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统计学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1:02:43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1

据不完全统计,在难以发表的、已凝聚着作者心血并花费较长时间与较大财力撰写的研究论文中,约半数以上是由于统计错误致其结果与原文主要结论相违背。如一文采用某新药引产,96例足月孕妇的产后出血与新生儿低apgar评分率均为2.1%(各2例),明显低于应用原药引产的19例,其产后出血与新生儿低apgar评分发生率均为15.8%(各3例,χ2=7.164,p0.05),这样上述的主要结论就欠可靠而难以发表,否则论文可起误导作用。类似问题文稿中还常有出现。现就文稿中常见的统计问题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简述如下。

一、常用的统计术语

统计学中常用的概念有总体与样本、随机化与概率、计量与计数、等级资料及正态与偏态分布资料、标准差与标准误等。如某研究采用经会阴途径测定宫颈长度,以探讨不同宫颈长度与临产时间的关系。结果显示35例宫颈长度为25~34mm者与32例宫颈长为15~24mm者临产时间的均值±标准差(x±s)各为57.6±58.1与47.3±49.1小时。该计量资料,经t检验显示t=0.780,p>0.05,并未提示不同宫颈长度的临产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从标准差大于均值,显示各变量值离散程度大,呈偏态分布,故不能采用x±s这一算术均数法计算均数。经偏态转换成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后结果是:35例与32例的临产时间各为34.5±4.1与26.7±4.1小时,(t=7.778,p

二、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确定

如何选择研究对象,至少需多少例,正确统计处理和参考一定数量的病例数据,是确定正常值范围及异常阈值的四个重要因素。

1.研究对象:应为“完全健康者”,可包括患有不影响待测指标疾病的患者。如“正常妊娠”的条件:孕前月经周期规则、单胎、妊娠过程顺利、无产科并发症及其它有关合并症,分娩孕周为37~41周+6,新生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和apgar评分≥7分。

2.观察数量:观察数量应尽可能多于100例;需分组者,各组人数也是如此(标本来源困难时酌情减少)。有些指标值如雌三醇(e3)、甲胎蛋白(aFp)、胎盘泌乳素(HpL)等随孕周进展而变化,应按孕周分组;邻近孕周均数相近者,可合并几周计算。若为偏态分布,应以百分位数计算,则例数应≥120例。取各孕周对象时,应考虑到所取各孕周中的例数分布大致均衡。显然,文稿中往往以少量例数求得正常值是欠可靠的。

3.统计处理:应根据所得数据分布特征采用不同的统计处理方法。属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数据,可采用x±s法计算;这也适用于以一定方法能将非正态分布转换成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对无法转换的偏态资料,应采用百分位数计算法。具体计算(包括上下限初步制定)见文献。

4.对照数量:相应观察的病例数(包括分组)应不少于30例,这对制定某指标有临床意义的异常阈值尤其重要,这一点往往易被忽视。如在参考较多病例数据后,唾液游离e3的下限异常阈值应为第2.5百分位数,而非通常采用的5百分位数。否则,将会导致该指标产前监护的假阳性率增加。

三、t检验与校正t检验(t′检验)

这是文稿中极易混淆的一类计量资料统计问题。

(一)检验的注意事项

1.t检验的意义:t检验与所有统计分析相同,其结果提示现有差别不仅仅是抽样误差所致,且提示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大小,即t0.05与t0.01犯第一类错误的可能性各为5%与1%。

2.统计意义与临床意义的关系:统计学有显著意义,而在临床上可能是无意义的,提示该研究应继续深入,以明确该差异是否真有显著意义;相反,统计无显著意义,而临床上却是有意义的,不能贸然轻易地下结论。应复查实验设计、方法、试剂及仪器性能、质控措施和实验数据等是否有问题,或尚需再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复测等。

3.t检验适用范围:t检验仅适用于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包括偏态转换)和其方差是齐性资料的检验;t检验适用于可比性资料,即除了欲比较的因素外,其它所有可影响的因素应相似。

4.t检验的结果判断:判断结果不应绝对化,p0.05,分别表示可拒绝或接受原定的假设,但两者都有5%的可能性犯第一类错误;而p值越小,只能是更有理由拒绝原定的假设。

5.单侧与双侧检验:应预先制定本研究的结果是需行双侧还是单侧检验。对有把握确知某治疗措施或某指标是不会劣于现有的,才作单侧检验;若不知何者为优,应行双侧检验。因为在同一t值的界限上,单侧检验的概率(p)仅为后者的一半,也就是说单侧检验较双侧检验更易得出差别有统计意义的结论,不可随意制定。一般讲,绝大多数研究以采用双侧检验为妥。

(二)t′检验与t检验的区别

当两样本均数的方差非齐性时,应以t′替代t检验。例如:甲组32例血清某指标值为53.9±49.6(μmol/L);乙组6例的结果为26.6±7.2(μmol/L),若不考虑两样本方差大小,t检验示t=1.331,p>0.05,提示两组血清该指标的平均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但先作方差齐性检验,F=47.4,pt′0.012.875,p

四、卡方(χ2)、校正χ2与直接概率法(或精确法)检验

这三种检验方法为一类用途较广、但也易混淆的、适用于计数资料检验的方法。应注意,鉴于总数与理论值的不同,应采用相适合的检验方法。

例1.192例出生体重≥4000g的新生儿发生难产与窒息数分别为151例与22例;3475例出生体重≥3500~4000g的新生儿发生难产与窒息数分别为185与265例;2451例出生体重≥2500~3500g的新生儿发生难产与窒息数分别为122与169例。3组的构成比:难产与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78.6%、5.3%、5.0%与11.4%、7.6%、6.9%。据此贸然认为出生体重≥2500~3500g为最佳新生儿分娩体重的结论是不可靠的。经χ2分析,后两组的难产与窒息率间和前两组窒息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均>0.05)。故可认为,单据本研究结果是难以得出上述临床上认可的结论的。这涉及到上述“统计无显著意义,而临床却是有意义”的问题,应进一步复查或增加样本测试。杜绝单纯根据百分率的大小贸然下结论。

例2.某药治疗感染衣原体(Ct)的中、晚期孕妇各11例和36例,她们的新生儿感染Ct数各为3例和23例。χ2检验得χ2=4.570,p

例3.以精确法替代χ2检验。某新技术测试8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5例呈阳性反应;测试2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中6例阳性。χ2检验得χ2=4.042,p

五、相关与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只是以相关系数(r)来表示两个变量间直线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面的统计指标。无论是正相关(r为正值)或负相关(r为负值),只是经相关系数的统计意义检验(如t检验)后,当p

“相关”是表示两个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回归分析是提示两个变量间的从属关系。在回归分析中,应注意由X变量值推算Y,与以Y变量值推算X的回归线是不一样的;直线回归方程的适用范围,一般仅适合于自变量X原测数据的范围,故绘制回归线时,X值切不能超越实测值的范围而任意延长。

可见,这两种分析,说明的问题是不同的,但相互又有联系。在作回归分析时,一般先作相关分析,只有在相关分析有统计意义(即回归有统计意义)的前提下,求回归方程和回归线才有实际意义。决不能把毫无实际意义的两个事物或两种现象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

六、数据的正确书写

1.文稿内各数据的书写必须前后一致;总数应等于各分组的数据之和。

2.对不同指标,有其不同数据精度的要求,这应结合专业知识加以判断。如新生儿出生体重是以公斤为单位,记录测定数据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二位数字即可。

3.测定数据的书写,不能超越其测量仪器测试的精确度范围。

4.同一指标的前后数据应保持同一精确度。

5.经计算,出现比预定小数点后两位数多的数字,应采取“≤4舍、≥6入”与“5‘奇’进‘偶’出”方法,以决定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是“舍”还是“入”,即5前为单数则入,双数则舍。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2

关键词:计算机机房管理常见问题处理策略

机房管理工作,一般不仅仅是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设备维护,还应当包含其他的计算机运作状态监控、故障监测、机房的环境检测(含温度、湿度等等),而还需要优化机房设置以及通风情况。所以管理工作也可以涉及到多个方面,而专门针对机房设备管理方向主要还可以包含软件及硬件的管理,例如计算机终端、路由器、集线器甚至是数字平台等等。所以对于机房管理工作来说,也需要更多的切实性与科学性,即具备标准化的管理责任。而在此,笔者将通过本文,就个人学习情况,对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处理对策,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思考。

一、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分类

(一)硬件方面的问题

硬件和软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而硬件问题往往对于计算机的影响十分巨大,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硬件,诸如显示器、主板、显卡、硬盘或者CpU,这些硬件问题往往是由于两个方面引发,首先是物理故障引发,即如主板与显卡、CpU等无法对应,还有关键电容损坏、电路板烧坏等等。这些物理问题要得到根本解决,往往需要更换硬件,而且需要机房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另外还应当具备对故障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诸如计算机接通电源后,显示器不显示,则首先应当检查显示器电源是否连接,线路是否完好,如果开机后出现报警,则需要根据报警的声音判断是否属于内存或者显卡故障,并且可以尝试将主板、显卡等进行重复插接以排除故障。

(二)软件方面的问题

软件方面的问题一般是系统或者软件故障引发,而大部分系统故障导致的结果是启动无法进入系统,而故障产生则是由于计算机正常运作出现断电,系统文件丢失或者受损引起;另外在运行软件过程中对于系统启动文件的错误删改都会导致启动无法进入系统,而系统不能启动的,则应当要注意软件冲突等因素。最后,病毒入侵也会导致计算机系统失灵,同时产生系统内部的损坏,进而导致无法启动问题,这类特殊故障也是需要格外注意的。

(三)网络方面的问题

先针对机房的计算机管理,网络是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但是,网络在正常运作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进而导致计算机出现连接故障,即如物理网络连接出现问题或者配置问题。即如网络连接错误的问题,检查各个计算机的驱动十分更新,同时研究配置协议情况,像协议中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等数据是否正确,然后是检测网线是否通畅,运用测线器即可达到目标。另外,若出现网络短路的问题,还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即如一些外部设备检查,包含交换机、配线架、模块检查等等。

二、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案

(一)机房环境管理

机房环境管理,首先是机房的配置,即根据大小配置相应的设备数量,而且主机设备与其他计算机设备位置配置具备科学性,能够保证日常的运用、维护等操作,同时在科学层面上来说,还应当考虑排线布线的位置,保证计算机运作安全。另外还需要体现在硬件保护方面,即如控制好机房的运作温度一般在10℃~35℃左右即可,避免温度异常导致计算机部件损坏,而调节温度的最佳设备一般是空调,还需要控制机房环境的湿度,一般在80%以下,避免湿度过高产生漏电或者短路问题,而且定期清理灰尘,防止其在电路板以及部件上出现堆积,造成器件接触不良等问题。

(二)系统软件管理

软件故障问题也是常见的棘手问题,特别是系统运作过程中的误操作,往往导致系统文件或者应用程序受损,传统解决方法只能通过重装系统进行实现,而强化系统软件的管理,则应当对系统软件采用更多的保护措施,即如:采用GHoSt软件(即是“硬盘克隆精灵”),这类软件的工作原理是对系统软件进行备份,同时在系统故障中可以调用备份数据展开还原的软件,而且还原方法简单,但是操作人员还是需要在备份或者还原操作时,系统已经切换到DoS操作系统中;另外则是增加一些附加的还原软硬件,让机房在正常运作后又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即如硬件选择可以是硬盘还原卡,因为其本身具有还原效率高,还原数据完整度高的优势,但是只能一对一管理计算机,导致应用方面存在不足,所以,考虑到以上的问题,可以增加还原类软件进行配合,即如对机房的所有计算机都安装相关还原软件,然后在主机上安装硬盘还原卡,则可以有效杜绝一系列的故障问题,即如文件损坏、误删等人为造成的问题,还有一些病毒、木马或者恶意程序等网络存在的威胁。针对大部分非主机,只需要通过关机、开机的手段,还原软件就会自动还原系统,快速摆脱故障,即便是这些子机的还原软件失效,只要主机的硬件还原卡继续工作,通过网络又能让这些计算机恢复到最佳工作状态。

三、结语

机房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巡查工作,同时也需要包含计算机的维护、工作环境管理以及一些预防措施选用。当然,考虑到管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管理的核心应当以预防为主,从而降低故障发生,也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浅析计算机机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3).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3

关键词:培训效果评估;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问卷调查

作者简介:朱健(1971-),男,满族,辽宁北镇人,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李萌(1972-),男,辽宁铁岭人,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研督导处,副教授。(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10eB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43-02

培训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培训效果的评估,因为要衡量某一培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就要对培训活动的效果和实际影响进行系统的考察,以便找出受训者有哪些收获与提高,从而完成对培训工作的考核,并总结成败得失的相关经验,对以后的培训工作加以改进。而使用正确的方法和工具,对于圆满完成培训效果的评估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评估的方法和工具选用不当,就会使评估结论出现偏差甚至错误,从而影响后续培训工作的开展。

一、反应层面评估方法

目前,国内外运用的最为广泛的培训效果评估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于1959年提出的培训效果四级评估模型。该评估模型将培训效果的评估分为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和结果层面四个层次,其中反应层面评估应用最为广泛。

反应层面即受训者的反应,就是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受训者在经过培训后总体的反应和感受,反应层面评估的主要方法是问卷调查。

但反应面的评估也存在着严惩的不足:首先,其数据是主观的,并且是建立在受训者在测试时的意见和情感之上的,个人意见难免会造成评定分数有偏差;其次,有些受训者为了照顾情面,即使对该培训有不好的印象也不会打低分,从而使信息的反馈失去客观性,进而影响评估结果的有效性。

二、基于iSoCS的培训效果反应层面评估方法

iSoCS(ideasandStatisticsoperationofCustomerSatisfaction,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是指产品的供应方通过调查用户对所购买使用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来确定所提品或服务的质量,并根据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质量改进,从而达到用户满意的目的。①培训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同样可以通过调查用户即受训者的满意度来确定培训的质量,也就是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实现对培训工件的改进。根据iSoCS的理念,将受训者看作用户,培训项目要能够使接受服务的用户即受训者感到满意,并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来对用户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基于iSoCS的培训效果反应层面评估(即满意度)调查可分为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和问卷分析三个阶段。

1.问卷设计

这个阶段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问卷设计的好坏决定着问卷调查的效果。这一阶段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召开用户座谈会。收集用户对于培训项目的意见,包括对培训项目的总体感觉以及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召开用户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收集受训者对于培训项目的意见,而在iSCoS下,收集的主要是负面的意见,即用户对于培训项目存在的不满之处甚至包括抱怨。在进行用户座谈时应注意:参加座谈的用户人数不宜过多,控制在10人左右,如果培训项目规模较大,则可以召开多组座谈会,每组10人。每组另设1名主持人和1名记录员;主持人对于用户的不满和抱怨不要进行任何形式的解释和辩解,也不必马上表态解决,否则会使参与座谈的用户对于组织者的诚意产生怀疑,就难以做到畅所欲言,从而无法充分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主持人要注意把握会议气氛,并掌握适当的问询用语,对用户进行正确的诱导,使其将意见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

(2)用户意见的整理。将用户的意见进行整理,剔除一些不合理的意见,然后将问题依次列出。下面是根据某公司某工程软件培训项目召开用户座谈会所征集的意见汇总:有些培训的内容在工作中未接触过,希望能讲得细一些;关于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演示太少;教材内容较深,很多地方看不懂;老师有时讲得太快,跟不上;学员较多而只有一名教师,辅导上机忙不过来;教师讲课声音小,听不清;有时向老师请教问题时,老师显得有些不耐烦;年纪大的人与年轻人在一起学习感觉不适应;培训课程有时与工作时间冲突,不得不缺课;培训课程学时数有些少,希望能增加课时;教室灯光有些暗;学员上机要自带鞋套,不太方便。

(3)根据用户的意见设计调查问卷。用户的意见其实表达了他们对于培训项目的意见和看法,通过一定的手段。将用户的每间一条意见都可以转化为调查问卷的一个问题,再适当加入一些对总体看法调查的问题,就可以得到一张调查问卷了。

在将用户问题进行转化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调查问卷的回答一般有2分法、3分法、4分法、5分法和10分法,iSoCS问卷采用10分法,这是为了便于进行后续的数理分析;问题中要避免出现“是否……”等字样,因为如果这样提问,则回答只能是“是”或“否”,不符合10分法的要求;有时用户提出的抱怨是较个别的事件而且难以转化成问题,这时可以将事实列出,然后再询问答卷者的感受即可。

下面是根据目座谈会所征集意见所设计的调查问卷:

问题1:如果在培训中对于工作中未接触过的内容讲得细一些,对此你的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2:你对关于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演示内容的数量安排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3:你对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的感觉如何?(非常容易为1分,非常难为10分)

问题4:你对教师讲课的速度感觉如何?(非常慢为1分,非常快为10分)

问题5:在上机练习并需要教师辅导时,你对教师数量的配备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6:你对教师讲课时的音量大小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7:你对于教师在回答学员提问时的态度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8:你对于将不同年龄段的编入同一培训班内的做法有何看法?(非常不合适为1分,非常合适为10分)

问题9:培训课程的时间安排有时与工作时间冲突,对此你的感受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10:你对于培训课程的学时数量安排有何感觉?(学时非常少为1分,学时非常多为10分)

问题11:你对于培训教室的照明条件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问题12:如果学员上机要自带鞋套,对此你的感觉如何?(非常不适应为1分,非常适应为10分)

问题13:你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感觉如何?(非常不满意为1分,非常满意为10分)

2.问卷调查

针对上面提到的培训项目在培训结束后共对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受访者填写完问卷后统一收回进行整理,为下一阶段和工作做好准备。

3.问卷分析

问卷的分析运用数学工具和饼图、直方图等图形工具对数据进行有效和直观的分析,问卷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根据表1的数据进行作图分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问卷的问题采用的是10分法,在一些询问某种感觉的问题时,1分和10分分别代表感觉的正负两个极端,因此5-6分就代表“感觉一般”或“无所谓”。

(1)根据问题1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如图1),可以看出图形呈向右侧的偏态分布,说明受访者希望对于工作中未接触过的内容讲得详细一些,这对于培训课程的内容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2)根据问题2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近似为围绕中间值的正态分布,可以看出受访者认为培训课程中关于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演示内容安排不够多,因此应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3)根据问题3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在7分位置为峰值的向右侧的偏态分布,说明多数受访者对于教材内容难易程度感觉适中。

(4)根据问题4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为双峰分布,这是由于受访者的接受能力不同而造成的,本次参加培训的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存在差异,因此在后面的培训中应注意到因材施教。

(5)根据问题5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在6分以下分布较平直,说明有少量的受访者在上机练习时感觉教师数量的配备不足,可以考虑在上机练习时配备辅导教师。

(6)根据问题6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平缓无明显峰值,这是由于座位位置的不同而造成对教师授课音量的感受存在判别,又因为无高分选项,可以看出教师授课音量偏小,可以考虑选用大扩音设备。

(7)根据问题7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为以7分位置为中心有近似正分布,右侧稍高一些,说明在整体上受访者对于教师在回答学员提问时的态度比较满意,但有较少比例的受访者感觉不太好,应提醒培训教师注意这一部分人的感受。

(8)根据问题8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为双峰分布,说明将不同年龄段的受训者编入同一培训班的做法是不妥当的,会造成不同年龄段的受训者的学习效果出现差异,影响培训的效果。

(9)根据问题9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为双峰分布。打分较高的峰值所代表的人群为培训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其工作时间没有冲突的;而打分较低的峰值所代表的人群为培训课程的时间安排与其工作时间存在冲突,在安排培训时间时应充分考虑这一部分人的实际情况。

(10)根据问题10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为双峰分布。这是由于受访者授受能力的不同造成的,接受能力强的人认为学时足够,打分较高;而接受能力低的人认为学时不足,打分较低。在开办培训课程时要将这两类人分开进行教学,学时也有所不同,后者参加的培训课程学时相应要多一些。

(11)根据问题11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绝大多数受访者打了9分,说明培训教室的照明条件是满足要求的。

(12)根据问题12的统计结果做出直方图,图形为以5分位置为峰值的偏态分布,5分右侧无打分,说明受训者对上机自带鞋套感觉不方便,建议在机房为受训者提供鞋套。

(13)根据问题13的统计结果做出饼图,可以直观地算出各项打分选择的比例。同时做出直方图,图形为偏态分布,高分部分峰值较高,说明大部分受访者对本次培训总体感觉满意。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统计分析,可以对培训的效果做出有效的评估,并能够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为培训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三、结论

根据上述的实践研究,引入了iSCoS理念的培训效果反应层面评估可以有效地提高评估工作的水平,通过将定性的问卷调查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分析,确保培训效果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注释:

①段学良,王旭辉,宋晓砚.用户满意与用户满意度深度培训教程(第八版)[m].2004.

参考文献:

[1]杨凤仙,张黎青.几种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的对比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S3):228-229.

[2]马旭玲.基于柯氏评估模型的部门行业教育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科协论坛,2011,(9):148-149.

[3]江帆.浅谈企业培训效果的评估[J].管理工程师,2011,(4):34-35.

[4]程亚辉.五层培训效果评估法的创新研究[J].石油教育,2010,(5):8-9.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4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维护硬件故障软件故障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系统由软硬件系统共同组成,其中软件系统故障比例相对较高。即使个别故障看起来类似于硬件故障,但仍然有一定几率是由软件故障引起的,因此,我们一般对于计算机故障的原因摸排都遵循“先软后硬”的原则[1]。

1.1驱动异常

计算机硬件系统需要靠驱动程序的支持才能正常工作,因此,当某些硬件工作出现异常情况,可以首先考虑是否是驱动程序出现问题,常见的驱动问题包括声卡没有声音,显卡图像闪烁或者分辨率无法设为标准分辨率,网络连接问题和机箱USB接口无反应等,可以进入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查看是否有硬件带有黄色的感叹号,带有感叹号的硬件为没有经过驱动的硬件,可以使用该硬件附带的驱动光盘安装驱动程序。另外,硬件驱动需要选择适合的驱动版本,并不是说驱动版本越高越好,一般考虑使用经过微软认证之后的稳定版本驱动程序。

1.2网络异常

如果出现计算机突然无法上网的情况,首先使用系统ping命令检测是否能够连接到网络路由器或model,如果发现无法连接到上述设备,考虑网线连接问题或是计算机ip地址、网关、DnS出现故障,可以使用360安全卫士,QQ管家等软件的断网急救箱一类的小工具进行故障处理;如果ping命令出现部分响应,则考虑网线故障[2]。

1.3系统变慢

计算机系统变慢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垃圾过多、内存不足、cpu占用率高、磁盘碎片过多、病毒或木马感染、受到外部攻击等原因。可以考虑使用安全卫士等软件清理垃圾、关闭自启动软件和系统服务、避免同时运行多个大型软件、使用磁盘管理工具清理文件碎片,使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和木马,安装防火墙避免外部攻击,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等。

1.4软件或文件无法打开

由于使用不当、误删除程序文件或遭受病毒感染等问题,有可能出现软件或文件无法打开的情况,处理这种问题可以首先进行病毒查杀、重新安装无法打开的软件等方法。

1.5硬盘分区或文件系统故障

硬盘分区或文件系统故障有可能引起开机无法进入系统或系统进入过程中蓝屏,可以考虑使用系统盘重做系统、修复系统或重新分区后安装系统。如果是硬盘引导文件(俗称0磁道)故障(可以识别硬盘、无法显示硬盘容量等信息),可以采用低级格式化或者使用修复0磁道软件工具,修复硬盘后重新分区安装系统。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故障可以分为损坏故障以及非损坏故障,顾名思义,损坏故障是指计算机当中某个或多个硬件出现损坏所引起的故障;非损坏故障一般为计算机硬件连接出现接触不良或电源功率不足、电压低导致异常等情况引起的故障。

2.1常见非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

对于非损坏故障,首先要查明故障硬件,对故障硬件重新插拔,对使用插卡式连接的硬件(如显卡、内存等),可以使用橡皮擦拭硬件连接接触片(俗称金手指),去除接触片氧化层,故障即可解决。如果因为电压不稳导致死机、重启等问题,可以考虑安装外置稳压设备。如果因为过热导致死机或重启,可以对CpU散热片进行除灰、加涂导热硅脂、对没有散热片的设备加装散热片,对有散热片仍过热的设备加装散热风扇[3]。如果发现CmoS芯片自动复位、系统时间还原的故障,卡伊考虑更换CmoS电池。

2.2常见损坏故障及解决方案

检测硬件损坏故障可以通过机箱喇叭报警音、硬件替换法及电阻法等。机箱喇叭报警一般有如下可能:2短:常规错误。解决方法:重设BioS;1长1短:Ram或主板出错;1长2短:显示器或显示卡错误。;1长3短:键盘控制器错误;1长9短:主板FlashRam或epRom错误,BioS损坏;不断地响(长声):内存条未插紧或损坏;不停地响:电源、显示器未和显卡连接好;重复短响:电源有问题。对于硬件损坏,确认故障硬件后需及时更换。

三、结论

随着计算机的使用,计算机系统会出现各种故障。计算机系统故障应该依照先软后硬、细心排查的原则进行解决。只要维护人员能够拥有足够经验和耐心,可以保证故障可以排除,恢复计算机的正常功能。

参考文献

[1]谢瑞杰.计算机维护中常见的几种问题及处理方法[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5

关键词:计算机维护;常见;问题;处理

1开展计算机维护工作的必要性

由于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产品,有些人就认为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情况离自己很远,只要自己循规蹈矩地使用计算机就不会造成计算机故障,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在高速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大多是由于计算机日常维护方法不当而造成的。

2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一)计算机开机常见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时通常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计算机开机出现故障。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状况:按了开机键之后计算机静止不动,没有如常开机;插上连接电流的插头之后计算机就自动开机了;计算机在开机后运行速度缓慢,甚至在期间出现停止运作的现象;计算机开机后显示正常,但是开机后的一段时间计算机又重新自动关机。这些常见问题时常困扰着计算机使用者,而这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解决的。

(二)计算机硬件常见的问题。计算机硬件也是极为容易出现故障的部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按下计算机开机键后主机正常运转,但是显示器却没有显示;主机上的显示器为一片黑暗,喇叭不断发出声响而且没有办法正常使用计算机;显示器在运行后显示信息出错无法进一步运行系统。在计算机硬件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大概可以分类为假性故障和真性故障。此处所说的假性故障就是指由于计算机使用者的使用不当或者使用中不注意而出错,这种情况下往往计算机外部零部件和外部设备都完好无缺,内部会出现CpU使用频率过高、电源的使用功率不够、计算机的连接插头等接触不良、计算机的硬件承受负荷过重等等故障。这些故障现象都是可以通过故障检测排查出来的,因为这些故障只是因为硬件的设置和安装等出现问题引起的。真性故障指的就是由于严重的损坏行为导致计算机硬件部分出现实质损坏,例如外部设置、板卡等硬件系统出现物理性故障。一旦出现真性故障就容易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功能丧失,这种现象较为严重。而就真性故障的常见现象分析,真性故障多是由于硬件设备的质量较差、硬件设备使用时间长而老化等引起的。

(三)计算机软件常见的问题。在计算机维护过程中,计算机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是最常见的现象。软件系统出错往往会出现以下现象:开启计算机后,显示器显示信息出错无法进一步进入系统的情况;当计算机正常开启和运行后想要打开软件时出现因信息冲突而无法开启软件或者软件开启后会自动关闭等现象。在对这些计算机软件常见问题进行检测时应当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检查计算机是否中了病毒,文件能否正常打开、屏幕显示是否正常、运行速度是否正常等等;其次,计算机的内存空间是否不足、内存设置是否合理、内存的管理是否出现混乱秩序等等;再者,计算机的整体系统配置是否完善,驱动空间是否存在冲突等等。

3剖析计算机维护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

(一)计算机开机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对计算机开机的各种常见问题进行处理之前要分析具体现象,针对各种故障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果计算机开启后完全没有反应时可以对电源进行通电检查,或者查看连接电源的风扇是否正常运转,如果发现没有通电则对通电电源进行更换则可,如果发现通电正常则要对计算机的晶振电容或谐振电容进行检查。例如在使用万用表进行晶振电容检测时如果发现端口差距大,就要进行晶振电容修理。另外,针对通电即开机的现象,可以进行计算机电源变更,由14脚电源的改成低电压作业,如果还是出错就要将14脚电源进行检查。当出现计算机开机正常之后又自动关机的现象可以进行电路各个环节的检查,如果电路局部出现损坏,则针对局部进行维修即可。

(二)计算机硬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当计算机硬件出现问题时可以使用排查法、听声辨错法、替换检查法等进行细节部位判断,通过这些方法诊断出计算机硬件出现真性故障和假性故障的原因,然后在根据不同现象进行处理。例如当发现电源出现问题则进行电源更换,当正常开机后主机显示屏上出现信息错误提示就可以听有无杂音,若有杂音则是内存出现问题。

(三)计算机软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出现问题,可以使用数据配置检查法、软件重新安装法、排查病毒法等进行软件故障检测,再根据相应的故障进行处理。通过数据配置检查法,一旦发现数据配置出现错误就重新开机,按DeL按键进入到BoiS程序中,将软件进行数据设置并保存在CmoS电路中即可。如果是因为中了病毒且不能轻易排除则重新启动计算机,DoS运行过程中进行杀毒即可。但是记住,在进行病毒排杀之前要对C盘的重要数据进行存盘,其他盘上的重要文件更改为只读文件,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文件不被误删。

4结语

在这个网络新时代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离不开的忠实伙伴。从档案管理工作、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到办公人员的word文档编辑任务,都是需要由计算机协助完成的。但是由于一些计算机使用者并不具备足够的计算机使用技巧,每天总有许多不同的计算机故障出现。

参考文献: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6

关键词:物流专业;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68-03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物流专业人才成为近年来社会的紧缺人才。2012年,教育部将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批准为一级学科,全国各工科院校几乎都增设了物流专业,也培养了大批的物流专业技术人员。由于物流专业涉及的领域广,涵盖了许多方向,如物流机械、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金融、物流信息等。虽然都称为是物流专业,但各院校针对本校的特点培养的方向有所不同,各院校为不同方向的物流专业所设置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也相差很大。有偏重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类的,有偏重运输与仓储管理类的,有偏重企业供应链管理类的,有偏重物流信息技术及物联网软件开发类的,也有偏重物流机械设备设计与配置类等。但无论培养物流专业的何种方向的人才,各校都十分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物流建模方法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其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现代物流系统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及求解方法

物流被称为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通过规划建设现代物流系统和改变传统的物流运作模式,可大大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物流专业人才之所以缺乏,是由于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处处都是较难解决的优化决策问题,必须应用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方法才能得到好的结果。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与运营管理中常见的优化问题和解决方法。

1.物流需求预测。在物流系统规划中物流设施(仓库、设备、停车场、车辆数等)规模的确定,物流管理中的物流仓储控制等都需有科学准确的物流需求预测作为决策基础。然而由于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何准确预测物流需求是相当困难的问题。物流需求预测问题分为单品种货物与多品种货物的物流需求预测、单个节点与区域内总物流需求预测、近期与中远期物流需求预测等多类问题。目前各种中样的需求预测模型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约有一百多种。除定性预测外,常见应用于物流需求的定量预测模型有增长系数法、趋势外推法、曲线拟合法、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原单位(生成率)法、类别生成法、生长曲线法等。目前较流行的还有应用一些启发式或亚启发式算法进行区域内的物流需求预测,如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动态预测模型等。在实际的物流需求预测时,经常同时应用以上多种模型构成组合模型进行预测。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数理统计学、数理逻辑学、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2.物流系统总体设计。物流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物流的运营成本及运作效率。物流系统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内系统物流节点的数量、规模和位置的确定;各物流节点的功能定位和功能设施(含停车场)的合理配置;物流节点内部设施布局;物流运输通道设计及能力分析等问题。其中区域内物流节点的数量和规模的确定主要依赖于对区域内物流总需求的预测结果。常见的模型有成本分析模型、随机报童模型、数据包络模型以及参数标定法等。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是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可分为许多类型,如单一设施选址与多设施选址、连续区域选址与离散点选址、单纯位置选址与具有客户最优分配的选址、有能力约束选址与无能力约束选址等。本科生需掌握的典型物流选址模型和方法有:重心模型及不动点算法、交叉中值模型、线性规划模型、因素评分模型及层次分析法、多点解析模型及鲍摩・瓦乐夫启发式算法、奎汉・哈姆勃兹启发式算法、p-中值模型、集合覆盖模型、最大覆盖模型等。目前较常用的还有设计计算机算法进行仿真模拟计算,如遗传算法、蚁群算法、粒子算法、模拟退火算法、模糊群决策法等。这些算法的思路物流专业的本科生也应有所了解。物流节点内部设施布局是指在物流节点的规模与功能已确定的条件下,进一步设计节点内各设施间的位置关系,大多是引用工业工程法中的一些设计方法,常用的模型和算法有系统布局法、关系表布局法、CoReLap布局算法、aLDep布局算法、CRaFt布局算法、multipLe布局算法、数据包络分析布局模型等。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系统工程学、工业工程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3.物流运输组织与运输管理。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是减少物流总成本的重要手段,在货物运输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优化管理问题,如运输方式(工具)、运输线路、运输链的优化选择;车辆与货物间的最优配载、配送计划及配装计划的优化编制;物流企业车辆的最佳拥有台数、运用与维护方案;车辆、船只及集装箱等的优化调度等问题。常见的模型有总费用分析法、综合性能评价法、公路货运交易优化配载模型、物资调运模型等。其中有关配送计划的优化编制问题是实际应用最广、理论上最为困难的问题之一。该问题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所考虑的因素分为了许多类型,如纯装问题、纯卸问题和装卸混合问题、对弧服务问题和对点服务问题、车辆满载与车辆非满载问题、单配送中心和多配送中心问题、运输车辆有距离上限约束和无距离约束问题、路网上线路距离无方向(对称)和有方向(非对称)问题、运输车辆是同类和异类问题、客户装卸点有时间窗约束和无时间窗约束问题等。由于每一类问题在理论上都属于np-困难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常设计近似算法进行求解,求精确解的算法,可求解小型的配送问题,如分枝定界法、割平面法、网络流算法以及动态规划方法等。以上各类模型的理论基础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建模基础、图论、运筹学和计算机算法设计等。

4.物流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库存具有对不同部门间的需求进行调节的功能,库存物品过剩或者枯竭,是造成企业生产活动混乱的主要原因。由于货物供应及需求受大量因素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影响,库存控制也是物流管理中较为困难的决策问题。库存控制包括单级库存与多级(供应链)库存、确定型库存与随机型库存、单品种与多品种库存等问题。物流仓储管理还包括仓位计划和拣货计划的编制、物流成本分析及风险分析等内容。物流库存管理的典型模型有经济批量订货模型、二次方策略模型、有数量折扣的eoQ模型、一次性进货报童模型、定期盘点库存模型、(s,S)型存储策略模型、鞭打效应分析模型、多级批量定货模型和直列系统多级库存模型、单级和多级概率库存模型、动态规划模型、最优匹配模型和网络最短路模型、成本分析模型等。以上模型主要用到的理论基础是运筹学、图论和算法设计等。

二、物流专业的数学基础要求

通过以上对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及物流运营管理中的各类优化决策问题的介绍可知,要培养从事物流专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必须具备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尤其是数学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具体来说,物流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以下基础理论知识结构。

1.基础数学知识。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目前国内外几乎所有的工科专业本科都会开设这些课程,而物流专业应特别加强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习,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多变量解析、回归分析等内容。

2.建模及优化理论。主要包含数学建模方法和运筹学理论,我国大多数物流工程及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这两门课,也有的学校还开设了“物流系统模型”或“物流运筹”等课程。其中运筹学是解决物流优化决策问题的重要方法,如规划论(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存贮论、排队论、决策论、模拟模型法、图与网络理论、启发式方法、数值分析法、费用便利分析等方法。

3.计算机算法设计及仿真。计算机算法设计及计算机仿真是求解物流系统中各类优化模型的基本工具,要使所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动手能力。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物流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为求解物流系统中的优化决策问题,建议还应开设“数值计算与算法设计”、“系统仿真基础”等课程。

4.系统设计与分析理论。在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还要应用一些系统设计及系统分析理论,如系统分析(系统工程)、大系统理论、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ie(工业工程)法等。虽然对物流专业本科生不能要求都掌握这些理论,但需对这些理论的研究内容应有所了解。

三、加强物流专业本科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措施

由以上对物流专业本科生基础知识结构要求的分析可以看到,物流专业学生需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但学生在学习基础课时还未涉及专业内容,各项基础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往往是学过了就忘。而在学习物流专业课时,较注重具体管理方法的使用,不知这些方法是如何得到的,使得学生当遇到没有学过的问题就不知如何解决。因此需有一门课程将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通过提出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中各类优化决策问题,帮助学生应用各种已学到的基础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建立这些问题的数学模型、设计求解这些模型的计算机算法、分析比较各种求解方法的优劣,我们将这门课程称之为“物流系统模型”或“物流运筹”。属于物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物流系统模型”课程主要有以下三大教学内容。

1.常用物流系统模型的推导及介绍。提出以上物流规划与管理中所列举的优化决策问题,介绍解决这些问题的典型模型及求解思路。对相对简单的模型及算法,引导学生应用已学过的基础理论来推导解决该问题的模型和方法,使得学生在后面学习专业课时遇到这些问题和方法时有较深刻的印象。

2.介绍一些新的优化理论和相关算法知识。如系统分析理论、系统控制论、系统动力学、ie(工业工程)法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开扩学生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维护;网卡驱动

计算机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必要工具,为保障其功能的有效发挥,相关人员需做好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但由于设备老化、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时常出现故障,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侵害计算机用户的合法权益。就此,对计算机网络维护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维护中的常见问题

计算机网络维护是保障计算机稳定可靠的关键措施,部分机构缺乏对网络维护的重视,或者采用的维护措施不合理,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就此,本文将平顶山技师学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中表现的问题。

(一)硬件故障在平顶山技师学院的计算机网络维护中,计算机时常出现硬件故障,集中于线路、端口及设备内部结构三方面。在线路方面,计算机的电缆连接、光纤与服务器连接、设备与交换机连接均会出现异常;在端口方面,计算机的端口易出现机械损伤,影响不同设备的连接;在设备内部结构方面,计算机的内部器件易出现故障,如电源插头损坏,导致计算机电源不稳定等问题。硬件故障的出现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

(二)软件故障软件程序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配置与系统驱动易出现故障。在连接配置方面,计算机的参数设置与网络配置不匹配,导致计算机不能连接互联网,影响功能使用;在系统驱动方面,计算机的系统操作不规范、网卡驱动故障、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等现象,会引发计算机故障。

(三)管理不到位计算机更新升级速度较快,技术发展速度远高于人才培养速度,网络维护人员的素养良莠不齐,部分工作人员对计算机的运行程序、工作流程及运维要点掌握不足,导致计算机管理不到位,易出现故障问题,影响计算机的正常使用[1]。

二、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研究

在平顶山技师学院明确计算机网络维护中的常见问题后,结合院校现状,制定问题解决对策,为师生提供安全可靠的计算机设备,推动现代化教育发展。

(一)做好硬件维护针对硬件故障问题,平顶山技师学院组织网络管理人员定期开展硬件设备的检查与运维工作,为其配置先进的检查设备,及时发现计算机硬件设备故障,采取合理措施排除,保障计算机的长久可靠运行。在硬件设备检查与运维中,平顶山技师学院为网管人员配置万用表、网络寻线仪、网络测线仪、多功能检测卡等设备,用于硬件故障的检查与分析。其中,万用表用于测试计算机音视频线路的通断;网络寻线仪用于寻找终端线路;网络测线仪用于测试网络线路通断;多功能检测卡用于检测不同电脑故障。同时,平顶山技师学院制定完善检查制度,明确硬件设备的检查内容,规范网管人员的硬件维护行为。制度内容如下:(1)定期检查线路连接,利用网络测线仪与万用表,检测计算机网络线路是否出现破损,不同设备间的连接是否正常,确保线路不存在发热或火花等安全问题;(2)定期检查端口,详细检查端口的外观,并用万用表测量运行参数,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3)在计算机出现黑屏、开机速度降低等现象时,网管人员需及时更新软件系统,并利用插拔或观察等手段,分析故障出现部位,及时更换老化或破损器件。

(二)做好软件维护平顶山技师学院根据软件故障内容,制定软件维护工作方案,完善计算机软件系统,配置先进防护软件,保障计算机软件运行安全。(1)做好操作系统维护,在计算机网络维护中,定期检查计算机的通信机制,保障各模块的有效通信,并检查计算机的CpU和外设是否匹配。(2)软件参数设置,网管人员根据计算机的设备规格与局域网参数,设置ip地址、网关及子网掩码等参数,并根据计算机运行现状实时调整,例如,对于平顶山技师学院存在的自动拨号问题,网络管理人员在iCS中禁止拨号连接,通过网络参数优化设置,规范计算机的程序运行。(3)做好驱动管理,导致网卡驱动不能正常运行的根本原因在于网卡被禁用或丢失,网管人员通过网卡驱动更新,解决运行异常问题。例如,针对计算机访问网上邻居速度较慢的问题,平顶山技师学院的网管人员在计算机中安装netBeUi协议,用于修复网卡驱动的缺陷,保障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4)配置安全防护软件,针对黑客攻击与病毒入侵,网管人员为计算机配置安全防护软件,如猎豹、360或鲁大师等,提升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抵御能力,避免计算机信息被盗取或篡改。针对计算机中的机密文件,网管人员设置浏览权限并加密,保障信息安全。同时,网管人员规范使用者的计算机操作行为,严禁使用者浏览不良网站,防止病毒入侵。

(三)加强网络管理为避免人为因素引发计算机故障问题,平顶山技师学院积极开展网络管理工作,强化计算机教师及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及时发现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为提升计算机教师与网管人员的计算机保护意识,平顶山技师学院将计算机网络维护纳入到绩效考核中,与计算机教师与网管人员的奖金挂钩,培养其责任意识,规范网络维护工作。同时,平顶山技师学院定期开展计算机教师与网管人员培训活动,结合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要点和先进技术,进行经验交流、专家讲解与专业问答,提升计算机教师与网管人员的信息素养,确保计算机网络维护问题可妥善解决,减少计算机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避免信息泄露或篡改现象的出现,为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提供支持[2]。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8

论文摘要:本文就中职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探究—实践式”教学的新方法。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常情况下,该课程采取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组织教学。但由于各中职学校的办学条件存在着众多差异,因此在实践性教学中,学生出现了下列问题:一是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厌学情绪较重,对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二是对常见的硬件问题缺乏判断,往往无从下手。三是对操作系统的维护实践性认识肤浅,一旦出现软件方面的故障,就只能依靠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

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质量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工作。

2.“探究—实践式”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取向

2.1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从教学角度来看,视觉和听觉不仅可以让学生达到最佳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动画,能使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能集中精力听课,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其次,通过课件,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掌控教学进程和创设新的情景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使教学更加方便。教师应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时间,精心组织设计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比较有趣的拓展资料放给学生看,寓教于乐,这样既丰富学习内容拓宽了学习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2.2利用“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模块化”教学是当今中职教学所倡导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创设两个方面的模块,一是教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模块;二是对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维护模块。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征的,也能高度体现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同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培养目标—知识描述—教师演示—操作练习(独立实践—教师辅助)—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技能性和实践性中彰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例如在“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这一章节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2.2.1设立项目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黑屏、报警、反复重启、蓝屏等硬件故障。

2.2.2讲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新老程度、计算机硬件的认知及是否品牌机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找出计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所在。

2.2.3演示如何排除故障:查找问题——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所处现场的环境,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故障所在位置;“听一听”计算机硬件发出的声音等方法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

2.2.4教师指导练习: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专业知识、专用设备等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并着手解决问题。

2.2.5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总结、补充、修正、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3.加强实践环节的比重,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核心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运作办法如下。

一是让他们从认识硬件开始,先将各硬件所存在的功能特性、技术指标等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例如:如果内存条不存在或松动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显卡不存在将会怎么样等。进而进入到自主组装一整的计算机,要能够团结一起处理好存在的硬件故障,直到计算机能正常进行自检为止,在此期间总结一切故障出现的原因所在及处理方法等。最后进入到安装软件。二是在安装软件方面要着重介绍软件方面的性能特征,由于实际中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软件方面的故障。更为严重者,需要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软件故障的常见性,我认为应着重详尽地讲解,具体可以到操作的每一步。例如(1)如何设置从光驱启动计算机;(2)如何安装纯安装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ghost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如:纯安装版操作系统需独立安装各硬件的驱动程序,虽安装时间长,过程复杂,但操作系统纯净、稳定、不易出现蓝屏等故障。ghost版操作系统虽集成了各硬件的驱动,安装起来简单、快捷、方便,但往往这类操作系统也包含了一些破解软件注册信息的木马、病毒等,从而影响操作系统的稳定性)。(3)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安装防木马、杀毒软件等。三是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自我择业、自主创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学校机房参加实习,与机房的维护员一起维护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4.组织学生参与实战,让学生走出校园,学习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在学习本门课程的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节假日去就近的电脑城看看,多向那些卖电脑的员工学习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硬件性能、怎样选择硬件,学习处理一些计算机故障,如:计算机蓝屏、无故重启、开机报警,以及一些软件故障等。要让学生增强实战技能,从而让学生学有所用。

5.结语

如果说当前中职教育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那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操作则给了学生一个提高动手能力的平台。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是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学生想学习的问题,而本文所提及的就是怎样改正学生《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实践证明: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过程中解决好了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效能将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柳青,郑耀涛.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学习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坤,王晓宏.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9

准,确保暖通设计可行、可靠,最终克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整个建筑物供暖排风系统质量,减少工程造价,控制工程质最,实现建筑物的社会价值。当前,在暖通设计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对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进行简单分析,探讨提高暖通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暖通设计;设计问题;问题对策;暖通空调;通风系统

一.建筑暖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暖通系统供暖入口设置过于紧密

经常会在建筑中发现许多工程的供暖入口设置过多且过于密实,会发现虽然有的综合性大楼只有七层,并且室内的供暖系统也只是分成10个环路,然而其供暖入口的设置数量多于10个,同时其多个方向上都设置有供暖入口,和室外管线的衔接点较多,致使建筑室内的系统调节较为麻烦,并且也给建筑的施工加大了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暖通设计人员在对供暖入口进行设计时,只考虑到了室内系统设计的简单便利,而未对建筑工程室外的官网系统给予充分的考虑,只注重了室内供暖系统的合理性而忽视了室内系统与室外管线的恰当衔接,这一现象很有必要通过有关人员的增强监管来加以改变。

2.暖通系统散热部分未独立设计

有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建筑的楼梯间和所有可能出现冻结危险的场所,除了安装调节阀外,还应该设计独立的支管及立管给散热器供热。然而在暖通系统的实际设计中,经常会出现楼梯间散热器的立管、支管没有独立设置的现象。更多的是通过一侧连接临室房间的散热器,另一侧与楼梯间的散热器相连接这样的双侧连接方式,同时还配置了调节阀。但是楼梯间本身的密闭性就是较差的,一旦供暖出现问题,建筑住户内部的供暖效果就会明显下降,甚至会致使散热器被冻坏的现象出现。

3.暖通系统通风设计选用设备不适当

大多数暖通系统设计人员更倾向于使用铝箔玻璃棉作为保温的材料,但是这一保温材料的适用存在明显不合理、不恰当的地方。尽管铝箔玻璃棉对风管的保温效果较好,不过其对于立管和冷冻水管的保温则效果不佳。在风管穿过高层建筑物的变形缝或防火墙时,经常处于其它因素的考虑而未设计并安装防火阀。而且就算有的暖通系统通风设计中有设计防火阀,一般情况下也只是出现在一侧,而另一侧却没有。多数设计人员通过计算负荷指标对设计中的通风仪器设备负荷进行大致估算,此种做法在加大制冷机的装机容量的同时,也致使暖通系统的通风设计施工成本增加,因此,亟需进行改善。

二.提高暖通设计的策略

1.提高暖通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增强操作的规范性

暖通设计的质量更多的需要依赖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需要设计人员严格依照建筑工程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和操作。因此,建筑单位要提高对设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设计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新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以先进的技术提高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建筑单位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技能训练或者竞赛,让设计人员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鼓励设计人员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设计方案。同时设计单位要聘请先进的设计人员,对高层建筑暖通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机会,鼓励设计人员主动参加座谈会,提升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2.提升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保证设计的可靠性

为了提高高层建筑暖通系统的可操作性,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对暖通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使用最佳的性能调节方案。一般而言,VRV暖通空调系统和VaV暖通空调系统是较为节约能耗的两种方案。但是这两种方案设计和安装时所需要的费用较高,成本消耗较多,因此很多高层建筑不适宜选用这两种设计方案。部分高层建筑作为办公建筑使用,其暖通系统的工作时间一般都是白天制的,夜间的工作要求较低。针对这样的设计需求,就需要从建筑的功能需求出发,更多的是用自动化的设计方案,减少夜间暖通系统的消耗。另外,随着暖通系统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暖通系统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但从另一方面看,必然要相对增加自动控制的投资成本,因此,要从建筑的使用效率来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适当使用自动化的设备,保证暖通系统的可靠性。

3.比较设计方案的能耗成本,提高设计的经济性

建筑的经济性问题是暖通设计过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当前的暖通设计既要保证暖通系统的质量,又要考虑建筑施工的成本,要兼具经济性与可靠性为一体。

4.重视节能环保设计

(1)选择节能环保设备

随着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环境保护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在选择空调设备时,要特别注意各种各样的氟利昂制冷剂,切忌选择已禁止或将被禁止使用的制冷剂作为冷媒的空调产品。在此方面,暖通空调的设计人员既要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也要考虑用户和建设方的经济承受能力,不应盲目选择,以免给用户和建设方增添一些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合理设计冷、热负荷

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科学的冷、热负荷设计有利于确保系统的良好运行,从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最优化的冷、热负荷设计可使理论计算数值尽可能地贴近实际运行数值,从而有效节能,控制系统的能源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要不断引进新技术,参照国内外稳定、有效的设计方案,并结合当地的实际环境统筹安排、合理设计。

在暖通空调设计中,要积极推广新技术,这样有利于实现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优化。比如,在暖通空调设计中,可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光电和光热系统等。应用绿色节能技术既可实现节能降耗,又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发达国家的暖通空调节能技术较为成熟,但在我国,因受到造价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无法达到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因此,需要设计人员不断努力,将绿色能源技术应用到暖通空调设计中。

三.结束语

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工程实际特点,综合考虑项目各项实际需求、环境特点、环境需求及环境条件变化趋势等因素,对相应因素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对设计技术方案、适用范围和适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确保暖通设计满足实际需要,保证暖通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环保性。

参考文献:

[1]杨涛,葛肇林.浅谈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149.

[2]马胜男.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4,(16):182-182.

[3]张大鹏.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4):107-107

常见的统计学问题篇10

关键词:暖通设计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227-01

1暖通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在暖通空调设计里,存在着可行性问题

在暖通设计中,经常会遇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问题,有些设计方案与国家及当地政府的相关法规及规范不相符,对温湿度要求比较高及工艺性比较特殊的暖通设计,像相关环境保护要求,以及供气、供电、供热及供水等情况要求,对这些条件长期变化情况未进行考虑,还有水源热泵的设计方案涉及着当地的地质情况,冬季热负荷及夏季的冷负荷所产生的不平衡热冷蓄积效应,以及地下水源现状及变化趋势等问题的分析考虑,还有设计方案的全年工况分析等,这些问题均关系着暖通空调设计是否可行。

1.2在暖通设计中,存在着经济比较问题

经济性问题也是常遇到的问题,在进行经济比较的时候,应该注意暖通设计的基准问题,可在现实暖通设计的经济比较中,存在着设备要求、档次、使用情况、美观情况及能源价格等基准条件不相同问题,像运用名牌设备方案与低档设备方案来进行经济比较,未考虑舒适性区别,就对供应新风及不供应新风的方案进行比较,这对集中式的空调等方案显然是不合理的;还有些暖通设计进行经济比较时,直接把厂家的比较数据及结果进行经济性比较这也是很不合理的,这是由于不同的设备厂家所考虑问题角度不同,在计算中就会出现利于自身产品而不利他人产品的一些假设及失误,这样直接用厂家数据是不合理的。

1.3暖通设计中的调节操作及安全性问题

一般情况下,暖通设计是依照全年的最不利气象情况进行确定的,这需要暖通系统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可有些设计方案并没有对这个情况进行考虑,或者没有对夜间不工作的调节要求;在设计中操作性比较方便,也是用户很关心的问题,空调系统大量运用自动化,而没有依据实际情况及要求,来进行经济比较;在暖通设计中,安全性问题也是个值得考虑问题,可在以往的设计中,对这问题的考虑比较少,有些重要资料库、机房及文物库等采用了吊顶设置风机的盘管空调设计,当空调发生漏水后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这种不分场合的暖通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

1.4暖通设计中的一些比较误区

暖通设计是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工作,不仅局外人对其是雾里看花,就是暖通设计专业人员从中选出最优方案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设计比较中,目前还存在着误区,像有些设计人员认为只要运用了最新技术来设计就是最佳设计,这就使得一些暖通设计出现了不管使用条件,盲目地追求新技术,并以此为卖点;还有些人误认为只要设计方的投资最低就是最好的设计,这也是不合理的。

2暖通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2.1加强暖通设计规范的学习及执行,提高其可行性及可靠性

在暖通设计中,没有按照有关标准及规范进行设计执行是常见问题,应该加强暖通设计有关规范及标准的学习,并提高暖通设计中的设计规范自觉性及执行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标准来设计。在一些特殊工艺中,要对设计方案的全年工况进行分析,从而确保它能够在全年室外的各种气象条件下进行工作;对那些不能运用标准设备的情况,要对非标准设备提出比较详细可靠的参数要求,这些参数要求要合理可行,其设计是否可行还要对机房面积进行考虑,特别是一些改造工程及建筑面积紧张的情况就更要考虑了,暖通设计中的可行性及可靠性问题是我们所必须要考虑及面临的问题,要尽量遵循相关规范来提高它的可行性。

2.2暖通设计中的经济比较对策

在暖通设计中,应该设计多个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经济性是现代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并且为了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科学,应该运用相同设计要求、能源价格、设备档次、舒适状况、使用情况及美观情况等基本标准条件来比较,像运用低档次设备及名牌设备的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就是不合理的,对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进行比较时,应该从运行费用、投资及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进行综合计算比较,如果对空调及供暖同时有要求时,就要对夏季及冬季设备的综合利用情况及经济性进行比较。对于那些能够兼供生活热水工程,要对生活热水供应能耗及投资进行综合考虑,从而保证暖通设计的经济合理性。

2.3加强暖通设计中的调节操作及安全性

为了适应全年的负荷变化,应该加强暖通空调系统的调节性能,像运用VRV的变频空调及VaV的空调系统方案,通常一次投入是比较高的,可这种设计的运行能耗是比较小的,在进行经济计算和比较的时候,要从综合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仅部分时间运用的写字楼、教学楼及办公楼,在方案设计时,就要适应夜间不用工作的调节要求。空调的自动化能够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数量,还能减少人工费用,可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了,对于暖通设计中的空调系统是否运用自动控制,要依据实际情况及要求,进行经济及技术方面的比较,对那些大型空调及时常调节控制的工程,应该运用自动控制,其自动控制系统也要尽量的简化来提高系统可靠性及经济性,仅有换季时,才进行阀门操作的就没必要进行自动控制了,对于那些用来出租给不同单位来使用的商业楼,进行系统设置时,还要考虑管理控制及运行费用的分别统计及缴纳要求。在暖通设计中,要考虑的安全性主要包含防火安全、易燃易爆的环境安全、人员环境安全、系统设备运行及重要设备物品的环境安全等,像煤矿及弹药厂房等工程时,在暖通设计中,安全问题就必须要考虑,并且应该采取相应防燃防爆技术对策;对于需要防燃及防火工程,要依照相关防火设计要求来考虑,并设置相关报警系统及事故通风系统,使其互相联锁,同时,在暖通设计中,还要考虑渗漏水问题,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2.4对暖通设计方案进行正确比较

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及技术水平,同时对设计方案有个清醒的认识,像有些运用了最新技术的方案并不一定最优方案,它的经济性及合理性也均是需要考虑的,而且每种方案都有它自身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当处于适用范围之外时,先进技术方案可能就变成了不合理及不可行方案,进行方案选择的时候,要尽量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经济的方案,并且其设计方案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系统越简单越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