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51:57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1

1.1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方面,为了能更好地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并针对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国家相应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煤矿机电技术管理条例,严格规范了科学合理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但是,在当前的煤矿实际生产过程中,这些条例都没有落实到位。一些机电技术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责任心不够,这样就很难按照相应的机电技术管理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导致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给我国煤矿生产的安全留下极大的隐患。

1.2煤矿所采购的设备标准化程度不够

在当前的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管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在煤矿机电设备的选型、采购和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都无法有效地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规定,这样就会造成现实生活中的机电设备重要信息不全面,并且这种机电设备的更新和维护完成也不到位。

1.3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素质有待提升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有些煤矿缺乏相应的安全生产意识,或者没有配备专业化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所以即便安排了相应的机电技术管理人员,也只是流于形式,很难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而且有很多人都不具备相应的专业机电知识和专业的技能素质,使得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系统的学习和丰富的经验。专业水平的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机电技术管理工作出现困难,这是诱发煤矿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除此之外,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在培养制度方面还处于空置的阶段,并且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所培训的内容往往都是与技术人员所学的知识没有太大联系,缺乏针对性,这样就使员工难以有效地学习,更难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2煤矿机电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2.1切实加强煤矿机电技术管理的项目投资

当前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就是对煤矿技术管理投入力度不足,管理技术上的落后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机电技术管理是以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主要目标,并能够切实根据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相应的资金投入,这是保证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并能不断提高煤矿企业的实际效益。不断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力度,从而可以安排专项的科研经费,才能更好地运用在改善煤矿安全生产中,确保项目资金落到实处。而且,各级煤炭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必须要不断落实相应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完善煤炭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加大煤炭生产队伍的建设,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更好地加强对煤矿机电技术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

2.2构建科学合理的供电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地煤矿机电结构体系,就必须要确保机电安全运行的前提,对于整体的煤矿机电设备系统而言,必须要确保电网的精干、高效,从而实现电源供应的可靠。尤其是在设计过程中,为了能够提高安全运行的可靠性,可以采用双电源和双回路进行供电,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各项设备系统稳定性。

2.3对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

在对煤矿机电运行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各项监控系统的安全性,就必须要加强煤矿机电运行的安全监控,同时,还要对电网的具体安全参数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不断提升其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例如,在一些煤矿资源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煤层的厚度不一致,这样就难以实现煤炭的规模化生产。但是,煤矿企业所推广的各种节能设备,可以安装煤炭安全监督管控系统,并实现安全风险评估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的质量和整体的经济效益,实现我国煤矿企业经济利润的稳步增长。而且,安全监控系统在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不仅是可以对作业进行实时监控,还能够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这样不但有利于改善煤矿的生产情况,切实提升煤矿企业的整体效益,必须要引起煤矿生产企业的高度重视。

2.4切实加强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制度的建设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这就必须从制度上着手,制定相对完善的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从而确保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不断提升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相关部门还要重视对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的研究工作,而对于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必须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切实提升各个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而且需制定出科学有效地对策,切实加强煤矿生产的工作,不断落实通风区的管理制度,提升安全管理工作,加强管理人员的资质培训,定期对煤矿开采人员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充实煤矿生产的专业力量,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大安全绩效考核力度和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正常进行,从而为煤矿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气氛,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3结束语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2

关键词:煤矿工程;采矿技术;施工安全管理

目前,我国的发电、发热等行业所依靠的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全国煤炭的需求量仍然较高,再加上受煤炭资源储量、分布以及国家环保标准等方面的影响,促使煤矿开采行业不断改革和创新采矿技术,提高煤矿开采的科技水平。与此同时,近几年来频频爆出的煤矿安全事故也促使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施工安全的重视和投入,从而更好的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赢。

一、煤矿工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在工程开采过程中常用的采矿技术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具体表现为:

1)深层井采矿技术。

深层井采矿技术,主要是适用于那些煤层岩石抗压力低、冲地压低以及地热危害较大的矿产区。这一技术的施工重点主要是矿压控制、井巷布置、深井通风以及热害、瓦斯、地压等的防治。它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技术施工过程中必须要明确深井围岩状态、深井场地环境变化以及相关应力场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采挖方式,选用合适的设备设施以及支护技术,以确保深井采矿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硬顶开采技术。

硬顶开采技术主要分为硬顶煤开采技术和硬顶版开采技术。其中,硬顶煤开采技术属于综合型的煤矿开采,应用了顶煤深孔爆破技术、高压注水压裂技术等多项采矿技术,但这一技术的冒放性差、采煤块度大,因此需要慎重选择。硬顶板开采技术属于控制类采矿技术,它通过对煤层低压和埋深的分析来控制煤层开采,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多与步距垮落技术结合使用,能够随时开采煤矿并使顶煤迅速破碎,有效提高了顶煤开采的回收率。

3)填充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对煤矿开采起到有效的安全辅助和保障作用,它主要是通过采用合适的填充物进行采空区填充,从而避免地表下沉和围岩崩落,缓解开采的压力。

4)倾斜厚层开采技术。

倾斜厚层开采技术是一种一次性的采煤技术,主要针对的是缓倾斜的厚煤层。它的技术要点在于加强支架结构的强度,避免发生滑倒、四连杆变形以及顶梁焊缝开裂等问题。同时,这一技术还对千斤顶作业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

5)倾斜薄层开采技术。

这一技术是相对于倾斜厚层技术而言的,主要针对的是缓倾斜的厚煤层,其技术特点具有安全性好、开采率高,设备体积小等特点,能够有效确保煤矿开采的高效率开展。

6)智能开采技术。

智能开采技术是煤矿开采技术的未来发展确实,目前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初级阶段,如自动化机械采煤技术、数字模拟采煤技术、遥控化采煤技术等,这些新型开采技术的科技含量较高,具有高效、安全、节能、经济等方面的诸多优点。

二、煤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问题一直都是煤矿企业需要重点关注和加强的管理问题,面对当前频发的煤矿安全事故,在今后的生产施工过程中,煤矿企业必须要加强安全管理,通过采用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和保障煤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体措施如下:

(一)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施工意识

煤矿企业要在思想上注重工程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树立和提高安全生产的思想认识。

1)煤矿企业要大力宣扬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在工作中帮助和督促施工人员牢固树立施工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施工意识真正贯穿到整个煤矿生产过程中去。

2)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要加强对煤矿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重视和关注,将安全问题切实的放在生产管理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和落实“安全第一”的管理原则,并采用“一票否决”制度,对存在安全疑问或隐患的项目环节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决,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健全煤矿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要根据国家法律以及行业相关规定,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开采施工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对生产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规定,实施煤矿施工安全责任机制,将煤矿生产的安全责任具体到一线施工小组或个人,并制定全面、清晰、合理的安全责任奖惩制度,完善煤矿生产安全考核评价机制,从而更好的确保煤矿开采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实施标准化、全面化的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模式

生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标准化和全面化会直接影响到煤矿开采施工的质量安全,这也是确保煤矿开采施工安全的重要保护措施。因此,在煤矿开采施工过程中,煤矿企业应当在全体员工和业务活动中开展和实施标准化、全面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对施工作业以及施工人员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标准化的规范管理,科学、合理的对煤矿开采施工进行细节划分,明确采矿工作每个环节、步骤和操作的质量安全标准,从而使煤矿开采施工作业更加符合“三全”安全系数指标要求,避免和减少施工作业中安全问题的发生。

(四)加强煤矿施工安全的全面性监督

煤矿开采施工的安全性水平除了恰当、科学的管理控制外,还要加大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控制。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大力加强对开采施工安全管理的全面性监督控制,加强对煤矿施工安全管理在目的、内容、方法以及效果等方面的审核评定,从而更好的提高煤矿施工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水平。

三、结语

面对当前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以及人们对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我国煤矿企业必须要抓紧和强化对煤炭开采技术的提高,本着经济、环保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增强煤矿开采技术的科技性、经济性、安全性和环保性。同时,还要重点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施工理念,加大管理监督力度,增强安全保护措施,从而更好的提高煤矿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和推动我国煤矿开采行业的稳定、经济、安全、优质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波,陈伟.关于煤矿工程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4(10):10-11.

[2]令狐荣礼.浅议当代采矿技术发展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97-98.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3

[关键词]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5)-3-13-2

近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据相关部门统计,2014年1月3日至1月19日的半个月内,全国就发生了7起较大的煤矿事故,死亡人数达19人,可以说形势十分严峻,这些事故不仅给煤炭生产企业带来了损失,也给煤炭生产工人的内心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这不得不引起煤矿企业的深刻反思,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何在?有人表示,煤矿的生产技术管理是其症结所在,所以当前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强化生产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管理是重中之重。

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分析

笔者认为要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应当落实到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上。这是由于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事实证明,很多煤矿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把生产技术和管理问题作为落实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来抓,必须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指导煤矿的开采工作,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模式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减少和避免煤矿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伤亡。下面,笔者首先探讨了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

1.1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

要想避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矿井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牢牢抓住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这个生命线。笔者在此为什么说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生命线呢?顾名思义,生命线就是预示着生命长度的一条线,在煤矿生产中,安全是第一位的,确保安全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是预示企业生命长短的线,是预示企业能否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的线,是预示我国采煤业发展状况的一条线。这是因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的安全生产关系密切,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的好坏往往预示着煤矿的健康状态。

1.2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避免煤矿事故发生的基础

煤矿生产多以地下作业为主,开采过程中容易受到顶板、水、瓦斯、火以及煤尘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各种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另外,在开采、运输和挖掘等环节如果没有协调好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势必会为煤矿生产埋下安全隐患。要想消除和避免这样的安全隐患发生就必须强化煤矿生产技术管理,这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只有把好技术管理关,煤矿事故才能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管理需要多方的协作与配合,拟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也是当务之急。笔者相信,只要打好了生产技术管理这一基础,煤矿安全隐患就能及时消除。

综上所述,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煤矿安全生产有赖于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管理,而有效的管理手段又是消除和避免煤矿事故发生的前提与基础,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就是生产技术管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科学的生产技术管理就没有煤矿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2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2.1首先要加强地质勘测管理

地质勘测工作是煤矿开采的第一个步骤,它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了重要价值,是煤矿开采作业进行前的必要环节,也是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一项基本技术。因此要想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就要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测。当前,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煤矿事故进行遥感预测,还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几率。除此之外,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多种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它最大的功能在于能够动态地模拟矿区内相应灾害的避灾路线和处理措施,引导矿区作用人员正确及时地逃生,并有效地展开救援工作,减少事故灾害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2.2其次必须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一通三防”是我国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的内容,它的意思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通风,防尘,防瓦斯,防火。灰尘、瓦斯和火可以说是矿井的“克星”,近年来,我国的煤矿事故多是由瓦斯爆炸引起的,给矿产企业和矿工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抓好“一通三防”工作,做好防止瓦斯积聚处理,搞好三道防线建设,加强监测监控管理;控制氧气浓度和引爆火源,加强巷道贯通管理;建立完善的防尘供水系统,避免因为水灾导致的爆炸事故发生。要把握住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时时刻刻抓住“一通三防”技术管理这条主线,坚决控制煤矿事故的发生。

2.3最后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必经之路是依靠科技,进一步改进煤矿开采和生产的工艺,不断推广国内国外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继续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营造一个安全、安心的矿井环境。我们都明白,煤矿的安全工作不到位或者安全指标不达标,除了特殊的地质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产技术和设备落后以及员工的不当操作导致的。归根结底是没有把科学技术作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没有把科学技术当作煤矿安全的生命线来抓,这是当前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那么,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管理呢?一是要时刻关注最新的生产技术成果,及时收集最新信息,进行调查研究;二是要在资金上大力支持,使用或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用于安全生产;三是要结合煤矿的具体情况,开展创新研究,探索出适合煤矿特点的新技术,以支撑日益提高的安全生产需求。

3结束语

总的来说,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抓住生产技术管理就是抓住了安全生产。当前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必须体现出高标准和严要求,各个单位和企业必须认真严格地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积极推行质量标准化工作,努力开展技术培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大力发展和实施能源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生产的工作与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要真正长时间地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就要力求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唯有如此,我们希望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参考文献

[1]田永亮.分析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8:80-81.

[2]盛振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及管理措施[J].科技信息,2010,32:732.

[3]瞿芳彬.浅谈煤矿生产技术管理与煤矿安全生产的关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3:250.

[4]刘光智.浅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J].科技与企业,2012,24:63.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4

煤矿生产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自身生产的特殊性,具有收益率高、危险性大等特点,因此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现阶段,为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的人生安全,国家对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方面进行了法制完善,加大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构组建进行了明确,同时也加大了对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资金方面的支持。通过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以及对煤矿瓦斯的有效治理和诊治,煤矿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安全技术生产带动产量的大幅上升,“十五”时期中我国煤炭总产量每年平均的增长速度高达17%左右,其中国家重点煤矿煤炭生产量可达到12亿吨左右,国家地方性煤矿总产量也达到了3.5亿吨左右,乡镇级别煤矿原煤产量达到了近9亿吨左右。其次,生产技术指标稳步提升,目前我国重点大型煤矿企业采收工作量平均单产达到了5万吨/个/月,比五年前提高了近60%。挖掘能力方面单进达到了150米/个/月,开采人员工作效率达到了4.5吨/工时。第三,我国煤矿生产技术安全性总体趋于稳定。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治理煤矿安全技术生产,完善了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国家以及地方性煤矿的监管力度,各煤矿企业对安全技术管理越加重视,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煤矿年发生事故总量、特大事故率以及死亡率均有了明显的下降。事故率和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近10%和20%。第四,为了加强对国内中小煤矿企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在近两年里,我国加大了对中小煤矿企业的检查力度,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技术能力的企业给予暂停生产直至关闭的处理,使得我国煤矿市场得到了净化,同时对安全规范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就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现状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到我国煤矿安全管理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煤矿安全技术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具体问题如下:

(一)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思想较为落后。我国部分煤矿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缺乏安全意识,对国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程度不够,对生产、安全与产能效率之间的关系把握不当,没有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在煤矿企业中的重要性。只是一门心思扑在生产上,造成安全事故频发,导致人员伤亡、生产停滞等等,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二)煤矿企业技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目前,某些煤矿企业对技术管理的安全性不够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不够科学,同时对监管的落实情况也不够到位,导致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长期处于低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仍然沿用着传统的安全管理手段,即,企业内设定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只是凭借着自身的经验和技术能力,到现场进行监管,而这种监管存在着制度上的漏洞,明显缺少量化管理的方法,检查结果也缺少一定的权威性,此外安全检查人员也缺乏制度的保障,使得检查力度过于薄弱,效果可想而知。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在我国某些煤矿生产企业对于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相对被动和滞后,每当煤矿生产出现了安全性问题,才会开展紧急动员,对受伤职工展开营救,处理遇难人员补偿问题,对相关责任人员给予处理,在进行安全生产整改,而这种被动的处理方式最多维持几个月,之后安全管理又开始逐渐散漫下来,导致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如何有效完善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

(一)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煤矿生产中属于重中之重,而煤矿安全生产首先要注重生产技术的管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技术是煤矿企业生存的根本,因此技术管理是新时期驱动煤矿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煤矿生产技术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而科学技术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煤矿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技术管理出现了问题导致的,因此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的重视力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做好对煤矿技术管理中的“一通三防”。纵观这几年来,我国煤矿生产中出现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由于煤矿瓦斯问题所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导致瓦斯事故的主要问题在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不到位所致。“一通三防”中“一通”是指对煤矿井加强通风管理,“三防”则是指对玩死、煤尘以及煤矿井内火灾的防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通三防”技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因此,煤矿企业要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管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1、进一步完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细化到部门和个人,明确责任,制定考核指标,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落实到位;2、加大对矿井内“通风”技术的管理力度。“通风”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防”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做好通风系统的管理,对矿井内落后的通风系统进行改善,对通风设施定期给予维护,制定通风系统管理制度,保证供风、配风的通畅性;3、加强对“一通三防”技术的投入,煤矿企业要多老旧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更新,做好除尘检修管理,引进先进的除尘通风设备,确保瓦斯的排除率,避免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生产技术管理依靠科技作为推动力。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需要依靠科技作为支撑,引进先进的采煤技术和生产设备,并给予推广和应用,同时注重对煤矿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广大职工整体技术水平,努力完善煤矿井下作业的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的力量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的进行。在安全生产技术管理过程中,要学会因地制宜,对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特点的矿井生产,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方式,充分做好可行性研究,并给予论证,切忌盲目行事,确保技术实施的可行性和适应性,杜绝新的隐患出现。

四、结语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5

关键词: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煤矿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煤炭生产企业安全为天,加强技术管理则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为技术管理具有超前性,规划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因此,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斯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2003年8月14日我矿裕公井也曾发生瓦斯爆炸,夺取了28名工友的生命,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二)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得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三)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6

[关键词]煤矿生产;安全管理;

1.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煤矿中生产事故的发生都与安全管理工作有关。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1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能源紧缺的状况随之突显。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给之一,其价格也伴随能源紧缺不断上涨。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利润,严重忽视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同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措施和规范也没能真正落实到位,企业领导干部对于一些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他们一心只想追求经济效益,心存侥幸心理,这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从而造成了一些恶性生产事故的发生。

1.2技术水平落后

一些煤矿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削减安全设施资金投入,从而使得陈旧老化的生产设备仍旧在带病运转,这为生产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为了确保煤矿的正常生产,就算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也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只是简单的进行修理后,便使其恢复工作,设备经常处于高负荷及带病的状态下运转,进一步增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此外,有些煤矿为了节约成本,便宜购进了一些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设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1.3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些煤矿虽然也建立了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不是不健全,就是落实的不到位,从而使得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安全检查制度的执法力度也略显不足,安全监察体制以及政府监管体系也亟待完善。

1.4员工安全意识差

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人为因素的影响占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基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员工安全意识较低,从而给事故的发生埋下了诸多不安全的隐患。一些煤矿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人人都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疲于奔命,使得安全管理被严重忽视。此外,因事故预防措施落实的不到位,也给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2.提高煤矿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策略

2.1提高煤矿企业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使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才能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为此,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为出发点。从企业管理的角度上讲,企业的兴衰成败主要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煤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煤矿企业想要真正实现安全生产,就必须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使其从根本上转变重生产、轻安全的观念,并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煤矿发展的重要性。只有管理者安全意识的提高,才能确保安全管理落实到位。此外,企业还应当不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并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使其贯穿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当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可采取多种手段并用的方式,如安全意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强制培训与主动培训相结合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而且还能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

2.2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

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中,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方法应用非常普遍,而我国却仍旧沿袭着传统、落后的管理手段,安全管理的方法也基本停留在宣传、教育以及检查的阶段上,而且一般采用的都是事后处理,事前预防少之又少,这种安全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安全生产的需求。为此,煤矿企业应当从管理方法上进行改革,尽快实现安全管理信息化。现如今,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这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可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到安全管理当中,借助计算机对与安全有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将事后处理转变成事前预防和控制,以此来辅助管理层决策,进一步提高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2.3创新安全管理模式

就安全管理而言,其属于一门具有鲜明行业特征的科学,特殊性和规律性是安全管理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为此,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者,应当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借此对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如,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挖掘煤矿安全管理中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对煤矿中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和治理;建立绩效考核与安全评价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等等,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确保安全生产,而且还能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4为员工创建安全的工作环境

众所周知,不安全的作业环境是引发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煤矿普遍存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的情况,井下作业环境非常恶劣,作业空间狭小、照明也不充足,而且作业场所还存在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噪声污染严重,有些矿井还存在湿度大、温度高的现象,这对矿工的身体健康和作业安全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为此,企业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这样能够有效地确保生产安全。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7

一、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二、煤矿的合理开拓开采方案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技术管理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的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造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等都要有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上述都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是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技术管理是查处和治理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水、火、瓦斯、煤尘、顶板问题始终伴随着矿井的开采,因此对这些长期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开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惨痛的教训说明:“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决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弛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一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因此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就应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是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分。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全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坚决一分不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五、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六、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落实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8

1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作业人员业务素质及安全意识不足

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往往会长时间不间断地工作,因此需要在使用中正确操作,而由于一些特种作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淡薄,使得违章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给机电事故的发生埋下巨大隐患。同时,矿井井下环境较为恶劣,机电运输设备需要及时进行维修养护,但一些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缺乏,在维护工作中不按规范进行,造成机电运输设备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严重的机电事故。

1.2机电运输监察力度不够

安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机电运输设备的安全运行,但煤矿实际机电运输监察力度却远达不到预期要求。煤矿一些监察人员在工作中会带着人情成分,对违规操作故意进行“放水”。而专业的检查队伍只能临时对矿井机电运输进行抽查,不能对矿井机电运输进行系统、长期的检查,使得矿井实际机电监察的力度与深度有欠缺。除此之外,矿井现行检查执行标准亦有所不足,存在一些模糊监察界限,这会成为监察与工作人员忽视的环节。

1.3特种作业人员调动过于频繁

频繁调换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给安全埋下隐患。特种岗位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员,对他们的岗位不宜随意变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领导却不去考虑特种工作人员的学识水平,不讲究用人策略,随意调换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岗位,再加之一些技术人员不钻研业务,使得违章操作的现象频频发生,给煤矿正常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

1.4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老化

国内多数煤矿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普遍存在老化、混杂、带病运行的情况。部分设备虽进行了更新改造,但大部分设备老化现象严重,加之井下环境条件恶劣与缺乏有效的管理维护,使得井下机电运输设备存在安全隐患。随着煤矿机电运输设备技术性能下降,其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生产开采的需求,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矿井发展的重要因素。

1.5煤矿运输系统不完善

煤矿运输系统较为庞大,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管理与维护。以往煤矿管理过度追求产能,对运输设施投入不足,而随着煤炭形式急转直下,缩减煤矿生产成本已经成为了煤矿企业生存的主要方式,这势必减少对运输系统的资金投入。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机电运输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改造,煤矿在运输管理与员工工作方面势必大打折扣,运输设施建设不合格与违章操作现象出现频率将会增加。

2煤矿机电运输设备安全管理

2.1规范提升运输设施

2.1.1斜井提升机应符合《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合格的保险装置(如防止过卷装置、防止过速装置、过负荷和欠电压保护装置、限速装置、深度指示器失效保护装置等)与信号装置,各项保护装置的性能指标应达到要求。斜井提升机启动之前,各项保护装置应确保正常运行,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装置必须灵敏、可靠,确保控制系统的制动能力。矿井提升系统应按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性能测试,每年测试一次人员升降系统性能,其他提升系统的测试周期亦要确保三年以内。

2.1.2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应符合要求,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达标:一是滚筒边缘要高出最外1层钢丝绳的高度,至少为钢丝绳直径的2.5倍;二是滚筒上必须设有带绳槽的衬垫;三是钢丝绳由下层转到上层的临界段外(相当于绳圈1/4长的部分),必须定期检查。对现有不带绳槽衬垫的在用绞车,只要在滚筒板上用1层钢丝绳作底绳,即可继续使用。按规定对提升装置进行检查维修,包括钢丝绳、连接装置等,对有磨损、锈蚀、断丝等情况严重的钢丝绳进行更换。为保证矿井提升的安全,矿井提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严禁超载情况出现。

2.1.3斜井串车提升应遵守规程370规定要求。斜井提升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要求进行,做到“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斜井行人时,应与斜井提升把构工、信号工等做好沟通,禁止行车;人员通过以后,必须对通过人员进行人数的清点,确保斜井提升无人时方能再次放车通行。

2.2提升平巷运输设备运行稳定性与先进性

平巷运输是整个矿井运输的重要环节,其运行稳定性对矿井的运输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煤矿应做好运输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平巷运输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与先进性。平巷运输设备主要有电机车、矿车、材料车以及各种连接装置等,国内在此方面的运输设备已经取得良好的发展,煤矿需有计划地对矿井原有运输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以应对矿井日益增加的运输任务。例如,传统的矿井机车刹车装置为机械毂式或液态碟式,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智能司控器引入到机车刹车装置之中,将更有利于矿井机车的控制。与此同时,为确保平巷运输的稳定性,矿井日常生产中应检查与维修所有平巷运输设施,包括与运输直接相关联的设备(如机车、各类矿车以及碰头、插销、三环链等各类小部件)与辅助平巷运输的设施(如警铃、撒砂装置等),保证矿井所有的运输设备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标准化井底车场运输管理

井底车场是矿井运输事故的多发场所,煤矿井底车场应达到相关规定的标准,并且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变化,井底车场应做出相应调整。同时,为确保井底车场运输的安全,煤矿应对井底车场运输结构进行不断调整与改造,如井底车场机车牵引所用的钢丝绳长度,当机车停止时,矿车在惯性的作用下会继续向前行使,此时的钢丝绳子仍然处在受力状态;在相同机车牵引力作用下,钢丝绳长度不同,矿车所受到的侧向牵引力(Fy)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受力分析得到牵引用钢丝绳长度越长,侧向拉力也会越小,机车与矿车之间较大的错距能够提升操作员工作的安全性,降低矿车掉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井底车场选用钢丝绳牵引方式时,应确保钢丝绳的长度(达到5m)。以此例来说明矿井井底车场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同时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变化,实时调整车场运输系统,将更加有助于矿井井底车场的安全运输。除对井底车场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还需要加强对井底车场的标准化管理,以确保整个井下运输环节的流畅性。

2.4加强煤矿机电运输管理工作

2.4.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及安全工作。由于煤矿机电运输各岗位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应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操作人员来担任。矿井可建立岗位竞争机制,定期组织职工进行技能比武;定期安排员工进行矿井生产安全教育与生产技能培训,培训方式可采取“三结合”模式,有效衔接重点培训与业余培训内容,以重点培训与内培方式为主。组织工人进行培训时,应对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贴合实际情况为主,最大程度地让工人掌握实用技能。如对矿井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员工如不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施工操作就属于“三违”,需要进行严格的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需追究其相应责任。

2.4.2抓好安全工作,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构建并完善矿井监督检查体系,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煤矿企业应加强监管力度,对附有管理职能的部门制定监督考核制度与章程;加强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作业人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做好煤矿运输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建立各部门质量标准化实施过程的评分机制,对机电运输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绩效问题进行客观的评价,用标准化的制度来约束和加强其实施过程与最终成效。

2.4.3煤矿企业生产需要加大对机电运输的资金投入。资金是保障矿井机电运输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煤矿应从资金方面确保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人力、物力有足够的供应。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并将新技术与煤矿自身特点有效结合,创设有自身特色的设备应用与管理模式。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保障顶板稳定的有效前提。煤矿企业生产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或对原有技术设备更新改造之后需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与维护技术。

3结语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9

1安全管理与通风技术对煤矿采掘工程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岩层、煤层进行挖掘的方式获得煤炭资源,就是煤炭采掘工程。在煤炭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会对煤层与岩层的结构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煤层与岩层结构中的瓦斯会渗漏出来,引发安全事故。在瓦斯构成成分中,甲烷占据了较大比例。因此,甲烷所具备的化学特征同样适用于瓦斯。如果瓦斯中含有的甲烷成分占据了总体比例的百分之四,而矿井内部的氧气浓度较高,空气中含有量超过百分之十一,这时,如果矿井内出现明火或者是温度值较高,都会引发瓦斯爆炸,当瓦斯中含有的甲烷成分占据了总体比例的百分之九时,瓦斯会爆发出最大的破坏力。施工单位在对瓦斯进行处理时,可以采取通风与抽放两种方式。但是在煤矿采掘过程中,岩层与煤层中会不断产生瓦斯,无法对瓦斯进行彻底清除。因此,在煤矿采掘工程中,无可避免会存有安全隐患。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对矿井内的瓦斯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将会导致空气中含有大量瓦斯,严重污染空气质量。综上所述,对于煤矿采掘工程而言,安全管理与通风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只有对采掘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高瓦斯实施适宜的通风技术并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煤矿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2通风技术在高瓦斯煤矿采掘工程中的应用

2.1均压通风技术。施工单位在使用均压通风技术时,要保证风窗-风机与风机一直处于均压状态。只有风机保持均压才,能保证均压通风技术的顺利实施,如果风机无法做到均压,将会导致瓦斯源源不断地涌入工作面。工作人员在调试风窗-风机时,要遵照八点原则:一是,如果进行停风处理,要保证均压风机的调量门能够自由开启;二是,保证溜子道的截止门处于紧密闭合状态;三是,严格控制工作面与溜子道风口的距离;四是,遵照相关规定标准调节调量窗的面积;五是,在施工过程中,要对矿井的风量进行全程控制,准确监测;六是,配备专门人员看护风筒与风门;七是,工作人员要每日调试均压通风效果;八是,在对风门进行移设时,先对外风门进行规范装订,再拆除内风门。

2.2B型通风技术。现阶段,B型通风技术在煤矿采掘施工过程中获得了大力推广。该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当架设的通风联络巷之间并联产生通风网络后,通过回风巷增阻手段对瓦斯进行有效压制,避免瓦斯大量涌入工作面。B型通风技术改进了传统U型通风技术中要想实现安全通风就必须对通风量进行改变的弊端,使用B型通风技术,即使矿井内存在漏风的问题,也能实现安全通风。这对瓦斯超限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不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工作人员的作业环境,还可以保障煤矿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应用B型通风技术,工作人员要注意对瓦斯进行运移控制,防止瓦斯源源不断涌入工作面。

3安全管理在高瓦斯煤矿采掘工程中的开展

3.1提高工作面的通风管理。在煤矿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瓦斯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对矿井内部的瓦斯浓度进行有效控制。施工单位要加强矿井内的通风量,如果工作面的供风量充足,瓦斯的浓度将不会达到爆炸条件。保证工作面的供风量,可以防止瓦斯因积聚而出现浓度大幅度上涨的现象,能够实现瓦斯浓度的有效控制。工作人员要综合考虑工作面的供风距离以及瓦斯涌出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供风机型。

3.2确保工作面供风的连续性。工作人员要对煤矿采掘工程所应用的供风机器进行严格检测,确保机器能够正常运作,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机器出现细微的故障,局扇无法继续作业,工作面内的瓦斯含量将会大幅度上涨,最终因瓦斯超限引发成安全事故。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局扇停止作业的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面装置三台局扇,两台共同作业,留一台备用,并配备三趟专用电源,分给三台局扇;除此之外,施工单位还要对停电作业制度进行严格规范,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贯彻落实,确保施工过程中,至少有两趟电源可以正常供电。

3.3对瓦斯进行有效的检测。在煤矿采掘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面的瓦斯含量进行及时的检测与监控。施工单位可以将瓦斯封闭装置安设在工作面上,并安置瓦斯检测探头,这样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对工作面内的瓦斯含量进行有效的检测。基于这种情况,可以安排一个检测人员携带检测仪,在工作面上对瓦斯进行实际监测。在对工作面进行放炮、装药以及打眼前,检测人员都要对瓦斯含量进行准确检查,对于瓦斯的情况要做到及时了解与准确掌握。

3.4规范安全生产标准。现阶段,很多煤矿采掘工程的施工单位并没有给予安全生产标准足够的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导致生产秩序混乱,甚至某些施工单位没有对作业时间进行明确规定,导致工作人员的轮休时间较为混乱,工程中存有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施工单位只有对煤矿采掘工程的安全生产标准进行严格规范,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秩序,有效开展各项工作,实现工程的安全生产,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提供制度保障。

3.5做好预测防范工作。如果煤矿采掘工程的施工现场具有地理构建发育与结构复杂的特点,施工单位要做好防突指标的预测防范工作,对工程的掘进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实现工程的短掘短架。工作人员要对支架的强度进行严格检测,并确保工程的巷道以及断面处都有大量的超前钻孔。

4结束语

煤矿安全与管理篇10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目前,国内煤矿行业中,对于机电的安全管理问题还不够的到位,很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机电设备没有做好安全管理而导致的,因此,需要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分析。

二、煤矿机电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1、机电专业队伍不稳定、人才缺乏

煤矿是高危、艰苦行业,环境差、风险大,相比其他行业收入低,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熟练工缺乏吸引力,有很多矿井多年来都招不到专业毕业生。煤矿只好进行人才自我培养,由于一些激励措施不到位,这些人才一旦在岗位上经过锻炼能独当一面之后,又相继跳槽到效益好的单位或者被这些单位挖走,还有一些人员把煤矿当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在学习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很快又转入别的行业和单位,造成矿井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机电专业人才严重缺乏,队伍不稳定。

2、对机电专业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

一些煤炭企业都成立了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往往教育培训没少搞,经费没少花,但收效却不好。表现为:①培训方式落后,重理论轻实践,学用不结合,针对性差;②教育形式单一、枯燥,职工不感兴趣;③考核不严格,教考不分离,只要来学习,大家都能过,培训走过场,虽然培训了拿证了,但实际工作能力差。机电专业性很强,一名生手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后要在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熟练。一些矿井急功近利,新招工人短时培训,匆匆上岗,给岗位带来了隐患,结果是“三违”不断,事故泛滥。

3、机电设备使用不规范

一些矿井有“大生产主义”思想,重生产轻机电,只要机电设备能转圈就行,“驴不死不歇磨”连轴转拼设备,超能力生产,野蛮使用设备,机电设备检修时间得不到保证,维修保养不及时,特别在生产任务吃紧时,更是如此,设备运行状况恶化。

三、煤矿机电管理策略

1、不断改进煤矿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

在煤矿的机械事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机电设备的安全性能引起的。因此,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型号的安全设备,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在容易直接与人的身体接触的机械旋转部分(齿轮、联轴器、链轮等),都有相应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在一切可能产生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上采取保护措施。要不断的更新和开发新产品,煤矿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防护改造。煤矿机械制造企业也应通过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升级,以较小的投入,尽快使这些设备发挥效能、创造效益,更有效地保证煤矿机械设备质量及安全性、可靠性。

2、煤矿机械设备的合理选择

煤矿机械设备在质量、性能、价格上的不同,使选择存在多样化。我们可以通过设备本身的质量、性价比选择适合煤矿使用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国外技术及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全国煤炭生产企业、科研、院校、设备生产厂家不断探索和总结,在设备的引进和国产化的选择上合理搭配。先进的煤矿机械设备的引进,改进了我国落后的作业方式,提高了安全性、可靠性、提高了产量和效率、减少了因机械设备引起事故发生的几率;也健全了煤矿机械市场的竞争机制,推进了我国煤矿机械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3、加强煤矿机电安全实时管理

随着煤矿机械化的不断发展,煤矿机电管理在煤矿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管好用好机电设备,就是管理好一个煤矿。煤矿机电安全的实时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系统化的管理,机电安全管理的具体内容:①人员管理,从管理者到每个员工,全员投入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和利益挂钩,同时要注重培训,努力提高每个人的综合素质;②机电管理,使每台设备努力处于“零故障”状态;制订合理的管理制度,不完好设备严禁入井;个设备使用单位要对设备负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点检、预防性检修制度等,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且备用设备要完好;③对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的设备要提前做好计划,并派送到专业厂点进行维修;积极配合设备供应商的专业化服务。

四、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五、落实机电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的实践

安徽楚源工贸有限公司是国投新集矿区辅助生产单位,新集矿区横跨淮南、阜阳、亳州三市,井田面积1092平方公里,煤炭储量101.6亿吨。在涵盖全矿区的生产生活服务中,如何控制机电安全管理,楚源公司从人的管理标准抓起,明确岗位操作方式方法;抓好机的管理标准,确保数量、质量和运转状态正常;落实环境安全标准和相关措施,进而达到安全管理目的。

1.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岗位操作标准。管理标准的制定。

楚源公司对每一个管理对象,都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使其处于安全状态。进一步健全机电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根据安全规程、操作规程的要求,结合现场作业实际,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制定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如规划目标、实施方案、监督考核办法、奖罚办法等。制度建设要体现科学化、人性化,以激励为主,奖罚兼顾,不能将制度流于形式。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确立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落实责任的管理体制,达到管好人、干好活、负好责、保安全的目标。

2.强化监督检查,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楚源工贸公司坚持管理层深入现场带班,掌握作业地点动态安全状况。现场安全管理由粗放型、单一性、机械性向集约型、多变性、灵活性转变;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等级状况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事故控制由事后的追查分析向事前的隐患预想、查找、消除转变。把住人员关,生产环境中的所有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把住设备、材料的入矿关,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材料不得进入生产系统;把住生产系统安全运行许可证的发放关,对提升、机电运输、通风等主要系统,采掘头面,要害场所,制定详细的机电安全运行标准,组织安全、技术管理人员验收,合格后验收人员签字;达不到安全运行标准的不得运行或生产,出现不安全因素不符合标准时,随时摘牌,整改完后重新验收。

3.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

度,激励调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推广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围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制定相应政策,落实专项基金,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投入。楚源公司加工锚杆垫板中心孔和缺口、电缆钩安装孔过去用氧气—乙炔火焰切割,改用冲裁加工工艺后,一次性加工成型。并引进垫板模具、拉条模具、电缆钩模具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安全。积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推广应用信息化、自动化及监测监控等手段,发挥科技创新对提升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作用,解决影响机电安全的风险。

六、结束语

在今后煤矿行业的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对机电的安全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够提高煤矿行业工作的安全性,才能够保证煤矿工作者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