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3:14

连锁经营现状篇1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需求,对不同形式培养的不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伴随着这样的需求,如今社会上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浮出水面,并备受大家的关注与使用,例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以一种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很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也都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与计划。所以,采取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即符合社会的发展潮流及市场的发展需求,也有助于培养人才及缓解人才就业压力,由此可见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其次,现今的市场也是一个缺乏专业人才、素质人才及全面发展的人才市场,然而,连锁经营管理正具有这样特点与特质,其的人才培养正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及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成为市场发展中必不可少及尤为重要的举措之一。最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高校、高职、专科等高校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就会呈现出学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于是,其学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借鉴这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可以运用“校企合作”等方式方法培养人才并解决学生就业压力大的问题。所以,根据以上这些实际情况,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就在市场的发展中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

二、分析现今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鉴于新时代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到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与差别,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素质也远远差于市场的需求,人才培养的数量也达不到市场的要求。其主要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形式欠缺。目前,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例如:有大家都常见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同培训公司、培训企业、企业连锁及企业机构合作等培养模式。从各方面来看,这还是呈现着方式单一且连锁机构较少的现状,单从这几个方面讲不仅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还带动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连锁经营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都只局限于专科及职业高校等院校,这些院校的专业也有局限,明显就呈现着分配不均的现状。然而,这些现状对于不断发展且逐渐增长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来讲,是远远满足不了其的需求及也不能使人才培养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2.人才培养的专业计划与企业的需求不一致。不管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工作方面,一个对准目标的计划与方案往往是成功的基石与重要保障,只有坚持这种有计划的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企业与市场的需求。就连锁经营企业人才需求的形势来看,其是多样的、丰富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也包括计划管理、设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技能管理及运输管理等等。但是,在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知识技术不过硬、培养方向不明确、技术培养不成熟及专业素质不高等现状。当把这些专业人才推向市场中进行实践时,就会导致人才专业技术不过硬及半生不熟的状况,将这样的人才运用到企业中就会表现出一种凡事都不会做,或是只会做一半的情况。同时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还呈现着另一种趋势,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式太过于急,或是学习的范围太广泛等,这样的培养形式毫无疑问就导致人才培养满足不了企业的实际需求。

三、结语

连锁经营现状篇2

[关键词]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网络零售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030-03

1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现状

零售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零售业的业态不断创新,新兴零售组织形式不断涌现。近些年,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步伸入到了各个行业,网络零售行业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态势,但传统零售业还是存在其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各地区连锁零售企业基本情况统计数据来看,2010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总计实现销售额27385.4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18%;门店总数达到176792个,比2005年增长了67%;年末从业人数225.16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41%;统一配送商品购进额达到17412.5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107%。可见,零售业连锁经营企业由于网点的快速扩张、规模效应的增强以及其他业务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和赢利水平的提高,使其经营业绩表现出持续健康增长的发展态势,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还对推动零售业连锁经营上下游产业的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就业率产生巨大作用。图1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2005—2010)

2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与网络零售业的比较

2.1基本特征比较

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与网络零售业在基本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业态分类、企业规模、组织结构、消费者构成和市场状况五个方面。在业态分类中,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业态多样,各业态之间相互渗透,其中百货店、超市、大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是其主要的业态,而网络零售业主要包括网上商店、电视购物、邮购等方式。

2.2经营策略比较

在营销策略方面,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与网络零售业同样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广告策略、库存策略、配送策略和支付方式四个方面。其中在广告策略中,传统零售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媒体进行营销,如电视、报纸等。而网络零售业主要使用互联网工具进行推广。在库存策略中,传统零售业具有自己独立的库存中心,而网络零售业只有少量大型零售商建有库存中心。另外在配送策略、市场状况、支付方式方面。两者还是拥有各自的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3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问题

3.1企业规模较小,缺乏规模效益

形成小规模经营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企业从管理方式上几乎都是直营连锁,并以总店直接投资建立直营店形式扩大连锁规模。在营连锁固然拥有对分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但其最大的缺点是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以支付建立分店所需的购地费、建设费或房租等。而目前我国连锁企业自有资金严重短缺,难以从市场化倾向日浓的商业银行获得足够的贷款。有资料显示,全国现有的连锁企业平均每家拥有的店铺数仅有15家,不少企业只有3~4家,远远达不到国际公认的平均拥有14家分店才能赢利的最低标准。而美国沃尔玛公司到2010年已开设超过8400家商场,2010财政年度(2009年2月1日至2010年1月31日)销售额达4050亿美元。再次荣登《财富》世界500强之首。因此必须重视发展除在营连锁以外的其他连锁经营形式,诸如特许连锁、自由连锁等,加快扩大连锁规模。

3.2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落后,物流成本高

享受统一、大量送货所带来的价格折扣的前提是建立健全物流配送中心。零售业越向着连锁方向发展,配送中心的地位越重要。它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而在中国700家连锁公司中有规模、有效率的配送中心寥寥无几。即使是开了120家连锁网点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也才拥有4800多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多数企业集中配送仅达到30%。这种表面连锁经营,本质仍是单体点分散经营的方式,难以形成真正的连锁经营,违反了连锁经营的基本原则。

3.3阶梯状分布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传统零售业总体呈现东部零售业强大而西部零售业弱小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见图2),城市发展饱和,农村零售业滞后态势。在西部欠发达地区,零售业的业态零散度高,商业网点建设不足,消费环境没有明显改善。绝大多数经营者业态意识淡薄、业态界限不清、规范化程度低,虽出现诸如超市、连锁店等零售业态的新形式,但很不规范,有些名为连锁店,实为自选商场;名为连锁店,实为“连而不锁”,无论是价格、进货渠道,还是决策、管理都各自掌握,达不成统一,新业态优势难以发挥。

3.4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待提高

我国很多连锁企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大企业规模和降低企业成本下,缺乏对企业品牌塑造的重视。有些地区性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忽视了企业品牌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和塑造,使连锁企业在扩张问题上面临很大的障碍。与此同时,随着国外知名连锁经营企业进入我国市场,使我国连锁企业品牌如何生存、发展和延伸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加紧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3.5管理机制不成熟,缺乏连锁经营复合型人才

连锁经营的核心是规范化,离开了规范谈经营管理,不利于连锁经营健康发展。大多数零售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机制,注重市场促销、价格战,忽视对经营战略的研究,管理混乱,企业效率低下。另外,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的管理人才不足,缺乏营销策划人才、店铺人才等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使传统零售连锁经营在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尤其是店铺迅速扩张中存在问题。

4促进我国传统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

4.1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连锁企业之所以要鼓励有优势的连锁经营企业兼并实力弱小的商业网点,合并成统一的连锁经营企业。是因为连锁企业在达到一定规模后能够通过规模采购和批量进货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货成本。因而打破传统产业、部门和区域的界限,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资产重组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的连锁经营企业同实力强的连锁企业合并起来,实现规模效应才是连锁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跨地区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培育出一批全国性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

4.2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随着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国外零售巨头的进入加剧了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尽快建立规范化的配送中心,提高物流的配送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配送比例已成为制约我国连锁企业规模扩张的“瓶颈”,欧美发达国家连锁企业的配送比例一般为80%~90%,而我国一般城市仅为30%~60%。配送中心是沟通总部和门店的纽带,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加快资金周转,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以及提高经济效率。因此,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经济实力强大,条件具备的连锁公司,可以自建配送中心;二是联合多家连锁企业加大投入,在原有的仓储运输设施上加以改进,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配送效率,但要避免重复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将自建的配送中心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按照现代物流要求,整合物流组织,提高物流业的技术水平。

4.3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我国的小城镇和农村具备广阔的消费市场,而外资零售企业大多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布点,短期内不会进入小城镇和农村。所以与中心城市相比,这里传统零售业的竞争并不十分激烈,正值我国零售业网点扩张、规模壮大的好时机。在网点布局上,我国零售业应积极了解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民俗文化,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合理建立连锁分店,扩大销售规模;在业态选择上,以适合小城镇和农村的消费水平的连锁超市为佳,相应的产品定位,也可以走以生活必需品为主的道路。

4.4实施品牌化战略,提高竞争力

连锁企业应该发挥零售企业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设计自有品牌产品,降低成本,占有市场,以提高零售业对抗竞争的能力。要增强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制定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实行全面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维护自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注重品牌管理,制订品牌信誉方案,与客户建立长久的关系,用合适的战略及方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做大做强连锁品牌。企业在关注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的同时,要特别关注现实的和潜在的加盟店对其无形资产的高度认同。比如在连锁企业的无形资产的转让中,可以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

4.5加快连锁经营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软硬件水平

首先要依靠部门、地方、社会的力量,建立应用人才教育、培训、考核的体系和制度,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基础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上岗培训与轮岗培训相结合。培养适合我国连锁商业发展的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连锁经营人才。其次加快计算机、电子收银机、条码等硬件设施的开发与利用,以及相应配套的各类管理软件的开发推广。进一步改善仓储设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设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体系,使我国连锁商店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发展。

参考文献:

[1]余颖.购物篮分析在网络零售业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11-12.

[2]黄显兵.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4:4-13.

[3]初晓峰.我国零售企业连锁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15-26.

[4]金晶.零售业连锁经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46-50.

[5]苏梅梅.中国零售业外资进入与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4(3):180-181.

连锁经营现状篇3

【关键词】连锁经营;农村;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2)03-0098-03

连锁经营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它是指授权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模式授予被授权者使用,被授权者按合同的规定,在授权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

一、连锁经营在我国农村发展现状和现实基础

(一)连锁经营发展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镇化水平以平均每年0.625%的速度递增,而1952-1977年年均只提高0.2个百分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2006年末,68.4%的乡镇有综合市场,28.2%的乡镇有专业市场,23.0%的乡镇有农产品专业市场,7.6%的乡镇有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市场,88.4%的乡镇有储蓄所,34.4%的村地域内有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0.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化肥,5.2%的村在村内可以买到彩电。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连锁商业几乎是个空白,商品流通和营销模式亟待提升。我国13.4亿人口中,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但农村社会消费零售额只占全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40%。因此,相对于竞争激烈的城市,现代商业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为此,2005年3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的通知》,正式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二)连锁经营发展的现实基础

1.宏观环境为农村小城镇连锁经营的发展带来政策优惠。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和推动在流通领域的连锁经营,尤其是农村乡镇的连锁经营的发展。为扶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扶植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明确指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

2.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升。(1)农村市场规模带来的市场潜力。市场首先必须强调有需求的人口规模。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4亿人,农村人口有9.5亿多,占总人口的73%。社会消费零售额占整个零售总额的40%左右,充分说明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购买潜力很大。同时,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农民收入日益提高,由此带来的消费需求的变化,已经使原有的商品流通模式不适应时展变化的需要。另外,城镇化的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的政策,使农村、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日益完善,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我国农村劳动力和地价与生俱来的相对成本优势,是发展连锁超市的又一个有利条件。(2)农村居民收入的连续增长,农村市场购买力的提高。我国9.5亿多农村居民在党的领导下对农业实行全面的改革,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部分地区已经初步步人小康生活。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居民的收入全面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消费领域也逐渐拓宽,消费层次也逐渐提高。(3)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渐更新,农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得以提升。随着农村居民城市化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民文化知识的提高,消费观念和生活习俗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农村市场也出现了追求实用、时尚、创新、效益的新观念。农村消费产品必将朝着高档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据社会、经济及商务部咨询机构提供的资料,未来农村市场消费水准会逐渐提高。

二、我国农村发展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小城镇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反而不如以前。森林资源被过度采伐,土地资源遭过度开发而被破坏,水资源日趋紧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不合理使用化肥带来污染,生活垃圾遍地可见,柴火做饭造成大气污染等。这些状况影响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二)农民的消费能力有限,消费结构不协调

近几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2004年为2936元,2005年为3255元,2006年为3587元,2007年为4140元,2008年为4761元,2010年突破5800元。虽然增幅连续6年超过6%,但是因为基数较小,增加额其实并不大。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国家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虽然农产品的数量和价格都在增长,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会造成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其次,农产品生产及销售等过程效率较低,产品质量不高,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再次,居民的非农就业压力大。因城市的下岗职工增多,农村的进城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再加上一些城市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入,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更为困难,大多农民集聚在农村小城镇。而且,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外出打工所在岗位工资普遍不高。收入上的限制造成农村小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协调。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43%,只相当于十年前的城镇水平。农村小城镇居民在住房、文教娱乐、交通、医疗保健等设施上的消费刚刚起步,消费结构有待升级。

(三)农民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导致农民没有较多资金投入到教育中,较低的科学文化素质继而影响到生产及产品质量,从而影响收入,“没钱一没文化一没钱”的恶性循环也就因此形成。一些农民因教育水平低而无法辨别商品的品牌与用途,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由于不知法、不懂法,维权意识差,很多农民吃亏后自认倒霉,这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使假冒伪劣商品更多地涌入。

(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已有的基础设施在数量、质量、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满足农村市场的发展要求,农村居民对消费品的巨大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首先,农村地区行车路线长、路况差。在山区,突发的自然灾害甚至会阻断道路,这会增加连锁超市的运输成本、损坏所运货物等。其次,很多农村

地区用水不便,电压不稳,电价偏高,洗衣机、电视等家电甚至成为闲置品。再次,手机、广播电视等信号差,有线电视普及率低,电视频道少,网络设施不健全。

(五)连锁超市在农村地区运营的成本较高

首先,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客流量小,在农村小城镇地区开设连锁超市,规模要适中。一般来说,农村小城镇地区的连锁超市规模相对较小,在采购时根据量大从优的原则,他们会比大规模超市吃亏。此外,如果规模太小,相对于已投入的固定资产,增加了收回成本的困难。其次,交通、水电、通讯等方面的成本也增加了农村小城镇连锁超市的采购成本。最后,农民购买商品时注重价格且消费方式较传统,农村小城镇连锁超市要保证其商品的物美价廉才能与小店铺的商品竞争。

三、连锁经营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改善生态环境

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要禁止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进一步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土壤质量,对已被污染的水资源加强治理,保护现有水资源不受污染。要教育居民对化肥的合理使用,要鼓励新型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污染。居民需提升自身素质,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平衡消费结构

首先,农产品的价格要受到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保护,要完善并长期落实这种保护制度来保护农民的利益。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幅度。其次,要加强对农民进行信息和技术的指导。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先进技术的引用,对名优良种的引进,对机械化的实现等都可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产品销售环节中的低效率问题,应改善农产品的贸易条件,保证农产品顺利转化为农民收入。再次,要做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等的协调发展。政府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可增强农民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信心。最后,农民应享有平等竞争的就业环境。有关部门可放宽农民进城的限制性政策,农民工也应被给予平等的福利待遇。农民工工资的拖欠行为应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才能有自己发展的空间以及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从微观角度来看,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主要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改善农民消费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农民的收入稳步增长了,农民的购买能力也就有所提高,从而,农村消费品市场就会随之不断被扩大。

(三)加强对农民的教育

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才能更好地利用消费资料,进行文明消费、合理消费。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还不高,义务教育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打击乱收费行为,减轻农民的负担,保障农民的权益。此外,对农民的消费教育也应加强,可以以发放教育宣传单、广播、举办活动等形式对消费者进行教育,以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摒弃非科学行为。最后,还应教育消费者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学会辨别消费品市场上的真伪。

(四)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方面的建设需加强,以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从各方面来解决。

首先,要继续抓好农村道路的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对于农村连锁店的商品配送问题,还可采取措施提高配送效率。如一定范围内的农村连锁店形成统一的网络,在网络的中心位置设有共用的大仓库,进行商品的统一配送。又如每家连锁店设置自己的仓库,储备需求量大、易短缺的商品,同时为一些一次性大量进货的商品提供存货处。

其次,继续发展电网,对其进行铺设或改造,如发展小型电力工程,提高农村电网负荷能力,提高运营质量。此外,还应加强用电和收费管理,进行合理收费。电价的降低有利于刺激农村家用电器的消费,为更多的家电进入农村家庭创造条件。在供水方面,要改进农村的供水设施和水质,尽快发展自来水供应系统,逐步实现农村饮用水自动化,这也可带来洗衣机、热水器等在农村的消费。

再次,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村居民获取信息、与外界联系等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建立信息网络制度,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农村。此外,还要改善电信信号接收装置,要提高电视的接收质量和覆盖面。相关部门也可进一步采取让利等措施发展农村电话网,扩大农村电话的辐射面。

最后,应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保障他们最基本的权益。

除政府增加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外,还应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以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此外,农村居民自己也可投资办企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产出效益。

(五)在各个环节中努力降低成本,改善成本回报率低的问题

连锁经营现状篇4

一、连锁经营发展与人才需求现状

1 连锁经营发展迅速、态势良好,人才需求规模巨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连锁经营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连锁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开创与酝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连锁企业(集团)逐年增加、连锁门店数量和销售额快速增长。连锁经营业态分布广泛,几乎覆盖了所有的商业流通业与服务业,同时还在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连锁经营规模扩张迅速,在流通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对我国企业实现规模化战略性扩展经营以及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流通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经营的重要方式,更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从我国连锁经营迅速发展的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国外连锁企业人才本土化的实际来看,我国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规模是巨大的。

2 连锁经营要求高、技术含量高,人才需求规格高

连锁经营企业通过“可复制性模式”实现品牌、技术、管理、规模的快速扩张和统一进货、统一核算、统一库存、统一管理的规模化经营优势。从经营方针和经营战略、计划的制定、物料采购、人力资源、投融资管理、选点布局、物流配送、财务、会计、保险、法律事务等企业宏观管理到每家店铺的具体选址、店面规划设计、现场管理、市场推广等微观操作都需要专业运作。连锁经营企业具有很高的现代科技含量及迅速的“可复制性模式”特性,这就决定了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比传统企业要求更高。

3 连锁经营差异性强,人才需求专业性强

就企业经营管理而言,产业业态不同企业人才需求差异就会不同。就连锁经营企业的本质属性而言,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营销管理三大类人才是与其他企业存在核心差异的关键人才(具体需求如右表所示)。

二、连锁经营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总体上我国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企业对连锁经营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专业人才供给的质量与企业要求差距较远,数量上也严重不足。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

1 人才培养机构匮乏:目前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主要三种方式:一是学院式培养方式,二是各类培训机构咨询机构及连锁企业内部开设培训班的培养模式,三是执业资格认证模式。总体上全国培养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学校和机构比较少,且多在职业技术学院,对于日益增长的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需求远不能满足。

2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不健全,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层次需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按高、中、低端呈金字塔型,目前的培养体系人才供给主要集中在低端(高职多),对中、高端(本科、研究生少)人才供给相对薄弱。

3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4 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欠缺。由于我国连锁经营起步较晚,师资不足特别是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5 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传统,实践教学问题突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足,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实际脱节,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实践技能没有基础。

6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供需矛盾解决关键

根据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目前要很好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供需矛盾,以下几个问题是关键:

1,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准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2 基于实际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准确人才培养定位,解决人才培养定位问题。根据连锁经营企业人才素质模式构建满足企业需求的连锁经营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体系,从连锁经营企业的实际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把专业方向重点瞄准定位于连锁经营运营管理方向进行人才培养。

3 基于企业实际需求的连锁经营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体系,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解决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问题。重点基于连锁经营运营管理方向设置课程体系,因为连锁经营所需要的其他专业方向人才均有专门的专业培养相关人才(物流方向有物流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等),同时根据企业岗位能力标准构建相关课程标准。

4 基于“专兼结合”,建立理论教学功底扎实、实践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解决师资队伍问题。对学校专职教师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学院教师与企业员工有序互动的双向交流、学习、培训机制。

5 基于“双证教育”模式,整合教学执行内容体系与方法体系,解决因培养模式单一导致的培养效果问题。将认证机构职业资格认证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教育、学院学历教育内容体系进行有机整合,在教学方法体系上建立以企业培训式教学、案例教学、体验教学、项目制教学等为核心的重过程、讲效果教学执行方法体系。

连锁经营现状篇5

当前,我国企业连锁经营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企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备、成熟的经营体系,其有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使企业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效开展。但是,我们仍应该看到的是,我国企业的连锁经营的信息化程度还是非常低的,这非常不利于连锁经营的进步与发展。具体来说,我国连锁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缺乏更为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进行连锁经营管理需要有非常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且随着连锁经营的规模和范围的逐步提高,这种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如果没有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就无法为连锁经营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目前的计算机运用尚未在连锁企业中普及,一些企业仅仅是使用了一些较为简单的设施如电子收银机、av音像系统等,这远远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发展的要求。正因为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连锁企业内部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通讯与交流,这让转瞬即逝的市场信息无法及时地反应给相关部门,不利于企业发展。

2.企业的配送中心设施较为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由于连锁企业的每个分部都是彼此相对独立的,这使得配送中心的重要性被凸现出来,其作用的发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营运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所以提高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经营中,我国的连锁企业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包括数据采集、配送中心与外部接口系统如电子自动订货系统(eo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都是非常不完备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连锁企业往往会呈现出配送效率低下,消耗成本较高的情况。

3.终端经营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很多的连锁企业并没有完善的终端经营体系,没有设立相应的终端设施。分部往往不能与总部形成有效的经营网络,使得彼此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使得企业往往无法及时把握市场的动向,与此同时也加大了经营成本。在市场导向发展的今天,连锁企业是不占优势的。4.企业外宏观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落后。连锁经营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企业的硬件设施一定要非常完备,以此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我国连锁经营企业目前的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还是非常低的,且并没有数量众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电脑语言以及远程通讯等应用技术还并不完善,技术水平并不高,这使得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连锁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这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这是不利于连锁经营的发展的。

二、企业连锁经营应用计算机技术存在的问题

基于我国目前连锁经营企业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连锁企业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帮助:

1.从销售角度分析。连锁经营需要进一步扩大连锁企业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普及计算机收款流程,完成智能化收款系统,保证收款效率得到提高。条形码的广泛使用,可以提高企业的商品流通效率,保证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更加便捷,保障他们在连锁的任何一家购买商品后,出现质量服务问题都能得到连锁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查找到商品信息后能够就近退换,极大的方便了顾客,同时计算机管理在连锁企业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poS机管理是连锁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利润产生的重要起点。通过此系统可以顺利完成商品的收款和销售服务工作,为企业创造利润奠定了重要基础。poS机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互联管理,保证poS机工作过程效率得到提高,稳定性得到保障,客户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收款人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poS机支持下可以准确、快捷的完成收款业务,为商品销售后数据采集工作提供了方便,为连锁企业的扩张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商品销售,使企业可以准确得到商品的销售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平台。

2.从内部管理角度分析。信息交流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连锁企业总部是否拥有一个完善的信息平台建设水平更是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也正因为如此,连锁经营企业一定要重视信息平台的建设,要积极建立一个完善的总部信息化平台以及物流平台,以此来有效支配分部的经营,使整个企业的经营更为联系密切,保证企业整体发展。为此,连锁企业要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整个连锁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总部可以根据市场战略状况,通过物流信息中心商品信息,通过信息化平台分析各种市场状况,为分部企业进一步掌握商品信息和物流信息创造了条件。总部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更好的了解各分部资金运转状况,企业的营业状况也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向总部反应,保持总部和分部的联动,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企业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得到很好的解决,企业的管理效率从根本上得到提升。

3.从财务管理角度分析。出纳财务、会计财务、固定资产管理、通用报表、内部银行业务管理、抵值易耗品管理、劳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需要通过计算机获取信息、统计信息、分析信息,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提供了重要条件,为连锁企业扩张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根据财务状况企业可以制定更加合理、高效的决策,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更加持久。

三、结语

连锁经营现状篇6

关键词:“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也是当前市场经济主流结构――第三产业的基本发展方向。我国连锁经营模式起步较慢,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长足发展。如各大连锁超市、连锁食品店等等在数量和分布的领域上都居世界前列。另外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同样带动连锁经营的发展。由此可知,我国连锁经营正迎来发展的高峰期,但与连锁业的飞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制度、技术等方面的欠缺。因而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保证连锁经营管理能够发挥实际效能。

一、“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现状

1.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而事实上,我国不论是“互联网+”经营管理人才还是连锁经营管理人才都呈现出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不足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两者都属于新兴的概念,各大高校专业设置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课程安排都无法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主要表现在,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无法同企业进行有机合作,培养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应用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具有随机性,要求在“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方面人才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企业的不同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事实上,当前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不是出现互联网金融知识不足,就是出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落后等现象。专业人才不足归结于先天不足,后天残疾。

2.相关制度未能和“互联网+”趋势相适应

所有的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都必要拥有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实现战略部署。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的发展拥有的相关制度是传统经济环境下形成的,即忽视了互联网金融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不同地区的连锁经营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具有共性和个性的管理制度,导致连锁经营管理过于片面,不利于各个地区的连锁企业的发展。

3.连锁经营中“互联网+”的管理技术传统

连锁经营受到区域上的局限,一些经营管理信息容易出现滞后性,导致无法更好的开展市场管理,制定连锁企业的战略部署。在连锁企业中“互联网+”的相关技术不足,一方面导致了各个区域之间的连锁企业对市场的反馈信息传递较慢,总部无法对其下一阶段的发展及时有效的下达指导命令;另一方面是互联网金融的技术不足,使连锁经营丧失了原先拥有的优势,即资源共享,统筹该行业的市场发展,企业由此制定有效的战略计划,展开投融资活动,实现企业的壮大发展。总之,技术层面的不足导致连锁经营上下两层管理层都受到限制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建设的策略

1.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实现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高校加强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的培养、从国外高薪聘期专业的师资,并且以市场为导向制定课程内容;其次是要求高校能够加强对连锁经营市场的分析,制定订单式的校企合作模式,从而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性;最后是要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导入大量的“互联网+”专业知识,如开设互联网金融课程等。

2.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

建立健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相关体制制度的前提在于基于“互联网+”的设备前提。“互联网+”经济发展模式为连锁企业发展提供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层面上的协助,在制定相关制度方面要求能够抛弃纸质版、照本宣科的制度的制定,通过网络技术制定具有灵活性的管理制度;由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趋势能够带动连锁经营企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带来信息泄露、信息管理不当等问题,所以要求连锁经营企业所制定的制度和体制能够对“互联网+”趋势下所带来的风险具有规避作用。

3.加大对连锁经营管理技术层面的各项资源投入

在“互联网+”趋势下,要求连锁经营能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技术等技术手段,营造高效的管理平台。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加大对技术开发创新的资金投入,利用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对连锁经营管理的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展开计算机相关技术开放,构建连锁经营管理系统、管理评价系统等等为连锁经营管理提供一系列的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技术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引进国外优秀的连锁经营管理技术手段,促进我国连锁经营走向国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将或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落后的制度、技术和欠缺的专业人才都将是影响建设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要求从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加大互联网连锁经营管理的资金支持,提高技术创新、并且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培育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等渠道来实现连锁经营管理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杨伟宁.浅议“互联网+”时代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5,26:11.

[2]韦林华.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及发展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5,16:85-88.

连锁经营现状篇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因此开展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于刚起步的连锁经营专业而言,如何培育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校企合作模式正是培养专业有效性、科学性的重要渠道。鉴于此,本文从基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校企合作模式的特殊性入手,分析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创新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策略,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朝着应用型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高校;连锁经营管理;校企合作模式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对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是要求教育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是要求加强对各个专业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已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因而本文展开对教育活动的探讨,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而言,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大零售业的实际发展状况,拥有市场销售管理理论并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实现高职院校和服务业的双赢。因而急需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能够抓住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基于当前高职院系教育体制改革,从专业发展特点入手,培养出较高就业能力的学生。

一、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的特点

连锁经营管理是上世纪末正式添加的经营管理专业,同其他的经济专业相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各个商品、品牌、各区域卖场等各项资源的有机融合管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产品的营销,因而在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市场发展主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开展校企合作要求教学内容能够同当前连锁经营企业相联系,以具体的市场活动作为教材,同时带动学生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并丰富理论知识。具体而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经营管理综合素质较高,营销专业知识扎实,能够很好的适应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各类资源的配置情况,并能够很快的掌握该地区的营销优势,具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

二、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

(一)缺少重视

目前,高校专业已经初步执行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慢、理论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当前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出现较多的问题。首先是在思想观念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认知不清,觉得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校,企业主要是展开经营活动,因而主动成为学校合作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在寻找合作企业进行校外实训时,所在的企业发展模式不足。如本文所提到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进入到具有完整的连锁经营体系的企业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是学校对于校企合作模式重视不足,导致在寻找合作企业的时候不够尽心,如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而言,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规模的连锁企业中展开校外实训无疑是最科学、全面的合作方式。但事实上,学校方面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即便参与到校企合作模式中展开教学实践,也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缺少制度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属于新起步的专业,当前仍有众多高校未将这一专业独立出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并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展开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等。所以具有先天不足的特点。与此同时,要想扩大该专业的发展规模、发展的专业性,同时展开新的教育模式,提供市场导向型的人才必须要有制度支持。事实上,当前拥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高校未能制定独属于该专业的发展策略和相关制度,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执行同其他专业相一致。如某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前往同一个企业展开校外实训,致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不能很好的对连锁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有效掌握。

(三)缺少专业性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在教育体制安排下展开的,对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同样如此。通常情况下,只有制定完整的合作机制、如企业掌握学校的教学活动安排情况、学校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情况才能推动合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发展。当前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缺少专业性。一方面是双方信息未能及时全面共享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提供有效的文书、正常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导致校企活动仅仅是表面上的合作,而非本质上的具有实际效力的合作。

三、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策略

(一)对校企合作模式树立正确的认知

为提高高校和企业对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正确认知,一方面要求高校能够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这将使学校正确认识到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若干本质,从而在选择合作企业的时候能够更加注定该企业的专业性、可持续发展性;另一方面是要求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校企合作模式的文件等支持,如支持校企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的项目建设,提高给校企平台、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使高校和企业都能够支持这一模式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双方的合作机制

加强校企合作模式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中的合作机制,要求双方多能够根据对方发展现状,从而规范双方的合作,使合作达到应有的效果。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求学校能够在尊重当地连锁经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并展开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企业能够按照高校的发展状况,提供专业的、具体的职位帮助,如某南方高校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偏向于对食品连锁店的管理,因而要求食品连锁企业能够主动同高校合作,使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具体科学。

(三)以双方共赢作为合作目标

当前校企合作出现的专业性不足问题,在于学校所培养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未能满足企业的生产需要,也表现在企业所提供的职位未能满足学生实践理论知识的需求,因而要求能够基于双方互赢的目标展开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是要求企业员工能够进入到高校进行学习和展开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参观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建设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在发展中遇到较多的挑战。因而要求发挥政策、企业管理等的作用,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提高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作者:高霞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连锁经营现状篇8

关键词:医药;物流;连锁企业;经营

一、我国医药连锁发展的行业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放开医药流通领域以及连锁经营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现有的国有、集体经营等模式将被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集约化配送制、连锁制所取代,众多医药连锁店迅速崛起。

1、我国医药连锁企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2002年国家经贸委的《关于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对零售药店连锁制给予肯定并大力提倡。同年召开的“跨省市连锁试点工作会”又首次取消了对跨省市开办连锁店的限制,这无疑给连锁药店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口多、分布广、老龄化和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等因素,使医药零售业发展潜力很大。

竞争的需要。加入wto是促成我国医药零售业连锁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入wto后一是外资企业将为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创造机会。二是各家医药零售企业将在售后服务、营销渠道管理等方面展开争耳。所以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走连锁化道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自身各方面的积累。长时间的资本积累,医药零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规模与效益的长期周转磨合,让规模经济产生,这是连锁药店发展的基本动力。在良性循环状态下所积累的资本为连锁药店的运作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2、医药连锁企业的经营优势

连锁药店与单个药房相比,降低了成本、实现了统一管理、行成了品牌更有竞争优势、具有连锁业的经营特点。(1)规模优势。零售药房与连锁药房相比,而场地面积、店内装修、设施改善、药品品种都是其他单个药房所不能比的。(2)品牌的优势。由于连锁药店追求的是规模效应,其药品品种、质量、价格都是规定的,服务也是确定的,品牌优势极为明显。(3)渠道网络优势。由于经营正规和分销能力强,很多供应商乐于与连锁药店合作,而分店经营网,连锁药店以本地为经营中心,向周围地区发展经营网点,销售网络宽广,由于连锁药店品种齐全,品质有保障,服务标准高等原因,连锁药店锁定了一大批顾客,客户的回头率高出零散药店的25%。

二、我国医药连锁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特许经营行业,准入门槛高。按照相关法规,医药零售行业是特许经营的行业,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才能够申请营业执照。

市场已开放,进入壁垒正在降低。2000年以前,我国药品消费市场基本上处于封闭的状态,2001年开始进行区域连锁经营试点,但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一壁垒已基本不再存在,估计2007年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还将进一步加快。

现有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和人才。由于多数企业刚刚起步,缺乏诸如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技术以及克服零、散局面所必需的统一采购配送系统和信息化网络系统的支持,难以打破“高运输成本、高库存成本或不稳定的销售波动”,很难形成“与顾客和供应商交往的规模优势”。具有资质的执业药师的匮乏,也是制约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主要因素。

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品牌号召力、商品配送能力及信息化网络管理是医药连锁经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分割和企业缺乏必要资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商品配送系统和品牌管理系统及信息化管理系统,企业缺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要适当。目前,国际流行的连锁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针对我国目前医药连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竞争激烈,并面临国际知名企业冲击的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医药流通企业应采用正规连锁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式。总部为制药企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此类企业由于要将本企业产品放于主要经营产品位置,而且要通过连锁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应该主要采取正规连锁经营模式,如为了尽快占领销售终端。总部为老字号、名牌医药流通企业。这类企业大多是区域性的连锁组织,随着区域限制的取消而逐步走向全国化。总部为原医药批发企业。这类企业的优势主要在于畅通的进销渠道,在传统体制下控制了大量的销售终端,医药批发企业可以带头搞自由连锁方式。各企业相对松散的联系在一起,利用总部的物流配送来降低成本。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医药流通企业正处于重组的关键时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将在兼并、联合中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也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将扩张的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通过条形码和收款系统收集信息。跟踪药品销售的动态,从而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徐应云.打造医药连锁企业的脊梁,医药经济报2005,12.

连锁经营现状篇9

连锁经营作为零售商业的一种形式,到现在已进入发展期,这种现代化、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商业零售形式很快就为人们所接受,并且已成为流通领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通过采用连锁经营,扩大企业规模,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规模水平、组织化程度,但在其飞快发展的巨大利益下又隐藏着许多问题,影响并且制约着连锁企业的发展。而我国的连锁企业想要获取其中的利益,就要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来完善自身。

【关键词】

连锁经营;质量;制度

1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1连锁经营企业忽视质量管理,竞争力薄弱

质量管理水平程度与企业的商誉、企业形象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直接关系着企业的销售数量和经济效益,对其竞争力及发展状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来讨论连锁商店的质量,即商品质量、购物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第一,商品质量无法保障,食品周转期长,商品无法在保质期内销售完,出现假冒伪劣商品等。第二,购物环境比较差,尤其是居民区的店容店貌非常不利于对城市整体形象的树立,特别是一些店铺出租柜台经营生肉和蔬菜,卫生不达标,管理不到位。第三,服务质量水平比较低,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科学合理的服务标准用于出入口设计,存取包的程序,结算及差错率,为顾客提供特殊服务等。因此,我国连锁店的质量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1.2个别连锁店规模化程度较低

从我国国情来看,国内多数连锁企业都不超过10家门店,然而只有超过15家的连锁企业才实现了规模效益。导致连锁网点不多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的自有资金不多,企业不能很容易的进行贷款,而设置网点的费用也不低。面对资金短缺的情况,企业再继续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就更加不容易,因此个别连锁店规模化程度较低。

1.3市场扩展中的冒进现象

所谓冒进,就是超过具体条件与实际情况,盲目加快工作。开拓市场的战略各种各样,但都应与企业的具体实力为依据。既不能采取不思进取的保守主义态度,又不能采取忽视实际的冒进措施。

1.4物流配送的柔和性和应急性差,影响顾客忠诚度

连锁经营的核心就是连锁企业的配送中心。在连锁经营中,其中心环节就是配送,它是厂商与店铺之间的纽带,处于中心和枢纽地位。

理论上,各连锁店的售货品种是由配货中心统一安排配送的,不必自己安排仓库,但是,目前我国连锁企业配送中心还并不完善,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如:没有采用先进的配送技术,导致效率不高,配送规模不大等。这些都在制约着连锁企业发展。

2解决连锁企业营销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2.1强化质量控制,提升品牌美誉度

从销售商的角度来看,销售商是直接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最终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以大型综合超市为例,消费者往往从中直接购买食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因此,超市的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往往会在超市里发现过期商品、假冒伪劣商品、以及“三无”商品,这些商品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会对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销售商更应该对商品的质量问题多加监控,只销售正规、合格的产品,杜绝“三无”以及假冒伪劣商品,并且对过期产品及时进行下架条换。在消费者眼中,购物环境与服务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洁净的购物环境以及周到的服务往往会使消费者产生好感,促生预约的购物心情。因此商家需要将消费者的购物环境细心装饰置办,保证清洁卫生。同时提升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主动为顾客提供服务,尽量满足顾客的一切需求。

2.2突出经营特色,寻找最佳竞争位置

在顾客心中,总会给企业一个定位,尤其是特色比较明显的经营者。比如,北京的贵友大厦在顾客心中的地位就比较高,而街头小地摊就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企业为了争取到更多的顾客,就要努力做出特色。以屈臣氏为例,屈臣氏就能够很好的找到自己的最佳竞争位置。屈臣氏企业目标锁定方式:①锁定目标消费群.在日益同质化竞争的零售行业,只有为消费者提供合适的产品选择和优质的购物体验才能赢得市场。②塑造“专家”形象.走进屈臣氏,你会发现给人的感觉不是走进了一家超市,而是一家专业的个人护理店。③屈臣氏自有产品不仅定位好,而且配有好的促销和优惠的价格。总之,依靠精准消费群定位,专业化服务,物美价廉的自有品牌产品,专业和系统化的促销等一系列环环相扣的精细经营举措,屈臣氏牢牢抓住了大量的忠诚顾客,并有效避免了与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和网店等零售形态的同质化竞争,着实有效地实现了自己的经营特色。

2.3处理好市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有限的资源里,市场扩展的深度和广度之间是对立统一的的,其对立性主要表现在,当一笔资金投入深度开发时,广度开发就不可以了;反过来亦是如此。其统一性在于深度开发与广度开发可以互为条件。二者的对立统一问题经常会出现在新建连锁企业中,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着其发展状况,因此一定要谨慎处理这一问题。

2.4完善物流配送制度

(1)建立和完善连锁企业的配送体系。从实质上来讲,连锁企业要实现五个统一,即采购,配送、管理、标识、核算五方面的统一。其中配送是连锁企业经营的核心部分。

(2)建立和选择适当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对大型连锁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的配送中心的建立需要依据企业经营状况确定其规模,并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配送体系。在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开拓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依托资产联合、重组等方式方法,改变地区封锁的状态,打破行业界限,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各连锁企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信誉。

(3)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物流。当今科技社会中,信息化系统管理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潮流,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连锁企业物流,就是在物流实际活动中充分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将其中的各环节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从而实现物流管理整个流程的优化升级,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当今社会人们已经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物流不仅包含储存和运输,还涉及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方面。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流信息化程度,决定着连锁企业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苗月新,王俊杰,李凡等.营销渠道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10,(3)

[3]赵盛斌.商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

连锁经营现状篇10

[论文摘要]结合我国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现状及困惑,寻求解困与发展对策。

连锁经营作为零售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我国零售业市场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随着市场国际化时代的到来,国际连锁零售业巨头大举进入我国市场,一方面促进了我国连锁零售业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相对弱小的中小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陷入举步艰难的境地。因此,对我国中小型连锁零售业发展中的困惑及解决对策予以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的特点

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表现为速度快、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结构发展不平衡三个基本特征。

1.连锁零售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当时的规模和行业都十分有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连锁零售企业集团,连锁经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世界知名连锁零售业巨头也加快了在中国市场上的布局,促使我国连锁零售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以来,我国连锁零售业以年均20%或更高的增长速度持续高速增长,大大高于我国零售业同期发展速度。

2.连锁零售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最快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的中心城市,如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地,个别地区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处于二、三线的中小城市的发展则相对滞后。

3.连锁零售业发展结构性不平衡

近年来,进入我国的外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快于内资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速度。以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为例,2002年家乐福在中国仅有35家大卖场,到2006年末,已经发展到102家,年均增幅高达30%以上,大大高于我国连锁零售业年均增幅2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国内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状况看,排名靠前的上海的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的华联超市等大型连锁超市近年来的年均增长速度也接近或高于30%,大大高于同期我国连锁零售业平均发展速度,与此相反,我国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则处于举步艰难的境地,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显而易见。

二、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惑

我国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之所以发展缓慢,其原因除自身条件限制外,还与国内零售业市场竞争的状况有关,与国内外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比较,在经营、管理以及发展潜力等方面,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1.经营观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

我国一些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是由传统零售企业转型而来,虽然在组织形式上实行了连锁,但经营和管理方式依然带有传统商业所留下的痕迹,与规范运作的连锁经营貌合神离。据调查,目前一些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连起码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都难以做到,更没有完善的现代化、智能化的采购、销售、库存管理联动系统,库存控制、采购订货等业务依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

2.企业无自身的鲜明特色

国外一些著名连锁零售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有自己的经营或管理特色。如日本7-11便利店营业时间的与众不同,美国沃尔玛超市以商品低价来招引顾客,法国家乐福则以经营地点的选择取得优势。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普遍缺乏自身的特色,选址的随意性,经营商品的雷同化,不注重经营策略上的拾遗补缺,致使出现多家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

3.企业组织规模小,规范化管理程度低

我国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现代化管理手段相对落后,连锁经营的运作不规范,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连锁经营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速度。

4.面临大型连锁零售企业进场布局的威胁

从国内外连锁经营发展的经验来看,某一地区大型零售企业的进入,都会对周边中小型商业企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2008年初,家乐福在沈阳的第六家连锁分店开业,据对周边2000米商圈调查显示,圈内的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严重者损失客源达2成以上。可见,大型零售企业的布局对周边中小零售企业的冲击。转贴于

5.自有资金有限,制约了发展速度

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集团资本实力雄厚,对外扩张的需求和能力都很强,特别是已经进行股份制改造的上市公司,募集发展资金的渠道比较畅通,而国内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则因体制、规模、信誉等级等限制,很难通过融资方式获得大量发展资金,加上近年来房地产价格的迅速攀升,投资成本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中小连锁零售企业对外扩张的难度。

三、中小型连锁零售业解困与发展的对策

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的优势在于规模,而规模小恰是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弱势所在。连锁经营的基本特征是在经营与管理上实行“五统一”,即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目前许多中小型连锁企业组织特别是自愿连锁企业组织,距离上述标准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经营运作上的不统一和管理上的不规范是目前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中小型连锁企业要积极加强组织建设,针对劣势找出路,挖掘优势求发展。

1.针对劣势找出路

(1)合并重组,加强联合,集分散经营的小资金为集团经营的大资本。如:我国原有行业系统内的一些同类零售企业组织完全有条件联合起来,组建连锁企业集团,变分散经营的小资金为集中经营的大资本。

(2)通过合资、合作、参股以及发展自愿连锁等组织形式,把同类连锁零售企业联系到一起,扩大资本实力,分享规模经营所带来的利益。

(3)实行部分功能的联合运作,变小资金单独运作的劣势为大资金联合运作的优势。如国外流行的,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的联合采购、委托采购、借用或加盟他人配送中心等,都会有效地降低商品采购管理成本。

(4)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协调下,联合组建地方连锁物流采购与配送中心,这是解决地方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集中采购配送难题的有效办法。

2.挖掘优势求发展

(1)挖掘自身的特色,走特色经营之路。中小型连锁企业挖掘自身的优势离不开“特”字,特色经营往往成为企业经营至胜的法宝。如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超市当年自主开发了“新帝”品牌生日蛋糕系列食品,并形成了自制品牌食品的经营特色,今天他们又将这一自有品牌扩大到包括日化产品在内的自有品牌系列产品,进一步降低了企业部分产品的采购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开发新的经营领域,扩大利润来源。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同样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通过多条渠道挖掘利润来源。如做本地产品的企业商或做异地知名企业产品的销售商,既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又可以用较小的资金做较大的生意。如沈阳市时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一年前还是一家仅有四家分店,总营业面积不足万米的民营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近年来他们作为广州保洁公司日化产品沈阳地区的销售商,积累了可观的资金,2007年末迎来了万米营业大楼的落成开业,拓展经营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3)寻求优势资源集中开发。对外投资是企业扩张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而言,分散对外投资不仅投资风险高,而且经营与管理的难度也会很大。因此,走集中性对外开发的道路是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对外扩张发展的明智的选择。国内外分散投资失败和集中投资成功的例证屡见不鲜,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也应借鉴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首先在本地区集中开发,当条件成熟需要向异地扩展业务时,也要走集中发展之路,回避分散投资的风险,获取集中经营的优势。

以上是对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的分析以及解决对策的初步探讨,希望能够为中小型连锁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绍卫:连锁的成功不在于模仿.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