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资本运作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31:54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1

集团公司可以从企业集团资本运作的整体利益高度调配和使用资金,从而实现公司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加强资金管理,充分盘活集团内部资金,发挥资金集中管理、集中使用的效率,合理调配资金使用方向,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许多大企业集团相继成立了企业资金管理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因此,资金管理已经成为企业集团在经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进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是各类信息的交汇点,也是支撑经营决策的基础,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已成为目前企业界的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财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财务管理软件的推广使用,不单纯是推广软件本身,更重要的是推广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要借鉴国外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遵循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财务管理、物流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由易到难的环节逐步推进。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的原则,以此开发运用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子系统,做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二、实施资本运作中资金的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将企业集团货币资金由分散管理改为集中管理。首先要成立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结算中心,撤销企业集团所属各单位在外部银行的开户,由结算中心统一在外部银行开户,在结算中心分设收入户和支出户,各项收入进收入户,支出统一由支出户支付;结算中心要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货币资金的动态收支状况,合理调度调剂闲散资金,加速资金循环周转,提高企业集团资金运营效率;同时,结算中心的收、支、余与外部银行相对应,完全按外部银行管理模式运转,形成由“决策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的自上而下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和监控信息网络,进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促进财务管理和信息网络化管理升级,使企业真正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资金管理体制,实现企业对全部货币资金的管理协调、整体监督控制、合理调度调剂,从源头上消灭“坐支”现金和私自背书转让银行承兑汇票等违规行为,杜绝“小金库”、资金体外循环,实现货币资金的动态管理,内部资金按需流动,合理配置。

三、推行企业会计委派制和内部审计制度

加强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好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对其母子或控股子公司的投融资、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变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的跟踪和监控,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与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

四、树立现代化的资金管理意识

树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较强的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可使企业的资金运动方向与市场变化相适应,促使企业抓住机遇,减少风险与损失;企业在资金的统一管理上,应增强现金流量意识。在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计划,科学合理地预测企业短期现金流量的信息,使企业管理者能跟踪了解每笔资金收支的使用效果及其流动速度,从而有助于企业减少流动资金的大量沉淀,改善流动资金结构。同时,有助于企业慎重对待长期投资项目,避免因盲目投资造成的资金缺乏,面临停工的现象。

五、优化资金使用结构,制定科学有效的资金管理机制

首先,合理确定长期投资与流动资金之间的比例,企业需要多少流动资金,应当根据企业的产品生产结构、经营状况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来定,并兼顾企业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

其次,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设立资金调度中心,统筹管理企业的各项资金,使各部门、各下级单位的资金往来,全部纳入财政部门的监管之中,形成资金的高度集中和统一管理。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2

关键词:企业;资本运作;策略

   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以资本导向为中心,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资本运作逐渐被企业所重视,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资本运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企业满足资金需求、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的最终盈利目的,达到既定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1.当前我国企业资本运作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管理层对于资本运作的认识不够

   由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都是靠自身的经验实现企业发展的,这种现象在广大的中小企业中最为明显,企业在创立之初都是由文化基础较差的个人打拼而存在的,企业的管理者就是企业的老板,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话语权,但这些老板多数都缺乏足够的企业管理知识储备,没有受过资本运作的专门培训,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进行考虑,不能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造成了资本运作意识薄弱,不能充分利用资本运作来促使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2企业资本运作的体系不健全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过小,虽然发展较快,但与国外还有相当大差距。我国目前股市投资者为3300万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7%。另外,从股市总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看,世界平均为30%左右,美、日、英等国均在80%以上,而我国为24.2%,况且在总市值中还包括大部分不流通的市值,如果扣除这一部分,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就更低了。由此可见,我国股市规模较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也可以看出在我国扩大股市规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资本运作需要有健全的制度保证其顺利开展,完善的制度有利于资本运作形成规范、系统的运作体系,对于资本运作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但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失真现象严重、投资者的权益难以保障的恶性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制度建设的片面性造成的。另外,由于企业在资本审计方面也存在不健全的现象,对企业各种财务行为没有明确的规范与界定,面对违规措施没有相应的惩罚措施,这就导致了企业财务信息报告虚假现象严重,企业很难拿出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的补救,导致企业财务出现较大的问题。

1.3财务人员职业能力与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转型,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当前,企业财务人员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职业道德观念不强,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缺乏自己应有的价值判断,当企业的管理者要求财务人员提供虚假的信息时,财务人员不但不能同违法乱纪现象进行斗争,反而做出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向管理者提供财务虚假报告,这种职业道德的丧失对于资本运作的顺利实现有着破坏性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队伍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消极影响。

2.完善我国企业资本运作的途径与措施

2.1建立完善的资本运作管理制度

   2007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最终招股价确定为13.5港元,达到招股价范围的最上限,而根据这一招股价,阿里巴巴ipo金额将达到14.9亿美元。此次阿里巴巴国国际配售吸引了超过1500亿美元资金认购,公开发售冻结资金约4530亿港元,创下港股ipo(首次公开招股)冻结资金之最。11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开盘价30港元,此次上市,阿里巴巴成功融资17亿美元(包括超额认购部分),瞬间创下全球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阿里巴巴B2B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200亿美元,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在资本上市的成功运作,比较全面的阐析了企业在不同成长阶段的资本运作策略,是现代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的典型案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快,这就对企业的资本运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的资本运作制度是财务人员进行规范财务行为,优化资本运作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才能保证各项措施与手段长期有效的落实与执行。首先,要加强企业资金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资金的专款专用。企业资金是企业发展的血液,是企业前进的动力源泉,没有资金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将都无从谈起。要不断加强企业制度创新,深入企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制度的实用性。

2.2加强企业资本运作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证企业资本运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只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作保障才能形成有力的规范作用,提高资本运作的效果。应完善审计监督有关部门的建设,成立专门的资本运作监督部门,赋予其足够的监督权力,促进监督机制的时效性进展。建立顺畅的信息反馈交流体系对于监督机制实现作用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在资本运作中违反企业规定的现象或个人一定要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严肃资本运作氛围。对于遵守职业道德,认真贯彻职业得到精神的人们或部门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其更加努力的投入到今后的行动当中。

 2.3重视人才培养,不断提高资本运作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资本运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现代的资本运作人员要求不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功底、财务法律相关知识与政治环境的了解与把握,这种高素质的要求迫切需要对资本运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综合职业道德素质。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资本运作只有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加强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强资本运作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最大的技术优势,促进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毛伯林.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会计研究,1999,(3).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3

关键词:资本运作;资本经营;服装企业

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出现之后,对于中国的服装企业而言,都受到了程度不一的影响,而这样的影响对于服装企业的管理者而言,无疑是一次对企业发展的冲击。而经过此次金融风暴冲击之后,让中国的服装企业管理者清醒地认识到,管理与运作不能再像以往一样,仅仅是单纯地关注于研发与生产的服装品种、价格定位、区域的营销,企业想要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获得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应有效地开展适合企业实际发展趋势的资本化运作,能够乐观预见的是:“经过此次金融风暴的冲击之后,将提供给中国服装企业一次发展与提升的机遇。”

1.经济危机下我国服装企业经营的特点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的趋势,服装行业也同样面临着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在我国国内市场上大型服装企业获得了持续的发展,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减少所受的冲击力度,降低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国际的知名服装企业也趁势入华想在中国市场上分一杯羹,另外部分国际服装企业也在进行海外扩张的风险评估,并为进入中国市场积极做准备。而反观国内的中小服装企业,也在具有困难与障碍的市场发展当中,寻找适合于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之路,从而展现出中国服装企业具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状。由于国际与国内市场遭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在减缓,具体体现在不断减少的订单数量,持续降低的利润,以及企业具有的生产设备的折旧、增加的各项成本、市场销售的一系列的巨大压力,不少企业在市场影响下出现了艰难的生存与发展的境地,而国家进一步减低出口退税率的现行政策,从长远的发展观来看待,此项出口政策的调整,也会让企业相应地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有效地促进产业升级,但在一个较短时期当中必然会导致服装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出现危机,从而让我国服装市场出现了新的调整性发展。

2.现今中国服装企业资本运作具有的问题及分析

2.1在认知资本运作方面具有的误区

在现今有不少企业单纯地认为:“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即为企业开展资本运作的重点目的”。而大部分企业策划与谋求上市的主要目标也是围绕融资而进行,融资的初衷并非立足于企业的实体发展,以及进一步加大企业的产品研发与市场营销的力度,促进企业的整体性发展,因此具有上市认知的片面性。部分企业借助于资本运作的方式来谋求上市,其初衷仅仅是为了能够在加大融资之后,来进行炒卖期货与股票等非理性的市场投资行为,或是借助于宣传炒作,来提升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并人为炒作企业的股票,以此来获取暴利的金融违法的行为。

2.2不规范的公司财务与内部管理

由于中国的服装企业当中较多的是民营企业,不少企业的发展源头都是由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发展而来的,在企业初创阶段大都无可避免地会具有家族企业的特征,其中聘用的财务人员多为企业法人或股东的亲戚朋友,所注重的是聘用的财务人员对于企业负责人个人的“忠诚度”,而不注重是否具有财务专业知识、以及是否具有职业道德与操守。由于不具备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因此难以建立起专业的财务管理的准则,倘若在企业申请上市之时,不能有会计师事务所来依法开展会计审计,就难以进行对企业的资产评估,必然就会阻碍到企业的资本运作。

3.金融危机下服装企业资本化运作策略

3.1初创期策略

通常而言,在服装企业在初创阶段,由于相关部门要求企业的资信层级较低,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融资时缺乏信用支持,因此较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此时的服装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重点是源自于企业创业者的自有资本与风险投资资本。自有资本即为创业者自筹资金,此部分资金也是企业创业与发展的基本金;另外的风险投资资本,是投资基金或者是投资公司以及投资人,对于某个企业的发展项目较为看重,预测到投资此项目能够在今后取得丰厚的投资收益,因此会对企业或是项目进行投资。

3.2成长阶段策略

而在企业的成长阶段,经过企业积累了原始资本之后,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与发展资本,并开始拥有自身的融资能力。此时如果企业只是通过自有资金来进行发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此时企业必须通过合法的多样化的融资方式来筹集企业资金。虽然发行股票与债券,必须经过相关的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严格的审批,可是服装企业能够借助于此种融资方式来筹集到巨额的发展资金,而此种筹集资金的方式由于安全性较高,虽然程序相对复杂,依然成为了大型企业融资的一个首选方式,而通过这样的融资方式,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与进步。

3.3成熟期策略

企业成熟期,也就意味着所生存的产品已经快速步入了市场回报期,产品的营销发展前景较好,企业处于盈利发展的良好阶段。较好地拓展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企业能够应用之前所具有的资本运作方式,来进一步增加投入、拓展市场、提升收益,充分整合企业的各项优质资源,使企业获得良性循环的营运发展阶段,并较好地回报给风险资本的投资人,此时企业应对产品加大研发的力度,持续进行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使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从而较好地达成企业二次创业的发展目标。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4

1.概念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经营,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利用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

2.方式

按照资本运作的内涵和外延方式分为内涵式资本运作(包括实业投资、上市融资、企业内部业务重组)和外延式资本运作(包括收购兼并、企业持股联盟以及企业对外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投资)。

3.特点

资本运作和商品经营、资产经营在本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不能将资产经营、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等同。资本经营具有如下三大特征:资本运作的流动性,资本运作的增值性,资本运作的不确定性。

二、转型建筑企业的资本运作

1.目前转型建筑企业面临的环境

因为建筑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趋于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不断加剧,而且垫资、欠款严重,企业单靠传统的生产经营,只能说是维持生存。面对这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任何一个对企业负责的经营者,都必须积极开辟新的通道,努力将以生产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尽快调整为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的方向,使企业能够适应变化的市场;并争取逐步过渡到以资产经营带动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上升到新的市场竞争层次和高度。

2.转型建筑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途径

(1)资本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由建筑产品的生产制造者向拥有者转化。一类是向建筑配套产品投资方向发展。如,浙江宝业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成功后,在建筑成品化、住宅产业化方面投资8.7亿元开发住宅产业园并取得了初步成功。一类是向房地产业发展。如,浙江广厦杭州天都城、重庆广厦城等项目的启动和开发,从源头上创造并控制了效益,并成功地反哺了主业。还有一类是向项目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Bot等方向发展,并依托新的项目承包方式,培育不同行业投资项目的运营能力,最终发展成为跨行业、跨领域的投资商。如,上海建工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了沪嘉浏高速公路、洋山港等项目等等。

(2)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实施资本的重组和兼并。建筑业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资本转型,是新一轮结构调整中优势企业快速低成本扩张的主要途径之一,这种重组和兼并除了实现了资本的扩张外,还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有利于打破区域限制,迅速占领重点市场。如,广厦集团近年来通过资本运作先后成功地控股了重庆一建、杭州建工、北京二建。二是有利于打破行业限制,迅速介入利好行业。如,浙江中天采取整体受让、全资收购的方式,对湖北襄樊路建公司和山东烟台市政工程公司的购并等等。三是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广厦集团投资控股杭州建工集团,除了后者具有地域优势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后者具有甲级建筑设计资质与相应的人才,能够使前者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产业能力,满足广厦集团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3)培育和发展项目融资能力,从源头上夺取高端项目。项目融资能力不但要求企业自身具备雄厚的资本实力,而且要求企业熟悉国内乃至国际资本市场,熟悉各种现代金融工具,具备很强的项目风险评估能力和项目投资控制能力。建筑企业一旦具备了足够的融资能力,包括资源组合的能力和资本运作的能力等,就可以说是具备了夺取高端项目、从源头上争取项目的能力。如北京城建集团凭着项目融资10亿元的强大实力而“连中三元”,承揽了奥运会国家体育场、五棵松文体中心、奥运村及国家体育馆三标四个工程,所撬动总承包工作量高达100多亿元。如果说这样的大手笔一般企业短时间内还难以企及的话,那么以在上海建筑市场表现最为典型的“浙江现象”为例,也能说明同一个问题:在质量品牌、管理水准方面,在上海的浙江同行与江苏的强势企业大致相当;而前者之所以在市场份额上独领,就是因为这些企业往往具有强大的项目融资能力,能够充分满足业主的垫资要求,甚至直接以投资代垫资,与业主展开更高层次的合作,无疑也应当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

(4)依托总承包企业的杠杆优势,带动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于资本积累有限的建筑企业来说,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战略,以经济效益为主导,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加大科技投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产业、单一产品为多产业、多产品,优化资本结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不失为实现资本流动增值和企业跳跃式发展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多元产业比重的上升极大地有利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充分发挥品牌优势,通过“连锁店”式的扩张搞好无形资产运营。管好、用活企业的信誉、品牌等无形资产,也是资本运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些绩优企业如果能充分打好无形资产这张牌,积极探索新的市场开发模式、承包管理模式、项目合作模式,并在取得经验、规范管理、有效控制之后,通过品牌经营实现“连锁店”式的扩张,那么在几年内就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3.资本运营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1)需注意资本运营与核心能力的有机结合。尽管资本运营可以相对于生产经营而独立存在,并且可以与生产经营分层运作;但如果企业在开展资本运营时能够以现有的核心能力为基础,尽可能地贴近主业,最大程度地利用好自身的人才资源、资产优势和市场优势,则无疑将更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同时,由于熟悉,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也将显著降低。如,对于市政、路桥建设等朝阳产业的介入,建筑企业也有着类似的天然优势。

(2)需注意企业经济扩张与品牌提升的有机结合。企业已经形成的核心能力是资本运营的基础,而企业品牌的巩固与提升则是一个企业将资本运营成功地进行到底的重要保证。有的企业在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就贸然通过各种方式扩张企业的规模,以图提高抗拒风险的能力,最终却因一味贪大求快、忽视品牌建设而适得其反,这样的例子,在各个行业都不难找到。

(3)需注意低成本扩张和资本收益的有机结合。如果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极有可能加大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不可贪多求快,也不能只顾眼前不看长远,尤其是对那些全盘接收、整体兼并的企业,不但要观察其近期效益,还要分析其中长期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必须精确计算和比较投入产出的比例,寻求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5

一、创业资本与创业板理论

创业投资是一种投入到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中的权益资本。其目的就在于获取高额的资金回报。因而创业资本家在将创业资本注入企业数年后就会带着丰厚的利润将资本撤回。并开始新一轮的风险投资。对于创业资本来说,退出机制是其整个运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何时退出、如何退出是其能否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

按照运作方式的不同,创业资本的退出机制主要有五种,ipo、收购、二次出售、创业企业家回购、清算。在各种退出机制中,ipo是资本回报率最高的,因而也是创投机构所追求的最理想的退出方式(见表1)。通过公开上市发行,可以对创业企业的经营业绩和发展潜力做出更加公正客观的评价。保证创业资本获得较高的回报,保证上市公司的完整性,并且为企业的后续融资开辟渠道。此外,ipo还能通过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来解决创业资本家和企业家之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创业投资各种退出方式的比较(表1)

退出方式

平均持有期(年)平均投资额(千美元)平均收入(千美元)

回收倍数

首次公开发行4.2

814

5804

7.1

收购

3.7

988

1699

1.7

二次出售

3.6

715

1431

2.0

回购

4.7

595

1268

2.1

清算

4.1

1030

198

0.2

创业资本的退出方式和时机不仅决定于创业企业本身的发展,更与所处的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健全与否密切相关。只有存在一个发达、完善的股票市场,才能产生合理的股票定价,ipo才能有效率地发挥作用。然而传统的资本市场上市门槛比较高,只有那些经营业绩好、规模较大、盈利水平高的企业才能获得上市融资的机会。而创业企业大都处于成长期,高回报与高风险并存,很难达到主板上市的要求。因而,面向创业企业的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对于创业资本的退出尤为关键。创业板市场是一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突出特点是上市门槛相对于主板较低,适合初创阶段的高科技创业企业。有了创业板市场,创业资本家就可以通过ipo的方式以高于初始投资几十甚至几百倍的价格出售股权,获得超额利润,达到资本增值的最终运作目的。

二、中国创投业的回顾及中小企业板简介

1985年9月,中国第一家创业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获准成立,标志着中国创投业的诞生。经历了十几年不太成功的发展后,1999年,开设创业板提上议事日程,加上naSDaK的繁荣和互联网经济的热潮,中国创投业迅速兴起,并在2000年达到了高潮,2001年,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中国创投业也急转直下,2002年跌入谷底。从03年至今,创投业一直处于回暖态势,根据《Zero2ipo清科——2004年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调查报告》,2004年上半年,创投机构对80家大陆及大陆相关企业进行了投资,总额约为4.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86%。

中国创投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外部金融环境的限制,即没有创业板市场,创业资本的退出机制比较单一,从而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在中小企业板设立以前,我国创业资本退出主要以股权转让和回购为主,ipo只占一小部分(见表2)。

2002年中国风险投资项目退出渠道分析(表2)

退出渠道

ipo

出售或回购

清算

案例数

2

29

7

所占百分比5.3%

76.3%

18.4%

较低的资本回报率不但影响创业公司本身的经营发展,同时由于没有示范效应,对社会闲散资金也够不成吸引力。从而创业资本的募集情况也不容乐观,整个社会投入创投业的热情并不高涨。

为了促进国内创投业的发展、进而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经过五年来关于创业板开设与否的讨论,2004年5月17日,中小企业板经国务院批准在深交所设立,在我国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程中,这绝对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事件。

但是深圳中小企业板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板,它是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过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主板所遵循的法律环境相同,上市标准相同,而在上市公司股本规模的要求上则与主板不同,主板要求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而中小企业板则要求股本规模在2000万以上。此外,中小企业板独立挂牌、独立交易、独立披露信息、独立设立指数。这就为将来过渡发展到创业板奠定了基础。

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也是有区别的,首先它的进入门槛较高,上市条件较为严格,接近于现有主板市场。而创业板的进入门槛较低,上市条件较为宽松。其次中小企业板的运作采取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也称一所两板平行制,即中小企业板附属于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作为深交所的补充,与深交所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甚至采用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主要是上市标准的差别。而我国今后设立的创业板,其运作将采取独立模式,即创业板与主板市场——上交所分别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组织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再次,和主板市场一样,中小企业板尚未运行国有股和法人股流通,这就对创业资本的顺利退出有了一定的影响。而创业板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低门槛、全流通”。

当然,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也有紧密的联系,它是我国建立创业板市场的一个尝试,它是创业板的低级形态和初级模式,中小企业板的实践可以为最终建立创业板提供很好的经验,以尽量减少创业板市场建立对主板的消极影响。

三、中小企业板对我国创投业的影响

这样一个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的中小企业板对我国创投业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一方面,中小企业板开盘虽然只有几个月,但它与创业资本的良性互动已经显现。在已经上市的38家企业中,创业资本介入的达到了11家,都不同程度的获得了资本增值(见表3)。另一方面,由于限制全流通以及政策法规的不配套,在短期内,中小企业板对创业资本发展的促进作用还不能立竿见影的表现出来。

在已经上市企业创业资本投入、增值统计表(表3)

上市公司创投投资比例资本投入(万元)资本增值(倍)

大族激光31%

2400

9.2

江苏琼花6.7%

302

7.32

威尔科技9.1%

330

7.5

达安基因21.5%

132

7.3

德豪润达17.9%

1350

18.2

天奇股份9%

293

6.89

传化股份25%

1800

9.91

华星化工11.1%

500

8.55

京星药业16.1%

805

10.05

科华生物23.8%

1220

11.12

思源电器6%

238

16.45

因此,国内不少创投公司经理和知名学者都认为,对于中国创业资本来说,中小企业板是把双刃剑,本土创业投资公司既能享受新兴资本市场建立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又要面临创投业的一次大洗礼。

转贴于1、中小企业板开设对创业资本的机遇

首先,中小企业板使我国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更加畅通,虽然目前中小企业板尚未实现全流通,创业投资在短期内通过ipo获得高额资本回报还不十分有利。但总比没有新兴资本市场要好得多,而且一旦创业公司成功上市、它的市场价值就有了客观的参照,即使是协议转让,尤其是出售给追求控制权的战略投资者,其获得的受益也将因上市公司净值增大和无形资产价值而比较可观。自中小企业板开设以来,国内多家创业投资公司所投资的企业已受到众多大型企业的青睐,希望收购它们投资的股份。而这是在原来的实践中没有遇到过的。其次,中小企业板明确了创业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中小企业板设立后,由于市场发现价格机制的作用和市场对行业及企业的选择,必将为创业投资的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起到趋利避险的引导作用,从而减少投资的盲目性。近几年,由于中国没有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投资缺乏市场导向,吃尽了盲目投资的苦头,至今仍在艰苦地挣扎。有了中小企业板块,创业投资选投什么行业和企业,如何培育企业符合上市条件并在上市后能有一个好的股市行情等,市场的表现将成为晴雨表。尽管用目前的数据来说话还为时尚,但从已发行上市的企业来说,大致可以看出一些迹象。再次,中小企业板开设后,将加速推进国家关于创业投资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和出台的进程。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起草《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法律规章,并有望近期正式出台,该办法将对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创业投资资金的投资运作、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监督管理做出明确规定,此外,两部涉及风险投资的重要法律《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正在进行重大修改。将取消或修改众多关于风险投资的限制性规定,增加了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条款。在政策面上,创投机构将面临长期利好。2、中小企业板开设对创业资本的挑战

首先,同业竞争加剧,投资成本增大。中小企业板开设后,创业投资机构将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相互抢夺有望上市的投资项目。一些有望上市企业融资的要价也将攀高,投资成本注定会增大。至于高价投资的企业能否上市,何时上市,ipo是何价值,上市后转让股份能否获利等等,仍是一个未知的期望值。如果不在投融资低潮以低价值投资并精心培育被投企业高速成长,然后推向上市,而是抱着炒作市场的浮躁心理,新兴资本市场即使开设,等待它的也并不一定就是天堂。其次,中小企业板开设后,由于上市公司股本规模较小,流通股也比较小,一定时期内出现爆炒的现象在所难免。面对这种情况,创业投资机构能否始终本着追求长期投资受益的目标,不为短期暴利所诱惑,是创业投资公司能否持续经营的关键。

四、中小企业板开设后创投机构的策略选择

中小企业板的开设是我国创投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值此大浪淘沙之际,一方面,管理层应该积极通过制度创新为创投机构的发展扫除政策法规上的障碍;另一方面,创业投资机构应该着眼未来,未雨绸缪,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投资和运营策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管理层政策建议

首先应加快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流通,全流通不实现,创投机构始终无法顺利实现ipo退出。也就制约了整个创投业的发展。其次应继续降低中小企业板上市门槛,尽快与创业板上市标准靠拢,引导创业资本关注那些目前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但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和企业,并最终运作其发展壮大,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和退出平台,实现创投机构和风险企业的双赢。再次应尽快完善针对创投机构的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宏观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已是制约我国创投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出台实质性地促进创投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2、创投机构策略建议

第一、明确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策略。

中小企业板设立以后,创投机构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投资什么行业和什么企业,而不应像以前那样较盲目地进行。在投资策略上,应重点选择具有较大市场容量、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管理水平、处于成长期或扩张期的项目进行重点投资,而不是平衡式资金投入。几年的实践证明,“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在每个项目中占小股、十个项目中七个失败,三个成功就能获利等投资理论及投资方式并不适合中国本土创投机构。因此,创投机构应该控制投资项目数量,对重点投资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并通过贷款、担保、分阶段投资等给予其持续不断的支持。

第二、调整退出策略

尽管目前深圳中小企业板仍然无法跨越全流通这个障碍,创投公司终究无法顺利实现高额回报。但是中小企业板块将为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价格参数。创业投资通过协议转让出售所持被投资企业的股权(股份),由于中小盘股市场上有同行业类似企业的股价提供价格的参考系,也将有望卖出一个比较好的价钱,而不至于因一对一私下交易的信息严重不对称而造成贬值低估。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板的长期利好以及上市公司规模较小,成长性较大加之市场认可创投概念等因素,也增加了创投企业被机构投资者并购的可能性。因此,短期内创投机构不应拘泥于ipo退出,而要发挥股权转让和并构的作用。中长期来说,创投机构应积极培育目前规模较小,但市场潜力巨大的企业,以期通过今后的创业板增值退出。

第三、重视增值服务。

创业投资属于专业金融服务领域。创业投资的一大特征是提供增值服务,中小企业板推出后,创投机构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参照中小企业板的投资导向,进一步进行市场细分,以确定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不同的行业,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面临不同的风险与障碍。创业投资机构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否与被投资的企业做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将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风险进一步化解。对创投机构而言,就是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放大价值。在这方面,创投机构可以做如下工作。一是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合作,对于投资的企业,尤其是拟上国内主板、中小企业板的企业,从一开始就严格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严格管理、加强信息披露;二是与知名管理咨询机构合作,为投资企业在战略规划、组织结构、管理系统等方面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三是进一步加强与海外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尤其是专业投资机构的合作,以国际化的视野、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创业投资机构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才。如何留住人才、开发人力资本、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中国本土创投机构目前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之一。

从99年的最初动意,到04年的正式设立,围绕创业板要不要开设,如何定位等问题,一直是决策层、理论界和业内人士反复讨论的热点话题。当中小企业板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时,尽管上市门槛依然较高,尽管没有实现全流通。但它对于中国创投业的深远影响是绝对不能被低估的。当然,中小企业板的开设并不意味着中国创投业必将欣欣向荣地发展,它提供的仅仅是一个创投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此时期,本土的创业投资机构应该及时调整运作策略,在即将来临的空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成为胜利者。

参考文献

[1]郑荷芬,倪云虎.二板市场的推出对创业资本运作的影响[J].浙江经济,2003,(10).

[2]陈玮,施鲲翔.我国创业投资面临八大问题[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3).

[3]王守仁.创业板开设与创业投资的策略选择[J].科技创业月刊,2004,(3).

[4]郭瑞祥创业资本退出机制研究[J].经济管理,2001,(8)

[5]黄嵩.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迈出第一步[J].经济全局,2004,(5).

[6]曹玲,周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3,(6).

[7]陈峥嵘.中小企业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探路石”[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4,(6).

[8]剧锦文.美国创业资本运行机制和中国创业资本市场的发展[J].江海学刊,2001,(4).

[9]Zero2ipo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中国创投彻底调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4,(1).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6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在资本的运作时还存在诸如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的筹资难,企业的资金管理不科学,企业的人才管理合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低等问题。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有些是由企业的内部因素引起的,有些是企业的外部因素引起的,在此我们仅从企业的内部因素的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的体现。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好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管理提供引导,能够为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提供资金保证,反之会使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很多问题。

(二)企业的筹资难。

企业的筹资难除了外部因素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的财务信誉度低。企业信誉是使公众认知的心理转变过程,是企业行为取得社会认可,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进而完成价值创造的能力的总和。企业财务信誉是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上公认的信用和名声。企业财务信誉好则表示企业的行为得到社会的公认好评,如恪守诺言、实事求是、产品货真价实、按时付款等;而企业财务信誉差则表示企业的行为在公众中印象较差,如欺骗、假冒伪劣、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故意拖欠货款、拖欠银行贷款等,从而会使企业限入筹资难的境地。

(三)企业的资金管理不科学。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资金管理可以分为资金日常管理和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日常控制和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不善将出现上述材料中所说的各种资金紧缺问题,严重的可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甚至被破产兼并。

(四)企业的人才管理不合理。

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好的人才能带领企业走向越来越辉煌。在财务管理方面,一个好的财务人员能够及时预测资金的需要量,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使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企业要想有高水平人才,就必须要建立一个好的人才管理机制,否则将使企业出现上例中出现的“人才流失”或出现“用人不当”的局面。

(五)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低。

企业的寿命短,说明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差。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于直接影响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它的存在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企业有没有抗风险体系,抗风险能力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存亡。

二、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效率的一些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会制度的规范化往往能透视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同时也有利于财务运作和生成有用的财务信息,以实现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民营企业在资金运作中要在筹资、投资等理财活动中做到规范化,必须要有相对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随着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财务信息不仅在企业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帮助管理者分析过去和预测未来,使管理者把握企业的经营现状,发现经营中的劣势,把握财务风险,亦可在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优势,如企业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企业发行债券、公开上市。总之,没有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规范的财务信息,企业规范管理和持续健康地成长就无从谈起。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信誉管理体系。

构建企业的信誉体系。要构建企业的信誉体系首先是必须保证信誉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本”向“以心为本”的战略转变,并始终以此严格自律。这正是“使杰出公司出类拔萃的永恒品格”。其次,是提高利益相关人对企业的忠诚度,实现企业和利益相关人在认知和实践行为中的良性互动。企业信誉的实现的重要手段是“让现实超越期望”。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必须是全面的,它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制度创新、核心战略与“灵魂”创新和独特的企业文化的创新等等。在创新的基础上必须实现以下超越,即超越顾客的心理期望,超越产品的价值,超越常规的服务,超越经济界限,超越现实形象。只有“超越”,信誉的力量和魅力才会产生,才能赢得利益相关人的惊喜。而利益相关人的惊喜是其充分的满足感和对企业未来信心的昭示。再次,建立科学的企业信誉评价体系和评价机构,适时评估,适时授信,并在一个专业媒介或大众化的渠道(比如英特网)中定期公布企业的信誉信息,以实现信誉信息的公开与共享。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主体之间的交往中如何建立信誉认可和信誉承诺。

(三)优化资本结构。

要注意优化筹资结构。降低资本成本,资金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指公司可以从现有资产获得的,符合投资人期望的最小收益率,资金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用资费用,企业在使用资金过程中付出的代价,如支付给投资者的报酬,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二是筹资费用,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为获得一定量的资金而付出的代价,风险小、成本低的负债是理想的负债,要根据成本低、风险小的原则来决定筹资结构降低企业筹资成本,企业应该注意:(1)要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不需要企业支付利息的流动负债;(2)要合理控制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前者较稳定但成本高,后者偿还压力大但成本低,应力求减少长期负债,也即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资金的筹集政策,如配合型、稳健型、激进型等,一般选择配合型,但是它要求较高的资金运作的能力。以中小企业为例: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和投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充分利用外部资金即“负债经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之一。当企业负债经营决策正确,能够合理保证企业达到最佳资本结构时,这部分资金就可以为企业创造出高于负债成本的超额利润,促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正是企业经营者重视负债经营策略的实质所在。

(四)加强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的管理,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资金预算体系。合理预测企业资金需求量,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筹资的数量依据,因而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量。企业资金主要被占用在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上,所以在资金需要量预测时应分别加以测算。企业固定资产的资金需要量比较稳定,较易把握。在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主要是对流动资金需要量进行测算。对企业的流动资金需要量进行测算主要有定性预测法、趋势分析法、销售收入资金率法、产值资金率法四种方法。

定性预测法是指利用直观的资料,依靠个人的经念和主观分析,判断能力,预测资金需求量的方法,这种方法长用在公司缺乏完整,准确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进行,其预测过程是,首先由熟悉财务情况的和生产情况的专家,根据过去积累的经念,进行分析判断,提出预测初步意见,然后,召开专家座谈会或者发出各种表格等形式,对上述意见进行修整补充,得出最后结果。这种方法很简单易行,但是不能揭示资金需求量和有关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趋势分析法预测到期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量×(1+增长速度)n.式中,n为基期到预测期的期数,一般是年数。趋势预测法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假定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已掌握,并将持续到预测期;第二是假定相关财务变量虽有变化,但不会改变这种趋势,也即基本的财务政策如资产负债率,股利分配率等和企业的经营效率如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净利率等基本保持不变。

销售收入资金率法是计划年度资金需要量=计划期销售收入×(报告期资金占用额占销售收入的%-报告期资金其他来源占销售收入的%)。

产值资金率法的产值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资金形式表现的产品总量。计算为,计划年度资金需要量=计划年度总产值×上年产值资金率×(1-计划年度资金周转加速率%)。式中,上年产值资金率=[(上年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上年实际总产值]×100%。

当然这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在预测资金需求量还有其他方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

(五)完善企业的决策机制,保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民营企业的进一步成长,获得持续的成功经营,必须在生产经营中坚持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形成一个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现在不少民营企业的重大决策仅企业家个人行为是难以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应通过积极引进“外脑”,即聘请外面的专家或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对企业重大的投资决策、市场开发进行论证和完善,充分利用现有的已经社会化和未社会化的决策资源。此外,应考虑如何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科学决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并在实践中完善该机制,借助于该机制实现高层管理人员对重大项目的积极关注和对决策风险承担责任,从而在企业内部保证各项决策的科学性。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7

近年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发展迅速,作为高科技新兴企业的一匹黑马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上世纪80年代,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深圳注册成立,是全球最大的电信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它成立初期主要是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公司。其商品主要包括通信网络中所需的网络以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的运营商和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和解决方案等。2011年中国民营500强企业榜单中,华为名列第一。2012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华为位列第351。2014年,华为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进入interbrandtop100榜单的企业。

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本运营的发展历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一系列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通信网络设备,并且形成了核心网络的领先优势。

1.员工持股制度

华为成立初期,由于融资困难就自行开始实施了员工持股制度,鼓励员工购买公司股票,之后,公司派人去美国学习,开始把员工所持有的股票逐步的转化为虚拟受限股,加上中国银行等四家银行给员工用于购买虚拟股提供贷款,解决了公司筹集资金困难的困境。虚拟受限股的分红与公司净资产增值的部分相关联,成功地把虚拟受限股作为一种激励员工工作的奖励手段,节约了发行与监管成本。

2.人力资本及科研投入

华为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的优势,因为华为员工的实际收入(除去分红)并不高,这样不会出现很大的人力成本负担。在研究成果方面,在4G刚刚发展的今天华为已经在5G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华为认为5G网络可以形成一套全球统一的规范,这在解决全球漫游的问题的同时,也会大幅度降低成本。同时华为注意到科技变化所带来的断层:G在商用之前,将留下4G的窗口期,华为在积极开展5G的同时,也开始推进4.5G在窗口期来夺取市场份额。

3.扩大公司业务范围

华为曾经与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宣布双方合组公司,共同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但是因为当时华为在海外的发展姿态被外媒报道出呈现侵略式,加上华为的财务系统并不透明,使得这项计划最后以“危害美国政府信息安全”为由而遭到拒绝,然而在收购港湾网络相比就较为顺利。

4.另类资本运作模式

“孵化一条能赚钱但是与主营业务关系较疏远的产品线,合资或者独立,卖掉或上市;分文不花的合资模式,为华为战略性侵入新市场分担风险。

三、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本运营的缺陷

1.财务系统不够透明

华为实行员工对公司持股,这是一种激励方式,但由于当时华为给员工发没有任何的书面凭证的股票的时候,使得华为在财务系统的透明度受到质疑,在外媒眼中对于华为仍旧了解不够全面,使得华为在国际舆论中不占据有利地位。在与国外公司洽谈收购合并过程中,在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主要因为华为财务系统缺乏透明度以及华为法人具有中国军人的背景,加之华为在应对变化的战略不够明确和肯定,在落实的细节上犹豫不定,导致华为以失败告终,影响其迈向国际化的进程。

2.技术研发资本投入不足

在手机朝着智能化发展、智能手机向着移动终端发展的趋势下,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就成为了决定市场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智能手机是普遍的趋势,但开发操作系统极其困难,单单是涉及的专利,就足以让我国的智能手机企业望而却步。

现今许多专利已经被外国企业申请,在许多领域已经形成了坚实的技术壁垒,例如日、美、韩等国手中掌握着当前移动通信领域大部分专利,而且它们都拥有移动通信领域的国际企业,如三星、松下等,专利的申请人也多是这些企业。

3.扩大业务覆盖面但是缺乏市场应变的战略管理能力

技术每天都在发展,谁都不能仅靠过去的成绩和规模取得优势。于是华为开展了“云、管、端”战略,这虽然看起来很美,但是在开发成本、成本控制以及资本运营方面都面临很大的挑战。在海外的收购中,除了海湾收购较为顺利,在与收购美国网络设备公司3Com遇到阻碍,虽然华为曾与马可尼商量过收购,也曾同西门子谈判过兼并,但是都以失败告终。这都是因为在对市场清晰完整的认识、对行业发展的有效把握、对市场挑战和威胁的及时预警以及对企业自身定位和战略的理性的思考的能力不足,使得华为在海外扩张频频受挫。

四、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资本运营的建议

1.学习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在华为引进iBm做咨询顾问之前,人们对其的印象是任正非是公司的主导以及决策者,然而这已是华为的过去。一个制度和财务管理越来越细化、老板语录也随之越来越少的华为逐渐形成了。华为这样的的进程,说明任正非意识到华为必须要想要与其他的国际级企业站在同一个平台交流,就必须使用同样的语言,加强国际合作,企业要认识到要努力研发自身科技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企业的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争取更多的国际上的的合作伙伴。

2.结合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企业的资本运营方式

华为请mercer对于组织结构做了第二次的调整,华为常务副总裁洪天峰说:引入mercer,主要是为了把公司的组织结构从以往按照部门设立的直线职能性组织,转变成流程性组织,华为还希望变革管理,降低在国际市场上所用的营销费用,以此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率。回头看华为提升的过程,是从研发等后端业务着手,逐渐加入一些类似人力资源管理等辅助的单元,随着着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最终慢慢开始在组织结构和涉及市场营销前端业务的流程上进行国际接轨。

3.资本运营在渐进式改革的同时注意前瞻性的研究

华为很难全部的照搬西方的管理规范,是由于公司本身的发展阶段和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所导致的。华为一直努力以渐进式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在恰当的时刻做恰当的事情,同时在每一步上,也本着无比坚决甚至不惜代价的信念进行下去。华为最终有一天将会面对技术的终极考验:技术积累的量变迟早要通过一次或者多次质变的方式表现出来。在通信市场未来格局仍旧未定的情况下,技术趋势变数增加的情况下,华为需要更具有前瞻性的研究,用来避免被国际竞争对手利用技术更新的机会拉开距离。

4.合理面对在轨迹市场上的挑战

今后随着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国际化的继续深入,将会带来更多、更关键的世界级考验。对与华为这个日渐成熟的组织而言,必须要拥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面对挫折失败时能够理性-那就是可以撤退,但不能溃退,撤退还可以东山再起,溃退则无法重拾旧梦。这样虽看起来强大,但是如果遇到一点挫折,就自乱阵脚溃不成军的组织教训俯拾皆是。

五、结论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资本运作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资本运作已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比较普遍的一种经济现象。在金融手段大量应用于产业经济后,企业的资本运作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与推动产业革命的“新浪潮”。企业资本运作的开展,大多是通过资产重组与企业购并等方式实现的。由发达国家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每一次企业的超速扩张,都是以购并为标志;每一次经济大繁荣,都是伴随大量的企业购并活动而发生。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其设备、知识(管理和技术)、资金与人才四项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了其资本使用效率,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一、企业资本运作的主要模式

1、兼并

一般来说,通过兼并,企业可以获得如下几个好处:一是增加企业利润。企业通过兼并可以迅速扩大其经营规模,进而增加产量,实现更多的利润;二是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企业很难实现对价格的垄断,它们只有不断提高其市场占有率,才能促进其产品成本的下降,才有可能以更低的价格战胜其他竞争对手;三是战略转移与多元化发展。通常来说,当一个行业的预期利润率较低或者发展受到限制时,企业一般会考虑战略转移。此外,有时即便该行业的前景较好,但为了避免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考虑到未来市场的可能变化,当预期回报率较高或预期前景较好的行业出现时,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本、经营和财务状况等充分考虑是否进入。

2、收购

所谓收购是指企业在证券市场以及其他产权交易平台,通过购买目标企业产权或者收购其股份,以实现控制目标企业目的的一种产权交易行为。收购与兼并有着很大不同,在收购行为发生后,企业所收购企业是依然存在的,仅仅是被他人控股。通常来说,收购要比兼并更加复杂,它不仅实现方式多样,而且还经常会遇到企业反收购行为的阻挠。收购一般有公开收购与敌意收购两种。其中,公开收购策略指的是企业以特定的价格公开向股东收购大量股票或股权,以实现对目标公司部分所有权控制的目的。在公开收购中企业应当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应当规范操作与严格保密;二是应当制定出对股东们具有吸引力的合理的收购价格。敌意收购是指企业对目标企业所实施的强制收购行为。面对敌意收购,目标企业一般可采取如下反收购的策略:一是寻求股东们对反收购的配合和支持;二是按照收购方所开出条件,向本企业的股东发出回购要约;三是寻求实力雄厚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帮助,使其以更高的价格对抗收购者。

3、资产重组

资本的本质和根本属性就是要追逐利润与实现增值保值,对企业而言,要保持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重组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和必然的选择。通常来说,企业进行资产重组的内容非常广泛,且形式多样。例如,集团企业内部的资产重组,既可以通过对下属分公司、子公司或者其他经营单位的重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对集团企业内部(包括融资中心、投资中心与成本中心)的完善来实现集团企业要素的流动、优化、和组合等。

4、借壳上市

所谓借壳上市是指非上市企业通过对上市企业的收购和控股来获得上市地位,即企业通过目标“壳”企业的合法上市地位,使自身也成为上市企业。买壳上市一般要经历“选壳”、“买壳”和“用壳”三个过程,其中“壳”资源的优劣及其成本的高低,往往是决定企业借壳上市能够成功的关键。通常来说,那些规模不大,当前经营欠佳,而经过改造后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往往是买“壳”上市的首选目标,当然目标企业的经营领域最好是和本企业相同或者兼容。另外需注意的是,“买壳”仅仅是一种手段,其真正目的是要通过“壳”来筹集资金,即借企业扩股将非上市企业的资产注入到上市企业,以实现借壳企业为其发展扩张而筹措资金的目的。

5、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

当今市场是一个品牌的市场,在品牌的背后有着利润与市场。将品牌、专有技术、专利以及商誉等无形资产通过折股参与资本化运作,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一种非常有效和经济的途径。企业通过无形资产的资本化运作不仅可以省去常规投资与建设的时间,而且与新建或收购相比还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资费用或成本。此外,该模式还可以将无形资产快速转换成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除以上五种外,企业资本运作的模式还有资本的直接运作,比如我们常见的融资租赁、证券投资以及期权交易等。只要运用得当,这些方式都会使企业所具有的资本实现增值。

二、当代企业如何有效进行资本运作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效进行资本运作,保障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企业资本运作目标

企业所有资本运作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使企业资本获得增值。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基础是其生产经营,企业应当站在长期发展的高度,确定资本运作的目标,提高其科技开发能力以及市场影响力与控制力,通过企业的资本运作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并实现规模经济。同时,企业要对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行业发展前景、市场变动格局、产品市场占有率、自身的生产经营能力以及投入产出效果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本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并制定企业资本运作的中长期战略规划,确定资本运作的手段和方式,确保企业的兼并收购、股份化改造、联合协作以及合资嫁接等资本运作方式都能围绕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开展。

2、正确选择进行资本运作的方式

企业进行资本运作,不仅是为了加快其规模扩张,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质量的提升,进而减少企业的运作风险,实现其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所以,企业在进行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其重心。企业应当在对其资金实力、业务能力、人才结构以及发展战略要求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以其主业为核心的相关纵向企业进行收购以实现规模扩张,或者通过不同行业间的收购或兼并,实现企业主业的逐步转移或者其经营风险的分散,促进本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其在本行业中的地位。换句话说,企业只有选择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正确的资本运作方式,才能减少和规避运作风险,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例如,河北金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在进行资本运作中,一直坚持以做大做强其煤炭主业为中心,大力开展煤炭及其相关产业的兼并、收购与合作,通过收购山泰煤业与山西段王以及其他煤矿等,使集团的资源储备与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与天铁集团、河北旭阳合建金牛天铁煤焦化公司和金牛旭阳化工公司,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大大增强了其盈利能力。因此,选择正确的资本运作方式,有利于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确保企业发展质量与速度的同步提升。

3、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

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的成本较高,如果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只有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本运作成本,才能实现其资本价值增值的最大化,进而获得巨大的利润,以保证和满足企业长期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要求。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以市场变化情况为依据,并及时调整企业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比重,采用财务杠杆来调整和控制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我国不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都普遍偏低,企业通过债券融资,能够获得大量资金,并显著缓解其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4、强化企业的预算管理体制

企业通过强化预算管理体制,可以加强其资金运营效率,确保其财务预算的刚性。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贯穿于其运营管理全过程中的。因此企业在进行资本运作的实务中,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科学规范其预算管理的程序与方法,不断加强预算约束,确保企业资金的运营效率。

5、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不仅有利于健全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其经营机制的转换,同时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新会计准则以及会计法的指导,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内控制度和体系。此外,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并在全面分析和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上开展企业资本运作,能够保证和提高资本运作的效率。

三、结束语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金融市场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资本运作。企业应当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的契机,不断开拓市场融资渠道,以促进企业的低成本扩张。此外,企业应当对资本运作有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以便有效规避和减少运作中可能的风险,进而促进企业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作的开展对企业的生存与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企业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资本运作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果林:优化投资战略,提高资本回报――阳煤集团在资本运作方面的实践[J].中国总会计师,2009(10).

[2]金涛: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促进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6).

[3]陈庆发:近代中国的企业资本运作与资本收益分析――以萍乡煤矿为中心[J].江西社会科学,2010(1).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9

【关键词】资本运营财务决策战略决策企业

一、企业资本运营概述

1、资本运营的概念

资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内部一切可以增值的价值的总称,企业对资本的拥有表现为强大的资源支配权。运营的一般含义是指对企业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么所谓资本应该是指对企业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所谓资本运营,就是指以追求最大利润或资本最大增值为目的,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的和无形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都视为可以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流通、收购、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各种调整和优化配置手段,对企业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实现增值的一种经营管理模式。

2、资本运营的主要特点

(1)资本运营是一种开放式经营。资本运营者不仅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而且还要考虑运用一切经营手段扩大可以利用的资本的份额,通过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来获得更大价值的增值。资本运营的这种开放性,使企业面对的经营空间更为广阔,打破地域、行业、部门、产品等分割,把企业看成可增值资本的载体,使企业资本随着利润的多少和高低而转移。

(2)资本运营要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动是资本的内在属性,资本只有通过不断的流动才能实现合理配置和增值,资本的闲置是资本的极大浪费和流失。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通过资本形态的变化,盘活沉淀、闲置、利用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的流动到报酬率高的产业和产品上,优化资本的组合质量,达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资本运营要求加快资本流动的速度,缩短资本的流动过程,提高资本的流动效率,实现资本的迅速增值。

(3)资本运营具有分散风险的要求。资本运营而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经营对象和经营方式,在未来结果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而也存在着风险。任何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总是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资本所有者总是希望自己的资本既能够安全运行,又能够得到最大盈利,因此资本运营均趋于把资本分散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营造一种分散和混合的资本结构,通过资本组合避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增强资本的抗风险能力。

(4)资本运营重视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而非占有权。利润来源于对资本的使用、运作而非占有,因而资本运营把资本的支配和使用看得比资本占有史为重要。资本运营关注一切有利于自身资本扩张的资源,可以通过控股、合资、租赁、兼并等方式将木不属于自身占有的有增值价值的资本纳入自己的支配体系,尽可能利用社会力量来发展自己的企业,从而增强竞争能力,“做大蛋糕”,提高获取更大盈利的可能性。

二、完善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建议

1、企业资本运营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并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协调

(1)战略与企业战略管理。战略广义上包括目的与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些目的而采取的手段,狭义上只包括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认为战略是由若干要素构成。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是由产品与市场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四要素构成的。产品与市场范围说明企业属于什么特定行业和领域;增长向量说明企业有产品与市场范围向未来产品与市场范围移动的方向即企业经营方向;竞争优势表明企业某一产品的市场组合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凭此可给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地位;协同作用指明了一种联合作用的效果,涉及到企业与其新产品与市场项目配合所需要的特征。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

(2)为何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企业战略的总体指导性。企业战略是指贯穿于企业一定历史时期的所有重大决策中的指导思想及其事关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目标、规划与谋略;是企业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总体指导思路,具有强大的指引性。企业战略的科学性。这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战略是充分分析了所有对企业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环境与内条件)之后决定的。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而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二是战略分析工具的科学性。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产品生命周期法、学习曲线法、竞争性分析法、成本领先地位分析、产品差异分析、价值链分析、盈利相关分析、市场份额分析、产品质量分析、技术领先优势、关系矩阵、成长/份额矩阵分析、吸引力矩阵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为企业科学地、正确地确定企业战略提供了保证。国内企业资本运营的盲目性,是指国内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目标定位不能反应企业实践发展的要求。表现在:一是重产权资本运营轻产业资本运营。部分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产权资本运营是一种高级的经营形式,所以要从产业资本运营转向资本运营,在行业内外、地区内外大举扩张,忽视自己的主业,结果搞得企业组织庞大,但资本盈利性却较小;二是资本运营不讲究量身策略。有些企业认为兼并、收购某些与自己主业无关的企业,实行多元化经营,会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稳定的经营利润。但实际上如果企业实施无关联多元化战略,不太熟悉所进入的行业,反而会加大风险。有的企业本无良好的基础和业绩支撑,由于收购项目与企业原先所具有的核心产品、技术缺乏内在的联系,又未能在新产品中培养出新的核心产品最终把自己原有的竞争优势也丧失了。正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应该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运用各种资本运营方式、方法来进行。

2、提高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决策水平

(1)处理好战略决策与财务决策的关系。在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在具体资本运营方式的选用上,要以战略决策为主,并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战略决策为主是指在扩张、收缩或治理型资本运营方式类型的选择上应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来确定。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时,通过运用各种战略分析方法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是有利的、哪些因素是不利的,以及分析企业自身在竞争中存在哪些有优势和长处、哪些劣势和不足,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企业目前在行业或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以便决定采取何种企业战略等。另外,企业对影响企业经营因素进行分析时运用了各种科学的分析方法,这些分析方法或工具确保了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发挥财务决策为辅和细化的作用是指在先定的资本运营类型后,以财务管理的各种分析、决策方法来评判该资本运营类型下方案的盈利性、可行性,以对战略决策进行财务管理上的第二道把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风险与收益的比较,选择具体资本运营方式。

(2)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运用方式。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方法的主体方法。据有关调查,国内企业所采用的决策方法中,成本法是最主要的评估方法,占95%左右。收益法一般被作为成本法的验证方法,市场法很少采用,期权法几乎无人采用。一般其中的收益法是最科学合理的一种决策方法,其被国际公认为是企业价值估算最恰当、最理想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却被企业运用的最少,这一点是一定要更正的。所以,应提倡一般的企业在决策时以收益法为主体方法。当然,这也要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而定,应该收益法也有它的缺点。辅以非主体方法的验证。因为各种决策方法都有它的缺点,都有它小适用或发生偏差的情况,所以企业有必要再选用另外一种方法加以验证,以保证决策的正确与科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期权法的优点决定了它应当被用为验证方法的第一选择。

(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操守等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决策的正确性,而财务管理对企业来说又处于一个管理的核心位,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具各相应执业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企业财务决策时选用的财务方法,必然提高了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特别是收益法、期权法的复杂原理和对数学等方面的高要求。成本法原理简单、操作简便,这也是以往企业财务决策大都采用这一方法的原因。所以,企业应该在人力资本运营上下功夫,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以提高业务能力。

3、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

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包括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无形资本运营。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劳动者是产生的新价值的源泉,而企业的劳动力就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资本运营、人力资本运营和无形资本运营当中,所以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三个过程,企业的所有资本的运动只能表现为各资本类型的等值的转化,而没有新增价值的产生。

不论企业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企业价值的增值都离不开企业的虚值资本的运营。所以企业不论进行产业资本运营还是产权资本运营都要重视虚值资本的运营。

然而,在企业进行产权资本运营时,主要是并购资本运营,其并购动机决定了并购的成败就取决于企业并购后新企业或两个企业的虚值资本运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将原有的和新增的虚值资本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形成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虚值资本整体,然后发挥虚值资本的价值创造作用。所以,企业虚值资本的运营对企业的产权资本运营的成败是最关键的。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产权资本运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进行企业虚值资本的整合。

三、结论

本文在企业资本运营的发展理论与方法上,吸取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针对国内企业资本运营实务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相关理论思考解决办法,提出企业资本运营要以企业战略为依据、提高企业财务决策水平、加强企业产权资本运营中的虚值资本运营三个建议。

本文对企业资本运营在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力图为完善企业资本运营的实务提供一个理论指导。但是,由于能力及篇幅所限,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提出的方法也还有待于在实务中进行一步验证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佳贵:现代大中型企业的经营与发展[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

[2]赵炳贤:资本运营论[m].企业出版社,1997.

[3]肖瑜、刘兴云、王维虎:资本经营战略[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0.

企业的资本运作篇10

自从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多克索斯第一个系统研究了黄金分割,并建立起比例理论以来,由于按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几千年来,这个数值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诸如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而且在工程设计,甚至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具体到企业来说,各种经营策略的应用时机,以及应用的有效组合和比例分配如果找到黄金分割点也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完美的效果。在企业纷纷利用资本力量扩张的当下,已经出现不少企业因为过度的资本运作而丧失了原本产品或品牌优势,这种舍本逐末的现象已经引起业界的关注,究竟是要资本还是要运营?如何在企业内平衡资本和运营的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是业界开始关注的问题。而为企业找到资本和运营的黄金分割点对CFo来说是责无旁贷的。

时机黄金点

采访中本刊总结了大多数CFo的坦陈,抽象地谈要资本还是要运营没有太大实际意义,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处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战略的倾向性也有所不同,因此对资本和运营的关注程度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起步阶段,当企业有了自己好的产品和商业运作模式后,对外主要任务就是选择市场,对市场和客户进行定位,产品小规模的进入市场,销售额很小,而同时对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如购买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或支持运营,因此资金短缺的问题会比较突出。因此,在这一时期CFo需要在资本运作方面进行融资的操作来获取“生存资金”。

在这个时期,企业主要依靠的是自有资本。对此,北京默克药业咨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邹志英认为,从量化的角度看,资本和运营的分割比例大致应该各占一半,市场运营和企业融资同等重要。

而当企业步入发展阶段,逐步走向正轨,企业的初始融资已经解决,同时企业销售额的急剧扩大,需要的运营资本也会不断的升高,大多数受访CFo表示,在这个时期的融资主要可以通过短期的运营目的的融资比,如用银行贷款来解决。而对于资本运作的其他方面,比如投资并购等,中国玉米油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福昌坦言,只有企业赢利了,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运用,才会进行这些方面的资本运作,自身维持都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迫于资金的极度饥渴而急于从事资本运作无异于饮鸩止渴。所以在这个时期,邹志英认为,资本与运营的关注比例大致应该“是二八分”,企业的运营应该占大部分。

当企业进入成熟期,完全走入正轨后,市场运营和品牌运营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在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企业和产品品牌的运作,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邹志英认为,当企业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时,汇款形成正态循环,融资需求相对较小,主要是巩固市场,并寻找新产品和新的增长点。在这个时期资本和运营的比例大致为一比九。

而当企业步入稳定和衰退期的时候,企业原有的产品增长将明显减弱,市场饱和,产品已没有竞争力,所以企业需要进行产品引进,业务模式调整等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需要进行行业的整合,来提高整体竞争能力。邹志英认为,此时企业以并购等方式为主的资本运作会占有比较大的比例。总体来说,资本和运营的比例将又回归于起步阶段大致为四比六。

资本运营辩证观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资本和运营的兼顾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但凡事都要抓主要矛盾。”远东控股有限公司的助理财务总监高翔对记者表示。

产品经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要实现正常的运营,任何决策都要围绕核心产品和服务展开,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这家企业才具备从小做到大的条件。“也就是说产品经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应以产品经营,市场运营等为中心的策略贯穿企业发展的始终。”高翔特别强调说。

量的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需要质的飞跃。当企业通过产品经营,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以后希望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时以自我循环为主体的产品经营则很难再支持企业实现目标,这时企业需要引入新的运作方式――资本运作,使公司达到一个新的平台。

据麦肯锡对2007年有关市场交易反应的数据分析,并购活动会对企业创造价值,交易会产生较高的总价值,2007年的平均交易增加值(DVa,用来衡量为买卖双方所创造的总价值的指标)达到了6.5%。

对此高翔认为,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做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最终是需要资本运作的,因为规模产生效益。国美电器发展到现在规模,得益于通过并购大中、永乐进行的资本运作。国美的大规模收购,彰显了资本运作的威力,国美电器季报显示,2008年第一季度国美电器(00493.HK)2008年一季度核心利润同比增长77.2%(除去可转债公允价值变动和汇兑差额),至5.68亿元人民币。业绩增长非常强劲。净利润同比增长83%,至6.17亿元人民币,主营收入增长21%,增长受调整后的总毛利润上升2.1%推动,并且得到了来自一季度购并的大中电器的贡献。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企业对收购运作也应该谨慎,据麦肯锡公司根据收购种类加以分类研究得出的结论,当公司收购的是行业相关的小公司时,成功的机会大约有45%,若收购目标规模很大且从事不相关行业时,成功的比率仅为14%。

对此,采访中许多CFo强调,企业做出并购等资本运作的决定必须慎重,通常在产业链内的扩张更为稳妥,为企业运营的正向作用也比较明显。而在与主业无关或相关性较小的领域内拓展将要面临比较大的风险。

与专注于并购的国美不同,老对手苏宁的策略显然更专注于运营。在2008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苏宁电器的营收效益和单店效益两项关键性经营指标稳居行业第一。

因此,资本运作和产品经营的辩证关系是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也就是说两者在企业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不同阶段的重要性是不同的。不进入到资本经营的产品经营是没有前途的,而脱离产品经营的资本经营是很危险的。任何一个企业,一旦他的经营策略确定之后,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比例应当是根据策略变化的,不应当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例。

资本运营没有错,必须做。没有资本运营就没有李嘉诚、巴菲特。产品经营最重要。这一点从杰克・韦尔奇的传记里可以得到证明,书中杰克・韦尔奇用了99%的篇幅讲企业变革、六西格玛、团队精神、企业文化等产品经营的内容而不是资本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