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49:56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1

在目前职业教育向就业教育转轨的大趋势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就业,如何就业,已成为技工院校师生的一件头等大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未来持续发展,而当前就业指导课教学低效的现状亟待解决。

近年来笔者从事学生毕业就业的安置工作,以及《就业指导》的教学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的实践,提出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教材内容、考核机制以及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体验教育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

二、技工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校不重视

多年来,就业指导课在许多技工院校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课程大多安排在学生即将离校实习的最后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每周象征性地开设两节课,而且并不是所有专业班级都开课,有的干脆直接整个就业年级统一上几次专题讲座来当作就业指导课。上课要么由德育老师负责,要么由班主任或者接近离退休教师带管,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二)教师不明确

有的教师认为《就业指导》课就是宣传就业形势和政策,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传递单位招工信息等作用,更有简单理解:就i指导就是做学生就业前的思想工作。完全混淆概念。虽然思想工作也是职业指导的一部分,但是他们不是一个范畴,思想工作不能代替就业指导。

(三)学生不在乎

近几年由于入学门槛的降低,导致目前技工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有自卑心理,缺乏主动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毕业后就业没有压力感和紧迫感,认为就业找工作是学校、家长的事情。缺乏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就业实力的意识。因此,对于就业指导课许多学生都不能以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来对待。

(四)教学不灵活

许多老师对于就业指导课程仍遵循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学什么,怎么学都由教师决定。教师只关心怎么教,而很少关心学生怎么学。教师通常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到下课。所讲授的内容也仅限于根据教材的要义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将课本的条条框框罗列出来,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所以,我们在《就业指导》课程中经常有这样的一幕:教师在台上声嘶力竭,学生在台下或昏昏欲睡,或玩手机,漫不经心,无所事事,毫无效果而言。

三、提高《就业指导》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实效性

1.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饱满的热情,生动幽默的语言,合理利用多媒体、开展课堂小游戏等科学手段,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拉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亲近学生,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采用民主平等对话的教学策略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高效互动的结果,绝不是教师片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采取民主平等对话的教学策略,摒弃过去高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与老师,学生之间多进行交流,整个课堂提倡敢想、敢说、敢做,多想、多说、多做,教师加以归纳、引导,最终达到学生会想、会说、会做的教学目的。

3.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就业指导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备丰富的信息和实践经验,否则教师的教学就会仅停留在口头说教、纸上谈兵上,收不到理想效果。因此,在遵循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引入就业典型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多媒体展示优秀毕业生成长历程、企业实地参观等方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材内容,提高教学实效性

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很难有一本全面、长期、稳定、适用的教材。加之,许多技工院校现行使用的《就业指导》教材理论内容多,条文框框多,如无法生动地讲解它,学生就会沉沉欲睡,毫无兴趣,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变化,不断更新优化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1.举贴近学生身边的实例给学生参照、启发思考

教材上有许多理论性或条文性的东西,若就理论而理论,条文而条文,老师很容易讲,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技工学校的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薄弱,对于纯理论或条文性课程,他们往往很不适应,但当你改变方式利用往届学生成功或失败的实例向他们讲述时,学生顿时会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听完一堂课,从中得到教益。

例如,如何克服初入职场遇到的种种困难、不适应?举例如下:本校08级汽修专业学生黄露军,从应聘宇通客车销售做起,尽力克服害羞、内向的性格特点,主动与老员工、顾客沟通交流,利用休息时间比别人多跑业务,不断充电进修,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从销售员升为销售经理,月收入3、4万的经历。又如职校生如何创业问题?举例:本校07级营销专业学生杨常青,如何从利用家庭资源、外部经济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创办香港常青藤(国际)实业有限公司的创业历程。

有成功的例子,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在就业指导教学过程中,关于“跳槽”问题,笔者往往会在分析职校生频繁跳槽的原因后,用本校学生安置过程中失败的个例,以讲故事的形式,反复告诫学生:初次就业,不要随便、频繁地跳槽,不要讲求薪金多少,不要讲求衣食住行,不要讲求大厂小厂,而是应该利用厂方提供的食宿、培训等条件,只要薪金不低于最低标准就可以,学生初入社会,需要的是增长自己的技艺,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当这个基础牢固后,想“跳槽”也未尝不可。

2.用简单朗朗上口的短语口号让学生熟记于心、内化为思想

尽管就业指导课程不像其他传统课程一样有很多科学性、理论性的知识点要识记,但是要真正起到指导作用,就必须要把一些观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指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而这些就业观念单纯按教材书本上的理论表述,学生是难以记忆也不会去记忆,除非用考试考核的途径强迫学生记忆,但效果肯定不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往往会编写一些简单、通俗、易懂、好记的短语口号让学生熟记。例如,形容学生跳槽,笔者就编写“跳、跳、跳;挑、挑、挑;漂、飘、瞟。”又如“(企业)招工难――(毕业生)找工难”、“企业:用不上,留不住”――学生:干不了,不想干”“有业不就,再就更难”“既来之,则安之;既去之,干好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成一行”“面试前三分钟定乾坤”等让学生做笔记,并迅速记在脑海当中。当然,笔者也会利用考察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体现企业文化、用人标准的标语口号分享给学生,如东风日产的用人标准:有德有才,重用、重用、再重用;有德无才,开发、开发、再开发;无德有才,先开发、后利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通过这些标语口号的分享,让学生明白且牢牢记住: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

3.客观辩证地讲授《劳动法》,告知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

2008年我国新版《劳动法》的颁布,进一步强化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广大劳动者有了更坚实的法律保护与支持。对此,教师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对新《劳动法》的学习。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客观辩证地讲授《劳动法》,否则就会造成学生理论脱离实际,生搬硬套,在今后的劳动就业过程中或处处不得意或与用人单位发生不必要的纠纷争执。

例如,加班与加班费计算的问题,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我国目前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因工作需要依法延长工作时间的,必须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薪酬。在标准工作日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企业性质、情况、工种岗位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导致不能严格按照这一规定执行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很多用人单位也有自己的一套加班工资计算方法。这就需要告诫学生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权衡比量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对于所学书本知识要懂得活学活用。

4.制作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课件带给学生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

就业指导包括树立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意识,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就业政策、形势分析,就业信息收集,求职准备、面试技巧、择业技巧、自主创业、心理调适等,涉及的内容多,覆盖面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件学习、信息搜集、广泛阅读、大量查阅,把内容制作成系统的、有条理的实用性强、信息量大的课件辅助教学,带给学生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三)优化考核机制,提高教学实效性

目前有相当部分技工院校的《就业指导》课还像其他传统基础理论课程一样,考试前教师出个提纲,画个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纸质试卷上作答,这还是一种应试教育的考核机制,并不能有效地考察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有效的考核可以采用课堂问答或者案例分析等常规表现来代替传统考试。考核内容灵活,只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者都能过关。

(四)创新教学模式,实施体验教育

就业指导不仅要包括课堂教学,还应包括专题讲座、就业咨询、成功校友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但现实是尽管有些学校也会时不时安排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到学校开设讲座,或者请学校的优秀毕业生介绍自己成长的历程。但是印象往往是在一间大会议室,宣讲者眉飞色舞,我依然如故。学生的感受是间接的,来自宣讲者的说教,并非亲身经历,心存“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感慨。

基于此,就业指导老师更应该开拓思路,大胆创新,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教育。这是一种很符合技工院校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它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像职校生到企业实习、顶岗等做法就是体验教育的具体表现。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就业市场调查,自我推销或亲身体验,或把《就业指导》课程直接搬到企业上。评价这种体验教学有效性看是否有利于w生对课程的掌握,是否有利于切实为学生就业服务,是否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就业服务的目标。到了企业,学生感受的不仅仅是学习环境的变化,而且还有企业的文化、员工的素养、团结协作精神都在起到教育感化目的,实践证明,就业指导中对学生实施体验教育,不仅让学生耳濡目染、身临其境,也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洗礼,亲身体验后,学生能更加珍惜课堂学习的宝贵时间。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2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121-02

爱是一种情感,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以下简称“三爱”)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正能量。“爱祖国”是个人成长的根基,“爱学习”是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准,“爱劳动”是学生走向幸福生活的根本途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是促使小学生走向生活、适应生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学会做人的重要课程。小学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是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的主要渠道。笔者根据小学品德课程的特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品德教学中融入“三爱”教育。

一、融入“爱祖国”

学生时代是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学生要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要有爱国热情,才能将祖国铭记于心。小学生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学生要做到“心中有祖国,行动上爱国”,才能真正成长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品德与社会》中有很多关于祖国历史发展的典型事例和具体数据,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从“神舟5号”到“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中国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感受祖国的繁荣与伟大。教师还可以利用时事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吴光怀的事迹、“”领土问题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近题材。学生在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和关注热点事件的过程中,能领会热爱祖国的深刻含义,形成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针对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和社会阅历浅的特点,在教学中,笔者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告诉学生:“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你行队礼、唱国歌是爱国;你讲究卫生、对人有礼貌、爱护一草一木是爱国;你按时上学、写好汉字、读中华经典诗文是爱国;你爱父母、爱家庭、爱老师、爱同学、爱班级、爱学校、爱大自然也是爱国……当你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就是爱国。”这些虽然只是小事,却是爱国的开始,体现了爱国意识,更是爱国的实际行动。

二、融入“爱学习”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文化知识,学会了做人、做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体验活动是促使学生热爱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中涉及社会生活、历史、地理、道德、法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调查实验等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笔者注意在指导学生“怎么看”“怎么听”“怎么想”“怎么讲”“怎么做”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因此而变得勤学好问、多想多做,很自然地把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责任、一种生活方式。

例如,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我学习,我快乐》中“时光老人对我说”“我有一把金钥匙”“今天我进步了吗”这三个主题内容时,笔者结合教材开展教学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爱学习”。教学“时光老人对我说”的内容时,笔者开展了“如果每天多给你一分钟,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和同学们比一比你每天吃饭、睡觉、游戏、学习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列一列我的学习时间表”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懂得了珍惜时间,能够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教学“我有一把金钥匙”的内容时,笔者开展了“把适合你的学习方法收入锦囊”“你是怎样以最快的速度记住知识点的”“除了课堂和课本,你还从哪里学到了知识”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学习方法是学习知识的“金钥匙”,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学“今天我进步了吗”的内容时,笔者开展了“把你的发现记下来”“我今天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好”“我的学习档案”等活动。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明白了“习惯是可以养成的,也可以改变”的道理,能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制作学习档案。参加活动后,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融入“爱劳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离开了劳动,所有的理想和幸福都是一句空话。小学品德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能力。小学品德教育来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

例如,笔者教学“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的内容时,紧紧围绕“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方便,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们,并树立自己的劳动意识”这一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观察和访问身边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过程、成果(产品)。在此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劳动才能维持人们的生活,劳动可以创造财富”的道理,明白生活离不开人们的劳动,从而感谢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笔者还通过“竞聘演讲”“今天我当家”“替妈妈做一天家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酸甜苦辣,从而树立热爱劳动的意识。

笔者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从个人做起,自己削铅笔、整理书包;从班级劳动做起,扫地、擦黑板、浇花;从家务事做起,整理房间、洗菜、煮饭;从社会实践活动做起,栽花种树、喂养禽畜、购物等。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成为一个小小的劳动者。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3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使得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它既是一块处女地,充满生机,同时又使人心生陌生感与挑战意识。笔者是一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更感到在农村中学开展综合性活动的艰难: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农村的学生也更能贴近生活与自然,但是又由于农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使得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别:农村中学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对于外界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及时,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对陈旧,着重教育学生应试的方法,而忽略了对于综合性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都很淡,语文课很多时候就成了他们的“思想休息课”。这些现状都给我们以警示。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这个崭新的课题?我认为首先应当树立新课标理念,要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是瞬息可成、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二、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源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

(1)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从自然中吸取语文资源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道纵横,属于鱼米之乡,较为偏远,学生从小就是习惯在这样较为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往往忘记周边的生活,其实当地也有自己自然资源,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善于去观察,去发现,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如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有学生写到了当地特有的湿地,发掘湿地上特有的踪迹,并整理成文字,流利的进行表达。这样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也让他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中,在劳动中吸取语文资源

农村中学学生有很多都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已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像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人物风采”、第二单元的“童年趣事”等就是很好的课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观察、体验,并结合自己的农事经历和感受,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或者描述父母亲劳作时的形象,体会父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最后的感受也许要比从任何报刊杂志、网络上搜集到的作品都来得更直接、更深切。这也非常切合现在大力提倡的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要求。

(3)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语文资源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资源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学生再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科技创新、国际风云等等与自己无关,失去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开展“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在周末体验一下赚钱的经历,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报酬,体验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了解到社会生活的艰辛。

三、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身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长期“满堂灌”式的教学,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沉默是金”了。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要设想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一点。“学习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生活丰富,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如:八年级上册,我就找准了学生生活最常见的事物:桥,让他们搜集资料,这就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有的拿出摄影或亲自动手画,或上网搜集世界各地的桥与自己家乡的桥对比,觉得自己家乡的可爱,还看到了家乡和世界的差距,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四、需要展示活动成果

在学习中与他人分享,善于展示自己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农村条件有限,所以最常就是举办“手抄报”,进行作文展评,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通过主题展览,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如围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项综合性学习内容,我建议让学生分组结对,通过书籍、网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各种解说,并根据资料商量学习活动成果的展示形式并预演,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互动合作,兴致很高。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4

关键词:生活;素描;想象;记实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6-0066-02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劳动,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主要渠道。它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见识能力毕竟有限,与城市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导致他们习作时,总是感觉无话可说,不知从何入笔,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谈写色变”,教师视作文教学为烦恼。针对这种情况,以笔者之见,农村作文教学要根据农村的特点,结合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优化作文指导课的模式过程,从而不断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创设愉快的习作氛围,促进言者欲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再现生活情景,作“生活文”

农村小学生往往由于认识事物的能力所限,不能从自己万花筒般的生活中去挖掘丰富的写作题材,常为没有内容可写而烦恼,或者顶多写两三句就觉得无话可写。因此,笔者通过图片、投影、电脑课件、音响、表演手段再现学生熟悉的生活,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通过模拟生活再次感受,再次认识,借助观察、议论,提高作文能力,从不同角度去提取生活中的写作题材。如《记一次家务劳动》的作文指导课,笔者首先让学生开火车比赛说一个做什么家务劳动的四素句子。再模拟四个生活:洗红领巾、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再用扶放结合的方法,先“扶”,即重点分步指导学生如何写“洗红领巾”:①如何取水?笔者指定一名学生拿着盆子去取水,其他学生先仔细观察取水动作,再自己模拟,最后练说。②如何洗红领巾?让学生观察洗红领巾的动作,再自己模拟,最后练说。③如何漂洗。④如何晾干。每个步骤都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观察模拟。然后,指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洗红领巾和洗红领巾的感受,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活片断,之后便“放”,即让学生凭刚才这个例子,举一反三,同桌同学之间边模拟其他家务劳动边进行口头表述,悟出怎样写家务劳动的方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学法,再遇到此类家务劳动作文时就按以上几个步骤来写,文章就会有条理。

二、加强直观教学,写“素描文”

通过多种感官活动获取的写作材料,真实而又深刻。此类作文指导课主要是提供实物,必须是学生熟悉、有趣、有广泛话题且有情可抒的。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赏一赏,摆一摆,然后说一说实物的特点,通过观察赏识所得以及互相交流获得第一手材料。如笔者在指导“观察一种静物”的作文指导课中,提供了多种图案,多种形状,多结构的文具盒,让学生当堂观察、赏识,在观察说话活动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悟出“从外到内”、“先外形后结构、作用”的观察写作方法,再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赏识书包、玩具、闹钟等静物,再作介绍交流,在迁移中习作,学生眼到、心到、手到,效果颇佳。

三、童话激趣导编,写“想象文”

卢梭提出:“要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如果你能使孩子们先有这个欲望……这时候随你用什么方法教育都可以把他教好。”《语文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指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学生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且脑袋里有好多的童话故事,有向别人讲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要了解孩子的这种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多思考多练说,并鼓励学生边说边表演各种动作。比如,笔者在“看图编童话故事”——《小猴学飞》的作文指导课中,制作了生动的电脑课件,把图上的内容做成动画,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而天真的心理特点,由此,学生学习兴趣顿增。上课时,笔者采用倒叙的方法,让学生争当“故事大王”,首先是揭题、质疑、激趣,然后直奔故事结果。学生知道了故事的结果,就会对故事的起因、经过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大家争相发言,讲述故事的起因、经过,整个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在发言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对编故事的写作方法也能较好的掌握。然后举一反三,让学生应用刚学过的观察方法来编说其他童话故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以童话为纽带,综合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丰富学生生活,写“记实文”

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一提到做游戏,整个课堂马上活跃起来。学生平时喜欢做游戏,也喜欢体育活动,而且经常参加这些活动,但要求学生把这些活动写下来,他们就会觉得没什么可写,或是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因此,在指导《记一次活动》的作文指导课上,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首先对他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吧。”学生一听说要做游戏,兴趣马上就来了。笔者再说“想参加的同学,就要仔细观察老师在做什么,然后描述出来。”同学们都怕自己没份参加,于是都睁大眼睛认真观察。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嘴巴的人头,让学生把老师刚才画人头的过程说一说。然后指名让一个学生蒙上眼睛给人像画嘴巴,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观察这位同学画嘴巴时的动作、神态和同学们的反应给同桌说一说,谁说得出来就可以上来画嘴巴。这样一来,就连学困生都能说上几句。接下来就指导学生掌握描写活动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写作方法去观察课间活动的“跳绳比赛”和“踢毯子比赛”,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再进行作文。这样,学生在习作中得到了迁移,在迁移写法中提高了作文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村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能吸引学生,让他们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在自己所参与的活动中悟出写作方法,获得良好的写作技能训练,这样的作文指导课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5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47-02

当前,理论式、口号式的德育已经不能适应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笔者所执教的学校结合矿区青少年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狠抓德育建设,积极挖掘本校的德育资源,把“矿工精神”渗透在德育工作中,使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由单一渠道、固定时空向全方位、立体化转化,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了学校德育的质量。

一、结合校情对学校正确定位,充分利用校情中的德育资源

2001年,广西百色矿务局子弟学校从企业剥离,成为百色市东笋小学的分校。该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矿山,他们的父母绝大部分都是煤矿工人,他们生长在矿山,学习在矿山。根据分校的性质和背景,学校把“为矿山职工解决后顾之忧”作为分校的办学宗旨,把“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名矿工满意”作为分校的办学理念。

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不考虑校情的学校往往不会走得太远。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矿工精神是矿山最宝贵的财富。而在矿山成长的孩子大多有着浓郁的“矿山情结”,矿山塑造了他们不屈的精神品质,无论多苦多难,他们总能找到生命的出口,坚强地面对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分校成立后,面对旧学校(学校校址不变)和老教师(都是原来企业归并过来的老师),如何合理利用新管理、新体制、新办法,利用“矿工精神”感染和教育学生,探索适合东笋小学分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成为学校研究的新课题。经过调查研究,学校决定用矿工精神来引领学校的德育工作。

二、在学校活动中渗透矿工精神

在德育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僵化的说教。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德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校经常举行以下系列活动,将矿工精神渗透其中:

1.开展“矿工精神”大讨论。矿工精神是吃苦耐劳的精神,是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我们把“矿工精神”的大讨论融人到各阶段的德育活动中,以“矿工精神”为核心内容设计相应的活动。通过开展大讨论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父母在矿山工作的情况,使其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和关爱父母,也让学生懂得尊重父母,对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爱怀有感激的心,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举行“劳模精神激励我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矿山特有的德育资源,抓住“六一”、“元旦”等时机,开展了“向劳动者致敬”、“民族精神代代传,矿山精神我继承”等活动,邀请百色矿务局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的颜廷东到学校作报告和座谈。让学生理解矿工为矿山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让劳模与学生面对面畅谈理想和未来,以劳模的成长经历和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学习和弘扬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让青少年了解矿区的改革发展历程和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涵,体验父辈的奋斗和骄傲,进而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产生自豪感。

3.开展“爱矿山、爱家园”系列主题活动。学校每年在“六一”节期间由少先队组织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爱矿山、爱家园”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了“爱矿山、爱家园”主题演讲比赛;二是组织开展了“我是矿山小主人”主题队会;三是组织开展了以“爱矿山、爱家园”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精神上深受鼓舞。

4.开设“心灵小屋”等疏导心理的活动。煤矿大多地处偏远的山区,矿工在千米深处的地下工作.工作条件艰苦,因此煤矿工作被称为“苦、累、脏、险”的行业,矿山成了艰苦偏僻的象征。作为矿工的后代,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自卑心理。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学校并没有消极回避,而是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切实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学校通过开设“心灵小屋”、国旗下讲话、组织主题班队会以及观看矿山图片等活动,以学校的发展史和矿工的光辉业绩来教育、勉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到煤炭事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心理疏导,使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自信心。

三、在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矿工精神

德育若离开实践、离开生活,一味地像慈母哺育幼儿那样包办代替式地“满堂灌”,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能力也难以提高。为使学生在感情上和内心深处引起共鸣,可将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笔者所执教的学校开展了“走近矿山,热爱矿山,感恩矿山”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通过少先队大队倡议学生走进矿山、走进社区,把井口、区队作为青少年德育实践活动的第二阵地,先后组织开展了“我是矿山小主人”,“小卫士盼安全”井口慰问演出、送贺卡等实践活动。并在每个班选出一名优秀少先队员作为“矿山小记者”,组织-他们深入矿区采访.向父辈了解矿工工作的艰辛和矿山文化,了解煤矿工人的生活。切身感受矿山的变化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和帮助。少先队大队部还安排红领巾广播站每周开设小记者站栏目,及时报道矿山的消息,让学生关注矿山。这样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对煤矿产业的认识和了解,对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对父母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笔者认为,德育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到学生心中,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驱动力。

四、把矿工精神与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6

关键词:初中学生管理;惩戒教育;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364-01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特殊时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多数学生都处于青春期,主要表现为逆反心理较强,自我意识觉醒,控制能力差,比较有主见但又缺乏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此时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导都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会选择性的进行接受,有些学生会对老师的教育措施产生质疑甚至反抗。这也是初中阶段的教育实施惩戒教育措施的重要原因。

一、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纵观古今教育本应该是一种轻松而愉快的社会活动,但由于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下各种错误,例如,打架斗殴、沉迷网游、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学习等等现象。教育惩戒是必不可少的,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要运用惩戒的方式。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将惩罚运用于教学管理这是时代的必然需求。如在社会中存在的违法乱纪现象,相关部门若违法不究,一味的宽容,没有惩罚措施做保障,违法者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学校的班级管理也是一样,如果教师对违纪的学生一味的宽容,不给予惩戒他们也将会更加的纵容。由于当今的中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唯我独尊,对老师的劝告他们会听也可能不听,如果教师强调纪律的威严,违犯纪律就该受到相应的惩罚,他们就会克制自己的行为。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教育的实施者其职责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这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享有同等的权利,但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过程中会有一部分的学生由于控制力不够,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出现,这时教师既要从一个班级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又要体现出对学生的爱和关怀,进而合理的选择惩罚的力度,使犯错误的同学得到惩罚。认识自身错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不至于师生之间产生不愉快及矛盾。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实施惩戒教育一定要讲究方法,及惩戒的力度。

一、班级管理的惩戒措施

1、自然惩罚法

这种方法是教师在发现孩子犯错时,不对其进行过多的批评,只是通过其承受犯下错误带来的后果,使其充分的感受到懊悔、痛苦从而知道悔改,意识到自己是错误的,从而吸取教训努力的改正自身的错误。学生通过“自己种苦果,自己来尝”,在这样的自然惩罚教育中进行自我反省,而这样的惩罚是学生本身自己给予的,并不是来自教师或家长。例如:笔者的班级里有一名同学,平时比较糊涂,做事不认真总是丢三落四,笔者多次进行指出,这名同学都不以为然,一次学校的期中考试,笔者提醒班级的同学们一定要提前准备好考试用具,并要求考试期间绝对不能互借考试用具。结果,考试结束回到班级这名同学一副极其懊恼的样子,笔者询问其对笔者说“由于考试时忘记带圆规导致一道本来会的画图题,没有画上白白的丢掉了分数。”笔者说“想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名同学羞愧的低下了头:“都是我平时丢三落四,马马虎虎……”“那知道以后应该怎样做了吧!”他会心的点点头。自此之后确实改变很大,做什么都认真多了。这种惩戒方法并不是以惩罚为目的,而是通过让学生尝到后果之后,真正的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做一改正。实施这种方法时教师不要过多的提建议或给学生做决定,可以给予适当的提醒,但绝不能训斥。

2、娱乐惩戒法

娱乐惩戒,顾名思义是在教育过程中采取一种轻松愉快的惩罚方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惩戒措施。例如:笔者班上有位学生王某,在上劳动实践课的过程中大说大笑,严重的影响了周边同学的劳动进程,笔者制止了好多次,但都不起作用。笔者罚他为大家表演节目。要求他即兴唱一首自认为拿手的歌,一定要唱完整。同学们纷纷表示赞同,王某没办法只得给大家唱,之后就不再嬉笑打闹了,并且将劳动任务完成的也特别好。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缓和气氛不至于师生之间怒目相对,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进而也可以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一举数得。当今的中学生都多才多艺,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对于那些上课喜欢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讲、调皮捣蛋的学生,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娱乐惩罚,让其讲故事、讲笑话或即兴表演一下。体育课时可以让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做俯卧撑、或绕场跑几圈,这样即达到了惩罚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总之娱乐惩罚一定要在轻松愉悦的娱乐氛围下,通过惩罚教育来引导学生,使他们认清自身的错误,向好的方向发展。

3、奖励惩罚法

最典型的奖励惩罚便是陶行知的“三块糖惩罚”。奖励是激励学生良好的行为模式重复发生,惩罚是降低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将二者有机结合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一次自习课上笔者发现两名同学在看漫画书,笔者在他们的周围走了几圈,并没有进行指责批评,学生赶紧将漫画书收了起来。下课后将他们叫到办公室,知道他们都热衷西游记,便问:“你们对西游记了解多少?”他们见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们的意思,一下将情绪放松了下来,滔滔不绝的讲起了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于是笔者故意板起了脸严肃的说“那你们为什么在上课时看漫画书呢?如果不惩罚你们我没办法和同学们交代。”笔者沉思了一会说“这样吧,你们两个回去准备一下,这周的班会课就由你们讲西游记的故事。”两名学生回去做了充分的准备。后来班会课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迎来了学生的阵阵掌声。在掌声中他们即骄傲又感到无比的惭愧。奖励惩罚要讲究时机技巧,不能所有的事情都给予奖励,这样会使学生忽略奖励背后的激励,只沉浸在奖励的喜悦中。只有将惩罚与奖励有机的结合灵活运用,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奖励惩罚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7

一、向学生普及体育课的重要性

法国著名文学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中学生作为时代的骄子,未来祖国文化的继承者。更加需要多运动,多锻炼,积极锻炼身体,锻炼意志,积极参加体育课。因为如今的中学生由于学业负担加重,以及父母干涉,在家里看书做作业的时间越来越多,而锻炼身体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可能在学校的体育课上运动一会就是他们唯一的锻炼身体的时间。体育课不仅仅是学生们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老师们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场所。体育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身体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辅手段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体育课的目的主要为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开始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脑力活动变得更为重要,体力活动开始大幅度减少,这使得体能在劳动中的意义迅速的降低,与此同时人们的体质也开始缓慢下降。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伟大领袖也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课作为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锻炼场所,由不得我们不重视。而有些学生因为不清楚体育课的重要性而不重视体育课,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我们向学生们普及体育以及体育课的重要性,从而让同学们重视体育活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二、给学生一个愉快且充实的体育课堂

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体育课能在多大程度上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教学是建立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动机基础上的。只有给学生一个愉快、充实、轻松的体育课,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体育课,积极的上体育课,从而积极的在体育课锻炼身体,锻炼意志。笔者记得有一个女生每次上体育课时都是一个人,做完准备活动就回教室了,有时体育课甚至还不来上。有一次笔者等这位女生在做完准备活动正准备自己回教室的时候叫住了她,“这位同学,过来打一会羽毛球吧。”该同学扭扭捏捏的走过来了,笔者在和她打羽毛球的同时也和她聊着天,聊着她感兴趣的东西,渐渐的,这位同学从刚开始的问一句答一句变成了主动的、高兴的叽叽喳喳的说着,神情也越来越兴奋,脸上的笑容也逐渐的变得多了,笔者又叫了几个同学来和她一起打羽毛球,她们同样一起高高兴兴的边聊着天边打着羽毛球,不时哈哈大笑。后来的体育课笔者发现这位女生每次都是早早的和那几位与她一起打羽毛球的同学来到操场等着上体育课。这位同学的性格也越来越开朗,渐渐有了更多的朋友。可见学生如果不喜欢体育课,那么原因归根究底是因为学生没有在体育课中感受到高兴、充实、愉快。

三、让体育课变得有教育性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8

一、“知行合一”思想与现代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现代社会发展与文明的进步对现代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教育要求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知识全面、基础牢固、思维敏锐、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同时,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不与时俱进,就有可能造成青少年对思想品德课失去兴趣,从而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丧失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机会和途径。只有加强和改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把青少年塑造成未来先进生产力的掌握者和开发者,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深刻体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做到“知行合一”是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的关键。

思想品德课是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以“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为核心的课程。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操作才能够做到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去体现课程的核心,培养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呢?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我认为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给予充分参与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知行不一”折射德育困境

安徽大学曾首开先河,一次投放500辆免费公租自行车,让师生在校园内免费使用。由于是公租性质,这些自行车全都没有加锁,但不和谐音符随之出现。短短几天,公租自行车有的坐垫不翼而飞,有的车轮被人上锁。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热议。对此,安徽大学回应说:“学生素质没有问题,只是校方在自行车管理上出现疏忽,才导致自行车受损。我们要从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自立意识。”现在他们的进步非常明显,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越来越少。

当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重智轻德现象依然存在。特别是中小学,在以考试论成败的现实面前,道德教育陷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砀山县西关小学校长阚艳雪说:“德育很重要,可是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量化,难以有效考核。”于是,“千教万教教人考试,千学万学学得高分”,成为一些中小学师生的“共识”。长期以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主要倾向,就是将道德教育等同于智育教育,错误地把道德规范当作一种知识体系来传授。某高校大学生坦言,现在学校的德育课仍以说教为主,德育内容教条,教育方式陈旧,不受学生欢迎。德育课程异化成为“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过后忘笔记”。从书本到书本,从口号到口号,道德教育就被“悬空”。“知行不一”往往容易导致道德上的“双重人格”。一项调查显示,91.7%的学生赞成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弱、病、残乘客让座,但是真正遇到这种情景时,只有59.9%的学生表示能做到主动让座。当然,少数成年人在道德生活中,嘴巴上说的是一套,行动上做的是另一套,也给一些青少年提供了不良的示范效应。

三、重视“知行合一”,共筑道德大厦

今天社会的道德状况之所以不能令人满意,正由于我们昨天在这方面做得有缺陷;而明天社会道德状况会怎样,又取决于我们现在怎么做。一个人高尚情操的培养或一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漫长工夫。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学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丰富内容形式、创新方法手段。要认真做好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强化其在考核、升学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思想品德教育要树立“行为优先”的重要观念,道德评价不仅要以行为为准,而且要把道德习惯的养成放在首位。还要把道德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主导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体验人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万涓成水,汇流成河。优秀品德的养成需要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扎实推进。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社会竞争太激烈,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家长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9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久还将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学习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教育实现了全程、全员、全面的现代化。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笔者就两年来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给地理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每次技术革命都会促使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因而多媒体教学不仅仅是告别了“黑板+粉笔”,而且促使地理教学内容和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多媒体的信息传递功能远比教师自身传递信息的功能强大,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容量。计算机是多媒体的首脑,操控着视觉和听觉信息的收发,速度快,操作灵活。多媒体教学的操作优点是多种媒体交互使用,迅速而方便。多媒体教学不但体现传统单媒体的功能,而且通过三维影视可以宏观纵览地理环境,可以微观放大展示地理模型、标本,使地理课堂比较生动和直观地模拟地理现实。地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交叉、重叠或反复使用不同的媒体。如讲西北地区内蒙古草原时,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一段草原放牧的影视,不仅能加深教学内容的学习,还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状态。讲述高中地理《“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用多媒体的幻灯和影视功能教学,交互运用自然带的分布图、图片和三维影视,可以一边展示自然带,一边进行相应的分析、综合和提问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理性的知识。所以,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获得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增加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学习层面发生明显变化

多媒体丰富的画面、文字和声音等视听信息,不但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而且能形象和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理解和思考。多媒体易于反复演示,文字显示停留时间较长,比教师单纯用语言表达更易使学生记忆、掌握,有利于反应和理解能力弱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接受知识。我在指导学生学习“工厂含有机质废水排入池塘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这一过程时,运用powerpoint制作了含三种方法的幻灯片进行教学。首先制作了比较复杂的动画演示了这一过程;其次就动画演示过程文字,制作了边演示动画边出现文字的课件,轻易地解决了单媒体不方便做到动态和文字相结合的演示的问题;最后运用“纲要信号法”让学生口头复述这一过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些适当夸张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刺激学生接受信息的器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增强教学效果。根据常常有学生把“地幔”写错,我把“幔”字用动画放大效果,尽可能放到最大,刺激视觉器官加强记忆。我常常把课件的教学过程设计成教学环节自动演示,课件演示时,我可以离开讲台,站在学生中间授课,亲近学生,可直接监控学生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一是多媒体的多功能直接带来的,二是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变化促使学生调整学习状态带来的。多媒体教学速率明显加快,教学环节和信息变换频繁,学生必须作出快速反应,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便随之养成。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应该提示学习环节,如做笔记、看图、阅读、思考、活动,设计好自动播放的时间,留有足够的学生活动时间,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的课件把要做笔记的内容设计成稿纸和笔的图形,把阅读环节设计成人头和书的图形,把思考问题设计成问号回旋动画,当这些标志出现时,学生就会迅速进入该学习活动环节。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地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从我校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看到,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对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要求也更高。我们地理教师要为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出高质量的视听产品。这些产品具有即时教育性、教师个性、交互性和因材施教的特点,是市场的多媒体产品不能代替的。课堂教学课件应是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采用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多媒体模块,结合自身特长和经验,编辑出可随时修改的课堂教学课件。因而,我们尽可能采用易于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设计课件。教学课件要从符号、图形、色彩、声音、节奏等多方位的视觉和听觉心理功能进行设计和开发,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环节选择最合适的媒体。优质课件并不单指课件的先进设计技术和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还要把教学内容、学情、经验与课件设计技术结合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使教学原则和素质教育达到较完美的体现。

多媒体教学课件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表现形式,但它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目前,我们正在寻找多种学习方法对高中地理每一知识块进行课件设计。例如指导学习“太阳外部结构”知识块,设计了纲要信号法、列表比较法和简图附注法的课件进行教学。另外我们的资源库有自己设计的多种学习方法介绍和可操作步骤,能随时复制到课件上。运用计算机以及网络进行备课和设计课件,采集、处理和创新信息,测评教学,课堂授课等等,对于教师个体来说,是一个庞大工程,每个教师都学会制作复杂和高难度的多媒体教学产品是不可能的,需要教师群体分工合作来建造多媒体教学产品和资源库。因而地理教师要相互协作,体现教师的合作精神,具体分工,分别负责课件的基本板书、课件的素材模块(即以教学内容分类索引的图片、视频资料片段)、题库,发挥各自特长和智慧,创造出高技术品质、能体现教师丰富教学经验、具有创新特色的多媒体教学产品,减轻个体劳动强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大学劳动教育课笔记篇10

岳莹

指导教师:郭燕玲

窗外的寒暑见证着他们奉献的青春与年华,满园的桃李回报着他们一生的付出和辛劳,他们就是老师。一群默默奉献着青春,为教育下一代而不断努力、奋斗的人。春去秋来,我们已然向更远的人生旅途走去,而他们却还在那里……

渡工的工作就是每天把一位又一位的客人从岸的一边送到另一边,我们的老师就做着这样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而他们却还在小小的渡口每日辛劳。

教师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着学生。曾经的这样一个画面让我记忆犹新。在我还在学1+1=2的时候,一位老师教会了我何为珍惜。小时候的我们,下课铃一响,便蜂拥至讲台拿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互相扔着玩,整个教室一片狼藉。那时,别的老师上课来都会皱起眉头叫值日生打扫,而这位老师却不一样,她伸手捡起了粉笔头。那一节课,我们默默地注视着老师用捡起的、小的不能再小的粉笔头,写了整节课的板书。每当一只粉笔头拿不住的时候,老师便会用指甲掐着再写上一个字,到最后甚至还会用手捻着粉笔沫,抹着写下最后一笔。幼小的我从老师手里的粉笔末中学会了做人的美德——珍惜。

教师这个职业是感性而细腻的,他们悉心呵护、关爱着每一个学生,就如对待自己的孩子。你能从自己对老师的记忆里找出温馨的画面吗?我有这样的画面。那是初一的一次朗诵比赛,赛前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凭借着超强的自信,我似乎认为冠军就是我的了。在比赛的那一天,我却出了状况。我的校服不合格,必须马上换,我不知所措,就在我以为要与比赛擦肩而过的时候,我的老师拉起了我,回到学校,一个班一个班的帮我借校服,站在楼道里,看着老师忙碌的背影,我流下了热泪……当我穿着借来的校服重新站到舞台上的时候,追光灯下,我看到了老师期许的目光。虽然比赛到了最后,我没有得到冠军,但我仍记得老师摸着我的头说的那番亲切的话:“第二名的成绩相当棒了,老师为你感到骄傲。”那一刻我懂了:老师以我为荣,老师以我为傲。我相信每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感情都是——浓浓的爱。

教师这个职业是辛劳而枯燥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站在三尺讲台上,终日与粉笔灰,红油笔作伴,他们无怨无悔。有人说过:就算是最喜欢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的话,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了吧!而老师们却雷打不动的教了二十年、三十年。他们的青丝已变为了白发,我想老师们的付出和奉献恐怕只有真正成为老师的人才能体会吧!

如果把母亲比喻成小溪,那么我会把老师比喻成大海。一位母亲只需把自己的一颗心全心全意的放在孩子身上,而一位老师却要把一颗心分成几十份分给学生。老师其实我们多想告诉你,我们一直都懂你。

老师,请您少一点操劳,您可知道您的两鬓已染上微霜;老师,请您少一点操劳,您可知道您的脊背已不再挺翘;老师,请您少一点操劳,您可知道您的面容已愈加苍老。老师,您的付出以换回了桃李芬芳。我们知道师恩难忘,我们将会用成绩回报您的付出,把您的爱永远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