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篇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篇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25:51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1

〔关键词〕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发展,内在统一性,促进作用,具体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4-0073-04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衡量指标和最终价值取向。当代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发展相对滞后,他们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发展状况标识着中国人的整体发展程度与水平。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因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又成为农民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完善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夯实农民发展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发展的内在统一性

农民发展,主要表现为农民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关系的扩展丰富、能力素质的不断提高、个体需要的更好满足、工作职业的自主转换等,意即农民的生存发展、本质发展和个性发展。其中,生存发展是前提与基础,本质发展是决定因素,个性发展是重要标志。生存、本质、个性内在地统一于农民发展的过程之中,而发展重点从生存到个性的推移,体现着上升和进步的发展趋势。〔1〕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诸多因素的合力促成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般来说,农民发展较好的地区,农村集体经济也发展得较好。

农村集体经济即“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是指农村生产资料由集体占有、支配和使用,生产经营的成果归集体所有并由集体决定分配的一种公有制经济。“成员共有、民主管理、利益共享”是其基本特征。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化,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经历了“农业合作化”、“化”、“家庭联产承包”的历史性变革,实现了由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到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农村集体经济而言的,泛指脱胎于“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传统农村集体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既克服了资本与劳动的分离,保障了对社会主义基本价值的追求,继承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扬弃了旧体制下农村集体经济只重计划而忽视市场的弊端和缺陷,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导机制,充分参与市场竞争,保证了发展效率。第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特指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基于农民的生产需求有组织地或自发联合而形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如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等,它打破了“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的单一模式,“产权清晰、市场运作、分配灵活、互惠互利”成为其基本特征。这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创新的组织原则、劳动关系、经营方式、分配制度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我国农民是作为农村集体的成员而存在的,集体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集合农民个体的经济组织,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提高了劳动的组织程度和协作程度,可以突破农民个体活动的局限;与此同时,经济的集体所有形式还可以有效防止不平等、不公平等问题的出现。目前,在发展态势较好的农村,大都是以适宜本地条件的多种实现形式为载体,有效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职能,实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发展的良性促进,走出了一条改变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贫困、农业效益低下的新路子。由此看来,农村集体经济与农民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本身就蕴含着促进农民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形成农民发展的激励机制和促进因素,并创造了农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良好氛围。

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农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是联结农民个体的社会经济组织,它组织着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协调着农民个体间的活动,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发展农民的基本途径,也是农民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有效载体。它对农民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2

摘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与一个地区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和农民思想意识、生活水平是否达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尤其是村集体经济还有没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本文认为,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必然必须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要着力推进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化是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促进农业“第二次飞跃”,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是发展农村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1.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坚强支柱。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构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是亿万农民的期盼,也是世情、国情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

2.发展集体经济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根本保证。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直接体现和代表着党的形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得好,有钱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村兴民富,村党组织就会得到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的形象和威信也就不断得到提高和巩固;反之,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困民穷,不能有效服务村民,就会影响基层组织的威信,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3.发展集体经济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基本途径。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单靠国家财政支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只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村级组织才能掌握支配雄厚的资金,才能不断加强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农村先进生产力发展,繁荣农村先进文化,实现农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农村的和谐稳定。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清,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不强。许多农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作用缺乏科学客观全面的认知,对发展集体经济持怀疑态度,认为提倡发展集体经济已不合时宜;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过度强调发展的困难,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存在畏难情绪。

二是村级领导班子素质不高,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狭窄。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年龄偏大,思想僵化,观念守旧,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发展经济的能力较低,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思路狭窄,许多村干部把发展集体经济等同于“上项目、找贷款、办企业”,提及发展集体经济,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现有的土地、产业、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是鼓励支持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较少,机制不健全。对乡村发展的总体规划、生产布局、资源优势、发展思路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政府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必要引导,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一些扶贫措施没有起到“造血”作用,无法引导村级集体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是基础设施薄弱,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由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制约,农业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解放思想,增强发展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各级党组织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优化环境,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在项目引进、工商注册、财税优惠、信贷资金、农业保险、检验检疫和质量技术认证等方面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三是选优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提高发展能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是发展集体经济的关键。要结合“一好双强”型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坚持把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勇于创新、清正廉洁、公道正派、懂经营、善管理,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谋发展的优秀人才,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增强村级班子领导工作的能力。

四是因地制宜,找准发展路子。发展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好、找准一条适合村情的发展路子。首先,要挖掘现有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其次,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模式。按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多样”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探索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五是健全制度,加强集体财务管理。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新模式,确保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村级存量资产要建好台账,如实反映村级存量资产的变动和收益情况。对于关系集体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如企业改制、大额举债、大额开支、集体土地征占用、干部报酬等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切实提高村级财务公开质量和效果,定期、定项公开帐目。

参考文献:

[1]陈锡文,赵阳,罗丹.中国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人民出版社.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3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金;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前言

随着我国政策体制的改革,取消了农业税,使得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大减少,同时在物价飞涨的市场经济下,农村集体经济活动运行资金相对缺乏。因此,必须对农村集体资金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很多农村在集体资金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引起相关的部门的重视,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农村集体资金管理效率和质量。

2.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2.1资金来源较少,日常运转较困难

随着我国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业税被取消了,同时财政资金受到严重阻碍,无法达到基层,使得农村集体资金来源大大减少。很多农村地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农村粮食种植工作都难以开展,农村公共事务被弃之不顾。

2.2投资路径狭小,资金利用效益低

大部分集体资金被财政项目所占用,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主要体现:其一,农村集体资金被大量用于公共物品供给中,而用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却相对缺乏,在投入资金相对缺乏的情况下,导致农村集体经济活动无法开展,经济效益达到降低[1]。其二,在农村集体资金相对缺乏、财政支付障碍的影响下,使得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资金不足,无法达到供给需求,同时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3会计监督松懈,资金流失较严重

由于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资金分配不够透明公开,导致暗箱操作、贪污公共财产等违法行为的产生,使得民众对其中不公开、不透明的制度产生抵触的情绪,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引发严重的问题。再者,由于资金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监督管理过于形式化,导致资金滥用、浪费问题的产生,而有些资金管理人员假借名义,私自挪用公款,导致资金的严重流失。

3.农村集体资金管理解决对策

3.1完善集体资金的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上级代管机制,主要是在乡镇区域经管站中建立储存账户,将每个村子所有资金都放入账户内保管,每个村子都具有一定的资金使用权利。当村子需要挪用账户内资金时,必须进行挪用登记,经村委支部审核签字,经管站认真核实后,才可挪用资金。其次,实行资金支出审批制度。为了防止资金乱用现象的发生,导致资金的严重流失,必须实行资金支出审批制度,只有审批合格,才可使用集体资金,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

3.2做好集体资金的预算管理

通过对集体资金进行预算管理,以提高资金利用的合理性。在对农村集体资金进行进行预算编制时,必须遵守“以节俭为主、量入而出”的原则。对本年度农村的集体资金收入状况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并按照农村集体经济资金收入状况制定资金利用计划,对专项资金利用进行严格的规划和控制,以保证农村的集体资金整体收入和支出处于平衡的状态[2]。再者,必须后期农村集体经济运营中,必须严格按照资金预算计划来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以避免资金超支问题的产生,使资金利用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3.3提高资金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人作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重要因素,对资金筹集、分配及投入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资金管理组织的建立,提高资金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定期对资金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其次,强化管理组织的社区服务和经济带动职能,以形成合作性的管理组织,提高资金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4采取集体资金分类管理方式

由于有些集体资金收支金额相对较小,收支工作较为频繁且难以控制,因此必须采取分类管理方式。按照集体资金性质及来源,并与会计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可将农村集体资金分成两类,即代管资金与人会基金。人会基金主要是农村集体资金建立后累积下来的资金,而代管资金就是除了人会基金外累积下来的资金。代管资金是流动性的资金,没有开支限制[3]。通过对集体资金进行分类观念里,以避免“吃积累”问题的产生,使得集体资金能够合理的累积和使用,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3.5实行集体资金管理公开制度

村委会应该根据集体资金管理规定,实行资金分配公开制度,定期把农村集体资金收入、支出、债务、债权等情况公开给村民,同时对村民热切关注资金使用问题也要及时告知和公开。村委会可每个月、每个季度公开一次,并保证集体资金公开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当集体资金状况公开后,必须及时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行资金管理公开制度,对集体资金管理、分配和使用等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保证集体资金的安全。

3.6对集体资金进行有效的清查

针对集体资金存在的家底不实、账目不清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必须建立一支清查队伍,以对农村集体资金进行有效的检查,以保证集体资金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清查队伍主要村纪委会、财政部门、农经站及审计部门等组成,而清查内容主要有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债权债务、历史问题等,在做好账目清查工作的同时,必须对农村集体家底进行严格的盘实。

4.结语

为了保证农村集体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对农村集体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组建资金管理队伍、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做好预算管理、实行公开制度、进行有效清查、采取分类管理等措施,以对农村集体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监督,并提高农村集体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惠州办事处)

参考文献

[1]姚淑玲.加强农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对策[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8(3):78-80.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4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集体经济;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050-01

对于我国农村改革以及发展目标来说,我国需要不断的发展,并且在科学发展观有效的落实下,有效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建设,除了将家庭联产承包作为基本的经营体制外,还应当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力度,从而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主体同市场经济实现衔接的目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集体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供以借鉴。

一、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集体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在今后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集体经济也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实力的强与弱,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福利的提高,也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没有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户提供服务等职能,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就会就丧失了有效的载体。在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严重缺失的情况下,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扩大农业公共积累,为农业生产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有利于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提高农业效率,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振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工业布局和城镇布局,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改善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在农村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方,农民分散经营的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生产经营信息不灵通,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集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推动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集体经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民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大意义。

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就是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中国农村能够真正带领农民集体致富的,还是要靠集体经济组织,典型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农村就建设得好。目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都是一种强大的支撑,并且在农村转型与发展中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从当前农村的实际状况出发,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应当努力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

1、明_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性质

家庭联产承包制,不仅仅只是注重单干,也不是作为个体经济,而是将这种形式逐渐引入到集体经济中,进而成为集体经济的一种责任制方式,一种双层经营的体制模式。对于这种双层经营体制来说,在进行统分结合的模式以及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包含诸多生产力,有着较强的适应性。

目前农业经济再生产在某些地区处于停顿状态,集体服务和支持流于形式,农业生产和收益受到影响,这是引发农村地区各种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因此,必须重视集体经济的建设,努力完善各种制度,切实保护和使用好各种集体资源,加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其活力,才能树立和巩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农民的认可和信任,完成其重大的历史使命。

2、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强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依据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村级财务运作以及相应的制度。主动探索以及农业发展机制,在遵循家庭承包经营、落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同时,积极将农业用地引入到规模经营中。

各级有关部门及其政策都需要主动调动集体经济的不断进步,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氛围。而集体经济主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存在密切的联系,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应当给予大力支持,在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有关方面不断鼓励各种集体经济的发展,推动集体经济朝着未来的方向发展,能够起到自我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当慢慢加大对基础设备、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3、发展集体经济要重视制度建设

将产权落实作为重点举措推动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不同形式的集体经济。加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力度,从而最大程度为集体资产的增值空间提供保障,无论是在财力还是在物力方面都应当提高集体经济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以及科学管理约束体系。不仅仅在经营的时候只是在村庄,还应当慢慢的发展到不同层次的经济组织中。不仅仅如此,为了进一步保护相关的合法权益,避免集体资产的过度损失,相关部门还应当从法律的角度上对集体经济引起必要的重视。

4、改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状况

集体经济所具有的优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所存在的作用。在集体经济发展速度的地区,集体经济有着雄厚的力量,农民群众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程度,同时也作为新农村面貌的呈现方式。而对于集体经济力量薄弱的地区来说,出现儿童辍学的情况较为频繁,社会没有良好的治安,严重的可能会存在封建迷信活动以及相关的风气盛行。

5、壮大集体经济力量,需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相关部门应当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发展集体经济,促使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等有关方面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大力支持不同种类的合作社、行业协会等有关队伍,将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以提升。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力度,能够打破以往的格局,为农民朋友在社会中的地位创造有利条件。

三、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说,是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这样就要求相关部门需要对主动的调动不同因素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水平,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度。而农村集体经济的落实情况有着不同的出发点,这样就促使各个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当满足当地的相关要求,最终实现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崔艺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特区经济.2008(09).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5

关键词:新形势;农村集体经济;问题;改进策略

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农村集体资产有多种类型且大都无法分割,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只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才能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事实。此外,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且,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还能促进农民增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

一、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和农村集体经济的特点,认为当下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者观念落后,领导力不够

就目前来说,一些地方农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者观念落后,对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领导力不够,还有的地方村干部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任务片面地推到农业部门和乡镇党委,思想观念守旧落后,创新精神缺乏,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此外,村领导班子素质低下,不能很好地承担村里集体经济的发展责任,是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普遍问题,还有部分村干部工作长期散漫,文化机构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还有的村干部过度强调技术、人才、资金等客观条件的支持,不能依赖已有土地、资源进行发展,带领村内群众很好地发展集体经济。另外,有的村干部是家里重要劳动力,村干部务工补贴少,所以积极性不高。

(二)管理队伍素质不高,人才匮乏

新形势下,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当中许多懂技术、有文化、会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创业、求学、当兵等,留在家里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这就会使得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缺乏充足的高层次人员和劳动力。其次,对于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的人才来讲,多是不愿意离开城市去往不发达的农村来施展才能的,而且,本土外出求学成功的科技和管理人才也大多不愿意回来为本土服务。因此,管理队伍素质不高,高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如何吸引人才来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是农村不得不面临的一大难题。

(三)缺少有力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十分重视农村的发展问题,且大力提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但是,中央往往只是给予指令性、原则性、方向性的指导,缺乏有力的、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而且现在也尚未建立与农村集体经济相关的配套法律,这就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既没有有力的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的支持,又没有规范指导,发展就极为困难。此外,各级政府也是执行不一致,很多地方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不重视,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指导,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缺乏,起不到应有的扶持作用,不能引领农村集体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财务监督管理不完善,审计机构不健全

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监督管理不完善,审计机构不健全,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来说,群众监督、党内监督、外部监督薄弱,职能部门没有受到很好的监管。一方面是因为对党内监督不重视,没有专门的监督员;一方面是没有成立由村民代表、党员和团体组织负责人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就没有对集体经济形成有效监督,还有一方面是街道办的农经站或者是乡镇政府没有发挥部门职能作用,没有对村集体深入了解,满足于现状,这些就导致了监督审计薄弱,会发生严重后果。

二、加快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改进措施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扩大就业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也能帮助解决农村多余劳动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一)转变农村落后观念,强化领导发展意识

为了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转变农村发展落后观念,强化领导发展意识,我们需要做到,第一,提高各级领导和村干部的重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改善农村服务质量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带领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因此必须加强重视;第二,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使群众认识到新型农村新集体经济具备制度创新、产权清晰、民主管理、分配合理、收入稳定等特征,是切实能够为村民带来收益的;第三,统一各镇村干部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各级领导、村干部要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遵循市场发展规律,打破传统观念束缚,积极开展工作;第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切实认识到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好处,同村干部一起搞好本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二)引进农村管理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素质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积极挖掘人才资源,推动管理体制创新。首先,需要采取措施培育和引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人才。各级乡镇、村干部可以通过采取组织外出学习考察、经验推进会、现场推进会等措施来培育农村实用性管理人才,还可以在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型人才的同时,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能力,适用于本村集体经济的新型管理人才来促进各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其次,还可以以薪资、福利待遇为突破点,将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报酬与个人业绩、工作能力、平时表现挂钩,实行按能力分配、按劳分配通,将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就业,同时还可以动员从各村走出去的有知识、有能力、有水平的青年回村为村服务,当村官、办企业,推动家乡集体经济发展;最后,对于村干部的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我们可以对其加强培训,多措并举,培养起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管理队伍,建设善管理、懂经济、有责任、会经营的村级人才队伍,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三)给予有力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对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加大扶持力度,给予有力的优惠政策。第一,政府需要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方面的制度保障。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需要的是完善的市场体系环境、自由流动以及产权的清晰界定,也就是公共产品,因此需要政府提供;第二,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三资”管理服务。近年来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我省推进了“三资”管理信息化、制度化、规范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农村集体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农村集体审计、民主理财、村级财务公开及财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第三,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提供法律保护。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和集体利益,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和提供相关法律保护,一方面减少农村集体组织代表与国家签约时侵害农民利益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的责任承担机制;第四,各级乡镇应该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对农村发展集体经济给予有力的经济补贴,提高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实际利益和收入。

(四)完善财务监督体制,健全审计监督机构

完善农村集体的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健全农村集体审计监督机构,对于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减少经费开支,减轻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负担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够帮助减少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积累,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第一,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会计委派制度,建立起一支具有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并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的农村财务管理队伍;第二,建立起农村集体经济会计审批任用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稳定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队伍;第三,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监督和财务人员激励制度,对村级财务进行有效监管,确保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完善人员奖惩、考核方法,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第四,健全农村审计监督机构,安排专门人员负责,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全面开展农村审计监督工作,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共建和谐新农村。

三、结语

新型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需要各级乡镇及农村不断采取措施,改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我们应该根据各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等情况,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丰富发展形态,不断探索,积极解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各项有效措施,推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进而有利于提高我国农民经济收入。

参考文献:

[1]程慧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0(18).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6

1、从理论上看。①衡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是社会主义本身的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本形式之一,衡阳农村要保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就必须大力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实力。②衡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唯一方法。邓小平曾说:“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解决“三农”问题,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问题。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保证农民的长远利益,还需靠集体经济的发展。③衡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必要性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所决定。邓小平说:“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④是由目前农村现状所决定。目前农村突出问题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商品化、社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缓慢,购买力低,个别农民还未脱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滞后,富余劳动力就业困难,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农民缺乏生活安全感,农村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长期滞后,教育文化和医疗卫生条件亟待改善。这些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2、从实践上看。①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发展的启示。资本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掠夺史,马克思说:“资本一来到人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与资本主义不同,社会主义不能采取剥夺农民的方式发展工业,但是工业发展是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是一条规律,我国可以通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决定。在改革开放以前沿海地区经济普遍落后,工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沿海经济发展迅速,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而集体经济实力强为发展第二、三产业奠定了基础。如:江苏江阴的华西村,现在全村的资产达到两百多个亿元,农业人口基本上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华西村成为“中国第一村”。另外广东经济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主要原因也在于集体经济实力强。据统计,2001年广东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额达到4661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618.7亿元,集体有收入的行政村占了92.9%。③内地发达地区经验决定。如湖南衡南县工联村,改革开放后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建车队、办果园、养殖场、牛奶加工厂、发展商品贸易,通过集体力量解决了个体农民不能解决的公益事业,如: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村有电视台、广播电台、医院、敬老院,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人人能安居乐业。④内地落后地区教训决定。如:湖南省凤凰县新场乡枫木林村有四个生产小组,全村1345人,有稻田870亩,虽然粮食能够自给,但经济落后,人均收入490元,没有副业,村没通公路、没有行政办公大楼,个别学生读到初中1-2年级就辍学了。集体经济实力弱小,使其“统”的职能难以发挥,无法满足承包农户对生产服务和协调管理的要求,影响了农村走向现代化。

二、衡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有利条件

1、中央有明确的政策。党中央指出:应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地支持“三农”发展。当前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扶持措施,抓好粮食生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深化农村改革。

2、衡阳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徐明华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突出增加农民收入,着力落实农村政策,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劳务经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狠抓农业水利设施、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农村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周边地区“典型”的榜样作用。远如:江苏的华西村、河南的南街村、天津的大丘庄,近如:衡南县工联村、衡阳县群英村、雁峰区高兴村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很好,积累了很多经验,对其他地区影响很大,起到了示范作用。

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外部条件。衡阳工业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农业生产过程工业化,要求运用工业技术、工业设备、工业管理方式、采用工厂式、批量式和专门式生产模式组织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结果工业化,对农副产品进行工业再制造、再加工,形成农业制成品工业,打造现代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近年来农村有很大的发展,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奠定了物质条件。近年来衡阳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农村的贫困人口已大幅减少,这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奠定了物质条件。

4、广大农民迫切希望得到帮助,尽快致富,为发展集体经济奠定了群众基础。农民盼望集体能够解决一些公益事业,如:公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农村居民生活基础设施、抗御灾害等问题。农民对于合作服务、合作开发、合作积累、合作保障的需求十分强烈。从问卷调查情况看,有74%的村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乡村集体经济组织。

三、衡阳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的途径

1、从衡阳目前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要提高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用的认识。教育干部群众认识到没有集体经济的壮大,就没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巩固,就会影响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影响到按劳分配制度的贯彻落实,就会影响到共同富裕,就会影响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就会使农村无法实现现代化。

2、把集体经济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对各类合作社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发展,重视集体经营层次的建设,努力完善各种体制,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和多样化的发展路子,下功夫增强集体实力。

3、充分挖掘农村资源,发展村办企业、乡镇企业,增加集体积累。例如,湖南衡阳县汇水乡花岗岩石多,板栗、萝卜、红薯等很有特色,当地村民建村办石灰厂、农产品加工厂,产品远销省内外,村办企业的发展促使集体积累增加,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

4、因地制宜,找到发展集体经济的突破口。靠近公路的村庄,应主要发展第二、三产业;山区应兴办农场、养殖厂、林场、果园、菜园;经济已有基础的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村应走服务型发展路子,大力兴办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和产品营销等经济服务组织。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7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经营管理;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这一战略性规划来改变农村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尤其对发展农业经济具有重要价值,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繁荣。

一、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强化农民监督管理意识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应该赋予农民一定的监督管理权力,并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强化农民监督管理意识,消除传统农业经济中缺乏合作、沟通和民主的情况。在具体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农民合法权益作为监督管理的核心内容,逐渐向涉农资源、资金等过渡。另一方面,要切实减轻监督管理工作带来的负担,从职业角度说,农民既不具备监督管理的时间也不具备所需要的能力,可以针对不必要的项目进行简化,在重点监督项目和管理中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例如,可以将农民的监督职能纳入到城乡建设统筹项目中来,给予专项资金、政策支持,并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惠农工程、公共服务等;通过不断创新思路、强化制度、严格措施,纠正农村经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此外,在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体现出民主精神,尤其在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农民的医院,不得以威胁、恐吓、利诱及变相等方式向农民摊牌、收费。

(二)提高集体经济管理能力

一方面,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尽管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经济要素已经充分的解放、灵活的交易,但农村经济本质上还属于集体经济,在资源、资金、资产的“三资问题”方面,还需要集中优势力量进行清产核资工作。由于它涉及大多数农民的利益,需要不断强化集体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例如,建立农村审计违纪违法问题的追责制度,同时提高广大农民、会计等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提高农村经济产权改革工作力度。农村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缓慢的原因,除了自身体制缺陷之外,还与各项制度不健全相关,如现代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等。在实践中,可以逐渐在农村经济领域推广产权交易、招投标、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改革内容,让农民多接触、多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集体经济管理能力。

二、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经济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农村发展战略,其目的是改善农村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在农村社会的平衡发展。其中,积极促进农业生产是一项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农业科技、农业生产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增长方式、市场对接等;例如,在农业机械化方面的建设,目前已经去了较大的成就,而下一步面临农业生产结构转型,则需要尽快地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农村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原有的经济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僵化、落后,由此导致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资产管理问题。例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基础设施项目,从资金筹集、项目实施、质量监督到后期验收,除了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还应该按照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如农民监督、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模式等。如此一来,通过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经济经营管理力度,有利于村集体财产管理制度的完善,杜绝村委干部、贪污浪费的现象;实现“三资”合理分配,帮助新农村经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体来说,鉴于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筹资筹劳、集体“三资”监管等显示问题,也就肯定了农民身份进行监督管理的必然性,无论个人还是集体在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都受到实际监督职能的影响,由此突出了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具体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注民生。事实上,我国实施新农村建设本身就是一项“战略性”惠民工程,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涉及范围广,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关注农民的生活、生产现状。作为全国人口中占据比例最大的部分,农民不实现小康,国家也就不存在小康。而在农村进行经济经营管理活动,可以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将及时将国家动态、政府方针、市场动态反馈给农民群众,另一方面,充分整合农村农业资源,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最大化。第二,提高农民地位。新农村建设极大地缩小了城市、农村之间的差距,一概传统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形象,大量新村建设项目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实现了生活资源集中化供应,如水电、煤气、网络等;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动农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让农民公平地分配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成果、文化成果;同时,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化解,实现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这对和谐社会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维护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出现了经济“新常态”现象,工业经济发展存在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产能过剩的严重瓶颈,这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特色种植、渔业牧业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等形成新的产业链,实现对现有农村经济结构的补充和改良。在此基础上,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可以为新型农村经济领域的开发提供制度保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综上所述,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经济经营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它既符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也是改良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经济结构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张华伟.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2016,(13):62.

[2]左文丽.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思考[J].南方农业,2016,(09):130-131.

[3]孙晋.新农村建设中强化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家顾问,2014,(13):15.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8

在一年的驻村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调查、摸底,对镇的各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基本掌握,对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了初步思考,并提出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镇位于市东北部,全镇区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人,耕地面积亩,辖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工业企业家,在全镇范围内形成服装、羊毛衫、五金建材、箱包童车、酒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农业生产较为发达,无公害大棚、微型西瓜、草莓、特色水产养殖、生猪养殖及花卉苗木产业都具有较大的规模,粮经比例已接近50:50。

近年来,我镇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全面加强村班子和村干部队伍建设;以“三个培养”为载体,抓好村级组织和党员人才队伍建设;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目前,村办企业全部转制,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有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与形势任务不相适应,距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很少。长此下去,村干部的积极性将难以调动,进而影响到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度,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剖析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数量小。据调查,在镇各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排除一些村依靠区位地理优势,取得了一定数量的征地补偿款外,其余以“发包及上交收入”为主,其中提留收入占绝对数量,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一,村集体经营收入少。20*年全镇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合计为万元,其中经营收入万元,占%,发包及上交收入万元,占70.4%,占绝对数量。全镇没有一个收入超百万元的村(征地补偿收入除外)。收入在30万元以下村有1个,随着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村级收入相应还要减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和活力。

2、村干部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解放思想仍停留在形式上,个别干部思想观念陈旧,还习惯于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定式,对农村基层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缺少研究,有的存在“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消极思想,缺少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有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精神。

3、村干部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村班子比较弱。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阶段,促进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已经不只是劳动力、土地数量或存量的增加,而是劳动者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者素质越高,推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越强,相应地对村干部的管理水平要求也就越高。目前,部分村班子无法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提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在引导村办企业进入市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集体收入等问题上,点子少、方法措施不多。

4、村级组织发展不平衡,效率有待提高。20*年全镇集体经济收入在80万元以上的村有个,占总村数的%。村级经济总收入在万元以下的有7个,占%,最低的村收入仅为27.1万元,村与村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个别村存在村干部办事效率不高现象。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农村工作的全局,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们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努力实现有人办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巩固农村经济基础。

(一)要提高认识。我镇目前还有一定数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和负债村,集体经济无实力,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不断提高集体经济实力,增加集体积累,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要配强班子。发展经济以人为本,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村班子来作支撑,选好配强“领头雁”,切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

1、选好带头人。通过多种途径,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一是要“选”,通过公开选拔,把社会上能力强、作风正、有本领的党员选拔上来。二是要“请”,把外出务工经商中有能力、素质好,又愿意为家乡群众服务的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请回村担任村干部。三是“派”,对无合适人选的村,可从镇机关或镇属部门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里任职。

2、加强村干部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讲究培训实效。每次培训要集中解决一到两个突出问题,使干部们增强经济工作的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3、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上级组织和有关部门要关心、爱护、支持村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在保障村干部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工作实绩和集体经济发展情况适当拉开收入标准,并随着经济发展和村集体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要规范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发挥保障机制的作用。

(三)要找准路子。要摸清村情和群众意愿,找准发展路子,制定好村级经济发展的中远期规划。同时,镇党委、政府要抓好指导,整合资源,落实好帮扶工作,增强村级组织的造血功能。

1、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共同体,建立“公司加农户”式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制。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可向村集体经济组织租赁或承包所需用地。要出台优惠奖励政策鼓励个私企业发展,特别是要制定好税返村政策和经济发展考核奖励办法,增强发展个私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无工业基础的村,要想方设法建立以村民小组为基础、村两委为龙头的生产经营组织网络,集聚闲散劳力,发展来料加工。

2、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扩大种、养殖基地规模,重点发展有市场前景的农副产品,一个村打造一个品种、一个品牌,形成资源优势,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以村为例,应在兔子的品种改良和后期加工上作足文章,把传统养殖业发展成品牌战略项目。

3、推行农业资源资本化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可通过股份合作、转业承包、招标经营等形式,搞活集体土地经营。也可以集体所有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参与兴建工业园区,建造标准厂房、专业市场、仓储设施等开展物业租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可以通过反租倒包、承包权入股等形式,对农户自愿退出的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招标承包、集约开发,发展效益农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对区位优势明显的村要抓住小城镇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利用土地资源,适量进行固定资产投入,发展饮食、宾馆等旅游辅助产业,拓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新途径。同时要针对目前回归自然休闲观光旅游盛行的情况,挖掘潜力,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5、精兵简政,勤俭持家。精兵简政,勤俭持家,历来是节省开支的良方,村级组织也不例外。村级组织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采取交叉兼职、精简人员等方法,减少没有必要的支出,建立高效精干的村级干部队伍,也是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有效方法。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9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管理

农村集体经济财务问题是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不断加强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农村集体经济主管部门审计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针对数量庞大的集体经济组织的收支活动,利用社会审计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监管是一条值得探讨的路径。

一、农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激增,需要加强监督

近十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村集体经济资产增长迅猛。浙江省东阳市村集体资产发展主要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工业园区建设资产性收入,动辄数百万元;公共财政不断覆盖农业、农村、农民,村公益事业项目、农田水利生产设施建设项目和社会保障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数量增长迅速;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的村,通过集体资源和留用地等兴办市场、物业经济,集体资产积累超亿元,年收入超千万元。东阳市2003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13.89亿元,2012年底达到51.47亿元,增长了将近2.7倍,村资产平均1313万元,和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初期相比增加了上百倍。由于收入的增长,每年道路交通、综合楼、水电管网、休闲娱乐设施、农田水利等投入不断加大,单项工程投入金额达几十万元至几百万元;东阳市2012年收入和支出发生额达11.47亿元,村均293万元,频繁的、大额的收支活动,村民关注度提高了,村集体在资金收支过程中操作的不规范、信息的不对称和村民的不理解,往往导致集体资产流失、干群矛盾激化、村民,农村财务问题和农村土地问题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稳定的主要因素。单个村民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话语权不高,直接参与集体经济活动的能力弱,农村财务监管主要通过镇乡农经站指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心业务、村务监督委员会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清账理财、财务公开等措施和手段,实施主体局限于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村集体内部,属于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公信度受到挑战。村集体经济活动需要有来自外部的管理监督方式,审计监督具有外部性和独立性、严谨性特点,可弥补内部监督的一些缺陷。

二、农村内部审计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要

农村经济收支总量的增长,资金使用范围的扩大,各级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需逐渐通过审计方式加强监管。农业部1992年出台《农村合作经济内部审计暂行规定》,2007年重新修订成现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浙江省2002年出台《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均明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经部门负责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乡级农经部门负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工作,从规章上确立了农经部门从事农村审计的主体地位。2006年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农村财务“三年一轮审”,深入开展“万村审计”活动,推行了内部审计监督。但是,多种因素制约了农村内部审计工作。

(一)农村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缺位。我国农村内部审计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只有规章制度规定,法律法规缺位,《审计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也未进行明确的表述,审计标准没有法定的方针和公认的标准。

(二)农村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据浙江省各地县、镇乡二级农经站编制情况调查,县级配备4-8人,一个镇乡配备1-3人,县、镇乡农村经营管理要承担村级集体财务指导、土地承包和流转、农经统计、农民负担、专业合作社、合同鉴证、农村审计等多项农经管理职能,镇乡级农经员还有联村驻村工作,审计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工作,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各地农村审计机构绝大多数是在农经站增挂农村审计站牌子,人员为兼职,没有独立的机构和编制,没有审计经费预算。

(三)农村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农村财务电算化实施晚,农村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半途出家”,缺乏系统的审计业务训练,主要运用事后手工查账为主、依靠账务核对、盘点等方法开展审计,基本不具备审计电算化技能、运用相关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条件和能力;尤其没有工程造价、咨询审计资质,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只能开展财务收支等审计,这和农村内部审计在我国开展只有短短的20多年也有关。但农村集体基本建设项目是现阶段资金使用的重点,村民争议的焦点,由于设计预算简单和管理不规范也成了监管的难点。

(四)需要审计的村数量大、范围广。实行“三年一轮审”如东阳市18个镇乡(街道)392个行政村(居),行政村内有自然村,财务核算单位每个镇乡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审计的工作量很大。东阳市本级每年仅能完成10个村左右的集体经济收支审计,只能对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村集体进行审计。

(五)农村内部审计的性质问题。农村内部审计机构并不是资产所有者村集体的内部机构,而是各级农经管理部门,和村集体无隶属关系,存在外部性。县乡农经站既负责本辖区内村级财务管理和核算,又负责农村内部审计,出现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容易使村民怀疑内部审计的公证性,影响审计的权威性。

三、社会审计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的优势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国家审计尚不能顾及农村集体经济领域,农村内部审计由于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审计资源的不足,导致审计的范围窄、数量少。社会审计产生源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全体村民是集体经济资产的共同所有者,村干部作为集体资产经营者,两者存在委托和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符合社会审计的特点,社会审计服务村集体经济管理存在实现空间,审计优势凸显。

(一)可以解决内部审计资源的不足。有利于农经部门节约审计资源的配置,有效节省人员、费用等政府运行成本。在当前严格控制政府财政供养人员、财政支出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审计减少农村内部审计的压力,有利于基层农村内部审计借鉴社会审计的经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二)使村村审计成为可能。在村集体经济领域选择何种方式审计,重要的是否符合村集体经济的特点及其市场活动要求,社会审计符合这种要求,并可根据需要实施,从业人员多,没有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时间、审计计划等制约,能够使更多的村和项目接受审计,如推进浙江省政府提出的农村集体经济“三年一轮审”目标,在农村内部审计自身努力的前提下,可以借助广泛的社会审计资源来全面推动。

(三)推动社会审计事业的发展。如东阳市392个行政村(居)集体经济和项目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空间广阔、潜力很大,也将促进社会中介审计组织的发展,在实践中解决审计农村集体的操作技术和标准问题,形成适应农村集体经济核算、监管特点的审计模式,更好地服务农村集体经济审计。

(四)社会审计具有竞争性。审计村与社会审计机构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其关系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是有偿审计服务行为,具有竞争性,这就要求社会机构注重审计质量和审计纪律的责任约束。

(五)社会审计法律效力强。社会审计标准是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其要求出具审计报告,并对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出具虚假审计报告,需要承担审计责任,即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东阳市2012年率先对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管理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审计机制,由项目建设村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项目竣工一个审计一个,涉及2012年项目建设村79个,总投资6941万元,其中财政补助3598万元。通过社会审计,在政府层面对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和项目建设绩效得到一个整体的反映,并节省了项目监管成本;在村干部层面,按照审计规范应如何规范项目工程管理,对村干部是一次针对性教育;在村民层面,审计结果和审计的专业性在群众中有说服力。

四、社会审计服务农村集体经济监管的几个问题

当前,社会审计参与农村集体经济活动不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经部门引导和组织,创造社会审计环境。

(一)社会审计的认识问题。社会审计也称注册会计师审计或独立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独立执业、有偿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活动,以审计服务为主要职能,通过审计暴露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减少管理失控带来的损失,建立合规的内控制度和行为准则,村集体经济管理需要这种服务。如农村集体工程项目审计,从项目规划预算、投标中标、组织施工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经济活动和管理进行审计,规范的审计过程、标准的审计文书更能达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社会和谐的效果。

(二)社会审计委托主体。社会审计监督是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受托单位进行的监督,委托人自愿委托是前提。审计委托主体可以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县、乡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关键要审计目的明确,依法委托。委托要防范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干部利用审计费用左右社会审计机构、审计人员的现象。

(三)社会审计切入点。在审计推进初期可以从政府财政扶持资金较多的项目入手,把财政补助项目审计作为资金拨付、项目管理的前提要素,重点对资金进行跟踪监督,确保专款专用,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关注有无擅自降低建设标准、以旧报新帐实不符、工程量造价不真实、高估冒算工程建设资金等问题。再逐步扩大到村集体资金自有资金项目和其他领域,营造社会审计进入村集体经济监管领域的审计环境。

(四)社会审计机构备选库。以镇乡或县为单位,采用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确定社会审计机构的专业性质、数量、条件,设立备选库,在备选库范围内,由审计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大会选择审计机构。

(五)社会审计质量监管。农经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审计的监管和审计质量的控制措施,依法追责,完成审计事项,确保审计质量。根据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审计底稿、审计资料的考核情况,对社会审计机构备选库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机制,将质量差、信用低的淘汰出库。

(六)社会审计费用负担。一个县农经主管部门可协调社会审计机构,形成符合农村区域发展情况和农村集体组织特点的审计费用收取指导意见。对一些应由农村内部审计机构完成的项目,可由财政“埋单”,即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参考文献:

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篇10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和做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关于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落实农业安全发展和农村和谐稳定两大任务,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成效突出,亮点纷呈。主要体现为“五个进一步”:

农业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重大动植物病得到有效防控,近几年来没有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红火蚁疫情得到控制。农产品质量检测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建成市农业检测防疫综合大楼,以农检中心为龙头、镇街检测机构为骨干、主要生产基地及农批市场检测点为基础的检测体系进一步完善。今年1-4月,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共检测蔬菜样本17.15万份,检测生猪肉品及生猪尿液样本7.62万份,合格率分别为96.64%、99.85%,均在去年较好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提升,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农业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首批6个产业园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300多万元,修筑路基近40公里,铺设水泥(沥青)路面17公里、硬底化排灌渠27公里,整治农田3960亩,建成现代化温室大棚15000多平方米。第二批的清溪农业产业园于3月上旬全面进场施工。园区招商工作初见成效,中堂镇计划近期与深圳市龙日农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园区合作经营协议,麻涌镇在引入台湾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园区建设等方面与台商协会达成初步共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20__年完成12个先行点的施工建设,整治基本农田1.24万亩。到目前,全市标准化农田达5.86万亩。

农村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连续5年加大对欠发达镇村和不发达革命老区的扶持,建成水泥公路326公里,小型桥梁近1000米,供水管网731公里,修缮医疗卫生站1.3万平方米,全市所有自然村实现通水泥路和自来水。为11个欠发达镇落实扶贫贷款36.7亿元,有效地帮助其发展启动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促进了经济发展显著提速。大岭山镇、沙田镇、沙田穗丰年村等欠发达镇村发展势头迅猛,主要经济指标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拓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增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促进增收的功能逐步增强。全市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9家,其中部级1家、省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3家。今年推荐的1家部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完成申报工作并进行了公示,近期将可获得认定。农业品牌化标准化加快推进。全市有省农业名牌产品23个,通过“三品”认证农产品69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市级示范点各5个。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占地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达15家,有效促进和带动了农业生产。

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整合提升现有物业资源,加强资金运筹管理,集体货币资金营运效益不断提高。至去年底,全市农村集体总资产达1088.6亿元,占全省同级资产的三分之一;经营总收入140.2亿元,约占全市公共可支配财力的三分之一;两级净资产821.2亿元,纯收入81.8亿元,村均净资产超亿元、纯收入超千万,分别达1.5亿元和1463万元。

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做法是“四个坚持”:

(一)坚持以思路创新为先导,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善于思想,敢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近年来,我们不断探索适应城市化发展的农业模式。通过对我市农业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提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新思路,并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切入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引导农业由城郊型向都市型转变。全市分两批确立了10个市级农业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89万亩,计划用3-5年时间建成。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主要抓好高标准规划、扶持资金投入、政策制订和指导经营管理,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二)坚持以夯实基础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坚实的基础,我们以推进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为着力点,努力夯实农业基础,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开展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初步确定麻涌、沙田、高埗、东坑、中堂、石碣等6个镇共12个点为今年现代标准农田建设点,建设面积7780亩。抓好农科基础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活动

,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促进了全市农业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去年建立了重点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0个,向社会推介农业主导品种26个、主推技术16项,获省农技推广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市专利金奖1项。(三)坚持以农业安全为保障,切实加强生产监督管理。农业生产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是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农业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一是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加强组织协调,突出源头整治,抓好日常抽检。通过组织蔬菜生产地村(居)委会、土地发包方与种植户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方责任。组织农资经营单位签订承诺书,规范经营行为。推行生产环节农业投入品台帐制度,指导1.6万农户建立生产台帐。大力实施产销联建制度,审核认定了73个供莞生猪定点基地,有效保障了生猪质量安全。二是着力抓好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抓好春秋两季动物大防疫和日常防疫免疫工作,加强检疫监督和重点场所消毒灭原,严格生猪屠宰检疫,实行屠宰场生猪“零库存”制度,消灭疫病隐患。同时,认真抓好香蕉黄叶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治。三是着力整治农资市场秩序。通过常规检查和专项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经营市场秩序。

(四)坚持以农村稳定为前提,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稳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前提。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管理指导,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一是大力扶持欠发达镇村发展。20__年以来,我们通过落实财政转移支付、发放扶贫贷款、开展结对帮扶和“千干扶千户”活动等一系列农村扶贫政策措施,帮助11个欠发达镇、81个欠发达村发展经济。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20__年7月开始,用了3年时间,在全市全面开展农村合作制改革,建立了559个股份经济联社、2499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19.9万名村民成为农村经济股份合作组织的股东,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近几年,我们大力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形成了会计出纳委派、审计监督、统计监控三管齐下的农村集体资产营运监控模式,促进了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持续保值增值,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四是切实开展土地问题专项治理。通过成立机构,制定方案,调查摸底,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促进了土地承包政策全面落实,稳定了农村生产关系。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言路,积极开展“我为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建言献策”活动,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接访基层群众等形式,利用“三农”热线电话、“局长信箱”、机关网站等各种渠道,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梳理总结,查摆出当前影响和制约东莞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

20__年以来,我市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全市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性扭转,欠发达镇村在新一轮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欠发达镇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近年来,欠发达镇村在社会管理、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逐年增加,公共负担日益沉重,用于发展的资金短缺。11个欠发达镇的人口、土地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5.3%和28.9%,但gdp、税收总额、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仅分别占全市总量的13.6%、10.4%和18.8%;81个欠发达村的人口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14.6%,但其经营纯收入、净资产仅分别占全市农村总量的1.3%和2.8%;20__年末,全市仍有21个欠发达村未达到脱贫标准,另外有24个原为非欠发达的村也下滑到欠发达层面。二是农村民生设施仍有欠缺。水管老化问题突出,严重影响30个镇街344个村(社区)77.4万群众的饮水问题,其中有62个欠发达村的90个自然村饮用水管老化问题尤其突出。相当部分欠发达村由于资金缺乏,没有足够能力按照“五有”新村的标准建设篮球场、小公园、垃圾收集站、公厕、群众办事中心等,公益设施建设较为滞后。三是香蕉产区农民收入下降明显。我市欠发达镇村的农业比重相对较高,农民增收比较困难。沿海水乡片的香蕉生产,由于受黄叶病和台风、冻害等因素影响,亩纯收由20__年的1481元,下降到20__年的373元。20__年麻涌、沙田、洪梅、望牛墩、中堂等五个香蕉主产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276元、8502元、7960元、7511元和10276元,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低3330元、3104元、3646元、4095元和1330元。

(二)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

当前,我市农村集体分配不规范的现象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三过一旧”:一是直接分配过度。有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干部慑于“村民自治”的压力,没有处理好分配与积累的关系,脱离实际,盲目攀比,用非理性分配来满足股东的要求,造成分配过度。20__年全市有265个经联社和1483个经济社直接分配超过章程规定标准,分配超额10.2亿元。二是公益开支过重。我市多数农村股份经济组织承担着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和社区管理两大职责,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开销庞大。近五年,农村集体公益开支(不含固定资产投入)年均增长14.3%,是同期集体纯收增长的2.1倍。20__年,全市村组集体公益费用开支达40亿元,有258个村的集体股收益不足集体公益开支,占村总数的46.2%。三是福利开支过滥。目前,我市农村养老、医疗、优抚、助学、卫生等村民直接受益的民生政策,其资金投入基本都由集体承担,农村集体福利开支过滥现象较为突出。此外,村民数量的增加,也使集体支付的各种福利“水涨船高”,支付压力与日俱增。四是分配方式守旧。在实际的集体分配过程中,部分村组仍不同程度地按“老规矩”办事。新生儿童和新迁入户人口,仍然享受集体福利,甚至与股东同

等参与集体分配,而“出嫁女”、外迁户等股东的分配权益仍未得到全面落实。(三)农业基础建设不完善

总体上,我市农业基础还没有达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所需的标准要求。一是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偏慢。作为我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平台和带动龙头的10大市级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度不够快,与预期的建设目标相距较大。二是现代标准农田总面积偏少。现有标准化农田面积仅占全市基本农田的11.39%,其余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加上非农建设对农田基础设施造成一定损坏,农业抗灾减灾能力大幅下降。三是农业装备及机械化水平偏低。机械化综合水平不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网络不健全,设施农业、节水喷灌面积规模不大,农机结构比较单一。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理想

我市耕地分布零散,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偏低。20__年,全市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有372户,种植面积5.01万亩;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平均耕种面积1.3亩,远远达不到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指标,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产业基础薄弱,影响了产业化发展。全市19家农业龙头企业中,部级和省级仅分别为1家和3家,均远少于广州、中山、珠海等周边地区,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档次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生产、开拓市场、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不明显,带动农户能力较弱。同时,我市原有的香蕉、荔枝等特色产业产量下降、效益降低,麻涌香蕉、大朗荔枝等传统知名产品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主导产业和农业名牌产品不突出。

(五)农产品安全保障不稳定

蔬菜农药残留和生猪瘦肉精检测阳性率虽然较低,但由于部分镇街管理职责不够明确,一些生产经营者特别是外来种植户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的现象仍有发生,加上我市95%以上的畜禽产品和70%以上的蔬菜依靠外地输入,异地供莞农产品量大面广,来源复杂,保障安全的难度较大。

产生影响和制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除了客观原因外,也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五个不够”密切相关:

第一,科学发展的思想不够牢。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没有完全做到求真求深,科学发展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理论武装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滞后于新时期工作需要。想工作、办事情系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还不够,按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解决问题的力度还不够,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全面拓展农业服务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先进农业发展理念。

第二,统筹发展的能力不够强。对工作的整体把握还不够到位,尤其从东莞城市战略产业高度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够深入,通过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村看农村、跳出东莞看东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够一贯。虽然确立了农业发展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每年也制定工作计划,但协调各镇街组织实施力度不足,效果不理想。统筹开展各项工作还比较欠缺,没能很好地把工作的整体推进与解决个别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工作的推进不平衡。

第三,谋划发展的作风不够实。日常工作中,我们比较注重农业农村具体管理工作,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少。相对于农业转型升级来说,对农村转型问题的研究不够到位,深入农业农村基层开展“三农”问题的调研不够经常,对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全面,对形势发展的判断预见不够准确,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仍有欠缺,效率不高。

第四,创新发展的举措不够多。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有时局限于传统思维定式,创新进取精神不强,立足于科学发展的新思路不广、新办法不多、新措施不力。特别是在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推动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等一些深层次问题上,思考不深,把握不牢,以致推进力度不大,进展不快,效果不明显。

第五,破解难题的信心不够足。在我市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空间越来越窄的新形势下,对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显得信心不足、决心不大,存在畏难情绪。当一些新思路和新工作在付诸实施中碰到困难时,往往抱着能做多少就做多少的态度,没有想方设法去争取各方的支持配合,最大限度地协调方方面面抓好落实。如在推进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计划不够周密,检查督促不够细致和经常,致使建设进度偏慢。

三、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按照市委提出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的要求,我们认为,我市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综合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加快推进园区型、品牌型、创意型农业的发展,促进我市农业从依托农村、服务农村的粗放型传统模式向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精细型现代都市农业模式转变。

当前,我们要重点从六个方面抓好农业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一)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配合市委农办共同研究制定新一轮扶持政策,力争在继续实施结对帮扶、提供贷款支持、实施税收返还政策的基础上,全力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落实财政扶持。编制扶持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年度预算,建立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每年根据财力增长情况,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引导各镇街根据中央、省、市的政策导向和工作重点,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投资重点适当转向农村,新增财力适当向欠发达地区倾斜。既要帮助欠发达地区优化发展环境,增强造血功能,加快发展经济,又要切实减轻教育办学、治安管理、环卫保洁、社保支出等方面的负担。

加强经济管理。指导欠发达镇村加强资产的运营和管理,选准发展方向和经营项目,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内部挖潜,推行整合发展,继续帮助欠发达镇村对不良历史债务进行清理,协调银信部门优先为欠发达镇村用以地抵债的方式核销呆账,使欠发达镇村的资产负债率保持在一个比较恰当的水平。

推行生态补偿。根据全市土地总面积、基本农田总量、户籍人口总量以及各镇街的土地面积和户籍人口,计算核定各镇街应该承担的基本农田保有量。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平衡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利益关系,缓解欠发达镇村保护基本农田与发展二、三产业的矛盾,更好地调动欠发达镇村保护耕地、保护生态、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

改善民生设施。抓好3-5个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试点,探索城乡一体化供水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市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全面扶持欠发达地区改造农村供水管网,尽快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供水机制。争取市财政连续5年给欠发达村发放“五有”新村建设补助,帮助欠发达村进一步配套完善公共设施。

促进蕉农增收。加强香蕉黄叶病的防控,强化种苗监管,严格执行香蕉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制度,进一步规范香蕉种苗的生产经营。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联合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共同开展科技攻关,加

快香蕉抗病品种的选育进程。建立蕉园转产改制示范点,实行改种直接补贴和农机补贴政策,强化改种的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和信息服务,引导蕉农有序改种,加快蕉区转产改制,促进蕉区农民增收。(二)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分配

健全约束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分配重大事项审查制度,严把分配审批关。督促各镇街切实履行职责,对集体分配的内容、比例、程序等进行审核。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联合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研究制订农村干部和经济组织违反分配等资产财务管理制度的责任追究办法。完善考核制度,将集体分配制度的贯彻实施纳入市镇对镇村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内容,督促镇村加强对集体分配的把关和指导。

强化监管指导。切实加强政策引导,督促集体经济组织按章分配,逐步改变传统的福利分配模式,促使集体分配“股权化”。在兼顾现有分配水平基础上,推行集体分配与经营成果、债务清偿紧密挂钩的分配方式。严格集体股、个人股收益使用,股东分配只能在个人股年度收益中开支,社区公益等费用只能在集体股年度收益中支出。引导集体分配与农民就业有效对接,逐步将分红与就业创业挂钩,通过奖勤罚懒政策,引导农民就业和创业。

创新管理体制。在集体经济组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推动村社分帐核算,进一步提升集体经济组织法人主体地位,提高经济组织独立经营管理水平。在坚持村基层党组织、村委会对集体经济组织领导和监督的前提下,引导村委会干部与集体经济组织理事会成员逐步分开任职,促使理事会干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村委会干部聚精会神抓管理。

减轻农村负担。进一步明晰负担的责任,调整负担的方式,规范集体开支,逐步改变集体包揽应由村民负担的福利开支的状况。重点研究统筹衔接非股东村民养老保障,调整完善农民养老保险负担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农村治安、保洁、保绿等公共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经费补助,加强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

完善股份合作制度。逐步扩大量化范围,对“固化暂不量化”模式设置股权的,指导督促有条件量化的股份经济组织逐步将资产量化到人;对于“固化量化”模式设置股权的,要指导集体股分配有盈余的村组降低集体股比例。分步稳妥推进集体股股权改革,探索逐步取消集体股,直接从股份经济组织经营收益提取公共公益经费的办法。加强股权管理,严格执行“生不增,死不减”的股权制度和同股同权、按股分红政策,纠正以外迁、福利分配等为由损害股东权益行为。制定并落实股权继承指引,规范股权内部流转程序。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健全理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会议制度和股份经济决策、分配、监督机制,推动股份经济组织向“管理科学、运转协调、分配规范”经济实体转变。提高管理队伍素质。指导各地努力将素质好、能力强、威望高的股东选入理事会,建立公正守法、坚强有力的集体经济管理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速构建土地、资金、技术高度集约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平台,通过农业产业园孵化壮大一批创新型农业企业,带动周边基地和农户发展生产,逐步走“园区+企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道路,全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精品。一是加快建设进度。定期召开园区建设工作会议,分析建设情况,掌握工作进度。督促石排、大朗、道滘等3个园区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争取6月底前全面启动施工建设。二是组织招商引资。在征求相关单位和镇的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政策,争取第二季度正式出台。着力开展农业产业园招商引资推介,力争引进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业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农业产业园投资创业。三是落实资金保障。指导各园区坚持经济实用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正确把握建设标准,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尽量节省建设成本,及早落实自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抓好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对园区以外的农田,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现代标准农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100亩以上连片农田全部纳入现代标准农田建设范畴,力争到20__年全面完成全市建成10万亩以上标准化农田的目标。今年要重点抓好7780亩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在高标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力争上半年陆续进场施工,年底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抓好农业装备水平提升。结合农业产业园建设,大力推广使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先进适用农机具,大幅度地提高农机化水平。同时,加快温室大棚、节水灌溉、控温控湿设备等先进农业装备的推广和应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

(四)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开展耕地统筹集中经营研究,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建设,推动全市零散耕地、耕种意愿低农户的土地向专业大户或园区流转,引导产业化组织向园区集聚。重点探索和完善三种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形式:一是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形式。主要通过一定的土地面积折算股份,入股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土地集约化经营。二是分散农田集中经营形式。将分散的农田集中起来,由企业或专业大户集中经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三是统一整合土地形式。将分散农田整合成一定规模的连片地块,对种植结构作出整体规划,按统一标准组织生产和技术指导,实行分户管理。

巩固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能力。一是提高产业化组织联结带动意识。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把提高联结带动农户能力作为提升自身形象的重要手段。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理事长的带头意识和市场意识,强化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观念。二是对全市龙头企业进行复查考核和整改。重点对企业带动农户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带动农户松散的企业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实行“可进可出”的严格的动态模式加强管理。三是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结带动水平。协助合作组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和合作服务机制。鼓励合作组织吸收更多农户,提高农民主体地位。

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带动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加强宣传,认真物色培育对象,指导培育对象创新和扩大联结带动农户的方式和规模,大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重点培育我市花卉产业、创意农业、加工农业类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生产,增加农户对农业产业链延长增值部分的收入。

完善农业产业化组织各项管理制度。在完善企业联结带动农户机制和考核认定程序的基础上,尽早出台《东莞市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企业贷款贴息实行最高限额,严格新增贴息贷款上报备案制度,

加强对企业贷款贴息资金使用的监管和引导。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项扶持资金的作用,引导合作组织将专项资金投向提高带动能力等关键环节。(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加强源头监管。重点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巡查和日常监督,以违禁药物为主要检查对象,组织开展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违法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行为。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指导和监督农产品生产者遵守投入品使用要求和规范,推动清洁生产。加大对蔬菜生产基地、畜禽养殖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查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化学物质的行为,从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检测监督。继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不断扩大农产品检测的覆盖面,增加检测频次和检测项目,力争蔬菜实时联机检测监控比例达到30%以上,生猪抽检比例达到5%以上,检测不合格农产品100%得到及时处理。准确掌握各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适时信息,科学引导生产与消费。

推进产销联建。加强与产地畜牧管理部门的协作,不断强化和巩固供莞生猪基地的产销关系,确保切实发挥日常和应急供应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市外蔬菜产区开展产销合作的研究,探索供莞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供莞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监测力度,与产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协作,共同对定点基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监控,保障供莞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理顺监管职能。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农产品安全监管职能。在重点负责和抓好辖区内生产环节质量监管的同时,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等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开展其它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

按照中央和省、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机制,加强党建,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领域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制度和组织保障。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理论武装学习。积极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论坛”、“组工论坛”、“党员学习论坛”等载体,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奉献“三农”意识,立志全心全意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努力在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争当“三农”领域科学发展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