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十篇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十篇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2:00:59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调度管理制度;煤矿生产;生产调度;安全生产

调度是煤矿生产中的一个职能部门,煤矿安全调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工作,它担负着企业“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任务,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关系着煤矿企业能否顺利运行,在我国煤炭资源仍然是重要的生产能源,随着近几年安全事故的频发,导致煤矿企业的发展受阻,国家和社会对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由于我国的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煤矿业,所以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调度工作在煤矿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煤矿现有的调度管理制度包括调度会议制度、值班跟班及带班管理制度、生产信息汇报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人车、行人装置乘坐管理规定、生产影响管理办法、生产事故汇报管理制度及其他相关规定等,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前提,调度工作充当着煤矿产业的协调者和指挥官的功能,是煤矿企业生产的主线,所以调度工作必须严格把控,这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条件。

1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工作的具体性质和特点

生产调度工作是每个生产企业都离不开的工作,可以说生产调度是维持生产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所以对于煤矿企业也不例外,在实际的生产中生产调度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生产调度其本质是组织生产,安排生产,调度管理工作也是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之一,在一个大型的煤矿企业,调度机构分为好几个等级,这些调度机构都是煤炭生产建设的指挥中心,是促进煤矿企业领导工作方向正确性,保证生产安全的重要机构,“调度”的意思就是协调、指挥、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的促进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安全正确的生产,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及时掌握并且合理的解决,不断排除生产过程中不利于生产的种种因素,促进生产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煤矿调度工作的主要特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具有不间断性,由于煤矿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就注定了生产的性质是连续运转的,所以这就需要对于每个工序都合理的监督安排,这就需要调度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坚守岗位,保质保量的完成调度工作,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汇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其次,煤矿企业的调度工作有着很强的时间性,调度管理人员需要高度负责,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很多事故都是在一瞬间发生的,所以当出现问题或者发现问题隐患时要保证第一时间汇报,避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最后,煤矿企业的调度工作有着很强的权威性,调度部门是煤矿企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也是一个综合部门,所以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调度员虽然作为基层的管理者,但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高级管理者的作用,对很多事情能够指挥命令,对于将要发生的安全隐患通过自身的经验去制止,可以说煤矿调度工作在整个煤矿企业有着很强的权威性。

2调度管理制度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对于生产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必须有章可依,才能促进生产的有序性,任何事情缺乏了有效的制度都很难保证顺利进行,在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故,影响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煤矿企业亦是如此,调度部门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部门,对煤矿的生产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调度工作不是随意进行的,在实际的生产中,必须遵循相应的调度管理制度,可以说调度管理制度是指挥和控制调度工作严格进行的关键所在,在煤矿的安全生产调度工作中,调度管理制度也起着很强的促进作用,下面对调度管理制度在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细致的阐述。

2.1促进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调度管理制度首先是制度,制度就是对人的行为控制和要求的准则,所以在煤矿安全生产的调度工作中,调度管理制度是帮助业务人员学习的,不断促进业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的提升,要求煤矿企业定期对调度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调度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及对煤矿生产过程的业务熟悉程度,对各个岗位的生产流程以及容易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应该能够熟练操作,对设备要懂得如何保养,如何维修,在对调度员的培训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实际,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2.2促进对于煤矿运输环节的管理,保证煤矿的质量

在煤矿采集的工作中,很容易发生工作面断层,掘进迎头半煤岩等导致煤矿的质量下降,所以调度部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促进煤矿在运输环节的管理制度,将具体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调度员对煤矿采集过程应该实时监督确保煤炭的质量。

2.3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调度室制订了《调度员下井管理办法》、《调度员责任追究制度》、《调度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规定,不断完善奖惩制度,调度员必须保障井下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井下工作实时监督,对于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加强对重点生产环节的监察。促进相关的调度管理制度的完善能够最大限度的促进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4促进调度人员的应急能力的养成

调度管理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规范调度员的行为,促进调度人员的应急能力的养成,煤矿生产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安全事故时突发性的,所以调度人员的应急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严格遵循调度管理制度能够促进应急能力,加强问题解决的有效性。

3结束语

在煤矿企业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生产调度工作是保证煤矿生产有序进行的关键,所以对于调度管理制度一定要严格遵循,在生产调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充分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才是最关键的。

作者:于海生单位:河南能源永煤公司生产部

参考文献:

[1]张峰.谈调度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J].山东煤炭科技,2012.

[2]方龙.浅谈调度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企业论坛,2010.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2

全国煤矿瓦斯治理辽宁现场会和南昌“双百工程”会议召开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环保工程、效益工程”做好做实。省政府常务会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把瓦斯治理放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位置,落实瓦斯治理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和方法,坚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不断、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保障经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省政府积极投入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以政府投入带动煤矿企业加大投入。成立“瓦斯治理和利用厅际协调领导小组”,健全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督促各级政府配齐驻矿煤矿安全监管员,煤矿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形成。

二、全面推广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积极推广应用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依靠科技进步治理煤矿瓦斯灾害。一是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重大隐患整治项目进行管理和督办,在全省所有煤矿安装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二是实现煤矿单井系统与远程数字化监控平网运行。全省已有48个市、县建立了远程数字化监控平台并与省局联网,1173个煤矿实现了数据上传,联网单井系统上线率达80%。三是在重点产煤县组建了35个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中心,为煤矿数字化瓦斯监控系统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四是强力推进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开展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更新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煤矿安全监控信息控制中心联网运行。全省共有1072处煤矿完成煤矿瓦斯升级改造工作,升级率达75.6%。五是全面展开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安全检测检验。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配置纳入检测检验范畴,并由国家认证机构实施质量安全认证和安全性能认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三、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建设

针对四川高瓦斯矿井多、煤层渗透系数较低、抽采难度大的实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固定瓦斯抽采试点,摸索出具有四川特点的瓦斯抽采方法,并根据实践经验制定下发了《四川省煤矿瓦斯抽采暂行规定》,统一了标准。制定了全省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建设规划,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瓦斯抽采工作小组,负责全省煤矿瓦斯抽采设计审查、技术指导、进度督促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在政府启动资金、奖励资金和政策引导下,近两年共带动煤矿企业投入近8亿元用于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建设,目前全省共有195处小型煤矿启动了固定抽采系统建设,已建成140个。坚持以用促抽,提高效益,全省煤矿投入约3.5亿元建设瓦斯发电利用系统,2009年1-11月份完成抽采瓦斯纯量15165万m3,利用瓦斯纯量7294万m3,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和87%,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

四、大力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

9月份在达州市召开四川省薄煤层机械化现场会议,组织现场参观,开展经验介绍和交流,对四川煤矿机械化开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以各种形式为煤矿和采煤机械生产厂家牵线搭桥,去年12月组织了四川煤矿机械化研讨会,今年9月举办了第六届四川国际煤炭工业暨矿山机械博览会进一步促进了煤矿企业、煤矿机构生产厂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目前,广能集团公司所属矿井采掘综合机械化程度分别达85%和30%,掘进机装率达95%以上。嘉阳集团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矿井井型从年产15万吨逐步扩大到年产120万吨,创下了西南地区高档普采薄煤层条件下第一个年产超过10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

五、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限期整改。狠抓重点地区隐患治理,确定30个县作为全省煤矿安全重点监管县,对重大隐患实行省控、省管、省督办。全省各类煤矿共投入资金17亿对安全技术进行改造,大批“一通三防”隐患得到治理,对整改无望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坚决进行关闭,近年来全省共关闭矿井845处,从根本上消除了一批重大隐患。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3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两个主体责任

各有关区(县)、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要进一步提高对专项行动重要性的认识,在第一阶段专项行动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切实做好专项行动第二阶段督查整改工作。通过专项行动达到发现隐患、治理隐患、防患未然的目标,确保我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为奥运会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等重大活动的成功举办创造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有关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负主体责任,行政一把手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要具体抓。要深入辖区煤矿企业,定期下井,调查研究,督促煤矿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积极开展自查互查和隐患治理工作。要不断督促和检查煤矿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查煤矿企业违章违法行为。对于严重违章违法,屡教不改,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煤矿,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予以关闭。今后,凡被责令停产整顿、停止作业的煤矿经整改要求恢复生产作业的,必须经所在区(县)行政主要领导亲自审核、签字并报市煤炭局备案后,方可恢复生产。本市辖区内所有煤矿,在节日长假后或政府统一要求停产停业整顿后申请恢复生产作业的,均按上述程序进行,不再另行通知。

二、加强重大隐患整改及制度化建设

各有关区(县)和煤炭管理部门要始终把瓦斯治理、顶板管理、水患防治、火工品管理及施工、生产现场管理作为预防煤矿重大事故隐患的重中之重。要及时掌握辖区煤矿重大隐患的整改情况,安排专人负责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建立每周一报制度,定期通报煤矿百日安全督查活动开展情况。对安全生产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企业,要大力宣传,对工作不力,隐患突出的要及时曝光,确保督查活动顺利开展和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认真做好淘汰矿井关闭工作,严防死灰复燃

各有关区(县)要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市2008年关闭淘汰矿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8〕102号)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淘汰矿井关闭工作。要加强对已关闭矿井的监督管理,采取定期检查、巡检、夜检等形式,严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同时,要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私挖乱采和非法生产行为,维护煤炭行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确保我市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

四、结合实际,督查整改

(一)**县。

1.督促各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大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督促煤矿企业加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力度,尽快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坚决纠正严重违法生产行为,坚决取缔后峡康安煤矿继续采用国家明令淘汰落后工艺的开采方式。

4.严格落实瓦斯监测制度,完善矿井安全监控系统。

5.落实“两个主体”责任,重点加强各矿井施工现场、通风、顶板、水害、火患治理。严厉整治后峡康安煤矿通风管理混乱、工作面微风作业等隐患。

6.督促煤矿企业尽快完善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置方案、生产作业事故应急预案、作业规程编制制度等。

7.督促煤矿企业尽快签订矿山救护协议。

8.完善煤矿双回路供电系统。

9.按照《关于印发**市2008年关闭淘汰矿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全力做好证照到期矿井的关闭工作。

(二)米东区。

1.督促各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大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督促煤矿企业加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力度,尽快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严把施工队伍资质关,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4.严格瓦斯检查、登记、报告制度。

5.完善“三条生命线”系统建设,重点加强瓦斯、顶板、水害、通风隐患的防治。严肃查处福德煤矿掘进工作面循环风作业等重大隐患问题。

6.积极督促煤矿企业严格遵守作业规程。

7.加大火工品安全监管力度。严肃查处福德煤矿井下私存炸药重大问题,防范事故发生。

8.按照《关于印发**市2008年关闭淘汰矿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全力做好证照到期矿井的关闭工作。

(三)水磨沟区。

1.督促各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大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督促煤矿企业加大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力度,尽快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严格落实瓦斯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

4.加强锚杆、锚网支护管理,严禁使用非标准支护材料。

5.遵守作业规程,严格敲帮问顶制度。

6.加快整改矿井机电开关、电缆严重失爆现象。

7.重点加强瓦斯、通风、顶板等隐患治理。从严整改三建煤矿通风系统不可靠、安全监控系统不完好、瓦斯经常超限等重大安全隐患。

8.高度重视振宇煤矿、三建煤矿因经营方式改变造成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下滑、安全隐患增多的问题,督促业主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对该矿井承包、租赁经营单位及人员的合法性进行认真调查,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坚决予以取缔。

(四)达坂城区。

1.督促各煤矿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和现状进一步修改完善专项行动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大力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2.督促煤矿企业加大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尽快配齐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持证上岗制度。

3.严格瓦斯检查制度和火工品管理制度。严厉整治来玉煤矿掘进巷道中违规设置吸烟硐室、利用无通风的废弃井筒存放爆炸材料、瓦检员无证上岗等重大安全隐患。

4.加大矿井通风管理力度,严格落实测风登记制度,杜绝弄虚作假。

5.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及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报批程序,杜绝空顶作业现象。

6.加强矿井“三条生命线”建设和管理。

7.重点加大来玉煤矿等辖区矿井瓦斯、水害、顶板隐患整治力度。

8.加强联合执法,坚决整治私挖乱采现象。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煤矿技术管理高度危险性事故安全生产基础保障

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具有高度危险性,易导致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其中造成重大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有技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管理漏洞而造成的,为此,有必要强调煤矿技术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夯实煤矿技术管理的基础,就显得尤为必要。

1.煤矿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为此,必须把煤矿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矿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进而酿成事故。

2.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支撑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

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技术可行、其次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3.煤矿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受到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或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工人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生产中的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

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采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性,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甚,思想上稍有松驰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4.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4.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4.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施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花,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

众所周知,煤矿安全状况整体不是很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6.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更好地为煤矿服务。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5

1.1煤矿应急管理的体系概述

我国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应该以《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为运行和管理的依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中明确提出了对于煤矿或者其他系列工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管理,其所属的办公室应该作为实际操作、管理过程中的指挥机构。国家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重要职责便是以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为主;事前预测、事中处理、事后评估是我国煤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机制。事前预测机制主要是指相关的政府部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重点监督控制,并及时向上级汇报重大事故的情况和其他灾害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事中处理机制主要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以后,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相关的煤矿工作人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援工作;事后评估机制主要是指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派遣相关的人员对重大事故进行调查,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应急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2]。

1.2煤矿应急管理的特征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体系,因此具有动态性的特点[3~4]。应急管理的过程中,共有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这四个环节。虽然这四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是相互重叠的,但是在每一个阶段中都有自己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单独的工作目标,而且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建立在上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因此预防、准备、响应、恢复这四个环节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相辅相成的,也以此构成了煤矿应急管理的过程。在煤矿建设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过程以及项目报废等环节中都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因此煤矿应急的管理体系还应该涉及到这四个环节,在建设过程中对各个阶段都需要采取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从而提高应急管理效果。

2我国煤矿应急管理的现状

由于受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目前我国煤矿生产正处于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因此迫切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5]。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中,我国的煤矿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我国政府至今也没有颁布任何关于煤矿管理的全面综合的政策或法律法规。同时,我国煤矿管理应急的意识和观念还有待提高,在一般情况下管理工作的重心都是放在事故发生后对于事故结果的处理方面上,因此忽视了对于安全事故的预防。除此之外,我国煤矿应急管理对象主要是以重要安全事故为主,对于自然灾害方面的应急管理方案少之又少。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缺乏功能性和模块性,因此严重阻碍了新型突发事件的系统发展。在煤矿应急管理工作过程中,沟通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的煤矿应急管理体系缺乏高效的沟通机制,造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传统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具有很强局限性和约束性,忽略了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从而导致民间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难以在煤矿应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相应的作用[6]。

3煤矿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3.1加强煤矿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

不断健全和完善煤矿应急管理制度有利于煤矿管理工作规范实施和开展。(1)需要树立明确的工作原则,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各个部门要协调合作,从而确保煤矿应急管理能够落到实处;(2)煤矿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细化职责,落实方针,加强建设煤矿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设,提高对全面性工作的重视程度;(3)需要做好对煤矿生产各个环节中安全隐患的检查,一旦发现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3.2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应急管理体系的法律制度

目前,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着执法不力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提高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力度。

3.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是充分发挥煤矿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证。因此,煤矿企业不仅需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煤矿应急的管理工作,而且还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积极的培训和指导,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手段;要求管理人员熟悉管理制度,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应急能力;同时,煤矿企业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建设管理队伍的廉洁作风,进而提高煤矿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

3.4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作为整个应急管理体系的龙头,应当具有一定的应急纲领、应急指南以及应急规划的作用,同时,应急预案的编制也是应急理念的媒介。具体来说,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明确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前、中以及结束后不同部门、人员应当负有的责任,什么时候实施什么职责,怎么准备相应资源以及策略。通常而言,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体系应当包括了应急预案总体描述(即应急预案体系总纲)、针对不同事故的应急预案、不同事故预案基础上的补充预案等。

3.5构建应急处理机制

煤矿事故发生之后,其应急处置应当包括信息处置、内部沟通处置以及社会动员处置等。(1)信息应急处置主要指的是煤矿企业内部和外部进行迅速、高效、细致的信息传递,为事故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策略构建奠定基础;(2)内部沟通应急处置主要针对的是煤矿安全责任事故发生之后,事故相关人员、煤矿企业负责人、上级政府主管单位等的一种信息报告应急处置;(3)社会动员处置是在煤矿安全事故发生之后,应当迅速调动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

3.6加强应急演练

煤矿企业应当从煤矿应急管理体系自身角度出发,充分运用现有应急策略和煤矿场地,经常性和长期性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应急管理中的相关信息和突发事故信息能够迅速、高效和实时进行收集、分析、判断和处理,进而有效提升煤矿应急管理的能力。具体来说,煤矿企业可以从应急预警演练、应急通讯演练及应急通信协调机制演练等方面进行应急演练。例如,某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救援工作的训练和演习,主要是针对不同突发事故进行模拟演练。同时,针对相应突发事故也有不同的应急救援方案,在详细评估、演练和再进行修改,以确保最终的应急救援方案能够得到完善。与此同时,某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配备了专业的救护小组,针对自身生产特点也在学习有毒气体知识、熟悉煤矿重点防护部位等,同时配备各种救援和救护设备,一旦突发事故出现,能够进行救援。

4结束语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煤矿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炭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为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2003年8月14日我矿裕公井也曾发生瓦斯爆炸,夺取了28名工友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二)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得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三)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生产;前提

中图分类号:c8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048-01

1、引言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那么,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2、技术管理是查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有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严重危及职工的生命安全。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中,明确安全工作重点,时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密切相关,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同时消灭隐患。因此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施综合防治措施,杜绝出现危险状态。在生产过程中,对出现的掘进工作面接近含水层及断层等、局部瓦斯超限、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破碎带等这些安全隐患,应制定针对性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明确责任,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所以说,煤矿安全生产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研究和预防,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联系,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加强技术管理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探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煤矿短期患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4、狠抓“一通三防”重点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5、依靠科技进步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6、建立健全完善的技术人才管理机制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整合资源;安全管理模式

潞安集团在2009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中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参与了临汾、忻州、晋中等6市13县区的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将101座矿井整合重组为37座,新增煤炭储量达30多亿吨。过技术改造已有11座矿井复工复产,到2010年底,所有符合政策规定的整合矿井将全部投产,新增产能3100万吨,潞安集团全年总产量将达到7000万吨,到2012年潞安集团煤炭年产量将超过1亿吨。

潞安集团董事长任仁厚同时指出:我们已经把资源整合回来了,同时也把安全责任整合回来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刘克功指出:通过这一次整合,我们基本上达到了原先提出的五个整合,那就是安全整合、效益整合、规范整合、快速整合,最后还有个和谐整合。其实这些当中重中之重是安全,有了安全才可以谈到一切,所以整合后的煤矿如何才能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投入到生产。

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论述:

一、从人的角度

作为管理者,面对复杂棘手的问题,首先要对整合后的煤矿进行一次详细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后,采取正确的做法对其分析,归纳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对策。煤矿管理要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亦应如此。

煤矿安全管理可以分解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又可以分解为素质和意识问题。因此,煤矿只要环境可靠了,人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安全意识强化了,就能实现煤矿安全。

煤矿安全的定理:煤矿安全=环境+素质-侥幸。安全环境管理的目标:使环境不危及人身安全。安全行为管理的目标:使行为不危及自身或系统内他人的安全。煤矿管理者的人物:围绕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创建一个科学、系统、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支撑整个煤炭生产的系统。

高素质的煤矿从业人员是促进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英国要求矿工至少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美国虽没有类似的强制规定,但其大部分矿工也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以中国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对从业矿工的受教育程度做出最低标准限制。但是,如果各煤矿企业能够实实在在地对矿工进行岗前、岗中、岗位轮换等各类培训,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矿工素质和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对于降低事故率是大有好处的。目前,我国对矿工培训没有强制性规定,应该考虑制定煤矿从业人员最低培训标准。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确定煤矿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和考核标准,并制定良好的煤矿从业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矿工)培训制度。

另外,矿难治理中应该加强煤矿企业的高层领导和管理者安全责任意识教育。因为,市场自发产生和政府强力施加的各种外部激励虽然能够促使企业努力改善安全状况,但它们代替不了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是一种内在的根本激励,而中国目前之所以矿难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这种内部动机。因此,提高煤矿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是抑制煤矿安全事故的一个关键点。

二、从机的角度考虑

关于200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明确兼并重组整合,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矿井数量控制目标由原来的1500座调整为1000座,兼并重组整合后煤矿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年,且全部实现以综采为主的机械化开采。

整合后的矿井如何在机电设备,装备方面安全有效、高效率投入运行呢?我们应该从两方面入手:(1)保留原矿井的部分机电设备,更换部分设备;(2)通过技改更换全部机电设备。对于第一种方案缺陷是安全性不高;第二种方案安全性比较高,也便于技术人员的维护。

三、从环境的角度考虑

整合煤矿接管后首先是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整理与了解熟知、矿井通风能力的测定、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瓦斯等级的测定,这样才能对整个矿井的大环境有所了解。

我们熟知矿井环境后就应该着手确立矿井的安全管理体系,应从六个方面来考虑:

(1)安全管理对象。安全管理对象就是安全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分别包括环境管理和行为管理所涉及的内容。

(2)煤矿安全问题。有了煤矿安全的构成定义后,依次分析安全上存在的问题。

(3)安全管理途径。面对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应从两个方面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是环境方面,二是行为方面。

(4)安全管理措施。环境管理措施:优化系统、提升装备、改善条件。优化系统,要科学地设计系统,必须依靠最好的设计专家和人员,设计出最好的系统,再通过投资,构建好这个系统。

(5)安全管理责任。有技术责任和行政责任等。

(6)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指把安全的管理内容,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责任、奖惩办法等,纳入制度化管理,实行管理的法制化、标准化、程序化,使安全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有很多,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设备落后、劳动力素质低自然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对煤矿安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也确实是重要原因,国有煤矿领导或整合前的私人矿主千方百计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置矿工生命于不顾更是与矿难有着直接关联,但在众多分析中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工会的缺席和矿工声音的缺失。目前已有部分专家认为应该加强我国工会组织的力量来治理矿难。

现行工会制度的缺陷和工会职能的缺失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工会制度,使工会不再从属于企业,真正成为维护工人权益的组织。对于尚未建立工会组织的煤矿企业,应鼓励并监督企业允许和帮助矿工建立工会组织。工会一方面要维护矿工的权益,另一方面也要主动从矿工中间收集矿井安全信息以及改善安全的建议,及时传达给煤矿企业管理层,帮助管理者有效地控制矿井隐患,改善安全记录。同时,煤矿企业管理者应该鼓励工会和矿工积极参与到制定安全规划和措施的过程中来,共同商议安全问题,激发工人的新想法和合作精神,从而加强双方的对话和沟通,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感,推动劳工和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工会在制止各地存在的隐报、漏报矿难事故事也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整合后的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业务素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建立、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一套固定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实现企业的安全、持续、高效、绿色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人机工程;信息技术;安全监察;煤矿安全管理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根本是煤炭。在我国一次消费结构和能源生产中煤炭一直占有70%的比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最为主要的能源。因此,务必保证煤炭工业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根据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可知我国煤矿在地下进行作业的约占95%,其煤层赋存情况变化无常,冲击地压与顶板、瓦斯和煤突出、煤尘瓦斯爆炸等事故发生频率较高。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开采强度和深度逐渐加大,造成开采条件日益繁琐,重大动力灾害呈现增加的趋势。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具体表现在以下点:(1)煤矿自然灾害较多,条件较差,国内大部分煤矿的地质情况复杂,造成灾害较多,易出现重大事故,进而在生产中带来不便。(2)煤矿数量较多,小、中、大并存,且差别较大,每个煤矿的生产水平都比较分散。(3)其机械化水平较低,没有足够的安全技术装备。(4)员工的组成框架较为复杂,其整体水平较低,不易管理。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导致我国煤矿安全情况较差的因素,不仅由于我国科技水平低、装备不优、自然灾害严重、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还因为其安全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具体如下:

2.1当前煤矿安全监察方式、监察体系无法进行有效监管

监管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的部门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以及其所属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煤矿安监局,各级部门的人员组织由中央垂直进行管理。煤矿安全监管由所在省政府(直辖市、自治区)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共同领导、并以国家煤矿安监局为主的管理机制,对我国自上而下的煤矿安全监察有所加强。该系统组织与其他国家成熟的体系大致相当,同时为煤矿安全监察事业进入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种条件的作用下,国内的煤矿安全生产情况发生较大程度的改观。然而当前的监督及监察方式仍然有许多不足。

2.2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国内的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集体、个体煤矿几乎维持在时期生产队的水平,大型国有煤矿大多数继承20世纪80年代的总承包制度,也就是说大多数煤矿的选择是层层承包。随着经济的逐渐衰退,受此影响国内煤矿企业很难超过美国的管理水平。

2.3煤矿生产过程忽视人的因素,增加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概率

80%以上的煤炭方面事故通常因为职工违章和现场管理不善导致的。在现阶段的煤矿生产时,员工的综合水平较低,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系统的培训。同时国有煤矿的工作人员每天上班时间保持在10-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员工上班时间可能会更长。长期进行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其员工的风险意识必然减弱,进而增大了误操作的机率和事故的发生概率。

3完成煤矿安全生产的几个重点措施分析

根据对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以及面临问题的研究,得知实行下述三点研究内容势在必得:强化将人机工程学方法(人因工程)运用到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创建人员管理、煤矿生产过程的信息监控平台,对现阶段的事故报告机制进行改良;强化对工作面数据、危险源的远程动态监控。

3.1运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远程预测及监测

在开采煤矿的现场,通过传感技术实时采集危险源以及各类生产的动态数据,进而远程监控各个煤炭企业的危险源,同时对其进行自动预警,因此对危险源的人工监管形式进行转化。另外,有效的连接管理信息系统和各安全监测信息系统,提高对网络的进一步管理,处理及监控网络上的各种设备,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打造一个全面性的信息网络平台。

3.2创建煤矿人员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监控平台

煤矿生产中,其监控方式主要有井上监控及井下监控。井上监控指的是以虹膜技术为基础的煤矿作业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体系,并以此创建煤矿人井员工检测生物辨识技术体系,创建该体系其目的是可以辨识人井员工上下井,同时还能无隐瞒无漏报煤矿事故,进而对其执行力度有促进作用,规范其行为。井下监控是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基础的煤矿安全职能监控体系,达到下述几点效果:保障员工工作,搜寻救护;井下设备及人员的查询;对井下有害气体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等。

3.3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方法及原理,强化对人的管理

井下监控是以射频识别技术(RFiD)为基础的煤矿安全职能监控体系,达到下述几点效果:保障员工工作,搜寻救护;井下设备及人员的查询;对井下有害气体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等。

3.4运用安全人机工程学方法及原理,强化对人的管理

将人机工程学方法和原理运用到安全生产过程中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其一线员工的最低薪酬、最长工作时间、安全观念以及基本技能等进行重点监督审核,创建煤炭行业各类员工的用人机制;(2)通过先进的生产技术达到环境、机器及人协调发展的效果;(3)执行我国煤矿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论证,进而改善企业的整体管理尤其安全管理的水平;(4)强化对人的因素的专项管理研究,主要从员工的失误机理、各种心理、生理素质以及相关策略等方面着手。

4结束语

煤矿安全问题管理分析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保证了煤矿安全生产的完成,是一项系统又繁琐的工程。强化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对惯用的煤矿生产监察方式进行转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突出人机工程在煤矿产生中的运用,执行安全全员管理制度,积极改善员工的安全素质,进而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作者:林峰单位: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吴晓煌,付建华,梁嘉砚等著.煤矿安全管理与监察工作指导[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2:1-30.

[2]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R].国家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煤矿领域研究报告),2003.

煤矿重点工程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文献标识码:a

机电设备逐渐替代了传统的人力开采,被广泛的应用到煤矿生产工作中,成为了煤矿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在煤矿生产行业当中起步较晚,仍处于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为了保障正常的煤矿生产,改善机电设备性能,提高设备的运行质量,成为了煤矿企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1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维护问题

1.1落后的管理观念

目前,大部分的煤矿企业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煤矿的产量上,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不够重视,机电设备只是一个辅助生产的工具而已,对煤矿机电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管理制度的不够完善,致使煤矿机电设备在管理维护中出现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在于缺少科学的管理理念,存在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想法。由于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重视度不够,导致机电煤矿设备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工作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煤矿的正常生产工作。

1.2设备存在较多隐患

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煤矿机电设备普遍存在带病运转、老旧以及没有安全配套的措施等问题,与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煤矿机电设备存在多方面的隐患,煤矿灰尘多、生产环境差、湿度高,导致煤矿几点设备在矿井中的运输过程,极易受到破坏或腐蚀;加之没有安全的配套设施,导致较多隐患的存在,例如:井筒装备腐蚀严重、电控系统保护措施不完善、防暴高压开关老化、矿井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等。以上几种隐患及其容易导致设备在运行中出现故障。

1.3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投入较少

由于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认识不足,煤矿企业在生产设备中的投入相对较少,大部分煤矿机电设备都已是超龄老设备了,煤矿设备的工作性能已完全不符合煤矿安全要求。无法及时更新老化的煤矿机电设备,导致机电煤矿设备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在深度开采工作中,超龄老化设备极易出现问题。加速煤矿机电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措施

2.1规范前期管理

一是设备选型,真正做到所选用的设备是适宜煤矿使用的。二是管理上责任落实到个人,从设备的购置、建档、验收、安装、维修等全过程应做到资料完整。三是强化技术档案管理,针对设备的验收、安装、使用,管理员应参与到质量验收中,要严格做到不出厂不合格设备、不安装不完好设备。五是实施技术培训,尤其在进口设备的管理中,应开展于设备相关的培训或讲座,让其涉及到的管理和维护人员对设备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其维修、技术性能和使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2.2制度化管理

加快现代化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进程,完善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制度,及时有效的解决煤矿机电设备在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根据企业设备的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制定出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标准,落实煤矿机电设备的检修制度。对于各项负责人实行岗位制。抓好煤矿机电设备更新工作,提高运行的可靠性。同时,认真落实矿井停产的检修制度,对煤矿机电设备的施工组织、质量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2.3加强检修力度

每年都应严格执行不低于1~2个检修日进行停产检修。按照设备运作状态、技术鉴定和平时检查,在年初由机电矿长组织相关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编制当面的设备停产检修方案,并按照计划抓好落实,将检修重点放在日常无法停运的设备中,重点解决设备零部件的腐蚀和磨损情况等,保证机电设备处于安全的状态下运行。另外,应加强完善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机电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促进煤矿机电设备向可视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2.4提高队伍素质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是关键。因此,需要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保障煤矿几点设备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煤矿机电设备在企业中才能发挥出其优势。首先,保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对于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提高薪资待遇;其次,定期开展专业的技术培训,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打造出一只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队伍。

2.5加大设备的更新力度

按照我国煤矿安全规程,制定出详细科学的几点设备管理、维护与更新的工作计划,及时更新换代多落后的设备,针对防护措施不足的设备,例如提升绞车、干式变压器等设备依据相关规定,加强保护系统的完善,对于改进后仍然没有达到标准的设备必须更换,并积极使用节能型煤矿机电设备。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改造煤矿机电设备技术,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和性能。运用现代化的工艺手段,科学有效的控制矿井作业点面,控制机电设备的事故发生,优先使用大功率采煤机、绞车变频调速装置、综掘机以及轨道运输监控系统等。

结语

想要真正做好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煤矿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着力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的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先进的技术真正的结合到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当中,落实机电设备管理和维护措施,有效降低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进而保证煤矿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其钒,钱红,潘燕.云南地方中小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矿现代化,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