定位,并且通过思想的感知与重塑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在课程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可以分为静态教育与动态教育两个部分。静态教育中,将思想的正确性与指导性作为核心。学生通过对静态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思想内涵与思维方式,才能对自身的认知空间造成影响,并为价值观与世界观的优化提供基础动力。[1]这种静态的思想理论学习,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是保证学生掌握扎实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关键。动态教育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精神对于学生实践行动的指导,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总结,有针对性地归纳出具体的实践目标与措施,以此保证思想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统一,真正使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实际能力,避免“喊口号”等形式主义的产生。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3

对思想政治课来说,怎样看待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个问题,主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都在讨论、探索。这里就几个主要的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教育的统称。前者侧重于理论观点、思想认识的教育;后者侧重于政治立尝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和态度的教育。

两者虽各有侧重,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四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最重要的部分。素质教育,本质上就是全面发展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方针所要求的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轻视、淡化甚至排斥这一部分,全面发展教育就失去了推动力,其结果只能片面发展。当然,尽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作用很重要,却只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能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代替或等同于全面发展教育。

在强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

第二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这就是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最重大的政治就是贸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教育学生懂得我国当代最大的政治,坚持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决心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可以说,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对这一点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国内国际形势对我们具有许多有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看到,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也不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还需要进行艰巨复杂的斗争。以往那种教条式、口号式的政治是不可取的,但绝不能否定政治,不能淡化、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只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才能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既是相对于智育、体育而言,又渗透于智育、体育之中,覆责着广阔的领域,包括提高思想认识,启发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锻炼健康心理,养成良好行为等诸多方面。贯彻于这一广阔领域的则是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教育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辨别美丑,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任何时候,尤其在假、恶、丑的现象肆虐的时候,更要坚持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鲜明的思想性。一定要旗帜鲜明,而不能清浊不分,模糊是非、善恶和美丑,随波逐流。可以说,旗帜鲜明足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生命。如果旗帜不鲜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只剩下说教和口号,就没有任何活力了。

第四个特点,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和知识教育并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融和的。这种一致和融和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内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大量的科学知识;其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需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主要基于这两点,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当然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知识性与一般文化科学知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区别也有两个方面:其一,它只是文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因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其二,它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相融和,起着服务于政治性、思想性的作用。离开了政治性、思想性的“纯粹”的知识性,对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便是无意义的了。

二、需要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基于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特点,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尤其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精心处理好几个关系。

第一,育人和升学的关系。要以育人为本,而不能以升学为本。育人和升学并不是对立的,既然是学校教育,当然既要育人,又要考虑升学,而且要认真研究升学,尤其是普通高中,应为高等学校输送更多更好的学生。不研究升学问题,在这方面没有切实可靠的措施是不应该的。然而,认真研究升学和“以升学为本”有着原则区别。所谓“以升学为本”,有三方面的表现:一是违背党的教育方针,造成学生片面发展;二是淡化、削弱甚至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片面突出甚至只是突出文化知识教育,造成学生政治方向不明,思想认识不清;三是以升学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对家庭、社会和学校自身造成误导,后果十分严重。学校教育应该以育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更应以育人为本。而这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也有一种以升学为本的倾向,甚至感到难于自拔。

对于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来说,陷入“以升学为本”的泥潭,就是忘记了根本,忘记了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因而既失去了这门课程的特有竟人功能,也造成自毁形象、自毁荣誉的不良后果。对此我们一定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我们只能用改革教学内容和数学方法来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而不能靠“以升学为本”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第二,明理和分数的关系。这一对关系是和第一对关系相伴生的。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要以明理为本,而不能以分数为本。这里说的明理,是广义而言,包括懂、信、用这三个依次递进的主要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首先要求学生懂得所学的内容,包括必要的识记、理解和融汇贯通,到这一步均属于知的范畴。在懂(知)的基础上,思想政治课还进一步要求信和用。在这两个环节,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便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其他文化知识课,一般说来学生的懂和信是相通的,懂了也就信了。而对思想政治课来说,学生的懂和信,并不都是自然相通的,还要有一个转化、飞跃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多种教育因素的影响。至于用,就是将已经懂得的知识化为方法和德性。这个环节要求更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多。要求学生倩和用是个难点,而这个难点恰恰是思想政治课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看明理和分数的关系。学校教育,特别学习各门功课,当然需要分数。所谓“分数”,是衡量学习状况的一种工具和尺度。这个工具和尺度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很大,功能很强。忽视分数的作用和功能是不应该的。对于思想政治课来说,同样也需要发挥这个工具的作用。然而,重视分数的作用和“以分数为本”有严格区别。在思想政治课中,“以分数为本”的主要表现也有三点:一是把分数作为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二是以分数作为检查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标准;三是用分数作为维持正常教学的主要手段。应当看到,分数虽然对于明理有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毕竟有限。在懂与不懂、懂的程度上,分数作为检查的尺度,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在信与不信、信的程度上,分数就难于发挥作用了。在用与不用、用的程度上,分数也只能发挥部分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衡量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方法的程度,而对于将已懂的理论知识化为德性,分数也就无能为力了。这就是当前思想政治课研究记分改革的一个关节点。许多教师提出的将分数与评语合成作为检查标准的方案是很有价值的。这表明,许多教师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以明理为本,而不以分数为本的具体途径。

第三,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要以活学为本,而不能以考试为本。活学,是泛指,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以及整个教学过程。活学为本,就教而言,就是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善于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学而言,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注重明理,逐步向懂、信、用三者融和的方向努力。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就是要按照认识规律和教学规律组织教学,贯彻启发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总之,活学为本就是要教活、学活,使整个教学过程既符合规律,又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研究活学与考试的关系。考试,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各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有考试这个环节。考试,广泛他说就是评估,不仅可以检查办学和教学的结果,还可以成为推动、改进办学和教学的一种力量。

轻视考试(评估)这个环节是不应该的。然而,重视考试与考试为本有原则区别。

在思想政治课中,以考试为本的主要表现,一是以考试为中心来组织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二是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考试的“战略”和“策略”,更有甚者,猜题押宝,而忽视育人和教改;三是误导学生,将应试作为主要学习目的,而忽视了明理和做人。这样,考试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便会丧失。思想政治课需要有科学的、有效的考试;但是,以考试为本,将思想政治课的存在建筑在考试的基础上,是短视的,不明智的。事实说明,这样做,思想政治课反受其害。各地正在探索的考试改革,本质上就是察坚持以活学为本,寻求科学有效的考试制度和方法,废除以考试为本。

三、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课的有效性,受到客观的、主观的多种因素的制约。

从宏观上看,主要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客观条件。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愈来愈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改善党风、民风、社会风气成为普遍的要求,这样,就会为思想政治课营造比较好的客观条件。认我们思想政治课来说,不能只是哀叹世风,坐待客观条件的改善。应当看到,制约思想政治课有效性的还有重要的主观条件。最为直接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要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领导。中共中央自从1985年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以来,又连续发出了《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特别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国家教委根据中央的精神,颁发了《中学德育大纲》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年前国家教委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意见》。中央和国家教委颁发的这些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思想政治课的高度重视,文件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政策、要求和措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地位,提高思想政治课的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我们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党政领导,坚决贯彻中央和国家教委的要求,从大局、从长远、从政治上看问题,把思想真正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课的领导。缺乏有效的具体领导,思想政治课的改革就会步履维艰。我们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领导,坚持从政治上看问题,指导和督促思想政治课以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己任,这是对思想政治课最大的关心、爱护和支持。

第二,要有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标准可以说是课程建设的“宪法”,有了比较完善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工作、考试方法等,才有一个可以遵循的正确根据。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就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有了比较完善的教材,就为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思想政治课的教材贯彻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同样也会对思想政治课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多年来,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虽然在不断改革,不断探索,有所前进,但是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程。国家教委制定并即将颁布实施的高、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按课程标准组织编写的教材,上海初中开设的公民课程,高中进行的课改实验,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我们要发扬锲而不舍的精神,使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要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素质教育从一定意义说,最终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的高素质,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切实的保证。现在我们提出高质量的师资,大体上包括思想好、水平高、作风硬三个方面。政治教师要以育人为天职,懂得党的教育方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作为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要懂得党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有坚实的马克主义理论基础,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科学和有关方面的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和育人艺术;要既会顺水行舟,更会逆水行舟,条件好的时候,能获得出色成绩,条件差的时候,更能显示政治教师不辱使命的本色,始终坚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4

关键词:时事政治幼专思想政治教学

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各级幼儿园及学前培训机构输送专职的教育人才,幼专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依赖思想政治课的开设,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幼专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引导未来的幼教工作者如何做人”的重任。因此,幼专开设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政治素养,又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的个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课目标的完成情况和教育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推行多年,但多数思想政治课教师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效果不理想时只是一味抱怨学生厌学,却极少从自己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认为,把时政内容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课中,用时政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和教育学生的目的,这一思路不失为一种值得探讨的有效途径。

就河南省幼师学校而言,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学校并不重视时事政治教学,学生掌握时事政治内容大多通过网络、媒体,极少在课堂上进行呈现。笔者认为,完全可以把时事政治内容搬入课堂,便于学生利用所学的政治理论解释和处理真实发生的政治现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必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时效性。

一、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

举河南省为例,幼专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两部分:五年制初中毕业生和三年制高中毕业生,学生的年龄组成为15到18岁之间,文化层次在初、高中两阶段,培养目标主要为幼教机构输送专职教育工作者,当然也包含一部分同学参加高考继续深造。各幼专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没有适合这一学情的专业教材,多采用高中教材。但根据各个学校具体课程设置特点,这门课的课时设置为周课时两节,远少于普通高中。随着近几年高校连续扩招,幼专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再加上幼专学校自身的特点,学生重音、舞、美等技能课无视文化课现象日益严重,造成德育教育一直不受重视。另外,思想政治课又有其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各种原因促使思想政治课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和方式的改革,否则很难吸引学生。探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时政内容融入到政治课的教学中,便于将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直观,课堂参与度加强,兴趣更浓。如,当讲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及载人航天工程等相关视频,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能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充分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

二、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现实社会就是活生生的政治课堂,时事政治是发生在这一课堂上的宝贵政治资源,如果把这些资源融入课堂中,思想政治课堂便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为时事政治素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贴近现实实际,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紧密联系实际,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的现实活力。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肩负着祖国启蒙教育的重任,肩负着传播党的先进教育理论的重任。幼专生更应该利用思想政治课堂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强音,把时事政治内容有机融入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及时纠正学生只重视具体的、技术性的知识,轻视理论的、抽象性的知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迅速,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充满好奇心。利用网络、手机、电视等媒体的频率较高,学生关注国内、外大小政治事件的热情较高,也较为及时。但学生对事件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较低,教师若能及时恰当地把近期发生的政治事件融入到思想政治课堂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思辨能力。更有利于促进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当然,有的政治教师曾说:现在的学生只关心“快乐大本营”,只关注“中国好声音”,“快男、快女”弄得他们神魂颠倒,很少关注时政要闻、国家大事。这些看法也不可否认,但也不能彻底否定学生一点儿也不关心国家和社会,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及时教育和引导。引用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观点我们共勉:“一个经常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毫无学习热情、乐趣或缺乏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迅速、更加轻松。”

三、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锻炼学生的能力及培养性情

将时事政治融入政治课堂方法可灵活,形式可多样。前一段,我们幼治教研室曾引入“新闻播报”进课堂活动。我们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一次一到两个小组搞一次“新闻播报”,取材必须是近期发生的国际、国内大事件或近期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余小组也要以新闻评论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要求每个小组要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学期末发扬民主,评出名次予以奖励。这种活动把课堂当做一个舞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采用活泼开放、精悍短小的内容,充分展示学生的独特见解,紧密贴近幼专生喜爱搞活动、喜欢表演、喜爱张扬个性的特点。既锻炼学生的能力,又培养了性情。在师生共同积极参与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把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一个档次,使学生乐上政治课、喜上政治课。

四、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便于为高等学府输送合格人才

前文我们提到,幼专学校的另一项任务是一部分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参加高考,进入高等学府。对于参加专升本的学生来说,时事政治是必考科目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将时事政治内容有机地融入政治课堂,让学生及时关注近年来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有利于学生准确应对高考试卷中那种以时政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灵活题型,更有利于学生高屋建瓴的处理其他较难题型。高考曾有流行语为“得时事者得天下”,此语一经流传,时事政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实践证明,将时事政治内容融入课堂,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更使得思想政治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健康的政治头脑,使学生受益终生,也能使学生养成关心世界热点、关心社会热点的良好习惯。既能提高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前途的认可度,又容易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发展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可以收到一举多效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宋熙宁.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时事政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1).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5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政理论多媒体技术应用分析

教师在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不能简单的将这些信息糅杂在一起,而是应该进行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让学生了解到这节课到底要学习哪一个板块的政治学知识,掌握哪些思想政治的知识重难点,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溶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的环节。

一、思政教育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教育必须要面向现代化,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前行趋势,以当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推行新时代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ultimediaCai)。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大,建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多媒体教学设备结合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广大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人员在针对学生展开工作时,应该通过更加生动和更加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时效性。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深刻反映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强大利益诉求,同时,应该注重教师备课能力和教学设计水平的培养,注重引导高等院校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培养,挖掘学生的最大学习潜力,从而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格素质。

在现阶段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大学教师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设计工作能力的培养,提升高等院校教师的思政教学水平,对于大学思政教学和文化课程教学的效果和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教学媒体紧扣教学目标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显著优势改变传统的说教和刻板的思政教育方式,对单一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教学设计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每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前规划好课件进程中的各个具体的环节。并且,要开展经常性的学生学习能力结合试卷考评,给每一个学习时间段的学生写下鉴定评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树立自身科学而全面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目标。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和政治常识的理解更具全面性、客观性和准确性。同时,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讲师还应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选择多样化的活动场所,提供广阔的活动平台,带学生“参观抗日英雄纪念馆”、“共产党党史博览馆”等等,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另外,还需发挥党团组织在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作用,积极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强学生心理教育服务力度。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更好地适应,提高教学方法的实用性。

(二)教学策略强调生动活泼

传统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论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高效的教学手段和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会出现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对于学习者的需求和分析不足的现象。在现代化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论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开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多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的教师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专业设计开发人员一起,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进行细节性探讨,最终向区域内的高校推广多媒体优质课件。广大的高校思政教师在针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概述”课程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可以使用动画的形式,通过“ppt”的讲解,用幻灯片的形式,将伟大的无产阶级代表思想家马克思和列宁的生平简介、主要活动和历史贡献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动画、图片和excel表格的形式保证思想政治科目教学的生动性和活泼性。

(三)教学设计注重视频教学

对于思政教学历史简介部分,可以通过视频简介的形式,为学生介绍课文中的选材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段中的历史背景和国际环境。多媒体教学活动中还采用了图像、文本和声音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单纯的书面教学的形式,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的“呆板”和“枯燥”的缺点。现如今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因此,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难度比较大。因此,思想政治课程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最大程度上刺激学生“眼”、“耳”、“手”、“口”、“脑”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通过感官的交叉刺激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性的教学效果不足情况。

结束语:

有些思政教师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抓住课堂教学的要点,明显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笼统性的对教学目标进行介绍,却很少提到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因此,在新时代大学思想政治课程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应该深刻领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课改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的时代的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运用保证思政教育效果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英奎.试论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机结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3):225-225.

[2]孙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创新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4(1):63-65.

[3]金一清.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初探[J].丽水学院学报,2010,31(3):114-117.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历史回顾;思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因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回顾与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科建设

1984年,教育部发文在13家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这标志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立。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招收首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强建设”,这是中央首次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学科加强建设。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3所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2001年,国家又批准设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成为首批设立单位。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为贯彻文件精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于2005年下发了《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所属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仅再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层次上成为独立的学科,而且在博士研究生培养层次上首次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学科地位有了明显提升。这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课程建设

1982年10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程的通知》提出:“有计划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是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有必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逐步开设这门课程。”因此,当时的思想品德课程从全国范围来说尚未实现“课程化”。1984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若干规定》,对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课程任务、课程内容、教学原则、师资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使得思想道德修养课“课程化”,正式成为全国性的政治理论课程。1987年5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10月,国家教委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决定,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规定设置5门课程,其中《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为必修课,《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可因校制宜有选择地开设,规定了各门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与教学时数。至此,思想教育课程开始跻身于高校课程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与发展。

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印发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当年11月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把《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统一规定为“思想品德课”,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的概念。1998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即“98方案”。按照“98方案”,本科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5门课程,思想品德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形势与政策》3门课程。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随后,、教育部连续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和学科建设等作了明确规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4门课程规定为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按照中央的部署,新课程方案自2005年秋季在少数高校试点,2006年秋季在全国高校实行。自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教材建设

1992年7月10日,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管理意见》中指出:“要严格教材审批制度,制止多头编写教材等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的办法。国家教委思想政治工作司统筹规划、管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工作,负责组织编写指导性教学大纲、教学要点和全国通用教材;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可按照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点组织编写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1998年6月10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抓好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教育部将组织编写各门课程的示范性教材,向全国推荐使用。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门课程可以编写一本推荐教材;教材的编写计划与大纲要报教育部‘两课’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备案同意。除经教育部批准进行教材编写改革的试点学校外,各高等学校都不再自编‘两课’教材,所需教材从教育部或本省推荐教材中选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颁发后,教育部又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集中全国力量组织编写。2006年2月,、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出版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未经、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组织编写、出版发行各种名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

四、教师队伍建设

1995年10月,国家教委下发的《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国家教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要制定“两课”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教师队伍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实行师资的规范要求。要拓宽培养师资的渠道,注意选拔优秀的大学生和政工干部,经过培训,充实到“两课”教师队伍中。要建立相应的培训体制,采取脱产进修、在职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抓好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两课”教学部门负责人的培养。各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切实采取措施,改善“两课”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两课”教师编制,应考虑“两课”教学工作的特点,给予充分的保证。在校内课时酬金分配等问题上,要保证“两课”教师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校内其他任课教师的平均水平。2005年2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规定,要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不断优化和充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要制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力争在5年内培训数百名学术带头人和数千名骨干教师。2008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更具操作性。例如: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400的比例配备;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等等。

五、几点思考

1.学科建设重外延,更要重内涵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6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学生的数量达到了相当规模。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繁荣发展目前主要还停留在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阶段,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成为成熟的学科,需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涵发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重点由扩大学科规模转向重点提高学科建设质量上来。

2.课程建设重形式,更要重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经过不断的整合,形成了全新的课程体系。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积极创新内容、方法、手段。要根据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积极创新教学内容,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权威性和与时俱进。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艺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好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因材施教,使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3.队伍建设重引进,更要重提高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日益增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十分繁重,高校引进了不少青年教师。据统计,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占60%~70%。如何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水平成为目前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深化岗前培训、课程轮训和在职培训,鼓励青年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考核测评体系,完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体系,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人员长期从事、终身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4.教材建设重统一性,更要重多样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行了统筹统编,这对始终保持教材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前沿性,使之成为反映中央最新精神、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精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性和多样性,加之各高校的情况也不一样,为此要结合各地、各高校的实际,及时听取教学一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时组织力量编写时效性强、鲜活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参考资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手段,推动教材形式的多样化、数字化,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趋势[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3).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7

【关键词】廉政教育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033-02

一、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廉政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也是党的十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的文件明确表示抑制腐败要从学生抓起,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对于廉政文化“五进”的要求中,有一“进”就是要“进学校”。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职生不仅应具备高级的知识、技能,更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开展廉政教育,是我们国家从思想根源上积极探索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重要举措。

其次,廉政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本质属性上是一致的。高职生在心理和心智上正是趋于成熟的阶段,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高职生政治素质的基本途径,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也能为高职生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担当起廉政教育的重任。廉洁文化也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具备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廉政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尽管廉政教育已经得到了大部分高校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但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廉政教育尚处于酝酿和起步阶段,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缺乏针对廉政教育的科学统一的知识理论体系。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中还没有关于廉政教育的系统知识体系,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讲授涉及廉政教育的内容只能靠自己寻找材料,以简单介绍或者单纯的个案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这使得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关于廉政教育的学习停留于感性认识上,很难达到理性思维高度,当然也就不容易引导他们掌握科学分析当今社会现存腐败问题的方法。

其次,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各种消极、腐败、负面的信息影响着高职生的成长。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数是“90后”,他们所成长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跟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上屡屡出现的不良信息过度夸大社会的阴暗面,这些负面信息使学生在对社会的认知上产生了错觉,从而导致廉政教育成果被侵蚀。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一些糟粕,西方的一些腐朽价值观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生,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这些腐朽的观念使部分高职生对于廉洁意识的建立、廉洁修养的形成不屑一顾。再加上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人生观价值观不合理,这都给高职生廉政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最后,廉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相应支持。一方面,在课堂上,对于廉政教育相关内容,由于未形成科学的统一的知识体系,故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以灌输理论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并不高,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难以真正地全面展开。目前的廉政教育大多还是离不开校园这个小环境,往往是通过图片宣传或者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没有充分利用优质的社会资源,实践课不免有形式化的嫌疑,教学效果欠佳。

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廉政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廉政教育的知识体系,形成全面而系统的廉政教育知识模块。具体的做法是,将廉政教育归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尽量在教材中确立廉政教育的地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编写廉政教育的相关内容。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工作者积极配合廉政教育进课堂的实施工作,将廉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当中,也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构建起廉政教育的知识体系,形成全面而系统的廉政教育知识模块。

(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开展廉政教育。一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来推进廉政教育,实现教材内容与廉政教育相挂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高度重视廉政教育的价值,在教材没有相关知识体系的情况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编写教学计划的同时,把廉政教育与教科书章节进行紧密而系统的联系。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该课程教学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观、道德品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与廉政教育当中有关信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以及勤政廉政等精神都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廉政文化也是一种法治文化,它倡导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惩治腐败行为,以震慑腐败分子、教育群众。法律是一种社会规范,能够除恶扬善,是一种强制性的“他律”手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合法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的,一旦违法将会得到什么惩罚,并且让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与其将来走上“他律”的道路,不如从现在开始学会自律,自觉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在课外,教师可以为高职生推荐与廉政教育相关的资料和教材,比如《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积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作为增强廉政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实效性的辅助手段。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积极进行廉政教育。教师要精心备课,广泛选材,增强廉政教育的课堂感染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师要充分搜集利用廉政教育教学案例,通过多媒体课件、各种相关图片、音像视频资料的展示,使得廉政教育抽象内容形象化、动态过程可视化,增加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处理多媒体教学的辅与教师主导性关系,让多媒体既不喧宾夺主又能有效增强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重视廉政教育,增强对廉政教育的经费支持。第一,在廉政教育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法院旁听反腐案件审理,或者去参观基层、中级甚至高级人民法院、检察院,参观监狱等,这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腐败,拒绝腐败最为直接的社会教育平台。但是,要顺利开展这一类实践教学活动,前提是要有充足的经费作为保障,这就需要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第二,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这也是搞好廉政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配套工作。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高职院校,确实存在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任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偏低的情况,或者说在这类学校中这些情况表现得相对突出。学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其任课教师的区别对待必然会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倾向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想方设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为开展廉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更好的环境。

(四)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条件来开展廉政教育。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网络条件都已十分完备,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可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条件来开展廉政教育。如可购置、选编和制作大量与廉政教育有关的各种教学资源,并将其安装在校园网上,形成较大规模的网络教学系统,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广泛使用和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创建校园廉洁教育网,编辑近年来与本院校专业相关领域腐败的典型案例、警示教育视频、各类腐败问题、廉政规章制度等,供学生浏览,把互联网变成毕业生廉洁从业的“护廉网”。

总之,廉政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阵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总体框架之下,把国内外先进的廉政理论、廉政制度、廉政文化及廉政思想等内容构建成完整的、统一的、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将这一体系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计划,列入各院校编制的教学大纲,从而实现廉政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密切结合,让廉政教育更加贴近客观、贴近实际,也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需求,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其新,中华廉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2],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n].人民日报,2012-03-27

[3]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4)

[4]邓学源,沈其新.廉洁奉公:民族时代精神的鲜亮特色[J].天府新论,2009(3)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8

1快速有效定位教学重难点,明确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内容

政治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吃透新课标,将三维目标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起来,快速有效地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的目标及所要辅助教学实现的效果。只有这样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件,才不会使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陷入误区,实现初中政治课堂辅助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如“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一课,教学重难点是理解“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教师在快速定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后,多媒体课件制作内容也就明晰了,通过多媒体手段把图片、视频、动画、网络资源等素材进行有效整合,多感观刺激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观看电脑页面,对比画面,领悟、加深对“税收”问题的理解,更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思维,明白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税收的目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自然而然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要严格围绕教学课堂的教学重难点来进行设计,相关多媒体素材要严格分类、筛选,一定要避免落入哗众取宠、画蛇添足等误区,切实为改善教学效果服务,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

2设计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准确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初中思想政治课课堂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鼠标轻轻一点,海量网络资源皆汇集于咫尺荧屏,展示的内容丰富详实,呈现的方式丰富多彩,政治教师如虎添翼地开心教学,学生如鱼得水地高兴学习,和谐、开放、高效的教学课堂自然带来教学高质量。通过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思想政治课堂,不仅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挖掘教学关键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内化和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

如在讲“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一课时,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再现突出事件情境,将生活突发事件如火灾、暴力、抢劫、诱骗、诱惑上网等,通过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引导他们讨论、思考:当遇到上述生活中突发事件时,你应该怎样做?学生展开分组讨论,出主意,想对策。这一互动过程,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保护能力,准确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学会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再如教学“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形势”一课,设计高质量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导入:电脑画面中旅游胜地人山人海,不断变换镜头,聚焦在一个个人群拥挤的险道断桥上,一个个鲜明人浪的旅游大门越张越大,形成一个大大的“口”字,“口”内外的人群摩肩接踵往内拥,争先恐后向外挤,你推我搡,互不相让,危险重重。此时教师因势利导:把“人”与“口”这样搭配,其意如何?通过这样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地创设情境进行导入,有先声夺人的效果,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兴致盎然,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学由此自然而展开,很快就突破了教学重难点:面对我国的严峻人口形势,认识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

政治教师要注重利用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凸显、化解、理清、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思想政治课的不同教学侧重点,应用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多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

3利用多媒体课件构建知识体系,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节课针对教学内容都可以设计出一件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完成本节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在每一单元将要结束时,政治教师还要设计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把课与课的知识脉络构建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快速内化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梳理细化、整理明晰,帮助学生深刻把握知识体系的重难点,深化对知识内在联系的理解,从而达到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标,大大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另外,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大胆整合知识,理顺教学重难点,调整课件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尽快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之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系统中找到新知位置,同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

4远离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凸显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对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时要远离多媒体课件应用误区,凸显教学重难点,降低知识理解难度,更容易让学生内化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如在《世界真奇妙》一课时,有的教师在屏幕上显示问题,让学生自学教材,寻找答案,然后就在屏幕上把每个问题的答案展示出来。显然,这就是所谓的人机对话,是满堂式、填鸭式的“机灌”教学。某校一名政治教师课件做得非常美观,各种一级、二级界面设计非常优美,内容也佷充实,但课件辅助教学效果却不敢恭维。究其原因,就是课件制作太“花哨精美”,引起学生有意识注意,光欣赏课件的精美了,而忽略了课件中所要表达的内容。有的教师备课时间与制作课件时间比例严重失衡,大部分精力不用在备课上,而是寄希望于课件的辅助教学上,对课件精雕细琢,却往往事与意违,不自我反思,还抱怨说课件效果不理想。所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政治教学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不求泛滥,而求精小,强调适用、好用、够用。

另外,还要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多媒体运用的关系。以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呈现替代教师的适时讲授,取代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不可取的。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这是任何媒体、软件都难以取代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灵活利用好多媒体课件这个工具,为实现高效、高质量政治教学课堂而巧妙设计。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育技术灵活应用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为思想政治课堂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政治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巧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层层突破教学重难点,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确实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9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实践

《中学德育大纲》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居于特殊重要地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由此可见,德育功能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功能。然而,由于高考改革还处在艰难探索之中,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与以前有了很大不同,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课发挥德育功能的难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本性几乎到了迷失的地步。让中学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德育的本性,是一个极具意义的现实课题,就此我从实践层面谈几点体会。

一、充分挖掘教材,认真开展教学活动,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我们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注意寻找知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教育的结合点,从而确定德育目标,同时摸清学生的实际,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际与理论联系起来,使学生具体地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如经济生活中的效率观念、诚信观念、消费观念和发展观念等的教育,政治生活中国家观念和公民素养的教育,哲学生活中思辨能力的培养,文化生活中民族精神的弘扬等。另外,教材中还有许多名言警句,我们要充分利用,有些句子的本意学生并不能理解得很透彻,这就需要教师讲解分析,这些富有哲理而优美的词句,会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不轻易舍弃。总之,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大有德育教育的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时时做个有心人。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教学的立足点放在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努力使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和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讲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有关内容时,我利用中国申奥宣传片中的一段视频作为教学导入,使学生在短短的8分钟内了解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我还抓住机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大力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灿烂的科技成就,让学生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志,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

二、努力探索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提高吸引力,是上好思想政治课的前提条件。没有吸引力,就没有生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采用“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行为,它往往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显得肤浅和苍白,造成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的状态。其实,学生不喜欢的只是脱离他们实际和现实生活的刻板的教学方式。教师灵活运用一首诗、一个故事、一句格言、一段电视录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体验“我能行”,达到增强自信心、开启心智、陶冶情操的最佳境界,那么吸引力自然就有了。教师要努力改变一般化、概念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有的放矢地针对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联系实际展开教学,既要讲清讲透原理,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使理论知识更具体、更深刻、更生动,从而更具有吸引力和可信度。

如在教授人生观价值观这部分知识时,我采取了比较法进行教学,选择了2009年10月24日湖北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的事例,当学生听到15名大学生虽然都不会游泳但不顾个人安危并且有3名大学生牺牲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当听到请相关部门打捞3名英雄大学生尸体,尸体打捞船却挟尸要价时,都显得震惊和义愤填膺。正所谓“不愤不启,不诽不发”,当学生处在剧烈的情感冲突中时展开价值观的教学,就特别具有生命力,德育的功能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让学生在关注时政新闻的乐趣中接受德育教育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他们以自己的眼光审视社会人生,往往感到书本理论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反差,课堂教师所教所说与自己所见所闻并不相同,由此产生对国家方针政策认识的偏差、社会生活的困惑和人生价值的迷茫,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思想政治课的可信程度,而且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特点,把时事政治引入思想政治课堂,突出时代主题,把握社会主旋律,适时开展时事教育,能很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如在讲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拉萨爆发了“3・14烧事件”,我利用这一契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3・14烧事件”为什么会爆发?这一事件带来了哪些影响?作为中学生,你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这样的时政问题讨论,使学生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夯实了基础知识,丰富了时政知识;拓宽了视野,活跃了思路;培养了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心。

四、让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延续到课后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应该延续到课后。有人认为,与学生在课后交流主要应由班主任完成,其实不然,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在课后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寻找恰当的机会,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政治教师要想把自己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深入到学生心中,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必须在课后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语,触动学生的情感,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能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使道德教育从课堂延续到课外,从而达到强化品德教育的作用。

以上我从四个角度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如何回归德育本性进行了实践层面的探索,当然,在思想政治课中充分发挥德育功能,还有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角度。

面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迷失,我深深感到,思想政治课教师找寻并坚守失去的精神家园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面对困难,我们只能勇往直前,大胆尝试和不断创新,才能突出重围,显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本性。

参考文献:

[1]许惠英.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思想政治教育课课件篇10

abstracttocarryout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collaborativeresearch,isunderthenewsituation,constantlyimprove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classeducationqualityofteaching,improvingthequalityof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theimportantpath.needallthe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workers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tocooperatewitheachother,mutualcooperation,constructamorescientificsystem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

Keywords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teaching;integrity;cooperativity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根本性工作,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下发了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文件,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纲领性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履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基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指引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前提,是当代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主渠道,是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保证。当前,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党、国家、人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提升的核心内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研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系统工程。

1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问题的提出

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标准化建设,形成了科学的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保障。在我国高校大学生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成为广大大学生普遍高度关注的课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课,培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必修课,受到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历史使命。按照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建设和教学要求,统一使用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按照思政课建设标准安排教学学时。从总体上来看,全国高校执行统一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标准,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基本保障。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深入推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与传统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给当代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带来了全新的成长环境。这些教育环境的变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大学生思想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对新生事物接纳能力强等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必须认真思考面对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大学生对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要求在显著提升。应当说,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能严格按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教学要求,兢兢业业备课,认认真真教学,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深刻的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不能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的互相配合协调,更多的则需要我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的视角来思考,该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凝聚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需要我们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作为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去思考、去规划,将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各门教学课程当做一个整体去研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同时,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各高校应当在校内、校外两个层次上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创新,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育人质量。

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整体性协同性的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整体性协同性工作,是一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全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互相配合、相互协作,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w工作的整体性,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性,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更加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体系。

2.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性

第一,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整体性研究,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性。从总体上来说,当前大多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更多的侧重于每门课程的具体教学,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研究的教学整体性还缺乏探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各自层次理论教学工作中加强对课程整体性教学的关注和思考,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分析各门课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整体推进课程教学,提升教学针对性与教学效果。

第二,我们认为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教研互动。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主要局限于课堂之上,在课堂之外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空间相对较少,这也正是造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缺乏与大学生进行有效交流,思政课教师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和教学疑问,大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缺乏理解,从而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因此,应当加大思政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师生间对思政课建设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和客体的有效互动,从整体上更好的服务思政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要提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是课堂理论教学,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学习形式,按照课程建设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但是在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采用最多的形式基本上是课内实践形式,课堂外的实践教学开展得比较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结合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等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与实践的整体结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第四,探索建立科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培训机制,从整体上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当前,各高校严格遵守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准入机制已经非常完善。但是,在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后续培养、成长、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应当给予高度的重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高校特别是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是非常少的,这直接造成了思政课教师的成长机制不健全,特别是青年思政课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又缺乏相应的学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建立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统一培养、培训机制,定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省级统一轮训、培训,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师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能力。

2.2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协同性

第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校内协同性。在现有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机制内,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部门的积极性,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质量开展相互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组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列文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载体,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新思维、新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校党委应当协调组织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部门和主体,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台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鼓励学校政工干部、相关专业辅导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高校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的机会,积极与校团委、院系党组织联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门要积极与现代教育技术部门开展合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相关成果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党委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调研,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形成相关报告,并报请学校党委研究解决;各高校纪委要履行好纪律监督的各项职责,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开展纪律监督。做好校内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协同配合,是一项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科学发展,需要各高校不断积极探索,增强协同意识,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第二,积极建立校际间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协同机制。就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的整体上来看,共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的教学工作。高校发展水平定位的不同,也决定了高校间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水平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就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发展现状来讲,总体上本科高校优于专科高校,这也是各方面发展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说,本科高校中有的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的综合支撑,无论从教学科研层面还是师资队伍建设、成长、培训方面都拥有绝对的优势。而大多数专科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工作核心定位是在教学,教学任务的压力普遍还是不小的。因此,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一定区域内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协同创新机制,以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具备明显优势的高校为主体,加强对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的相关院校的协同带动优势,以达到取长补短,开阔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视野。

第三,推动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社会发展相关实务部门挂职锻炼工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历史、社会、法律等众多知识领域,在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的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积极落实并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社会发展相关实务部门的挂职锻炼工作,在实践中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的实践学习,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汲取营养,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素材,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