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的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9:58:52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1

【关键词】金融资产影响因素

家庭金融资产是城镇居民家庭最重要的一部分资产,也是最有活力的一部分资产。因此,2006年,Campbell首次将家庭金融作为金融学科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规模迅速壮大,在社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可见,家庭资产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析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对于如何引导居民家庭对金融资产进行投资,实现其资产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

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原则和特征

居民家庭作为投资者,根据投资者理性原则,居民家庭会在能够承受的风险的同时追求最大的收益性。因此,居民家庭在选择金融资产的同时,会和投资组合的各种原则结合起来。

首先,居民家庭金融选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家庭金融资产的增值,因此居民家庭金融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家庭资产的收益性。其次,资产的安全性是每个投资者特别是家庭投资者一定会考虑的题,即安全性原则也是家庭投资者首要考虑的原则。最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家庭要抵御不确定的现金流,要考虑投资的金融资产要有变现的能力,因此家庭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时要结合资产的流动性原则。

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金融产品,像银行存款、理财产品和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和信托、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多种金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因此居民家庭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是资产的多样性,居民投资时承受的风险收益不同,因此居民家庭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同,资产配置的比例会有很大差异。第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家庭是经济社会的组成单元,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家庭自身风险投资偏好、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等因素都会影响家庭的投资决策,进而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产品会有较大的差异性。第三,家庭金融选择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家庭投资者的目标都是家庭效用的最大化,家庭投资的选择原则都是资产的安全性、资产的收益性和资产的流动性原则。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因素

居民家庭金融选择因素一方面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的发展影响、社会金融体制的完善程度等,另一方面受自身家庭特征的影响,如家庭收入水平、家庭的人口统计特征、投资者情绪、风险偏好、社会信任度等因素。各种因素交叉影响,造成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不同。国内外学者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家庭收入水平: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对居民家庭的投资决策带来财富效应。因此,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重要因素是家庭人力资本。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家庭金融时,很早的就引入了工资收入这一重要因素。merton(l971)在研究家庭投资决策时引入工资收入机制,研究发现理性的投资者对风险资产的配置会随着工资收入的增加而变动。Cocco,Gomes和maenhout(2001)将工资引入merton模型,家庭金融资产具有财富效应,发现工资收入较高的家庭风险资产配置比例较高。国内对家庭收入对居民金融资产的选择起步较晚,邹红和喻开志(2009)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家庭投资决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家庭收入水平是影响其分配资产的重要因素。

人口统计特征因素:人口统计特征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家庭的投资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影响居民家庭的金融投资偏好。年龄是家庭进行投资配置的重要因素,居民家庭处于的年龄段不同,面临的家庭责任和现金流不同。iwaisako(2003)通过研究发现居民家庭对风险资产的投资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驼峰状,先增长后下降。这与Yoo(1994),Heaton和Lucas(2000)研究结果一致。男性投资者比女性投资者更偏好,受教育程度也与居民家庭的风险偏好程正相关关系。国内通过调查问卷加入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邹红和喻开志(2009),雷小燕和周月刚(2010)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居民的投资受这些微观因素多层次因素的影响。卢家昌(2010)张燕(2013)的研究发现,居民家庭的投资具有生命周期效应,呈倒“U”型特征,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投资的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的比重越高。

行为金融因素: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加入了投资偏好,社会信任度和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现代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发现,家庭金融资产的投资配置受投资者的风险喜好程度影响。研究者普遍认为投资股票的家庭比没有股票投资的家庭风险偏好程度高,但风险偏好程度难以量化,家庭投资行为与风险偏好程度的相关关系难以确定。Guiso,Sapienza和Zingales(2004)研究发现居民对金融机构和社会机构的具有较高的信任度,投资股票等风险资产的比重越高。

几年来对居民家庭金融的研究逐步加深,研究者对影响因素都进行了量化处理,本文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总结,有待下一步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邢大伟.居民家庭资产选择[D].兰州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张燕,徐菱涓.江苏省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时代经贸,2012(10):184-186.

[3]桂忠琴.基于国际比较的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2

【关键词】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金融支持

一、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约束分析

(一)融资结构失衡导致承接产业转移的融资渠道过窄

中部六省金融融资总量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内部结构很不合理,直接融资所占比例非常小。截至2013年7月20日,全国有2463家沪深上市公司,中部六省共363家,仅占全国14.7%。由于经济发展开放程度浅、金融业门槛限制高,中部地区企业债券、信托、商业票据等直接融资手段的使用也不广泛。高比例的间接融资既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也造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融资渠道不畅和融资难的现实困境,阻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金融创新不足导致项目融资困难

一是现存的信用评价体系束缚。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实行统一的信用评价体系,采用企业过去三年财务报表数据和统计资料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大部分转移至中部地区的企业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现金流量、盈利水平、流动资产比例、偿还债务能力都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因此即使银行是融资主要渠道,能够享受外部融资的企业数量也非常有限。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不足,缺乏针对性。中小企业从沿海进入新的工业园,面对的仍然是银行以单个企业为对象的风险识别,而不是以整条产业链为对象;不同类型的企业对技术、贸易、生产有不同的经营需要,银行也没有区别对待其信贷结构。

二、中部地区金融支持产业转移的关系实证

(一)指标选取

1.产业转移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本文借鉴吴雪萍(2010)研究产业转移经验,直接将FDi或者将FDi折算成人民币作为产业转移量化指标(Y)。并采用中央银行每年12月31日公布的汇率将国际直接投资折算成人民币值。结合江霈(2009)和空间经济学理论,本文将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概括为要素成本(wage,用职工平均工资替代)、基础设施(invt,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衡量)、产业聚集度(Y(i-1),用产业转移的滞后一阶表示)、对外开放程度(open,用进出口总额与GDp比率表示)、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等。

2.金融发展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由于数据缺失,本文选择金融规模和效率指标作为金融发展衡量指标。其中金融规模用金融相关率来表示,即金融总资产与GDp的比率,金融资产=流动中现金+金融机构存款总额+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股票债券保险资产。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和社会因素。本文将经济因素用劳动生产率表示,社会因素用社会信用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表示。

(二)实证分析及结果

结果显示,承接产业转移受已有的相关产业影响最大,受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受政府行为、城市信用、产业转移情况影响较大。目前,政府在我国金融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金融结构的较多政策既需要符合国家意志,也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相关行为才能持续;城市信用是特定区域社会整体信用指标,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效益、放贷信心。

三、结论与启示

我国中部作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地,金融发展有滞后经济的现象,为了更好地促进产业转移承接,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深化与周边城市间的沟通合作,打造和谐的城市环境,构建区域金融合作机制。中部六省以武汉、长沙为金融发展重点区域,强化内部金融一体化,加强与外部三大经济圈金融合作。首先,加强各区域金融信息协作,统一区域内金融产品设计和应用,打破金融服务在各地区服务费用、服务程序不一致壁垒,发挥金融工具在更大经济空间里的资金引流作用。第二,宏观规划金融政策,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建立区域之间人才交流机制,培养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金融人才,定期举办人才互换活动,做好活动规划、总结,实时了解交流人才成长状况,及时调整人才交流机制。

(二)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中部地区要加快推进新型金融机构成立,积极扶持中小企业上市,促进企业创新直接融资方式,通过发行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形式增加融资。要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使其规模化、规范化、合理化,保障直接融资市场参与者利益,提高投资者投资积极性。此外,金融市场应该打破国有资本独有化,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改善金融业竞争格局,促进资金流向中小企业、环保企业。鼓励民间资本建立零售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发挥民营控股银行市场效率、产权安排、创新能力、交易成本等方面优势,解决某些部门或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创新设计金融产品

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过程中,要建立各种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品种、信贷管理制度,满足转移企业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在不断发展已有银行机构以及引进外资银行和沿海股份制银行的同时,引导各类资金建立针对产业转移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如鼓励产业转移转出地和承接地政府以及优秀企业共同出资成立专门产业转移投融资基金组织、贷款公司以及合作银行甚至园区银行,可以设立专门为产业转移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建设资金的开放性金融机构。创新贷款担保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成立担保机构,对优秀的社会担保机构给予风险补贴和免税优惠;针对转移企业特点,培育产业链黄金客户群,对服务于龙头企业的中小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允许企业互保、订单抵押、应收账款抵押、专利和库存商品抵押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根据各转移企业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匹配专项担保和信贷资源,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下,简化信贷流程,增加电子银行业务,减少交易时间,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产业转移承接进程。

参考文献

[1]王雅俊,龚唯平.西北地区金融支持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宁夏社会科学[J],2009(4):41-45.

[2]吴雪萍.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0(06):111-113.

[3]江霈.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5月.

[4]manoelBittencourt.FinancialdevelopmentandeconomicgrowthinLatinamerical:isSchumpeterright?Journalofpolicymodeling,34(2012):341-355.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3

(一)融资意愿行为的企业自身影响因素分析从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意愿行为的企业自身因素看,当问及“企业在向银行融资过程中得不到需求资金的企业自身主要原因”时,被调查的96家企业中,认为企业抵押不足的占65.63%;缺乏有效担保的占40.63%;企业规模小及抗风险能力弱的占31.25;贷款附加成本较高的占37.5%(表1)。(二)融资意愿行为的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在调查、访谈过程中,当被问及“造成企业融资难的外部主要原因”时,在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政府政策环境、社会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信用文化环境等六因素中,市场环境因素作为第一选择的占34.38%;金融环境因素作为第一选择的占21.87%;社会信用文化环境作为第一选择的占21.87%。在第二选择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金融环境因素及政府政策环境因素,比例分别为43.75%、28.13%;在第三选择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市场环境因素及金融环境因素,比例分别为25%、21.87%;在第四选择中,占主要地位的是经济环境因素及政府政策环境因素,比例分别为28.13%、18.75%(表2)。这充分说明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意愿的主要外部因素为市场环境因素、金融环境因素、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及信用文化环境因素。在其他因素都考虑完之后,社会法律环境因素及经济环境因素也有相当的影响。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行为实证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动机分析(1)融资需求动机程度分析。根据行为科学理论,需要是行为产生的根本基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资金的需要必将产生融资动机,而融资动机又必将引发融资行为,行为的方向与目标就是满足企业的发展资金需要。根据问卷调查及实地访谈显示,同其他地区及其他中小企业一样,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及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正加速发展。在加速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制约因素,如资金、人才、管理、经济环境及其他因素,其中首要制约因素还是资金因素。在被调查的9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当被问及“当前企业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是什么”时,有51家龙头企业选择是资金因素,占总数的54%;有21家企业选择是管理因素,占总数的22%。因此,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与管理问题,尤其是资金问题,这也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的主要动机。(2)融资需求预期用途分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的预期用途主要包括:用于企业扩大生产、用于企业更新技术、用于企业维持正常生产资金需要、用于企业归还拖欠货款、用于企业进出口资金需要等方面。在被问及“企业的贷款资金主要用于以下哪些方面”时,在第一选择中,选择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用途的占绝大多数,占总数的87.5%。在第二选择中,选择用于企业更新技术的最多,占总数的68.75%;其次是用于企业维持正常生产,占总数的18.75%,也有少量企业是用于归还拖欠货款及进出口资金需要的。在第三选择中,选择用于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的占多数,有53.12%;其次是用于企业归还拖欠货款,占34.38%。在第四选择中,选择用于归还拖欠货款的企业较多,占总数的62.5%。这说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的首要预期用途是用于扩大生产;其次是用于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再次是用于维持正常生产;最后是用于归还拖欠货款。另外,还有少量企业是用于进出口资金需要(表3)。(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规模分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亦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想要通过各种融资渠道获得的资金总量。通过对96家企业的调查访谈发现,虽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较为普遍,但融资需求规模都较小。融资规模在500万元及以下的占绝大多数,总共有85家企业,占总数的88%;融资规模在200万元及以下的共有63家企业,占总数的65%。(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需求期限分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期限,表现为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间的长短,以及企业民间融资期限的长短。通过对企业的调查访谈发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其申请期限普遍较短。在被调查的9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总共有60家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期限在1年以内,占总数的62.5%;另外有30家企业选择的申请期限为1~3年,占总数的31.25%;申请贷款期限在3年以上的只有6家企业,只占总数的6.25%。企业在向民间融资时,其融资期限偏向于选择较长时间。在被调查的企业中,存在民间融资行为的企业有33家,其中融资期限选择12个月以上的共有21家,占存在民间融资行为企业的64%;融资期限在12个月以下的只占36%。当然,通过访谈得知,存在民间融资的企业,其融资期限一般也不会超过3年。一方面说明,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都跟季节性因素有关,基本都是解决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及周期性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风险的需要,很难进行期限较长的融资。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渠道选择行为实证分析

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内源性融资及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主要集中在将未分配利润、公积金、公益金等作为进一步融资,以及向企业员工集资等;外源性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此外,根据融资是否通过第三方中介,企业外源性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研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渠道选择行为,目的是分析当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如何选择融资渠道的,以便找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渠道选择情况分析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渠道选择上看,绝大多数是内源性融资及外源性融资两者兼有,占总数的81%;有小部分企业单独具有内源性融资,占总数的19%。单独选择外源性融资渠道的企业基本没有,但当问及在内源性融资及外源性融资当中进行选择时,企业还是更偏向于外源性融资,说明大多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有外源性融资偏好。(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具体方式选择情况分析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具体方式选择上看,当被问及“当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时,更多的企业选择所有者投入、银行借贷、未分配利润、农村信用社及其他、民间借贷、员工集资等,其中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为所有者投入和银行借贷。在被调查的96家企业中,选择所有者投入及银行借贷作为融资方式的企业分别为84家及69家,分别占总数的87.5%及71.88%。使用未分配利润作为融资方式的企业占总数的比重为15.62%,与农村信用社及其他这一方式持平。数据显示,基本没有企业选择发行股票及发行债券融资。这说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融资方式还是有限的,应创造条件进一步拓展多种融资方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信用担保行为实证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需求行为分析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融资担保需求看,绝大多数认为融资担保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当被问及“企业是否认为担保问题是企业融资难的主要问题”时,在被调查的96家企业中,有75家认为是,占企业总数的78%。只可惜这种认识没有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当被问及“企业近2年内是否尝试通过担保机构进行贷款”时,有75%的企业回答没有尝试过。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面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担保机构偏少,且担保业务范围不广。(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认知与评价行为分析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融资担保认知看,绝大多数企业都知晓当地已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所以当被问及“企业是否知道当地建立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时,在被调查的96家企业中有87家企业知道,占总数的91%。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融资担保的评价看,企业对信用担保机构可以缓解融资难问题的评价较低。当被问及“信用担保机构对缓解融资难问题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时,绝大多数龙头企业认为作用不大,评价为“一般”及“没有作用”的占总数的75%,其比重分别为59.38%及15.62%;评价作用“非常大”的只占18.75%(表5)。这说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保机构成立之后,虽然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有不少应改进的地方。

简要结论及建议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4

关键字 钻石理论 金融功能区 竞争力

一、钻石理论

为分析产业竞争力,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90)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取决于四项主要因素与两项辅助因素。其中,主要因素即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撑产业、企业结构、战略与竞争;而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和机会。六项因素共同构成一个“菱形结构”,即钻石模型(如图1)。

其中,生产要素包括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指气候、地理位置、天然资源等,而交通、信息、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属于高级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主要是指本国市场的需求。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需求市场区别于国际市场之处在于,对于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本国企业可以先于国外竞争对手进行察觉并针对本国需求市场的变化采取应对策略。相关与支持产业的表现,即相关上游产业与支柱产业是否有国际竞争力。根据钻石理论,相关与支持产业是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出现的,而非孤立存在。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主要指职能部门如何创立、组织、管理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条件如何。良性的同业竞争可以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之路。

二、我国金融功能区竞争力分析

金融功能区指金融产业及与其具有较强关联性的其他产业的集聚区。如伦敦金融城、上海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在金融功能区内,汇集了大量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及与其相关的会计、法律、信息咨询、投资顾问等各类专业服务类企业。金融功能区的建设在促进金融总部机构、各类金融中介配套机构和新兴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可有效发挥金融服务业对信息、人才、资金、服务等各类金融战略资源的配置作用,在促进本功能区内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可有效发挥其对周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效应。

利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我们可以分析金融功能区的竞争力。

首先,从要素条件来看,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波特的钻石理论中,要素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知识及天然资源等条件。大部分金融功能区都位于城市中心或新兴产业开发区,因此具有优越的地域、交通及人力条件,但仍存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以上海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例,该区域位于浦东新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车行越江隧道及越江地铁等交通设施便利,且上海作为人才的集散地,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但从土地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对位于城市中心地段的金融功能区来说,其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已经很高,后备土地资源严重不足。此外,位于新兴产业开发区的金融功能区,由于开发时间较短,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通讯、商务服务、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尚有待完善,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此类区域金融产业集聚的力度。

其次,由需求状况考虑,区域金融与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功能区建设为其提供支撑。功能区建设有助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而金融功能区建设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金融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通过需求状况来分析金融功能区建设的竞争力,首先应了解金融功能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及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一是金融功能区的定位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聚集。以位于济南高新区的资本市场发展示范区为例,其定位旨在通过吸引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上市提供支持。二是金融功能区建设的辐射带动效应表现为:已经发展成熟的功能区其辐射效应明显,如上海市的金融功能区建设成功带动了上海金融业的发展,且对处在上海3小时经济圈内的苏州、杭州和南京甚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从相关与支持产业来看,金融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根据钻石理论,相关与支持产业指有助于金融功能区建设的产业,如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金融业作为金融功能区的中坚力量,对我国金融功能区的发展起到了主要推动作用。但我国金融业目前仍存在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及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可见我国金融业竞争力有待提升。此外,作为金融业的上游产业,我国房地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有助于发展楼宇经济,为金融功能区建设提供基本的空间资源,进而推动金融产业向金融功能区聚集。而交通运输、高新技术等产业的发展则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第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方面,多头管理现状亟待解决,同业竞争逐渐显现。金融产业在区域上的集聚将使金融资源的区域配置趋于合理,获得资金配置上的帕累托改进。但从内部结构和管理结构来看,大多金融功能区由于既属于所在区的管辖范围内,又受到当地金融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因此处于多头监管的状态下,这就造成金融功能区发展的政府推动力不足。以北京金融街为例,有权限管理金融街的机构有:金融街综合管理办公室、金融街街道办事处以及功能街区服务办公室。在对金融功能区进行管理和服务时,众多管理机构间的协调成本很高,很容易影响到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此外,金融功能区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源的竞争。在我国目前政府主导模式下,各个金融功能区为发展本地区经济,会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或行政措施,以推动金融资源在本区域的集中,同业竞争现象已逐渐显现。

第五,各级政府支持金融功能区建设。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其中规定了国家层面上的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发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各区域金融功能区建设提供了政策导向。此外,为促进金融功能区建设及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先开发及重点开发区域政府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措施,主要表现为:土地政策、税收优惠、租购房补贴、人才政策(包括落户、住房、购车、子女教育)等。

第六,后危机时代金融功能区建设面临新机遇。根据钻石理论,机遇主要指金融功能区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时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既对我国产生了一定负面效应,同时也带来资源要素成本降低、产业资本重组步伐加快等正效应。在此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关注,吸引了大批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功能区建设有助于金融业及其关联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抓住机遇,加速金融功能区建设,以增强经济金融实力。

三、提升我国金融功能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政府部门的科学规划有助于缓解金融功能区要素条件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金融业可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统一部门管理,有助于金融功能区发展结构及战略调整,促进良性同业竞争。

(一)科学规划,为金融功能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

通过科学规划及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以期达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在金融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部门需要从长期出发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在为后续发展项目做好土地资源储备的同时,提高区域内低密度房屋的利用率,以实现金融功能区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各地政府已采取措施,力图提前做好土地资源储备工作。以北京为例,中央商务区(CBD)东扩,金融街西扩、丽泽商务区扩建等工作都是政府为发挥土地资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化的有力举措。此外,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有助于完善新型金融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其对金融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空间吸引力。

(二)加大金融业发展力度,为金融功能区建设提业支持

我国发展金融业需要解决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低及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一方面,我国应着力打造国际化程度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金融市场体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保证我国产业竞争力的基础上,促进人民币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进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及渗透力,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此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另一方面,应尽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体系以及结构合理且门类齐全的金融人才资源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三)统一管理机构,形成合理的价值链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回报率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经济、金融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大众中被认可度的提升,为迎合市场需求,互联网与金融市场联合推出了各种类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进入了大众视野,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进行财务管理,也成为大众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此,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进行适当研究非常必要。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优势及种类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优势相较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而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回报率高、投资门槛低、方便快捷、流动性相对好等优良特点。第一,相较于传统金融理财产品而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理财期限灵活度更高,理财产品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恰当投资期限,获得相对较高的回报率。第二,传统理财投资门槛(如股票、信托产品等)大多为几万元起步甚至几十万元起步,过高的起步门槛将多数理财人士进行了分割。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无门槛,大众人群、小微企业均可以参与理财,投资门槛较低。第三,资金投向高度透明、方便快捷易操作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突出特性,理财产品使用者仅需联通网络登录手机浏览器或手机app,就可以投资理财产品,或查看投资现状,无时间限制,便于及时把控风险,节约时间。第四,相较于传统理财产品(如银行定期存款等)而言,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流动性较好。一次投出后可以按周期回款。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种类根据理财产品品种差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主要包括互联网贷款、网络证券类、互联网理财类、互联网货币支付类等几种类型。其中互联网贷款基金包括京东白条、蚂蚁借呗、蚂蚁花呗、平安易贷等几种类型;网络证券类特指经营炒股软件提供咨询公司推出的理财产品,如平安证券等;互联网理财类包括余额宝、网易理财、京东金融等几种类型;互联网货币支付类包括财付通、支付宝、京东支付等几种类型。根据理财产品发行公司平台类型差异,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可以划分为互联网平台类、基金直销类、银行类、电信运营商、其他类。其中互联网平台类又可划分为门户网站类(新浪微财富、网易现金宝等)、电商类(阿里巴巴余额宝、腾讯理财宝、京东小金库等)、搜索网站类(百度百赚、百发等);基金直销类主要是基于货币基金本质将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推广的基金产品,如华夏现金增利货币基金推行的活期通、汇添富基金全额宝等;银行类主要是由各大银行依托原有理财产品基础与基金公司、互联网进一步合作推出的银行系互联网理财产品(如工商银行薪金宝、平安银行平安盈、中国银行活期宝等);电信运营商主要是以激活手机用户预存话费沉淀资金为对象推出的财务余额自动理财类服务,如中国电信翼支付联合民生银行推出的“添益宝”等;其他类主要是经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传递的产物,如煜达投资城、陆金所等,其本质上为p2p产品,大多对应中小型、小微企业。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社会因素特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者为强化社会层面效用、提升层次感而产生的使用欲望。比如,同事间均使用相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则其会有共同的聊天话题,甚至在获得没有使用对应类型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人员的称赞、羡慕。进而提升自身优越感、自豪感,展现个体社会价值。依据Kelman关于社会影响的研究可知,社会因素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的影响过程可以划分为Compliance(顺从)、identification(认同)、internalization(内化)三个环节。在个体期望获得奖励而接受他人(或群体)的影响时,会发生顺从,但并非一定改变个体态度。在个体产生与他人(或群体)建立、维持某种关系的意愿而主动接受他人(或群体)的影响时,会发生认同,尊重他人(或群体)的价值观。在个体因他人(或群体)价值观与自身相符合而接受他人(或群体)的影响时,会发生内化,进而实施对方行为。依据上述理论,信息性社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购买情况)、规范性社会影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关注度)、社会认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适用人群)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主要社会影响因素。其中信息性社会影响特指个体将他人信息作为判断事物证据的倾向,认为他人信息、知识对自身有利。由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种类繁多、风险评估难度较大,使用者会根据其外部社会化信息进行判定,进而对潜在消费者产生产品质量信号。如互联网理财网站会提供购买对应理财产品人数、理财产品阶段销售情况数据,较大的购买人群、较高的销售额会给潜在投资者一个信号,即多数投资者均看好此产品,进而提升其对产品认知,产生使用对应理财产品意愿;而在规范性社会影响下,多数互联网理财产品会融入在线游戏、SnS、移动购物等领域开展宣传,通过关注、点赞,提高公众认知度,激发投资者使用对应理财产品积极性;在社会认同影响下,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接收与群体价值观趋同的产品。如中产人群大多使用起投点更高、年化收益较高的产品;而学生等人群倾向于风险较低、赎回期短、年化收益低的产品。

(二)情感因素情感因素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的影响机制具有独特性,主要因互联网金融市场中投资平台是投资者、借款方交易平台,投资方不具备募集资金最终用途、收益决定权,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就在间接层面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造成了影响。特别是年轻群体,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时不仅关注其功能价值,而且对其时尚感、新奇感、优越感均具有一定需求。只有保证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与消费者情感需求相适应,才可以激发其使用欲望,获得更多消费者青睐。目前来看,取巧心理、从众心理、品牌心理、谨慎心理均对投资者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意愿具有影响。其中取巧心理、从众心理、品牌心理对投资者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意愿存在正向影响,从众心理影响程度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收入、年龄在从众心理、投资者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意愿间无显著调节作用;而谨慎心理对投资者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意愿具有负向影响。

(三)风险因素由“e租宝”(金易融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立案侦查可知,大众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时不仅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所在行业存在的风险,而且需要考虑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法律监管机制以及网络技术、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风险。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所在行业存在的风险主要涉及了经营模式风险、信息披露不完整、非法风险。其中行业经营模式风险主要指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受信用风险控制,互联网仅为资金流量入口,包含“e租宝”在内的诸多网络借贷平台均采取类似于传统金融机构的线下审核模式,缺乏完善的制度性保障;而根据百度搜索引擎中显示的“e租宝”信息可看出,其披露内容多为所属公司、注册资金、产品类型、借款企业大致业务,缺乏担保、保理等详细核心信息;非法风险主要指因缺乏统一行业标准规范导致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提供平台资质、规模存在较大差异,极易出现非法发放贷款、非法金融租赁、非法资金拆借等其他《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另一方面,法律、监管机制存在的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期间常见风险。前者主要指我国当前缺乏关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法律法规保障,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平台合法性始终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不法商家“钻空子”,出现违法行为,如“e租宝”在融360联合中国人民大学推出的网络贷款评级报告中就将其评为C-级,并指出无资金托管、自融、虚假标的等违法行为;后者主要是因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隶属于互联网、金融交叉行业,其本质存在特殊性,无专门特定监管细则。而监管空白尴尬境地的存在,也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面临着诸多风险。此外,安全技术滞后、风险管理人员不足等,也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者考虑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如小型互联网平台被黑客攻击后极易发生对借贷方贷款截取、敲诈勒索情况,造成大量资金损失。

(四)功能因素不论是传统金融理财,还是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消费者均较为注重理财产品的功能价值,操作更加简单、投资收益率更高、实用价值更高、品牌信誉更好、稳定性更好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往往会获得更大的使用人群基数。特别是在投资效益率方面,由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较之普通理财产品、银行定期存款具有更高的效益,且节省了用户排队等候、转账时间,无手续费,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使用。如我国居民选择余额宝类理财产品的本质因素是由于余额宝的购买形式不仅局限于线下购买、投资,还可以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在不同时段进行互联网网络投资。同时相较于银行定期存款、国债而言,余额宝可以随时随地的提现、存入,帮助人们更加灵活地掌握自身消费、投资额度的科学化配比。同时作为一家基金公司,余额宝具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额的收益、更稳定的投资回报率。除此之外,作为现代互联网金融中重要代表产品,余额宝依托支付宝平台搭建了用户消费、投资一体化理财模式,通过经营平台与住宿、饮食、交通等商业公司合作,兼具小额贷款、商业银行利率业务、商业银行代管业务、类产品购买、金融机构产品等功能,可以在代替现金等价物开展交易的同时,促使用户在短时间内登陆账户实现多种类型生活必需品投资、购置,获得更大的用户群体凝聚力。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6

按照投资的定义划分,我们通常将投资划分为实物投资和金融投资两类,实物投资是指西方经济学中对于厂房、设备、住宅等方面的实物资本的投资行为,而金融投资则是金融投资学中对于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的投资行为,本文探讨的主要是金融投资行为。根据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扩大再生产理论,实物资本投资应该是投资的本质,那么,本文认为金融投资只是对实物资本投资的外在表现或补充,它只是为实物资本投资筹措货币资金的手段之一,也可以说是进行实际投资的前期准备。而投资环境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投资者的金融资本投资活动营造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是金融投资必须依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运行系统。这一复杂的系统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等。

根据金融投资理论,金融投资环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投资环境中的金融环境(一般也包括在经济环境中);另一种是指对金融产业投资起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即金融产业的投资环境。而且金融环境和金融产业投资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很难清晰划分出一个界限。金融产业投资环境的改善与提高将极大地促进金融产业的发展和兴旺,进而改善其他产业投资的金融环境。反过来,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投资环境中的金融投资环境得到响应和改善,必将促进本国或本地区的资金融通,增加资本供给,并使其得到科学合理的配置。由于货币资金在国民经济的生产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以及货币资本对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作用,将会使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充满活力,金融投资业务量急剧增大,进而推动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金融产业的投资环境是指围绕金融资本存在和产生,并影响它的规模、结构、投向和方式的各种影响因素的总和。其主要包括金融运行的外部经济环境,如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等;金融系统的现状,如金融产业的区位优势、资本市场的发育状况、金融政策法规、利用外资规模、上市公司数目、自身存贷水平和金融人才状况等。

本文所要论述的金融投资环境是指第一种含义,是指投资环境的一部分,是包括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中与金融投资环境有关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金融投资环境。

二、影响金融投资环境评估的因素

(一)科技与管理环境系统

现代社会的科技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创新产品已融入了各行各业的各个环节中,且良好的管理水平会带来良好的投资保障,因此,金融投资环境会受到其很大的影响。

1.科技水平。如今无论是证券交易所市场还是场外市场,通过电子交易系统的投融资活动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金融交易系统又足够高的安全保障,从而尽量避免操作风险带来的不必要损失,这也要靠科技的发展水平来提供保证。

2.创新水平。金融创新发展已越来越快,对于各种风险的规避,对于各种获利机会的追逐,都使得金融创新成为当今金融投资的热点,金融创新活跃对于一个金融投资市场是充满活力的元素。

3.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管理水平和充足的人力资源能使得金融投资环境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空间,能不断完善金融投资环境。

(二)金融企业环境系统

金融企业在当代金融市场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们为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融资者提供各种服务,有时还起着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作用,对金融投资环境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1.专业机构。金融行业的专业机构的数量是衡量这个金融市场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金融投资环境也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而金融专业机构可以为金融投资活动提供更好的更加专业的投融资服务,这有利于良好的金融投资环境的形成。

2.存贷款、信用、保险情况。现在,人们持有金融资产的形式多样化,但在中国目前的情况来说,人们还是大都持有储蓄存款,企业也更愿意向银行贷款,而当今的信用经济发展也越来越成熟,保险资产的投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7

论文摘要:贸易结构是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内生产的组织方式,决定获取贸易利益多寡。我国的贸易结构长期以来以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贸易主要优势,缺乏在高技术层面上的贸易结构单元和多元化。探讨了如何借助于当前我国金融发展的局面构建我国中高层次的贸易结构。论文关键词:金融发展;贸易结构;结构优化;高级生产要素;金融效率abstract:isthetradestructureacountryparticipationinternationaldivisionoflaborhomeproductionorganizationway,howmuchthedecisiongaintradebenefit.ourcountry'stradestructuresincelongtakethelaborforceandthenaturalresourceasthetrademainsuperiority,lacksinthehigh-techstratificationplanethetradestructuralunitandthemultiplication.Howdiscussedtodrawsupportinthecurrentourcountryfinancedevelopmentaspectconstructsmyguozhongtoplevelthetradestructure.keyword:Financialdevelopment;tradestructure;Structureoptimization;High-levelelementofproduction;Financialefficiency前言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出强劲趋势,既使国际贸易环境出现各种不利的事件,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及贸易上所获取的利益都出乎经济预言的料想之外,似乎中国对外贸易在现时代的“无约束”发展超脱了现存贸易理论的普遍解释范围,抑或是否中国所表现出来的贸易现象成为贸易理论界中一个值得探讨的新课题。其实则不然,中国的对外贸易在改革的进程中,一直坚持自我为中心的贸易方针,即以自我所拥有的贸易上的比较优势——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为主导,大力开展出口导向型贸易,以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同时以这些新兴产业为依托,更深层次地改良优势产业,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其次,多年来的贸易成果积累了充盈的资本,为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和优化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无论是从产品规模和质量上,都随着贸易成果扩大而增强,延续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优势,而且也在产品的国际信誉市场上异军突起,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扩充提供了保证。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开放贸易在以劳动力成本为依托的贸易商品延续了几十年,固然已取得不菲的经济效益,从长远看整体国家贸易商品结构也出现了严重倾斜,没有形成一个立体层次的贸易结构,即在高、中、低贸易层次中没有形成一个均衡的结构。而高、中层次的贸易商品在信息和科技为当今经济发展动力的局面中,往往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因此,稳妥而快速地推动我国贸易结构优化是关乎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长期以来,国家金融体系一直在开放的贸易环境下遵循着计划经济时的经营体制,在对国有的金融界进行大幅度的整合之后,我国的金融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经营市场。本文就是从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改革中,以金融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讨论如何借助于金融层面的经济发展力量来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1贸易结构优化概述从贸易理论来分,大致可分为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和动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静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中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理论:一是以大卫·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为代表的古典贸易理论。其代表观点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而导致价格差的原因则归结于劳动生产率或技术差异;而赫克歇尔-俄林则是从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来讨论国际贸易起因,进而指出生产要素的丰裕和稀缺程度决定生产要素价格差,从而致使商品的国际价格差异。二是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该理论的构建框架为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和不完全竞争三大分析要素上。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追求产品规模的经济效应和产品差异上的消费效应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又一动因。新贸易理论是在突破古典贸易理论假设前提下对国际贸易理论的补充。但这两种理论的出发点都只强调了现存的资源,是在资源总量恒定不变的前提下对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的理论探讨,是一个静态过程。从动态贸易结构优化理论分析:一是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通过专业化学习、投资创新等后天因素人为地创造出来,强调的是规模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技术创新。该理论的两大支撑是技术和资本,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手段,加快产品中生产要素的转换比率,同时把技术作为比较优势的内生变量,强调“干中学”的经济效应。通过“干中学”以及技术创新巩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差异,资本的作用在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生命周期成长和成熟两个阶段,是产品生产在生产要素中的突出因素。因此,在这两个阶段由于技术外溢资本的作用尤为重要。二是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波特认为比较优势可以人为地有意识地选择策略来配置稀缺资源,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在波特的竞争理论中,有四个基本的要素:生产要素、需求结构、相关与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和竞争程度。波特将生产要素细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基本要素指的是不需要花费太大代价就能得到的要素;高级要素则需要通过长期投资或培育才能够创造出来的要素。他认为高级要素最为重要,它们是取得高级国际分工层次的关键,一国基本要素的不足可以通过高级要素获得补偿,但是在高级要素上处于劣势则无法用其他方式有效弥补。竞争优势注重企业的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关注要素的质量和产品的需求情况,主动地创造比较优势,在改善贸易结构中,高级要素的决定作用越来越明显。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贸易结构优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贸易动力主要由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来决定,在这个阶段贸易结构主要是表现为具有比较优势行业的贸易发展。第二阶段中推动贸易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比较优势的动态阶段,即以规模经济效应实现贸易结构优化,通过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效应带来贸易部门的制度创新,使得比较优势建立在高级要素禀赋的基础上,从而上升到后天禀赋层次。第三阶段,竞争优势成为推动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动力,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和创新优势。此阶段以吸收贸易发展带来的先进技术,逐渐发展成为规模和技术优势为特征。而在这三个阶段的进化过程中,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是发展中国家在优化贸易结构上的两个关键。在当今经济发展的秉性中,这两个因素无不与高投入的资本量相关。我国的对外贸易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就需要结合当前金融发展的大前提,继续保持在自我特有贸易低层次上的优势,同时也要借助于金融促进的力量来构建我国中高层次的贸易体系。2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中的贸易结构优化在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时候,一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几乎可以代表该国参与全球经济程度的高低。因此经济增长中贸易结构的取向和相关调整都对经济增长率和其发展的持续性至关重要。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在多年中的贸易策略无疑是成功的,同时在贸易成果展现的主要方面外汇规模的庞大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中国金融体系是长期滞后于快速增长的贸易发展势头。特别是加入wto后金融将面临整体开放的形势和国内对金融促进贸易发展不利的双重压力下,中国金融的发展应更有效地对抗外来金融的竞争以及促进国家贸易在结构上的优化,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贸易进程的良性延续提供恒久的动力推动环境。我国的金融发展是立足于金融业在混业经营上的趋同,而金融业借助于混业经营的方式来发展,其本身就是追求在经济增长中金融效率的提升。金融效率从区分上可以从金融的生产性效率和目的性效率来看,生产性效率简单来看就是企业从金融发展中可以获得得益于金融效率提高所带来的收益,目的性效率则是指金融业因为效率的提升而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这些内在的关系为对外贸易在金融发展的推动下,如何借助于金融资本在企业生产中的运用来通过技术或者是生产要素高级化的实现来优化该国的贸易结构提供了方法。首先,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理论联系来看贸易优化的问题,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大致可以表述如下:patrick把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成两类,主张金融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的叫做供给主导,主张金融发展只是经济增长对金融服务需求的被动反映称为需求遵从。无论是供给主导还是需求遵从的观点,都明确地指出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随着交易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研究成果的引入,打破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唯一影响因素的观点,而把金融发展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同时也对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在对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中重新界定,并提出了独特的观点即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Levine,1997),金融市场通过增加专业化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Smith,1997)。以上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相关,即拥有发达金融系统的国家经济增长也较快。笔者在贸易结构优化概述中已经得出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是改善一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关键,而这两者在现代经济中无不与资本量投入的多少相联系。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我们已经指出了是要需要大量长期的资金投入才可以获得的,而技术与资本的关系在贸易结构优化中的关系可以用希克斯的技术进步理论中与资本的联系获得。希克斯将技术进步分为中性、劳动节约型和资本节约型三种。中性技术进步指的是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同比例增加,其后果是生产原有产量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资本;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中的资本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劳动的生产效率的增加,结果是达到原有的产量可使用较少单位的劳动和资本,但资本/劳动比例上升;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指的是劳动要素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大于资本的生产效率的增加,导致生产原有产量现在只需要较少的劳动和资本,但此时劳动/资本比例上升。由此可以看出,在以生产要素投入比例来衡量贸易结构时,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在贸易结构优化过程中,资本投入量在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尤以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效率对改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比例以及贸易结构的高级进程是资本是否起作用的标准。因此,在金融发展中提高资本在贸易商品生产中的生产效率是替代贸易结构优化中有关金融各方面相关问题的一个核要议题。我国金融的发展在促进贸易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将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首先,借助于整体金融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即可以在混业经营方式下多渠道地获得风险资金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在生产转型过程中提供金融支持;其次,金融发展中体现出的金融产品功能,可以帮企业以多样化方式来应付对外贸易经营中的风险,规避全球经济负面作用下的贸易风险,改善企业对外经营中的贸易环境,营造企业以技术运用为主体的贸易气氛,为企业进行改良式的贸易运作奠定基础;第三,可以合理和充分地利用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无论是技术引进还是合资生产,都会对中国这样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的相关产业产生激励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技术创新,从另一方面来增加我国贸易商品的技术标准。而更为重要的是以此形成我国贸易发展的新格局,为长远的贸易结构优化和贸易利益获取建立起有生命力的贸易单元;第四,金融效率在金融发展中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在生产中获得放大性的效应,而且也为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比例,促使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为了追求贸易利率而加大对资本的投入量,优化国家贸易结构创造基础;最后,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良性促进作用反过来又会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尤其在开放的经济和对外贸易中,两者在发展的过程是相互促进的。正如我国多年来贸易成果同样也为国家的汇率和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3结论金融和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两个方面。对外贸易是积聚金融成果的方式,而金融是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保障层面。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要在金融发展的推动下不仅只能停留在低附加值产品和加工贸易上,还要在高速发展的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上迎头赶上。以我国的金融发展为契机,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目的,以金融效率提升为方式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升级。同时也要注意到金融发展不利方面,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同样与资本一样具有放大性和巨大的破坏性,要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关注金融风险的扩散以及给对外贸易行业带来的各种风险,积极地防御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为贸易结构优化提供有利的保障。4.htm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8

1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相关意义

第一,保证会计处理的稳健性。当今的金融市场存在强烈的竞争性,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会面对一定的风险,企业想要避免风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与合理运行,就要在会计处理工作中保证相应的稳健性。企业只有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保证相应的稳健性,才能做好会计工作。稳健性会计处理原则能提高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使企业资产与自身实力保持一致。第二,有利于监管部门开展工作。企业或公司在进行上市准备的过程中,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操纵利益,可以很好地保护投资者的自身利益。监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监管的过程中,可以要求企业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过程中提交相应的报告信息与财务报表,以此保证会计处理的真实性。第三,保证会计工作的客观性。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相关工作,是以相应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根据《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不实性明显降低,会计工作受到的干扰因素明显减少,保证了工作的客观性。

2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相关实施

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经常受到内部因素与相应的外部环境因素所影响,并且存在相应的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利益操纵上。因此,目前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2.1持有至到期的资产处理工作相关的企业如果将相应的投资资产进行持续持有,将资产持有到规定日期,这时的金融资产就可以被称作是至到期资产投资,至到期金融资产带有一定的非衍生性。至到期金融资产在金融市场中具有一定的无报价特征,相应的金额回收能够进行很好地确定。在对至到期金融资产进行相应的减值会计处理的时候,要将企业内部账面上的账面价值进行相应的消减,减至企业自身预计的现金流数目,再将所减去的金额计入企业的相关内部损益中。如果企业的金融资产自身的价值出现了一定的变化情况,甚至有所上升的时候,就需要对此前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进行反向操作。这种反向操作也被称作是回转操作,会计人员在进行回转操作的过程中要使回转操作后企业的账面价值在减值工作的准备之下。

2.2可出售资产减值处理金融资产在分类中,有一类就是可进行相关出售的资产,在对可出售资产进行减值处理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要求与规定。会计人员在进行可出售资产的减值处理工作时,首先就要对可出售资产进行一定的测试工作,主要是测试可出售资产自身的账面价值,为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铺垫。会计人员在进行具体操作的时候,在确定可出售资产自身的减值损失的时候,可以依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来进行相应确定。如果公允价值呈下降趋势,可出售金融资产就有很大几率出现减值情况;如果公允价值成上升趋势,那么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工作就要进行相应的回转操作。

2.3根据公允价值进行操作的资产在金融资产中,有一类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为标准进行相应的计量与分析的,在对这一类金融资产进行减值会计处理的时候,无需对其进行二次计提减值。会计人员虽然无需对这类资产进行二次计提减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不进行内部减值处理工作。会计人员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要将这一类金融资产与可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一定的区分与对比,这两种金融资产虽然在计量方式中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可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可以在金融市场的内部进行一定流动,所以公允价值对其自身的意义与作用相对较小。会计人员在具体的操作中要对这一类金融资产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以公允价值的变动为相应依据,还要在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这类资产的变动情况计入当期的损益之中。

2.4对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进行测试这里所指的测试,也被称作组合测试,组合测试在金融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中介于减值与正常之间,需要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合理操作。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的时候,要对金融资产进行相应的分组,还要结合信用风险的相关因素对其进行一定的指导。此外,会计人员还要对金融资产的现金流进行合理的预估与分析。在进行预估分析的时候,会计人员要对过往的金融数据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这样可以保证现金流预估分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要保证所选取和所参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准确性,还要在具体的测试工作中遵循相应的金融规范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测试的有效性。

2.5确认金融资产减值要对金融资产进行相应的减值会计处理,还需要做好相应的确认工作。企业要做好账面价值的检查工作,还要有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内部的金融资产出现了减值情况,就需要会计人员对减值的相关损失进行确认。会计人员如果认为企业的现金流对金融资产有不良影响,或者企业债务人在财务工作方面存在相应缺失,出现了相应的财务违约现象等,就可以确认金融资产已经出现了减值现象。这时,就需要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计提减值准备工作,来保证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有效实施。

3如何做好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

第一,完善会计环境。企业想要做好相应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就需要对会计环境进行一定的合理完善。某企业为了做好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对资产损益表进行一定改进与完善,并且在会计工作的具体要素之中增加了损失项与利得项。这两项要素的增加,很好地反映了该企业的当期收益,并且可以将该企业的净利润更加清晰、直观地体现出来。此外,该企业还将原有的利润表进行创新,应用更加全面的收益表进行替换,着重突出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全面收益及具体的生产经营情况。由于该企业对会计环境进行了相应的合理完善,使该企业的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也变得更加合理,促进了企业的深化发展。

第二,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只有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工作中保证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某企业为了加强内部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的实施开展,对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进行素质提升。该企业专门聘请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会计师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会计人员加深对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和深化理解。除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理论培训之外,还将该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着重分析,帮助会计人员把握这项工作的特点与难点。该企业的管理者在会计人员参加培训之后,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除了侧重会计人员对金融资产减值处理的理论知识与相关思维之外,还要看其在实际的工作中操作情况如何。由于该企业加强了对内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保证了企业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合理开展,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行及深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除了上述两点之外,有关部门还要针对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制定相应的规定与政策,以此指导金融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开展。

4结语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9

【关键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行为金融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7年的343元提高到目前的15781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金融市场也不断发展完善,居民理财意识日益增强,许多学者针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渐渐发现,将传统资产选择理论与经济行为人的有限理性特征相结合,或许能更好地解释金融资产选择行为问题。许多学者创造性地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关投资者有限理性、投资者情绪、信任度、预期等行为因素运用到家庭资产选择行为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居民资产选择行为,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阐述居民在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方面的变化,同时提出一些优化居民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途径,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

二、研究背景与已有文献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和决策理论与经典金融学相结合的学科,研究人们在投资决策过程中认识、感情、态度等心理特征,以及由此引起的市场非有效性。行为金融学否定了传统研究中关于市场参与者都是理性人的假设,认为投资者存在各种认识偏差、情绪、偏好等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是影响投资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国外关于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起步较早。Kelly(1995)提出,居民家庭多数通过基金等方式持有股票,而非直接持有股票,即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有限参与”之谜。对于“有限参与”之谜的解释,现有研究中主要是从投资者偏好、投资者情绪等方面作出相关论证。ShefinandStatman(1994,2000)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先后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和行为资产组合理论(Bpt)。Hong,KubikandStein(2004)考虑了社会互动,认为家庭在作出资产选择时会受身边其他群体的影响。Guiso,SapienzaandZingales(2004)用信任来解释家庭的股票投资行为,发现对外界社会、金融机构等信任度高的家庭更情愿投资风险资产。puriandRobinson(2005)研究发现对未来持有乐观预期的家庭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较大的股票。

在国内,行为金融理论在研究金融资产投资选择方面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李心丹等(2002,2003a,

2003b)从行为金融学角度,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个人投资股市的影响因素。于蓉(2006)考虑到消费者预期、信任度、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等行为特征对股票市场投资的影响。李涛(2006)采用2004年广东省居民调查数据,发现社会互动和信任同样推动了中国居民参与股市。

从目前国内的实证情况来看,关于居民金融资产的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主要以定性的理论分析为主,鲜有文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三、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现状分析及行为金融学解释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以储蓄存款为主,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表现在:我国居民金融资产种类在1978年时以储蓄和现金持有为主;现金持有比例已从1978年的45%下降到2011年的12%;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在居民金融资产中的比重持续增加,2011年达到35%。理论和经验均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投资观念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结构总体上在向多元化格局发展。

(一)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分析

人民银行的全国城镇储户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2010年四季度以前,储蓄在居民资产中处于主要地位,但在2010年四季度到2011年二季度之间,居民更多地选择投资于金融产品(股票、基金、债券等),使得投资意向比例一度超过了储蓄。

结合股票市场2009年至2011年的股票指数变化的大体趋势(如图2),不难看出,股票投资意向的变动总是与股市变动不一致。2009年四季度股票指数达到当年最高值,但是居民并没有选择远离金融市场,而是持续投资股市;而当2010年二季度股市下跌,居民却选择回到储蓄而非持续投入股市;2010年四季度至2011年二季度之间,股市经历了之前的稳定涨势后,居民选择大量投资于股市,从而使得居民的投资意愿一度超过了储蓄意愿;而在2011年二季度之后,股市又有所回落时,居民的投资意愿剧减,储蓄再次占据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主导地位。

由此可见,虽然居民金融资产仍然以储蓄为主,但是由于居民收入增加和股市的高回报,使得居民资产大量进入股市。当股市下跌时,居民更倾向于持有储蓄这种低风险的金融资产;而当股市上升时,居民却不能适时地抛出股票赚取收益。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金融学解释

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重要基本假设之一便是投资者完全理性,然而现实中投资者往往会由于一些自身因素的限制,不以完全理性的态度作出投资决策。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有限理性的角度出发,解释了金融市场殊现象产生的原因。

1.投资者有限理性

在真正的投资过程中,其决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未来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以股市为例:在经历长期的牛市行情后人们会产生“的钱效应”,即赚钱之后更愿意买入风险大的股票;而在经历下跌行情后,投资者会产生“尽量返本效应”,因此继续投资的冲动不会立即消除。

2.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是指投资者由于对市场新信息的认知偏差或存在惰性思想,对于某些信息产生过激反应或不愿改变原有的投资信念的现象。这些认识偏差在市场信息前景不明朗时尤其明显。当股市上涨时,投资者过度乐观,踊跃进入市场;当股市下跌时又过度悲观,立即立场。

3.社会互动

人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交流的影响,或者其行为影响其他社会成员,构成行为金融中的社会互动。居民参与投资时的互动方式主要包括:交流投资经验、交换和共享投资信息、有意识地模仿他人的投资行为等。这源于人性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在参与股票投资时,人们相互攀比,不甘落后地进入股票市场追求较高收益率,从而出现大量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采取相同的交易方式进行买卖的现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当股市高涨时,人们依然继续高价追进。

四、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分析

本文的第二部分仅仅从行为金融角度出发,定性解释了居民金融资产选择时的行为特点。在本部分笔者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家庭选择金融资产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本文的数据来自于笔者组织的“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12年3—6月,调查人群为西安市部分居民。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方式,共发放了700份问卷,实收回567份,由于存在误差,最终筛选出427份有效问卷。其中,考察的居民金融资产包括:储蓄、国债、基金、股票、保险、外汇和其他各种资产。由于金融资产包括种类繁多且无法准确度量其风险程度,因此本文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种金融资产:储蓄(低风险资产),股票(高风险资产)。

(一)影响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持有因素的统计分析

表1从统计的角度分析了居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收入因素对居民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

1.户主性别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男性户主和女性户主的共同点是储蓄均占据了家庭金融资产的大部分;不同点在于女性户主家庭拥有储蓄的比例稍高于男性户主家庭,拥有股票的比例低于男性户主家庭。说明女性户主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金融投资相对保守。

2.户主年龄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来说,持有最多的依旧是储蓄;年龄较小和较大的人群均偏好风险较低的资产,如储蓄,而中青年则偏好风险较高的资产,如股票。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投资者面临的社会分工以及对未来的预期不同,对股票、储蓄等金融资产的参与度也不同,呈现出中间高两头低的U型趋势。对于小于30岁的年轻人来说,处于事业起步期,收入相对较低,又面临着买房还贷的压力,预期未来的消费支出可能对投资具有挤出效应;对于30—50岁的投资者,往往事业稳定,预期未来收入还将不断上涨,具有较强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于是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股票、基金等高收益金融产品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对于50—60岁的投资者,此时事业有成,也积累了一定的闲余资金和投资经验,因而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股市投资;对于60岁以上的投资者,精力相对有限,且收入不再增长,加之未来养老压力,会回归到选择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这一结果也在统计意义上对“有限参与”之谜进行了证实,说明了居民预期对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

3.户主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总体来看,不同学历家庭金融资产中,储蓄占比仍然最大,但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资产选择方式越倾向于多元化。不同的教育程度,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同,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也不同。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对各种新兴的金融资产还不熟悉,只能将目光集中在风险较低的储蓄资产上;而教育水平高的家庭,拥有较强的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更乐意持有收益较高的高风险资产。此外,投资者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金融产品的认知和辨别能力有限,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典型的“羊群效应”跟随者。

4.家庭收入不同的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对比分析

不同收入的家庭对金融资产的选择中,储蓄资产遥遥领先,尤其在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中,储蓄资产占比最大。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上涨,家庭持有储蓄资产比例不断降低,相应地持有股票资产的比例却不断上升,说明收入越低的人,风险承受能力越低,越偏好于低风险资产,而收入较高的家庭偏好持有高收益的高风险资产。这是因为低收入家庭没有足够的闲余资金用于高风险投资。

可见,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仍然以储蓄为主,投资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收入会影响一个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决定家庭金融资产的选择。

(二)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回归分析

上一部分中从统计学的角度分析了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因素,本部分将利用log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1.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在借鉴同类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回归模型中假设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结果主要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家庭投资决策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三方面的影响。其中,被访者个人特征包括被访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重点是家庭收入状况;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则包括个人投资风险偏好、投资者预期、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上一部分的统计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投资决策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收入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居民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本文中将其归为一类,即投资者的行为和态度。具体变量的选择见表2。

2.分析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运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见表3。模型1报告的是居民家庭储蓄存款的影响因素。可以看出,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家庭是否参与储蓄投资的影响因素有:风险偏好、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对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等的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模型2报告的是居民家庭股票投资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股票资产是相对风险较高的金融资产。其中投资者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期,对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和政府的信任度以及社会互动分别对家庭参与股市投资的行为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首先,风险偏好对储蓄投资产生负影响而对股票投资产生正影响,正如传统理论认为,投资者愿意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数量取决于其风险厌恶程度。风险厌恶型投资者比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更加不愿持有风险资产。

其次,家庭对未来的预期一定程度地决定着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其中,家庭对未来收入和就业的预期与储蓄投资成反比,与股票投资成正比,但是家庭对未来国家经济状况的预期却与储蓄投资成正比,对股票投资无显著影响。这也符合逻辑,对收入和就业形势的预期越消极,表明投资者后期家庭财务、就业情况等不会改善甚至恶化,从而投资者更加偏好于风险更小的储蓄投资。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还不完善,投资者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投资者在作出投资决策时通常只着眼于自身承受能力,较少地考虑到国家经济这个大环境,使得投资者对国家经济的预期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无足轻重。

再次,笔者发现,家庭越信任媒体,其投资股票的可能性越小,投资者更加倾向于选择储蓄这种低风险的资产,这可能与我国目前金融市场监管还不完善,存在着欺诈、内幕交易等行为,媒体对这些侵权行为进行披露较多有关。同时,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却和股票的投资行为正相关,和储蓄投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投资者缺乏专业理财知识,只能依赖于对金融机构的专业信任作出投资决策。

最后,社会互动对家庭投资选择行为具有显著影响。社会互动程度越高,家庭选择股票投资的可能性越小而选择储蓄投资的可能性越大,这说明家庭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容易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羊群效应。

五、结论及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使得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的结构、规模和选择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已初步实现了多元化的局面。然而在金融市场中,我们却看到大量非理性的投资者行为,他们在作出投资决策时,往往会从自身的风险偏好、对未来的预期、信任度以及与社会互动等因素出发,产生投资跟风、市场的钱效应等一系列现象。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对西安市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详细论证了西安市居民金融资产的影响因素。

从样本的统计结果来看,储蓄资产仍然占据西安市居民金融资产中的大部分比例;家庭投资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高低均会影响到其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而影响其家庭金融资产的持有结构。

从回归结果来看:投资者风险偏好越高,其持有高风险资产的倾向越高;对未来收入和就业越有信心,越愿意持有高风险资产;对媒体的信任度越低和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度越高,其持有高风险金融资产可能性越大;社会互动对投资者持有高风险金融资产具有正向影响。

可见,居民金融资产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旧在于居民自身的行为和态度。针对当前我国居民盲目投资的现象,我们的当务之急在于解决如何从居民角度出发,加强居民理财意识,完善居民投资环境,规范金融市场业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投资理财教育。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反映了投资者在进行股票等投资时存在“短视”和“跟风”等不理,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家庭多样化投资分散风险意识和金融投资水平。

2.鼓励金融产品创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投资风险分散的基本策略,但是由于现有金融市场上金融产品匮乏,使得投资者都将投资目光集中在股票、储蓄、债券等少数金融产品上,造成金融市场的微小波动也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根据客户需求创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便成为广大投资者的迫切需要。

3.加强金融监管,完善资本市场。目前金融市场中的确存在着欺诈、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这些都会降低投资者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信任程度,从而使投资者减少对风险资产的投资。因此,加强资本市场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律水平,尽可能减少市场中的违规行为,以此提高家庭投资的信任度和投资预期,对促进居民多元化投资也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Hong,H.,J,D.Kubik&J.C.Stein.SocialinteractionandStock-marketparticipation[J].JournalofFinance,2004,59.

[2]puri,m.&D.Robinson.optimismandeconomicchoice.nBeRworkingpaperno.11361,2005.

[3]Guiso,L.,p.Sapienza&L.Zingales.theRoleofSocialCapitalinFinancialDevelop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04,94:526-556.

[4]于蓉.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

[5]邹红,喻开志.家庭金融资产选择: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9):92-96.

[6]李心丹,王冀宁,傅浩.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11):54-94.

[7]李涛.社会互动、信任与股市参与[J].经济研究,2006(1):35-38.

[8]缪凌,陈佳,黄银冬.行为资产组合理论:理论基础、内容及对异象的解释[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4):41-44.

[9]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43-49.

[10]刘盈.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金融资产的要素篇10

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当中,很多因素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的,金融与房地产就是相互关联的两个因素,当金融领域或者房地产领域发生大规模的变动,势必会影响到另一个领域,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两个领域,甚至有学者将两者进行合并,形成了房地产金融这一金融类别。辽宁省要想实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政策支持。

二、金融市场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一)利率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房地产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居民对住房的购买,而居民对住房的购买能力取决于居民的经济情况或者是流动资金数量。在金融领域,影响到居民流动资金数量的因素包括金融利率的高低。当金融利率升高时,居民可能会考虑将钱存入金融机构以获取利息。而如果金融利率降低,居民则可能将钱用于投资等其他方面的支持,房产的购买实际就是投资形式的一种。除此之外,当金融利率降低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到居民的流动资金,从房地产方面,也会导致房贷的利息降低,为居民减小了购房的压力,从而从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对房屋的购买,促进房地产的发展。

(二)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金融货币政策也是影响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国家经济过热时,国家为了防止通货膨胀,通常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市场中货币的流通,而反之则会增加货币的流通数量以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国家货币政策的变化,居民的经济水平也会具有相应的变化,当国家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时候,居民的经济水平相应也受到影响,流动资金减少,由此减小了对房屋的购买能力,反之则会增加对房屋的购买。

(三)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对房地产发展的影响

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也关系到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当金融经济繁荣的时候,国家经济情况良好,人民购买能力增加,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这其中就包括对住房水平的追求。反之,则会减少对房屋的购买。除此之外,金融总体发展情况良好也有利于房地产商更好地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进行投资融资,从而促进房地产的发展。

三、金融支持对房地产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信贷政策制约房地产发展

综合辽宁省当前的房屋销售水平可知,在房屋的销售过程中,普遍存在居民对房屋首付存在压力并且难以承受房贷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房屋的销售水平及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通过对金融领域现状的了解,可以得知,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因为当前金融信贷政策的影响,在当前的金融领域中,金融政策不仅对货币的流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影响了货币的流通数量,降低了居民的经济能力,同时增加了房屋贷款的利率,增加了居民的购房压力,造成了居民购房难的情况,继而制约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商信息不对称制约房地产发展

房地产的发展除了与居民的经济情况以及房价、房贷的高低这些销售因素过程有关,其与房屋在建设过程中的金融情况也是密不可分的。在房地产商进行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具有一部分自有资金以及一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作为筑房前期的资金投入。但是在部分房地产商进行金融贷款的时候,未考虑到自身资金的数量以及房屋的销售情况,金融机构也未对其经济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因此,如果遇到突然的市场变动,则其投入收回的风险就会很大,偿还金融贷款的能力也会降低,不仅影响房地产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金融机构。

(三)金融融资渠道单一制约房地产发展

在房地产商进行房屋的建设的时候,需要进行大数额的资金投入,但是绝大多数的房地产商在进行投入的时候其自有资金的数额达不到建设房屋的总体需要,就需要进行贷款和融资。在日常的房地产建设过程中,往往通过股票等融?Y形式对建设资金进行筹集,但是筹集的渠道仍然十分单一,导致房地产商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难以快速地筹集到足够数量的资金,从而影响整个建筑过程的进行和资金的运转,制约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四、促进房地产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一)调整金融信贷政策

根据上文分析的金融领域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可以得知,在房地产建设和销售的过程中,受到金融政策很大的影响。影响来自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两个方面。紧缩的货币政策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对房屋的销售也造成一定的制约作用。在金融货币政策进行调整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国家整体的经济情况,同时也要兼顾各经济行业的发展情况,避免因为货币政策的过度紧缩而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造成过大的压制。就汇率政策而言,过高的汇率虽然可以增加居民的经济能力,但是同时也会造成居民将货币存入银行增值的情况,因此,若要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房屋的销售,就应当对汇率进行适当的减少以增加居民的流通货币和购房欲望,促进房地产经济的发展。

(二)放宽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的限制

除了金融政策对于房地产发展情况的影响,融资情况对于房地产商的运作也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有部分房地产商由于自由资金的不足导致房地产无法面临市场风险,甚至导致最后无力偿还在建设初期欠下的外债。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出借方未了解清楚房地产商的经济状况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房地产商的融资遭到限制,这直接导致房地产商除了自有资金和借款资金之外,缺乏其他资金的来源,造成了缺乏应对市场变故的经济能力以及资金运转的缓冲途径。因此,要想使得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加以发展,除了应该对金融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外,也应当放宽房地产行业上市融资的限制,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来源更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让房地产行业进行无限制的融资,国家金融仍应当进行宏观调控,避免影响其他金融领域的发展。

(三)拓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

根据上一条建议中所提到的金融行业对放宽房地产行业上市融资的限制,从更细的一方面来说就包含了企业债券、企业股票更形式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当前的股票市场大多集中于商业领域的企业,房地产商的股票往往也不能成为其主要的融资渠道。因此,本文要论及的就是企业债券的放行。众所周知,债券较之股票具有较为稳定的特点,因此,也是投资者较为中意的投资形式,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这种一旦成功销售则盈利较大的行业,其企业债券更是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是在现在的金融行业对房地产商的企业债券具有一定形式的禁锢,从而阻碍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因此,放宽房地产商企业债券的发行,也是给予房地产发展金融支持的重要途径。